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0

2020-2021年度

CHIN 2136 中國古代文 批評


1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第六 六朝的文氣
2 授

先 兩 哲學意 之「 」 …………………………….3

¥ ¥¥
曹丕《典 . 文》 文 ………………………………11
劉勰《文心 》中文

¥i¥¥F ¥45444
at • 〈 性〉……………………………………………………………….23
-
• 〈 〉……………………………………………………………….28
• 〈 〉……………………………………………………………….35
Hito f¥ ¥ Ela
-

'

¥17'M ¥3
'RE
3 先 兩 哲學意 之「 」
一、 是構成 元
在先 時期,人 是 「 」所構成。
• 《 子. 北 》︰「 也死之徒,死也 之始,孰 其 !
人之 , 之 也, 則 ,散則 死。 死 徒,吾
又何患!」
• 《 子. 樂》︰「是其始死也,我 何 概 !察
其始 本 , 徒 也 本 形, 徒 形也 本
无 。 乎 之 , 有 , 有形,形
有 ,今又 之死,是 春 冬夏四時 也。人
且偃 寢於巨室, 我噭噭 哭之, 以 不 乎
命,故止也。」
4 先 兩 哲學意 之「 」

一、 是構成 元
兩 晉時代人們 承 ,提出元 成天地、
化 。
• 《 南子.天文 》 ︰「天地未形, ,
,故曰太昭。 始於 , 宇宙,宇宙
元 。」
• 《 夫 .本 》︰「天之以動,地之以 ,日之以光,
月之以明,四時五 , 人 ,億兆 , 吉凶,
何 ?」
• 嶸《 品序》︰「 之動 , 之感人,故搖 性情,
。」
5 先 兩 哲學意 之「 」

二、 人既是天地 一 , 「 」密切
人 心 、意 、性格、才 因 人
態一樣,均是從「 」 化 成。
• 《 子.心 下》︰「形不正 ,德不來;中不 ,
心不冶。正形 德, 得, 來, 其極,
昭 天下, 於四極。是故曰: 以 亂官,毋以官亂
心,此之 內德。是故意 定 後反正。 , 之充
也。 ,正之 也。充不 ,則心不得。 不正,則
不服。」
孟子所 「 」是 性 ,他把「 」和「志」
6
合在一 , 「志」是 帥,把形 意 引導、
培 成 德正 感之 力 。
《孟子.公孫丑上》
Ha ,
• 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 告子之不動心,可得
Eh # fight ?」「告子曰:『不得於 ,勿 於心;不得於心,
勿 於 。』不得於心,勿 於 ,可;不得於 ,勿

¥Eg¥I'¥H"qs 於心,不可。夫志, 之帥也; , 之充也。夫志


, 次 。故曰:『持其志, 暴其 。』」
bias• 「既曰『志 , 次 』,又曰『持其志 暴其 』
Fa
,何也?」曰:「志壹則動 , 壹則動志也。今夫
,是 也, 反動其心。」
孟子 提出, 「存夜 」 、「 」,就是指一
內 修 功夫。
7 先 兩 哲學意 之「 」
'
Hola
.

《 子.修 》提出「 心」之 ,也是修 、


制天 意 ,使之合乎中和 ︰

-
「 剛強,則柔之以 和; 慮 ,則一之以易
;勇 戾,則 之以 ; 便利,則 之以
動止; 小,則廓之以廣大;卑 利,則
抗之以 志;庸 散,則劫之以師友;怠慢僄棄,
則 之以 ;愚款 愨,則合之以 樂, 之以思
。凡 心之 , 徑 o, o
得師, 一
O
好。夫是之 心之 也。」 tater
iEh¥Fqg
-

hematite.NET 'T
8 先 兩 哲學意 之「 」

三、 上對於「 」 ,《 .樂 》明
「 」來 明樂 本 和樂對人 之 作 。
• 「故先 本之情性, 之度數,制之 。合 之和,
五常之 ,使之 不散, 不密,剛 不怒,柔
不懾,四暢交於中 作於外, 安其位 不 奪也」
• 「 其志也,歌 其 也, 動其容也。三 本於心,
後樂 從之。是故情 文明, 化 。和
中 外,唯樂不可以 偽。」
天地之和 →先 制樂→ 和 →情 於
9 先 兩 哲學意 之「 」
四、 代 充提出人 性格品 均 受 所 定,
影 後來文 。
充主張「人 於天, 成 形 」,元 不僅 定人
,並且也 定了人 善惡、性情和性格。
• 《 .初 》「 德 之人, 天 多,故 則
天, 。 少,不 德,不似天地,故曰
不 。不 ,不似也。不似天地,不 ,故有
也。」
• 《 .命 》︰「 得堅強之性,則 厚 堅
強,堅強則壽命 ,壽命 則不夭死; 性 弱 ,
少 性 , 則壽命 , 則 死。」
10 先 兩 哲學意 之「 」

