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

首页 话题 发现 消息 提问 苍浪剑赋

心理学 人类 动物 社会心理学 进化心理学 修改

「羞耻」这种感觉是如何进化出来的?动物也会羞耻吗? 修改

好像完全不能带来什么进化优势啊?
劣势倒是不少。 修改

3 条评论  分享  •  邀请回答 举报

47 个回答 默认排序

张智丰 ,心理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 提供北…
294 人赞同

对这个问题我应当有些发言权,我硕士时导师是国内心理学界研究羞耻情绪的“大咖”。说句题外话,导师当时有两个主要研究课题,一个是羞耻情绪,一个是心理
创伤。学生也被分在了“羞耻”组,和“创伤”组。本人是羞耻组光荣的组员。。。

言归正传。羞耻(shame)情绪是以一种比较特殊的情绪,心理学上将它和内疚、尴尬、骄傲等情绪统称为“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即一种指
294
向自我、对自我进行评价的情绪。既然是自我意识情绪,那必然要建立在产生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那些能分的清自己和他者的动物,认识到自己独立存在的个体,
才会进化出这种高级情绪。

怎么知道动物能不能认识到自己独特的存在呢?心理学上有一个很经典的镜像测验,给动物脑门上点一个很鲜明的圆点,然后让动物照镜子。像你我这样的成人照
镜子肯定一看就知道,自己脑门上怎么有个圆点啊,下意识地就会动手去擦自己的脑门。2岁多的儿童也能做到这点,黑猩猩也能。你可能觉得,这有什么难的?但
其他动物就做不到,猫、狗、兔子这些动物,都会去碰镜子里的圆点,或者对着镜子里的自己叫唤,以为是另一个动物,而不是摸自己的脑门。他们没法认识到自
我的存在。

因此,也只有具有自我意识的动物,才会有羞耻情绪。《圣经》中有一段描述,很能说明问题。亚当和夏娃赤身裸体生活在伊甸园中,也不知羞耻。直到吃了禁
果,有了自我意识,看到了自己的裸体,会不好意思,会用衣物将身体遮挡起来。羞耻和意识到自我不好、有缺陷,或这个自我在他人眼中有缺陷有关。

那羞耻情绪在进化上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当时的课题组也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羞耻情绪是一种指向自我的很痛苦的情绪体验,而且也会让人倾向于隐藏自己
的缺陷、错误,而不像内疚那样,让人会产生想要弥补的愿望,那羞耻到底它有什么积极的作用呢?

后来我们的研究发现,尤其东方文化下,羞耻是进行儿童社会化及社会控制非常重要而有力的工具。举个例子,大家小的时候可能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体验,或者
目睹过这样的事情,小孩在公共场合或者其他人在场的时候,做出不恰当的行为,比如当众大哭、发脾气,那他妈妈在制止他的时候可能就会说:羞,羞,你看别
的阿姨和小朋友在笑话你呢。小孩听了,就会很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乖乖地不再吭声了。引发孩子羞耻的情绪,能很好地控制他的行为,让他顺从或者服从。

同样道理,在成人社会里,特别是强调集体的社会里,人们会很担心丢脸。比如职场上,将部门员工工作表现整个公布出来,或者让犯错误的员工当众解释自己的
过失行为,让其他人当众评价,是一种很容易引发羞耻的情况。为了避免“丢面子”,或者体会到羞耻,人们会更努力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组织或社会规则。
还有中国的古语例如“知耻而后勇”,也是类似的意思,都是说人们在了解面临羞耻的危险后,努力振作自己,找回尊严和他人的认可。

可以说,在社会当中,或者家庭当中,羞耻情绪帮助界定了哪些事情是这个群体不认可的、贬低的、禁忌的,个体需要尽量避免去做的,帮助规范群体行为。因此
我们会发现,羞耻情绪经常和性的议题伴随出现,就像 @黑色笔记本 提到的。因为人类这种动物对性的禁忌和规范是相当多的,我们不能像黑猩猩那样赤身裸体
走来走去,随意暴露性器官,只能在很私密的场合才能这样。要真不在乎这些,对5、6岁的小孩来讲是羞羞羞,对大人来讲是露阴癖、无耻变态行为,立刻让你羞
耻的不得了。虽然黑猩猩也有自我意识,但它的自我意识水平只相当于2、3岁的小孩,可以光着屁股到处跑,没那么多可羞耻的地方。再说句题外话,要是做梦梦
到自己赤身裸体,你很可能有过很强烈地羞耻体验,比如《friends》里的Chandler第一集讲述自己的梦,估计奇葩父母没少让他感到羞耻。

其他著名的经典研究,比如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在二战时期提出的日本文化为“耻感文化”,而美国等西方文化为“罪感文化”(详见《菊与刀》中论述),她
认为,同样是进行社会化教育和社会控制,日本倾向于引发国民的羞耻情绪,而西方文化浓重的宗教色彩,会更强调“罪与罚”的威慑力量。虽然她的区分现在看来
有些武断,但仍有启发意义。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最后说一下,虽然在群体规范上是十分好用的情绪,但个体层面,如果羞耻使用过度,或长期处在容易感到羞耻的情况下,容易出问题。我们实验室做过一些羞耻
情绪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其中很有意思的一点,对于临床上有社交焦虑问题的病人,东西方的病理模型是不同的,对中国大学生而言,羞耻在社交焦虑问题中有扮
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有自恋人格障碍的人,也会有很强烈的羞耻体验。如果时不时的经常羞耻,可能说明你的自我很脆弱,从小到大没少被摧残,可能还是需要治
疗一下。

编辑于 2014­10­17  48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Zeth ,心理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 "与世界分享你的机灵, 自拍和…
79 收录于 编辑推荐 • 79 人赞同

