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中華基督教會基協中學

中國語文
中四級

文言選讀
 
唐詩三首
姓名: ( )
班別:中四( )

文言選讀-唐詩三首
《山居秋暝》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1
譯文
幽靜的山中則下過一場雨,晚上的天氣已有秋天的涼意。
皎潔的月亮在松林間照耀,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動。
竹林裏傳來喧鬧聲,是洗衣服的女子回來了;水上的蓮葉搖動,漁船順流而下。
任憑春天的芳草自然去凋謝,王孫自會繼續留在山中。

一、主旨
描寫山間秋夜雨後的景色,流露對山居生活的喜愛,並抒發自己厭倦官場,樂意歸
隱的高潔情懷。

二、體制:五言律詩
字數 每句 5 字 五言
句數 8句 律詩
押韻 後、秋、流、舟、留 首句和偶數句押韻
對仗 頷聯、頸聯對仗 第三四句對仗、第五六句對仗

三、內容分析

詩句 內容 說明
空山新雨後, 交代背景 時間:晚上
天氣晚來秋。 地點:山中/山居
季節:初秋/秋天
天氣:剛剛下過雨/雨後
明月松間照, 寫景物 明月:皎潔的月亮在松林間照耀
清泉石上流。 清泉: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動
竹喧歸浣女, 寫人事 婦女:洗衣服的女子回來,竹林裏傳來喧鬧聲
蓮動下漁舟。 漁人:漁人划着漁船順流而下,水上的蓮葉搖動
表現出山中人生活苦勤勞純樸,
通過這些簡單的鄉間生活,反映作者對寧靜純樸生活的嚮
往,抒發作者對世俗官場的厭惡,以及歸隱的決心。
隨意春芳歇, 抒情 喜歡:反用《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
王孫自可留。 留」的典故,詩中極力刻畫山中環境的可怕,希望王孫歸來,
不要在山中久留。而本句則反過來表示自己喜歡山間的美景和
山居的生活,認為任憑春天的芳草凋謝,山中有這美好秋
景,王孫自可留在山中閑居,不必歸去,可見他喜歡山間的
美景和山居的生活
厭惡:對官場生活感到厭倦

2
四、寫作手法

1. 倒裝
(1) 「竹喧歸浣女」
「竹喧浣女歸」的倒裝

(2) 「蓮動下漁舟」
「蓮動漁舟下」的倒裝

=>突出「歸」和「下」的動作,為初秋傍晚寧靜的山間添了一份動感

2. 反襯
(1) 「明月松間照」
以光襯暗
以松林間的月色,反襯山間晚上的幽暗

(2) 「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以動襯靜
以「清泉」、「浣女」和「漁舟」的動態,反襯環境的平靜

(3) 「竹喧歸浣女」
以聲襯靜
以竹林傳來婦女洗衣服回來時的喧鬧聲,反襯山間的幽靜

3. 反用典故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反用《楚辭.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
認為山中比朝廷好,值得留下
表達歸隱山林的意願

3
4. 動態描寫
詩句 感官描寫 說明
清泉石上流 視覺描寫 清澈的泉水在石上流動
竹喧歸浣女 視覺描寫 洗衣服的婦女回來,
聽覺描寫 竹林裏傳來喧鬧聲
蓮動下漁舟 視覺描寫 漁船順流而下,使水上的蓮葉搖動

五、修辭手法

1. 對偶
(1)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2)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分析與探究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1)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4 分)
(1) 空山新雨後。 新:剛剛(2 分)
(2) 竹喧歸浣女。 喧:喧鬧(2 分)
解釋
考核重點:掌握詞語的意思。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2)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3 分)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竹林裏傳來喧鬧聲,是洗衣服的女子回來了;水上的蓮葉搖動,(原來是)漁船
順流而下。(3 分)
解釋
考核重點:掌握句子的意思。

(參考 2013 年閱讀題 5)


3 《山居秋暝》生動地描寫出秋天在山間所見的自然景物和人事活動。試辨識以下詩
句分別運用了哪些描寫手法。(可選多於一個答案)(4 分)
A 動態描寫 B 靜態描寫 C 視覺描寫 D 聽覺描寫
(1) 竹喧歸浣女 ● ○ ● ●
(2) 蓮動下漁舟 ● ○ ● ○
整合
考核重點:掌握描寫手法。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6)