充 提出土地之 不同,人 情性也有差 。


÷ • 《 . 性 》︰「楚、 之人, 嶽(齊街里名)之
qin
-

, 歷歲月, , 俗侈也。故曰:『 ,
.

kami't 慢易,楚促急, 戇投。』以 、嶽 之,四國之 ,


更 出入,久居單 ,性必 易。」
± • 代人也有
地,「 以悍,
,例如揚 《 州 》 州之
以剛,故 性強梁 多叛亂。」
I 《 書.地 志》 ︰「凡 函五常之性, 其剛柔
急, 不同, 土之 。」
ipso
3¥77 HE F.¥
11 曹丕《典 . 文》 文
talk'¥¥ # i''s 7¥'s ¥9 art
' '
c
.

曹丕《典 . 文》 文 係︰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 有 ,不可力強而致。 音
,曲度 均, 奏同 ,至於引氣不 ,巧拙有素,
2¥59IET
'
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7-Entirety¥t¥ • 曹丕 先 「 」 文學,並以「 」 作家。
• 曹丕所 「文」是指「文學」,包括 歌、 、散
文 。所以《典 . 文》 到文學 分 四 時指
Kinta 9 EM
'

.
.
出︰「夫文本同而末異, 奏 宜雅,書 宜理,
尚 , 欲 。」 - i
I
12 曹丕《典 . 文》 文

「 」 來形容 對 ,即 人 印
感受。
從作家 ,主 指 、個性, 在作品中,
即是 格。所以 家 某作家具有某 時,
是 其作品 格,但也兼指作家本人 。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 有 ,不可力強而致。
音 ,曲度 均, 奏同 ,至於引氣不 ,巧拙有
素, 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13 曹丕《典 . 文》 文

Ektaninny.be 曹丕 「不可力強 」,「 在 兄,不 以


EYE 子弟」。 既是天 , 成, 兩 之
中有 有優劣 下之分呢?
I 往往有不同 ︰
EE 'yu¥gg3WYg • 一 ︰ , 下,推崇 剛之
二 以 , 即 二 ,不同 不同
.

r¥iE

* 個人 格 ,不分
14 主 《中國歷代文 》在「 」中指出︰
「 ,意 於《文心 . 性》所 「 有剛柔」,
HTT vn¥¥¥ 剛 於 ,柔 於 。…本文所 ,就屬於柔
i . 一 。所 建安 ,建安 力,則屬於 剛 一
sister 。」
之 」, 則
,是書 「 」時,以 「
有 低 差別了。
乃是不

is 在「 明」中指出︰作 「文以 主」, 「


之 有 」。 指才 之 , 也指才 之 。但
於他不作才 區別,所以也可以 是俊
剛之 , 是凝 柔之 。……曹丕 ︰
作家 、個性,形成各 格。因此各有
所 , 可兼擅。徐幹則「時有 」,應 則「和
不壯」,劉楨則「壯 不密」,孔 則「 妙」。
15 曹丕《典 . 文》 文

保 《文心 》 ︰ 文 ,始 曹丕
《典 . 文》。 ,指作家 之於內 才 或才
性。 之 , 之剛柔。劉勰所 「才有庸 ,
有剛柔」、「 剛柔,寧或改其 」,正是受曹丕
啟 來 。
16 、楊明《中國文學批 史—— 晉南北朝卷》
有 低之別,曹丕崇尚剛勁之 。 是︰
Vir xii a
1. 從曹丕 批 徐幹「時有 」和 「 弱」、應
「不壯」以及 劉楨「壯」、「有 」。
2. 「巧拙有 」之 ,可 「 有 」 是指人們
有 ,故才性有昏明, 文也便有 下之別。
3. 六朝人凡 、才性,每以 , 下。
如《春 .天地之 》云︰「一國之君,……其官
人上士, 明 下 , 之 也。」
充《 .本性》 ︰「且孟子 人以 子 。心
子 ,心 子 。人 , 之於天,
不同 也。」 《才性 》更 ︰「 何故 ?
所 也。 何故惡? 之所施也。」
17 主 《中國歷代文 》 曹丕提及「 」
帶有 ︰
李善 ︰「 俗文 , 徐幹亦有斯 。」《文
學》引 侃 ︰「文帝《 文》主於 健,故以
嫌。」……《左傳》 公二十九年 公子札來 周樂,
樂工「 之歌 ,曰︰ 哉! 乎大 也哉」服
︰「 , ,有太和之意。」 是 有
格。《 書.朱博傳》 ︰ 名。
師古 ︰「 人之俗,其性 ,多 大以 名
。」《 . 性》︰「楚、 之人 嶽(
名)之 , 歷歲月, , 俗 也。故曰
。」 是 是 地 殊 俗 慣。……
是 之 , 乃是不 之 。所以本文於「時有
e- ⑦
'
」一句之後,又來一 , 「 之匹也」。
-
18 曹丕《典 . 文》 文

