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

2020 高雄市第 61 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

作品說明書

科別:動物與醫學學科(含微生物、生物化學、分子生物)

組別:高級中等學校組

作品名稱:搖曳生姿—葉脩搖擺與自然的關聯

編號:30518

關鍵詞:葉脩

1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某一次去同學家玩的時候發現他想了許多不同種的竹節蟲,其中有
一種竹節蟲是我從來沒有看過的—Phyllium siccifolium 葉脩(簡
稱 ps 葉脩),牠們長得像葉子一樣,棲息在樹葉下面不容易被發
現,並且在對他吹風時他們會有搖擺的行為,回想之前也有看過葉
脩會隨風搖擺的影片。這種隨風搖擺的行為是為了和自然融為一體
還是有其他意義?於是我就好奇想要了解葉脩對於風的搖動行為,
並且探索它的搖動機制。

二、研究目的:
(一) 探討葉脩在大自然的葉片中可能選擇的棲息地
(二) 葉脩對於不同風速的搖擺行為
(三) 不同體長的葉脩對於風速的行為

貳、研究方法及過程

一、 研究物種
馬來西亞葉脩(Phyllium sp.)。

二、 研究物種來源
俗稱葉蟲或樹葉蟲,居住在熱帶雨林,外表如樹葉般,甚至連葉脈
以及蟲蛀的痕跡皆模仿得唯妙唯肖。有的個體的色澤像嫩葉,有的
像老葉,有的則如同枯葉,在移動的時候像葉子飄動般,以擬態的
能力著稱。

2
三、 實驗器材
電風扇、擋風板、攝影器材、假葉、風速計、實驗程式 Logger
lite、尺。
四、實驗流程圖

五、葉脩偏好休息樹葉實驗
(一) 裝置製作
1. 選取同一株有不同大小葉片的芭樂樹枝(選取葉片 2cm 至 14cm 不
等)。
2. 選取同一株有不同大小葉片的其他種樹葉。

(二) 實驗方法
1.將每一隻葉脩從樹枝的最上端放上去,讓其自由移動,等待 1 至 2
分鐘後記錄葉脩位於葉片的大小與位置
2.本實驗只是想要確認葉脩喜歡棲息的葉片大小是否與自己的體長有
所關聯,能讓之後做實驗時可以選擇適合大小的葉片來擺放葉脩。

六、自然環境生長樹葉對風速搖動頻率實驗
(一)裝置製作
將風速計和可攜式電風扇等測量裝置帶去戶外對野生葉片吹風。

(二)實驗方法
1.將風速計等測量工具帶去戶外對葉脩偏好休息樹葉實驗中選出的
葉片大小相似的野生葉片,進行測驗其搖動頻率。
3
2. 移動風源或是調整風源的大小並用風速計測量樹葉前端的風
速,並使用 0.9m/s、1.5 m/s、2.5 m/s 的風速來進行測量。

七、葉脩對風速搖擺實驗
(一)裝置製作
將事先製作好的假葉固定在桌面上,並在葉子背面調整至愈測量
的風速大小後用擋風板擋住風源。
(二)裝置照片

(三)實驗步驟
將待測葉脩量好體長後放到葉子背面上,等待它停止移動約一至兩分
鐘後(等待它冷靜),把擋風板移走且用慢動作錄影 10 秒後移開風源,
並記錄移開風源移開後葉脩的行為(例如:繼續搖擺或移動。),之後
再看影片記錄搖動次數以及搖擺方式。

4
八、測量風速的選定
採用蒲福風級,根據地面塵土飛揚和樹枝擺動的情形,把風速分為十
三級,稱為「蒲福風級」。
我們採用 1 級 0.3m/s~1.5m/s 和 2 級 1.6m/s~3.3m/s 的中間值
0.9m/s 和 2.5m/s,再採用 0.9m/s 和 2.5m/s 的中間值 1.5m/s 做第三個
風速。選用這幾組風速是因為蒲福在定這些風速的時候是以觀察自然環
境為風強弱的說明,剛好 1 和 2 級的描寫和我們的實驗有些許關係。因
此最終我們選用 0.9m/s 、1.5m/s、 2.5m/s 作為實驗風速。
級數 風的名稱 風 的 說 明 速 度

