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 本⽂字元為⼿機版適⽤例,細節詳⾒ https://tinyurl.

com/bopomo-bovofor
Richard K. F. LIU@臺北⼟城20221022

《臺灣通⽤注⾳:ㄅㄆㄇ⼧佮万ㄈ》概述
以臺灣閩南語及臺灣客家語為中⼼,與臺灣華語通⽤。
亦包含部分閩東語、吳語聲韻符號。另可作單獨表⾳之注⾳字格式。
〔20221019數位版更新;1020製作輸出版〕

〈聲韻符號總表〉
☆ 國際⾳標標⾳:以斜線「/ /」框起
 【介韻⺟】

☆ 羅⾺字拼⾳分語順序為:Hokkien/Hakka/Mandarin

ㄧㄨㄩ 帀⼗   ※ 閩南 帀(ir) 於客語作〖⼗〗ii/ṳ

 【聲⺟】
ㄚㄛㄜ ㄝセ廿

ㄞㄟヱ ㄠㄡサ

ㄅㄆㄇ⼧ ㄈ   ※ ㄅ在閩東語也作勺

ㄢㄣ⼲ ㄤㄥエ

ㄉㄊㄋㄌ 万   ※ 万為 #接近⾳

ㄦ〥 ㇋⼱〧

ㄍㄎ⺎亣 ㄏ   ※ ㄏ於原位置(∵閩南類化)

 ↑書寫時可附加在ㄦ尾劃上

ㄐㄑㄒ

ㄓㄔㄕ ㄖ    ※ 泉⾳「 ̵ 」 #來⽇點⼂(=tih)


- 〖帀〗@閩南:閩南語泉⾳ ir (華語常省略之空韻)

- 〖ㄦ〗@華語╱閩南╱客家:華語作兒化韻尾 -er;閩南語泉⾳ er
ㄗㄘㄙ ╯
〔閩拼 e〕;客語海陸 er

- - 〖ㄝ〗@華語╱閩南╱客家:閩南語漳⾳ ere;客語詔安 ee

〖勺〗@閩東:即字間 /β/ ⾳ -b-

- - 〖 〗@閩南╱客家:舌根⿐空韻⺟1 ng

〖⼧〗@閩南:明⺟、微⺟ b

- - 〖㇋〗@客家:舌尖⿐空韻⺟1 n

〖ㄈ〗@華語╱客家:非⺟、敷⺟ f

- - 〖⼱〗@閩南╱客家:雙脣⿐空韻⺟1 m ;或作韻尾 -m

〖万〗@客家:微⺟ v

- - 〖〧〗@閩:入聲去尾之空韻尾 -h

〖ㄖ〗@華語╱客家╱閩南:⽇⺟,發/ʣ~z/,故閩移⾄ㄙ後⽅

- 〖〥〗@閩南:僅為韻符尾劃後之增添,即韻⺟⿐化 -nn〔閩拼 n-〕


1空(khòng)韻⺟/零(làng)韻⺟/空(kòng)韻⺟

聲韻上或稱作「空韻」。在拼讀上作韻⺟⽤,佔⺟⾳空間(可⾃成⾳節)之〖帀〗韻,或〖 、㇋、⼱〗⿐韻。

第 1 ⾴(共 4 ⾴)
ㄌ̵
𥘅
𥘅

𥘅
※ 本⽂字元為⼿機版適⽤例,細節詳⾒ https://tinyurl.com/bopomo-bovofor
Richard K. F. LIU@臺北⼟城20221022

〈ㄅㄆㄇ⼧佮万ㄈ特⾊〉 〖⿐尾韻符對照〗
※ 表格僅供韻符對照,暫不列出各例字發⾳調號
〖舌根⿐聲「⺎」〗相關符號 閩南語普通腔 客語四縣/海陸腔
ㄍ K 亣 G ⺎ Ng ㄤ ang  ng

