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課程內容:「史」的介紹

何謂之「史」?
1.歷史
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
2.「史」代表被史官紀錄的事。指稱所
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
廣義的歷史,泛指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
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
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歷史。
治史的涵養
才、學、識、德
尚書
《尚書》乃上古之書,是中國第一本史書,
也是中國第一本記敘文和論說文的散文集子。書中所記,包括虞、夏、商、周四

春秋
《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史編著的,是中國第一部有系統的編年史作,記錄魯隱公
(BC722)~魯哀公十四年(BC481),共二百四十二年歷史《春秋》很簡短,所以只能算
是一個歷史大綱。
左傳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
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至劉歆《七略》更其名為《春秋左氏傳》,《左傳》
為其簡稱。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書共有十八萬二百多字,是當
時規模最大的編年體史書。
書中記載從魯隱公(BC722) 魯哀公十七年(BC478),共二百四十五年的史實。
《左傳》採取《春秋》的大綱,再參考當時史籍寫成,是戰國時代最優秀的散文作
品。
《春秋》是概括的記述歷史,而《左傳》
則詳細的記載事件本末細節,左傳更多敍述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政治、軍事、外
交等方面的情況和歷史人物的言行。內容大都是一些誓詞、政府文告、貴族的
告誡詞,和一些記述文。
漢文帝找人(伏生口述)修復尚書,漢景帝時找到孔子舊宅中的古文《尚書》(此古
文《尚書》約於西漢末年亡失)
東晉梅頤獻《古文尚書》(假的)
現今今《尚書》所載之〈虞書〉
說,皆為後人追述,並非實錄〈夏書〉主要記載堯、舜、禹等上古聖君的傳〈商
書〉寫商朝物事(很多假的)。只有《商書•盤庚》有學者認為那是以為當為殷代
盤庚發表說服眾人的訓辭。
〈周書〉,以「誥」與「誓」兩種文體居多,其中記載周公言論最多。
春秋
《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史編著的,是中國第一部有系統的編年史作,記錄魯隱公
(BC722)~魯哀公十四年(BC481),共二百四十二年歷史《春秋》很簡短,所以只能算
是一個歷史大綱。
左傳
《史記·十二諸侯年表》:「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
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至劉歆《七略》更其名為《春秋左氏傳》,《左傳》
為其簡稱。相傳為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書共有十八萬二百多字,是當
時規模最大的編年體史書。
書中記載從魯隱公(BC722) 魯哀公十七年(BC478),共二百四十五年的史實。
《左傳》採取《春秋》的大綱,再參考當時史籍寫成,是戰國時代最優秀的散文作
品。
《春秋》是概括的記述歷史,而《左傳》
則詳細的記載事件本末細節,左傳更多敍述了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政治、軍事、外
交等方面的情況和歷史人物的言行。
風雅正變
風雅正變說是《詩經》學史上的基本問題。依照傳統的觀點,風、雅是指《詩
經》的體裁,正、變是針對詩篇的內容而言的。然而關於風雅正變說的起源、產
生的時代背景以及其存在的可能性,歷代各家各派的學者卻眾說紛紜
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詩歌 305 篇。
原本叫《詩》,又稱《詩三百》、《三百篇》。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遂也
稱之謂《詩經》,而正式使用《詩經》一名,應該起於南宋初年。漢之後人們蒐集
整理《詩》獻詩和采詩頌之詩

《頌》是《詩經》的組成部分。
頌是王室宗廟祭祀或舉行重大典禮時的樂歌,分《周頌》、《魯頌》、《商頌》,
其中《周頌》31 篇,《魯頌》4 篇,《商頌》5 篇,共 40 篇,合稱“三頌”。
雅之詩
“雅”是《詩經》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中包括《小雅》74 篇,《大雅》31 篇,
共 105 篇,合稱“二雅”。雅是“詩六義”之一。
“雅”即正,指朝廷正樂西周王畿的樂調。雅分為大雅和小雅。大雅 31 篇是西周
的作品,大部分作於西周初期,小部分作於西周末期。小雅共 74 篇,除少數
篇目可能是東周作品外,其餘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層貴族;
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層貴族,也有下層貴族和地位低微者。頌是宗廟祭祀之樂,許
多都是舞曲,音樂可能比較舒緩。
史傳散文
<召公諫厲王止謗>
<戰國策>(多縱橫家)
<荊軻刺秦王>
後世影響:雄辯風格
諸子散文
<老子>
<論語>
<墨子>
<孟子>
<莊子>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演變
賦的形式有幾次大的演變。明代 徐師曾的〈文體明辨〉把賦分為古賦、俳賦、
律賦和文賦四種,比較概括地說明了賦體演變的結果。
漢代的賦是古賦。古賦又叫辭賦。
漢賦的篇幅一般比較長,多採用問答體的形式,韻文中夾雜散文。
賦和搔 區別
從形式看,詩騷和賦都是押韻的,這是三者的共同點。但是一般的說:詩以四言為
主;騷一般都是六言,或加兮字成為七言;賦則字數不拘,但多數以四言六言為主。
典型的漢賦多夾雜散文句式,詩、騷則基本上沒有散句。詩、騷在句與句之間,特
別是段與段之間,偏重內在的聯繫,極少用連結的詞語。而賦則與散文一致,多用
連結的詞語。例如蘇軾〈前赤壁賦〉用「於是」「況」

