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7 年第 1 期 · 1·

*
“透视 ”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 *

———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华南师范大学 张 萍 马里兰大学 蒋楠①

提 要: 本文为张萍教授对蒋楠( N. Jiang) 博士围绕第二语言加工而进行的一次专题访谈,缘起于 2016 年 12 月上


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外语研究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这是世界首个专门研究第二语言加工的专
业委员会,蒋楠博士因其多年致力于第二语言习得与加工研究,被一致推举为首任会长。本次访谈在厘清二语加工基
本概念之基础上,侧重解读二语加工所涉及的相关课题,以及二语加工与二语习得的关系问题,为有意了解和深入探讨
二语加工的学者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第二语言加工; 二语习得,心理过程; 研究课题

张萍: 蒋老师您好! 很高兴再次与您相见! 现在从三个方面研究二语加工的工作开展得


这次您回来应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当代外 比较多: 语音加工,词汇加工,句子加工。 这三个
语研究》编辑部的邀请,为国内青年学者送上了 方面分别从三个语言层面探讨二语加工相对于一
为期 3 天的二语习得工作坊,细致深入地介绍了 语加工而言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另外的一个方
二语习得研究中从确定选题、设计实验到写作论 面,双语加 工,虽 然 不 是 比 较 二 语 和 母 语 ( 或 一
文的过程,并用丰富的案例和您自己的研究进行 语) 的加工,但是它研究双语者语言加工的特殊
动态展示,学员的反响热烈。 在随后成立的“当 性,所以也可以当作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部分 ,这
代外语研究第二语言加工专业委员会 ”上,您又 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 当然,二语加工研究也
是众望所归,被推举为首任会长。 对您表示热烈 应当包括语篇加工、二语表达、二语与思维这些方
的祝贺! 蒋老师,您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第二语 面的内容,但是,相对上述四个方面,这些方面的
言习得专业 ”的教授,您的博士是美国亚利桑那 研究比较少。
大学“二语习得与教学专业 ”。 从您历年来发表 张萍: 二语习得研究的历史也不很长。 二语
的研究成果看,你主要是通过二语加工的证据来 加工研究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
研究二语习得的问题,你在二语加工方面的文章 蒋楠: 虽然二语或双语者的语言加工早就受
涉及到语音、词汇、句子、双语等各个方面。 能否 人关注( 例如 1960 和 1970 年代对双语者大脑中
首先请您谈谈第二语言加工是个什么样的学科 ? 记忆储存的研究 ) ,但是对现在的研究仍然产生
蒋楠: 二语加工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非母 影响的主要还是从 1980 年代开始的研究,例如
语使用和习得的心理过程。它借用心理语言学的 Flege( 1987 ) 在 二 语 语 音 加 工 方 面 的 研 究,Koda
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发现和研究二语加工的特 ( 1989) 对二语词汇加工的研究,在竞争模式内的
殊问题,并为了解二语习得的心理过程提供证据 。 二 语 句 子 理 解 研 究 ( Gass,1987; Harrington,

** 本文获 2015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项 目“中 国 英 语 学 生 词 汇 联 想 表 征 与 语 料 库 分 布 的 句 法—语 义 耦 合 研 究 ”


( 15BYY176) 资助。湖北工业大学冷雪飞协助了参考文献部分的校对工作,特此致谢。
① 作者简介:
蒋楠,男,美国马里兰大学第二语言习得专业和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专业副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系
博士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二语习得与教学专业 博 士。在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等国际知名语言学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
文二十余篇,独著和参与学术著作十余部,担任十余种国际知名语言学期刊的审稿人。
张萍,女,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在《外
语教学与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两项。
· 2·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7 年第 1 期

