You are on page 1of 12

单元六:一、习惯说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 :

“ 心若改变 , 你的态度就会改变 ;
态度若改变 , 你的习惯就会改变 ;
习惯若改变 , 你的性格就会改变 ;
性格若改变 , 你的人生就会改变”
作者: 刘蓉
• 刘蓉 ( 1816 – 1873 ), 字孟容,
号霞仙。清朝湖南省湘乡人。
• 他擅长古文、诗词。文笔简练流畅。
• 他著有《思辨录疑义》《养晦堂文集》等。
• 刘蓉挚友曾国藩认为刘蓉是一位有着巨大学术抱负
与追求的学者,“博通经史,为文宏宕,有奇气”。

• 他将安身立命之地寄于学术事业,将“求道”作为
自己一生最大的奋斗目标。其学术思想在晚清思想
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题解
本文选自《养晦堂文集》中的《习说》。

文章采先叙后议的写作方式。
以事说理 , 揭示蕴含在小事情中的大道理 ,
点出文章主旨。

主旨
文章以作者少时读书的亲身经验 , 说明习惯对
人的影响 , 启发人们在研究学问时 , 应在起初
之始便保持慎重严谨的态度 , 免得养成不好的
习惯 , 积习难改。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俛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辄起,
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
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蹴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
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利平地,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词语解释 :
1. 养晦 (hui) 堂 : 作者住宅的名称,取潜心修 9. 安 : 这里指习惯了
养,
等候机会的意思
2. 西偏 : 西侧。偏,侧 10. 何……为 : 哪里还谈得上…

3. 俛 (fŭ): 通“俯”,意指低头 11. 蹴 (cù) :踩、踏、踢

4. 旋 : 转。这里指走来走去的意思 12. 已而 : 不久、随



5. 洼 (wā): 凹陷的地面 13. 中 (zhòng ): 影响
6. 浸淫日广 : 一天天逐渐扩大。
14. 即 : 接触到
浸淫,渐渐扩展,又作“侵淫”
7. 履 : 原指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指踩、 15. 窒 (zhì): 阻
踏 碍
8. 踬 (zhì): 被东西绊

蓉 少时, 读书 养晦堂 之 西偏 一室。
年少时 一间屋子里

俛 而读,仰而思; 思 而 弗得, 辄起, 绕室以旋。


低下头 思索 想不出答案 就站起身子 踱来踱去

室有洼 径尺, 浸淫日广。


洼坑 直径一尺 逐渐

每履之, 足苦踬焉。 既久 而遂安之。


踩上去 被绊一下 时间一长 就习惯了。
一日,父来室中,顾 而 笑 曰:
回头看看

“ 一室之不治, 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不能治理 哪里还谈得上 洼坑填平

后 蓉 复履其地, 蹴然 以惊, 如土忽隆起者,


父亲走后 又在屋里踱起步来 踩到洼坑处 心里一惊, 突然高起来了

俯视地,坦然 则既平矣。 已而 复然, 又久而后安之。


平坦的样子 已经平平整整了 过了一会儿 仍旧还这样 才慢慢习惯
噫! 习之中人 甚矣哉!
唉! 对人的影响 非常厉害的啊

足利平地, 不与洼适也; 及其久,则洼者若平。


脚踏在平地上 便不能适应坑洼 等 就 仿佛

至使久 而即乎其故, 则反窒焉而不宁。


以至于把长久以来 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

故 君子 之学, 贵乎慎始。
所以说 做学问 最重要的就是开始时需谨慎
理解与探究
1. 根据课文的第一段 , 完成下面的图表。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结果
         

2. 比较作者在“刚形成洼地时”和“填平洼地后”的感受。
情况 刚形成洼地时 填平洼地后
     

 
感受  

 
3. 作者的读书态度如何?试以文中的例子说明。

4. 作者为什么说学习初始阶段的习惯很重要?
你认同吗 ? 请写出你的看法。
同学们
请把答案写练习簿子

祝愿大家学习愉快
谢谢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