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投稿類別:資訊類

篇名:
民眾對手機依賴行為的探討

作者:
彭偉豪。私立慈幼工商。商務三禮
蔡宛真。私立慈幼工商。商務三禮
盧美君。私立慈幼工商。商務三禮

指導老師:
林秀枝老師
民眾對手機依賴行為的探討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手機在現今的社會已成為人們的必需品,在人手一機的時代,少了手機似乎就像少了睡
眠,也缺少安全感一樣,讓我們無法安心自在地走在路上,手機讓我們造成的嚴重依賴,手
機對人們的吸引力也越來越高,無論走到哪,玩到哪,都會拿起手機滑幾下,因此衍生出了
手機功能的內建,在生活上幫了我們許多,例如:地圖GPS、影音視訊、上網、公車查詢
等等...手機不再像是手機,也像是我們都能隨身攜帶的小筆電一樣,儘管智慧型手機的
價格節節攀升,我們對它的需求依然也日益劇增,而又是甚麼因素讓人們被手機吸引了、依
賴著針對此一現象進行研究。

2014 年曾經有一個案例,有一位貿易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因為工作關係,她有時半夜也
要為客戶接機或隨時安排應酬,手機 24 小時開著,使用頻率非常高。「手機電池本來能用 3
天,但每天得換一次,我把全身心都奉獻給了工作,不斷打進打出的電話讓她感覺生活很充
實。」她說。可最近業務量驟減,林璇的電話寥寥,原來暗自慶幸能睡個安穩覺的她卻感到
極不適應,反倒開始失眠、坐立不安。在別人的手機鈴聲響起時,她會條件反射地拿起自己
的手機。

二、研究目的

3C 產品的興起導致手機對現代人來講是不可或缺,且依賴性高,然而,每天使用手機會
對人們帶來甚麼負面影響,假使有一天,手機從我們身邊消失對現今的社會來說又有甚麼重
大的損失?本論文表探討以下幾點 :
1.到底手機有甚麼吸引力及影響力。
2.研究手機歷史的發展還有手機對生活帶來的便利。
3.每天使用手機會對人們又會帶來甚麼負面影響。
4.過度依賴手機網路對人類未來的影響與改變。

三、研究方法

1. 文獻分析法:文獻資料分析法屬非反應類研究法之一,指的是從政府文獻或以前的調 查
中蒐集現成的資訊進行分析。文獻資料的來源包羅萬象,可以是政府部門 的報告、工商
業界的研究、文件紀錄資料庫、企業組織資料、圖書館中的書籍、論文與期刊、報章新聞
等等,除此之外,我們也利用碩博士論文網及各 相關網站搜尋相關文獻。
2. 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是一種發掘事實現況的研究方法,最大的目的是蒐集、累積某 一
目標族群的各項科學教育屬性的基本資料。我們以在校同學,家長鄰居作 為紙本問卷的
調查對象,也設計了網路問卷供線上網友填問卷,問卷網址為: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y7UQT71-sszTCMTZjBMRU-kk1eGdXxIPbYSuSSE4f
1
民眾對手機依賴行為的探討
wg/edit?ts=5820187d。

圖 1 本組問卷調查圖

3. 訪談法:是指使用人員或電話訪問等方式,蒐集受訪者對主題的看法、感受及所需的資料
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流程:

圖2 研究流程圖

貳、正文

一、手機的出現及發展

第一代手機出現於 1960 年代,研製出來的是美國 Cooper 博士,當時的技術,這種


手機只能成為可移動但不便攜帶。只能進行語音通信,很多人稱呼這種 手機為「黑金剛」 。
2
民眾對手機依賴行為的探討
第二代手機除了可以進行語音通信以外,還可以收發簡訊、MMS(多媒體簡訊)和上網業
務(WAP)等。第三代手機(3G)能能夠處理圖像、音樂、視訊等,提供網頁瀏覽、電話會
議、電子商務資訊服務。由於採用了更高的頻帶和更先進技術,3G 標準的行動通訊網路
較 2G 網路有了很大提升。3.5G 正式名稱為 HSDPA(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用來增強原先 3G 的下行連線速度。比 3G 技術快 5 倍。(郭恆瑜 ,2014)

表1 手機的發展表:
第一代手機(1G) 以類比訊號傳送語音。
第二代手機 GSM、GPRS,速度為 14.4kbps,GPRS 最高理論值
(2G/2.5G) 為 114kbps,Edps 可達到 236.8kbps。
第三代手機 W-CDMA、CDMA2000 和 TDS-CDMA,可以提供
(3G/3.5G) 384Kbps 到 2Mbps 的傳輸速度。
第四代手機(4G) TD-LTE、Wimax,靜態傳輸速率可達 1Gbps,在高速
移動下可以達到 100Mbps。
〈 本組整理自「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郭恆瑜,2014) 〉

