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卫星通信专题 2018 年 第 11 期

机载互联网的卫星通信实现方式分析和展望
黄松涛,李洲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

摘 要 本文介绍了机载互联网的国内外发展情况以及采用的技术体系和业务类型,并分析了机载互联网所涉及的国
内卫星资源、电信运营商、频率规划以及航空公司的限制和风险,旨在探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机载互联
网业务的技术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机载公众通信;机载互联网;高通量卫星;ATG
中图分类号 TN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99(2018)11-0006-05
DOI:10.13992/j.cnki.tetas.2018.11.002

1 引言 2 国内外机载互联网发展情况介绍

长期以来,由于飞机移动速度快、航线分布广、舱 2.1 机载公众通信方式发展情况


内电磁兼容要求高等限制,机载公众通信一般都用于机 早期机上公众通信只有唯一的固定电话方式,由于
组通信,很少向公众开放。近年来,我国航空市场发展 运营成本高、利用率低,因而价格昂贵,一般只用于公
迅速,截至 2017 年底,民航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 务机或者头等舱,未能普及。通过机载无线基站提供移
[1]
架数 3 296 架,比上年底增加 346 架 。随着乘客数量 动通信覆盖的方式,由于无线频率管制、用户使用习惯
的飞速增长、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和通信成本的逐年下 (机舱内环境嘈杂、不适宜多个用户同时通话)等原因,
降,国内外航空公司纷纷开始提供客舱内互联网接入服 目前尚无实际应用。
务,包括面向公众乘客的网页浏览、即时通信、电子邮件、 我国交通运输部 2017 年第 29 号令公布了《大型飞
企业 VPN 应用,面向航空公司的运营数据、客舱娱乐 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
(CCAR-121
更新以及电商平台消费应用等。 部)第五次修订,其中第 121.573 条规定,合格证持有
我国正在推动将目前的航空机载通信业务商用试验 人(即航空公司)认为使用时不会影响飞机导航和通信
转为正式商用,本文主要对机载互联网的卫星通信实现 系统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可以使用,但需根据使用情况验
方式和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证后再决定 [2]。从目前国内各航空公司实际操作情况来

收稿日期 :2018-10-18

6
2018年11月 第 11 期(第31卷 总第254期)月刊
2018 年 第 11 期 卫星通信专题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看,部分航线允许手机采用“飞行模式”
在飞机上使用,但均不允许连接蜂窝网络,
只能采用 Wi-Fi 方式连接。用户可以使用
自有的终端通过验证后接入机载 Wi-Fi,
进而接入娱乐、管理、购物等多种平台。
可见,当前机载公众通信业务已逐步转向
互联网服务。
2.2 机载通信政策发展情况
由于机载公众通信颇为严苛的电磁兼
容要求,相关国家的监管机构对于机载公
众通信的准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图1 机载互联网市场发展预测图(来自NSR预测数据)
2004 年 10 月,FAA(美国联邦航空
管理局)下属的 RTCA(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发 飞,2016 年正式开通国际航线的上网服务。东航 2014
布 了 DO-294《T-PED 机 上 使 用 指 南 》, 制 定 了 评 估 年 7 月实现基于 Ku 卫星的互联网航班的首次试飞,计
PED(便携式电子设备)干扰风险的测试流程,以及用 划 2018 年互联网机队数量超过 100 架。
于防止人为操作带来的风险的管理流程。 2013 年 10 月, 根据北方天空咨询公司(NSR)对机载互联网的发
FAA 开放手机的部分功能,要求使用飞行模式。 展情况预测,到 2020 年全球机载互联网市场将达到 28 亿
根据中国民航局飞标司对《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 美元,到 2025 年将增长到接近 40 亿美元,具体见图 1 所示。
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版本的解读,航
空公司可以作为主体对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评 3 机载互联网的卫星通信实现方式
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来决定在飞机上使用何种便携式
电子设备,同时民航局飞标司制定了相应的审核、评估 目前机载互联网一般采用 ATG 和卫星直连两种方式。
的方法,来接受航空公司的申请。中国联通、中国电信、 ATG 采 用 在 飞 机 航 线 沿 线 地 面 建 设 3G 或 4G 基
中国移动、中交通信等通信企业也正在配合工信部积极 站、基站信号辐射空中、机上搭载 CPE 的方式。为达
探索手机开放,开展机载互联网试验及正式运营等工作。 到连续覆盖,基站间隔一般约为 50 ~ 100 km。为避免
2.3 机载互联网业务发展情况 与 地 面 3G/4G 系 统 同 频 干 扰,ATG 系 统 需 要 采 用 专
根 据 权 威 机 票 查 询 网 站 Routehappy 统 计, 截 至 门的频率。由于需要沿线建设专用基站,仅能在陆地使
2017 年底,全球有 43% 的航班里程提供 Wi-Fi 接入, 用,同时缺乏合法可用频段,因而发展受限。随着卫
同比增长 10%。我国各大航空公司均与电信运营商合 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 HTS(High Throughput
作,在部分航线上提供机载 Wi-Fi 服务,当前都处于 Satellite,高通量卫星)投入运营,单架飞机能提供的
从试商用向正式商用转变的阶段。国航在 2011 年开通 速率达到 100 Mbit/s 级别。近年来,卫星直连方式逐
了局域网航班试点,并在 2013 年开通国内首个卫星通 渐成为主流。
信 互 联 网 航 班,2014 年 4 月 开 通 国 内 首 次 ATG(Air 3.1 卫星直连机载互联网网络架构和业务能力
To Grounds,地空连接)地空宽带互联网航班。南航 通过卫星连接的机载互联网网络架构如图 2 所示。
于 2014 年 7 月实现基于 Ku 卫星的互联网航班的首次试 业务设备既可使用乘客自有手机、PAD、手提电脑,也

