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2/19/21 下午1:32

陈独秀以科学代宗教的实质
赵建敏

陈独秀以科学代宗教的实质

赵建敏

提要:百年史海,旦暮之间。⾟亥⾰命推翻了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被推翻后,⽆论制度上还是思想上,国家都陷⼊⼀⽚混乱。⼀批仁
⼈志⼠,社会贤达,以救亡图存为⽬的,开始了新⽂化运动。新⽂化运动以
民主与科学两⾯⼤旗,开创了⽂化的新纪元。新⽂化运动后期,被视为愚昧
迷信及科学对⽴⾯的宗教,成为新⽂化反对的对象。⽽且,基督教⾸当其
冲,⾯临着⾮基督教运动的强烈反对。其间,新⽂化运动的主要推⼿陈独秀
提出以科学代宗教的观点。这种观点既有其历史局限性,又有陈独秀的个⼈
局限性,还与中国⽂化的重建相关联。作为⼀位⽆神论的政治⾰命家,其以
科学代宗教的实质究竟如何呢?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a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1/17
2/19/21 下午1:32

⼀、历史背景

百年史海,旦暮之间。⾟亥⾰命推翻了绵延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君主
专制被推翻后,⽆论制度上还是思想上,国家都陷⼊⼀⽚混乱。⼀批仁⼈志
⼠,社会贤达,以救亡图存为⽬的,开始了新⽂化运动。新⽂化运动以民主
与科学两⾯⼤旗,开创了⽂化的新纪元。新⽂化运动在⾰故⿍新,推动社会
进步上功不可没。它以陈独秀于1915年9⽉15⽇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1916年9⽉出版第⼆卷第⼀期时迁往北京改称《新青年》)为标志,提倡
新⽂学、⽩话⽂、反对专制、倡导民主、反对愚昧、推崇科学、反对儒家、
提倡新道德。

新⽂化运动后期,被视为愚昧迷信及科学对⽴⾯的宗教,成为新⽂化反对
的对象。其肇始源⾃⾮基督教运动。⾮基督教运动的现实起因,⼀⽅⾯是新
⽂化运动的反对愚昧,推崇科学的思想,另⼀⽅⾯是两个基督教事件对知识
阶层的民族情感的刺激。1922年春,基督教中外差会出版了基督教在华传教
事业(1901-1920)的调查报告。本书的英⽂名为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有导⾔、序⾔各⼀篇,正⽂14篇,附录9篇。本书中⽂名称为《中华
归主》,长达600多页。根据本书公布的调查数据,1901-1920的20年间,基
督教徒由8万陡增到36万,增长3.5倍,教堂由300座增加到1万座,增长32
倍。书中⽤了240页的篇幅,⽐较了各省的历史与现状,注明已“归主”的区
域,和需要“征服”的地区。与此同时,世界基督教学⽣同盟(World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拟于1922年4⽉4⽇借⽤北京清华⼤学召开第⼗⼀届年
会。这或许可以部分地解释,在⾮基督教运动初期,天主教能够脱开论战中
⼼,基本免受攻击的原因。

同时发⽣的这两件基督教事件,对当时⽇益⾼涨的中国知识阶层的民族情
感产⽣巨⼤冲击。3⽉9⽇,上海学⽣组成“⾮基督教学⽣同盟”通电反对并呼
吁各地⽀持。《⾮基督教学⽣同盟宣⾔》⾔称:“基督教及基督教会在历史
上曾制造了许多罪过,......是我们的仇敌,⾮与彼决⼀死战不可,......在中国
设⽴基督教青年会,⽆⾮要养成资本家的善良⾛狗。......认彼为强盗会议,
故愤然组织这个同盟,决然与彼宣战。”1 3⽉11⽇,北京学⽣响应呼吁,更
⾼⼀招,成⽴“反宗教⼤同盟”,选举时任北京⼤学校长的蔡元培以及陈独
秀、李⼤钊、汪精卫等为同盟会⼲事,并发表《⾮宗教者宣⾔》。《北京⾮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a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2/17
2/19/21 下午1:32

宗教⼤同盟宣⾔》的⽭头既指向⼀般宗教,也特别指向基督教:“我们⾃誓
要为⼈类社会扫除宗教的毒害……有宗教可⽆⼈类,有⼈类应⽆宗教。宗教
与⼈类,不能两⽴……基督教等⼀天⼀天的向中国注射传染……又有什么基
督教学⽣同盟⼤会,于光天化⽇之下,公然要到中国的⾸都北京来举⾏。”2