二、智慧型手機的興起

許多人都有同樣的疑問:智慧型手機到底哪一隻才是第一隻?當然這個答案要先對
「智慧型手機」定義清楚才好釐清。

如果智慧型手機是以具備「觸控螢幕」、「撥打電話之外的功能」
而言,那個可以回到 1992 年 11 月的 COMDEX 大會發表,由 IBM
所推出的 IBM Simon 。這項產品擁有 1 至 1.8 MB 的儲存空間,
除了撥接電話的功能之外,還支援世界時鐘、記事本、通訊錄、上網、
計算器、行事曆、電子郵件及遊戲等功能。有趣的是它沒有實體的撥
號鍵,而是使用觸控筆來撥號與輸入文字。

圖 3 第一款智慧型手機 IBM Simon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智慧型手機興起前的 90 年代,除了類比式(黑金剛)手機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個人隨
身裝置興起則是 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
。第一款為眾人皆知
的 PDA 是 1992 年由 Apple 推出的 Newton,但銷售成績不盡理想。1994 年,
JeffHawkins 發明了 Graffiti 的手寫輸入方法,它有很好的辨識功能,可以有效的解決手
寫 識 別 問 題 , 從 此 Graffiti 在 Newton 用 戶 中 很 受 歡 迎 。 1996 年 4 月 , 第 一
部 PalmPilot 掌上電腦 Pilot 1000 正式上市。

• 2006~2008 年是智慧型手機的「起步階段」

3
民眾對手機依賴行為的探討
• 2009~2010 年是智慧型手機的「爆炸性成長階段」

三、手機興起所引申的問題 圖 4 黑金剛(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自從手機興起後,導致許多問題的衍生。例如:手機成癮症、手機恐慌症…等等。國
內外研究成癮的文獻中,與「成癮」最有關係的為網路成癮與藥物成癮,而且還帶來令
人無法克制的再度使用的慾望。(廖婉沂 2008)手機成癮症的定義為對手機的依賴,指個
體因為使用手機使行為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有所受損的痴迷狀態,則手
機成癮症又分為六大類:娛樂性手機成癮症、情感性手機成癮症、時尚性手機成癮症、
信息性手機成癮症、功能性成癮症、強迫行為性手機成癮症。

四、過度依賴手機網路對未來的影響:

未來的世界將是完全數位資訊化的時代,科技趨於發達,對於世間所有事物都能掌
握,人們更依賴手機與網路的結合,甚至整個社會體系都依賴著,人們的心理完全生活
在一個虛擬化的世界,跳脫於現實世界的框架,沉浸於手機網路的世界之中。如同水能
載舟亦能覆舟,網路也是如此,你可以在網路上發送病毒、侵權、盜取資料、散播謠言、
進行反社會的言論等,甚至利用網路就能取人性命(如同名偵探柯南劇情中,利用網路去
遙控被害者家裡的空調系統,被害者因為溫度升高而心臟病發死亡)。但總體而言,目前
手機與網路大幅被民眾使用的趨勢,已經深植於這個社會之中,使得人們所有的生活模
式越趨於和網路息息相關,而人本身的主體性也漸漸消失,漸漸得分辨不出現實與虛擬,
人終究會被網際網路世界埋沒。

五、手機帶來的負面影響

根據中時電子報《手機是健康殺手 5 大影響不容忽視》的報導,手機是民眾健康殺
手,帶來的負面引響則有:
1.聽力減損:音箱發明後,沿伸出「噪音汙染」這詞彙。根據美國健康研究所數據顯示,
約有 2600 萬美國人因噪音而聽力減損。但事實上,透過手機聽音樂、講電話也是罪
魁禍首之一。
2.身體健康:在手機不發達的年代,人們熱衷運動,但近期人們的生活已被手機、平板、
電視、電子遊戲等內容所取代。
3.損害視力:長時間近距離盯著手機螢幕,要比遠距離看大螢幕更容易造成眼睛疲勞。
無論手機螢幕尺寸有多大,看電影時所對眼睛造成的疲勞,都高於用電視看電影的影
響。
4.影響睡眠:睡前手機玩遊戲,將會刺激了讓原本應該逐漸放鬆、預備休息的大腦區域。
因此,即使你有倦意,但會大腦使無法快速放鬆,因此會影響深層睡眠。
5.心理健康:手機訊息的通知,讓使用者產生依賴,也養成不斷查看的習慣,並在手機
4
民眾對手機依賴行為的探討
不在身邊時、快沒電時,產生焦慮的情況。對於使用者而言,是負面的影響。此外,
若是同時共用多種電子設備,也會造成情緒上的負擔。
6.學業方面:智慧型手機已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之中,手機上網的使用也呈現了普及化與
低齡化趨勢,然而因網路不當或過度使用,對學童的負面影響日益深遠,且手機使用
行為更會對學生的學業成就有所影響。〈尤吉祥 (2014)〉

