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4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

*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安秋玲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吴世友

摘 要 中国的社会工作恢复发展至今,已有 20 多

年,在经历了最近 10 年的快速发展期之后,其专业化程

度究竟如何? 未来的专业化道路如何走? 本研究采用内容

分析方法,对国内三家著名网站一月内的社会工作招聘信

息进行分析,以此透视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具体需

要,理解当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状况与未来走向。

研究发现: ①招聘岗位对专业资质的控制较差,缺少对专

业资质、专业背景、学历和经验等方面的要求; ②社会工

* 本文是 2012 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证研究: 基于实践性知识


的视角” ( 12PJC025) 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我国社
会工作者的实践性知识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 14YJA840001) 的阶段成果。本文的撰写
得到了秦小峰提供统计数据,黄慧绘制就业岗位空间分布地图,郑颖参与数据收集和
编码等方面的支持,特此感谢。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75

作岗位职责的说明反映出社工服务缺乏专业自主性、服务

内容的边界模糊、服务项目繁杂、使用专业方法以及直接

面对服务对象的专业服务偏少; ③社会工作职业体系的规

范性比较差,对职业的福利待遇等缺乏统一的说明; ④社

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影响有待提高,目前有社会工作就业岗

位的地方多集中于国内的大中城市,空间分布不平衡。本

研究的发现为我们理解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现状提

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

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社会工作 专业化 就业 内容分析

社会工作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专业和学科。社会正义、人

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多样性是其核心原则。以社会工作理论、社会

科学和本土知识为支撑,社会工作旨在促进社会变革和发展,加强

社会凝聚力,帮助人们改变其所在的环境,解决生活中的挑战,提

升幸福感。正是由于社会工作的实践性、专业性以及使命性,社会

工作已在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生根发展,其中也包括中国。社会工

作的拓展与发展一直伴随着对自身专业化地位的追求。在中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恢复社会工作,到最近十多年来社会工作的快速发

展,都直接反映了社会对社会工作发挥其专业效能的期待,但社会

工作的专业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虽然社会工作专业化是建立

在一些共同的价值、原则和实务模式中的,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

下,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以及表现特点仍各有差异 ( Koukouli et

al. ,2008) 。本文拟透过社会工作就业招聘岗位的信息需求,来分

析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76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二辑

一 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框架

在界定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时,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 特质论

取向 ( attributes or traits) 和权力论取向 ( power or control) ( Koukouli

et al. ,2008; Weiss & Welbourne,2008) 。这两种取向之间的差异不

仅表现在它们对专业化的界定方面,也表现在它们的分析方法以及

它们解释为什么有些职业有专业性而有一些职业则没有,为什么一

些职业比其他的职业有更强的专业性等方面 ( Weiss & Welbourne,

2008) 。根据特质论取向分析,社会工作是由一系列的内在本质属

性和特征来界定其专业性并和其他职业相区分的。这些属性和特征

的具体表述以格林伍德提出的五要素论最有代表性: 系统的理论、

专业 权 威、 社 会 认 可、 伦 理 行 为 准 则 和 行 为 文 化 ( Greenwood,

1957) 。其后,一些研究者又加入了一些新的特质,例如一套深奥

的特定技能、一定时间的训练、行动的自主性、对服务的承诺、名

望和报酬、与案主的信任关系等 ( Hugman,1996; Abbott,1995) 。

特质论取向是参考了功能主义对专业的社会贡献以及专业独特性的

意义假设而建构起来的,强调的是专业在一个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功

能 ( Macdonald,1995) 。在 特 质 论 取 向 中,专 业 是 一 种 描 述 性 术

语,由一系列的专业特性组成 ( Hugman,1996) 。但由于研究者对

特质进行界定的视角差异,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认

可的特质标准。

第二种是权力论取向,其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对专业本质的社

会学讨论。它强调面对竞争者的地位威胁时,专业如何建立和维持

它们自身在实践中的领域,把专业化过程看作为取得自主权而斗争

的历史过程,权力和控制是为了努力明晰其实践边界并获得提供服

务过程中的自主性。自主性指实务工作者应该被允许在没有来自服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77

务使用者、非本专业的专业人士或者雇佣机构的外在压力的情况下

独立 做 出 决 定 ( Hall,1996 ) 。 权 力 论 取 向 的 代 表 者 Freidson

( 1970) 把专业界定为在其实践领域中具有一定权力地位的职业,

因此可以控制他们工作的内容。Johnson ( 1972) 认为专业化意味着

他们取得了对服务的各个方面的控制,包括对工作的关键成分,选

择和发展在实践中有用的技术,选择、训练和授予成员以特定的资

质,在界定服务本质以及谁会接受服务方面的自主性的控制。权力

论取向进入社会工作研究领域是近十年的事情,它重在探索社会工

作在提供服务时的自主性程度。

特质论为我们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化提供了一系列指标,尤其是

格林伍德的观点更是代表了一种理想的专业化标准; 权力论则揭示

出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以及专业化与职业化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上