宣⾔⼀出,旋即有更加理性的不同意见发出声⾳。3⽉31⽇,《晨报》刊
登了周作⼈,钱⽞同、沈兼⼠、沈⼠远、马裕藻五位北⼤教授联名的《⼀个
主张信教⾃由之宣⾔》。宣⾔全⽂如下:我们不是任何宗教的信徒,我们不
拥护任何宗教,也不赞成挑战的反对任何宗教。我们认为⼈们的信仰,应当
有绝对的⾃由,不受任何⼈的⼲涉,除去法律制裁的以外。信教⾃由,载在
约法,知识阶级的⼈,应当⾸先遵守,⾄少亦不应⾸先破坏。我们因此对于
现在⾮基督教、⾮宗教同盟的运动,表⽰反对。特此宣⾔。3《宣⾔》以约
法为根本,主张信教⾃由,明确反对⾮基督教和⾮宗教同盟运动。

⾯对此种反对之声,陈独秀、蔡元培、李⼤钊等纷纷提出针锋相对的反
驳。4⽉4⽇,《晨报》刊登了李⼤钊起草,李⽯曾、邓中夏等12⼈联名的
《⾮宗教者》宣⾔。《宣⾔》称:“其实信仰⾃由,在宗教势⼒之下,只是
⼀句空话,欧美诸国没有能够实⾏的”,“我们反对宗教,不但不是破坏⾃
由,⽽且实在是拥护⾃由。” 4

4⽉9⽇,世界基督教学⽣同盟年会如期闭幕当天,北京⼤学分庭抗礼,举
⾏⾮宗教⼤会,约有3千多⼈参加,不少著名学者上台演讲。

此后的5⽉10⽇,北京⾮宗教同盟在北⼤第三院正式成⽴。6⽉,⾮宗教同
盟编辑出版罗章龙编辑的《⾮宗教论》⼀书,该书收集了蔡元培、陈独秀、
李⼤钊、吴虞、李⽯曾、萧⼦升、周太⽞、朱执信、罗章龙等⼈写的31篇批
判和否定基督教的⽂章。

鉴于各⽅理由已经⼏乎全部陈述,反对之声⾸先偃旗息⿎,这⼀论战暂时
告终。5⽉22⽇,经过反思的陈独秀发表了《对于⾮宗教同盟的怀疑及⾮基
督教学⽣同盟的警告》⼀⽂。5 ⽂章明确提出他“对于⾮宗教同盟并⾮根本反
对,但是从社会上群众运动及⽣活内容上看起来,不⽆怀疑之点。”⽂章还
提出了对宗教和信仰的界定难题,⽽且鉴于宗教信仰的复杂性,他认为“研
究及分析这样复杂的问题,是⼤学校研究室之事,若拿他做群众运动的⽬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a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3/17
2/19/21 下午1:32

标,实在要令⼈迷惑。”显然,陈独秀只想将对宗教的反对限定在理论⽂化
范围,并不想把对宗教的反对发展成群众运动。他说⾃⼰“对于⼀切腐败的
反动派随着时论攻击基督教,觉得很可笑”,但他也陈述了反对基督教的⼗
个理由。这⼗个理由中的8个都没有涉及基督教教义,⽽是对基督教的诸如
垄断中国的教育权,以资本主义帝国为后援提出反对。同时,他还理性客观
地警告⾮基督教学⽣同盟诸君,“教会学校办理岁不完善,⽽所以能得社会
上⼀部分的同情,是因为教会学校的学⽣对于社会服务、接近社会及纪律的
卫⽣的训练这两点,实在⽐较中国公私⽴学校的学⽣都好得多。”

然⽽,“令⼈迷惑”之事还是发⽣了。如果说1922年的⾮基督教同盟运动仅
限于⽂化层⾯的“笔战”的话,⼜⼲⾆燥的论战者们终于歇息了。但是,
到1924年⾮基督教同盟运动,则由“笔战”转向了政治⾊彩浓重的群众运动。
在共产国际的努⼒下,国共两党于1924年开始了第⼀次国共合作,并且将⾮
基督教运动提升到反对帝国主义⽂化侵略的认识⾼度上。1924年的8⽉,新
的⾮基督教同盟在上海成⽴,6 共产党员唐公宪(1898-1938)担任执⾏委员
(主席),5名执委中,3名是共产党⼈。国民党的要员如汪精卫、吴稚晖等
亦加盟其中。同年12⽉,新的⾮基督教同盟策划了圣诞节期间的“⾮基督教
周”的群众活动,诸如上海、长沙、⼴州、宁波等南⽅不少城市都有反基督
教群众⾛向街头,散发传单,游⾏⽰威,甚⾄捣毁教堂设施,围攻教⼠。新
同盟还编辑出版了《⾮基督教特刊》,组织⽂章指导群众运动,反对基督
教。7 此阶段的⾮基督教运动基本属于以政党为后盾的群众性运动,以反对
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为旗帜,除去散发传单游⾏⽰威外的实质性⾏动并不
多。此时,因为⾮基督教运动与反帝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结合,为基督
教说话的⼈⼠⼏乎没有了。