1987) ,Kirsner 等人 ( 1984 ) 和 Potter 等人 ( 1984 ) 实验结果的多重解释。 例如,在观察反应时间这


有关双语加工的研究。 从这个角度而言,二语加 个因变量时做到精确到毫秒的计时 。在自变量的
工研究始于 1980 年代。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句子 操作和外变量的控制方面,只要条件允许,这些研
加工的研究通常指句法结构构建 ( parsing) 方面的 究通过选择恰当的实验任务和精心编写的实验材
研究。在竞争模式内的句子理解研究与句法结构 料把要研究的自变量从其它变量中区别开来 ,并
构建关系不大,而以后者为重心的研究到 1990 年 且经常通过一个实验针对一个自变量这一做法 ,
代才 开 始,有 代 表 性 的 是 Juffs & Harrington 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地反映这个自变量的影响 。
( 1995) 的研究。 第四是实验设计的渐进性和连续性 。语言加
张萍: 二语加工研究在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 工是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蒋楠: 二语加工研究从研究目的到理论框架 一个实验针对一个变量这种做法经常使我们需要
到研究方法都深受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影 设计多个实验来比较完整地了解某个语言活动的
响。具体而言,二语加工研究在方法上的特点可 心理过程。此外,即使是十分仔细的研究设计,其
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单一实验结果也经常难以避免多重解释。 这时,
首先是二语加工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它既以 就需要设计后续实验来检验、排除不同的解释。
行为观察为数据,又以大脑观察为数据。在前者, 出于这两个原因,一个二语加工研究往往包括一
在线任务和离线任务都有广泛的运用 。前者是指 个系列的实验,前一个实验引导出后一个实验,后
在被试进行某个语言任务的过程中观察 、记录、测 一个实验或者是前一个实验之结果的延伸,或者
量被试的行为,如句子加工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自 是对前一个实验之结果的进一步检验 。
定速阅读和眼动跟踪; 后者是观察被试完成某个 此外,出于对实验材料的呈现、被试行为的观
语言加工活动后的行为或语言行为的结果,如语 察等方面的要求,二语加工研究通常是在实验室
音加工研究中使用得比较多的音位识别和辨别任 里借助于电脑等设备进行。
务以及研究词库结构的词联想活动 。从九十年代 张萍: 说到研究方法,我们就要提到脑电技
中开始,脑电和磁共振在二语加工研究中也有广 术,这还真是一个非常 fancy 的话题,同仁们见面
泛的应 用,例 如 在 语 音 加 工 研 究 中 非 匹 配 负 波 会问有没有进脑电设备,有没有建实验室,也很担
( MNN) 、句子加工中正 600 ( P600) 的应用,在研 心如果没有使用脑电技术研究成果会不会比较难
究两个语言加工区域的磁共振研究 。 发表,甚至有“非脑电不加工 ”的认识。 对于从事
第二是选用非常具体的语言活动作为实验任 二语习得的学者来说,要重新去学习全新的 ERP
务。相对于二语习得研究中使用更接近于实际语 技术、fMRI、fNIRI 等还真的不容易。我个人觉得,
言使用的听说读写活动,二语加工研究的实验任 了解二语习得的心理表征和心理过程并非只有
务更加具体,例如研究词汇识别的词辨别 ( lexical “华山一条道”。 当然,从事二语加工研究确实需
decision) 和读词 ( word naming) ,研究词汇通达和 要有与二语习得研究不一样的学术思考和视角 。
语义激活的读图 ( picture naming) ,研究语音表征 蒋楠: 对语言加工这么复杂的现象,作为一
和 发 展 的 音 识 别 ( identification ) 和 音 辨 别 个学科而言,当然是研究途径越多越好。 但是作
( discrimination) 活动,研究句子加工的自定速阅 为一个学者个体,从哪一个途径、用什么手段来研
读( self-paced reading) ,研 究 词 库 结 构 的 词 联 想 究这个现象,这由很多因素决定,不一定非要大家
( word association ) ,研 究 双 语 转 码 的 图 词 干 扰 都来搞脑电或脑成像,好像行为研究没有用了。
( picture-word interference) ,研究双语关系的翻译 并非某一个途径或手段就绝对好于另一个途径或
识别( translation recognition) 等等。 这些任务虽然 手段。手 段 的 选 择 是 和 要 研 究 的 问 题 密 切 相
不是实际生活中常用的语言活动,但是由于它们 关的。
的具体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言活动所涉及的 张萍: 确实如此。那么二语加工研究主要涉
某个心理过程。 及到哪些问题?
第三是严格的变量操作和控制。二语加工研 蒋楠: 二语语音、词汇、句子加工和双语加工
究在实验设计中十分重视自变量的操作、因变量 这四个方面都有很多课题,我这里仅是举例说明。
的测量、外变量的控制,其目的就是要尽量限制对 在语音加工方面,得到关注最多的课题有两个,一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7 年第 1 期 · 3·

