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27卷第3期 计算机仿真 2010年3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010)03~0039—04

直升机飞行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谭畅,代冀阳,吴国辉
(南昌航空大学无损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63)

摘要:为了改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性能,研究了其在前飞状态下的模糊平滑切换控制方法和仿真验证问题。以ADS一

33D水平1操纵品质要求为设计目标,建立直升机不同平衡点的线性子模型,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H。控制器设计方法设

计各局部控制器,应用模糊平滑切换策略设计全局控制器,实现直升机在不同速度下的飞行控制,保证了控制过程的平滑

性,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直升机飞行控制器达到了ADS一33D水平l操纵品质要

求。

关键词:直升机飞行控制;模糊平滑切换;鲁棒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3;V249.1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Flight Controller for Helicopters

TAN Chang,DAI Ji—yang,WU Guo—hui

(Nondestructive Test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Education;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6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its performance,the fuzzy smooth switching control and the simulation of the flisht

control system at forward flight fire


investigated.With handling qualities requirements ADS一33 D taken ag
design

criteria,the multi—linear sub—models are established at different equilibrium points of the helicopter.For every lin-

earized model in the fuzzy state—space model of a nonlinear system,a robust controller is designed using GA—based

H?controller design method.The whole controller is synthesized by using the fuzzy smooth switching control law.

which guarantees the smoothness of the eontroUing procession.Meanwhile,the system stability is validated by mathe-

matical method.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ed helicopter flight control system satisfies the ADS-33D

level 1 handling qualities requirements.

KEYWORDS:Helicopter flight control;Fuzzy smooth switching;Robust control

l 引言 机的飞行控制性能进行改善,但都用局部控制器本身的鲁棒

直升机具有高敏捷性和大机动飞行的能力,且在其机动 性来保证飞行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很容易造成控制器切换点

飞行过程中随着外部环境、飞行高度、飞行姿态及飞行状态 处系统性能的剧烈变化。

的变化,其飞行模型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采用单一数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文采用模糊平滑切换控制方法设

学模型来描述直升机的机动飞行和设计控制器,往往不能获 计直升机在前飞状态下的飞行控制器。该方法削弱了控制

得满意的控制效果,甚至造成无法控制…。另一方面,军用 器切换时的不平滑振颤,保证了整个控制过程的平滑性。它

旋翼机操纵品质要求ADS一33,针对特定任务对直升机允许 在表述形式上是线性的,但由于模糊权值的存在,它在实质

的交叉耦合、规定的频率响应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口J。为了满 上仍是非线性的。首先利用不同平衡点的线性子模型实现

足ADS一33的性能指标,国内外学者采用现代控制理论和智 对直升机机动飞行模型的模糊逼近,对每个子系统设计相应

能控制方法来设计飞行控制器【3。】,但均采用某一固定工作 的H*鲁棒控制器。再对不同速度区间的控制器,采用模糊

点处的线性模型来表征全局模型和设计控制器,而直升机是 加权的方法实现全局控制器,并讨论了该飞行控制系统的稳

一个高度耦合、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单一工作点建立的模 定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型与实际模型有较大出入。文献[1,6]采用多模型思想对飞
2模糊平滑切换控制方法
模糊平滑切换控制是多模型控制方法的一种,它采用了
收稿日期:2009一Ol—19修回日期:2009—05—06
分解一合成的思想。其分解时的模糊分区和合成时的模糊

一39—

 万方数据
加权保证了整个控制过程的平滑性,削弱了切换时的不平滑 系统均有鬈P+PAi<0(江l,2,…,z)。则所论模糊系统的
振颤问题。其实现步骤为: 平衡状态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1)建立线性子模型集; 根据上述定理证明系统的全局稳定性即是求解一组线

2)设计局部控制器; 性矩阵不等式:斌P+PHi<0,Hi为加入控制器后的系统矩
3)设计全局对象的平滑切换控制策略。 阵。若找到满足条件的正定矩阵P即证明了系统是全局渐近

