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感悟生命 單元九 文言選讀(三)

單元九 感悟生命──文言選讀(三)
閱讀堂課紙 2 文言選讀《論四端》 孟子

學習重點
閱讀 1 學習閱讀文言文。
2 複習議論的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

文言語譯練習
試把課文譯成白話文,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答案。

課文 語譯


1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 孟子說:「每個人都有憐恤別人的心。先王有憐
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 恤別人的心,於是 實施仁政 。憑着憐恤別人
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 的心來實施仁政,治理天下便可以 像在手
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 掌上運轉小物件一般容易 。」
上。」


2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 「所以說每個人都有 憐恤別人 的心,就
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譬如現在有人突然看到一個小孩子快要掉進井裏去,
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 任何人都會有驚駭同情的心。產生這種心情,不是為
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 了要 結交小孩子的父母 ,不是為着
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要 在鄉里朋友之間博取名聲 ,也不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 是因為厭惡那小孩的哭聲。由此看來,人如果沒有 惻
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 隱 之心,簡直不是一個人;如果沒有 羞恥 之心,
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 簡直不是一個人;如果沒有 辭讓 之心,簡直不是
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一個人;如果沒有 是非 之心,簡直不是一個人。
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 惻隱 之心是仁的開端, 羞惡 之心是義的開端,
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 辭讓 之心是禮的開端, 是非 之心是智的開
端也。」 端。」

© 牛津大學出版社 1
感悟生命 單元九 文言選讀(三)


3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 「人有這四種善性的開端,正好比他有 手足
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 四肢 一樣,是與生俱來的。有這四種善端,卻認
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 為自己不能行善的人,是 自暴自棄 ,而認為
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 自己的君主不能行善的人,便是傷害他的 君主 。
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 所有具有這四種善端的人,如果曉得把它們擴充起
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 來,便會像 火燄剛剛燃燒(終必不可撲
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滅) ,又像 泉水剛剛流出(終必匯
成江河) 。假如一個人能夠擴充這四種善端,
便足以 安定天下 ;假如不能擴充這四種善
端,就 連父母也不能侍奉了 。」

段意與主旨
試寫出課文中各意義段的段意,然後歸納段意成主旨。

段落 段意

提出論點,指出 人皆有不忍人受苦之心 ,並
1
提出 以仁心行仁政 ,便可以治理好天下。

以「孺子將入於井」為例,論證 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 ,
2
並推論到人皆有 仁、義、禮、智 四種善端。

指出人與生俱來有仁、義、禮、智四端,若君主能擴充四端,就能 治
3
理好天下 。

主旨:論證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有 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
之心 四種善端。君主若能發揚善端,以 不忍人之心 行仁
政,便能治理好天下。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
感悟生命 單元九 文言選讀(三)

課文總結圖
以下是《論四端》的脈絡,試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答案。

論點 論據 論證方法

作者以 人們看到小孩
子將要掉入井中,都會驚慌害怕,產
人皆有不
生憐憫同情之心 為 舉例論證
忍人之心 。
例,說明不忍人之心是每個人都有
的。

以 不 忍 人 之 如果能擴充四端,則可以 保四

論 心,行不忍人之 海,安定天下 ;如果不能擴充 對比論證

端 政,治天下可運 四端,則 連供養父母都力

之掌上。 有不逮 。

人的四種
人天生就具備 四種善端 ,就
善端是與生俱 比喻論證
像人的四肢一樣,是與生俱來的。
來的。

© 牛津大學出版社 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