是母语语音对二语语音加工的影响,二是不同起 如用词联想的方法研究二语词库的结构在 1970


始年龄的二语习得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达到母语 年代就受到关注 ( Meara,
1978) ,沉寂一段时间后
水平的语音。这两个课题有一定的交叉,因为二 最近又复活( Wolter, 2001; Zareva,
2007; Fitzpatrick
语习得者能不能达到母语语音水平往往和母语的 2011) 。词汇识别中的母语影响也是老课
& Izura,
影响有关。前者的结果比较一致,即二语加工受 题,例如,
1980 年代 Koda 就曾研究母语为拼音文
到母语的影响,二语使用者大多依赖于母语的语 字和象形文字的人是否在书面词汇识别中依赖书
言范畴来识别外语,他们正确识别二语语音的程 面信息和语音信息方面有所不同,他们是否会把
度受到母语和二语之间的语音关系的影响 。 这是 母语的加工策略应用到二语中 ( Koda,1989) 。 这
三个有 影 响 的 语 音 加 工 模 式,即 言 语 习 得 模 式 个 课 题 一 直 受 到 关 注 ( Wade-Woolley,1999;
( Flege,1995,1999,2003) 、感知同化模式( Best, Hamada & Koda,2008 ) 。 但是,从词汇加工的角
1993; Best & Tyler,2007) 和母语磁性模式 ( Kuhl, 度研究母语翻译在二语词汇加工中的作用是最近
2000) 所 共 有 的 观 点,尽 管 三 者 的 侧 重 和 细 节 的新 发 展 ( Thierry & Wu,2007; Ko,Wang,&
不同。 Kim, 2011) 。 有些
2011; Cheng,Wang,& Perfetti,
而第二个课题在观点和实证研究结果两方面 则是新课题,例如复杂词的加工,特别是对复杂词
都有很大的不同。 就观点而言,有些人认为成人 的整体还是分解表征的研究,是最近十年的事情
二语学习者也具有形成母语语音水平的能力,他 ( Silva & Clahsen, 2008; Clahsen, Balkhair,
们之所以往往没有达到母语般正确的语音,并不 Schutter,& Cunnings,2013; Li,Jiang,& Gor,
是因为没有这种能力,而是因为其它因素 ( Flege, 2015) 。
1995; Birdsong, 2007) 。另一些
2007; Best & Tyler, 这些课题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发现。
人认为,成人二语学习者已经失去了形成母语般 例如,在二语词汇识别研究中,有研究发现二语加
语音准确性的能力,他们从大脑的可塑性、语言迁 工中的频率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大于母语词汇加工
移、认知格局等方面来说明为什么成人失去了这 的 频 率 效 应 ( Duyck, Vanderelst, Desmet, &
种能力 ( Scovel,1969; Pulvermüller & Schumann, Hartsuiker,2008; Gollan et al. ,2011; Whiteford &
1994; Archila-Suerte et al. ,2012,MacWhinney, 2012) 。另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词形的相
Titone,
2005) 。在实证研究方面,研究结果也很不一致。 似性在二语词库的结构中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母
其中最为矛盾的结果是,有人发现成人也能达到 语。例如,在词联想任务中,二语使用者提供更多
母 语 般 正 确 性 ( Birdsong, 2007; Bongaerts, 与刺激词词形相似的反应词 ( 刺激词 sheep,二语
2000; Ioup et al. ,1994) ,而有些
Mennen,& Slik, 使用者反应词 sheet,母语使用者 wool) ( Wolter,
学者发现即使是儿童时期学习外语的人也不能达 2001; Namei,2004 ) 。 在 复 杂 词 加 工 的 研 究 中,
到 母 语 般 正 确 性 ( Bosch, Costa, & Sebastián- 母语使用者很少表现出词形相似的启动效应 ( 例
Gallés, 2000; Sebastián-Gallés, Echeverría, & 如 restaurant-rest) ,但是在数个研究中,这种词形
Bosch,2005; Abrahamsson & Hyltenstam,2009 ) 。 启动效应却出现在二语使用者当中 ( Diependaele
这些差异,当然和研究涉及的具体的音位和语音 et al. ,2011; Li,Jiang,& Gor. ,2015) 。
特征、测量语音识别和产出的方法、被试的背景 相对以上这些课题,二语词汇加工研究中有
有关。 些课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例如二语词汇的听
语音加工的课题还包括,影响语音发展的其 辨,语境对二语词汇识别的影响等等 。
它因素( 例如在多大程度上继续使用母语、二语 句子加工研究的起步相对较晚。 虽然 1980
经历、二 语 水 平、不 同 音 位 和 语 音 特 征 本 身 等 年代有一些在竞争模式框架内的句子加工研究 ,
等) ,语音识别和发音之间的关系,语音训练的方 但是真正研究句子结构加工 ( parsing) 的研究到
法和效果等等。 1990 年代才开始,以 Juffs & Harrington ( 1995) 和
词汇加工的课题更加多样化。二语词库的结 Juffs( 1998) 的 研 究 为 代 表。 从 那 以 后 的 二 十 年
构,
二语词汇识别与母语词汇识别的异同 ,复杂词 中,句子加工的课题逐渐多样化。 现在得到最多
和语块的加工,二语语义的加工等等,这些课题都 关注的课题有: 母语在二语句子结构加工中的作
受到了许多关注。这些课题中,有些是老课题,例 用,句子加工中句法信息和词汇语义信息的作用 ,
· 4·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7 年第 1 期