析《典 . 文》 ,曹丕 文 應是
分 ,即不同 不同 作品 格 徵,
就個人喜好,他 實比 喜歡 剛 格,所以
才會出 樣 歧 。
曹丕《典 . 文》 宗明 反對「文人 」,全
文宗旨在於作家作品各有 ,文人應充分 中
因 ,互 欣 ,因 文學是不朽 事業,作家
以 態度專心創作。
19 曹丕《典 . 文》 文

qhn.ir E'painting 曹丕在文中指出影 文 因 有︰


fatal • 文人各有擅 ,
以兼善︰ 「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 ,
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 所短。」 「君子 己以度

.AE#aYutBg.iEnihf
k¥u 人」
• 文 各有 ,不 一概 ︰ 「此四科不同,故能
之者偏也」
• 文以 主, 各有不同︰「文以氣為主,氣之清
有 ,不可力強而致。」

highly →
Fei autism Gita
.

's
. s
20 曹丕《典 . 文》 文

曹丕 作家, 會指出其所 所 ,就 ,
有因 全 同,不以 全 反對。
• 王 長於 ,徐幹時有 氣,然 之匹也。如 之
〈初征〉、〈登 〉、〈 〉、〈征思〉,幹之〈玄
〉、〈 卮〉、〈圓扇〉、〈 〉, 張(張 ),
( 邕)不 也。然於他文,未能 是。琳(陳琳,字
孔 ), (阮 ,字元 )之章表書記,今之 也。
曹丕也 之 不夠 剛︰「仲宣 善於 ,
惜其 弱,不 其文。 於所善,古人 以 。
(〈 吳 書〉)」李善《文 》 ︰「 弱 之
弱」「 弱」即 弱少,文 格不夠剛健有力。
嶸《 品》 「文 」,也 曹丕意思 。
21 曹丕《典 . 文》 文

有 剛之 亦不一定 對 佳作
• 「應 和 不壯,劉楨壯 不密。」
• 「孔 妙,有 人 , 不 持 , 不勝 ,
以 於 以嘲戲,及其所善,揚、 儔也。 」
• 「公幹(劉楨)有 ,但未 。其五 之善 ,妙
時人。 」 (曹丕〈 吳 書〉)
22 曹丕《典 . 文》 文

就 文來分析,曹丕不似有 下之 。文中
「文以 主, 之 有 ,不可力強 。……引
不 ,巧拙有 ,……」
• 「 」指文 之 ,不是人性。
• 「不可力強 」,又 「 在 兄,不 以 子弟」,
是強 上天 , 有價值判斷。
• 於「巧拙」,指作家 「 」時所 技巧, 前
一句 之 ,所 有不同層次。
23 劉勰《文心 》中文
3
'
'T3oHHAf4,
h

Y÷f"!q.IE#.E
《文心 . 性》 ︰
taH8F5*kfH¥
夫情動而言形,理發而文見, 沿 以至 ,因內而符
O
外者也。然才有庸 O
,氣有剛柔,O有淺深,習有雅 ,
並情性所 ,陶染所 ,是以筆區雲 ,文苑波 者矣。

¥'¥¥ 故 理庸 ,莫能 其才;風 剛柔, 或改其氣;事


淺深,未 乖其 ; 式雅 , 有反其習:各師成
心,其異如面。
• 二句, 《中國歷代文 》 ︰「 是就作
,指人 ; (或 力 )是就 於作品
,故云『寜或改其 』。」
24 劉勰《文心 》中文

〈 性〉 文學 格 形成原因 文學 格
、 化。
劉勰將曹丕 「 之 有 」 ,擴展 才、 、
學、 四方 。它們共同影 作家 格之形成,思慮
比曹丕更 密更全 。
• 才,才 、才智
• ,
• 學,學
• , 染(包括作家 寫作 和他在文 上 以 常
傾向)
25 劉勰《文心 》中文

