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范仲淹《岳陽樓記》賞析

文章的題目為《岳陽樓記》,然而,「岳陽樓之大觀,前人之述備矣」,
范仲淹在首段沒有對岳陽樓的修建進行具體闡述,而是另闢蹊徑,描寫
洞庭湖的氣魄壯闊,並道出「遷客騷人」登樓所見所感,引出末段「古
仁人之心」。

  作者: 馮珍今

登上岳陽樓,便會「心曠神怡」,榮辱全忘,舉杯暢飲,臨風開懷,感到無比的歡欣愉悅。
(Wikimedia Commons)

FacebookWhatsAppWeChatEmailLinkedInLineTwitterPrintFriendlyCopy Link
范仲淹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其名作《岳陽樓記》,入選「指定學習材
料」,現析述如下。

《岳陽樓記》
慶曆四年春(1),滕子京(2)謫守巴陵郡(3)。越(4)明年,政通
人和(5),百廢具興(6)。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7),刻唐賢、
今人詩賦於其上;屬(8)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9),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10),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11)也,
前人之述備(12)矣。然則北通巫峽(13),南極瀟湘(14),遷客騷
人(15),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16),連月不開;陰風怒號(17),濁浪排空(18);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19);薄暮冥冥(20),
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21)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
(22),感極(23)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24),波瀾不驚(25),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
集(26),錦鱗游泳,岸芷汀蘭(27),郁郁青青(28)。而或長煙一
空(29),皓月千里,浮光躍金(30),靜影沉璧(31);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32),寵辱(33)皆忘,把酒臨
風(34),其喜洋洋(35)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36。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37)。居廟堂之高(38),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 39,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
天下之樂而樂(40)」歟!噫!微斯人(41),吾誰與歸(42)!

註釋:

1. 慶曆四年︰慶曆,宋仁宗的年號。慶曆四年,即公元 1044 年。

2. 滕子京︰滕子京,名宗諒,字子京,河南人,與范仲淹同科進士,彼此是朋友。

3. 謫守巴陵郡︰謫,貶官,降職。守,此處作動詞用,出任太守。巴陵郡,即岳州
(今岳陽市)。指滕子京貶官為岳州知州。

4. 越︰及,到了。

5. 政通人和: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6. 百廢具興:廢,這裡指荒廢的事業。具,同「俱」,全,皆。興,復興。各種荒廢
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7. 制:規模。

8. 屬︰同「囑」,囑託、囑咐。

9. 勝狀︰勝,美也。狀,狀貌。勝狀,指美景。

10. 浩浩湯湯︰浩浩,水勢廣大。湯,粵音作「商」;湯湯,水流大而急。

11. 大觀:雄偉景象。形容景物的美觀壯盛。

12. 備︰全也,詳盡也。

13. 巫峽︰屬長江三峽,在四川巫山縣,位於洞庭湖西北方向。

14. 瀟湘︰瀟,瀟水。湘,湘水,位於湖南境內,流入洞庭湖。

15. 遷客騷人︰遷,謫遷;遷客,指降職遠調的人。騷,《離騷》簡稱;騷人,即是詩
人,或指仕途失意之文人。

16. 霪雨霏霏︰霏霏,雨細密的樣子。霪雨,連綿不斷的雨。
17. 怒號︰怒,強勁的樣子。號,呼嘯也,粵音作「豪」。怒號,風聲激越。

18. 排空,沖向天空。

19. 檣傾楫摧︰檣,船桅。楫,船槳。傾,倒下。摧,折斷。桅桿倒下,船槳折斷,指
船隻翻覆沉沒。

20. 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昏暗的樣子,粵音作「名」。傍晚天色昏暗。

21. 去國︰去,離開。國,國都,指京師。去國,離開京城。此處指貶往邊遠的地方。

22. 蕭然︰蕭條冷落。

23. 感極:感慨到了極點。

24. 春和景明︰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景明,日光照耀。

25. 波瀾不驚︰驚,起也、動也。湖面平靜,沒有波浪。

26. 翔集︰翔,飛翔。集,聚集、棲息。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

27. 岸芷汀蘭︰芷,香草也。汀,小洲,水邊平地。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

28. 郁郁青青︰郁郁,香氣濃郁。青青,茂盛的樣子。

29. 長煙一空︰長煙,空中水氣。空,消散。空中水氣,頓時消散。

30. 浮光躍金︰浮光,月光浮於水面之上。躍,跳動也。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閃耀起金光。
此處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1. 靜影沉璧︰影,月影也。璧,圓形正中有孔的玉。此處形容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32. 心曠神怡︰曠,開朗。怡,愉快。心情開朗,精神愉快。

