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身心练习,一款进化中的健康产品,一场生活方式实验

第一财经 2021-01-06 20:01作者:高翰    责编:李刚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到: 65

近几年,中国各地的健身房运营模式纷纷刮起“拆解”、“跨界”的旋风。在市场不断吸收欧美健身服务行业
的成功经验的同时,功能化、分众化的课程产品不可避免地成为香饽饽。

你尝试过这样的练习吗?

伴随着固定的音乐节拍,与素不相识的伙伴们围成圆圈,仅仅使用最简单的肢体语言,被韵律推动着,随心所
欲地舞动;或者是仰卧在地板上,用意识描绘自己的身体状态,用轻柔、缓慢、不费力的动作,串起对于全身
各个部位的觉察……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健身房操课,此类练习既不催人流汗,也不会产生延迟性肌肉酸痛之类的不适感,对于生
活在高压下的都市人群而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疗愈体验,让身心得到短暂的释放和逃离。

这就是身心练习,一种来自于新兴的边缘学科身心学(立足于心理学、神经科学、运动治疗学的整合学科)的
练习方式。它以体感训练的方式,帮助练习者们找回自我感知和自我觉察的状态,更好地生活在当下。这些练
习有助于培养身体的智慧之外,往往也会带来平和、健康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因此,在欧美国家,它也
常常被贴上生活方式潮流的标签。
“动中觉知”是菲等奎司疗法最为人熟知的团体练习课程,其字面意思即,透过动作来增进觉察的能力

近几年,中国各地的健身房运营模式纷纷刮起“拆解”、“跨界”的旋风。在市场不断吸收欧美健身服务行业的成功
经验的同时,功能化、分众化的课程产品不可避免地成为香饽饽。于是,消费者有机会触及各式各样的“入侵物
种”,比如,“动态冥想”、“引导想象”、“舞动治疗”,又比如是,听起来更加拗口的“菲等奎司疗法”、“格式塔疗
法”、“完型疗法”等等……

美国知名舞动治疗教育者Nana Koch曾经说,“舞动治疗就是运动中的心理治疗”,这句话基本也可以用于解释
各种不同类型的身心练习。尽管学派名称不同、技术手段不同,但这些课程的共性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
是为了促成身心和一,即是说,为了促成性感的大脑和性感的身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价值而存在。

心理学的内核,冥想课的外壳

在不平凡的2020年即将迎来尾声之际,一家名叫“城市修行”(Practice in the city)的身心练习场馆悄悄来到了


上海巨鹿路。

这是一个长在老房子缝隙里的魔幻空间。内部可用空间明显不足,细碎,割裂,却不妨碍设计师肆意挥洒想
象,将之化为散发着永恒静谧气息的庇护所。封闭式阶梯,树形立柱,被日光、树影、灯影点缀的洞窟式低矮
空间,宛如一个装满梦境残片的记忆迷宫,访客需要匐着身子进入,才能窥探到场馆全貌。
凭借着魔幻与禅意混合的独特风格,还有不同于传统运动场馆的差异化体验,“城市修行”几乎一开张,就成为
火出圈的“魔都新晋网红打卡地标”。而坐实“已出圈”的直接证据,不仅仅包括订课系统里显示的满员记录,也包
括移动端海量信息流“自愿”送出的各种标签热词。譬如,在大众点评app上搜索“城市修行”,系统会积极显示出
“区域瑜伽热门榜Top5”字样;又如,练习者不知道在哪里看了文章,特地来电询问,课表上的“AoY冥想练习”是
否类同于王阳明心学。

“城市修行”落地上海的理由之一是,上海市民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对于心理文化产品的消费意愿,相较于全国而言是高的

身心练习当然不应与瑜伽、心学混为一谈。意料之中的是,不管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角落,身心练习及其
理论基础身心学,对于大众而言无异于僻书隐学,它们难免要经历一段与其他相似概念攀附纠缠的过程,才能
真正为人所知。

对于项目的创建者,国内知名泛心理学媒体KnowYourself的运营团队而言,外界是如何给身心练习“贴标签”
的,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或说他们更介意的是,大众能否区分“心理保健”与“心理治疗”在概念上的本质不
同。
“KnowYourself启动这一项目的初衷,是为了赋予现代人更多健康生活方式选项,帮助大家从亚健康心理状态中
走出,让感受变得更好,生活得更幸福。我们也期待采用线下场馆和线上内容输出等不同方式,逐渐改变受众
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从而能够更坦然接纳不同形式的练习,让自己获得更高的觉察能力和自我调适的能力。”
KnowYourself合伙人、商化中心负责人雷震宇解释道。