7
2018年11月 第 11 期(第31卷 总第254期)月刊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卫星通信专题 2018 年 第 11 期

频段和机载卫星天线的选择和发展。
3.2.1 卫星频段选择
早期机载卫星通信是基于 L 波段的机
载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用于解决空中
交通控制,包括语音、ACARS(Aircraft
Communications Addressing and
Reporting System,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
系统)等,均属于前舱通信需求。由于 L
波 段 频 率 有 限, 总 体 带 宽 资 源 非 常 有 限,
能提供的传输速率在 100 Kbit/s 级别,不
能满足客舱互联网通信需求。
机载卫星通信的第二阶段是 Ku 频段,
图2 机载卫星通信结构示意图 由于 Ku 频段拥有频率资源远远高于 L 频
段,即使受限于飞机安装环境只能采用小
可定制专用接入终端(提供广告、多媒体等增值业务)。 增益卫星天线,由于卫星资源足够,整机峰值速率也可
机载卫星通信系统由安装于飞机顶部的卫星天线和机舱 达 30 Mbit/s,因此成为当前机载卫星通信系统最成熟
内的基带设备组成,将机舱内 Wi-Fi 系统承载的数据 的航空互联网解决方案。国内东航、国航、南航等航空
通过通信卫星传至卫星地面站,同时还需建设专门的网 公司也多采用 Ku 机载卫星进行机载互联网试验。
络管理平台(包括认证、计费、安全、设备管理等功能) 然而,由于 Ku 频段卫星资源价格高、可提供的总
和业务拓展平台。 容量和单飞机容量也都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发展的互联网
卫星直联方式的主要优点包括覆盖范围广,可提供 通信需求,机载卫星通信又逐步转向更高频率的 Ka 频
全球覆盖(包括跨洋),可实现同一卫星网络下国际漫游; 段。Ka 频段卫星一般也被称为高通量卫星(HTS),由
服务不间断,可提供登机至离机(Gate to Gate)连续 于采用多波束和同频复用技术,单颗卫星的容量可到
服务;以及网络较稳定,用户速率和上网质量有一定保证。 100 Gbit/s 以上,是传统 Ku 卫星的 50 倍以上 ;单个
缺点为机上装载设备多、飞机改装成本高、传输时延大。 载波速率可达到 100 Mbit/s 级别,是传统 Ku 卫星的 5
早 期 的 Ku 频 段 卫 星 通 信 仅 能 提 供 单 架 飞 机 倍以上。容量的提升也带来成本的下降,综合各卫星公
0.5 Mbit/s 的速率,当前典型的 Ku 频段卫星能够达 司公开披露数据,单颗高通量卫星的建造、运营成本约
到单架飞机 30 Mbit/s 的速率,国外采用 Ka 频段高吞 为传统卫星的 2 ~ 3 倍,因此其单位速率传输成本能够
吐量卫星的系统(例如 Viasat 公司为 JetBlue 提供的 达到传统 Ku 卫星的 1/10 左右。传统 Ku 频段卫星也逐
Ka 频段机载 Wi-Fi 系统)能够为每位乘客提供 5 ~ 渐采用多波束和同频复用机制,发展为 Ku 频段 HTS。
10 Mbit/s 速率的上网体验,已经接近地面 Wi-Fi 的 随着美国 Viasat 系列、海事卫星组织 Inmarsat 五代星
体验。 的成熟运营,采用 Ka 频段机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航空
3.2 卫星直连机载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互联网需求预计将成为将来的主流。北方天空咨询公司
机载互联网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用户感知上网速率, (NSR)对空中通信的发展情况预测如图 3 所示。
也就是卫星通信的业务能力,这将主要依赖于卫星通信 可见,虽然各频段连接数都会稳步增长且 L 频段连

