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2018 年第 2 期 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No. 2 2018

第 58 卷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Vol. 58


( 总 272 期)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General No. 272

*
金元汪古马氏的景教因素新探
———显灵故事与人名还原

马晓林

摘 要: 汪古马氏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景教家族之一,与其相关史料中的景教因素仍有深入挖掘的必
要。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其一,马氏先祖事迹中涉及金太宗遇基督神显而崇教的故事,可与
阿拉伯语、叙利亚语史料进行对照,可知是马氏家族将景教徒中流行的传说进行改造,以强化其族群认同。其
二,
人名是景教因素的重要证据。通过对马氏家族九代人的景教人名逐一的叙利亚语还原,考证教名、汉名双
名并用的实例,马氏家族的文化倾向得以显现,藉此可知其演变并非单向的“华化”,景教因素有其持久的一
面。
关键词: 景教; 基督教; 回鹘; 汪古
DOI: 10. 13471 / j. cnki. jsysusse. 2018. 02. 016

汪古是金元时期的重要部族,其主要特点是操突厥语,信仰景教 ① 。汪古马氏家族是金元时期一个
著名的景教家族。正是在记录这个家族世系的《马氏世谱 》中出现了“聂思脱里 ”② ( 该词义为景教徒,
语源为创教人的名字 Nestorius) 一词,这也是这个词在汉文史料中得到的唯一的一次著录。 马氏家族资
料较丰富,保存了关于 11—14 世纪景教徒迁徙、认同、文化倾向变迁的珍贵信息,因此较早受到学术界
关注。20 世纪初伯希和考察中国古代基督教时,因见不到足够的汉文史料,对马氏家族的研究仅寥寥
数语 ③ 。中国学者的研究始于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晚近又有不少研究,皆延续了“华化 ”范式 ④ 。 因

* 收稿日期: 2017—12—1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元代国家祭祀研究”( 15CZS023)
作者简介: 马晓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天津 300350) 。
① 周清澍: 《汪古的族源———汪古部事辑之二》,《文史》第 10 辑,
1980 年; 收入《元蒙史札》,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
2001 年,第 90—119 页。
出版社,
② 黄溍: 《马氏世谱》,《金华黄先生文集》卷 43,四部丛刊本,第 1a-5a 叶。
③ Paul Pelliot,“Chrétiens d’Asie Centrale et d’Extrême-Orient”,T’oung Pao,15-5,1914: 623-644. [法]伯希和
著,冯承钧译: 《唐元时代中亚及东亚之基督教徒》,《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第 1 卷第 1 编,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2 年,
第 55—56 页。
④ 殷小平: 《马氏汪古由景入儒的转变历程》,林中泽编: 《华夏文明与西方世界》,香港: 博士苑出版社,
2003 年,第
95—110 页; 殷小平: 《从姓氏看汪古马氏的华化》,饶宗颐主编: 《华学》第 7 辑,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第 234—
241 页; 王颋: 《桐繁异乡———元净州马氏九世谱系考辨》,《西域南海史地考论》,上海: 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8 年,第
218—238 页; 张沛之: 《元代色目人家族及其文化倾向研究》第 5 章《汪古马氏家族考察》,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
年,第 194—293 页; 殷小平: 《元代也里可温考述》第 5 章《也里可温之华化———以马氏汪古为例》,兰州: 兰州大学出版
2012 年,第 145—179 页。
社,

154
金元汪古马氏的景教因素新探

录,我们应该考虑两种世系之间的很多差异是双名只记其一造成的 。

结 论

元好问《恒州刺史马君神道碑》所记辽东景教显灵故事,与阿拉伯语《塔之书》、叙利亚语《教会编年
史》源自同一故事母题。这一故事母题在 11—13 世纪景教徒中流行,从中东、中亚传至中国,故事主人
公从突厥王变为金太宗,故事时间、地点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这些新增和改动的细节,一方面,反映了
12 世纪初回鹘景教徒迁徙的情况,提供了关于汪古族群形成过程的珍贵记载; 另一方面,将宗教信仰与
政治忠诚合二为一,反映了金代马氏家族的政治与文化认同。
到元代,汪古马氏家族受汉文化影响很深,但诚如萧启庆先生所云,蒙古、色目士人未必愿意扬弃其
政治特权之下的族群认同①。汪古人的文化,体现在语言文字上,是作为宗教语言的叙利亚语以及作为
世俗语言的突厥语。 虽然我们只有汉文文献可资利用,但仍能勘定、还原出马氏家族景教人名 18 个。
显然,马氏家族中应该还有很多教名未被记录下来。从人名来观察马氏家族文化倾向,可以发现久居汉
地的马氏家族似在其自身文化与汉文化之间寻找某种调和或平衡。比如以马( Mar) 为姓,取世吉 ( Sigi)
这样双语同音之名,便是兼顾两种文化的睿智之选,元代另一个著名的回鹘移民家族高昌偰氏也有类似
的现象②。马氏家族也存在教名、汉名双名的现象,这也体现出其文化上的双重面相。 马氏家族取教名
的习惯,直至元末仍然存在,体现出景教信仰文化对其影响之持久。
如同元代多数外来族群一样,汪古马氏家族的相关史料基本上都是汉文的。 汉文文献本身就带有
天然的文化倾向,对外来的景教因素易为忽略、回避。若以汉文文献来考察“华化”,在研究范式上存在
缺陷,容易轻视了外来族群自身的文化能动性。对于汪古人而言,景教是其族群认同中最重要的因素之
一。叙利亚语、突厥语所承载的信仰和文化,有其持久的一面。 我们从先祖事迹、人名之中得见的是吉
光片羽。史料虽有局限,但不应局限住我们的视野。

【责任编辑: 李青果; 责任校对: 李青果,张慕华】

① 萧启庆: 《九州四海风雅同: 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与发展》,台北: 联经出版事业股份公司, 2012 年,第 386 页。


② Dai Matsui,“Book Review: Michael C. Brose,Subjects and Masters: Uyghurs in the Mongol Empire,Western Wash-
ington 200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6-2,2009: 247-249.
16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