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8

第三章 傳統歲時節慶與米食

台灣是以農立國開始發展的,生活中皆是配合著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而
運轉著,延伸出連綿循環的歲時節慶,因為感念大地,遂在節日依照傳統
習俗,以「米」製成各式各樣的粿、糕仔、粩等各種祭拜食品,去敬天祭
祖、祈求護佑。在農業時代裡,稻米對於民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也因
此運用現有的稻米發展了米食,不僅使得勞苦的人民豐富了生活的滋味,
更因為透過米食的祭拜食品,可做為天、地、人三界交流媒介,所以米食
也自然而然地與台灣民間信仰相結合。所以本研究就是要針對歲時節慶裡
被運用的『傳統祭祀米食』進行歸類探討,進而更深入這片土地去了解台
灣所孕育出獨特祭祀文化裡所隱藏的祈福記號象徵。

3.1 傳統祭祀

『祭祀』是指祭天、祭祖、祭鬼靈,根據宗教或者傳統習俗的要求,
進行祭拜神明、鬼魂或已死去的祖先所舉行的拜拜儀式或祈福活動,和人
類成長過程中各階段重要軌跡的生命禮儀活動,這一系列具有象徵意義的
祭祀行為或儀式。長久以來,台灣人宗教祭祀活動便相當盛行。在民間信
仰自由多元的台灣,求神問卜、祈福參拜等各種祭祀行為總會出現在我們
生活週遭。以下本研究先就祭祀內容說明:
表 3-1 祭祀內容說明
項目 類型
祭祀活動 歲時節慶:從清領到日據時代下,台灣人在不同的統治下,逐漸
演化出適合在地生活的節慶之俗,配合早期農業社會生活核心的
二十四節氣外,也融合了泉、漳、客籍的習俗,發展出屬於台灣
島內的全島性民俗祭典。根據不同的節令,而有不同的慶祝活動,
伴隨著不一樣的祭祀米食食品,傳達出敬天尊祖懼鬼神之意。而
本研究所制定的範圍,也以該項為主,同時依據「文建會國立傳
統藝術中心」所公佈的各個節慶,將自身住家為主要祭拜場所而
舉行尊天祭祖敬鬼靈等祭祀行為和祈福活動的歲時節慶為主要探
討的目標。

生命禮俗:人類的成長過程中,從誕生、成年、結婚、生育,以
至死亡,皆為生命歷程裡各階段的軌跡變化。隨著人的生命歷程,
會經過無數大大小小的考驗,所以能夠經歷磨難逐漸成長ㄧ直到
結婚生子,都是值得欣喜之事。若是生命遭逢巨變,有任何不測
之時,亦有一套生命禮儀來協助家屬度過這時的生命狀態。因此,

42
生命禮儀可說是一種「通過」「過關」的習俗行為。
寺廟祭祀:在民間宗教信仰中,會有一個固定的地點,供民眾來
這裡祈願,所以在居住的所在地的這些信仰中心,及宮廟、祠壇、
宗祠舉行公眾性祭拜活動〈例如:神誕、建醮,迎王等等……〉
或因個人需求前往的祭拜行為〈例如:安太歲、驅邪、收驚、祭
改等等…...〉。
祭拜者 一般祭祀活動通常是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參加。但若遇到家中遇有
喪事之期、有月事的婦女或坐月子的婦女都不宜去廟中參拜,在
者習俗上還保有「男不拜月,女不拜灶。」,也就是說男生不拜
太陰娘娘〈月娘〉,女生不拜灶君的意思。
祭祀對象 祭天:台灣民間宗教信仰主要融合了儒、道、佛(釋)三教的思想與
信仰,廣泛流傳於民間日常生活與年節慶典中。所以有道教神
(如:三界公、五府王爺等 )、佛教神(如:觀音菩薩等)、政教
神(如:關聖帝君、媽袓等 )、鄉土神(如:保生大帝、開漳聖
王、三山國王等)、行業神( 如:建築業的巧聖先師、醫務的保
生大帝等 )。事實上,祭天的信仰對象是以「道教」為主軸,佛
教次之。其他信仰模式再依據個人自身的宗教信仰而所調整。(請
參閱 pp.21-28)

祭祖:在台灣對於自己家中已過往的親人,會尊崇為「祖先」。
所以祭祖也就是祭拜自己家中有血緣的歷代先人。

拜地基主:地基主護管住宅的神明也稱「開基主」、「宅基神」或
「地靈公」為土地公屬下的小神,土地公掌管一個區域土地及當
地人們的基本事務,而地基主則主掌一戶人家家務事,並監督他
們的善惡往上稟告土地公。

祭鬼靈:七月七月為鬼月,可以天天祭拜好兄弟,也可選在七月
十五中元節,或者七月一日開鬼門、七月三十關鬼門時,普渡那
些孤魂野鬼。
祭祀食品 傳統米食類食品:
紅圓(彝形粿)、紅龜粿、發粿、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米粩、
米飯、生米、甜粿、蘿蔔糕(鹹粿)、圈仔粿(乾(牽)仔)、芋頭粿、
雙糕潤、菜包粿、甜湯圓、麻糬、草仔粿、丁仔粿、粽子、米粉、
油飯、芋粿巧、糕仔潤、九層糕

麵食類食品:
壽麵、壽桃、月餅(中秋)、潤餅(頭牙、清明)、刈包(尾牙)。

43
牲禮:有分為1
1.五牲:全豬或豬頭尾(用豬頭需附豬尾,象徵全豬)、雞、鴨、
魚、蝦(可用豬肚、豬肝)。五牲的擺法不同,豬擺中間為「中牲」,
雞鴨擺兩側為「邊牲」,魚蝦擺後面為「下牲」或「後牲」。主要
用於祭拜玉皇上帝、三官大帝等或婚喪祭典、還願等。

2.四牲:一大條豬肉、全雞、全鴨(或鴨蛋)、一味海鮮(如蝦、
蟳、蝦捲、乾魷魚。)四牲的擺法:豬肉、雞居中間,鴨和海鮮
擺兩側。主要用於喜慶、歲時祭祀或神誕,但「四」在習俗上是
不吉利的,故少用。

