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浅谈散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发布日期: 2012-05-14 发布: www.xzbu.com  

  2011 年第 39 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 20 篇

2010 年四川高考考了一篇散文《自然》,2011 年四川高考现代文阅读考了散


文《锈损了的铁铃铛》。2007 年―2011 年全国高考近 100 篇文学类文本,散文占
了 60 余篇。散文在高考现代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已是不言而喻了。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2262889.htm
   
  一、高考散文阅读题的命题思想 
   
  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每一篇散文都饱含着作者浓烈的思想感情,在选材立意,
尤其是遣词用词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鉴赏性,因此,这类文章测试的重点与其他
类文章,特别是科技类文章有所不同。散文阅读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涉及
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三个不同层级的能力考核,重点落在分析综合与鉴赏
评价两个层级上。因此测试的重点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
章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二、学生在散文阅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在完成散文阅读题时主要有以下特点。 
  1.只注重速度,忽略了阅读方法。许多学生急于事功,不是先读懂文章,而是
带着文后的问题到文章中找答案。散文阅读题多是从整体出发命题,这种阅读方法
误人不浅。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先通读全文,把握了文章大意后再看设置的问题,然
后确定答题区间,筛选主要信息,整合归纳表述答案。 
  2.只抓住了局部内容,忽略了整体大意。这体现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游离
文章主旨、思路,把局部独立出来理解,牵强附会,想当然。 
  3.只理解了表层意思,忽略了深层涵义。很多学生读文章只求其大概,囫囵吞
枣,不能深入、具体地抓文章思路,不能认真思考探求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4.只为了考分而读,忽略了冷静思考。很多同学不能在阅读时心平气和,凝神
贯注地去体味想象作者描绘的情景,当然无法评价鉴赏。 
  由于存在的这些问题,学生普遍反映高考散文太抽象,读来读去也没能真正读
懂文章,这从历年高考此题得分率不超过 50%可见一斑。其实这里还涉及一个很
重要的现状,那就是我们的学生文学底蕴还很不够。所谓文学底蕴是指具备相当的
文学理论和常识,拥有文字语言运用和文学鉴赏水平的能力,久而久之积淀在内心的
一种文学涵养和素养,进而达到一定“文学自觉”的境界和气质,形成由内而外厚重的
底蕴。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不少是名家名篇,底蕴深厚,情文并茂,具有很高的
文化品位。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以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平时散文的教学中,应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
手。 
  1.让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提高整体认知能力,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重
点。 
  在学习每一个散文单元时可选一两篇典范的文章作为例子,把方法教给学生,
再让学生带着方法到其他文章中实践,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能力。 
  那么,散文阅读基本方法是什么呢?不外乎一条:抓住散文的“形”,进而抓住
散文的“神”。“形”即文章结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神”即文章思想感情变化
发展的脉络和主旨。抓“形”是手段,抓“神”才是目的。要又快又准地抓住“神”,有
下列辅助方法。 
  抓标题。如《绿》,题目体现了写作重点和主旨。 
  抓线索。如《故乡的榕树》中的榕树,串连了故乡的景、人、事,寄托了作者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抓关键句、重点句、中心句。如《绿》中首句“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尾句
“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不仅前后呼应,突出写作重点,而且体现了作者感
情的发展变化。 
  抓表达技巧。散文的表达技巧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表达方式,如记叙、议
论、描写、抒情等;二是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等;三是布局谋
篇,如开头或结尾的特色、线索设置、过渡等;四是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
比、设问等。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
它们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分析鉴赏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分析
所表达的内容,而不能就技巧谈技巧。 
  用以上的方法,就能快速抓住散文的神,从整体把握文章。这样,才能高屋建
瓴,站在文章之上,而不是躺在文章之中。这一步是解答散文阅读题的前提和关
键。 
  2.训练学生快速把握散文意境,提高学生评价鉴赏能力,是散文阅读教学的难
点。 
  散文是文学作品,学生要快速把握散文意境,首先要有良好的审美心境。要带
着求知、鉴赏的目的,心不二用,专一凝神,保持安定平和,自由愉悦的心态。要
学生做到这一点,办法之一就是老师根据文章特点,提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让
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不懂时回过来复读,直到读懂,这样就可避免读
过去后大脑一片空白。长期这样训练,让学生养成习惯并掌握老师对这类问题提问
的方法,在考场上能自己提问,带着问题阅读。这样既能迫使自己的思想高度集
中,又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意境是情景交融
的产物,要把握意境,必须用想象把文字还原为图画,课本中的散文大多配有插
图,就是起辅助作用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影碟、多媒体等来
帮助学生形成画面,经常训练,学生就能更快更好的把握意境。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2262889.htm

 
http://www.xzbu.com/9/view-2262889.htm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