到第三阶段时,反基督教运动进⼊到实质性的⾏动上,成为了⼀种政治运
动。1925年5⽉30⽇,上海学⽣、⼯⼈数千⼈到英租界游⾏⽰威,英国巡捕
开枪镇压,造成数⼈死亡多⼈受伤的“五〺惨案”。惨案发⽣后,迅速掀起⼀
场⼴泛的反帝爱国的“五〺运动”。民族主义成为此运动的强劲东风。基督教
在华事业被视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具。1925年7⽉,全国学联在上海召开的
第七次代表会议指出:“基督教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具。”“现在全国的
反基督教的运动,已经形成公然反帝国主义的奋⽃。” 8 中华基督教协进会
等基督教界也发表声明谴责租界动⽤武⼒造成惨案。反基督教运动完全转变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a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4/17
2/19/21 下午1:32

成了⼀种政治运动。此政治运动的标志性实质⾏动就是收回教育权运动。基
督教界对此的反应有两种,⼀种是因应时局,主张“政教分离”,⼀种是反省
⾃我,倡导“本⾊教会”。

此后,随着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建⽴南京政府后,收回教育权运动
成为⼀种政府的法律⾏动。⾮基督教运动终于落下历史的帷幕。

在此特定历史时期,主流思潮是所谓的“四提倡”和“四反对”,即提倡民
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学,反对旧⽂学。由于长达⼏千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1927年国民
党南京政府建⽴前,社会空前民主,思想空前解放,学说空前活跃,拯救中
华民族于危亡的热情空前激越。在此⼤背景下,宗教被视为愚昧迷信,与科
学对⽴,因⽽必欲除之⽽后快。这期间,基督教(基督宗教)⾸当其冲,同
时也累及道、释、儒。如康有为、严复等⼀批保皇⼈⼠,⼒保儒家,推崇孔
教,⽽且为袁世凯恢复洪宪帝制提供了“尊孔复古”理论基础。但是,深⼊⼈
⼼的“民主”“共和”思想最终推翻了洪宪帝制,同时也⼏乎砸烂了“孔家店”
(四⼗多年后的⽂化⼤⾰命对“孔家店”给予了最后致命⼀击)。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a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5/17
2/19/21 下午1:32

⼆、陈独秀的个⼈背景及思想背景

陈独秀被视为新⽂化运动的第⼀推⼿陈独秀(1879-1942)。他的知识以国
⽂见长,博览群书,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学⽂科学长。当时北京⼤学⽂、
理、法三科中⽂科为⾸。

他是⼀位⾰命家。⾯对西⽅国家的强盛,物质⽂明的发达,所期望的是通
过对中国社会制度和⼈⼼的变⾰,来达致中国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因
⽽他声称,“最近德意志科学⼤兴,物质⽂明,造乎其极,制度⼈⼼,为之
再变。举凡政治之所营,教育之所期,⽂学技术之所风尚;万马奔驰,⽆不
齐集欲厚⽣利⽤之⼀途。⼀切虚⽂空想之⽆裨于现实⽣活者,吐弃殆尽。” 9

为达致此⽬的,这位⾰命家认为,必须学习西⽅的民主和科学,因为西⽅
现代⽂明兴盛的根本就在于此:“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
其功不在⼈权说下,若⾈车之有两轮焉”,因此,“国⼈⽽欲脱蒙昧时代,羞
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权并重。” 10 于是,陈独秀把以
民主与科学为两轮的这驾⾰命的马车开进了中国社会。与此同时,所有他认
为阻碍此辆马车两个车轮滚滚向前的⼀切,都必须彻底地摧毁清除。

