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结辩稿(3)(前 2 分做反驳,后 2 分做升华)

谢主席,大家好。

纵观全场,我发现双方最大的分歧其实来源于审辩题概念不同。对方告诉我们
只要他们能够论证网辩是利大于弊的,那么网辩的盛行就能给辩坛带来倍增的好处,
因此是辩坛之喜。我方也承认网辩好处多,但,我们认为那是离题论证(和偷换概
念)。今天辩题真正想让我们探讨的,是网辩在疫情之后成为辩论模式主流之时,它
在疫情期间体现的好处是否会变质。而我方今天的核心在于我们并不鼓励网辩成为主
流,而是应该以辅助的身份停留在辅佐实体辩推广辩论文化的位置,绝不能反宾为
主。

回答对方辩友的几个问题:

1. 对方辩友说辩论的本质无非就是双方辩手输出自己的论点架构并拆解对方的,
只是一项训练表达能力的活动而已,因此没有必要注重肢体语言。
 我想,大家都知道训练表达能力的活动鳞次栉比,有辩论,有演讲,有
诗朗诵。但是把辩论从演讲和诗朗诵划开的最大要素,不就是因为辩论
需要有说服力?如果辩论不需要肢体语言或实际仪态来说服评审观众,
那它和我们在手机上观看演讲、诗朗诵又有何区别?

2. 对方辩友说网辩能够打开国际交流,使得辩手不需要耗费巨资出国参赛,因此
网络国际辩论赛比实体赛更多,是件可喜的事。
 所以他们认为真正的国际交流应该只停留在片面的云端沟通上,他们觉
得就算辩手们不需要去到对方的国家,不需要亲身体验国际辩手家乡的
辩论备赛模式,不需要和国际辩手有更多的深入交流,就能实现国际交
流。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3. 对方辩友说网辩能够提高网辩执行力,完善辩论比赛系统,经得起推敲。

4. 对方辩友说网辩能给予辩手更多操作平台,拯救辩坛遗珠。
5. 对方辩友在双重标准,说我方必须论证网辩盛行能够带来不可磨灭的坏处才是
辩坛之悲,自己论证他们论点的时候却并没有论证他方能够带来绝对的好处。若要在
公平的比较到底是喜还是悲,那他方也应该论证极端,显然他们并没有这么做。

6. 对方辩友认为科技能够给辩坛带来更好的建设。
-我方认为这个其实只是一个选项

7. 对方辩友告诉我们只要你胆怯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网辩。
-这正是我们所害怕的,如果今天一个个人不敢直面内心的恐惧,那他是否要一
辈子呆在家里,不出门不面对人不再交流?这难道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吗?(有
违辩论本质)

在疫情时代前,大部分的国际赛事都是以实体赛举办的时候,出国的成本的确
很高,所以辩手们会为此很努力筹集资金,做加倍的准备提升自身水准,只为了争取
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只让辩手输出论点,现场感不再神圣的网络辩论模式却会
使我们失去目标,反而会因为各种网辩的盛行,更多赛事机会的出现而开始不珍惜他
们。试问,导致辩手们失去追求的目标是一件可喜的事情吗?
(至此大约 2 分 25 秒~2 分 30 秒)

回到我方立场,我方其实从来就不否认网辩为我们带来的好处,但是各位想
想,这些好处在网辩不盛行的情况下其实是不是也存在呢?我方之所以一直强调网辩
更适合被当成辅助品,除了我方整场在提的辩论意义的贬值和比赛素质的下降以外,
我们更担心网辩模式把选手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让他们淡忘了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重
要性,错失了学习这一个基本的社交技能的机会。更令人心寒的是,网辩的盛行其实
会间接地鼓吹了人们隐身于屏幕后面的交流方式,进而让交流及辩论的本质变质,这
个难道是我们今天要提倡的社会交流方式吗?难道这样的结局是我们喜而乐见的?

