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DOI :

10.
194
11/j.cnki.
100
7-8
606.
2009. 01. 023
2009年2月 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Feb∙20
09
第13卷第1期 Journ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Study Edition) Vol∙1
3No∙1

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学习环境设计原则
梁  影‚倪 其 育
(扬州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 扬州2
250
09)

  摘 要: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情境、文化和学习活动的共同功能‚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获
得知识、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的必经途径。如何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支持和促进学习已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关注。分析情境学习理论的内涵和基本观点‚探讨该理论为学习环境设计所提供的指导原则‚
有助于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情境思维‚让学习者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从而使其在情
境思维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发展智力。
关键词:情境学习;学习环境;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原则
0-0
中图分类号:G4 57;G4
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7-8
606(2
009)0
1-0
083-0
4

0世纪8
  自2 0年代以来‚西方学习理论的发展呈现 是一种使教学必须 “情境化” 或 “与情境密切相关” 的
从行为主义范式向建构主义范式的转向‚主张弥补正规 建议;情境学习是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
学校教育与真实情境生活之间差距的情境学习便是其中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应是情境、文化和学习活
重要的学习理论之一。情境学习以全新的理论姿态重新 动的共同功能‚学习需要社会交互与合作‚脱离个体生
审视了学习的内涵‚对 “学什么”、“如何学” 以及 “如 活的真实环境来谈学习毫无意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
何用” 的分离状态提出了挑战。情境教学要求创设适宜 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的必经途径。在学习过程中‚
的学习环境‚激发学习者的情境思维‚让学习者的情感 教师是学习者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
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从而使其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 与学习者共同分享责任‚共同做出决定‚相互尊重。教
培养能力以及发展智力。情境学习理论作为提供有意义 师的作用在于为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搭建学习
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 支架‚了解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促使学习者在物理
对我们重新认识学习者的学习、反思传统教学具有革命 的、社会的环境中建构知识和意义‚促进能力的发展。
性的影响‚被认为是教学观的 “第三次转变”。[1] 2
∙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① 知识观
一、情境学习理论的内涵及基本观点
“情境学习” 是有关人类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它
1
∙情境学习理论的内涵 是研究人类知识如何在活动过程中发展的‚特别是人们
情境学习理论主要来自两类观点的整合:以莱夫、 如何去创造和解释他们正在做什么的表征。在情境学习
温格 (Lave & Wenger) 为代表的人类学视角和以布朗、 理论看来‚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一
柯林斯、杜基德 (Brown、Cillins & Duguid) 为代表的心 个抽象具体的对象;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建构
理学 视 角。当 代 西 方 学 者 威 廉 姆 J·克 兰 西 (Clancey 的一种状态‚不是事实;知识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
W∙J∙) 在其论文 《情境学习指南》 中认为:情境学习 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因此‚知识具

收稿日期:2
008-0
9-2
5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教改课题 “高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梁 影 (1
983-)‚女‚江苏徐州人‚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
00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研究;倪其育
(1
964-)‚男‚江苏盐城人‚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研究。