述两种理论视角,强调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应有特定的知识 ( 控制

性) ,包括从业者需有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具备特定资质; 应有明确

的实践领域 ( 自主性) ,包括清晰的专业界限、确定的服务方法和

既定的服务对象; 应有成熟的职业体系 ( 规范性) ,包括明确的岗

位福利、职业体系的晋升等; 应有广泛且积极的社会认同 ( 影响

性) ,包括专业存在的积极效应和社会舆论、社会的普遍需求与评

价等。本研究将使用上述关于专业化界定的有关概念,从专业资质

的控制性、服务的自主性、职业体系的规范性以及专业的社会影响

性四个维度,来分析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专业化。

二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背景

分析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必须要考虑社会工作所处的背景。鉴

于中国社会工作主要是在政府的强势推动下发展起 来 ( 马 志 强,

2010) ,并受到高校教育界积极支持的,因此笔者从两个视角分析
78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二辑

了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背景: 教育和政策,即高等院校的积极引

导与国家政府的积极支持。

1. 从教育来看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萌生于 20 世纪 20 ~ 30 年代,其中燕京大学于

1922 年成立社会学系,着重培训社会服务的专业人才。1925 年,该

系改为 “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随后其他一些院校也相继开设了社

会服务和社会工作方面的课程或专业 ( 袁方,1997) 。但随着 1952 年

的全国高等教育专业调整,社会学 ( 社会工作) 专业被关闭。80 年

代,因社会发展需要,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在 1988 年正式增设社会工

作专业,并于 1989 年开始招生; 随后其他一些大学也开设了社会化

工作专业或课程,并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根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

会统计数据,截至 2013 年,全国开设社会工作专业 ( 本专科) 303

个,每年培养人数超过 2 万人,授予近万个 BSW 学位; 有 104 家院

校招收 MSW 学生,每年授予约 3000 个 MSW 学位。此外有 10 多所高

校提供社会工作研究生及博士生教育 ( 李迎生等,2011) 。

2. 从政府政策和文件来看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

2006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开启了社会工作发展的 “春天”。2010 年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纲要 ( 2010 - 2020 年) 》明确提出: “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

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 2015 年,

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 200 万人。到 2020 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

要达到 300 万人。


”为落实这一规划,2011 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十八

部委联合下发了 《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2012 年中共中央组织部等十九部委联合颁布了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 2011 - 2020 年) 》。

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上海市一直走在前列。2003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79

年 3 月,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发布了 《上海市社会工

作者职业资格认证暂行办法》,并于 2004 年 2 月首开上海市社会工

作者资格认证考试,从而揭开了中国内地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

的序幕。2004 年 6 月,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工作者国

家职业标准,并将 “社会工作者” 正式认定为我国的新职业。2006

年 7 月,人事部 ( 即当前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和民政部联合

颁发了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 和 《助理社会工作

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并于 2008 年开始了助理

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资格的全国考试。

政府在积极推动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发展的政策的同时,也积

极鼓励民间力量建立各类社会机构,尤其是 2013 年 9 月 《国务院

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 发布以来,截止

到 2014 年 3 月,我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已经增长到 2400 多家。

教育为社会工作专业化提供了可能,政策为社会工作专业化提

供了保障,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和政策大力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

大背景下,究竟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在一线岗位中的专业化如何

呢? 由于已有研究缺乏对此专题的实证探究,本研究拟通过调研数

据分析来呈现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状况。

三 研究过程

1. 样本选择

本研究的样本,主要来自三个发布求职信息的网站。前程无忧

网 ( www. 51job. com) 虽然不是仅仅针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求

职网站,但因为它发布的信息涵盖了各个学科,并且是目前最受高

校毕业生欢迎的求职网站之一 ( 郭淑萍、罗谌、张占明,2010 ) ,

因此,笔者首先选取这一网站并从中筛选出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就业
80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二辑

信息。此外,笔者还选取了另外两个以发布社会工作相关就业信息

为主的网站: NGO 发展交流网 ( www. ngocn. net) 和中国发展简报

( www. chinadevelopmentbrief. cn) 。

由于网站就业信息在不断更新,因此笔者选取 2014 年 2 月 15

日至 3 月 15 日这一个月 为 搜 索 时 间 段。根 据 前 程 无 忧 网 《2014

年一季度雇主招聘意愿调查报告》 显示,2014 年春节后将迎来招

聘高峰,这段时间也是就业信息发布的一个高峰期。在这一时间

段,笔者通过使用 “社会工作” “社工” 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

前程无忧网初步得到 91 条社工相关岗位就业信息; 对于 NGO 发

展交流网 ( 114 条) 和中国发展简报 ( 308 条) ,则将它们在这一

时间段发布的所有就业信息都收集过来,作为原始样本。笔者从

三个网站共收集 513 条就业信息。根据每一个岗位与社会工作的

相关性以及岗位之间的重复性,笔者又进一步删除掉不是社会工

作岗位性质的信息 193 条,删除重复出现在不同网站中的信息 51

条,删除岗位职责部分缺失的信息 21 条,最终获得 248 个社会工

作相关岗位就业信息作为本研究所分析的最终样本。

2. 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取内容分析法 ( content analysis) ,对收集的 248 条就

