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22

特殊學生工具箱:300 個融合教育的策略

版權©2006,施淑如博士(Susan Sze, Ph.D)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未經准許不得翻印,或以電子、機械、複印和
攝錄等方式儲存本著作中任何部分。簡略引用於文獻回顧除外。

執行編輯:Mary Nero
計劃編輯:Sherrill Brunton
手稿編輯:Melody Nothrop
書本設計:Willow Hales
美術設計:Andrea Thomas

翻譯版
手稿編輯:李黛娜
執行編輯:陳靜蕙
校對編輯:陳靜瑩

1
這本書獻給世界上最好的教師

Ethel Wright

是你透過音樂,讓我集中意志,下定決心

這本書同樣獻給我的學生

你們對地球上最艱巨的工作,付出了承諾及貢獻

2
目錄概覽

目錄概覽................................................................................................................3
目錄........................................................................................................................5
鳴謝......................................................................................................................15
序..........................................................................................................................16
第一部分 語言篇........................................................................................................19
第一章 對閱讀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20
第二章 對書寫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26
第三章 對說話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30
第四章 對聆聽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34
第二部分 感知活動篇................................................................................................37
第五章 對聽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38
第六章 對視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42
第七章 對動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45
第八章 對專注力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50
第三部分 行為篇........................................................................................................55
第九章 對情緒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56
第十章 對行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61
第十一章 對協調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67
第十二章 對自我監控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71
第四部分 認知篇........................................................................................................75
第十三章 對推理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76
第十四章 對記憶及提取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80
第十五章 對評核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85
第十六章 對高能力學生的融合策略................................................................88
第五部分 工作習慣....................................................................................................91
第十七章 對組織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92
第十八章 對社交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95
第十九章 對學習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99
第二十章 對有不同學習需要學生的融合策略..............................................106
第六部分 十個重要項目..........................................................................................108
第二十一章 十種訓導上最常犯的錯誤..........................................................109
第二十二章 十項有效的學習活動.................................................................. 112

3
第二十三章 十段具啟發性的語錄.................................................................. 115
第二十四章 創意性融合策略:數學魔法...................................................... 118

4
目錄

目錄概覽................................................................................................................3
目錄........................................................................................................................5
鳴謝......................................................................................................................15
序..........................................................................................................................16
你為甚麼需要這本書?..............................................................................18
怎樣使用這本書?......................................................................................18
這本書怎樣編排?......................................................................................18
之後如何?..................................................................................................18
第一部分 語言篇........................................................................................................19
第一章 對閱讀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20
1. 鼓勵同輩伴讀.........................................................................................20
2. 提倡同輩指導.........................................................................................20
3. 善用錄音教材(如課本或學習指南).................................................20
4. 使用錄影帶及組織圖表.........................................................................21
5. 活用電腦遊戲.........................................................................................21
6. 讓學生默讀(sub-vocalization) ..........................................................21
7. 教導自我探問技巧.................................................................................21
8. 重新演繹重點.........................................................................................22
9. 總結重點.................................................................................................22
10. 使用圖形工具 (graphic organizers) ...............................................22
11. 序列重點...............................................................................................22
12. 辨認主要概念.......................................................................................23
13. 辨別五個 W:何人(Who)、何事(What)、何時(When)、何地
(Where)、何因(Why) .........................................................................23
14.突出重點.................................................................................................23
15. 預習課文...............................................................................................24
16. 運用視覺想像 (visual imagery) .....................................................24
17. 讀前熱身,讀後強化...........................................................................24
18. 解釋文中成語.......................................................................................25

5
19. 無聲預讀...............................................................................................25
20.自我提問式預習.....................................................................................25
第二章 對書寫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26
21. 同輩代為筆錄.......................................................................................26
22. 精簡寫作內容.......................................................................................26
23. 點列代替詳述.......................................................................................27
24. 善用紙條提示.......................................................................................27
25. 提供課堂筆記.......................................................................................27
26. 錄音表達意見.......................................................................................27
27. 電腦文書處理.......................................................................................27
28. 填充式作筆記.......................................................................................27
29. 運用圖象表達.......................................................................................28
30. 允許協作寫作.......................................................................................28
31. 提供寫作大綱.......................................................................................28
32. 提供寫作示範.......................................................................................28
33. 用流程圖表達.......................................................................................28
34. 縮窄題目範圍.......................................................................................29
35. 著重內容評分.......................................................................................29
36. 任擇書寫工具.......................................................................................29
37. 不拘格式字體.......................................................................................29
38. 歡迎隨處寫作.......................................................................................29
第三章 對說話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30
39. 續句練習...............................................................................................30
40. 視覺協助...............................................................................................31
41. 圖形工具...............................................................................................31
42. 額外的時間...........................................................................................31
43. 線索提示...............................................................................................31
44. 同輩交流...............................................................................................32
45. 集誦練習...............................................................................................32
46. 旋律、音樂...........................................................................................32
47. 朗讀練習...............................................................................................32
第四章 對聆聽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34
48. 先了解,後解釋...................................................................................34
49. 運用過渡語句.......................................................................................34
50. 分清步驟次序.......................................................................................34
51. 運用身體語言.......................................................................................35
52. 提供同輩協助.......................................................................................35
53. 增加動覺的參與...................................................................................35
54. 併入媒體資訊.......................................................................................35

6
55. 高層次組織法.......................................................................................36
56. 運用已有知識.......................................................................................36
57. 提供聆聽大綱.......................................................................................36
58. 寓教於樂...............................................................................................36
59. 善用短句...............................................................................................36
第二部分 感知活動篇................................................................................................37
第五章 對聽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38
60. 安排較佳座位.......................................................................................38
61. 利用視覺教具.......................................................................................38
62. 說話時面向學生...................................................................................38
63. 強調重點...............................................................................................39
64. 複述或改述其他同學的說話...............................................................39
65. 標示課文及學習指引...........................................................................39
66.協助聽障學生在課堂做筆記.................................................................39
67. 利用同輩輔導.......................................................................................39
68. 利用課題紙整理資料...........................................................................40
69. 課前提供詞彙.......................................................................................40
70. 使用附有字幕的錄影短片及影片.......................................................40
71. 在介紹新資訊前播放錄影短片...........................................................40
72. 使用另類測驗方法...............................................................................40
73. 減少背景噪音.......................................................................................41
74. 簡化辭彙...............................................................................................41
75. 使用事先印備的教材大綱...................................................................41
第六章 對視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42
76. 詳細說明步驟.......................................................................................42
77. 安排適當座位.......................................................................................42
78. 提供特別印刷.......................................................................................42
79. 灌錄課本內容.......................................................................................43
80. 調較合適光線.......................................................................................43
81. 使用黑紙白字.......................................................................................43
82. 運用實物教材.......................................................................................43
83. 遠離窗邊座位.......................................................................................43
84. 個人閱讀資料.......................................................................................43
85. 加長自學時間.......................................................................................44
第七章 對動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45
86. 運用具體例子.......................................................................................45
87. 示範寫字步驟.......................................................................................46
88. 提供適當輔具.......................................................................................46
89. 物品擺放適當.......................................................................................46

7
90. 允許不同姿勢.......................................................................................47
91. 給予充裕時間.......................................................................................47
92. 彈性書寫方式.......................................................................................47
93. 教室井然有序.......................................................................................47
94. 校園無障礙...........................................................................................48
95.同輩輔導.................................................................................................48
96. 溝通方式靈活.......................................................................................48
97. 善用組織圖...........................................................................................48
98. 適時休息減疲勞...................................................................................49
99. 避免眼睛過勞.......................................................................................49
100. 視線水平相若.....................................................................................49
第八章 對專注力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50
101. 精心安排座位.....................................................................................50
102. 教師走近,專注提升.........................................................................50
103. 課堂滲入不同活動.............................................................................51
104. 自我監測系統.....................................................................................51
105. 建立井然有序的教室.........................................................................51
106. 共訂目標,自我監測.........................................................................51
107. 跳出框框.............................................................................................51
108. 減少外界刺激.....................................................................................52
109. 主動學習,增加參與機會.................................................................52
110. 額外課業及活動.................................................................................52
111. 課業宜少宜密.....................................................................................52
112. 給予適當提示.....................................................................................52
113. 表揚突出表現.....................................................................................53
114. 教授獨立技巧.....................................................................................53
115. 清楚目標,表達期望.........................................................................53
116. 善用電腦.............................................................................................53
117. 圖形工具.............................................................................................54
118. 縮短功課長度,化整為零.................................................................54
第三部分 行為篇........................................................................................................55
第九章 對情緒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56
119. 分割作業成可完成的細小部分.........................................................56
120. 提供範例及完成作業的清晰步驟.....................................................56
121. 闡述指示前先抓緊學生注意力.........................................................57
122. 善用身體語言或提示提醒學生.........................................................57
123. 口頭和文字指引並用.........................................................................57
124. 每次只發出一個指示.........................................................................57
125. 寬減字數,追求素質.........................................................................58

8
126. 多賦予正面嘉許.................................................................................58
127. 直接解釋非口頭提示.........................................................................58
128. 示範及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練習閱讀提示.................................58
129. 提供另類的安排.................................................................................59
130. 調低光線的強度.................................................................................59
131. 播放古典音樂.....................................................................................59
132. 每天以親切笑臉迎接學生.................................................................59
133. 鼓勵學生寫日記.................................................................................60
第十章 對行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61
134. 建立正面教室氣氛.............................................................................61
135. 使用教室規則.....................................................................................61
136. 抓住學生的好行為.............................................................................62
137. 消除與學生的距離.............................................................................62
138. 直接重申教室規則.............................................................................62
139. 譴責學生負面行為.............................................................................62
140. 認同學生的感受.................................................................................62
141. 使用正增強.........................................................................................63
142. 懲罰學生負面行為.............................................................................63
143. 推行代幣制度.....................................................................................63
144. 歸因學生的行為.................................................................................63
145. 公佈好學生名單.................................................................................64
146. 短暫的隔離.........................................................................................64
147. 訂立個別化標準.................................................................................64
148. 好行為遊戲.........................................................................................65
149. 訂立合約.............................................................................................65
150. 自我監測.............................................................................................65
151. 自我指導.............................................................................................65
152. 教授社交技巧.....................................................................................66
第十一章 對協調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67
153. 教導和張貼規則與期望.....................................................................67
154. 模仿或角色扮演.................................................................................68
155. 靜靜地重複指示.................................................................................68
156. 使用自我監測策略.............................................................................68
157. 運用正面更正提示.............................................................................68
158. 正負面後果的用途.............................................................................69
159. 獨立自主的技巧.................................................................................69
160. 一視同仁,減少壓力.........................................................................69
161. 爭取家長的支持.................................................................................69
162. 鄰近效應.............................................................................................70

9
163. 制定個人的目標.................................................................................70
164. 在學期中與學生會面.........................................................................70
165. 輪流負責制.........................................................................................70
第十二章 對自我監控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71
166. 教導自我監測.....................................................................................71
167. 自我提問.............................................................................................71
168. 假裝教師在旁.....................................................................................72
169. 製作「食譜」.....................................................................................72
170. 教室佈置.............................................................................................72
171. 自我比較.............................................................................................72
172. 給予認同.............................................................................................73
173. 發揮所長.............................................................................................73
174. 目標明確.............................................................................................73
175. 教室整齊.............................................................................................73
176. 時間監測.............................................................................................73
177. 釐定目標.............................................................................................74
178. 自我評估.............................................................................................74
第四部分 認知篇........................................................................................................75
第十三章 對推理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76
179. 預先教導新概念.................................................................................76
180. 鑒別學習的優先次序.........................................................................76
181. 提供足夠的時間.................................................................................77
182. 提供有意義的練習、溫習及反覆操練.............................................77
183. 將新資訊聯繫到已有知識.................................................................77
184. 利用各式各樣的工具學習相同的資料.............................................78
185. 訂立個人目標.....................................................................................78
186. 利用流程圖.........................................................................................78
187. 併入多元智能.....................................................................................78
188. 安排同儕輔導.....................................................................................79
189. 利用協作學習.....................................................................................79
190. 提供線索.............................................................................................79
第十四章 對記憶及提取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80
191. 使用不同的形式教授同一概念.........................................................80
192. 運用篇章(context)教授生字.........................................................80
193. 利用暗示和提醒.................................................................................81
194. 同儕輔導.............................................................................................81
195. 教授記憶術(mnemonics)作記憶工具 ..........................................81
196. 教授視覺影象.....................................................................................81
197. 利用圖形工具.....................................................................................82

10
198. 經常重複重點.....................................................................................82
199. 將教學內容分為較小步.....................................................................82
200. 通過圖表、大綱(outlines)及網絡(webbing) 建立關係 ........82
201. 強調重要資訊.....................................................................................83
202. 運用顏色識別概念和關係.................................................................83
203. 善用節奏、音樂、及動作.................................................................83
204. 使用清單.............................................................................................83
205. 使用矩陣(matrix)組織資訊 ..........................................................83
206. 使用圖象文字(pictographs) ..........................................................84
第十五章 對評核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85
207. 用多種可靠的評核方法.....................................................................85
208. 教授應試策略.....................................................................................86
209. 教授即將評核的形式.........................................................................86
210. 在不同場所舉行筆試.........................................................................86
211. 給予選擇空間.....................................................................................86
212. 分階段評核.........................................................................................87
第十六章 對高能力學生的融合策略................................................................88
213. 提供選擇.............................................................................................88
214. 壓縮課程.............................................................................................88
215. 個別學習計劃.....................................................................................89
216. 利用多元智能.....................................................................................89
217. 專家師徒制.........................................................................................89
218. 教導企業家精神.................................................................................89
219. 教導科學化方法.................................................................................90
220. 同輩師徒制.........................................................................................90
221. 蘇格拉底式教學法.............................................................................90
第五部分 工作習慣....................................................................................................91
第十七章 對組織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92
222. 使用圖形工具.....................................................................................92
223. 運用語義圖象(semantic mapping) ...............................................92
224. 行事曆及記事簿.................................................................................93
225. 教授時間管理.....................................................................................93
226. 訂出要完成的事.................................................................................93
227.文件夾及筆記簿...................................................................................93
228. 清理書桌、儲物櫃.............................................................................94
229.使用功課記錄表...................................................................................94
第十八章 對社交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95
230. 教導社交技能以達致自我管理.........................................................95
231. 使用活頁練習題.................................................................................95

11
232. 角色扮演.............................................................................................96
233. 模仿適當行為.....................................................................................96
234. 實踐適當的社會行為.........................................................................96
235. 展示適當的行為.................................................................................96
236. 在教室內加入正面的社交互動.........................................................96
237. 加強輪流概念.....................................................................................97
238.同輩伴讀...............................................................................................97
239. 慶祝、提名和褒獎.............................................................................97
第十九章 對學習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99
240. 時間管理.............................................................................................99
241. 訂下實際的學業及個人目標.............................................................99
242. 在課堂中保持清醒及專注...............................................................100
243. 教導自我管理及學習技巧...............................................................100
244. 學習時間及地點...............................................................................100
245. 利用筆記及備忘錄...........................................................................100
246.預備書寫桌面.....................................................................................100
247.良好的光線及溫度.............................................................................101
248. 適合的座位.......................................................................................101
249. 課本...................................................................................................101
250. 文具...................................................................................................101
251. 除去各種引誘...................................................................................101
252. 使用視覺工具...................................................................................101
253. 研讀課程的學習材料.......................................................................102
254. 有效及有系統地考試.......................................................................102
255. 保留閱讀的課本及功課...................................................................102
256. 利用不同方法以加強記憶...............................................................102
257. 為考試準備有效的溫習...................................................................102
258.自我評估.............................................................................................103
259. 增加課堂以外的學習.......................................................................103
260. 製作簡單完整的課堂筆記...............................................................103
261. 組織及複習.......................................................................................103
262. 製作注解、不要重複抄寫筆記.......................................................103
263. 使用總結及索引...............................................................................104
264. 學習閱讀課文精髓...........................................................................104
265. 選擇合適的溫習環境.......................................................................104
266. 在校內尋找寧靜的教室...................................................................105
267.不要在床上溫習.................................................................................105
第二十章 對有不同學習需要學生的融合策略..............................................106
268. 正面態度...........................................................................................106

12
269. 文化結合...........................................................................................106
270. 締造一個和諧歡愉的氣氛...............................................................107
271. 少數民族教育課程...........................................................................107
272. 融合諧和...........................................................................................107
第六部分 十個重要項目..........................................................................................108
第二十一章 十種訓導上最常犯的錯誤..........................................................109
273. 過度使用懲罰...................................................................................109
274. 第一天立即活動...............................................................................109
275. 教室守則不清楚............................................................................... 110
276. 言行不一........................................................................................... 110
277. 使用過多時間在一個學生的身上................................................... 110
278. 使用鐵腕政策................................................................................... 110
279. 不能及時阻止學生的不當行為....................................................... 111
280. 嘗試在學生聲浪中講話................................................................... 111
281. 過分強調學生的缺點....................................................................... 111
282. 討學生的歡心................................................................................... 111
第二十二章 十項有效的學習活動.................................................................. 112
283. 真假 T 恤(Tricky T-shirts)........................................................... 112
284. 我的拼圖(The “Me Puzzle”)....................................................... 112
285. 信任朋友,慢慢走(The trust walk) ........................................... 112
286. 媽咪拋球(Mum ball) ................................................................... 113
287. 故事怎麼了?(Hole in the story)................................................ 113
288. 儲存不同遊戲和其他類似的資源................................................... 113
289. 分享個人故事................................................................................... 113
290. 抬頭,七人站起來(Heads Up 7-Up) ......................................... 114
291. 星期五──爆谷日(Friday popcorn day) ................................... 114
292. 故事書............................................................................................... 114
第二十三章 十段具啟發性的語錄.................................................................. 115
293a. 羅勃特‧馬修(Robert Munsch) ................................................ 115
293b. 莎拉‧邁爾斯(Sarah Miles) ..................................................... 115
294. 哈里‧貝拉方(Harry Belafonte)................................................. 115
295. 艾史丹博士(Dr. Epstein)............................................................. 116
296. 查爾斯‧希瓦柏(Charles Schwab)............................................. 116
297.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 ......................................... 116
298a. 亨‧艾伯特‧愛恩斯坦(Hans Albert Einstein) ....................... 116
298b. 愛恩斯坦的姊姊............................................................................. 116
299.邱吉爾爵士(Sir Winston Churchill) ............................................. 117
300. 莊莎(Jypsy) ................................................................................. 117
第二十四章 創意性融合策略:數學魔法...................................................... 118

13
數學魔法#1 年齡的秘密........................................................................ 118
數學魔法#2 奇妙的 7............................................................................. 119
數學魔法#3 “Give Me Five”.................................................................. 119
數學魔法#4 7-11-13 ............................................................................... 119
數學魔法#5 四段數字............................................................................ 119
數學魔法#6 電話號碼的數字................................................................120
數學魔法#7 有多少個 F? ....................................................................120
數學魔法#8 在雨中去派對的最快方法................................................120
數學魔法#9 偵探甘柏破奇案................................................................120
數學魔法#10 波子..................................................................................121
數學魔法答案............................................................................................121

14
鳴謝

我希望多謝以下人士,他們經常信任我──信任我的眼光、經驗和工作。沒有你
們,這本書是不可能完成的:

George Bradford 牧師及夫人 Laura Bradford,John Cawley 博士及夫人 Louise


Cawley,Gus Henne 先生,George Lau 醫生及夫人 Philoria Lau,陸建民牧師及夫
人黃冠麗,孫在安博士及夫人尹仙伊。

15

當教育工作者具備不同年級的課堂和在職經驗後,我們毫無疑問也曾經歷在
課堂管理上的掙扎和成功。作為一位教師,我們每天要擔任不同的角色,當中包
括輔導員、看護人、執行紀律者、教練和導師。我們都希望多花時間研究改進和
提升教室管理及教學的方法;但是,我們作為一家之主、配偶和家長等強制性任
務令我們能夠專注於這些工作的時間很少。我們能夠做些甚麼以解決這個長期以
來的困境?答案是既不昂貴也不消耗時間,也不難於達致的。

這本手冊是尼亞加拉大學一隊研究生合作努力的結果,而翻譯版是由香港中
文大學一班碩士課程學生共同完成。我們很高興為測試這個有價值的資源提供一
個機會,去改善五類問題,當中包括語言、感知活動、行為、認知和工作習慣;
這本手冊包含 300 條簡單的,曾經被教師測試的融合策略。

教育工作者擁有太多被束之高閣的教學和課程導引,讀過關於以上課題的文
章,或曾經接受過教室管理和教學方法的在職訓練,他們或會懷疑能否從另一本
同類的書籍中獲益。

這是一些令人信服的原因:首要的是,這本手冊所提供的策略是適合不同年
級的,這些策略容易實施而且花費不多。第二,這些方法是從真實世界,高度可
信的環境條件下仿製而成的。再者,對比理論方法,這些方法更容易在教室使用。
我們都沒有時間「重新發明車輪」或在互聯網搜尋建議。

這本手冊所載的資料是從多方面結集而成的:包括尼亞加拉大學的在職教師
研究生的經驗分享、從他們的協作軼事點滴中匯集而成的知識、他們在課程中的
輔助材料,以及互聯網上的資料。這些實用的知識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加納
(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這些有創意和活生生的技巧能即時應用於
實際情況中。

我們誠邀同工們去體驗創新而深刻的理解所引發的興奮。我們深信新意念可
提升效能並使融合教學方法繼續成功。我們殷切期望我們的努力能提供鼓舞人心
的動力去推動更多的創意;能繼續誘發、刺激、燃起我們的集體創造力,造福於

16
我們所有,不論有否殘障的學生。

17
你為甚麼需要這本書?

這書不只是另一本手冊,而是一套易於使用的工具,這套專為教師而設的工
具由教師基於具實效的原則設計而成。這些協作是基於我們共享的尊重和所有殘
障學生的基本學習經驗。

怎樣使用這本書?

不同年資的教師都能獲益於這個寶貴的資源,他們可嘗試使用這些驗證過的
策略。這些經教師驗證的策略,輔以最新的行內術語,對不同殘障程度或沒有殘
障的學生都深具價值。

這本書怎樣編排?

這本手冊為教師在處理不同能力學生的課堂提供實用的提示,這本書以一個
方便查閱的形式陳述,先以課堂內不同的困難作分類,再在每個分類下提供實用
的提示和解決實例。這手冊確實是一本濃縮及易於查閱的方法全書。簡單而精要
的文字和易於理解的提示使這書成為教師的必備工具。

之後如何?