4

考核重點:掌握寫作手法及評價其表達效果。

進階思考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9)
5 歷代詩人常以自然景物寄寓情懷,例如屈原以香草如蘭花、桂花等象徵君子的高
潔, 陶潛以菊花象徵士人的清高、不求名利等。
《山居秋暝》選取明月清泉、青松翠
竹和蓮花等景物為題材,這些景物有甚麼特點?你認為作者藉此寄寓甚麼情懷?
試談談你的看法。(4 分)

明月清泉光明澄澈,青松翠竹挺拔剛直,蓮花出淤泥而不染。(2分)作者厭倦官
場生活,不欲與官場中人為伍,追求潔身自好,他藉着這些景物寄寓自己高潔的
情懷。(2分)(答案僅供參考)
引申
考核重點:分析作品的內容重點及寫作手法。

5
文言選讀-唐詩三首
《月下獨酌》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譯文
我在花叢中放了一壺酒,獨個兒自斟自飲,身旁沒有一個親近的人。
我舉起酒杯,邀請天上的明月共飲,對着我的影子,就有三個人。
月亮既不懂得喝酒,影子也只跟隨着我。
暫時與月亮和影子作伴吧,必須趁着春天作樂啊!
我唱歌,月亮在我身旁來回晃動;我跳舞,身下的影子隨我起舞,搖曳散亂。
我還清醒的時候,可以跟月亮和影子歡聚;我一旦醉了,便要和它們分離。
我跟沒有知覺和情感的月亮、影子永遠結為好友,相約它們在遙遠的天上仙境會面。

一、主旨
記述月下行樂,邀月和影共飲,既歌且舞,抒發孤獨鬱悶的心情,展現曠達超脫的
人生態度。

二、體制:五言古詩
字數 每句 5 字 五言
句數 14 句 古詩(不限句數,一般為雙數)
押韻 (1) 親、人、身、春 多在偶句末押韻,可轉韻
(2) 亂、散、漢
對仗 第九十句、第十一十二句 不必在規定的位置對仗

三、內容分析
詩句 內容 說明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月影為伴 (1) 作者晚上在花間獨自暢飲,反映他孤獨寂寞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 他幻想在天上的明月和自己的影子為伴,湊
成三人,使冷清的環境熱鬧起來。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尋歡作樂 (1) 月不會飲酒,影只會跟着作者,因此仍感寂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寞。
(2) 要趁着春天裏及時行樂,還是暫時以月亮和
影子為伴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歌舞共飲 (1) 作者在花間月下既歌且舞,月好像徘徊不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去,傾聽他的歌聲;影搖曳散亂,好像與他共

6

(2) 這番歡樂只在清醒時出現,醉後彼此分散,
一切便會消失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自我開解 (1) 作者想像與月亮和影子永遠結遊,相約在遙
遠的天上仙境會面,充滿盼望
(2) 月和影沒有感情,但作者卻希望與月、影永
遠為伴,以此自我開解,寄託超脫的思想,以
及鄙棄世俗,追求高潔的情懷

四、李白人生觀
1. 及時行樂
李白邀請月、影為伴,雖然他知道月、影是無情之物,但他認為「行樂須及春」,還是
暫時與它們作樂,既歌且舞,熱鬧一番。

2. 曠達超脫
李白與月、影盡歡,最後與月、影相約在遙遠的銀河相會。這種超現實的盼望,正體
現出他曠達超脫的人生觀。

五、李白想像力
詩句 說明
1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 想到邀月、影作伴,把「無情」的月想像為朋友一
人。 般,令本來冷清的氣氛變得熱鬧。
2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 想像月因「我歌」而徘徊不去,靜靜傾聽;影子因
亂。 「我舞」而與他共舞,搖曳散亂。
3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 發揮想像,盼望與月和影相約在天上的仙境中會
漢。 面。

六、寫作手法
1. 呼應緊密
呼應句子 說明
(1) 「花間一壺酒」與 春天裏繁花盛放,應該及時行樂
「行樂須及春」
(2) 「行樂須及春」與 以歌、舞具體說明如何「行樂」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3)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與 月、影不解人意,所結的只是「無情遊」
「永結無情遊」

