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聲聲慢.秋情 李清照

尋尋覓覓, 冷冷清清, 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 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 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 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 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


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 怎一箇愁字了得!

詞解
1. 戚戚:憂愁,悲哀。
2. 乍暖還寒:剛剛還很暖和,很快又變冷,指深秋天氣變化無常。
乍:忽然。
3. 將息:調養,休息。
4. 盞:細而淺的酒杯。
5. 敵:抵抗。
6. 晚來:傍晚,黃昏。
7. 黃花:菊花。
8. 憔悴損:指菊花凋謝枯萎。
憔悴:凋謝,枯萎。
損:極之,非常。
9. 誰:何,什麼。指菊花。一說指人,指無人可以一起摘花。
10. 堪:可以。
11. 怎生:怎麼。
12. 次第:光景,情形。
13. 了得:概括得了。

上片 描寫李清照在乍暖還寒的季節,借酒消愁;風送雁聲,增添了孤寂淒涼
的心境。
思念老公

下片 描寫庭院滿地黃花凋謝的景象,但李清照沒有心情採摘,只獨個兒呆
在窗邊,抒發孤獨無依/愁苦之情。
沒人陪伴

文章主旨:
李清照借寫眼前秋景,抒發國破家亡以及喪夫後孤獨悽慘的心情。
尋尋覓覓, 描寫了秋天的氣候
冷冷清清, 直接抒情(分三個層次)

悽悽慘慘戚戚。 動作/事 作者尋尋覓覓(昔日生活回憶/可與作者相


伴的人),但尋不到,反映作者心情空虛,帳
乍暖還寒時候, 然,若有所失。
最難將息。
環境/景 冷清,襯托作者內心的寂寞冷清。
三杯兩盞淡酒,
感受/情 悽慘,憂愁。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
疊字
卻是舊時相識。 ● 音韻諧協→有節奏感、迴環複沓的效果
● 字詞重疊,節奏放慢→加強語氣感情

喝酒表面的目的:禦寒
深層的目的:消愁

借景抒情(觸景生情):
● 雁是傳信使者的意象,抬頭看見飛雁,便想起昔日
與丈夫互傳書信,但丈夫已死,藉此抒發思念亡夫
之情。
● 抬頭看見南下飛雁,雁是從北方南下,而作者的故
鄉也在北方,如今卻流落南方,勾起作者思念北方
故國之情。

為何作者和飛雁是舊時相識?
作者和飛雁都從北方南來,所以說牠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借景抒情(緣情寫景):
憔悴損, ● 以「憔悴」一詞寫窗外黃花枯萎凋謝,也寫自己的
年老憔悴的容顏,藉此抒發自己年華老去的感慨。
如今有誰堪摘?
● 又寫黃花的凋零,無人採摘,猶如自己流落異鄉,
守著窗兒, 無人相伴,籍此抒發自己孤苦無依的哀愁。
獨自怎生得黑!
黃昏時響起雨落梧桐的聲音,在夜長人靜的時候更添淒
梧桐更兼細雨,
涼感受。
到黃昏、點點滴滴。 (梧桐是闊葉植物,雨點打在它的葉上,如泣如訴,有助表
這次第, 達傷感之情)
怎一箇愁字了得!
抒發難以排解的愁緒:
面對此情此景,作者的萬般愁思根本無法訴說清。
李清照如何刻畫深秋的節令特點?

作者先以「乍暖還寒時候」、「晚來風急」點明深秋的溫度變化及晚風的清寒。又以
「雁過也」、「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等秋天的景物,點出深秋的主題。

運用了哪種抒情方法?試加以說明。

1.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作者運用了觸景生情的手法,當作者抬頭看到南來的大雁時,仿佛遇見舊日
相識的朋友。因為「雁」是傳信使者的意象,這令作者想起自己死了的丈夫,
如今已不能互通信函。大雁如故,人卻不在了,所以見到大雁南飛,便觸發了
她思念亡夫之情。另外,雁從北方來,令作者聯想到自己生活於北方,如今卻
流落南方,無法重返家鄉,所以看見北雁南飛,就觸發了對故國的思念之情。

2.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作者運用了融情入景的手法,作者感慨窗外黃花凋謝,就如自己容顏憔悴,
抒發年華老去的傷感。又以黃花的凋零,無人采摘,抒發流落異鄉,年老孤苦
無依的哀愁。

上片開首連用十四個疊字,這種手法對抒發感情有何作用?
作者由追憶往事開始「尋尋覓覓」,再以「冷冷清清」寫外在環境,後轉而刻畫內心所
感「淒悽慘慘戚戚」,情感層層遞進。聲律方面,連用疊字有迴環往復的效果,感情隨
音律起伏,有助稱烘托情感。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
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
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
,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
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
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登斯
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
,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詞解
1. 謫:被貶到邊遠地區。
2. 越:越過(到了下年)。
3. 政通人和:政事順利,人民和樂。
4. 百廢具興:把荒廢了的政務興辦起來。
具:同「俱」,「都」的意思。
5. 增其舊制:擴大它原有的規模。
增:擴大。
舊制:規模。
6. 刻:雕刻
7. 屬予:囑託我
8. 勝狀:地形上特別好的地方。
9. 銜遠山:像張開口含著遠處的山巒。
10. 吞長江:像要把長江的流水都吞下。
11. 浩浩湯湯:水勢洶湧,波瀾壯闊。
湯湯:形容大水急流的樣子。
12. 朝暉夕陰:早晨有陽光時和有陰霾時,傍晚有陽光時和有陰霾時。
暉:陽光。
夕:日暮。
13. 大觀:盛大壯觀、雄奇偉大的情況。
14. 前人之述備矣:
備:完備、詳盡。
15. 遷客:被貶官的人。
16. 騷人:詩人、文人。
17. 霪雨霏霏:
霪雨:連綿不斷的雨。
霏霏:形容雨或雪十分繁密。
18. 月:月份。
19. 開:雲開見日,放晴。
20. 隱耀:
隱:隱藏。
耀:光輝。
21. 潛形:
潛:隱藏。
形:形跡。
22. 檣傾楫摧:
檣:船桅。
楫:船槳。
摧:損壞。
23. 薄暮冥冥:
薄:迫近、接近。
暮:傍晚。
冥冥:昏暗的樣子。