am ㄉ⼁ㄚ⼱ 店 ㄍㄚ⼱ 感
⼚ H ㄒ Sy ㄑ Tshy ⼴ Gn ㄥ eng

〖後中圓韻「ㄛ」〗相關符號 om ㄛ⼱ 掩
ㄛ o ㄜ or セ e ㄝ ere/ee 廿 oe ⼲ on

ii m ㄙ〸⼱ 甚
ヱ oi ㄞ ai ㄡ ou サ eu ㄨ u

im ㄕ⼁⼱ 甚
【聲韻符】
em ㄏㄝ⼱ 喊
〖聲符〗 an ㄉ⼁ㄢ 電 ㄏㄢ 還
依⾏分別為「脣 舌 牙 ⿒ 團 尖」
※ 由於「聲類」與調(聲調)有關,所以在聲韻上此處改以「⾳」 en ㄉㄝㄣ 等
ㄅ ㄉ  ㄍ ㄐ  ㄓ   ㄗ
ii n ㄙ〸ㄣ 成
脣 舌舌 牙 ⿒牙 正舌牙 舌

⾳ ⾳上 ⾳ ⾳團 ⿒團翹 尖
in ㄣ 怹 ㄕ⼁ㄣ 成
⾏ ⾏⾳ ⾏ ⾏⾳ ⾳⾳⾳ ⾳
on ㄗ⼲ 轉
幫 端知 ⾒ 精⾒ 照知⽀ 早
中 中中 中 中近 中近近 近 iu n ㄎㄩㄣ 近
  
a ng ㄑ⼁ㄤ 廠 ㄇㄤ 吂
〖韻⺟〗
依⾏分別為「單 雙 ⿐ 尾」 o ng エ 翁 ㄇエ 忘
ㄚ ㄞ ㄢ ㄦ

i ng ⼁ㄥ ⽤
單 雙 ⿐ 韻

韻 韻 韻 尾
iu ng ㄎㄩㄥ 共
⾏ ⾏ ⾏ ⾏

io ng ⼁エ ㄅ⼁エ 放
〖閩南⽅⾳ 帀、ㄝ、ㄦ〗 u ng ㄍㄨㄥ ⼯
〖泉〗豬 ㄉ帀 tir ╱ 糜 ⼧ㄦˊ bêr 〖漳〗下 ㄏㄝー hē

第 2 ⾴(共 4 ⾴)
ㄧ⃞

※ 本⽂字元為⼿機版適⽤例,細節詳⾒ https://tinyurl.com/bopomo-bovofor
Richard K. F. LIU@臺北⼟城20221022

〈原變調號〉
以下為「臺灣閩南語」各⽅⾳聲調(閩南語泉腔僅附陽上調號)
與「臺灣客語四縣/海陸/⼤埔」調例(客語⽅⾳之變調詳⾒附圖)

✩ 閩南語〖#原變調號〗基本規則
☆閩南〖#ㄨ若無、
聲 調類「原」→變〔識別〕 #後來綴个知影無〗
1 陰平「◌」→ ⺂ 〔⼀筆似兩劃〕
規則與範寫
2 上聲「ˋ」→ ✘ 〔#ㄨ若無〕

  ※ 海⼝亦可另注→ 丷
✬ 客家〖#⼜⼀ㄩ有運⽤〗變調規則

3 陰去「ʾ」→乀
聲 調類「原」→變〔識別〕
4 陰入「◌」→ ᄀ〔⼀筆似兩劃〕
⑴ 陰平(四)「ˊ」→丌〔原+變:⺅〕

⑵ 上聲(海)「ˊ」→丌〔原+變:丆〕

5 陽平「ˊ」→丌 〔#兼容變調號〕
⑶ 陰平(⼤)「ー」→丌〔原+變:丆〕

6 陽上「ˇ」→ 乄
〔以上三者⼀般皆書作 #兼容變調號〕

7 陽去「–」→ τ
⑷ 陽平(⼤)「ˇ」→ 乄

8 陽入「 ꒐ 」→ ꜔
⑸ 去聲(⼤)「 ꒐ 」→ ꜔

⑹ 陰入(海)「 」→⼅

9 合調「ゝ」

→  〖不變調符〗〔將原調嵌入:#靠誰卡嗶矣啦〕

★ 無漢字之單⾳節⼿寫
0 輕聲「°」〔單獨作「輕聲原調不計號」〕
〖#注⾳字〗樣式直書
→ 0 輕聲變調符 〔將原調圈起:#後來綴个知影無、#阮媽々乜嗎〕

→0 固定變調符 〔將原調框起:#⼈个伊著啊、#盒仔把你吃調〕
 敬請參考上⽅連結同⼀帳號內錄影實況、本粉絲⾴「講啥bàng-kah」⽂


章,或向外連結⾄Instagram http://instagram.com/dixhiboux 中查看。


第 3 ⾴(共 4 ⾴)

