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月下獨酌〉 導學案(一)

姓名: 班別: ( ) 日期:

學習目標
透過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將能:
• 分析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感情豐富、想像豐富);
• 認識詩人如何自我開解。

【預習】
• 【自學】為詩歌分層次:試按「記事」與「抒情」的原則,為本詩分層。用「/」這
個符號劃分層次。(提示:本詩能分為五層。)然後,歸納每一層次的內容大要。
詩歌分層 內容大要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部分 內容大要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一 描寫诗人獨酌时所身处的环境。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二 記述诗人想像自己邀请月和影作伴共飲。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三 記述月和影不解人情。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四 記述诗人决与月影及时行乐,共歌共舞,抒發自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己醒時的愉悅與醉後的不捨。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五 抒發詩人自我紓解,欲與月、影在銀河之上共續
完成後,請觀看以下短片, 無情之遊。
核對答案:

https://youtu.be/q6yT1VnAt2o

• 【自學】浪漫主義色彩:李白的詩歌向來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下表羅列了浪漫主義的
元素,試觀看預習短片,然後分析李白〈蜀道難〉的浪漫主義色彩。
詩歌特色 解釋
李白經常在作品中流露了個人情感,包括對現實的不滿、個人的孤寂、
• 感情豐富 對朋友的懷念等,即使在同一首詩歌中亦可見其感情的轉換。
李白的作品包含了豐富的想像力,由眼前的景物聯想到其他事物。現實
• 想像豐富 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夢中景象都可以成為他的想像對象,令其
作品更引人入勝。
• 善 用 比 誇張是把描寫對象的特點加以誇大及渲染的修辭手法。比喻與擬人亦要
喻 、 誇 求詩人具備高度的聯想,以具體突出描寫對象的特點。在李白的作品,
他經常綜合運用以上的修辭手法,並結合無窮的想像力,以引發讀者的
張、擬人 聯想。
• 運 用 神 話 李白詩歌多採用神話傳說,配合描寫對象,以為所寫之的事物添加一重
傳說 神秘色彩。

預習短片 李白〈蜀道難〉(節錄)分析
請根據短片的指示,在詩歌上標
記出浪漫主義色彩的元素。 噫吁嚱[1],危乎高哉[2]!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https://youtu.be/KAROQaLYu80 蠶叢及魚鳧[3],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4],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註釋:
[1] 噫吁嚱:音衣虛嬉,三字皆為嘆詞。
[2] 危乎高哉:「乎」和「哉」皆是感嘆詞。
[3] 蠶叢及魚鳧:傳說中遠古時代蜀國的兩個國王。
[4] 地崩山摧壯士死: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
※進階題※
• 【自學】試根據以下短片內容,認識浪漫主義的源流作品《楚辭》。

https://youtu.be/Ytpm7MPGcNo
題解:
• 《楚辭》產生於戰國後期,由屈原、宋玉等楚國作家,用具有楚國地方色彩的樂調和
語言所寫成。
• 《楚辭》得名與篇中內容具有楚國地方色彩有關。
• 屈原善於運用神話與歷史傳說,加上豐富想像力及豐富的比喻象徵,構成富浪漫主義
色彩的意境。可說,《楚辭》是浪漫主義詩歌的源頭。
• 《楚辭‧九章‧涉江》寫於屈原晚年被逐之時。屈原正直廉潔,為人忠信,卻被讒言誣
陷而遭楚懷王疏遠。屈原的政治理想被滅了,但他堅信自己的主張是正確的。
屈原〈九章‧涉江〉(節錄)
余幼好此奇服[1]兮,年既老而不衰。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寶
璐。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駕青虬兮驂白螭[2],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
[3]。登崑崙兮食玉英[4],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哀南夷[5]之莫吾知兮,旦余濟
乎江湘。

註釋:
[1] 奇服:奇偉的服飾。朱熹《集注》云:「奇服,奇偉之服,以喻高潔之行。」
[2] 駕青虬兮驂白螭:虬,音求,傳說中有角的龍。驂,音參,左右兩側駕車的馬。螭,
音雌,傳說中無角的龍。
[3] 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重華,虞舜之名。瑤之圃,相傳在崑崙山上,長著玉樹的花
園。
[4] 玉英:玉樹的花朵。朱熹《集注》云:「玉英,言所養之潔。」
試按浪漫主義的各個元素,分析上述作品如何具備浪漫主義色彩。
文本證據與說明
詩歌一開首便寫出自己自小便喜好這件「奇服」,年紀多大,喜好也不會衰
感情
減。就算世道混濁,詩人亦堅持自己的高潔精神。

