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第 26 卷 第 1 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6 No.

1
2005 年 1 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an.2005

 
 
舜帝葬所新考辨
——兼谈钱穆先生《苍梧九疑零陵地望考》

何红斌1 王田葵2
(1.广州中医药大学 外语部, 广东 广州 510405;2.湖南科技学院,湖南 永州 425006) 
摘 要:舜帝葬苍梧之山九疑,是为零陵,本为史家所公认。钱穆先生却撰文说舜葬在湖北西北部汉水流域,从而引起
争论。鸣条、苍梧一般说来是一个区域性地名。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确凿无疑。舜帝是中华道德文明的
开创者,孔子是道德文明的集大成者和传承者,各地建庙祭祀舜帝和孔子,显示出中华政治伦理之重要特征。事实证明,舜
帝陵只有一座,而舜庙很多,这正如孔庙只有一座,而文庙很多一样。
关键词:舜帝;葬所;地望;考辨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697(2005)01-0023-04

大师难免失误*  国文明史提前到距今12000年以前。并证明尧舜古国时代不仅
笔者最近读钱穆先生《苍梧九疑零陵地望考》 一文, [1]
政治辖区大大超出了中原一带(南方已到两广),而且国家
觉得有必要对舜帝葬所四个地名作进一步考辨。钱穆先生虽 形态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钱先生的眼光受到考古发现的
然旁征博引,考辨甚详,然而,由于未实地考察,其引论却 限制,所以十分牵强地将零陵九疑地望搬到了湖北河南一带。
多乖谬不实之语。他的结论是:“秦始皇至云梦而望祀虞舜 二是在考察中国古代地望时,尤其是对同名地望的考评
于九疑山,亦以云梦与九疑零陵,同在今湖北西北部汉水流 时,缺乏小心谨慎的态度。中国地理名称常有一名多地现象,
域也。”此结论几乎用不着考辨即不攻自破。然而,钱穆先 考辨者往往各取所需。笔者认为只有将古代文献与实地名物
生被公认为现代大师级学者,何以会出如此常识性错误呢? 相印证,才不至造成混乱。例如,钱先生开篇引“司马相如: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他对中国文明起源多元化格局因 ‘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由此得出“苍
缺乏考古材料而认识不足。钱先生此文发表于1941年1月的 梧在汉上林东,并不指湖南零陵为苍梧也。”司马相如说的
《齐鲁学报》第一号上。那时,仅有北京猿人、殷墟甲骨文 苍梧是江苏境内的苍梧。钱先生接着说:《山海经》谓舜与
和河南仰韶文化的发现,这些发现大多集中在中原地区。然 丹朱葬相近,则苍梧当近丹水。这又将丹水(又名丹渊,发
而,二十世纪下半叶我国考古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给人以强 源陕西商县,东入河南境内,尧让天下于虞,使子丹朱于丹
烈的心灵震撼。山东大汶口文化(1959)和龙山文化(1989 渊为诸候)与丹朱葬所混在一起了(下文将作详述)。钱先
—1990),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良渚文化(1983—1986), 生所引证的文献,往往与其得出的结论相矛盾,造成汗漫荒
辽宁红山文化(1979—1982)等的发现,尤其是牵涉到尧舜 唐耳。例如,他引述“《楚辞》:‘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
时代的几项重大发现,山西襄汾陶寺遗址(1978—1992), 华而陈辞’”,以此证明“正证苍梧之与其流放地为近也。”
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标有舜帝陵的帛书地图)(1972), 但其结论却自相矛盾。他说“疑苍梧之野亦可称苍野,相其
九疑山秦汉舜庙遗址( 2004)以及道县玉蟾岩12000年人工栽 地望,当在陕西商县东南,菟和山西境。”屈原流放地在湘
培水稻、制陶遗址(1993—1995)的发现,都是二十世纪四 江边,其“南征”当指九疑,此正说明九疑山不在中原,而
十年代后完成的。这些发现都让我们确切地触摸到一个历史 钱先生硬是把南征之地拉到陕西去了。限于篇幅,如此名不
的真实: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决不仅仅是中原一花独放,而 符实之论不再一一赘述。
是多元并进。正因为有这种多元生长点的考古发现,才将中 关于舜帝葬所问题,主要有葬鸣条说、葬九疑说和葬南
己说三种。

l 收稿日期:2004-12-20
鸣条即荆楚
l 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立项资助项目(课题号 03C375)
舜葬鸣条来源于《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
l 作者简介:何红斌(1968—),湖南江永人,硕士,
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和比较文学。 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山东荷泽县。刘