·83·
有情境性、建构性、复杂性、默会性和工具性等特征。 了研究者和教育者去拓展学习的概念和学习环境的设
② 学习观 计‚它能够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直观化。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真实或类似真实的 因此‚真实的情境并不只是将日常生活情景引入课堂‚
社会情境中‚学习者通过参与真实或仿真的任务活动‚ 可以有多种形式‚至少包括三类:实际的活动情境、
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在个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 真实情境的替代品 (如案例)、基于录像或多媒体之类
作用中使知识情境化、条件化‚从而对共同体中成员 的抛锚式情境。例如:影视文化中大量珍贵的资料可
的行为、态度、情感和价值观都发生积极影响的一种 以作为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素材‚也可利用图形、动画、
有效学习方式。在学习者参与的过程中‚知识的获得 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再现真实生活场景的复杂层
是一个由周边参与逐渐到核心的历程‚他们需要理解 次‚构筑模拟现实生活的虚拟环境。
和把握如何在对话中获取知识‚这种学习模式也被莱 2
∙提供真实的活动和任务
夫和温格称为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合法的边缘性参 Brown 等人 (1
989) 认为:知识与活动是不可分离
[4]
与是用新的方式观察和理解学习的透镜。本质上‚这 的。 按照情境学习的观点‚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
一术语描述了一个新手成长为某一实践共同体成熟成 知识的建构、技能的获得、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
员的历程。[2] 于学习活动。活动与任务的真实性‚为理解与经验的
③ 教学观 互动创造机会。[5] 真实的活动和任务并不是说情境学习
在情境学习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并努力适应新 只认同户外教学或校外活动。在课堂上‚学习活动的
的课堂文化‚从知识的绝对权威和信息的唯一来源变 背景能够反应知识在真实生活中使用的方式‚能够保
成学习者学习的组织者和帮助者。教师的角色行为表 证完整的情境内容不受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学
现为:帮助学习者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 习者面对的是真实的活动和任务。
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 在情境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明确 (或采用) 学习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重视学习者的参与程 目标‚确定学习需求‚需要时间和智力资源的重大投
度和学习体验;为学习者提供观察与模拟专家工作的 资。在各种潜在的相关资源中他们既要发现问题‚又
机会;在学习的关键时刻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指导与 要解决问题‚还要进行浏览和评价‚形成和验证假设
搭建 “支架”;促进共同体成员 (学习者、教师、其他 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澄清而不是直接告
成员) 之间的合作交流;帮助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与结 诉‚是引导而不是具体指挥‚是推动学习者努力去做
果进行反思‚扩大默会知识‚促进清晰表达;提供对 而不是将自己的方法强加给学习者。
学习的真实性、整合性的评价‚从而最终引导学习者 3
∙提供指导和支架
应用习得的知识来解决 “现实世界” 的问题。 学习者在面对新的问题和任务时‚往往不能很快
入手‚或者在处理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所以课堂中的
二、情境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学习环境设计原则
情境学习环境应该适时地给学习者提供指导和支架。
武法提 (2
000) 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过 指导包括在学习者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他
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3] 情境学习理论关注学习 们的观察和帮助。观察学习者什么时候可能会遇到困
者、学习环境、学习活动以及学习同伴。情境学习理 难‚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从而保证给学习者提供适时
论强调学习者应经历社会真实情境‚通过实际活动使 和适度的帮助。指导的目的是引起学习者对其错误或
其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技能和策略‚并对知识建 疏漏的注意‚为学习者提供策略和暗示‚促进学习者
立合理的解释和灵活的运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情境 自觉反思‚从而完成任务。
学习环境将给养一种新型的学习‚它提供了互动的、 “支架” 是 “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
鼓励性的活动‚能满足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概念框架” 的形象比喻。按照学习者智力的 “ 最近发
从而支持学习者在真实活动中进行意义协商。如何设 展区” 来建立概念框架‚借助 “ 支架” 作用‚不断地
计学习环境来支持学习者的学习‚以达到特定的学习 把学习者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
目标‚使学习者学会情境化的内容‚就此情境学习理 平‚真正做到教学走在学习者发展的前面。在情境学
论给出了以下九个指导原则。 习中‚“支架” 并不专指教师‚而是一个多重的 “支架
1
∙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群”。特别是在各类实践共同体的文化环境中‚ “专家”
情境学习环境中‚创设情境是学习者知识建构、 与 “新手”、 “ 教师” 与 “ 学习者” 的 “ 中心” 与 “ 边
技能获得的必要前提。创设情境‚简单地说‚就是基 缘” 地位是动态变化的‚他们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学习
于特定的教学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技术和资源支 的参与者。因此‚ “支架” 的角色是多元的、动态变化
持的比较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活动中。技术的发展刺激 的‚有能力的参与者经常在某一方面为他人提供 “ 支
·84·
架式” 的指导和帮助。 认知工具支持。认知工具是支持和扩充使用者思
4
∙提供观摩专家作业、扮演多重角色的机会 维过程的心智模式和设备 (Derry‚1
990)。[6] 常用的认知
传统的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学习者接触 工具有概念图、思维导图、几何画板、微型世界、虚
到的只是课本和教师传授的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 拟实验工具、专家系统、智能主体等。在利用认知工
学习者的视角容易变得狭窄‚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 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可以主动参与到解释外部世
也比较单一。因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应该为其 界和对这些解释进行反思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建立起