很多第一年任教的教師都對他們自己的能力沒有信心或感到不安。他們須要
指導才能朝正確方向發展。這本必要工具手冊應被放在每位教師的策略工具箱
中。它能提供真實世界的情境,並為教師提供方法處理陌生的情況。它以快速參
考的形式,以我們的日常用語提供一些最佳的教學策略。

18
第一部分

語言篇

第一部分:語言篇

第一章 對閱讀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20
第二章 對書寫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26
第三章 對說話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30
第四章 對聆聽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34

19
第一章

對閱讀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一般情況下,有閱讀困難的學生在以下所提及的範疇中,表現欠缺信
心,因而令學生在朗讀或閱讀時感到困難。以下的策略可協助及鼓勵
閱讀能力欠佳的學生發展其閱讀技巧。

1. 鼓勵同輩伴讀

學生或會對朗讀感到猶疑,但與同伴二人一起朗讀時,他們就能建立信心。
由於大部分學生都認為與同伴一起學習是有趣的,所以一起朗讀亦會變成一件有
趣的事,而非「苦差」。同輩伴讀的確能吸引學生花更長的時間在朗讀上,而隨
著朗讀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流暢。同時,學生能立即從同伴身上得到回饋及糾
正。由於每個學生的朗讀能力均不同,他們都能與同伴交流對發音及聲調的心
得。同輩伴讀是一個有效的方法,但要保持著學生的專注力亦有其困難。另外,
教師亦須注意使用這方法時可能會產生的聲浪。

2. 提倡同輩指導

同輩指導與同輩伴讀的模式相類似,只是同輩指導所牽涉的是全班同學,而
非二人。當全班一起參與同輩指導時,學生就能有機會與不同的伙伴一起朗讀。
同樣地,當學生輪流向對方朗讀時,其流暢度亦會隨之改善。改善流暢度的方法
還包括重複朗讀、一至兩分鐘的短講及加強艱深部分的練習等。

3. 善用錄音教材(如課本或學習指南)

使用備有錄音帶或錄音光碟的課本可使學生跟隨著錄音帶或光碟朗讀。不同

20
年紀的學生都喜歡故事,有了配備錄音帶或光碟的故事書,學生就可以隨時聆聽
精彩的故事。學生亦能同時發展聆聽技巧。另一個方法就是讓學生利用錄音設備
或錄影帶錄下他們朗讀的情況。由於學生很少機會聆聽自己的朗讀,所以這亦是
一個極佳的自我評估機會。

4. 使用錄影帶及組織圖表

使用配有錄影帶的書籍可讓學生對錄影帶和書籍內容作出比較。除了錄影帶
外,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圖形工具(graphic organizers,例如「T 表」
,即 T-chart)
比較這兩種媒體。錄影帶可配合圖形工具作預習之用,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動
機。另一方面,錄影帶亦可用作帶出課堂的高潮,而圖形工具則可協助學生歸納
他們所學的知識。

5. 活用電腦遊戲

電腦遊戲能為學生提供互動模式的獨立練習機會。電腦遊戲能提供即時的回
應及協助學生自我檢討學習的進度。對年幼的學生而言,電腦更為重要。它可朗
讀出學習重點,幫助學生學習發音。例如,教師可透過電腦鼓勵學生練習四種的
溝通能力──聆聽、閱讀、寫作及說話。大部分學生都樂於使用鼓勵閱讀的電腦
軟件來學習語言。一般來說,當學生看見一段三百字的文章時,他們的興趣便即
時銳減,而挫敗感亦隨之而來。然而,在玩電腦遊戲時,學生往往在不知不覺間
讀了多於三百字的文章。這些策略正好善用了教室中的科技,而且不受人數的限
制。當學生有機會運用科技時,他們都會變得分外雀躍,而學習動機亦會顯著增
強。我們亦建議使用其他非傳統,非技術的教材,例如棋類遊戲等,來學習不同
種類的說話或閱讀技巧。

6. 讓學生默讀(sub-vocalization)

默讀可讓學生把閱讀的內容更形象化,同時發展其獨特的聲線及想像力。年
幼的學生可用不同的指導方法。首先,教師可一邊要求學生閉上眼睛,一邊向他
們形容某一情境,然後著學生互相告訴對方他們所聯想到的情境。這活動就像一
節教授性格及想像力的文學課般有趣。教師可鼓勵學生自由進行相似的活動。讓
學生默讀有助他們保持專注力,而對容易分心的同學來說,這是極為重要的。

7. 教導自我探問技巧

自我探問的方法可引導學生閱讀。這個過程鼓勵學生更牢固地記下資料及採
取自主性的思考。這方法能運用於任何新的文章:首先指示學生看一看標題,然

21
後推敲一下文章的內容。當他們閱讀內容時,他們應每隔數行便停下來反思他們
剛閱讀過的內容。完成整篇文章後,他們應問自己一些問題,例如:「這是關於
甚麼?」
「誰是主角?」和「我學了甚麼?」等。在閱讀前先教懂學生自我探問,
是非常重要的;而探問的三個階段分別是閱讀前,閱讀中及閱讀後。雖然這些教
學策略很不錯,但學生必須獨立地進行才能得到最佳的成效。

8. 重新演繹重點

重新演繹可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說話組織出剛閱讀過的資料。這是一種可行的
溫習方法。當閱讀一些包含很多生字的文章時,重新演繹可令學生學習生字的解
釋,及把艱深的句子變成他們熟悉的語句,這樣他們便容易理解了。當要求學生
重述時,我們需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說話把重述的內容用筆記下。這方法非常有
用,尤其當學生修讀一些須要進行研究的高級課程。教導學生有效地重述內容亦
可幫助學生學習如何簡明地寫出研究報告,而不會犯了今天學校常見的問題──
剽竊。

9. 總結重點

總結技巧包括教導學生閱讀文章及以自己的文字表達。對有特別需要的學生
來說,這是一個難以掌握的技巧。教師須要先讓學生按範例成功地完成一次。先
閱讀文章,再思考文章的內容,最後就以下的問題作總結:「文章中誰『人』或
甚麼『事』最重要?」
「甚麼事情是對於這個『人』或這件『事』最重要的呢?」
教導學生刪去無關重要、重複的資料,及用自己的文字扼要地表達。

10. 使用圖形工具(graphic organizers)

圖形工具是一個很有效的學習工具,目的是幫助有特別需要的學生,去學習
一些包含許多枝節的廣闊概念。不同的圖形工具可達到不同的目的:流程圖展示
事件的先後次序、「T 表」(T-chart)說明因果及比較、溫氏圖(Venn diagrams)
闡述異同等。向有困難的學生展示大量的資料可能令學生不知所措,亦會令學生
感到沮喪。因此,把資料分成小項,不單令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從而建立
有系統的模式以學習事實),亦有助學生自己建構意思,減少對教師及其他同學
的依賴。

11. 序列重點

排序的技巧是學生能否把新舊知識建立連繫的關鍵。它能協助有困難的學生
更容易地根據一定的模式而掌握某些概念。透過把文章的重點重新排序,學生就

22
能輕易地記得重要的事情,以及理解事情的發生次序。舉例說,教師可以給學生
一叠編號一至五的紙張,並要求他們記下重要的事情,又或用圖形工具記下。

12. 辨認主要概念

辨認主要概念是教導總結技巧的第一步。首先,教師應指示學生找出並刪去
無關或重複的資料。然後,學生應學習如何找出重要的概念及事情,從而取得主
要人物或事情的概要。由於辨認主要概念及總結是相關的,所以教師不妨在教授
總結技巧時,一併教授辨認主要概念的技巧。這做法能讓學生把新舊知識融會貫
通,使學生活學活用。

13. 辨別五個 W:何人(Who)


、何事(What)
、何時(When)
、何地
(Where)、何因(Why)

假如學生能辨別出以上的五個 W,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描述出故事或文章中
的事情,並加深對內容的記憶。學生可以利用表格或圖形工具來輔助。以下是以
「金髮女孩和三隻小熊」的故事為例,列出的簡表。

題目 金髮女孩和三隻小熊
何人?(who) 主角是金髮女孩
何事?(what) 她散步時發現一所凋空了的房子。這房子住了三
隻小熊。她走進房子後便用小熊的東西。她吃了
牠們的粥,坐在牠們的椅上,又睡在牠們的床
上。
何地?(where)在森林裡發生。
何時?(when)很久以前。
何因?(why) 她走進空房子的原因不明。她吃粥是因為她肚
餓。吃完了粥她便感到疲倦,所以坐在椅子上休
息。當最後一張椅子都被折斷後,她便到床上睡
了。

14.突出重點

適當地利用螢光筆,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及理解能力。相反,如不適
當地使用,其成效便很低了。因此在鼓勵學生使用螢光筆突顯重點作為一種閱讀
策略前,教師須給予實例及指導練習,並提醒學生不要把每句句子都用螢光筆劃

23
上。這樣做會令重點無法突顯出來,那便徒勞無功了。學生須分辨出真正有關及
無關重要的資料。教師可能須要花很多時間指導學生,才看見學生的進步,但這
策略確能有效地協助有困難的學生在學習階段初期,改善閱讀能力。

15. 預習課文

除了教授和解釋課文之外,預習將要教授的內容亦是必須的。預習有助學生
理解課堂內容及為其學習評估作好準備。在預習時,學生應依照以下的步驟:
 閱讀課題
 閱讀標題及副標題
 審閱是否有任何視覺圖表,例如地圖、圖表、圖解及相片等
 審閱是否有任何斜體字或粗體字
 速讀所有引言、摘要及總結。學生可同時利用以下的問題,練習預習技
巧:
‰ 這本書關於甚麼?
‰ 我對這本書有甚麼認識?
‰ 標題給我甚麼啟示?
‰ 突顯的詞彙或字句表達甚麼訊息?
‰ 地圖、圖表及相片等給我甚麼提示?

這個學習策略對參與個人學習計劃(Individual Education Plan, IEP)的學生


特別重要。它有助學生概觀教學內容,使他們更容易地吸收及明白。一些有趣的
閱讀素材,例如漫畫、雜誌及報紙等亦能變成有趣的活動。

16. 運用視覺想像(visual imagery)

運用視覺想像作為閱讀及理解的策略能大大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因為學生須
運用他們的想像力,而學生通常都是想像力豐富的。視覺想像是一個學生在「腦
海中製作敘述性文章的動畫」(mental movies of narrative passages)的過程。運用
視覺想像有利學生掌握、記憶及回想起閱讀的內容。由於這策略需要學生想像故
事中所發生的事,學生就能從而加深理解。其中一個有效地使用這策略的方法,
就是教師要求學生把剛閱讀過的資料畫成圖畫,然後向同學解釋。

17. 讀前熱身,讀後強化

閱讀前的活動能幫助學生明白他們將要閱讀的內容,這些活動可助學生了解
讀物的背景及與其個人經驗扣上緊密的關係。在讀前活動中,學生會簡略地接觸
到文章中的關鍵字或詞語。這對學生建立視覺圖象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能利用圖
畫、圖解及標題推測讀物的內容。他們亦可以圖形工具來作出比較、表達因果關
係、次序及分析人物性格等。在讀後活動中,學生可分享或討論從讀物所學到的

24
知識,並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學生亦應把讀前活動的圖形工具完成,並找出及
學習困難的詞彙,然後重溫及加強對文中內容的理解。

18. 解釋文中成語

「一日千里」
、「獨一無二」
、「三生有幸」
、「四海昇平」及「五穀豐登」等都
是成語的例子。成語當中常包含比喻,並不能按字面的意思來理解,例如「一日
千里」並非一天走一千里路,而是指進步的速度驚人。在教授成語時,教師應著
重成語的意思及生活化的例子。教師亦要提醒學生,學習成語必須明白其典故,
不能單從成語的表面意義來胡猜。

19. 無聲預讀

預讀有兩個目的。第一,它讓預讀者在無需詳閱整篇文章的情況下,可取得
文章的主要概念;第二,預讀者能為文章建構「心智圖」(mental map)
,以助分
析文中的細節。預讀能縮短閱讀的時間及提高閱讀的效益。對朗讀有困難的同學
而言,無聲地預讀能舒緩他們閱讀的壓力。

20. 自我提問式預習

任何學習策略均須循序漸進地進行,方可確保學生能掌握每一個學習步驟。
舉例說,要推敲出一個專有名詞的意思可循以下的步驟:首先,學生須從文章中
標示出這個專有名詞,然後給它下一個定義;另外,在文中找出一個關鍵的詞彙,
嘗試聯想一下這個專有名詞和關鍵詞彙的關係,最後認真地思考直至能夠找出這
個專有名詞的真意。

25
第二章

對書寫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本章提及了十八項用來協助有書寫困難學生的融合教育策略,每一項
策略都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寫作上所遇到的困難。事實上,很多
例子都反映出學生在學習上各有差異,所以運用這些策略時,必須因
應個別情況而作出適當的修改,以符合每一個學生的需要。雖然這些
策略有不善之處,但以此作為一個開始,確實能令到有書寫困難的學
生更易融合社會學習。

21. 同輩代為筆錄

有書寫困難的學生於寫作時,可向書寫能力較佳的同學口述,然後請他們代
為筆錄。這個方法除了提高有書寫困難學生的說話能力外,還能夠改善其他同學
的寫作技巧。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彼此合作,並須依照同學所講的意思用文
字寫出來。由於這種協作學習可以相輔相成,故此學生都很樂於參與。

22. 精簡寫作內容

精簡寫作內容確實能夠幫助有書寫困難的學生。當教師要求學生寫作時,必
須要提醒他們寫作的內容只著重重點,任何與題目無關的資料都一概刪除。如果
題目清晰,學生進行寫作時將遇到較少的困難。由於學生只須集中分析一、兩點,
故可以提高文章的素質及減輕學生寫作時所遇到的壓力和負擔。

26
23. 點列代替詳述

為了消除學生對寫作所產生的恐懼感,教師可以允許他們用點列形式來完成
寫作。這個方法逼使學生一語中的,讓他們將注意力集中於重點上。例如:學生
要陳述自己閱讀過的故事時,他們可以用點列式代替段落形式,將故事的重要情
節順序地表達出來,這種學習策略令教師更清楚地知道每位學生的理解能力。

24. 善用紙條提示

在寫作過程中,使用便利貼(Post-it)可以幫助有書寫困難的學生組織思維,
並提醒他們怎樣將資料作一個適當的編排,令他們能夠輕鬆地完成寫作。其實,
有書寫困難的學生極需要教師的全面支持,以改善他們的寫作技巧。一直以來,
很多人都對他們有所誤解,認為他們完全沒有價值,這種想法是不對的。

25. 提供課堂筆記

有書寫困難的學生若一邊聽教師講解,一邊記錄筆記,當中可能會遺漏一些
重要的課堂資料。如果教師能夠提供筆記,不但令學生更專心地學習課堂內容,
還有助他們日後溫習。

26. 錄音表達意見

有些學生說話能力比書寫能力為佳,所以教師應允許他們先用錄音方式儘快
將自己的見解記錄下來,然後再作筆錄。由於同時以錄音帶及紙張記錄所需資
料,故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而這方法亦有助書寫困難的學生學習。

27. 電腦文書處理

有書寫困難的學生在寫字時往往難於辨識字形結構或文字間隔欠佳,故常被
人誤解學習欠認真。為了令到這些學生滿意自己的作品,教師應允許他們以電腦
文書來完成寫作。學生亦可透過不同的電腦工具來檢查句子的文法,以改善習作
的素質。

28. 填充式作筆記

以填充形式記錄筆記對有書寫困難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這個方法不單能
夠節省記錄時間,還可以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重點及減少因未完成筆記而產生的
混淆。教師希望學生掌握這個技巧後,能提高自學能力。

27
29. 運用圖象表達

有些學生會覺得較難以文字或說話去表達自己的意見,所以教師應允許他們
以圖畫、電腦圖象或剪貼形式將意見表達出來。圖象的運用確實有助學生記憶,
讓他們聯想起與圖象有關的細節。這個方法不單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刺
激到他們說話及寫作時的靈感。

30. 允許協作寫作

透過協作寫作(collaborative writing),有書寫困難的學生可以就題目自由地
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請書寫能力較佳的同學負責綜合資料,再用文字表達出
來。教師更可以藉著此學習活動作為課堂研習,如教師提出一個故事的開端,然
後要求每位學生延續情節的發展。雖然這個學習策略很有效用,但不能時常運
用,因為這會令學生變得過分依賴,缺乏自我思考及寫作的能力。

31. 提供寫作大綱

為了令到學生更易完成寫作,教師應提供寫作大綱(structure for writing)或


圖形工具(graphic organizers)
,讓他們能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完成寫作,改善
他們的組織能力。

32. 提供寫作示範

對學生來說,以視覺效果來示範寫作是很重要的,因為學生可依照示範來進
行寫作。示範可以用多種形式來進行,例如:將學生的佳作貼於壁報板上或參閱
個人的寫作檔案(personal writing folder)都可以引導學生完成文章。寫作前,
學生最好先揣摩一些範文。當學生完成了一份以填充形式作答的寫作大綱時,教
師便可以用投影機將它展示出來,引導學生寫作時不會離題,吸引的寫作示範及
適當的鼓勵可以令到學生寫出一篇篇的佳作。

33. 用流程圖表達

寫作前,學生需要把自己的想法組織起來,而組織圖就可以用來記錄學生的
寫作靈感及將他們的寫作概念表達出來。當中,流程圖(flow chart)可以用來顯
示每一段的文章應包括甚麼資料,而寫於每一段的開端或以流程圖來表達的主題
句(topic sentence)就可以用來引導學生完成寫作。

28
34. 縮窄題目範圍

廣泛的題目範圍本來可以令學生有更多選擇,但對有書寫困難的學生來說,
就未必是一件好事。可選擇的題目應該局限於某一個範圍,例如著學生互相討
論,並列出所有關於內戰的成因,然後再由教師指示他們從中選擇兩項成因,加
以說明。這策略能夠減少學生對寫作的恐懼,令他們深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任務。

35. 著重內容評分

學生努力地完成功課,目的都是想得到教師的讚賞,所以教師評估學生的文
章時,應著重其內容,而不是文法的應用。另外,教師亦應該考慮學生的文章是
否已達到所訂定的目標,例如:教師著學生列出內戰的原因,評分應該根據他們
是否有貼題作答,及以事實或證據來支持論證。教師用這策略來評分時,還要視
乎學生的年齡及就讀班級。學生能正確的文法應用是很重要,但教師不應因此而
大大扣減他們應得的分數。

36. 任擇書寫工具

選擇自己所用的書寫工具及紙張確實可以增加學生寫作的樂趣;例如:有些
學生會喜歡選擇用粗筆桿的筆,有些會選擇用幼筆桿的筆,有些卻會選擇用顏色
筆或運用電腦。此外,紙張亦有很多種類,如紙質不同,行距有別。允許學生任
擇所用的書寫工具及紙張,不但令他們可以樂融融地書寫,而且還可以刺激到他
們的創作靈感。

37. 不拘格式字體

教師不應限制文章的表達方法及字體,以免影響到學生寫作。當文章的題目
製定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以手稿、草書或用電腦字體,將文章一字
不漏地表達出來。

38. 歡迎隨處寫作

為了令到學生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須要提供一個無拘無束的學
習環境,允許他們將文章寫於不同的物件上,如筆記簿、檯面、地板及告示板等。
如果學習環境不能配合學生,就會影響到他們寫作。

29
第三章

對說話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本章建議多個協助說話困難學生之教學策略,彼能使學生增強自信,
完成應達之水平能力。未能以口語表達自己的學生往往於完成學業上
的目標遇上困難。啟導學生開始發言時,可以嘗試安排他們二人對話
或小組對話,當他們適應後,便安排他們參與人數較多之小組活動。
這個策略有助鼓勵學生於公開場合發言。教師於活動初段應擔當一個
啟動的角色,引起討論的氣氛。本節還介紹其他不同的教學策略,如
續句練習、提示協助、視訊協助、圖表整理、旋律及音樂等舒緩學生
於學習說話技巧衍生而來的焦慮。另外教師於回答問題及小組討論時
容讓學生有較長的回應時間亦是相當重要。此外,多鼓勵及訓練學生
放聲地表達意見及為學生於課堂上和家中錄音,都有助學生能於同輩
前暢所欲言。

39. 給予句子開端

語暢異常(fluency disorders)影響演說時的流暢及節奏。其中以口吃最為普
遍。改善方法為於堂上給學生提供足夠的說話機會。當教師佈置一個語速溫和的
答問環節時,又給予足夠的時間回答,於是班上學生漸漸習慣較慢的節奏,這樣
便能減少他們與說話困難學生的表現比較。至於增強學生的信心方面,教師應多
鼓勵學生,協助他們參與從而促進班上的活動及討論。活動開始時,教師提供簡
單的句子開首、加長作答時間及使用視覺資訊加強投入感,都有助說話欠流暢之
學生表達。如學生表現焦慮不安,教師可待學生情緒穩定後才繼續活動。累積成
功經驗能在心理上增強學生的信心,並且提升他們說話之流暢度。

30
40. 視覺協助

與人溝通時的情緒和思考過程是投入課堂環境之成功關鍵,亦是讓學生有效
地學習的必須條件。當說話被打斷,學生就會遇上口語傳意技巧的困難。利用視
覺協助如圖表、圖畫、高影片、生字卡等,學生就能於教室中提出問題、回應、
表達情感及向適當的教師及同輩提出請求。當一位學生被要求回答一個問題或表
態時,教師除可要求學生口語作答,亦可讓他們畫圖表示。勉強學生作答只會將
回答變成不愉快的經歷。因為公開發言往往對說話困難學生產生焦慮,反而他們
以畫畫表達心中所想,會表達得更恰當。

41. 圖形工具

圖形工具(graphic organizers)能於教學上為學生與教師間的溝通提供支援。
圖形工具可以多元化的設計及功能呈現。同時,大量的研究亦著手探討此方法對
說話困難學生及非說話困難學生提升學習效能之成效。圖形工具是視覺協助及圖
象顯示,它能描述事實、字彙及學習任務概念間的關係。偶爾,圖形工具可以是
知識地圖(knowledge maps) 、概念圖(concept maps)
、故事結構圖(story maps)、
認知組體(cognitive organizers)
、前導組體(advance organizers)
,或是概念圖示
(concept diagrams)。圖形工具已廣泛地應用於不同科目的課程中了。

有語言及語文障礙的學生常受到同輩的殘酷欺凌,所以他們殷切地需要被接
納、安全感及信心,所以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最多的指引及支持。提供圖形工具
可幫助學生於表達意見前組織思路,因此教師可於給予課堂任務前提供協助,例
如配備筆記及圖形工具。當我們給予足夠的時間讓有語言及語文障礙的學生組織
思路,他們就能表達自己,甚至要求他們口頭回答問題,他們都會覺得有安全感。

42. 額外的時間

於口頭回答問題及進行討論時,若給予有語言及語文障礙的學生額外時間回
答,學生的學習成效將有明顯的改善。教師切勿給予學生任何額外的壓力,反之
應該重複他們所回答的答案,讓他們獲得肯定。教師可以與學生個別會面及解說
所應用的教學計劃,令學生感到更自在。面對關係良好的教師,有些學生甚至嘗
試舉手示意。教師須把握機會,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作答及清楚地將答案重複一
次。

43. 線索提示

若學生有說話困難,作為教師應設法減低他們的焦慮,同時增強他們的信

31
心。我們可以說出學生之姓名,或以手勢、姿勢、聲調、表情及溫和的接觸示意
學生發言;另外,容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都能提升他們在教室與他人交流的成功
機會。

44. 同輩交流

同儕合作(partnering)是一種有效的協助說話困難學生的課堂策略。它的特
色是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協助及回饋,從而提升及增強他們的說話表現,同時亦訓
練學生有更強的洞察力。若學生感到自己未有充足的準備、能力及欠缺與同輩相
處的交際技巧時,他們的社交問題就會變得複雜。伙伴合作讓學生與同輩相處,
從而體驗成長及勇於表達。如果學生有說話困難,這方法更有增強他們自我價值
的肯定及社會的認同感的作用;而面對面的互動說話活動,則更增強學生交際能
力及其他能力。

45. 集誦練習

指引學生朗讀的教學技巧有三個主要的目的,它們能促進學習、提升表現及
增添樂趣,而且與其他同學一同朗讀不再對他們構成壓迫感。這策略更能加速音
調、聲量、語速、用字及發音的進步。於眾多的集誦練習活動中,最為普遍的是
一人讀白,其他同學則於反覆句式的句子中加入。這特別的接替安排既有趣又刺
激,亦為很多學生的學習帶來正面的成果。

46. 旋律、音樂

運用旋律和音樂被認為是正面影響學習的活動。人類需要整個腦部處理音
樂,所以此方法能刺激認知機能及糾正很多語言問題。比起其他形式的治療,加
入音樂元素的好處是有助我們的發音、節奏感的發展;因此為文字及句子配上旋
律的旋律發音法(Melodic intonation)被語言病理學者廣泛運用。他們最後會把
旋律漸變為歌謠,再變為日常語言。不論學生在音樂方面的造詣和背景,利用音
樂輔助教學往往能刺激他們的學習動機及提升學習興趣;故此,鼓勵此方法也應
用於其他學科上。

47. 朗讀練習

當學生有說話困難時,他們難免感到緊張,不知道如何表達心中所想,甚至
有些學生更會抗拒在同輩面前發言。教師應製造練習機會,容讓學生有時間複習
學習材料,他們就可以用口語自在地表達了。教師可先給予學生一篇短文,讓學
生於正式匯報前有機會在家中,先反覆練習。這樣一來,他們可找家人或朋友充