王田葵(1939—),湖南桂阳人,教授,研究方向为 藻《曹州府志》卷四《舆地志》载:“姚墟在濮州东南九十
舜文化、中西比较文化。 里。《授神契》曰:‘舜生姚墟。’应邵曰:‘姚墟与雷泽
23
相近,后世称为姚城’。”又载:“雷泽城,在(濮)州东 舜帝陵又名永陵,北魏温子升《舜庙碑》有舜帝“疑山永
面六十里,本汉成阳故城,古之郕伯国也。”即姚墟与诸冯 逝”句。这也许与零陵改永州有关。整个九疑山区域为舜陵。
为一地二名。负夏在河南濮阳东南。而鸣条不知在何处。传 《国语・鲁语・展禽论祀爰居》载:“舜勤民事而野死。”
说它是成汤败夏桀之地,具体在何处,众说纷纭,难下定论。 展禽是春秋时的鲁国大夫。《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有“公使
也有人说负夏在山西。如果鸣条在山西,又与《尚书・尧典》 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语,鲁僖公二十六年为公元前六三
“陟方乃死”相矛盾。 四年。展禽比孟子早三百余年。展禽之见与《史记》一致。
笔者认为,“ 鸣条”是一个大的区域性地名,有《竹书 《山海经・海内南经》云:“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
纪年》为证。《山海经》无“鸣条”地名,按郭璞之说,《山 帝丹朱葬于阴。”其一,苍梧山即九疑山,三峰石为舜峰,
海经》产生于唐虞时代。《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列传》:“禹 在九疑山之阳。郭璞云:苍梧山“即九疑山也。《礼记・檀
巡行四岳,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 弓上》亦云:‘舜葬苍梧之野’。”另《山海经・海内经》
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同异域土 云:“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所葬,
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这是《山 在长沙零陵界中。”其二,丹朱与叔均之葬于九疑之阴。先
海经》传为大禹时作的证据。可见“鸣条”不如“苍梧”地 讲“帝丹朱葬于阴”。丹朱为尧之长子。《世本》(张澍稡
名古老。《礼记・檀弓》:“舜葬苍梧之野,盖二妃未之从 集补注本)云:
“尧取散宜氏之子,谓之女皇。女皇生丹朱。”
也。”《竹书纪年》载:“九年,西王母来朝。西王母之来 丹朱不肖,《太平御览卷六二》引《尚书・逸篇》云:“尧
朝,献白环,玉馆。”太史公根据大量文献和实地考证,在 子不肖,舜居丹渊为诸候,故号丹朱。”《吕氏春秋・召类
《史记》中明确记载了舜帝葬所,这在五帝葬所记载中是唯 篇》“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袁珂注云:“苗、蛮一
一一次确记。今本《竹书纪年》云:“四十九年,帝居于鸣 声之转,服南蛮即战有苗也。而丹水之浦,又丹朱放逐之地,
条。五十年,帝陟。义均封于商,是谓商均。后育,娥皇也。 尧与党丹朱之有苗战于丹水,则丹朱与有苗之关系可想而见
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 也。”既然丹朱如此不肖,何以有“帝丹朱”之称呢?郭璞
王国维在《今本竹书纪年疏证》中指出:“‘今海州’ 云:“今丹阳(县)复有丹朱冢也。《竹书》亦云:‘后稷
