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第六章 司马迁与汉代散文

第一节、司马迁生平

 字子长,担任汉朝太史令,人称
太史公或史迁,是西汉伟大的史
学家和文学家。
 司马谈(司马迁之父)死前把编
写论著的遗志交付给了司马迁,
而后司马迁子承父职,继续太史令的工作。
 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护而得罪了汉武帝,被定为诬罔
(欺骗)之罪,诬罔之罪是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但
司马迁为了完成他的不朽之作,接受了比死还要羞辱的
宫刑。
 至此,在坚忍与屈辱中,他以刑后余生的全部精力,贡
献于他的著作《史记》。

第二节、《史记》
一、《史记》的史学价值
 伟大的历史著作
 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开启下面的)的富有独创性的史书
 不是单纯的史事记载,并且反映出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
各方面的发展过程
 揭露出历史上各种矛盾斗争的真实面貌
 同时也表现着作者的历史哲学和政治思想

二、新创的体制
 在古史原有的基础上,参考各种史料文献,沟通自汉武帝为止
上下数千年人类历史的活动过程,展开了中国古代史的全部面
貌,创立了前所未有的通史的体裁。
 《史记》的五种体例为:
 12 本纪叙帝王;10 表系时事;8 书详制度;30 世家记诸侯;
70 列传志人物。
 体例虽有五种,但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血肉相连地成为一个整
体,形成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通史。
 这种纪传体,一直影响到后代的历史家。

三、进步的观点
 不仅在体制上超越了《春秋》,更是在历史观上,突破了儒家
传统思想的束缚,自成一家之言,建立了进步的历史观点。
 古代对于历史事物的解释,都是受着自然力量、神权、天命
(上天的意志)等等的支配。《史记》却突出了人物在历史进
城中重要的作用,且突出了多种人物在文化创造上的功绩。
 叙述人物不限于王侯将相,而是偏及社会各阶层;不限于政治,
而是涉及了社会各部分,凡有贡献的人,司马迁都为他们立传。
 对于革命英雄,他特别重视,对于下层人物,他尤其同情。
 在这里显示出《史记》在处理历史人物的革新精神。
 司马迁肯定历史是进化的,是今胜于古的。
 他意识到经济发展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作用。发展经济、积
累财富,是富国富民的重要措施。

四、严肃的态度
 司马迁掌握了丰富的资料,经过分析判断后,再加以选择运用,
在写作上表现出严肃的态度和科学精神。
 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历史人物的褒贬,都鞥你坚持准则,掌
握分寸,不流于主管的好恶和无原则的虚夸。

第三节、《史记》的文学成就
一、丰富的思想内容
 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厚的人民性揭露了社会的矛盾,统治
阶级和农民的矛盾,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种种矛盾。
 对于专制帝王和贪官酷吏(用残酷方法进行统治的官吏)鱼肉
人民、剥削人民的残暴行为,司马迁画出他们丑恶的面貌,给
以有力的讽刺和抨击,如《酷吏传》。
 洋溢着热爱人民,关怀人民疾苦的感情,把革命的英雄人物,
提到极高的地位,但出身微贱的下层人物的历史,同样受到重
视。

二、发扬爱国精神
 赞扬了那些保卫国士、忠于国事的历史人物,如《屈原列传》。
 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虽然
事迹简略,但文笔沉郁顿挫(跌宕起伏),是一篇有特色的评
传式散文。

三、精粹的语言艺术
语言的特色 词汇丰富,整洁精炼,气势雄伟,变化有力,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生动的形象性,也具有规范化、通俗化的特征。
语言的应用 大量吸取民间口语、谚语和歌谣,使司马迁
在写人叙事上,丰富其内容,增加形象的真实。

四、善于描写人物
 司马迁采用不同的笔调,不同的语言,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去刻画人物多种多样的性格和面貌,爱憎鲜明,褒贬有分寸,
叙事条理明晰,说理透彻精辟。
 《史记》描写人物,既能表现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那
种人物的典型意义,又能从各个角度上描写出同一类型人物的
各种不同的个性。