32
當聽眾;練習越多,自信就越累積得多。另外,著學生站起來放聲朗讀,或反覆
回讀,或為他們錄音,讓學生聆聽自己的朗讀。總括而言,最重要的是勤於練習、
反覆練習及重視練習。

33
第四章

對聆聽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本章將會介紹不同教學技巧及方法以支援有聆聽障礙學生。有效的教
學法及個人化的指導均能滿足學生學習上的需要並協助他們取得成
功。

48. 先了解,後解釋

教師解釋各聆聽練習的目標後,讓學生用自己的文字去闡釋剛吸收的材料。
教師亦可將學習分為數個階段,並要求學生根據指引去完成不同練習。有些學生
可能要透過親身活動才能明白該活動的目的和內容。有需要時,教師可修改一下
指令的辭彙,以便學生理解;若學生仍不明白,教師可親自示範該活動並給予學
生足夠例子。當學生解釋活動的同時,教師可在紙上記錄各人的回應。根據各人
不同的學習能力,配合有效的教學方法,便能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

49. 運用過渡語句

先製作一個過渡語的列表,指令學生做出一連串的動作:「起立。走到黑板
前。拿起界尺。把界尺帶回座位。單腳跳到教室後面。」然後教師問:「你剛才
首先做了甚麼?之後做了甚麼?最後又做了甚麼?」給學生一段文字,要求學生
運用過渡語去重寫一次。過渡語列表有助學生記憶及學習,而列表亦能使學生有
效地運用學習時間。

50. 分清步驟次序

教師有結構地講課能幫助學生理解、激發他們的潛能及引起他們的學習動

34
機。以製作爆谷的過程為例,教師要強調每一步驟。「首先,我們要……」、「之
後我們要……」、
「最後要做的便是把爆谷吃掉……」當製作完成後,學生在享受
完製成品的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一同預備一個製作爆谷的流程表,並要求學生
默寫各步驟。

51. 運用身體語言

學生透過不同方法及不同速度去學習,而教師能夠有效運用口頭或非口頭上
的提示去傳遞訊息,這樣做對學生十分有幫助。一些看似簡單的提示,如在句中
作停頓或在說話時輔以身體語言。其實這些簡單的提示對於教師的課堂管理起了
很大的作用,因為它們能鼓勵學生參與和減少課堂上學生不專心的行為。口頭上
的提示,例如提醒學生課堂規則,或一些簡單的發問,都能有效地引起學生興趣
及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同樣道理,非口頭上的提示亦能有效地協助學生在學
業上取得成功。

52. 提供同輩協助

分組活動能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並透過合作以深化他們對新知識的理解,
而學生的社交能力亦能隨之而提升。高學習能力與低學習能力的學生之配合,能
啟發後者去接受挑戰並以高學習能力的學生為目標。不同能力學生的配合能有助
雙方的發展。

53. 增加動覺的參與

學生喜歡各種親自動手做的活動,將這類活動併入日常教學不單有趣,更可
使學生了解整個課程。運用提示卡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而角色扮演能增加學生
行動上的參與並讓他們更留心。

54. 併入媒體資訊

特別的課題有助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將電視主角、音樂家、流行曲的歌詞或
運動員的訪問等等併入教學,都能令沉悶的教室變得有趣。例如用饒舌音樂介紹
詩;用著名歌手、明星或卡通主角教授人物性格特徵;用著名的運動員作生物科
的主題等,都是十分有創意的教學法。把有關連的課外材料併入教室,能提高學
生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潛能以取得更好成績,令學生能更專注課堂及為日後的
學習打好基礎。

35
55. 高層次組織法

運用高層次組織法去協助啟發學生思考及引導學生發問。教師指導學生在一
個特定的模式下去完成習作,而教師亦需清楚指出其對學生於該習作之期望。這
樣,學生便更易在一個新環境下學習。高層次組織法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快、更易
的方法去學習深奧的知識,從而加強他們於學業上的成功感。

56. 運用已有知識

運用不同的方法協助學生建立學習概要。創作一個 KWL 圖表(K:Know,


是學生已有知識;W:Want,是學生想學甚麼;L:Learned,是學生已學了甚麼)
以協助學生理解並建立他們基本學習知識。讓學生參與小組討論以取得答案或預
計結果。運用學生已有知識以協助學生理解並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57. 提供聆聽大綱

為學生提供課堂大綱有助更有效地教學。首先,這些大綱有助增加學生集中
力,因為他們在一個組織完善的架構中學習;而大綱的運用亦協助學生更清楚明
白課本的內容。再者,大綱示範如何將不同篇章及內容組織得完整一些,而運用
小標題有助學生察覺到如何有邏輯地編排不同內容到不同的小標題下。另外,透
過學習如何在文章中找出有用資料,學生能增加閱讀理解、寫作等能力。這種大
綱有助低學習能力的學生,學習有效的筆記技巧及找出重要資訊。填寫缺漏了的
資料有助學生找出重點,為日後高等教育打好基礎。

58. 寓教於樂

教師教授學生在聆聽技巧不單可以令他們在學業上得益,更對他們的日常生
活中起很大作用。學生可透過不同聆聽練習學會如何傳遞信息。而運用短語技巧
可令所有學生更積極參與各活動。

59. 善用短句

除提供視覺上的輔助外,教師亦可將長篇大論的演講分為小段,或用短語表
達,這樣便可令學生更專心,也可提高他們的聆聽技巧。教師亦可為學生提供課
堂大綱,此舉可令學生更專心上課。而課堂大綱除可放於黑板之外,教師亦可為
每位學生提供一份課堂大綱以方便他們作小組討論。

36
第二部分

感知活動篇

第二部分:感知活動篇

第五章 對聽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38
第六章 對視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42
第七章 對動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45
第八章 對專注力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50

37
第五章

對聽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今時今日,教師面對無數挑戰,但最嚴重的莫過於殘障學生所帶來日
常教學的挑戰。所有殘障學生情況特殊,時刻需要耐心、關愛和體諒。
他們罹患的殘障眾多,而聽障是其中最不幸的一種。下文介紹一些有
效的教學策略,可讓教師在課堂實踐,用以教導聽障學生和應付種種
挑戰。

60. 安排較佳座位

聽覺障礙的學生可能需要較佳的座位安排。在教室中,由於採用講學方式,
他們或需坐近教師。少受干擾(主要來自雜聲)的座位,也是可供考慮的選擇。
此外,教師應該不時轉換在教室講學的位置,或「走入學生群中」,以確保學生
即使坐在較遠位置,也有接近教師的機會。

61. 利用視覺教具

對聽覺障礙和依靠視覺學習的學生來說,利用高影機、地圖、圖形工具
(graphic organizers)和字彙遊戲(word splash)等視覺教具十分重要,可以提
高他們的學習成效。教師給予指示時,口述加上手寫,不但可以照顧聽覺障礙的
學生,其他學生亦同樣得益。除了印發筆記外,在高影機膠片或黑板寫上重要字
詞,對所有學生都十分有效。

62. 說話時面向學生

教師說話時面向聽覺障礙的學生,可使他們較易聽得懂教學內容。教師應該

38
慢慢說話、改變語氣音調和咬字清晰,以加強他們的理解力。要求學生複述指示
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習成效。聽覺障礙的學生即使懂得唇讀,要是看不到對方的唇
形,亦會不知所言。

63. 強調重點

強調重點,就是把資料分割成多個較易掌握的細小部分,而不是把所有資料
一次過塞進學生的腦袋!這個方法可以兼顧聽覺障礙和組織力較弱的學生。利用
圖形工具(graphic organizers)
、寫出重要字詞,以及提供講義大綱或筆記,都有
助達致目標。學生不論是否有聽覺障礙,這個方法同樣有效。

64. 複述或改述其他同學的說話

學生在堂上發言時,聲音往往微弱輕柔,令聽覺障礙的學生很難聽到。教師
可以從旁協助,方法之一是採用相同或類似的字眼再說一遍。教師的聲音通常較
為響亮,並為同學所熟悉。不僅如此,聽覺障礙的學生解讀教師的唇語往往較解
讀其他同學的容易,原因在於他們坐得較近教師。複述同學的說話,間接確認了
同學的反應,是一種正面的教學法,尤其有助鼓勵那些自視較低和自信不足的學
生踴躍發言,因此,這個方法的好處有二:一是協助聽覺或處理聲音有困難的學
生提高學習能力,二是確認其他學生的反應。

65. 標示課文及學習指引

在分發講義給聽障學生之前,預先為他們標示重點,對他們很有幫助。學生
在溫習時,可清楚記認這些重要部分,並按需要做筆記。此外,在卡紙上記下重
要資料,既有助學生專心學習,又可讓他們有所依從和不會偏離學習重點。

66. 協助聽障學生在課堂做筆記

部分有嚴重聽障的學生安排了私人助理,協助他們完成日常課業,例如做筆
記。不過,沒有助理的學生通常難以兼顧一邊聽講或讀唇、一邊做筆記的工作。
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是設立伙伴計劃,讓同學用複寫紙為聽障學生做筆記複
本,或由高年級或其他想取得志願服務學分的學生協助做筆記。

67. 利用同輩輔導

同輩輔導是一項非常有效的策略,能協助聽障學生學習而無須竭力「聽」課。
坐在同學旁邊的聽障學生可專注在教材上,有助他們集中精神和提高讀唇的能

39
力。此外,同輩互助可增進友誼,而助人的學生亦可從協助同學學習成功中得到
滿足。

68. 利用課題紙整理資料

習作紙有助所有學生整理資料,對聽障學生的幫助特別大。聽障學生聽課時
經常遇到困難,但如有資料在手,他們便可隨時參考,不必竭盡全力聆聽教師講
解,因而加添壓力和負擔。同輩輔導和課前分發的課題紙,能為聽障學生提供雙
重保證,讓他們獲得一切協助,更清楚了解授課內容。

69. 課前提供詞彙

預先向學生提供詞彙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能使學生初步認識下一課的基本
概念。熟知詞彙及文法,不但令聽障學生對學習範圍事先有所認識,又可使他們
與其他同班同學一起學習。這種鞏固基礎的策略還會擴大學生的詞庫,為他們提
供框架,以便日後學習更具挑戰性的素材。

70. 使用附有字幕的錄影短片及影片

錄影短片有助學生認識新事物,但若學生患有聽障,則影片對他們幫助不
大,甚至毫無助益。雖然對聽障學生而言,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但借助字幕,
情況仍可改善;因為有了字幕,所有學生(不論患有聽障與否)都可透過他們喜
愛的媒體,專心專意地學習新知識。

71. 在介紹新資訊前播放錄影短片

對聽障學生而言,在首次接觸教材時便要全面掌握新概念,是一項重大的挑
戰。因此,我們必須在事前教導學生學會一些概念,為學習奠定基礎。影片和錄
影短片是向聽障學生介紹這些概念的好工具。聽障學生如能認識這些概念並且融
會貫通,便能為日後學習新資訊奠定基礎。

72. 使用另類測驗方法

聽障學生在測驗時經常面對不必要的壓力。在口試中提供翻譯員或採用以表
現為本的測驗方法,可減輕這些壓力。在以表現為本的測驗中,學生可透過表現
證明其能力,而無需經筆試寫下其對某項概念的理解。運用這項高效策略,並放
寬測驗時限,向來是評量聽障學生學業進展的有效方法。

40
73. 減少背景噪音

在環境上作出調適,對聽障學生的學習甚為重要。學校可安排聽障學生坐在
靠近教師的位置,讓他們不但聽得清晰,而且可以讀唇。對聽障學生而言,能夠
看到教師和同學的面部表情、讀唇及解讀對方的身體語言,是非常重要的。助聽
器對聲音極為敏感,因此應避免發出響亮或刺耳的聲音。在進行課堂討論時,教
師應安排學生透過麥克風說話,以確保佩戴助聽器的學生也能聽到。可能的話,
應在教室鋪設地氈。教室位置亦應遠離膳堂或健身室等嘈雜的地方。

74. 簡化辭彙

教師可考慮使用同義詞或表達相同意思的短語。學生如在理解上有困難,教
師毋需重複先前所述內容,較有效的方法是以另一種表達方式加以說明。教師應
把學生不熟悉的詞彙或術語寫在黑板上,或在講義中註明解釋。並非所有聽障學
生都能讀唇,學生和教師可借助手勢或動作等方法表達自己。

75. 使用事先印備的教材大綱

向學生講解詞彙及概念時,使用視覺工具非常重要。圖解、圖表、圖片及立
體模型等,均有助學生理解詞彙及概念。教師可在每節特定的課堂或單元,使用
印有詞彙和概念圖解及定義的卡紙,並印發內容撮要或重點大綱。教師亦可善用
科技,協助聽障學生學習。

41
第六章

對視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學習基本上是透過視覺和聽覺進行的,倘若學生其中一種功能受損,
教學上必須作出相應的安排,才能保障學習的效果。本章內容對視障
學生提出多種經教師試驗有效的方法,包括加長學習時間,運用錄音
器材,提供特別印刷等。應用這些方法,配合教師的講授,必能營造
一個充滿學習機會的環境。視障學生通常容易感到受傷害和被忽略,
因此,教師必須作出一切的努力去接納和肯定他們,最低限度也要發
掘和欣賞他們擁有的優點。

76. 詳細說明步驟

教導視障學生的教師必須保證學生對學習環境中每一樣相關的事物有清楚
的認識。詳細而按部就班的口頭指引會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他們雖然看
不清楚,但可以聽得明白,以補不足。

77. 安排適當座位

視障學生的最佳座位應該是接近教師,以清楚接聽教師的口頭指引;亦應該
接近寫字白板和其他提供學習指導的器材,以減輕其視力的負荷。被安排較遠的
座位是不合適又不合理的。

78. 提供特別印刷

視障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其他學生無異,只要把字體放大或用凸字印刷,他們

42
便可以正常閱讀和學習。當然,教師必須要先接受相關的培訓或聘用合適文職人
員協助處理資料。

79. 灌錄課本內容

視障學生透過錄音帶學習,可以減輕對視力的負荷,使他更專注於對知識的
理解,同時訓練聆聽能力。影音設施能夠幫助學生有效認字,閱讀起來便更加流
暢。正如一般學生透過欣賞電影去學習的反應一樣,視障學生透過影音設施去學
習,會感到特別刺激和興奮。

80. 調較合適光線

部分視障學生對螢光燈或自然光線十分敏感,教師須要為他們安排特別的照
明設施,以減輕眼部不適。當他們作案頭閱讀的時候,也須要調暗教室的光線並
加設光暗度適中的檯燈;電腦螢幕的光暗亦要配合個別學生的需要。

81. 使用黑紙白字

傳統用白紙黑字的印刷令視障學生面對更大的閱讀困難,亦使他們的眼睛感
到不適。最簡單便宜的方法就是使用黑紙白字的印刷,以減低他們眼部不適及閱
讀上的阻力。

82. 運用實物教材

視障學生可藉著觸摸具體實物去理解抽象概念,以發展他們的潛能;例如使
用介紹地形的立體地圖可以令視障學生明白地形結構,人口分佈等的情況。這方
面,教師須要具備豐富的想像力和創意,以預備合適的教材。

83. 遠離窗邊座位

強力光線會影響視障學生的學習並且使其眼睛受損,教師須要適當調較窗簾
以營造較舒適的學習環境,亦須要安排學生坐在教室靠中央的位置,面向教師學
習,以提高學習的效果。

84. 個人閱讀資料

擁有一份個人的閱讀資料可減輕視障學生視力的負荷,同時減輕閱讀時的心

43
理壓力。此外,學生也可以運用螢光筆在個人閱讀資料上畫上不同的符號,幫助
自己明白學習的內容。

85. 加長自學時間

加長備課時間可減輕視障學生學習上的壓力,加長完成課業的時間則可提高
課業的素質,同時讓他們在輕鬆的氣氛下享受一個愉快的學習旅程。

44
第七章

對動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在敎導有大動作(gross motor skills)或精細動作(fine motor skills)


動覺障礙(motor difficulties)的學生時,最重要是要能針對他們個別
的需要。教師所作出的示範,是為幫助學生能從其中學習並掌握到新
的技巧。因此為了有效發展有關技能,教師的示範是必要的。以下會
介紹一個改善手寫能力發展規律和技巧的策略。首先成立一個由治療
師、物理治療師、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組成的協作團隊,透過彼此不同
的專業方法、技巧及配合適當的設備去進行個別化教學。這些專業知
識和經驗的結合能夠進一步照顧學生的需要並為他或她提供一個安
全的環境,使每位學生都能夠按自己的速度成長、發展。一個完整的
改善計劃包括符合學生的特殊性及其獨特的需要。以下的策略和例
子,會介紹怎樣照顧個別學生的學習所需及處理訊息速度不一的問
題。

86. 運用具體例子

動覺障礙會影響書寫能力及手眼協調,亦會影響執行由大肌肉控制的大動作
(gross motor,例如:跑、跳)
,是由於腦部和身體的聯繫發展不良時,導致學
生空間感較弱。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運用具體的圖象,清楚描繪出活動的每
一個步驟,藉以幫助這類動覺障礙學生。例如:透過一系列圖畫描繪跑步的過程;
第一幅:展示開始跑步時,手腳的位置;第二幅:展示接下來手腳的位置;如此
類推。教師亦要親自為他們示範每一個動作。最後,跟學生一起練習所有動作,
進行時可加入音樂以增加動作的節奏感和流暢度。精細動作運動困難的學生則可
以隨著音樂的節拍活動手部肌肉及橫跨身體的中線(midline),當然書寫改善計

45
劃(writing programme)包括如何為小肌肉做熱身,也是為書寫作必須的準備。

87. 示範寫字步驟

當動覺障礙的學生學習各種指令及動作時,透過手牽手示範及運用具體例子
都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學生在幾次示範之後,已可以掌握有關技能,但有動覺障
礙的學生則需要更多的示範,因此教師必需重複示範以幫助他們掌握該技能。示
範過程可以結合生活例子以突顯該技能的重要性及實用性。書寫改善計劃
(writing programme)也應結合示範。書寫的過程包括示範和指示,做完熱身活
動後,先讓學生看教師示範該字正確的形體結構;接著,學生可以口唱書空或用
手指在平面上寫字;期間可鼓勵學生在腦海中不斷重複那個字,藉此加強學生對
該字形結構的熟習度;然後著學生用鉛筆臨摹數次;最後,他們可以自行嘗試書
寫。這樣不同步驟的示範對學生掌握字形結構有很大的幫助。

88. 提供適當輔具

家長、醫生及治療師可互相配合為學生提供一個切合其需要的方案。各式各
樣的復康儀器和設備能為動覺障礙的學生提供方便。嚴重大動作動覺障礙的學生
可以配備餵食或穿著輔具,例如:旋轉匙羹(swivel spoon) 、長柄夾或機械代手
、拉鍊扣(zipper pulls)
(reacher) 、有魔術貼的服飾(velcro-closure clothing)等。
大型的輔具包括:室內便器、教室桌椅及可以和輪椅相配合的桌子。

精細動作的輔具包括:訓練及加強手部肌肉的大手夾(large hand gripper);


做功課或書寫時用的傾斜板(tilting level boards)
。電腦可輔助有嚴重精細動作動
覺障礙的學生書寫。在實施或採用上述建議時,年紀較小的學生通常問題不大,
但是年紀較大的學生通常很在意自己的傷殘與外貌,所以他們使用輔具時往往顯
得困窘或尷尬。因此若學校和教師在課堂上都要留意學生成長和發展的不同階
段,而且對學生的需要有很高的敏感度也是十分重要的。

89. 物品擺放適當

教師把教材、學習用品擺放在學生容易拿到的位置。鑑於動覺障礙學生的活
動能力有限,所以教師應把該課節要用的物品放在接近他們的地方,使他們很容
易拿到。這不僅減少拿物件時的壓力,更可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完成更多的
任務。教師可以先教導其他學生如何為這些有特殊需要的同學提供協助和討論具
體步驟和方法,使他們能從旁協助。上課前,應為他們安排一張比較寬敞開闊的
書桌好讓他們有足夠的空間放置課堂所需用品。這個模式,能令活動流程來得更
容易和暢順。

46
90. 允許不同姿勢

有些動覺障礙的學生需要不同的坐姿。改變他們姿勢的幾個特別步驟包括移
動、抬舉、轉移。物理治療師可為教師提供寶貴的資訊及幫助,教師掌握資訊後,
在協助學生改變姿勢時,務求使學生感到舒服安全。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有一個舒
適的姿勢,同時留意他們是否須要改變。例如:(1)使用躺臥輔具(sidelyer),在
其躺下的那邊加一些支持;(2)用一些楔子形護墊(wedge),如:用一些海棉墊
著臉傾向的那邊,以固定頸部位置;(3)使用三輪車(tricycle)
,使之活動較自如。
有動覺障礙的學生要完成指定的學習任務時,這些設備可以為他們肌肉運動提供
控制和支持,使他們較舒適、亦方便與他人溝通。教師應關注及不時留意學生的
位置或姿勢。

91. 給予充裕時間

有動覺障礙的學生須要用較多時間去完成指定的功課。若沒有足夠的時間讓
他們去完成功課,他們會產生挫敗感,因而妨礙整個學習過程,進而感到害羞及
自尊心受損。即使是簡單的手腕或手掌活動,對於有動覺障礙的學生也是相當困
難的。因此若時間不足以讓他們完成工作,對他們來說是十分不公平的。但是,
給予學生額外時間去完成任務,教師可能要面對「時間限制」和「調適」的兩難。
如果學校能夠為有動覺障礙的學生提供一個特殊的教室,他們可以在那裡輕鬆地
完成功課,然後才回到原來的教室。這種安排對於師生都有益處。另一個好的方
法就是輔助性專業人員或教師助理在不同階段(例如:教室管理、考試、做功課)
的介入,在他們的幫助下,有動覺障礙的學生可提早做功課或試卷。總括而言,
給予額外時間,對所有學生都有好處,尤其是有動覺障礙的學生,效果更好。

92. 彈性書寫方式

有動覺障礙的學生通常在書寫方面有較大的困難,因此要書寫的功課並不能
準確評估他們的學習進度。在需要書寫的功課若有一定的靈活性,將有利教師更
準確評估學生的能力和了解學生的不足,可見這個調適對於師生都是十分有價值
的。教師還可以著學生利用表演、說話、輔助科技等代替書寫,使學生的限制相
應減少,以確保有公平及準確的評估。教師的安排靈活可以減少有動覺障礙學生
的書寫壓力,進而促使他們能自我實現及成功。

93. 教室井然有序

教室的佈置對有動覺障礙學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為了提供一個可自由活動
的空間,教室的通道必須要寬闊以及暢通無阻,令學生可以很容易到達教室的任

47
何角落及使用室內各種設備。教室的每個角落必須井然有序,務求令學生有足夠
空間往返。因為如果有動覺障礙的學生不能在教室裡自由活動,對他們及教師都
會造成壓力。若問題惡化,就得作出改善,重新調動學習環境,使學生回到正軌,
繼續的活動。

94. 校園無障礙

有動覺障礙的學生應可以很容易到達教室內外的各個地方,例如:洗手間、
校園內的任何地方。若學生的活動能力有一定的限制,可能會為他們造成了壓
力,進而產生意外、事故。因此校方及教師應為他們提供一些安排,使他們能自
由活動及穿梭往來教室及校園的任何地方。

95. 同輩輔導

同輩輔導使輔導員或受導者在學業和社交方面都可以得益。同輩較易被有動
覺障礙的學生接受,因此教師在指定學習伙伴時,可以安排學業成績較好的同學
作為他們的伙伴。除了有動覺障礙學生可從伙伴身上獲益外,研究亦顯示輔導員
本身的成績也會有所提高。同輩輔導能提升有動覺障礙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有動覺障礙學生對於輔導伙伴的態度亦會有所改善,其他同學也可獲得有困難學
生的認同。因此,若有好的計劃或安排,同輩輔導可以產生雙贏的局面,有關學
生、人員都會得益。