3.三牲:五牲中任選三種,通常為豬肉、全雞、全鴨(或魚),此
即大三牲。三牲的擺法:面對神明,豬肉為中牲,左雞、右魚。
主要用於一般神明或新募完工謝后土時通常都會以三牲為主。

4.小三牲:ㄧ小片豬肉、魚、雞蛋或豬肉、麵干、豆干。主要用於
消災解厄、犒將、喪禮錄祭。
禁忌:忌用打鱗去鰓的魚,因為須表示祭祀者的全心全意,所以
連帶豬肉、雞肉、鴨肉也都要「帶皮」 ,以示誠心,因此像無鱗的
鱔或鰻是絕對不能拿來祭祀。而鰻魚還有此一說,鰻魚的尾巴歲
越縮越小,俗稱「絕尾巴」也就是「絕後」 ,所以要避免祭拜用。
而忌用苦瓜則是俗信貧困將至而不宜。冬瓜乃為退火之物,ㄧ煮
就變成透明狀,會讓神明誤以為是清湯,也應避免。

四果:
最初的意義是要祭拜四季生產的應時水果,但常被以為是要祭拜
四種水果,後來則因備齊四季(春、夏、秋、冬)的水果不容易,逐
漸改以準備四種水果或是當季水果來替代。祭拜水果數目取單數
(雙數可用來祭拜鬼靈),因易經以單數為陽,所以一、三、五皆可。
但不可用番石榴、蕃茄、榴槤、李子、蓮霧、楊桃等六項水果。
因為番石榴、番茄等籽多、且籽可食的水果,據說這類水果籽因
為可吃又不太消化,容易隨糞便一起排出,被視為不潔,所以不
能拿來拜神明。再者,榴槤外在形體就像是釋迦摩尼佛的頭顱之
形,如果拿來拜拜是非常不敬的。李子,則因道教崇奉太上老君
為教祖,太上老君本姓李,為避其名諱而不宜祭拜。蓮霧因水果
本身內部中空,因而有漏財之說而避免。楊桃,是因為在祭拜關

1
李秀娥(2004)。《台灣民俗節慶》pp.34-35。台中:晨星。

44
帝聖君時要注意,因關公神勇無敵,桃其諧音有「逃」有貶低之
意,所以對其是很不禮貌的。其他水果在平日祭拜時就較無限制
了,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也就是在中元普渡要祭拜鬼靈時,不
得用香蕉、李子、梨子:祭拜好兄弟時,因為諧音是「招你來」,
易招鬼靈前至家中作客。鳳梨諧音為「旺來」也不可用於此時,
怕鬼靈會跟著旺旺來,就不好了。也不宜用整串的水果,像是荔
枝、龍眼或葡萄等,象徵著好兄弟成群結隊而來,帶有不好的意
涵。

飲品:
米酒、清茶、養樂多、汽水

其他:薑、蔥、蒜、糖果、花……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2 歲時節慶與二十四節氣

台灣傳統慶典循著人們生活的節奏,透過對神明和祖先以及鬼靈的虔
誠信仰,根據二十四節氣來臨時氣候和環境上的不同,以最合乎需求的祭
拜食品來傳達我們心中的盼望與希冀。從冯贤亮《亗时节令:中囯古代节
日文化》、劉還月《台灣人的歲時與節俗》、喬继堂《中國亗时礼俗》等書
有觀念提及民俗=節俗=禮俗,意即是指從連續性的生活經驗中,根據氣候
變化、天象流轉的規律,相應總結出一系列農業生產習俗,從最適宜的時
間點安排出節日,來平均分配於一年裡,透過歲時節慶的制定,也讓人民
有一定的規律在休息與勞動之間,互相轉換,再者,緊密著社會關係,去
強化出人跟神、人跟鬼、人與自然關係的調控,藉由歲時節慶來回饋親友
鄰里、舉行敬神、祭祖、敬鬼靈的酬謝,來達到家庭關係的縝密及文化歷
史的逐步累積,加深彼此共同的文化情感。

由上述所知,所謂的歲時節慶是在民俗之內,因此本研究所要進一步
探討的「歲時節慶」是包含在「歲時節俗」裡的重要部分,再者,歲時節
俗又配合著「節令」的時間概念在做運轉,所以在此應該要先理解何謂是
歲時節俗之後,再因應年復一年具有時間性之節令,才可對歲時節慶有著
完備的了解。

歲時節俗具體來說乃是指一個地區的一群人,為因應環境與一年四季
氣候變化,而延伸出來的生活方式、祭祀行為與特殊節慶。大體而言,人
類為了生存,因應後天環境所產生的行為,明顯帶有氣候性與環境性,且

