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1- 軍閥政治

軍閥政治

二次革命 與 袁世凱 復辟帝制

一. 二次革命

(1) 二次革命的背景 :

 袁世凱的野心 :

 武昌起義後, 清委任袁世凱為「總理大臣」, 率兵鎮壓革命軍. 他一面攻打革命軍來脅迫清,

企圖奪取軍政大權.另一方面又與革命軍議和.

 孫中山讓位袁世凱 :

孫中山讓位原因: 遂與袁世凱協議 :

1. 北方數個省份仍歸順清 1. 袁世凱促成溥儀退位

2. 革命軍難抗衡袁世凱的兵力 2. 擁護《臨時約法》

3. 早日結束清統治和實現南北統一 3. 願意在南京就職

即讓位給他為「臨時大總統」
-2- 軍閥政治

1. 1912 年 2 月袁世凱迫溥儀退位

2. 袁世凱拒絕南下, 3 月在北京就職「臨時大總統」及宣佈通過《臨時約法》

(2) 二次革命的經過 :

 宋教仁被殺 :  袁世凱向外國借款 :

1. 1912 年 宋教仁領導「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1. 袁世凱在未經國會同意下, 向外國借款

1913 年 國民黨在國會成為第一大黨, 二千五百萬英磅來擴充私人武備,

宋教仁組織「責任內閣」, 以制衡總統權力. 以對抗國民黨

2. 宋教仁被殺, 疑是袁世凱親信所為 2. 國會拒絕 認這筆借款

3. 多省羣起反對

 國民黨發起二次革命 :

1. 1913 年 6 月袁世凱罷免國民黨黨籍都督 李烈鈞、柏文蔚、胡漢民.

2. 李烈鈞宣佈江西獨立, 並組織「討袁軍」

3. 安徽、廣東等六個省響應, 史稱「二次革命」.

 二次革命失敗 :
-3- 軍閥政治

失敗原因 : 1) 討袁軍軍力薄弱

2) 人心厭戰

3)「北洋軍」軍備優良, 又得到烈強財政援助

二次革命失敗, 孫中山、黃興流亡海外

3. 1912 年 4 月, 孫中山正式辭職離任

二. 袁世凱 復辟帝制 :

(1) 籌備帝制 : (2) 洪憲帝制 :

1) 解散國會, 迫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 授意美籍顧問古德諾發表文章,

宣傳「共和制」不適合中國

2) 廢除《臨時約法》, 另頒布《中華民國約法》, 親信組織「籌安會」鼓吹「君主立憲」

擴大總統權力, 並可終身連任

組織不同團體「請願」, 要求變更國體

3) 承認 俄、日 在中國的利益, 來換取支持 選出「國民代表」偽造民意,進行投票, 贊成恢復

「帝制」, 並擁戴袁世凱為「中華帝國皇帝」.

1916 年 1 月 1 日, 袁世凱「登極」, 定該日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元旦」


-4- 軍閥政治

(3) 護國之役 :

1) 蔡鍔在雲南宣佈獨立, 組成「護國軍」討袁, 1) 袁世凱派兵鎮壓

南方省份紛紛響應

2) 親信將領段祺瑞、馮國章倒戈反對「帝制」 1916 年 3 月, 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

3) 烈強勸袁世凱暫緩稱帝 不久, 袁世凱在北京病死, 護國之役結束

~~~~~~~~~~~~~~~~~~~~~~~~~~
~~~~~~~~~~~

(一) 府院之爭 : 1917 年 袁世凱死後,


軍閥爭權

黎元洪 繼任大總統 段祺瑞 為 國務院總理

1917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 段祺瑞力主向德國宣戰, 藉以得到

日本借款擴充軍力

黎元洪力表反對

段祺瑞唆使八省督軍赴京, 迫國會通過參戰案
-5- 軍閥政治

黎元洪罷免段祺端

段祺瑞與支持他的督軍宣佈獨立, 並進攻北京.

黎元洪急召安徵督軍張勳入京調停

(二) 張勳復辟 : 1917 年

張勳入京後, 迫黎元洪解散國會, 擁溥儀復辟.

孫中山等紛紛聲討張勳.

段祺瑞組織「討逆軍」, 進攻北京.

張勳不敵, 溥儀再次退位, 復辟歷時 12 天, 史稱「張勳復辟」.

(三) 護法運動 : 1917 年

張勳復辟失敗後, 黎元洪引咎辭職,由馮國章繼任總統.

段祺瑞復任「國務院總理」及掌握了實權, 他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召開國會.

孫中山以維護《臨時約法》為號召, 發起「護法運動」, 聯合西南省的軍閥,

組織「護法軍政府」.

孫中山雖被推舉為「護法軍大元帥」, 但另一邊廂的西南軍閥卻醞釀南北議和.

孫中山見事不可為,便離開廣州.

(四) 軍閥混戰 : 1917-1928


「護法之役」失敗, 年
此後南北長期對峙, 軍閥間戰事連綿不絕.

## 「護法運動」期間,皖系的段祺瑞 和 直系的馮國章 意見不合, 雙方衝突.


-6- 軍閥政治

(1) 軍閥派系 人物 地方 支持的國家

北 北洋 皖系 段祺瑞 北京、陝西、山東、山西、安徽、浙 日本 三系為爭奪中央政府的控

軍閥 江、福建 制權和擴充勢力, 混戰不


休, 令北方政局不穩.
直系 馮國章 直隸(河北)、湖北、江西、江蘇 英國、美國

奉系 張作霖 黑龍江、吉林、奉天(遼寧) 日本

南 滇系 唐繼堯 雲南、貴州 法國 勢力最強

方 桂系 陸榮廷 廣東、廣西 法國

(2) 軍閥混戰的影響 :

 南北軍閥割據一方, 全國分裂

 軍閥強拉百姓當兵, 橫征暴斂, 濫發鈔票,民不聊生.

 出賣國家主權, 以換取烈強支持. 烈強為了爭奪在華利益, 也樂意扶持軍閥.

Eg. 段祺瑞在 1917-18 年間, 為了向日本借款, 把山東和東北地區的鐵路、礦產等權益拱手相讓.

討袁軍
-7- 軍閥政治

護國軍動

討逆軍

護法運動

五四運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