96. 溝通方式靈活

學生若上半身活動困難,當他們要發言或有特別需要時可能沒法舉手。教師
應擬定規則,例如:可以用物品、手語、表情等方法作為提示,以方便學生做堂
課或活動時遵循。例如:教師可事先跟動覺障礙的學生討論,找出協助他們的方
法及策略。若學生的活動能力有限,當他想回答問題而無法舉手時,學生可用事
先設定的信號向教師表示。另外,若可以的話,學生想答問題時也可以用有顏色
的指示卡,當他展示指示卡時,教師就應該請他回答問題。

97. 善用組織圖

教師為動覺障礙的學生作出調適,對他們都有幫助。有動覺障礙的學生曾表
示,若新教師事前能私底下接觸他,進行會談討論,他的焦慮程度會相對降低。
這些學生在進行活動和做功課時需要一定的調適。教師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個大
綱、地圖、圖表。如果學生抄筆記的能力有限,可著其他同學為其抄筆記。教師
亦可以為他們提供方便,事先列印筆記的要點、概念或圖表,因為抄筆記並不是

48
決定學生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事先預備的組織圖,圖表、大綱和地圖等可以幫
助學生聯繫新舊知識。另外,用電腦繪製的圖形工具(graphic organizers)則對
動覺障礙的學生特別有幫助。

98. 適時休息減疲勞

教師能時常留意及判斷學生的疲勞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因為當動覺障礙學生
疲倦時,原有的困難可能會加劇或惡化,沮喪的程度亦增加。短暫的休息,對於
他們十分有幫助,可以減輕長時間工作所帶來的壓力。當他們感到疲勞時,就應
讓他們稍微休息一下。新近的研究顯示,青少年比較喜歡在那些上課時間較遲的
中學學習,所以緊記為有動覺障礙的青少年安排需要技巧性較高的活動時,應安
排在早上進行,因為那時段學生的休息和精神都足夠。可見保持學生的身體和精
神狀況良好是十分重要的。為了達到理想效果,教師應對影響學生表現的各種情
況作出調適。

99. 避免眼睛過勞

動覺障礙學生通常在整個身體活動的協調上有一定的困難。若要學生的視線
由一個地方移至另一個地方,可能會增加運動控制的困難。所以應盡量避免要他
們經常轉移視線,例如:可為他提供一份筆記,使他不必從黑板上抄寫,這些安
排對學生很有幫助。有時,應避免將所有的書寫活動編排在一起。動覺障礙的程
度影響學生的表現,所以須要時刻留意學生的需要及作出調適。

100. 視線水平相若

當帶領小組討論時,應使所有學生在同一視線水平,這對於一個小組討論十
分有幫助。教師必須有效地採用這個技巧。因為有動覺障礙學生的眼部須要由一
邊轉到另一邊時,可能產生不適及增加他們的負擔。若學生能專注於討論的內
容,而不是眼球的移動、眼神的轉移,整個討論的流程將更暢順,效果亦會較好。
因此安排學生討論時,不用費力的眼神接觸可減少他們的壓力,同時亦能幫助他
們有自信及發揮得更好。當然,能為小組討論安排適當及舒適的環境亦十分重要。

49
第八章

對專注力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有專注力障礙的學生在學習時容易受外界干擾,所以教師要以特別的
方式照顧他們。教師必須加倍留意他們的學習表現,以確保他們能夠
達到學習目標。他們面對班中的教師、同學及課堂學習內容時,情緒
容易激動,常常表現沮喪灰心。當他們激動、沮喪及灰心時,會設法
滿足歸屬感及於人前表演動作以娛己娛人。以下策略可以減低他們對
他人的騷擾和令他們重新進入一個有意義的學習環境。

101. 精心安排座位

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限制最低的環境。為免學生被周圍環境事物影響,他們
的位置應遠離鉛筆刀、門口及窗戶等,減低環境中可能產生的視覺及聽覺刺激。
身體殘障的學生(他們有特別的裝備如輔助儀器、輪椅、拐杖等),教師應給予
他們額外的空間,照顧他們的需要,為他們安排靠近黑板、功課表和門口的座位。
除此之外,教師更應留意他們的個人感受,避免其他人(包括教師及同輩)的過
分關懷,引起學生的自卑及尷尬。

102. 教師走近,專注提升

當學生開始對學習失去興趣及集中力,教師可以自然地走向及站近他們,使
他們重新集中注意力。教師要多次重複使用此方法令學生適應,之後只需一個小
動作或身體語言已經足以令他們重新集中注意力。教師亦可以安排學生坐近教
師。部分學生不明白非口語指示的意思,教師須要在學習前先對他們說明,這一
類的身體語言(走向他們、站近他們及拍拍他們的肩膀)表示他們須要重新集中
注意力。

50
103. 課堂滲入不同活動

有學習障礙的學生面對冗長的工作時,他們會容易感到情緒不安、身體會不
停擺動、騷擾別人及精神不能集中未能投入。教師要留心這些現象,隨時會漸漸
在學生身上出現,故此應該考慮為他們不時轉換學習活動,以改變教室中的學習
環境和氣氛,使學生有時間和空間去改善情緒,增添新鮮感及重新投入學習之
中。藉不停地輪流運用靜態及動態的學習活動,不單能有效地控制教室秩序,更
能夠使他們好好學習。

104. 自我監測系統

自我監測系統使學生學習如何自行監察及評估自己的集中能力,教師可以用
電子計時器配合;透過自行調教時間長度,他們能學習自行監察自己的集中能力
進度(時間的長度是取決於學生當天的情況)。學生清楚知道自己的進步過程,
集中精神的時間長度。教師同時要為他們預備「自我監察及評估清單」、設立獎
勵計劃令他們更加投入學習過程,後期以口頭上或代幣換取實際上的獎勵,給予
渴望的活動或禮物,但要留意獎勵計劃可能減低其他學生的集中能力。當發覺他
們行為不當時,我們必須指出及修正。此策略可以漸漸擴展至其他學生,全面在
班中實行。

105. 建立井然有序的教室

教室井然有序,對教師及學生均有好處。建立井然有序的教室使課堂運作更
加順暢,教師可以把書本、作業、工作紙及教具放在一個特定位置,向學生示範
怎樣正確使用桌椅及儲物櫃,建立一套清晰的教室指示及計劃以提升教室的秩
序,令學生容易掌握,好好跟隨。

106. 共訂目標,自我監測

學生每天應當訂立目標,記錄在自我監察及評估清單上。教師要確定每一項
目標均能以觀察作出評估。清單幫助他們提醒自己及投入參與課堂活動;同時,
建立獎勵計劃,以清單為依據,一至兩星期結算及獎勵一次。

107. 跳出框框

一個正常的教室設計及桌椅放置方式可能會令專注力弱的學生分散注意
力,甚至令他們無法集中。當教師察覺學生開始有異常行為時,便提供另一學習
場地是一個相當有效的策略。教師應盡量低調地實行此策略,作用是提高學生的

51
服從性及把他們重新組合。場地可以在教室中的特定角落或在教室以外的其他可
使用空間,一切視乎學生行為問題的嚴重性而定。

108. 減少外界刺激

為提供一個有效的學習環境,必須減低外界對學生的刺激。教師應以常理角
度處理這個問題,盡量安排學生遠離空調系統、散熱器、繁忙交通道、暖爐、窗
戶及門口。另一種外界刺激是與其他同學共處一室,為避免發生問題,教師必須
小心地安排他們的位置,減低其他學生對他們的影響。

109. 主動學習,增加參與機會

教師在設計活動的時候,要多邀請活潑好動的學生參與其中。協作式教學是
一個頗有效的策略,此舉能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時能提升他們的社交
技巧。教師透過活動可觀察學生們的學習進度,留心他們的參與程度。另外,教
師可把課業作業放於一個固定的位置,要學生自行取回課業,以建立他們的責任
感,培養他們自學的能力。

110. 額外課業及活動

能力較高的學生能較快完成課業,所以教師要為他們預備一些額外而且較困
難的課業。增潤內容可成為能力較高的學生的獎勵、等候別人時的活動及提升他
們的學業成績。我們可以在教室中設立一個「下一個活動是……?」的角落,每
日放進不同的活動,當他們完成課業的時候,可以自行拿取活動工作紙。久而久
之,會慢慢培養成為他們的習慣。這能減低他們對其他能力較低的學生造成騷
擾,又能從中得到更多學習機會,一舉兩得。

111. 課業宜少宜密

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在處理資料上常出現困難,他們在學業上的表現較弱。要
幫助他們處理特別、微細或不同部分的知識內容可以使用圖形工具(graphic
organizers)
,把新知識建構於學生的已有知識上,盡量將課業在合理情況下分拆
成若干小份,令學生容易掌握,避免他們不能消化及造成混亂。

112. 給予適當提示

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在重溫已有知識的時候往往出現困難,尤其在他們精神不
能集中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提示卡作為刺激學生思維的工具,引導學生集中精

52
神及較有效地激活已有知識。

113. 表揚突出表現

稱讚可以令學生行為上有所改善,同樣,讚揚學生功課上及行為上的突出表
現也有相同結果。學生需要教師的認同,無論口頭上、非口頭上或一紙獎狀的稱
讚,均十分有效。教師若能使用合宜,一段時間之後,更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在策略實施之前,教師須與每一學生分別會面,與學生分享教師的需要及對他們
的期望。當策略實施之後,教師可多採用非口頭提示提醒學生返回學習活動中。
非口頭提示可簡單至一個手勢或一個眼神,已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行為,若加上
獎勵計劃,成效將更顯著。

114. 教授獨立技巧

鼓勵學生訂定及達到目標能幫助學生獨立,目標可幫助他們留意自己的學術
表現。他們要清楚知道教師的期望,然後教師要教導他們邁向目標的步驟,不斷
跟進自己的情況。教師的指令要一致、簡單直接和準確,使學生習慣及容易跟上
進度。當日的目標可張貼於黑板上,讓學生能清楚學習目標及預備當日的活動。

115. 清楚目標,表達期望

教師在進行一般的活動時候須要提供活動的目標和目的,使學生要知道活動
對他們的意義。教師的指示要清楚簡潔,不可含糊不清,更不要使用奇怪或深奧
的資料。在說明課堂的方向及目標後,把目的張貼於課堂的當眼位置或黑板上,
讓學生不時自我提醒。教師可將方向(按學生的年齡及班別所學的東西有所不同)
寫於每一份功課之中。

116. 善用電腦

資訊科技的使用對幫助集中力低的學生學習產生重大影響。在教導集中力低
但有學習動機的學生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運用資訊科技,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
習效率。每當他們有突出表現時,可獲准使用電腦;他們會把它視作一項獎賞,
讓他們使用學習輔助軟件或學習遊戲軟件時,檢視自己的能力或進行練習,以鞏
固他們的知識。雖然我們深信這些電腦的學習遊戲軟件十分有效,但教師要留心
學生不要只顧有趣而忘記學習其中一些特定的內容和能力。

53
117. 圖形工具

教師運用圖形工具(graphic organizers)讓學生學習組織資料及意見,然後
在授課前或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希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對問題找出合適及相
關的內容作出回應。教師可教導他們如何使用大綱(outlines) 、網絡圖(webbing) 、
、填充活動(fill-in-the-blank activities)及範例(modeled examples)
點列(rubrics)
等等整體資料,這些均是圖形工具的好例子。

118. 縮短功課長度,化整為零

難以集中精神的學生面對冗長或需詳細解釋的習作時,他們常常認為難以完
成,大多數會選擇放棄,或草率了事。教師可以把習作分拆成數份短作業,於不
同時間派給學生,讓他們分階段完成。短作業會較易完成,學生能更集中,質量
亦較佳。使用此策略時,教師須費時及詳細考慮如何分拆習作,並且要給予他們
額外的時間。因為完成整個習作的時間增長,而且把習作縮短成幾個短作業,所
以對學生的習作素質要求亦相對地提高。

54
第三部分

行為篇

第三部分:行為篇

第九章 對情緒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56
第十章 對行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61
第十一章 對協調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67
第十二章 對自我監控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71

55
第九章

對情緒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本章集中探究怎樣協助有情緒障礙的學生。其中的方法包括細分工
作、提供例子、抓緊學生注意力、善用提示、澄清指示、注重作業素
質、賦予正面嘉許、示範正面行為、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親切歡迎
學生以及鼓勵學生寫日記。

119. 分割作業成可完成的細小部分

有情緒障礙的學生鑑於過去的失敗及痛苦的經驗,往往對學校反感。如果教
師不適當地闡釋作業或研究項目,他們可能會怯步。因此,在教導有情緒障礙的
學生時,正面友善地解釋作業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師能把複雜艱巨的作
業分割成細小部分,學生便更有信心完成作業。只要把研究項目分割成可完成的
小部分,教師和學生均會對學習成果嘖嘖稱奇。

120. 提供範例及完成作業的清晰步驟

在教導有情緒障礙的學生時,如教師能提供作業的範例,學生必能獲益良
多。無論是教師提供範例或是其他班別的作業,均能令學生清楚明白到作業的要
求,並更能加強學生完成作業的信心。由於各種各類的原因,有情緒障礙的學生
經常對教師的口頭指示感到迷惑以及缺乏組織技巧。如教師能闡釋達到目標的具
體步驟,這樣既能減低學生的疑慮,亦能有效地幫助他們完成作業。

56
121. 闡述指示前先抓緊學生注意力

在教導有情緒障礙的學生時,教師必須在發出指示前抓緊學生的注意力。由
於各教師風格有異,技巧也隨之不同。如果在獲得學生的注意前發出指示,教師
難免要重複指示,而且學生也會感到不知所措。另外,教師在教學時表現熱誠及
正面的態度,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也能鼓勵他們積極完成工作。

122. 善用身體語言或提示提醒學生

在教導有情緒障礙的學生時,教師應善用提示提醒他們任何思想及教學上的
轉變。運用提示可令學生明白到任何一個人也有可能被召喚。這教學策略使學生
時刻提高警覺,並集中上課。另外,為了令分心的學生能集中上課及趕上其他同
學的進度,教師應站近他們身旁或在上課時四周踱步,必要時可輕拍他們的書
本,使他們知道課堂上正在做甚麼。

123. 口頭和文字指引並用

對有情緒障礙學生只發出口頭指引並不足夠,在學期開始時,教師應先向學
生解釋班規。每個學生也有必要獲得一份班規,以便知悉所有應有的行為舉止。
在學生步入教室後,他們不單要知道既定的上課程序,而且課堂的指引和規則每
天也必須清楚簡潔地張貼在教室的同一位置上。教師也有責任把每班的日程表寫
在板上,並附加目錄及書本、作業的頁數。這樣教師只需發出一次指示,即使學
生沒聽到或聽不到指示也能從板上得到資訊,因此使用大型的壁報來顯示班規是
十分有效的。

124. 每次只發出一個指示

在向有情緒障礙的學生發出指示時,教師必須緊記每次只發出一個指示,並
運用清晰的聲線,以確保學生能容易聽懂。此外,教師在給予學生指示前與他們
有眼神接觸也是同樣重要的,因為這樣能提示他們留心傾聽教師要說的話。此
外,指示必須扼要清楚地寫在板上。如果指示比較複雜冗長,教師便要向學生派
發講義以列明步驟。教師在講解時也應予學生時間閱讀講義上的步驟,務求令學
生徹底瞭解教師的要求。在口述其他指示時如能跟從以上的方法,必能吸引學生
的注意。導師也可教導有情緒障礙的學生一些有效的聆聽技巧,當中包括注意講
者的音量和聲調、專心聆聽細節、鼓勵學生發問,以及重複講者所說的話。

57
125. 寬減字數,追求素質

有情緒障礙的學生要長時間集中精神完成作業並不容易。他們經常會被自己
切身迫切的問題或教室的其他干擾所分心。給予他們簡短的作業更能令他們集中
精神去完成高素質的作業。相反地,給予難於集中精神的學生冗長的作業只會長
期令他們感到沮喪,繼而草草完成作業。如教師能給予簡短的作業,學生便會更
竭盡全力地完成工作。

126. 多賦予正面嘉許

有情緒障礙的學生在各方面,尤其在學業上的自尊心及自信心也較低。為了
使他們能完成高素質的作業,提升他們在學校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師多在
課堂上賦予正面嘉許,將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尊心。長遠來說,他們更能完成高素
質的作業及肯定自己的價值。正面嘉許包括口頭讚賞、賦予積點、糖果或減免功
課等。教師必須留意只嘉許卓越的表現或行為,切忌濫用讚賞,以維持應有的標
準。正面嘉許不單有助於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對全體學生也起正面作用。

127. 直接解釋非口頭提示

非口頭提示在教室的師生溝通上佔重要的位置。學生經常察覺不到自己向教
師或教師發出的非口頭提示。運用非口頭提示是一種不用文字或語言的溝通方
式,對有特殊問題的學生尤其重要,例如情緒不穩、有行為或精神問題的學生。
教師或個別學生均能在不騷擾其他同學的情況下,在課堂上運用非口頭提示互相
溝通。非口頭提示可以是一個眼神、輕拍桌子的動作、手勢或是任何一種師生也
感到適切的提示。這些非口頭提示有助教師提醒學生矯正違規的行為或重新投入
工作,而學生也可使用這些提示尋求教師的協助、要求到洗手間或向教師提出需
要。

128. 示範及讓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練習閱讀提示

教師常感到難於教導一些有情緒障礙的學生,由於他們通常不願表達自己或
不懂控制自己的情緒,因此教導他們在安全的環境下閱讀提示是十分重要的。三
個閱讀提示分別是形式上的(是否正確?)、意義上的(是否有意思?)
,以及語
法上的(這樣表達是否恰當?)。如教師能示範有效的課堂技巧,學生便有機會
學習怎樣處理問題或練習怎樣有效地閱讀。這些練習能讓學生切身處地透過向自
己發問以上三個問題來解決疑難。教師容許學生問這些問題能教曉他們第一時間
處理個人的情緒問題,並向自己作出即時有用的回應。此外,為所有學生提供一
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對他們心理的良好發展是很重要的。

58
129. 提供另類的安排

為情緒有問題的學生提供另類的安排有助他們有效地解決問題,以及安撫自
己的情緒。由於這些學生通常都難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有可能破壞課堂的氣
氛,所以教師為他們提供的「出路」能令他們不被所處身的環境所脅迫,大大幫
助了他們。這些另類的安排包括讓他們閱讀喜愛的書籍,容許他們退避到教室寧
靜的一角,提供選擇,改變話題或讓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受情緒困擾的學生
大多不懂怎樣適應環境以及容易感到焦慮和情緒失控,因此教師必要為他們提供
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以免為他們帶來過度的壓力、緊張或恐懼。

130. 調低光線的強度

在教導有情緒障礙的學生時,很多教師也會把教室的光線調暗,因為這些學
生在強烈的光線下學習會感到不安或表現不當的行為。調低光線的強度有利營造
一種舒適的氛圍,令學生保持冷靜。這種說法看似奇怪,但這類學生在感受到強
烈的光線後的確感到壓力和難於集中上課。教師也可讓受情緒困擾的學生轉到一
處燈光稍暗的地方,冷靜地反省一下及重整心情。

131. 播放古典音樂

在芸芸的教室管理技巧中,教師可選擇播放古典音樂教導有情緒障礙的學
生。研究指出利用古典音樂作為特殊教室的背景音樂,有助減少學生憤恨的行為
和鼓勵他們協同學習。這無形中力證了古典音樂是一種有效的教室管理工具,因
為學生不但在課堂上感到較輕鬆,而且更能集中上課。教室管理無論對新教師或
富經驗的教師來說,都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因此,運用一些如古典音樂般扣人心
弦的工具的確能平復學生偶爾波瀾起伏的心情。

132. 每天以親切笑臉迎接學生

教師要與教室中的學生建立良好關係,為每日的教學訂定一個合適的調子是
非常重要的。為了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教師可每天在校門以親切的目光和笑容
歡迎學生,或與每一位進入教室的學生閒談一番。

這種簡單的愛與關懷的表現是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不二法門。當教師與學生
討論他們的興趣、詢問他們的近況、或誠懇地迎接他們時,學生會更肯定自己的
價值和認為自己是教室中不可或缺的一員。學生也會欣賞和銘記教師對他們的關
愛。其實教師可從每天觀察學生中窺見他們的心情,例如有些學生會昂首闊步、
笑臉迎人步入校園,有些女學生則在午飯後紅著眼睛步出洗手間,有些學生整個

59
學期也對教師的提問含糊應對以及逃避教師的目光。現時,國內很多幼稚園以及
中小學在課堂開始前也設有「早會」。所有教室成員,無論是大人或小孩也會在
「早會」上圍圈,互相打招呼及交談,從中訓練他們的學習和社交技巧,使他們
預備心情上課。「早會」旨在每一天開始的時候在彼此間建立尊重和關懷,並培
養一群互相愛護和熱衷學習的學生。

133. 鼓勵學生寫日記

鼓勵學生寫日記能加深教師對學生的認識和建立彼此良好的關係。大部分有
嚴重行為和情緒障礙的學生都被忽略和飽受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因此他們的自
尊心幾乎蕩然無存。儘管如此,只要他們感受到愛與關懷,他們便會懂得怎樣肯
定自己和別人的價值。這種人文精神只有在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價值後才能茁壯成
長。當我們向學生灌輸為他人服務的精神的同時,實質上是在培育他們的自尊心
及鼓勵他們著重心靈的發展。

不幸的是現今的社會過分注重物質的享受,甚麼也以金錢掛帥,難怪青少年
的暴力行為與日俱增。在「即食文化」的影響下,人們不斷追求便利和物質的生
活而忽略了一些基本的價值觀。各個媒介如電視、電影、電台和音樂,不斷地發
放有關潮流風尚的訊息,如最流行的時裝、人們追捧的東西,這無形中影響了心
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由於青少年偶爾也會出現思緒混亂的情況,作為教師,我
們至少在課堂內應向學生根植一些正面的價值觀。寫日記是教師幫助學生心靈發
展的好途徑。

60
第十章

對行為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這個章節集中於討論學生的行為障礙。用於協助有行為障礙學生的策
略包括:建立融洽和諧的關係、使用教室規則、稱讚、走遍整個教室、
譴責、懲罰、正面增強、短暫的隔離、自我監測、自我指導,以及教
導社交技巧。

134. 建立正面教室氣氛

邁向有效教室管理的先決條件就是建立和維持一個既積極又充滿支援的學
習環境。學生在感到被需要和欣賞的情況下,才會表現出正面的行為。故此,為
了促進教室內正面和服從的行為,並使之成為恆常的應有表現,擔起教導行為障
礙學生責任的教師和專家們,必須要建立一個溫暖和包容的學習環境。而作為學
生的,則應在教師的指引下制定教室規則,避免只隨著自己的意願訂下不恰當的
規條。

135. 使用教室規則

教師應該保持教室規則簡潔易明,而這些規則更不可多於五項。對於這些簡
單的規則,學生除了要牢牢記住,還要實踐當中要求的良好行為。教室的規則應
該簡明、清晰地被張貼起來,並且讓學生去討論。透過預先的討論,學生可清楚
了解規則的內容。缺少了這一項基本的事前工作,有效的教室規則便無法執行;
因此訂立指引的工作必須在學年之始進行,並在學年中,每一天都去切切實實地
維持和推行。

61
136. 抓住學生的好行為

教師如能放棄運用過於強化和苛刻的策略去管理教室,便能營造出積極和互
信互賴的良好氣氛。能營造良好氣氛的策略,包括經常讚賞學生的好行為。教師
可選出有好行為學生作為同輩的學習榜樣,並且在教室中示範學生因有良好行為
而獲得正面的回饋和讚賞。這些方法可令不良行為減少出現,而且可激勵學生變
得有責任感。

137. 消除與學生的距離

最有效能的教師是不會只安坐於教師桌前,而是走遍教室的每一個角落,藉
以保持與學生有緊密的接觸。一直保持動態的教師,因著接觸到有行為問題的學
生,從而更有效地監察和阻止潛在的行為問題。透過大量的接觸,還可滿足學生
欲取得教師注意的期望,以及讓學生知道教師對他們行為的監察,使他們能有優
良的行為表現。