业信息进行文本分析。笔者根据 Lauri 和 Kyngs ( 2005) 所建议的

三阶段归纳式内容分析法,来完成本研究的文本数据分析: ①前期

准备阶段; ②数据组织与整理阶段; ③结果呈现阶段。

第一阶段: 准备收集数据。由于本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分

析岗位招聘就业信息中对社会工作专业资质、服务内容、职业规范

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说明,来考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状况,因

此笔者需要收集每一条就业信息的具体职责描述、岗位资质要求、

福利待遇以及工作地点等信息。

第二阶段: 整理和 组 织 数 据。 在 这 一 阶 段, 根 据 所 收 集 到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81

的全部就业信息, 笔 者 生 成 了 21 个 初 始 类 别, 包 括 网 站 来 源、

雇主类别、岗 位 职 责、 学 历 要 求、 是 否 需 要 工 作 经 验、 是 否 需

要职业资格证、工资待遇以及员工培训等。然后根据这些 类 别,

笔者对每条就业信息 进 行 编 码 ( 这 21 个 初 始 类 别 相 当 于 21 个

变量) ,以 用 作 之 后 的 进 一 步 分 析。 此 外, 笔 者 还 针 对 其 中 一

个类别———岗位职责———进 行 二 级 分 类, 即 将 每 条 就 业 信 息 所

提供的岗位职责描述,进一步细分为 13 个次级类别,如 是 否 负

责公益活动的策划 组 织, 是 否 负 责 项 目 开 发 与 实 施 工 作, 是 否

负责社工督导工作和日常管 理 ( 包 括 行 政、 人 事 ) 工 作, 以 及

从事社会工作直接 服 务 的 具 体 类 别 ( 如 老 人、 儿 童 青 少 年、 个

案、团体、社区等) 等,以 帮 助 笔 者 更 好 地 理 解 目 前 社 会 工 作

相关岗位的就业信息。

第三阶段: 呈现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使用 SPSS 21. 0 软件对

编码 后 的 文 本 数 据 进 行 描 述 性 和 相 关 分 析, 并 且 使 用 ArcGIS

( Johnston et al. ,2001; McCoy,2004) 软件,将 248 个就业信息所提

供的就业岗位工作地点,在中国大陆地图上进行空间分布描述与

呈现。

3. 信度分析

为了保证内容分析法的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客观性,笔者在制定

好统一的类别表后,三个具有社会工作硕士及以上专业背景的研究

者根据相同的分类标准,对 248 条就业信息进行单独编码,然后再

汇总起来,对不同的编码进行讨论,直至最终达成一致。

四 研究结果

1. 专业资质的控制性

专业资质代表了一种专业的门槛,只有参加了专业学习或者培训
82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二辑

后,才能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特定的资格和权力,有能力

从事专业性的工作。社会工作岗位招聘信息会详细列出对应聘人员的要

求,对这些要求从 “资格证书”“专业背景” “学历”和 “相关工作经

验”等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社会工作专业对专业资质的重视程

度,区分有资质人员和非资质人员,控制不具备资质的人流入专业服务

岗位中。

( 1) 资格证书要求

资格证书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截至

2013 年底,根据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统计数据,中国大陆拥有各

级各类社 会 工 作 资 格 证 书 的 社 会 工 作 者 人 数 为 123084 人 ( 其 中

91901 人为助理社工师,31183 人为社工师) 。目前这一比例仍在大

幅增加。但在调查数据分析中 ( 见表 1 ) ,笔者发现,用人单位对

资格证书的要求非常低: 仅有 2. 6% 的岗位要求必须有社工资格证,

且只要求到助理社工师级别; 14. 5% 的岗位优先考虑具有助理社工

师资格的应聘者; 82. 4% 的岗位对资格证书没有要求。

表1 资格的要求与资格证书级别的交叉 ( 频数 + 百分比)

单位: 个,%
资格证书的级别
资格要求
无要求 助理社工师 社工师

必须有 0 ( 0) 6 ( 2. 6) 0 ( 0)

优先考虑 0 ( 0) 33 ( 14. 5) 1 ( 0. 4)

无要求 187 ( 82. 4) 0 ( 0) 0 ( 0)

