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DOI :

10.
138
15/j.cnki.jmtc(pss).
200
6.0
4.0
14
2006年第4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No.
4‚2006
(总第134期) Journal of Mudanjiang Normal U niversity T otal No.
134

“剪灯三话”理欲、义利观试析
墨  亚
(徐州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 ]  “剪灯三话”产生于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明代社会‚其思想或多或少打上了理学的烙印。本
文拟用理学中理欲、义利两对伦理范畴来对“剪灯三话”的思想特色和创作动机作出解析。
[ 关键词 ]  “剪灯三话”;程朱理学;理欲;义利
[ 中图分类法 ]I242.
1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03-6121(2006)04-0034-03

  明初传奇小说集“剪灯三话”‚师承唐宋传奇‚启通明清 雅的金生在学堂中情意相投‚誓海盟山‚夫妇未及一载‚翠
传奇、笔记小说。成为婉转华艳的唐传奇与第二个传奇高 翠即为张士诚部将掠去‚金生倍经险阻、受尽磨难‚终于在
峰《
聊斋志异》间的桥梁。历代学者对其地位和价值给予了 威焰赫奕的李将军府中和翠翠重逢时‚已成为李之宠妾‚二
充分肯定和重视‚在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结构阐释等研究 人惟有“但相对悲咽而已”。面对旧愁新恨‚金生无复致望‚
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其焦点仍集中于 《剪灯新话》和 终于感疾而先殂‚翠翠亦含冤而继殒。“ 生不相从死亦从”

剪灯余话》的研究及比较上‚对于稍后创作的 《觅灯因话》 的伉俪之情‚令人扼腕叹息。带有作者自传性质的《
秋香亭
则以其文辞简拙、篇数过少而较少关注。然《觅灯因话》的 记》‚亦描述了青梅竹马的商生与采采因战乱而错失良缘
作者邵景詹于卷前小引中特注明其中篇目皆是“ 阅 《新话》 的遗憾。战乱之后的商生再度寻访到昔日的恋人时‚采采
而因及”‚且除李昌棋的《剪灯余话》外‚又是较少流传下来 已适人有于‚早已物是人非‚“ 半衾未暖‚幽梦难通‚一枕难
的新话仿作之一‚因此本文将之与前“ 剪灯三话” 共同比较 欹‚惊魂又散”‚[2] 佳人之恨无穷‚商生亦寝食俱废‚不能忘
分析。 情‚因此只能无奈地发出“ 只怨干戈不怨天” 的反战呼号。
“剪灯三话”产生于程朱理学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明代社 再者如《
爱卿传》中的罗爱爱与赵生也是因兵战使得有情人
会‚其思想或多或少打上了理学的烙印。“自二程接过张载 天人永隔‚空余悲戚。这类爱情悲剧‚一为声讨战乱罪行‚
的理欲之辨‚并将它与传统的义利之辨结合起来后‚理欲、 一为赞颂人间真情。情之一字‚是作者着力表现的主题‚也
” [1]
义利之辨就成了整个理学伦理思想的一个纲领性问题。 是作者最终的创作动机。
这个纲领 性 问 题 对 “ 剪 灯 三 话” 的 创 作 产 生 了 重 大 影 响。 “继钱塘瞿氏之作”的《
余话》‚虽也模仿 《新话》设置了
“剪灯三话”中《
新话》和 《余话》篇数相同‚都为二十篇‚《新 战乱中的爱情婚姻主题‚但已在作品主旨和创作动机上表
话》后附《 寄梅记》两篇‚《余话》后附 《至正妓
秋香亭记》和《 新话》相 异 的 审 美 倾 向。以 《鸾 鸾 传》、《连 理 树
现出了与《
人行》和《
贾云华还魂记》两篇。以志怪反思政治历史‚或间 记》、《
琼奴传》三篇为例。才貌双全的鸾鸾本许配给才子柳
以揭露讽刺现实社会的黑暗、不公‚以及描写战乱中的爱情 颖‚后柳家衰落‚鸾鸳母悔婚而将鸾鸾嫁给村朴富室缪某。
婚姻是二者共有的主题。而其中的爱情婚姻主题均占到了 鸾颖二人各自丧偶方得以再续前缘。不料战火突起‚夫妇
一半的比例(这里的爱情婚姻即可视为理学理欲思想中欲 离散‚鸾鸾几易贼手‚然“ 备历危疑‚幸存贞洁”。柳颖边关
的表现形式之一)。《
觅灯因话》篇目较少‚共八篇‚其中《贞 跋涉‚终得赎出鸾鸾‚夫妇团圆。为避世乱‚二人隐遁于徂
烈墓记》一篇涉及到婚姻主题‚其余有五篇均涉及到理学的 徕山麓‚耕耘度日‚共甘共苦‚相敬如宾。然祸又从天而降‚
义利内容。所以本文将在第一、二部分重点分析《新话》和 柳颖出城负米之时‚为贼所获‚反贼 诱 以 富 贵‚不 从 被 杀。