对于连续控制对象,首先将整个n维状态空间分为1个 稳定的。

模糊子区间集合M‘(i=l,2,…,1),并在每个子区间上对被
控对象模型局部线性化,建立线性子模型集,其模糊状态空 3 模糊平滑切换控制在直升机上的应用
间模型可表述为: 本文采用上述模糊平滑切换方法来实现美国Sikorsky公
影:if并(t)is Mi 司研制的UH一60A Black Hawk(黑鹰)直升机在前飞状态下
then茁(t)=A≯(t)+臣u(t) (1) 的飞行控制,即实现其飞行速度在45—130(knot)之间的飞
Y(t)=C≯(t)+Di“(t) (2) 行控制。黑鹰直升机是一种通用型飞行器,属于中等机动
其中i=l,2,…,Z。 MTE(特定的任务动作单元)类型。控制系统设计目标是达
其次,对各个局部模型设计相应的控制器。局部控制器 到军用旋翼飞行器驾驶品质要求ADS一33中操纵品质等级
可以采用几乎所有常用的线性控制思想来设计,如PID控 水平1的要求。
制、极点配置、日。控制、模糊控制等等。在实际设计中,应综 3.1 直升机线性子模型集建立
合被控对象的复杂性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进行 本文只考虑黑鹰直升机的机体状态,采用6自由度8状
设计。第i个局部状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表示为:. 态的非线性方程作为研究模型。8个状态是//,,”,埘(分别为机
if茗 is M‘, 体坐标系x,y,z轴方向的速度)徊,g,r(分别为机体坐标系
then/t(t)=一L。并(t)/u(t)=一L‘Y(t) (3) x,y,z轴方向的角速度);O,西(分别为俯仰角和滚转角)。
最后采用模糊平滑切换控制策略实现全局系统的协调 其状态空间表示为:
控制。该方法通过模糊加权保证整个控制过程的平滑性,即
X=八X,U;f) (7)
选择合适的模糊隶属度函数作为权值,对论域内的各局部模 式中X=[“,口,埘,P,q,r,p,毋r为状态向量,U=[‰,Ok,
型和控制器进行加权得到全局模型和控制器。在一般的科研
0“,Oo,r为控制向量。其中U的分量分别为旋翼总距角,旋
和工程实践中,常常选用高斯型、三角型、Sigmoid型以及它
翼横向变距角,旋翼纵向变距角,尾桨总距角。直升机通过自
们的衍生函数作为隶属度函数。在具体使用时,应多次试验, 动倾斜器和尾桨桨距机构分别控制上述四个输入变量,从而
选择控制效果最优的函数作为模糊平滑切换控制中的隶属
操纵直升机的升降、俯仰、滚转和航向以・)的详细表达式参
度函数。
见文献[7]。
根据上述方法设计得到的全局模型和控制器表述为:
选择平衡点(45,50,60,90,120(knot))将直升机前飞
菇(t)=Ax(t)+Bu(t) (4)
速度区间45—130(knot)划分为5个模糊子区间。对式(7)
Y(t)=Cx(t)+Du(t) (5)
用泰勒级数展开法进行局部线性化,并选择高度变化率日、
Ⅱ(t)=一厶(t)/u(t)=一母(t) 6)
俯仰角9、滚转角咖和偏航角速率r作为输出,即
其中
l 1 Y(t)=[日p咖r]7 (8)

2;胁(髫)At,B 2;胁(石)Bi,

取D=0,得到由5个局部线性模型组成的模糊线性子模型
, l 集。
c=∑p。(x)Ci,D=∑p;(菇)D。, 3.2局部日。控制器设计
考虑到直升机模型的复杂性、飞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以
£=∑胁(髫)厶, 及飞行操纵需要满足的性能指标要求的多目标性,本文采用
1 文献[9]中提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日。鲁棒控制器来设计局
地(算)=彬(茗)/∑膨(髫),
J21
部输出反馈控制器。该方法不但具有常规日。方法所具有的
l 有效处理模型不确定性的优点,还解决了无法确定个别极点
0≤以(茗)≤l,∑地(石)=l。 位置或闭环系统带宽区域问题。子系统控制结构如图l所

模糊平滑切换控制方法中子系统的稳定性不能保证全 示。

局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控制系统设计完成后须用下述定理 其中只为第i个模糊线性子模型,参考输入r定义为驾

进行系统全局稳定性的证明。 驶员对爬升、俯仰、滚转及偏航的指令:

定理…如果存在一个共同的正定矩阵P,对于所有的子 r(t)=[疋疋瓯瓦]7 (9)

一柏一

 万方数据
证明了本文设计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是全局渐近稳定的。

4仿真结果
用Matlab/Simulink对本文设计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
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平滑切换方法设计的直升
图1 子系统结构
机飞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直升机在不同前飞速度下的飞行

3.3 模糊平滑切换控制策略设计 控制。且保证了整个控制过程的平滑性。这里,以vf=


80(knot)为例展示了本文设计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控
为得到较好的解耦控制性能,本文通过多次对比仿真试
制效果。
验,选择两个Sigmoid函数的乘积作为模糊平滑切换策略的
●时间响应特性分析
隶属度函数,如图2所示。
图4给出了vf=80(knot)时,直升机在4个指令单独作

