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HUMA2050 Classical Chinese 古代漢語 2016 年 9 月 29 日

巫山 巫峽 (課外閱讀;若干難點)

《巫山 巫峽》選自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466/472年—527年) 的《水經注》。

長江三峽 神女峰
李白:
一枝紅艷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貴妃真像帶露牡丹,艷麗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會,只是枉然斷腸。
請問漢宮受寵嬪妃誰和她相像?可愛無比的趙飛燕,還得依仗新妝!

酈道元 《水經注》
巫山 巫峽

江水又東,逕巫峽,杜宇所鑿以通江水也。郭仲產云:“按地理志,巫
山在縣西南,而今縣東有巫山,将郡縣居治無恒故也!”江水歷峽,東,逕
新崩灘。此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晉太元二年又崩。當崩之日,水逆流百
餘里,涌起數十丈。今灘上有石,或圓如簞,或方似笥,若此者甚衆,皆崩
崖所隕,致怒湍流,故謂之新崩灘。其頹巖所餘,比之諸岭,尚爲竦桀。其
下十餘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峽所無,乃當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
山,并概青雲,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神孟涂所處。《山海經》曰:“夏后
啓之臣孟涂,是司神於巴。巴人訟於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執之,是請生,
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純云:“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卽巫山者
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
之陽。精魂爲草,寔爲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爲行雲,
暮爲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旦早視之,果如其言。故爲立廟,號朝
云焉。”其間首尾百六十里,謂之巫峽,蓋因山爲名也。

1
“按地理志,巫山在縣西南,而今縣東有巫山,将郡縣居治無恒故也!”

《漢書 地理志》時代,公元1-3世紀 酈道元寫下此文的時代 公元600+/-

指政府機關所在地。無恒:不固定。故:名詞,緣故。也:是
句尾語氣詞。表示前面是名詞性的成分。
居,停留。治,治所,這裡指郡、縣政府所在地。
這大概是郡縣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緣故吧。

致怒湍流,
致,把東西送到一定的目的地的意思。“此致”:致此。把這個
奉上。由送到引申為“招引”“招引過來”,也就是“招引”
“招致”的意思。現代漢語中“以致”這個詞也是由這個意義產
生的。在這裏可譯為“以致”。怒湍流:使湍流怒。
怒:在這裏用作使動,使水勢奔騰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以致
使湍急的流水更加奔騰不息。

……

2
其下十餘里,有大巫山, 其:代詞,它的 (即新崩灘的)。下:下
游。
大巫山更加高聳。

非惟三峽所無,
非、惟:都是副詞。“非”可譯為“不”,“惟”可譯為“只
是”。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所無:所沒有的。
這句話若直譯,就是: (大巫山這樣高的山) 不只是三峽沒有 。
它的本義是說:在三峽地區以大巫山為最高,沒有任何其他山峰
可與大巫山比高。

乃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

乃:連詞,表示轉折,可譯為“而是”。跟上一個分句“非惟”
相呼應,構成聯合複句,表示遞進關係。
岷山、峨眉山、衡山、九疑山。

當:副詞,應當。“抗峰岷峨”,“偕嶺衡疑”;意思是:跟
岷山、峨眉山抗峰,跟衡山、九疑山偕嶺。

“抗峰”,山峰相對抗,也就是比高低的意思。“偕嶺”山嶺
相偕同,也就是山嶺一般高的意思。

不只是三峽地區沒有(跟大巫山一樣高的山),而是應當跟岷
山、峨眉山比高低,跟衡山、九疑山相並列。

3
其翼附群山,並概青雲,
其:指大巫山。
翼附群山:“翼群山,附群山。”翼:本指翅膀,這裏用作動詞,
遮護,護衛的意思。翼群山,就是大巫山護衛群山,群山都在它
的羽翼下。附群山:使群山依附,也就是統領群山的意思。附:
在這裏用作使動。

並、概,都是平列的意思。並,並列,比並。

概:古代量米谷時刮平斗斛用的器具,後來引申為刮平的意思。

並概青雲:就是與青雲平列,形容山峰之高。

更就霄漢辨其優劣耳。
還要到霄漢去分辨它們的高低呢。
更:副詞。霄:雲霄。漢:天河。辨:辨別,分別。其:它
們的,指大巫山與霄漢。優劣:這裏指高低,勝負。耳:句
尾語氣詞,表示肯定語氣,可譯為“呢”。

