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

第 110 學年度清華大學普通物理實驗( 1 )

□預報 或 ■結報 課程編號:

實驗名稱:
系 級: 組 別:____________________
_
學 號: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
_
組 員: 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日期:__ _年_ __月 日 補作日期:_ __年__ _月 日
◎ 以下為助教記錄區
預報繳交日期 報告成績 助教簽名欄

結報繳交日期

報告缺失紀錄
一、 實驗目的
1. 建立實驗測量的基本概念和數據正確取法
2. 瞭解實驗數據的誤差來源和正確處理流程
3. 建構數據分析的基本常識和處理技巧
二、 實驗原理與分析
1. 數據的表示方式:數量、精密度和單位缺一不可,為清楚簡潔的表達數值,可
以用科學記號(a.bc ± d)*10n 並加上單位
2. 有效數字和捨入:在記錄數值時,除了從儀器讀出的精確數字外,通常還會
加上一位不準確的估計數字,(精確數字+估計數字=有效數字),運算結果若
有多的位數,可按照四捨六入原則
i. 捨去的數≥6,捨去後,前一位數+1
ii. 捨去的數≤4,直接捨去,前一位數不變
iii. 捨去的數=5,前一位數為奇數則直接進位(逢單則入)
偶數則直接捨棄(逢雙便捨)
3. 實驗誤差:測量的可信度,通常只能推測一個範圍,因此需了解如何減低誤
差,誤差主要分為兩大類,系統誤差和統計誤差
i. 系統誤差:(1) 系統設備誤差:儀器不夠精密,需要選擇適當儀器,利
用標準設備或數據校正儀器求出校正公式
(2) 環境設備誤差:外在環境因素,溫度壓力濕度都是,需要
用特別設計消除或設法修正誤差
(3) 人為誤差:有可能和實驗者個性、習慣、偏見有關,需要有
不同實驗者分別測量取平均,若有充分理由或證據證明為實驗疏忽,需要
捨去數據重做
ii. 統計誤差(statistical error):又稱為隨機誤差(random error),一種無法控制
的機率問題,需要增加實驗次數,才有可能得到較接近真確值的結果
4. 統計分析
i. 算術平均值(mean):

ii. 平均偏差(average deviation):

iii. 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iv. 平均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mean):


v. 誤差傳遞:

(1)

(2)

(3)

5. 準確度(accuracy)和精密度(precision):前者為實驗值和實際值的差,後者為實
驗結果重複的程度
三、 實驗器具
1. 待測物(木塊、金屬球、水管)
2. 游標尺
3. 粗天平(三梁天平)
4. 精密天平(電子天平)
5. 測微器

四、 實驗步驟
1. 使用游標尺測量木塊和水管各向度長度 10 次,使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球直
徑 10 次
2. 使用三梁天平或電子天平測量待測物質量各 10 次
3. 分析所有直接測量所得的數據之平均值,算出平均標準差
4. 計算體積和密度以及他們的誤差(使用誤差傳遞)

五、 實驗數據和數據分析
1. 木塊
長(mm) 寬(mm) 高(mm) 質量(g)
trial 1 40.35 8.05 12 3.96
trial 2 40.375 8.05 12 3.95
trial 3 40.35 8.05 12 3.96
trial 4 40.35 8.05 12.025 3.96
trial 5 40.35 8.075 12.025 3.96
trial 6 40.35 8.05 12.025 3.96
trial 7 40.35 8.05 12 3.96
trial 8 40.375 8.075 12 3.96
trial 9 40.35 8.075 12.025 3.95
trial 10 40.35 8.05 12.025 3.955
平均值 40.355 8.0575 12.0125 3.9575

長σ 寬σ 高σ 質量σ
0.003333 0.003819 0.004167 0.001344

體積誤差(mm^3) 密度誤差(g/mm^3)
3905.98946±2.316746292 0.00101319±3.44444212*10^-7
2. 水管
內徑(mm) 外徑(mm) 高(mm) 質量(g)
trail 1 18.020000 24.051000 31.251000 10.160000
trail 2 18.020000 24.050000 31.251000 10.160000
trail 3 18.000000 24.050000 31.250000 10.160000
trail 4 18.020000 24.050000 31.250000 10.160000
trail 5 18.020000 24.050000 31.250000 10.160000
trail 6 18.020000 24.050000 31.249000 10.160000
trail 7 18.020000 24.051000 31.250000 10.160000
trail 8 18.000000 24.050000 31.250000 10.160000
trail 9 18.020000 24.049000 31.250000 10.160000
trail 10 18.020000 24.050000 31.251000 10.160000
平均值 18.016000 24.050100 31.250200 10.160000

內徑σ 外徑σ 高σ 質量σ


0.0026667 0.0001795 0.0002000 0

體積誤差(mm^3) 密度誤差(g/mm^3)
6229.99123±2.370125982 0.00163082±0.000000620426
3. 鋼珠
質量(g) 直徑(mm)
trial 1 3.5 9.539
trial 2 3.52 9.546
trial 3 3.52 9.541
trial 4 3.5 9.542
trial 5 3.5 9.54
trial 6 3.5 9.538
trial 7 3.5 9.538
trial 8 3.52 9.543
trial 9 3.52 9.543
trial 10 3.52 9.538
平均值 3.51 9.5408

質量σ 直徑σ
0.003333333 0.00085375

體積誤差(mm^3) 密度誤差(g/mm^3)
454.7293627±0.1220731574 0.007718876958±7.330190718*10^-6
六、 結果與討論
1. 量金屬圓柱體的高度和直徑時,應該在同一位置量多次,還是不同位置與不
同方向 都要量?為什麼?
應該在不同位置與不同方向測量,因為我們不能保證物體各方面沒有凹凸不
平或是對稱,因此在不同位置測取平均能夠縮小誤差
2. 為什麼用直尺量長度多次時,每次要取自直尺不同的位置?
直尺本身可能有誤差,沒有游標尺精確,每一刻度的實際間隔也可能不同,每次測量
取不同的間隔,你能夠更貼近實際值
3. 一個長方形物體的長、寬各測十次,計算面積時應以長度平均值與寬度之平均
值相乘,或是長、寬一對一相乘後再平均?試申述理由。
應該要用平均值相乘,減少誤差傳遞。若是相乘後才取平均,由於數據本身就
有誤差,可能會出現極端值,使誤差被放大,進而影響實驗的精準度
4. 請一一列舉此實驗所使用的儀器之系統誤差。
(1) 設備系統誤差:刻度、法馬不夠精確,天秤有摩擦力造成質量不夠精確
(2) 環境系統誤差:濕度、溫度、空氣流動造成影響
5. 若使用的游標尺如圖 7 所示,即主尺上 49 格刻劃(每格的長度為 1mm)等於
游標上的 50 格,則游標上的刻劃一格相當於多長(參考附錄 A)?刻度的讀法
是否和附錄 A 之 一中所述的相同?
游標尺上的一格等於 49/50=0.98mm,讀法語附錄相同
七、 實驗心得
這次的實驗步驟做起來非常簡單,都是一些簡單的量測,量起來數據都不會差
太多,比較困難的部分是計算,花了我們超過一半的時間,光是理解偏微分再
實際應用,因為之前沒有學過,所以花了很久才終於搞懂,還好我們這次的分
工相當成功,一個人負責量數據,另一個負責先輸入公式,標準差馬上就算出
來,在算誤差的時候,也是兩個人算不同的部分,最後再做檢查,成功的比上
一次更早收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