7
2. 反覆起落
階段 詩句 說明 感情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
無人相伴喝酒,孤單寂寞。 低沉
第一次由落而 親。
起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 想像與月亮、影子為伴,
昂揚
人。 場面變得熱鬧起來。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 月、影不解人意,作者感到落
低沉
身。 寞
再落又起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 暫與月亮和影子作伴,及時行
昂揚
春。 樂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 放懷高歌起舞,想像明月傾聽
亂。 他的歌聲,身影亦隨他起舞, 昂揚
十分熱鬧。
驟起又落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 他清醒時可以與月、影同歡,
散。 但他醉倒後不省人事,與月和
低沉
影分散,抒發了孤單無奈的落
寞之情。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 與月亮和影子相約在天上會
最後 昂揚
漢。 面,充滿盼望。

3. 反襯
(1) 以熱鬧寫孤獨,更見其孤獨
作者想像自己、月和影子「三人」既歌且舞,渲染熱鬧的氣氛,反襯自己的孤獨

(2) 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
作者身處「花間」、「明月」當空,正值良辰美景,但他卻孤獨一人,獨酌無味。
藉此反襯哀思

七、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 詩句 說明
1 雙聲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聲母相同
2 疊韻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韻母相同
3 對偶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4 擬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作者把月亮和影子人格化,當
成自己的朋友,幻想它們會對
自己的行為所有反應。

8
分析與探究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1)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4 分)
(1) 月既不解飲。 解:懂得(2 分)
(2) 影徒隨我身。 徒:白白地 / 只是(2 分)
解釋
考核重點:掌握詞語的意思。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2)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3 分)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暫時與月亮和影子作伴,必須趁着春天作樂。(3 分)
解釋
考核重點:掌握句子的意思。
(參考 2013 年、2014 年閱讀題 1)
3《月下獨酌》按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試指出第二、三部分各由哪幾句組成,然後概
述詩句內容大意,完成下表。(15 分)
部分 詩句 內容大意
一 第 1–4 句 作者在 花間(1 分)獨自喝酒,感到 孤獨 /
寂寞(1 分)。他邀請 天上的明月(1 分)和
自己的影子(1 分)作伴共飲,加上 自己(1
分)便湊成了三個人,原本冷清的環境頓時 熱
鬧(1 分)起來。
二 第 5–8句 雖然月不懂得喝酒,影只是跟着作者,但他還是
(1分) 暫時以月亮和影子為伴,趁着春暖花開 及 時
行 樂。(填上四字詞語)(1 分)
三 第 9–12 句 作者在花間月下既歌且舞,月亮好像 徘徊不
(1 分) 去,傾聽他的歌聲(1分);影子搖曳散亂,好像
與他共舞(1分)。可是他知道這番 歡樂(1分)
只在自己清醒時出現,醉後彼此 分散(1分),
一切便會消失。
四 第 13-14 句 作者自我開解,想像與月亮和影子永遠結遊,相
約在遙遠的天上仙境會面。(2分)
整合
考核重點:掌握內容重點。

9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5)
4 李白認為「行樂須及春」,他是怎樣「行樂」以排遣孤獨鬱悶的心情?(2 分)
 邀請明月和影子跟他喝酒。
 讓月亮和影子陪伴自己。
 與月亮、影子一起唱歌、跳舞。
 與月亮、影子結伴遨遊仙境。
A 、、
B 、、
C 、、 A B C D
D 、、 ● ○ ○ ○
整合
考核重點:掌握內容重點。

(參考 2014 年閱讀題 5)


5《月下獨酌》反映作者怎樣的人生觀?試據詩意舉出兩項加以說明。(6 分)
作者的人生觀 說明
 及時行樂(1 分)  作者邀請月、影共醉,相伴行樂。雖然他知道月
亮不懂飲酒,影子只是隨着自己而擺動,但他認
為「行樂須及春」,還是暫時把月和影子作友伴,
既歌且舞,熱鬧一番。(2 分)
 曠達超脫(1 分)  作者與月、影盡歡,最後與月、影相約在遙遠的
銀河相會。這種超現實的盼望,正體現出他曠達
超脫的人生觀。(2 分)