    在承认“某个社会群体成员的身份对于人来说是重要的 ”这个前提下,向群体中的其他人(在一定程度上)表达自己的屈服 /服从,以及对群体主流价值观的


认可在进化上是有积极意义的。羞耻是其中一种表达方式  

    Gilbert (1997) 认为人都有希望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吸引力的内在需求,这种内在需求是羞耻的基础。羞耻和对于社会吸引力、社会地位的攻击及其失去有关。
人在自己的社会地位被他人攻击的情况下,向他人表达羞耻是一种服从性的策略,希望能够通过示弱来减少进一步的(社会地位上的)损失
    一个人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贬抑,和/或感受到群体对自己的拒绝,是引发羞耻的必要条件;人际互动和羞耻密不可分。一种观点认为,人有天生的社会性,人
与人之间互相依靠。人类婴儿如果没有成年人的照顾,只有很少的机会能存活下来;“婴儿依靠成年人生存并成长”这个过程,极大地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依靠的
倾向(即使是在成年后)。另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最原始的进化取向观点认为社会资源的多少和繁衍后代的成功率高低有关,因此察觉及处理自己社会地位的
变化,是生活中的其中一种基本任务
    羞耻就是在察觉到自己社会地位(有可能)降低之后的其中一种应对方式。通过低头等一系列身体语言,感到羞耻的人向他人传递的信息是:我对你们是没有
威胁的

    至于动物是否会羞耻,有研究表明一些猿类中也存在类似的情感表现,算是对羞耻进化意义的小小佐证
收起

参考资料
Elison, J. (2005). Shame and guilt: A hundred years of apples and oranges. New Ideas in Psychology, 23(1), 5­32.
Gilbert, P. (1997).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attractiveness and its role in shame, humiliation, guilt and therapy.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70(2), 113­
294
147.


羞耻(在这个回答里被定义成):一种由于感受到被贬低而引起的、经过社会选择而演化而来的情感
Shame is conceptualized as an affect evolved by social selection and elicited by perceived devaluation (Elison, 2005).

编辑于 2014­10­01  1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冯慎行 ,心理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 情绪。不再写的出有价值的文…
25 25 人赞同
@刘柯 这个邀请有些刀山的意味啊。我看到问题标签的时候,不太理解为什么会出现 @黑色笔记本 激烈的偏向哲学思辨的答案,不过看了问题日志,就能发现不
同背景的人对这个问题不同的理解。再回到不同答主的答案,可以看到不同的有关“羞耻”或者“shame”的定义,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结构和表征。对“羞耻”都没有达成
一致,其实也没有必要通过贬低和嘲讽来衬托自己的答案。知乎上反对的应该是观点,而不是提出观点和赞同观点的人。

先从题主的问题角度来证实一下,这个问题确实属于心理学范畴的问题。首先,通过EBSCO数据库将“shame”作为“SU Subject Terms”进行搜索,可以发
现“shame”作为主题词有三种类型,“shame”、“shame­­psychological aspects”、“shame­­social aspects”,这就意味着从学术角度提供了心理学视角的“羞耻”研究
的可能。进一步对结果进行筛选,截止2014年10月1日12时,仅以“shame”作为关键词,搜索得到4368个搜索结果;以“shame”+“philosophy”作为关键词,得到83个
结果;以“shame”+“moral”作为关键词,得到61个结果;以“shame”+“psychology”作为关键词,得到2707个结果;以“shame”+“emotion”作为关键词,得到498个结
果;以“shame”+“social”作为关键词,得到1080个结果。数据列到这里,应该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从学术角度,“羞耻”和心理学中情绪相关的研究比较接近;从哲
学、道德的角度研究“羞耻”的比较少。欢迎提供其他数据库的资料和支持。进一步的说,题主的问题是“羞耻”这种“感觉”,也就是“sense of shame”,或者说是“state
shame”,更多的指向一种心理状态,也就是在某一时刻的心理活动水平,偏向情绪emotion/情感affect的范畴。

进一步破题,将“动物”和“进化”放在同一个问题下,可能意味着题主希望讨论的是“羞耻情绪是否是由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出现的?”或者更简单但稍不准确的描述是“羞
耻情绪是否是遗传决定的?”但是也有可能题主希望讨论的是“羞耻情绪是否是由文明发展而出现的?”虽然我们除非讨论外星文明,否则很少用到文明进化的描述,
但是也不排除可能问的就是“羞耻情绪是否由社会性发展产生的?”如果这样理解,问题本身就涵盖了所有的可能性,或者是遗传的(自然的),或者是社会性的
(养育的)。如果能将这个问题“羞耻情绪是自然的还是养育的,它的自然(社会)适应性的意义是什么?”回答清楚,我想题主的问题应该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然而,这个问题迄今为止还无法从心理学的角度做出准确的解释。和其他的情绪一样,对于“羞耻”的理论解释,不同的模型截然不同。作为最激进的基本情绪模型
的理论家MacDougall(1921),认为“羞耻”是直接与本能相联系的,而这种本能就是“一种遗传或者天赋的心理”。而同样支持基本情绪模型的Izard(1977)所提出
的分化情绪理论,则将“羞耻”看做是一种复合情绪,包含着以“恐惧”为主体,同时伴随着“厌恶”、“痛苦”,甚至是“兴趣”和“快乐”。而与基本情绪模型相对的社会建构
模型的提出者Harre(1986)认为情绪与文化或者权威制定的规则有关,Averill(1980)则相信是人和人交往中的一些策略引起的。刨除这些极端坚持自然类属/社
会生成的模型之外,还有相对这种的观点。Weiner(1985)和Lewis(1971)的归因理论也属于认知评价的观点,而近些年流行起来的概念化理论则属于心理建构
的模型。这两个模型的差异在于,认知对于身体/情境的解释是通过归因(评价)的方式进行的,还是直接形成一种具身的“羞耻”情绪概念。

从现有的研究角度讲,“羞耻”可能既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负性情感,退避反应),又具有明显的跨文化差异性(产生情境,具体的身体反应,策略)。不过可以
肯定的是,“羞耻”具有显著的情感体验(生理性),具有情境性(Niedenthal,1994),与其他情绪有差异又有联系(主要是内疚guilt,关键词“shame”+“guilt”得到
结果986个,国内外对两个概念区别的研究非常多,甚至可以上升到东西方文化的跨文化研究角度)。从这几点可以简单的得到一个结论,“羞耻”是遗传和社会共同
作用的产物,遗传决定了羞耻感的情感体验,社会性决定了羞耻感出现的情境和反应策略。