余话》的情理关系‚第三部分义利观的分析上以 《觅灯因 鸾鸾积薪焚尸‚投身烈焰殉夫。可以说‚柳颖与鸾鸾这对夫
话》为主。 妇所遭遇的苦难并不比翠翠与金生少‚鸾鸾最后殉情的方
一、抑情崇理的整体趋势 “天理民
式更是可悲可叹的‚但作者“夫死于忠‚妻死于义”、

新话》的作者翟佑‚生逢元明易代的乱世‚亲眼目睹了 彝‚有不可泯”的创作动机疏散了笼罩在《
翠翠传》上的淡淡
兵燹战乱中的生离死别‚与表妹的刻骨爱情又被战乱阻隔 忧伤‚而代之以一种理性的平静。后两篇的情节 与 《鸾 鸾
拆散‚所以‚《
新话》中多以一种忧伤凄婉的笔调叙写战火离 传》大致相同‚为求真爱‚矢志不渝‚也都安排了女性为情殉
乱中的爱情悲剧。如《翠翠传》‚颖悟聪慧的翠翠与聪明俊 夫的结局‚此不赘述。由此可见‚《
余话》中的战乱已成为布

   [收稿日期 ] 2005
-12
-12
[作者简介 ] 墨亚(1981-)‚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 34 -
局谋篇、推助情节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就是借助离乱之机 建礼法‚但结篇行文之间仍不无理学顾虑。仍以 《金 凤 钗
来完成作品中人物(尤其是女子)的道德升华‚将之塑造成 记》、《
渭塘奇遇记》、《
联芳楼记》、《
爱卿传》与上文比较。兴
为符合封建伦理的节妇、烈妇‚以“ 表节义‚砺风俗‚敦尚人 娘附魂庆娘‚对崔兴哥自荐枕席、幽期私奔‚虽然为了与意
伦”在“举有关风化‚而足为世劝”。 《余话》中其他涉及夫
[3]
中人达到灵肉的结合不惜软硬兼施、逼迫就范‚但其毕竟是
月夜弹琴记入》、《
妇人伦的作品《 秋千会记》、《
芙蓉屏记》等 许婚在先‚因思念崔生感疾而亡并情缘未断。《渭 塘 奇 遇
均不同程度的宣扬了理学之节义观‚《长安夜行录》甚至让 记》中的王生与酒肆女子虽夜夜缱倦‚亦始终是梦中之情‚
七百年前的鬼魂现身以自白贞节。 现实中仍是女“因遂染疾‚长眠独语‚如醉如痴”。[9 ] 作者借

新话》除了极力渲染离乱中的真情之外‚还有一类更 梦境、离魂的手段使相互倾慕的男女相聚相亲‚最后结为夫
金凤钗记》、《
近于市民意趣的爱情作品。以《 渭塘奇遇记》、 妇‚终以偕老。当《
联芳楼记》中的郑生以父命难违叹息忧

