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4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學科技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影響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與手機依賴之
相關因素研究

研究生:陳怡如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六月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教學科技碩士班
碩士論文

影響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與手機依賴之
相關因素研究

研究生:陳怡如 撰
指導教授:蔡東鐘 博士

中華民國一○一年六月
 
 
謝 誌

大學畢業多年後,抱持著興奮與忑忐不安的心情,重拾學生身份來到東大教

科所就讀,回首這二年的點點滴滴,在工作、學業的雙重壓力下,論文能順利的

完成,要感謝的人實在很多!

首先萬分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蔡東鐘老師,感謝老師體諒我在職生的身份,

犧牲許多假日或休息時間,不辭辛苦的指導,從研究題目的確立到論文撰寫完

成,給予我正確的指引且適時解決統計上的疑惑,老師細心嚴謹的指導與建議,

著實讓我受益良多。再感謝鄭承昌教授、劉明洲教授撥冗辛苦的審查計劃與論

文,謝謝你們提供寶貴且明確的建議,讓我修改論文時受用無窮,也讓論文內容

更加周全,我由衷銘謝於心。

另外,感謝協助我完成問卷設計的台東專科蔡年泰老師、新生國中楊明政主

任、公東高工吳建芳老師、富岡國小郭木財主任與東商同事劉秀文老師,感謝你

們願意在忙碌工作之餘,願意花時間審查專家問卷,也感謝協助發放問卷與協助

施測七所學校的老師,沒有你們用心與大力的幫忙,研究工作無法如此順利完成。

在論文完成期間,深刻感受到人不能獨學而無友,感謝秋有、郁玲、惟淑、

淑敏、建芳、淑慧、柏翰,當我陷入困惑時可以指點我迷津,無時無刻為我加油

與打氣,讓我可以堅持與努力,這些過程將永留我心中成一段美好的回憶。最後,

感謝台東高商的行政同仁與同事,謝謝你們排課上的協助與包容,讓我可以安心

於課業;也謝謝爸媽體諒,女兒忙於工作與課業,無法時常陪伴你們身邊,而你

們對我的支持是我完成論文最重要的激勵。

當論文完成同時,表示我的碩班學生生涯即將畫下了一個句點,由衷謝謝一

路陪伴與協助過我的人,謹以此文獻給我最愛的家人與關心我的人!

陳怡如 謹誌

民國一○一年六月

I
影響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與手機依賴之
相關因素研究
作者:陳怡如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與手機依賴之相關因
素,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分析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在手機的使用概況與依
賴程度;本研究以台東縣七所高中職的在學學生為母群,採分層隨機
抽樣,共計抽取 1300 位學生,有效問卷為 1056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
為 87.42%;研究工具為自編「手機使用行為與依賴調查問卷」,所
得資料則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多
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檢定。研究結果如下:(一)高中職學生
對手機的使用以溝通為主而影音為輔;(二)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
程度稍微偏高;
(三)不同背景變項對「手機使用概況」
、「手機依賴」
有顯著差異存在;(四)不同「手機使用概況」對「手機依賴情況」
有顯著差異存在;
(五)
「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
手機依賴為顯著正相關;
(六)
「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影響因
素」對手機依賴具有預測力。

關鍵詞:手機使用概況、手機使用動機、手機依賴

II
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ell phone using and cell
phone dependency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hen, Yi-j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ell phone using and cell phone dependency amo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Researcher used survey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ell phone
using and dependency situations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tung.
Totally, 1300 questionnaires sent and 1056 valid questionnaires taken
from 7 schools, and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is 87.42%. The research tool
is “Questionnaire on the behaviors and dependence of using cell phones”
which i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The data analyzed with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ce
sample t-test, chi-square test,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indngs of this study are concluded as the followings :
1. The motivation of using cell phone in the senior high students is
communication and multimedia.
2. The dependency of the cell phone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ends to be a little high.
3.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exist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4. The different using situations have significautly difference about the
dependency of the cell phone.
5. The relations between using motivation and dependence factors are
positive.
6. The relations between using motivation and dependence factors can be
predicted.

Keywords: the situation of using cell phone, the motivation of using cell
phone, dependence of the cell phone

III
目 次
謝 誌........................................................................................................................ I

摘 要....................................................................................................................... II

Abstract ...................................................................................................................... III


目 次..................................................................................................................... IV

圖 次.................................................................................................................... VII

表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壹、 研究背景 ................................................................................................... 1
貳、 研究動機 ...................................................................................................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6
壹、 研究目的 ................................................................................................... 6
貳、 研究問題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壹、 研究範圍 ................................................................................................... 8
貳、 研究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手機使用與相關研究 ............................................................................... 9
壹、 手機持有率 ............................................................................................. 10
貳、 手機使用概況 ......................................................................................... 12
參、 手機使用動機 ......................................................................................... 14
第二節 手機依賴及相關研究 ............................................................................. 18
壹、 手機依賴現況 ......................................................................................... 19
貳、 手機依賴定義 ......................................................................................... 20
參、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 ............................................................. 23
第三節 背景變項對手機使用之研究 ................................................................. 27
壹、 性別 ......................................................................................................... 27
貳、 年級 ......................................................................................................... 28
參、 科別 ......................................................................................................... 28
肆、 小結 ......................................................................................................... 28

IV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31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31
第四節 研究對象 ................................................................................................. 32
壹、 研究母群 ................................................................................................. 32
貳、 樣本選取 ................................................................................................. 32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34
壹、 預試問卷編製 ......................................................................................... 34
貳、 填答與計分方式 ..................................................................................... 35
參、 內容效度 ................................................................................................. 35
肆、 預試實施 ................................................................................................. 41
伍、 項目分析 ................................................................................................. 42
陸、 建構效度分析 ......................................................................................... 42
柒、 信度分析 ................................................................................................. 4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46
壹、 問卷處理 ................................................................................................. 46
貳、 統計分析 ................................................................................................. 46
第七節 研究程序與進度 ..................................................................................... 47
壹、 研究程序 ................................................................................................. 47
貳、 研究進度 ................................................................................................. 5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51


第一節 樣本統計資料分析 ................................................................................. 51
壹、 高中職學生背景資料分析 ..................................................................... 51
貳、 手機使用概況分析 ................................................................................. 53
參、 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動機分析 ............................................................. 57
肆、 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情況分析 ............................................................. 60
伍、 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分析 ..................................................... 61
陸、 小結與討論 ............................................................................................. 6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差異分析 ................................................................. 67
壹、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手機使用概況上的差異分析 ............................. 67
貳、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手機使用動機的差異分析 ................................. 87
參、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手機依賴情況的差異分析 ................................. 89
肆、 小結與討論 ............................................................................................. 91
第三節 不同手機使用概況在手機依賴差異分析 ............................................. 94
壹、 使用支數與手機價位在手機依賴差異分析 ......................................... 94
貳、 手機使用時間與數量在手機依賴差異分析 ......................................... 95

V
參、 小結與討論 ............................................................................................. 96
第四節 手機依賴相關與預測分析 ..................................................................... 97
壹、 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相關與預測分析 ......................................... 97
貳、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與手機依賴相關與預測分析 ................................. 98
參、 小結與討論 ...........................................................................................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1


第一節 結論 ....................................................................................................... 101
壹、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以溝通為主影音為輔 ........................... 101
貳、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以工具性動機為主 ............................... 101
參、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稍微偏高 ................................... 102
肆、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以人際關係為主 ................................................... 102
伍、 不同背景變項對手機使用概況有明顯差異 ....................................... 102
陸、 不同背景變項對手機使用動機無明顯差異 ....................................... 103
柒、 不同背景變項對手機依賴情況有部份差異 ....................................... 103
捌、 手機使用概況對手機依賴產生不同差異 ........................................... 103
玖、 手機使用動機愈強造成手機依賴傾向愈高 ....................................... 103
壹拾、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手機依賴呈正向變動............................ 103
第二節 建議 ....................................................................................................... 104
壹、 中階類型手機是首選 ........................................................................... 104
貳、 關注子女使用手機的習慣 ................................................................... 104
參、 共同制訂手機使用原則 ....................................................................... 104
肆、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 105

參考文獻.................................................................................................................... 106
中文部分 ............................................................................................................... 106
外文部分 ............................................................................................................... 111

附錄............................................................................................................................ 113
附錄一 專家問卷 ................................................................................................ 113
附錄二 預試問卷 ................................................................................................ 123
附錄三 正式問卷 ................................................................................................ 126

VI
圖 次
圖 1- 1 台灣行動通信用戶數一覽表 ........................................................................... 3
圖 2- 2 一週發簡訊數 ................................................................................................. 12
圖 3- 1 研究架構 ......................................................................................................... 30
圖 3- 2 研究流程圖 ..................................................................................................... 49
圖 4- 1 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之迴歸分析圖 ..................................................... 98
圖 4- 2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與手機依賴之迴歸分析圖 ........................................... 100

VII
表 次
表 2- 1 手機使用動機文獻彙整 ................................................................................. 17
表 2- 2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 ......................................................................................... 26
表 3- 1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樣本數 ............................................................................. 33
表 3- 2 內容效度專家名單 ......................................................................................... 35
表 3- 3 手機使用概況內容效度專家意見 ................................................................. 36
表 3- 4 手機使用動機專家內容修改意見表彙整 ..................................................... 36
表 3- 5 手機使用依賴專家內容修改意見表彙整 ..................................................... 39
表 3- 6 預試學校情況表 ............................................................................................. 41
表 3- 7 手機使用動機建構效度分析摘要表 ............................................................. 42
表 3- 8 手機使用動機因素分析摘要表 ..................................................................... 43
表 3- 9 依賴影響因素建構效度分析摘要表 ............................................................. 44
表 3- 10 依賴影響因素分析摘要表 ........................................................................... 45
表 3- 11 研究進度表 ................................................................................................... 50
表 4- 1 樣本背景變項資料表..................................................................................... 52
表 4- 2 樣本其他項目資料表..................................................................................... 52
表 4- 3 學生手機使用支數與可接受的手機空機價摘要表..................................... 53
表 4- 4 購機主要考量因素摘要表............................................................................. 54
表 4- 5 手機主要通話對象摘要表............................................................................. 54
表 4- 6 手機主要用途摘要表..................................................................................... 55
表 4- 7 學生手機通話時間與數量摘要表................................................................. 55
表 4- 8 學生手機簡訊使用時間與數量摘要表......................................................... 56
表 4- 9 學生手機其他功能使用時間摘要表............................................................. 57
表 4- 10 學生手機使用動機量表 ............................................................................... 58
表 4- 11 手機使用動機之「工具性」層面分量表 ................................................... 58
表 4- 12 手機使用動機之「娛樂性」層面分量表 ................................................... 59
表 4- 13 手機使用動機之「社會性」層面分量表 ................................................... 60
表 4- 14 手機依賴情況樣本檢定表 ........................................................................... 60
表 4- 15 手機依賴情況量表 ....................................................................................... 61
表 4- 16 學生手機依賴影響因素量表 ....................................................................... 62
表 4- 17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生活態度」分量表 ............................................... 63
表 4- 18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人際關係」分量表 ............................................... 63
表 4- 19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家庭因素」分量表 ............................................... 64
表 4- 20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學業成就」分量表 ............................................... 65
表 4- 21 不同性別在手機使用支數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68
表 4- 22 不同性別在可接受手機價位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68

VIII
表 4- 23 不同性別在手機通話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69
表 4- 24 不同性別在撥接通話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0
表 4- 25 不同性別在簡訊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1
表 4- 26 不同性別在簡訊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2
表 4- 27 不同性別在手機遊戲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2
表 4- 28 不同性別在手機影音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3
表 4- 29 不同性別在手機閱讀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4
表 4- 30 不同性別在手機上網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4
表 4- 31 不同年級在使用過手機支數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5
表 4- 32 不同年級在可接受手機價位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6
表 4- 33 不同年級在手機通話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6
表 4- 34 不同年級在撥接通話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7
表 4- 35 不同年級在手機簡訊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7
表 4- 36 不同年級在寄收簡訊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8
表 4- 37 不同年級在手機遊戲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9
表 4- 38 不同年級在手機影音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79
表 4- 39 不同年級在手機閱讀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0
表 4- 40 不同年級在手機其他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0
表 4- 41 不同科別在已使用過手機支數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1
表 4- 42 不同科別在可接受手機價位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2
表 4- 43 不同科別在手機通話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2
表 4- 44 不同科別在撥接通話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3
表 4- 45 不同科別在手機簡訊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4
表 4- 46 不同科別在寄收簡訊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4
表 4- 47 不同科別在手機遊戲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5
表 4- 48 不同科別在手機影音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5
表 4- 49 不同科別在手機閱讀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6
表 4- 50 不同科別在手機上網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 87
表 4- 51 不同性別在手機使用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 88
表 4- 52 不同年級在手機使用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 88
表 4- 53 不同科別在手機使用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 89
表 4- 54 不同性別在手機依賴之差異分析表 ........................................................... 90
表 4- 55 不同年級在手機依賴之差異分析表 ........................................................... 90
表 4- 56 不同科別在手機依賴之差異分析表 ........................................................... 91
表 4- 57 不同手機使用支數與可接受手機價位在手機依賴之差異分析表 ........... 94
表 4- 58 不同手機使用時間與數量在手機依賴之差異分析表 ............................... 95
表 4- 59 手機使用動機對手機依賴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 97
表 4- 60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手機依賴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 99

IX
第一章 緒論

隨著電信科技不斷推陳出新,手機不僅款式多,設計新穎,其功能也不斷擴

充與提升,除了通話與簡訊功能外,兼具了拍照、影音多媒體、上網與遊戲…等

功能,不只成年人人手一機或多機,甚至絕大多數學生也擁有個人手機,畢竟它

對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但另一方面,也造成許多人對手機產生了極大

的依賴性,其負面影響值得我們深思與擔憂。本章主要針對研究動機與目的之闡

述,清楚瞭解本研究背景與其重要性,並透過研究問題的提出,清楚呈現本研究

的主題。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研究背景

2011 年 7 月環保團體與許多的學生家長代表,聚集在教育部門口舉手高呼

「教育部硬起來!」希望藉由行動呼籲校園禁用手機(陳心冕,2011)。因根據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長期暴露於手機電磁波容易致癌,兒童、青少年使用手機,

大腦吸收的輻射量,高於成人 2 倍,而頭骨腦髓吸收率則高於成人 10 倍,所以

希冀此次理性和平的訴求,教育部可以下達公文明定校園禁用手機,以維護台灣
未來主人翁的健康。

「學生該不該帶手機上學?」早已是各國教育界討論的話題,許多家長為掌

握子女行蹤與安全而買手機給孩子,卻也造成不少困擾,如詐騙、色情簡訊散播

或手機通話費日益高漲,而隨著手機功能愈來愈多,利用手機上網、玩遊戲與其

他媒體影音,嚴重影響學生學習的心思與專注力,目前部份學校實施的「禁機

令」
,又能發揮多大功效,是值得我們教育人員深思的地方(江昭倫,2011)
。韓
國在 2006 年就曾發生過一名 17 歲的學生因利用手機沉迷於網路遊戲而欠下鉅額
的手機費高達 370 萬韓元,由於無法償還而自殺事件,因此韓國政府立法監管對

1
青少年手機的使用(廣州日報,2006)
。去年 12 月新竹某國中也曾發生過學生因

上課玩手機被老師沒收,竟憤而拿掃帚追打老師甚至揮拳相向的事件,今年 9

月一名男高中職學生也因講手機太大聲,引發女同學不滿而夥同十幾名男女生持

鋁棒狠打男學生,因手機洐生的負面新聞在學校陸續傳出,而低頭玩手機長期容

易頸椎退化、導致頸脊髓病變,陸續到醫院求診的病人也日益年輕,所以教育部

在今年 9 月份召集專家學者明定「校園攜帶行動電話使用規範原則」,希望高中
職以下學校依據此規範原則,訂定各校相關管理辦法(教育部,2011)。

然而,手機已是學生隨身攜帶的物品,而學生攜帶手機至學校上課也是社會

趨勢,但上課時傳簡訊、玩手機遊戲、聽音樂等不合宜的手機使用行為時常發生,

甚至因深夜手機聊天或手機上網致使手機費高達數萬元的個案或其他暴力事

件,身為教師要如何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媒體素養(如使用手機、網路的觀念),

必須自己先瞭解學生依賴手機的原因,從中瞭解並端正學生使用手機的觀念,鑑
於上述理由,研究者認為此題目在教育上有其重要性,所以有其研究之必要。

貳、 研究動機

自 1997 年政府開放行動通信業務以來,台灣行動電話用戶的普及率從原本

的 6.9%成長至 2011 年為 121.4%,用戶數高達 2,813 萬戶,其中 3G 用戶為成長

的主力約為 1,935 萬戶,佔全台手機門號數比例 68.8%(如圖 1-1)


,另外在手機

文字簡訊數方面,2011 年第 1 季文字簡訊總量約 19.2 億則,較去年(2010)同

季增加 24.6%,平均單月簡訊數高達 6.4 億則,這也證明利用手機進行文字溝通

或聯絡對民眾來說已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現在手機對許多民眾來說,已視

為跟錢包一樣的隨身重要物品,對它日漸產生依賴。近年來隨著通信產品不斷的

推陳出新,智慧型手機相繼問市,在各家電信營運商促銷智慧型手機的帶動下,

使用人口成長飛快。根據資策會 FIND 中心(2011)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用戶持有

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達到 12.9%,有近 300 萬人持有智慧型手機,到 2015 年台灣


持有智慧型手機比重將達用戶數一半。而智慧型手機搭載的功能如上網瀏覽網

2
頁、收發電子郵件、使用社群網路、GPS 定位或下載應用程式…等,在在吸引許

多人加入姆指族的行列,也造成許多人對手機日漸產生過度依賴情形。所以當手

機成為生活上的一部份時,習慣它的便利後,便很難捨棄它不用,而且有手機在

身便會有種安全感,沒有手機就會坐立難安,這意謂著已經產生所謂的「手機依
賴」或「手機沉迷」的情形(陳秀蓉,2003)。

圖 1- 1 台灣行動通信用戶數一覽表

(資料來源:資策會 FIND)

在學生手機使用調查方面,2011 年 5 月金車教育基金會的調查報告指出,

10 到 20 歲的台灣青少年中有個人手機者達 80%,比 2009 年成長 15%,其中高

中職學生擁有手機者達 96%,而大學生比率更高達 99.5%。報告中透露出另一項

重要訊息,有 93%的青少年有手機焦慮或不安的傾向,造成他們不安原因是因為

沒帶手機出門、手機沒電、打電話對方沒接或不通,這些資料都明白指出手機已

成為青少年的民生必需品(陳怡靜、林曉雲,2011),愈來愈多的學生對手機日

漸產生依賴。另外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完成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高達 20%的民

眾承認有強迫性使用手機症狀,心裡明知撥打次數過多,在手機花費金錢與時間

上過多,但就是無法克制(柯俊銘,2011)
。而韓國資訊通訊部主持的研究發現,

接受調查的 1085 名 9 至 19 歲的青少年中,111 名承認自己使用手機成癮,最受


青少年歡迎的手機通訊服務包括網路遊戲和簡訊(廣州日報,2006)。類似手機

3
依賴或強迫性使用手機的事件層出不窮,而手機依賴或沉迷雖非正式上的醫學診

斷,但已被認為與賭癮、毒癮與酒癮等疾患類似,不僅對身體造成危害,還對日

常生活造成了影響,使其身心受疲,所以青少年過度依賴手機,是繼「網路成癮」

後的另一項隱憂,值得我們教育人員好好正視此問題。手機被視為既是流行、也

是科技,手機創造了自己的用戶文化,也創造新的都會文化與生活方式,而人們

在享受新科技與新通訊帶來便利與娛樂的同時,也讓他們不知不覺成為手機的奴

隸一族(廖婉沂,2008)。根據上述資料顯示,青少年有不同的手機使用行為與

依賴程度,所以研究者想知道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的現況?是否有手機依
賴情形發生?

然而,手機依賴或手機沉迷似乎是伴隨著手機使用後所產生的一個重要現

象,為什麼會造成手機依賴?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為何?是研

究者接下來想探討與了解的問題,但目前國內學者針對手機依賴方面的研究極

少,何況是以青少年或高中職學生為對象的研究,利用手機依賴與手機沉迷為關

鍵詞查詢,在台灣期刊論文或碩博網沒有相關研究,但在大陸或其他國家已有許

多類似的研究。根據大陸學者房敏(2007)研究報告指出,造成學生手機依賴的

主要原因是來自於手機本身的優勢與學生的心理需要的訴求,因手機功能發展快

速而且方便攜帶已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及網路之後的第五媒體,而學生面對

繁重的課業壓力,需要尋找適合他們身份與經濟能力的休閒輕鬆方式,所以手機

提供了多媒體的功能便以其獨特的優勢使其成為學生緩解壓力的首選,另外人際

關係之需求與消費者從眾行為也是造成依賴的原因。根據上述研究顯示,造成手

機依賴的因素有很多,研究者想瞭解造成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的因素為
何?

影響人的行為因素很多,根據社會化理論指出,人的行為受動機影響,而動

機受背景因素影響,台灣目前學術研究針對依賴、沉迷因素的研究大都著墨在青

少年的網路使用或遊戲的沉迷與成癮。戴秀津(2003)在研究網路成癮的相關因

素時發現到,人口特性中的性別與就讀科別在網路成癮上有顯著差異,男生是女
生的 2.78 倍,高職生是高中生的 3.76 倍,而人格特質中具有神經質傾向較高者

4
也有顯著差異,另外人際關係不好、家庭功能有障礙者與被限制上網較多者在成

癮上有顯著差異。陳冠名(2004)針對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沉迷因素的研

究,發現到就學年級較高者,其網路使用時間與及網路沉迷有愈嚴重傾向。由上

述資料來看,不同的背景變項其沉迷是有不同程度的差異,研究者想了解不同的

背景變項下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的情形是否有所差異?而其差異情形又
是如何?

目前台灣學術研究觀點著眼於手機使用方面的實證探討,大多是偏向商業行

銷或產業發展,如楊聖慧(2005)針對台灣在學青少年以手機消費之社會化的研

究,其結果發現青少年手機消費行為忠誠度的影響明顯來自提供經濟資源的父

母,但當青少年的年齡越大時,其消費忠誠度受媒體的影響就越明顯。王偉臣

(2005)年針對青少年使用手機行為在品牌形象與消費者自我概念方面的研究,

其指出青少年消費者選擇與他們風格相近的名牌來表現出自我,並展現出對於特

定階級的認同,當品牌形象與消費者真實自我概念一致性越高,其購買意願也就

越強。綜觀來看,相較於其他手機使用普及的國家,將重點放在青少年或學生的

手機沉迷與依賴的相關研究,我國在這一方面的確是相對缺乏,然而,手機依賴

的形成除了與手機使用者本身的特質有關之外,與手機使用行為之間有什麼樣的

關係卻鮮有學者深入探討,同時,手機依賴是一種抽象的說法,所以研究者想知

道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對手機依賴情形是否有所差異?不同的手機使用行為是

否有不同的依賴情況?而手機依賴是否與手機使用行為有相關?這都是研究者
認為值得深入探究的議題。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壹、 研究目的
根據前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瞭解學生手機使用行為,

將高中職學生目前手機使用行為與依賴現象具體呈現,並利用 SPSS 迴歸分析法

分析以尋找手機使用行為與手機依賴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希冀本研究可提供學

校教師及輔導人員在輔導青少年手機使用行為方面之參考。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歸

納如下:

一、瞭解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行為。

二、瞭解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影響因素。

三、瞭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行為與手機依賴的關係。

貳、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的結果,本研究欲提出問題如下:

一、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行為為何?

(一)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的手機使用概況為何?

(二)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的手機使用動機為何?

(三)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對手機使用概況是否有所差異?

(四)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對手機使用動機是否有所差異?

二、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為何?

(一)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的手機依賴情況為何?

(二)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為何?

(三)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對手機依賴情況是否有所差異?

三、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行為與手機依賴的關係為何?

(一) 不同手機使用概況對手機依賴是否有所差異?

(二) 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的關係及預測效果為何?