从这个角度来讲,遗传进化和文明进化在“羞耻”情绪中是同时存在的。遗传的进化相对没有那么明显,动物同样会出现负性情感+退避反应的组合,我们不是那些动
物,所以不能确定它们是不是存在类似“恐惧”、“羞耻”的概念来形容这样的组合,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看做是单纯的条件反射,通过体验行为结果来避免相似情境的
出现(Weiner,1985),也可以看做是恐惧、羞耻,这取决于作为观察者的我们。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羞耻”的生理性进化主要体现在表现的方式上,即使是都是
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方式,发生、作用的位置,激素的种类也都有所差异。而人类“羞耻”的概念内涵是在文明的不断发展中形成的,用于形容这种生理水平
的情感(Barrett,2006),在宗教和哲学的不断反问中,达到了比较高水平的结构和系统,这些显然是动物所不具备的,甚至是远古时期的人类所不具备的。至于
远古时期的人类通过树叶来遮挡私处是源于情感水平,还是有概念的情绪水平的羞耻,我们不得而知,有可能是避免意外的性接触所带来的后果偶然获得的行为,
也有可能是有初步的社会化之后维持稳定的群落结构而设定的社会规则,或许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当然在形成概念之后的“羞耻”情绪,行为水平之外,行
为倾向和动机水平都可以出现避免情境出现的体验出现。这事实上,也是“羞耻”出现的核心原因。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思维的不断进步,也有研究表明,在预设的糟糕情境没有出现的时候,同样有可能出现“羞耻”情绪(Niedenthal,1994)。即使在同一
个地区的短时间内,“羞耻”的内容上处于处于不断的变化中(Demos,1996),而跨文化的差异就更加显著了。甚至我们要怀疑,“shame”和“羞耻”是不是同一个内
涵,或者说有没有在融合成一个概念——在西方的文化中,“shame”是欲望对理性的不服从和理性对欲望的反抗;在东方文化中,“羞耻”则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
道德标准和行为准绳——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或者说,随着对“羞耻”的不断反思和应用,“羞耻”越来越可能成为一个具有核心情感的模板,又被社会塑造其
外延而逐渐获得更丰富的意义的概念。这个层面上,“state shame”可能不仅仅是一种避免糟糕情境的身体信息,甚至有可能成为获取兴奋和快乐的一种方式了。不
过在我看来,类似“羞耻play”并不具有“state shame”,而只有“state happiness”,因为并没有糟糕情境的出现(倾向),而仅仅具有想象中的“羞耻”概念,由于“羞
耻”本身就是高唤醒的情绪,所以很容易向兴奋甚至快乐进行迁移,不过究其原因还是社会文化对情境的解释造成的现象。
收起

用一段话概括一些我的回答:“羞耻”存在的意义是避免消极情境的再次出现,从生物性上讲是简单的趋避反射的延续,从社会性上讲是社会规则和文化发展的产
物。动物同样具有生物性的“羞耻”,但是肯定不具有社会性的“羞耻”,至于我们是否认为动物具有社会性的“羞耻”,取决于我们自己。就到这里,欢迎和谐讨论,也
欢迎研究“羞耻”的心理学工作者提供更加专业的答案。

294
@黑色笔记本 ,答案很好,除了语气不太赞赏之外,内容上还是很赞的。我也只是通过我的视角,给出我的观点,对于这样的问题还是给大家都表达自己观点的机
会比较好,观点放在一起也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让其他人能获得一些收获,不是吗?

编辑于 2014­10­01  1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高昊贤, You are good.(才怪嘞=。=)
1 1 人赞同
因为贪吃+蛇。

发布于 2015­01­28  4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陶飞
39 39 人赞同

动物没有羞耻感。但有羞耻感的萌芽。
狮子在跟随猎物的迁徙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些受伤的或是得病或是年老的狮子会在中途主动的默默独自离开群体。

大家知道狮子是群居动物,得病的狮子离开群体就意味着死亡。为什么狮子会这么做呢?
因为它就算不这么做,它也不可能再跟上群体的步伐了,因为群体必须紧跟猎物,不可能为了它而放慢脚步,尽管有些母狮会对离群的幼狮有非常焦虑的表现,但
它也不能离群等它。离群就是死!
而那些有经验的狮子,发现自己不能跟上群体的脚步时,那么默默离开也许是更好的选择。因为那样最起码不累,节省体力可以多活几天。

这就是羞耻感的萌芽:跟不上群体的步伐,我选择死亡。
在许多的群居动物中都这样的状况,包括大象,猴子,狼,狒狒等。
所以对于群居动物,【离群是一种等死的节奏】

在灵长类动物中,比如狒狒,还有各种猩猩,它们经常会驱逐一些同类,有些狒狒是母权社会,她们会集体驱逐表现不好的雄性,有些雄性猩猩首领会驱逐其他弱
小的雄性。这些行为对群居动物来说基本上就是判了死刑。所以他们必须用许多精力去互相培养感情,互相梳理毛发,或为权力更高的首领服务来维持这种群体关
系。

我相信原始的人类也一样,而且会更高级。原古人是一种更加复杂的群居动物或社会动物,在七万年前,人类经历了一次大灭绝,地球上总人口只有几千人。这些
人要想存活必须紧密的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然就是死。于是他们进化演变出了一种生物本能:当他们被周围同伴讨厌,或跟不上同伴的脚步时,他们就会非常焦
虑——这离死不远了——这就是原始的羞耻感。

OK,继续进化,为了生存,他们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搞好关系上,群居动物慢慢的演变成了社会动物,使得他们有更加精确和复杂的交流语言,一些权力象
征,符号,图像图腾以及服从仪式来巩固这种群体关系。

这就产生了美术。什么是美?那就是被需要!那就是有权力和力量。权力的象征就是美。所有稀缺的资源,夸张的装饰,就是美和权力的象征。

这还产生了审美观、自卑感。这就是二级形态的羞耻感。
大家知道距今7万年前正是冰河时期,最为寒冷,但人类却开始退毛?为什么?
因为这叫【幼态持续】。因为婴儿的毛就很少。
为什么要像婴儿呢?因为你只要还像个未成年,你就会被照顾,别人就需要你。这是因为性需要。大家知道,性资源也是资源啊,你一旦还没有性成熟,你就是潜
在的性对象,是不会被驱逐的。人类在驱逐对象上最优对象是老残病弱。幼,是不会被驱逐反而是被照顾的。这种现象发生在狼群,狗还有人类身上。