元化〈 性 才性 〉 ︰
劉勰 來,作家 創作個性並不完全來 先天 。
〈 性 〉 出才、 、學 四事,把它們 成「並情
性所 , 染所凝」,就是 有使來 天 才
再 學 染之功,才構成作家 創作個性。本
所 「摹 以定 ,因性以 才」,以及〈 思 〉
「 學以儲寶, 以富才」,〈事 〉「才 內 ,
學以外成」, 是 明先天 後天 。
26 劉勰《文心 》中文

劉勰將曹丕 「 之 」改 「剛柔」,更 楚地
明不同作家內在 差 形成 不同 格,所
是作家創作個性, 有 下之別。
• 「各師成心,其 如 」
• 「吐 , 情性」
• 「 以推, 必 , 之恆 ,才 之大
哉!」
27 劉勰《文心 》中文

意思,同於曹丕所 ,故下文 如何 成四 時

Ii¥
'
• 「若夫八
-
OT
,功以e成,才力居中, 自血氣;氣
以 志,志以定言,吐納英華,莫非情性。」「夫才有
,
天 , 慎始習, 梓染絲,功在初化, 成 定,
可 移。」
出了「 」 作 。 「 」是旺 命力,其作
是使人 充 。志,使意 導向情性之正,此
《孟子》。
在接 〈 〉 ,劉勰強 了「 」對 形
28
成有 定性作 。文中提及「 」 地方 多︰
lanky Bryan • 《 》 六 ,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 ,志氣之符
契也。
• 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
• 意氣 爽,則文風清焉
• 裁 ,務盈守氣,剛健既 , 光乃 。
¥a • 思不 周,索莫乏氣,則無風之 也。
• 故 文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 有 ,不可力強而
致。」故其 孔 ,則云「 氣高妙」; 徐幹,則云
「時有 氣」; ,則云「有逸氣」。公幹亦云:
「孔氏卓卓,信含異氣;筆 之性,殆不可勝。」並重
氣之旨也。
• 情 氣偕, 共 並。
29 劉勰《文心 》中文

'
'

A劉勰把「志」 、 「 」 、 「情」和「 」 合 來
iii.Nerina
。 人 於有 之於內 志 ,才有 之於外 情
和 。
VENEY 情和 ,但不 同。情是作品中 具 文
b
意, 強 作品感動人心 效果。
zig ,
指情及其動人力 本 ,來 作 所天
, 德意志所培 成 。
志 是推動思想感情 命力 , 則感情強
明晰。所以他 「 」是「志 之 契」。
30 劉勰《文心 》中文

便把「 」和作家 來。 學 多
情思、內容 , 一整 感 徵。 樣
來, 亦可 攝 。
有各 不同 , 有各 不同 ,本 指
專指 剛健之 ;形之於 ,是 峻之 ;樹之於
,是 之 。故 中強 「剛健既實,光 乃
新」。 則 ,「 」 則意 情 。以
,故 健勁挺拔,「捶字堅 不 」,「 凝
不 」。
31
劉勰《文心 》中文

〈從《文心 . 》 到建安 〉︰
「 是指文 中 思想感情 得 明 朗, 是指
作品 樸 勁健有力, 合 來,是指作品
具有明朗剛健 格。」
文學作品應以明朗剛健 情思、 樸有力
, 到二 很好地 合,形成文 並 格。
《文心 . 》指出︰ ¥33 gig
: .

okay
.
• 「夫 備色,而 00
百步,肌 而力沈也; 乏采,
而 飛戾天,骨勁而氣猛也。文章才力,有似於此。若
風骨乏采,則 集 林;采乏風骨,則 文囿。唯
而高翔,固文筆之 也。 」
Eazy 71¥ : EE
32 劉勰《文心 》中文
"

plating 〈 性〉 是 格 ,從 上 格如何形成,
並指出八 基本 格,所 強 是各人有各 ,
¥i¥¥¥
'

有 低之分;〈 〉 接此 ,則是 格專 ,
實屬宗 思想底下一個 想 基本 學 。
iz # Help• 〈 〉:「 夫 典之 , 子史之 , 曉
high I 情 ,曲昭文 ,
故意新 不亂;曉
後 新意,
,故 奇 不 。
奇 。昭 ,
未圓,
未 , , 新作, 巧意,危敗亦多,
奇字, 成 ?」
33 劉勰《文心 》中文

〈宗 〉 云︰「文 宗 , 有六 ︰一則情
不 ,二則 不 。」
• ,是 於作家 思想感情、 徵。此「
」 〈 〉 之「 峻」之「 」同 ,
「不 」就是 明 朗。
• 「 」 「情 」各列一條,可 「 」並不 於
「情」,也就是 「 」不 於「 」 。 「不 」
就是 正。
• 「 」「 」, 即「 」含 , 念
不在「 」 以外。
FIFE ¥.ie: Ah .IE#ty:nYEei
of
.

