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4

世說新語選

〈雪夜訪友〉

〈絕妙好辭〉

〈詠絮之才〉
國中《世說新語》選篇回顧

〈王藍田食雞子〉:
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①刺之,不
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
止,仍下地以屐齒蹍②之,又不得。瞋甚
③,復於地取內口中,齧④破即吐之。

① ㄓㄨˋ,筷子。②ㄓㄢˇ,踐踏。
③ ㄔㄣ,怒也。甚,副詞,非常。
④ ㄋ一ㄝˋ,咬破。
《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原名為《世說》,也有稱之為《新書》或
《劉義慶世說》。是由劉義慶召集門下文士共同編纂而成。
本書按類編排,有三十六門。起自「德行」第一至「仇
隙」第三十六止。 軼,散失的。軼聞,正史沒有記
載的鄉談傳聞,也作「軼聞」。

《世說》一書,廣涉東漢末年至東晉之世的名流達士
(約六百五十餘人),記載了當時的名士軼聞瑣事。反映
當時士人的精神樣貌、生活情狀以及政治生態,以及魏晉
清談、品評人文風尚等。言詞簡約雋永,是六朝「筆記
( 志人 ) 」小說的代表作。
《世說新語》的成書背景與時代風氣:

一、魏晉時期國家動亂:東漢末年,外戚、宦官專政,國家動亂。曹
丕篡漢,建立魏朝,之後司馬昭以晉代魏,開啟魏晉南北朝的「西
晉」,之後又遇北方動亂,晉王室於南方另立東晉王朝。這時候的百
姓生活民不聊生,士大夫(知識分子)對於國家亂象無力挽救,紛紛
隱居避世。

二、儒家學說式微:魏晉時期,選才採用以「家世」為重的九品中
正制,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社會現象,官員多從世
家大族中選定,庶民難以進入仕途。世族子弟不需苦讀儒家經典以
求仕進,便可獲得官職,儒學逐漸式微。
三、玄學及清談興起:國家社會動盪不安,使魏晉名士( 1 、有名
望的人 2 、名望高而不在位之人)轉而重視個人安身立命的問題。
而老、莊清靜無為的主張正好符合他們心境上的需求,在加上《易
經》的影響,而形成魏晉「清談」、「玄學」的風氣。而這些討論
人生、品評議題的故事被記錄成書,而形成「志人」小說。

四、士大夫注重子女的教育:魏晉時期,任官選以「家世」為重的
「九品中正制」,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社會現象,
由世(士)族把持朝政仕途,庶民出身者難以進入朝堂。因此世家
特別重視門第,所以為維持門第,重視子女的教育與婚配,對女教
亦重視之,子姪晚輩會一同學習。
《世說新語》的藝術特色

1. 通過對比刻劃人物。
2. 語言簡約清麗,富有情趣。
(敘述極少鋪墊,描寫人物通常只用簡潔數語,即
能掌握人物的特點和本質。)
3. 以個性化的言行凸顯人物神韻。
4. 於真實基礎上雜以想像成分。
*小時了了,大未必
世說新語的文學價值 佳:出自「孔融」與
「陳韙」的對話。

一、反映社會現實:
*阿堵物:晉王衍嫉
其婦貪濁,口未曾言
世說新語為志人小說代表,以 「人」為記載的主體,在刻劃人物 錢字。婦欲試之,使
形象的同時,也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現實與人性百態。 婢以錢繞床,王衍晨
起,即令婢曰:「舉
卻阿堵物。」
二、膾炙人口的佳句及故事:

世說新語的用語精鍊,常在短短的語句中,涵括了豐富的意義,而
這些名言佳句,在後世多有襲用,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阿堵物」、「登龍門」等。另外,書中記載的人物故事也都家喻
戶曉,如:「曹操望梅止渴」、「曹植七步成詩」等, 許多故事
更成為日後各文學創作的題材來源。
*〈七步詩〉: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何謂小說?
*小說一詞的起源:
1 、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於大達
亦遠矣。」
飾,修飾也。小說,瑣碎淺薄的言論。干,
求取。縣,古字「懸」,高也。令,好的、
善的。
2 、班固《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者流,蓋出
於稗 ( ㄅㄞˋ ) 官,街談巷語,道聽塗說者之所
造也。 」
筆記小說中的志人與志怪
時 古典小說的
間 魏晉時開始發展、流行。
「雛型」