除了幼态以外,还有好看的人,强壮的人,都不会被驱逐。
什么是好看的人?……比如说锥子脸就好看。为什么锥子脸好看?那是因为人类为了维持复杂的语言必须需要更大的大脑,不然这个人就会很笨,不会说话,不会
办事,就会被讨厌,被驱逐,被淘汰。
而要有更大的大脑,你必须把你的脑容量扩大,怎么扩呢?让你的下颚肌变小!你要有更小的下巴来给大脑以更多的空间。
所以原理很简单,你的大脑大了,你的小巴就变小了,这就是更好的基因,而这就是【好看】的人。
繁衍后代,就找这种人。
客观一点的说:大下巴的都死了,小下巴的都活了下来,所以小下巴以自己为美。以自己的能言善道为美。

还有一点,就是屁股。因为原古人,他们打猎是这样的:首先用石头,长矛,弓箭击中动物,动物是死不了的,动物会跑,然后你就追,一追,几个星期,把动物
活生生累死。就是这么简单粗暴。直到今天,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的人依然是这样的方法。这就需要长途奔袭,你的大臀肌和大腿必须要发达,腿还要长,能玩一
年。
这就是美! 收起

繁衍后代,就找这种人。

所以你明白了什么是美,那么很显然的,你自然就会知道什么是不美、丑。你就会明白,你可能不适合繁衍,你可能会被驱逐。你紧张焦虑,你自卑。这就是羞耻
感的二级形态。
294

距今1——5万年前,人们的生活变好了,他们的寿命变长了,人口更多了,他们的经验更加丰富,记忆力更久。于是他们进化出了同情心。他们可以记得长辈们死
去时的情景。他们会意识到自己也会这样。所以他们痛苦,哀悼。
大象也会哦!大象遇到同伴的尸骨,会停下脚步举行哀悼仪式哦。
灵长类不会哀悼死去的同伴,更认不得同伴的尸骨,但是雌性猴子会对自己刚刚死去的幼子不舍得放弃。
但是大象会认得很久以前死去同伴的尸骨,它们有这个意识,知道这具骨头曾经是另一头大象。因为它们寿命更长,经验更丰富,智商更高,所以它们知道。

人类那时也做到了!而在进入新石器时代后,由于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智商,当然主要是靠更加精确的语言和符号以及稳定的社会关系,他们明白了,每个人终有一
死,以前他们可能不知道自己终有一死。但现在知道了,于是他们开始思考死亡,进化出了墓穴和宗教还有迷信。
衣服从原来的御寒避暑演变为遮羞,再演变为装饰和礼仪。

有了宗教和迷信就好办了,古代印第安人,就因为迷信和宗教尽量不和自己女儿交配,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反正他们都在尽量避免与有血亲的人
交配。总之他们认为如果你这么做了,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厄运降临。

这是不是一种生物本能产生的迷信(其实不算是迷信,因为近亲生育可能真的会有不好的事发生),我不知道。
总之,有了宗教和迷信后,就有了规矩,权力必须告它来维持,一些事情成了忌讳,一些事情成了荣耀。这些事情都是一种虚拟的感情,比如亲血不能交配,你不
知道为什么不好,但你尽量避免。
不然就坏了规矩,就要被驱逐或直接打死(毕竟进化了),然后你焦虑,害怕,而这就是羞耻!所以你要也尽量避免自己的性器官被血亲和熟人看到。因为那同样
也会引起不好的事。而这也是羞耻!

距今5000年,由于农业和定居,人口大规模的繁衍,熟人社会被颠覆,进入了生人社会,产生了制度。包括婚姻制,私有制。这就是国家。
没有宗教和规矩的权力很难维持,以前是靠单纯的实力和威望,但那只能统治周围的人,熟悉的人,你统治不了生人,而自从有了宗教和规矩之后,权力可以大规
模的统治,人类进入到了国家时代。

有宗教有规矩的地方就有文明。文明会告诉你什么是礼义廉耻。
这就是羞耻感的完整形态。
它从始至终贯穿着人类的进化。

但是进入国家时代后的羞耻感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种羞耻感了,你大妈已经不再是你大妈了。因为羞耻感的进化是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国家社会。
羞耻感与国家制度已经脱节了。我们现在所有的羞耻感,都是在1——7万年的熟人社会进化出来的。而不是后来的礼义廉耻,八荣八耻之类。国家制度是建立在羞
耻感的基础上再发展出来的,更加复杂。但并非原始朴素的感情。甚至与我们有些羞耻感是违背的。

以上是我的胡说八道。

编辑于 2016­01­07  15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刘凯罗Cairo ,心理学话题优秀回答者 • 消费者行为学/博士僧
15 15 人赞同
我认同所有情绪都是进化的结果。
简单猜想一下。按Martin Novak的理论,猴子在生存竞争中弱于犬科和猫科动物,于是最先产生了合作行为。这种合作逐渐往复杂的机制演化,就会出现有人 or 猴
子背叛合作以牺牲对方的利益,谋求个体的利益。羞耻或许是人 or 猴子在实施背叛行为后,产生的对下一次背叛的阻碍情绪,这是有利于合作的深化和种群进化
的。

发布于 2013­11­0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张移, 理性的非理性主义者
13 13 人赞同
我对于进化心理学很有兴趣,所以忍不住出来答一下。虽然离不开 @黑色笔记本 不懂的人瞎扯淡的范畴。但是,相较于 @黑色笔记本 那样理论化的答案,还是希
望给出对题主和普通人而言更容易理解的答案。为此我希望自己的回答易于理解而自洽,从以下四个方面:

一、何谓羞耻感。
二、羞耻感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
三、羞耻感的基因基础和文化基础,及其差别。
四、猴子是否有羞耻感,狼哪?

收起
一、何谓羞耻感。
我们每个人都对羞耻感有直观的认识,就好像对愤怒、焦虑、忧郁、快乐、恐惧有直观认识一样。所以,应该不会有人反对羞耻感是一种“情绪”,而不是一种感觉
(诸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也就是说,羞耻感不是某个感觉器官直接形成的,而是一种情绪。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
294
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百度百科

当我们要定义红色的时候,我们一般定义为,血的颜色,或者定义为波长大约为610到750纳米光的颜色。其实后者并不比前者更高明,我们只是描述了在何种情况
下我们会产生红这种感觉。实际上,情绪我们也只能使用这种很不严肃的定义方式来展现,对于羞耻感我们只能定义为,当被人鄙视的时候,并且自己确实也认
为自己做得不对的那种情绪。 之所以用两个条件来限定,是因为如果被人鄙视但觉得自己没错,(有些人有些情况下)还可能会产生愤怒或者愤懑的情绪;如果自
己做得不对但并没有被人鄙视,(有些人有些情况下)还可能会产生侥幸的情绪。

