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3

诗词赏析

《归园田居五首 · 其三》

三( 12 )班
叶林溪
一、领读
归园田居 ( 其三 )
( 魏晋 ) 陶渊明
种豆 / 南山 / 下,草盛 / 豆苗 / 稀。
晨兴 / 理 / 荒秽,带月 / 荷锄 / 归。
道狭 / 草木 / 长,夕露 / 沾 / 我衣。
衣沾 / 不足 / 惜,但使 / 愿 / 无违。
注:荒秽( huì ) 荷( hè )锄 草木长( zhǎng )
• 东晋著名诗人
作者简介 •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 又名潜,字元亮
• 自称“五柳先生”
• 世称“靖节先生”
•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代表作品:散文《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诗歌《归园田
居》《饮酒》
陶渊明(约 365-427 )
五斗米的故事

义熙元年(公元 405 年) 8 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


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
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接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
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氛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
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
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从
事耕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农家生活。
二、写作背景

陶渊明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
折腰”,隐居农村。这首诗写作于隐居后第二
年,《归园田居》共写了五首,这是其中的第
三首。
三、关键字词和译文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指庐山 稀少

• 译: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野草茂盛,豆苗稀疏。
三、关键字词和译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起床 扛着锄头

•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荒芜,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
这里指田中杂草。

• 译: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着月光扛锄回家。
三、关键字词和译文

道狭 草木长,夕露 沾我衣。
狭窄 傍晚的露水 打湿

• 草木长 (zhǎng ) :草木生长得茂盛。

• 译:山径狭窄草木丛生,夜间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
三、关键字词和译文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值得

• 但使愿无违: 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 但:只。愿: 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违:违背

• 译:衣衫被沾湿并不可惜,只愿我不违背归隐心意。
归园田居 ( 其三 )
四、赏析 ( 魏晋 )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反映诗人躬耕劳动的生活,平淡中富有情趣。
• “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
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
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
• “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
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四、赏析
归园田居 ( 其三 )
( 魏晋 ) 陶渊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后两句点名主旨,抒写诗人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与现实社会污浊官场同流合污的志向。
五、背诵
归园田居 ( 其三 )
( 魏晋 ) 陶渊明
种豆 / 南山 / 下,草盛 / 豆苗 / 稀。
晨兴 / 理 / 荒秽,带月 / 荷锄 / 归。
道狭 / 草木 / 长,夕露 / 沾 / 我衣。
衣沾 / 不足 / 惜,但使 / 愿 / 无违。
讲解完毕!
谢谢大家!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