引申
考核重點:掌握作者的思想和態度。

10
進階思考
(參考 2014 年閱讀題 4)
6 綜觀《月下獨酌》,作者運用哪一種手法來加強刻畫孤獨鬱悶的心情?試分別從客
觀環境和活動場面兩方面分析說明。(6 分)
(1) 運用手法:襯托 / 反襯。(1 分)
(2) 分析說明:
 客觀環境(提示:美景)
作者在花間月下飲酒,本是良辰美景,但他卻「獨酌無相親」,(1分)這
是以花間月下的美景反襯他的孤獨鬱悶。(1分)
 活動場面(提示:熱鬧歡樂)
作者邀請月、影共飲為伴,又在月下既歌且舞;他想像月兒徘徊,傾聽他
的歌聲,影子與他零亂起舞,兩者好像他的知音一般,場面熱鬧歡樂;
(1分)但月、影是無情之物,由它們陪伴他作樂,更反襯他在世間知音難
尋,心情孤獨鬱悶。(2分)
整合
考核重點:掌握寫作手法。

11
文言選讀-唐詩三首
《登樓》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譯文
繁花在高樓近處盛放,在這裏作客的我觸景傷情。在這國家多難的時刻,我登臨這
座樓台。
錦江一帶的春色,已從天地的邊際來臨。玉壘山的浮雲變幻,如古往今來的世情不
斷變動。
我們的朝廷會像北極星一樣恆久,始終不會改變。西面的強盜,不要再來侵犯我們了
可歎像蜀國後主劉禪,仍有祠廟來紀念他。我在黃昏的時分,暫且把《梁甫吟》再唸
一遍。

一、主旨
藉登樓遠望,抒發對國家「萬方多難」的傷心之情。詩中表達了對朝廷的信心,並為
自己苦無獻身為國之路而感到無奈。

二、體制:七言律詩
字數 每句 7 字 七言
句數 8句 律詩
押韻 心、臨、今、侵、吟 首句和偶數句押韻
對仗  頷聯、頸聯對仗 第三四句、第五六句對仗

三、內容分析
詩句 內容 說明
花近高樓傷客心, 交代背景 季節:春季
萬方多難始登臨。 地點:高樓
人物:客(杜甫自己)
時代背景:萬方多難 (國家多難)
所見景物:花近高樓 (繁花在高樓近處盛放)
抒發感情:傷客心 (觸景傷情)
錦江春色來天地, 寫景物 錦江:那一帶的春色,已從天地的邊際來臨
玉壘浮雲變古今。 玉壘:玉壘山浮雲變幻,有如古往今來的世情不斷變動
北極朝廷終不改, 期望 朝廷:唐室政權像北極星一樣恆久,縱使多難,始終不
西山寇盜莫相侵。 會改變
外族:吐藩不要再來侵擾,唐室政權穩固,侵擾只是徒

12

感情:面對外族入侵的威脅,詩人表示堅信國家能安然
度過,並嚴詞警戒敵人別再來犯,流露出他的愛國情懷
可憐後主還祠廟, 抒情 憂國:以昏庸的蜀漢後主斷送國家,死後還有祠廟供
日暮聊為梁甫吟。 奉,諷喻當時的唐代宗,唐朝廷只有如蜀國後主一樣的
昏君,卻沒有如諸葛亮一般的賢相,表達對時局的憂
慮。
自傷:感慨自己懷才不遇、報國無門,只能吟誦諸葛亮
喜歡的《梁甫吟》以自遣,寄託自己對諸葛亮的仰慕之
情。諸葛亮獲劉備賞識,自己屆垂暮之年卻空懷濟世之
心,表達苦無報國之路的遺憾,暗示希望自己能像諸葛
亮般獲重用,為國效力。

四、杜甫情懷
1. 關心國家
(1) 杜甫對國家正處於「萬方多難」的處境感到傷心
(2) 他為吐藩入侵而憂慮,寄語「西山寇盜莫相侵」
(3) 他以後主劉禪諷喻代宗昏庸,寵信宦官 (劉禪重用黃皓,有如唐代宗重用程元
振、魚朝恩等)