0 無 風 毫無風的感覺,炊煙筆直向上。 0~0.2

1 軟 風 炊煙斜升,可看出風向。 0.3~1.5

2 輕 風 有風吹在臉上的感覺,樹葉搖動。 1.6~3.3

九、自然環境生長樹葉對風速搖動頻率實驗
根據葉脩偏好休息樹葉實驗中選出適當大小的假葉(長 12cm 寬 8cm)
來做為葉脩的載具,確定假葉的大小之後,我們就要測量在自然環境中
生長的芭樂葉(和假葉大小相近)在 0.9m/s 、1.5m/s、 2.5m/s 風速中的
搖動頻率。

風速/葉片長度 12.6cm 12.4cm 11.7cm 11.1cm


33 29 28 21
0.9m/s
42 43 39 38
1.5m/s
41 39 36 36
2.5m/s
(單位每十秒多少次震動)

記錄完數據之後,就開始控制重物壓假葉子的位置來使雅葉的振動頻
率和野外相近(0.9m/s 約 28 次每十秒、1.5m/s 約 41 次每十秒、
2.5m/s 約 3 8 次每十秒)。
5
葉樇搖擺實驗
風速 葉片大小 樣本數 每組樣本實驗動物總數 實驗時間 紀錄項目
0.9m/s 2齡 11隻 1 11 前後搖動
搖動方式
3齡 5隻 1 5 左右搖動
6齡 1隻 1 1 搖動次數
7齡 2隻 1 2 搖動順序
8齡 4母/2公 1 6 搖動開始與結束時間
1.5m/s 2齡 11隻 1 11 開始吹風到吹完風的情況
3齡 5隻 1 5
12公分假葉 6齡 1隻 1 1 ●十秒一次
7齡 2隻 1 2
8齡 4母/2公 1 6
2.5m/s 2齡 11隻 1 11
3齡 5隻 1 5
6齡 1隻 1 1
7齡 2隻 1 2
8齡 4母/2公 1 6

表 1 風速對葉脩體長及搖擺頻率的實驗分組和實驗方法

6
參、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葉脩平均體長和搖擺頻率的關係
我們用固定的風速的風來吹不同體長的葉脩個體,並將其搖動的行
為錄影下來,之後用慢速撥放以利觀察及記錄搖動次數。再把相同體
長葉脩的搖擺取平均值來看是否體長與葉脩搖擺次數的關聯。

圖 1 固定風速下,體長和平均搖擺頻率的關係(0.9 公尺/秒)

圖 2 固定風速下,體長和平均搖擺頻率的關係(1.5 公尺/秒)

7
圖 3 固定風速下,體長和平均搖擺頻率的關係(2.5 公尺/秒)

由圖可知, 0.9m/s 和 1.5m/s 固定風速下葉脩的平均體長和搖擺次數


呈明顯的負相關,但是在 2.5m/s 風速下因為只有 18.1818%的葉脩會搖擺
因此看不出來有什麼相關性,只能推測可能也是負相關 。依照上面的圖表
可以推測:風速在比較小的時候葉脩會較容易搖動,而在 2.5m/s 時因為風
速對葉脩來說太強,因此要緊抓住葉子將自己穩定下來,所以比較沒有搖
動的現象。

8
二、葉脩偏好休息樹葉實驗
在做主要葉脩與風速關聯實驗之前,要先做前測來確定葉脩比較偏好
棲息的葉子大小,如此一來才能將後續的實驗做的準確。因此我們將芭
樂葉以及路旁大樹撿到的樹枝葉片給葉脩作測驗(同一株上都有大小不一
的葉片,都是選擇大至可以將成蟲蓋過去,小無法將 3cm 的葉脩遮擋
住),並且也可以確認是否葉脩只會棲息在芭樂樹上。
葉片種 2.7 2.8 3 3.4 3.4 3.6 3.7 3.7 3.7 4
類\體長
芭樂葉 8.7 4.4 4.4 6.5 11.2 8.7 4.9 4.4 4.4 4.9
其他葉 9.5 4.6 5.9 4.6 3.0 4.6 8.1 9.5 5.9 5.9

葉片種 4 4.1 4.7 5.1 5.9 6.5 6.8 7.8 7.8 8.4
類\體長
芭樂葉 8.7 3.5 6.5 8.7 6.5 7.8 11.2 6.5 8.7 8.7
其他葉 11.8 5.9 9.5 11.8 9.5 9.5 4.6 9.5 5.9 11.8