45
每年都有反覆實踐的生活習俗便可認定為歲時節俗。若以嚴格地角度來分
析,劉還月《台灣人的歲時與節俗》對「歲、時、節、俗」2這四字有完善
地說明,詳細地解析出每個字所依附的不同意義。以下做說明:
1. 歲指的是「歲星運行」:歲其實就是「時間」,延伸出一年的收成或年景
之意。
《尚書‧堯典》:
「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歲,在古時也被稱作為冬,
冬代表終止也是結束。由此可見,歲就是代表一個結束即另ㄧ個開始。
傳統社會的過年,從尾牙之後便進入年期,十二月十六日到除夕是舊年
最後的時光,人們通常都會把握最後時光來清償舊債和歸還東西,就是
希望能有一個全新的開始,所以會有很多的祈福活動來盼望明年會更
好。傳統新年多半都要到元宵節過後才算結束,也就是說從尾牙之後,
日子開始從平常轉為非常日子,一直要到元宵以後才會回歸平常生活。
所以在常與非常日子之間,更可體認到在「歲」的許多慶祝活動,扮演
著調節生活的意味。
2. 時指的是「四時輪替」:在這裡時並不等於時間,而是指「四時」
,也就
是「四季」。四季當中除了氣候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提供自然環境不
同的生長機智。而人們也為四時做了最佳詮釋。最能代表春天的就是農
曆二月二日土地公生日(作牙),因為農作物長於土地,要祈求豐收,當
然是要拜託土地公的庇祐。最能代表夏天的就屬端午了,「端」意指開
始;「午」是炎熱的象徵,過了這個節代表天氣要漸漸炎熱起來了,所
以在這天插菖蒲、飲雄黃酒都是為了避瘴癘之氣。秋天最代表的乃是八
月十五日的秋社,目的也是感謝諸神賜與人們豐收的一年,素有「「春
祈秋報」之說 。冬天最具代表的就是尾牙,這是一年裡最後拜土地公
的日子,自然要好好地祭拜土地公,而公司行號也會趁機好好地來慰勞
員工這ㄧ年來地辛苦。四時之俗強烈地突顯季節的特色,俗諺「四時無
災,八節有慶」,也充分地訴說人們最大的期望,莫過於一年四季無災
無禍、平安度過,也只有在平安之後,才有餘力去追求小小慶典。
3. 節指的是「節慶有餘」:八節3有慶所指的「慶典」,並無一定的規模或
形式,甚至沒什麼具體地慶祝儀式,只是在一年四季平常的日子裡,挑
選特定日子舉辦一些跟時序、氣候、農作有關的活動祭典,以突顯這些
日子的不同,其真正作用則是讓這些非常的日子來調節一年四季不變的
正常生活。所以這些節慶都是非常貼近人們生活,而特別設計一些相關
的活動慶祝。此外,八節還有另一解讀,乃指二十四節氣裡八個氣候變
化季節分明的節,分別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
冬至。不同環境和氣候就會有不一樣地感受。譬如:春分時節,草木欣
欣向榮,百花盛開,更是蘭花開得最繽紛的時期,因此人們以賽蘭來為
這個時節下了最好的註腳。立夏則是盛夏的開始,臺灣梅雨季也正在此

2
劉還月(2000)。《台灣人的歲時與節俗》pp.24-58。台北:常民文化。
3
八節即是: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中秋節、重陽節、冬至

46
時,這樣潮溼悶熱的天氣容易孳生病蚊蟲,所以在此時利用艾草所製的
草仔粿,吃了就可防止傳染。立秋之節,台灣依舊是大熱天,天氣熱得
讓人不想動,就讓給孤魂野鬼吧!所以先民選擇七月普渡也有此考量。
冬至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氣,除了祭祖外,也還需吃湯圓代表圓滿添
歲。
4. 俗指的是「民風雜俗」:俗指的正是「雜俗」,也就是無法排入歲、時、
節之中,卻是某個地方於固定時間需要被舉行的重要活動,而此活動明
顯與時序、氣候的變化,有著一定地關連。例如:就九月九日天公生,
為什麼會認為那天是天公的生日,是跟天公問來的嗎?亦或是什麼神的
指示呢?什麼樣的答案都有,但最大的原因是跟數字九有關。因為九是
終極之數,數字裡九是最大,過了九便歸零,一般人常不敢去承受,於
是民間開始逢九不辦喜事,包含慶生。所以人民不敢用九,當然只有象
徵至高無上的天公可以用,也用九來代表祂尊榮的地位,因此ㄧ年之始
的第一個九,就成了天公的生日。而農農曆三、四月中南部地區會有王
船祭典,趁著炎夏來臨之前,準備豐盛的祭典把王船火化,為的就是要
把瘟神趕走,不要肆虐地方。端午前後,台南會有鬥蟋蟀活動,那是因
為在此季節裡,蟋蟀是最肥壯的季節。不管從那個角度看,「歲時節慶」
的確是由「歲時節俗」精簡而來的。表面上似乎只是迷信而來的「歲時
節慶」,卻包含了時間的秩序和氣候變化的奧妙,而這也正是人與自然
之間密切相處所發展出的獨特祭祀文化。

所以「歲時節慶」之所以包含在「歲時節俗」裡,最大的差異點在於
「俗」的範圍,除了歲時節慶裡所舉辦的祭祀活動之外,一般地方性的活
動祭典或遶境活動,甚至是季節性的活動聚會都在其中,因此兩者才不屬
於對等關係,而是隸屬關係。

「節令」是深深影響「歲時節俗」裡環境和氣候的變化,進而造就了「歲
時節慶」的生存哲學。自古以來一直有重覆循環的「節令」習俗,古代的
「節」因帶有時間性,,所以是「節氣」之意,由先祖們依照著與農事活
動息息相關的春、夏、秋、冬等四個節令變化,形成「春耕,夏耘,秋收,
冬藏」的主要作息,配合農作物生產,有著相當重要的文化內涵,這點與
歲時節俗的「節」是具有差異性的。

而「令」是古代亡者按月所行的「政事」
,是「王制」中不可或缺的重
要組成部分,更是天子居於明堂之中,頒行之「施政」或「月令」。因此,
明代馮應京「月令廣義」中指出「天子居明堂,以頒月令。」4,其真正的

4
李永匡/王熹(1995)。
《中國節令史》pp.27-28。台北:文津。

47
目的在於「上敬慎而下信行,務使朝無闕政,民罔怠事」
。由此可印證出在
上位的聖明天子頒行之施令須與年中歲時的月令相結合。位居上位之天
子,因懂得尊天敬地之道,所以謹慎行事;而居於下位的人民,效法其天
子尊崇自然之精神,而信守奉行。使得朝政與民事皆能順天而行,君與民
均無怠忽職守,國家自然國泰民安,一片祥和。

司馬遷《史記本紀》記載:「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於空桐,
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官名皆以雲命,為雲師。置左右大監,
監于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為多焉。獲寶鼎,迎日推莢。舉風
後、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
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
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意即黃帝往東到達
東海,登上了丸山和泰山。往西抵達空桐,登上了雞頭山。往南到過長江,
登上了熊山、湘山。往北驅逐了北方葷粥部族,來到釜山與諸侯合驗了符
契,就在逐鹿山山腳下建造了都邑。黃帝四處遷徙,沒有固定的住處,帶
兵走到哪裡,就在那裡設置軍營以自衛。黃帝所封的官職都用雲來命名,
軍隊號稱雲師。設置了左右大監,由大監督察各諸侯國。這時,萬國安定,
因此,自古以來,祭鬼神祀山川的要數黃帝時最多。黃帝獲得上天賜給的
寶鼎,於是觀測太陽的運行,用占卜用的蓍草推算曆法,預知節氣時辰。
他任用風後、力牧、常先、大鴻等治理民眾。黃帝順應天地四時的規律變
化,推測陰陽,講解生死的道理,論述存與亡的原因,按照季節播種百穀
草木,馴養鳥獸蠶蟲,測定日月星辰以定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
身心耳目都辛勤勞動著,有節制地使用水、火、木材及各種財物。他做天
子有土這種屬性的祥瑞徵兆,土色黃,所以號稱黃帝。