二语使用者对一些句法屈折错误的敏感性 。 和 知 识 ( Marinis, Roberts, Felser, & Clahsen,


母语在句子加工中的作用或曰影响,主要是 2005; Felser,Cunnings,Batterham,& Clahsen,
通过两种语言结构来研究的。一是动词论元结构 2012; Omaki & Schulz,2011; Witzel, Witzel, &
以及它的宾语类型。一个动词可能在一个语言里 2012; Dekydtspotter & Miller,
Nicol, 2013) 。
是及物的,而它的翻译在另一种语言里是不及物 第三个课题与二语习得密切相关,它通过句
的。此外,虽然一个及物动词的宾语可以是名词 子加工的证据来了解成人二语习得者是否能够形
或从句,它带从句宾语的频率可能高于带名词宾 成母语般的屈折语素能力。 一些屈折语素,像英
语,反之亦然。 例如,英语中的 remember 一词后 语的复数、过去时态,法语、西班牙语的性别语素,
面经常带名词宾语 ( I remember the answer) ,尽管 对于二语习得者是一个挑战。对于这种困难的性
它也可以带从句宾语 ( I remember the answer is in 质,二语习得领域有争论。 一种观点是这些结构
the book) 。而动词的这种倾向性因语言而不同。 可以习得,二语者的困难在于在实际语言使用中
这些现 象 提 供 了 一 个 机 会 来 研 究 母 语 的 影 响 提取已经习得的结构。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结
( Frenck-Mestre & Pynte,1997; Lee, Lu, & 构在成人阶段很难习得,特别是母语没有相应的
2013) 。 第二个结构是定语从句的被修
Garnsey, 语素的情况下。 传统的、以正确率为数据的研究
饰者。一些语言的定语从句可能有两个被它修饰 方法往往难以提供确切的证据。1980 年代末及
的名词。例如: I like the design of the furniture we 以后,有学者用句子匹配( sentence matching) 和尾
talked about yesterday. 这 个 句 子 的 定 语 从 句 we 词复述 ( shadowing) 任务以及反应时间数据来研
talked about yesterday( 我们昨天讨论的) 可能修饰 究这个问题,但是这两个任务都没有得到广泛的
the design ( 设 计 ) ,也 可 能 修 饰 the furniture ( 家 应 用。 我 首 用 自 定 速 阅 读 任 务 ( self-paced
具) ,所以昨天讨论的可以是家具的设计,也可以 reading) 来 探 讨 这 个 问 题 ( Jiang,2004; Jiang et
是家具本身。这种倾向性也有跨语言的差异。 例 al. ,2011) ,以后又有眼动的方法( Keating,2009;
如英语使用者倾向于修饰靠近定语从句的名词 Foucart & Frenck-Mestre,2012; Sagarra & Ellis,
( 即家具) ,而西班牙语使用者往往倾向于第一个 2013) ,以 及 脑 电 数 据 的 使 用 ( Tokowicz &
名词( 即设计 ) 。 这种差异也提供了一个机会以 MacWhinney,
2005; Foucart & Frenck-Mestre,
2012;
研究二语使用者在多大程度上把母语加工的倾向 Rossi et al. ,2014) ,使这个课题在近年变得非常
用于二语加工,在多大程度上形成二语所特有的 活跃。
加 工 倾 向,以 及 哪 些 因 素 影 响 这 种 加 工 倾 向 双语加工研究恐怕是四个方面中最为活跃的
( Dussias,2003; Felser,Roberts,Marinis & Gross, 方面( 双语加工研究六十年综述见 Jiang,2015) 。
2003) 。 它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双语使用者的词汇知识的表
第二个课题涉及句子加工中句法和词义这两 征和加工。在表征方面,涉及的问题包括两种语
类信息的使用。例如,在“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这 言是分两个词库还是一个词库,两个词汇系统之
本书的作者 ”这一句子中,我们的句法知识告诉 间的连接关系,两个词汇系统和概念系统的关系,
我们“邀请 ”一词后面会接一个名词短语作为宾 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关系。 在加工方面,两个课题
语,当出现“这本书 ”这个名词短语时,我们有可 受到特别的重视。一是双语者两种语言的激活是
能把它当作宾语。 但是,如果我们同时也考虑语 否有可选择性,即双语者是否能够有选择地只激
义,那么,我们知道,一本书通常不是被邀请的对 活一种语言。 二是双语者进行语码转换的机制,
象,所以我们就不会把“这本书”作为“邀请 ”的宾 即他们是怎样能够做到在两种语言之间的有效
语,
而是等待一个语义上合适的宾语,即“作者 ”。 转换。
在心理语言学研究中,存在一个语义知识是否影 对这些课题的研究,涉及到了许多不同的实
响最初的句子加工的争论。在二语句子加工的研 验任务和范式,也产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结果,而
究中则相反。一般的观点和研究结果都支持语义 这些结果作为新发现的双语加工现象,又成为研
知识影响二语句子加工 ( Roberts & Felser,2011; 究的课题。例如,为了研究两种词汇系统之间的
Williams,Mbius,& Kim,2001) 。 有争论的是, 关系,许多研究都用了遮蔽翻译启动效应这个范
二语使用者能否像母语使用者那样利用句法信息 式。结果发现在这样的实验条件下,第一语言可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7 年第 1 期 · 5·