138. 直接重申教室規則

學生在教室裏犯錯的成因有很多,一個最基本的原因是希望爭取到別人的關
注。採用直接重申教室規則的方法,顧名思義是直接提醒個別犯錯的學生教室的
規則,以改正其錯誤的行為,達到學生和教師雙贏的局面。使用這個策略,不僅
令學生能獲得期望中和需要別人的注意,教師亦可藉此再一次重申學生在教室內
必須遵守的規則。事實上,這個方法應用於所有學生身上,與應用在爭取別人注
意的學生身上同樣奏效。再者,這種「一對一」的方法可避免因教師對學生公開
指責而引起的尷尬,更讓教師集中於執行教室規則,而非學生的不良行為。

139. 譴責學生負面行為

採用譴責這種負面的回饋,以令學生專注於學習上,有時是無可避免的。但
必須注意的是,採用這種方法時,要避免破壞和貶低學生的自尊,切不可令學生
因而感到怨憤和對教師失去信任。譴責應該是直接與所訂立的教室規則有關,而
且絕不可藉譴責,而對學生作為一種的諷刺性的恐嚇和警告。教師不可讓學生在
受到譴責後,有機會反駁甚至作出對抗的行為。儘管譴責十分奏效,但教師不應
動輒便使用,甚至濫用這負面的處理方法。

140. 認同學生的感受

被譴責或懲罰的學生往往會認為這等責備和處罰是不公平的。教師面對這種

62
情況,不但要處之泰然,更不要失控或故意與學生對抗;反而要鼓勵學生去改變
現有的不正確行為,提醒學生不要為爭論而盲目地防衛和否定。教師採用這種積
極的方法,能培養和保持師生間互相尊重的關係及恢復學生對教師服從的氣氛。

141. 使用正增強

在教室中,運用正面增強仍然存著某程度上的爭議。部分教育家認為這種方
法是「賄賂」學生表現出教師認為他們應有的行為;相反,另一些教育家則指出
運用正增強可使學生保持專注及激發他們主動學習。個人或小組的獎勵計劃同樣
地可以是有效的正增強,尤其用於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身上,他們的收穫將會更
大。即使並非全班都有需要使用這種策略,但它同時可以幫助建立同輩間的互相
激勵。透過他們的共同合作,所有學生都會有機會有良好的表現。

142. 懲罰學生負面行為

雖然對於採用懲罰作為行為改造仍然具有爭議性,但懲罰的形式不是單一
的,而總體上都可說是一種恰當的方法去改變學生的行為。一般的懲罰都是用作
除去不恰當的行為。教師萬萬不能在別人面前處罰犯錯的學生,否則只會引起負
面的反應及使潛在著的波動情緒惡化。相反,教師應該與犯錯的學生走在一旁,
或到沒有人可參與的地方,共同協商應執行哪一種懲罰。懲罰的目的是教育學
生,而非羞辱學生。矯枉過正只會失去教育的意義。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目
的是消減學生的負面行為,而非傷害學生的心靈。

143. 推行代幣制度

代幣制度可作為行為的改造及正面鼓勵學生的策略,而且可有效地和輕而易
舉地在任何一個年級推行。這方法可讓教師獲得及維持一個有效度的教室管理;
與此同時,學生可學習到個人承擔和自我控制。教師可預先分發代幣予每一位學
生,或讓學生從完成某項工作,或達到某一個行為目標而去賺取代幣,然後每星
期或在一指定時間進行結算。這種代幣制度讓學生在學習和個人行為上承擔起責
任,並進一步確定和展示學生應有的正確行為。

144. 歸因學生的行為

教師把學生的行為歸因,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在教室內有正
確的行為表現,以及建立學生的自尊。教師應教導學生把成就和失敗歸因於自己
所付出和欠缺的努力。簡而言之,學生經常沒有警惕到他們的行為是由自己所操
控,能獲得讚賞抑或懲罰全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他們欠缺警惕性,只是因為他

63
們對實踐自我控制概念的方法並不認識。話雖如此,學生最後也會從教室中接觸
到正確的榜樣,以及如何自我控制,他們會開始明白到自己應該承擔起改善行為
的責任,然後他們會專注於運用個人的力量去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努力地爭取
最佳的行為表現。而教師的角色,就是為期望改善教室表現的學生提供方法和策
略,以確保他們能成功地改去陋習。再者,教師可協助學生建立同輩間正面的關
係,營造一個溫暖、接納、包容的學習環境,使正面的行為能通過仿效、學習而
建立並持之以恆。

145. 公佈好學生名單

每天展示出有好行為學生的名字,並把此公告張貼在壁報或觸目的地方,是
一種教導學生甚麼是在教室中恰當和被接納之行為的有效方法。這個策略必須每
天執行及提供正增強,使有好行為的學生成為班中的榜樣及鼓勵其他學生仿效。
這樣做令學生看到良好的表現可以帶來甚麼好處,以及成為教室內好行為的榜
樣。在眾多有效的正增強策略中,這方法可讓遵守教室規則的學生每天得到獎
勵,甚至在每一星期完結時獲得公開的獎賞。

146. 短暫的隔離

為一些因期望得到同輩注意而明知故犯的學生來說,短暫隔離是最有效打擊
他們不當行為的策略。把違規學生帶離教室到一個隔離的地方,讓教師把引起其
他學生犯錯的「催化劑」除去。可是,如不恰當地使用短暫隔離的方法,例如學
生為了逃避教室活動而作出違規行為,便把他隔離,就會讓他奸計得逞,甚至令
他下次重蹈覆轍。而實際上,不少為了逃避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都會希望借犯
錯而被隔離。

147. 訂立個別化標準

毋庸置疑,學生學習的速度是因人而異的。就兩個小孩子的語言發展而言,
他們的速度必定各有不同;不單是兩個不同,甚至所有小孩子都有個別的進程。
有見及此,在學生的歷程上,我們要運用調適的課程和一些有效的策略去迎合學
生的不同需要。遺憾的是,在照顧學生的行為差異在方面很少考慮到這點。儘管
每個學生的行為標準可以存有極大的差異,但父母、教師以至整個社會都期望小
孩子的行為和紀律是一致無異的。因此,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訂立個別化的
行為標準,以照顧學生在行為上的個別差異。而學者 Kohlberg 就正好指出每一
個人在成長中,都有幾個特定的發展階段要去經歷的。

64
148. 好行為遊戲

根據 John Watson 的早期研究,一種創新的方法去改變不當行為的就是「好


行為遊戲」,即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哪一組出現不當行為的就會被扣分。在比
賽的時段中,這可以是一星期,一個月,或一指定時段,小組中有成員表現出不
恰當的行為,就會得到一個標記(「9」或「8」) 。在比賽時段完結,得到少於四
個標記的組別就為之勝出及可以贏取獎品、特權或特別活動。當班上有幾位有問
題的學生,這策略正好能一次過點出班上的行為問題。倘若要清楚了解這遊戲的
內 容 , 可 在 http://www.bpp.jhu.edu/publish/Manuals/gbg.html 中 看 The Good
Behavior Game Manual。

149. 訂立合約

教師要減少某一學生的壞行為,訂立應變性的合約是一個積極的做法。最理
想的做法是,教師邀請學生共同訂立合約,並在開始協商時,在合約中清楚臚列
學生在行為和學習上的目標,以及可能獲得的獎賞和接受的懲罰。在與學生協商
合約內容之先,教師應預先列出可接受的獎賞和懲罰,讓學生選擇。假設在教室
中行為問題的嚴重性被劃分為三個程度,懲罰亦應相對地分為三個層次。在協商
中,學生可在教師所列出的懲罰中,揀選自己可接受的。因此,當學生在受罰時,
便不會投訴處分不公平,因懲罰的方法是學生自己挑選的,學生又怎會有異議
呢?

150. 自我監測

自我監測包括教導學生應怎樣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假使學生已學習了怎樣
去監督自己的行為,無論在特殊或正規的教室中也會更為成功。自我監測和把行
為歸因兩種策略的原則相似,同樣是要教導學生去學習如何監察自己的行為表
現。最明智的做法是在學生的年幼階段,就開始教導他們要對自己的行為負上責
任,而可供父母和教師使用的策略多不勝數,全都有助於他們為教導小孩而努力。

151. 自我指導

自我指導包括教導學生在社交方面如何管理自己。以下是一些運用自己指導
的清單舉隅:

檢視每一個步驟,並在行動前先想清楚。
1. 發生了甚麼事?
2. 有甚麼可行的解決方法?
3. 我現在的目標是甚麼?

65
4. 我最應做甚麼事?
5. 我是否作了一個最佳的選擇?

教師應示範或扮演檢視每一個步驟的過程,令學生掌握怎樣正確地運用在自
己身上。

152. 教授社交技巧

在學生的社交發展中,教導他們正確的行為是最基本和不可或缺的。當我們
與其他人在合作和交往中,社交技巧是一種行為表現。缺少了這些社交技巧,學
生不會知道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互相信任和合作的價值。學生應從小就學會怎去
與同輩玩耍和互動,他們更要知道怎去與人分享、邀請別人一起玩耍,以及怎去
鼓勵和稱讚別人。靈活地結合示範、正增強和塑形等策略一起運用,可有效地發
展小孩子在這方面的技巧。此外,倘若教師只顧教學,而疏忽了培育學生這方面
的特性,學生將會缺少了這種必須具備的技巧,而導致未能在教室甚至生活上發
揮所長。

66
第十一章

對協調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未受訓練的教師通常認為紀律處分是須要用嚴厲的方法去控制、貶低
或指責學生不當的行為。但是,負面紀律處分的後果就是持續地接受
法律訴訟,以及被校務委員會和被維護兒童權益者抨擊。更重要地,
研究顯示,在行為管理上,使用強制方法去懲罰學生,也許能獲取他
們表面的服從,但是學生會因此和那些教師的關係變得較為疏遠(亦
可延伸至學校的層面上),喪失實現個人目標的動機,和抗拒去改變
不受歡迎的行為。相反,有經驗的教師會引導而不是強制他們的學生
去改善他們的行為。研究顯示,若學生能被引導和帶領去學習一些適
當的行為表現,更而獲得正面的認可時(例如:稱讚、感謝、獎勵等
等),他們的行為是可改善而變得更好的。這種方法更加能促進在課
堂裏的師生合作和生產力的氣氛,並且,教師和學生之間亦能建立良
好的關係。那些只會叫喊或貶低學生的教育工作者須要學習更多關於
有效而又正面的技巧,好讓學生和學校、教師,以及他們自己本身都
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關係。這個章節是提供更多正面、有效和尊重學
生的融合策略。

153. 教導和張貼規則與期望

最首要做的,是要使學生明白甚麼是正當的行為和期望,好能去建立一個有
規律的課堂。教師應該把教室規則和期望張貼於每位學生都能夠清楚看到的地
方。在學年的初期,學生和教師應該一起商討以及共同建立課堂規則。這種方法
不僅可以建立基本規則,並且可促進師生以及同學之間的良好關係。若希望能有

67
效地達到預期的目標,教師可讓學生一起簽署規則的契約,並且張貼起來,好讓
大家每天都留意到並遵守。這對於學生對良好表現的承諾擔當一個持續性的提
示,這亦有效地令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社交基礎。

154. 模仿或角色扮演

為了讓學生能夠表現出期望中的行為,教師必須清晰和明確地指出他們應有
甚麼表現。孩子可從別人的榜樣中,以及從教導其他人的過程中加以學習。在日
常生活中,良好的榜樣和角色扮演都是有效的策略,教導學生甚麼是期望中的行
為。例如,如果教師期望學生的書桌要保持整潔,他或她應該示範怎麼保持書桌
整齊和潔淨的方法。雖然這做法頗為費時,但教導學生不僅為了改善在教室內的
不當行為,而是為了他們的整個人生。如果某些學生的書桌總是凌亂不堪,教師
可選派其他學生去幫助這些有困難的學生整理個人物件。

155. 靜靜地重複指示

透過學生大聲重複有關的指示,教師可以測試他們對指示的瞭解程度。如果
教師想肯定某某學生會否依從所給的指示,便先要肯定學生能清楚聽到教師發出
的指引。所以,於給予整個小組清楚指示後,教師能輕聲地在個別學生旁邊再把
指示重複一遍,好讓他們能肯定學生清楚知道他們該做甚麼。更理想的是讓學生
輕聲地將指示向教師重複一次。如果教師不想挑選個別學生,他們可要求全班同
學,繼而再要求幾名學生將所給予的指示重複一次。這樣,便不需要挑選個別學
生了。

156. 使用自我監測策略

教導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若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習
者,必須具備一個先決的條件,便是要檢視他們自己的工作是否正確。教師可鼓
勵學生使用現有的資源去改正他們的答案,促使他們成功完成課業。例如,在遞
交作業之前,教師可指示學生利用他們的課本去檢查所做練習的答案,或以小組
的形式去訂正答案。同樣地,教師可提醒學生去訂正他們的習作,令其表現更出
色。其他有用的方法,便是為學生提供一張清單。清單可包括學生於課業未被遞
交之前所須要注意的事項。學生能在清單上刪除各個已完成的項目,遞交課業時
更把清單附上,這樣,教師便能看到學生已完成了哪些項目。

157. 運用正面更正提示

學生需要在一個舒適和沒有威脅性的環境下,才能成功地完成新的課業。因

68
此,教師須要學會在一個不會貶低學生的情況下,作出一個正面的提示,著他們
修正其課業。例如,用詞方面好像「幹得好!但你也許要嘗試……」
、「做得好!
但你可能會增加……」,或「好主意!但有關於……」
。當面對新的概念時,教師
可鼓勵學生及提供適當的指導。

158. 正負面後果的用途

教師須要令學生知道,有時候他們都須要面對正面或負面的後果。教師有責
任要令學生清楚知道他們要承擔的後果,好讓他們作出正確的決定。其中有幾個
方法去幫助學生認識一些正負面的後果,包括行為圖表、張貼規則、賞罰制度、
同輩指導、角色扮演、記錄一些具良好品格的學生的名字,以及由教師和學生共
同用筆記本去記錄某些學生行為表現發生的情況。雖然要持續地進行,但學生是
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要有責任感。

159. 獨立自主的技巧

多數的教育工作者都會教授學生去制定一個目標,好讓他們學會獨立自主。
學生須要對他們自己的學習和行為負責任。教育工作者教導學生可運用一個圖表
去監測他們有否對自己的行為負上責任。其他方式就是著學生一起成立班會憲
法。如果學生有機會參與成立憲法的過程,他們便會更願意去遵循那些規則及承
擔其後果。最重要的,教師必須讓學生知道,他們的行為,無論是正面或負面,
都要承擔相對的後果。

160. 一視同仁,減少壓力

當所有學生都知道有既定的規則和後果,而且更是一視同仁地執行,他們就
更加願意接受這樣的規則,並且更能熟悉課堂上的運作。這種一視同仁的做法,
把學生的壓力減低,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安穩的學習環境。若教師能一致地依日程
表或慣例去賞罰,他們不僅能夠幫助那些有服從困難的學生,亦可幫助建立一個
有規律的教室。對於初中生而言,一些常規尤其重要。一個基本的常規,會因著
年級的進升而深化;學生可通過學校的生活,而漸漸瞭解一些常規的重要性。

161. 爭取家長的支持

正面的家校合作關係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向家長查詢學生是否具有特別的
天分、興趣、能力或成就,以及子女在家中日常的情況。事實上,沒有人比父母
更能意識到孩子的需要,因此教師從孩子的父母身上所獲得的資訊是很可真實和
可貴的。父母和教師的合作能對學生的操行作出正面的影響。當學生達到一個已

69
定的目標時,教師可對他們作出獎勵,而那些獎勵是根據學生的興趣或天分去作
出獎賞的。此外,教師和父母可共同合作,一同建立一些同時能應用於學校和家
庭的常規。

162. 鄰近效應

鄰近效應是處理一些不服從學生的有效方法。只要教師站在不守規學生的旁
邊或簡單地輕觸他們的書桌或椅子時,這個沒有威脅性的提示,足以令學生知道
自己的行為已經超越了警戒線,並必須受到控制的。若學生仍然破壞教室的秩
序,教師可進一步投以警戒的目光或較長的時間站於學生書桌的旁邊,以對學生
作出暗示,好讓他們能記得在教室上應有的行為,從而恢復教室的秩序。

163. 制定個人的目標

其他有效監察學生行為的方法是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行為目標。例如,某個
學生在學期初制定一個個人的目標,以獲得每週一次出入圖書館通行証。學生會
每日朝著這個目標而努力。教師也會簽上合同,上面列明「如果學生合共五次能
在學校裡沒有滋事或因頑劣行為而被譴責,他們可獲得圖書館通行証。」這是一
個絕佳的方式去獎勵一些操行良好的學生。

164. 在學期中與學生會面

最有效去和學生打交道的方法是與他們協商契約協議。為了獲取學生的服
從,教師必須經常提醒他們曾作出的承諾。這顯示了教師很關心學生的操行記
錄。教師之所以安排學期中與學生會面,是希望提醒他們所定的目標和幫助他們
去履行學期初所訂立的承諾。

165. 輪流負責制

若安排有責任心的同學輪流幫助有特別需要的學生,這會是一個很好的方
法。但一段長時間過後,那些「有責任心」的學生會感到苦澀、惱怒或疲憊。因
此,全班學生應輪流去負責照顧這些有特別需要的學生。教師亦要獎勵那些有責
任心的同學,以表揚他們對教師的協助。這個謝意更可鼓勵作持續性的服務和令
他們明白到自己的重要性,並且從別人的讚賞,肯定良好的行為。這個做法,可
使有特別需要的學生和全班同學都能融洽地相處。

70
第十二章

對自我監控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大部分學生在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都需要別人的協助,而這些學生所缺
乏的,原來是良好的管理技巧。這些技巧其實可透過由教師去示範,
然後由學生們嘗試實行中學到。教師可以協助學生培養的其中一種管
理技巧就是「自我控制」,亦即「自制」能力。以前學生多在家裡學
會這技巧;但在今時今日,大部分教師都認為他們應肩負起培養學生
社交技巧、責任感、組織能力及與同學協作學習技巧等的重任。大部
分學生在課堂上搗蛋,其實是欠缺了社交技巧;這種青少年情感發展
的不足、預期後果、控制衝動、壓力管理及對自己行為所作出的影響
的理解等之能力就正正是導致他們經常拒絕完成作業、反駁教師及欺
凌同學等行為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導這些學生的教師一定要對自己
的情緒有牢固的掌握,否則教師的怒氣及破壞行為最終可能會反而對
這些學生產生了示範作用。

166. 教導自我監測

自我監測其實就是要求學生去監察自己的行為。研究指出我們應讓學生多接
觸正確的行為,讓他們知道在教室環境中,怎樣的表現才算是恰當。

167. 自我提問

教導學生自我提問及鼓勵他們恰當、有效地分析自己的學習技巧,例如:
 朗讀生字
 邊讀邊寫生字

71
 檢查生字的寫法
 臨摹及朗讀生字
 默寫生字
 運用記憶法

168. 假裝教師在旁

教導學生在自己獨自工作時,假裝教師站在自己身旁,同時亦問自己一些教
師有機會問的問題。可是,雖然這是一個好的策略,但同時亦要明白它本身亦有
一定的限制。例如學生應問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問題,但有些學生卻過分運用這
些方法,問自己很多不必要的問題,令自己過度受壓,最後更減低了效率及成效。

169. 製作「食譜」

為學生提供一張清單,讓他們在完成每個步驟後畫上記號。除此之外,教師
可在顯眼的地方張貼一個圖表讓學生作參考。例如,當教師想向學生示範如何做
一份三文治,學生們可透過遊戲活動,各自列出做三文治的步驟;然後全班便根
據各同學的個人列表合製成一張總表讓大家參考如何製作三文治。製作這張串連
而成的「食譜」的方法其實亦可應用在其他學習及訓練適當行為的活動上。

170. 教室佈置

條理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元素,一個有條理的教室可有助於學生的學習;固
守原則,保持一貫表現亦是學業成就不可缺少的元素。教師本身及教室的擺放方
式都能為學生展示怎樣才是有條理;當學生看見教師很有條理,學生亦會模仿其
行為。另外,當設計課堂時,所需的工具如儲物櫃、文具、閱讀及寫作區域、月
曆等都應擺放在特定的地方,適應不同的學習方式。

171. 自我比較

為學生提供自我管理的技巧及提高學習能力的指導而非將他們與其他人不
斷比較。學生應為自己的學習負責,教師可為學生建立一個學習檔案,讓他們監
察自己的學習進展。如果學生不肯定自己作業的素質或不清楚自己有沒有進步,
他們便可以查看學習檔案,與自己學年初的成績比較一下;同時,學生更可替自
己在某方面定下目標,讓自己隨目標進發。

72
172. 給予認同

學生視別人對自己行為的稱讚及獎勵為自己的小成就,而最簡單直接的鼓勵
學生正確行為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準時完成作業,並在班房內某一特定位置展出這
些作業給其他同學欣賞。另外,「學生之星」記錄亦是另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
當同學有良好的表現或行為,教師可將其記錄下來,如記錄累積至某個數目,教
師可給予他們一些小禮物以作鼓勵。

173. 發揮所長

當教師應用加納(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的多感觀學習模式時,學生可
在教師給予的活動或課業上得以發揮,從而在學習中獲益更多。除此之外,讓學
生在功課上有某程度上的選擇亦是激勵學生學習動機的其中一個方法,例如,學
生可以選擇以電腦代替手寫去完成功課,此舉不但可以讓他們接觸更多資訊科
技,更可讓他們更快捷、更投入地以自己的長處去完成功課。

174. 目標明確

每當教師給予學生任何工作或活動都應有明確的目的,並應將其告訴學生。
學生應該要知道每項工作的目的:為甚麼要這樣做?教師想他們達成怎樣的目
標?怎麼樣才能達成?教師給予的指示要明確精簡,避免有含糊不清的語句,亦
不要給予太多不必要的資料混淆視聽。當學生有了明確的目標,他們便不用費神
於不必要或不重要的地方,而可只專注在其目標上,做得更好。

175. 教室整齊

教室在任何一個層面上都應很有條理,上至教師,下至學生,任何一個地方
皆應這樣。各項物件如書本、餐盒、顏色筆、剪刀、外套、帽子等每一樣東西都
應有其固定的擺放位置。教師應以身作則,從整齊的桌面,書寫整齊的筆記簿及
有條理的儲物櫃,示範給學生看甚麼是「井井有條」。教師亦應養成學生有良好
的整潔的習慣,因為學生的創意及專注程度亦會因四周混亂的環境而大大減低,
所以一個整齊的教室不但顯出條理,亦可增加學生上課的投入程度。即使成年人
都會被四周環境所影響,何況學生?又甚至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呢?雖然有條理並
不保證會做得很好,但肯定的是,凌亂的教室一定會影響工作的素質。

176. 時間監測

自我監測是教室內一個很有用的方法,而自我記錄亦是一個對教導學生怎去

73
監督及評價自己專注力的好方法。一個小小的響鬧工具,如鬧鐘及計時器等,已
可以幫助學生去監察自己的學習進度。首先,設置響鬧工具在特定的時段響起,
當鬧鐘響起時,學生要根據自己是否在那一刻專注上課,然後自行在記錄表上記
下自己的表現。當然,獎勵並不可缺少,最後,教師可根據同學的表現,給予他
們小禮物以示鼓勵。

177. 釐定目標

首先著學生在列表寫下他們想要達成的目標及要改善的行為,並確定這些目
標連同一連串的目標行為及後果都是顯而易見的,這樣除可以引導學生及鼓勵他
們的正確行為,更可作出提醒的作用。另外,教師可定期檢查學生的表現,將此
方法與獎賞系統同時使用,令這方法發揮更大功效。但運用此方法時,教師應在
實行前給予同學清楚的指示及引導,讓他們清楚明白應該要怎樣去做。

178. 自我評估

透過示範不同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在不同學習能力上作自我評估。例如,教師
會怎樣去替自己評價一篇文章?自己就是最好的評論家!教師亦可製作一張列
表,列明寫作的規則讓學生跟從。另外,在列表上用不同顏色去突出重點或讓年
幼學生自行把列表彩色化及突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寫作重點,可讓他們在評價自己
時參與更多及感到有更大的自主性,增加滿足感。