所以由「獲寶鼎,迎日推莢」得知黃帝觀測太陽的運行用神策推算曆
法,預知節氣日辰。又《正義》記曰:「黃帝受神莢,命大撓造甲子(即天
干地支),容成造曆(即黃帝曆)是也。」早在先秦之時,就有天地變化陰
陽五行之說,強調出尊天奉行之禮,配合著天地之運轉和陰陽兩氣相互作
用,自然政事如意,人間之治也圓滿。

因此,「節」就相當於生活中的計時器;「令」就相當於政事、教化的
風向儀。前者透過曆法的修訂而進行,後者透過天子活動、禮官設置、禮
儀的沿襲傳承來互相影響。而從司馬遷《史記本紀》裡的「順天地之紀,
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同時也闡述著帶出曆法影響著深深人
民物候,早在公元前 6000 年─公元前 2000 年的新石器時代便已有曆法,亦
有「欽若昊天、敬授民時」的記載。

48
迄今為止,人類所創造的曆法有三種不同的類型:其一為「太陽曆」,
是根據太陽運轉、運動所測得的一年為基礎。其二是「太陰曆」 ,是以月球
(太陰)光面的圓闕晦明形象的變動為基礎。其三是「陰陽合曆」,則是把太
陽曆、太陰曆兩者加以調和起來的一種曆法。而台灣一直沿用到今的就是
「陰陽合曆」 ,所以會設置「閏月」來調和四季,使氣候能更貼近天時,以
便農事的播種、耕耘和收穫。

《尚書‧堯典》中便有「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的
記述,從一述曰表明當時確已能將一歲分為四季。時至今日依據曆法,在
先祖長久以來的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把全
年分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等二十四個節氣,以反映四
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再把農耕週期配合著陽數的月日數
字和月圓的節日,延伸出各個傳統節慶的落點。

二十四氣節系統是逐步完備起來的。早在春秋時期的著作《尚書》中
就有記載。書中把夏至叫做日永,冬至叫做日短。戰國末期著作《呂氏春
秋》已明確提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個節氣。那時人們利用土圭(直
立於地面上的一根桿子)測量日影的長短,以確定冬至(日影最長)夏至
(日影最短)和春分、秋分(日影在最長、最短之間)四個節氣;這一共
八個節氣,恰好把一年分為八個基本相等的時段,從而把春、夏、秋、冬
四個季節的時間固定了下來。這對發展農業生產是非常需要的。中國古代
哲學家荀子(約公元前 313~238 年)就談到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到了距今二千一百多年的秦漢時代,二十四節氣已逐漸地完善起來。在西
漢劉安等人所著的《淮南子》裏,就出現了和後世完全相同的二十四節氣
了,這是目前所見到的二十四節氣的最早記載5。二十四節氣的產生與應用,
首先是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以後才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所以二十四節氣
與黃河中下游地區的氣候、農事活動的關係更加密切。

二十四節氣以春、夏、秋、冬四季為周期,簡單的說就是地球繞日公
轉軌道上的二十四個點,好比公轉軌道上的里程標誌,到了甚麼節氣,就
會有甚麼氣候,以反映一年中各個不同時期的氣候寒暑變化。而節氣除了
用來表示季節變換及劃分四季外,也是能夠反映出地區的氣候寒暑變化及
耕耘播種之農時,所以同時也具有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的特點6。

5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02)。 《歲時節慶─親子共學知節氣》 pp.7-8。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6
引用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24 節氣資料
(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284),2010 年 12 月 9 日讀取、
宜蘭羅東鎮農會 24 節氣資料(http://www.24solar.tw/about1-1.htm)、2010 年 12 月 9
日讀取。

49
在現代社會裡,由於農作技術的精進與冷凍庫的普及,促使許多傳統
米食祭祀食品的原料隨時都不短缺,所以大多米食食品也常常可以以不分
季節的方式製作出來,只要人民有需要隨時都可以買來當作ㄧ般民生食用
和祭拜之用,因此為了讓傳統米食可以直接做出季節與節慶之劃分,使傳
統祭祀米食食品能回歸到它本該屬於的歲時節慶中,於是下列針對二十四
節氣與農作物生長做了相關敘述如下:
表 3-2 二十四節氣與農作物生長
季 節氣 節氣日期 節氣意義 農作物
節 陽曆 陰曆
春 立春 2/4 或 2/5 正月節 春季開始 正月蔥
雨水 2/18 或 2/19 正月中 雨水增加
驚蟄 3/5 或 3/6 二月節 使雷、冬眠、動物驚醒 二月韭
春分 3/20 或 3/21 二月中 晝夜平均
清明 4/4 或 4/5 三月節 天氣溫暖、景象新鮮 三月莧
穀雨 4/20 或 4/21 三月中 雨水增加
夏 立夏 5/5 或 5/6 四月節 夏季開始 四月蕹
小滿 5/21 或 5/22 四月中 農作物開始飽滿
芒種 6/5 或 6/6 五月節 麥豐收、稻種植 五月匏
夏至 6/21 或 6/22 五月中 白晝最長
小暑 7/7 或 7/8 六月節 天氣漸熱 六月瓜
大暑 7/22 或 7/23 六月中 天氣漸悶
秋 立秋 8/7 或 8/8 七月節 秋季開始 七月筍
處暑 8/23 或 8/24 七月中 天氣漸涼
白露 9/7 或 9/8 八月節 天涼有露水 八月芋
秋分 9/23 或 9/24 八月中 晝夜平均
寒露 10/8 或 10/9 九月節 天氣漸冷 九芥藍
霜降 10/23 或 10/24 九月中 天氣轉冷、開始有霜
冬 立冬 11/7 或 11/8 十月節 冬季開始 十芹菜
小雪 11/22 或 11/23 十月中 開始飄雪
大雪 12/7 或 12/8 十一月節 開始下大雪 十一蒜
冬至 12/21 或 12/22 十一月中 夜最長
小寒 1/5 或 1/6 十二月節 天氣寒冷 十二白
大寒 1/20 或 1/21 十二月中 天氣酷寒 (蘿蔔)
資 料 來 源 :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02)。《歲時節慶─親子共學知節氣》pp.10-13。