( 2) 专业背景要求

分析不同招聘信息对应聘者专业背景的要求,结果发现 ( 见表

2) ,用人单位对应聘者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要求也比较低: 仅

有 13 ( 5. 2% ) 个招聘岗位提出应聘者需要具备社会工作专业背

景; 88 ( 35. 5% ) 个招聘岗位会优先考虑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83

应聘者; 122 ( 49. 2% ) 个岗位对应聘者的专业背景无要求。

表2 招聘岗位对专业背景的要求

频数 ( 个) 百分比 ( % )

必须有 13 5. 2

优先 88 35. 5

无要求 122 49. 2

进一步分析不同性质的单位对应聘者专业背景的要求,结果

( 见表 3) 发现,事业单位 ( 学校) 对社工专业背景的要求相对比例

较高 ( 33. 3% ) ,其次是政府 ( 挂靠、非公务员) ( 20. 0% ) ,本土

NGO 对招聘者专业背景的要求比较低 ( 4. 8% ) 。卡方分析发现,不


2
同性质的单位对专业背景的要求存在显著差异 ( χ = 128. 153,df =

18,P = 0. 000) 。

表3 不同性质的单位对社工专业背景的要求 ( 频数 + 百分比)

单位: 个,%
专业背景要求
单位性质
必须有 优先考虑 无要求

事业单位 ( 学校) 1 ( 33. 3) 2 ( 66. 7) 0 ( 0)

事业单位 ( 其他) 0 ( 0) 0 ( 0) 0 ( 0. 0)

政府 ( 挂靠、非公务员) 1 ( 20. 0) 3 ( 60. 0) 1 ( 20. 0)

公司或企业 1 ( 7. 1) 7 ( 50) 6 ( 42. 9)

国际 NGO 1 ( 10. 0) 3 ( 30. 0) 6 ( 60. 0)

本土 NGO 9 ( 4. 8) 73 ( 38. 6) 107 ( 56. 6)

不确定 0 ( 0) 0 ( 0) 2 ( 100. 0)

( 3) 学历要求

招聘岗位对学历的要求 ( 见表 4) 主要以本科为主,占所有招

聘岗位的 37. 5% ,对硕士学历要求比较低,仅占 3. 6% 。


84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二辑

表4 招聘岗位对学历的要求

频数 ( 个) 百分比 ( % )

无要求 45 18. 1

博士 0 0

硕士 9 3. 6

本科 93 37. 5

大专 43 17. 3

中专及以下 41 16. 5

进一步分析不同性质单位对招聘岗位的学历要求,结果发现

( 见表 5) ,事业单位 ( 学校) 对招聘岗位的学历要求相对较高,硕士

学历要求占 33. 3% ,本土 NGO 对学历的要求相对较低,硕士学历要

求仅占 3. 1% ,且 19. 5% 的岗位对学历无任何要求。经卡方分析发


2
现,不同性质单位对学历要求存在显著差异 ( χ = 149. 761,df = 30,

P = 0. 000) 。

表5 不同性质单位对学历的要求 ( 频数 + 百分比)

单位: 个,%
学历
单位性质
中专及以下 大专 本科 硕士 无要求

事业单位 ( 学校) 0 ( 0) 1 ( 33. 3) 1 ( 33. 3) 1 ( 33. 3) 0 ( 0)

事业单位 ( 其他) 0 ( 0) 0 ( 0) 0 ( 0) 0 ( 0) 0 ( 0)

政府 ( 挂靠、非公务员) 0 ( 0) 1 ( 20. 0) 4 ( 80. 0) 0 ( 0) 0 ( 0)

公司或企业 0 ( 0) 5 ( 31. 2) 8 ( 50. 0) 1 ( 6. 2) 1 ( 6. 2)

国际 NGO 0 ( 0) 1 ( 8. 3) 9 ( 75. 0) 1 ( 8. 3) 1 ( 8. 3)

本土 NGO 41 ( 21. 0) 37 ( 19. 0) 71 ( 36. 4) 6 ( 3. 1) 38 ( 19. 5)

不确定 0 ( 0) 0 ( 0) 2 ( 100) 0 ( 0) 0 ( 0)

( 4) 相关工作经验要求

分析发现 ( 见表 6) ,48. 4% 的招聘岗位对社会工作相关工作

经验无 任 何 要 求,仅 12. 9% 的 岗 位 要 求 必 须 有 相 关 工 作 经 验,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85

38. 7% 的岗位优先考虑有社会工作相关工作经验的应聘者。进一步

分析不同性质单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 ( 见表 7 ) ,结果发现,国际

NGO 对应聘者工作经验的要求最高 ( 53. 3% ) ,而其他单位对工作

经验的要求都比较低。卡方分析发现,不同性质的单位对工作经验
2
的要求存在显著差异 ( χ = 49. 310,df = 12,P = 0. 000 ) 。进一步

