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2010 年 07 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Jul.

2010
第 16 卷  第 4 期         Journal of Inner M ong olia U niversity for N ationalities 16 N o .
Vo l. 4

不知蕴藉几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
———浅析李清照梅词的情感意蕴

王亚平
( 内蒙古民族大学 文学院, 内蒙古 通辽 028043)

  〔摘  要〕在宋代文人爱梅 、咏梅成风, 大量咏梅词和咏梅名家 产生的时代背景中, 李清照的咏梅词别具一


格 。 她不仅真实的体现了宋代梅文化共有的民俗状况 和文人的嗜 雅风尚, 也突破了 传统咏梅 词的风格, 表现
出独特的个性风采 。 她将爱情婚姻中 真切的女 性情怀 和家国 兴亡中 博大的 今昔之 感, 乡 关之思 融入咏 梅词
中, 不论是惜春伤时 、爱恋相思, 还是生离之悲 、家国之痛, 其用 情真挚, 表达真切 之情都是其 他作家的 咏梅词
无法比拟的 。
〔关键词〕梅词 ;
情感意蕴
〔中图分类号〕 I206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5149( 2010) 04 -0014-03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 1804 年) , 在 所有, 聊赠一 枝春 。”“ 一枝 春” 遂成梅 花的代 称, 李 清照词 中
诗 、词方面颇有 建树, 是宋 代有 名的才 女 。 她出 生在 一个 爱 “ 一枝春” 亦指梅花 。 她上阕写花之美艳, 下阕 写自己的心 理
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幼时过目 不忘, 出语惊人, 博览 群 活动, 认为自己貌美胜花却又怕丈夫 不能正确评 价, 于 是“ 云
书 。 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 书画, 过着幸福 美 鬓斜簪” , 人花相映, 希望得到他 对自己的欣 赏与赞美 。 这 些
好的生活 。 靖康 之变 后, 她与赵 明诚 避乱江 南, 丧失 了珍 藏 词句 清新活泼, 将女 主人 的青 春浪漫 情怀 和盘托 出, 梅花 自
的大部分文物 。 后来赵明 诚病死, 她 独自漂流在杭州 、越州 、 然巧妙地传达了热恋中年轻女子情感 。
金华一带, 在“ 寻寻觅觅 、冷 冷清 清” 的凄 苦孤 寂中度 过了 晚 《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 知春信至, 寒梅点 缀
年 。她是一 位在诗 、词 、文 、赋方面 都有 成就 的作 家, 但最 擅 琼枝腻 。 香脸半 开娇 旖旎, 当庭 际, 玉人 浴出新 妆洗 。造 化
长 、最有 名 的是 词 。 她早 年 曾 做《 词 论》 , 主 张「词, 别 是 一 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 共赏 金樽沉绿蚁, 莫辞醉, 此
〔1〕
家」。 文词绝妙, 前无古人, 后无来 者, 被尊 为婉约宗 主, 是 中 花不与群花比 。” , 也同样借对梅花的赞赏表 达了李清照 美
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 梅花具有迎 寒傲雪的 气节, 芬 丽自信 、婚姻幸福 的心 境 。 一开 头便 给读 者展 示了 一幅 美
馨高洁的品格 。 李清照 的梅 词各以 其独 有的 特色闪 现着 她 丽动 人的图景 。“ 雪里 已知春 信至, 寒 梅点缀 琼枝 腻 。” 一 片
内心的情感思想与 艺术光 芒 。 本文 粗略 的把 李清照 的梅 词 白雪 覆盖大地, 一树 报春 的红 梅点缀 其间, 梅 枝犹如 天工 雕
分为三个阶段 :
幸福甜蜜的婚后生活 , 闺妇 的愁情, 凄苦的 垂 出的琼枝, 显示了梅花的娇洁, 不畏酷寒 、傲然 独放的孤蔷 性
暮之年 。 通过对各个时期典型梅词的探析 , 揭示 出女词人 不 格 。它的开 放, 报 告了 春 来的 喜 讯 。 人 们于 久 寒 的严 冬 之
同时期的情感体 验, 精神 风貌, 性格 特征 及社 会生活 在她 性 后, 满怀欣喜迎接春 回之 时, 定会 对梅花 这报 春之花 生出 喜
格上打下的时代烙印 。 爱之情 。 词人正是抓住了人们盼春的心 理, 以 写寒梅报春 入
下面以 五首有 代表性的 咏梅词 来解析 李清照 人生三 个 手, 巧妙地达到了借春赞梅的用 心 。“ 香 脸半开娇旖 旎, 当 庭
阶段的不同境遇和情怀 。 际, 玉人浴出新 妆洗 。” 这 初开 的春梅, 花 蕾初 绽, 芳香 袭人,
李清照人生的第一阶段是夫妻感情和 谐 、幸 福美满的 新 好象一个刚刚出浴 、洗去脂粉产妆 、更显 出天然丽 质的女子,
婚生活 。 这时的 咏梅 词如 《 减字 木兰 花》 :
“ 卖 花担 上, 买 得 亭亭玉立, 惹人 爱怜 。 这 三句词 恰当 地运 用了拟 人手 法, 形
一枝春欲放 。 泪染轻 匀, 犹带 彤霞晓 露痕 。 怕 郎猜 道, 奴 面 象地表现出梅花“娇” 和“ 洁” 的特 征 。“ 香脸” 句侧重 于描 写
〔1〕
不如花面 好, 云 鬓斜簪, 徒 要教郎 比并看 。” 因南 朝刘宋 的 梅花的“ 娇” ;
“ 玉人” 句侧重于表现梅花 的“ 洁” 。 这 里虽然 没
陆凯作《 赠范晔诗》 :
“折花( 梅) 逢驿 使, 寄与陇头 人 。 江南 无 有一句直接抒 情的句 子, 但从 每一句 的描 绘之中, 读 者不 难