系作伪者所本,疏证曰:‘案《隋书・地理志》:东海郡, 放帝朱于丹水。’与此义符。丹朱称帝者,犹汉山阳公死加
梁置南、北二青州,东魏改为海州。’此附注如出沈约,不 献帝之谥也。”袁珂也作了这样的解释:“丹朱而称帝,且
当有‘今海州’语。考《困学纪闻》五云:‘苍梧山在海州 与舜同葬苍梧,盖亦野老负暄之言,于失败之丹朱犹有同情
界。’此作伪者所本。”此外,就践帝位时间(五十年)亦 之意也。”我们认为,丹朱葬所为“朱明峰”,据《九疑山
不可靠,但这里提出了鸣条与苍梧山的关系,却是一条不可 志》载,朱明峰“又名无尖峰,曾名丹朱峰,位于下灌村南
忽视的信息。若参考《山海经》等文献综合分析,自然可以 二公里处由村。”旧志载有朱陵峰,即丹朱葬所也,朱明峰
得出正确的结论。这说明鸣条是个区域性地名,苍梧山在鸣 在九疑(舜峰)西北,印证了苍梧山之阴。
条境内。此外,全国还有若干小地名也叫“鸣条”的,这不 再讲商均葬于苍梧之野。郭璞注:“叔均商均也,舜巡狩,
足怪,“鸣条”的本义是因风作响的树枝。把“鸣条”当作 死于苍梧而葬之,商均因留,死亦葬焉,墓在今九疑之中。”
大的区域性地理名称,则只有荆楚之地与鸣条最为契合,且 袁珂云:“或为尧子丹朱,或为舜子商均,要皆传闻不同而异
符合地名构成之规律。如此,则孟子云,舜卒于“鸣条”是 其辞耳。”可见,对远古之传说和历史上有争议的文献,使用
对的,就如九疑在湖南,言舜葬湖南亦合情理。笔者虽然不 时要加倍小心,进行全面的、实事求是的比较分析。
同意随便相信今本《竹书》,但对刘俊南先生的下列分析表 《山海经・大荒南经》载:“南海之中有汜天之山,赤
示理解。他说:“诚然,有些地方有小地名叫鸣条,这是可 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郭璞
能的,但舜葬之处则在苍梧明矣。按今本《竹书》,鸣条有 注:“叔均,商均也。舜巡狩死于苍梧而葬之,商均因留,
苍梧山,则苍梧与鸣条是从属关系。”北方几个鸣条是一个 死亦葬焉。今在九疑之中。”
个小地名,但与苍梧无从属关系。刘先生认为“条”即古攸、 《史记・五帝本纪》云:“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
修字,“攸、修、条皆有‘长条’之义,如攸长、修长,亦 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
荆楚之义,因为荆楚皆指长条形灌木”。[2]此论早在皇甫谧 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
《帝王世纪》中有所表述:“舜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荐 九疑,是为零陵。”司马迁此论一定是比较各家之言得出的
禹,九十五而使禹摄政,摄五年有苗氏叛,南征,崩于鸣条, 结论,其权威性勿庸置疑。
年百岁”。“殡以瓦棺,葬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谓 此外,《湖南通志》、《永州府志》、《宁远县志》、
之纪市。在今营道县,下有群象为之耕。”由此可见,刘先 《九疑山志》等都有关于舜帝陵的祭礼资料。例如,唐代著
生“鸣条”即“荆楚”的结论可以成立。 名文学家元结在他任道州刺史时曾向朝廷奏报说:“谨按地
图,舜陵在九疑之中,舜庙在大阳之溪。舜陵古老已失,大
舜陵、九疑、零陵三位一体 阳溪今不知何处。秦汉以来,置庙山中,年代浸远,祠宇不
舜葬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确凿无疑。 存。”(《宁远县志・元结舜庙状》)对此,周九疑先生在