以启动 第 二 语 言,反 之 不 然 ( Gollan,Forster,& 的许多方法涉及到实验设备、实验软件的使用和


Frost,1997; Jiang,1999) 。 这就提出了为什么翻 比较复杂和细致的实验设计。 同时,这方面的期
译启动有其方向性或不对称性这个课题,为了解 刊论文也需要有一定的实验背景知识才能真正读
释这个现象而提出的一些假设又成为后来研究的 懂。所以,学习二语加工研究的最为有效的方法
课 题 ( Jiang & Forster,2001; Witzel,& Forster, 是跟一个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学习,用师傅带
2012; Allen,Conklin,& van Heuven,2015 ) 。 另 徒弟的方式学会研究方法。一个有经验的学者可
一个有意思的发现是,从二语转入母语比从母语 以解答论文阅读中碰到的疑问,讨论可行的研究
转入二语花费的时间要更多,尽管双语者的母语 课题,提供研究思路,并在实验设计和实施的方方
要比二语更为熟练。这个现象也引起了究竟是什 面面提供指导。 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学者,可以
么机制在语言转换中起作用的研究 ( Finkbeiner, 通过邮件、会议交流等方式接触这样的学者 ,从而
Almeida, Janssen, & Caramazza,2006; Philipp, 获得一定的指导。
Dade, & Koch, 2007; Verhoef, Roelofs, & 张萍: 这也是比较典型的北美风格啊。 我个
Chwilla,2009) 。 人也确实从中获益匪浅呐。最后你再总结一下二
以上仅是举例说明二语加工研究的四个方面 语加工和二语习得的关系?
有哪些课题,而非陈述这些研究的全部课题,所提 蒋楠: 二语加工和二语习得紧密相关。 如果
及的研究也只是为了举例说明。 我们把二语习得定义为一个研究非母语习得和使
张萍: 确实,二语加工研究真的像一个巨大 用的学科,那么二语加工可以看作是这个学科的
的宝矿等待大家去挖掘了解。二十年前我从教学 一个部分。 可以把二语习得和使用作为一个现
中发现学生的词汇学习问题后对词汇研究产生兴 象,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它的不同的方面。 例
趣,十年前开始专注于词汇联想研究 ,从这些研究 如,我们可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二语习得和
到现在的词联想衍生系列,其中每一步都能深深 使用中的社会语言学问题。二语加工则是侧重研
体会到你所说的新现象诱发新课题的兴奋,让人 究二语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它用二语加工的
欲罢不能,兴致盎然。二语习得研究发展到今天, 证据来探讨二语习得和使用的问题 。二语加工的
需要在研究方法上进一步借鉴,在研究视野上进 研究课题很多是有关习得的课题,纯粹的加工课
一步拓展,在学科交叉上进一步融合。 中国的外 题较少。以上第五部分所提到的课题,有相当一
语学界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和行动。 比如 2016 部分就是二语习得的问题。 例如,二语语音加工
年在山东财经大学召开的认知与二语习得的研讨 问题的实质就是非母语使用者是否能形成一套外
会上,我们看到了语料库与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 语所特有的语音系统,这是一个习得问题。 外语
学与二语习得的完美结合; 还有在中国外语教育 使用者在句子加工中是否对某些词素错误有敏感
研究中心举办的心理与认知高层论坛,这是中国 性这个课题也是一个习得问题。
汉、外语言学界高层学者的首次会聚 ,也是偏理论 而且,因为它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相比较于
的认知与重实验的心理语言学家的首次交融 。 这 二语习得研究的其它途径而言,二语加工可以更
些都是非常好的开端。如果我们有学生或学者也 为深刻地揭示二语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 。 所
对二语加工研究产生了兴趣,你有什么建议可以 以,关心二语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的学者应该
给他们呢? 充分关注二语加工的研究成果。
蒋楠: 语言加工,包括二语加工,是一个极有 张萍: 谢谢蒋老师对二语加工全方位 的 介
趣味的研究方向,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是我们难以 绍。总的来说,我们不妨重点关注如下几点。 首
直接观察但是又可以通过语言使用得到印证的语 先,二语加工研究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部分 ,它侧
言心理现象。例如,我们通常不会觉得语音识别 重“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提供
会受视觉信息的影响,但是一个 McGurk 效应让 二语加工的证据来验证或证伪二语习得的现象解
我们充分、实在地体验、观察到了这个心理过程 释和理论假设。 如果说相对而言,二语习得研究
( 如果你上网搜索 McGurk Effect,你可以找到演 比较粗放宏观,侧重关注语言之教与习的效果,那
示这个现象的视频) 。 么,二语加工研究在方法上更为精细微观 ,更关注
但是语言加工研究又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 它 通过语言使用所反映出来的习得状况 。二语习得
· 6·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7 年第 1 期