〔收稿日期〕2010 -04 -01


〔作者简介〕王亚平( 1982 -) , 女, 蒙古族, 内蒙古通辽人,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07 级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为
元明清文学 。
· 14 ·
看出其中蕴含着词人对梅花的酷爱之情 。 是咏 梅的奇笔, 写赏 梅却 先道 自己的 憔悴 和愁闷, 这 是赏 梅
词的下片, 把 笔 触转 到 对月 夜赏 梅 的欢 悦 场面 的 描 写 之妙 想 。反 映 了她 自己“  尽梅 花无 好 意, 赢得 满 衣清 泪”
上, 既是从侧面赞梅, 又直接表现 了词人 的爱梅 之心 。“ 造 化 (《 清平乐》 ) 〔1〕的心态 。 此词 盖作 于晚 年流 落江 南之 后反 常
可能偏有 意, 故 教明月 玲珑地 。” 大自然 可能也 偏爱梅 花, 所 写法恰好能传达出当时正常的心态 。 虽 然心境不佳, 但梅 花
以才有意让今晚的 月色分 外明 亮 。 这两 句创 造出一 个非 常 还是 要赏的, 这是作 者心 中的 话 :
想要来 饮酒 赏梅的 话就 来
优美的意境 :
溶溶的月色和皑皑的白 雪交相辉 映 ;
月 光下, 雪 罢, 等到明天说不定要起风了呢 ! 此 句隐含着 莫错过大好 时
地上, 一树梅花横斜疏瘦, 傲然怒放, 愈发显示出 其冰清玉 洁 机且 举杯遣怀的意味 。 咏物寄志, 或 咏物抒情 是古咏物诗 的
的特殊性格 。 月色因梅花的点缀更美丽, 梅花因 月色的映 照 两大格调 。 李清照词是咏物抒情词中的 上品, 这首咏梅诗 尽
更娇洁 。 词人启 动浪 漫的 想象, 赋予 大自然 以情 感, 说梅 花 得梅花之诗, 也尽似词人之情, 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不但为世人 所欣赏, 而且 也颇 得化育 万物 的造物 者的 钟爱, 李清照人生的第三阶段是她凄苦的 垂暮之年, 这时的 咏
从而进一步咏赞了 梅花的 高贵 不凡 。 历 来词 家都十 分注 重 梅词也是她凄 苦境遇和 悲愁 情怀 的写 照 。《 孤雁 儿》 :
“ 藤床
〔2〕
过片处的承接 。“ 过片不可断了曲意, 须要 承上启下 。” (张 纸帐朝眠起 , 说不尽无佳思 。 沉香断续玉炉寒 , 伴我情怀 如
炎《 词源》) 此词过片开笔写明月, 咏月光, 然后顺 势下去又 写 水 。笛声三 弄, 梅心 惊破, 多 少春 情意 。 小风 疏雨 萧萧 地 ,
饮酒, 似与上片所咏之梅无承接之势 , 但仔 细琢磨, 就会发 现 又催下千行泪 。 吹 箫人 去玉 楼空 , 肠断 与谁 同倚 。 一枝 折
下片的结构特点 :
过片 处先 以“ 偏有 意” 和“ 故 教” 埋下 伏笔, 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 〔1〕此词《 梅苑》 、《 三李词》 录有 小
而主旨则扣在结句“ 此花 不与 群花比” 上, 它回贯 整个 下片, 序:
“ 世 人 作梅 词, 下 笔 便俗 。 予 试 作 一 篇, 乃 知 前 言 不 妄
