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6

單元 12 講讀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想一想

《宋之韻》第 17 集「一代豪傑(下)

播放 11:44-13:33
有關《青玉案.元夕》的部分
作者簡介

• 字幼安,號稼軒,宋歷城人
• 出生時北宋已淪亡,家鄉為金人統治區
• 21 歲時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投歸南宋
• 歷任湖北、浙東等五地安撫使
• 堅決主張抗金,恢復中原 辛棄疾
• 遭到朝中主和派的打擊,長期閒居江西 ( 1140~1207 )
• 晚年一度被起用,不久病逝。
• 傳世詞集有《稼軒長短句》、《辛稼軒
詩文鈔存》
課前預習
2. 詞以抒情為主,而詞人所抒之情往往有特定的時空
,並與特定的人、事有關。細心閱讀本詞,然後把
講讀中三篇作品的相關資料填入下表。
詞牌名稱 時間/季節 地點 涉及人物 有關事情
作者、
賞燈的人
念奴嬌 三國 赤壁 赤壁之戰
春天的 周瑜
、作者、 作者尋覓
青玉案 元夕夜 燈市 作者的意
秋天的 作者 意中人
作者的身
聲聲慢 作者
中人
某一天 家中 世遭遇

課前預習
3. 《念奴嬌》、《聲聲慢》、《青玉案》三詞的題目
有甚麼作用?分別說明了甚麼?

說明詞的內容是寫在赤壁引起的歷史的
懷想。
( 1 )赤壁懷古:                 

說明作者抒發的是秋日的情懷。
( 2 )秋情:                   

說明詞的內容是元夕中的所見所感。
( 3 )元夕:                   
篇章提要

詞牌名 《青玉案.元夕》 題目

元夕 元宵 農曆正月十五夜
依照舊俗,人們都會在這夜張燈結彩,通宵遊觀

• 從詞意看,當是作者南渡後在京城臨安,受主和
派排擠時所作
• 寫辛棄疾在元夕之夜對「美人」的追尋
• 古代文學常以「美人」象徵忠臣高士
自況
追尋「美人」 追尋忠臣
篇章提要
( 6 7 雙 調 ( 上 下兩
中調
) 1 2 3 4 5 6 7 片 )
8 9 10 11 12 13 14 15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
• 16雖用婉麗的筆調,但情感堅毅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寫景氣勢宏大,佈局視野寬廣
33
,一夜魚龍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可見詞人雄健的性格,與一般婉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約詞的風格不同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
65 66 67
闌珊處。
上下片各四處押 仄聲韻
課文
  東風 夜 ( 時間 ) 放花千樹,更吹
( 季節 )

落、星如雨。寶馬雕車 ( 人 ) 香 ( 人 ) 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 時間 ) ,一夜
魚龍舞。 ( 整個上片也熱鬧繁華 )
語譯
  晚上滿城花燈,就像夜來的東風吹綻了千樹繁
花,又像被春風從天上吹落,如雨般的繁星。
                   富貴人
家的華麗馬車駛過,讓路上瀰漫着陣陣香氣。
                   樂聲響
起,漏壺點滴,時光流轉,整夜元宵節,魚燈、龍
燈不停舞動。
段落層次

第一層:上片
寫元夕夜滿城燈火,歌舞處
處的熱鬧繁華景象。
版邊問題
1. 詞中描寫南宋時城中元夕夜的哪些景物?人們有
甚麼活動?

觀賞花燈
富貴人家出遊的車馬
表演燈舞
演奏音樂
元夕的花燈 月色
篇章探究
1. 在本詞中,作者描寫了元宵佳節的哪些盛況?

 燈火燦爛  遊人不絕

 樂聲飄揚  燈舞娛興

A    B 

C     D  以上皆是
篇章探究
2. 詞的上片描寫了元夕夜怎樣的氣氛?(試以一個
四字詞概括。)這對全詞主題起了甚麼作用?