112
用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图中,,,。表示高度变化率H,y2表
ul Id
一 115
示俯仰角9、扎表示滚转角中、扎表示偏航角速率r。从图4的

响应曲线可以看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性
能和解耦性能。

●ADS一33操纵质量评价

按照ADS一33D中的操纵品质要求,对v,=80(knot)时
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验证。各项指标的计算结果分别如表l
一表3所示。

订 表l 带宽与相位延迟参数(小幅值姿态变化)

图2 隶属度函数曲线

胁=丁万而巧l_而(10)
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口。、C,和口:、C:分别用于指定两个Sigmoid型函数的 表2主导极点等效阻尼比(中周期响应)
形状,参数菇指定变量范围。
等效阻尼比 ∈
据上述思想设计得到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结构如图3
俯仰轴0.6477


所示。
滚转轴 ×


I 【

}勰}_
表3滚转引起的俯仰耦合与俯仰引起的滚转耦合

(轴间耦合)

飞 倒;一一I

; f
(△%/△咖4)SA (Aqb#/A04)8B

O.ool3

图3 系统结构

此外,总距引起的偏航耦合19耐/n:一。I为0.6568(de∥
系统稳定性证明
ft/s2),高度变化率响应参数,即总距操纵响应I‰/他一。l为
3.4

利用前述定理,证明本文设计的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 0.6568(deg/ft/s2)。
稳定性。 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所验证的各项指标都已达到了
通过求解一个含有如下6个LMI的整体线性矩阵不等式 ADS一33D的操纵品质HQR水平1的要求,因此本文所设计
问题: 的直升机飞行控制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P>0

研P+矾<0(i=1,2…,5) 5结论
找到了满足上述不等式组的24×24的正定矩阵P,从而 本文以ADS一33D水平l操纵品质要求为设计目标,研
一41—

 万方数据
究了模糊平滑切换多模型控制方法在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 性。对于难于精确建模、参数剧烈变化和有严重不确定性的
中的应用。采用该方法设计的飞行控制系统能够实现直升 复杂非线性系统,模糊平滑切换多模型控制方法能够对其进
机在不同速度下的飞行控制,且能够保证控制过程的平滑 行有效控制。

i医三三三

{一

t,I
{ !L[=二二二=二二]
‘I)高度变化率单位阶联指令

{ ¨
^J、目),lJ‘

蕞 夏 。

删:
l 翼

摹 妻
t,l

(c)漾转姿态单位阶跃指令 (d)偏航角速率单位阶跃指令

图4采用8阶直升机模型时的阶跃响应

参考文献: Computers,Communica—tions,Control and Power Engineering.

Oct.2002.1634—1637.
[1] 陈谋,姜长生,吴庆宪.基于多模型方法的全包络鲁棒飞行控

制器设计[J].航空学报,2006,27(3):486—492. [7] 杨超.直升机飞行动力学仿射非线性系统建模与验证[D].北

[2] 代冀阳,毛剑琴.基于LMI的直升机鲁棒飞行控制及仿真研究 京航空航天大学,1995.

[J].系统仿真学报,2001,13(5):576—578. [8] 孙增圻,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3] 于志,赵佳,申功璋.基于鲁棒观测器结构的直升机飞控系统 社.1997.

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07,19(8):1776—1779. [9] 代冀阳,毛剑琴.基于遗传算法的鲁棒H*控制系统设计

[4] J N Rozak,A Ray.Robust multivariable control of rotorcraft in for- [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23(10):31—34,38.

ward flish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licopter Society,1997,

42(2):149—160. [作者简介]
[5]C Samblaneat,P Apkarian,R J Patton..Improvement of helicop- 谭畅(1982一),女(汉族),重庆梁平人,硕士研
ter control law robustness and performance using eigenstructure* 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鲁棒控制、智能控制等;
and H∞synthesis[C].Proceedings of the 16th Annual
signment 代冀阳(1966一),男(汉族),江西九江人,博士,硕
European Rotorcraft Forum,Glasgow,Scotland,Sept.1990,111. }=研究生导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鲁棒控制理论
11.3:1—7.
及应用、计算智能及其在建模控制中的应用等;
[6]Jiyang Dai,Jiangqin Mao,Weiqiang Wan,Yanxia Li,Er Meng 吴国辉(1983一)。男(汉族),江西抚州人,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
Joo.Fuzzy switching control law design for helicopters[C].TEN・ 直升机控制及仿真。
CON 02.Proceedings.2002 IEEE Region 10th Conference on

一42一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