(三) 依賴影響因素與手機依賴的關係及預測效果為何?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了使研究中所用的變項名稱在意義上更為明確,以下分別將「手機使用行

為」、「手機依賴」名詞加以界定,其說明如下:

一、 手機使用概況

「手機使用現況」指的是學生實際使用手機的各種情況(形)
,研究

者利用問卷所測得的結果,以瞭解其「手機使用概況」
,包括手機使用支

數、購買手機的價位、使用手機的類型,以及手機的通話對象…等。

二、 手機使用動機

「手機使用動機」指的是學生在使用手機時因心理層面原因,所表

現出來的外在行為,而研究者將動機分為三個主要構面,分別為工具性

動機、社會性動機與娛樂性動機。研究者利用問卷調查學生手機使用的

理由包括購買手機的原因、聯絡的對象、通話的時間、使用的功能…等,

以瞭解學生手機使用的主要動機為何。

三、 手機依賴

「手機依賴」意指使用手機做為其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的主要工

具,只要沒帶手機出門、手機沒電或手機未響起,就會開始感到不安的

心理現象。本研究以問卷結果進行量化分析,其採用 Likert 五等量表計

分,若分數愈高表示手機依賴程度愈高,反之則依賴程度愈低。

四、 依賴影響因素

「依賴影響因素」意指造成學生手機依賴的各種影響因素,包含生

活態度、人際關係、家庭因素與學業成就四個因素。本研究以問卷結果

進行量化分析,其採用 Likert 五等量表計分,若分數愈高表示此因素對


手機依賴影響程度愈高,反之則影響程度愈低。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因考量時間與成本經費等限制因素,故在研究上有其範圍與限制,敘

述如下:

一、 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是以台東縣七所高中職的在學學生為研究對象,其包含台東高

中、台東女中、台東專科學校高職部、台東高商、關山工商、成功商水、公

東高工,依教育部 100 年 3 月 22 日統計資料顯示,99 學年度七所高中職在

學學生男女生一年級共計 2,483 人,二年級共計 2,291 人,三年級共計 2,265

人,合計 7,039 人。

二、 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以問卷針對台東縣高中職學生進行抽樣調查,重點在分析不同背

景變項的高中職學生在手機使用行為各方面是否有顯著差異,且探討是否有

依賴行為產生,並藉以尋找手機使用行為與手機依賴之間的相互影響關係。

貳、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採用量化問卷調查法為主,以自陳量表做為研究工具,受測者在

填答時可能受限社會期許效應,本研究假設受測者能誠實作答而且未受

社會期許影響,因此在解釋與應用上有其限制。

二、研究地區因受研究者本身時間與經費問題的考量,其研究範圍侷限在台

東縣,無法推估至其他區域。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根據台大智活中心(李孟潔,2010)的調查指出,台灣學生於小學時期獲得

「首」支手機的比率逐漸成長,且手機年齡層不斷下降,而隨著相關科技技術更

新及智慧型手機不斷推陳出新,通話、簡訊功能已不能滿足使用者需求,具有影

音播放、相機、無線上網、電子書等功能的手機已逐漸成為主流。國立惠文高中

在 2010 年 7 月做了一份問卷調查,高中職學生在小學擁有第一支手機不到二成,

而現在國中生在小學擁有第一支手機比率卻高達五成,成長了 2.5 倍以上,這資

料傳達一個訊息:「手機已成為學生普遍使用的的行動裝置,且學生對手機的需

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手機功能就是用來打電話與聯絡事情,多數學生也

表示不認同,因問到最常使用手機功能時,大部分的答案都是聽音樂、拍照、傳

簡訊與通話不相上下,且隨著手機功能愈來愈多,學生使用手機上網人數亦不斷

向上攀升(盧金足,2010)。手機在青少年眼中已視為是生活中的幫手,取代了

鬧鐘等生活物品,相對的其手機依賴程度也呈現上升現象。所以本章將探討有關

手機使用相關研究、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相關文獻,作為建立概念架構及理論基

礎之依據。

第一節 手機使用與相關研究

手機的便利性與多功能性對許多人來說是無法抗拒的魅力,而手機的使用更
是慢慢佔據了青少年大量的使用時間,國內外很多報告都顯示學生早已成為手機

使用的最大族群,究竟青少年是如何使用手機,本章將從手機的持有率、手機使

用的動機、手機的使用行為與相關研究來論述。

9
壹、 手機持有率
隨著通訊時代的來臨,使用手機做為通訊傳遞,已成為生活中的必備工具。

在現今社會中,「人手一機」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大多數人都「至少」擁有一支

手機,而且持有手機的年齡層越來越往下降。擁有手機已不是上班族的專利,連

現在部分的國小學童都因為要方便與家長聯繫而擁有一支手機,更何況是國中生

與高中生?台灣資策會 FIND 中心在 2011 年 6 月公佈一份最新數據,全台行動

電話門號數為 2,829.2 萬,行動電話人口數為 1,786.5 萬,代表人手一機或多機已

是潮流與趨勢,此種現象不只出現在台灣,也出現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先進國家。

據報導(路透社,2011),手機用戶在過去一年成長 20%,突破 50 億人次,到

2010 年年底,已開發國家的手機普及率已超過 100%,手機已是每個人重要的生

活必備品。

在西方國家調查研究方面,以美國為例,Mediamark 研究機構在 2009 年針

對美國孩童進行研究發現,有超過三分之一的 10 至 11 歲孩童擁有手機,與 2005

年相比,大幅增加 16 個百分點(如圖 2-1)。從性別來看,男生及女生手機持有

率逐漸增加,分別為 18.3%及 21.8%,尤其是男生的手機持有率成長較快,在 2007

年男生手機持有率僅為 12.4%,女生為 18.6%(資策會 FIND,2011)。

2005年及2009年美國孩童手機持有率

36.1%
10-11 20.0%

年 17.7% 2009
8-9 10.6%
紀 2005

6.5%
6-7 4.9%

0.0% 10.0% 20.0% 30.0% 40.0%


持有率

圖 2- 1 2005 年及 2009 年美國孩童手機持有率


(資料來源:資策會 FIND 中心)

10
在亞洲各國相關研究中,2009 年 2 月世界電信產業聯盟 GSMA 協會和韓國

KTF 電信公司,針對韓國、日本、中國、印度和墨西哥 5 個國家的 6000 多名 12

至 18 歲青少年進行了一項調查,其結果顯示韓國青少年的手機普及率最高,達

到 80.6%,其次是日本 77.3%、墨西哥 64.0%、中國 48.9%和印度 30.6%(朝鮮

日報,2009),這些數據顯示韓國的青少年中,每 5 名就有 4 名擁有手機,據報

導指出這是因為在韓國手機是生活必需品,而每個人對手機的認識已經貫通整個

社會層級。另外,2010 年 8 月深圳思緯市場資訊公司發表一份以亞洲青年為對

象的調查報告,訪問亞洲 11 個地區、17 個城市近 12,300 名 8 至 24 歲青少年使

用手機情況,調查發現,香港青少年擁有手機的比率為 87%,較 2008 年上升 5

個百分點,而隨其後是韓國和新加坡的 85%,中國則為 71%,由以上報導都明

白指出,青少年手機持有率是呈現大幅遞增狀況。

在國內的相關研究調查中,根據金車教育基金會在 2011 年 5 月針對國內做

的一項「青少年使用手機」調查報告指出,青少年使用手機普及率高達 8 成,大

學生幾乎人手一機;台灣青少年(10 至 20 歲)持有手機比率達 80%,比 2009

年明顯成長 15%,其中高中生達 96%,大學更直逼 100%。另外,青少年追逐流

行手機的比率也不低,27.25%的青少年持有智慧型手機,其中大學生使用智慧型

手機比率最高,達 27.83%,其次是小學生有 27.44%。而當有最新型的手機出產

時,35%的青少年表示想買,國中生最想買的比率最高為 42%,24%國中生會要
求父母買,17%會打工賺錢來買,所以手機對青少年而言,已是漸漸滲透進他們

日常生活中。

綜合上述調查報告,發現青少年是相當重要的一個消費族群,他們已成為行

動通信市場的成長主要動力,而手機持有率的增長,所帶來的訊息與衝擊不容小

瞻。

11
貳、 手機使用概況
高中職學生處於青少年階段,而青少年和成年人對手機使用的情況與動機相

當不同,文字簡訊、手機照相、音樂播放、電子書與手機遊戲是青少年手機文化

的重要部分,而彩殼變換、手機鈴聲下載則是呈現手機個人特色的表現。

在世界多國的研究中,顯示青少年與手機之間密切的關係,如日本與芬蘭的

研究(Ling & Pedeson, 2005:131-148; Kamibeppu, 2005)都發現青少年運用手機

與簡訊來實現個人的獨立性、躲避成人的監控,並增進與同儕之間的交流與認

同,手機的使用行為與外表是一種身分的象徵,讓沒有手機的人會感到丟臉,更

甚至因為未收到朋友回傳的簡訊而感到焦慮,手機儼然已成為青少年的「皮膚媒

體」,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貼身媒介物(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

根據富邦文教基金會委託政大傳播學院媒體素養研究室策劃「2008 全國青

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顯示,青少年一支手機約使用一年三個月,比 2004

年更短(一支手機平均使用 2 年以上)
。一個月帳單約 325 元,有五分之一(18.9%)

的青少年每週發出 11 封以上簡訊(全體平均一週發出約三封半之簡訊,見圖

,而手機費用基本上仍仰賴父母協助,有近八成之青少年由父母代為支付通
2-2)

話費。

30
27.6
26.1
25

20
18.1

分 15 13.6

10 9.4
5.3
5

0則 4~6則 11~15則
1~3則 7~10則 16則以上

圖 2- 2 一週發簡訊數

(資料來源:富邦文教基金會)

12
青少年最常使用手機的場所是家裡(31.9%)
,而有 62.8%的青少年最常通話

的對象是同學與朋友,所以此報告與青少年使用動機不謀而合,手機對青少年來

說是同儕團體聯繫之重要通訊工具。另外此研究將手機功能分為三類分別為:

1. 行動電話基本功能:如通話、簡訊和鬧鐘…等。

2. 檔案類多媒體應用:如 MP3 播放、照相攝影、藍芽應用和手機遊戲等需

支援檔案傳輸。

3. 非檔案類多媒體應用:如上網、收發電子郵件、錄音、記事本、廣播和

加值服務等不需檔案傳輸類型。

此調查結果發現到,青少年除了注重基本功能之外,MP3 播放、照相攝影、

藍芽應用是青少年高度重視之應用功能。

另外,國立惠文高中在 2010 年一項針對學生使用手機調查結果報告指出,

國中女生一天通話近一小時,比國中男生多七倍;高中男生通話一小時以上比率

則高出同齡女生三倍,高中男生愛煲電話粥,一個月手機費飆上萬,而有學生還

擁有四支手機,比大老闆還闊氣,在手機使用行為方面,高中男生使用手機拍照,

竟然比高中女生多四成以上,隨著手機功能擴大,也有愈來愈多學生使用手機上

網,手機在青少年眼中,其五花八門的遊戲,已讓生活變得有趣,而拍照、聽音

樂、查單字、錄音、便籤、鬧鐘等功能更是他們生活好幫手,讓他們愈來愈離不

開手機(盧金足,2010)。
總結來說,時代不斷演變而手機功能不斷的擴充,手機已是大多數人的生活

物品,學校基於教育場域的責任,本來就必須教導學生適應未來的生活,而手機

既然是生活物品,教導與端正學生的手機使用行為本就責無旁貸,禁止攜帶手機

到學校只是消極作法,如何教導學生正確的手機使用行為,才是教育人員應盡之

責任與義務。

13
參、 手機使用動機
隨著行動通訊的普及化,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各家

業者紛紛研發與生產多功能手機,讓消費者產生更大的動機購買與使用該產品,

而電信通訊業者為吸引更多消費者,加入上網與其他多媒體影音服務,以提供全

方位的通訊服務。手機所提供的功能一方面滿足了基本的通話功能,以提供點對

點的溝通聯繫,另一方面手機克服了傳統電話在移動性方面的障礙,增益人們日

常生活的便利性(Leung & Wei, 2000)。除此之外,行動科技的發展與快速演進,

使得行動網路逐漸與電腦的網路服務相互重疊,透過手機使用行動服務、查詢即

時資訊、上網觀看影音內容,無疑地將電話從單純的通訊載具轉變為多功能的整

合媒體(Gershowitz, 2008)。

在傳統電話的使用動機研究方面,學者 Keller 和 Noble 將電話使用區分為兩

種動機類型,包括「內在的或社交性」(intrinsic or social)與「工具性或任務導

向」(instrumental or task-oriented),研究發現社交性使用頻率高於實用性使用

(Keller, 1977; Noble, 1987, 1989)


。Claisse & Rowe(1987)則將電話的使用動機

分為「功能性」
(functional)與「關係性」
(relational)
;Williams, Dordick, & Jesuale

(1985)擴增動機類目,加入「娛樂性」
(entertainment)使用動機,也就是說,

使用電話成為一種尋求樂趣的行為。整體而言,傳統電話的使用動機為工具性、

社交性與關係性與娛樂性,而上述動機類型的提出,對於後續在手機方面的研

究,有著深遠的貢獻。

針對手機的動機研究方面,Leung & Wei(2000)研究發現「移動性」

(mobility)、「即時性」(immediate access)、「工具性」(instrumentality)、

「情感與社交性(affection and sociability)」


、「時尚與地位(fashion and status)」、

「休閒性(relaxation))為使用手機最明顯動機;Ozcan & Koçak (2003)在進

行手機相關研究時,進一步將手機使用動機分成三個主要面向,分別是地位/休

閒(status / relaxation)
、工具性/業務(instrumentality / business)與安全感/社交

性(security / sociability)
,而研究結果則發現「安全感/社交性」為主要使用動機;
前後兩組研究都認為手機的即時性和移動性是與傳統電話最大差異且獨具的媒

14
介特性,也是手機吸引大眾使用的主因(Leung & Wei, 2000 ; Ö zcan & Koçak,

2003),雖然兩組研究結果主要動機不一樣,研究者認為可能是國土民情差異或

是研究對象不一造成。

手機在全世界的青少年之間非常普及,青少年利用手機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

點去維持他們的社交關係以及獲得樂趣(Castells, Fernandez-Ardevol, Qiu, &

Sey,2006),手機也接觸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與學習的各種不同層面,在青少

年這個階段裡,他們渴望與同儕接觸,且與父母保持一定距離,因此手機對他們

來說不只是工具性的功能外,也是用來宣示其所屬的社會團體,以及內涵的社交

與情感互動性(Ling & Yttri, 2002)


。Plant(2001)在其研究中亦發現,手機在年

輕一代的社交生活中已漸漸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對年輕世代來說,手機所能提

供的自由移動性與私密性是十分寶貴的,而由於手機已是突破生活疆界的連繫工

具,因此它不但影響了人們的感知、界線和功能,也改變了人們獨處時的生活經

驗,使得人們在獨處時也不會有隔世獨立之感,手機更改變了公共空間的限制,

模糊了私人世界的界線,過半數受訪者甚至表示他們無法想像沒有手機的生活。

Henderson (2003)針對青少年手機使用與同儕人際關係研究時發現,手機是他

們社交生活的「必需品」,儼然已成為青少年累積或交換社會資本的經濟工具,

因為手機可避免自己被排除在團體之外,有促進並維繫其社會資本的功能。而其

他研究如 Katz & Sugiyama(2005, 2006)亦發現到年輕人使用手機作為一種展現


個人風格與追求社會地位的象徵。

在國內相關研究方面,陳玲玲(1999)指出對於年輕人來說,手機不僅是手

機,手機是一種個人識別、是一種姿態,甚至是確定自己存在的方式,手機經常

響起的人,弦外之音表示他是 Mr. Popular or Miss Popular,對於渴望得到朋友認

同的年輕人來說,帶有很濃的虛榮成分與虛榮心 (轉引自葉玫君,2004)。林

希展、陳怡潔、林婷婷(2001)針對台灣大學生行動電話的使用與滿足研究時發

現,娛樂性與時髦性是受訪者最主要的使用動機,與傳統電話的聯絡性有很大不

同,而結果也發現到,受訪者在時髦性、工具性以及娛樂性方面獲得最大滿足。

馮清灜(2004)針對青少年手機消費動機與手機使用研究時發現到,社會需求動

機與青少年手機購買行為最為相關,而所謂的社會需求指的是希望個人可以歸屬
某個團體,讓人喜愛與被他人接受,也就是所謂的社交性與情感性。而曾秀芬

15
(2009)在研究行動定位服務時,發現到手機的使用動機最大的正向影響在於「便

利聯繫性」,也就是可以即時性聯絡的行動裝置。秦永悌(2008)年研究青少年

手機使用行為時發現到,高中職學生使用手機的主要動機在於「聯絡方便」,另

外也發現到男生使用動機上傾向工具性的使用,對於手機功能或科技新發展較有

興趣,而女生則成為發展自我定位及社會性網路發展的重要媒介,利用手機來維

持其友誼關係,也就是強調在於情感與社交部份。

隨著無線技術進步與智慧型手機不斷上市,行動網路與方便的資訊內容服

務,愈來愈多人利用手機上網,而手機行動上網功能逐漸成為研究的焦點。Kim,

Kim, Lee, Chae, & Choi(2002)將行動上網的使用動機分為「實用性動機」與「享

樂性動機」,Taylor et al.(2008)根據此分類,再進一步將實用性動機區分為「知

曉」與「時間管理」,享樂性動機區分為「好奇心」、「消遣娛樂」、「社會連

結」與「社會逃避」,但其中最重要的在於知曉性為 其主要因素,而知曉性意

謂利用手機上網查詢資料、收發電子郵件與瀏覽網路新聞…等,也就是資訊方面

的構面,而時間管理表示利用手機內建的工具,消遣娛樂則為娛樂性構面,社會

連結為社會性構面。

總結來說,我們可以發現到手機如同傳統電話一樣,在導入市場初期時均是

便利與經濟效益的工具(朱耀明、黃一峰,2006),然而隨著使用基礎的擴大與

延伸,情感交流的社會性(sociality)功能逐漸成為手機的主要價值,而高中生
在尋求同儕認同的想法下,手機的即時性以及隱私性讓行動電話扮演著時下青少

年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

16
表 2- 1
手機使用動機文獻彙整

工具性 社會性 娛樂性


構面
移 即 工 時 業 資 情 社 流 社 安 好 私 社 休 娛
研究者 會 會
動 時 具 間 務 訊 感 交 行 全 奇 密 閒 樂
(年份) 地 迴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性 位 感 心 性 避 性 性

Leung & Wei


● ● ● ● ● ● ●
(2000)

Ozcan & Kocak


● ● ● ● ● ●
(2003)

Plant(2001) ● ● ● ● ● ● ● ●

Ling & Yttri


● ● ●
(2002)
Tanaka(2002) ● ● ● ●

Henderson(2003) ● ●

Castells,
Fernandez-Ardevol, ● ● ●
Qiu, & Sey(2006)
Katz & Sugiyama
● ●
(2006)

Taylor et al.(2008) ● ● ● ● ● ● ● ●

陳玲玲(1999) ● ● ●

林希展、陳怡潔、
● ● ●
林婷婷(2001)

馮清灜(2004) ● ●

朱耀明、黃一峰
● ● ●
(2006)

秦永悌(2008) ● ● ● ● ●

曾秀芬(2009) ● ●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7
根據表 2-1,本研究提出使用手機的主要動機有三個構面,分別為「工具性

動機」、「社會性動機」與「娛樂性動機」,分別彙整說明如下:

一、工具性動機

1. 可以隨時隨地方便聯絡與即時處理。

2. 透過手機可以獲取所需資訊。

3. 常使用內建工具程式,如計算機、鬧鐘、記事本、行事曆。

二、社會性動機

1. 可以擴展人際關係範圍,不僅維繫舊情誼還可結交新友。

2. 強調追求時代潮流及展現個人品味。

三、娛樂性動機

1. 使用手機可以滿足娛樂或打發時間的需求。

2. 強調在能讓人放鬆心情、紓解壓力。

第二節 手機依賴及相關研究

前一個以大學生為訪問對象的談話性節目,討論到手機對他們的重要性,許

多學生表示表示沒有手機在身就覺得日子難過,直言活不下去,分享的經驗過程

雖然逗趣好笑,但他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著實讓人擔憂,手機為我們生活帶來

了便利,但相對的過度依賴卻也引發新的文明病。

18
壹、 手機依賴現況
近幾年來,世界各國陸續有「手機成癮症」案例報告出現,匈牙利科學院心

理研究所進行的調查發現,該國十四至廿歲的青少年,尤其是教育程度較低的技

工學生和專業學院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機會最高,報告指出,患有「手機依賴

症」的人會認為手機已成為他們生活的中心,一刻也不能離開(大紀元,2001)。

大陸在 2006 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7%的人每天開機 12 小時以上,33.55%的人

24 小時開機,65%的人表示如果手機不在身邊會有些焦慮(何國慶,2011)。2009

年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完成的調查報告指出,高達 1/5 的民眾坦承強迫性使用手


機,明知撥打次數或花費金錢、時間過多,就是欲罷不能(柯俊銘,2009)。

日本中小學生習慣使用手機網路交友,許多學生每天收發手機簡訊達 10 封

以上,甚至還有學生收發 50 封以上,而發送簡訊後若是沒收到回應就會開始感
到不安,呈現「簡訊依存現象」(鄭曉蘭,2008)。

市場調查公司思緯(Synovate)進行的一份 11 個國家 8,000 多名受訪者網上

調查發現,其中有 3/4 的人表示他們到哪兒都會帶手機,其中尤以俄羅斯人和新

加坡人為甚。超過 1/3 的受訪者表示,沒了手機就無法生活,這以台灣和新加坡

人為代表,而有 1/4 的受訪者手機比錢包更重要,大約有 2/3 的受訪者睡覺時會

把手機放在附近,且不關機,因為他們擔心自己會錯過某個電話(明報,2010)。

如果沒有手機,多數人無法生活,出門不能不帶手機,如果在手機和錢包之間一

定要做個選擇,他們選的也是手機,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遙控器,手機無處不
在,這明顯都是手機依賴的典型表現。

金車教育基金會 2009 年 3 月公布一份「青少年使用手機」調查報告,結果

顯示,高達 88%的青少年產生「手機依賴症」徵兆,影響學習及生活日趨嚴重

(湯雅雯,2009)。而今年(2011)5 月份調查報告指出,有 93%的青少年有手

機焦慮傾向,手機沒帶或沒電最讓青少年感到不安,電話不接或不通也讓青少年

感到焦慮,在沒有手機的青少年中,超過 80%認為沒手機「不方便」
,19.34%青
少年擔心與朋友脫節(陳怡靜、林曉雲,2011)。

19
總結來說,手機對青少年來說益發重要,而手機使用是繼網路使用問題受到

人們關注之後的另一個新的探討問題,而手機依賴的比率從上述報告都呈現出每

年遞增現象,值得我們教育人員好好重視。

貳、 手機依賴定義
出門忘帶手機,就會魂不守舍;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就會感到不適,

甚至出現幻聽;有時明知沒有簡訊或來電,也會不時地翻出手機看一下……”如

果開始出現了上述“症狀”,也許已經患上了一種叫「手機依賴症」的心理疾病(湖
南日報,2011)。

國內外不同的研究者使用的術語不同,
「手機依賴症」又被稱為「手機成癮」

「手機濫用」
、「手機焦慮症」
、「手機綜合徵」等,主要指個體因為使用手機行為

失控,導致其生理、心理和社會功能明顯受損的一種狀態(科技日報,2011)。

趙軍燕指出:「手機依賴症是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出現的現代心理問

題,根據依賴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輕度依賴、中度依賴和重度依賴。到目前為

止,還沒有一個標準的疾病分類系統正式把手機依賴症列為一種精神障礙,但參

照美國精神病協會制定的《美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手冊》(DSM-IV-TR)中界

定物質成癮(或依賴)的標準,重度依賴屬於一種精神障礙。國外研究者正在研

究和討論,是否將手機依賴作為一種信息和交流技術成癮,寫入 DSM-V 版本中。

另外有心理專家將「手機依賴症」定義為「對手機存在強烈的、持續的需求感和
依賴感的心理和行為」(湖南日報,2011)。

如何判斷是否得了手機依賴症,根據「健康世界雜誌」報導(柯俊銘,2009),
如果使用手機且最近經常出現以下舉止時,小心手機依賴症已經上身。

1. 只要忘了帶手機或手機沒電或斷訊,馬上覺得心煩意亂、定不下心。

2. 一段時間手機沒響,就會不自覺地查看一下手機,看鈴聲設置是否正
確、又是否有未接來電或簡訊。

3. 不斷留意手機鈴聲是否響起,甚至把別人手機鈴響當成自己手機在響。

4. 一坐上公車、捷運,馬上拿起手機查看所有來電、已撥電話、簡訊或玩

20
遊戲。

5. 一看到手機上有未接到的號碼保密電話,就開始猜測、擔心,是否漏接
了什麼重要電話或簡訊,或有工作漏失了,或有朋友出事了。

而根據 ICD-10(國際疾病傷害及死因分類標準第十版)把依賴定義為:「一

組生理、行為、認知現象,用藥者將使用藥物作為第一需要(priority),放棄了

既 往 認 為 是 重 要 的 事 情 」 。 而 美 國 心 理 學 協 會 所 出 版 的 The Diagnostic

Statistical-Manual Disorder, 4th ed.(DSM-IV)一書中提到所謂的依賴症狀可能包

括失控、耐受性、戒斷和渴求(Edwards et al., 1990)


,其 DSM-IV 診斷準則可以

用作測量是否具有依賴症狀之用途(Morgenstern, 1994),而在 DSM-IV 這本書

中,並沒有「Addiction」這個字的定義,取而代之則是「Dependence(依賴)」

和「Abuse(濫用)」這些字眼,原因或許是醫學講求 Physiological Evidence(生

理證據),若純粹是心理上的異常則不在精神科的界定範圍,過去精神科將

Physiological Dependence(生理依賴性)歸類為 Addiction(沉迷或成癮),將

Psychological Dependence(心理依賴性)歸類為 Dependence,相比起精神科的嚴

謹定義,部份心理學家則持比較寬鬆的態度。如英國伯明翰大學心理學教授 Jim

Orford 認為人不只會對化學物質上癮,行為也可以令人上癮,所以陸續有暴食

症、強迫性賭博(Compulsive Gambling)等名詞出現。

沉迷或是成癮其概念源自臨床醫學中的藥物成癮(藥物依賴)現象,比如成
癮者對酒精,尼古丁或咖啡因等的依賴。這些藥物成癮,都具有相應的生化機制

和明顯的生物學效果,與此同時,藥物成癮也具有心理因素的成分,多數的致癮

藥物都是透過中樞神經系統起作用,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生物體的心理活動,並

通過心理活動表現出來,比如興奮劑,鎮痛劑等,因此,藥物成癮實際包含兩個

方面:一是生理藥癮,一是心理藥癮,而其中心理藥癮影響更大,持續作用時間

也更長。以戒毒為例,消除心理毒癮就遠比消除生理毒癮需要更大的精力和更多

的時間。

而手機依賴則與藥物成癮較不相同,反觀網路成癮則與手機依賴較為相似,

網路成癮指的是過渡使用網路,對網路產生心理依賴的失序行為,與手機皆屬於
科技性成癮範疇,而所謂的科技性成癮便是一種人機互動 (human-machine

21
interaction)的歷程,屬於行為成癮(non-chemical addiction),與藥物成癮依賴

物質的涉入不同。

在探討手機成癮或依賴的定義之前,讓我們先對成癮(addiction)一詞作一

定義,成癮為一種難以克制的藥物使用行為模式,其特性為無法自拔的繼續使用

並隱瞞使用的量,同時也有戒斷之後再度沈迷的現象(蕭銘鈞,1998)。而世界

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對於「成癮」的定義為「一種慢性或週期

性的沈迷狀態,因為無法克制其再度使用的慾望,而不斷的重複使用天然或人工

合成的藥物,隨著藥物使用量的不斷增加,產生了生理及心理性的依賴。」(蕭

銘鈞,1998)。

由上述探討的定義我們可以知道,過去對於成癮的定義大多還停留在藥物濫

用的部分。然而,隨著研究的發展,基於藥物涉入的成癮定義已經受到了挑戰,

人們發現在一部分人身上存在著過度沉澱於某種事物或活動的行為,而在這些行

為中並不像酗酒和吸煙那樣包含有藥物的攝入。在此基礎上,人們不再囿于傳統

的以藥物攝入為核心和基礎的成癮概念。對應于藥物成癮,行為科學提出了行為

成癮概念,包含了許多個人對於飲食、抽煙、賭博、休閒活動、性等產生成癮的

情況(蕭銘鈞,1998),例如,電視成癮、病態性賭博行為、性成癮,甚至是電

玩成癮都已經納入了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DSM-IV)當中的衝動-控制疾患。

當人們使用科技產品時會引起心智與意識狀態的轉移,使其進入一種充滿掌控的
虛擬世界,這是造成人們對科技產品產生心理依賴的主要原因。我們以網路成癮

來說,其衍生歷程,與強迫性購物行為或強迫性運動行為類似,初期上網是種放

鬆的體驗,然而有一小群個案會逐漸呈現網路成癮耐受性,因此上網時間不斷增

加,直到無法自拔,最後變成網路成癮。許多學者對於網路成癮究屬衝動性疾患

或強迫性疾患雖尚無共識,但網路成癮確可歸類為成癮症中的一種,看法則是一

致的。而手機依賴與成癮目前雖然並未受到相關研究的矚目,但手機所帶來的負

面影響,已經受到教育、心理、輔導等關注。

綜合上述,手機依賴在醫學與研究上不一,輕者是對手機不在身邊感到不方

便,重者是列入精神障礙,本研究因研究對象為高中職青少年學生,所以將「手

機依賴」定義為「使用手機做為其日常生活與人際互動的主要工具,只要沒帶手
機出門、手機沒電或手機未響起,就會開始感到不安的心理現象。」

22
參、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相關研究

因手機依賴歸屬於「科技性成癮」,同「網路成癮」、「遊戲成癮」屬於行為

成癮(non-chemical addiction)範疇,所以許多學者的研究中探討科技成癮的成

因,大多數認為自尊低落者、經常被拒絕與否定者、或是對生活感到不滿足者,

較容易產生這些成癮行為,另外,人際關係與生活適應還有家庭功能都是產生成

癮行為的重要因素,所以整理手機依賴的因素報導與網路成癮、遊戲成癮的造成

因素,藉以歸納手機依賴的可能因素。

一、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

中國社會心理協會會長馮伯麟(廣佛都市網,2009)認為,現代社會工作壓

力大,人際交往日益頻繁,資訊更新流通速度快,這些原因使得手機成為大多數

人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手機無形中在這些人的心裏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一旦