74
第四部分

認知篇

第四部分:認知篇

第十三章 對推理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76
第十四章 對記憶及提取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80
第十五章 對評核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85
第十六章 對高能力學生的融合策略------------------------------------------------ 88

75
第十三章

對推理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高效的思考能力已逐漸成為急切的教育目標。要使學生於這個注重高
技術的社會中成功地創一番事業,他們必須裝備上終身學習和思考的
能力,並且能夠在這個不斷變遷的世界中獲取及整理資訊。其中,推
理能力便是一件重要的工具。快速的應變、多種解難的途徑、個人的
多元層面及集思廣益的選擇和決定便是備有推理能力的具體表現。

179. 預先教導新概念

預先教導新概念令學生可預覽將要學習的課程,緩和那些因學習新概念而引
起的恐懼與不安。要促成這策略的實行,我們可以藉不同的方法入手。這些方法
包括應用文字斑點(word splash,即一種包含新學習詞彙的圖形工具 graphic
organizer)、由學生親自創作包含新學習詞彙的個人日記及雜誌,又或是一些可
激發起已學知識的圖表(例如 KWL 表)。活化已有學知識不但能給予學生充足
的機會去表達已掌握的學問,並可促進「腦震盪」(brainstorm),激發突來的靈
感,繼而將已知的學識聯繫到新的概念上。預習詞彙本質上是建構性的,它給予
學生預先學習「新概念語言」的機會,因此,學生亦較容易於較低壓力的環境下
掌握新的概念。

180. 鑒別學習的優先次序

鑒別學習的優先次序確定了課程內容的學習目標,並有效維持對這些目標的
集中程度。其中一種鑒別學習優次的策略就是提供目標課程資料的提綱
(outline)。教師在概述課文時可於副題或以粗筆寫的標題下留下空白的格線,
供學生寫上相關的事實及詳述。教師亦可就著某一特定的課題去製作提綱,例如

76
在「美國內戰的原因及影響」這一課題中,教師可在副題上列出不同的原因及影
響,並於下方留下空白格線讓學生寫上關於各項原因及影響的細節。另外,圖形
工具(graphic organizers)同樣有助於鑒別學習的優先次序。

181. 提供足夠的時間

一些學生會於特別的情境下才誘發出推理的困難。這並不表示學生未能掌握
某活動或習作的技巧,從另一個角度去看,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完成該練
習。教師必須供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完成他們的任務。設置時限的測驗或學習活
動總會為那些推理困難的學生帶來沮喪及挫敗的經驗,繼而降低他們的成就。將
活動或習作分派作為家課可增加學生完成該課業的時間。

182. 提供有意義的練習、溫習及反覆操練

熟能生巧,所以包含新知識的反覆練習對學生是必要的,尤其是對有特殊需
要的學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學習要素。無論是教師指導下的練習,或是獨立自主
的操練活動,它們都必須為學生創造出成功的機會。當完成了內容充實的練習
後,學生有須要重溫各種不同的資料,讓自己嘗試提取那些儲存於記憶內的資
訊,否則他們一般都會忘記大部分課題的學習內容。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其實
可輕而易舉地從既定的課堂流程中安排五分鐘的溫習部分,以不同的形式幫助學
生重溫學習重點,例如與課題有關的圖卡(flashcards) 、句子接續活動(sentence
starters)、全身肢體反應(totally physical response)等。

183. 將新資訊聯繫到已有知識

要教導學生,特別是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明白重提、綜合已學會的資訊,並將
新學到的知識連結到舊資訊的架構中,這一概念可說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任務。推
理有障礙的學生所面對的學習問題包括:缺乏有效組織資料的能力,難於推斷正
確的結論,對不同的見解作出過度的分析(Over-thinking ideas)及缺乏解難的能
力等。要緩和上述各種問題的挑戰,其中一種極佳的方法就是簡短而恆久一致地
重教已學會的知識。這方法不但加強學生保存資訊的能力,亦有助強化頭腦中新
舊知識的連繫。另一種幫助學生新舊資料連結的方法就是在課堂開始時重教已學
會的知識,並將它們串聯至將要理解的新概念上。學生在這樣設計的課堂上不僅
明白到學習那些新知識的目的及用途,而且亦加強他們於新情境中應用知識學問
的能力。

77
184. 利用各式各樣的工具學習相同的資料

並非所有學生都以相同的方式去學習,因此教師應靈活變通地併入多元化的
教學風格,從而適應和容納大多數學生不同的學習特徵。那些支持加纳(Howard
Gardner)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師以閱讀、書寫、口說或動覺等多元方法去表達學
習的內容,他們亦因而更能成功地掌握到特殊學生的需要。從這樣的策略取向出
發,教師不但可滿足學生更廣更闊的學習需要,同時亦讓學生由不同的學習媒介
去探究一個新認識的概念。就算是那些依賴單一學習模式的學生也能受惠於多元
化的教學技巧,因為他們可領會到一個概念怎樣由多種形式表達出來。總結而
言,應用視覺、聽覺或觸覺等學習工具能有效地幫助具特殊需要的學生按照自己
獨有的學習方法及進度去獲取知識。

185. 訂立個人目標

缺乏推理能力的學生可藉由設立特定範疇中的個人目標改善推理的技巧,從
而於多方面達到一定的成就,同時亦讓他們明白到回校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學生
付出的努力若得到個人的目標所支持和激勵,他們便會加倍努力、發憤向上以達
至成功。提供個人目標的清單同樣地能幫助學生管理好自己的達標進度。由學生
訂立個人目標的那一刻起,他們已開始被個人的目標所充權(empower)了,例
如:「目標是由我所選擇的,因此達標與否也是我自己的抉擇。」然而,這種因
個人目標而引申的自我充權感實際上是可建立於學生的道德倫理工作之上。不管
怎樣,學生的最終成就總是出現於個人目標被訂立之後。對於那些缺乏學業成功
經驗的學生而言,目標的實現,就算是達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學習目標,都會大大
增強他們的自信,改善他們將來的學習進程。

186. 利用流程圖

使用流程圖可協助發展學生的推理潛能,提升學生不同見解的連貫性和真確
性。流程圖不但提供一個清楚的模式(pattern)讓學生學習時去跟隨,他們於整
個學習的歷程中亦因此能保持到高度的組織性。流程圖可在任何一個科目中使
用,但應用性較強的科目往往是那些充滿辯論空間的學科,例如社會研究或語言
文學等。總而言之,流程圖可能會成為學生成功與失敗的一個決定性的關鍵。

187. 併入多元智能

很多時候,缺乏推理技巧的學生對於自己與生俱來的限制都感到無能為力,
反而是教師傳遞知識的方式更有助他們克服推理困難。譬如說,大多數學生面對
數學的各項複雜概念時,都會感到頭昏腦脹。若果教師在傳達這些艱深的學問

78
時,嘗試使用該學生最能適應的學習途徑作為教學的策略,學生推理的障礙很可
能會被連根拔除。通過主動運用多元智能的教學取向,以及掌握學生的最佳學習
模式,教師可將那些不必要的推理障礙問題減到最少。

188. 安排同儕輔導

同儕輔導可說是傳統教室教學的一種補充教育。同輩之間的關係可幫助高年
級的學生克服早期出現的學習問題,而同輩輔導從中亦強化了學生的基本成功技
巧,這些技巧包括學習習慣、時間管理、解難技能及師生互動等。同儕輔導也可
以在課堂、家課習題或考試的準備工作上協助及指導有需要的學生。接受伙伴指
導的學生不但可減輕學習時所帶來的潛在壓力,同時亦深化他或她與同班同學之
間的人際關係,因此對大多數學生而言,同儕輔導會是一項令他們感到愉快的安
排。

189. 利用協作學習

為數眾多有關北美洲(North America)第十二級課堂(K-12 classroom)的研


究和統計數字均顯示,那些能完成協作學習小組各項任務的學生皆可顯示出以下
的特徵:較佳的測驗成績、較高的自尊感、具備較多正面的社交技巧、較少從其
他族群中領略到個人的生活模式,以及對於課堂上所學習到的內容及技能具有較
優良的綜合能力。要促使協作學習得以成功地實行,教師必須掌握到小組的人數
及成員的組合這兩項舉足輕重的因素。人數較少的小組會更成功,而由不同特質
的組員所組成的小組則有利於小組的運作。組員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共同分擔了
一件複雜工作項目中不同的部分,而教師則表達出自己對各小組的種種期望,包
括討論時的音量、組員間的平均參與、小組合作技巧的評核、團隊精神、同輩的
支援、主動及具思考性的聆聽技巧、正面的回應與及一致的小組目標。另外,清
晰的指引、明確的目標、適切的時間安排以及詳盡的組員角色分配都是協作學習
的成功要素。

190. 提供線索

缺乏推理能力的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時往往較一般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他
們對組織思路、推斷結論和解難等技巧亦會感到力不從心,而提供線索此策略能
在這些方面有效地幫助學生。溫氏圖(Venn diagrams)、圖形工具(graphic
organizers)或清單(checklist)都是一些提供線索時可取用的工具。讀者可於先
前的課文中查看有關課堂上線索應用的更多內容。

79
第十四章

對記憶及提取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本章解釋有關可在教室使用的策略和方法,以協助一些有記憶困難學
生。本章節提供十六個特定的意念、策略及教學方法,協助學生在教
室內組織思緒和意念。我們將專注在學生記錄筆記、學習、日常課堂
或活動的領導技巧。所有提議均為最有效及最有創意的,尤其對新入
職的教師而言更是良方妙策。對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及需要新靈感的
教師,本章能讓大家取得新概念和策略去教導有關學生。

191. 使用不同的形式教授同一概念

不少學生,無論是在考試或功課上,均會遇上保留資訊作日後之用的困難。
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困難,教師需使用不同的形式教授同一概念,因為不是所
有學生都是純聽覺型或純視覺型學生。所有學生均會因教師使用不同的形式教授
同一概念,如視覺、聽覺或觸覺的概念(tactile concepts)而得益。例如在科學
課,教師可先教授有關資訊,讓學生記錄筆記,然後教師再利用視象化教材重複
教授一次。最後,教師可選擇以活動形式使學生保留概念。當使用不同的形式教
授同一概念時,學生能較易明白。若視覺型的學生理解口述資訊有困難時,他們
仍可有機會通過視覺或觸覺的經驗而得益。這方法能給予所有學生同等優勢和機
會去學習知識。

192. 運用篇章(context)教授生字

對記憶及提取困難的學生來說,若不是學習有關內文和常用生字,學生將在
過程中感到困難。教師須先教授正確的生字,方能使學生較易明白及保留資訊作
日後之用。教師應在合適的時間,配合主題教授生字,才能使學生容易追索資訊。

80
193. 利用暗示和提醒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視覺和口頭的提示,可協助學生記憶和提取資料。若教
師能將所教授的資訊與視覺提醒配合,將有助學生記憶所學的有關知識。這策略
對學生學習拼字和字彙特別有效。學生經常都會自己忘記了某些資訊,但當教師
提供相關的視覺或口頭提示時,學生就會好像恢復有關回憶一樣。如教師能持續
地提供一些暗示和提醒,將令所有學生獲益。

194. 同儕輔導

同儕輔導是一項有效的輔助教學方法。同儕輔導能讓學生以自己與同輩間憤
常用的語言和文化學習新知識,使他們更易於掌握,這是傳統的教學不能做到
的。可是,要組織一個有效能的同儕小組並非易事。要達致成功,教師須花時間
組織學生和作相應的安排,以減少違規和反叛行為,才能組成高效能的小組。教
師宜根據學生的興趣、需要及學生性格以配對學生。學生若因個人紛爭而未能合
作,同儕輔導便告失效。另外,教師須按需要,訂定每節課堂目標和作出相應的
改動。

195. 教授記憶術(mnemonics)作記憶工具

教授記憶術可讓學生學習造字、片語或心智圖象(mental pictures) ,以找出


重要資訊。這是一個既有趣又有效的工具,特別是對那些難於記憶生字和學習新
概念的學生而言。「請原諒我親愛的沙莉阿姨」 (Please excuse my dear Aunt Sally)
是一有效的記憶術教授數學運算。這片語代表括號,指數、乘、除、加、再減。
另一例子是「永不吃浸濕了的麥片」(Never eat soggy wheaties)代表北、東、南
及西。記憶術應用於各學科中,令學習更有趣及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

196. 教授視覺影象

視覺影象(visual imagery)讓學生創造和重建經驗、物件或事件,即是「見
甚麼說甚麼」。視覺影象可打破各種形式的心理障礙,以釋放學生的創意思維,
讓他們利用創作想像,辨認語文、數學和視覺模式的學習,以作為思考和學習的
語言之用。為了形合學生的不同需要,教師應以視覺圖象附上口頭解釋去教授知
識。教師可利用膠片、圖形工具、提綱、電腦表達、配以圖畫、比喻、影片圖象、
通過藝術、印刷、多媒體工具,以表達感知和圖表形象。經常為學生提供視覺影
象的教師應注意學生是否能從中掌握有關的資訊,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師附上口
頭的解釋,或是設計有關的課業。

81
最初使用的視覺圖象通常是能感官上的和具體的,但到達概念形成的階段,
這些視覺圖象將會轉化成象徵性的符號,甚至成為抽象化的概念。視覺影象中較
為人所熟悉的方法是明喻、暗喻、類比等。如在語文課上,以視覺思考作為學習
策略,那些具有較理想的圖象空間感的學生將有更好的表現。當學生要表達時,
視覺思考模式的學生將可把已儲存的視覺形象,結合課堂概念進行學習。

197. 利用圖形工具

圖形工具(graphic organizers)可協助學生安排、分類或更準確組織資訊,
讓學生能容易儲存和提取資訊。圖形工具可應用於任何學科,但對學習新概念、
閱讀理解、數學上的文字問題尤其有效。教育工作者需教授學生運用不同類型的
圖形工具,甚至準備部分範例可供隨時應用。例如 T 表(T-Charts) ,溫氏圖(Venn
diagrams)、敍事次序及流程圖等。

198. 經常重複重點

重檢或重複重點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要。重複不但能幫助有儲存和提取困難
學生,更能幫助所有學生。在一個既緊湊又忙碌的學年中,學生往往被大量的資
料、教材和訊息被擠壓得透不過氣來。重複資訊能幫助學生記憶和明白重要概
念。教育工作者要先重提已教的內容,再教授新的概念。正如工匠不會在不穩固
的基礎上建屋,教師亦應先確定學生已掌握舊有的學習內容,方可教授新概念。

199. 將教學內容分為較小步

將教學內容分為較小步,能讓學生專注在學習重點,而不用承受壓力和感到
太沉重。很多學生能因小步學習而提升學習效能。教學工作者可把教學內容分拆
以協助學生。先選取集中點,並把資料集中然後再分拆,可以令所有內容都覆蓋
在每一小步中。例如,當教師教授科學課題「光線」時,可先教學生光線的曲折,
再以實驗為學習集中點,可讓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

200. 通過圖表、大綱(outlines)及網絡(webbing)建立關係

有記憶和提取困難的學生對關係和概念形象化的理解有顯著的困難。要有效
幫助學生克服這困難,可使用圖表、大綱及網絡。以這個策略為例: 「做隻小兔
真是不容易!」(It’s not easy being a bunny)
,這故事有一循環結構,教師可創作
故事網絡,讓學生能為小兔在回家的路途中遇見不同的故事角色的情節創作圖
象,帶領學生逐步深入明白故事的內容。同一原理可應用在任何科目和年級,幫
助學生達致最有果效的學習,而此方法對學障學生特別有用。

82
201. 強調重要資訊

另一有效教導概念和關係的方法是強調(highlight)重要資訊。年長學生可
使用螢光筆及書本的印刷版,把重要生字和意念突出,再重新演繹在筆記或記錄
卡上。對年幼學生而言,教師可把重要的資料列出,並在教室內展示,直至該課
題教授完畢為止。年級較低的同學須要學習使用螢光筆標示重點,以及依教室圖
表找出重要的訊息。這些重複的活動把學習層次化為多元化指導活動,協助學生
有更深更全面的資料掌握。

202. 運用顏色識別概念和關係

當教導教年長的學生新概念時,運用顏色記錄卡和筆是一個有效的方法。這
個不但簡單而且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可在學習任何一個範疇的知識時,把相關的內
容和生字有效地組織起來,而且讓學生在準備考試時,更有組織地溫習,以及更
得心應手。

203. 善用節奏、音樂、及動作

善用節奏、音樂、及動作是一有趣方法讓學生記憶和提取資訊。唱歌、敲擊
及拍手只是一些利用音樂的方法。例如:曾有一首歌曲讓學生按字母記住美國五
十個州分。而概念記憶就應使用動作去記憶。其他運用動作的方法還有角色扮
演、舞蹈、使用操作工具及親自使用。當這些技巧配合課堂聽講、文章閱讀或其
他傳統形式的指導時,學生會較易記得重要的資訊。

204. 使用清單

簡單和直接的清單(lists)是幫助記憶的好工具。清單讓人容易閱讀,因此
令學生在學習時感到較少負擔和壓力。縮略語(acronym)可幫助學生和教師記
億在清單中物件的列序。此外,引人發笑的句子,亦可幫助學生查找資訊。青少
年甚至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都使用記憶術和詞頭以協助教學。

205. 使用矩陣(matrix)組織資訊

矩陣與圖形工具一樣,都是一個有效的組織思緒方法,及作為寫作的依據。
當學生對題目有靈感時,學生可根據矩陣列寫文章,令其組織工作更為容易。矩
陣的形式十分多元化,但全都十分有效。

83
206. 使用圖象文字(pictographs)

圖象文字是一種有效方法以記憶和提取資訊,讓學生容易將所要記憶的內容
形象化。圖象文字遊戲可用作溫習不同的科目。在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圖象文
字讓學生明白新事物的運作模式(例如繪畫和寫作牛頓定律)。這是一個千變萬
化和富娛樂性的方法,去讓學生學習和記憶相關和重要的資訊。

84
第十五章

對評核障礙學生的融合策略

並非所有學生均有等同的應試能力,要改變因這能力不同以致的不公
平,首要的是了解他們有甚麼能力、欠缺了甚麼,並找出他們實際的
能耐。一旦查明學生的長處和短處,教師便可以運用本章所述之內
容,以補救的方式去處理有障礙的學生。如果學生能掌握一定的應試
技巧,教師便可集中精神於教學內容上。投入溫習所付出的努力只是
成績的一部分,故此考試成績不應只是反映考試前的複習工作,而且
是要找出學生在整個學期所付出的努力。可惜無論那些有評核障礙的
學生有多努力、用多少時間溫習,其表現都因欠缺應試技巧而不能準
確地反映他們的能力。本章就是要提出一連串的策略予教師,以幫助
學生的應試技巧及表現。

207. 用多種可靠的評核方法

面對考試時,學生常常會感到很大的壓力。他們這種壓力與焦慮常常妨礙了
他們的表現,以致有關的評核不能相稱地反映出他們的能力。透過不同而可靠的
評核方式,教師能夠間接地量度出學生的學習成果。可靠的評核包括利用文件
夾、口頭匯報、較長篇幅的報道文稿、實驗、研習計劃、文章、草圖或繪畫。教
師給予多些類似的評核方式就更有助了解學生的真正能力。統一的測試不是惟一
找出學生智能的方法,把加納(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概念注入教育,可
以開拓新的領域,以更有效地發掘學生的真正潛能。

85
208. 教授應試策略

部分學生會因為不懂某些應試技巧或策略以致成績低落,但其實有各種策略
去平衡因應試技巧不一而造成的差異,只可惜我們沒有切合所有人能力的通用方
法。最佳的方法惟有盡量教導學生大量的技巧,使之自行嘗試並找出最適合自己
的方式。這樣一來可保証學生的評核成績有進步,二來亦可減輕學生因為要面對
測試而產生的壓力及焦慮。可行的應試策略包括以先易後難的次序答題以減少壓
力,並先取得成就感;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所有指示;誘導他們在試卷空白位置標
示題目重點;寫文章前,先作腹稿和訂立流程;答選擇題時,先暫時略過較難的
題目等,不一而足。

209. 教授即將評核的形式

學生如果不知道考試的模式,通常都會產生對考試的焦慮和不安,繼而使他
們不能專注於所學習過的內容或須要溫習的範圍。故此,教師應先告知學生考試
的模式,並解釋試卷的結構、組成部分,以及考試的規則。披露考試形式可讓學
生釋疑和減少對考試的憂慮,從而使他們集中於考試內容和準備工作上。

210. 在不同場所舉行筆試

一般來說,筆試會令學生不能集中於考試的內容,從而不能反映他們真正的
能力。有些學生在沒有其他人滋擾的房間獨個兒工作會做得更好,有些則會喜歡
一個較舒適的環境,甚至乎不同的燈光下才有更佳表現。若然學生對考試場地感
到不舒適或不能集中,那麼他們的考試成績絕對會被影響。如果學生們大伙兒在
一起考試,他們可能覺得被其他考生的聲音打擾,甚或因為要和其他考生趕上進
度而感到壓力。假如學生真的有此類困難,我們應當為他們找更合適的地方以改
善其考試表現。

211. 給予選擇空間

評核的目的是要引導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故此評核的目標應是
幫助學生。教師應該給予正面的回饋和鼓勵學生積極地參加評核,從而鼓勵他們
終生學習及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生活當中。透過自我評核的方式,可使
學生探究自己的學習模式和理解程度,從而更了解自己的進度和需要;同時,自
我評核亦能令學生訂立更客觀和實際的學習目標。評核的最有效方式是給予學生
選擇的空間和不同的評鑑方法,但評鑑的目的需與學生的學習模式和課程目標相
符,而提供選擇其實可以讓學生能以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才識、能力和看法。此外,
評核應是公平公正,並應與學生、家庭、學校及社會環境的要求相稱,而評核的

86
方式和過程也應考慮文化和性別的差異,以避免偏頗。若情況許可時,我們更應
該容許學生參與制定評核的準則。總括而言,提供選擇予學生能使教師更容易照
顧學生的個別需要。

212. 分階段評核

教師在引入新課題之前、教授的中段、以及完成課題後,均對學生作出評核。
倘若教師使用多種評核方法,在不同的時段作評核更能有效地評估學生的進度。
課堂評核之目的是不斷地向教師提供學生學習進度的資訊,從而希望能改善教師
的教學素質;如果能持續地知悉學生的成效,教師就更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萬一
教學方法不適合學生,這種分階段多次的評核就能給予教師一個機會去改進或調
整其教學方式。另一方面,這種多次評核亦是加強學生學習成效的方法。課堂評
核可以是每一課、每一週或以一學期中有多個「檢測點」(Checkpoint)的方式進
行;而文件夾則能夠收集學生長時期的成果,好讓教師能夠檢查他們的進度。

87
第十六章

對高能力學生的融合策略

教育資優學生,可謂苦樂參半。不論面對能力較高還是較低的學生,
教師都要作出教室及課程的調適,從而使雙方都有所裨益。根據定
義,與一般同齡或相同背景的學童比較,資優生的潛質較高。他們有
超乎常人的創造能力、智能及對美的追求,並擁有非凡的領導才能。
他們通常在某些學術範圍表現卓越,因而需要特殊的服務及活動。這
些能力非凡的學生來自各種文化,穿越所有經濟階層,包含不同種
族、性別或宗教取向。這一章有助於判別及教育資優學生。

213. 提供選擇

教導資優學生有多種的策略。首要的是將學術上資優的學生配對起來。第
二,教師應避免過分利用資優學生去教導其他同學,而協作學習亦只應偶然進
行。相反,較隨意的分組則更為理想。此外,亦可利用蘇格拉底式教學法(Socratic
questioning)以發展批判性思考及解難技巧。最後,教師在這些高能力的學生面
前,要緊記放下個人的尊嚴及不足。事實上,教授資優生的過程是雙向的,是一
種包容、理解和學習的過程。

214. 壓縮課程

課程壓縮(Compacting)是指按學生能力作出相應的課程調整。教師要先就
個別教學內容定出目標及成果,然後要識別出學生已掌握的學習成果,並以更具
挑戰性及有效率的教學策略取而代之。

