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6

Kelly 的個人建構論

( Personal Construct
s)
一、前言
1.Kelly: 美國人 1905-1967 ,
大學主修物理和數學,但其主要
興趣在於社會問題。後轉為主修
心理學。
2. 重視認知,他相信人的內部動
機是認知上的動機,而非生物的
動機;並認為行為不是受外物控
制,而是受認知過程控制的。他
的理論觀點又被稱為「認知理
論」,因為它強調心理事實。
3.Kelly 的理論 :
(1) 與行為理論有別 --- 因為凱
利的重點不在行為上。
(2) 與精神分析不同 --- 因為他
不強調潛意識的機制,也不強調
早期經驗對形成人格的決定作用。

(3) 與特質學說也有區別 --- 因為


這種學說強調個體是如何看待和
考慮現實。
二、重要建構概念
1. 每一個人都是科學家 ( Pers
on as Scientist )
--- 所有的人都有動機想去理解
所有衝擊我們的刺激,如同科學
家試圖預測並控制事件的發生一
樣。我們也想了解周遭的世界,
以便能夠預測並控制發生在我們
身上的事。
--- 那些我們用以解釋並預測
事件的認知結構, Kelly 稱為
個人建構
(personal construct )
2. 科學家也是人 ( Sc
ientist as person )
--- 與 person as scientist 的
道理相同,科學家其實也和普通
人一樣。
--- 人格理論沒有絕對的對或
錯,每個學說都有其弱點值得讓
人質疑。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
相對的事實。
3. 建構的權宜選擇 ( Construc
tive alternativism )
--- 每個人所使用的個人建構皆不
同,且組織其建構的方式也不一
樣。換言之,每個人用自己的一
套詮釋方式來說明事實。
--- 建構 是 Kelly 人格理論的核
心,一個建構就是一種思想、一
種觀點、或是一種假設,人們用
它來解釋個人的經驗。
--- 一個構念就像一種微型的科
學理論,人們用這個理論來預測
現實。假如由建構產生的預測與
經驗相符合,證明這建構是有用,
否則便予以修正或棄置
--- 這說明了個人與外界的任何
接觸都在不斷地創造建構和驗證
建構。
4. 個人建構理論
(1) 個人建構的意義 --- 個人用
來解釋並預測事件的認知結構。
它是個人用來構築、詮釋、預言
或將經驗意義化的過程。
(2) 凱利的人格理論有一個基本假
設和十一項推論。
 基本假設 --- 人的活動都是
受到他個人所用以預測事件的結
構所指引。 Kelly 不認為過去的
衝突與外在刺激是塑造行為的基
本因素。他認為我們與過去經驗
間的關係,只限於這些經驗能夠
幫助我們發展個人建構與對未來
之期望的時候。
 十一個推論:
建構推論
( construction corollary )
--- 個人藉由對事物的反覆
建構來預測事件。
 個別推論( individuality coro
llary ) --- 人們對於事件之建
構過程是有個別差異的。
組織推論( organization corol
lary ) --- 每個人為了預測事件
都會發展出一套特殊的、包含各
種建構之順序關係的建構系統。
二分推論( dichotomy corollar
y ) --- 個人之建構系統是由有
限的二分建構所組成。
選擇推論( choice corollary )
個人基於所預測之較大延伸可能
性與本身系統之定義,在二分建
構中做選擇。
範圍推論( range corollary )
--- 一個建構只適用於預測特定
範圍內的事件。
經驗推論
( experience corollary )
--- 個人建構系統會隨著個人持
續對於事件之重複性所做的解釋
而改變。
調節推論( modulation corolla
ry ) --- 個人建構系統之變化,
受限於該建構於適用範圍內的可
滲透性。
分裂推論( fragmentation coro
llary ) --- 個人可連續使用各種
不同的建構系統,而這些系統彼
此之間並不相容。
共同推論
( commonality corollary )
--- 兩個人對於經驗的建構相似程
度,代表其心理歷程與他人的心
理歷程相似。
11. 社交推論