24
《舜葬九疑释疑》一文中作了深入研究,他认为,更重要的 陵。”同时,其他大量史籍也证明零陵与九疑的关系。作为
是,上述文献得到了田野发掘的佐证。一是1972年,震惊世 县名的零陵,最初出自秦统一中国之后。秦朝在长沙郡西南
界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在三号汉墓中出土了三幅帛书 边境(今广西全州县咸水乡)置零陵县。到了东汉,县址移
地图,被分别命名为《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长沙国南部 入泉陵(今永州市),隋改泉陵县为零陵县。从此,零陵遂
城邑图》和《长沙国南部驻军图》。地图所绘的区域,正是 成为县名沿用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九疑山腹地。该墓葬于公元前168年,其帛书地图,为我国 其次谈“零”。零陵的“零”非数学上的“ 0”。
最古老的地图。古代绘地图,以南方放在上面。此幅地图南 数学中的“0”的发现最早见于《周易》。按司马迁的说法,
上北下,左东右西。《山海经》以《南山经》置于第一;画 《周易》大若形成于殷代末期(公元前十一世纪)。比“陵
八卦,则以离卦放上方,因为离卦代表南方;都城皇宫总是 墓”出现的时间(公元前325年战国中期秦惠文王安葬)早
坐北朝南,因为南方为明方,天子所在,古代皇帝“向明而 七百余年。墨学家杨向奎先生曾对此作过研究,他说:“本
治”。《说卦传》:“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 来在《易经》上的二进位制中已有‘0’,即‘坤 ’之
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后世因 中空,有了‘0’则数学上的许多问题,得以说明,因为‘0’
都城往往在北方,忘记了古时南上北下的观念,转而以北方 与‘一’间尚有许多无理数,而莱伯尼兹以为‘0’生‘一’,
为上,南方为下,改变了古时之上下观念。图中不仅标有九 ‘0’不是‘Nothing’,而‘一’是‘miverse’,相当于
疑山周围的郡县名称,而且绘有九根柱子、五进房子。九柱 道家之‘道生一’,这是哲学史上的一大问题。而《易经》
既象征九疑山峰,又表示九五之尊,即帝王之尊。在九柱旁 中的‘0’与‘一’的提出,也为当代计算机的二进位制建
有篆书“帝舜”二字。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考证道: 立了基础。墨子《经上》‘库易也’。《经说上》‘库,区
“这座建筑物就是舜庙”;“将著名建筑物夸大的绘记在地 穴若斯貌常’。‘库’与‘区穴’,从训诂学上说即‘0’,
图上,这是古今地图惯用的手法,不足为怪”。[3](P77)二是 零的发现我们说过是数学史上的大事,在函数中建立直角坐
2004年在九疑山玉琯岩发掘了秦代前后舜帝陵庙遗址,其历 标,坐标原点永远不变。故云:‘若斯貌常’亦即恒量,十
代遗层之富,文物之丰,陵寝建筑面积之广(超过现在建造 七世纪笛卡儿的发现在《墨经》中早已见到了。”[6]排除了
的舜帝陵庙面积好几倍),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零陵”中的“零”非数学中的“0”,则有助于从“零”
著者从永州的地名入手,证明九疑、零陵、舜陵三位一 的本义上去理解这一地域名称。
体。秦代、九疑山有泠水,地域命名为泠道,泠者零也。泠 最后谈三个词的语义关系。零陵、九疑、舜陵三位一
道,也就是零道。王莽改称泠陵县,后舂、泠两县并为营道。 体的另一佐证是语义(所指)的相通融性。作为舜帝神话符
营道,即研究道艺,这又与舜帝明德有关。 号的零陵,它们都具有东方乌托邦思想的象征意蕴。先看
先谈“陵”。“陵”的出现起于我国战国中期。顾炎武 “零”字。古代零字为 ,从“田”从“∧”,表示冰块
在《日知录》卷十五“陵”条指出,春秋以降,王者之葬, 或雨滴徐徐散落田野。《说文》云:“零,馀雨也,从雨,
称墓而已。接着写道:“《史记・赵世家》肃侯十五年起寿 令声。”段玉裁改馀为徐,并注:“徐,各本作馀,今从《玉
陵,《秦本纪》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 篇》、《广韵》及《太平御览》所引《纂要》订。”徐雨,徐
陵,始有称陵者。至汉则无帝不称陵矣。”杨宽教授认为: 徐而下之雨。《中华大字典》解释为碎,零散也。由此可见,
“现在咸阳以北的秦惠文王墓和秦武王墓都高三丈以上,这 零,零散之雨。零陵,散而无定之陵也。散而无定,与九疑山
在当时坟墓中已算最高大的了。当时的人已把高大坟墓比作 “望而疑之”意思相同。“九疑山,方二千余里,四州各近一
山陵,因而很方便地把国王的高大坟墓称为“陵”。 最
[4](P13)
隅,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路史・发挥
早的零陵县名出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11)实行郡县制之 五・辨帝舜冢》)《述异记》卷下也说:“衡阳九疑山存舜庙,
时,始置零陵县,归长沙郡管辖。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 郡守至官,常致敬修祀,则空中如有弦歌之声。一说九疑山隔
学参考地图集》称:“零陵是我国夏以前已出现的三十四处 湘江,跨苍梧野,连营道县,九山相似,行者望而有疑,因名
重要古地名之一。” 最早记载舜葬所的是《山海经》“苍
[5](P8)
曰九疑。”[7](P195)唐代道州刺史元结在《九疑山图志》中写道:
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山海经・海内 “世称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谓之九疑。”“九”,多也。无
南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疑山,舜之 论是蔡邕的《九疑山铭》的“遂葬九疑,解体而升”也罢,亦
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山海经・海内经》)北京大 或是《史记》的“葬于江南九疑”也罢,都说明“九疑”即舜
学的“地图集”的零陵地名可能来自《山海经》。综上所述, 陵。只不过这是一座望而疑之,散而无定的帝陵。
陵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远古时代的人死后葬在山上, 历代朝廷对舜庙遗址的选定是有变化的,夏、商、周三
不封不树,类似今天少数民族的“天葬”。有封有树之陵, 代时的“舜庙在大阳溪”(大阳洞江村至岭脚村之间的九疑
就是春秋战国之后喻为陵(山)的高大陵墓,“陵”字不含 河北岸与望岗之间的白鹤观),秦汉及明代前曾设在玉琯岩,
山陵的意思了。 明洪武四年迁往舜源峰下,一直沿袭至今。无论选在何处,
司马迁也把舜陵称为零陵。他在《史记・五帝本纪》中 都是后人为祭祀需要而设的。因此,
从安葬舜帝之陵这一“所
写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 指”来看,我们说零陵,也就是说九疑,我们说九疑,也就

