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

唐詩三首

《山居秋暝》五言律詩
詞解:
1. 空山:形容山的寧靜
2.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 歇:凋謝
4. 暝:暮色
5. 竹喧:竹林裏的喧鬧聲

主旨:
描寫山間秋夜雨後的景色,流露對山居生活的喜愛,並抒發自己厭倦官場,樂
意歸隱的高潔情懷。

Q1:「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與詩歌有甚麼關係?試加以說明。
這首詩的主題是抒發作者對世俗官場的厭惡,並表達他歸隱的決心。這兩句描
寫山村傍晚時婦女洗衣回來,漁舟順流而下,表現出山中人生活勤勞純樸。通過描寫
這些鄉間生活,反映作者對寧靜純樸生活的嚮往,以及歸隱的決心。

Q2: 在《山居秋暝》中,王維如何反用典故表達自己的情思?試從詩中摘錄有關詩句,
並略加說明。
句子: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說明:王維反用典故,把原本希望王孫歸來,不要在山中久留的意思,反過來
表示自己喜歡山間的美景和山居的生活,任憑春天的芳草凋謝也不想去,暗示他對官
場生活的厭倦。

Q3: 《山居秋暝》中,王維描寫了秋天黃昏時分恬靜清幽的山間景色,也從聽覺出發
描寫浣女和漁舟的熱鬧,表現作者怡然閒適的心情。

Q4: 承上題,《山居秋暝》描寫人們活動的熱鬧,對表達主題有何作用?試略加說明。
作者利用人們活動時熱鬧的氣氛襯托出主題恬靜清幽的山居生活和從這表現出
作者和人們的比較,表達出作者理想中的田園生活模式。
《月下獨酌》五言古詩
詞解:
1. 相期:相約
2. 邈:遙遠
3. 獨酌無相親:獨自飲酒而沒有可相親近的人

4. 徒:只是

5. 將:和

6. 及:趁著

7. 零亂:散亂

8. 分散:離散

主旨:
記述月下行樂,邀月和影共飲,既歌且舞,抒發孤獨鬱悶的心情,展現曠達超
脫的人生態度。

Q1: 試根據《月下獨酌》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兩句,回答以下問題。
(1) 詩句中的「三人」是指誰?
李白自己、月和自己的影子
(2) 李白運用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他當時的心境?試加以說明。
寫作手法:襯托
說明:李白想像自己、月和影子「三人」既歌且舞,渲染熱鬧的氣氛,以反襯
自己的孤獨,以熱鬧寫孤獨,更見其孤獨。
(3) 詩中還有其他句子運用了上述的手法來抒發感情嗎?試摘錄有關句子,並加以
說明。
句子: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說明:詩中藉月下繁花美景反襯孤獨心情。李白身處「花間」,當晚「明月」
當空,正值良辰美景,但他孤獨一人,獨酌無味。作者藉此反襯哀思,運用樂
景寫哀的手法,更見其哀。

Q2: 在《月下獨酌》「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兩句中,寄寓了作者什麼思想與情
懷?試就個人對這首詩的體會,加以說明。
月和影子雖沒有感情,但作者卻希望與月影永遠為伴,以自我開解,這可見他
曠達超脫的思想,以及鄙棄世俗,追求高潔的情懷。

Q3: 《月下獨酌》如何展現李白豐富的想像力?試引有關的詩句,舉兩個例子加以說
明。
(1)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作者想到邀月、影作伴,把「無情」的月和影
想像為朋友一般,令本來冷清的氣氛變得熱鬧。
(2)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作者想像月因「我歌」而徘徊不去,靜靜傾聽;
影子因「我舞」而與他共舞,搖曳散亂。
(3)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作者發揮想像,盼望與月和影相約在天下的仙
境中會面。

《登樓》七言律詩
詞解:
1. 難:憂患
2. 可憐:可歎
3. 聊:姑且
主旨:
藉登樓遠望,抒發對國家「萬方多難」的傷心之情。詩中表達了對朝廷的信心,
並為自己苦無獻身為國之路而感到無奈。

Q1: 杜甫在《登樓》首兩聯中寫看到景色和他的心情怎樣?試說明他把二者結合來寫
的作用。
(1) 景色:看到高樓近處的繁花盛放,眺望看到錦江一帶的春色和玉壘山的浮雲
(2) 心情:為國家多難,內憂外患而感到傷痛
(3) 作用:以滿眼春色反襯自己悽愴的心境,以樂境襯哀,更見其哀

Q2: 《登樓》中「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兩句歷來為人傳誦,試從句式、
氣勢和象徵三方面加以賞析。
(1) 句式:對偶(「錦江」對「玉壘」;「春色」對「浮雲」;「來」對「變」;
「天地」對「古今」
(2) 氣勢:這兩句寫登高臨遠所見的景物,氣勢壯闊。前句寫春來大地,縱橫眼前
偌大的空間;後句寫浮雲多變,馳騁古今悠長的時間,縱橫時空,氣象壯闊。
(3) 象徵: 杜甫以古今以來不斷變幻的浮雲,象徵世事變遷不定、政權興亡更替無
常,藉此寄托了他對國家前途憂心忡忡。