宗教就被视为此阻碍之⼀种,必要铲除⽽后快。然⽽即便如此,陈独秀还
是很理性地认为,古代⽂明,⽆论东西,“宗教以⽌残杀,法禁以制黔⾸,
⽂学以扬神武”是⼀样。11 如此⽽论,宗教在古代⽂明中,也是有其功绩,
理当肯定的,“宗教之功,胜残劝善,未尝⽆益于⼈群”,然⽽,他认为宗教
的缺点是“迷信神权,蔽塞⼈智,是所短也”。12 在他看来,宗教之所以有此
短处,就是因为宗教为想象之物,缺少主观理性之故,⽽“科学者何?吾⼈
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不⽭盾之谓也”。13
显然,陈独秀脑海中的科学概念,是被⼈普遍认同的实证科学、⾃然科
学,因此他特别推崇实证主义者社会学始祖孔德的⼈类三个时代说(宗教迷
信时代,⽞学幻想时代,科学实证时代),⽽且认为⼈类已经步⼊第三时
代,“⼀切政治,道德,教育,⽂学,⽆⼀不含着科学实证的精神。” 14 在
那个视科学为万能的时代,这种认识⾃然是相当普遍的。当然,那时的陈独
秀还没有那位提出以道德代宗教的梁漱溟的认识。梁漱溟认为,“科学与宗
教为同根并⽣之⼆物。” 15 此外,陈独秀相信,虽然当时科学尚不能完全解
决⼈⽣与宇宙奥秘,但“科学之进步,前途尚远。......真能决疑,厥惟科学。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a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6/17
2/19/21 下午1:32

故余主张以科学代宗教,开拓吾⼈真实之信仰,虽缓终达。”16 他朴素⽽天
真地认为,也恰如某些⼈所相信的,科学的未来发展可以解决所有⼈⽣与宇
宙的奥秘。由是观之,他的信仰是科学万能论,科学不仅要代替宗教,也将
代替道德法律,因为他认为世间宇宙只有两种法则,科学终将发现的普遍永
久必然的⾃然法以及特定暂时的⼈为制定的宗教道德法律,⽽“⼈类将来之
进化,应随今⽇⽅始萌芽之科学,⽇渐发达,改正⼀切⼈为法则,使与⾃然
法则有同等效⼒,然后宇宙⼈⽣,真正契合。” 17 这种将⼈为法则与⾃然法
则融合唯⼀的宇宙⼈⽣观,似乎有着古⼈的天⼈合⼀(宇宙⼈⽣)概念,或
可称之为科学宗教论。就此⽽论,他的以科学代宗教,其实质是以宗教式的
科学代替宗教式的宗教。⽆论如何,陈独秀认为,鉴于宗教的这种⾮科学
性,因为它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为了中国⽂明能与西⽅⽂明并驾齐驱,所以
必当铲除宗教。

然⽽,切不说陈独秀对古代宗教功绩的肯定,即使对其时代的宗教他也并
⾮不加分析笼统摒弃。他摈弃某种宗教的标准,在于他所认为的此宗教相反
科学的程度以及对社会功⽤的好坏。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a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7/17
2/19/21 下午1:32

三、陈独秀对诸宗教的认识

对于印度教,他认为“印度诸师,悉以现象世界为妄觉,以梵天真如为本
体,”这显然与科学所认识的世界万象的实存彻底相悖,因此这种“以现象之
变迁,疑真常之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假定梵天真如以为本体,薄现实⽽
趣空观,厌倦偷安,⼈治退化,印度民族之衰微,古教宗风,不能⽆罪
也。” 18 在他看来,印度教对⼈⽣的认识与近代科学所认识的⼈之细胞实存
新陈代谢相去甚远,不但是完全的迷信,⽽且还会引⼈不顾现实徒慕空观,
从⽽厌倦⼈⽣偷安社会,这势必会带来印度民族的衰微。在此层⾯,陈独秀
以宗教⽐较的观点认为,虽然基督教有上帝造⼈,善者受赏死后上天堂,恶
者受罚死后⼊地狱,“其说虽诞,然谓天国永⽣,⽽不指斥⼈世⽣存为妄
幻,故信奉其教之民,受祸尚不若印度之烈。” 19

对于儒、释、道三教,陈独秀认为“⽼尚雌退,儒崇礼让,佛说空⽆”,20
它们是造成彼时国家衰亡民不抵抗的三害之⼀(另外两害分别是君主专制和
⼀统天下)。在对西洋民族(西⽅)和东洋民族(东⽅)的⽐较⼀⽂中,21
他认为,如今的西⽅⽂明兴旺,东⽅⽂明衰微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洋诸民
族,好战健⽃,跟诸天性,成为风俗。......西洋民族性,恶侮辱,宁⽃死,
东洋民族性,恶⽃死,宁忍辱。”这种民族性造成了中国的衰亡和⼈民的抵
抗⽆⼒。陈独秀认为,造成这种卑劣民族性的原因之⼀就是儒释道三教,因
为“儒者不尚⼒争,何况于战?⽼⽒之教,不尚贤,使民不争,以任兵为不
祥之器;故中⼟⾃西汉以来,黩武穷兵,国之⼤戒,佛徒去杀,益堕健⽃之
风。”