體 篇幅較短,為文人隨筆記錄之作,情節單純,無完整

結構。
志(誌)人 記載士人的言行舉止與軼事,以劉
義慶的《世說新語》為代表。


分 記載神仙方術、鬼怪故事等。如:
類 志(誌)怪 劉義慶《幽明錄》(亡佚)、王嘉
《拾遺記》、干寶《搜神記》等。
志人 品評人物、清談之風。將名
士的言行記錄成書。

筆記小說

佛、道思想盛行、崇尚求仙 志怪
煉丹等方術。
中國古典小說的發展流變

神話:神怪之記載,《山海經》。
先秦兩漢
寓言:假托故事來告誡道理之故事,《莊子》。
史傳:稗官野史、史傳作品。《左傳》、《戰國策》。
筆記小說(志怪、志人),影響了唐傳奇的創作。

魏晉南北朝 傳奇:具有完整故事的文言短篇小說,〈虯髯客〉、〈離魂記〉。

話本小說:說書人的底本,有長短篇。《大宋宣和遺事》。

章回小說:白話長篇小說,由宋元長篇話本演變而來。《三
宋元明 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
*補充-四大小說: 《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
元明清 《紅樓夢》、四大奇書: 《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
《金瓶梅》
作者—劉義慶
南朝宋彭城人。生於東晉安帝元興二年( 402 年),
卒於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 444 年)。
劉義慶為宋武帝劉裕之姪(武帝弟景王之次子),
自幼才華出眾,為宗室子弟之首,深受武帝劉裕喜愛,
曾多次隨同北伐。劉裕篡晉稱帝後,劉義慶襲封臨川
王。
劉義慶性情簡約樸素,因不喜涉入皇權鬥爭,曾
自請外調,任荊州、江州刺使等職。也因其愛好文學,
常招聚各方文士一同編纂書籍,《世說新語》、《幽
冥錄》為代表編輯著作。
兄—劉裕(劉宋的開國君王)

弟—劉道憐(長沙王),子—劉義慶。
↓過繼
弟—劉道規(臨川王),無子。
*補充:南北朝有四朝→宋、齊、梁、陳( 420-
589 )
劉義慶的相關事蹟(關鍵詞)
一、出身「皇室」
劉義慶的父親長沙王劉道憐是開國皇帝劉裕的二弟,後來因為叔父臨川王
劉道規膝下沒有子嗣,所以將劉義慶過繼給劉道規撫養,並在十七歲時襲
封臨川王。
二、文冠宗室
因為劉義慶的才學是宗室中數一數二的,所以劉裕在寫信給他時,也要特
意對文辭多番斟酌修飾。由此可知劉義慶的文名相當受到肯定,所謂「為
宗室之表」並不是浪得虛名。
三、謹慎避禍、潛心文史
劉義慶為了避免捲入皇室鬥爭,並一再請求外放,但宋文帝不許。劉義慶
無奈之下,只得招集許多才學之士一同潛心文史,藉此表明無爭的心志。
四、一生簡素
劉義慶一直都無心於政治,並且維持著簡樸的生活,即使在任官時,對於
地方官及他人贈送的禮物,也是一概拒收。
一〈雪夜訪
友〉
一、雪夜訪友 選自《世說新語》第二十三〈任誕〉篇。 任性放縱

王子猷①居山陰,夜大雪,眠覺②,開室,命酌酒③。四望皎然④,
因起仿偟⑤,詠左思〈招隱詩〉⑥,忽憶戴安道⑦。時戴在剡⑧,
即便⑨夜乘小船就⑩之。經宿⑪方至,造⑫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
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① 王徽之,字子猷,東晉人,王羲之第五子。生性放蕩不羈,後棄官隱居山陰(浙江省紹興市)。
② 睡醒。覺,音ㄐㄩㄝˊ,醒來。
③ 酌,音ㄓㄨㄛˊ。命令僕人倒酒。
④ 皎,音ㄐㄧㄠˇ。潔白明亮的樣子。 溯溪 : ㄙㄨˋ
⑤ 仿偟,音ㄆㄤˊㄏㄨㄤˊ,同「徬徨」,來回走動。 塑膠 : ㄙㄨˋ
一宿 : ㄒㄧㄡ 朔月 : ㄕㄨㄛ
⑥ 左思,西晉文學家,著有〈招隱詩〉二首。旨在歌詠隱士的清雅生活,當中有描寫雪景之句。
ˇ
⑦ 戴逵,字安道,東晉人。博學能文,擅長書畫,終身隱居不仕。 ˋ
星宿 : ㄒㄧㄡ
⑧ 剡,音ㄕㄢˋ,縣名,今浙江省。境內有剡溪,從山陰可溯流而上到剡縣。
ˋ
⑨ 立刻、馬上。
住宿 : ㄙㄨˋ
⑩ 接近、親近,此指拜訪。
宿疾 : ㄙㄨˋ
⑪ 宿,音ㄒㄧㄡˇ,一夜為一宿。
⑫ 至、道。
中國古代常以某「聖」稱呼其人