各位,其实我方为什么会认为网辩盛行的趋势是辩坛之悲?因为它让我们忘记
了人与人最原始纯粹的交流方式。只有面对面的交流,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对方眼神里
蕴含的情绪以及话语间里的温度。如果有得选择,又有谁愿意每天通过电话联系我们
的亲人呢? 又为什么逢年过节,游子都想尽办法回到老家和亲人团聚呢?因为我们大
家都知道,面对面的交流永远不能够被其他形式替代。我方其实最害怕的是,大家认
为科技的便利可以取代这些交流的细节,背后的代价却是要我们摒弃了流传多年的文
化习俗。各位扪心自问,通过网络交流和面对面交流的价值真的是同等的吗?因此我
方才告诉大家,科技在必要时的确可以辅助我们达到交流的效果,但是我方杜绝让这
种交流形式演变成社会乃至世界未来的主流及常态。缺乏面对面交流的世界,是个缺
少了温度的世界。

(学长笔)

人们即将忘记在观众席观看辩论赛也会为辩手捏一把冷汗的精神盛宴;而辩手
们也即将遗忘自己是如何在实体辩论塞里,从一个胆战心惊的菜鸟到充满自信的雄鹰
的成长心路历程。我方其实不否认网辩确实能够解决很多队伍的先天限制,但是网辩
的不确定性不在我们可控范围内,一旦铸成大错,我们已经不会有挽回的余地了。

在场的各位在初入辩坛的时候,是否会双手冒汗,攥紧辩论稿瑟瑟发抖,同时
眼睛湿润地注视对方辩友铿锵有力的论句,差点哭出来?可当我们站起来发表自己的
意见时,当观众、评审的目光都聚焦在自己身上,神奇的是我们却会从一开始连咬字
发抖,到最后逐渐适应,自信的将身体在评审和对方辩友之间来回转,一直到最后的
那一声“谢谢”,坐落回到座位上。实际上就只有几分钟那么短促,我们却会胆怯,害
怕,到最后自信,侃侃而谈。赛事过后,我们会感到异常的兴奋。这份兴奋,有可能
来自成功完整发表稿件的成就感,也可以是收获评审与观众认同的眼神中,看到了自
己的成长。辩论赋予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情绪跌宕起伏旅程,是网辩永远的盲区。

(现场感之重要性)

说实在,今天对方妄想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可以通过网络为媒介来替代面
对面的交流模式的。那我们以华人农历新年时互相拜访的习俗,以及每逢新年时不辞
辛苦舟车劳顿驱车回到家乡的游子为例子,在非常时期里我们当然是被迫在云端上与
家人虚拟相聚,可在新冠疫情平息之后,我们却选择了放弃最纯粹的面对面交流。

这和辩论是如出一辙的。当网辩成为辩论界最理想的表达模式的时候,大家心
中会这样误解:人与人的接触,原来是可以省略掉很多细节的啊。因此在这里我方想
敦促各位,不要被因为疫情时代而被迫转型的辩论模式蒙蔽了心灵,否则,我们长久
以来致力于培养的,最有效率的辩论文化即将走入历史。

(交流模式的变异)

疫情后,网络辩论仍然盛行。
我们已经鲜少,乃至于几乎没有机会享受站在辩论舞台上。网络看似赋予了我
们各种参赛或举办比赛的便利,实际上却在潜移默化地禁锢我们的思想,一步步地把
我们激情洋溢辩论时所展现的各种仪态套上铁质手铐,而如此固步自封的态度却是大
部分社会自己的意愿。这种画地为牢的辩论模式的趋势,对于无论是新手或资深辩手
而言,甚至整个世界辩坛的未来发展,以及导致人与人最纯粹的交流产生变异,真的
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吗?

不,我方不这么认为。综上所述,我方坚持疫情后,网辩仍盛行是辩坛之悲。
立论稿第三版(最终版)
谢谢主席,大家好。

开宗明义,疫情后指的是在疫情结束后,人们恢复正常生活的时间点。网辩是指线上
进行的辩论比赛,而“仍盛行”指的就是依然广泛流行。辩坛指的是活跃于辩论的群体
总称。辩论的本质在于允许辩手们进行思想上的交锋,以及提升辩手的思辨能力及说
服力。
网辩的盛行会成为辩论赛的趋势,这是因为有更多的主办方会因为经费低,更方便为
由而选择网辩,网络服务的提升也会让网辩渐渐成为大家的首选。久而久之,实体赛
便会逐渐没落。

回到今天的辩题,双方要探讨的是在疫情结束后,在拥有实体赛及网辩的时代里,网
辩仍然成为大众首选的趋势,对辩坛未来的发展有没有造成关键性的影响。我们并没
有否认网辩对辩坛所带来的好处,而网辩盛行的可悲之处也并不在于网辩的坏处比好
处多。我们今天想讨论的是一件事情的好处与其好处被放大化之间的差别,例如,塑
料袋的发明是有利于大众便利,可是盛行后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塑料
袋的发明是好的,但是塑料袋盛行后是不好的。