当然,如果谁觉得还需要加其他的限定,以和其他的情绪区别开来,请指正。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必须同时满足定义中的两个条件才能产生羞耻感,有时候只要有人鄙视我们我们就会自然产生羞耻感,或者虽然一件事情根本无人知晓
我们也可能产生羞耻感。就好像说红色就是血的颜色的时候,我们并不排斥其他东西也可能是红色的。这种定义只是为了讨论而进行的描述性定义。所以对于所有
对“羞耻感”有直观认识,并且将这种情绪称为“羞耻感”的人而言,这样的定义其实是不必要的。而对从来没有升起过“羞耻感”的人而言,这样的定义也是无意义的。
(类似于从没见过红色的色盲,告诉他红色就是血的颜色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我们默认题主和所有参与讨论这个问题的人像明白红色是什么一样明白羞耻感是什么。虽然我们未必明白这种情绪生成的原理,并且未必明白其存在的意义。

PS: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那就是在中文的语境下羞耻其实是由羞涩和耻辱两个概念拼合出来的,我此前的定义只注意到了“耻辱”,而对羞涩几乎
没有触及。而羞涩似乎比耻辱更隐晦,按照之前的定义方式我们可以将之描述为,第一次近距离和自己暗恋的异性说话时候的情绪。当然,如前所述这不是人会产
生羞涩情绪的唯一情形。而且在这个特例中,显然已经和焦虑、恐惧之类很接近了。这可能也是某些答案认为羞耻源于恐惧的原因。

所以,当我们把羞涩和耻辱捏合到一起,将它们视为一类的时候,我们所注意的是这种情绪在事先会对自身产生某种抑制作用(比如羞涩),在事后会对自己产生
某种否定作用(比如耻辱)。当然,羞耻不是唯一有抑制和否定作用的情绪,抑郁显然也有这种作用,这可能也是有人认为羞耻源于抑郁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我们很容易将羞耻和恐惧、焦虑、抑郁区分开来。它就这样鲜明的存在在那里,我们都不能否认。如果某一个人宣称他从来没有羞耻感,那真是很稀
奇的一件事情。

二、羞耻感对于人类生存的意义。
我认为题主提了一个好问题,他质疑进化心理学,认为进化心理学无法解释羞耻感这玩意存在的意义,即认为无法解释羞耻感对于人类这一种群或者任何个体存在
有什么意义。那么这个问题给了进化心理学一个自我辩白的机会。

羞耻感的存在对于个体的生存当然是有意义的,而且非常明显。抽象来说,羞耻感会让我们停止很多有害的行为。题主认为羞耻感会有进化劣势,我揣测大致是两
方面,1、一般而言羞耻感会阻止我们做很多有益的行为,2、具体而言羞耻感会阻止我们求偶和交配。从进化的角度来看这两者似乎是致命的,所以题主可能认为
只有厚颜无耻的可以随意交配的特性才是有进化优势的。但这可能把生存想简单了。

诚然,我们必须求偶和交配才能延续自己的基因。但是与昆虫之类以数量取胜的生物不同,人类采取的是以质量取胜的策略。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一般一胎只有一
个,而猪啊狗啊则不同,和昆虫之类更无法相比。按照题主的思路同样可以提出问题说,一胎一个的优势在哪呢?答案就在于我们牺牲了数量,追求质量和成功
率。

基于这个判断,羞耻感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它抑制了绝大多数会降低后代质量和成活率的无效的甚至有害的交配(比如和近亲属交配,和没有责任心或者经济实
力不强的异性交配,和明显基因有缺陷的异性交配,作为自身有基因缺陷的个人去祸害其他个体,等等);并且进一步抑制了绝大多数对自己和后代生存有害的行
为(比如脑袋一热就和部落首领抢女人,因为盗窃部落的食物而被赶出部落,因为挑衅野兽和别的部落成员而被弄死)。
耻辱感虽然都是事后产生的,但是这种情绪有效避免了个体下次犯相同的错误(如果是错误的话),所以作用也是积极的。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就如同一台汽车必须同时具备刹车和油门一样,人类的各种情绪也起到刹车和油门的作用,羞耻感当然被归入刹车一类。当我们讨论刹车的意
义的时候,不能说:“如果只有刹车没有油门,那么balabala。”消极情绪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让那些积极的情绪别玩脱线了。

三、羞耻感的基因基础和文化基础,及其差别。
@帝哲说,羞耻感是文化现象,不是基因现象。我觉得说的不够全面。即便我们对于哪些具体的行为和意识有羞耻感是由文化所决定的,但是产生这种情绪的原理
依然应该是基因层面的。
比如我因为被人叫做白痴而感到愤怒,显然猴子是不会因为被称为白痴而愤怒的,但这显然不能得出愤怒是文化现象而非基因现象的。

@黑色笔记本 举了理性的反例,认为理性不是猿猴的属性,但是是人类的本质属性。我想,理性当然是文化现象,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理性在基因层面也一定是
有基础的,即我们的基因使我们拥有了具备理性的潜能。
所以,我们的基因至少具备了让我们拥有羞耻感的潜能。然后我们的文化规定了哪些行为是应该产生羞耻感的。这个观点和题主的问题是不矛盾的。我们必须解
收起
释,理性的基因和羞耻感的基因得以存在,并且在如此大的范围内成为人类普遍拥有的特性,显然在人类的进化史上,这两个基因曾经起到过颠倒乾坤的巨大作
用,为人类争取了巨大的进化优势。
我觉得阐述羞耻感原理的理论模型超出了题目的要求,所以就不赘述了。只发表如上的意见。
四、猴子是否有羞耻感,狼哪?
这个问题已经超出了逻辑思辨的范畴,需要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观察和实验支持。但可以笼统的认为,任何消极的情绪都与羞耻感有某种共性,或者说所有的消
294
极情绪都可以起到和羞耻感类似的作用。而羞耻感比抑郁更高级的地方在于,它是以是非观作为前提的,抑郁是对几乎所有的事情产生抑制,而羞耻感可以有选择
的对某些行为进行抑制。所以抑郁一般是在饥饿或者疾病的时候产生,而羞耻更大范围的产生效果。
基于这种判断,我认为,由于动物没有理性(或者非常弱),所以高级哺乳动物会非常依赖情绪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而对于社会性的高级哺乳动物而言必须建立复
杂的规则体系,若没有羞耻感作为基础几乎是不可能的。
具体的例子,比如决斗失败的雄性会心悦诚服的把交配的机会放弃,我认为这必然是羞耻感在起作用。