88
215. 個別學習計劃

特殊資優生通常喜歡個人工作多於小組形式。他們難於與人合作,反之獨立
工作的效率則會較高。教師最好能提供不同的計劃以配合不同的學習模式。

216. 利用多元智能

加納(Howard Gardner)在其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的理論中指出,


人類的智能不止於語言和數學邏輯能力。他認為以智能測驗(IQ Test)量度人類
的智能,既不足亦不準。所以,他提出音樂、空間、內省、運動知覺、人際及自
然的能力。雖然我們都擁有以上八種能力,但各項的強弱程度是受遺傳及個人經
驗所影響的。此外,他相信人類的智能組合是獨特的,所以多元智能影響著個人
對世界的理解。

加納所提出的假定可改變教育家、家長及學生對教與學的看法。例如,藉多
元智能辨別及發掘學生的強弱,以決定其學業及就業取向。有時,讓資優學生選
擇合適的評核方式是有好處的。學生可以一個雕塑代替一篇論文。最後,對教育
家、家長和學生來說,多元智能教學令他們更曉得欣賞不同的學習方式。

217. 專家師徒制

師徒制是協助非凡學生的一種高效能方法。讓資優生跟專家一起工作,專家
便能洞察資優生的獨特及五花八門的需要,學生亦能在心理和社會層面上得益。
這亦是指出不良行為的有效方法。師徒制能提升學生的自我形象,裝備他們追求
卓越,並排除負面行為如濫用藥物和暴力。此外,師徒制能抑制沮喪,提高學習
技巧,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更曉得如何使用品格的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
。它建立正面的人際關係,並教導資優生成為富責任感的模範。

218. 教導企業家精神

今時今日,我們應教導學生商業、財務及企業家精神等概念。作為教育工作
者,我們不得不承認並非所有學生都會成為教育家、律師和醫生。有些學生甚至
不想進入這些行業。現時各國的學校都會為打算創業的學生開辦一些企業實習課
程。我們要導引這些非凡的學生去發現自己的強處、喜好和取向,指導他們去實
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我們要為這些學生提供另類課程與實習機會。

89
219. 教導科學化方法

資優生通常都喜愛科學。但是,在基礎教育中,科學的課堂卻特別少。過往
六年,學者們經常探討有關適切的科學課程,以及針對資優生的教學方法。針對
高能力學生的科學課程應與別不同,既要強調概念的學習、高階思維、探究、問
題為本學習、科技的應用,亦要包括實驗設計。

220. 同輩師徒制

學生間的師徒制對資優學生和未能實踐目標者特別有幫助。那些少數的資優
生經常感到被孤立。透過與低年級學生作配對,高年級學生可成為榜樣。當小孩
看見相同背景及智能的人表現卓越並達到目標,便會被激發去學習。學長可與學
弟分享知識,予以鼓勵,自己亦能獲取成功感和滿足感。

師徒制通常是一對一的組合,由經驗豐富的專家及一位較年輕的資優學生組
成。他們二人可經常分享共同興趣或事業理想。師徒關係對資優學生往往獲益良
多。它亦能挑戰資優生,使他們變得更成熟,更能清晰將來的事業發展方向,更
會應用課堂知識,並成為典範。前輩所作出的學習技巧的榜樣,正正鼓勵了後輩
的終生學習。學生求學時往往喜歡尋求教師的建議、指引和協助。

221. 蘇格拉底式教學法

這種方法的基本目的是廣泛地將學生引入激烈的對話中,教師則假裝忽略焦
點。透過這種討論,學生對課題會有既深且廣的認識。這種教學法成功與否,取
決於導師對學生所展示出的誠意,對所有參與者的肯定,並對容忍、安全感、智
慧的激發及挑戰所作出的平衡。有關的六類問題包括:
 提出澄清(例如:你認為問題的核心是甚麼?)
 探究假定(例如:若……會出現甚麼情況?)
 分析推論和證據(例如:你這樣說有何理據呢?)
 提出立場(例如:不同意的人會怎麼說?)
 詳察影響及結果(例如:這會帶來甚麼影響?)
 應用問題(例如:如何將之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將蘇格拉底式教學法引入教學中會帶來顯著的效果。學生學會批判,並能更
深入及廣泛地探究理論。此外,參與者能活化其知識基礎,並將之重整糾正。此
外,它亦鼓勵不同的想法,所強調的並非對錯,而是認知過程本身。這種教學法
可發展探究及解難能力,並促進個人及小組的問責性。

90
第五部分

工作習慣

第五部分:工作習慣

第十七章 對組織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92
第十八章 對社交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95
第十九章 對學習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99
第二十章 對有不同學習需要學生的融合策略-----------------------------------106

91
第十七章

對組織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大部分學生面對的最大挑戰是甚麼?不是閱讀文章或掌握乘數表,而
是如何組織資料。他們或許擁有很高的解說能力和學習技巧,但他們
的成績往往不理想,只因他們未能達到學習的基本要求,如有效率地
使用時間,正確地完成及按時遞交課業等。在一般人看來很簡單的工
作,卻可能使缺乏組織能力的學生感到困惑,教師亦會因花了相當多
的課堂時間,才可使他們跟上課堂,因而感到挫敗。學生缺乏組織能
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學習動機低、壓力、抑鬱、學習困難和注意力
缺乏等。缺乏組織能力會引致思緒混亂,以致不能組織及分類資料。
結果,學生在提取資料及計劃學習方面出現困難。以下的融合策略能
提升學生的組織能力:

222. 使用圖形工具

圖形工具(graphic organizers)屬於視覺思維工具的一種,能夠幫學生理解
及記憶資料,以及掌握抽象概念。圖形工具可把主體概念的結構和相互關係有系
統地表達出來。圖形工具適用於所有科目,但圖象的設計則須視乎學生的年級而
定。在學生進行集思廣益時,圖形工具可顯現出意念間的相互關係。

223. 運用語義圖象(semantic mapping)

語義圖或關係圖屬於另一種視覺思維工具。一個語義圖能把主題內的資料根
據語義有系統地組織起來。一個有關某個國家的語義圖可如下:在語義圖的中央
寫上國家名稱,然後把該國家的不同特質如地形、天氣、文化等,用線放射性地

92
連到中央的主題。這些特質可用圓圈圈起來,再把該特質的資料寫在各圓圈下。
教師可提供初學者語義圖的框架,讓學生填上資料。

224. 行事曆及記事簿

記事簿和行事曆能清楚地顯示出指定時間的目標及限期,幫助學生把工作安
排得井井有條,並有效地管理時間。這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特別有效,因他
們一般較健忘。行事曆或記事簿的形式包括:用顯而易見的班別記事簿或其他記
錄系統、用筆記簿記下要完成的課業,或把表列附在學生的書桌上。然而,教師
須要花時間教導學生如何有效地使用記事簿。當學生學會如何計劃時間,他們距
離成功便近了一步。

225. 教授時間管理

大部分學生,無論是否有特殊學習需要,對於課堂內外的時間管理都存在著
很嚴重的問題,以致他們很容易落後學習及出現混亂。以下將會提供幾個方法,
幫助學生有效地管理時間,以提升他們的生產力:計時器讓學生知道課堂中已消
磨的時間,讓他們在活動時監察工作的進度,那些不專注的同學便會明白因自己
不良的工作習慣,引致無法按時完成活動;在課堂外,學生可填寫工作時間表,
記錄完成課業所需的時間,以檢視自己的工作速度。

226. 訂出要完成的事

每天為學生列出未來兩天的活動和所需要的材料,他們便沒有忘記的藉口
了;如能持之以恆,必能訓練學生有規律地生活。而且,當學生於課堂前已知道
要攜帶的物件,他們便不用浪費寶貴的時間於上課時尋找物件。還有,人類對於
面對未來已知的事情會感到較輕鬆,讓學生於事前知道課堂的安排能減少他們的
焦慮。

227. 文件夾及筆記簿

不能妥善地把工作紙存檔、做筆記和家課記錄反映學生缺乏組織能力。透過
教師示範如何正確使用筆記簿,利用文件夾保存筆記、功課及課堂材料,能大大
地提高學生的組織技巧。同學可根據以下的方法把文件分類:
 筆記:同學須把每天的筆記寫在一張新的紙張上,日期寫在紙張的右上
角,並需為筆記加上標題。
 小測及測驗:這部分是收集所有測驗和小測。*
 文章及工作紙:這部分是儲存任何工作紙和文章。*

93
 課堂練習:這部分包括課堂上所完成的活動。*

有`*'部分需附有目錄:
筆記部分 目錄 姓名:

228. 清理書桌、儲物櫃

雜亂無章的書桌或儲物櫃可能會令學生遺失物件及浪費尋找時間,而學生對
於徒勞無功的搜尋會又感到疲累和失望。所以教導學生如何清理書桌、儲物櫃,
儲存紙張於文件夾,把帶回家的紙張存放於同一文件夾內,這對他們有莫大的幫
助。

229. 使用功課記錄表

利用家課冊記錄每天的功課或備忘錄,能幫助學生緊記要完成的功課及其他
重要的學校文件。這記錄表應包括以下各項資料:
1. 課業的名稱
2. 完成課業的指引
3. 重要的書本及材料
4. 課業的提交日期
5. 檢查課業後的標記

94
第十八章

對社交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對於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或青少年,社交技巧薄弱或發展不足可說是他
們最致命的特徵。透過傳授合適的工具和技巧,社交技巧訓練能令一
個人活得更加愉快。這個章節將向父母、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等,就怎
樣提升對以上重要問題的理解,提供意見。

230. 教導社交技能以達致自我管理

適當地運用社會契約,設置局限和參數,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其中一個途
徑。當學生明白到,他們的選擇會被尊重,並且對課堂學習有義務時,他們便有
責任在這些局限和參數範圍內學習。透過自發性的行動,錯誤便可成為他們的學
習機會。教授這些概念,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他們各自在教室內應有的角
色、發揮的功用和負上的責任等具體例子。

231. 使用活頁練習題

讓經常作出錯誤決定的學生填寫活頁練習題,是另一個協助教授自我管理的
方法。教師和學生應一起構思這本活頁練習題,以引導學生做一個重整計劃。可
以寫下的幾個語句例子包括:「我做了甚麼?」、「我如何滿足我的需要?」、「我
是否有權滿足自己的需要?」、「我如何干涉到__滿足他在__(愛、權力、樂
趣、自由、安全)方面的需要?」、「我是否關心__在某方面的需要?(可找個
幫手就此談談)」
、「我將會做甚麼?」、
「我需要幫助嗎?是怎麼樣的幫助?」、「我
們如何知道計劃正在運作?」、「它何時完成?」、「這個計劃將如何幫助到我?」

95
232. 角色扮演

很多時候,社交技能差劣的學生根本不曾被教授過與同輩相處的適當方式。
其中一個令他們克服社交技能弱點的方法,是在指定設置的環境下,透過角色扮
演做出正面行為。角色扮演可為學生提供機會,試驗用不同的方式就一些新環境
或情況作出反應。當學生能在假裝的情況下作出合適的反應,在遇到真實情況
時,他們一般都會體驗到較少的壓力和應付得更好。

233. 模仿適當行為

教導孩子或年輕人社交技巧的其中一個最佳方式,莫過於為他們作正面榜
樣。教師經常擔當學生的主要榜樣,影響力甚至有過於流行音樂歌手、電影明星、
或運動員。故此,教師必須經常意識到他們的影響力,並作為學生社交技能的模
範。教師的身體力行比任何勸告更有說服力。不論教師的性格如何,他們都應該
作為學生的正面榜樣。

234. 實踐適當的社會行為

實踐適當的社交技巧,對培養青年人成為負責任的成人十分重要。塑造可取
的行為作模範,是教導社交技能的最好方法。塑造模範,以及提供例子作學生的
榜樣,均為教導任何新行為的最有力方法。例如,與一個小組的學生吃午餐,便
可有力樹立在午餐房內適當行為的榜樣。這樣,教師便可展示適當的語言、態度,
以及與學生建立恆久的人際關係。

235. 展示適當的行為

角色扮演可以是一個教導社交技巧的非常有力工具。容許學生在有計劃的情
況下作出反應,可為他們日後在應付真實情況時提供策略藍圖。這樣的活動能有
效裝備學生,讓他們掌握日後要成功面對難以避免的情況時所須的技巧。例如,
一個展示脅迫後果的活動,便為那些有負面自我形象且對同伴表現仇恨的學生,
提供一個有力的例子。這活動能用於避免可能在教室裡發生的脅迫事件,更希望
能有助減低類似事件在學校之外的環境或在家裡發生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角
色扮演應該不時與展示脅迫的負面後果,以及有關如何處理這些情況的討論結
合。

236. 在教室內加入正面的社交互動

有些學生對於在教室內、小息時或課堂上,需要對其他學生或成人顯示禮貌

96
表現困難。有些時候,這些學生會中斷別人說話、呼喊、與人爭論,或者發出可
能有挑釁性的反面意見。教師其實可以在課堂上透過不同的方式,建立和促進正
面的社交互動。其中一個方法是獎勵正面行為。例如,學生如能夠展示正面互動
交流合作,便可取得積點或星。如果展示反面行為,積點或星便會被拿走。當全
班一起共取得的積點達到的一個預設數目時,學生便得到一些獎勵(即額外休息
時間、一個看電影的機會、學期分數獎賞等)。這只是許多方法的其中一個,以
鼓勵教室內的正面社交互動。

237. 加強輪流概念

孩子總想要做第一。不管是甚麼活動,幼兒總要在所有事情上做第一:首個
排隊、首位被召喚等。我們可以用許多方式教導學生,他們不需要時常做第一,
例如在指導閱讀小組期間。這閱讀方法又可稱為「繞圈式」(round-robin)
,孩子
按次序,一位跟著一位地大聲朗讀。教師可以決定由那個孩子開始和那個繼續。
這樣,便有助學生習慣,在沒有不滿或反對的情況下,接受一個預設的次序。在
選擇首位朗讀者時,教師可隨機選擇一個數字讓學生猜。所猜數字與預設數字相
差最少的學生可優先朗讀,然後其他學生按次序繼續。此外,因為年幼學生都喜
歡排行第一,行長也是另一個適合他們的好方法。在選擇行長後,教師可每週或
每隔一周轉換行長,以有效避免就誰應該排行第一的爭拗。事實上,我們可以透
過許多不同的方式,在教室內促進正面社交互動,譬如教導學生樂意地輪流,並
在事後獎勵他們。

238. 同輩伴讀

鼓勵學生與同輩一起朗讀書本,可促進正面的社交技巧。一個簡單和有效的
方法,是讓學生與另一個學生或小組一起朗讀書本,以促進他們在社交技巧方面
的發展。教師可使用任何書本或在課堂上引用的故事,或讓學生共同決定朗讀的
資料。這樣,學生便有機會作出貢獻,包括決定何時輪流,也可有機會就困難的
詞和段落互相幫助。這種方法,能鼓勵學生與其他人討論想法和信念,並刺激獨
立思考。教師可隨時改變或重組學生組合,以避免乏味,同時可鼓勵學生與不同
的學生建立人際關係。

239. 慶祝、提名和褒獎

另一個有效令學生對其他人產生興趣的方法,是透過製作「本周之星」的活
動。每週都有一名學生被選為特別的人。教師可將該學生的照片,或由他帶回來
與家庭、寵物或朋友的合照,貼在報告欄上。此外,教師可每天用數分鐘分享有
關該特別的人的特質,例如學生喜愛的食物、活動、玩具、遊戲、書本、回憶等。

97
這樣可令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有特別之處,也能令大家不斷有話題和對其他同
學的生活產生興趣。

98
第十九章

對學習技巧困難學生的融合策略

有很多仍未掌握適當學習技巧的學生,他們在學校不斷經歷挫折與失
敗,他們不是缺乏能力,而是他們較強的能力在於其他方面。良好的
學習習慣對於學生在學校中取得成功是非常重要的。學生若能明白如
何有效地學習,培養出一份能表現卓越的感覺,可幫助他們發展正面
的態度,正視自己在校及日常生活中的表現,甚至能為日後的良好工
作習慣奠下基礎。因此,教師及家長應共同合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
習習慣。每個兒童都有不同的學習模式,教師與學生都須要清楚如何
才學習得最好,運用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家長最明顯的影響往
往在其子女的孩童期,但是高中生也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鼓勵。

240. 時間管理

很多學生除了應付學業外,也會有很多其他校外校內的工作,如體育活動、
兼職等。因此,有效的時間管理是學生的挑戰:一方面能應付學業,另一方面又
能有足夠時間鬆弛自己,參與課外活動及工作等。教師可幫助學生訂下每天的時
間表,以致學生在滿足學業的要求之餘,亦有時間進行其他活動。

241. 訂下實際的學業及個人目標

很多學生為自己訂了不切實際的個人及學習目標,使他們覺得自己的能力有
限,以致未能達到教師的期望,進而影響他們的自我形象。教師對學生的指引十
分重要,教師不可為學生訂立絶對且一成不變的期望,特別對有學習技巧困難的
學生,教師更應與他們一同訂下個人生活及學業上的目標,也要經常與學生一起

99
檢視進度。

242. 在課堂中保持清醒及專注

有很多因素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技巧與表現。作為教師,應該令學生能從
每一課堂中,愉快地享受學習。在課堂設計中,應儘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
使那些容易分心的同學也能專注。成功的學習技巧有助學生更集中精神於課堂
上。

243. 教導自我管理及學習技巧

很多學生都缺乏學習動機,有學習困難的學生更甚,這使他們不斷經歷失
敗,甚至懷疑自己的價值。教師應運用不同方法去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這些方
法可分為內在和外在兩類。首先,教師應集中幫助學生提升其內在動機,不但在
於學習上,更希望學生在面對生活上各項事情時都有內化的動機;另外,教師也
可給予獎勵,作為外在的鼓勵以提升其動機。但要留意當教師停止給予獎勵後,
學生的動機行為可能會停止。

244. 學習時間及地點

我們可建議學生每天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做功課,其地點必須沒有干擾,如
小孩、電視及電腦等。研究指出,大部分學生於寧靜環境下會有最佳的學習效果。
若學生喜歡於溫習時收聽收音機或看電視,音量必須調低。不同家庭會有不同地
方作為最佳的學習環境,可能是廚房、飯廳、睡房,甚至是地庫。如果家中真的
沒有一個合適的地方,可到附近的圖書館。

245. 利用筆記及備忘錄

學生每天都須要用筆記簿或日誌記下當天的功課,即使沒有功課,也應寫上
當天的學習內容。這種方法有助學生有效地組織事情;長遠來說,更有助他們成
為一個負責任的人。家長也應每星期檢查一下子女的日誌,並於子女已完成的功
課上加上記號。

246. 預備書寫桌面

一張整潔的桌子有助學生專心學習,桌面應有足夠的空間放置書本、紙張及
其他所需物品。當然也要有空間書寫,亦避開於桌上放置與學習無關的物品。

100
247. 良好的光線及溫度

合適的光線及溫度有助學生提升學習表現。光線必須充足,讓學生能清楚閱
讀,最好是在窗旁或書桌上安裝電燈,這有助保持學習環境有足夠的光線。另外,
學習環境也不宜太熱或太冷,太熱會容易使人昏睡,過冷也會使人分心。

248. 適合的座位

適合的座位能幫助學生集中精神地溫習。過分舒適的座位使人容易睡覺;不
舒適的座位也會妨礙學習。

249. 課本

學生必須用課文作有效的學習,其他參考書籍,例如字典等都是常伴左右的
學習工具。

250. 文具

學生要完成一份習作可能需要很多不同的文具,如原子筆、鉛筆、麥克筆、
橡皮擦、塗改液、間尺、釘書機、釘書針、萬字夾、鉛筆刀、記事貼、卡紙、紙
張、剪刀、草稿紙及計算機等。這些物品最好讓學生容易拿到手上,更有效地完
成習作。另外,電腦若放在附近會更佳。

251. 除去各種引誘

學生的學習環境必須沒有任何干擾,太大聲的音樂、電視及電話等,都會使
學生分心。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更須排除一切在環境中影響他們學習的因素。學
障學生需要一個時鐘作時間管理之用。另外,他們要視乎個別需要附加東西有助
其學習,包括電腦、眼鏡等,若可行,私人補習老師也很有幫助。

252. 使用視覺工具

課堂上使用視聽教材有很多好處。一幅好的圖畫或圖象能闡明一些複雜的概
念,較成千上萬的文字更佳。學生本身是圖象學習者,教師展示圖象時,學生能
更快及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識。此外,海報、投影片、幻燈及電影等圖片並非昂貴,
也容易製作及設計,方便教師教學,師生更可透過圖象產生互動的效果。

對於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來說,圖象顯得更重要。以視力障礙或學障學生為

101
例,他們需要圖畫、公式、曲線圖、象形圖和圖表等幫助理解學習內容,而黑板
更易讓學生清楚明白所學的知識。當然,教師必須為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預備其
最有效學習的方法。例如,將筆記的字體放大、隔行書寫,為學生提供額外錄音
帶、錄影帶,安排較佳的座位及有清楚字幕的影片等。以上方法相信對有不同學
習困難的學生均有幫助。

253. 研讀課程的學習材料

很多學生都會於考試前將書本內容死記硬背,然後於考試時像打印機般寫出
來,這些內容都會於考試後便很快忘記。原因是學生沒有將所學的知識內化及理
解,教師的責任便是要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的內容,使學生將資料形成概念,這有
助他們較長時間記憶所學的知識,並為考試作更好的準備。

254. 有效及有系統地考試

考試時,學生必須懂得有系統地分配時間完成試卷,但有些學生卻因過分緊
張而影響其考試表現。教師必須教導學生一些有效的應試技巧及方法,令學生能
按時及有次序地回答所有試題,減輕學生面對考試時的壓力。應試技巧包括:首
先完成長題目還是選擇題,以及不要花太長時間作答同一條試題,以確保有充足
時間作答所有題目。

255. 保留閱讀的課本及功課

學生往往不知道為何要做那麼多的功課及閱讀很多文章,他們像被迫記下一
大堆資料似的。為了避免學生覺得徒勞無功,教師必須讓學生知道功課及閱讀能
幫助他們更完全掌握所學的概念,也幫助他們記憶。

256. 利用不同方法以加強記憶

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知道不同的學生會以不同方式和速度學習。同樣,
也有不同方法來評估學生的能力。有很多策略可幫助學生於測驗中表現得最好,
包括記憶設備、強記小卡片、同輩問書等。有學生發覺很多方法皆有用,甚至用
一些「小把戲」幫助其記憶。教導學生學習技巧不單幫助他們應付測驗,更會發
展成他們日後工作時所需的技能。

257. 為考試準備有效的溫習

學習技巧對不同年齡、不同程度的學生都非常重要,若果他們缺乏有關技

102
巧,他們的測驗考試成績自然欠理想。很多教師誤以為學生只須懂得應試技巧,
事實上教師同樣要教導學生如何有效地去學習。教師可幫助學生有系統地整理所
學知識,並於放學後預留時間在一適當的地方溫習。當然,每位學生皆會在其獨
特情況下學習。

258. 自我評估

當學生準備考試前,他們往往不清楚自己真的溫習了甚麼。考試前,若學生
先自我測試一下,那麼他們便更清楚自己的溫習成功與否。如果教師能提供練習
給學生作試前操練當然最好;如沒有,同學間也可互相測試大家溫習的情況,最
終讓同學們有最好的狀態應付考試。

259. 增加課堂以外的學習

成功的學生會閱讀很多資料,上課時寫下筆記,這有助學生進一步明白課堂
上的學習內容,不然,他們離開教室後便會忘記一切。學生若盼望從課堂中學到
最多知識,學生可於溫習中不停問:何人?何事?何時?何地?何因?如何?此
外,學生也須將課堂的資料重新整理,讓自己知道是否真的理解課文中的概念。