50
3.3 台灣歲時節慶與米食文化之關連

台灣民間信仰依其內涵可分為歲時節慶、生命禮俗、寺廟祭拜等三大
類。歲時節慶是因應環境與一年四季氣候變化,而延伸出來的生活方式、
祭祀行為與特殊節慶。而本研究依據「文建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公佈
的各個節慶,並且以自身住家為主要祭拜場所而舉行尊天、祭祖、敬鬼靈
等祭祀行為和祈福活動的歲時節慶為主要探討的目標。生命禮俗則是人類
的成長過程中,從誕生、成年、結婚、生育,以至死亡,皆為生命歷程裡
各階段的軌跡變化。寺廟祭拜則是前往宮廟、祠壇、宗祠舉行公眾性祭拜
活動(例如:神誕、建醮,迎王……等等)或因個人需求前往的祭拜行為(例
如:安太歲、驅邪、收驚、祭改……等等)。但不論是那ㄧ分類,最後的目
的都是為了追求生命的平安與富足。

《史記‧封禪書》曰:「自禹興而修社祀,后稷稼穡,故有稷祠,郊社
所從來尚矣。」早在三代其時,祭祀社稷、祭祀祖先已有盛行,迄至《周
頌‧豐年篇》云:「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
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也寫出農業時代,五穀豐收、物產豐饒
之時,人們就會準備好酒醴去舉行祭祀活動,也印證《禮記‧郊特性》曰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
正是說明人們對於「天」與「祖」的宗教觀念(《台灣人民俗》,2000)。

在台灣因為歲時節慶裡需尊天、祭祖、敬鬼靈的關係,所以也會因應
各個不同的節日和祭祀對象準備好相關祭祀食品,而米食也成為當中不可
或缺的祭拜食品之一。「米食文化」就是以稻米為食品的生活。稻米的品種
有「秈米」、「稉米」兩種(簡榮聰,1999)。而「糯米」(黍)則是稻米黏性的
變種,不論是「秈米」和「稉米」那一個都有「糯米」之變種,根據《史
書‧封禪書》所載言及管仲說桓公曰「古之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
所以為盛;江淮之閒,一茅三脊,所以為藉也。」(司馬遷,1975) 而李延
壽《北史》曰:『李士謙字子約,謐子也。髫齔以孝聞,伯父瑒稱為吾家顏
子。李氏宗黨豪盛,每春秋二社,必高會極宴,無不沈醉諠亂,嘗集士謙
所盛饌盈前,而先為設黍。謂羣從曰:「孔子稱黍為五穀之長,荀卿亦云:
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寧可違乎!」 ,而在「襄陽記曰:司馬得操嘗造龐德
公,值其渡沔上先人墓,徑入上堂呼德公妻子,使速作黍。」 、
「風俗通曰:
今宴飲大會皆先食黍。」另外, 「盧諶祭法曰:祀用白黍、黃黍。」這許多
記載都說明了大米(黍)是尋常百姓的主食之一,然而在封禪、祭祀、重要的
宴飲中,卻是「五穀之長」,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俞美霞,2009)。

51
所以米食於歲時節慶中除了可拿來祈福攘邪外,於古時還有「贊食」
的意涵存在,據《禮記‧月令》所載,古之天子於仲夏和孟冬食黍,剛好
就是與今日所謂之端午和冬至的節氣相當,例如、吃粽子、湯圓等……,而
於其他節氣裡,天子所食或賞賜群臣的應時作物,則是菽、稷、麥等(俞美
霞,2009),所以這就是為何米食還有「贊食」之意,在那時確實是因時制
宜之舉,配合節氣來食用米食。由此也可見,先民從古至今就一直有遵循
「節令」來食用食品的習慣。杜臺卿《玉燭寶典》也有曰: 「九日食餌,飲
菊花酒者,其時黍、秫並收,以因黏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強調
了重陽節也會食用米食所做的食品。所以皆可看到米食與台灣歲時信仰之
關連,也說明了米食在台灣民間信仰中一直都有著保平安、美滿或長生之
意涵隱匿其中。

3.4 歲時節慶活動分類

台灣地區的歲時節慶,配合著早期農耕生活、二十四節氣生產運作及
對勞動的韻律,形成有系統且年年重複的祭祀活動。除了依據「文建會國
立傳統藝術中心」所公佈的主要歲時節慶為探討範圍之外,根據《易經》
及其衍生的陰陽學說,可知奇數屬陽,所以奇數的月和奇數的日相組合,
就是正面能量的相乘,例如: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
九月九日,以及月圓的日子,例如:一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八月十五
日、十月十五日等等,也可知這些日子一定都是各個節慶座落的時間點,
因此本研究特別將重要的歲時節慶做以下有系統介紹。此外,也針對「傳
統米食類祭祀食品」在表格內做出區別標明,依照節氣限定與否,粗體為
不特定節慶祭拜/ 細體為特定節氣祭拜做劃分:

表 3-3 歲時節慶活動分類
日期 慶典 節 由來 傳統米食類祭祀 習俗 禁忌
氣 食品
農曆正月 春節 立 據說古代有 長年飯、甜粿、 長年飯、發粿上方 ‧忌吃稀飯,出
初一到初 ─拜天公 春 年獸,為了抵 蘿蔔糕(鹹粿)、 均插著「春花」, 門會被雨淋或遭
圈仔粿(乾(牽)
五 抗年獸,大家 台語中「春」諧音 意外喪生。
仔)、芋頭粿、雙
團 聚 在 一 同「剩」,表示歲 ‧煎粿,因粿類
糕潤、紅圓(彝形
起,等年獸一 粿)、紅龜粿、發 歲有餘、食之不 經油煎後,色變
走,大家慶幸 粿、紅片糕、鹹 盡,俗曰:「年年 赤色,閩語「赤」
彼 此 的 倖 糕(糕仔封)、麻 有餘、歲歲有餘 字和「赤貧如洗」
存,於是多長 米粩 糧、年年食不 的「赤」字同音,
了一歲。 盡」。 意味著「赤貧」。
‧不可爭吵、罵