创设提供观摩专家作业和扮演多重角色的学习环境。 对知识的理解‚形成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认知工具
情境学习环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机会接触专家解 还可以作为学习者的学习伙伴‚为学习者所要完成的
决问题时的表现‚并让他们有模仿的机会‚允许学习 学习任务分担认知负担。
者在自己做出尝试之前观察不同的人对同一任务或问 7
∙促进自我反思
题的不同观点。这样的机会使学习者可以吸取各种不 反思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分析的过程‚是提高
同的解决策略‚从不同的角度来完善自己的策略‚并 学习质量的关键。情境学习能促进反思‚从而有利于
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表征知识。 抽象能力的形成。反思不仅能帮助学习者不断改进学
情境学习环境还应该使学习者有机会扮演不同的 习‚修正学习的流程与结果‚而且能使学习者通过反
角色。他们可以是专家表现的观察者、模仿者‚也可 思发现新问题‚激发探究学习的能力;反思还能为学
以是积极参与的活动者、意见表达者、建议者‚或者 习者提供与教师、专家、同伴进行比较的机会‚进而
是问题解决者。如果学习者在课堂上的情境学习中可 促进学习。
以经历这些角色的转变‚他们就有机会从最初的学习 反思可以通过设计基于真实的任务或问题的学习
者成为专家‚形成对问题的真正理解和应用。 活动来实现。为了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学习者必须
5
∙支持协作性知识建构 借助于预测、假设和实验‚整合学习资源‚产生初步
学习需要交互与合作‚学习者平等地参与学习活 的解决方案。同时在该过程中‚学习者还应积极反省
动‚获得相互鼓励和帮助‚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迁移。 所采取的策略‚探究更有效的解决方法‚修正错误的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习者进 概念‚从而实现对学习的动态控制。设计的问题可以
行学习的策略。互动不单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 是开放的和没有固定答案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评
它包括影响学习者发展的一切相关因素与学习者之间 价‚进一步审视自己的决策过程。另外‚学习者在解
发生的互动:师生个体之间的人际交互‚学习者的人 决问题时可分为若干小组以产生不同的视角‚在解决
际群体交互‚教师与学习者群体之间的交互‚学习者 问题的各个阶段通过实时沟通进行相互比较‚以促进
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的交互等等。 各组成员的自我审视。
情境学习中‚小组协作活动中的共同体成员首先 8
∙促进清晰表达
要明确和分析镶嵌于情境之中的问题‚成员之间可以 清晰表达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它指的是清晰地
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 表达或识别出技能的组成部分‚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技
其次‚制定出解决方案‚以期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 能的学习;其次是指要使学习者清晰地表达他们的知
径;再次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 识、推理或问题解决的过程。为了使思维过程可见‚
分析、综合和评价‚得出适当的结论;最后用多种形 使默会知识外显‚课堂中的情境学习环境应该为学习
式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协作学习过程具有较大的自 者提供清晰表达的机会:①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
主性和开放性‚但它并不排斥外部引导和支持‚教学 氛围‚鼓励学习者质疑问难、提问和辩论‚勇于发表
组织者必须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必要设计。 不同的意见。② 学习者的缄默知识具有较强的情境依
6
∙提供学习支持 赖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去触摸和挖掘学习
学习支持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一种动态组合‚ 者的缄默知识。③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习者
能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亲身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多种学习方式‚如操作学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支持主要包括:资源型支持和 观察学习、交往学习等开展非正式的学徒制学习‚让
认知工具支持。 学习者在活动中自然地以行为外化个人的缄默知识。
资源型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意义建构是在大 ④ 鼓励学习者对话交流。对话可以三种形式进行:一
量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学习情境中‚丰富的 是学习者的自我对话‚二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三是生
学习资源是情境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学习资 生之间的对话。
源支持体现在两个方面:基于具体任务或问题的学习 9
∙提供情境化评价
资源和用于拓展的学习资源。 “评价是对学习过程动态的、持续的、即时的评
·85·
估”。[7] 情境学习中的评价要与以学习者为中心、情境 调的 “在熟悉的文化脉络下‚通过真实情境教导实用
化的教学过程相一致‚要突出真实的活动和任务的情 智能‚以及重视边缘性参与” 的特色‚吸引教育工作
境性。与传统的教学评价侧重于评价学习结果不同‚ 者注意与研究‚并凭借教学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丰富
情境化评价不是机械地将学习者进行等级划分‚而是 学习、教学与评价的内涵。如何将情境学习理论整合
基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到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当中‚本文仅做了抛砖引玉的
的表现‚及时对其思维方式、问题解决方法、应用知 浅显探讨‚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深入下去‚使情境
识与技能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习者的 学习理论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
全面发展。情境化教学评价是多侧面的、开放的‚既
参考文献:
有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也有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和学
习者之间的互评。首先‚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习 [1]周友士.
情境认知教学理念微探 [ J ].当代教育科学‚
200
5
者在内的所有共同体成员。其次‚评价的内容要从只 (1
9):
28.
关注结果变成对思路的可行性、策略的优劣、思想方 [2]莱夫 J‚温格 E.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 M].王文
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评价可采用学习量规 静‚
译.上海: 2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00
2:2
4-5
0.