24. 去國懷鄉:去國懷國,去鄉懷鄉。
去:離開。
國:京城。
25. 憂讒畏譏:憂讒畏讒,憂譏畏譏
讒:讒言,誣陷別人的話。
譏:非議。
26. 蕭然:淒涼冷落
27. 至若:至於,又如。
28. 一碧萬頃:
碧:青綠色。
29. 岸芷汀蘭:
芷:一種香草,即白芷。
汀:水中的小洲。
30. 鬱郁青青:
鬱鬱:形容香氣很濃。
青青:花葉茂盛的樣子。
31. 長煙一空:大片煙霧完全消散。
一:全部。
32. 浮光躍金:浮動在湖面的月光好像閃爍著的金屬。
33. 靜影沉璧:
靜影:指靜靜的月亮倒影。
沉璧:圓形的玉器。
34. 嗟夫:唉。
35. 求:探求。
36. 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37. 或異二者之為:
或:有。
二者:上述覽物而悲和覽物而喜的兩種表現。
為:表現。
3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因為。
物:外物、外在環境。

39. 其必曰:
其:他們。
40. 噫:唉。
41. 微斯人:
微:沒有。
斯:這。
42. 吾誰與歸:
歸:歸依,同一趨向。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 重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以及寫岳陽樓記的動機。
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重修岳陽樓(有錢重建岳陽樓的原因)
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 屬予作文以記之=過渡句
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
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 重點:描述從岳陽樓上所見到的洞庭湖的景色。
→洞庭湖景色的氣勢、景色的變化和地理位置
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
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擬人法→銜遠山,吞長江
,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 互文→朝暉夕陰
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過渡句
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
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
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
重點:從天氣、天象、陸上、水面、動物、人事各
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 方面描寫洞庭湖的景色
,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
借代→檣傾楫摧
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
互文→去國懷鄉
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 憂讒畏譏
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重點:從天氣、天象、陸上、水面、動物、人事各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 方面描寫洞庭湖的景色
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 借代→錦鱗游泳
,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 互文→岸芷汀蘭
動靜結合→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
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
極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
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
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
=過渡句
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
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 互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 倒裝→吾誰與歸(吾與誰歸)

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
古仁人的特徵:
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 1. 以天下為己任
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 2. 喜與悲不會受外在環境/自己的際遇所影響
斯人,吾誰與歸﹗

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動機:
● 岳陽樓重修,滕子京邀他撰文記述這件事。
● 滕子京和范仲淹皆被貶官,范仲淹撰寫此文以勉勵滕子京。
● 范仲淹藉本文抒發自己的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記第5段的過渡句的作用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巧
妙地從寫景寫情過渡到自抒抱負。句子中的「二者之為」是承上,指上段所指的「感
物而悲」、「感物而喜」的常人之心,總結這兩段。句子中的「異」點出了下文常人之心
和古仁人之心的不同,引起下文。

文中提到的「古仁人」和「遷客騷人」有什麼分別?
1.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則不會因所處/外在環境及個人得失而感
到悲或喜;「遷客騷人」的心情則會隨著環境變化和個人得失而變化。

2. 「古仁人」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則因天下蒼生的禍福而感
到悲傷或高興,是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遷客騷人」的情感則只因個人
和環境因素而變化,不會為天下百姓而悲喜。

↑反襯的答法
以因景色而悲傷、感懷身世及因景色而喜悅、忘卻榮辱的人,反襯古仁人不會因所
處環境及個人得失而感到悲喜,無論在任何處境,都憂國憂民,因天下蒼生的禍福
而感到悲傷或高興,突出古仁人這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是更高的境界。

本文第5段哪些文字呼應第1段「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1. 不以己悲
2.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3. 退亦憂

作者做了首尾呼應的安排,除了統構嚴謹之作用,還有什麼其他用意?
第五段一方面呼應手段首段滕子京謫守之事,一方面讚揚滕子京不因被貶而懷憂喪
志,用心管制使正通人和,與古仁人不以己悲,處江湖仍憂其君之心志同。然後以
「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帶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用
以自勉,也勉勵滕子京。

本文作者善於寫景,是以岳陽樓雨天所見景物為例,說明作者如何通過色調,渲染
愁苦氣氛。
作者描寫雨天登樓的景象,指「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連續數月不放晴,因而「日星
隱耀,山岳潛形」,天空黯淡無光,連偌大的山岳也不見,在加上「薄暮冥冥」可見景
物一片黯淡迷濛,形成了暗沉的色調,一片慘淡,渲染了愁苦的氣氛。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