文聖、至聖: 孔子 亞聖: 孟子

書聖: 王羲之,行書第一人,〈蘭亭集序〉

詩聖: 杜甫

茶聖: 陸羽,《茶經》

酒聖: 杜康,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左思的〈招隱詩〉與他的〈三都賦〉
一、蕭統著《昭明文選》(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錄有左思
〈招隱詩〉二首,歌詠隱士的清高生活,表達作者認為人生追求
自適、安逸的思想。

二、六朝重視人物品評,左思相貌醜陋,口齒笨拙。後來他決心
以詩文名世,家裡門旁、庭前、籬邊甚至廁所都放著紙筆,偶得
一句,便立即記錄下來。費時十年,終於完成〈三都賦〉。〈三
都賦〉起初不受重視,左思拜訪皇甫謐,其大為稱道,並寫了序
文。再加上張載、劉逵為之作注,〈三都賦〉一舉成名。

《三都賦》一舉成名後,造成時人爭相傳抄,使得「洛陽」的紙供不應求,
價格大漲。而有了「洛陽紙貴」這一成語。指的就是文學作品風行一時,流
傳甚廣。
隱士-戴安道

戴逵年輕時就以博學聞名,喜歡與人論辯,文章
也寫得好,還能彈琴繪畫,擅長很多巧藝。他精研儒
家禮學,信奉道家與佛教。此外,他還改革了佛像的
造型,對中國式佛像的形成有極大功勞。

*不為豪門奏琴
武陵王聽說戴逵善鼓琴,就請人召他來表演,戴
逵當著使者的面把琴摔破,說:「戴安道不當王門伶
人!」後以「戴逵破琴」比喻不屈從權貴。
*修辭中的「設問法」
「設問」,是為了引起對方注意,採用的詢問語氣。可分
成三種「設問」方式。

1 、提問:自問自答。
→ 這件事情會不會對他有影響呢?可能會吧!
→ 考試可以作弊嗎?當然不可以呀!

2 、激問(反問):問而不答,答案通常在問題的反面。
→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是嗎?
→ 沒有努力又怎麼會成功呢?

3 、懸問(疑問):確實存有疑問,刻意將問題提出詢問。
→ 午餐吃了嗎?
→ 你知道這題的答案嗎?
「設問」知多少
1 、你今天有去上學嗎? 懸問/激問
2 、臺北最高的建築物不是 101 嗎? 激問
3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懸問
4 、午餐要吃什麼呢?我想吃牛肉麵。 提問
5 、放假不是就要在家裡休息嗎? 激問
6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激問
7 、你要喝飲料嗎?我這邊有多買。 提問
8 、這些書要搬去哪裡呢? 懸問
9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激問
〈雪夜訪友〉的課文結構表 本課主旨:
記王徽之率真隨
雪夜訪友 興的名士姿態

次序
4 3 2 1

隨興 觸景 場景
興盡
出行 興致 :
回返
: : 王

立 見 徽 魏晉名士在精神上

刻 雪 之 追求自由,重視自

乘 把 雪 身的內在意識,往

舟 酒 夜 往 不顧世俗的眼光,

訪 、 忽 出現許多看似莫名

友 詠 醒 其妙,甚至沒有禮

詩 貌的舉止,這些行
、 為被記載在任誕、
憶 傷逝、豪爽等門中。

王子猷小故事補充
愛竹成癡
《世說新語.簡傲》:「王子猷嘗行過吳中,見一士
大夫家,極有好竹;主已知子猷當往,乃灑埽施設①
,在聽事坐相待。王肩輿②徑造竹下,諷嘯③良久。
主已失望,猶冀還當通④ ,遂直欲出門。主人大不
堪,便令左右閉門不聽⑤出。王更以此賞主人,乃留
坐,盡歡而去。」(《新譯世說新語》下冊,三民,
2013 年)