编辑于 2014­09­30  2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匿名用户
1 1 人赞同
关于这个问题,你身边的h漫爱好者早已有了答案。

发布于 2015­07­11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萧达, 社科、人文译者
13 13 人赞同
羞耻是一种道德情感,是人类为适应群体生活而进化的产物,具有非常重要的适应性意义。乔纳森·海特是这方面的专家。

一个纯粹自利性的生物,当他知道自己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会受到来自群体的惩罚时,它也许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他决不会为自己所造成的伤害而内疚,也不会
为自己的恶行被发觉而感到羞耻,更不会因为谎言被揭穿而感到困窘。实际上,羞耻感、困窘感和内疚感的完全缺失连同同情心的缺乏,一道构成了精神病患者的
最明显标记。

人类社会是一群体为单位的。个体对群体通常会有强烈的归属的需要,个体如何适应群体,如何与群体中的其他人相处磨合,是人类个体所面临的复杂的适应性难
题。除了对他人的欺骗和伤害行为产生轻蔑、愤怒、厌恶的情感反应,以及由此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也加以监视和约束外,人类个体还进化出了自我觉知的情感反应
——困窘、羞愧、内疚。

困窘(embarrassment)来源于个体感受到在自身所参与的群体活动过程中,自己未能扮演好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例如,个体由于自身控制范围之外原因,而违反
了某种社会习俗的规定;或者,个体仅仅是由于一个更高地位的人出现而产生窘迫感。这种情绪可能是进化来促进主体的绥靖和服从行为的。最明显的证据是,当
我们面对地位较高的人时很容易产生窘迫感,但是在地位较低的人面前则很少有这种情绪反应。

羞愧(shame)是一种与困窘相似的道德情绪,不过它比困窘的程度更深。 羞愧感源于个体感受到自己的核心自我有瑕疵和不足,通常是个体未能达到某种道德、
审美的标准,或者他人对其能力的要求。并且这种标记着自身失败的行为己被他人所知晓,这时我们就会体验到羞愧。

羞愧和困窘都会激起个体隐藏和退缩的愿望,减少自身的社会参与程度。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发言的倾向会减少,并且参与活动本身也会变得更加困难。这些变化
会抑制个体独断的行动,同时向他人潜在地表明自己已经意识到自身的错误。综合来讲,就是一个人变得谦逊和低调了。如果个体表现出了羞愧感,那么处于支配
地位的人对他发起的攻击和惩罚将会降到最低。这样,个体因违反道德规则所付出的代价就会大为减少。羞愧和困窘所诱发的行为倾向的不同之处在于,羞愧的个
体常常感受到更多的忧郁和痛苦,社会退缩的欲望也更强烈,甚至可能会自杀。而困窘本身就是在自我的核心概念受到较少威胁的情况下所诱发的情感,因此困窘
的个体感受到更少的社会退缩的欲望,尽管会有慌乱和困惑,个体更多的还是想要挽回自己的形象。

内疚,通常被看作是一种好的、原型道德情绪。在传统的心理学观点中,内疚是道德情感的核心。羞愧往往是由与社会等级地位有关的活动所产生的,而内疚则主
要源于个体对道德规范和群体关系的背弃,尤其是当这些行为给他人带来伤害和痛苦时。内疚这种情绪的进化意义可能在于,它可以让你向受害方传递这样的信
息:你知道你给对方造成了伤害,你感到非常的后悔和充满歉意。而且,内疚情绪还向对方表明,你愿意对对方所受到的伤害给予补偿。正是由于内疚拥有这些功
能,所以它才能保证那些非常重要的关系不至于破裂。

也许,概括而言,自我觉知的三种情感的作用就是在自己的行为已经引发他人的轻蔑、愤怒、厌恶的情感反应的情况下,引导个体恰当地行事,将自身的损失(如
人际关系和自我形象的损失)降到最低。

发布于 2014­06­28  6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孔磊, 1. 早起能延长生命
4 4 人赞同

我非专业,仅凭直觉:

羞耻,不是一种本能,而仅仅是一种社会道德,是后天而非先天所具有的。是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生实践的过程中,被外界输入的一种道德观。下面几条
可以支持我的观点:
1、小孩子的羞耻心相对弱些,针对于同一个人来说。
收起
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羞耻心:惯犯和普通人偷东西被示众,前者的羞耻感觉要小许多。
3、羞耻心因社会环境不同也可以变化:古代大脚的女人感觉羞耻,现代女人以有一双美丽的脚而自豪。

总之,我认为“羞耻”这种感觉不是进化出来的。至于动物(除人之外)会羞耻吗,“子非鱼,安知?”

294
另外,我感觉“羞耻是痛苦的一种变异”,或者说被人类丰富化了。如果能把羞耻归类为一种痛苦,动物也应该有。

编辑于 2013­11­09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帝哲, 公众号:裸思(luosi­wx)
54 54 人赞同

羞耻之心是文明进化的产物,非人之本性。

举个例子。小孩光着屁股满街跑,有一点羞耻之心吗?当然没有,但长大了慢慢就有了。这来自家长和学校的观念灌输和教育,并非人的本性,现在让你光腚跑大
街上裸奔必然是觉得很羞耻的。

再举个例子。艳照门中的众女星在跟陈冠希做爱时尝试各种玩法,摆弄各种性交体位,有觉得羞耻吗?自然是没有的,但照片一被曝光出来就没脸出来见人了,觉
得丢死人了。

还有古代女子失贞,被人知道和别人通奸,那简直要耻辱到上吊自杀。现在的男女之间互相约炮,却不以为耻了,最起码没有原先那么严重了。

所以,羞耻之心不是人的本性,只是文明进化的结果。

说到羞耻之心,不得不提的一个人是孟子。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

孟子是主张人性本善的,而他为人性本善找到的理论支持就是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在这“四心”当中,除了恻隐之心外(恻隐之心
来自于人的同理心,既心理学上的移情效应,详见:人类为什么会有“怜悯”这种情感?是怎样进化出来的?),其他三心都不能说是人之本性,都是来自后天社会
熏染、教育的结果。