对康有为上书要求⽴孔教为国教之议,陈独秀⼤加批驳。⾸先,陈独秀认
为,“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 22 因⽽,反对专权帝制必要反对
孔教。其次,鉴于“信教⾃由,已为近代政治之定则”,23 因⽽不得强迫信
教,⾃然也不得将孔教⽴为国教,强⽴国教必然带来强烈反抗。他所主张
的,是⼈民有“信教⾃由之权利”,国家则应平等对待各宗教,不应以国家的
收⼊来⽴庙祀孔,如果⽴孔教为国教,则国家也应为佛道教建寺观,为基督
教和回教建教堂清真寺了,“否则⼀律不⽴庙,不致祭,国家待遇各教,⽅
⽆畸重畸轻之罪戾。” 24 就此⽽⾔,陈独秀认为,“⾮独不能以孔教为国
教,定⼊未来之宪法,且应毁全国已有之孔庙⽽罢其祀!” 25 再者,陈独秀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a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8/17
2/19/21 下午1:32

也认为,“孔教绝⽆宗教之实质(宗教实质,重在灵魂救济,出世之宗也。
孔⼦不事⿁,不知死,⽂⾏忠信,皆⼊世之教,所谓性与天道,乃哲学,⾮
宗教)与仪式,是教化之教,⾮宗教之教。” 26

此外,陈独秀认为,且不说不能以孔教为宗教,就是以其为⼈伦之道,
“盖孔教不适现代⽇⽤⽣活之缺点,因此完全暴露,较以孔教为宗教者尤为
失败也。” 27 他对儒教与现代⽣活精神之相悖给予了详细剖析,并且总结
说,“孔⼦⽣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之礼
教,即⽣活状态,封建时代之礼教,封建时代之⽣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
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 28 总之,在陈独秀看来,儒教泯灭⼈权,不讲平
等,扶助帝制,违背共和,与现代⽣活格格不⼊,因此,“对于与此新社会
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否则不
塞不流,不⽌不⾏”,29 委实应当完全摒弃,彻底清除。

针对佛教,道教,陈独秀认为佛教宣称的“世界本来是个幻象,⼈⽣本来
⽆⽣”是在否认世界⼈⽣全体的真实存在,因⽽迂阔⾄极,⽽道教的呼风、
唤⾬、招魂、捉⿁、拿妖、降神、风⽔、谶语等“种种迷信邪说,普遍社
会,都是历代阴阳家⽅⼠道⼠造成的。” 30 同时,他认为这些⿁怪神明,
“⿁的字,⿁的画,⿁的⽂章,⿁的相⽚,⽆奇不有,实在⽐义和拳还有荒
唐。” 31 在他的认识中,造成“义和拳真正的匪魁,就是从张道陵⼀直道现
在的天师”,还有佛教所承认的“超物质的世界有绝⼤权威,可以左右这虚幻
的物质世界”,以及源于孔教的“‘尊王让夷’四个⼤字”,因为义和拳所标榜的
“扶清灭洋”与此四个⼤字意思相同。32 陈独秀的认为,这些迷信邪说不除,
将来还会再发⽣义和拳⼤乱。

其实,对于基督教,陈独秀的摈弃还是相当有节制的。⽤他⾃⼰的话说,
“我对于孔教、佛教(⼤⽇如来宗及念佛宗)、道教及其他⼀切⿁神教、阴
阳五⾏教(即九流之阴阳家、是中国最古的宗教,⽽且还是现在最有⼒最流
⾏的宗教)、拜物教之疾视,⽐疾视基督教还要加甚。” 33 虽然陈独秀对⼀
切宗教都持批判态度,认为都应该彻底清除,以科学代之,但对基督教,他
还是给予了某种肯定的,可⽤“三个认识⼀个呼吁”概括之。

第⼀,他肯定基督教对社会有⼀定益处,是我们精神⽣活的⼀部分,是⼀
个重⼤社会问题,值得研究,不能闭着眼睛瞎说。在“基督教与中国⼈”⼀⽂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a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9/17
2/19/21 下午1:32

中,陈独秀认为需要对这个宗教进⾏研究,不能把他当作跟中国⼈的⽣活没
有关系,“不去研究解决⽅法,所以只是消极的酿成政治上社会上许多纷扰
问题,没有积极的⼗分得到宗教的利益”,⽽且,“既然有许多⼈信仰他,便
占了我们精神⽣活上⼀部分。” 34