① 灑掃庭園,準備酒席。 ②轎子。③吟詠長嘯。 ④
通問,互相問候。⑤ㄊ一ㄥˋ,任由。
王子猷小故事補充
兄弟情深
《世說新語.傷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
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
喪矣!」語時了①不悲。便索輿②來奔喪,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逕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
既③不調,擲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慟絕④良久。月徐亦卒。」(《新譯世說新語》
下冊,三民, 2013 年)

① 了,完全。 ②輿,ㄩˊ,車子。③既,已經。 ④
絕,昏迷。
王子猷小故事補充
行為乖張
《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詣①郗(ㄔ)雍州,
雍州在內,見有毾㲪② ,云:「阿乞那得此物?」
令左右送還家。郗出覓之,王曰:「向③有大力者負
之而趨④ 。」郗無忤色⑤ 。」(《新譯世說新語》
下冊,三民, 2013 年)

① 一ˋ,拜訪。 ②ㄊㄚˋㄉㄥ,彩紋毛毯。③剛才。
④疾行貌,快步走。⑤ㄨˇ,違逆或不順從,此處
指不高興。
※ 在古文中,「步」、「行」、「跑」=現今的走路;「趨」=現今的
「快步走」;「走」、「奔」=現今的「跑步」。
二〈絕妙好
辭〉
二、絕妙好辭 選自《世說新語》第十一〈捷悟〉篇。 悟性敏捷
魏武①嘗過曹娥碑②下,楊脩③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䪡
臼④」八字。魏武謂脩曰:「解不⑤?」答曰:「解。」魏武曰:
「卿⑥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
色絲
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也,於字為『 □絕 』;幼婦,□□
少女
女子
妙 』;外孫,□□也,於字為『
也,於字為『 □ □ 受辛
好 』。䪡臼,□□
⑦也,於字為『 □辤 ⑧』;所謂『絕妙好辤』也。」魏武亦記之,與
脩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⑨。」
① 曹操,字孟德。東漢人,封魏王,卒諡武。其子曹丕篡漢為帝,追尊為武帝。
② 表揚東漢曹娥的碑石,在今浙江省紹興市。曹娥東漢人,年十四。相傳其父溺死江中,屍體流失,
曹娥沿江哭號十七日,投江而死。五日後,抱父屍浮出,世傳為孝女。
③ 楊脩,字祖德,東漢人。才高能文,東漢建安時任丞相曹操主簿,後為曹操所殺。
④ 䪡通「齏」,音ㄐㄧ,薑蒜等辛辣之物的碎末。臼,中間下凹的一種器具。
⑤ 不,音ㄈㄡˇ,通「否」,表示疑問。
⑥ 音,ㄑ一ㄥ,對人的尊稱,亦是君對臣的美稱。
⑦ 辛,辛辣之物;受,容納。
⑧ 同「辭」,文辭。
⑨ 乃,竟然。覺,通「較」,相差。
英雄與梟雄?亂世能臣「曹操」

※ 時人的評價:

一、安定天下之才
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即將大亂,沒有經邦濟世的傑出人才,
是拯救不了的,而能夠安定天下的人,大概就是您吧!」

二、治世能臣、亂世英雄
汝南地區的許劭和許靖有高名,他們喜愛點評人物。曹操問許
劭自己是怎麼樣的人,許劭回答:「你是治世的能臣,亂世的
英雄。」 Q問題:「曹操」為什麼在現今被當作「梟雄」,存有負面的印象。

→ 是受到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三國演義》是以民間流傳普遍流傳的視
角來撰寫,加上又是以劉備為主角。因此,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常以惡臣之姿出現。
但從西晉.陳壽所著的《三國志》(「正史」)來看,反而是以「曹魏」視角來書寫當時的
時局。
黃絹: 黃色的、絲製品 =糸+色
幼婦: 年紀小的、女子 =女+少
外孫: 女兒的孩子 =女+子
䪡臼: 薑蒜等辛辣物、容器 =受+辛
析字法:
就「文字」的形體、聲音(表示的聲音)、意義加以拆解或拼合。

絶 妙好 辤
(絕) (辭)
※ 形音義辨析

1. 絹:音ㄐㄩㄢˋ,黃絹、絹帛。
2. 狷:音ㄐㄩㄢˋ,狷介,廉潔耿直。狂狷,激進或保守之人。
3. 涓:音ㄐㄩㄢ,涓涓流水,細水慢流的樣子。
4. 鵑:音ㄐㄩㄢ,杜鵑(花、鳥)。