分析招聘岗位中列出的对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结果发现招聘岗位

多希望应聘者有一至三年的社会工作相关工作经验。

表6 招聘岗位对社会工作相关工作经验的要求

频数 ( 个) 百分比 ( % )
必须有 32 12. 9
优先考虑 96 38. 7
无要求 120 48. 4

表7 不同性质单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 ( 频数 + 百分比)

单位: 个,%
工作经验
单位性质
必须有 优先考虑 无要求

事业单位 ( 学校) 0 ( 0) 0 ( 0) 3 ( 100. 0)

事业单位 ( 其他) 0 ( 0) 0 ( 0) 0 ( 0)

政府 ( 挂靠、非公务员) 0 ( 0) 0 ( 0) 0 ( 0)

公司或企业 0 ( 0) 0 ( 0) 5 ( 100. 0)

国际 NGO 8 ( 53. 3) 1 ( 6. 7) 6 ( 40. 0)

本土 NGO 21 ( 10. 3) 92 ( 45. 1) 91 ( 44. 6)

不确定 1 ( 50. 0) 0 ( 0) 1 ( 50. 0)

( 5) 海外背景要求

分析招聘信息中对应聘者海外背景的要求,结果发现 ( 见表

8) ,仅有 5 ( 2% ) 条招聘信息提出优先考虑具备海外社会工作学

习或工作背景的应聘者。
86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二辑

表8 招聘岗位对社工海外背景的要求

频数 ( 个) 百分比 ( % )

必须有 0 0

优先 5 2. 0

无要求 214 86. 3

2. 服务的自主性

作为专业化的职业,社会工作应有其自主性,这主要体现在其

服务提供过程中,服务方法具体明确,服务人群确定,有清晰的专

业界限,从而可以和其他职业相区分。本研究对服务自主性的分析

主要从岗位职责、服务方法以及服务人群等方面进行。

( 1) 岗位职责的要求

根据招聘信息中对岗位的说明,笔者对已有的信息用政策解

读、直接服务、督 导、日 常 行 政、服 务 推 介、项 目 开 发 实 施、策

划、志愿者培训、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协调各部门以及文书工作

项目来进行概括,以明确社会工作招聘岗位所要求的具体职责。对

上述变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 1。

将社会工作招聘信息中所列出的职责内容作为变量进行聚类,

聚类的树状图显示 ( 见图 1) ,社会工作招聘岗位的职责内容条目

比较多,且各岗位职责相互之间多缺乏相关性,不能聚为一类。根

据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笔者最多可以把岗位职责聚类分为 9 类:

其中政策解读、督导和直接服务分为一类,彼此之间相关性最强,

其余的文书工作、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协调各部门、志愿者培

训、策划、项目开发实施、服务推介、日常行政各自成一类。如对

岗位职责进行最少聚类,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政策解读、直接服

务、督导、服务推介、项目开发实施和日常行政; 另一类是策划、

志愿者培训、协调各部门以及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文书工作。

岗位职责聚类显示出的各职责内容的差异和分化,表明社会工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87

图1 具体服务内容的聚类分析

作岗位职责的庞大和杂乱,既可以包括文书、行政类工作,也可以

包括策划、宣传等公关类业务,同时 “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 也是

社会工作岗位中出现比较高的工作,这显示出强调实践、强调助人

的社会工作在岗位职责中掺杂进很多行政事务。岗位职责的庞大、

混杂导致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 “不自主”,受行政制约,被 杂 事

所困。
( 2) 服务方法的要求

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包括三大专业服务方法: 个案社会工

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对招聘岗位中提出专业方法要

求的信息进一步细化分析,结果发现招聘信息中列出需要运用三大

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方法的信息仅占总招聘信息的 8. 8% 。数据表明,

招聘信息中对社区工作需求最多 ( 8% ) ,其次是小组工作 ( 2% )

和个案工作 ( 2% ) ( 见图 2) 。
88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二辑

图2 服务方法的要求

( 3) 服务人群的要求

社会工作的直接服务需要面对不同的群体。对招聘岗位中的

服务对象信息进一步细化分析,结果发现 ( 见图 3) ,服务老年人

的招聘信息最多 ( 6% ) ,其次是儿童和青少年 ( 4% ) ,然后是残

障人士 ( 2% ) 和贫困人群 ( 2% ) 。整体分析显示,直接列出社

会工作岗位 需 要 面 对 不 同 服 务 群 体 的 招 聘 信 息 占 所 有 招 聘 信 息

的 16. 1% 。

图3 服务人群的要求

3. 职业体系的规范性

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建立在成熟的职业化基础之上,它需要有一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89