联芳楼记》为代表。这类作品中的女子深得市井俗趣‚敢 “虽六礼之未行‚谅一言之已定……他日机
虑时‚二女对曰:
于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甚至自荐枕席‚毫不掩饰与压抑自 事彰闻‚亲庭谴责‚若以妾所请‚则终奉箕帚于君家‚如不遂
己的欲望。兴娘魂寄庆娘身上与崔生相见时‚“ 即 挽 生 就 所图‚则求我于黄泉之下‚必不再登他门也”。[10] 女子虽违
寝”‚崔生再三拒绝时‚女甚至反诬崔生深夜引 诱‚逼 其 就 礼求欢‚但却是早已抱定“ 同欢衽席‚永奉衣巾” 的决心‚其
范。《
渭塘奇遇记》中的酒肆之女初见王生便“ 频于幕下窥 中恐怕不无贞节的心理因素。而《
爱卿传》更为妓女立贞节
之‚或出半面‚或露全体‚去而复来‚经莫能舍”。[4] 后亦于梦 牌坊‚赞 颂 其 “ 妇 道 甚 修‚家 法 甚 饬‚择 言 而 发‚非 礼 不
中与王生欢谑寝宿。至《联芳楼记》中的富室之女兰英、惠 行”‚[11] 虽也赞颂了赵生与罗爱爱之间的真挚感情‚但综观
英更是以竹兜将郑生吊入楼上‚二女一男‚夜夜押宿。而且 全篇‚己近于“劝善惩恶‚哀穷悼屈” 的礼教主旨了。“ 偷香
还向郑生表白了一篇钻穴偷墙的合理性:“ 秋月春花‚每伤 窃玉而后洞房花烛‚把风流与礼防异相共构‚这是 《剪灯新
虚度‚云情水性‚失于自持”。[5] 可以说彻底悖逆了程朱理学 话》的重要叙事形态。它已经接受由 《莺莺传》弥补缺陷而
所倡导的封建伦理纲常。这样的篇目至《
余话》便已基本销 衍化为《
西厢记》的文化心理‚而且它的某些篇什写男女艳
声匿迹‚至于《
觅灯因话》更是只剩下了一篇纯粹宣扬封建 西厢记》更大胆”。[12] 作者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眼光来
情比《
贞烈墓记》‚把郭氏塑造成为一个至贞至烈的妇道
妇节的《 看待才子佳人、俊男靓女之间的情和欲的‚但情和欲的释放
典型。《
余话》在注重理学的同时仍部分地肯定了《
新话》中 之后却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女方必定是生死相随‚男方则
情的因素‚至少男女双方能够青梅竹马‚或才貌相当、两相 是问名纳采、完婚定仪。这也应该是《剪灯新话》与明清其
爱悦‚而《
觅灯因话》则连同基本的爱悦之情一并淘澄掉了。 他艳情、狭邪小说的不同之处。
“道耳闻目睹古今奇秘‚累累数千言‚非幽冥果报事‚则至道 “惜其措辞美而风教少关”的李昌棋在《
余话》中自然多
名理之谈。怪而不欺‚正而不腐‚奸足以惩‚丑可以思”。[6] 以理学教化为旨归。可惜作者在宣扬理学教化的同时‚却

觅灯因话》前小引中的这段话‚流露出更为浓厚的理学劝 鸾鸾传》、《
时常与情字相纠结而不自知。以前文提到的《 连
惩意味。 理树记》为例‚以上两篇作者虽竭力彰表封建节义‚但具有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从 《剪灯新话》、经 《剪灯 讽刺意味的是‚鸾鸾与蓬莱二女均为寡妇再醮。理学家程
余话》‚最后到《
觅灯因话》‚经历了一个抑情崇理的发展过 ” 的问题时‚回
颐在面对“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程。这种发展趋势取决于作者的不同个性因素和时代文化 “只是后世怕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
答是:
背景。除邵景詹生平事迹不详外‚瞿佑和李昌棋‚一个曾经 ” [13] 若按照程朱理学的伦理规范‚鸾鸾与蓬莱理应夫
极大。
离乱之世且爱情遭遇创伤‚一个生长于朱明王朝定鼎之后 死守节或殉夫而死‚方足以称得节妇或烈妇的典型。但二
且又身居朝中方伯之位。且瞿佑幼时‘曾随父宦游姑苏‚侨 女在前夫死后‚反是欢天喜地地与以前的意中人再续前缘‚
居乌鹊桥”。[7] 由于元时法禁宽假‚加之吴中文人杨维祯等 重修鸾好。可见守节、殉夫等节烈行为只是针对自己的意
又多标榜情性‚追求主体尤其人欲的张扬‚使得瞿佑较少受 中人‚而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缔结的婚姻则被排斥在理
到自宋以来已居于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思想的束缚‚故其 学约束的范围之外。作者安排鸾鸾再嫁时因前夫不能行人
传奇小说能以情为中心‚甚至坦然面对人欲的正 常 需 求。 事‚仍为处子;蓬莱则在未行合卺礼之前前夫感疫而死‚表
“作品是肯定婚姻中的情欲因素的‚它甚至以情欲嘲弄了礼 明在结构再嫁情节时己意识到贞节问题‚但作者既想看到
教‚把礼教化作徒有仪式的外壳来包裹着情欲的内核”。[8] 有情人终成眷属‚又不愿违背理学伦常‚只好在此问题上煞
而身为封建士大夫的李昌祺则是以居高临下的关怀来育物 费苦心。
正民‚垂世立教。 杨义在《 “《
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说: 剪灯余话》的作者
二 、情与理的无奈纠结 似乎不甚爱惜羽毛‚道学气稀薄”‚[14] 其实‚这主要应当针
“剪灯三话” 在理欲关系上体现了抑情崇理的 总 体 趋 对《
余话》中的个别篇章‚如《
江庙泥神记》和附于书末的《