「蓋將」「則」「且夫」「荀」「雖」等連結的詞語。總的來說,賦與騷的差別
是不大的。如果專從形式上看,賦與騷甚
至可以認為同一類文體。
因此賦與詩、騷的分別,必須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來考察。賦比騷抒情的成分少,
詠物說理的成分多,詩的成分少,散文的成分多。賦的性質在詩和散文之間。
神話分類
《創世神話》
創世神話是大部分的宗教或傳統中,對人類起源、生物起源或宇宙誕生的觀念,在
這些觀念中,人類是由神所創造,例如中國的女媧,或亞伯拉罕宗教中的上帝。或
是經由其他超自然現象產
生。 在中國神話中,認為宇宙初混沌,盤古開天地,捐軀生萬物。「天地混沌如雞
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自然神闢 話
《感生神話》
感生神話就是指婦女並未與男子交合,而在接觸或吞食某種外物之後,或者.與神
靈交合之後,神秘地懷孕產子的神話。如<伏翼><后稷>等等。
《戰爭神話》
可以說是由傳說演變的開國故事,例如:〈黃帝戰蚩尤等〉
變形神話
變形是有關人與異類之間互變形體的神話,在洪荒時代,人與獸處.

還沒有突出萬物之上的自覺,也不認為自己與動物、植物有什麼區別。在他們的
心目中,萬物之間沒有界限,異類可以自由
流轉。變形觀念就是在這樣的思
維中建立起來的。
代表作品:〈縣〉、〈禹〉、〈精衛〉
推原神話
追尋探究事物的本源,如〈蠶馬〉等
騷體賦發展騷體賦的發展三階段:
1 西漢初年
賈誼提倡,代表作〈弔屈原賦〉〈鵬鳥賦〉
善用比興,情感節奏與語言節奏相與抑揚,保留了顯明的楚辭痕跡。
② 武帝時代
騷體賦雜糅三、四言句,句式參差不齊,形象、情境詭譎
③ 西漢中期

騷體賦逐漸定型。〈哀時命〉、〈七諫〉、
〈九懷〉。
散文體賦
源出自《荀子•賦篇》,一般所謂漢賦,主即指後者。
散體賦興起於漢武帝時,容和了詩、騷、散文等從描寫、抒情、議論到比興,都是
對荀子作品和北方詩歌的繼承。

楚辭擅長描寫雍容華貴的事物和柔美的女性。
先秦散文縱橫鋪陳的說理方式,曲終奏雅、主客首引的寫作方法,甚至三、四言的
散文句式等,也都對散體賦起著直接的影響。
〈七發〉的成就與價值
〈七發〉是漢賦形成的重要標誌,其成就
有四:
(一)採用問答的體式,在虛構的故事框架中展開描寫。
(二)表現出高度的散文化特徵,擅長鋪陳寫物。
(三)多方面的開拓文學的題材,如狩獵、車馬、觀濤等。
(四)道德主題和審美主題出現了牴悟,「勸百諷一」的賦體特徵於焉成型。
(勸百諷一:漢代散體賦的主要特徵。指作家作賦本意是勸諫人主止奢侈之欲,然
而卻因賦中鋪排描寫了太多奢華的場面,反而引發對其的嚮往因此並未起到諷諫
的作用。)
詼諧賦
不以諷喻諫說為宗旨,而以愉悅耳目為創作目的。
表現生活中快樂適意的情思。
揚雄辭賦的特點
1.思想活躍、想像豐富,講究鋪排與誇飾。
2.詞語華麗。
3.長短句式的繁雜。
京都賦
描繪都市的景觀、城市建築、自然風景、人物風俗等,內容廣泛。
抒情小賦
抒寫個人情感見長,體式短小。
史記
議論文
〈陌上桑〉
→不正面描述外表,以誇張手法描述其
美貌。→拱雲托月手法。
樂府詩
清商曲詞
〈東門行〉
〈孤兒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