第⼆,基督教是欧洲⽂化的源泉之⼀,是以信与爱的情感为⽀配⼒量的,
⽽这种情感正是中国⽂化所缺少的。“⽀配西洋⼈⼼底最⾼⽂化,是希腊以
来美的情感和基督教信与爱的情感。” 35 在陈独秀看来,这种“信与爱的情
感”具有超物质的精神价值,是⼈⼼内⾃然发⽣的,⽽且与中国⽂化以伦理
道义为源泉相⽐较,恰恰是中国⼈⽂化中所缺少的。“中国底⽂化源泉⾥,
缺少美的,宗教的纯情感,是我们不能否认的。......这正是中国⼈堕落底根
由,我们实在不敢以‘富于情感’⾃夸。” 36 在与中国⽂化的伦理道义相⽐较
中,陈独秀认为,中国⽂化的伦理道义偏重于“知识理性的冲动,不是⾃然
的纯情感的冲动。”因此,他说“我近来觉得对于没有情感的⼈,任你如何给
他爱⽗母,爱乡⾥,爱国家,爱⼈类的伦理知识,总没有什么⼒量能叫他向
前⾏动。”37

第三,耶稣具有崇⾼⽽伟⼤的⼈格,热烈⽽深厚的情感,⽽这也正是我们
⾎液⾥所缺少和需要的。虽然陈独秀对基督教组织持否定态度,但对耶稣的
⼈格魅⼒却⼤加推崇。因此,他主张“要把耶稣崇⾼的,伟⼤的⼈格,和热
烈的,深厚的情感,培养在我们的⾎⾥,将我们从堕落在冷酷,⿊暗,污浊
坑中救起。” 38 阅读陈独秀这段⽂字时,恰好发⽣了⼴东佛⼭两岁⼥童⼩悦
悦被碾压,⽽18位路⼈漠然⾛过的事件,不仅为深陈独秀⽽感慨!他认为,
“中国社会⿇⽊不仁,......⽂化源泉⾥缺少情感⾄少总是⼀个重⼤原因。现在
要补救这个缺点,似乎应当拿美与宗教来利导我们的情感。”“美与宗教的情
感,纯洁⽽深⼊普遍我们⽣命源泉底⾥⾯。” 39 当然,陈独秀这⾥所说宗
教,是特指基督宗教的。

第四,他从三个⽅⾯肯定了耶稣的伟⼤⼈格和深厚情感,⽽且呼吁“我们
直接去敲耶稣⾃⼰的门,要求他崇⾼的,伟⼤的⼈格和热烈的,深厚的情感
与我合⽽为⼀。” 40 陈独秀认为,耶稣的⼈格和情感体现在以下三个⽅⾯,
⽽且他引⽤《圣经》予以佐证。⼀是耶稣的“崇⾼的牺牲精神。”⼆是耶稣的
“伟⼤的宽恕精神。”三是耶稣的“平等的博爱精神。”他认为,这是基督宗教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10/17
2/19/21 下午1:32

的根本教义,⽽且“这种根本教义,科学家不曾破坏,将来也不会破坏。” 41

显然,在陈独秀的认识中,耶稣的精神应该完全吸纳。他所排除的是他认
为的基督宗教的反科学的所谓迷信部分。他对基督教的批判基本来说是由社
会⾓度来进⾏的。对教义部分的批判粗俗浅显,并没有什么新意,基本上是
⼈云亦云,甚⾄不值得⼀驳。第⼀,他对上帝存在提出质疑。“上帝能造⼈
类,上帝是何物所造呢?上帝有⽆,既不能证实;那耶教的⼈⽣观,便完全
不⾜相信了。” 42 显然,这种“既不能证实”,“便完全不⾜相信”的推理根本
不是⼀位学者的批判理论。第⼆,他认为基督宗教教义中最不能令⼈信服的
缺点“是上帝全能与上帝全善说⽭盾不能两⽴。”43 他将这种纯哲学的问题
拉到社会⽣活中来处理,只⾔其⼀,不及其余。第三,他认为“耶稣⼀⽣的
历史象降⽣,奇迹,复活等事,都没有历史和科学的证据使我们真实相信,
这也是教义上⼩⼩的缺点。” 44 但是,他没有认识到,这⼀切恰恰正是基督
宗教信仰、博爱和牺牲精神的源泉。对基督教团体或其⾏为的不⾜或不完
善,陈独秀提出的批评基本上也是当时社会对基督教的⼀般性批评,诸如,
基督教内“吃教的多,信教的少”,⼀些教徒的仗势欺⼈的⾏为,依靠帝国主
义对中国的侵略,计划垄断中国的教育权等。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11/17
2/19/21 下午1:32