1. 覺:音ㄐㄧㄠˋ,通「較」。相差。
2. 覺:音ㄐㄧㄠˋ ,睡眠。睡覺、午覺。
3. 覺:音ㄐㄩㄝˊ,感受到、意識到。如發覺、自覺、不知不覺。
4. 覺:音ㄐㄩㄝˊ,醒來。眠覺。
5. 覺:音ㄐㄩㄝˊ,感官的辨識力。知覺、味覺、錯覺、幻覺。
「絕妙好辭」的近義詞與反義詞

「絕妙好辭」:讚嘆文章的文辭極為佳妙。

一、近義詞:
文辭高妙、字字珠璣(珠璣,優美的文章、字句)、金
章玉句、妙筆生花、擲地有聲(形容文辭巧妙華美、音
韻鏗鏘有致。)、錦心繡口(文思巧妙,文辭優美。)

二、反義詞:
鉤章棘句(文辭艱澀難懂)、辭不達意、冗(ㄖㄨㄥ
ˇ)言贅字。
「乃覺三十里」與「才高八斗」

「乃覺三十里」是透過曹操與楊脩對碑石題字的
理解,對比出二人思考力、領悟力相差了三十里之遠,
由此烘托出楊脩的「捷悟」。這是一種用實數來計量
抽象才氣的表達方式,能使人較具體地明白其間差距。

這種以「實數」來計算才氣的形容手法,亦可見
謝靈運稱讚曹植的才氣,冠絕天下。「天下才有一石
(計算重量的單位),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
天下共分一斗」,而有了「才高八斗」的形容,是形
容一個人才學極高。
猜字遊戲

1 、牛角上綁刀 →

2 、離人心上秋 →

3 、「夫」人何處 →
去 二
〈絕妙好辭〉的課文結構表
本課主旨:共讀曹
娥碑背隱語,可見
絕妙好辭
兩人領悟力之遲速。

次序
4 3
析字 2 1
謎底
比較 : 共閱 場景
結果 黃絹 題字 :
: (絶 : 曹
曹 ) 黃絹 操 本文使用「對比」
操 幼婦 幼婦 、 的手法,凸顯楊脩
感 (妙 外孫 楊 的穎悟絕倫與聰慧
嘆 ) 䪡臼 脩 敏捷。而在本課中,
楊 外孫 經 曹操是真的是不聰
脩 (好 曹 穎嗎?他在與楊脩
才 ) 娥 的互動中,又能看
高 䪡臼 碑 出曹操的什麼性格
於 (辤 下 呢?
己 )
成也聰穎,敗也聰穎,楊脩之死,竟是聰明所害!
一、
《世說新語.容止》:「魏武將見匈奴使,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
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
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
聞之,追殺此使。 」
二、
闊門事件:曹操在新建成的花園門上寫了一個
「活」字,其他人都不明白他的意思。
三、
奶酪事件:人餉(ㄒㄧㄤˇ)魏武一杯酪,魏武噉
少許,蓋頭上題為「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
至楊脩,脩便噉,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何
疑?」
四、
雞肋事件:曹操曾帶兵出征與敵軍對峙,雙方相持不下,進退維谷,一
夜正為是否撤兵的問題而困擾,剛巧庖官送上雞湯,曹操見湯中有雞肋,
便以「雞肋」作為是夜的暗號。
三〈詠絮之
才〉
大軍逼近,臨危不亂
謝安,東晉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早年隱居於東山(今浙江省紹
興市),年四十餘始出仕。孝武帝時為相,於淝水之戰大破前秦苻堅。死後
追贈太傅,故世稱謝太傅。
謝安在「肥水之戰」大破敵軍。前秦苻堅在統一北方之後,大舉南侵,
百萬重兵,逼至淝水。謝安面對強敵壓境,竟像平時一樣鎮定自若。擔任前
鋒的謝玄來請示軍機,他不置一詞,帶領謝玄及其部下,共遊於山間別墅,
並下棋消遣。在滿朝文武震驚的情況下,謝安的鎮定無疑起了穩定人心的作
用。他帶將領們遊玩了一天,待大家安定之後,才指派將帥「各當其任」。