那么这种羞耻之心是怎么来的呢?对此,我不太同意@原子的“羞耻是痛苦的一种变异”的观点。我认为,羞耻之心是恐惧心的一种变异,是对文化观念的恐惧,对
社会习俗的恐惧,对他人眼光的恐惧。当你做一件出格的、不符合习俗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畏惧别人的看法,滋生出羞耻之心。所以说,人是群体的动物,人是
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每个人的个人意志之上,都盘踞着一个群体的意志,我们还经常代表群体的意志来审判自己。

我们不可否认,这种进化确实为人类带来了文明,怎么能说没有进化优势呢?人类聚在一起为了更好的生存,肯定需要制定各种规则,以保障每个个体的利益不受
侵害。这时候,如果我们不遵守这个规则,就要受到这些规则的处罚,起码是要受到众人的唾弃。这就使得我们对这些规则有畏惧之心,在做了错事以后心生耻
辱。从这个角度说,羞耻之心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保护自己不被群体边缘化,不被开除出局。试想,如果人没有了羞耻之心,那岂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为所欲为,
见到财产就上去抢,见到美女就强奸,那社会还怎么运行?现在社会一些人道德沦丧就是因为没有了羞耻之心的缘故。但凡事过犹不及,羞耻心过强会让人太内
向,过于矜持,毫无自信,什么事情都不敢做,什么话都不敢说,当众讲话都会脸红脖子粗。

至于动物内部是不是有羞耻之心,并不是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做个合理的推测,我觉得肯定有些是有的。因为过着群居生活的动物内部肯定也会有规则,一
旦有动物触犯这些规则必会有恐惧感,这就产生了羞耻心。但肯定比人类要小得多。比如狗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随意交配,人肯定是没那么无耻的,就算一对男女
放荡一点也会被毫不客气地称为狗男女。
编辑于 2013­12­09  7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艾析, 微风轻轻吹
0
怀有羞耻感,人们会想方设法拿回自尊,对待他人会更加热情恳切,对整个人类和平相处有利

发布于 2015­05­18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陈­蕴, 正确认识情绪
2 2 人赞同

排名第一的答案有点复杂化,但也是很有根据的。其实去百度查一下“羞耻”就比较容易清楚了。

从心理学上说,羞耻是个体 因为自己在人格 、能力 、外貌 等方面的缺憾,或者在思想 与行为 方面和社会常态不一致,而产生的一种痛苦 的情绪体


验。
收起
羞耻的个体往往会感到沮丧、自卑、自我贬损、自我怀疑、绝望等,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公开的情境会强化羞耻感,所以减少羞耻最容易的一个办法就是自
我孤立,让自己远离他人。人们也可以通过积极努力,改善自己的行为表现来减少羞耻感。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 结果,是人适应 社会生活、改善 自己的一种重要方式;而过少或者过多的羞耻感都是不健康 的,都对个体发展不
利。

294
以上是百度的答案

也就是说羞耻因感到自己和周围环境产生不符,进而对自己产生的一种否定。
就比如有人会因为自己的收入不佳感到羞耻,有人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不当感到羞耻等等。

再比如我自己,中学的时候,有个外国人问路我不会回答而感到羞耻:因为我与当时的环境产生了不符→觉得当时的环境应该是要懂得这样简单的英语帮助到那位
外国人的→进而否定了自己→觉得自己没有用,没有学习好英语。

羞耻也是伴着内疚,自卑等情绪。

其实这个百度的答案和以上的答案有异曲同工的地方。

而至于说生理欲望会令人羞耻,也是因为感到这种行为不被别人认同的原因,不是理性抑制欲望就会产生羞耻,因为了解到对方的不认可才会羞耻再而去抑制。

觉得自身与环境不符继而产生的一种自我否定

编辑于 2014­11­2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自由谬误等级备忘 , 归因的似是而非/异见者的异见
1 1 人赞同

羞耻感源自于恐惧感,恐惧感是两大原始情绪之一。一个恐惧感而逃离,一个欢愉感而亲近。

发布于 2016­02­19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simcolor, 书呆子
3 3 人赞同

问题很有意思!非专业人士,给一些想当然的看法。

动物会羞耻吗?如果我们家的狗,在我不在家的时候随地大小便了,我回家了它会躲到沙发后面不敢出来,我会以为它认识到自己错了,不敢出来。当然我不知道
它怎么想的。

人为什么会有羞耻感?我不敢代表大众,从我个人感觉出发,如果我做了不合我标准的事情,我会觉得羞耻。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事情以前为耻,现在已
经能够接受了。

另外,看书多的人,懂得多和想的多的人,给出的答案固然精彩,也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对其它的人答案加以嘲讽,或者做出不屑的态度
吧。

发布于 2014­09­30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小霸王自己答题了 , mohawk小能手
1 1 人赞同
只能强加

收起

294

编辑于 2016­01­25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杨大辉, 從羅舍斯的角度來看。
5 5 人赞同
谢不邀。其实真的没必要像各位答主般复杂。  

羞耻是人类身为群体动物的一个情绪本能,用以抑制自己做出群体意识不能接受的事情,以防止自身被群体驱离迫害。(羞耻过后,会较为留意不在重犯)

动物懂得羞耻吗?肯定有,但人类的羞耻情绪比动物复杂和高级。以银背猩猩位为例子:强壮的雄性动物得到大部份繁殖权,落败的雄性动物则逃逸,逃逸的原因
有二,一是恐惧,而是羞耻。我比较倾向于后者。

战败后会感觉羞耻,但交配时却不会,这有可能是因为拥有繁殖权利是一种光荣开心的事情(以肾上腺素刺激亢奋促进繁殖),在人类社会中也不少人是喜欢炫耀
自己的交配能力的。

总结:肉欲并不是羞耻的客观来源,羞耻的来源视乎群体意识的规则而定。

编辑于 2016­05­11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匿名用户
57 57 人赞同
先要弄清楚「羞愧」对于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再来看题主的这个问题。而实际上,人们对于「羞愧」的定义是不同的。

我有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前阵子跟我讲了一个露阴癖的故事。出于学校自身定位的原因,她们学校的女生非常多,多到了每一只路过学院的一只公蚊子都能获得一
份短暂的爱情——在这个夏天、这个欲望浓重的都市,露阴癖觉得他的时机来到了。

