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您甩了嗎?平甩功養生三式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報導】2007/10/08

國內各門各派的養生功法,不知凡幾,往往要求必須提肛、

蹲馬步,或者有吃飽、女性經期不適練功等禁忌;但李鳳山

師父傳授的平甩功,卻無練功限制,而且招式簡單,全台

估計逾數十萬人練習。

「您甩了嗎?」如果聽到這句問話,別以為是時下「劈腿族」

甩了另一半,而是眾多練習平甩功的弟子和學員們平常的

問候語。「其實,不只在台灣有許多學員在練平甩功,就連

在歐洲、非洲也有人希望能練習平甩功」,李鳳山的弟子張

麗雪說。

有家傳武學淵源的李鳳山,他把修習太極、導引、易筋洗髓

等傳統功法近 40 年的經驗,去蕪存菁,獨創出只有 3 式的

養生功法──平甩功。李鳳山強調,氣 功既然是要每天練的,
當然越簡單越好,「試問如果有一種氣功總共有 38 招、200

多式,每天需練上 5 個小時,就能延年益壽,你會練嗎?」

尤其是現代人忙得每天焦頭爛額,工作又累,如果還要出

門去健身房、游泳池,才能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倒不如把

這來回的路程、更衣洗澡的時間,拿來練平甩 功,「每日 10

分鐘,10 年不得了」,李鳳山說,此一功法透過平衡、規律

的擺動,不必刻意講究呼吸,非常適合普遍傳練,而且只

要練習得法並持續有恆鍛鍊, 若再鑽研其他功法,更容易

上手。

李鳳山表示,平甩功的特別之處,在於甩手能讓氣血到達

四肢末梢,傳統中醫有所謂「十指連心」,因此藉由手臂像

鐘擺似地由前往後甩,很快就有氣達末梢 的感覺,因而促

進氣血循環到五臟六腑,而且練的時候是雙手自然擺動,

達到「鬆中有動,動中有鬆」。另外,每甩 5 下向下 1 蹲的規

律性,既可讓氣沈至腳底,也 刺激膝蓋靈活有勁。
值得一提的是,平甩功的特色是在「平」的意境下工夫,李

鳳山強調,人在站立時如同 「l」字,雙手與地面平行如同

「一」字,兩者交叉成「十」字,這中間的平衡點讓人保持四

平八穩,在甩手的過程中達到陰陽調和、剛柔並濟。
「練到最

後,就能 改造我們的『身、息、心、靈、行』,達到調整心智、穩

定情緒的境界」,他說。

李鳳山指出,現代人不是平常極少運動,就以為運動要大

量流汗,其實是過猶不及,少運動不僅容易未老先衰,但

過多的耗氧運動,反而全身疲累,到頭來則是未衰先老。因

此,他認為,平甩功非常適合現代人的作息,只要小小的

空間,隨時可練習,至於練到什麼境界,就看各人造化了。

說明:甩 500 下大約 10 分鐘,初步練習時,以 10 分鐘為

一個緩衝,建議漸進至每日練 30 分鐘。
【2007/10/07 聯合報】

第 1 式:雙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呼吸自然。雙手向前抬
高與地面平行,掌心朝下。記者林秀明/攝影
第 2 式:兩手前後自然甩動,五指微微舒展,兩肩保持輕
鬆,不必刻意用力,也不要用力往後抬。記者林秀明/攝影

第 3 式:甩到第 5 下,手往後甩的同時,雙膝微微下蹲,
輕鬆地上下彈動兩次。蹲的時候,視個人放鬆狀態,可高蹲、
亦可低蹲。記者林秀明/攝影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