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本质主义倾向与反本质主义

倾向学者的语文性质观念
组员:阿米娜,陈思帝,胡小娜,李莎
讲师:MR. NG SWEE HUAT
本质主义倾向的语文性质观
 要探求事物现象‚是什么‛,而‚什么‛
是内在的、唯一的、普遍的、永恒的。

20 世纪前期本质 20 世纪后期本质
主义倾向的语文性 主义倾向的语文
质观 性质观
20 世纪前期本质主义倾向的语文性质观

宋文翰:国文为本国文字写之于纸上的东西。凡以
各科知识为题材,用本国文字写于纸上,无论历史
性、地理性或其他学科单篇的文字,可以叫做‘国
文’。教科书里的课文,目的并不是在叫学生明瞭
及记忆其内容,而是为了增进学者阅读与发表文字
的能力。

郑宗海先生认为,发生这件事是因为以前的人不理
解国文的根本性质,把它看成一种实质的学科,忽
略了国文本身就是一种形式的学科。
夏丏尊:‚所谓国语科,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一种
功课,把本来用语言文字写着的东西,当作语言文
字来研究,就是国语科的任务。

叶圣陶:学习国语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语言
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
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从国文科咱们将得
到什么知识,养成什么习惯呢?较阔地说,只有两
项,一项阅读,又一项是写作。
20 世纪后期本质主义倾向的语文性质观

言语说
人文说
工具论
工具论

马建忠用西方语言学理论构建出一套中国‚文法‛规则,
从这时候,人们一直视语言为工具。
张志公:语文是个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因而是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工具,是进行各项工
作的工具。

 1949-1963,1966-1978 这两个时间段,语文课程变成
非语文现象,重‚道‛轻‚文‛。

 学语文课程性质一般是围绕教科书的教学来展开的,
而教科书一般又是由文选组成的,所以讨论因为课程
的性质又被替换成了讨论语文课程是通过学习选文的
‚什么‛来获得‚什么‛。(比喻做蛋糕)
人文说

陈钟樑: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人文性主要指语言文字含
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教学过程是传递人文精神,教学结果
是为了学生建构健全的人格

韩文:语文教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人文精神是它的基本属
性。

王尚文:我以为要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其从语言
出发,还不如着眼于言语和言语能力,充分认识语文学科
的人文性、思想性、从而肯定语文学科决不是一门工具学
科,而是一门人文学科。

 有人不赞同,说:说语文课程属于人文课程并没有错,
但不能说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人文性。(比喻苹果和水果)
言语说

 语言是一套符号规则系统。
 言语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个性化地运用语言的行为
(言语行为)及其结果(言语作品)。

潘新和:语文课程也只有在言语性上,才能有与其他
学科根本的区分。认为语文课程是围绕言语作品所开
展的言语活动。

王尚文先生反对上边的说法,说:无论是其教科书上
的书面语,还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口头语,都是言语。
反本质主义倾向的语文性质观
 ·语文课程存在多种性质,从而产生了多性说。或认为人们
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是发展变化的,讨论其性质没有多大意义,
不如将此悬置起来替换成别的论题,即替换说。或认为语文
课程性质是一个假问题,而提出消解说。

消解说
多种性 替换说
多种性

 从本质主义的角度出发,语文课程应该是一种
‚形式‛的课程,但是其‚实质‛仍不能忽视,
所以出现了在梳理‚课程目的‛时提出双重目的
说,分别为主、副目的。

朱自清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有两个目的:
(1)养成读书、思想和表现的习惯或能力;
(2)发展思想、涵育情感。
替换说

语文科是什么? 语文科应该是什么?

 用了‚我主张‛的方案。‚我主张‛的方案
出发点就是探求研究者自身认为的一种‚合
理‛方案。
消解说

于源溟认为,语文课程性质问题其实是一个‚伪问
题‛,就像皇帝的新装一样,是人们生造出来的一
个问题,正确的做法是‚彻底结构和消解语文学科
性质这一学术假问题‛,最后得出‚语文学科性质
消解论‛的观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