评价、学习档案评价、学习契约评价、思维导图评价 [3]武法提.基于 WEB 的学习环境设计 [ J ].电化教育研究‚


2
000(4):
33-3
4.
等方法。
[4]Brown‚
Collins‚Duguid.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
三、结束语 arn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
9(1):
14.
[5]高 文.
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 2
教育发展研究‚00
1(8):
情境学习环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开放学习环境‚
3
1-3
2.
所给养的是情境性学习。情境学习环境关注的不再是
[6]何克抗‚ 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 [M].北京:北京大
郑永柏‚
教师应该以什么方式最有效地传递信息以及如何使信
2
学出版社‚00
3:1
93.
息为学习者所理解‚而是环境为学习者提供的给养以 [7]杨九民‚
梁林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与实践 [ M].北京:北
影响意义的制定。[8] 笔者认为‚好的学习环境设计应该 2
京大学出版社‚00
7:2
32.
得到理论的指导但不能成为理论的奴隶‚设计者应该 [8]戴维·H·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M].上海:华东师
根据具体学习情境的约束和给养‚为学习者尽可能地 2
范大学出版社‚00
2:6
7-7
7.
提供真实的情境、活动和任务。情境学习将因它所强

Principle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Based on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
LIANG Ying;NI Qi-yu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2
250
09‚Jiangsu‚China)

Abstract: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 holds that learning is the integrated result of situation‚culture and learning
activities‚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arner and environment is the necessary route to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
edge‚abilities and socialization.How to create favorable learning environment to support and facilitate learning is
receiving increasingly great atten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basic views of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
ory and studies the guiding principles for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 with a view to helping create adequate learning
environment‚stimulating learnersʾthinking and involving learner emotions in cognitive activities.
Key words:situational learning;learning environment;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principles of learning envir-
onment design
(责任编辑 冯 斌)

·8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