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新闻作者:芭学园小学校长刘江艳 发布时间:2014 年 12 月 18 日

发刊日期:2014 年 12 月 18 日> > 总第 89 期 > 第 B9 版 > 新闻内容


http://gxzk.guoxue.com/Html/2014-12-18/2024.html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什么?我们为啥要学习语文?语文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现有的语文
教学缺少什么?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语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语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语文;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语文;
  语文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意志,更是一种精神。
  1949 年 8 月,叶圣陶先生草拟《语文课程标准》时,第一次使用“语文”作为学
科名称,用来取代当时在小学称为“国语”、在中学称为“国文”的课程。叶老认为
“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
是语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时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
一直把“听、说、读、写”作为语文的教学重点。最近在网上看了一节小学语文骨干
教师的课,看完后特别惊讶,怎么跟 20 多年前我上小学时的语文课一模一样呢?流程
是这样的,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要学习的字词,学生认读(奇怪的是,
要新学习的字词,孩子们竟然全都会),学生间互测是否掌握字词,学生再次细读课
文,教师诵读课文(虽然孩子们已经可以自读课文,老师还是要再读一遍)然后开始
分析自然段,段落大意……最后学生练习写字。好像这一节课,把“听、说、读、
写”都落实到位了,但又强烈感觉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缺少什么呢?感情、精神、
人文。
  语文课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即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实现自我成长过
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如何着眼于对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如何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如何注重人文关怀和语文教育的感染作用。
  看看我们的语文课,是这样的。
  我们让孩子在学习的文章中选出喜欢的字,做成卡片,带着对文章的情感,孩子
们的作品显得格外生动、感人!
  学字伊始,我们通过仓颉造字的故事,研究字的演变,然后大家去户外找“字”,
每人一块小黑板,然后把找到的字拼成词,感受一下娃娃们的成就感!
  慢慢的孩子们不满足于用简单的字、词来表达,于是我们开始制作绘本,融入浓
浓情感的自制绘本《石头汤》,起因是听了《石头汤》这个故事,想把这个故事用画
表达出来,全班同学一起动手,分工合作,完成了绘本。
  绘本的制作过程,孩子还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制作过程,所以他们用画的形式
来表达。
  让语文走进心灵,让语文不在停留在简单的字、词、句,让语文真正成为表达内
心情感的工具,表达可以先从绘画开始,作为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没有那么多华
丽的词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他们内心却有着世上最纯粹、真实的感情,我们发
现,当绘画与文字融合在一起,我们看到了文章的魅力、文章的内涵,文章带给孩子
心灵上的震撼,这才是语文。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