手機沒電或來電頻率突然降低就會出現情緒波動,如焦慮、煩躁、抑鬱等症狀;

另外一些性格內向、缺乏自信的人是感染「手機依賴症」的高危險群,因為這些

人往往交際圈小,朋友少,想與外界聯繫又不積極主動,只能借助於手機來排解

孤獨感和證明自己的存在,另外還有一些人通過頻繁接電話來向別人顯示自己工

作繁忙,以此證明自己在社會上的重要性,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Woong Ki Park (2005)根據成癮的心理模型, 以韓國大學生為被試者建

立具有信效度的手機依賴問卷,並得出對手機過度依賴的行為與儀式的動機(R

itualistic motives)相關,習慣性、消磨時間的動機、逃避等能更好地預測手機

的不當使用。而 Bianchi and Phillips(2005)透過自行設計的「手機問題使用量

表」
(Mobile Phone Problem Usage Scale) 對澳大利亞民眾的一次調查研究中,

得到內外向、自尊水準、神經質、年齡、性別也是影響手機問題使用的主要因素,

並發現外向的、低自尊的年輕人更容易會有手機使用上的問題。

而中國學者徐華、吳玄娜、蘭彥婷與陳英和(2008)編制「大學生手機依賴

量表」中,發現其量表對手機依賴者具有一定的辨別力,量表顯示手機依賴者在

23
人格、社會狀況等方面有顯著差異,其結論與國外手機依賴的研究一致(不穩定

的情緒、不良的社會關係更易導致手機的不當使用),甚至與網路成癮的研究表

現出一定的一致性。另外,韓登亮、齊志斐(2005)針對大學生手機成癮的心理

學探究時發現,影響手機過度的原因除了手機本身的功能外,與個人本身的原因

有關,如對訊息的渴求、從眾心理、追求時尚與情緒遷移有關,研究結果也發現

手機成癮大多在一些性格孤僻、人際關係不融洽甚至不合群,具有封閉心理以及

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現,還有就是各方面壓力比較大的人也極容易出現手機成癮

症。

綜合上述,可以看出手機依賴者在人格特質(易焦慮、神經質、內向、缺乏

自信、不主動)
、生活態度(不穩定的情緒、壓力、逃避)
、人際關係(社交關係

不良、缺乏溝通、不合群)等方面其影響有著獨特的相關性。

二、 網路成癮因素

青少年網路成癮原因複雜,但主要與他們在家庭、學業,以及社會環境,所

帶來的精神壓力有關。他們為了逃避現實,紓緩壓力,都會以上網玩網路遊戲或

瀏覽社群網站打發時間,之後就會形成「一有壓力就上網」的習慣。當青少年愈

來愈喜歡花時間上網而無法自制,生活危機也日益擴大,現實愈難處理,伴隨而

來的精神壓力、挫折,又讓他們想上網發洩,於是跌入網路成癮的惡性循環當中。

戴秀津(2003)研究台南縣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的相關因素,發現個人相關

因素中的性別、科別、網路使用狀況、上網頻率、有神經質傾向與易焦慮者為網
路成癮的顯著影響因素,而社會環境因素的同儕關係、學業成就與家庭功能為其

外在的顯著影響因素。李佳蓁(1996)研究高職學生網路成癮相關因素與學習成

就探討時,發現性別、經濟狀況、思考外向、憂鬱情緒、每週平均上網時數等變

項最能顯著影響網路成癮。龔慧玲(2000)針對大學生研究網路行為與網路成癮

相關因素時,則發現善於在網路上尋找虛擬社交和找尋生活娛樂的學生具有顯著

相關性,而人際關係呈成癮是呈現正相關。

24
從上述資料來看,生活態度(逃避現實、紓緩壓力、憂鬱情緒)
、上網時間、

人際關係、家庭因素(家庭社經狀況、父母親職業、父母親教育程度)、學業成

就皆是影響青少年網路成癮的相關因素。

三、 遊戲成癮因素

馮嘉玉(2002)在探討影響國中學生電玩遊戲使用的相關因素與成癮傾向

時,發現「人際溝通動機」
、「逃避歸屬動機」越強,使用電玩遊戲的「沉浸狀態」

越深,電玩遊戲成癮傾向越高者,其身心健康、自尊與人際關係都越差,其中人

際關係與遊戲成癮關係最為密切。馬嘉宏(2003)進行國中學生網路線上遊戲成

癮因素個案研究時發現,其成癮因素主要來自外在環境給予的壓力,如同儕關
係、家庭因素、學業成就、時代潮流等,而這些因素造成其不同的心理衝突與心

情轉換,因而產生了負面情緒如心情不好與壓力緊繃。

黃雅慧(2004)針對線上遊戲成癮現象及其相關因素探究時,發現生活型態

與人格特質均會影響遊戲成癮,其中「生活不規律」、具有「金錢慾望」的玩家

及「不嚴謹自律」的人格特質者,愈容易產生線上遊戲成癮的症狀。

賴亞岐(2011)發現國中生的心理需求、自我概念、同儕關係可預測網路遊

戲成癮傾向,表示上列因素對遊戲成癮具有顯著相關。李柏學(2009)探討大學

生對線上遊戲成癮的關係時發現,人際關係會影響線上遊戲的成癮程度。

綜上所述,人際關係(同儕關係)
、生活態度(逃避歸屬、個人壓力)
、家庭

因素、學業成就、心理需求與自我概念皆是影響遊戲成癮的相關因素。

25
四、 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整理,將手機依賴、網路成癮與遊戲成癮影響之相關因素可歸

納成如表 2-2 所示:

表 2- 2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
手機依賴 網路成癮 遊戲成癮
生活態度 ● ● ●
人際關係 ● ● ●
上網時間 ●
家庭因素 ● ●
學業成就 ● ●
心理需求 ●
自我概念 ●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根據表 2-2 可以發現影響手機依賴的最相關因素為生活態度、人際關係、家

庭因素與學業成就,所以在探究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時,以上

述五個項目來分析與預測手機依賴的情況。

26
第三節 背景變項對手機使用之研究

手機的無所不在已經成為當前人際傳播的一個重要現象,這種隨身、隨時、

隨地都具有溝通可能的特性,甚至可能已經造成了一場典範移轉。每個人如何使

用手機,如何利用這個通訊工具去維繫其社交網路,不同的背景變項有不同的研

究結果,本小節整理手機使用與依賴相關研究與報導,做為後續研究分析之用。

壹、 性別
根據美國 Yankee Group (GNN,2004)所提出的研究報告指出,女性比

男性還要愛玩手機上的電玩遊戲,而其他手機使用項目沒有差異。廖婉沂(1998)

在研究青少年手機使用與成癮因素時,發現簡訊、遊戲、照相、MP3 音樂與 FM

收音機會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但手機使用時間長短與手機使用地點不會因性

別而有所差異。胡牧野(2003)針對北市高中職學生行動文字簡訊使用行為時發

現,男性較女性愛用行動簡訊,也較容易成為「行動簡訊迷」。張瑋(2009)在

手機使用者之認知空間與隱私管理時發現,女生每天平均撥打手機次數較男生

多,但平均的通話量卻沒有顯著差異。游敏鈴、陳曉宜與吳佩玲(2004)探討青

少年行動電話與同儕關係時,發現手機簡訊使用存在著性別差異,男生屬於多功

能取向,而女生則偏向情感取向。秦永悌(2008)在探討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行

為、人際互動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時,發現不同性別的高中職學生在手機持

有、手機使用及手機依賴上有顯著差異,但在父母態度上則無顯著差異。

Rautiainen(2001)則指出青少年用手機維繫人際關係,走到哪都帶著手機,以

感覺和他人之聯繫感,雖然男女生在使用手機上態度上同樣積極,但傳統的性別

角色在行動通訊文化上還是存在,男生較積極在無線通訊科技的創新上,而女生

則較重視溝通的價值。

27
貳、 年級
廖婉沂(1998)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青少年在手機使用時間上會因不同年級

而有所差異,但計算機與鬧鐘、上網與收發 e-mail 方面,不會因年級而有所差

異。秦永悌(2008)研究結果則是不同年級的高中職學生在手機持有、手機使用、

父母態度上有顯著差異,但在手機依賴上無顯著差異。雖然在手機使用方面研

究,學者對年級方面探究較少,但高中職學生處於青少年與成年前階段,因心態

與生理的轉變,對手機使用應具有不同差異性的存在,因此本研究將年級列入背

景變項來做探討。

參、 科別
手機使用行為在高中職科別的背景變項探討上,僅有秦永悌(2008)做深入

探討,其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科別的高中職學生在手機持有、手機使用、父母態度

及手機依賴上皆有顯著差異。研究者相信高中與高職因科別差異在學業成績與其

他方面壓力明顯不同,而手機為其人際關係溝通管道,也是紓解壓力之科技產品

之一,其手機使用與依賴應有顯著差異存在,因此本研究將科別列入背景變項來

做探討。

肆、 小結
本節旨在探討學生的個人背景變項對手機使用與手機依賴的關係,雖然手機

使用行為與手機依賴在教育研究方面較少,但彙整國內外研究結果,發現性別最

容易對手機使用與手機依賴造成影響(廖婉沂,1998;胡牧野,2003;張瑋, 2009;

游敏鈴、陳曉宜、吳佩玲,2004;秦永悌,2008;Rautiainen,2001)
,至於影響

的程度差異則有待進一步的探究。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主要在說明研究的設計及實施情形,全章共分為七節,第一節為研究架

構說明;第二節為研究假設;第三節為研究方法;第四節為研究對象說明;第五

節為研究工具;第六節資料處理與分析;第七節研究程序與進度。

第一節 研究架構

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相關文獻探討結果,研究者提出本研究架構圖如

圖 3-1 所示。本研究一方面探究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職學生在手機使用概況、手

機使用動機及手機依賴是否有顯著不同,另一方面也想瞭解手機使用概況在手機

依賴上的差異、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及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的相關情形。

29
手機使用

手機使用概況

手機使用動機
工具性動機
背景變項 社會性動機
性別 娛樂性動機
年級
科別

手機依賴情況

依賴影響因素
生活態度
人際關係
家庭因素
學業成就

手機依賴

圖 3- 1 研究架構

30
第二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文獻探討的結果並配合研究架構中變項的關係,本研究的研

究假設如下:
假設 1: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概況會因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
假設 1-1:不同性別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概況有差異。
假設 1-2:不同年級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概況有差異。
假設 1-3:不同科別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概況有差異。
假設 2: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動機會因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
假設 2-1:不同性別高中職學生在手機使用之動機有差異。
假設 2-2:不同年級高中職學生在手機使用之動機有差異。
假設 2-3:不同科別高中職學生在手機使用之動機有差異。
假設 3: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情況會因背景變項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
假設 3-1:不同性別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有差異。
假設 3-2:不同年級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有差異。
假設 3-3:不同科別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有差異。
假設 4:不同的手機使用概況對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有顯著差異存在。
假設 5: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之間具有顯著相關。
假設 6:手機依賴影響因素與手機依賴之間具有顯著相關。
假設 7: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動機對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具有預測力。
假設 8: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具有預測力。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因為探討變項與變項之間關聯情形,所以採取相關研究法,此方法是

用來瞭解現象或事件的關係或對未來的預測研究,其目的在決定變項之間的關

係,以及使用關係從事預測;變項之間的相關程度愈高,則預測性則愈準確。在
樣本選擇上最少不能少於 30 人,因很多學者認為少於 30 人會產生相關程度錯誤

31
的估計,大於 30 人才能提供有意義的結果。研究工具可以採用問卷、標準化測

驗、訪問或觀察以取得量化資料,但採用工具必須顯示其信效度。採用工具蒐集

資料時不需花費太長時間即可取得資料,在實施上有其方便性,而最後步驟則是

進行統計分析與解釋變項的關係(周新富,2007;王文科、王弘智,2010)。

本研究在探討手機使用動機變項與手機依賴變項之相關性、依賴影響因素對

手機依賴的預測力,而研究工具採用結構性問卷,以蒐集受試者資料,母群為台

東縣內七所高中職學生為對象,抽樣樣本數為 950 人,利用統計相關分析法以解

釋結果。

第四節 研究對象

壹、 研究母群
本研究是以台東縣七所高中職一至三年級學生為母群,七所學校分別為台東

高中、台東女中、台東專科學校高職部、台東高商、關山工商、成功商水及公東

高工。依據教育部 100 年 3 月 22 日統計資料顯示,99 學年度七所高中職在學學

生男女生一年級共計 2,483 人,二年級共計 2,291 人,三年級共計 2,265 人,合

計 7,039 人。

貳、 樣本選取

一、 預試樣本

本研究為使問卷調查能夠嚴謹與正確,因此採行預試,以提高問卷之可

行性,研究工具因考量經費、人力與時間之相關限制,所以採取立意取樣,

即以研究者本身任教之學校台東高商及鄰近學校公東高工為預試對象,共計

2 所學校 6 班學生,240 名學生。

32
二、 正式樣本

本研究採分層隨機方式取樣,在 95%信心水準和抽樣誤差在正負 3 個

百分點以內時,抽取 950 位學生為樣本,首先列示七所學校一至三年級各年

級學生人數,計算學生比例,再依母群各層比例分別抽取人數如表 3-1 所示,

共計抽取班級數 37 班。

表 3- 1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樣本數

學校 年級 學生人數 比例% 預計抽取人數 預計抽取班數


一 339 4.8 45 2
台東女中 二 335 4.8 45 2
三 338 4.8 45 2
一 407 5.8 55 2
台東高中 二 397 5.6 53 2
三 386 5.5 52 2
一 380 5.4 51 2
台東專科
二 457 6.5 61 2
(高職部)
三 450 6.4 60 2
一 159 2.3 21 1
關山工商 二 151 2.1 19 1
三 155 2.2 20 1
一 395 5.6 53 2
台東高商 二 393 5.6 53 2
三 378 5.4 51 2
一 154 2.2 20 1
成功商水 二 135 1.9 18 1
三 149 2.1 19 1
一 649 9.2 87 3
公東高工 二 423 6 57 2
三 409 5.8 55 2
總計 7039 100 950 37

3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與手機依賴之相關因素研究,依據

此一目的,研究者使用工具為自編的「手機使用行為與依賴調查問卷」,以下就

研究工具編製過程分述如下:

壹、 預試問卷編製
問卷題目依據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編製而成,內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份為

「學生基本資料」
;第二部份為「手機使用概況」
;第三部份為「手機使用動機」;

第四部份為「手機使用依賴」。

一、學生基本資料

本研究在瞭解不同背景資料的學生對手機使用概況、使用動機與依賴情況,

所以題目設計包含學校、年級、性別、手機使用類型、有無工讀、每月零用錢等,

題項設計共 7 題。

二、手機使用概況

本研究在瞭解學生對手機的使用概況,題目設計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為持

有情形與獲得來源,內容包含手機使用資歷、手機使用支數、每月月租費與獲得

來源;第二部份為實際使用情形與使用的功能,內容包括聯絡對象、通話時間、

簡訊傳收時間、玩遊戲時間、聽音樂時間與上網時間,題項設計共 17 題。

三、手機使用動機

本研究在瞭解學生使用手機的動機,經過文獻分析整理,可分成三大構面,

分別為「工具性動機」、「社會性動機」與「娛樂性動機」,題項設計共 27 題。

四、手機使用依賴

本研究在瞭解學生是否有手機依賴情形,依賴影響因素是否會造成學生手機

依賴,題目設計分成兩部份,第一部份為依賴情況,內容參考心理專家擬定之「手

機成癮」或「手機依賴症」判斷標準編製而成;第二部分為影響因素,此構面分

為生活態度、人際關係、家庭因素與學業成就等相關因素,參考相關文獻擬定題

目,以瞭解影響因素是否與手機依賴有顯著相關,題項設計共 32 題。

34
貳、 填答與計分方式
第一、二部份請受試者依實際的狀況勾選,問卷第三、四部分以 Likert 量尺

方式作答,計分方式是依據填答者對每一題的符合程度,由「非常不同意」
、「不

同意」
、「沒意見」
、「同意」及「非常同意」五個等級反應,分別給予一分、二分、

三分、四分及五分。

參、 內容效度
效度即測量的正確性,指研究工具能確實測得其所欲測量的構念之程度,亦

即反映測驗分數的意義為何;而內容效度則是反映測量工具本身內容的範圍與廣

度的適切程度,其強調測量內容的廣度、涵蓋性與豐富性,以做為外在推論的主

要依據(邱皓政,2010)。

本研究問卷初稿完成後,為確保問卷內容之涵蓋度、適用性及正確性,於

100 年 11 月請專家、教師共五位,針對問卷內容給予建議,藉以進行內容效度

的審查,評估問卷的適用性,作為修改的參考。表 3-2 為內容效度專家名單。

表 3- 2
內容效度專家名單

序號 專家姓名 服務單位 職稱 專長

1 蔡年泰 國立台東專科 講師 資訊管理

2 楊明政 台東縣新生國中 學務主任 資訊輔導、網路管理、網路教學

3 吳建芳 私立公東高工 設備組長 資訊教育

4 郭木財 台東縣富岡國小 總務主任 量化研究

5 劉秀文 國立台東高商 導師 人際溝通、量化研究

專家問卷回收後,根據專家審查意見將其勾選「適合」與「修改後適合」兩
項百分比在 60%以上者,予以題項保留,並按題意與字詞配合專家意見修改,之

35
後再與指導教授逐題研商後做出最適當的選擇與修正,以完成預試問卷,作為研

究工具。

問卷第一部分「個人基本資料」方面,原設計題項共計 5 題,專家建議全部

予以保留,另外建議增加 2 題,詢問學生是否有工讀與每星期零用錢,以瞭解手

機費用來源。

問卷第二部分「手機使用概況」方面,原設計題項共計 15 題,經由彙整專

家意見,同意 4 題,建議修改 11 題,另外增加 2 題,如表 3-3 所示。

表 3- 3
手機使用概況內容效度專家意見
內容 題項編號 小計
同意題項 1、4、5、11 4
修改題項 2、3、6、7、8、9、10、12、13、14、15 11
刪除題項 0
原設計問卷 15
建議增加 16、17 2

問卷第三部分「手機使用動機」方面,原設計題項共計 30 題,經由彙整專

家意見,同意 1 題,建議修改 15 題,刪除構面相似與不適當共計 14 題,另外增

加 2 題,預試問卷共計 18 題,專家內容修改意見彙整如表 3-4 所示。

表 3- 4
手機使用動機專家內容修改意見表彙整

專家修改
題號 修改後題項 原始設計題項
意見

使用手機可以讓我更方便聯
1 使用手機可立即與他人聯絡。 字詞修改
絡他人。

與第 1 題相
使用手機可以讓我在任何地
2 似,建議刪
點聯絡他人。

36
專家修改
題號 修改後題項 原始設計題項
意見

使用手機可以讓我隨時聯絡
3 同上
他人。

我不需出門就可以用手機聯
4 同上
絡他人。

使用手機可以即時處理突發 手機是一個良好的聯絡通訊
5 題意修改
事件。 工具。

我覺得手機有廣泛性功能可
6 我覺得手機有很多用途。 字詞修改
以選擇。

與第 6 題相
7 手機可以協助我做時間管理。
似刪除

手機方便讓我記錄重要事情
與第 6 題相
8 (作業、交辦事項、同學生
似刪除
日…)。

手機內建功能對我生活上有 手機內建功能對我生活上有
9 字詞修改
幫助。 很大幫助。

手機對我而言是非常實用的 與第 9 題相
10
工具。 似刪除

我覺得從手機所獲得的資訊 我覺得手機所獲得的資訊是
11 字詞修改
是有用的。 有訊的。

手機提供上網服務對我而言
12 同意
是非常重要的。

手機內建網卡是我購買手機 與第 12 題
13
的參考因素。 相似刪除

利用手機上網來瀏覽網頁對 與第 12 題
14 相似刪除
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手機上網來接收電子郵 與第 12 題
15 相似刪除
件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使用手機可以維繫與親人朋 手機可以增加我與其他人社
16 題意修改
友之間的關係。 交和互動。

使用手機可以增加我與他人 使用手機可以和朋友交換資
17 題意修改
的互動機會。 訊。

37
專家修改
題號 修改後題項 原始設計題項
意見

使用手機可以和朋友分享經 同 17 題,
18
驗。 刪除

使用手機可以擴展我的人際 透過手機可以擴展我的人際
19 文字修改
關係。 關係。

我重視手機網內互打免費方
20 刪除
案。

手機精美時尚可以提升個人 手機精美時尚可以滿足我的
21 字詞修改
社會價值。 虛榮心。

我重視手機外型的時尚感。 題意修改
手機要愈新愈好,代表我愈流
22 手機新穎可以顯示我的流行 拆成 2 題
行與時尚。
感。 分別問

逛街或上網時我會特別留意
23 刪除
是否有新款手機。

我覺得手機的外型對我而言 我覺得手機的外型精美對我
24 文字刪除
是重要的。 而言是重要的。

手機的品牌可說明個人社會 我覺得手機的品牌對我而言
25 字詞修改
地位。 是重要的。

手機的音樂、影片播放品質對
26 刪除
我而言是重要的。

手機內建的遊戲是我購買手
27 我使用手機是為了玩遊戲。 題意修改
機參考的因素。

我使用手機是為了聽音樂/看 手機內建多媒體功能是我購
28 重新設計
影片/看小說。 買手機參考的因素。

手機的多媒體或遊戲功能可
29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消磨時間。 題意修改
以讓我打發時間。

手機的多媒體或遊戲功能可
30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紓解壓力。 題意修改
以讓我紓解壓力。

與他人使用相同品牌手機,讓 增加認同
我覺得有被認同感。 感題項

38
問卷第四部分「手機使用依賴」方面,原設計題項共計 32 題,經由彙整專

家意見,同意 21 題,建議修改 11 題,預試問卷共計 32 題,專家內容修改意見

彙整如表 3-5 所示。

表 3- 5
手機使用依賴專家內容修改意見表彙整

專家修改
題號 修改後題項 原始設計題項
意見

手機是我的隨身物品,就像錢
1 同意
包一樣重要。

睡覺時手機必須擺放在身邊 同意
2
或床頭。

出門忘了帶手機,就會心煩意 同意
3
亂定不下心。

手機若收不到訊號或斷訊,就 同意
4
會很緊張。

出門時手機在身會讓我有安 同意
5
全感。

一段時間就會不自覺查看手 同意
6
機是否有未接來電或簡訊。

同意
7 不斷留意手機鈴聲是否響起。

別人手機在響,常誤以為是自 別人手機在響,常誤以是自己
8 文字增加
己手機在響。 手機在響。

一坐上大眾交通工具,就會馬
上課時會查看來電顯示或簡
9 上拿起手機使用或查看所有 題意修改
訊。
來電與簡訊。

一看到有不明來電或保密電
10 話漏接,就會猜想或擔心是否 同意
有重要來電。

最近我發現手機使用時間愈 過去一年,我發現手機使用時
11 字詞修改
來愈頻繁。 間愈來愈長。

39
專家修改
題號 修改後題項 原始設計題項
意見

若遇考試手機必須關機,會讓
12 同意
我感到不安。

我不喜歡突來的變化,那會讓 我 不 喜 歡 突 來 的 變 化 或 驚
13 文字刪除
我感到心煩意亂。 喜,那會讓我感到心煩意亂。

遇到不想面對的事情時,我只
14 同意
想眼不見為淨。

15 我常常覺得自己壓力好大。 同意

我覺得許多事情對我而言是
16 同意
個負擔。

17 我生活常常不規律。 同意

18 我有相當多的朋友/同儕。 同意

19 我容易信任他人。 我信任我的朋友/家人。 題意修改

朋友/同儕對我而言是非常重
20 同意
要的。

我常與朋友/同儕意見不合,
21 同意
導致溝通狀況欠佳。

22 我不喜歡參加群體活動。 同意

23 我喜歡待在家裡與親人相處。 同意

我想買的東西,家人都願意支 我想買的東西,家人都願意無
24 文字刪除
持。 條件支持。

25 家人都喜歡接觸3C電子產品。 同意

家人經常不在家,所以常一個
26 在家裡常一個人獨處。 題意修改
人獨自待在家裡。

40
專家修改
題號 修改後題項 原始設計題項
意見

購買手機時,家人要一起討 家人對我的管教方式是完全
27 重新設計
論,並取得共識。 自主(民主)。

我對自己的在校成績感到滿 我對自己的課業表現感到滿
28 字詞修改
意。 意。

29 在班上的成績我排前 10 名。 在班上的成績我算是前段班。 字詞修改

學校課業讓我沒有成就感,只
30 同意
想敷衍了事。

學校段考我有一半科目不及 我有一半科目不及格或在及
31 題意修正
格。 格邊緣。

上課我經常不專心,分心在其
32 同意
他事物上。

肆、 預試實施
以台東高商及鄰近學校公東高工為預試對象,共計 6 班同學 240 名學生,預

試問卷預計於民國 100 年 11 月底發送,100 年 12 月初回收完成,回收問卷合計

230 份,回收率 95.83%,扣除填答不完整與無效問卷共計 63 份,實際有效問卷

為 192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72.61%,預試學校情況如表 3-6 所示,其回收問