Q3: 試據《登樓》中「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兩句,回答以下問題。
(1) 詩中的「北極朝廷」指甚麼?試簡略說明。
指唐朝政權,如北極星一般穩固,絕不動搖,也就是詩句中「終不改」的意思。
(2) 「西山寇盜莫相侵」一句呼應了詩中哪一句?試簡略說明。
呼應了「萬方多難此登臨」一句,吐蕃的侵擾正是國家多難的具體寫照。
(3) 這兩句詩流露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面對外族入侵的威脅,詩人這兩句詩表示堅信國家能安然度渡過,並嚴詞警戒
敵人別再來犯,流露出他的愛國情懷。

Q4: 杜甫在《登樓》「日暮聊為《梁甫吟》」句中寄託了自己的心意,試加以說明。
三國時諸葛亮隱居隆中期間,經常吟誦《梁甫吟》。杜甫一方面以這典故表達
對國事的憂慮:唐朝廷只有如蜀國後主一樣的昏君,卻沒有如諸葛亮一般的賢相;另
一方面自傷際遇:諸葛亮獲劉備賞識,自己屆垂暮之年卻空懷濟世之心,苦無報國之
路的遺憾。

9. 試根據《月下獨酌》中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
人」兩句,回答以下問題。
10. (1) 詩句中的「三
人」是指誰?(3 分)
11. 李白自己、(1
分)月(1 分)和自己的
影子。(1 分)
12. (參考 2014 年閱讀題 4)
13. (2) 李白運用哪種
寫作手法表達他當時的心
境?試加以說明。(1 分,
2 分)
14.  寫作手法:襯
托 / 反襯。(1 分)
15. 說明:李白想
像自己、月和影子「三
人」既歌且舞,渲染熱鬧
的氛圍,(1 分)
16. 以反襯自己的孤獨,以
熱鬧寫孤獨,更見其孤獨。
(1 分)
17. 試根據《月下獨酌》中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
人」兩句,回答以下問題。
18. (1) 詩句中的「三
人」是指誰?(3 分)
19. 李白自己、(1
分)月(1 分)和自己的
影子。(1 分)
20. (參考 2014 年閱讀題 4)
21. (2) 李白運用哪種
寫作手法表達他當時的心
境?試加以說明。(1 分,
2 分)
22.  寫作手法:襯
托 / 反襯。(1 分)
23.  說明:李白想
像自己、月和影子「三
人」既歌且舞,渲染熱鬧
的氛圍,(1 分)
24. 以反襯自己的孤獨,以
熱鬧寫孤獨,更見其孤獨。
(1 分)
25. 試根據《月下獨酌》中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
人」兩句,回答以下問題。
26. (1) 詩句中的「三
人」是指誰?(3 分)
27. 李白自己、(1
分)月(1 分)和自己的
影子。(1 分)
28. (參考 2014 年閱讀題 4)
29. (2) 李白運用哪種
寫作手法表達他當時的心
境?試加以說明。(1 分,
2 分)
30.  寫作手法:襯
托 / 反襯。(1 分)
31. 說明:李白想
像自己、月和影子「三
人」既歌且舞,渲染熱鬧
的氛圍,(1 分)
32. 以反襯自己的孤獨,以
熱鬧寫孤獨,更見其孤獨。
(1 分)
33. 試根據《月下獨酌》中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
人」兩句,回答以下問題。
34. (1) 詩句中的「三
人」是指誰?(3 分)
35. 李白自己、(1
分)月(1 分)和自己的
影子。(1 分)
36. (參考 2014 年閱讀題 4)
37. (2) 李白運用哪種
寫作手法表達他當時的心
境?試加以說明。(1 分,
2 分)
38.  寫作手法:襯
托 / 反襯。(1 分)
39.  說明:李白想
像自己、月和影子「三
人」既歌且舞,渲染熱鬧
的氛圍,(1 分)
40. 以反襯自己的孤獨,以
熱鬧寫孤獨,更見其孤獨。
(1 分)
41. 試根據《月下獨酌》中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
人」兩句,回答以下問題。
42. (1) 詩句中的「三
人」是指誰?(3 分)
43. 李白自己、(1
分)月(1 分)和自己的
影子。(1 分)
44. (參考 2014 年閱讀題 4)
45. (2) 李白運用哪種
寫作手法表達他當時的心
境?試加以說明。(1 分,
2 分)
46.  寫作手法:襯
托 / 反襯。(1 分)
47. 說明:李白想
像自己、月和影子「三
人」既歌且舞,渲染熱鬧
的氛圍,(1 分)
48. 以反襯自己的孤獨,以
熱鬧寫孤獨,更見其孤獨。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