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聖經所示的拯救方法

作者: 約翰-衛斯理 [信仰之門/www.GODoor.net]    

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1703_1791)與其弟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1707_17B8)同為基


督教新教衛斯理宗的創始人。衛斯理在牛津大學求學時與一批志同道合者組織"聖社
(HolyClub),在虔誠研讀聖經的同時,主張循規蹈矩地立身為人故得名"循道
者"(Methodist)。1737 年在北美傳教失敗後返回英國,從路德宗因信得救教義和莫拉維亞兄弟
會社團生活處得到啟發,開始改變正統教會人士只重儀式的做法,深入社會下層人士中宣傳其
以倫理思想為主的宗教主張,號召在現實生活中貫徹基督教的道德原則,聞道皈依者越來越多。
從 19 世紀下半葉起,衛斯理宗便躋身於新教主要教派之中,其成員遍佈世界各地。選文摘自
《約翰·衛斯理日記》,許碧端譯,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杜 1986 年第 4 版。

(一)按照人的描寫,宗教比任何事物都要混亂、複雜、難懂。……然而,按照聖經所記載的,
耶酥基督的宗教,若就原來的形式說,是如何的簡單、明白、易懂;這個宗教,由於世界的造
物主和統治者的智慧,對這在現在理解薄弱、能力有限的人,可說是極端合適的。這從它的目
的,和它達到該目的的手段中,都可以看出來。以一句話說,它的目的就是拯救;達到這目的
的手段就是信仰。

(三)讓我們慎重地探討:甲、什麼是拯救?乙、什麼是那使我們得救的信仰?丙、我們如何藉著信
仰得救?

(甲)什麼是拯救?

一、這裏聽講的拯救並不是普通認為的上天堂,永遠的樂土,或靈魂之進入樂園,即主所稱
的"亞伯拉罕的懷裏"。不是一種死後或在另一世界裏的福樂。按聖經的說法"你是得救",這話
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這不是屬於遙遠的事,而是目前的事;是一個藉上帝白白的恩典如今已
得到的福氣。"……

二、如果我們從廣義的方面說,拯救包括那常被稱為固有的良心在聖靈裏的各種工作;其實那
良心的工作無非是最初的恩賜;無非是天父的吸引,使我們能夠(只要我們願意)對他生髮與日俱
增的渴慕之心;無非是那"照亮一切生在世上之人"的光,使每個人知道“行公義,好憐憫,存
謙卑的心,與上帝同行";無非是上帝的靈不時在每個人心裏激起的悔悟之心,雖然人往往盡可
能試行抵制它,而且迅速地否認或忘掉了它的存在。

三、但是我們眼前所注意的只是使徒直接講論的那種拯救。這包括兩部分:稱義和成聖。稱義
就是寬恕的另一名稱,是我們一切罪惡的赦免;其含義即我們在上帝面前蒙接納。那替我們獲
得這赦罪的代價(一般稱為我們稱義的功德)就是基督的血和義。
四、而且當我們稱義時,成聖也就在那個時候開始。就在那傾刻間,我們重生了,從上帝而生,
為聖靈所生;這裏有一個根本的,而不只是相對的改變。我們由於上帝的權力有了內在的更新。
……
五、凡經驗過這種改變的人,必很自然地想像自己一切的罪都被擦掉,從他們的心裏根除淨盡,
毫不存留了!

六、但是不久他們將覺悟,發現罪不過是暫停活動而已,並未毀滅。試探回來時,罪惡就復活
了,這說明罪只是昏厥而已,並沒有死。現在他們覺得有兩種互相抵觸的原則在他們裏面,
即"情欲和聖靈相爭",自己的本性和上帝的恩典相抗。
九、於是我們期待著完全的成聖,完全脫離一切罪惡的拯救棗脫離驕傲、自足、憤怒、不信,
或如使徒所說的"進到完全的地步"。

(乙)但什麼是我們可藉以得救的信仰呢?這是要考慮的第二點。

一、照使徒所下的定義,信是"末見之事的確據”(有確據和確信兩種含義);"未見之事"是不能
感覺的,非肉眼或任問外在器官所能看見所能感受的事。這個"確據"包含著兩個意義,一面是
對上帝和屬乎上帝的事物,有一種超自然的證據,一種心靈上的光,從靈魂表現出來;另一面
有一種自然的眼光或感官能夠接受它。所以聖經有時說上帝賜人光明,有時說他賜人辨識的能
力。

二、從較特殊的方面來解釋,信這個字是一種屬神的證據和覺悟,叫我們知道不但“上帝在基
督裏面和自己和好”,而且基督愛我,為我舍己。就是因為這個信(不論是信的本性,或信的
屬性),我們才能接受基督,我們才能在一切的職務上,接受他做我們的先知、祭同和君王。
也就是因為這個信,"上帝才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和救贖"。
四、從最高的意義說,這信就是那可使我們得救、稱義與成聖的信仰。但我們如何藉著信仰稱
義和成聖呢?這是我們所要研究的第三要點。……
(丙)

一、我們如何因信稱義呢?要怎樣才能瞭解這個意義呢?我的答案是,信仰是條件,是稱義的唯
一條件。它是條件:唯有信仰的才能稱義,沒有信仰的就不得稱義。而且這是唯一的條件:信仰
本身即夠使人稱義。每個相信的人都被稱義,不管他有沒有具備其他的條件。

二、無疑地,上帝命令我們悔改,並須結果實與悔改的心相稱;如果我們有意忽略這命令,我
們必不能夠合理地盼望稱義。樣,悔改與悔改的心相稱的果實,在某方面看來乃是稱義所需要
的條件。但從另一方面說,為稱義而需要這兩點,和需要信仰這二者並不是有同樣意義的,也
沒有同樣的程度。程度之所以不同乃因那些果實只是在某種條件之下才有需要;若時間機會許
可才需要。否則一個人即使沒有這些,仍然可稱義,正如十字架的強盜如果我們可以稱他為強
盜的話,因為後來的人發現這人並非強盜,而是個很忠實很可尊敬的人);但是他不能沒有信
而被稱義;這是不可能的。同樣地,一個人儘管悔改,儘管有多少果實可與悔改的心相稱,這
些都沒有益處,若他不信,他仍然不能夠被稱義。可是當他相信的時候,無論他有沒有結出果
實,他的悔改是多是少,他仍然可被稱義。其"不同意義"是因為悔改與悔改的果實只是間接的
需要,其所以需要是為著信仰;而信仰是稱義之直接的需要。因此信仰仍舊是稱義的唯一條件。

十一、因此,認為信的人就沒有罪,認為一個人當稱義時,他一切的罪連恨帶枝都毀滅了的意
見,表面上看似乎天真幼稚,實則十分可惡。這種看法既然完全放棄悔改,必將閉成聖的路。
一個人若相信他在心思或生活上都沒有罪,那麼他就再沒有悔改的餘地了;結果他必不能在愛
裏得到完全,因為在這方面悔改是必要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