卷將以 SPSS 18 for Windows 統計軟體進行各項統計分析檢定。

表 3- 6
預試學校情況表
合計回 合計有 問卷
學校名稱 發送問卷 回收問卷 有效問卷 回收率
收問卷 效問卷 可用率

台東高商 120 118 86


230 95.83% 167 72.61%
公東高工 120 112 81

41
伍、 項目分析
為確保問卷題項的品質,根據預試問卷回收的資料,進行遺漏值、平均數與

標準差等資料分析,並依分析的結果,將品質較差的題項予以刪除,以進行下一

階段的信、效度分析。

(一) 遺漏值分析

全體 167 名受測者在共計 55 題的答題過程中,共計有 8350 次反應,而其中

產生 3 次遺漏,佔整份問卷 0.04%,表示都屬於低遺漏值之題目,此階段不需刪

除題目。

(二) 描述性統計

全體 167 名受測者中,僅有「手機使用依賴」第 25 題低於平均數 2 以下,

但因標準差大於 0.7,故此階段不予刪題。

陸、 建構效度分析
建構效度是測量工具能否測得抽象概念或特質的程度,本研究將以因素分析

法進行模式的適合度檢驗,以檢定各構面是否具有足夠的收斂效度。

在「手機使用動機」18 題預試題目中,刪除 6 題因素負荷量和因素構面不

符理論的題目(詳見表 3-7)。

表 3- 7
手機使用動機建構效度分析摘要表
題號 題項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刪題

11 手機新穎可以顯示我的流行感 .855 .087 .079

13 手機精美時尚可以提升個人社會價值 .812 .114 .210

14 手機的品牌可以說明個人社會地位 .810 .017 .077

12 我重視手機外型的時尚感 .730 .007 .159

42
題號 題項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刪題
8 與他人使用相同品牌手機,讓我覺得有
被認同感
.652 .048 .018 
9 使用手機可以擴展我的人際關係 .484 .379 -.032 
6 手機提供上網服務對我而言是重要的 .414 .214 .349 
2 使用手機可以即時處理突發事件 -.055 .759 .082

3 我覺得手機有很多用途 -.081 .755 .170

1 使用手機可立即與他人聯絡 -.030 .742 -.089

4 手機內建功能對我生活上有幫助 .167 .672 .199

7 使用手機可以維繫與親人朋友之間的
關係
.286 .546 -.144 
10 使用手機可以增加我與他人的互動機

.419 .528 -.174 
5 我覺得從手機所獲得的資訊是有用的 .229 .517 .170 
16 我使用是為了聽音樂/看影片/看小說 .030 -.091 .787

15 我使用手機是為了玩遊戲 .195 -.145 .763

17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消磨時間 -.003 .182 .724

18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紓解壓力 .204 .322 .609

「手機使用動機」正式的 12 題題目,其解釋總變異量為 65.60%,大於 50%

代表對問卷的解釋量甚為理想(詳見表 3-8)。

表 3- 8
手機使用動機因素分析摘要表
解釋 累積解釋
構面 題號 題項
變異量 變異量
社會 11 手機新穎可以顯示我的流行感
社會 13 手機精美時尚可以提升個人社會價值
24.84% 24.84%
社會 14 手機的品牌可以說明個人社會地位
社會 12 我重視手機外型的時尚感

43
解釋 累積解釋
構面 題號 題項
變異量 變異量
工具 3 我覺得手機有很多用途
工具 2 使用手機可以即時處理突發事件
21.43% 46.27%
工具 1 使用手機可與他人聯絡
工具 4 手機內建功能對我生活上有幫助
娛樂 16 我使用是為了聽音樂/看影片/看小說
娛樂 17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消磨時間
19.33% 65.60%
娛樂 15 我使用手機是為了玩遊戲
娛樂 18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紓解壓力

在「依賴影響因素」20 題預試題目中,刪除 6 題因素負荷量和因素構面不

符理論的題目(詳見表 3-9)。

表 3- 9
依賴影響因素建構效度分析摘要表
題號 題項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 刪題
我覺得許多事情對我而言是個負
16 .778 -.118 .011 -.049

15 我常常覺得自己壓力好大 .760 -.216 -.048 -.016
遇到不想面對的事情時,我只想眼
14 .726 .147 .124 .170
不見為淨
我不喜歡突來的變化,那會讓我心
13 .618 -.155 -.051 .050
煩意亂
17 我生活常常不規律 .575 -.073 .185 -.038
我常與朋友/同儕意見不合,導致溝
21
通狀況欠佳
.560 .328 .187 -.231 
20 朋友/同儕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163 .767 -.034 .075
18 我有相當多的朋友/同儕 -.081 .734 -.013 .115
22 我不喜歡參加群體活動 .361 .602 .047 -.201 
19 我容易信任他人 -.259 .600 -.092 .007
學校課業讓我沒有成就感,只想敷
30
衍了事
.371 .394 .393 .026 
購買手機時,家人要一起討論,並
27
取得共識
-.025 .333 .246 .192 

44
題號 題項 因素1 因素2 因素3 因素4 刪題
29 在班上成績我排前10名 .017 -.037 .748 -.018
31 學校段考我有一半科目不及格 .165 .188 .691 .040
28 我對自己的在校成績感到滿意 -.079 -.150 .603 .063
上課我經常不專心,分心在其他事
32
物上
.415 -.048 .503 .084 
26 在家裡常一個人獨處 .299 .211 .341 -.155 
24 我想買的東西,家人都願意支持 .104 .058 .019 .826
25 家人都喜歡接觸3C電子產品 -.031 -.065 .107 -.695
23 我喜歡待在家裡與親人相處 -.140 .013 .303 .594

「依賴影響因素」正式的 14 題題目,其解釋總變異量為 58.00%,大於 0.5

代表對問卷的解釋量甚為理想(詳見表 3-10)。

表 3- 10
依賴影響因素分析摘要表
解釋 累積解釋
構面 題號 題項
變異量 變異量
生活 16 我覺得許多事情對我而言是個負擔
生活 15 我常常覺得自己壓力好大
生活 14 遇到不想面對的事情時,我只想眼不見為淨 19.53% 19.53%
生活 13 我不喜歡突來的變化,那會讓我心煩意亂
生活 17 我生活常常不規律
人際 20 朋友/同儕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人際 18 我有相當多的朋友/同儕 14.01% 33.54%
人際 19 我容易信任他人
學業 29 在班上成績我排前10名
學業 31 學校段考我有一半科目不及格 12.66% 46.20%
學業 28 我對自己的在校成績感到滿意
家庭 24 我想買的東西,家人都願意支持
家庭 25 家人都喜歡接觸3C電子產品 11.80% 58.00%
家庭 23 我喜歡待在家裡與親人相處

45
柒、 信度分析
「信度」指的是測量資料的可靠性,即是一份測驗所測得的結果之「穩定性」

。本研究針對問卷量表進行內部一致性分析,以統計係數 Cronbach’s
或「一致性」

α 來檢定同一概念下各項目間的內部一致性程度,一般來說,若 Cronbach’s α 係

數 0.7 以上,表示量表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本問卷經由預試結果,且經由效度分

析進行刪題後,問卷整體信度為 0.776,表示此量表具有高度的穩定性。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節旨在說明問卷回收後的資料處理及統計方法分析,待問卷資料回收後,

研究者先行整理與過濾篩選,將作答不完整或未作答之廢卷先予以剔除,再將有

效問卷進行編碼登錄電腦檔,以執行後續統計分析。

壹、 問卷處理
首先將有效問卷予以四位數編號,第二將問卷全部題目採用二位數連續性編

號,第三將各題作答選項採用個位數連號編碼,最後將受試者作答結果逐筆建立

Excel 檔。

貳、 統計分析
配合研究性質與研究問題的需要,採用的統計方法為描述性統計、差異分

析、相關分析及迴歸分析等。茲將其資料處理與分析的項目說明如下。

一、 描述性統計

利用平均數、百分比及標準差等方法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以了解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情形、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等得分的分佈情

形。

46
二、 差異性統計

(一) 以卡分考驗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手機使用概況上是否具有顯著

差異。

(二) 以 T 考驗及單因子變數分析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在手機使用動機

與手機依賴上是否具有顯著差異,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達顯著將

再以 Scheff’e 法進行事後多重比較。

(三) 以 T 考驗及單因子變數分析比較不同手機使用概況在手機依賴

上是否具有顯著差異,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達顯著將再以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

三、 相關分析

以 Person 積差相關方法,來了解手機使用動機、手機依賴影響因素

與手機依賴的相關情形,並以 p<.05 作為其顯著水準。

四、 迴歸分析

以複迴歸分析手機使用動機與依賴影響因素對手機依賴之預測力。

第七節 研究程序與進度

壹、 研究程序
本研究的實施過程分成四個主要階段,研究流程圖如圖 2-4,最後待資料分

析與撰寫結果以完成論文。茲將其內容分述如下:

一、 建立研究架構階段

根據相關文獻的探討,歸納研究變項的數量與內涵,並建構本研究變項關

係,具體提出研究架構,以導引研究的進行。

47
二、 發展調查問卷階段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根據研究目的蒐集有關手機使用概況、手機使用動機、

依賴因素與手機依賴等相關文獻資料,作為問卷選項相關題項設計之参考依據,

自行擬定問卷內容,初步編擬問卷結構。問卷編製後實施專家效度,請領域專家

提供修正建議,刪除不適用題目,並針對題目之文敘述進行修改後,以確定預試

問卷內容與效度。接著進行小樣本預試,以了解受試者對問卷的解析與反應能

力,根據預試資料分析問卷的題項品質、信度和效度,以確認正式問卷的題數與

內容。

三、 正式問卷施測階段
正式問卷(詳見附錄三)完成後,請託各校老師協助發送學生填寫,正式施

測持續二星期,進行催收作業,以提高問卷回收率。

四、 資料分析階段

問卷回收後,去除無效問卷,其他有效問卷根據預訂的資料編碼進行資料登

錄作業,初步進行次數統計,將分佈不均的變項內容重新編碼,再進行正式的統

計分析。

48
界定並分析問題

研究計畫擬定

文獻探討

形成研究問題

編制問卷

問卷預試與信、效度分析

正式施測

問卷回收

資料統計與分析

比較

撰寫研究報告

圖 3- 2 研究流程圖

49
貳、 研究進度

表 3- 11
研究進度表

時間 2011 年 2012 年

9 10 11 12 1 2 3 4 5 6
項目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研究主題方向
擬定研究架構

文獻探討
選取研究對象

發展研究工具
資料蒐集

資料分析
撰寫報告完成論文

5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主要目的是依據受試樣本在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行為與依賴調查問

卷」上的填答結果,分析其結果並予以進行討論,以驗證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假

設。全章共分為四節來說明研究結果,第一節為樣本統計資料分析;第二節為不

同背景變項差異分析;第三節為手機使用概況與手機依賴之差異分析,第四節為

手機依賴之相關與預測分析。

第一節 樣本統計資料分析

本節旨在瞭解目前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概況,包含受測學生背景資料、常使

用手機類型、每星期零用錢、平時有無工讀及手機使用的概況調查,此節就調查

研究結果之有效樣本數,以描述性統計對其內容逐一分析,詳述如下。

壹、 高中職學生背景資料分析
本研究針對臺東縣七所高中職進行抽樣調查,為施測問卷便利性,採以施測
班級人數全部發放為主,所以問卷共計發放 1,300 份,回收 1,208 份,問卷回收

率為 92.92%,扣除無效問卷 152 份,有效問卷為 1,056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87.42%。

學生背景資料分析如表 4-1 所示,首先就受試者性別來說,男生 498 人,佔

47.2%,女生 556 人,佔 52.8%,兩者比例接近,顯示樣本取樣良好。以就讀年

級來說,高一生 356 人,佔 33.8%,高二生 362 人,佔 34.3%,高三生 336 人,

佔 31.9%,顯示年級取樣平均。以就讀科別來說,綜高未分科為 396 人,佔 37.6%,

普通類科/學術學程為 131 人,佔 12.5%,職業類科/專門學程為 525 人,佔 49.9%,

比例上接近臺東縣高中對高職學校數。

51
表 4- 1
樣本背景變項資料表
背景變項 項目 人數 百分比
男 498 47.2%
性 別
女 556 52.8%
一年級 356 33.8%
就讀年級 二年級 362 34.3%
三年級 336 31.9%
綜高未分科 396 37.6%
就讀科別 普通科/學術學程 131 12.5%
職業科/專門學程 525 49.9%

而在學生的其他基本資料部份調查顯示(如表 4-2)
,先從受試者手機使用類

型來說,以使用影音媒體手機為大多數(617 人,佔 59.6%)


,其次為智慧型手機

(315 人,佔 30.4%)、陽春型手機(104 人,佔 10%)。而學生每星期零用錢以

500 元以內為多數(533 人,佔 51.1%),其次是依序為 501~1,000 元(261 人,

佔 25%)
、無零用錢(196 人,佔 18.8%)及 1,001 元以上(54 人,佔 5.2%)
。在

平時是否工讀方面,以無工讀為多數(885 人,佔 85.1%)


,其次依序為校外工讀

(118 人,佔 11.3%)與校內工讀(37 人,佔 3.6%)。

表 4- 2
樣本其他項目資料表
其他項目 細目 人數 百分比
影音媒體手機 617 59.6%
使用手機類型
陽春型手機 104 10.0%
(最常用)
智慧型手機 315 30.4%
無 196 18.8%
500 元以內 533 51.1%
每星期零用錢
501~1000 元 261 25.0%
1001 元以上 54 5.2%
無 885 85.1%
平時有無工讀 校內 37 3.6%
校外 118 11.3%

52
貳、 手機使用概況分析
為瞭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的各種概況,針對手機使用支數、購置手機可以

接受合理的手機價位、購買手機考量因素、通話對象、手機使用目的、手機通話

時間、通話數量、簡訊使用時間、簡訊數量、手機遊戲時間、手機影音時間、手

機閱讀時間與手機上網時間等進行調查分析,以瞭解目前學生在手機使用的各種

概況,茲述如下。

一、 手機使用支數

學生手機已使用支數如表 4-3 所示,在使用支數以 2 支為多數,佔 26.4%,

但使用超過 3 支以上超過五成,由此可以推論高中職學生使用手機已非常普及。

二、 可接受的手機空機價格

學生若其自行購置手機其可接受的空機價如表 4-3 所示,,手機價位在 5,000

元以下為多數,佔 52.8%,但 5,000 元至 10,000 元的手機價位也有四成以上學生

是可以接受的。

表 4- 3
學生手機使用支數與可接受的手機空機價摘要表
項目 細目 人數 百分比
1支 247 23.5%
2支 278 26.4%
手機使用支數 3支 220 20.9%
4支 118 11.2%
5 支以上 190 18.0%
5000 元以下 551 52.8%
可接受的手機空機價格 5001~10000 元 424 40.6%
10001 元以上 68 6.5%

三、 購買手機主要考量因素

此題項為複選題,而研究結果顯示(如表 4-4)
,高中職學生購買手機主要考
量因素前三項依序為影音功能(83.7%)
、休閒娛樂(75.2%)及拍照功能(70.1%)

53
而最後考量為行動上網功能(49.2%)
,此結果與學生手機持有類型結果相似,顯

示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高中職學生在購機時考慮上網功能也會愈來愈多。

表 4- 4
購機主要考量因素摘要表
購買手機最主要考量因素 次數 百分比 各項選填百分比
休閒娛樂 794 22.5% 75.2%
影音功能 884 25.1% 83.7%
外型精美 584 16.6% 55.3%
拍照功能 740 21.0% 70.1%
行動上網 520 14.8% 49.2%
總計 3522 100.0% 334.0%

四、 手機主要的通話對象

此題項為複選題,而研究結果顯示(如表 4-5)
,高中職學生主要的通話對象

前三者依序為朋友(82.6%)
、家人(68.8%)及同學(60.3%)
,表示手機對高中

職這階段的青少年來說是一個同儕團體聯繫之重要通訊工具。

表 4- 5
手機主要通話對象摘要表
平時和誰通話居多 次數 百分比 各項選填百分比
男女朋友 321 12.6% 30.4%
家人 727 28.4% 68.8%
朋友 872 34.1% 82.6%
同學 637 24.9% 60.3%
總計 2,557 100.0% 244.0%

五、 手機主要用途

此題項為複選題,而研究結果顯示(如表 4-6)
,高中職學生手機的主要用途

前三項依序為通話(90.0%)
、簡訊(79.3%)及影音(65.2%)
,顯示青少年對手
機除了使用基本通話功能外,簡訊與影音也是其主要使用功能。

54
表 4- 6
手機主要用途摘要表
平時拿手機做什麼 次數 百分比 各項選填百分比
通話 950 27.0% 90.0%
簡訊 837 23.8% 79.3%
遊戲 593 16.9% 56.2%
影音 689 19.6% 65.2%
閱讀 175 5.0% 16.6%
上網 272 7.7% 25.8%
總計 3516 100.0% 333.0%

六、 手機通話時間與數量

學生每天手機通話時間與通話數量由表 4-7 可以得知,通話的時間以 10 分

鐘以內為多數(39.7%),其次為 11 至 30 分鐘(24.3%);而平均每天接收與撥

打的通話數量以 5 通以內為多數(54.4%)
,其次為 6 至 10 通(30.1%)
,其餘皆

未超過 10%,表示學生通話時間與通話數量並不多。

表 4- 7
學生手機通話時間與數量摘要表
項目 細目 人數 百分比
無 37 3.5%
10 分以內 418 39.7%
手機通話時間 11~30 分 256 24.3%
31 分~1 小時 153 14.5%
1 小時以上 189 17.9%
5 通以內 574 54.4%
6~10 通 318 30.1%
接收與撥打的通話數量 11~15 通 92 8.7%
16~20 通 26 2.5%
21 通以上 46 4.4%

55
七、 手機簡訊時間與數量

學生每天手機簡訊使用時間與數量由表 4-8 中可以得知,簡訊的時間以 10

分鐘以內為多數(47.1%),其次為 11 至 30 分鐘(18.3%);而平均每天接收與

寄出的簡訊數量以 5 封以內為多數(50.7%),其次為 6 至 10 封(21.7%)。

表 4- 8
學生手機簡訊使用時間與數量摘要表
項目 細目 人數 百分比
無 131 12.5%
10 分以內 496 47.1%
手機簡訊使用時間 11~30 分 193 18.3%
31 分~1 小時 77 7.3%
1 小時以上 155 14.7%
5 封以內 534 50.7%
6~10 封 229 21.7%
接收與寄出的簡訊數量 11~15 封 89 8.4%
16~20 封 55 5.2%
21 封以上 147 13.9%

八、 手機其他功能的使用時間

學生每天使用手機其他功能的時間由表 4-9 顯示,每天手機遊戲使用時間上

最多為 10 分鐘以內(31.9%)
,其次為無(26.8%)
;每天手機影音使用時間上最

多為 10 分鐘以內(25.6%),其次為 11 至 30 分鐘(25.0%);每天手機閱讀使用

時間上最多為無(64.2%)
,其次為 10 分鐘以內(17.0%)
;每天手機上網使用時

間上最多為無(64.8%),其次為 1 小時以上(9.7%)。

從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學生在使用影音時間的部份是呈現均衡分佈,都約佔

20%,會使用手機影音功能的學生高達八成六,而會利用手機玩遊戲的學生有約

七成四,顯示手機內建的影音與遊戲功能對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另外手機的閱讀

與上網時間有將近六成四的學生都為無,顯示會使用手機來閱讀與上網的學生為

少數。

56
表 4- 9
學生手機其他功能使用時間摘要表
項目 細目 人數 百分比
無 282 26.8%
10 分以內 336 31.9%
手機遊戲使用時間 11~30 分 249 23.6%
31 分~1 小時 95 9.0%
1 小時以上 91 8.6%
無 170 16.1%
10 分以內 270 25.6%
手機影音使用時間 11~30 分 264 25.0%
31 分~1 小時 152 14.4%
1 小時以上 198 18.8%
無 677 64.2%
10 分以內 179 17.0%
手機閱讀使用時間 11~30 分 92 8.7%
31 分~1 小時 50 4.7%
1 小時以上 56 5.3%
無 684 64.8%
10 分以內 96 9.1%
手機上網使用時間 11~30 分 98 9.3%
31 分~1 小時 75 7.1%
1 小時以上 102 9.7%

參、 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動機分析
本研究將高中職手機使用動機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工具性動機」
、「娛樂

性動機」與「社會性動機」
,手機使用動機量表如表 4-10 所示,量表題數總計 12

題,計分採用 Likert 五點計分,分數愈高代表學生對此使用動機愈為強烈。

研究對象在手機使用動機總量表平均得分為 3.67,標準差.489。其各層面之

得分,依序為「工具性動機」平均數為 4.47,標準差.516;「娛樂性動機」平均

數為 3.49,標準差.706;「社會性動機」平均數 3.05,標準差.757。整體而言,

顯示高中職學生在使用手機時會因為手機之「工具性」特性,而成為其手機使用
動機之主要目的。

57
表 4- 10
學生手機使用動機量表
變項層面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工具性動機分量表 4 4.47 .516 1
娛樂性動機分量表 4 3.49 .706 2
社會性動機分量表 4 3.05 .757 3
總量表 12 3.67 .489

註:本量表為 5 點量表,計分為 5、4、3、2、1 分,中間值為 3。

一、 工具性

在手機使用動機之「工具性」層面細項如表 4-11 所示,發現在工具性層面

中,每項皆超過平均數 3 以上,尤其以「使用手機可立即與他人聯絡」為最高(平

均數 4.67,標準差.578),趨近最高值 5,顯示大多數學生在手機方面的使用動

機是為了「可立即與他人聯絡」,其次「使用手機可以即時處理突發事件」(平

均數 4.58,標準差.638),這顯示出手機的「即時處理性」是其主要的使用動機。

表 4- 11
手機使用動機之「工具性」層面分量表
次數分配(%)
平均 標準
題號 題目 非常不 不同 沒意 非常 排序
同意 數 差
同意 意 見 同意
1 使用手機可立即與他人 0.4 0 3.3 25.1 71.2 4.67 .578 1
聯絡。
2 使用手機可以即時處理 0.1 0.4 6.5 27.4 65.7 4.58 .638 2
突發事件。
7 我覺得手機有很多用 0.1 1.0 8.4 35.7 54.7 4.44 .699 3
途。
8 手機內建功能對我生活 0.2 1.9 18.9 37.4 41.6 4.18 .816 4
上有幫助。

註:本量表為 5 點量表,計分為 5、4、3、2、1 分,中間值為 3。

58
二、 娛樂性

在手機使用動機之「娛樂性」層面細項如表 4-12 示,發現在娛樂性層面中,

發現以「手機功能可以讓我消磨時間」為最高(平均數 4.02,標準差.880),其

次為「手機功能可以讓我紓解壓力」(平均數 3.81,標準差.974);但以「我使

用手機是為了玩遊戲」(平均數 2.73,標準差.980)為最低,低於平均數 3,顯

示對高中職學生的手機使用動機就「娛樂性」層面來說,以消磨時間與紓解壓力

為主。

表 4- 12
手機使用動機之「娛樂性」層面分量表
次數分配(%)
平均
題號 題目 非常不 不同 沒意 非常 標準差 排序
同意 數
同意 意 見 同意
3 我使用手機是為了玩 11.3 26.8 44.2 13.2 4.5 2.73 .980 4
遊戲。
4 我使用手機是為了聽 4.9 11.6 35.8 33.1 14.6 3.41 1.030 3
音樂/看影片/看小說。
11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消 1.4 3.4 18.8 44.1 32.3 4.02 .880 1
磨時間。
12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紓 1.9 6.6 27.7 36.5 27.3 3.81 .974 2
解壓力。

註:本量表為 5 點量表,計分為 5、4、3、2、1 分,中間值為 3。

三、 社會性

在手機使用動機之「社會性」層面細項如表 4-13 所示,發現在社會性層面

中,以「我重視手機外型的時尚感」為最高(平均數 3.41,標準差.946),其次

為「手機新穎可以顯示我的流行感」(平均數 3.08,標準差.931) ;但也有兩

項低於平均數 3,尤其以「手機的品牌可說明個人社會地位」為最低(平均數 2.70,

標準差.989),顯示高中職學生的手機使用動機在社會性的面向偏低。

59
表 4- 13
手機使用動機之「社會性」層面分量表
次數分配(%)
平均 標準
題號 題目 非常不 不同 沒意 非常 排序
同意 數 差
同意 意 見 同意
5 手機新穎可以顯示 5.6 15.9 50.5 20.9 7.0 3.08 .931 2
我的流行感。
6 我重視手機外型的 3.1 10.5 41.9 31.7 12.8 3.41 .946 1
時尚感。
9 手機精美時尚可以 5.8 20.5 50.4 15.4 8.0 2.99 .954 3
提升個人社會價值。
10 手 機 的 品 牌 可 說 明 12.4 25.8 45.9 10.9 5.0 2.70 .989 4
個人社會地位。

註:本量表為 5 點量表,計分為 5、4、3、2、1 分,中間值為 3。

肆、 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情況分析
本研究對高中職學生對手機是否依賴,量表共設計題數 10 題,計分採用

Likert 五點計分,分數愈高代表學生手機依賴情況愈為嚴重。在手機依賴情況整

體量表部份,從表 4-14 可以發現,此單一樣本平均數考驗的樣本平均數為 3.34

(t=14.588***,p<.001),達顯著水準,表示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

稍微偏高。

表 4- 14
手機依賴情況樣本檢定表
檢定值 = 3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顯著性
手機依賴情況總量 1047 3.34 .746 14.588*** .000
*p<.05,**p<.01,***p<.001

在手機依賴情況得分明細如表 4-15 所示,發現到「手機是我的隨身物品,

就像錢包一樣重要」的得分最高(平均數 4.22,標準差.878),而「若遇考試手
機必須關機,會讓我感到不安」的得分最低(平均數 2.35,標準差 1.108)。

60
表 4- 15
手機依賴情況量表
次數分配(%)
非常 平均 標準
題號 題目 不同 沒意 非常 排序
不同 同意 數 差
意 見 同意

13 手機是我的隨身物品, 1.1 3.1 13.7 36.6 45.4 4.22 .878 1
就像錢包一樣重要。
14 睡覺時手機必須擺放在 4.2 7.4 20.5 32.1 35.8 3.88 1.105 2
身邊或床頭。
15 出門忘了帶手機,就會 3.9 14.8 27.1 27.2 27.0 3.59 1.146 4
心煩意亂定不下心。
16 出門時手機在身會讓我 2.1 8.4 26.9 33.4 29.2 3.79 1.022 3
有安全感。
17 不斷留意手機鈴聲是否 6.9 21.1 39.0 20.4 12.6 3.11 1.089 8
響起。
18 別人手機在響,常誤以 14.3 29.6 34.8 14.5 6.8 2.70 1.094 9
為是自己手機在響。
19 上課時會查看來電顯示 9.3 17.4 29.3 27.2 16.8 3.25 1.196 6
或簡訊。
20 一看到有不明來電或保 7.5 16.0 30.4 28.8 17.3 3.32 1.156 5
密電話漏接,就會猜想
或擔心是否有重要來
電。
21 最近我發現手機使用時 6.6 21.2 37.4 20.9 13.9 3.14 1.107 7
間愈來愈頻繁。
22 若 遇 考 試 手 機 必 須 關 26.3 30.3 31.4 6.3 5.8 2.35 1.108 10
機,會讓我感到不安。