四、以科学代宗教的实质

陈独秀以科学代宗教的观点如今已经没有多⼤话语市场了。综上分析,我
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以科学代宗教是以科学万能为其历史环境的。⾟亥⾰命成功,中国仁⼈
志⼠转视西⽅,将西⽅发达的根本原因简单归结为科学,特别是⾃然科学和
实证科学。包括那时的西⽅,“科学万能”成为⼈们最基本的认知。他看到,
“欧洲‘⽆神论’之哲学,由来已久,多数科学家,皆指斥宗教之虚诞。” 45 在
此历史环境下,以陈独秀为⾸的新⽂化运动推动者们⾼擎起科学的⼤旗,希
望以“万能的科学”这把铁锤,打碎旧的中国⽂化体系,以重建中国新⽂化的
精神。故此,⼤凡被认为与科学相反对的⼀切,誓要彻底摧毁破坏。同时,
他们也⾼举“民主”的利剑,希望斩断旧的中国社会秩序,重建中国新⽂化的
社会。有鉴于此,⽀撑中国旧⽂化和旧秩序的儒、释、道,特别是儒家(孔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12/17
2/19/21 下午1:32

教),成为以科学代宗教的⾸要⽬标。

2. 以科学代宗教是以社会务实性为宗旨的。在陈独秀看来,宗教与其他包
括科学在内的科⽬⼀样,都需要以社会⽣活的进步和实际需要为中⼼,都需
要为⼈类及其社会⽣活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最⼤可能的贡献。所以,他才明确
声称,“我们相信政治、道德、科学、艺术、宗教、教育,都应该以现在及
将来社会⽣活进步的实际需要为中⼼。”46 基于这种务实性,陈独秀承认古
代宗教在禁杀促善⽅⾯的积极作⽤,同时他更看到中国社会⽂化对耶稣的伟
⼤⼈格和深厚感情强烈需要。所以,他的以科学代宗教并⾮彻底排除宗教,
⽽是着眼于社会发展进步之实际需要的。

3. 以科学代宗教是以未来发展为着眼点的。他的以科学代宗教并⾮今⽇⽴
即可⾏之事,⽽是以科学的⾃⾝发展⼈类对⼈⽣奥秘的认识前提的。他也承
认,当今科学并不能解决⼈⽣疑难与奥秘,但他相信“科学之进步,前途尚
远。吾⼈未可以今⽇之科学⾃画,谓为终难决疑。......真能决疑,厥惟科
学。故余主张以科学代宗教,开拓吾⼈真实之信仰,虽缓终达。” 47 他所假
定的这个未来是科学可以完全解决“宇宙⼈⽣之秘密”的时候。这⼀⽅⾯体现
出他以科学为万能的思想,另⼀⽅⾯也体现出他对科学局限性认识的缺乏。
他的这种对科学的认识和信仰,⽆异于⼀种科学式宗教信仰。

4. 以科学代宗教是以剔除迷信愚昧为⽬的的。他的以科学代宗教的主张,
并⾮完全消灭宗教本⾝,⽽是要剔除宗教中的迷信愚昧,壅塞民智,封建等
级,泯灭⼈权,缺乏情感,不合时代以及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作为⼀位⽆
神论者和社会⾰命者,他的以科学代宗教主要是社会学层⾯的,极少进⼊到
对宗教本⾝的理解中来看宗教,也极少以⼈性本⾝的需要来研究宗教。

5. 以科学代宗教是以吸纳耶稣伟⼤⼈格和深厚感情为⼿段的。陈独秀将基
督教与耶稣的精神分别对待。⽤他那时尚不明晰的界定来说,是基督教会与
基督教(教义)的区别。他将耶稣的精神分类到基督教(教义)中,将基督
教会分类到基督教(组织)中。他对耶稣的伟⼤⼈格和深厚感情极为推崇,
因此他希望吸纳耶稣的⼈格和精神,来⾰新中国旧⽂化建⽴新⽂化。

可见,陈独秀以科学代宗教的实质,并⾮要在未来消灭宗教,⽽是要排除
宗教的迷信成分,以开民智;他的以科学代宗教的实质,并⾮要在现实社会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13/17
2/19/21 下午1:32

中铲除宗教,⽽是要吸纳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信仰中对中国⽂化所⽋缺之
元素有裨益的内容;他的以科学代宗教的实质,并⾮今⽇⽴即可⾏之事,⽽
是指向不可期颐的科学可以彻底解释宇宙⼈⽣奥秘之遥远未来的;他的以科
学代宗教的实质,其最终⽬的是清楚⼀切阻碍以科学来发展社会,拯救国
家。然⽽,他忘记了,社会的发展是全⽅位多层次的,科学虽然重要,但也
仅仅是促进社会发展的诸多重要⽅⾯之⼀。他也忽略了,基督宗教正是由⼀
⼤批以耶稣的精神为精神的⼈所组成,没有基督宗教,耶稣的精神何以发扬
⼴⼤,因⽽,学习耶稣的精神与接纳基督宗教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当然,
基督宗教的本⼟化是基督宗教被完全接纳的最佳前提。