想像 詩歌想像自己擁有一件奇服,並極力描寫奇服之華麗。

修辭 詩歌以物喻人,饒有寄意。以奇服和玉樹之花比喻高潔。

神話 引用各種神獸,甚至是虞舜的典故,加強詩歌的神話色彩。

【課堂學習】
• 【共學】分析詩歌的感情起伏:試分析各詩句中呈現的人物行為,並找出詩句中含富
有感情色彩的字詞。然後,據此解釋作者的情感,並提出詩歌的情感起伏。以下是一
些可用的情感字詞。
寂寞:孤單冷清 寬慰:寬
欣喜若狂:歡喜,快樂 不捨:因愛惜而無法放棄 無

富感情
詩句 人物 作者行為(動詞) 感情 解釋
字詞
花間一壺酒,獨酌
作者 獨自一人喝酒 獨、無 寂寞 作者因獨自在花間飲
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 作者、明 邀請明月、影一起 作者因想像到可與明月、


不適用 寬慰
成三人。 月、影 飲酒 伴,而得以略為

月既不解飲,影徒 作者、明 因月、影無情,無法與作者


責怪月、影無情 既、徒 無奈
隨我身。 月、影 無奈

暫伴月將影,行樂 作者、明 欣喜 作者想要及時行樂,所以與


與月、影同歡 樂
須及春。 月、影 若狂/ 陶醉萬分,極

我歌月徘徊,我舞 作者、明 唱歌、起舞 不適用 寬慰 幻想月影能與自己共


影零亂。 月、影

醒時同交歡,醉後
作者 喝醉 不適用 不捨 作者想到於醉後要與月、影
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 作者、明 與月、影相約於雲 解開 作者與月、影相約在雲漢再



邈雲漢。 月、影 漢再聚 心結 起來

• 【共學】分析詩歌的想像:詩人於詩中呈現了什麼想像?
總體想像:整首詩的想像均圍繞了什麼?
想像與月影為伴

詩句 想像內容(意譯即可)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想像月、影能與人一樣跟自己共飲作伴。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想像月、影能聽得懂自己的責備。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想像月、影具有生命力,能與自己共舞、高歌。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想像與月、影相約於銀河之上

• 【導學】詩人如何自我開解:
萬物源於  道  ,一切事物  本質  上都是  共通  的。然而,世人用

  固有  的價值觀(是非、對錯、好惡……)看待萬物。所以,世人覺得月、影、李

白是不能結成友伴,更莫論能於銀河之上相聚。然而,若果我們能  破除  世俗對

「物」與「我」的想法,  認知  到世間一切都有  相同的  本源、本質,除去
對「物我」的二元對立,則能達至「  物我兩忘,逍遙自在  」之境。

【學習增潤】
• 李白〈把酒問月〉與〈月下獨酌〉有著共通的主題,試按每道引導問題,加以分析。
李白〈把酒問月〉 輔助影片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https://youtu.be/
O0KrqIKNcMg
白兔擣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罇裏。

〈月下獨酌〉 〈把酒問月〉
(1) 詩人如何借月與影作自我開解? (2) 詩人指出「今月曾經照古人」,
詩人明白到月、影會在醉後與自己分別,自己只會 又指無論古人還是今人所看的月「皆
重歸孤獨之中。所以,他希望能與月,影永遠為 如此」。這反映了月亮在時間性上有
伴,相約於天上銀河,做到忘卻世情、物我之別, 何特點?
以此超脫,自我開解。 月亮是永恆的。         
(4) 詩人提到「永」結無情遊。何以無情遊一事會  
是永恆的?試從月的時間特點思考。 (3) 詩 人 以 「 流 水 」 比 喻 古 人 與 今
月亮是恆久不變的,亦即永恆。人的生命則是短促 人。這反映了人類在時間性上有何特
的。所以,詩人忘卻物我之別,令自己的精神不受 點?
肉體拘束,從而能與永恆的月亮共結為伴。 人 類 生 命 易 逝 短 促 。

 
(5) 根據以上內容,兩首詩有何共通的主題?
兩首詩均在探討宇宙自然的永恆以及人類生命的短促。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