就:動詞,到……去。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狄人伐廧 (qiáng) 咎如,獲其二女:
叔隗( wěi )、季隗,納諸公子(指晉公子重耳)。公子取季
隗,生伯儵 (shū)、叔劉;以叔隗妻趙衰,生盾。將適齊,謂季
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來而後嫁。”對曰:“我二十五年矣,
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請待子。”

4
是司神於巴
是:指示代詞,這裏指上文的孟塗。
司:動詞,主管,掌管。
司神:掌管神靈之事。於巴:這是個介詞結構作補語,在巴地。
巴:古代是國名,秦代設立巴郡,在川東。

動賓結構轉指發出該動作的人
司神
司機、司藥、司馬、司徒(司土)
V+O
司令、司南車

司棋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
抱琴、司棋、侍書、入畫

司南車

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

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 天帝最小的女兒,名叫瑤姬。古人的排
行分孟仲叔季。老大為孟,老二位仲,老三為叔,最小的為季。
曰:叫作。

未行而亡,
尚未出嫁就死了。
行:意為出嫁。
《詩,邶風,泉水》:“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

5
封於巫山之陽。
埋葬在巫山的南面。封:堆土為墳的意思。這裏用作動詞。《廣
雅,釋丘》:“封,塚也。”王念孫《疏證》:“卷一云‘封’,
大也。故塚或謂之‘墳’,或謂之‘封’矣。”《禮記,王制》:
“不封不樹”。注:“封,謂聚土為墳。……不積土為封,不標
墓以樹。 ”(《禮記訓纂》卷五,十八頁)陽:山南為陽。

陽:山南水北。陰:山北水南。 還有無其他這樣的
洛陽 (洛河之北)、淮陰 (淮河之南) 地名?
衡陽 (衡山之南)、華陰 (華山之北)
湖南省湘陰在湘江的東岸。
有同學提出下午傍晚陽光可以照到江河東岸。這是個很好的
問題。不過,一般而言,人們總是看重東昇的太陽。

第二大段:

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叠嶂,隱天蔽
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
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
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
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
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6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不能看見太陽和月亮。
這句話從修辭方式說,叫做並提式,也叫做“合敘”。就是
把兩種有關的情況和起來敍述,相提並論。如果這句話拆開來說,
應是自非亭午不見曦;自非夜分不見月。

自非:是一個固定結構,在這裏可譯為:如果不是。“自”
是假設連詞。亭午:即正午。為什麼正午叫做亭午呢? 有人說;亭
與正古音相近,亭是正的假借字,這個說法是不對的。“亭午”的
“亭”原本是個動詞,是“停留”“停止”的意思,在這一意義上,
也寫作立人旁的“停”。“亭午”就是太陽停留在午時,後來“亭
午”成為一個詞,表示正午。夜分即夜半(十一、十二點),分是
半的意思。

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山崖上掛著的泉水,還有瀑布,飛速地
沖刷在山崖之間。 “漱”的主語應該是“懸泉和瀑布”,

7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
高猿:高山上的猿猴。
長嘯:拉長聲音啼叫。
屬(zhu 2)引:“連續不斷”的意思。
引,引弓,拉長,
淒,淒涼
異,特別,非常。
時常有高山上的猿猴拉長聲音啼叫,(猿猴的)叫聲連續不
斷,拖得很長,(聽起來)特別淒涼。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空谷:空蕩的山谷。傳:傳送。響:名詞,指回聲。
空蕩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這種聲音悲哀婉轉,久久才消失。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在四川東部,白帝、巫山都屬於巴東地區。山峽之中巫峽
最長,打魚人聽了猿猴的三聲啼叫,就會產生悲傷的感情,不由
人不掉淚,淚水之多還會浸濕衣裳。猿聲鳴叫哀婉凄異,最使人
傷感。 巴東三峽當中巫峽最長,(漁人)聽了猿猴的三聲啼叫,
淚水就會打濕衣裳。

李白 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8
HUMA2050 Classical Chinese 古代漢語 2016 年 9 月 29 日

晏嬰論季世

選自《左傳·昭公三年》,這一年是公元前539年。齊國的國
君派大臣晏嬰去晉國聯親,在宴會上,晏嬰與晉國大夫叔向彼此
交談了本國的形勢。晏嬰講到齊國公室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
激起了人民的不滿,而當時在齊國世代做官的陳完的後代,也就
是陳氏家族,成了正在崛起的政治力量。陳氏拉攏民眾,爭取民
心。晏嬰預感到由姜太公封到齊國以來的姜氏政權,不久將要被
陳氏取代。所以文章的題目叫“晏嬰論季世”。季世就是末世。
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為序,“季”處在最後,所以,最後的可
稱“季”。例如“清季”就是清朝末期或晚期。“季軍”獲獎者
中的最後一名,第三名。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陳完者,陳厲公他之子也。…… 完
之奔齊,齊桓公立十四年矣。完卒,諡為敬仲。仲生穉(zhi4 稚)
孟夷。敬仲之如齊,以陳字為田氏。