五、“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这两句赞语是鲁迅给予《史记》的高评价。
 《风》《雅》到《离骚》到《史记》的光荣道路,司马迁在文
学史上成为屈原真正的继承者了。

六、《史记》的影响
 对于文学界的影响,确实是巨大的,而且也是多方面的。
 《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
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
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 在武侠小说方面,除了人物类型,它的体裁和叙事方式也受到
《史记》的显著影响。中国传统小说多以“传”为名,以人物
传记式的形式展开,具有人物传记式的开头和结尾,以人物生
平始终为脉络,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并往往有作者的直
接评论,这一切重要特征,主要是渊源于《史记》的。
 后世小说多以《史记》为取材之源。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冯梦龙
的《东周列国志》和寒川子的《战国纵横》。
 在传记文学方面,由于《史记》的纪传体为后代史书所继承,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第四节、《汉书》

一、《汉书》的起源
 班彪采集前史遗事,做过续补《史记》的工作,曾作“后传”65 篇。
 班固在他父亲班彪 65 篇的基础上,另成体系,前后费了 20 年的工夫,
写成断代史(记述某个朝代/历史阶段的史实的史书)。

二、《汉书》的体例
 12 帝纪、8 表、10 志、70 列传,共 100 篇,120 卷,起于汉高祖,止
于王莽(仅存 14 年的王朝)

第五节、《史记》《汉书》的优劣异同
史记 汉书
私书、是“成一家之言”的独创性的 受诏而作的官书,作者是站在儒家正
著作。 统思想的立场,为封建王朝服务。
充满着关心人民疾苦、批判帝王贵族 缺少批判现实的精神,轻视人民在历
罪恶的进步观点,具有丰富的思想内 史上的地位,而成为“追述功德、博
容与深刻的人民性。 会(文章的安排布局、修饰润色等)
权宠”的官史。
语言上使用单笔(没有重复、相似的 喜用古字,并修饰文词,倾于排偶,
语句来描写同一个人事物或动作), 入于艰深。
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优良精神,富于
简洁明朗、浅易近人的特色。
上下数千年的通史。 断代史。
规模宏伟,气魄壮大,具有会通古今 规模虽小于《史记》,但记述史事是
反映社会全貌的精神。 较为精详的。

第六节、汉代的政论文
 汉代的一些作家,写了许多政治论文、经济论文来暴露现实,指摘奸
讦时政。

贾谊 《陈政事疏》《论积贮(zhu4)疏》《过秦论》
疏:古代官员向君王分条陈说意见的文字
晁(chao2)错 《言兵事疏》《论贵栗疏》
桓(huan2)宽 《盐铁论》
王符 《潜夫论》
仲长统 《昌言》中的《理乱》

第七节、王充的文学观
一、王充的背景与思想
 东汉时期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
 自小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辩论。不慕高官,不贪富贵。
 在传的只有 85 篇《论衡》,所讨论所批判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
各方面。
 他以战士的精神,以无神论朴素唯物论(物质)的思想,对当时各种
虚妄荒诞的迷信思想,加以猛烈的抨击和批判,对统治阶级的唯心论
(精神)、神秘论的思想,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二、王充作品的特色
 主实用

写文立论必须注重它的实用功能和教育效果。
提出“文人之笔,劝善惩恶”的重要原则,让文学能为世用,为社会人群服务。

反对调墨弄笔徒为美观的空头文学,强调了文学的教育意义。

 重内容

文学要能发生教育作用,并且首先要注重内容与真情。

要求内容形式结合,以达到思想艺术统一的境界。

完美的艺术形式,要建立在真实的内容上,才能显出它的美。

反对“雕文饰辞”的华美与“言过其实”的虚妄。

 反模拟
反对模拟,主张独创。

 尚通俗

强调文学语言应该通俗,力求浅显。这样文学才可以普及,才可受到更大的效果。
主张文学与口语应该统一。

 对赋的不满

“不切实用”“缺少内容”“模拟因袭(没有创新)”“辞藻华丽”“文字艰
难”

等等,都是汉赋的缺点,因此王充对汉赋作了批判。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