謝公泛海,神色自若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並
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閒意說,猶去不止。
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動不坐。公徐云:「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
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三、詠絮之才選自《世說新語》第二〈言語〉篇。 言詞機智

謝太傅①寒雪日內集②,與兒女③講論文義。俄而④雪驟⑤,公欣然
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⑥曰:「撒鹽空中差可擬⑦。」
兄女⑧曰:「未若⑨柳絮因⑩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
左將軍王凝之⑪妻也。

① 指謝安,東晉人,早年隱居東山(浙江省紹興市),年四十餘始出仕,死後追贈太傅,故世稱謝
太傅。
② 家庭聚會。
③ 此處泛指子姪晚輩。
④ 不久。
⑤ 驟,音ㄗㄡˋ,急速。
⑥ 指謝朗,小字胡兒,謝安二哥謝據的長子,頗有文名。
⑦ 差,音ㄔㄚ,大約、大概。擬,比擬、比喻。
⑧ 指謝道韞,謝安大哥謝奕(字無奕)的女兒,有文才,善詩賦。
⑨ 不如。
⑩ 憑藉。
⑪ 字叔平,王羲之次子。
「東山」相關成語
1 、「高臥東山」:晉謝安隱居東山,不肯出任官職的故事。典
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後比喻隱居不仕。也作「東山
高臥」。

2 、「東山」之志:晉謝安曾隱居東山不仕。典出南朝宋.劉義
慶《世說新語》。後用以指隱居不仕的志願。

3 、「東山」再起:晉謝安退職隱居東山,後來又再度入朝擔任
要職。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後用以指官員退職後,
再度出仕。
*「東山」的辭意轉變:「東山」原本是指謝安的隱居地,直到
後來明清時期(《兒女英雄傳》)的著作將其意稍作更動,而有
了失敗後,捲土而來之意。
※ 形音義辨析

1. 撒:音厶ㄚˇ。散布、分散。「撒」胡椒鹽。
2. 撒:音厶ㄚ。放開、鬆手。「撒」手不管、「撒」手人寰。
3. 撒:音厶ㄚ。施展、表現。「撒」嬌、「撒」野。

1. 差:音ㄔㄚ,大約、大概,撒鹽空中「差」可擬。
2. 差:音ㄔㄚ,缺失、錯誤。一念之「差」、「差」錯。
3. 差:音ㄔㄞ ,派遣。出「差」、「差」遣。
4. 差:音ㄔㄞ 。受派遣去做事的人。郵「差」。
5. 差:音ㄘ。不整齊、不一致。參(ㄘㄣ)「差」不齊。
※ 義辨——因

於是 因起徬徨
憑藉 未若柳絮因風起
原因 事出有因、前因後果
依據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承襲、沿襲 因循苟且、因襲
二人喻雪比較:

謝朗 謝道韞
文句 撒鹽空中 柳絮因風起
屬性 人為產物 自然景物
質感 拙重欲墜 輕盈飛揚
範圍 侷限 廣大
美感 直線下墜的情景 生動呈現雪花輕盈紛飛的特性

較低,為實景的直述、 較高,能觸情景發聯想及美感的
文學性
白描 傳達
後人對二者「喻雪」之看法

宋.陳善《捫蝨(ㄕ)新話》提出「撒鹽」未必不
佳的觀點:「撒鹽空中,此未雪也;柳絮因風起,
此鵝毛雪也。然當時但以道韞之語為工。霰即今所
謂未雪耳。乃知謝氏二句,當各有謂,固未可優劣
論也。」
*霰,是雨點遇冷空氣凝成的雪珠,多為白色不透
明的「小冰粒」,多降於下雪之前,謝朗以鹽喻之,
實則是頗得其形。
霰與雪的差異
〈詠絮之才〉的課文結構表
本課主旨:藉「詠
絕妙好辭 雪」,凸顯謝道韞
的文采與才情。

次序
4 3 2 1

謝安 應答 見景 場景
反應 : 設問 :
: 一 : 謝
公 取其 白 安 謝朗則固著於掌握雪的
大 形象 雪 寒 形色,未留意其飄揚姿
笑 紛 雪 態,謝道韞則以柳絮喻
樂 紛 內 雪,從顏色之潔、姿態
二 何 集 之輕盈,到春天柳絮被
取其 所 , 風吹得翻飛的詩意景象
意境 似 講 加以比附。二人對比之
? 論 下,凸顯謝道韞譬喻的
文 豐富度、完足度以及更
義 高明的意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