註:本量表為 5 點量表,計分為 5、4、3、2、1 分,中間值為 3。

伍、 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將高中職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分為四個層面,分別是「人際關係」
、「生

活態度」、「家庭因素」與「學業成就」。手機依賴影響因素量表如表 4-16 所示,

量表題數總計 14 題,計分採用 Likert 五點計分,分數愈高代表此影響因素對學

生手機依賴影響愈為強烈。

61
在手機依賴因素總量表方面(平均數 3.25,標準差.345),其中以「人際關

係」為最高(平均數 3.82,標準差.642),其依次為「學業成就」(平均數 3.15,

標準差.729)、「家庭因素」(平均數 3.12,標準差.643)與「生活態度」(平均數

,顯示對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來說,影響其手機依賴的因素與「人
2.89,標準差.772)

際關係」及「學業成就」最為密切。

表 4- 16
學生手機依賴影響因素量表

題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依賴影響因素總量表 14 3.26 .378


生活態度分量表 5 2.89 .772 4
人際關係分量表 3 3.82 .642 1
家庭因素分量表 3 3.12 .643 3
學業成就分量表 3 3.15 .729 2

註:本量表為 5 點量表,計分為 5、4、3、2、1 分,中間值為 3。

一、 生活態度因素

在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生活態度」層面細項如表 4-17 所示,發現在生活

態度層面中,以「我覺得許多事情對我而言是個負擔」為最高(平均數 2.94,標
準差.998),其次為「我常常覺得自己壓力好大」(平均數 2.93,標準差 1.058),

但此分量表全部平均數均低於 3,顯示大多數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的

影響因素在「生活態度」的面向較低。

62
表 4- 17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生活態度」分量表
次數分配(%)
平均 標準
題號 題目 非常不 不同 沒意 非常 排序
同意 數 差
同意 意 見 同意
24 我不喜歡突來的變化,那 10.1 21.7 44.5 19.2 4.5 2.86 .987 4
會讓我心煩意亂。
26 遇 到 不 想 面 對 的 事 情 7.3 24.5 45.2 20.0 3.0 2.87 .917 3
時,我只想眼不見為淨 。
27 我常常覺得自己壓力好 10.2 21.7 41.2 19.3 7.7 2.93 1.058 2
大。
29 我覺得許多事情對我而 7.3 24.6 41.5 20.1 6.5 2.94 .998 1
言是個負擔。
32 我生活常常不規律。 11.1 27.6 35.3 19.6 6.4 2.83 1.068 5

註:本量表為 5 點量表,計分為 5、4、3、2、1 分,中間值為 3。

二、 人際關係因素

在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人際關係」層面細項如表 4-18 所示,發現在人際

關係層面中,以「朋友/同儕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為最高(平均數 4.20,標

準差.827),其次為「我有相當多的朋友/同儕」(平均數 3.77,標準差.876),

但此分量表全部平均數均高於 3,顯示大多數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的

影響因素在「人際關係」的面向偏高。

表 4- 18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人際關係」分量表
次數分配(%)
平均
題號 題目 非常不 不同 沒意 非常 標準差 排序
同意 數
同意 意 見 同意
23 朋友/同儕對我而言是 .6 1.4 18.4 36.5 43.1 4.20 .827 1
非常重要的。
33 我有相當多的朋友/同 1.1 4.2 33.0 39.8 21.9 3.77 .876 2
儕。
31 我容易信任他人。 3.1 12.9 35.7 29.2 19.1 3.48 1.038 3

註:本量表為 5 點量表,計分為 5、4、3、2、1 分,中間值為 3。

63
三、 家庭因素

在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家庭因素」層面細項如表 4-19 所示,發現在家庭

因素層面中,以「我喜歡待在家裡與親人相處」為最高(平均數 3.47,標準

差.964),其次為「家人都喜歡接觸 3C 電子產品」(平均數 3.10,標準差.969),

顯示大多數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在「家庭因素」的面向屬

於中等。

表 4- 19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家庭因素」分量表
次數分配(%)
平均
題號 題目 非常不 不同 沒意 非常 標準差 排序
同意 數
同意 意 見 同意
25 家人都喜歡接觸 3C 4.0 21.0 46.2 19.2 9.7 3.10 .969 2
電子產品。
28 我想買的東西,家人 8.7 26.2 45.1 15.2 4.8 2.81 .960 3
都願意支持。
34 我喜歡待在家裡與親 3.5 8.9 39.2 33.8 14.5 3.47 .964 1
人相處。

註:本量表為 5 點量表,計分為 5、4、3、2、1 分,中間值為 3。

四、 學業成就因素

在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學業成就」層面細項如表 4-20 所示,發現在學業

成就層面中,以「學校段考我有一半科目不及格」為最高(平均數 3.87,標準

差.116),其次為「在班上的成績我排前 10 名」(平均數 2.93,標準差 1.262),

顯示大多數的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在「學業成就」的面向屬

於中等。

64
表 4- 20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之「學業成就」分量表
次數分配(%)
平均 標準
題號 題目 非常不 不同 沒意 非常 排序
同意 數 差
同意 意 見 同意
30 在班上的成績我排前 12.5 30.0 25.9 15.5 16.0 2.93 1.262 2
10 名。(反向計分)
35 我對自己的在校成績 9.8 26.4 42.6 15.6 5.7 2.81 1.002 3
感到滿意。(反向計分)
36 學校段考我有一半科 3.8 7.6 23.8 27.1 37.7 3.87 .116 1
目不及格。

註:本量表為 5 點量表,計分為 5、4、3、2、1 分,中間值為 3。

陸、 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 1056 位有效樣本進行分析,綜合以上結果,整

理與討論如下:

一、在手機使用概況部份,學生到目前使用手機的支數以 2 支為多數,學生

可接受的空機價格在 5,000 元以下為多數,此結果與廖婉沂(2008)之研究相似,

手機購機費用較低,可能與他們尚在就學階段不具經濟能力,因此手機購買經費

需仰賴父母或家人幫忙所致。而學生在購買手機時的考量因素以影音功能為主,
主要的通話對象是朋友,手機主要用途在通話功能,手機的使用時間與使用數量

上大部份還是以短時間或低用量為大宗,這些結果皆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

盧金足(2010)之研究相似,手機對青少年來說是一個與朋友互動的工具,而他

們在高中職階段,面對繁重的課業壓力,需要尋找適合他們身份與經濟能力的休

閒輕鬆方式,所以手機內建的多媒體的功能便以其獨特的優勢使其成為學生緩解

壓力的首選(房敏,2007)。

二、在手機使用動機部份,以工具性動機最高,每個細項題目平均數皆超過

4 以上,顯示高中職學生在使用手機還是以「立即連絡」
、「即時處理突然事件」、

「手機有多用途」及「內建功能對我生活上有幫助」等工具性動機為主,此研究

結果與 Leung & Wei (2000)、秦永悌(2007)曾秀芬(2009)的結果相似,手


機對青少年來說是一個便利與即時性聯絡的行動裝置,但與林希展、陳怡潔、林

65
婷婷(2001)與馮清灜(2004)的結果為社會需求與娛樂性動機則為不同,推論

可能原因一方面在於研究對象不同,一個為大學生而本研究為高中職學生,另一

方面在於量表題項設計不同,本研究社會性動機量表問卷題項設計偏向流行性與

社交性,與上述兩個研究著重在情感性題向而產生差異存在。

三、在手機依賴情況部分,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其整體量表得分為 3.34,為中

間偏高的手機依賴程度,此結果與何國慶(2011)
、柯俊銘(2009)
、陳怡靜、林

曉雲(2011)及湯雅雯(2009)的結果相同,很多高中職學生已養成「機不離身」

的習慣,利用手機取代了傳統的手錶、鬧鐘與隨身聽等功能,對手機的依賴已漸

漸形成所導致。陳玲玲(1999)就曾指出,手機對青少年來說不僅是手機,它是

一種個人識別、一種姿態,甚至是一種確定自己存在的方式;而 Plant(2002)

的研究也亦指出,手機在青少年的社交生活中已漸漸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對他

們來說,手機所能提供的自由移動性與私密性是十分寶貴,手機已構成他們自己

的一部份,超過半數的受訪者甚至表示其無法想像沒有手機的生活。

四、在手機依賴影響因素部份,以人際關係因素影響最高,此研究與徐華、

吳玄娜、蘭彥婷、陳英和(2008)及韓登亮、齊志斐(2005)的研究相似,人際

關係對手機依賴有著獨特的相關性。而翟本瑞教授在陳俞霖(2003)《網路同儕

對 N 世代青少年的意義》一書的序言中亦提出,手機的普及化加強了青少年的

彼此聯繫,而其中文字簡訊更已成為青少年溝通的重要橋樑,簡訊對青少年而言
不僅是傳遞重要訊息,也傳遞許多未預期的親密人際關係,代表著真實世界人際

關係的擴充、延續和強化。(轉引葉玫君 2004)

66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差異分析

本節主要瞭解台東縣高中職學生的背景變項差異資料,包括不同背景變項學

生在手機使用概況上的差異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手機使用動機上的差異分

析;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手機依賴情況的差異分析等,相關統計資料以卡方檢

定、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的統計方式呈現,茲將各統計結果說明如下。

壹、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手機使用概況上的差異分析
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職學生在手機使用概況上以卡方檢定的百分比同質性

檢驗來檢驗之,若卡方檢定達顯著水準(p<.05)
,則是表示該選項在不同背景上

有差異存在,接著進行事後比較;吳明隆(2009)指出在百分比同質性的事後比

較中,將細格以調整後的標準化殘差值大小來判別,校正後的標準化殘差值的機

率分配接近常態分配,在雙側考驗下,.05 顯著水準的臨界值為 1.96,若達 1.96

則表示此細格顯著差異存在。

一、 性別方面

將性別與手機使用概況經由交叉分析結果(如表 4-21 至表 4-30)所示,在

性別方面,「使用過手機支數」、「可接受手機價位」、「花在手機通話時間」、「撥

接通話數量」、「手機簡訊使用時間」、「寄收簡訊數量」及「手機遊戲使用時間」

均達顯著,顯示高中職男女學生在手機使用大部份的情形上是有顯著差異存在。

(一) 不同性別在手機使用支數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性別和手機使用支數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21),得

到卡方值為 14.038 (p<.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調整殘差項後顯示使用

過手機在 1 支的與 5 支以上的值分別為 2.9 與-2.6,絕對值大於 1.96 的.05 顯著水

準臨界值,表示男生在「手機使用支數」與女生相較下,男生在使用過 1 支的部
份,明顯高於女生,而在 5 支以上支數的部份,則是女生高於男生,其他則無明

顯差異存在。

67
表 4- 21
不同性別在手機使用支數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性別
Pearson
男生 女生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 p 值)
(%) (%)
136 111 247
1支 2.9 -2.9
(27.50%) (20.00%) (23.50%)
130 147 277
2支 -0.1 0.1
(26.30%) (26.40%) (26.40%)
108 112 220 14.038**
3支 0.7 -0.7
(21.80%) 20.10% (20.90%) (.007)
48 70 118
4支 -1.5 1.5
(9.70%) (12.60%) (11.20%)
73 116 189
5 支以上 -2.6 2.6
(14.70%) (20.90%) (18.00%)
*p<.05,**p<.01,***p<.001

(二) 不同性別在可接受手機價位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性別和可接受手機價位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22),

得到卡方值為 8.131(p<.05)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調整殘差項後顯示可接

受手機價位在 5,000 元以下與 10,001 元以上的值分別為-2.5 與 2.0,絕對值大於

1.96 的.05 顯著水準臨界值,表示男生在「可接受手機價位」與女生相較下,男

生在 5000 元以下的部份,明顯低於女生,而在 10,001 以上支數的部份,則是男

生高於女生,其他則無明顯差異存在。

表 4- 22
不同性別在可接受手機價位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性別
Pearson
男生 女生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 p 值)
(%) (%)
239 312 551
5000 元以下 -2.5 2.5
(48.80%) (56.50%) (52.90%)
211 212 423 8.131*
5001~10000 元 1.5 -1.5
(43.10%) (38.40%) (40.60%) (.017)
40 28 68
10001 元以上 2 -2
(8.20%) (5.10%) (6.50%)

*p<.05,**p<.01,***p<.001

68
(三) 不同性別在手機通話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性別和手機通話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23),得

到卡方值為 14.323(p<.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調整殘差項後顯示手機

通話時間在無與 31 分~1 小時的值分別為 2.2 與-2.8,絕對值大於 1.96 的.05 顯著

水準臨界值,表示男生在「手機通話時間」與女生相較下,男生在無的部份,明

顯高於女生,而在 31 分~1 小時的部份,則是女生高於男生,其他則無明顯差異

存在。

表 4- 23
不同性別在手機通話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性別
Pearson
男生 女生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 p 值)
(%) (%)
24 13 37
無 2.2 -2.2
(4.80%) (2.30%) (3.50%)
207 210 417
10 分以內 1.3 -1.3
(41.70%) (37.80%) (39.70%)
127 128 255 14.323**
11~30 分 1 -1
(25.60%) (23.10%) (24.30%) (.006)
56 97 153
31 分~1 小時 -2.8 2.8
(11.30%) (17.50%) (14.60%)
82 107 189
1 小時以上 -1.2 1.2
(16.50%) (19.30%) (18.00%)
*p<.05,**p<.01,***p<.001

(四) 不同性別在撥接通話數量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性別和撥接通話數量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24),得

到卡方值為 9.703(p<.05)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調整殘差項後顯示撥接通

話數量在 6~10 通的值為 2.9,絕對值大於 1.96 的.05 顯著水準臨界值,表示男生

在「撥接通話數量」與女生相較下,男生在 6~10 通的部份,明顯高於女生,其

他則無明顯差異存在。

69
表 4- 24
不同性別在撥接通話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性別
Pearson
男生 女生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 p 值)
(%) (%)
261 312 573
5 通以內 -1.2 1.2
(52.40%) (56.10%) (54.40%)
171 146 317
6~10 通 2.9 -2.9
(34.30%) (26.30%) (30.10%)
36 56 92 9.703*
11~15 通 -1.6 1.6
(7.20%) (10.10%) (8.70%) (.046)
11 15 26
16~20 通 -0.5 0.5
(2.20%) (2.70%) (2.50%)
19 27 46
21 通以上 -0.8 0.8
(3.80%) (4.90%) (4.40%)
*p<.05,**p<.01,***p<.001

(五) 不同性別在手機簡訊使用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性別和手機簡訊使用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25)

得到卡方值為 36.759 (p<.0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調整殘差項後顯示

手機簡訊使用時間在無與 1 小時以上的值分別為 4.8 與-3.9,絕對值大於 1.96 的.05

顯著水準臨界值,表示男生在「手機簡訊使用時間」與女生相較下,男生在無的

部份,明顯高於女生,而在 1 小時以上的部分,則是女生高於男生,其他則無明

顯差異存在。

70
表 4- 25
不同性別在簡訊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性別
Pearson
男生 女生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 p 值)
(%) (%)
87 43 130
無 4.8 -4.8
(17.50%) (7.80%) (12.40%)
243 252 495
10 分以內 1.1 -1.1
(49.00%) (45.50%) (47.10%)
79 114 193 36.759***
11~30 分 -1.9 1.9
(15.90%) (20.60%) (18.40%) (.000)
36 41 77
31 分~1 小時 -0.1 0.1
(7.30%) (7.40%) (7.30%)
51 104 155
1 小時以上 -3.9 3.9
(10.30%) (18.80%) (14.80%)
*p<.05,**p<.01,***p<.001

(六) 不同性別在寄收簡訊數量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性別和寄收簡訊數量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26),得

到卡方值為 20.309(p<.0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調整殘差項後顯示寄收

簡訊數量在 5 封以內、11~15 封與 21 封以上的值分別為 3.5、-2.0 與-3.3,絕對

值大於 1.96 的.05 顯著水準臨界值,表示男生在「寄收簡訊數量」與女生相較下,

男生在 5 封以內的部份,明顯高於女生,而 11~15 封與 21 封以上則是女生高於

男生,其他則無明顯差異存在。

71
表 4- 26
不同性別在簡訊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性別 Pearson
男生 女生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 p 值)
(%) (%)
280 253 533
5 封以內 3.5 -3.5
(56.30%) (45.60%) (50.70%)
111 117 228
6~10 封 0.5 -0.5
(22.30%) (21.10%) (21.70%)
33 56 89 20.309***
11~15 封 -2 2
(6.60%) (10.10%) (8.50%) (.000)
22 33 55
16~20 封 -1.1 1.1
(4.40%) (5.90%) (5.20%)
51 96 147
21 封以上 -3.3 3.3
(10.30%) (17.30%) (14.00%)
*p<.05,**p<.01,***p<.001

(七) 不同性別在手機遊戲使用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性別和手機遊戲使用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27)

得到卡方值為 12.294(p<.05)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調整殘差項後顯示手

機遊戲使用時間在 1 小時以上的值為 2.8,絕對值大於 1.96 的.05 顯著水準臨界

值,表示男生在「手機遊戲使用時間」與女生相較下,男生在 1 小時以上的部份,

明顯高於女生,其他則無明顯差異存在。

表 4- 27
不同性別在手機遊戲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性別
Pearson
男生 女生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 p 值)
(%) (%)
126 156 282
無 -1 1
(25.40%) (28.20%) (26.80%)
149 186 335
10 分以內 -1.2 1.2
(30.00%) (33.60%) (31.90%)
113 135 248 12.294*
11~30 分 -0.6 0.6
(22.70%) (24.40%) (23.60%) (.015)
53 42 95
31 分~1 小時 1.7 -1.7
(10.70%) (7.60%) (9.00%)
56 35 91
1 小時以上 2.8 -2.8
(11.30%) (6.30%) (8.70%)
*p<.05,**p<.01,***p<.001

72
(八) 不同性別在手機影音使用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性別和手機影音使用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28)

得到卡方值為 4.174 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表 4- 28
不同性別在手機影音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性別
Pearson
男生 女生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 p 值)
(%) (%)
77 93 170
無 -0.6 0.6
(15.50%) (16.80%) (16.20%)
129 141 270
10 分以內 0.2 -0.2
(26.00%) (25.40%) (25.70%)
125 137 262 4.174
11~30 分 0.2 -0.2
(25.20%) (24.70%) (24.90%) (.383)
63 89 152
31 分~1 小時 -1.5 1.5
(12.70%) (16.00%) (14.40%)
103 95 198
1 小時以上 1.5 -1.5
(20.70%) (17.10%) (18.80%)
*p<.05,**p<.01,***p<.001

(九) 不同性別在手機閱讀使用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性別和手機閱讀使用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29)

得到卡方值為 7.953 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73
表 4- 29
不同性別在手機閱讀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性別
Pearson
男生 女生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 p 值)
(%) (%)
322 354 676
無 0.3 -0.3
(64.80%) (63.80%) (64.30%)
93 85 178
10 分以內 1.5 -1.5
(18.70%) (15.30%) (16.90%)
35 57 92 7.953
11~30 分 -1.9 1.9
(7.00%) (10.30%) (8.70%) (.093)
18 32 50
31 分~1 小時 -1.6 1.6
(3.60%) (5.80%) (4.80%)
29 27 56
1 小時以上 0.7 -0.7
(5.80%) (4.90%) (5.30%)
*p<.05,**p<.01,***p<.001

(十) 不同性別在手機上網使用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性別和手機上網使用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30)

得到卡方值為 3.627 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表 4- 30
不同性別在手機上網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性別
Pearson
男生 女生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 p 值)
(%) (%)
327 356 683
無 0.6 -0.6
(65.80%) (64.00%) (64.90%)
47 49 96
10 分以內 0.4 -0.4
(9.50%) (8.80%) (9.10%)
44 53 97 3.627
11~30 分 -0.4 0.4
(8.90%) (9.50%) (9.20%) (.459)
28 47 75
31 分~1 小時 -1.8 1.8
(5.60%) (8.50%) (7.10%)
51 51 102
1 小時以上 0.6 -0.6
(10.30%) (9.20%) (9.70%)
*p<.05,**p<.01,***p<.001

74
二、 年級方面

將年級與手機使用概況經由交叉分析結果(如表 4-31 至 4-40)所示,在年

級方面,「使用過手機支數」、「手機簡訊使用時間」及「寄收簡訊數量」達到顯

著,顯示高中職男女學生在手機使用的支數與簡訊這方面是有顯著差異存在。

(一) 不同年級在使用過手機支數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年級和使用過手機支數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31),

得到卡方值為 22.581 (p<.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使用過手機支數

1 支在一年級較多,在三年級較少,而使用過手機支數在 5 支上則是以三年級較

多。

表 4- 31
不同年級在使用過手機支數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年級
Pearson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105 86 56 247
1支 3.3 .3 -3.6
(29.5%) (24.0%) (16.7%) (23.5%)
83 105 90 278
2支 -1.6 1.5 .2
(23.3%) (29.2%) (26.8%) (26.5%)
70 79 71 220 22.581**
3支 -.7 .6 .1
(19.7%) (22.0%) (21.1%) (20.9%) (.004)
40 34 44 118
4支 .0 -1.3 1.3
(11.2%) (9.5%) (13.1%) (11.2%)
58 55 75 188
5 支以上 -1.0 -1.6 2.6
(16.3%) (15.3%) (22.3%) (17.9%)
*p<.05,**p<.01,***p<.001

(二) 不同年級在可接受手機價位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年級和可接受手機價位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32),

得到卡方值為 5.344,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75
表 4- 32
不同年級在可接受手機價位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年級
Pearson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194 195 162 551
5000 元以下 1.0 .6 -1.7
(55.1%) (54.2%) (49.1%) (52.9%)

139 141 143 423 5.344


5001~10000 元 -.5 -.7 1.2
(39.5%) (39.2%) (43.3%) (40.6%) (.501)
19 24 25 68
10001 元以上 -1.1 .1 .9
(5.4%) (6.7%) (7.6%) (6.5%)
*p<.05,**p<.01,***p<.001

(三) 不同年級在手機通話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年級和手機通話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33),得

到卡方值為 9.064,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表 4- 33
不同年級在手機通話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年級
Pearson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16 13 8 37
無 1.2 .1 -1.4
(4.5%) (3.6%) (2.4%) (3.5%)
147 143 128 418
10 分以內 .7 .0 -.7
(41.3%) (39.7%) (38.2%) (39.8%)
74 98 82 254 9.064
11~30 分 -1.8 1.7 .2
(20.8%) (27.2%) (24.5%) (24.2%) (.337)
50 53 50 153
31 分~1 小時 -.3 .1 .2
(14.0%) (14.7%) (14.9%) (14.6%)
69 53 67 189
1 小時以上 .8 -2.0 1.2
(19.4%) (14.7%) (20.0%) (18.0%)
*p<.05,**p<.01,***p<.001

(四) 不同年級在撥接通話數量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年級和撥接通話數量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34),得
到卡方值為 9.822,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76
表 4- 34
不同年級在撥接通話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年級
Pearson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214 187 173 574
5 通以內 2.6 -1.3 -1.3
(60.1%) (51.7%) (51.5%) (54.5%)
96 117 104 317
6~10 通 -1.6 1.1 .4
(27.0%) (32.3%) (31.0%) (30.1%)
25 36 30 91 9.822
11~15 通 -1.3 1.1 .2
(7.0%) (9.9%) (8.9%) ()8.6% (.278)
7 7 12 26
16~20 通 -.7 -.8 1.6
(2.0%) (1.9%) (3.6%) (2.5%)
14 15 17 46
21 通以上 -.5 -.3 .8
(3.9%) (4.1%) (5.1%) (4.4%)
*p<.05,**p<.01,***p<.001

(五) 不同年級在手機簡訊使用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年級和手機簡訊使用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35)

得到卡方值為 15.523 (p<.05)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手機簡訊使用時

間在無以一年級較多,三年級較少。

表 4- 35
不同年級在手機簡訊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年級
Pearson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59 43 29 131
無 2.9 -.4 -2.6
(16.6%) (12.0%) (8.7%) (12.5%)
161 183 151 495
10 分以內 -.9 1.8 -.9
(45.2%) (51.0%) (45.1%) (47.1%)
61 60 72 193 15.523*
11~30 分 -.7 -1.0 1.8
(17.1%) (16.7%) (21.5%) (18.4%) (.050)
22 26 28 76
31 分~1 小時 -.9 .0 1.0
(6.2%) (7.2%) (8.4%) (7.2%)
53 47 55 155
1 小時以上 .1 -1.1 1.0
(14.9%) (13.1%) (16.4%) (14.8%)

*p<.05,**p<.01,***p<.001

77
(六) 不同年級在寄收簡訊數量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年級和寄收簡訊數量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36),得

到卡方值為 20.137 (p<.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在寄收簡訊數量在

5 封以內以一年級較多三年級較少,而寄收簡訊數量在 21 封以上則以三年級較

多。

表 4- 36
不同年級在寄收簡訊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年級
Pearson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198 194 142 534
5 封以內 2.3 1.4 -3.7
(55.6%) (53.7%) (42.4%) (50.8%)
77 78 73 228
6~10 封 .0 .0 .1
(21.6%) (21.6%) (21.8%) (21.7%)
25 28 36 89 20.137**
11~15 封 -1.2 -.6 1.8
(7.0%) (7.8%) (10.7%) (8.5%) (.010)
14 19 21 54
16~20 封 -1.3 .1 1.1
(3.9%) (5.3%) (6.3%) (5.1%)
42 42 63 147
21 封以上 -1.5 -1.6 3.1
(11.8%) (11.6%) (18.8%) (14.0%)

*p<.05,**p<.01,***p<.001

(七) 不同年級在手機遊戲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年級和手機遊戲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37),卡
方值為 2.420,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78
表 4- 37
不同年級在手機遊戲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年級
Pearson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101 92 89 282
無 .8 -.7 -.1
(28.4%) (25.6%) (26.6%) (26.8%)
114 118 103 335
10 分以內 .1 .5 -.5
(32.0%) (32.8%) (30.7%) (31.9%)
80 85 84 249 2.420
11~30 分 -.7 .0 .7
(22.5%) (23.6%) (25.1%) (23.7%) (.965)
28 35 32 95
31 分~1 小時 -.9 .6 .4
(7.9%) (9.7%) (9.6%) (9.0%)
33 30 27 90
1 小時以上 .6 -.2 -.4
(9.3%) (8.3%) (8.1%) (8.6%)
*p<.05,**p<.01,***p<.001

(八) 不同年級在手機影音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年級和手機影音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38),卡
方值為 7.419,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表 4- 38
不同年級在手機影音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年級
Pearson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48 56 66 170
無 -1.7 -.4 2.1
(13.5%) (15.5%) (19.7%) (16.2%)
97 92 80 269
10 分以內 .9 -.1 -.9
(27.3%) (25.4%) (23.9%) (25.6%)
90 90 83 263 7.419
11~30 分 .2 -.1 -.1
(25.4%) (24.9%) (24.8%) (25.0%) (.492)
49 60 43 152
31 分~1 小時 -.4 1.4 -1.0
(13.8%) (16.6%) (12.8%) (14.4%)
71 64 63 198
1 小時以上 .7 -.7 .0
(20.0%) (17.7%) (18.8%) (18.8%)
*p<.05,**p<.01,***p<.001