与过片处的伏笔相 照应 ——— 原 来造 物主也 为梅 花的 美丽 所 耳 。” 〔1〕那么, 李清照如何化俗为雅呢 ? 品读 其内容 可知这 是
吸引,“ 有意” 来人间赏梅, 因此“ 故教” 月 光如泻银般 地明亮 。 一首借梅寄情 、悼念亡夫的词作 , 因 而与一 般咏梅 赞梅之 品
于是, 月下赏梅 饮酒 、殷勤 劝酒 等描写 就都 有了依 傍 。 在 赏 格气韵的词作不同 。 本词既没有直接描 绘梅花的姿 色, 也 没
梅的场面中虽未着一“梅” 字, 但梅 仍是整个 场面的核心 。 这 有歌 颂梅的品 性, 而 是把 梅作 为 作者 个人 悲 欢离 合的 见 证
就不但使人品味到过片处的“承上启 下”含 蓄得体, 而且首 尾 者 。 在这首词中, 词人始终以写人为 主体, 借物 抒情, 情 景交
呼应, 更显出梅的超 群不 凡, 抒发了 词人 对梅 的热爱 赞美 之 融 。 在写梅之中, 寄托悼 亡之 情 。 全词 以“ 梅” 为 线索, 相 思
情 。 面对美好的 月夜 清 景, 词人 的 心 境明 净, 开 朗, 兴 致 大 之情, 被 梅笛挑 起 .
被梅心 惊动 ;
又因折 梅无人 共赏, 无人 堪
发, 邀来了诗朋 酒侣 。“ 共 赏金 尊沉 绿蚁, 莫 辞醉” ——— 让 我 寄而 陷入无可排遣的 绵绵 长恨之 中 .
全词 以景 物加强 抒情,
们举起金盏畅饮, 一 道来 欣赏这 月色 里的 梅花吧, 请 不要 推 写得 曲折回还, 反复 渲染 使得 凄清的 气氛 越来越 浓, 情怀 一
辞酒量不胜 。“此 花不 与群花 比” 一句, 揭 示了全 词的 主旨, 步步的展现, 着力 描写 了国 破家 亡后 自己 清冷 孤寂 的生 活
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 和愁苦悲绝的心境, 极具感人的效果 。
在人生的第二阶段, 李清照 遭遇了感情 的风雨 。 由于 牵 我们再来品读一下《清平乐》 这首词, 这首 咏梅词表现 了
涉两家的党争风波 , 以及长期 无子和 赵明诚 的出仕远 离, 李 今昔之感和乡关家 国之思 。 这是 靖康之 难后 国破家 亡赋 予
清照的内心也充满了 无 限愁 绪 。 其咏 梅词《 玉楼 春》 :
“ 红酥 其作 品新的内涵 。《 清 平 乐》 :
“ 年 年 雪里 , 常插 梅 花醉 。 尽
肯放琼苞碎 , 探著南枝开 遍未 ? 不知 酝藉几 多香, 但见包 藏 梅花无好意 , 赢得 满衣 清泪 。 今年 海角 天涯 , 萧 萧两 鬓 生
无限意 。 道人憔 悴春 窗底 , 闷 损阑 干愁 不倚 。 要来 小酌 便 华 。 看取晚来风势 , 故应难看 梅花 。〔1〕” 这是 一首典 型的 赏
〔1〕
来休, 未必明朝风不起 。” 李清照的这首《 玉楼春》 当属其 梅 梅词作, 借不 同时 期 的赏 梅感 受 写出 了词 人 个人 的心 路 历
词中的娇娇 者, 不仅 写活 了梅花 , 而 且活 画出 赏梅者 虽愁 闷 程:
少年 的欢乐, 中 年的幽 怨, 晚 年的沧 落, 在词中都 隐约 可
却仍禁不住要赏 梅的 矛盾 心态 。 首 句以“ 红 酥” 比拟 梅花 花 见 。词意含蓄 蕴藉, 感情 悲切哀 婉, 以赏 梅寄寓 自己 的今 苦
瓣宛如红色凝脂, 以“ 琼 苞” 形容 梅花 花苞 美好, 都抓 住了 梅 之感 。 上阕回忆往昔赏梅生活, 分为两层 。“ 年年雪 里, 常 插
