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基改食物安全嗎?

基因改造
• 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三條之定義,「基
因改造」意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技術將遺
傳物質轉移或轉殖入活細胞或生物體,產生基因
重組現象,使表現具外源基因特性或使自身特定
基因無法表現之相關技術。但不包括傳統育種、
同科物種之細胞及原生質體融合、雜交、誘變、
體外受精、體細胞變異及染色體倍增等技術。
基因改造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 GMOs)
• 利用基因改造技術所產生的生物。
• WHO/FAO :「基因改造生物」是指基因遺傳物質被改變的生物,
其基因改變的方式係透過基因技術,而不是以自然增殖及 / 或自
然重組的方式產生。
• 「卡塔黑納生物安全議定書( Cartagena Protocol on Biosafet
y )」協定中「改性活生物體」( Living Modified Organisms ,
簡稱 LMOs )是指任何具有憑藉現代生物技術獲得的遺傳材料組
合的活生物體;「活生物體」是指任何能夠轉移或複製遺傳材料
的生物實體,其中包括不能繁殖的生物體、病毒和類病毒;「現
代生物技術」係指可克服自然生理繁殖或重新組合障礙,且並非
傳統育種和選種中所使用的技術。簡單地說, LMO 即 GMO 。
基因改造生物的特性
• 增加生長速度
• 產生醫療用的物質
• 改良營養價值
• 抗蟲
• 抗病
• 抗除草劑
• 抗低溫
• 延長保存期限
• 耐運送
• 利於加工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5MI6zHBF4I
全球基改作物
• 玉米
• 大豆
• 棉花
• 油菜
• 苜蓿
• 甜菜根
• 木瓜
• 馬鈴薯
• 南瓜
• 鮭魚
台灣有進口的基改作物
• 大豆
• 玉米
• 棉花
• 油菜
• 甜菜
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GmoInfo.aspx?nodeID=167
https://www.isaaa.org/default.asp
基因改造食品
•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而生產獲得特性經過改造之食
品。
• 非基因改造食品原料非有意攙入基因改造食品原
料超過 3 %,即視為基因改造食品原料。
• 廣義的基因改造食品還涵蓋利用基因技術在食
品的應用,食品產生的方式及來源並不限於轉
殖的動植物,即使是利用改造的微生物或再加
工過的食品,都應納入管理範圍內。
• 例如:利用微生物或黴菌生產食品加工的酵素
及食品添加物等,例如可以讓菌種表現牛的
chmyosin ,可加在乳酪製造過程中作為凝結劑;
讓酵母菌表現澱粉酶 (amylase) ,加速澱粉分
解,可以改良發酵的過程,產生低卡路里的啤
酒等就屬於此類基因食品。
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

1. 不知道由基因改造作物所製造出的
食物是否對人體有害?
2. 栽培這些作物是否對生態環境有害?
3. 認為這種改造“基因”的技術在本
質上是錯誤的,因此根本排斥這種
新技術。
基改食物大解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GZMwbLv8 (4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TFeJPWJXsw
轉殖基因在食用後的狀況:
• 很多人擔心這些轉殖基因被食用後會經由腸壁進入人
體或動物體,導致基因的改變。

• 事實上,用來表現轉殖基因的植物病毒啟動子在哺乳
類動物體中是沒有功能的,況且 DNA 經過烹調,胃
酸作用,再進入消化道,就被各種酵素分解成碎片了,
DNA 是很難再復原的,即使有小片段的 DNA 殘存,
在自然狀況下,也很難傳遞給腸道細菌。
產生的重組蛋白質是否對人體有害:
由於基因在原來生物和植物體中表現出來的蛋白
質可能會有不同的修飾,不一定能具有一樣的功
能,卻有可能影響其他基因的表現。

有 90% 對食物過敏的人不外乎是對牛奶、小麥、
核果、豆類、蛋及海鮮等。如果轉殖基因是來自
這些蛋白質,其引起過敏的可能性就很高。
目前對於蛋白質的毒性分析技術已經很純熟,但
是否會引發過敏則很難偵測,現在所採用的客觀
標準是:
(1) 過敏原常常耐熱。
(2) 過敏原常常不會被腸道酵素分解。
(3) 有些過敏原具有特定的胺基酸序列,可以辨識。
• 依據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名譽教授潘子明
所撰寫的《台灣地區基因改造食品之安全評估與
查驗登記》大致可以了解,台灣基改食品之安全
性評估流程共分為 3 個階段,包含第 1 階段評估
必要資料,第 2 階段評估毒性試驗、過敏原誘發
試驗,第 3 階段則是全食品動物毒性試驗。業者
依照上述 3 個階段進行安全評估後,將評估報告
送至衛福部食藥署,由食品組確認其資料之完整
性,檢驗組確認其檢驗方法之可行性,再經基改
食品審議小組確認其安全評估無虞,才會交由食
品組發給許可。
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性