33. 寵辱︰寵,得寵。辱,屈辱。

34. 把酒臨風︰把,持、執。臨,面對。端酒面對着風,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

35. 洋洋︰高興的樣子。

36. 或異二者之為︰或,或許。異,不同。為,此處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二者,
指前兩段所述的「悲」與「喜」。

37.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因為。此句互文見義,不因為外界的景物和自己的得失
而或喜或悲。
38. 廟堂之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指在朝中做
官。

39. 江湖之遠︰江湖,指隱居之地。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意指遠離富貴。

40.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
才享樂。

41. 微斯人︰微,沒有。斯,此也。斯人,指「古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
之樂而樂」者。

42. 吾誰與歸︰即「吾與誰歸」。歸,效法、依歸。

范仲淹簡介
范仲淹(公元 989-1052 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市)人。
北宋名臣,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幼年喪父,家境衰落,從
小勤奮好學,胸懷遠大政治抱負,以天下為己任。他為人忠直,中進士
後多次向皇帝上書,提出許多革除弊政的建議,極言敢諫,因而屢遭貶
斥。宋仁宗慶曆三年(公元 1043 年),范仲淹出任參知政事,提出十
項改革措施,重在整頓吏治,因此觸怒了權貴,范仲淹被迫離開朝廷,
罷去參知政事,被貶至鄧州、杭州、青州等地,最後病死於徐州。諡號
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反對宋初文壇的柔靡文風,上承韓、柳,提出宗經復古、文質相
救、厚其風化的文學思想,主張用質樸的,有實際社會內容的作品來矯
正文弊,為北宋的詩文革新運動奠定了基礎。范仲淹一生論著很多,詩、
詞、散文都很出色,文學成就突出,著有《范文正公集》。

寫作背景
岳陽樓位於湖南岳陽市,樓高三層,下臨洞庭湖,相傳其前身為三國時
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台。現時的岳陽樓,則為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
716 年),張説謫守岳州時,在閱兵台舊址所建。至北宋慶曆四年(公
元 1044 年),滕子京被貶到岳州巴陵郡為太守,第二年重修岳陽樓,
並寫信給范仲淹,並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圖》,請他作記。范仲淹未嘗
到過岳州,遂憑藉此圖,於慶曆六年 9 月寫成了《岳陽樓記》。當時范
仲淹被貶官河南鄧州,藉此文抒發鬱悶心情,亦道出「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志向。

內容大要
就內容而言,本文分五段。

1. 第一段:
作者在文章首段即切入正題,說明作記之緣由。作者先以「慶曆四年
春」點明時間,接着以「謫守」二字,抒寫仕途失意的悲慨,為下文設
下伏筆,復道出好友滕子京,被貶官至岳州後,政績卓著,不到一年時
間,已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藉此引出重修並擴建岳陽樓,
以及作記之事。

2. 第二段:
在文章的次段,作者先寫自己的看法,點出岳州的美好景色,都集中在
洞庭湖之中,先從空間切入,以「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
涯」數語,極言湖面之廣闊與水勢之浩大;接着從時間着墨,以「朝暉
夕陰,氣象萬千」,概說洞庭湖早晚景色的陰晴變化。然後以「此則岳
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一語承前啟後,回應首段「刻唐賢今人
詩賦」句,說明岳陽樓之大觀,已盡在前人詩賦之中,不必重覆記述。
最後經「然則」一轉,帶出「遷客騷人」,自然地引出以下兩段,以情
景交融的筆法,抒寫其「覽物之情」。

3. 第三段:
此段寫覽物而悲者,作者以「若夫」起筆,作者用四字短句,描寫惡劣
天氣下陰慘悲涼的景象。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不但使日星無
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敢出行,船隻損壞;暮色沉沉,虎嘯猿啼,
聲聲入耳。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眼蕭條冷落,觸景傷情,引發「去國懷
鄉」的感慨,既擔心奸人的誹謗,亦害怕小人的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
慟不止。

4. 第四段:
以「至若」領起,此段寫覽物而喜者,作者以簡練的筆觸,描繪出春日
晴和、陽光明媚、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鷗鳥在天上自由翱翔,魚兒在
水裏歡快泳游,岸邊的花草顏色青蔥,散發出濃郁的香氣。夜間湖上的
煙雲一掃而空,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閃耀着金光,靜靜的
月影沉浸水底,有如璧玉。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帶出無邊的歡樂。這
時登上岳陽樓,便會「心曠神怡」,榮辱全忘,舉杯暢飲,臨風開懷,
感到無比的歡欣愉悅。