79
(九) 不同年級在手機閱讀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年級和手機閱讀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39),卡
方值為 8.027,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表 4- 39
不同年級在手機閱讀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年級
Pearson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241 232 202 675
無 1.8 .1 -1.9
(67.9%) (64.3%) (60.1%) (64.2%)
54 60 65 179
10 分以內 -1.1 -.2 1.4
(15.2%) (16.6%) (19.3%) (17.0%)
22 36 34 92 8.027
11~30 分 -2.1 1.0 1.1
(6.2%) (10.0%) (10.1%) (8.7%) (.431)
17 16 17 50
31 分~1 小時 .0 -.4 .3
(4.8%) (4.4%) (5.1%) (4.8%)
21 17 18 56
1 小時以上 .6 -.6 .0
(5.9%) (4.7%) (5.4%) (5.3%)
*p<.05,**p<.01,***p<.001

(十) 不同年級在手機上網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年級和手機上網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40),卡
方值為 9.955,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表 4- 40
不同年級在手機其他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年級
Pearson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223 248 212 683
無 -1.1 1.8 -.7
(62.6%) (68.5%) (63.3%) (64.9%)
29 33 34 96
10 分以內 -.8 .0 .8
(8.1%) (9.1%) (10.1%) (9.1%)
43 28 27 98 9.955
11~30 分 2.2 -1.3 -1.0
(12.1%) (7.7%) (8.1%) (9.3%) (.268)
30 22 23 75
31 分~1 小時 1.2 -1.0 -.2
(8.4%) (6.1%) (6.9%) (7.1%)
31 31 39 101
1 小時以上 -.7 -.8 1.5
(8.7%) (8.6%) (11.6%) (9.6%)
*p<.05,**p<.01,***p<.001

80
三、 科別方面

將科別與手機使用概況經由交叉分析結果(如表 4-41 至表 4-50)所示,在

科別方面,「可接受手機價位」、「手機通話時間」、「撥接通話數量」、「手機簡訊

使用時間」
、「寄收簡訊數量」
、「手機閱讀使用時間」及「手機上網使用時間」均

達顯著。

(一) 不同科別在已使用過手機支數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科別和已使用過手機支數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41)

得到卡方值為 7.948,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表 4- 41
不同科別在已使用過手機支數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科別
Pearson
綜高未分科 普通/學術 職業/專門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97 32 118 247
1支 .6 .3 -.8
(24.6%) (24.4%) (22.5%) (23.5%)
99 25 153 277
2支 -.7 -2.0 2.0
(25.1%) (19.1%) (29.2%) (26.4%)
87 31 100 218 7.948
3支 .8 .9 -1.4
(22.1%) (23.7%) (19.1%) (20.8%) (.439)
43 14 60 117
4支 -.2 -.2 .3
(10.9%) (10.7%) (11.5%) (11.2%)
68 29 93 190
5 支以上 -.6 1.3 -.3
(17.3%) (22.1%) (17.7%) (18.1%)
*p<.05,**p<.01,***p<.001

(二) 不同科別在可接受手機價位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科別和可接受手機價位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42),

得到卡方值為 34.124 (p<.0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可接受手機價

位在 5,000 元以下以職業類科較多,而綜高未分科與普通類科則較少;價位在

81
5,001~10,000 元則是以綜高未分科與普通類科較多,職業類科較少;價位在 10,000

元以上則以綜高未分科較多,職業類科較少。

表 4- 42
不同科別在可接受手機價位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科別
Pearson
綜高未分科 普通/學術 職業/專門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183 51 317 551
5000 元以下 -3.2 -3.2 5.2
(46.7%) (39.8%) (61.0%) (53.0%)
175 64 184 423 34.124***
5001~10000 元 2.0 2.3 -3.5
(44.6%) (50.0%) (35.4%) (40.7%) (.000)
34 13 19 66
10001 元以上 2.4 1.9 -3.6
(8.7%) (10.2%) (3.7%) (6.3%)

*p<.05,**p<.01,***p<.001

(三) 不同科別在手機通話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科別和花在手機通話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43)

得到卡方值為 24.464 (p<.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花在手機通話時

間在 10 分以內以綜高未分科較多,職業類科較少;通話時間在 31 分~1 小時則

以職業類科較多;通話時間在 1 小時以上則以綜高未分科較少,職業類科較多。

表 4- 43
不同科別在手機通話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科別
Pearson
綜高未分科 普通/學術 職業/專門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16 2 19 37
無 .7 -1.3 .2
(4.0%) (1.5%) (3.6%) (3.5%)
175 59 183 417
10 分以內 2.3 1.3 -3.1
(44.2%) (45.0%) (35.1%) (39.8%)
99 39 116 254 24.464**
11~30 分 .5 1.6 -1.5
(25.0%) (29.8%) (22.2%) (24.2%) (.002)
47 15 90 152
31 分~1 小時 -1.9 -1.1 2.5
(11.9%) (11.5%) (17.2%) (14.5%)
59 16 114 189
1 小時以上 -2.0 -1.8 3.2
(14.9%) (12.2%) (21.8%) (18.0%)

*p<.05,**p<.01,***p<.001

82
(四) 不同科別在撥接通話數量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科別和撥接通話數量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44),得

到卡方值為 52.728 (p<.0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撥接通話數量在 5

通以內是以綜高未分科較多,職業類科較少;通話數量在 11~15 通以綜高未分科

與普通類科較少,職業類科較多;通話數量在 11~15 通及 21 通以上則都以綜高

未分科較少,職業類科較多。

表 4- 44
不同科別在撥接通話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科別
Pearson
綜高未分科 普通/學術 職業/專門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256 75 241 572
5 通以內 5.2 .7 -5.5
(64.6%) (57.3%) (45.9%) (54.4%)
105 46 165 316
6~10 通 -1.9 1.4 1.0
(26.5%) (35.1%) (31.4%) (30.0%)
20 5 67 92 52.728***
11~15 通 -3.3 -2.1 4.6
(5.1%) (3.8%) (12.8%) (8.7%) (.000)
4 2 20 26
16~20 通 -2.4 -.7 2.8
(1.0%) (1.5%) (3.8%) (2.5%)
11 3 32 46
21 通以上 -2.0 -1.2 2.7
(2.8%) (2.3%) (6.1%) (4.4%)

*p<.05,**p<.01,***p<.001

(五) 不同科別在手機簡訊使用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科別和手機簡訊使用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45)

得到卡方值為 24.444 (p<.0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手機簡訊使用

時間在 10 分以內以綜高未分科較多,職業類科較少;簡訊時間在 1 小時以上則

是綜高未分科較多,職業類科較多。

83
表 4- 45
不同科別在手機簡訊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科別
Pearson
綜高未分科 普通/學術 職業/專門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53 14 64 131
無 .7 -.6 -.2
(13.4%) (10.8%) (12.3%) (12.5%)
208 69 217 494
10 分以內 2.7 1.4 -3.6
(52.5%) (53.1%) (41.6%) (47.1%)
70 23 98 191 24.444**
11~30 分 -.4 -.2 .5
(17.7%) (17.7%) (18.8%) (18.2%) (.002)
25 11 41 77
31 分~1 小時 -1.0 .5 .6
(6.3%) (8.5%) (7.9%) (7.3%)
40 13 102 155
1 小時以上 -3.3 -1.6 4.3
(10.1%) (10.0%) (19.5%) (14.8%)
*p<.05,**p<.01,***p<.001

(六) 不同科別在寄收簡訊數量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科別和寄收簡訊數量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46),得

到卡方值為 55.106 (p<.0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寄收簡訊數量在 5

封以內以綜高未分科較多,職業類科較少;簡訊數量在 21 封以上則以職業類科

較多,綜高未分科較少。

表 4- 46
不同科別在寄收簡訊數量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科別
Pearson
綜高未分科 普通/學術 職業/專門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244 73 215 532
5 封以內 5.5 1.2 -6.2
(61.6%) (55.7%) (41.1%) (50.7%)
82 26 120 228
6~10 封 -.6 -.6 1.0
(20.7%) (19.8%) (22.9%) (21.7%)
28 12 48 88 55.106***
11~15 封 -1.2 .3 .9
(7.1%) (9.2%) (9.2%) (8.4%) (.000)
15 6 34 55
16~20 封 -1.6 -.4 1.8
(3.8%) (4.6%) (6.5%) (5.2%)
27 14 106 147
21 封以上 -5.2 -1.2 5.8
(6.8%) (10.7%) (20.3%) (14.0%)

*p<.05,**p<.01,***p<.001

84
(七) 不同科別在手機遊戲使用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科別和手機遊戲使用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47)

得到卡方值為 11.427 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表 4- 47
不同科別在手機遊戲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科別
Pearson
綜高未分科 普通/學術 職業/專門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116 29 135 280
無 1.5 -1.3 -.6
(29.4%) (22.1%) (25.8%) (26.7%)
123 38 174 335
10 分以內 -.4 -.8 .9
(31.1%) (29.0%) (33.3%) (31.9%)
88 31 129 248 11.427
11~30 分 -.8 .0 .8
(22.3%) (23.7%) (24.7%) (23.6%) (.175)
35 13 47 95
31 分~1 小時 -.2 .4 -.1
(8.9%) (9.9%) (9.0%) (9.1%)
33 20 38 91
1 小時以上 -.3 2.9 -1.6
(8.4%) (15.3%) (7.3%) (8.7%)
*p<.05,**p<.01,***p<.001

(八) 不同科別在手機影音使用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科別和手機影音使用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48)

得到卡方值為 13.254 未達顯著差異,無須進行事後比較。

表 4- 48
不同科別在手機影音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科別
Pearson
綜高未分科 普通/學術 職業/專門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56 19 95 170
無 -1.4 -.6 1.7
(14.2%) (14.5%) (18.1%) (16.2%)
103 34 133 270
10 分以內 .2 .1 -.2
(26.1%) (26.0%) (25.4%) (25.7%)
101 33 127 261 13.254
11~30 分 .4 .1 -.5
(25.6%) (25.2%) (24.2%) (24.9%) (.103)
69 11 71 151
31 分~1 小時 2.2 -2.1 -.8
(17.5%) (8.4%) (13.5%) (14.4%)
66 34 98 198
1 小時以上 -1.4 2.2 -.1
(16.7%) (26.0%) (18.7%) (18.9%)

*p<.05,**p<.01,***p<.001

85
(九) 不同科別在手機閱讀使用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科別和手機閱讀使用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49)

得到卡方值為 16.405 (p<.05)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手機閱讀使用時

間在 10 分以內職業類科較多,但 11~30 分反而則是以職業類科較少。

表 4- 49
不同科別在手機閱讀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科別
Pearson
綜高未分科 普通/學術 職業/專門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253 79 341 673
無 -.1 -1.0 .7
(63.9%) (60.3%) (65.2%) (64.1%)
57 18 104 179
10 分以內 -1.8 -1.1 2.4
(14.4%) (13.7%) (19.9%) (17.0%)
43 14 35 92 16.405*
11~30 分 1.9 .8 -2.4
(10.9%) (10.7%) (6.7%) (8.8%) (.037)
19 9 22 50
31 分~1 小時 .0 1.2 -.8
(4.8%) (6.9%) (4.2%) (4.8%)
24 11 21 56
1 小時以上 .8 1.7 -1.9
(6.1%) (8.4%) (4.0%) (5.3%)

*p<.05,**p<.01,***p<.001

(十) 不同科別在手機上網使用時間之差異分析

此部份以科別和手機上網使用時間為探討變項,進行卡方檢定(如表 4-50)

得到卡方值為 23.889 (p<.01)達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無利用手機上網

的學生以綜高未分科最少但職業類科則較多,手機上網使用時間在 11~30 分以綜

高未分科較多但職類類科較少,而手機上網使用時間在 1 小時以上則以普通科較

多。

86
表 4- 50
不同科別在手機上網使用時間之卡方檢定摘要表
科別
Pearson
綜高未分科 普通/學術 職業/專門 總和
組別 卡方
個數 個數 個數 (%)
殘差 殘差 殘差 ( p 值)
(%) (%) (%)
238 81 363 682
無 -2.5 -.7 2.9
(60.1%) (62.3%) (69.1%) (64.9%)
34 13 49 96
10 分以內 -.5 .4 .2
(8.6%) (10.0%) (9.3%) (9.1%)
54 6 37 97 23.889**
11~30 分 3.8 -1.9 -2.4
(13.6%) (4.6%) (7.0%) (9.2%) (.002)
31 10 34 75
31 分~1 小時 .7 .3 -.8
(7.8%) (7.7%) (6.5%) (7.1%)
39 20 42 101
1 小時以上 .2 2.4 -1.8
(9.8%) (15.4%) (8.0%) (9.6%)

*p<.05,**p<.01,***p<.001

貳、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手機使用動機的差異分析
不同性別的高中職學生在手機使用動機的差異以 t 檢定來考驗之;不同年

級、科別則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考驗之,變異數分析 F 值若達顯著水準,再以

薛費法(Scheff’e )進行事後比較,最後依統計結果加以分析,藉以瞭
解差異情形,分述如下。

一、 性別方面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不同性別在手機使用動機上的差異情形,由表 4-51 的結
果所示,工具性動機(t=-1.659)
、娛樂性動機(t=.760)與社會性動機(t=1.470),

均未達顯著差異水準,顯示不同性別在手機使用動機是沒有差異的。

87
表 4- 51
不同性別在手機使用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層面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差異比較
(1)男 497 4.440 .546
工具性動機 -1.659 n.s.
(2)女 555 4.493 .487
(1)男 497 3.512 .736
娛樂性動機 .760 n.s.
(2)女 556 3.478 .679
(1)男 495 3.082 .791
社會性動機 1.470 n.s.
(2)女 555 3.014 .725

二、 年級方面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不同年級在手機使用動機上的差異情形,由表 4-52 的結

果所示,工具性動機(F=.098)與社會性動機(F=.531)未達顯著差異水準;娛

樂性動機(F=4.618**)則達顯著差異水準,另外由 Scheff’e 事後比較發現在娛

樂性動機方面,二年級與三年級其平均數差異值 0.153 為正,表示二年級平均數

高於三年級,亦即二年級在「娛樂性動機」顯著高於三年級。.

表 4- 52
不同年級在手機使用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變異數
事後
層面 年級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Levene F值
比較
統計量
(1)一年級 354 4.475 .497
工具性動機 (2)二年級 362 4.470 .544 .748 .098 n.s.
(3)三年級 336 4.458 .506
(1)一年級 356 3.524 .722
娛樂性動機 (2)二年級 361 3.552 .685 .268 4.618** (2)>(3)
(3)三年級 336 3.399 .703
(1)一年級 356 3.074 .755
社會性動機 (2)二年級 358 3.016 .738 .776 .531 n.s.
(3)三年級 336 3.048 .782
*p<.05,**p<.01,***p<.001

88
三、 科別方面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不同科別在手機使用動機上的差異情形,由表 4-53 的結

果所示,工具性動機(F=2.079)
、娛樂性動機(F=.855)與社會性動機(F=.188),

均未達顯著差異水準,顯示不同科別在手機使用動機是沒有差異的。

表 4- 53
不同科別在手機使用動機之差異分析表
變異數
平均 標準 事後
層面 科別 人數 Levene F值
數 差 比較
統計量
(1)綜高未分科 394 4.508 .472
工具性
(2)普通科/學術學程 131 4.443 .571 3.562* 2.079 n.s.
動機
(3)職業類科/專門學程 525 4.441 .531
(1)綜高未分科 396 3.472 .705
娛樂性
(2)普通科/學術學程 131 3.565 .720 .351 .855 n.s.
動機
(3)職業類科/專門學程 524 3.490 .703
(1)綜高未分科 395 3.038 .775
社會性
(2)普通科/學術學程 131 3.082 .822 2.183 .188 n.s.
動機
(3)職業類科/專門學程 522 3.039 .726

*p<.05,**p<.01,***p<.001

參、 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在手機依賴情況的差異分析
不同性別的高中職學生在手機依賴情況的差異以 t 檢定來考驗之;不同年

級、科別則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考驗之,變異數分析 F 值若達顯著水準,再以

薛費法(Scheff’e )進行事後比較,最後依統計結果加以分析,藉以瞭

解差異情形,分述如下。

89
一、 性別方面

不同性別背景變項學生在手機依賴情況的差異,由表 4-54 可以發現有顯著

差異存在,女生對手機依賴的情況高於男生(t=-3.191,p<.001)。

表 4- 54
不同性別在手機依賴之差異分析表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比較
(1)男 491 3.260 .735
-3.191*** (2)>(1)
(2)女 554 3.407 .749

*p<.05,**p<.01,***p<.001

二、 年級方面

不同年級背景變項學生在手機依賴情況的差異,由表 4-55 可以發現沒有顯

著差異存在。

表 4- 55
不同年級在手機依賴之差異分析表

變異數 事後
年級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值
Levene統計量 比較

(1)一年級 352 3.311 .766

(2)二年級 361 3.356 .733 .741 .329 n.s.

(3)三年級 332 3.341 .740

三、 科別方面

不同科別背景變項學生在手機依賴情況的差異,由表 4-56 可以發現有顯著

差異存在,就事後比較採用薛費法(Scheff’e )來看,第三組與第一組

及第三組與第二組在手機依賴情況且達到顯著差異。另外第三組與第一組平均數

90
差異值 0.249 為正,第三且與第二組平均數差異值 0.221 亦為正,表示「職業類

科/專門學程」的手機依賴情況較「綜高未分科」與「普通科/學術學程」為高。

表 4- 56
不同科別在手機依賴之差異分析表
變異數
事後
科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Levene F值
比較
統計量
(1)綜高未分科 396 3.208 .745
(3)>(1)
(2)普通科/學術學程 129 3.236 .699 .511 14.18***
(3)>(2)
(3)職業類科/專門學程 518 3.457 .740
*p<.05,**p<.01,***p<.001

肆、 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以台東縣高中職學生 1056 位有效樣本進行差異分析,綜合以上結

果,整理與討論如下:

一、在性別差異部分,不同性別在手機使用概況的支數、價位、通話時間、

通話數量、簡訊時間、簡訊數量及遊戲時間會有顯著差異存在,但在影音時間、

閱讀時間、上網時間則無差異存在。不同性別在手機使用動機無顯著差異,但在

手機依賴情況則有顯著差異,其中依賴情況女生大於男生,此研究結果與秦永悌

(2008)
、林慧婷(2012)的研究結果相同,而與胡牧野(2003)
、張瑋(2009)、

游敏玲、陳曉宜、吳佩玲(2004)、Rautianinen(2001)的結果相似,男女生在

手機使用與手機依賴是存有性別差異。印證陳怡菁(2005)的研究,女生偏向情

感導向,重視人際間的互動,會花心思與時間在人際關係維持上,在與他人的關

係連結的需求上比男生高,因此手機提供女生一個良好的中介溝通工具,造成女

生依賴手機較男生明顯;但在網路成癮上卻是大不同,因為網路之匿名性及不用

面對面之特性,因而提供男生一個環境,可讓他能跳出性別刻板印象,更能開放

的表達情緒、親密感及真心(Lanthier& Windham, 2004),使其從網路上獲得情

感上的支持,造成男生網路成癮比率較女生高,而這是手機所無法提供匿名性所
產生的差異。

91
二、在年級差異部份,不同年級在使用支數、簡訊時間及簡訊數量有顯著差

異,但在手機價位、通話時間、通話數量、遊戲時間、影音時間、閱讀時間、上

網時間則無差異,此研究結果與秦永悌(2008)的結果相同,但與廖婉沂(1998)

的結果則有部份相異;廖婉沂(1998)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級在手機使用的時間

會因不同年級而有所差異,但本研究只發現在簡訊使用時間上有差異存在,一年

級花在簡訊時間較三年級少,推究其原因是一年級剛進入另一學習環境,人際關

係尚在重新建立階段,因此在互動需求上較少所致。而在手機使用動機部份,不

同年級僅在娛樂性動機有顯著差異存在(二年級大於三年級),在工具性與社會

性動機則無差異存在;推論原因在於二年級已對學習環境熟悉且尚未直接面對升

學壓力,所以在娛樂性的需求表現較其他年級明顯。最後,在手機依賴情況部份,

不同年級皆無顯著差異存在,此結果與秦永悌(2008)的研究結果相同,但與林

慧婷(2012)的結果則為相異,研究者認為這是研究對象的年齡所造成的差異,

因秦永悌(2008)的研究對象與本研究皆為高中職學生,只是研究區域不同,而

林慧婷(2012)的研究對象則為大學生,對大學生而言來說,心智成熟與思考判

斷已達成熟階段,再加上教育學科知識的累加,所以對手機使用有個人想法與習

慣,因此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手機依賴上有顯著差異。

三、在科別差異部份,不同科別在手機價位、通話時間、通話數量、簡訊時

間及簡訊數量有顯著差異存在,但在使用手機支數、遊戲時間、影音時間、閱讀
時間、上網時間則無差異存在,此部分結果與秦永悌(2008)的結果相似,推究

其原因,可能職業類科所學的學科內容影響其消費行為,金錢概念較綜高未分科

與普通類科佳,對購機費用會有所節制;從張芳慈(2004)、劉素琴(2006)的

研究也發現職業類科學生在人際困擾有「退縮內向」及「非自我肯定」的現象,

有五成的高職生認為自己在社交方面較笨拙,有七成的高職生認為和不熟悉的人

在一起會有壓力、容易說錯話,而手機正好提供一個方便聯絡與書寫的溝通工

具,拉開了空間、避掉直接面對面的困擾,又能與同儕維護友誼,因此高職生(職

業類科)在手機的使用上便呈現較高的使用頻率與花費較多的時間。而不同科別

在手機使用動機無差異存在,但在手機依賴情況則有顯著差異存在,職業類科依

賴情況大於綜高未分科與普通類科,此結果與秦永悌(2008)、林慧婷(2012)
的研究結果相同,職業類科學生對手機依賴的情況皆高於高中學生,在探究網路

92
成癮與手機依賴相關研究也發現,似乎高職生(職業類科)對於網路、手機等媒

體的依賴情形皆高於高中生(普通類科),究其原因可能是類科面對升學壓力與

學習環境不同所致,職業類科容易接觸較多媒體,在媒體渲染與廣告影響下,對

手機產生較多使用與依賴。目前國內相關學者對手機依賴與成癮的研究不多,未

能證實手機依賴必定是負面效應,此部份值得後續研究進一步驗證。

93
第三節 不同手機使用概況在手機依賴差異分析

手機依賴是否會因不同手機使用概況而有所差異存在?本研究針對不同的

手機使用概況在手機依賴量表上,分別以單因子變異數與 t 檢定的統計方法,以

檢 定 是否有顯著差 異 存在,變 異數分析 F 值若達 顯著水準, 再以薛費法

(Scheff’e )進行事後比較,最後依統計結果加以分析,藉以瞭解差異

情形,分述如下。

壹、 使用支數與手機價位在手機依賴差異分析
學生手機使用的支數與手機價位在手機依賴的差異分析如表 4-57 所示,不

同的手機使用支數對手機依賴達顯著差異(F=16.143,p<.001),其中使用支數

較多者大於使用支數較少者;而不同購機費用對手機依賴亦達顯著差異

(F=7.135,p<.001)
,購機費用較高者大於購機費用較少者。此結果研究者認為

與手機使用行為相符,因使用支數與花費較多者,表示手機對其愈重要,因此對

手機愈產生依賴。

表 4- 57
不同手機使用支數與可接受手機價位在手機依賴之差異分析表
變異數
事後
項目 細項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Levene F值
比較
統計量
(1)1支 246 3.17 .743
(3)>(1)
使用支數 (2)2~3支 495 3.31 .746 .520 16.143***
(3)>(2)
(3)4支以上 306 3.52 .710
(1)5,000元以下 546 3.27 .769
(3)>(2)
手機價位 (2)5,001~10,000元 422 3.39 .704 1.145 7.135***
(2)>(1)
(3) 10,001以上 67 3.59 .713
*p<.05,**p<.01,***p<.001

94
貳、 手機使用時間與數量在手機依賴差異分析
學生的手機使用時間與數量在手機依賴的差異如表 4-58 所示,不同的手機

使用時間與數量對手機依賴皆達到顯著差異存在,包括在手機通話時間

( t=-13.063 , p<.001 )、 撥 接 通 話 數 量 ( t=-8.089 , p<.001 )、 手 機 簡 訊 時 間

(t=-12.013,p<.001)、寄收簡訊數量(t=-10.335,p<.001)、手機遊戲時間

(t=-3.704,p<.001)
、手機影音時間(t=-5.033,p<.001)及手機上網時間(t=-5.648,

p<.001),皆是長時間(高用量)大於短時間(低用量)。但手機閱讀時間則未

達顯著,研究者推論可能利用手機閱讀的高中職生較少所導致結果。

表 4- 58
不同手機使用時間與數量在手機依賴之差異分析表
項目 細項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值 比較
短時間 705 3.14 .710
手機通話時間 -13.063*** 長>短
長時間 342 3.74 .652
低用量 976 3.29 .727
撥接通話數量 -8.089*** 高>低
高用量 71 4.01 .677
短時間 814 3.20 .708
手機簡訊時間 -12.013*** 長>短
長時間 233 3.82 .667
低用量 844 3.22 .714
寄收簡訊數量 -10.335*** 高>低
高用量 203 3.80 .696
短時間 859 3.30 .748
手機遊戲時間 -3.704*** 長>短
長時間 188 3.52 .708
短時間 697 3.25 .750
手機影音時間 -5.033*** 長>短
長時間 350 3.50 .711
短時間 940 3.33 .751
手機閱讀時間 -1.414 n.s.
長時間 107 3.43 .696
短時間 871 3.28 .746
手機上網時間 -5.648*** 長>短
長時間 176 3.62 .679
*p<.05,**p<.01,***p<.001

95
參、 小結與討論
綜合上述結果可以發現,手機使用支數、購機費用、使用時間及使用數量與

手機依賴情況之差異是呈同方向變動,若使用支數、使用時間與使用數量愈高則

依賴情況愈為嚴重;若購機費用價格愈高者,其手機依賴情況也愈為嚴重。研究

者推論這是合理情況,若學生願意將金錢、時間花費在手機上,表示他愈重視手

機,進而對手機愈容易產生依賴心態。

從媒介使用角度也可證實手機使用至手機依賴這個過程,如 1986 年學者魯

賓與溫德爾(Alan Rubin and Sven Windahl,1986)所創造出的「大眾傳播的使用

與依賴模型」(The uses and dependency model of mass communication),他們將

「使用與滿足理論」與「依賴理論」兩者不同理論整合在一起,主要中心思想不

離「需求」→「使用」→「滿足」→「依賴」等元素,所以不同的手機使用時間、

頻率、費用…等,會對手機依賴產生不同程度的差異。另外,手機依賴類似網路

成癮與遊戲成癮,歸屬於科技性成癮,而「科技性成癮」
(addiction to technologies)