唐代張守節《正義》:敬仲既奔齊,不欲稱本國故號,故改陳字
為田氏。
陳完改姓 的動機是為
陳 *djin 陳 廈門: tin (文讀); tan(白讀) 了避禍。改為“田”
潮州: t‘iŋ (文讀); taŋ (白讀) 是因為“陳”與“田”
在古代讀音非常相近。
田 *din 田 廈門: tiεnh ; tshan(俗) 在現代閩語中亦可發
潮州: ts aŋ (白讀)
現二字讀音的近似。

避禍避諱
五代十國後晉一“敬”姓大臣因避皇帝石敬塘名諱,忍痛減
“文”改姓為“苟”。一千多年後,“苟”姓後人不堪祖宗改姓
所累,遂求助公安局長,請求恢復“敬”姓…… (新聞報道)

9
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 ……
既成昏,晏子受禮,叔向從之宴,相與語。叔向曰:“齊其
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爲陳氏矣。公棄其
民,而歸於陳氏。齊舊四量:豆、區、釜、鐘。四升爲豆,各自
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鐘。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鐘乃大矣。
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於山,魚鹽蜃蛤,弗
加於海。民參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
凍餒,國之諸市,屨賤踊貴。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愛之如
父母,而歸之如流水,欲無獲民,將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
伯戲,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齊矣。”

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 ……

齊侯:指齊景公(前548至490年在位,先後共58年)。姜
姓,名杵臼。

晏嬰:字平仲,齊國的卿大夫,曾歷任齊靈公、齊莊公、
齊景公三朝,是一位老臣,他有口才,懂得愛惜民力,知道民
眾是立國根本,比較有政治眼光。《晏子春秋》一書,就是戰
國時期的人採集他的言論、行事而編成的。晏嬰是一位很有名
的歷史人物,孔子欽佩。
繞在脖頸上的裝飾物,
即項鍊

10
繼室:古代諸侯的夫人稱元妃,元妃死了,次妃代替,叫
繼室。繼室名分比元妃低,不得稱夫人。後代把原配死後續娶的
妻子稱繼室,又稱繼配。齊莊公的女兒少姜(齊景公的侄女)嫁
給晉平公為妾,不是夫人。一年以後,少姜死去,齊景公希望繼
續維持這種婚姻關係,於是派晏嬰到晉國說親,願另選齊公族之
女嫁給晉平公作妾。

“齊侯派遣晏嬰到晉國請求(晉侯)續娶(齊侯之女)為繼室。”

晏嬰奉齊景公之命出使晉國。續婚的事辦妥,接著是外交上
的享宴活動。在宴會上,晉國的大夫叔向與晏嬰交談,各自介紹
了本國的形勢,都有一種末世之感。

這句話是引子,說明齊國的晏嬰為什麼到晉國,以便引出後
面的交談。

《左傳·昭公三年》:
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曰:“寡君使嬰曰:‘寡人
願事君,朝夕不倦,將奉質幣,以無失時,則國家多難,是以
不獲。不腆先君之適,以備內官,焜耀寡人之望,則又無祿,
早世殞命,寡人失望。君若不忘先君之好,惠顧齊國,辱收寡
人,僥福於大公、丁公,照臨敝邑,鎮撫其社稷,則猶有先君
之適及遺姑姊妹若而人。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擇之,以
備嬪嬙,寡人之望也。’”韓宣子使叔向對曰:“寡君之願也。
寡君不能獨任其社稷之事,未有伉儷。在縗絰之中,是以未敢
請。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顧敝邑,撫有晋國,賜之內主,
豈唯寡君,舉群臣實受其貺。其自唐叔以下,實寵嘉之。”

這段話很長。主要是晏嬰傳達齊景公的意思,希望將齊國
另一位公室的女子嫁給晉平公作為繼室。教材只選了第一句話。

11
既成昏,晏子受禮,

既:副詞,已經。成昏:昏就是結婚的婚字。在先秦,結婚的婚,
就寫作黃昏的昏。現加“女”字旁的“婚”是後起字。昏禮在晚上進
行。所以以“昏”字來表示“婚姻”的意思。這是詞義引申。引申路
徑一如“朝”,因為漲潮通常在早上(朝),所以表示早上意義的
“朝”就發展出漲潮的意思。後來在“朝”的左邊加三點水,“潮”。