52
人說不吉利的話
‧ 忌打破碗盤
‧ 祭掃地、倒垃

‧忌午睡
農曆正月 天公生 立 甜粿、蘿蔔糕(鹹 拜天公的供品分 ‧祭拜過的全
初九 ─拜玉皇 春 粿)、圈仔粿(乾 頂桌和下桌,頂桌 雞,必須是閹過
(牽)仔)、芋頭
大帝 會以清素的齋品 的公雞,不可用
粿、雙糕潤、紅
主,下桌則是以五 白毛雞或母雞。
圓(彝形粿)、紅
龜粿、發粿、紅 牲葷食為主。 ‧不可曝曬女性
片糕、鹹糕(糕仔 內衣褲
封)、麻米粩 ‧不可口出穢言
農曆正月 元宵節 雨 2000 年前,有 米飯、湯圓、甜 賞花燈,「燈」形
十五 (上元節、 水 個滿月的夜 粿、蘿蔔糕(鹹 同「丁」所以也很
小過年)─ 晚,人們看到 粿)、圈仔粿(乾 多 祈 子 習 俗 產
拜天官大 很多天神在 (牽)仔)、芋頭 生。古時候,未婚
帝、祖 天上飛來飛 粿、雙糕潤、紅 女性,則是有「偷
先、地基 去,突然一片 圓(彝形粿)、紅 拔蔥,嫁好尪,偷
主 烏雲遮住空 龜粿、發粿、紅 拔菜,嫁好婿」。
中,天神不見 片糕、鹹糕(糕仔 到今日,元宵的重
了,於是人們 封)、麻米粩 頭戲就是「南蜂
打著燈再找 炮、北天燈」台南
天神,到今也 鹽水放蜂炮來驅
演變成元宵 邪、北縣平溪放天
燈節。 燈來祈福。
農曆二月 頭牙 驚 感謝土地神 米飯、麻糬、紅 從農者得準備依 俗話說「頭牙沒
二日 ─拜土地 蟄 賜與農作豐 圓(彝形粿)、紅 支土地公拐插在 作,尾牙空;尾
公、地基 收,生意興 龜粿、發粿、紅 農田上,即將竹子 牙那擱沒作,就
主 隆,就如財神 片糕、鹹糕(糕仔 一端剖開,中間夾 不像親人。」做
ㄧ般,感念著 封)、麻米粩 著福金和三炷 生意的人,如果
土地公。 香,獻給土地公, 年頭不拜,錢財
請他保佑農作收 空。年尾再不
成,但此一習俗在 拜,就不是人。
現今也不多見了。
農曆五月 端午節─ 芒 紀念屈原,因 粽 子 ( 肉 粽 、 鹹 要 在 門 口 懸 掛 菖 家 中 若 遇 喪 事
初五 拜神明、 種 受 楚 懷 王 放 粽、粿粽)、草仔 蒲、艾草、榕枝來 者,不能自家包
粿、米粉、紅圓 避邪。並且在祭拜 粽子,要由親友
祖先 逐,憂國憂民
(彝形粿)、紅龜
的他因無法為 完 後 可 喝 雄 黃 贈送。
粿、發粿、紅片

53
軍效力,眼見 糕 、 鹹 糕 ( 糕 仔 酒,或是在屋內屋
國家滅亡,故 封)、麻米粩 外灑上雄黃酒,可
跳汨羅江自 讓邪現形,無法加
盡。百姓因不 害人民。此外,身
捨他的軀體被 上也可繫香包,可
魚啃食,而投 比驅邪、除臭。
向竹筒飯(粽
子前身)餵食。
農曆六月 半年節─ 小 曆 書 上 把 ㄧ 湯圓(半年圓)、 也是俗稱「開天
ㄧ日 拜土地 暑 年 分 為 十 二 麻米粩 門」的日子,有些
公、神兵 個月,農曆六 民眾會前往廟寺
神將、祖 月正位處於 補運,消災祈福。
先 一年中的ㄧ
半,剛好是半
年。
農曆七月 七夕 立 牛 郎 織 女 相 油飯、湯圓(軟 祭祀結束時將
七日 (乞巧節) 秋 戀之 後,牛 粿) 花、粉、紅紗線拋
─拜七娘 郎 疏 於 耕 上屋頂給「七娘
母生和床 種,之女不勤 媽」化粧使用,一
母 於織布,所以 部份留給自己
被 天 公 處 用,就可變成像
罰,一年只能 「七娘媽」一樣,
在今天見ㄧ 手巧又美麗。
次面。
農曆七月 中元普渡 處 七月ㄧ日「鬼 米飯、生米、圈 ‧以米裝七分滿, ‧忌出遊、近
十五日 (盂蘭盆 暑 門開」,七月 仔 粿 ( 乾 ( 牽 ) 內插三炷香,俗稱 水。
節)─拜地 三十日「關鬼 仔)、草仔粿、米 「浮爐」。此外, ‧警局忌拜發
粉、芋頭粿、芋
官大帝、 門」,於是在 所有供品都要供 粿,免得出事不
粿巧、糕仔潤、
地藏菩 此日,家家戶 紅圓(彝形粿)、 一柱香,而且還要 斷。
薩、祖 戶 都 會 祭 拜 紅龜粿、發粿、 準備一個臉盆裝
先、地基 鬼靈,以祈求 紅片糕、鹹糕(糕 滿水放一條毛
主、鬼靈 平安。此外, 仔封)、麻米粩 巾,供於供桌前的
在佛教裡,還 板凳上給好兄弟
有「目蓮救 清潔用,俗稱「孝
母」的故事流 孤」。
傳著。 ‧習慣將祭拜食品
疊高成「盞」,以
期讓遠方鬼靈都