花的特征, 用语准确,“ 肯放琼苞碎” 者, 是对“ 含苞未放” 的 巧 梅花醉 。” 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 活细节 生动地 再现了 词
妙说法 。 用词新巧显 示了 词人 独出心 裁的 创造性 。 上片 皆 人早 年赏梅的 情景 和 兴致, 表现 出 少女 的 纯真 、欢乐 和 闲
从此句生发 。“ 探著南枝开遍未” , 便 是宛转说出 梅花未尽 开 适 。她早年写 下的咏梅词《 渔家傲·雪里已 知春信至》 中有 句
放, 则梅枝上多尚含苞, 宛然可知 。“ 三 、四 两句 、不知酝藉 几 云 :
“ 雪里已知春信至, 寒 梅点缀 琼枝腻 。 共 赏金尊 沉绿蚁,
多香, 但见包藏无限意” , 是对 偶句, 仍写未 放之花, “ 酝藉 ” 、 莫辞醉, 此花 不与群 花比 。” 可 作为“ 年年 雪里, 常插梅 花醉”
“ 包藏” , 点明此意 。 而“ 几 多香” 、“ 无限 意 ” , 写 梅花 盛开 后 的注脚 。 接下 来“ 尽 梅花 无好意, 赢 得满衣 清泪” 两 句, 心
所发的幽香 、所 呈的意态, 精神饱满, 慧思独运 。 词上片主 要 绪显然不同, 虽然梅枝在手, 却无好心情 去赏玩, 只是漫不 经
写之情态, 下片写转赏梅之 人 。“ 道人” 是作 者的自称 , 意 为 心地揉搓着 。 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 的忧伤, 可是本来 心
学道之人 。“ 憔悴”和“ 闷” 、“ 愁” , 将 李 清照 的外 貌与 内心 情 情就不好, 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 除, 反 倒触景生情, 激起 更
感都表现出来,“ 春窗” 和“ 阑 干” 交代 客观 环境, 表明 她当 时 深的伤感, 落 得个“ 满衣 清泪” 。 花还 是昔 日的 花, 然 而花 相
困顿在窗下, 愁 闷煞人, 连 阑干 都懒得 去倚 。 这 是一 幅名 门 似, 人不同, 物 是人 非, 怎 不使 人伤 心落泪 呢 ? 李 清照 婚后,
闺妇的春愁图 。 不写 梅花 的盛开, 却 由含苞 直跳 到将 败, 这 夫妻志同道合, 生活美 满幸 福 。 但是, 时 常发生 的短 暂离 别
· 15 ·
使她尝尽离愁别 苦 。 在婚 后六 、七年 的时间 里, 李赵 两家 相 境和 国破家亡 之悲, 梅花 在愈 来 愈紧 的晚 来 风势 中将 被 吹
继罹祸, 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 屏居乡 里” 的生活 。 生活 的 落, 国运也在宋室朝廷逃跑妥协 的政策下更 显颓危 。 饱经 忧
坎坷使她屡处忧患, 饱尝人世的艰 辛 。 当年那种 赏梅的雅 兴 患 、思想成熟的李清照在此借咏梅含 蓄委婉地 道出了她对 国
大减 。 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 活, 表 现的是一 种 家命运的冷静推断和深切忧虑 。
百无聊赖 、忧伤怨恨的情绪 。 上阕四 句回忆了作 者两个生 活 梅花意象在李清照的词中影射着她 的人生经历 、体现 了