在今⽇⽂化⼤发展⼤繁荣的时代,重新审视陈独秀以科学代宗教的观点,并
认清其实质,有助于摈弃成见,虚怀若⾕,吸纳外来⽂化的精华,提升中国
现代⽂化的真精神,以期达致⽂化的⼤发展⼤繁荣。

(卓新平 许志伟 主编 《基督宗教研究》第⼗五辑, 宗教⽂化出版社,


2012.12, p.48-64; 2011年12⽉9⽇⾄11⽇社会科学院基督宗教研究所“基督宗
教与新⽂化运动”学术研讨会)

[1] 《晨报》,1922年3⽉17⽇。

[2] 《晨报》,1922年3⽉21⽇。

[3] 《晨报》,1922年3⽉31⽇。

[4] 《晨报》,1922年4⽉4⽇。

[5] 《先驱》第九号,1922年6⽉20⽇。

[6] 《⾮基督教同盟简章》,见:《觉悟》,1924年8⽉19⽇。

[7] “迳启者:基督教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之⼀种⼯具,敝同盟秉爱国
之热忱,谋民族之解放,除于随时反对基督教外,特于耶稣⽣⽇举⾏反对基
督教演讲⼤会,以唤醒民众之觉悟,届时欢迎各界驾临!”《上海⾮基督教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14/17
2/19/21 下午1:32

同盟“特别通告”》,见:《⾮基督教特刊》,第18期。

[8] 《全国学⽣总会议决案》,见:张钦⼠,《国内近⼗年之宗教思
潮》,燕京华⽂学校,1927年版,第396页。

[9]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15⽇,见:《独秀⽂存》,下同。

[10] 同上。

[11] 陈独秀,“法兰西⼈与近世⽂明”,1915年9⽉15⽇,见:《独秀⽂
存》,下同。

[12] 同上。

[13]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15⽇。

[14] 陈独秀,“近代西洋教育----在天津南开学校演讲”,1917年7⽉1
⽇,见:《独秀⽂存》。

[15] 梁漱溟,“科学与宗教为同根并⽣之⼆物”,1976年5⽉11⽇,见:
《梁漱溟全集》。

[16] 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1917年1⽉1⽇,见:《独秀⽂存》,下
同。

[17] 同上。

[18] 陈独秀,“今⽇之教育⽅针”,1915年10⽉15⽇,见:《独秀⽂
存》,下同。

[19] 同上。

[20] 陈独秀,“抵抗⼒”,1915年11⽉15⽇,见:《独秀⽂存》。

[21]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12⽉15⽇,见:《独
秀⽂存》。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15/17
2/19/21 下午1:32

[22]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1916年10⽉1⽇,见:《独秀
⽂存》。

[23] 同上。

[24] 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1917年1⽉1⽇。

[25] 同上。

[26]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1916年10⽉1⽇。

[27] 陈独秀,“孔⼦之道与现代⽣活”,1916年12⽉1⽇,见:《独秀⽂
存》。

[28] 同上。

[29]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11⽉1⽇,见:《独秀⽂存》

[30] 陈独秀,“克林德碑”,1918年10⽉15⽇,见:《独秀⽂存》,下
同。

[31] 同上。

[32] 同上。

[33] 陈独秀,“对于⾮宗教同盟的怀疑及⾮基督教学⽣同盟的警告”,
1922年6⽉20⽇,《先驱》第九号。

[34] 陈独秀,“基督教与中国⼈”,1920年2⽉1⽇,见:《独秀⽂存》,
4同。

[35] 同上。

[36] 同上。

[37] 同上。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16/17
2/19/21 下午1:32

[38] 同上。

[39] 同上。

[40] 同上。

[41] 同上。

[42] 陈独秀,“⼈⽣真义”,1916年2⽉15⽇,见:《独秀⽂存》,下
同。

[43] 陈独秀,“基督教与基督教会”,见:《独秀⽂存》,下同。

[44] 同上。

[45] 陈独秀,“驳康有为致总统总理书”,1916年10⽉1⽇。

[46] 陈独秀,“《新青年》宣⾔”,1919年12⽉1⽇,见:《独秀⽂
存》,下同。

[47] 陈独秀,“再论孔教问题”,1917年1⽉1⽇7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wMDE3MTMwMw==&mid=2247…b0fbb23774b25368c977814b6f&token=1247006460&lang=zh_CN#rd ⻚码:17/1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