強調人們和科技互動時,習慣性或錯用資訊科技,如網路、線上遊戲等科技產品

的強迫性使用(Stern,1999)
,科技性成癮通常包含著許多引誘、不斷強化的特質,

促使人們不斷沈迷,如學生透過手機通訊功能,花費很多時間與通話費用在與同

儕互動,以滿足其人際關係方面需求,而手機另一方面也滿足了他們在工具性與

娛樂性方面的需求,因此對手機產生一種生理與心理上的依賴。

96
第四節 手機依賴相關與預測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有關手機使用動機、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手機依賴之間的相關

性及預測力,其分述如下:

壹、 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相關與預測分析
為瞭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是否有顯著的相關,採用多元廻

歸分析,以探討手機使用動機對手機依賴的整體預測力及相關性。

研究發現如表 4-59,手機使用動機對手機依賴的相關係數為 R=.463,代表

手機使用動機對手機依賴具有正相關,顯示手機使用動機愈強,而對手機依賴傾

向愈高,反之,手機使用動機愈弱,而對手機依賴傾向愈低;從標準化迴歸係數

β值來看,每個變項的β值均為正,由此可知「工具性動機」、「娛樂性動機」

及「社會性動機」對手機依賴的影響皆為正向,其中以「社會性動機」影響較大

(標準化β值=.285)。

表 4- 59
手機使用動機對手機依賴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未標準化係數 標準化係數
預測變項 t值
B之估計值 標準誤差 Beta值
常數 .964 .188 5.117***
工具性動機 .168 .042 .116 3.958***
娛樂性動機 .219 .033 .207 6.599***
社會性動機 .281 .030 .285 9.447***
R=.463 R2=.214 調整後R2=.212

*p<.05,**p<.01,***p<.001

在進行迴歸檢驗發現,預測變項其共線性 VIF 診斷均未超過 2,表示共線性

較不會影響參數估計的穩定性,迴歸變異量顯著性考驗 F 值=94.144(p<.001),

表示整體迴歸模型預測達顯著水準,具有統計上的意義。而從表 4-59 可以發現,


調整後決定係數 R2=.212,即手機使用動機對手機依賴有顯著的預測力,表示手

97
機使用動機的「工具性動機、娛樂性動機、社會性動機」可解釋「手機依賴」達

、娛樂性
21.2%的變異量。另外,手機使用動機的工具性動機(t=3.958,p<.001)

動機(t=6.599,p<.001)、社會性動機(t=9.447,p<.001)均有顯著解釋力,所

以可以建立廻歸方程如下:

標準化迴歸方程式:

手機依賴=.116×工具性動機 + .207×娛樂性動機 + .285×社會性動機

工具性動機 .116***

R2=.212
.207***
娛樂性動機 手機依賴

.285***

社會性動機

圖 4- 1 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之迴歸分析圖

貳、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與手機依賴相關與預測分析
為瞭解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影響因素與手機依賴是否有顯著的相關,採用多

元廻歸分析,以探討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手機依賴的整體預測力及相關性。

研究發現如表 4-60,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手機依賴的相關係數為 R=.398,

代表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手機依賴具有正相關,亦即手機依賴影響因素愈強,而
對手機依賴傾向愈高,反之,手機依賴影響因素愈弱,而對手機依賴傾向愈低;

98
從標準化迴歸係數β值來看,除了「學業成就」變項的β值為負,其餘變項的β

值均為正,由此可知「生活態度」、「人際關係」及「家庭因素」在手機依賴影

響因素的影響皆為正向,「學業成就」對手機依賴影響因素的影響則為負向,其

中以「人際關係」影響較大(標準化β值=.259)。

表 4- 60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手機依賴之多元迴歸分析表
未標準化係數 標準化係數
預測變項 t值
B之估計值 標準誤差 Beta值
常數 1.457 7.679***
生活態度 .226 .028 .235 7.989***
人際關係 .298 .034 .259 8.837***
家庭因素 .132 .034 .113 3.827***
學業成就 -.101 .026 -.115 -3.864***
R=.398 R2=.158 調整後R2=.155
*p<.05,**p<.01,***p<.001

在進行迴歸檢驗發現,預測變項其共線性 VIF 診斷均未超過 2,表示共線性

較不會影響參數估計的穩定性,迴歸變異量顯著性考驗 F 值=47.831 (p<.001),

表示整體迴歸模型預測達顯著水準,具有統計上的意義。而從表 4-60 可以發現,

調整後決定係數 R2=.155,即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手機依賴有顯著的預測力,表

示手機依賴影響因素的「生活態度、人際關係、家庭因素、學業成就」可解釋「手

機依賴」達 15.5%的變異量。另外,手機依賴影響因素的生活態度(t=7.989,

、人際關係(t=8.837,p<.001)、家庭因素(t=3.827,p<.001)及學業成
p<.001)

就(t=-3.864,p<.001)均有顯著解釋力。所以可以建立廻歸方程如下:

標準化迴歸方程式:

手機依賴=.235×生活態度+ .259×人際關係+ .113×家庭因素- .115×學業成就

99
生活態度 .235***

R2=.155
人際關係 .259***
手機依賴

.113***
家庭因素

-.115***
學業成就

圖 4- 2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與手機依賴之迴歸分析圖

參、 小結與討論
綜合上述結果,整理與討論如下:

一、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影響因素皆與手機依賴具有顯著相關,當高中

職學生手機使用動機愈強烈者,其手機依賴的傾向則愈高。另外,愈重視人際關

係、家庭與家人態度及生活態度為負面者,其手機依賴的傾向也愈高,但學業成

就低落者,反而手機依賴的傾向則愈低。
二、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影響因素皆可預測手機依賴,在手機使用動機

部份,經多元迴歸分析發現,工具性動機、娛樂性動機及社會性動機預測手機依

賴,所有變項的解釋量為 21.4%;在手機依賴影響因素部分,經多元迴歸分析發

現,生活態度、人際關係、家庭因素及學業成就預測手機依賴,所有變項的解釋

量為 15.8%。歸納兩部份,結果可以發現到手機使用動機對手機依賴的預測力大

於影響因素。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影響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與手機依賴之相關因素,透過研

究瞭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概況、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並進一

步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在手機使用概況、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影響因素的差異

情形。本章共分為二節,第一節為結論,主要依據第四章研究結果做出總結,以

回答研究問題;第二節為建議,主要依據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

未來青少年手機使用相關研究、教育輔導人員之參考。

第一節 結論

根據資料分析,綜合歸納如下:

壹、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以溝通為主影音為輔
手機的影音功能是高中職生購買手機最主要的考慮因素,而通話對象主要是

以朋友為主,表示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以溝通為主,影音為輔。研究者認

為高中職學生現階段正是渴望與同儕接觸且追求流行文化,而手機對他們而言不
只是一個聯絡工具,而可以利用文字簡訊、手機照相、音樂播放、電子書與手機

遊戲…等功能,滿足了他們在娛樂與交流等方面需求,更是用來宣示所屬社會團

體及青少年手機文化的重要展現。

貳、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以工具性動機為主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以工具性動機為主,手機對他們而

言是一個便利與即時的聯絡工具,而手機的多用途性取代了日常生活許多工具,

已是學生不可或缺的隨身物品。而隨著手機科技發展趨勢來看,智慧型手機搭載

功能如上網、收發電子郵件、使用社群網路、GPS 定位或下載應用程式…等,在
在吸引學生加入行動與拇指族行列。

101
參、 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程度稍微偏高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台東縣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的程度其平均數為 3.34,

研究者認為雖超過平均值 3,但尚屬輕度程度,相較於金車教育基金會(2011)

調查有 88%青少年有手機依賴的現象已經偏低;另外,台東縣學生使用智慧型手

機並不普及,搭配上網方案更是寥寥可數,手機的上網功能確實會影響學生的手

機使用行為,降低了手機依賴的程度。

肆、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以人際關係為主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對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影響的因素以人際關係為主,依

據人際需求理論,人皆有愛與隸屬的需求,而高中職學生處於青少年階段,在發

展上正是需要同儕連結而感到被愛獲得歸屬感的時期,經由手機使用與他人連結

以維持友誼,所以人際關係是影響高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的重要因素。

伍、 不同背景變項對手機使用概況有明顯差異
不同性別在手機使用概況大部份都有明顯差異存在,尤其是在通話時間、簡

訊時間、簡訊數量與手機遊戲時間上;不同的年級在手機使用概況則只有簡訊時

間與簡訊數量有明顯差異存在;不同科別在手機使用概況也大部份有明顯差異存

在,尤其是手機價位、通話時間、簡訊時間與簡訊數量上。就性別來說,雖然男

女生大部份都擁有個人手機,但女生在通話時間、通話量與簡訊量皆高於男生,

只有花在遊戲時間低於男生,這結果與探討青少年行動電話與同儕關係之研究結

果是相同的,男生屬於功能性取向,女生則偏向情感性取向。而以年級來說,年

級愈高則使用簡訊時間與簡訊數量則愈多,研究者推論手機的簡訊功能(簡單互

動需求)可能對功課壓力遞增的高年級來說較為方便與省時。在科別部份,職業

類科(專門學程)學生偏向低價位(5000 元以下)手機,研究者推論可能與他

們接受職業教育薰陶與金錢使用概念不同所致,但在手機使用時間則高於普通科

(學術學程)學生,則與他們功課升學壓力不同所致。

102
陸、 不同背景變項對手機使用動機無明顯差異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不同科別在手機使用動機無明顯差異,僅在

不同年級的娛樂性動機有明顯差異,表示對高中職階段的學生來說,在手機的使

用動機上是無明顯差異存在。

柒、 不同背景變項對手機依賴情況有部份差異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不同科別在手機依賴上有明顯差異,但不同

年級則無差異存在。國內外許多研究亦指出,性別是探討手機成癮(依賴)的重

要變項之一,而本研究結果顯示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產生手機成癮(依賴)的傾向,

與其他學者研究結果皆相符。

捌、 手機使用概況對手機依賴產生不同差異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手機使用支數愈多、購機費用愈高、使用時間愈長、通

話與簡訊量愈多者,愈容易對手機產生依賴,研究者認為這是合理使用情況,若

學生願意將金錢、時間、精神花費在手機使用上,表示他愈重視手機,進而容易

對手機產生依賴的心態。

玖、 手機使用動機愈強造成手機依賴傾向愈高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高中職學生在手機使用動機方面,有愈強烈動機使用手

機者,其手機依賴的傾向愈高,這與許多學者研究相同,其中影響手機依賴最大
動機為社會性動機,表示手機依賴多半是因為擴展人際關係與同儕互動等社交因

素。

壹拾、 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手機依賴呈正向變動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對手機依賴呈正相關且具有預測力,

而依賴影響因素中生活態度(負面)、人際關係、家庭因素為正向,但學業成就

(負面)為負向,表示生活態度愈正向(愈負面態度)其手機依賴傾向愈高、人

103
際關係愈正向(愈好)其手機依賴傾向愈高、家庭因素愈正向(支持)其手機依

賴傾向愈高、學業成就愈負向(愈好)其手機依賴傾向愈高。

第二節 建議

鑑於本研究所得到結果與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供學生、家長與教師及未來研

究之參考。

壹、 中階類型手機是首選
根據研究結果高中職學生對於手機使用,以溝通為主,影音為輔。由於高中

職學生使用的手機主要用途在於通話、簡訊與影音方面,因此建議學生不需購買

高階智慧型手機,只需中階的多媒體手機即可。另外,智慧型手機很多功能都要

配合行動上網才會發揮最大效益,若增加上網方案會增加手機帳單費用,對不具

經濟能力的高中職生來說是一筆額外負擔。

貳、 關注子女使用手機的習慣
手機原本是家長用來方便聯絡子女的工具,但隨著手機的多功能性發展,造

成學生過度使用手機,甚至到了依賴的地步。然而手機提供的便利性與私密性,

使得許多學生利用手機通訊之便,創造了另一個人際關係的互動空間。

傳統家長通常較注意孩子的手機帳單費用,而輕忽當孩子過度使用手機時,

可能造成的人際關係變化或其他異常狀況等問題。因此建議家長要留意孩子使用

手機的行為,若出現異常現象,建議家長應善用親子時間,進一步瞭解、溝通;

或運用手機中文字、符號、簡訊等功能,表達關懷與叮嚀,也免除面對面的緊張

及檻尬;甚至進一步尋求專業諮商的協助,而勿使孩子淪為’’低頭族’’行列。

參、 共同制訂手機使用原則
拜手機便利與通訊之便,手機已是學生隨身攜帶的物品,而隨著手機功能愈
來愈多,利用手機上網、玩遊戲、觀看影音……等行為時常發生,嚴重影響學生

104
的學習的心思與專注力。有時在課堂上,教師還須關注留意,甚至喝止學生使用

手機,往往增加師生衝突的機會。如何兼顧學生使用便利與專心學習,是值得老

師與學生仔細深思的課題。建議教師可與學生共同訂定,上課時手機的使用原則

或規定,不必全然禁止,而是讓學生在規範之下,有節制的使用手機,如上課時

間啟動靜音功能等。

另外,教師可在課程設計時加入手機使用相關議題,如利用班會課上將手機

使用規範與禮節納入討論題綱,也可與健護老師討論將手機對健康危害設計於課

程中,協助學生瞭解手機的電磁波影響,及拇指族、低頭族對身題所造成的損

害……等。

肆、 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以下針對研究方法與工具、研究變項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作為未來相關研

究之參考。

一、 研究方法與工具方面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問卷題目設計過多可能會影響學生填答耐心,造

成對問卷正確性的影響;此外,部分題目可能受限社會期許效應,學生未能誠實

作答進而影響填答的真實性,假若研究者能輔以觀察研究法,透過實際觀察學生

手機使用的行為、使用頻率…等,以深入了解學生的行為全貌與發展軌跡,因而

獲得量化研究中無法得到的資料,也許會得到更真切的事實與結果。

二、 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背景變項僅列入性別、年級與科別,對高中職手機使用行為差異影響

或許還有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管教態度…等可以列入探討以比較差異;而本研究

對手機依賴影響因素只探討生活態度、人際關係、學業成就及家庭等四個因素,

所以對手機依賴僅有 15.5%的解釋力,或許還有其他會影響手機依賴的因素未探

討到,因此研究者建議未來相關議題研究可以加入其他因素,以進一步得到更完
整與周全的實證結果。

10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GNN(2004)。手機遊戲 女性玩家佔多數。2011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gnn.gamer.com.tw/7/16027.html

大紀元(2001)。匈國青少年學生出現手機依賴症。2011 年 8 月 19 日,取自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9/n108079.htm

王文科、王智弘(2010)
。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二版)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
限公司。

王偉臣(2005)。品牌形象與消費者自我概念一致性之研究-以青少年使用手機
行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臺北。

朱耀明、黃一峰(2006 年 12 月)。高中生使用行動電話之行為文化探究分析研
究。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124-129)。高雄: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江昭倫(2011 年 7 月 19 日)。為健康把關!教育部將訂校園使用手機規範。中
央廣播電台,取自 http://seo.twgogo.org/12636.html

林慧婷(2012)。網路成癮與手機依賴之大學生人格特質的比較研究。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臺北。

何國慶(2011 年 3 月 29 日)。大學生,當心“手機依賴症”。湖南日報,取自
http://epaper.big5.voc.com.cn/hnrb/html/2011-03/29/content_319943.htm?div
=-1

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

李佳蓁(1996)。高職學生網路成癮相關因素及學習成就之探討。中原大學資訊
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桃園。

李孟潔(2010 年 10 月 13 日)
。大學生手機使用經驗調查。台大智活中心,取自
http://insight.ntu.edu.tw/zh-tw/node/2610

李柏學(2009)。大學生人際關係、依附關係與線上遊戲成癮關係之研究---以淡
江大學為例。淡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臺北。

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第一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106
房敏(2007)
。簡析新形勢下大學校園“手機依賴”現象。濱州職業學院學報,
(4)
3,59-62。

明報(2010)。87%港青少年擁手機冠亞洲。2011 年 10 月 17 日,取自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2/1/1/1807938/1.html

林希展、陳怡潔、林婷婷(2001 年 10 月)。台灣大學生行動電話之使用與滿足研
究—以台北大學、交通大學兩校為例。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
2001),國立中正大學。

林懿珍(1997)。高中生網路成癮之現況及與心理相關因素 -以台中市為例。亞
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台中。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五
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柯俊銘(2009)。你有…手機成癮症?。聯合報,2011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86211

沈文英(2009)。「媒介與兒童」不只是「媒介」與「兒童」。國立空中大學機構
典藏,2012 年 5 月 26 日,取自
http://ir.nou.edu.tw/dspace/handle/987654321/1070

科技日報(2011)
。科學生活:“手機依賴”是一種心理疾病嗎?2011 年 8 月 19
日,取自
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fwxx/kp/2011-09/21/content_195266
3.htm

胡牧野(2003)
。台北市高中職學生行動簡訊使用行為、使用動機與滿足之研究。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徐華、吳玄娜、蘭彥婷、陳英和(2008)。大學生手機依賴量表的編制。中國臨
床心理學雜誌,16(1)
,26-27。

秦永悌(2008)。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行為、人際互動與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班論文,臺北。

馬嘉宏(2003)。網路線上遊戲成癮因素之個案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
系碩士班論文,高雄。

張芳慈(2004)。宜蘭縣高職學生酒精期望、社會功能與飲酒行為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臺北。

張瑋(2009)。手機使用者之認知空間與隱私管理: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2011

107
年 8 月 20 日,取自
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1150_1.p
df

教育部(2011)。校園攜帶行動電話使用規範原則。2011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www4.jges.tc.edu.tw:800/upfiles/school/board/8878/1319424868_1-201
109261132520.pdf

陳心冕(2011 年 7 月 19 日)。校園禁用手機 家長要教育部硬起來。台灣醒報,


取自
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235
70

陳秀蓉(2003)。手機文化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6(2),66-72。

陳佩庭(2008)
。針對臺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的調查研究。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教學科技碩士班碩士論文,臺東。

陳怡靜、林曉雲(2011 年 5 月 18 日)
。9成3青少年 沒手機就焦慮。自由時報
電子報,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may/18/today-life14.htm

陳冠名(2004)。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及網路沈迷的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論文,高雄。

陳玲玲(1999)。手機現象,解讀年輕的心。幼獅文藝,551,64-67。

富邦文教基金會(2008)。2008 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研究調查報告出爐。
2011 年 8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fubonedu.org.tw/projectActionView.aspx?itemID=new200810161
63820LL3

曾秀芬(2009)。採用行動定位服務的關鍵因素:信任及使用動機。臺灣大學商
學研究所博士班論文,臺北。

朝鮮日報(2009)。韓國青少年手機普及率逾八成。2011 年 10 月 17 日,取自
http://financenews.sina.com/chosun/000-000-107-102/202/2009-02-10/235939
6925.shtml

游敏鈴、陳曉宜與吳佩玲(2004)
。青少年行動電話使用與同儕關係之研究。2011
年 8 月 20 日,取自
http://ccs.nccu.edu.tw/UPLOAD_FILES/HISTORY_PAPER_FILES/227_1.pd

108
f。

湯雅雯(2009)。手機依賴症 害慘青少年。聯合報,2011 年 9 月 13 日,取自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94473

馮清灜(2004)。青少年手機消費動機和消費行為關係之實證研究。淡江大學管
理科學研究所企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

馮嘉玉(2002)。國中學生電玩遊戲使用經驗、成癮傾向及其自覺健康狀況之研
究。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臺北。

黃雅慧(2004)
。虛擬世界中的真實人生:線上遊戲成癮現象及其相關因素探究。
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班論文,臺北。

楊聖慧(2005)
。台灣在學青少年消費者社會化之研究-以手機消費為例。國立嘉
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嘉義。

葉玫君(2004)
。年輕族群行動文字簡訊使用研究初探。資訊社會研究,6,236-237

資策會 FIND(2011)。我國主要 ICT 相關統計資料。2011 年 8 月 18 日,取自


http://www.nici.nat.gov.tw/content/application/nici/ict_summary/guest-cntgrp-
browse.php?ordinal=10020073

資策會 FIND(2011)。美國持有行動電話族群年輕化。2011 年 10 月 17 日,取


自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5712

路透社(2011 年 9 月 16 日)
。網路通訊發展 南韓全球第一。2011 年 8 月 19 日,
取自 http://hk.news.yahoo.com/ /網路通訊發展-南韓全球第
-12050000120500002.html

廖婉沂(2008)。青少年手機使用與成癮因素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
究所碩士班論文,嘉義。

廣州日報(2006)。韓國立法監管青少年使用手機 每月不超 40 美元。2011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ech/2006-12/15/con
tent_5489931.htm

廣佛都市網(2009)。壓力過大是主因 手機依賴症如何緩解?。2011 年 9 月 15
日,取自
http://big5.citygf.com/health/HL_016005/HL_016005002/200907/t20090708_
81722.html

鄭曉蘭(2008 年 5 月 28 日)。手機症候群!日政府建議中小學生少用手機。自

109
由時報電子報,取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y/28/today-int5.htm

盧金足(2010 年 7 月 16 日)。手機調查 國中女、高中男 最愛煲電話粥。中國


時報,取自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1051801+
112010071600005,00.html

劉素琴(2006)。高中職學生人際困擾、求助態度與求助策略之相關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臺北。

蕭銘鈞(1998)。台灣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使用動機、滿足程度與網路成癮現
象之初探。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賴亞岐(2011)。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傾向與心理需求、自我概念、同儕關係之
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論文,臺北。

戴秀津(2003)。高中職學生網路成癮之相關因素及其身心健康影響探討。高雄
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班論文,高雄。

韓登亮、齊志斐(2005)
。大學生手機成癮症的心理學探析。當代青年研究,12,
34-38。

龔慧玲(2000)。大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成癮、真實與網路人際關係與相關
因素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網路與多媒體科技研究所碩士班論文,花蓮。

110
外文部分
Alan M. Rubina & Sven Windahlb(1986). The uses and dependency model of mass
communication. Retrieved May 20, 2012, from
http://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15295039609366643/
Bianchi & Phillips (2005). Psychological predictors of problem mobile phone.
Retrieved October 30, 2011, from
http://www.liebertonline.com/doi/abs/10.1089/cpb.2005.8.39
Castells, Fernandez-Ardevol, Qiu, & Sey (2006).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A glob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MIT Press.
Claisse, G., & Rowe, F. (1987). The telephone in question: Questions on
communication. Computer Networks and ISDN systems, 14(2-5), 207-219.
Gershowitz, A. (2008). iPhone Meets the Fourth Amendment. Rev., 56, 27. Retrieve
October 28, 2011, from UCLAL.
Henderson, S., Taylor, R & Thomson, R. (2002). In touch: Young people,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ie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 5 (4):
494-512
Katz, J., & Sugiyama, S. (2005). Mobile phones as fashion statements: The
co-cre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 public meaning. Retrieved October 30,
2011, from
http://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Mobile+phones+as+fashion+state
ments&source=web&cd=1&ved=0CB4QFjAA&url=http%3A%2F%2Fciteseerx.
ist.psu.edu%2Fviewdoc%2Fdownload%3Fdoi%3D10.1.1.126.3888%26rep%3Dr
ep1%26type%3Dpdf&ei=V4ThTo-dCKS3iQfW6722BQ&usg=AFQjCNFMw0E
_znRKjx2paC2X_6_PQJGroQ&cad=rja
Katz, J., & Sugiyama, S. (2006). Mobile phones as fashion statements: Evidence from
student surveys in the US and Japan. New media & society, 8(2), 321.
Keller, S. (1977). The telephone in new, and old, communities. In Pool, I. (Ed.), The
social impact of the telephone, 281-298, Cambridge, MIT.
Kim, H., Kim, J., Lee, Y., Chae, M., & Choi, Y. (2002).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use
contexts and usability problems in mobile Internet. In R.H. Sprague Jr. (ed.),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y-Fifth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 Los Alamitos, CA: 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

111
Leung, L., & Wei, R. (2000). More than just talk on the move: Uses and gratifications
of the cellular phone.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77(2),
308-320.
Ling, R., Yttri, B., (2002) , Hyper-coordination via mobile phones in Norway, In
James E, Katz & Mark A, Aakhus (Eds), Perpetual contact: Mobile
communication, private talk, public performance (pp, 139-169),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ble, G. (1987). Discriminating between the intrinsic and instrumental domestic
telephone user. Australia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1, 63-85.
Noble, G. (1989). Towards a'uses and gratifications' of the domestic telephone.
Telefon und Gesellschaft. Bd, 1, 298-307.
Patarelli, M. E., Browne, B. L. & Johnson, K. (1999) Computer/Internet addiction: A
factor analytic approach.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Instruments & Computers.
Vol 31(2).305-314.
Plant, S. (2001). On the mobile: The effects of mobile telephones on social and
individual life. Motorola, Libertyville, IL. Retrieved October 30, 2011, from:
http://www.motorola.com/mot/doc/0/234_MotDoc.pdf.
Tanaka, K. (2002). Small talk with friends and family: Does text messaging on the
mobile phone help users enhance relationships? 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the Washington state
Taylor, C., Anicello, O., Somohano, S., Samuels, N., Whitaker, L., & Ramey, J.
(2008).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mobile internet motivations and
behaviors. In CHI ’08: Proceedings of CHI 08 extended abstracts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2679–2684.
Williams, F., Dordick, H., & Jesuale, H. (1985). Focus group and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for exploring attitudes towards telephone service. In F. Williams
(Ed.), Social Research and the Telephone. Los Angeles, CA: Herbert Dordick
and Associates.
Woong, K. P. (2005).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Retrieved October 30, 2011, from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n720754310625l26/
Yusuf Ziya Ö zcan & Abdullah Koçak. (2003). Research Note: A Need or a Status
Symbol? Use of Cellular Telephones in Turkey.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18(2), 241–254.