阶段赏梅时的又 一不 同情 景和心 情 。 下阕 以“ 今年” 两字 领 社会的变迁, 同时也留下了当时 政治的印迹 。 她与梅花这 一
起, 同上阕 的“ 年 年” 相 对 。 往 年是“ 常 插 梅花 醉” ;
即使是 自然 物已经超越了主客 体的 界限 而融合 为灵 犀相通 的生 命
“ 尽梅花无好意” 的时候, 也多半 为的是离 别相思 。 眼前 却 整体 , 梅是作者内心 情感 的外 在体现, 因 而她 的梅花 词透 露
截然不同了,“ 今年海角天涯, 萧萧两 鬓生华” , 这 里面包含 着 出一种较前人咏梅 之作更 为深 层的 情感内 涵 。 她的 梅花 词
几多辛酸和哀愁 。 词人南渡后, 特别 是丈夫去世 后更是颠 沛 中展现了青春 的自信, 表 达了 寂寞空 闺之 感, 深切思 夫的 忧
流离, 沦落漂零 。 生 活的 折磨使 词人 很快变 得憔 悴苍 老, 头 伤以及抒发国破家亡之痛 、飘泊 流离之苦等 。 她的词句是 其
发稀疏, 两鬓花 白 。 如今 虽然赏 梅季 节又到, 可 是哪 里还 有 内心 情感的真切告白 , 包含 其一 生的 爱恋 相思 以及 随命 运
心思去插 梅 呢 ? 而 且看 来晚 上 要刮 大风, 将难 有晴 夜 赏 梅 起伏 而不断变化的心路历程 。 总之 , 李 清照之 梅 “ 不知蕴 藉
了 。而且一夜风 霜, 明朝 梅花就 要凋 零败落, 即 使想 看也 看 几多香 , 但见包藏无限意” ( 《玉 楼春》 ) 〔1〕 。 梅在陆 游的词 里
不成了 。“ 看取晚来风势, 故应难看梅花” 一句还 寄托着词 人 “' 寂寞开无主' , 在杜 甫的诗 中' 暗 香浮动 月黄 昏' ” 〔3〕, 古 往
对国事的忧怀 。 这里 的“ 风势” 既是 自然的“ 风势” 也 是政 治 今来多少佳词丽句锦绣华章描写它冰清 玉洁傲立寒 霜, 但 梅
的“ 风势”, 即“国 势”, 寄 寓着 作者为 国势 衰颓 而担忧 的心 绪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并非是一支会开花的 树, 它 朴素的生存 是
。“ 梅花”来比 美好 事物, “ 难看 梅花” , 则是 指国 家 的遭 难 , 一种情感再现的哲学, 更是一种坦荡的 人生 。
而且颇有经受不住 之势 。 在 这种 情况 下 , 她哪 里还 有赏 梅
〔参考文献〕
的闲情逸致呢 ! 身世 之苦 、国家 之难 揉合在 一起, 词 的思 想
境界为之升华 。 这首词依次描写作者在少 年 、中 年和晚年 三 〔1〕陈祖美 .
李清照作品赏析集〔M〕 .
成都 :
巴蜀书社, 1996 .
个不同的生活阶 段中 赏梅 的不同 情致 :
少 年时赏 梅醉 酒 、中 〔2〕张严 .
词源〔M〕 中华书局, 2002 .

年时对梅重泪和晚年时无心赏梅 , 运 用对比 手法, 物态人 事 〔3〕胡春玲, 王妍 .


李清照咏花词情感探微〔J〕 .
北方论丛, 2003, ( 3) .

双关, 表现出词人生 活的 巨变, 着重 写作 者晚 年漂零 凄苦 之


〔责任校对  包国祥〕

· 16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