54
能看見,前來享
用。
農曆八月 中秋節 秋 七、八、九月 米飯、米粉芋(米 從農者得準備依 不可用手指月
十五日 ─拜太陰 分 稱 作 「 三 粉炒芋頭)、草仔 支 土 地 公 拐 插 在 亮,相傳會被月
娘娘、土 秋」,而八月 粿、麻糬、紅圓 農田上,即將竹子 娘割耳朵。
地公、祖 位屬中間,故 (彝形粿)、紅龜 一端剖開,中間夾
先 稱「中秋」。 粿、發粿、紅片 著福金和三炷
若 遇 月 蝕 糕、鹹糕(糕仔 香,獻給土地公,
時,相信有 封)、麻米粩 請他保佑農作收
「天狗蝕月」 成。但此一習俗在
之說。 現今也不多見了。
農曆九月 重陽節(敬 寒 農曆九月九 米飯、草仔粿、 插茱萸登高避
九日 老節)─拜 露 日 為 「 重 九層糕、麻糬、 難。此外,台灣漳
祖先 九」,農曆中 紅圓(彝形粿)、 州人有「作總忌」
又以奇數為 紅龜粿、發粿、 的習慣,就會選擇
「陽數」,故 紅片糕、鹹糕(糕 此日祭拜。
稱「重陽」。 仔封)、麻米粩
農曆十月 下元節 小 圈仔粿(乾(牽) 有部份廟宇會請
十五日 ─拜水官 雪 仔)、湯圓、紅圓 人來做戲,謝平
大帝 (彝形粿)、紅龜 安,又稱「平安
粿、發粿、紅片 戲」。
糕、鹹糕(糕仔
封)、麻米粩
農曆十二 尾牙 小 感謝土地神 米飯、麻糬、蘿 俗 習 有 老 闆 在 聚
月十六日 ─拜土地 寒 賜與農作豐 蔔糕(鹹粿)、紅 餐 時 刻 將 雞 頭 對
公、地基 收,生意興 圓(彝形粿)、紅 準 即 將 要 被 解 雇
主 隆,就如財神 龜粿、發粿、紅 的員工。
ㄧ般,感念著 片糕、鹹糕(糕仔
土地公。且公 封)、麻米粩
司行號也會
宴請員工,慰
勞這年的辛
勞。
農曆十二 送神─拜 小 原在人間鑒 甜粿、湯圓、雙 昔日原本以紙張 送神後,即刻大
月二十四 灶君或諸 寒 察人民的神 糕潤、紅圓(彝形 印製的神像造均 掃除,只有神明
日 神 明,也要回到 粿)、紅龜粿、發 貼在廚房時,還要 不在才可以擦
天上去像天 粿、紅片糕、鹹 將祭拜玩的湯圓 拭神桌神像,平
公稟告人間 糕(糕仔封)、麻 貼在祂的嘴巴 常不能動公媽

55
善 惡 的 日 米粩 上,俗謂:「好話 牌,這一天也都
子,以訂來年 傳上天,壞話都一 可 以 拿下清
的吉凶禍福。 邊。」象徵灶君嘴 理,掃掉一整年
角生甜,不會跟天 的晦氣,稱為
公打小報告。 「清塵」。家中
有喪事,則不
宜,否則會對往
生者不利。
農曆十二 除夕─拜 大 年獸都在歲 長年飯、甜粿、 全家一起圍爐聚 ‧不可爭吵、罵
月三十日 天公、三 寒 末 出 來 吃 蘿蔔糕(鹹粿)、 餐,飯後分壓歲 人說不吉利的
圈仔粿(乾(牽)
界公、灶 人,所以全家 錢,家人一起守 話
仔)、芋頭粿、雙
君、床 團聚吃頓豐 歲,到半夜時可到 ‧忌討債、還債
糕潤、菜包粿、
母、祖 盛的晚餐,等 草仔粿、紅圓(彝 附近廟宇「搶頭
先、地基 待死期,後來 形粿)、紅龜粿、 香」,代表新的ㄧ
主 沒被年獸吃 發粿、紅片糕、 年,處處拔得頭
掉,並且發現 鹹糕(糕仔封)、 籌。
年獸懼怕紅 麻米粩
色,所以以後
都在家門口
貼紅紙,避年
獸。

國曆四月 清明節 清 大約是「春 米飯、草仔粿、 在收供品離開 清明節前兩天


五日 (寒食節) 明 分」後的第十 丁仔粿、紅圓(彝 前,要將雞蛋、鴨 為「寒食」禁
形粿)、紅龜粿、
─拜祖先 五天,適逢萬 蛋在墓碑上打 炊,早前會有民
發粿、紅片糕、
物滋長,草木 碎,將蛋殼丟在墳 眾選擇於該日
鹹糕(糕仔封)、
ㄧ片盛開的 麻米粩 上,象徵「脫殼」 踏青掃墓,並折
時節,故是 或「蟬蛻」,表示 柳 枝 插在身
「清明」。 重新解脫。將粿類 上,返家後再於
食品在祭拜完後 門 口 前「插
分送給當地前來 柳」,有「辟邪」
乞討的小孩,稱為 和「青春須及
「印墓粿」或「乞 時」之意,但現
慕粿」,有著「祖 在這樣的俗習
德流芳」之意。 已式微了。
國曆十二 冬至 冬 冬「至」是 米飯、湯圓(冬節 祭拜後,需將冬節
月二十二 ─拜祖 至 「最」、「極」 圓)、菜包粿 、蘿 圓 黏 於 門 窗 、 桌
日 先、地基 的意思,也就 蔔糕(鹹粿)、草 椅、床櫃等處,俗
主 是說這一天 仔粿、紅圓(彝形 稱「餉耗」,以犒

56
是冬天裡最 粿)、紅龜粿、發 賞這些家具神辛
寒冷的一天。 粿、紅片糕、鹹 苦地守護。等冬節
由於太陽直 糕(糕仔封)、麻 圓乾後,拿下來煮
射 南 回 歸 米粩 給小孩吃,庇祐小
線,所以北半 孩快快長大。
球冬至是白
天最短、夜晚
最長的一天。