我方认为,疫情后网辩仍盛行是辩坛之悲,原因有二。
第一,我方认为相较于以往的实体赛,网辩的盛行会降低辩手的说服力及辩论赛的现
场感。辩论比赛的精彩之处在于辩手竭尽全力以自己的表达方式渲染全场,说服评审
及观众相信自己的论点及架构。美国心理学家艾帕拉·梅拉别斯曾创立了这样一个公
式,一句话的影响力只有百分之七,百分之三十八的语言和百分之五十五的面部表
情。可见缺乏了面部表情,辩手的说服力就会由此减半。论点和架构固然是一场辩论
赛的精华,但是倘若缺乏了肢体语言与现场感带来的渲染力,大众将会失去观赛时的
兴奋与激昂,辩手也将没有机会体验在实体赛中受观众评审瞩目时的压迫感及成就
感。网路卡顿也会影响比赛的顺畅度,造成辩手们在传达论点时不清楚的问题,导致
评审和观众无法有效地接受信息,降低了辩论的本质及成效。

第二,网辩盛行后会导致整体辩论的质量下滑。网辩的初衷是为了提供更多参赛机会
让选手磨练实力,但倘若因为比赛数量不断增加使到辩手难以负荷,把精力都分散在
众多比赛中,非但不能达到增进技术的效果,还会降低了辩论赛的质量。一些原本被
视为辩论界的盛大赛事也会因为被放宽的参赛条件而看起来不再那么神圣,与此同时
辩论赛的层见叠出也会让辩手变得倦怠及松懈。简单来说,网辩的盛行过多于注重
“量”,而非“质量”。 此外,网辩让选手可以随时接受场外指导,然而辩论比赛本身的
目的是为了要考验选手的临场表现,现场的压迫感让选手只能硬着头皮挡住对手的攻
势,突破自己的极限得到成长与进步。倘若选手只是盲目地依赖场外提示,就会失去
了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让整场比赛沦为双方教练的竞技场,如此的辩论赛还有意义
吗?长久下来,少了新生代初生之犊不怕虎的气势,辩坛的盛世只会逐渐没落,这难
道还不是辩坛之悲吗?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疫情后,网辩仍盛行是辩坛之悲,谢谢。
反驳表

1)网辩的盛行会给辩手们带来更多的 1)网辩舍弃了对辩手们的肢体语言
机会,给予他们更多锻炼辩论能力的 的评审标准,导致辩手不在注重自己
机会,累积经验,为什么说辩手的质 在发言时的仪态,这样只会培养出一
量会在网辩盛行之后下降呢? 群不注重体态礼仪的辩手。
3)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辩手们现
在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学习了,可是
他们所打的比赛质量都并非很好,那
么他们真的能从中学到很多吗?会不
会甚至比赛比多了变得只论输赢,不
在着重探讨真理了呢?

2)现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命 1)一项事情一旦被广泛认识了,推
中的一部分,网辩能够让更多人认识 广了就一定是一件好事吗?就好像如
辩论,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辩论,壮 今的社交媒体,一开始的目的是让大
大辩坛,为什么不是辩坛之喜? 家能够无视区域和时间的限制广泛交
流,而现在却沦落为网络黑商,感情
骗子的趁手工具,是人类在社交这一
方面的喜事吗?网络这个东西很好,
我方不否认,但是它没有边界的不确
定性是一个非常大的隐患。
2)中新网 1 月 25 日电 最高人民
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四检察
厅厅长郑新俭 25 日在发布会上表
示,近年来,检察机关办理网络犯
罪案件以年均近 40%的速度攀
升,2020 年达到了 54%。(多过一
半)
3)所以对方辩友你能确定网辩盛行
这个趋势不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弊端出
现吗?这是否又是所谓的辩坛之喜?
4)所以呢?一个团体的人数众多就
一定是壮大的表现吗?

3)网辩的主办成本低,而且能让各个 是的,我方大胆承认网辩比实体比赛
地区的辩手不用缴付昂贵的交通费就 更加“便宜”,可世上哪有免费的午
能够进行比赛,何乐而不为? 餐?你放弃付出金钱与时间成本,就
不会获得任何通过辩论我们所收获的
主产品、副产品!未来辩手们只能是
只会在家里懦弱地发表意见的傀儡,
他们不了解真正的辩论本质,他们在
一辈子的辩论生涯里终究无法战胜心
中的恐惧,只能胆小懦弱地缩在电脑
前,成为只会收集资料,发表成果,
临场反应表现能力极差的未来一代!