( sociality corollary )
--- 生活於同一文化的人,會以
相似的方式建構經驗。人們能夠
理解他人建構歷程的程度,決定
了他在包含他人在內的社會歷程
中的角色扮演。
四、個人建構論的應用
1. 對於心理疾病的看法
--- 避免焦慮及避免威脅
分析: 對於焦慮的失調反應
 個人建構系統的功能
失調
2. 對於異常行為的看法
分析:個人無視於已一再地預
測錯誤或證實無效,卻企圖繼續
保留其建構系統的內容與組織的
作法。
3. 建構系統的問題
(1) 建構的病態應用 --- 建構過度
地滲透或不可滲透
過度的滲透  無法區分人與事
物間的重大差別
過度的不可滲透 對於任何新
經驗均加以區隔且加以排斥,例
如強迫性格。
(2) 過度緊縮和鬆散的建構與預測
的偏差  忽略可能改變建構系統
的情境因素
過度緊縮  不管外在情況如
何均做同樣的預測
過度鬆散  運用同一建構對
於複雜的情境任意胡亂預測
(亦即建構系統太混亂,例如精
神分裂病人)
(3) 建構系統組織維持的異常反應
--- 緊縮與擴張
緊縮 --- 窄化建構系統以盡量
減少矛盾適用範圍與焦點狹小
(例如憂鬱症病人)
擴張 --- 企圖擴大建構系統,
將其系統重組為更具包容力(例
如躁症病人)
(4) 對於自殺與敵意的看法
--- 為防衛焦慮與逃避因建構系統
改變而生的威脅
 自殺 --- 確認自己生命的行動
或是一種放棄的行動(宿命論或
全面性焦慮,一切太難預料,唯
一可確定的就是全盤放棄,代表
個人建構系統緊縮到了極點)
 敵意與攻擊 ---
 敵意 --- 它不是一種傷害的
傾向,而是繼續不斷努力向他人
強索確認的證據。企圖使別人依
照他的意思行事,以保護自己的
建構系統。敵意的相反是好奇與
尊重他人的行為自由。
攻擊 --- 主動修飾其知覺世界。
主動進取與惰性是攻擊的兩極端。
攻擊的相反是不活動。
4. 人格及行為改變
--- 發展更好的建構系統
(1) Kelly 的健康人格特徵 :
a. 願意去評估他們的建構並驗證
他們對別人的知覺
b. 當他們的建構無效時 , 有能力
放棄 , 並改變其核心系統
c. 願意去擴展他們的建構系統所
能涵蓋的範圍
d. 有充分發展的角色庫
(2) 三個有利的改變條件 : 有實
驗的氣氛 提供新的行為成分  驗
證的資料垂手可得
(3) 行為改變策略
--- 修正的角色治療
(Fixed-role Therapy)
a. 治療的目的
--- 協助當事人藉著扮演預定中
的角色來改變其對生活的看法。
當事人只是在扮演一個值得瞭解
的人之部分而已。藉此幫助當事
人發掘先前自己所不知道的一面。
B. 變化方式:對當事人的訴苦提
供「顛倒的說明」。這種方式的
關鍵和修正角色治療一樣,當事
人必須開始用不同的觀點說明他
們的生活,並視自己為不同的角
色。
(4) 角色建構庫測驗
The Repertory Test
a. 目的 --- 發掘人們用以分析重要
他人(角色)的建構概念。
b. 測驗內容
8. 9. 10. 11. 12. 13. 14. 15.

成功的人( )
快樂的人( )
可憐的人( )
所要追求的人( )
(( ) (
討厭的老師 )
喜歡的老師( )
小學同學( )
中學同學( )
同性知己( )

6. 7.
異性知己( )
姊 妹( )

5.
兄 弟( )

4.
爸 爸( )

1. 2. 3.
媽 媽( )
我 ( )
( )

異性知己(

同性知己(

中學同學(

小學同學(

喜歡的老師(

(討厭的老師

所要追求的人(

可憐的人(

快樂的人(

成功的人(

(

媽(

爸(

弟(

妹(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 ○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 ○
說明:請在相似的兩個「○」內打「ˇ」或打「X」

一、個人建構內容:
相似極 相異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分析:
一、 個人採用的角色建構數量與認知複雜性分析:
二、 個人角色建構特性分析:
1. 可滲透性分析:
2. 緊縮 vs. 鬆散
三、 對特定角色的建構內容分析:
1. 對於 自己
其他特定人物或角色: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