势‚但在这个过程中情与理并非界限分明的疏离‚而是根枝 云华还魂记》而言。前者叙大家公子谢琏旅居花园时‚竟与
相连的纠结在一起‚形成了风流与礼防共构、理道与真情交 西厢记》、
四个泥胎女妖逐夜媾欢‚且屡赋艳诗。后者模仿《
织的局面。《
新话》虽着笔于风流缠绵的情欲抒怀‚蔑弃封 《
牡丹亭》之题‚写均为仕宦出身的魏鹏与娉娉一见钟情‚诗
- 35 -
书往来‚偷 期 密 约‚直 至 “ 殊 无 顾 忌‚朝 欢 暮 乐‚婢 妾 皆 话》中已明显成为作品所反映的主流内容。八篇作品中有
[15]
知”。 这不象是诗礼仕宦之族的公子小姐‚直似市井勾栏 五篇体现出作者对义士高谊的呼唤和渴望。《
唐义士传》写
中的浪子与妓女了。如果说《鸾鸾传》、《连理树记》等篇还 西蕃僧人杨连真伽贪财横肆‚盗掘宋代皇陵‚唐珏 尽 卖 家
是体现的作者情与理之间的无奈纠结的话‚那么此二篇作 产‚冒着生命危险收藏皇陵骨殖。《孙恭人传》写明代开国
品‚作者已在理学的道路上去之甚远。这就难怪当时其作 明将花云的侍姬孙氏‚在花家全部遇难后‚为保存遗孤甘冒
为翰林侍讲的好友李时勉劝道:“ 公为方面大臣‚固当以功 危险‚历尽艰辛‚后得封爵位。两篇都极力赞颂了置个人于
名事业自期‚宣上恩德‚以施惠政‚使环数千里之地‚熏陶于 危难之中‚舍己之小利而重大义的高尚品质。《桂 迁 感 梦
春风和气之中。乃以文章黼黼至治‚而 歌 咏 太 平‚挫 之 金 录》《
丁县丞传》则从反面鞭笞了见利忘义的小人行径。前
石‚传之无穷‚然后是以见公之大”。[16] 理学教化中‚间以对 者写桂迁在因贸易失利、走投无路之时‚乐善好施的施济给
真情的肯定和情欲的正视‚决定了作者不同于唯理是尊的 予银两房屋供其生活。桂迁因在田中发现埋金‚私买土地‚
腐儒‚而《
余话》也不能一概视为劝惩教化之作。 渐成富户。施济死后‚家境困窘‚孤儿寡母求助桂迁‚三次
三、与理学义利观辨析 遭拒。此时‚桂迁为买官避税‚被同乡 刘 某 骗 去 五 千 两 银
自从春秋时期“ 蕴利生孽”、“ 事利而已” 的思潮肇开中 于‚就在其决定刺杀刘某时做了一梦‚梦见家人皆成为施家
国两千多年的义利之辨后‚义利就作为伦理范畴纲领性的 之狗‚被斥来杖去。因而幡然悔悟‚将女儿嫁给施济之子。
问题‚成了规束人们道德与行为的工具。延至后世孟子的 不久‚刘某以贪赃被杀‚死前之态恰似桂迁梦中己状。《丁
“去利怀义”‚荀子的“以义制利”‚韩非的“去私行公‚废私利 县丞传》写丁县丞为劫取一和尚的银两‚将和尚推落水中‚
公”‚至董仲舒的“义利两养‚正义不谋利”‚直至二程和朱熹 由于心怀鬼胎‚一病不起。后和尚亲自来见‚丁县丞本利全
的“严辨义利”‚即使在个别情况下对追求和维护个人利益 还‚病即痊愈‚从此为官清廉。两篇均安排对比性结尾‚突
有所保留‚但重义轻利、贵义贱利仍是义利观的主流倾向。 出忘恩负义或见利忘义之徒的两种下场:迷途知悔者昌‚怙
“剪灯三话”在继承这种义利观的同时‚在义的内涵上却发 恶不悛者凶。
生了质变‚由体现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礼教规范逐渐转变 据邵景瞻书前小引旧叙‚《
觅灯因话》做于1592年。自
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待以诚、济困扶危、知恩图报等具有市井 “轻关税‚
从万历年间张居正主张“省征发‚以厚内而资商”‚
色彩的道德理想。以此为思想主线便可清晰地看出“义”在 以厚商而利农”‚[17] 强调农商并重、发展商业起‚商人一反