六、問卷統計圖表分析

查詢了相關的文獻資料,了解關於手機成癮症的案例,我們為了得知民眾對手機的成癮
性,以台南東、北區作為調查的對象,在這兩個地區分配組員前往調查,發出去紙本問卷 150
份、回收的有效問卷 150 份、網路問卷回收 60 份,參考「簡易 Excel 2010 入門」。受訪者
資料分析如下:

表 2 問卷統計圖表
1.請問您一天使用手機的時間為何? 由圖 5 可知,使用手機長達六小時
以上佔最多比例,很明顯的除了休
息時間、用餐時間,其他時間民眾
幾乎都用來使用手機。

圖 5 一天使用手機時間的分析圖
2.請問您沒帶手機會不會感到焦慮? 由圖 6 可知,有 62%的受訪民眾出
門沒帶手機會感到焦慮、不自在,
很清楚的知道這是一種依賴手機的
習慣。

圖 6 沒帶手機會不會感到焦慮分析圖
3.請問您睡前會使用手機? 由圖 7 可知,有 86%的受訪民眾睡
前都有使用手機的習慣,由此可

5
民眾對手機依賴行為的探討
知,現在人們對手機的依賴度相當
高。

圖 7 睡前是否會使用手機分析圖
4.請問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使用手機? 由圖 8 可知,大部分的民眾一起床
就會先打開手機使用。

圖 8 起床第一件事是否使用手機分析圖

5.您覺得手機最常被大眾使用的功能有哪些? 由圖 9 可知,上網是民眾最常使用
的功能,次要則是通訊。

圖 9 最常被大眾使用的功能分析圖

6.請問您會隨身攜帶行動電源? 由圖 10 可知,民眾隨身攜帶行動電
6
民眾對手機依賴行為的探討
源,可避免手機沒電所造成不便。

圖 10 是否會隨身攜帶行動電源分析圖
7.請問您會不會邊走路邊用手機? 由圖 11 可知,偶爾邊走路邊用手機
的比例佔最多,會的比例也比不會
的比例來的多,由此可見大部分的
民眾都有邊走路邊用手機的習慣。

圖 11 是否會邊走路邊用手機分析圖
8.請問您的年齡層位於下列何者? 網路問卷中以 8 歲~17 歲比例較
多。由此可看出小學生使用手機的
年齡層降低了。

圖 12 年齡層分析圖
9.請問您的職業為何? 愛訪民眾以學生占了大多數。

7
民眾對手機依賴行為的探討

圖 13 職業分析圖

參、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隨著技術進步,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萬能,民眾對於手機的依賴也越來越深。由問卷可
知:現在社會大眾使用手機大部分都會搭配網路上網功能,也因為網路的發展使手機對民眾
的需求更便利,雖然科技的進步對民眾帶來許多便利,但卻不少民眾漸漸產生成癮的問題,
有 62%的受訪民眾表示未帶手機出門就會有焦慮的問題,低電量也會感到焦慮,86%的受訪
者在睡前及 54%的受訪者睡醒都是先使用手機,由此可知手機除了帶給現代人們方便,更帶來
了文明的育病,而這些問題日久之後也對健康造成了影響。

二、建議

由本小組的探討研究中發現人們對手機的依賴行為日益增高,在和人的面對面溝通也減
少了,我們覺得民眾應在生活中重新的要多與他人交流,尤其在自己有壓力有煩惱時,更應
減少獨自一人”關”在手機中,借鑒較少使用手機者的生活安排,以分散對手機的注意力,適
時給予自己「沒有手機打擾的日子真好」的心理暗示。
由上面資料得知,防範手機成癮症的方法,我們有幾項建議如下:
1.出門多親近大自然,多接觸大自然。
2.出門運動,多認識新朋友。
3.看些課外讀物,增廣見聞。
4. 放下手機,多與人面對面溝通。
5.政府單位應藉由適當管道做適度宣導。

肆、引註資料:

[1]尤吉祥 (2014)。父母管教方式與國中生手機上網成癮傾向。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 林佳生(2010)。簡易 Excel 2010 入門。台北:易習圖書。
8
民眾對手機依賴行為的探討
[3]黃桂梅 (2014。) 國中生使用智慧型手機成癮與親子關係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68816655662359972491
[4]張阿妙(2010)。專題製作。台北:龍騰文化。
[5]郭恆瑜 (2014)智慧型手機的發展 。未出版。
http://eshare.stust.edu.tw/EshareFile/2014_12/2014_12_ab70c77e.pdf
[6]廖婉沂 (2008) 青少年手機使用與成癮因素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
版,嘉義市。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16/04/2016040608544550.pdf
[7] 黃慧雯(2015) 手機是健康殺手 5 大影響不容忽視。中時電子報,2015 年 01 月 26 日,
取自: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126003019-260412

9
民眾對手機依賴行為的探討

【附錄】問卷調查題目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