※ 本⽂字元為⼿機版適⽤例,細節詳⾒ https://tinyurl.com/bopomo-bovofor
Richard K. F. LIU@臺北⼟城20221022

〈跋〉   此舉得使臺灣各漢語及其⽅⾔之朗讀與視譯過程,除卻在原調、變
調交錯之間,因非⺟語者或未曾識讀該語之漢⽂書寫,反應不及所致之
  「臺灣通⽤注⾳:ㄅㄆㄇ⼧佮万ㄈ」係參照中古聲韻學聲類,重新
滯塞阻礙。

關聯臺灣閩客華三語各⽅⾔暨⽅⾳之聲韻注⾳符號系統。

  主要在於整合①閩客語「全濁」混入「全清=塞⾳、次清=氣塞 ✰ 所以,從臺灣⽅⾳符號改制的「臺灣通⽤注⾳」,

⾳」,②「次濁」依韻尾⿐⾳有無作出「去⿐⾳與否」現象;以及③解
所能通⽤的「⽅⾳」⼀共有……?

決「韻尾-p/-t
̚ /-k ̚
̚ 」作連⾳(enchaînement)改以「濁化b-/l-/g-」代接下字
開韻⾸時,字⺟於視覺上不夠直覺之狀況。並且在④實際層⾯的語⽤ 「ㄅㄆㄇ⼧佮万ㄈ」系統⼀共囊括了「臺灣各地⽅漢⽂⽅⾔」之⼤部分
上,針對原變調差異做可⾏之「句讀註記」。
⽅⾳。諸如:

  本注⾳系統之創制,在於保留「臺灣各⽅⾔*公共化」可能⽽作。⼀ - #閩南語 之 泉~漳(即鹿港~宜蘭)乃⾄臺灣內埔~海⼝各⽅⾳不


概以「⼿寫直書」作為基礎拼讀圭臬,以⽀援各⽅⾔「直⾏招牌」之識 等;

讀注⾳。
- 臺灣 #客語 之 四海⼤三⽅⾳;

當然還有

  「ㄅㄆㄇ⼧」以及相關衍⽣版本之注⾳符號使⽤,上承⺠初以降,
- 中華⺠國國語 之 臺灣華語。

漢語原⽣之可⽤注⾳及其編排⽅式,依⾏列次序各有所在。先作從⼝腔
發聲位置對應之「⾏」佈局、再到氣流孔道狀況對應之「列」,各⾏三 其轄下之各 "dialectic unity",如「臺灣閩南語臺南⽅⾳」韻例 "-
⾄六列予以排序。同時,在⾳近上作形似之聯結,各別依照識讀可能, ionn" ,即可拼作「⼁ㄛ ̧ 」;⽽「臺灣客語四縣⽅⾳」的 "ion"、"iun、
⼀⼀比較並反覆參照微調後,所配位張羅出之新式聲韻符號系統。
"iong" 及 "iung" 則各為 ⼁⼲、ㄩㄣ、⼁エ、ㄩㄥ。

  由於⽬前部分平台上(⼿機界⾯)尚未得到技術性⽀援,無以將各 ※ 完成本系統介紹及〈跋〉:202205130531/10192345@⼟城
「⾳韻符號」(phoneme)⼀併統合數位化,暫以形近且⽀援之「全形簡
明漢字」等,充作可辨識注⾳配置。

  ⾄於「調號」⽅⾯,則是企圖遵從⽂⾔識讀原有之「句讀」古例,
將原有的「冊寫認讀⾳」到「句讀話語⾳」的歷程,沿⽤成「認字話
句」之認、讀、拼、寫慣習。

--

  主要配合創造出的「變調添筆」,藉漢字筆劃多寡,辨別臺語成句
#⽅⾳符號 #ㄅㄆㄇㄈ #ㄅㄆㄇ⼧ #ㄅㄆㄇ万 #Taiwanese #⺟語教育
之各漢字,應讀出之原調或變調。

第 4 ⾴(共 4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