个明确的职业体系规范来保障。对职业体系的规范性,本研究受收

集信息的局限性影响,主要从福利保障角度进行分析,具体包括有

关五险一金、培训、假期和工资等方面的规范说明。

对招聘信息的分析发现 ( 见表 9 ) ,岗位招聘中明确说明有五

险一金的岗位仅占所有岗位信息的 18. 1% ,明确提出有培训机会的

岗位仅占 17. 3% ,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员工发展培训、督导、外出交

流等。

表9 招聘岗位对福利的说明 ( 频数 + 百分比)

单位: 个,%
五险一金 培训机会

有 45 ( 18. 1) 43 ( 17. 3)

无 2 ( 0. 8% ) 40 ( 16. 1)

不确定 201 ( 81. 0% ) 164 ( 66. 1)

对招聘信息中的假期待遇进行分析,发现明确列出有假期的招

聘信息有 46 条,仅占所有信息的 18. 5% ,这些信息明确写出了每

周五天工作日,享受国家假期以及有关加班的待遇等。

对招聘信息中的工资待遇进行分析,发现明确写出工资待遇的

有 45 条,仅占所有招聘信息的 18. 1% ,其中最低工资是每月 1500

元,最高工资是每月 6000 元。整体来看,工资多分布在每月 3000

元左右。
4. 专业的社会影响性

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影响性是指社会工作招聘岗位反映出的社

会需求度。本研究通过社会工作岗位在各省市的分布数量来分析社

会工作的社会影响。结果表明,每个省市对社会工作岗位的需求数

量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分析,招聘岗位信息的发布来自全国 31 个

省市自治区 ( 台湾省除外) ,但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

区。其中岗位需求最多的五个省市依次是北京市 57 条 ( 23% ) 、广
90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二辑

东省 55 条 ( 22% ) 、上海市 24 条 ( 10% ) 、四川省 17 条 ( 7. 0% ) 、

云南省 13 条 ( 4. 9% ) ; 和这些招聘信息较多的省市相比,数据显

示,在我国北部、西部等地区,很多省市仅有一条社会工作岗位招

聘信息,甚至整个西藏自治区没有一条社会工作岗位招聘信息。进

一步分析招聘岗位在城市的分布,结果发现,分布最多的城市除北

京市和上海市之外,接下来依次是广州市 30 条 ( 12. 1% ) 、深圳 18

条 ( 7. 3% ) 、成都 13 条 ( 5. 2% ) 和昆明 13 条 ( 5. 2% ) 。

五 讨论

受对社会工作知识是不是科学性知识的争论影响,社会工作是

否具备专业性也一直是个存在争议的话题。但社会工作自诞生以

来,增进专业身份的认同和促进专业地位的提高也一直是社会工作

发展的努力方向 ( Gibelman,1999 ) 。当前,专业化是我国现阶段

社会工作发展的方向和重心 ( 王壬、罗观翠,2012) 。

解读当前社会工作招聘信息,笔者发现,各招聘岗位对一线社

会工作者的专业性要求普遍不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面临重大

的挑战。调查数据说明当前社会工作招聘信息中对应聘者的专业资

质缺乏要求,这可能导致社会工作实践成为一个无专业门槛、低专

业性的行为。国际上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对行业准入

的专业资质的要求,以资质的控制性来排除非专业人员的进入,从

而保障从业人员以其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价值和伦理为服务对象

提供有质量的专业服务。从业人员的这些知识是一套特定的知识体

系,并非简单的重复训练所能达到,需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专业学

习或有资质的培训才能获得。专业上的排他性在保障领域内的专业

性的同时,也提升了专业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的地位。事实上,

专业资质要求越高,门槛越高,对非专业人员的排他性越强,专业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91

的社会地位也会越高。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工作岗位招聘中,明确列

出资格证书条件的岗位不到 5% ,即便有这方面的需求也仅仅是对

助理社工这一级别的需求,这就意味着超过 95% 的人员进入社工工

作岗位是可以没有专业资质的,其实践中专业性又如何能保障呢?

