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太平聖惠方》

治積聚心腹脹滿。
不能下食。
宜服檳榔散方。
檳榔(半兩) 芎藭(半兩) 桔梗(半兩去蘆頭) 當歸(半兩銼微炒) 桂心(半兩) 
赤芍藥(半兩) 白朮(半兩) 木香(半兩) 川大黃〔二(一)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
搗粗羅為散。
每服四錢。
以水一中盞。
煎至六分。
去滓。
不計時候溫服。
治積聚心腹脹滿。
不能下食。
四肢瘦弱。

訶黎勒散方。
訶黎勒(三分煨用皮) 木香(三分) 檳榔(三分) 前胡(半兩去蘆頭) 桂心(半兩)
京三稜(半兩炮裂) 當歸(半兩銼微炒) 黃耆(半兩銼) 人參(半兩去蘆頭) 枳殼
(半兩麩炒微黃去瓤) 白朮(半兩) 赤茯苓(半兩) 芎藭(半兩) 厚朴(三分去粗皮
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青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
搗篩為散。
每服三錢。
以水一中盞。
入生薑半分。
棗三枚。
煎至六分。
去滓。
每於食前。
稍熱服之。
治積聚。
心腹脹滿。
不能飲食。
宜服白朮散方。
白朮(二兩) 赤茯苓(一兩) 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瓤) 人參(一兩去蘆頭) 桔梗
〔二(一)兩去蘆頭〕 桂心(一兩) 京三稜(一兩炮銼) 檳榔(一兩)
上件藥。
搗粗羅為散。
每服三錢。
以水一中盞。
煎至六分。
去滓。
每於食前溫服。
治積聚。
心腹脹滿。
四肢逆冷。
宜服沉香散方。
沉香(一兩)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檳榔(一兩)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
焙) 附子(一兩) 蘹香子(半兩微炒)
上件藥。
搗細羅為散。
每於食前。
以熱酒調下一錢。
治積聚。
心腹脹滿。
食少。
宜服乾薑丸方。
乾薑(半兩炮裂銼) 皂莢(一兩去黑皮塗酥炙令黃焦去子) 菖蒲 桂心(三分) 川烏頭
(半兩炮裂去皮臍) 柴胡(三分去苗) 人參(三分去蘆頭) 黃連(三分去須) 赤茯苓
(三分) 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乾微炒) 川椒(三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 厚朴
(二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上件藥。
搗羅為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
每於食前。
以溫酒下二十丸。
治積聚。
心腹脹滿。
臍下結硬。
宜服京三稜煎丸方。
京三稜〔一(二)兩炮裂〕 當歸(一兩銼微炒) 萆薢(一兩銼) 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
瓤焙)厚朴(一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肉桂(一兩去皴皮) 赤茯苓(三分) 木香
(三分) 檳榔(一兩)
上件藥。
搗羅為末。
以酒三升。
煎一半藥末如膏。
後入余藥末。
和搗三二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
每於食前。
以溫酒下三十丸。
又方。
硼砂(半兩研) 木香(一兩) 青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 檳榔(一兩) 桃仁(一兩
湯浸去皮尖雙仁微炒) 蘹香子〔一(二)兩微炒〕
上件藥。
搗細羅為散。
每服食前。
以生薑汁半合。
熱酒一中盞。
攪和令勻。
調下二錢。
治積聚。
心腹脹滿。
或時疼痛。
宜服木香丸方。
木香(一兩) 青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 芫花(三兩)
上件藥。
先搗羅木香青橘皮為末。
後別搗羅芫花為末。
以醋三升。
煎成膏。
入前藥末和丸。
如梧桐子大。
每服。
以熱酒下七丸。
治積聚。
心腹脹如鼓者。
宜服狼毒丸方。
狼毒(四兩銼碎醋拌炒乾) 附子(三兩炮裂去皮臍) 防葵(三兩)
上件藥。
搗羅為末。
煉蜜和搗三二百杵。
丸如梧桐子大。
每於食前。
以粥飲下五丸。
以利為度。
外台秘要:

積聚心腹脹滿方一首
病源積聚成病。
蘊結在內。
則氣行不宣通。
還搏於腑臟故心腹脹滿。
則煩悶而短氣也。
(出第十九卷中)
深師烏頭丸。
療心腹積聚脹滿。
少食多厭。
繞臍痛。
按之排手。
寒中有水上氣。
女人產後余疾。
大人風癲。
少小風驚癇百病者。
元嘉中用療數人皆良。
有一人服五服藥。
即出蟲長一尺餘三枚。
復出如牛膽黑堅四枚。
中皆有飯食。
病即愈方。
烏頭(七枚炮) 乾薑(五分) 皂莢(五分炙兼皮子) 菖蒲(三分) 桂心(四分) 柴
胡(三分) 附子(三分炮) 人參(三分) 厚朴(三分炙) 黃連(三分) 茯苓(三
分) 蜀椒(五分汗) 吳茱萸(四分) 桔梗(三分)
上十四味搗篩。
蜜和為丸。
服如梧子二丸。
日三。
稍加至十五丸。
忌豬肉冷水醋物生蔥羊肉餳。
(出第二十三卷中)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