25
是说舜陵,零陵、舜陵、九疑“三位一体”。笔者这一结论 何维护君权至上和如何限制君权对民众利益的过分侵害,成
已被《九疑山志》所采纳。 了政治家们和士阶层的思想重点,生命个体的意义世界和权
到了二十世纪,九疑山舜陵也成了毛泽东的一段情 利追求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正因为如此,舜帝、周公、孔
结。毛泽东秋收起义时曾想上九疑山。他向老朋友乐天宇询 子被中国政治家和士阶层尊奉为圣人。祭祀圣人则成为中华
问九疑山的情况,在一封电报中指示:
“火速武装农民待命。
” 政治伦理的重要内容和特征。
后来不知何故改上了井岗山。三十多年后的1961年某一天, 舜帝葬所各有说词,还因将其葬所和祭祀之庙相混。
周世钊、李达、乐天宇三位湖南老乡在一起闲谈,乐天宇从 如钱穆先生引《清一统志》均州(襄阳)太和山麓姚子铺有
家乡宁远带来了斑竹。他们商定送一根斑竹给毛泽东。后乐 舜帝庙,便认为舜葬湖北汉水流域。又,始建于唐开元廿六
天宇送了一幅条幅,上半截是蔡邕的《九疑山铭》,下半截 年(738),几经毁坏修复的山西省运城市占地廿余公顷的“舜
是自己写的七古《九疑行》。毛泽东接到赠品后,写下了《七 帝陵庙”,山西运城人认为舜葬运城;江苏连云港也有舜帝
律・答友人》。乐天宇是毛在杨昌济家结识的老友。[8] 陵庙,江苏人认为舜葬江苏……,陈泳超先生在其《尧舜传
说研究》一书中,对全国舜帝传说地望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比
“南己”即“南纪” 较研究,发现全国有百余个地名,其雅名胜迹分布在二十多
舜葬己市说法不一。 个省市。[9]尽管如此,舜帝葬所在九疑山,已被考古、风物、
早于孟子百多年的墨子(前478 —前392?)说过:“舜 文献所印证。事实证明,舜帝陵只有一座(在九疑),而舜
西教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衾三领,谷木之棺,葛以 庙很多,这正如孔庙只有一座(在曲阜),而文庙很多一样。
缄之,已葬而市人乘之。”(《墨子・节葬下》)
《吕氏春秋・安
死》云:“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此说把“南巡”说成了 参考文献:
“西教”。若“南己”即“南纪”,按《诗经・小雅》云:“滔 [1]钱 穆.苍梧九疑零陵地望考[A] .古史地理论丛[M] .台
滔江汉,南国之纪。”“南纪”泛称南方。可见,“南己”无 北:东大图书公司,1982.
[2]刘俊男. 华夏上古史研究[M]. 延边大学出版社,2000.
处可考。如前所引,皇甫谧载,舜南征,崩于鸣条,“殡以瓦
[3]周九疑. 舜葬九疑释疑[J]. 河南:寻根,2000, (5).
棺,葬苍梧九疑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在今营道县,
[4]杨 宽. 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
下有群象为之耕”。他认为“零陵”即“纪市”。
版社,1985.
[5]零陵县志[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2.
舜陵一座,舜庙很多 [6]杨向奎. 墨学与新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书店,1997.
综上所述,从舜帝葬所地望和舜帝神话历史关涉之地 [7]袁 珂,周 明.中国神话资料萃编[M].四川:四川省社会
名可以发现中华道德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舜帝是中华道德 科学院出版社,1985.
文明的开创者,孔子是道德文明的集大成者和传承者。从周 [8]周呈芳.毛泽东秋收起义时想上九疑山[J].内蒙古大学学
报,1998(2).
公到孔子,正是我国的“轴心时代”(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
[9]陈泳超. 尧舜传说研究[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语),这个时代是宗教哲学产生的时代。周代以后,大一统
的政治模式得以形成,君权至高无上。在此政治模式中,如