1. 不知道由基因改造作物所製造出的
食物是否對人體有害?
2. 栽培或養殖這些生物是否對動植物
或生態環境有害?
3. 認為這種改造“基因”的技術在本
質上是錯誤的,因此根本排斥這種
新技術。
對基改動植物的基因組成有何改變及
影響:
例如轉殖基因的來源是何種物種,此基因分子層
面的詳細分析、剪接的過程及方式,以及來源的
基因為何,而轉殖的基因插入植物基因體何處等。

抗藥性基因傳遞:
目前基改的動植物的基因中皆不得含抗藥性基因。
同種雜交的影響
• 植物的栽種和動物的培養是不同的,基因轉殖的動
物是侷限在可管制的環境範圍內,不會到處繁衍。
• 然而,作物的栽植不是實驗性質的規模,而是在田
間大面積栽種,花粉會藉風力或蟲鳥媒介傳送,可
能會散佈到其他農地,這是基因改造作物目前所面
臨的最大挑戰。
• 在各種作物的新品種研發出來,以及基因改造作物
的栽種面積越來越多之後,純種的作物基因保存反
而成了一個重要課題。
• 如果以栽培天然有機作物的農場被污染,更可能對
農民造成很大的損失。
同類近親植物雜交的影響
• 苜蓿、油菜及水稻雖然已經被馴化成農業栽培,但有一些像具有野草特
性的近親能夠和它們雜交,後代有可能會得到轉殖基因而容易蔓延生長。

• 如果只是抗除草劑,在野外生長並沒有影響;但若得到了抗蟲基因,不
僅得到相對的生長優勢,對自然環境的昆蟲也會造成威脅,更對整個生
態有極大的影響。

• 除了這些作物,棉花也有近親,然而這些野生種必須在栽培地附近,且
花期又要剛好相符才有可能。當然這種可能性是比較低的,但並不是不
可能。

• 大豆則在北美地區是外來種,沒有近親,比較沒有這樣的問題;玉米、
馬鈴薯則因近親無法交配而不受影響。
對其他昆蟲的影響
• 有一些實驗證實某些昆蟲在餵食基因轉殖作物飼養的蟲
或沾有大量花粉的葉片後會影響生長,甚至造成死亡,
雖然實驗的餵食方式引起爭議,但這是值得注意的現象。
• 但也有人證實基因轉殖植物所產生的抗蟲毒素其實比真
正的毒素容易被分解,因此並不見得對環境有太大的影

• 例如新近發現造成蜜蜂大量消失的原因是一種類尼古丁
的農藥所造成的,這種合法的農藥雖然不會使蜜蜂死亡,
卻會使蜜蜂幼蟲失去學習能力,由於大量的工蜂離巢之
後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以致無法歸巢,這個現象稱作蜂
群崩解症候群( 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簡稱 CCD )。
• 可能導致蜜蜂數量銳減,許多作物都無法授粉,農作物
因而減產。
( 蟲媒花和風媒花 )
害蟲抗毒性的產生
就生態平衡上來說,植物和昆蟲的演化是相輔相
成的,植物具有抗蟲的毒素基因,大量分泌之後,
會加速篩選出具有抗毒能力的昆蟲,目前已有報
告指出害蟲產生了抗毒性,而發現的抗毒基因都
是隱性的。
對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 轉殖基因最有可能因為植物受傷流出 DNA 傳遞給微
生物,雖然機率很低,但並非不可能。

• 這有可能影響作物生長環境的菌生態改變,特別是
土壤及根部
基因改良食品的檢測
• 為了要能偵測食品或食品原料是否有含基因改良之作物,
許多生技公司開發出各種試劑供檢測之用。
• 按中華民國規定, 3% 以下的污染是准許存在的。
• 目前採用的技術如下,表 10-3 則為這些方法之比較。
• 基改食物不得進入校園午餐,你認為對嗎?
• https://nogmolunch.wordpress.com/%e5%9f%ba%
e6%94%b9%e8%a7%a3%e8%ac%8e/

• 食農教育法 vs. 有機農業


• https://law.moj.gov.tw/News/NewsDetail.aspx?msg
id=169140
•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68261/
https://
udn.com/news/story/7326/6294117?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你相信科學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