葉片種 8.6 8.7
類\體長
芭樂葉 8.7 11.2
其他葉 11.8 11.8

由表格可以得知,無論是否為芭樂葉,葉脩一般會選擇比自己體長長
的葉片作為休息地,由此實驗就可以確認若是使用假葉當作測量的載
體,也能使葉脩和自然葉子相同的搖擺。

9
三、葉脩搖擺方式的討論
在觀察葉脩的搖動次數時,我們發現葉脩搖擺的時候不僅僅是左右搖
擺而已,也會前後搖擺,於是我們記錄了左右搖擺以及前後搖擺之比
例。

圖 4 固定風速下,左右與前後搖擺次數的比例(0.9 公尺/秒)

圖 5 固定風速下,左右與前後搖擺次數的比例(1.5 公尺/秒)

10
圖 6 固定風速下,左右與前後搖擺次數的比例(2.5 公尺/秒)

結果顯示,無論在何種固定風源之下,葉脩的搖擺類型皆是左右搖擺
佔多數,但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卻仍待釐清。

11
四、風源拿走前後平均體長與搖動次數比較
在連續吹三種不同大小的風 10 秒之後將風源拿走,可以發現有些葉脩
不會因為沒有風源而停止搖動,反而可能會有更激烈的晃動,因此我們
想要探討其與風速、體長的關聯性。

(一)0.9m/s 風源拿走前後體長與平均搖動次數比較

圖 7 固定風速下,體長和搖擺頻率的關係(0.9 公尺/秒)

0.9m/s 風速下體長對平均搖擺次數的關係

迴歸統計
R 的倍數 0.465138
R 平方 0.216353
調整的 R 平
0.145112

標準誤 1.90269
觀察值個數 13

下限 上限 下限 上限
係數 標準誤 t 統計 P-值
95% 95% 95.0% 95.0%
截距 6.505619 0.775473 8.389223 4.15E-06 4.798814 8.212424 4.798814 8.212424
49 -0.0886 0.050839 -1.74268 0.010238 -0.20049 0.0233 -0.20049 0.0233

12
0.9m/s 風源移走體長對平均搖擺次數的關係

迴歸統計
R 的倍數 0.334658
R 平方 0.111996
調整的 R 平
0.031268

標準誤 2.025421
觀察值個數 13
下限 上限 下限
係數 標準誤 t 統計 P-值 上限 95.0%
95% 95% 95.0%
截距 5.764252 0.600173 9.604322 1.11E-06 4.44328 7.085223 4.44328 7.085222564
36 -0.1348 0.114448 -1.17785 0.263711 -0.3867 0.117096 -0.3867 0.117096399

將 0.9m/s 風源拿掉前與後比對可以發現兩者皆是體長與平均搖動次數
呈負相關(葉脩在風源時的測量較為顯著),並且可以明顯觀察到 0.9m/s
風源拿掉之後的搖動次數比 0.9m/s 風源吹的過程中的次數還要少許多。
根據上圖我們推測若是 0.9m/s 風源吹的過程中,搖動次數較多的葉脩會
較有可能在 0.9m/s 風源拿掉後繼續搖動。

(二) 1.5m/s 風源拿走前後體長與平均搖動次數比較

圖 8 固定風速下,體長和搖擺頻率的關係(1.5 公尺/秒)

13
1.5m/s 風速下體長對平均搖擺次數的關係

迴歸統計
R 的倍數 0.186398
R 平方 0.034744
調整的 R 平
-0.02558

標準誤 1.749179
觀察值個數 18
下限 上限 上限
係數 標準誤 t 統計 P-值 下限 95.0%
95% 95% 95.0%
截距 5.566131 0.430456 12.93079 6.92E-10 4.653606 6.478656 4.653606023 6.478656
0 -0.03597 0.047392 -0.75889 0.458952 -0.13643 0.064501 -0.136430792 0.064501

1.5m/s 風源移走體長對平均搖擺次數的關係
迴歸統計
R 的倍數 0.186398
R 平方 0.034744
調整的 R 平
-0.02558

標準誤 1.749179
觀察值個數 18

下限 上限 上限
係數 標準誤 t 統計 P-值 下限 95.0%
95% 95% 95.0%
截距 5.566131 0.430456 12.93079 6.92E-10 4.653606 6.478656 4.653606023 6.478656
0 -0.03597 0.047392 -0.75889 0.458952 -0.13643 0.064501 -0.136430792 0.064501