Newly Investigation of the Emperor of SHUN’s(舜)Burring Place


-- A concurrent Discussion of Mr. QIAN Mu’s(钱穆)“Study of Cangwu(苍梧)
& Jiuyi(九疑)& Lingling(零陵) Area”

HE Hong-bin1 , WANG Tian-kui2


(1.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dong Prov., Guangzhou 510405;
2.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Prov., Yongzhou 425006)
Abstract: SHUN(舜)emperor was buried in Jiuyi(九疑) mountain of Cangwu(苍梧), called Lingling(零陵), and was
originally acknowledged generally by the historians. But the solemn gentleman QIAN Mu(钱穆)composed that SHUN emperor
buries in the river Han basin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 of Hubei, which brings about a lot of controversy. Generally speaking, Mingdi
and Cangwu are regional names of place. When patrolling south, SHUN emperor died in the wild country of Cangwu, so it is
conclusive that he was buried in Jiuyi of south. SHUN emperor is the initiator of Chinese moral civilization; Confucius is the
comprehensive success and inheritor of moral civilization. Everywhere builds temples offer sacrifices to SHUN emperor and
Confucius, demonstrate China political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ethics. The fact proving, there is only one grave of SHUN emperor
but there are many SHUN temples. Just like there is only one “Confucian Temple”, but there are many Confucian temples.
Key words:SHUN emperor; burring place; area; investigation
2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