那个儿子都已经有了儿子的家伙,作案风格非常循规蹈矩——他总是会选择夜里10点钟左右,在校门周边寻找三五成群的姑娘。先是在路灯下远距离跟踪,确认目
标周围是否有男生跟踪、是否正在打电话,当目标符合他的标准后,他会一直尾随,从远处慢慢跟进,当觉得距离足够近的时候,就在后面跑上来,跑到你身边
后、拍拍你的后背,当你看他的时候,他就会瞬间脱下裤子,指着下面让你看。

淫兮兮的,一动一动的。

这时候如果女生尖叫、反应激烈或者逃跑,他会发出一种声音。据我朋友说,那应该可以称为一种淫笑——声音很小,有一种类似“嘿”的模样,你可以想象下在路
灯下那变态的表情和嘴脸——如果你选择跑,他会跟着你后面小跑,并一直小声的呼唤你,追你老远。这种变态行为直到女生大喊的声音惊动了附近的男人或者顺
路的男生跑来时才结束——也可能等他露爽了才结束——如果来了一个女人用棍子恐吓这个猥琐大叔,他根本就是无动于衷的,甚至还会露给那个女人看。

这个事情的频繁发生惊动了校方,但报警后基本也无可奈何——警察到后大叔已经遁迹。
校女生经过多次骚扰后,相互交流沟通,晚上就尽可能的少出去了,仅存的几个男生瞬间变成了守护在女生海洋中的宙斯盾——这使他们很开心。

故事讲到这的时候,作为单身的我总是不住的叹一口气。

幸好那个变态大叔被抓住了——据那个素未谋面的朋友说,是被一个女同学一个回旋踢踢到下体后倒地后警察后带走的。

当个女汉子真好,而故事的高潮也才开始。警察带走那个猥琐叔后,把他的家人叫来想对老人进行思想教育——谁知儿女们来了后纷纷表示震惊,无法相信自己的
老爹居然是这样的一个人——“警察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爸平时都是规规矩矩的,怎么会干这么不要脸的事?就连上次因为骑车把别人的汽车车漆给蹭了,自己在
家难受了好几天,最后还是主动找人家把车修了。”

好了,故事就这样讲完了。 收起

当我们用寻常的「羞愧」心来定义这个大叔时,你会发现面对病态的心理时传统的中药就不起作用了——但这并不代表大叔没有羞愧心,在某些事情上来讲,他的
羞愧心还是很到位的。

294
为什么他在众人面前可以袒露自己的私处并仿佛引以为豪?却会因为一点小事而自责?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当事人是否能在这个事情上获得快感。  

很明显的,大叔可以在“露阴”这个事情上获得快感。羞耻在强烈的快感面前,微不足道。  

杀人是一件让人愧疚的事情吗?别说杀人,你会因为自己的一个小失误让朋友或者路人受伤而自责、羞愧么?会的,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因为自己不必要的举措让他
人受伤而自我谴责,赶到羞愧。

塔利班份子就不会。基地组织提着人头卖萌的小哥就不会。他会舔一口滴下的鲜血,指着屏幕说,别骂,下一个就是你。

为什么他们不会羞愧,不会自责?

快感。

诸如此类:钥匙划车漆的、恶意破坏的,全都能归到这类上。他们不会觉得羞愧,也就是说,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出自他们之手,即使是被群众发现了,
他们表现出来的难过也仅是因为“老子可能要坐牢了好不开森” “呵呵下次肯定不会被你们这群蠢货抓了”的综合结果。

那么「羞愧」这个内心反应是如何出现的?
实际上,我会觉得这是个先天存在、综合后天文化环境所影响的一个产物。  

♠后天文化影响:
我们之所以不会当众做爱,是因为在当前文化和父母教育下,告诉我们这是不对的,而且,这也和年龄、自身认知有关。当我们没有接受类似文化教育、当我们觉
得这种事情很正常的时候,我们还会感到羞愧么?我们能看到一个两岁的小男孩在公交上摸自己的生殖器,对面的姑娘还会觉得“小宝贝你好可爱呀”,但这事换做
一个大叔你试试后果?不报警就算便宜你了…

最典型的的,我记得许多年前,人们还对自己分享 “性事”“第一次”而感觉到羞涩,不好意思。而看眼下,仅知乎上类似的帖子层出不穷,评论区更是抓住热点后
无限讨论。「羞愧」仿佛已经与此无关。  

♦先天存在:
我观察过一个智力和行为有很严重问题的人,他比我还要年长,父母因为他智力的问题和生理问题(兔唇)也不去管他,从来没接受过教育,家庭窘迫的他基本就
处于一种“野生状态”。可自从听闻去年他因为偷吃了超市门口的一个西瓜被批评了一顿,他就再也没偷吃过西瓜。前阵子去超市门前还听人提起这事,卖西瓜的人
在那说,

“哈哈,大家都说XX傻,其实傻么,一点也不傻。去年偷吃了我一个西瓜被我骂了一顿,到现在路过我的西瓜摊都躲着走!你说哪是傻啊!”
莫名的有一点凄凉。

动物知道羞愧吗?我不清楚,反正上次我家狗把鱼缸跳出来的一条鱼给叼走咬死后,我说了他一顿。再后来又跳出来了一条,他就在那看着鱼蹦,不吃不叼,也不
出声……

编辑于 2014­07­18  5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我叫庄, 舍
0
今天老树画画讲了他年轻时为了让自己勇敢,写了自己的羞耻事件来激发自己。我想人与动物的不同在于人会告知自己羞耻而什么都不做,可是动物分分钟就会忘
记什么羞耻的事情。

发布于 2014­12­07  1 条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作者保留权利

目目老湿, 业余神父
0 收起
道德观是拿来束缚一般人的吧,一般来讲这玩意儿要比强制要求公民遵守的法律要严格
羞耻很有必要性,除非题主确实不理解羞耻感到底是什么,到底包括了什么
不过由于大家都说的很全面了,所以我就打打酱油算了

发布于 2014­07­17  添加评论  感谢  分享  收藏  •  没有帮助  •  举报  •  申请转载

294

更多

6 个回答被折叠 (为什么?)

苍浪剑赋,老师 添加话题经验,提升回答可信度

     

为了正常使用知乎的提问、回答、评论和编辑功能,请验证你的邮箱。

我要激活

关注问题  

1458 人关注该问题

相关问题

人的幸福感可以量化吗? 82 个回答

为什么海豚一出生就会游泳,马一出生就会走
路,而人类什么都不会? 450 个回答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