8
2018年11月 第 11 期(第31卷 总第254期)月刊
2018 年 第 11 期 卫星通信专题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图3 机载卫星通信连接数和容量需求预测(来自NSR预测数据)

接数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但用于机载互联网的容量需求 件,对星响应更快,有利于效率最大化。天线外形比传
中, Ku 频段和 Ka 频段 HTS 都将逐步赶超传统 Ku 频 统天线剖面更加扁平,可以使用阻力更小的流线型雷达
段,而低轨道 HTS 卫星星座也将逐步占据一席之地。 罩,有利于降低飞机燃油消耗。此外,还可使用超材料
3.2.2 卫星天线形态发展 形成全息波束,天线使用电子射频波束指向控制、电子
在机载卫星通信领域,由于安装位置受限以及追求 极化选择和角度控制,可以比机械转动更快的速度实现
低风阻,平板化天线是唯一解决方案。传统机载 Ku/ 卫星自动识别和跟踪,实现完全平板化的同时还降低了
Ka 频段卫星均采用平板波导阵列天线,将抛物面天线 天线的功耗。
转化为矩形平面,并依靠水平、垂直机械伺服系统实现 上述各类型天线的外形如图 4 所示,可见随着技术
天线精准对星。此类天线使用了马达等机械部件,设备 的发展,天线轮廓不断降低的趋势非常明显。
可靠性较纯电子部件较低,同时在接近赤道地区由于对
星波形畸变容易导致邻星干扰增加,需要降低发射功率
方式从而降低了可用速率 [3]。
为解决上述问题,Ku 频段卫星天线进化为 2Ku 系
统,改用水平面机械扫描 + 垂直面电子扫描方式,进一
步降低天线迎风面积,提高了电扫描响应速度,同时采
用收发分开的两部天线通过不同频率进行收发。由于卫
星通信上下行频率相异,则天线接收频率和发射频率不
同,在 Ka 频段将相差 10GHz 左右,导致相控阵天线的
接收角度和发射角度不相同,无法同时即对准接收又对
准发射,而引起天线的接收或发射效率降低。采用收发
分开方式可使得天线同时即对准接收又对准发射,实现
天线接收和发射效率最优化。
更进一步,将卫星天线水平和垂直面全部采用电子
扫描方式,则可发展为全相控阵天线。整机无需机械部 图4 机载卫星天线的发展历程

9
2018年11月 第 11 期(第31卷 总第254期)月刊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卫星通信专题 2018 年 第 11 期

4 机载互联网发展还需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 颗 HTS 卫星,容量有限,覆盖区域仍未达到全境,而


展展望 ATG 方式在国内仍无官方认可的无线频率。
此外还需考虑民航适航风险,进一步推动民航监管、
不管采用哪种技术手段,由于在我国机载公众通信 航企评估测试等实际操作。目前国家已经推动基于卫星
服务和机载互联网都是一个新鲜事物,不管是民航局和 或基于 ATG 模式机载互联网试商用往商用发展,这将
工信部,虽然对于此项业务的开展持开放和支持态度, 进一步巩固产业链的信心。
但涉及到飞行安全的大事,仍然需要全面试验、谨慎开 只有当政策和技术风险在可控范围内,技术手段和
展。未来机载互联网的规模发展还将面临并需解决一些 资源有保障的情况下,机载互联网才能得到稳步而良性
问题。 的发展。在我国航空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下,创新的通信
首先是运营主体和合作模式问题。除了国家管理部 技术、可控的通信成本,将使得机载互联网将进一步走
门外,机载公众通信服务产业链涉及到基础电信运营商、 进普通航空乘客。
卫星运营公司、航空公司、飞机制造商以及机载 Wi-Fi
集成商等多个公司,以谁为运营主体不仅是政策和管理
问题,也涉及到如何带动产业链健康发展的问题。只有
保障产业链同盟的利益,才能够为广大乘客提供便捷、 参考文献
便宜的服务。 [1]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17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R]. 2018:
8-9.
其次监管政策需进一步明朗。《大型飞机公共航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
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版本发布后 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第五次修订[R].
2017:234.
还需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3] 李拟. 机载卫星通信地球站总体设计与实现[D]. 南京:南京
然后需进一步拓展可用资源。我国境内目前只有一 邮电大学, 2013.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rospect of in-flight internet connectivity

HUANG Song-tao, LI Zhou


(China Mobile Group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 This document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in-flight internet connectivity 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system and business types adopted for airborne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analyzes the restrictions
and risks between the domestic satellite resources, telecom operators, frequency planning and aircraft
manufacturers for in-flight internet. It is aimed at discussing the development space and direction of in-
flight internet at the pilot stage.
Keywords in-flight internet; airborne communication; HTS; ATG

10
2018年11月 第 11 期(第31卷 总第254期)月刊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