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1) 司馬遷具備資料一所述「著史者有三長」的素質。要一個作為合適的著史者,需要具備

三個長處,為史才、史學、史識三項。

首先「史才」,是指駕馭和創新史學的能力。由司馬遷撰寫的《史記》,以人物為中心,
以記、傳的形色撰寫。在《史記》出現之前,史書多以編年體述事,開創記傳體史學的先
河,也成為中國正史典範。《史記》作為中國第一部通史,記述上古時代至漢武帝年間的
史事,包括人物活動、社會變化,以至天象、風俗等,內容全面,故有會通之意。《史
記》每篇的篇末均有「太史公日」,籍此舒發對人物及史事的感慨和評價,或是歸納歷史
留給後人的教訓和啟示,開創歷史評論的先河,使史書更具以史為鑑的作用。司馬遷於
《史記》對史書的編體革新、內容的全面及於書中加設自己的評論,開啟了中國史學全新
的一頁,影響極大。

第二「史學」,是指掌握豐富的歷史知識。司馬遷自小接觸不同的史籍經典, 易得到父
親司馬談及名師董仲舒孔安國的教導,學識豐富。他年輕時常遊歷天下,探訪各地名勝古
蹟,又從人民口中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及歷史人物事跡,增廣見聞,奠定了他撰寫《史
記》的充實的知識基礎。另外,司馬遷亦先後擔任郎中、太史令及中書令,仕途上的經歷
有助他撰寫《史記》。如他任郎中時,曾奉命出使西南,從而了解當地民族風情,有助他
撰寫《西南夷列傳》。《史記》引錄了不少典籍文獻的原文,如李斯的《諫逐客書》、賈
誼的《過秦論》,及至夏、殷世系的原典失傳,史記都有記錄。可見司馬遷為後世保留了
大量史料,使後人能了解及研究古代歷史提供了豐富的資料,貢獻巨大。

最後,三長中以「史識」最為緊要,而「史識」的核心則在於善惡必書的「直筆精神」。
司馬遷繼承傳統史家秉筆直書的精神,記述歷史時忠於史實,不虚美,不隱惡。他既忠
實指出漢朝天下一統、安定繁榮的盛況,歌頌漢朝諸帝的功業;但同時也有寫出漢朝貧富
懸殊等隱患毫不直諱地說出漢朝諸帝的過失。如記述漢文帝寵信鄧通,任由他揉銅鑄錢,
富甲天下。內容寫實,不拘於當時社會的儒家思想和義理觀,能以事論事,有獨立的批判
精神。

從司馬遷撰寫《史記》得知,司馬遷具備資料一所述「著史者有三長」-史才、史學、
史識三項的素質。

(2) 資料二指出司馬遷「繼承了古老的史官傳統」,對漢武帝時代的政治「始終保持冷靜的
眼光」。

古老的史官傳統,即是籍於文獻記載、舊事軼聞、親身經歷互相印證,分辨史事真偽,
再於史書之上寫下無比真堅的事實。當時的官員為了取悅君主,不惜對君主說盡好說話,
希望君主能夠提拔他們,給予他們高薪厚職。司馬遷在撰寫《史記》的時候,內容直話直
說,不偏不倚。 既有指出當朝的繁榮盛況、皇帝的功績,同時亦有指出當朝的問題。在
資料一中,「他雖然意識到在自己的時代,史官已經跌落到「主上所戲弄,倡優蓄之」的
地位」,但是司馬遷唯世獨立,沒有同流合污,於《史記》之上把事實寫下來。

「始終保持冷靜的眼光」,司馬遷於《史記》中寫下不虛美,不隱惡的事實。即使司馬
遷受了奇恥大辱的腐刑,他亦沒有於史記內只寫下朝廷的敗壞,發洩自己的不滿,而是實
實在在的寫下事實。

從以上事件及精神可見,司馬遷於撰史的時候保持冷靜的態度,寫下事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