對比 1.5m/s 風源拿走前後的圖可以發先兩個圖形都是體長和平均搖動
次數呈現負相關(但是兩個數據都不顯著),因此我們只能推測體長越長
的個體 1.5m/s 風源拿走前後的搖動次數越少。

14
(三) 2.5m/s 風源拿走前後體長與平均搖動次數比較

圖 9 固定風速下,體長和搖擺頻率的關係(2.5 公尺/秒)

2.5m/s 風速下體長對平均搖擺次數的關係
迴歸統計
R 的倍數 0.060084
R 平方 0.00361
調整的 R 平
-0.07304

標準誤 1.893885
觀察值個數 15

下限 下限 上限
係數 標準誤 t 統計 P-值 上限 95%
95% 95.0% 95.0%
截距 5.839605 0.54646 10.68624 8.29E-08 4.659049 7.020160398 4.659049 7.02016
0 -0.06905 0.318161 -0.21703 0.831556 -0.7564 0.618296131 -0.7564 0.618296

15
2.5m/s 風源移走體長對平均搖擺次數的關係
迴歸統計
R 的倍數 0.596189
R 平方 0.355441
調整的 R 平方 0.30586
標準誤 1.523247
觀察值個數 15
下限 上限 下限
係數 標準誤 t 統計 P-值 上限 95.0%
95% 95% 95.0%
截距 6.657378 0.510333 13.04516 7.62792E-09 5.55487 7.759886 5.55487 7.759885976
10 -0.10366 0.038714 -2.67747 0.018992296 -0.18729 -0.02002 -0.18729 -0.020019073

對比 2.5m/s 風源拿走前後的圖可以發先兩個圖形都是體長對平均搖擺
次數的關係是不顯著,而 2.5m/s 風源移走後的體長對平均搖擺次數的關
係是顯著的。
因此觀察兩圖表以及數據,我們推測因為 2.5m/s 的風速對於葉脩而言
有點大,導致在 2.5m/s 風速下平均體長對搖擺次數的實驗中葉脩搖擺的
次數不多,而在 2.5m/s 風源移走的實驗中,我們推測因為風速較強讓葉
脩學習葉片在自然界的搖擺而持續搖動因此有較多的搖動行為產生。

肆、結論

從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發現,葉脩的體長和風速等都有非常密切的關
聯,比較大的葉脩或是成蟲葉脩對於風速的影響比 3 到 6 公分的葉修小
很多,也可以發現葉脩對於 0.9m\s 風速的敏銳度最高,也就是說若葉脩
吹 0.9m\s 的風速比吹 1.5m\s 和 2.5m\s 的風速還容易搖動許多,也可以
發現把風源調至 2.5m\s 的風速對於風源拿掉之後葉脩搖動的情況最劇
烈。在前測可以了解葉脩對於比自己身體長的葉子有比較容易去棲息休
息的傾向,當然那是因為葉脩想要偽裝自己(休息棲息在樹葉時會停在其
背面),也證實葉脩的搖擺和偽裝有極大關聯。 綜合以上觀結論,葉脩
的搖擺是為了和自然融為一體,並且會對自然相應對的狀況來調整自身
的行為,因為有這些生存機制,葉脩才得以在大自然中生存

16
伍、參考資料

Royce T Cumming,Sarah Bank,Stephane Le Tirant,Sven Bradler(2020)Notes on the leaf


insects of the genus Phylliumof Sumatra and Java, Indonesia, including the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with purple coxae (Phasmatodea, Phylliidae)(2020)

Royce T Cumming,Jing V Leong,David J Lohman(2017) Leaf insects from Luzon,


Philippines, with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species, the new genus Pseudomicrophyllium,
and redescription of Phyllium (Phyllium) geryon Gray, 1843, (Phasmida: Phylliidae)(2017)

Thomas van de Kamp,Frank H Hennemann(2014)A tiny new species of leaf insect


(Phasmatodea, Phylliidae) from New Guinea(2014)

Royce T Cumming,Sarah Bank,Joachim Bresseel,Jérôme Constant,Stéphane Le


Tirant,Zhiwei Dong,Gontran Sonet,Sven Bradler(2021)Cryptophyllium, the hidden leaf
insects - descriptions of a new leaf insect genus and thirteen species from the former
celebicum species group (Phasmatodea, Phylliidae)(2021)

17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