2. 濟世為懷
從「日暮聊為梁甫吟」可見,杜甫希望能像諸葛亮一樣匡扶君主,建功立業,只是苦
無獻身為國之路,概歎只能吟誦《梁甫吟》以自遣

五、寫作手法
1. 反襯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始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以春天繁花盛放的美景,鋪天蓋地的錦江春色生機勃勃,反襯自己為國家多難、內
憂外患而生的傷痛,以滿眼春色反襯自己悽愴的心境,以樂景襯哀,更見其哀。

2. 借景抒情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因為看到玉壘山的浮雲變幻,想到古往今來的變遷世事,引起對時局的擔憂

13
3. 善用典故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用《三國志》記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好為梁父吟」的典故,寄託對諸葛亮的仰慕,流露
懷才不遇的感慨

4. 象徵寄託
(1)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以由古至今不斷變幻的浮雲,象徵世事變遷不定、政權興亡更替無常,藉此寄託自
己對國家前途的憂慮

(2)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以「日暮」象徵自己年華老去,自傷沒有機會像諸葛亮為國效力

六、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 詩句 說明
1 對偶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2 借喻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用北極星來比喻唐朝政
權,本體和喻詞都沒有出
現。

分析與探究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1)
分析與探究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1)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4 分)
(1) 西山寇盜莫相侵。 莫:不要(2 分)
(2) 日暮聊為《梁甫吟》。 暮:傍晚 / 黃昏(2 分)
解釋
考核重點:掌握詞語的意思。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2)


2 試把以下文句語譯為白話文。(3 分)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錦江一帶的春色,已從天地的邊際來臨。玉壘山的浮雲變幻,有如古往今來的世
情不斷變動。(3 分)
解釋
考核重點:掌握句子的意思。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8)

14
3《登樓》第五、六句分別用了「終」字和「莫」字,這對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甚麼幫
助?(4 分)
(1)「終」:「終」是自始至終的意思,「北極朝廷終不改」強調唐室政權如北極星的
位置一樣穩固,縱萬方多難,始終不變,表達作者對唐室政權的信心和支
持。(2 分)
(2)「莫」:「莫」是不要的意思,「西山寇盜莫相侵」作者清楚直接告誡吐蕃不要再
來侵擾,義正詞嚴,流露抵禦外侮的決心和氣概。(2 分)
評價
考核重點:評價作品遣詞用字的表達效果。

4《登樓》開頭明言作者在「萬方多難」的時局下登樓,感受是「傷客心」,但他為甚麼
着意把景色寫得一片春光爛漫?試加以說明。(5 分)
作者運用反襯的手法表達傷心之情。(1 分)登上高樓,看到近處一片繁花,遠
處「錦江春色來天地」,本應賞心悅目,但作者此時因「萬方多難」感到傷心,美
景正好反襯他傷心的情懷,是以樂景寫哀情。(3 分)這能突顯作者的傷心感
受,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1 分)
整合、評價
考核重點:掌握及評價寫作手法。

(參考 2014 年「試題舉隅」題 5)


5 作者在《登樓》末句藉着寫「日暮」時分,表達了甚麼感情?(2 分)
 暗示自己的前途如蒼茫的暮色一樣黯淡。
 慨歎黃昏短暫,眼前春色美景快將消失。
 慨歎國家多難,國勢走向下坡。
 象徵年華老去,自傷沒有機會像諸葛亮為國效力。
A 、
B 、
C 、 A B C D
D 、 ○ ● ○ ○
引申
考核重點: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

15
進階思考
6 從《登樓》一詩可見杜甫對國家有怎樣的情懷?試加以說明。(5 分)
(1)關心國家:杜甫對國家正處於「萬方多難」的處境感到傷心;(1 分)他為
吐蕃入侵而憂慮,寄語「西山寇盜莫相侵」;(1 分)他又以後主劉禪諷喻代宗昏
庸,寵信宦官。(1 分)
(2)濟世為懷:杜甫希望能像諸葛亮一樣匡扶君主,建功立業,(1 分)只是
苦無獻身為國之路,這從末句慨歎只能聊為吟誦《梁甫吟》以自遣可以看出來。
(1 分)
引申
考核重點:掌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