与招聘信息中反映出的低专业资质要求的现状相关,当前社会工作

招聘岗位也缺乏对岗位职责的清晰界定,社会工作服务范畴的边界

模糊,工作职责多而杂,所做的事情仍多属于 “人人皆可为” 的事

情,所履行的是 “事事皆需做” 的被动职责——— “服 从 领 导 安 排

的其他工作”,这导致社 会 工 作 实 践 者 难 以 保 障 对 服 务 内 容 的 专

业自主性。另外,社会工作招聘信息显示,社会工作岗位主要分

布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四川。其中,四

川的社会工作发展和汶川地震后社会工作者及时的介入以及积极

参与救灾的结果分不开。但事实上,并非只有这些地方需要社会

工作,更广 阔 的 西 部 地 区、贫 困 地 区、农 村 等 更 需 要 社 会 工 作。

由于社会工作的发展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当前的社会工作仅仅停

留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试点和发展,缺乏普遍的社会需求,社会

影响力与专业影响力不能充分显现。最后,成熟的职业化也是专

业化发展的前提,但当前的社会工作没有成熟的职业体系作为保

障。从业人员的工资普遍不高,缺乏标注明确的薪酬标准,招聘

信息中反映出的多是 “工资面议” 类的模糊信息,这说明职业体

系的不规范性也是社会工作实践中服务内容模糊、服务缺乏专业

性的直接结果。

招聘信息中对社会工作应聘者低专业性的要求,迫使我们去思

考原因并通过解决问题来保障社会工作实践的专业化。招聘岗位中

的低专业性要求由当前社会工作发展阶段所决定。当前民政系统中

福利类岗位慢慢向非营利的社会机构转移,在这个转换过程中,社

会工作逐步嵌入,以承接民政系统内原来福利类岗位的一些工作。
92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二辑

但由于嵌入的对象———原福利体系仍存在并发挥着重要影响力,且

直接影响社会工作设置岗位职责与考核方式等,导致很多的服务内

容仍受到传统 “领导” 的影响,从而导致专业化需求低,不用高成

本招聘专业人员就可以完成。行政力量与非社会工作专业管理者对

社会工作服务的过多干预使得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很难在实践中体现

出来 ( 柴定红,2009) 。

虽然我国的社会工作教育不断发展,社会工作的保障政策也不

断出台,但是社会工作招聘信息仍反映出社会工作在当前的低专业

性。如何解决这一低专业化进程中的低专业性问题呢? 笔者认为,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政策对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起到

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但经历了一个社会工作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

的阶段之后,我们需要新的思路来保障和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性的发

展目标。首先,改变前期通过教育提升社会人才数量的思路,转向

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毫无疑问,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最终需

要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来体现。国内近十年来的专业教育,培

养出数十万社会工作本专科、硕士等专业人才,为社会工作专业化

提供了可能,但真正进入社会工作岗位的人寥寥无几,他们中的很

多人流失到其他职业领域。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提升社会工作专业

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历史使命,鼓励并吸收一些优秀的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生进入实践领域,为他们发挥专业效能提供支持和平台,对他

们的职业成长进行规划和保障,以优秀的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来改变

当前一线低专业性的刻板社会影响,以优秀的社会工作者的职业生

涯带动一批社会工作者服务在一线,从而保障社会工作者队伍的专

业性程度,提升社会工作整体的专业化程度。其次,改变前期的宣

传和鼓励政策,开始通过政策的审核和监督,确保社会工作机构发

挥社会工作的功能。当前社会组织飞速发展,在整个社会工作职业

不规范的现实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严格审计,确定国内社会机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93

构,尤其是正加速发展的本土 NGO 群体,所从事的服务是专业的

社会工作服务,所需要的岗位是专业社会工作者才能承担的岗位,

从而为专业社会工作毕业生发挥其专业能力提供一个平台,为社会

工作专业化发展提供实践基础。最后,社会工作的发展仍需要社会

工作政策的保障: 一方面需要出台一些福利政策来改变人们尤其是

西部偏远地区的人们对福利的期待和获得方式; 另一方面需要政策

来保障和监督社会工作成为一个规范成熟的专业和职业。总之,我

们需要去弥补社会工作专业化教育和就业脱节、社会工作政策和社

会工作职业分离、社会工作岗位招聘和专业社会工作存在鸿沟的缺

漏。在弥补空隙、坚持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方向的过程中,我们才

能脚踏实地地推动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探索出有自身特色的社

会工作专业化道路。

用一个月内社会工作岗位的招聘信息来反映中国社会工作专业

化的进展,在研究样本的取样以及研究结论的推广方面都有很多的

限制。笔者仅希望借助这一研究,为理解当前的社会工作专业化提

供不一样的视角。社会工作岗位招聘中的低专业性需求,直接影响

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过程,影响专业化的发展速度和轨迹。通过分

析本研究结果,笔者建议对当下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应保持理性

的认识,防止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进入恶性循环。一方面招聘岗位

的要求很低,专业效能无法体现,社会认同低; 另一方面,专业培

养的本科、硕士,甚至博士越来越多,但他们无法或不愿进入实践

领域,导致招聘标准降低。总之,社会工作专业化道路仍然任重而

道远。

参考文献

柴定红 ( 2009) : “英美社会工作专业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南开大学博士