每月初 作牙、犒 鎮守邪崇以 麻糬、紅圓(彝形 一般家庭大都是


一、十五 將 免 入 侵 民 粿)、紅龜粿、發 在初一,十五祭
或初二、 ─拜土地 間,為百姓帶 粿、紅片糕、鹹 拜,但公司行號則
十六 公、神兵 來居家平安。 糕(糕仔封)、麻 是於每月初二,十
神將 米粩 六在公司門口祭
拜。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4.1 傳統米食祭祀食品之「歲時節慶米食記號」綜合探討

台灣的歲時節慶等祭祀文化,一年之中依照節氣的轉變,而有不同的
歲時節慶,有些米食他是不特定節慶幾乎都可被拿來祭拜;有些則是按照
節氣而被放在特定的節慶再拿來祭拜。所以本研究依照「節氣限定與否」
而將米食食品劃分為:
『特定節慶』和『不特定節慶』來劃分傳統米食祭祀
食品,由以下統合說明:

a.不特定節慶之傳統米食祭祀食品
表 3-4 不特定節慶之傳統米食祭祀食品
節日 傳統米食祭祀食品
不特定節慶皆可 紅圓(彝形粿)、紅龜粿、發粿、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
米粩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b.特定節慶之傳統米食祭祀食品
表 3-5 特定節慶之傳統米食祭祀食品
節日 傳統米食祭祀食

春節、元宵節、頭牙、清明節、中元普渡、中秋節、 長年飯、米飯
重陽節、冬至、尾牙、除夕
中元普渡 生米
春節、天公生、元宵節、送神、除夕 甜粿

57
春節、天公生、元宵節、冬至、尾牙、除夕 蘿蔔糕(鹹粿)
春節、天公生、元宵節、中元普渡、下元節、冬至、 圈仔粿(乾(牽)仔)
除夕
春節、天公生、元宵節、中元普渡、除夕 芋頭粿
春節、天公生、元宵節、送神 雙糕潤
元宵、冬至、除夕 菜包粿
元宵節、半年節、七夕(軟粿)、下元節、冬至(冬節圓)、 甜湯圓
送神
元宵、頭牙、中秋節、重陽節、冬至、尾牙、除夕 麻糬

清明節、端午節、中元普渡、中秋節、重陽節、冬至、 草仔粿
除夕
清明節 丁仔粿
端午節 粽子
端午節、中元普渡 米粉
七夕 油飯
中元普渡 芋粿巧
中元普渡 糕仔潤
中秋節 米粉芋(米粉炒芋
頭)
重陽節 九層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c.依傳統祭祀活動分類
表 3-6 傳統祭祀活動分類
(※粗體為不特定節慶祭拜米食/ 細體為特定節氣祭拜米食。)
日期 慶典 祭品
農曆正月初一~初五 春節 長年飯、甜粿、蘿蔔糕(鹹粿)、圈仔粿(乾(牽)
仔)、芋頭粿、雙糕潤、紅圓(彝形粿)、紅龜
粿、發粿、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米粩
農曆正月初九 天公生 甜粿、蘿蔔糕(鹹粿)、圈仔粿(乾(牽)仔)、芋
頭粿、雙糕潤、紅圓(彝形粿)、紅龜粿、發粿、
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米粩
農曆正月十五 元宵節 米飯、湯圓、甜粿、蘿蔔糕(鹹粿)、圈仔粿(乾
(牽)仔)、芋頭粿、雙糕潤、紅圓(彝形粿)、紅
龜粿、發粿、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米粩
農曆二月二日 頭牙 米飯、麻糬、紅圓(彝形粿)、紅龜粿、發粿、
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米粩
農曆五月初五 端午節 粽子(肉粽、鹹粽、粿粽)、草仔粿、米粉、紅
圓(彝形粿)、紅龜粿、發粿、紅片糕、鹹糕(糕
仔封)、麻米粩

58
農曆六月一日 半年節 湯圓(半年圓)、麻米粩
農曆七月七日 七夕 油飯、湯圓(軟粿)
農曆七月十五日 中元普 米飯、生米、圈仔粿(乾(牽)仔)、草仔粿、米
渡 粉、芋頭粿、芋粿巧、糕仔潤、紅圓(彝形粿)、
紅龜粿、發粿、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米

農曆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 米飯、米粉芋(米粉炒芋頭)、草仔粿、麻糬、
紅圓(彝形粿)、紅龜粿、發粿、紅片糕、鹹糕
(糕仔封)、麻米粩
農曆九月九日 重陽節 米飯、草仔粿、九層糕、麻糬、紅圓(彝形粿)、
紅龜粿、發粿、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米

農曆十月十五日 下元節 圈仔粿(乾(牽)仔)、湯圓、紅圓(彝形粿)、紅
龜粿、發粿、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米粩
農曆十二月十六日 尾牙 米飯、麻糬、蘿蔔糕(鹹粿)、紅圓(彝形粿)、
紅龜粿、發粿、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米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 送神 甜粿、湯圓、雙糕潤、紅圓(彝形粿)、紅龜粿、
發粿、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米粩
農曆十二月三十日 除夕 長年飯、甜粿、蘿蔔糕(鹹粿)、圈仔粿(乾(牽)
仔)、芋頭粿、雙糕潤、菜包粿 、草仔粿、紅
圓(彝形粿)、紅龜粿、發粿、紅片糕、鹹糕(糕
仔封)、麻米粩
國曆四月五日 清明節 米飯、草仔粿、丁仔粿、紅圓(彝形粿)、紅龜
粿、發粿、紅片糕、鹹糕(糕仔封)、麻米粩
國曆十二月二十二日 冬至 米飯、湯圓(冬節圓)、菜包粿、蘿蔔糕(鹹粿)、
草仔粿、紅圓(彝形粿)、紅龜粿、發粿、紅片
糕、鹹糕(糕仔封)、麻米粩
每月初一、十五 作牙、犒 麻糬、紅圓(彝形粿)、紅龜粿、發粿、紅片糕、
將 鹹糕(糕仔封)、麻米粩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