34
張少康、劉三富提出︰〈 〉 云︰「標序 德,
必 之 ;昭 懿,必 峻偉之 。」 明
「 」 德有 ,是 具「 德」 一
正 思想感情所具有 度 。……〈 性〉
中 ︰「 剛柔,寧或改其 。」 即是指作家
,〈徵 〉 所云︰「夫子 , 於格
。」 亦指孔子 。 些可以充分 明
劉勰 ,即是指具有儒家 正思想感情、
作家在其作品中所 度 徵。
• 對於「 」所 及 情,劉勰在 中 意 是比 ,
有 定內容。他 揚司 如〈大人 〉有「凌 之
」,「 力 也」。
35 劉勰《文心 》中文

劉勰寫〈 〉 是有 對性 。他提倡「 」,
幫助 時 學 「 侈, 忘反」 不

FEET '
• 《周書》云:「 尚 ,弗惟好 。」 文 也。
L 文 多 ,各 所好,明 弗授,學 弗師。於是
侈, 忘反。 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則
THIRTY 峻, 光 。 慮,何 之有哉!
劉勰在〈序志〉所 寫作動機一 。
36 劉勰《文心 》中文 # I

於《文心 . 》所 「 」, 曹植「文
±
」 「 」不同。劉勰所指 是作家寫作時
安 、 暢。
〈 〉 宗明 ,指出作 使 ︰
• 昔王充著述,制《 氣》之 , 己而作,豈虛造哉!
夫耳目 口,生之役也;心 言 ,神之用也。率志委
和,則理 而情 ; 分,則神疲而氣衰:此性情
之 也。
t±n¥¥mt4ih ¥ .

titanium .EE#Eu.hByatEYgnHhz .
37
侃《文心 札 》 ︰「 , 愛 保,
〈 〉 所云 字不同。此 之作,所以 〈
思〉 之未備, 文思常利之 也。」
保 同,並分析 ︰在〈 〉中,作 一再把
「 」 「 」同 並列,如「 」、「
慮密以傷 」、「於是 內 ,有似尾 之 ;
志外傷,同乎 山之木」、「 宜寶,
」︰ 楚 明,所 「 」,即 ,
亦即 氏所 愛 保。 且指出劉勰 方
︰「吐 文 ,務在 宣, 和其心, 暢其 ,
即捨,勿使壅 」,也 明作家愛 保以 文
思 暢。
38 劉勰《文心 》中文
︰劉勰在《文心 · 》 中就借 了
子 , 強 優柔 會 「和 」 、 「
暢之 」, 使創作主 愉悅, , 不僅思
晰敏捷, 且 力充 , 一 呵成。 正是 暢
、休 心 果。
• 《 子. 》 ︰「是 之守也,……彼將 乎不
之度, 乎 之 , 乎 之所 始,壹其性,
其 ,合其德,以 乎 之所 。」
• 《 子.刻意》︰「形勞 不休則弊, 不已則勞,
勞則 。」「 不 , 一 不 ,惔 ,動
以天 ,此 之 也。」「 之 ,惟 是守,
守 勿失, 一,一之 ,合於天倫。」
39 參 書
元化︰《文心 》,上 :上 古 出 ,1992年。
︰〈文心 文 〉,《成 工大學學報
( 會 學 )》,19(5),2011年。
、 易 主 , 、楊明 ︰《中國文學批
史—— 晉南北朝卷》,上 ︰上 古 出 ,1996年。
︰〈從《文心 . 》 到建安 〉, 於
《 代學 文庫. 卷》,合 ︰安徽教 出 ,
1998年。
周振 ︰《文心 今 》,北京︰中 書局,1986年。
周振 ︰《文心 》,北京︰人 文學出 ,1981年。
40 參 書
文 ︰《文心 》, ︰商務印書 ,1960年。
保 ︰《文心 》,合 ︰安徽教 出 ,1993年。
張少康、劉三富︰《中國文學 批 展史》,北京︰北京
大學出 ,1995年。
主 , 文 副主 ︰《中國歷代文 ( 一冊)》,
上 ︰上 古 出 ,1979年。
︰《文心 》,上 :上 古 出 ,1989年。
、 保 、成復旺︰《中國文學 史(一)》,北京 :
北京出 ,198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