4)我方的观点是网辩和实体辩能够同 1)网辩能给予我们经验积累?面对
时进行,只不过网辩成为了主流,而 电脑自顾自的说话,不懂得琢磨观众
实体辩的数量是少过网辩的,意思 的肢体动作和仪态,更何况新手通过
是,大型辩论比赛仍是用实体辩的方 接触网辩,他终究会无法跨过心里的
式进行,而网辩更像一个练习场,让 那个坎,无法战胜站在舞台面对大众
辩手们在踏上真正的战场前有足够的 发表意见,进行驳论的胆怯。网辩根
经验累积和练习,才能在实体辩时发 本就是在让辩论这一项活动变成一个
挥实力,这为什么是辩坛之悲? 空壳,看似有形式,实则质量全无,
这样的辩论模式持续保持并且广泛流
星,真的是辩坛之喜?

5)(maybe 有数据论证)网络将在未 我们今天讨论的难道是世界科技化的


来时代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主流, 问题吗?辩论没有网络的加持难道就
我们的世界将逐步科技化,所以辩论 会被淘汰?试问对方辩友你会因为科
也必须与时俱进,否则将被人们所遗 技发达而永远不和你妈面对面沟通分
忘和淘汰,所以能将辩论这项活动以 享吗?反而实体辩不仅能锻炼口才架
更先进的方式来延续下去,为什么是 构,更加能锻炼一个人的社交能力。
辩坛之悲? 实体辩是一个全方位磨砺一个辩手的
契机,如今网辩泛滥,人们已经不懂
得真正交流的意义,谈何喜事?

6)我方不否认网辩摒弃了一些东西, 1)什么是辩论?难道只是区区音频
就好像为了发展我们舍弃了一部分森 与音频通过语言文字的碰撞来比出输
林,但是但是网辩所带来的发展远远 赢?对方辩友你的意思是为了让一件
比网辩所舍弃的那一些“温度”重要。 事情永恒地存在,就可以放弃辩论最
初的初衷?我相信大家,甚至是对方
辩友之所以勇于尝试辩论,不是因为
喜欢听 radio 的深夜电台的心灵鸡
汤,而是看到各个资深辩手们在舞台
上激情洋溢的大展言语吧!失去体验
感的网辩,根本就是灵魂出窍,金玉
其外,败絮其中!

7)辩论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上升期,不 1)我方不否认科技会逐步发达,网
断扩增的辩手群体对比赛的需求也越 络线路也能稳定到我们大家都可以开
来越大。而很多网辩的问题主要原因 着摄像头来进行网辩。但是就像我方
是主办方筹备期不足,经验不够。 所说的,网络具有疏远性质,无论网
经验的积累再加上市场的筛查,这些 辩的科技多么发达,它仍然取代不了
“质”问题都是可以随着时间慢慢改善 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意义,而辩
的。 论的目的和初衷就是要交流

8)实体辩缺乏资源,而网辩能促进更多 -提供了更多接触的机会,但是并非
的国际辩论比赛,促进各国辩手之间 真正地达到了“交流”的目的
的交流,这是实体赛很难办得到的东 -不希望所谓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只
西。 停留在表面上
-比赛机会变得廉价
9)人类社会一直在发展,一直在进 -网辩磨灭了实体辩所带来的刺激和
步,所有没有与时俱进的东西都将慢 紧张感,变成了八个不同的音频在网
慢被时间淘汰,辩论同样也应该与时 上进行没有温度,没有任何跌宕起伏
俱进,才能一直延续下去。 的辩论,那么辩论将越来越不吸引
人,久而久之便会被人们遗忘
-实体辩同样可以以不同的形势发
展,不一定要进行网辩才能延续

10)网辩的盛行和实体辩是同样可以
进行的,大型比赛仍用实体辩的方式
进行,而诸多的网辩比赛成为了辩手
们的训练方式,让辩手们能够拥有更
多的练习,学习的机会难道不好吗?

11)许多受怯场或过度兴奋等因素影
响而失焦的辩手,在网辩里都相对专
注、对焦及稳妥。除了能让不同特质
的辩论人都有发挥的空间,网辩的盛
行也使竞赛辩论展现更多超出想像的
姿彩。

12)网辩能够让在线辩手可以突破区 (网辩的不确定性:提供了辩手们更
域限制,甚至强弱不恰的阶级限制, 多去作弊的机会和空间)
更频密地组队带动更具体的交流。即
便日后疫情已稳定,行动管制令得到
解除,网络辩论赛也该继续发展,将
一个本属于小众的项目置于“发展位
置”,可以允许更多可能性,期待更多
表达模式,这难道不是辩坛之喜吗?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