现有的研究方法多为外在的、描述性研究,从不同 的选择,以及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控制和实验数据
视角去解读这头大象的全貌。二语加工则可以从 的分析,了解二语加工研究与二语习得研究在诸
内里进行分析性研究,在理论建构、方法设计、现 多方面的“同”和“异”。
象解释上为解读二语习得提供有力的补充 。 其
次,
二语加工是心理语言学在二语研究上的延伸 , 参 考 文 献
它涉及心理语言学研究范畴内从语音识别到语言 Abrahamsson,N. ,& Hyltenstam,K. ( 2009) . Age of onset
使用的所有内容。但它又必须回答第二语言环境 and nativelikeness in a second language: Listener
perception versus linguistic scrutiny. Language Learning,
下的语言加工问题,因此二语加工的范围又会比
59,249-306.
心理语言学更宽广。其中二语独有的经典研究问
Allen,D. ,Conklin,K. ,& van Heuven,W. J. ( 2015) .
题至少有三: 二语的可习得性 ( acquirability) 、二
Making sense of the Sense Model: Translation priming with
语习得年龄 ( age of acquisition,AoA) 和母语影 Japanese-English bilinguals. The Mental Lexicon, 10,
响。可习得性是指二语使用者对某些语言规则是 32-52.
否( 无法) 达到本族语者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是否 Archila-Suerte,P. ,Zevin,J. ,Bunta,F. ,& Hernandez,
表现出使用出错或加工时间延长,例如英语的冠 A. E. ( 2012 ) . Age of acquisition and proficiency in a
词系统、第三人称单数、中国学生的 he / she 不分 second language independently influence the perception of
等。习得年龄指学习者开始学习或接触二语的不 non-native speech.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同起始年龄,从入学前或是中小学甚至更晚开始 Cognition,15,190-201.
Best, C. T. ( 1993 ) Emergence of language-specific
学习英语,都有可能对二语习得和加工产生不同
constraints in perception of non-native speech: a window
影响。既然有先摄的母语系统在,任何形式和层
on early phonological development. In B. de Boysson-
面的二语加工都不可避免地伴有语言间的激活、
Bardies ( Ed. ) ,Developmental neurocognition: Speech and
抑制和( 或) 转换。 第三,从心理学角度看语言习 face processing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 pp. 289-304 ) .
得过程,就是看与语言有关的心理表征的变化过 Dordrecht: Kluwer.
程,是去研究难以直接观察但通过语言使用可以 Best,C. T. ,& Tyler,M. D. ( 2007) . Nonnative and second
加以印证的语言心理过程。比如学习一个二语新 language speech perception: Commonalities and
词,意味着在学习者的心理词库里存储了一个新 complementaries. In O. S. Bohn, & M. J. Munro,
词项,对新词意义的不断学习和使用会使得该词 ( Eds. ) Language experience in second language speech

在心理词库中的意义联结越来越丰富,直至内化 learning ( pp. 13-34) . Amsterdam: John Banjamins.


Birdsong,D. ( 2007) . Nativelike pronunciation among late
成心理表征的一部分。但这种语言学习的心理活
learners of French as a second language. In M. J. Munro,
动和心理表征肉眼难见,今天的脑技术也只是观
O. S. Bohn ( Eds. ) Second language speech learning: the
察到即时发生的脑血氧流量和脑电活动,并不是
role of language experience in speech perception and
语言本身的表征活动。 第四,二语习得关注的是 production ( pp. 99-116) .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母语之外的语言使用和习得,几十年来二语习得 Bongaerts,T. ,Mennen,S. ,& Slik,F. V. D. ( 2000 ) .
研究主要从二语习得的语言和社会文化性这两方 Authenticity of pronunciation in naturalistic second
面进行了多角度、跨学科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大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 case of very advanced late
批假设、模型、理论,获得了很多有意义的发现。 learners of Dutch as a second language. Studia linguistica,
但这些理论和发现还不能回答“二语习得到底是 54,298-308.
Bosch,L. ,Costa,A. ,& Sebastián-Gallés,N. ( 2000 ) .
怎么习得的?”这个终极问题。 我们需要在提炼、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vowel perception in early
验证各种教学法、语言输入 / 输出 / 互动 / 反馈 / 注
bilinguals. 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12,
意的量、质、频次、影响因子等的数据效果等之外,
189-221.
更多地去关注二语习得的心理加工过程及其影响 Cheng,C. , Wang, M. , & Perfetti, C. A. ( 2011 ) .
因素( Gass & Selinker,2001) 。 习惯于二语习得 Acquisition of compound words in Chinese-English
研究范式的学者不仅要研究习得的“习而后得 ”, bilingual children: Decomposition and cross-language
还要强化心理语言加工的背景知识,多读相关的 activation.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32,583-600.
实验论文,注意实验设计的理据、逻辑和实验材料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7 年第 1 期 · 7·