94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二辑

论文。
郭淑萍、罗谌、张占明 ( 2010) : “综合招聘网站发展模式的分析研究”,北京: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 2010 /4 /9) ,http: // www. paper. edu. cn / releasepaper / con-
tent /201004 - 352。
李迎生、韩文瑞、黄建忠 ( 2011) :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 《社会科学》,
第 5 期,第 82 ~ 90 页。
马志强 ( 2010) : “21 世纪以来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倾向”, 《中州学刊》,第 5 期,
第 120 ~ 125 页。
王壬、罗观翠 ( 2012) :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路径分析及对社会工作教育的
启示———以专业化运动理论为 视 角”,载 王 思 斌 主 编 《中 国 社 会 工 作 研 究》
第九辑,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 136 ~ 151 页。
袁方 ( 1997) :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及其面临的转变”,《中国社会工作》,第 1 期,
第 38 ~ 40 页
Abbott,A . ( 1995) . Boundaries of Social W ork or Social W ork of Boundaries? Social
Service Review,69: 545 - 562.
C atanzaro ,M . ( 1988) . U sing Q ualitative Analytical T echniques. N ursing Research: T he-
ory and Practice,Vol. 12,N o. 4,pp. 437 - 456.
Freidson,E. ( 1970 ) . Professional D ominance: T he Socical Structure of Medical C are. N ew
York. Atherton Press.
Gibelman,M . ( 1999) . T he Search for Identity: D efining Social W ork: Past,Present,
Future. Social W ork,Vol. 44,N o. 3,pp. 298 - 310.
Greenw ood,E. ( 1957) . Attributes of a Profession. Social W ork,2: 44 - 45.
Guthrie,J. ,Petty,R. ,Yongvanich,K. ,& R icceri,F. ( 2004) . U sing C ontent Analy-
sis as a R esearch M ethod to Inquire into Intellectual C apital R eporting. Journal of In-
tellectual C apital,Vol. 5,N o. 2,pp. 282 - 293.
Hall,R . H. ( 1996) . O ccupations and the Social Structure. Englew ood C liffs,N . J. :
Prentice-Hall. P82.
Hugman,R . ( 1996 ) . Professionalization in Social W ork: T he C hallenge of D iversi-
ty. International Social W ork,39: 131 - 147.
IASSW ( 2014) . http: // www. iassw -aiets. org / translations-of-new -sw -definition - 20140407
Johnson ,T. ( 1972) . Professions and Power. London,M acmilan.
Johnston,K. ,VerHoef,J. M . ,Krivoruchko ,K. ,& Lucas,N . ( 2001) . Using A rc-
G IS G eostatistical A nalyst ( Vol. 300) . R edlands: Esri.
Koukouli,S. ,Papadaki,E. ,Philaithis,A. ( 2008) . Fators Affecting the D evelopment
of Social W ork and Its Professionalisation Process: T he C ase of Greece. Internal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 elfare,17: 216 - 224.
Lauri,S. ,& Kyngs,H. ( 2005) . D eveloping N ursing T heories ( Finnish: Hoitotie-
teen T eorian Kehittminen) . W erner Sderstrm ,D ark O y: Vantaa.
M acdonald,K. ( 1995) . T he Sociology of the Professions. London,Sage.
M arshall,C. ,R ossman,G. B. ( 2010) . D esigning Q ualitative Research. Sage.
M cC ain,G. C. ( 1988 ) . C ontent Analysis: A M ethod for Studying C linical N ursing
Problems. A pplied N ursing Research,Vol. 1,N o. 3,pp. 146 - 147.
M cC oy,J ( 2004) . A rcG IS 9: Using A rcG IS Spatial A nalyst. Esri Press.
R oss,A. ,Bevans,M . ,Friedmann,E. ,W illiams,L. ,& T homas,S. ( 2014 ) . “I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95

Am a N ice Person W hen I D o Yoga! ! ! ”A Q ualitative analysis of how yoga affects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H olistic N ursing,Vol. 32,N o. 2,pp. 67 - 77.
W eiss,I. ,W elbourne,P. ( 2008) . T he professionalisation of social w ork: a cross-na-
tional explo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 ork,17: 281 - 290.
96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 第十二辑

Development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alization in China:
A Content Analysis on Job Positions

Qiuling An
(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iyou Wu
(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Abstract: Social w ork education w as re-introduced in mainland C hina

more than 20 years,and has an extremely rapid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decade. How ever,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social

w ork profess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have not been fully understood yet.

In order to yield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w ork professionaliza-

tion development in mainland C hina,this study used a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on 248 social w ork job positions that w ere collected from three so-

cial w ork-related employment w ebsites over a 30-day period. We found

that: ①the requirement of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of these job positions is

very low ; ②the definition of social w ork job responsibilities is unclear;

③the standardization of professional system has not been w ell established;

④the impact of social w ork profession is unequal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我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基于就业招聘信息的分析 97

in mainland C hina. Based on the evidence of this study,w e made discus-

sion and provided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w ork profes-

sionalization in mainland C hina.

Key w ords: social w ork,professionalization,social w ork job posi-

tion,content analysi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