古代結婚有六禮:納采(說媒)、問名(問生辰八字)、納吉(過文定,
即定親)、納征(下聘)、請期(擇吉日)、迎親(迎娶)。這是《儀禮、士昏
禮》上講的。這裡提到的是納吉,即定婚。

這時齊之公女尚在齊,而晉平公在服喪之期,成昏(婚)只
是說定下婚事,並不是指結婚。

叔向從之宴,相與語。
叔向:人名,羊舌氏。叔向是他的字,肸(xi1),是他的名。
有時稱之為羊舌肸。晉國的大夫。他跟晏嬰一塊參加了宴會。
相與語,指互相一起談論、交談。
從之:
1) (叔向)跟從晏嬰(到了)宴會上。之,代詞。教材如此理解。
2) (叔向)跟從著到了宴會上。之,動詞
皆可。
叔向曰:“齊其何如?”
叔向說,齊國怎麼樣?
“其”,語氣詞。表示說話人對所講之事,在可能性或必要性
上所做的估價。這裏是指可能性的估價,是表推測的。“何
如”,是一個凝固結構,就是“怎麼樣”的意思。這裏“怎麼
樣”是就形勢、前途而言的。

12
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爲陳氏矣。公棄其民,而歸
於陳氏。
晏嬰說:這眼下屬末世了,我不知道會是什麽樣子。
此 季 世 也。
主語 謂語 判斷句
弗知:就是“不知之”的意思。

吾弗知吾不之知。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該賓語前置。
弗  不+之

齊國也許要成為陳氏的了。齊景公拋棄了他的人民,而(人民
都)歸向了陳氏。

下面就進一步分析如何棄其民,而陳氏如何爭取民眾的。

齊舊四量,豆、區(ou1)、釜、鍾。
齊國過去有四種量器,即豆、區、釜、鐘。
量:指量器。衡量容積的器皿。
豆、區、釜、鐘這四種量器,它們間大小關係如何呢?

由某種實用物品或特定事物演
變成特定的標準的度量衡

不僅量器,還有長度單位,常
源自具體實物。

13
寸 cun4
手掌的边缘与能感受
到脉搏之间的距离,就是 =3.333 cm
“寸”的长度。

寸 cun4
據說,foot (英尺) 國王腳的長度。

27

四升爲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鍾。
各自其四,是指四位,也就是四進位。各自指豆、區、釜,這
三種都是四進位,登:就是升,就向高一級的進位。也就是說,四
升是一豆,四豆是一區,四區是一釜。這就是“各自其四,以登於
釜”的意思。

釜的十倍是一鍾。釜到鍾是十進位。十釜是一鍾。

鍾,原來是一種酒器。

14
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鍾乃大矣。
三量,是指豆、區、釜三種量器。登: “升”的意思,指增加。
登一,指增加舊量中的一個單位。

這樣,齊四升為一豆,陳氏就是五升為一豆。齊四豆為一區,
陳氏是五豆為一區,齊四區為一釜,陳氏是五區為一釜。釜到鍾,
仍是十釜為一鍾,因為基礎量器容量增大了,所以鍾乃大矣,鍾
於是就比過去大得多了,也就是說一鍾所含的糧食比過去多很
多 。
乃,副詞。於是。‘這樣就……’
《戰國策》: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

矣是語氣詞。表示出現新情況。

豆 區 釜 鍾
齊舊量 4升 (4升× 4=) 16升 (16升× 4=) 64升 640升
陳氏量 4升 (4升× 5=) 20升 (16升× 5=) 80升 800升
陳氏的量並不是累積式的5進制,而是在齊國舊量的基礎每次
進位時加 “1”。)
無論是齊國舊量還是陳氏的量,“豆”的大小一樣的,都是
4升。這是基礎。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陳氏的豆、區、釜較齊舊量均大一個單位,
也就是大了四分之一,而釜到鍾是十進位。就“鍾”而言,陳
氏量比齊舊量大25%。

關於陳氏的家量,有人可能會認為5升為一豆。據此,1 鍾
=126升,比齊國舊量大一倍,大得太多,不近情理。

15
小測驗。不計成績。

小測驗已經下發。請同學們課後自己做一遍。下次
(10月4日)上課講解。

下次(10月4日)上課:
1)講完“晏嬰論季氏”
2)關於期中考試。

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