Clahsen,H. ,Balkhair,L. ,Schutter,J. -S. ,& Cunnings, similarities ( pp. 319-355) .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I. ( 2013) . The time course of morphological processing in Foucart,A. ,& Frenck-Mestre,C. ( 2012 ) . Can late L2
a second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9,7-31. learners acquire new grammatical features? Evidence from
Dekydtspotter,L. ,& Miller,A. K. ( 2013) . Inhibitive and ERPs and eye-tracking.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facilitative priming induced by traces in the processing of 66,226-248.
wh-dependencies in a second language. Second Language Gass,S. M. ( 1987 ) . The resolution of conflicts among
Research,29,345-372. competing systems: A bidirectional perspective. Applied
Diependaele, K. , Duabeitia, J. A. , Morris, J. , & Psycholinguistics,8,329-350.
Keuleers,E. ( 2011) . Fast morphological effects in first Gass, S. & L. Selinker ( 2001 ) . Second Language
and second language word recognition. Journal of Memory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ory Course ( 2 nd edn. ) . Mahwah:
and Language,64,344-358.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Dussias,P. E. ( 2003) . Syntactic ambiguity resolution in L2 Gollan,T. H. ,Forster,K. I. ,& Frost,R. ( 1997 ) .
learners: Some effects of bilinguality on L1 and L2 Translation priming with different scripts: Masked priming
processing strategies.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with cognates and noncognates in Hebrew-English
Acquisition,25,529-557. bilingual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Duyck,W. ,Vanderelst,D. ,Desmet,T. ,& Hartsuiker, Memory,and Cognition,23,1122-1139.
R. J. ( 2008 ) . The frequency effect in second-language Gollan, T. H . , Slattery, T. J. , Goldenberg, D. ,
visual word recognition.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Van Assche, E. , Duyck, W . , & Rayner, K.
15,850-855. ( 2 0 1 1 ) . Frequency drives lexical access in reading
Felser,C. ,Cunnings,I. ,Batterham,C. ,& Clahsen,H. but not in speaking: the frequency-lag hypothesis.
( 2012) . The timing of island effects in nonnative sente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processing.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34, 1 4 0 ,1 8 6 .
67-98. Hamada,M. , & Koda, K. ( 2008 ) . Influence of first
Felser, C. , Roberts, L. , Gross, R. , & Marinis, T. language orthographic experience on second language
( 2003) . The processing of ambiguous sentences by first decoding and word 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58,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of English. Applied 1-31.
Psycholinguistics,24,453-489. Harrington,M. ( 1987 ) . Processing transfer: Language-
Finkbeiner,M. ,Almeida,J. ,Janssen,N. ,& Caramazza, specific processing strategies as a source of interlanguage
A. ( 2006 ) . Lexical selection in bilingual speech variation.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8,351-377.
production does not involve language suppression. Journal Ioup,G. ,Boustagui,E. ,El Tigi,M. ,& Moselle,M.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 1994 ) . Reexamining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Cognition,32,1075-1089.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6,73-98.
Fitzpatrick,T. ,& Izura,C. ( 2011) . Word association in Jiang, N. , & Forster, K. I. ( 2001 ) . Cross-language
L1 and L2.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33, priming asymmetries in lexical decision and episodic
373-398. recognition.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44,32-51.
Flege, J. E. ( 1987 ) . The production of “new ” and
“similar”phones in a foreign language: Evidence for the Jiang,N. ( 1999 ) . Testing processing explanations for the
effect of equivalence classification. Journal of Phonetics, asymmetry in masked cross-language priming.
15,47-65.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2,59-75.
Flege,J. E. ( 1995 ) . Second-language speech learning: Jiang,N. ( 2004 ) . Morphological insensitivity in second
Theory,findings,and problems. In W. Strange ( Ed. ) , language processing.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25,
Speech perception and linguistic experience: Issues in cross- 603-634.
language research ( pp. 233-272 ) . Baltimore,MD: York Jiang,N. ,Hu,G. Chrabaszcz,A. ,Ye,L. ( 2015) . The
Press. activation of grammaticalized meaning in L2 processing:
Flege,J. E. ( 2003 ) . Assessing constraints on second- Toward an explanation of the morphological congruency
language segmental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In A. eff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lingualism. doi: 10.
Meyer and N. Schiller ( Eds. )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1177 /1367006915603823.
i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differences and
· 8·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7 年第 1 期

Jiang,N. ,Novokshanova,E. ,Masuda,K. ,& Wang,X. 563-588.