在现阶段,雷震宇担心,国内受众对于心理保健的接纳度普遍没有那么高,还是会有人把心理保健跟疾病扯上
关联。他特意强调,“城市修行”的定位不是心理诊所,也不是心理学校。

从概念到实体,这个以“引领身心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打造的场馆,经历了一个扎实、完整的孵化期。2017
年,广州、上海两地分别举办的“自我探索嘉年华”,让运营团队看到了线上媒体的流量转化能力。两场活动总
共吸引了6000余名参加者,其中,仅上海一地,就有5000人报名参加了工作坊。而这次活动的成功,又为
2018年、2019年的“城市修行生活哲学派对”快闪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契机,让构建线下空间和真实社区的品牌愿
景逐步成形。

“从整个公司的战略层面考虑,我们始终需要一个固定空间,让产品回归到人跟人之间的接触中去。我们之前所
做的一系列探索,更多是用于预判产品是否能服务于用户,用户是否觉得这个东西有价值。” 雷震宇补充道。
“城市修行”的空间设计由上海新锐建筑事务所MurMurLab操刀,酷似洞穴

对于母品牌KnowYourself而言,“城市修行”在产品矩阵中的出现,绝不止于“锦上添花”。过去的几年里,品牌陆
续推出了心理学出版物、面向专业、非专业人士的心理学线上课,还有各类与心理评测、冥想、身心练习挂钩
的自助工具,发展重心随着产品矩阵的扩大,也逐渐由泛心理学社区营建,过渡到面向亚健康人群和一般用户
人群的身心健康产品的打造上。选择将“城市修行”定位为生活方式品牌,是一番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如果细心浏览“城市修行”的课程菜单,可以发现其中包含大量目标导向型课程,是为那些无心理学基础的小白
用户设计的。以原创课程“AoY冥想练习”为例,该系列课程延伸出20个子系列,具体到每一堂课,冥想主题各
不相同,满足练习者想要舒压放松、高效工作、激发灵感、提升自信、静心专注、与自我和解等不同诉求。

课程设计上的实用主义取向,正如“城市修行”外在表现出来的高颜值,都可以看作是品牌在“迎合”与“引领”市场
之间的折衷考量。“这是一个身心健康需求旺盛,但不知道该走向何处、何以寄托的时代。消费主义横行,如果
我们想要让那些拥有古朴内涵的东西被公众关注,就必须创造机会,换一种包装,邀请大家品尝这样的‘菜’。”
雷震宇解释说。

“当代心理治疗的问题是过于严肃,城墙森严,而我们选择的路径更倾向于人本主义,也就是以满足市场的实际
需求为先——哦,我可以睡得更好,我可以减压,可以拥有更好的亲密关系——当大众有了练习基础之后,才
有机会去感受其中微妙的美感,之后会有意愿尝试那些非目标导向、非功利性的练习,了解背后的整套价值
观。”

“换句话说,现阶段的用户并不想知道什么是舞动治疗、书写治疗,什么是格式塔、精神分析,他唯一想知道的
是你能解决我的问题吗。这就是我们做这个实体的思路。”

不只是运动,不只是治疗

如果说KnowYourself团队所做的尝试,是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种植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的话,那么对于上海老
牌普拉提工作室葆沃Bodyworks而言,让身心练习作为一种实证有效的康复运动选项被市场接纳,无疑是更值
得努力的方向。

葆沃普拉提由来自英国的手法治疗师、运动教育专家Richard Brown和他的太太陈慧霞在2008年成立。他们的
第一间工作室落脚于长宁区,成为当时上海浦西首间主打普拉提垫上及大器械练习的专业场馆,可以想象的
是,夫妇二人面对的市场环境,对于传播普拉提和康复运动的文化而言,远远谈不上理想。他们需要从零开始
做认知普及,培养志趣相投的运动社群。