( 1 )氣氛: 繁 華 熱 鬧 或歌舞昇平

揭示南宋朝廷偏安江左,貪圖享樂
,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反襯下片
中「那人」不慕繁華、自甘寂寞的
形象,為突出全詞的主題作鋪墊。
篇章探究
8. 作者善於運用誇張、比喻、借代的手法描寫元夕
燈市的繁華情況。試各舉一例,並加以說明。

「 寶 馬 雕 車 香滿
「花千樹」描寫
路」借代富貴人
元夕夜的花燈就
家出門賞燈的氣
如同千萬棵樹的 「 更 吹 落 、 星如 派。
花朵,被春風吹 雨」以如雨點般 「蛾兒雪柳黃金
過,一下子全都 墜 下 的 星 星 來比 縷」借代打扮華
開放了,極言花 喻燈火,寫出了 麗的女子。
燈之多,散布全 花燈燦爛密集,
城。 極具動感。
課文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
去 ( 其他人 )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
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那人 )

語譯
  婦女配戴着蛾兒形和柳條狀的頭飾,帶着幽香,
有說有笑地從眼前經過。
           我在人羣中尋覓她千百次,
不經意地回過頭來,卻看見那個人獨自站立在燈火稀
疏的地方。
段落層次

第二層:下片
寫作者尋覓意中人的經過,
寄寓個人脫俗不羣,孤高耿
介的人格。
版邊問題
2. 「蛾兒雪柳黃金縷」描寫的是甚麼人?她們怎樣
度過元夕佳節?

仕女 悉心打扮 的陶
佳醉
節在
結伴賞燈 歡繁
樂華
有說有笑 中熱

版邊問題
3. 作者在尋找甚麼人?他最後在甚麼地方找到了
「那人」?

燈火疏落、遊人稀疏的地方

意中人
課堂提問
1. 作者尋覓「那人」的經過是怎樣的?

作者在人羣裏尋找「那人」,一次又一次
,以至千百次都尋覓不見。

他偶然回頭

在燈火稀疏零落之處發現了「那人」
篇章探究
4. 根據本詞的下片,作者在覓得「那人」的前後
,心情有何變化?試塗滿與答案相應的圓圈;
每道分題限選一個答案。

前 後
C  熱切焦急,失落惆

E  喜出望外,興奮莫

課堂提問
2. 作者尋覓的「那人」和燈市中的仕女有甚麼不同?

獨自站在稀疏零 陶醉在節日的繁華熱鬧中
落的燈火之中

截然不
不慕榮華,自甘寂寞,並

不為眼前的繁華所動
篇章探究
5. 試找出本詞中的過渡句,並說明它在作品中的
結構作用。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上片 下片
寫景 仕女的賞燈活動 寫人以抒情

作者尋覓的……
作者在人羣中尋覓意中人的情況

仕女的衣飾
自甘寂寞的美人
不慕奢華的形象
爭妍鬥麗的舉動
篇章探究
6. 作者所尋覓的人與一般女子有所不同,這是運
用了甚麼寫作手法?由此可推知「那人」有何
性格特點?試加以說明。
一般女子 襯托/反襯 「那人」

打扮豔麗,
嫵媚動人

穿插在擁擠
獨自站在燈火疏落處
喧鬧的人羣
中 不慕榮華,自甘寂
寞,性格孤高脫俗
篇章主旨

此詞寫元夕夜熱鬧繁華的景象 (
上片 ) ,通過對美人的尋覓,表
現了詞人孤高耿介的人格 ( 下片 )
,隱含了對南宋朝廷偏安江左、
紙醉金迷生活的憂慮和不滿。
篇章探究
3. 《青玉案.元夕》一詞主要通過記敍作者的所見
來抒發情感。根據相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 1 )假如根據本詞的敍事內容,把它分為四個

續   次,試寫出各層次的所屬詞句,並概括其
層 2 )作者運用借事抒情的手法寫作本詞,對內

層次 句子 層次大意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
次大意。 專寫賞燈的仕女,反襯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 總敍元夕燈市全景,點
表達有甚麼好處?

三 盈盈暗香去。
落、星如雨。
作者要尋覓的「那人」
明時間、節令及場景。
的形象。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
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 總寫元夕夜的盛況和遊
敍述尋覓的經過。先寫
二 迴首,那人卻在、燈火
聲動,玉壺光轉,一夜 人的活動。
遍尋不見,繼寫驀然回
四 魚龍舞。 首,得見「那人」的經
闌珊處。
過。
篇章探究
3. 《青玉案.元夕》一詞主要通過記敍作者的所見
來抒發情感。根據相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 2 )作者運用借事抒情的手法寫作本詞,對內

   表達有甚麼好處? 敍述自己在熱鬧的元宵
借事抒情
燈節中,尋找美人的過

寄託自己孤高脫俗、
自喻 自甘寂寞的高尚情操

所抒之情真摯而具
體,富有感染力
篇章探究
7. 梁啟超曾評《青玉案.元夕》「自憐幽獨,傷心
人別有懷抱」,認為本詞有所寄託。本詞借尋找
「那人」的過程,寄託了作者怎樣的懷抱?

「那人」 作者的理想人格

南宋苟安圖存、沉醉偏安繁華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