( 2011) . Morphological congruency and the acquisition of Philipp, A. M. , Gade, M. , & Koch, I. ( 2007 ) .
L2 morphemes. Language Learning,61,940-967. Inhibitory processes in language switching: Evidence from
Juffs,A. ,& Harrington,M. ( 1995 ) . Parsing effects in switching language-defined response sets. European
second language sentence processing. Studies in Second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19,395-416.
Language Acquisition,17,483-516. Potter,M. C. ,So,K. ,von Eckardt,B. ,& Feldman,L.
Juffs,A. ( 1998) . Main verb versus reduced relative clause B. ( 1984 ) . Lexical and conceptual representation in
ambiguity resolution in L2 sentence processing. Language beginning and proficient bilinguals.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48,107-147. Learning & Verbal Behavior,23,23-38.
Keating,G. D. ( 2009) . Sensitivity to violations of gender Pulvermüller, F. , & Schumann, J. H. ( 1994 ) .
agreement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panish: An eye- Neurobiological mechanism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movement investigation. Language Learning, 59, Language Learning,44,681-734.
503-535. Roberts,L. & Felser,C. ( 2011) . Plausibility and recovery
Kirsner,K. ,Smith,M. C. ,Lockhart,R. S. ,King,M. from garden paths in second language sentence processing.
L. & Jain,M. ( 1984) . The bilingual lexicon: Language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32,299-331.
specific units in an integrated network. Journal of Verbal Rossi,E. ,Kroll,J. F. ,& Dussias,P. E. ( 2014) . Clitic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23,519-539. pronouns reveal the time course of processing gender and
Koda,K. ( 1989) . Effects of L1 orthographic representation number in a second language. Neuropsychologia, 62,
on L2 phonological coding strategies. Journal of 11-25.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18,201-222. Sagarra,N. ,& Ellis,N. C. ( 2013) . From seeing adverbs
Ko,I. Y. ,Wang,M. ,& Kim,S. Y. ( 2011) . Bilingual to seeing verbal morphology: Language experience and
reading of compound words.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adult acquisition of L2 tens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40,49-73. Acquisition,35,261-290.
Kuhl,P. K. ( 2000) . A new view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Scovel,T. ( 1969 ) . Foreign accents,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and cerebral dominance. Language Learning,19 ( 3-4 ) ,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97,11,
850-11,
857. 245-253.
Lee,E. K. ,Lu,D. H. Y. ,& Garnsey,S. M. ( 2013) . Sebastián-Gallés, N. , Echeverría, S. , & Bosch, L.
L1 word order and sensitivity to verb bias in L2 processing. ( 2005 ) . The influence of initial exposure on lexical
Bilingualism: Language and Cognition,16,761-775. representation: Comparing early and simultaneous
Li,M. ,Jiang,N. ,& Gor,K. ( 2015) . Cutting words into bilinguals.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52,
pieces: The processing of complex words in native and non- 240-255.
native speakers.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Silva, R. , & Clahsen, H. ( 2008 ) . Morphologically
on Bilingualism,May 20-24,2005,New Brunswich,JN. complex words in L1 and L2 processing: Evidence from
MacWhinney,B. ( 2005 ) . A unified model of language masked priming experiments in English. Bilingualism:
acquisition. In J. F. Kroll & A. M. B. de Groot Language and cognition,11,245-260.
( Eds. ) . Handbook of bilingualism: Psycholinguistic Thierry,G. ,& Wu,Y. J. ( 2007) . Brain potentials reveal
approaches ( pp. 49-67)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nconscious translation during foreign-language comprehension.
Marinis,T. ,Roberts,L. ,Felser,C. ,& Clahsen,H.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
( 2005 ) . Gaps in second language sentence processing. ( 30) ,12,
530-12,
535.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7,53-78. Tokowicz,N. ,& MacWhinney,B. ( 2005 ) . Implicit vs.
Meara, P. ( 1978 ) . Learners ’ associations in French. explicit measures of sensitivity to violations in L2 grammar:
Interlanguage Studies Bulletin 3,192-211.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investigation. Studies in Second
Namei, S. ( 2004 ) . Bilingual lexical development: A Language Acquisition,27,173-204.
Persian-Swedish word association study. International Verhoef,K. ,Roelofs,A. ,& Chwilla,D. J. ( 2009) . Rol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4,363-388. of inhibition in language switching: Evidence from event-
Omaki,A. ,& Schulz,B. ( 2011) . Filler-gap dependencies related brain potentials in overt picture naming. Cognition,
and island constraints in second-language sentence 110,84-99.
processing.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33, Wade-Woolley,L. ( 1999 ) . First language influences on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FLLTP) 2017 年第 1 期 · 9·

second language word reading: All roads lead to Rome. are stored: The episodic L2 hypothesis. Journal of
Language Learning,49,447-471.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Whitford,V. , & Titone, D. ( 2012 ) . Second-language Cognition,38,1608-1621.
experience modulates first-and second-language word Wolter,B. ( 2001 ) . Comparing the L1 and L2 Mental
frequency effects: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 measures Lexicon: A Depth of Individual Word Knowledge Model.
of natural paragraph reading. Psychonomic bulletin &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23,41-69.
review,19,73-80. Zareva,A. ( 2007) .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language mental
Williams,J,Mbius,P,& Kim,C. ( 2001) . Native and lexicon: How does it compare to native speakers' lexical
non-native processing of English wh-questions: Parsing organizatio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3,123-153.
strategies and plausibility constraints.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22,509-540. ( 作者通信信息: 张萍,510631,广州市中山大道
Witzel,J. ,Witzel,N. ,& Nicol,J. ( 2012) . Deeper than 西 55 号华南师范大学文科楼 738 室,blacrose @
shallow: Evidence for structure-based parsing biases in 163. com; 蒋楠( Nan Jiang) ,njiang@ umd. edu)
second-language sentence processing. 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
( 文字编校: 梁超群)
33,419-456.
Witzel,N. O. ,& Forster,K. I. ( 2012) . How L2 words

Understanding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erview with Dr. Nan Jiang
about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 research
by ZHANG Ping & N. JIANG

Abstract: This is an interview on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 between Professor Zhang Ping and Dr. Nan Jiang,Associate
Professor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USA. The interview was initiated during the 1 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 held i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in 2016,where Jiang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the Association for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 This interview explained the concepts related to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main issues in the four areas of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ith the hope to depict a clearer picture for resear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is area.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sychological process; key issues

( 上接第 29 页)

A study o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from


dynamic system theory perspective: theoretic
framework and research approaches
by XU Jinfen & LEI Pengfei

Abstract: A diversity of component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at different levels in classroom constitute a complex and dynamic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SLA ) system, whose trajectories reflect the route and rate of learner's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Based upon Dynamic System Theory ( DST) ,this paper carries on a theoretic study on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 Classroom SLA) by referring to the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SLA. Three parts are included in this paper:
1) to construct the theoretic framework for classroom SLA study; 2)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approaches for Classroom SLA study;
and 3) to exemplify the analyses of teacher-students interaction and learner motivation ( two popular research domains in
Classroom SLA) from DST perspective,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more follow-up studies.
Keywords: dynamic system theory; 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research approache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