112
附錄

附錄一 專家問卷

手機使用行為與依賴調查之專家問卷

敬愛的教育先進您好: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行為與手機依賴之影響因素,學生目前
正在編制「手機使用行為與依賴調查問卷」。為了建構專家效度,懇請惠賜卓見。
本問卷向度之建構係依據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手機使用行為之研究,以及心理專家
提出手機依賴之判斷依據發展而成。此問卷需要您給予晚輩珍貴的意見,以臻理
想。您的鼎力支持,晚輩不勝感激
敬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國立台東大學教學科技碩士班
指 導 教 授:蔡東鐘 博士
研 究 生:陳怡如 敬上
中華民國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一、研究簡介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背景變項之高中職學生在手機使用情況、手機使用動機
及手機依賴是否有顯著差異,另一方面想瞭解手機使用情況對手機依賴上的差異
情形、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為何及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依賴的相關情形。

二、研究目的
(一) 瞭解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之行為。
(二) 瞭解台東縣高中職學生手機依賴之影響因素。
(三) 探討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與手機依賴之相關程度。

三、填答說明:
本問卷分「學生個人基本資料」
、「手機使用概況」
、「手機使用動機」與「手
機使用依賴」四部分。請依照您對每一小題的適用程度,在適當空格內打「ˇ」。
若問卷中有語意不清、文句不順、分類不適或任何修正卓見,均懇請您不吝指教,
使問卷更為完整。謝謝您。

113
第一部分:個人基本資料
適 修 不
說明:本研究所擬定之「基本資料」共有4題,依序為就讀學校、 改
後 適
就讀年級、性別、與持有手機類型。 適
合 合 合

1. 性別:□男 □女
□ □ □
修改意見:
2. 就讀年級:□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 □
修改意見:
3. 就讀學校:□高中 □高職 □綜合高中
□ □ □
修改意見:
4. 就讀科別(學程):
□普通學程 組 □專門學程 學程
□ □ □
□職業類科 科 (綜合高中一年級免填)
修改意見:
5. 現在使用手機類型:
□基本型手機□影音多媒體手機□智慧型手機 □ □ □
修改意見:

第二部分:手機使用概況
本問卷將手機使用概況分為「持有行為」與「使用行為」
,擬請受試學生勾
選最符合其使用之情形。

適 修 不

一、持有行為:本部份主要瞭解學生手機持有情形與獲得來源。 後 適

合 合 合

1. 你到目前使用過幾支手機(含現在使用)?
□1支 □2支 □3支 □4支 □5支以上 □ □ □
修改意見:
2. 你最近一年是否更換過幾支手機?
□無 □1支 □2支 □3支以上 □ □ □
修改意見:

114
適 修 不

一、持有行為:本部份主要瞭解學生手機持有情形與獲得來源。 後 適

合 合 合

3. 手機如何獲得?
□自行購買 □父母購買 □兄姐購買 □親戚購買 □朋友提
□ □ □

修改意見:
4. 若是自行購置手機,可以接受手機價位約為
□1000元以內 □1000~3000元 □3000~5000元 □5000~10000
□ □ □
元 □10000元以上
修改意見:
5. 目前使用的手機月租費為? □200元以下 □200~400元
□400~600元 □600~1000元 □1000元以上 □ □ □
修改意見:
6. 目前平均每個月的通話費約為? □200元以下 □200~400元
□400~600元 □600~1000元 □1000元以上 □ □ □
修改意見:

7. 使用手機或購買手機的主要理由?(請挑選最重要的一個)
□便利使用 □工具實用 □行動上網 □情感交流
□ □ □
□娛樂休閒 □精美流行
修改意見:

適 修 不

二、使用行為:本部份主要瞭解學生手機使用情形與使用功能。 後 適

合 合 合

8. 平時和誰通話居多?
□家人 □朋友 □同學 □男女朋友□其他 □ □ □
修改意見:
9. 平時拿手機做什麼?
□通話 □簡訊 □遊戲 □上網 □音樂 □其他功能 □ □ □
修改意見:

115
適 修 不

二、使用行為:本部份主要瞭解學生手機使用情形與使用功能。 後 適

合 合 合

10.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通話上(接與打)?
□10分以內 □10~30分 □30分~1小時 □1~2小時 □2小時以
□ □ □

修改意見:
11. 你平均每天接收與撥打的通話數量約為:
□5通以內 □5~10通 □10~15通 □15~20通 □20通以上 □ □ □
修改意見:
12.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簡訊上(收與發)?
□10分以內 □10~30分 □30分~1小時 □1~2小時 □2小時以
□ □ □

修改意見:
13. 你平均每天接收與寄出的簡訊數量約為:
□5封以內 □5~10封 □10 ~15封 □15~20封 □20封以上 □ □ □
修改意見:
14.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其他功能上(聽音樂、玩遊戲、電子
書…)?
□ □ □
□無 □10分以內 □10~30分 □30分~1小時 □1小時以上
修改意見:

15. 你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上網上?□無 □10分以內 □


10~30分 □30分~1小時 □1小時以上 □ □ □
修改意見:

第三部分:手機使用動機
本問卷將手機使用動機分為「工具性動機」
、「社會性動機」及「娛樂性動機」

擬請受試學生勾選最符合其使用之情形,做答採用以Likert量尺方式作答,計分
方式是依據填答者對每一題的符合程度,由:「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沒意
見」
、「同意」及「非常同意」五個等級反應,分別給予一分、二分、三分、四分
及五分。

116
適 修 不

一、工具性構面:本部份主要瞭解學生手機使用動機在便利連繫、
後 適
工具實用與行動資訊等 適
合 合 合

1. 使用手機可以讓我更方便聯絡他人。
□ □ □
修改意見:
2. 使用手機可以讓我在任何地點聯絡他人。
□ □ □
修改意見:
3. 使用手機可以讓我隨時聯絡他人。
□ □ □
修改意見:
4. 我不需出門就可以用手機聯絡他人。
□ □ □
修改意見:
5. 手機是一個良好的聯絡通訊工具。
□ □ □
修改意見:
6. 我覺得手機有廣泛性功能可以選擇。
□ □ □
修改意見:
7. 手機可以協助我做時間管理。
□ □ □
修改意見:
8. 手機方便讓我記錄重要事情(作業、交辦事項、同學生日…)。
□ □ □
修改意見:
9. 手機內建功能對我生活上有很大幫助。
□ □ □
修改意見:
10. 手機對我而言是非常實用的工具。
□ □ □
修改意見:
11. 我覺得手機所獲得的資訊是有訊的。
□ □ □
修改意見:
12. 手機提供上網服務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 □
修改意見:
13. 手機內建網卡是我購買手機的參考因素。
□ □ □
修改意見:
14. 利用手機上網來瀏覽網頁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 □
修改意見:
15. 利用手機上網來接收電子郵件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 □
修改意見:

117
適 修 不

二、社會性、娛樂性構面:本部份主要瞭解學生手機使用動機在情
後 適
感社交、娛樂休閒與流行品味性等。 適
合 合 合

16. 手機可以增加我與其他人社交和互動。
□ □ □
修改意見:
17. 使用手機可以和朋友交換資訊。
□ □ □
修改意見:
18. 使用手機可以和朋友分享經驗。
□ □ □
修改意見:
19. 透過手機可以擴展我的人際關係。
□ □ □
修改意見:
20. 我重視手機網內互打免費方案。
□ □ □
修改意見:
21. 手機精美時尚可以滿足我的虛榮心。
□ □ □
修改意見:
22. 手機要愈新愈好,代表我愈流行與時尚。
□ □ □
修改意見:
23. 逛街或上網時我會特別留意是否有新款手機。
□ □ □
修改意見:
24. 我覺得手機的外型精美對我而言是重要的。
□ □ □
修改意見:
25. 我覺得手機的品牌對我而言是重要的。
□ □ □
修改意見:
26. 手機的音樂、影片播放品質對我而言是重要的。
□ □ □
修改意見:
27. 手機內建的遊戲是我購買手機參考的因素。
□ □ □
修改意見:
28. 手機內建多媒體功能是我購買手機參考的因素。
□ □ □
修改意見:
29. 手機的多媒體或遊戲功能可以讓我打發時間。
□ □ □
修改意見:

118
適 修 不

二、社會性、娛樂性構面:本部份主要瞭解學生手機使用動機在情
後 適
感社交、娛樂休閒與流行品味性等。 適
合 合 合

30. 手機的多媒體或遊戲功能可以讓我紓解壓力。
□ □ □
修改意見:

第四部份:手機使用依賴
本問卷將手機使用依賴分為「依賴情況」與「影響因素」,擬請受試學生勾
選最符合之情形,做答採用以Likert量尺方式作答,計分方式是依據填答者對每
一題的符合程度,由:「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沒意見」、「同意」及「非常
同意」五個等級反應,分別給予一分、二分、三分、四分及五分。

適 修 不

一、依賴情況:本部份主要瞭解學生對手機依賴的情況,以判別是
後 適
否具有手機依賴症產生等。 適
合 合 合

1. 手機是我的隨身物品,就像錢包一樣重要。
□ □ □
修改意見:
2. 睡覺時手機必須擺放在身邊或床頭。
□ □ □
修改意見:
3. 出門忘了帶手機,就會心煩意亂定不下心。
□ □ □
修改意見:
4. 手機若收不到訊號或斷訊,就會很緊張。
□ □ □
修改意見:
5. 出門時手機在身會讓我有安全感。
□ □ □
修改意見:
6. 一段時間就會不自覺查看手機是否有未接來電或簡訊。
□ □ □
修改意見:
7. 不斷留意手機鈴聲是否響起。
□ □ □
修改意見:
8. 別人手機在響,常誤以是自己手機在響。
□ □ □
修改意見:

119
適 修 不

一、依賴情況:本部份主要瞭解學生對手機依賴的情況,以判別是
後 適
否具有手機依賴症產生等。 適
合 合 合

9. 一坐上大眾交通工具,就會馬上拿起手機使用或查看所有來電
與簡訊。 □ □ □
修改意見:
10. 一看到有不明來電或保密電話漏接,就會猜想或擔心是否有重
要來電。 □ □ □
修改意見:
11. 過去一年,我發現手機使用時間愈來愈長。
□ □ □
修改意見:
12. 若遇考試手機必須關機,會讓我感到不安。
□ □ □
修改意見:

適 修 不
二、影響因素:本部份主要瞭解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是否與手機 改
依賴具有顯著相關,包含生活態度、人際關係、家庭因素與學業 後 適
成就。 適
合 合 合

13. 我不喜歡突來的變化或驚喜,那會讓我感到心煩意亂。
□ □ □
修改意見:
14. 遇到不想面對的事情時,我只想眼不見為淨。
□ □ □
修改意見:
15. 我常常覺得自己壓力好大。
□ □ □
修改意見:
16. 我覺得許多事情對我而言是個負擔。
□ □ □
修改意見:
17. 我生活常常不規律。
□ □ □
修改意見:
18. 我有相當多的朋友/同儕。
□ □ □
修改意見:

120
適 修 不
二、影響因素:本部份主要瞭解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是否與手機 改
依賴具有顯著相關,包含生活態度、人際關係、家庭因素與學業 後 適
成就。 適
合 合 合

19. 我信任我的朋友/家人。
□ □ □
修改意見:
20. 朋友/同儕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 □
修改意見:
21. 我常與朋友/同儕意見不合,導致溝通狀況欠佳。
□ □ □
修改意見:
22. 我不喜歡參加群體活動。
□ □ □
修改意見:
23. 我喜歡待在家裡與親人相處。
□ □ □
修改意見:
24. 我想買的東西,家人都願意無條件支持。
□ □ □
修改意見:
25. 家人都喜歡接觸3C電子產品。
□ □ □
修改意見:
26. 家人經常不在家,所以常一個人獨自待在家裡。
□ □ □
修改意見:
27. 家人對我的管教方式是完全自主(民主)。
□ □ □
修改意見:
28. 我對自己的課業表現感到滿意。
□ □ □
修改意見:
29. 在班上的成績我算是前段班。
□ □ □
修改意見:
30. 學校課業讓我沒有成就感,只想敷衍了事。
□ □ □
修改意見:
31. 我有一半科目不及格或在及格邊緣。
□ □ □
修改意見:
32. 上課我經常不專心,分心在其他事物上。
□ □ □
修改意見:

121
問卷整體建議事項與修正之處,煩請將您的寶貴意見填於下欄。
建議事項:

※問卷到此結束,謝謝您的協助,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122
附錄二 預試問卷
手機使用行為與依賴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 您好:
這份問卷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目前您的手機使用行為與動機,並沒
有所謂的標準答案,請您仔細閱讀每題後,根據您的
實際情況、感覺和經驗作答。您所填寫的資料僅作為
學術研究之用,內容絕對保密,請安心作答。非常感
謝您的協助與支持,因為有您的協助,將使本研究更
順利地完成!祝您一切順心如意!!
國立台東大學教學科技碩士班
指 導 教 授:蔡東鐘 博士
研 究 生:陳怡如 敬上
民國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一部分:個人基本資料 (請您依照自己的情況在適當的□中打V)
1. 性 別:□男 □女
2. 就讀年級:□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3. 就讀學校:□高中 □高職 □綜合高中
→續選:□學術學程 □職業學程
4. 使用手機類型:□影音多媒體手機 □陽春型手機 □智慧型手機
5. 每星期零用錢約:□無 □500元以內 □501~1,000元 □1,001元↑
6. 平時有無工讀:□無 □校內 □校外

第二部分:手機使用概況(請您依照自己的情況在適當的□中打V)
1. 您到目前使用過幾支手機(含現在使用)?
□1支 □2支 □3支 □4支 □5支↑
2. 您最近一年更換過幾支手機?
□無 □1支 □2支 □3支↑
3. 手機的購買決定者為?
□自己 □親人 □別人贈送 □其他
4. 自行購置手機,可以接受合理的手機價位(空機)約為

123
□5,000元↓ □5,001~10,000元 □10,001元↑
5. 目前使用的手機月租費為?
□200元↓ □201~400元 □401~600元 □601~1,000元 □1,001元↑
6. 目前平均每個月的手機帳單費用約為?
□200元↓ □201~400元 □401~600元 □601~1,000元 □1,001元↑
7. 購買手機最主要考量(單選)
□休閒娛樂 □影音功能 □外型精美 □拍照 □行動上網 □其他
8. 平時和誰通話居多?
□男女朋友 □家人 □朋友 □同學
9. 平時拿手機做什麼?(單選)
□通話 □簡訊 □遊戲 □影音 □閱讀 □上網
10.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通話上? 分鐘
11. 您平均每天接收與撥打的通話數量約為: 通
12.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使用手機簡訊? 分鐘
13. 您平均每天接收與寄出的簡訊數量約為: 封
14.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使用手機遊戲? 分鐘
15.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使用手機影音? 分鐘
16.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使用手機閱讀? 分鐘
17.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使用手機上網? 分鐘

非 同 沒 不 非
第三部分:手機使用動機
常 常
意 同 不
作答說明:請您仔細閱讀下面題目內容,並依實際情形 同 意
意 見 意 同
在每一題後面5個選項中,勾選最符合您目前狀況的一 意
項。 5 4 3 2 1

1. 使用手機可立即與他人聯絡。 --------------------------------------------------------
□ □ □ □ □
2. 使用手機可以即時處理突發事件。 --------------------------------------------------
□ □ □ □ □
3. 我覺得手機有很多用途。 --------------------------------------------------------------
□ □ □ □ □
4. 手機內建功能對我生活上有幫助。 --------------------------------------------------
□ □ □ □ □
5. 我覺得從手機所獲得的資訊是有用的。 --------------------------------------------
□ □ □ □ □
6. 手機提供上網服務對我而言是重要的。 --------------------------------------------
□ □ □ □ □
7. 使用手機可以維繫與親人朋友之間的關係。 --------------------------------------
□ □ □ □ □
8. 與他人使用相同品牌手機,讓我覺得有被認同感。-----------------------------
□ □ □ □ □
9. 使用手機可以擴展我的人際關係。 --------------------------------------------------
□ □ □ □ □

124
非 同 沒 不 非
第三部分:手機使用動機
常 常
意 同 不
作答說明:請您仔細閱讀下面題目內容,並依實際情形 同 意
意 見 意 同
在每一題後面5個選項中,勾選最符合您目前狀況的一 意
項。 5 4 3 2 1

10. 使用手機可以增加我與他人的互動機會。 -----------------------------------------


□ □ □ □ □
11. 手機新穎可以顯示我的流行感。 -----------------------------------------------------
□ □ □ □ □
12. 我重視手機外型的時尚感。 -----------------------------------------------------------
□ □ □ □ □
13. 手機精美時尚可以提升個人社會價值。 --------------------------------------------
□ □ □ □ □
14. 手機的品牌可說明個人社會地位。 --------------------------------------------------
□ □ □ □ □
15. 我使用手機是為了玩遊戲。 -----------------------------------------------------------
□ □ □ □ □
16. 我使用手機是為了聽音樂/看影片/看小說。 ---------------------------------------
□ □ □ □ □
17.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消磨時間。 --------------------------------------------------------
□ □ □ □ □
18.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紓解壓力。 --------------------------------------------------------
□ □ □ □ □

非 同 沒 不 非
第四部分:手機使用依賴
常 常
意 同 不
作答說明:請您仔細閱讀下面題目內容,並依實際情形 同 意
意 見 意 同
在每一題後面5個選項中,勾選最符合您目前狀況的一 意
項。 5 4 3 2 1

1. 手機是我的隨身物品,就像錢包一樣重要。 --------------------------------------
□ □ □ □ □
2. 睡覺時手機必須擺放在身邊或床頭。 -----------------------------------------------
□ □ □ □ □
3. 出門忘了帶手機,就會心煩意亂定不下心。 --------------------------------------
□ □ □ □ □
4. 手機若收不到訊號或斷訊,就會很緊張。 -----------------------------------------
□ □ □ □ □
5. 出門時手機在身會讓我有安全感。 --------------------------------------------------
□ □ □ □ □
6. 一段時間就會不自覺查看手機是否有未接來電或簡訊。-----------------------
□ □ □ □ □
7. 不斷留意手機鈴聲是否響起。 --------------------------------------------------------
□ □ □ □ □
8. 別人手機在響,常誤以為是自己手機在響。 --------------------------------------
□ □ □ □ □
9. 上課時會查看來電顯示或簡訊。 -----------------------------------------------------
□ □ □ □ □
10. 一看到有不明來電或保密電話漏接,就會猜想或擔心是
□ □ □ □ □
否有重要來電。 ---------------------------------------------------------------------------
11. 最近我發現手機使用時間愈來愈頻繁。 --------------------------------------------
□ □ □ □ □
12. 若遇考試手機必須關機,會讓我感到不安。 --------------------------------------
□ □ □ □ □
13. 我不喜歡突來的變化,那會讓我感到心煩意亂。 --------------------------------
□ □ □ □ □

125
非 同 沒 不 非
第四部分:手機使用依賴
常 常
意 同 不
作答說明:請您仔細閱讀下面題目內容,並依實際情形 同 意
意 見 意 同
在每一題後面5個選項中,勾選最符合您目前狀況的一 意
項。 5 4 3 2 1

14. 遇到不想面對的事情時,我只想眼不見為淨。 -----------------------------------


□ □ □ □ □
15. 我常常覺得自己壓力好大。 -----------------------------------------------------------
□ □ □ □ □
16. 我覺得許多事情對我而言是個負擔。 -----------------------------------------------
□ □ □ □ □
17. 我生活常常不規律。 --------------------------------------------------------------------
□ □ □ □ □
18. 我有相當多的朋友/同儕。 -------------------------------------------------------------
□ □ □ □ □
19. 我容易信任他人。 -----------------------------------------------------------------------
□ □ □ □ □
20. 朋友/同儕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 □ □ □ □
21. 我常與朋友/同儕意見不合,導致溝通狀況欠佳。 -------------------------------
□ □ □ □ □
22. 我不喜歡參加群體活動。 --------------------------------------------------------------
□ □ □ □ □
23. 我喜歡待在家裡與親人相處。 --------------------------------------------------------
□ □ □ □ □
24. 我想買的東西,家人都願意支持。 --------------------------------------------------
□ □ □ □ □
25. 家人都喜歡接觸3C電子產品。 -------------------------------------------------------
□ □ □ □ □
26. 在家裡常一個人獨處。 -----------------------------------------------------------------
□ □ □ □ □
27. 購買手機時,家人要一起討論,並取得共識。 -----------------------------------
□ □ □ □ □
28. 我對自己的在校成績感到滿意。 -----------------------------------------------------
□ □ □ □ □
29. 在班上的成績我排前10名。 -----------------------------------------------------------
□ □ □ □ □
30. 學校課業讓我沒有成就感,只想敷衍了事。 --------------------------------------
□ □ □ □ □
31. 學校段考我有一半科目不及格。 -----------------------------------------------------
□ □ □ □ □
32. 上課我經常不專心,分心在其他事物上。 -----------------------------------------
□ □ □ □ □

※問卷到此結束,請您再次檢查是否作答完整,祝 學業進步、萬事如意※

126
附錄三 正式問卷

手機使用行為與依賴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 您好:
這份問卷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目前您的手機使用行為與動機,並沒有所謂的
標準答案,請您仔細閱讀每題後,根據您的實際情況、感覺和經驗作答。您所填
寫的資料僅作為學術研究之用,內容絕對保密,請安心作答。非常感謝您的協助
與支持,因為有您的協助,將使本研究更順利地完成!祝您一切順心如意!!

國立台東大學教學科技碩士班
指 導 教 授:蔡東鐘 博士
研 究 生:陳怡如 敬上
民國一○一年二月

一、個人基本資料

【說明:此問份皆為單選題,請您依照自己的情況在適當的□中打V】

1. 性 別:□男 □女
2. 就讀年級:□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3. 就讀科別:□綜高未分科 □普通科/學術學程 □職業類科/專門學程
4. 使用手機類型(最常用):□影音媒體手機 □陽春型手機 □智慧型手機
5. 每星期零用錢約:□無 □500元以內 □501~1,000元 □1,001元↑
6. 平時有無工讀:□無 □校內 □校外

二、手機使用概況

【說明:4~6題為複選題,其餘單選題,請您依照自己的情況在適當的□中打V】

1. 您到目前使用過幾支手機(含現在使用)?
□1支 □2支 □3支 □4支 □5支↑
2. 自行購置手機,可以接受合理的手機價位(空機)約為
□5,000元↓ □5,001~10,000元 □10,001元↑
3. 購買手機最主要考量(複選)

127
□休閒娛樂 □影音功能 □外型精美 □拍照 □行動上網
4. 平時和誰通話居多?(複選)
□男女朋友 □家人 □朋友 □同學
5. 平時拿手機做什麼?(複選)
□通話 □簡訊 □遊戲 □影音 □閱讀 □上網
6.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手機通話上?
□無 □10分以內 □11~30分 □31分~1小時 □1小時以上
7. 您平均每天接收與撥打的通話數量約為:
□5通以內 □6~10通 □11~15通 □16~20通 □21通以上
8.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使用手機簡訊?
□無 □10分以內 □11~30分 □31分~1小時 □1小時以上
9. 您平均每天接收與寄出的簡訊數量約為:
□5封以內 □6~10封 □11~15封 □16~20封 □21封以上
10.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使用手機遊戲?
□無 □10分以內 □11~30分 □31分~1小時 □1小時以上
11.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使用手機影音?
□無 □10分以內 □11~30分 □31分~1小時 □1小時以上
12.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使用手機閱讀?
□無 □10分以內 □11~30分 □31分~1小時 □1小時以上
13. 您每天花多少時間在使用手機上網?
□無 □10分以內 □11~30分 □31分~1小時 □1小時以上

非 同 沒 不 非
常 常
三、量表部份 意 同 不
同 意
見 意 同
作答說明:請您仔細閱讀下面題目內容,並依實際情形在每 意 意
一題後面5個選項中,勾選最符合您目前狀況的一項。 5 4 3 2 1

1. 使用手機可立即與他人聯絡。 -------------------------------- □ □ □ □ □
2. 使用手機可以即時處理突發事件。 -------------------------- □ □ □ □ □
3. 我使用手機是為了玩遊戲。 ----------------------------------- □ □ □ □ □
4. 我使用手機是為了聽音樂/看影片/看小說。 --------------- □ □ □ □ □
5. 手機新穎可以顯示我的流行感。 ----------------------------- □ □ □ □ □

128
非 同 沒 不 非
常 常
三、量表部份 意 同 不
同 意
見 意 同
作答說明:請您仔細閱讀下面題目內容,並依實際情形在每 意 意
一題後面5個選項中,勾選最符合您目前狀況的一項。 5 4 3 2 1

6. 我重視手機外型的時尚感。 ----------------------------------- □ □ □ □ □
7. 我覺得手機有很多用途。 -------------------------------------- □ □ □ □ □
8. 手機內建功能對我生活上有幫助。 -------------------------- □ □ □ □ □
9. 手機精美時尚可以提升個人社會價值。 -------------------- □ □ □ □ □
10. 手機的品牌可說明個人社會地位。 -------------------------- □ □ □ □ □
11.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消磨時間。 -------------------------------- □ □ □ □ □
12. 手機功能可以讓我紓解壓力。 -------------------------------- □ □ □ □ □
13. 手機是我的隨身物品,就像錢包一樣重要。 -------------- □ □ □ □ □
14. 睡覺時手機必須擺放在身邊或床頭。 ----------------------- □ □ □ □ □
15. 出門忘了帶手機,就會心煩意亂定不下心。 -------------- □ □ □ □ □
16. 出門時手機在身會讓我有安全感。 -------------------------- □ □ □ □ □
17. 不斷留意手機鈴聲是否響起。 -------------------------------- □ □ □ □ □
18. 別人手機在響,常誤以為是自己手機在響。 -------------- □ □ □ □ □
19. 上課時會查看來電顯示或簡訊。 ----------------------------- □ □ □ □ □
20. 一看到有不明來電或保密電話漏接,就會猜想或擔心是
□ □ □ □ □
否有重要來電。 ---------------------------------------------------
21. 最近我發現手機使用時間愈來愈頻繁。 -------------------- □ □ □ □ □
22. 若遇考試手機必須關機,會讓我感到不安。 -------------- □ □ □ □ □
23. 朋友/同儕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 □ □ □ □ □
24. 我不喜歡突來的變化,那會讓我心煩意亂。 -------------- □ □ □ □ □
25. 家人都喜歡接觸3C電子產品。 ------------------------------- □ □ □ □ □
26. 遇到不想面對的事情時,我只想眼不見為淨 。 --------- □ □ □ □ □
27. 我常常覺得自己壓力好大。 ----------------------------------- □ □ □ □ □
28. 我想買的東西,家人都願意支持。 -------------------------- □ □ □ □ □
29. 我覺得許多事情對我而言是個負擔。 ----------------------- □ □ □ □ □
30. 在班上的成績我排前10名。 ----------------------------------- □ □ □ □ □
31. 我容易信任他人。 ----------------------------------------------- □ □ □ □ □
32. 我生活常常不規律。 -------------------------------------------- □ □ □ □ □
33. 我有相當多的朋友/同儕。 ------------------------------------- □ □ □ □ □
34. 我喜歡待在家裡與親人相處。 -------------------------------- □ □ □ □ □

129
非 同 沒 不 非
常 常
三、量表部份 意 同 不
同 意
見 意 同
作答說明:請您仔細閱讀下面題目內容,並依實際情形在每 意 意
一題後面5個選項中,勾選最符合您目前狀況的一項。 5 4 3 2 1

35. 我對自己的在校成績感到滿意。 ----------------------------- □ □ □ □ □


36. 學校段考我有一半科目不及格。 ----------------------------- □ □ □ □ □

※問卷到此結束,請您再次檢查是否作答完整,祝 學業進步、萬事如意※

13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