5. 第五段:
此乃全文重心之所在,以「嗟夫」開啟,提出古仁人之心,否定前兩段
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提出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古代的仁人,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而動搖,
無論是「居廟堂」還是「處江湖」,是「進」還是「退」,都以民為先,
憂國憂民之心始終不變,點明了文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
樂」的主旨。

藝術特色
就藝術而論,本篇亦富特色。分述如下:

1. 構思精巧
文章的題目為《岳陽樓記》,然而,「岳陽樓之大觀,前人之述備矣」,
范仲淹在首段沒有對岳陽樓的修建進行具體闡述,而是另闢蹊徑,描寫
洞庭湖的氣魄壯闊,並道出「遷客騷人」登樓所見所感,引出末段「古
仁人之心」。至三、四兩段並行而下,陰晴悲喜,兩相對照。所謂情隨
景生,作者以對比的寫法,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情境,藉着這兩
段描寫,引出文章第五段的感慨,可見其為文構思之精巧。

2. 駢散互用
《岳陽樓記》以單行散句為主,卻穿插了許多駢偶短句,行文暢達、簡
潔凝練。文中駢散結合,句式亦隨文章內容而有所變化。如開頭部分的
敘說文字,多用散句,質樸而自然;而中間的幾段文字,寫景狀物的語
句,則多用駢句,如「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日星隱曜,山岳潛
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句麗辭暢、音韻和諧,為文章增添了
色彩。至「嗟夫」一段,亦多用散句。駢散交替運用,句式多變,抑揚
頓挫,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3. 精於煉字
作者煉字造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以
「銜」、「吞」兩字,就將洞庭湖氣勢之浩瀚描寫得極為生動。又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把
豐富的意義熔鑄於句中,可謂字字有力。

全文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尤其是議論部分,
精警深刻,雖然字數不多,卻道出了全文的重心,闡述了作者的政治理
想,拓寬了文章的境界。

原刊於《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修訂於 2020 年 10 月 30 日,本社獲作


者授權轉載。

【DSE 中文範文】《范仲淹•岳陽
樓記》語譯及範文重點分析
已更新:6 月 16 日
我們為大家提供 DSE 中文科十二篇範文中《范仲淹•岳陽樓記》的全文語譯、重點文言字
詞以及範文重點分析包括:內容大要、主旨、段落大意。在考試前,同學應該熟記範文語
譯和當中的課文問答重點。

課文語譯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
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遭貶官改任巴陵郡的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通達、民生和樂,
各種廢弛的事務,都再度興辦起來。於是重新整修岳陽樓,擴充它舊有的規模,並且刻寫
了唐代傑出者以及現代文人的詩賦作品在那上 面。囑託我寫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
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
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依我看來,巴陵郡的美景,都集中在洞庭湖上。它銜接遠處的山嶺,容納長江的流水,洶湧澎湃,
寬廣無邊。早晨陽光燦爛,傍晚暮靄沉沉,天氣、景象變化萬千,這就是岳陽樓最壯麗的景觀,
以前的人所作的描述已經很詳盡了。然而向北通到巫峽,向南抵達瀟湘二水,失意的逐客、多愁
的詩人,多數會集在這個地方,他們觀賞景物的心情,難道都會一樣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
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像細雨綿綿地下著,連續幾個月都不放晴的天氣。陰冷的風猛烈地吹,污濁的波浪激盪到
空中,太陽、群星隱沒了光芒,山峰嶺岳遮蔽了形體;商人、旅客無法通行,帆柱傾倒、
船槳斷折;到了傍晚天色昏暗,傳來一陣陣老虎怒吼及猿猴哀號的聲音。此時爬上這樓臺,
就會有一種遠離祖國、懷念故鄉,擔心受惡言中傷、害怕被奸人嘲諷,滿眼淒涼,感觸至
深而悲從中來的心情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
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
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遇到像春氣和暖風光明媚的天氣,水面平靜無波,從上到下的天色,橫亙 萬里一片碧澄
澄;沙洲上成群的鷗鳥在飛舞、棲息,美麗的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岸上的芷草、水邊的
蘭花,香噴噴的長得很茂盛;有時遠近雲煙全部消散,明月普照無垠的湖面,浮泛的月色
閃爍著點點金光,靜止的月影有如沉浸在水中的璧玉;漁夫的歌聲此起彼落,這樣的快樂
那有止境呢!此時登上這樓臺,就會有一種胸襟開朗、精神愉悅,得失榮辱全都忘記,舉
杯迎風,歡喜洋溢的心情了。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
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
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
與歸!