“剪灯三话”中的演变过程。 明初被压抑在社会底层的状况‚活跃于各都市、集镇甚至荒
《 余话》中涉及到义利关系的篇章有 《三山福
新话》和《 僻之乡。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都市和城镇更加繁荣‚
地志》、《
令狐 生 冥 梦 录》、《龙 堂 灵 会 录》、《何 思 明 游 酆 都 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对利的追求也逐渐丧失理性和道德感。
录》、《
两川都辖院志》、《
泰山御史传》等。《三山福地志》通 因此《
觅灯因话》的作者开始憧憬和呼唤前代义士之风的回
篇释因果报应‚借果报之说抚慰悯怀厚德之人‚惩戒忘恩负 归。这也是《
觅灯因话》的本事题材被后来三言二拍等拟话
义、多行不义的奸恶之人。《龙堂灵会录》将不同时代的历 本小说大量改编的原因。综观全篇‚理学文化中的理欲、义
史名士招聚一堂‚借以表明作者的忠孝廉智等礼义观。其 利两对伦理范畴是“剪灯三话” 创作动机的理论源泉‚抓住
何思明游酆都录》、《
余《 令狐生冥梦录》、《
泰山御史传》均是 “剪灯三话” 的文本阐释就变得清晰明
了这个纲领性问题‚
借冥报言儒家忠孝节义之理‚无非是对符合封建礼教的忠 了。
臣、烈士、孝子、顺孙、善人、循吏、忠厚有德之民予以褒赏‚ [参考文献]
而对轻灭大伦、不修士行、盗名欺世、昧己瞒人、狗媚狐趋、 [1] 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 [ 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玩忽职守、公行贿赂等惟利是图之人加以惩戒。但《新话》 2003‚
出版社‚ 377‚
374.
和《
余话》中的这类文章多对因果报应的结果详加描述而忽 [2] [3] [4] [5] [7] [9] [10] [11] [15] [16] 瞿佑等著.周楞伽
略了人物本身的叙述。惟有《
两川都辖院志》写吉复卿与友 校注.剪灯新话 [ M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110‚
121‚
55‚
人赵得夫、姜彦益外出经商‚至于武林。赵姜二人因嫖妓败 31‚
108‚
57‚
31‚
70‚
283‚
267.
尽资本‚复卿尚义‚各借两万使其重振旧业。但二人不思悔 [6] 瞿佑等著.周楞伽校注.剪灯新话.觅灯因话.小引 [ M ] .
改‚复将资本挥霍殆尽‚且殒殁于妓家。复卿为之殡殓‚又 1981‚(1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资助两家妻小‚使不失所。后以其义行平安度过战乱‚无 [8] [12] [14] 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疾而终‚并死封两川都辖院主者。小说较为生动地塑造了 1998.(10).
326‚
327.
尚义轻利的吉复卿的形象‚对交友以义、济困扶危的内涵做 [17] 陈 大 康.明 代 小 说 史 [ M ] .上 海:上 海 文 艺 出 版 社
了充分的阐述。 2000‚(10).
362.
这种极具市井平民交际特色的诚义 思 想‚至 《觅 灯 因 [ 责任编辑 ] 乔淑兰

- 36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