陈慧霞提到,直到2015年,因演员孙俪造访并在微博上发布练习花絮并上了热搜后,普拉提在市场上的“存在
感”才强了起来。让她感到欣慰的是,渐渐有更多消费者能够理解不同运动方式之间的区别,运动不限于减脂、
塑形,也可以是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脊柱功能为目的。而普拉提的“出圈”,对于工作室想要去做“结构+功能”概
念,以及身心学较为完整的知识链的推广这件事而言,提供了传播上的捷径。
早在2010年,葆沃已有把身心学三大流派之一的菲等奎司疗法(Feldenkrais Method)引入中国的打算。工作
室与《My Feldenkrais Book》一书作者、来自奥地利的菲等奎司疗法认证培训师Alfons Grabher合作,推出了
一对一授课的“功能整合”课程,它们可以帮助练习者改善不同类型的躯体疼痛和功能障碍,整合身体原有的功
能。

碍于当时的市场环境,双方在身心练习课程上的合作仅止于此,一直到去年,工作室透过动作教育相关的师资
培训市场获得积极反馈之后,才决定与澳大利亚菲等奎司协会长期合作,将该方法论的全系列课程引入中国,
其中既包括为期四年的师资培训认证课程,也包括以口语引导形式呈现的团课“动中觉知”,主打一对一手法操
作的私人课程“功能整合”,以及不同主题的免费、付费线上课。

在海外,菲等奎司疗法是备受学界认可的主流的身心学方法论之一,兴起于1970年代的美国。该方法论最初作
为一种神经康复技术被推广开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帮助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脑性麻痹、卒中
偏瘫、孤独症,自闭症,以及各类肌肉骨骼筋膜疾病患者,从疾病、创伤中走出。在发展过程中,菲等奎司疗
法的代表性课程,意外地获得了舞蹈、声乐、表演、体操等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的青睐,成为提升身体机能的工
具。

以“动中觉知”为代表的身心练习,其疗愈价值不单体现在对不同类型的躯体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改善上,它们也改善呼吸模式和
身心感受,帮助练习者建立更平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菲等奎司疗法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身心医学和当代物理治疗技术的影响。如果我们只
谈菲等奎司疗法,而不谈练习形式和目的的话,很容易带来误解。正如身心学本来就是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其
中容纳了各种各样的体感教学方式,包括用于语言、记忆力、逻辑思维、运动表现的练习,用于康复领域、协
同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的练习等等。”陈慧霞解释。

目前,该课程在上海的受众人群主要为对自身健康状态焦虑的办公族。从线上课程点播率来看,那些针对于常
见身体不适、因久坐造成的肌肉疲劳或不良姿势代偿的修复课程,都极受欢迎。比如说,主题课“关于我们的惯
用手”,是通过练习指关节的小动作,帮助人们释放长期抓握鼠标带来的紧张,并且通过简化手的角色(双手在
日常生活中扮演多重角色,包括感觉、传递信息、工作等),来舒缓神经系统,继而发展出对于身体的整体性
觉察。

不少练习者都是从简明易懂的课程开始“入坑”,当发现身体的不适感确实有所减轻之后,养成了每日一练的习
惯。也有一些经历较为特殊的个案,比如,一位家长为了帮助脊柱发育不完全的小孩能够早日学会走路,以陪
同练习的方式开始了“动中觉知”的学习;又比如,被颈椎疼痛折磨长达5年的格斗爱好者,之前接受过各种类型
的治疗,包括骨科治疗、物理治疗、整脊,都没能得到明显改善,反而是在参加菲等奎司疗法师资培训的过程
中,找到了解决个人身体问题的钥匙。

“动作的探索,身体使用模式的探索,是与疗愈、感受、思考、学习紧密相连的。如果仅仅把它看作是运动,或
疗愈手段,未免会显得单薄。”有人在练习后写下这样的评价文字。

陈慧霞提到,工作室目前服务的用户群体,较早两年相比,有明显的扩大化趋势。“以前是舞者、教练、专业运
动员,有海外生活经验的高级知识分子居多,现在的用户样本较难定性。”让她感到开心的是,慢性疾病患者和
术后患者的身影开始变得常见,“有中风后无法正常行走的老年人是被子女带过来做复健的,这让我看到市场对
于功能性课程的接纳度在不断提高。在欧美国家,有许多老年人是在关节置换手术之后,经过骨科医院的医生
推荐,才开始规律的康复运动练习,因此形成很特别的银发族运动社群。相信这也是中国可见的未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