唉!我曾經探討古代仁者的心思,和遷客、騷人兩者的行徑有所不同,怎樣呢?不因身外
之物而高興,不因個人遭遇而悲傷。身居朝廷高位,就憂慮他的人民,身處民間邊地,就
憂慮他的國君。正是進也憂慮,退也憂慮;這樣的話那要到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一定說:
「在天下人還沒憂慮之前就先憂慮,在天下人都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啊,如果沒有這種
人,我要去跟從誰呢!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寫作時間是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重點文言字詞

1. 謫守巴陵郡︰謫︰貶官。守︰太守之簡稱。此處作動詞用,出任為太守 也。太守,
漢官制,秩二千石。隋朝廢郡太守,宋朝改稱知州。巴陵 郡,即岳州,今岳陽市。
意指貶官為岳州知州也。
2. 越︰及也,亦解作過也
3. 具︰同「俱」,全也。
4. 屬︰同「囑」。囑咐也。
5. 勝狀︰勝︰美也。狀︰狀貌、形勢。勝狀︰即指美景。
6. 備︰全也,詳盡也。
7. 遷客騷人︰遷︰遷謫也。騷︰《離騷》簡稱。蓋屈原憂愁憂思而作《離 騷》。騷
人︰即是詩人,或指仕途失意之文人。
8. 檣傾楫摧︰檣︰船桅。楫︰船槳。傾︰側也。摧︰毀也。意謂船隻翻覆 沉沒。
9. 冥冥︰冥︰昏暗貌。○粵 [名],[ming]。
10. 去國︰去︰離開也。國︰指中國,即京師。去國︰離開京城。意謂遠謫 也。柳宗
元《別舍弟宗一》︰「一身去國六千里。」
11. 蕭然︰蕭條冷落。
12. 景明︰景︰日光也。景明︰日光照耀。
13. 波瀾不驚︰驚︰起也。言湖面平靜無波。
14. 翔集︰翔︰飛翔。集︰聚集、棲息。
15. 郁郁青青︰郁郁︰文彩豐盛貌。《論語.八佾》︰「周監於二代,郁郁 乎文
哉!」《集注》曰︰「郁郁,文盛貌。」引伸作色彩豐盛、香氣濃 郁之意。青
青︰茂盛貌。《詩經.衛風.淇奧》︰「綠竹青青。」
16. 長煙一空︰長煙︰空中水氣。空︰消散也。空中水氣,頓時消散。
17. 浮光躍金︰浮光︰月光浮於水面之上。躍︰跳動也。躍金︰如金線般躍 動。
18. 靜影沉璧︰影︰月影也。璧︰白玉也。月光倒影如白玉之沉於湖中。
19. 心曠神怡︰曠︰開朗也。怡︰悅樂也。
20. 寵辱︰寵︰得寵。辱︰受辱。《老子.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 若身,何
謂寵辱若驚?寵為上,辱為下,得之者驚,失之者驚,是謂寵 辱若驚。」本句反
用《老子》之意。
21. 把酒臨風︰把︰持也。臨︰對也。
22. 其喜洋洋︰洋洋︰自得之貌。
23. 或異二者之為︰或︰或許。異︰不同。二者之為,以己以物為悲喜者。
24.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此句互文見義,意謂不以外界景物之悲喜以為悲 喜,又不
以一己際遇之悲喜以為悲喜。
25. 廟堂之高︰廟堂︰朝廷也。意謂高高在上之朝廷。
26. 江湖之遠︰江湖︰指隱居之所。意指遠離富貴。
27. 微斯人︰微︰無也。《論語.憲問》︰「子曰︰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 矣。」斯
人,指「古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者。
28. 吾誰與歸︰即「吾與誰歸」。歸︰效法、依歸。

範文重點分析
內容大要

主旨

通過寫岳陽樓的景色,以及陰雨和晴朗時帶給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達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愛民情懷。

第一段
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曆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
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
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二段

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描寫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借景抒發「遷客騷
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第三段

寫覽物而悲者。透過寫天氣的惡劣:淫雨、陰風、濁浪構成的主景,日星無光,山岳藏形,
商旅不前,暮色沉沉,虎嘯猿啼的悲涼境況,抒寫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
感慨、「憂讒畏譏」之恐懼、「感極而悲」之情緒。

第四段

寫覽物而喜者。作者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
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遊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把「喜洋
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
風」的揮灑自如。

第五段

是全篇的重心,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自比古代的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
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假託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的誓言,點明了全篇的主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