260. 製作簡單完整的課堂筆記

教導學生用一本較大的活頁筆記簿,只用活頁的單面便可。學生便能根據課
堂的指示放置筆記。接著,吩咐學生於左邊 2.5 吋畫上一直線,這空間稱為「回
憶專欄」。另外,右邊的空間可寫上筆記,筆記最好以列點形式,將重要的要點
記下。最後,提醒學生隔行書寫,並用「簡稱」以節省時間。

261. 組織及複習

學生於課堂後須立刻重溫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有助他們長時間記憶當天所學
的知識,即使有些內容不清晰,但學生仍對課堂有新鮮的記憶。此外,這也有助
學生作進一步探究與搜集資料。

262. 製作注解、不要重複抄寫筆記

讓學生將重點及主要概念用螢光筆畫下,能幫助學生注意學習重點,並將筆
記寫在課本的空間上。

103
263. 使用總結及索引

「記憶專欄」能幫助學生記一些重要的名稱、公式、日期、概念和事情,使
學生能有客觀的資料及事實來寫短文。此外,在邊緣寫上課堂摘要,這些精簡筆
記不單有助學生學習,更幫助他們於考試中回答短文的預備。

264. 學習閱讀課文精髓

SQ3R 是幫助學生閱讀及理解課文的最有效方法:

勘測(Survey)
:首先吩咐學生閱讀文章的主題、引言及摘要。使他們知道作
者寫文章的主旨及重點,務求讓學生於腦海中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內容。此外,
教師也須教導學生如何明白及理解文章內容,也要留意文中的圖象、地圖、特別
字體、文章主旨、課後題目、標題及次標題等。

發問(Question)
:教師可將文中的標題轉換成若干條相信學生有能力回答的
題目,學生亦可進一步問一些更深入的問題。學生若能回答越多問題,代表他們
越掌握文章的內容。當學生專注於主動找尋答案時,學習歷程已在發生。

閱讀(Read):學生的腦海裡載滿了之前的問題後,便吩咐學生閱讀文章的
每一部分。學生尋找答案時,也想想有否對文章內容產生新的疑問。

背誦(Recite)
:學生必須專注從閱讀中學習,完成每一段落後便停下來,問
問學生是否仍能記得問題的答案,如不,便叫學生重溫上一段的內容,而不會閱
讀新一段內容。

覆審(Review):這步驟幫助學生重新整理所閱讀的內容,鞏固其記憶。教
師會將所有問題再問一次,檢視學生是否記得及理解;若不,便叫學生再閱讀一
次文章,以深化其記憶。

265. 選擇合適的溫習環境

合適的溫習環境對學習十分重要,一個令人分心的環境使人難於溫習,但若
學生在良好的環境溫習,便能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

光線:光線必須充足,避免眼睛疲勞。

噪音:學習環境的噪音必須減至最低。古典音樂對某些人來說的確有助學
習,其他音樂則會使人分心。教師亦應去除學習環境中喋喋不休的噪音。

可能的干擾:學生應減少其學習環境中的可能性干擾,若他們在家溫習,他

104
們必須關掉家中所有的響鬧裝置,家人也應合作保持寧靜的環境。

266. 在校內尋找寧靜的教室

每個人都應按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學習地方,這能幫助學生記憶。圖書
館、資源室、補習社及家中都是可考慮的地點。

267. 不要在床上溫習

人類的行為受習慣與環境影響,若在床上,便會使人容易睡覺,所以,學生
不宜在床上溫習。總而言之,於圖書館溫習是明智的抉擇,不然,便會很快入睡。

105
第二十章

對有不同學習需要學生的融合策略

一般來說, 教室內有不同能力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事實上,不
少教育工作者都感到自己缺乏知識與技巧去面對和處理有學習障
礙,又或是因為母語不同而感到困難的學生。由於這些學生的學障性
質複雜不一(例如記憶力足、個性衝動、欠缺組織能力等),他們都
需要旁人充分的支持,例如規則的提示、特定的回應,以及頻密的鞏
固和檢討課,以達致成功的學習。一般教育工作者都認為他們缺乏了
有效的教學訓練和流行的語文能力,因此令他們難以滿足學生不同的
學習需要。此外,班中如有不同種族的學生,會令教師難以掌握怎樣
去進行教學和應有甚麼表現。在這一章節中,正好提出一些有效的策
略去協助在語言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學生。

268. 正面態度

正面的態度和自我形象都是在學習的成功路上可或缺的。一個容納和尊重不
同文化、語言背景的教育課程或項目,無疑能增加學生在面對學習上時的自尊感
和自信心,甚至令他們無懼犯錯。這是從事教導在語言和文化背景不同學生的工
作者,應建立的教室氣氛。

269. 文化結合

學生的學業成就,與他們的語言和文化能否和學校的課程相配合息息相關。
研究指出,當學校鼓勵小眾學生多運用自己的母語,可令他們更有動力去學習本
地話──他們的第二語言。由此可見,認知和學習技巧與學生的語言和文化有莫

106
大的關係。

270. 締造一個和諧歡愉的氣氛

 在社區內為少數民族的學生製造歡迎的標記和訊號。
 在學校內多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母語。
 為不同種族的學生提供多些社交活動。
 招募能夠以學生的第一語言與其溝通的導師。
 在校園內提供雙語的標記和指示。

271. 少數民族教育課程

少數民族學生的父母都對他們的子女在學術成就上有一定的期望,正如我們
中國人所謂「望子成龍」。因此,如果沒有了多元化的教育項目以支援和鼓勵那
些少數族裔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必定感到孤立無助。學生掌管著自己知識的學習
及經驗的汲取,因此歡迎和鼓勵少數族裔的同學參與學習活動,也是教育一眾學
生的重要一環。

272. 融合諧和

作為一個多元文化與智能的社會,我們實在須要接納和融入有不同文化的學
生於教育制度裡。這些學生都是我們大家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此,來自不同階層
或背景的人都應該要有相等的機會,好讓他們得以發揮所長,為國家、為社會盡
心盡力,發熱發光。

107
第六部分

十個重要項目

第六部分:十個重要項目

第二十一章 十種訓導上最常犯的錯誤-----------------------------------------------109
第二十二章 十項有效的學習活動-----------------------------------------------------112
第二十三章 十段具啟發性的語錄-----------------------------------------------------115
第二十四章 創意性融合策略:數學魔法--------------------------------------------118

108
第二十一章

十種訓導上最常犯的錯誤

教室內的學習氣氛是會直接影響學生如何學習的。要在學生的自由和
紀律之間取得平衡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師所使用的技巧,是
製造一個有規則的教室抑或者是一個混亂的教室的關鍵。以下是十種
在訓導上,最常犯的錯誤。

273. 過度使用懲罰

教師經常都會對學生過度使用懲罰,而忽略了在教室內建立溫暖和正面學習
氣氛的重要性。因此在懲罰學生前,教師應該再三考慮學生可能作出的反應和行
動。同時,亦要反思有沒有其他較佳的處理方法。或者這是教室守則不清晰,須
要重新討論的時機。有沒有情況是學生的需要得不到教師的照料,才令他們作出
那些行為?是不是使用行為改變計劃或者合約會比懲罰對學生更有幫助?

274. 第一天立即活動

很多新教師都非常關注教學的內容而忽略了和學生制定教室守則。在開學的
第一周,教師應使學生習慣教室的環境,教導學生教室守則,而所使用了的時間
絕對是不會浪費的。第一天上課時,學生一般都會感到恐懼和焦慮,因為所有的
東西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教師可以用輕鬆的課堂來減輕學生的恐懼和焦慮。
教師也可以給學生一些熟悉的任務,例如:寫下他們的嗜好和其他的興趣。這不
單令學生放鬆,還令教師更加了解和認識他們。

第一課亦是教師制定教室守則的大好時機。教室應該是有溫暖和正面的學習
氣氛。所以教師應以對學生的期望來創建這樣的一個教室。教師可以向學生解釋

109
教室是社區,而每一社區是需要守則。教室的守則不應多過五條,並且必須清晰
和簡潔。教師亦應和學生一起討論及制定這些的守則,最後亦要把它張貼出來,
一同制定和張貼的守則可以減少學生對守則的誤解和防止他們的不適當行為。

275. 教室守則不清楚

每一個教室都必須貼出清晰的守則和期望。一個教師經常犯的錯誤,就是期
望學生遵守一些沒有列明的守則。教師不應要求學生猜測守則的內容和決定哪些
是可接受和哪些是不可接受的行為,亦不應要求學生犯了沒有列明的守則時負上
責任。教師應該有一張守則的合約,並張貼在所有的學生都能看到的地方,如果
班上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時,教師須要確保他們能百分百理解守則的所有內容,教
師亦應派給每名學生一張教室守則的影印本。

276. 言行不一

言行不一的教師會給學生一個壞的印象,例如小明昨天犯了錯而沒有遭受到
懲罰,如果小珊今天犯了同樣的錯誤時而遭受懲罰,那麼教師便給學生一個偏心
的印象。保持言行一致(或者是減低言行不一的危險)的最好方法是和學生寫一
張教室守則和期望的合約,合約要包括犯了守則時的後果,給學生看到犯了守則
的後果可以令他們再三思考,而教師亦有罰則可以跟隨,這種守則合約可以應用
在個別的學生或者全班上。

277. 使用過多時間在一個學生的身上

教師都希望所有的學生能夠成功,單對單的教導方法當然能有效的幫助學
生,特別是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但是教師很多時都過度使用太多時間在一個學生
的身上而忽略其他學生的需要。對每一個學生使用相同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其
中一種有效的方法是用同儕指導,學生很多時只是需要一般的指導和方向,而不
是教師的專業,班上成績較好的學生,正好能幫助其他的同學解決一般的問題。

278. 使用鐵腕政策

學生必須要理解他們做錯了甚麼,如果教師只是使用鐵腕的方法來管理他
們,他很難會得到成功。短期來說,這會令教師損失了教學的時間和帶來很多不
好的後果;長遠來說,教師的鐵腕方法是注定失敗。學生會認為那些方法陳舊,
而不會服從教師的說話,要克服這問題,教師應集中在問題的本身。當發生紀律
問題時,先認清問題,然後和學生一起討論解決的方法,學生會加深了解他們的
紀律問題。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教師更應集中認清問題和避免使用鐵腕的方

110
法,這樣可減少他們的敵意和增加他們的學習興趣。

279. 不能及時阻止學生的不當行為

當學生做出不當的行為時,應該有即時的後果,這會令他們更加了解自己錯
在哪裡。教師應有一套應急的策略和給予每一名學生三張顏色卡(紅色、黃色和
綠色)。每一天學生都是綠色卡,如果他們做出不當的行為時,教師會改變他們
的顏色為黃色卡,如果教師想進一步對付他們的行為,教師會改變他們的顏色為
紅色卡。由學生自己改變卡的顏色,可以令他們在有不當的行為時,看到即時的
後果,如果學生糾正了他們的不當行為後,他們可以改變為綠色的卡。

280. 嘗試在學生聲浪中講話

有效的課堂是教師能在一群學生中吸引到他們的注意,過去教師會利用舉起
拇指、舉手或者將手指放在嘴唇上來吸引學生的注意。當學生看到教師做那些動
作時,他們知道要寂靜和留心,他們會很快的安靜下來,而且還會叫同學一起安
靜下來,一旦教師獲得學生的注意力,那麼教師便可以繼續教學。

281. 過分強調學生的缺點

所有的學生(特別是小孩子)都不喜觀被人說做錯了事,但這卻是他們學習
和成長的一部分。教師的責任是教導學生和使他們走上正軌,這當中包括須要指
出學生的錯處和如何糾正。一些教師會過分強調學生的缺點,雖然指出學生的錯
處和糾正他們是對的,教師亦不應該指出每一個小的錯處,這會令孩子們感覺到
自己一無是處,不配做人或者學生,這樣孩子們會感到洩氣和當他們感到做甚麼
都不對時,他們會落後於其他的學生。如何在稱讚和指責之間取得平衡是幫助孩
子們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因素。

282. 討學生的歡心

所有的教師(特別是新教師)都想學生喜歡他們,想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
和使他們在教室裡感覺舒服。和以上其他的例子一樣,這是須要取得平衡。和學
生建立良好的關係是好事,但是教師須要明白自己是成年人而學生只是小孩子,
教師須要在教室裡保持權威的角色去管理教室和製造出良好的學習氣氛,令每一
名學生都能夠學習。如果教師做每一件事都是討學生的歡心和想成為他們的朋
友,這會令學生不再尊敬教師。同樣地如果學生不能集中精神,他們會不能夠學
習。如果教師做每一件事都先要學生的批准,這會令教室內外都變得混亂。在教
師和學生之間取得平衡是第一天就要做的,而且須要每天加強。

111
第二十二章

十項有效的學習活動

本章介紹十項已在學校測試的遊戲及活動,並可根據學生的潛能來挑
戰他們。本章亦展示給教師如何因應學生不同的程度而把活動加以修
改,從而使學生們多練習、參與遊戲和改善他們的體能活動技巧。

283. 真假 T 恤(Tricky T-shirts)

「真假 T 恤」是一個能幫助學生互相認識的有趣方法。每名學生先從 T 恤底
部畫上自己設計的圖案,並在 T 恤正面隨意加上自己喜歡的圖畫,然後將 T 恤
反過來,把三件關於自己的事情寫在裡面。這三件事情必須包括兩件真實和一件
虛構的。當大家準備就緒時,學生便跟大家分享自己那件「真真假假 T 恤」。當
學生讀畢關於自己的三件事情後,便可叫其他學生猜猜哪一件事情是假的。

284. 我的拼圖(The “Me Puzzle”)

另一項學習互相認識的活動是「我的拼圖」,從這活動名稱便不難猜到活動
的玩法。學生在拼圖的空格上填答一些關於自己的問題,然後把拼圖剪成小塊放
入信封裡。在信封的正面,學生可畫上自己的樣貌並塗上顏色(切勿把姓名寫在
信封上)。當全班完成此活動時,教師便收集所有信封然後再隨意地派回給學生,
目的是讓每位學生設法找出誰是「我的拼圖」裡的主角。

285. 信任朋友,慢慢走(The trust walk)

「信任朋友,慢慢走」是一項永遠受歡迎,且能於任何時候玩的活動。首先
每兩個學生一組,每個組員輪流被蒙眼或做「指揮官」。
「指揮官」要帶領被蒙眼

112
的組員安全地走遍全校!切記要預先通知其他教師你們或許會走進他們的教
室,因為此活動時常會引起哄堂大笑。義工家長可協助安排活動,以防止危險事
故發生。

286. 媽咪拋球(Mum ball)

「媽咪拋球」是不同年級的學生也喜歡的遊戲。若要把遊戲變為學習互相認
識的活動,教師必須訂立以下的傳球規則:學生須要說出傳球給他或她的人之正
確名字!如果叫錯名字,那個學生便要被淘汰!切記安排所有顧問教師和助手都
參與這遊戲。

287. 故事怎麼了?(Hole in the story)

推理是培育學生過程中一種非常重要的閱讀和生存技巧。其中一項可讓學生
練習此技巧的活動便是「故事怎麼了」。學生在這活動中要聆聽或閱讀一篇欠缺
了部分重要資料的故事。學生若要理解此故事,必須確定沒有提供的資料。例如
有一個故事是關於一個擁有戒指的人,但我們卻不知道戒指的來歷,只知他的戒
指並不是朋友送的禮物或是自己購買,更不是竊取回來的。學生必須推斷所遺漏
的資料是甚麼,而在此例子中的戒指原來是屬於贏得「超級碗盃」(Super Bowl)
戒指的一名職業欖球員。這些活動需要高層次的思維技巧,而學生真的十分享受
此類難題所帶來的挑戰。

288. 儲存不同遊戲和其他類似的資源

收集許多不同的遊戲和資源對教師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孩子們特別喜歡遊
戲,尤其當他們玩到樂極忘形時,便會忘記自己正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從一些活
動資源中也不難搜獲一些具備教育意義的遊戲,如 Mad Libs、Smart Mouth、
Quizmo 和 Brain Quest。若找不到這些遊戲的話,也可把各種時事及 IQ 題配合像
「媽咪拋球」的遊戲來玩,學生會同樣地感興趣和具教育意義,如果已被淘汰的
學生能答對問題,便可再次參與遊戲。

289. 分享個人故事

鼓勵學生多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是一個能讓別人認識自己的嗜好和興趣
的好方法。這項活動可於任何休息時間進行,而年幼的學生亦在不知不覺中獲取
機會訓練自己公開演說的技巧。如果孩子能跟別人分享一些令他們感到驕傲或感
興趣的事情,他們在群眾面前便會表現得更加輕鬆自然。而很多孩子也喜愛出風
頭或受人注目數分鐘。此外,學生一般也喜歡談論自己,假如教師給他們機會表

113
揚自己,相信會減少他們喋喋不休和喧嘩。有很多方法也能使學生獲得這個機會
的,例如擲球、抽籤(姓名或數字),或指定某天是某個孩子的特別日子。

290. 抬頭,七人站起來(Heads Up 7-Up)

這是一項在小學非常受歡迎的遊戲,而是一個在任何時間都可以實行的活
動。遊戲開始時先挑選七名學生,然後其他學生把頭垂下並同時舉起拇指;那七
名學生各自在教室隨意揀選一個學生並按下其拇指。當那七名學生選定了目標
後,所有學生便抬起頭來,而被按下拇指的學生則要站起來,嘗試猜猜是誰揀選
了他們。學生一般對這神秘的推測感到樂趣無窮。這遊戲可持續五分鐘或二十分
鐘,也是為何它是一項極具時間彈性的活動,讓孩子在一天裡能享受一個愉快且
輕鬆的休息。

291. 星期五──爆谷日(Friday popcorn day)

請吃小食是在小學裡另一非常受歡迎和用來獎勵良好操行的活動。教師可以
制定每班的目標,如每週最優秀「禮堂操行」的班別。如果某班能達到目標,教
師便於星期五請學生吃爆谷作獎勵。此活動除了令學生向共同目標努力外,還給
他們每週與同學交往的機會。

292. 故事書

讓學生選擇由教師朗讀的故事是另一個能夠令全班共同努力的極好方法。教
師可以每天訂定朗讀時間(午餐前或下課後)
,使學生在休息輕鬆之餘,亦能加
強其讀寫能力的重要性。

114
第二十三章

十段具啟發性的語錄

本章的主旨是啟發你的靈感、動機及知識。

293a. 羅勃特‧馬修(Robert Munsch)

「我經常只取得次等、三等、四等,甚至五等的成績,第一等的成績卻像與
我無緣的。然而,我的年幼弟弟的成績往往超越我,他能取得最高的等級,他真
是個充滿智慧的人。因此,別人都希望像我的弟弟般表現出色,卻不期望像我那
般失敗。縱使我在學校已完成第八級,但我仍不能學懂如何拼字,甚至是以手指
運算數學等這麼簡單的工作。總括而言,我是一個永不能在學術上取得成就的
人!」

羅勃特‧馬修(Robert Munsch),加拿大兒童暢銷書作家

293b. 莎拉‧邁爾斯(Sarah Miles)

「我曾被四間學校開除學籍。現在,我仍感到在閱讀上的困難。」

莎拉‧邁爾斯(Sarah Miles),女演員、作家及編劇家

294. 哈里‧貝拉方(Harry Belafonte)

「我成長於普通的學校……這裡沒有人能明白甚麼是學習上失調的問題。在
西印度群島上,我可以不斷地被人作身體上的虐待,因為,這裡是容許用繩綑綁
學生的。」

哈里‧貝拉方(Harry Belafonte)
,美國知名歌手、社會活動家

115
295. 艾史丹博士(Dr. Epstein)

「當我還在早年的時候(剛剛完成第五級)
,『學習困難』這個概念是一個無
人能曉的新事物。當我們面對這些問題時,往往會把這些問題分析為缺乏智慧,
這個簡單的結論及分析的角度令我們感受到很大的痛苦。」

艾史丹博士(Dr. Epstein),小兒科神經外科及病人聯誼中心的先導者

296. 查爾斯‧希瓦柏(Charles Schwab)

「孩童在學習上要不斷掙扎是一個真實的問題……很多孩童都感到自己是
愚笨的人。他希望能學懂的東西,往往卻不能如願。事實上,他們是須要透過不
同的方法去學習。當他們明白以個人的方法,藉著不同的工具,成功開啟那知識
的鑰匙時,他們會感到無限的喜悅!」

查爾斯‧希瓦柏(Charles Schwab)
,嘉信銀行及嘉信理財創始人

297.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

「我承認我是在家庭中最『遲緩』的一個。這是一件千真萬確的事,我只有
默默地去接受它。對我而言,寫作及說話是一項非常艱難的事情。我的寫作根本
毫無創作力,我的拼字能力異常地差劣……直至現在,我仍是這麼『遲緩』。」

阿嘉莎‧克莉絲蒂(Agatha Christie),英國偵探小說作家

298a. 亨‧艾伯特‧愛恩斯坦(Hans Albert Einstein)

「他告訴我,他的教師曾向他訴說往事……他是個思考遲緩、不善交際及喜
歡沉溺在白日夢中的人。」

亨‧艾伯特‧愛恩斯坦(Hans Albert Einstein)



艾伯特‧愛恩斯坦(Albert Einstein)的兒子

298b. 愛恩斯坦的姊姊

「……在數學方面,他永遠不能在『容易』部分取得優異成績。然而,為了
取得更高成就,他便不斷挑戰更『困難』部分。成年後,他的數學能力不斷提升,
他能敏捷地計算非常艱深的微積分學,然而,在基本運算時,他卻表現得較為遜
色。」

116
愛恩斯坦的姊姊

299. 邱吉爾爵士(Sir Winston Churchill)

「整體來說,我在求學時期的感受是極不愉快的。如果在比賽中,你知道你
是注定失敗的人,你永遠比人落後,你會感到很難受的。」

邱吉爾爵士(Sir Winston Churchill),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英國首相

300. 莊莎(Jypsy)

「我們的目標是教導他『航行』技巧,因為他須要環遊這個世界,那些『治
療』或『標準化』的技巧並不適合他。同樣地,治療的目的是引領我們更容易地
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莊莎(Jypsy)

117
第二十四章

創意性融合策略:數學魔法

無論學生有沒有學習障礙,數學魔法都可以為他們帶來愉快的學習經
歷。數學魔法能加強學生加減乘除的基本運算能力,令學生更容易掌
握數學的題目。數學魔法幫助學生建立數字觀念的基礎,鞏固一些數
學的概念如形狀、量度等。此外,數學魔法將數學的概念與語言技巧、
邏輯、社會學科、藝術等連繫起來,顯示出數學與日常生活是息息相
關的。數學魔法令學生得到樂趣和成功掌握數學概念的滿足感,鼓勵
他們獨立思考和加強自信心。

數學魔法#1 年齡的秘密

請學生想著由 1 至 100 的其中一個數字,不要告訴其他人。

現在,請你用計算機完成以下步驟:
1. 將你的年齡乘以 2。
2. 加 5。
3. 再乘以 50。
4. 減 365。

接著,將最後一個步驟的答案保留在計算機,將計算機交給你的學生,請他
們:
1. 加上他們的秘密數字。
2. 再加 115。

118
數學魔法#2 奇妙的 7

1. 想著任何一個數字。
2. 減去 2。
3. 將答案乘以 3。
4. 加 12。
5. 將答案除以 3。
6. 加 5。
7. 減去你最初想著的那個數字。

數學魔法#3 Give Me Five

1. 請學生隨意選一個數字。
2. 加上下一個較大的數字。
3. 再加 9。
4. 除以 2。
5. 減去原來的數字。
6. 答案是多少?

數學魔法#4 7-11-13

請學生寫出一個三位數字(如 452 或 993)在紙上,將紙張交給你。請他或


她用計算機完成以下步驟:
1. 將三位數字輸入計算機。
2. 將數字乘以 7。
3. 再乘以 11。
4. 最後乘以 13。

當學生忙著計算的時候,你將答案寫在紙上。

數學魔法#5 四段數字

A B C D
1 2 4 8
7 6 13 10
5 3 15 14
3 15 7 13
11 7 6 15
9 10 5 12
13 14 12 11
15 11 14 9

1. 將這個數字表交給一個學生,請他想著 1 至 15 之間任何一個數字。

119
2. 現在請他告訴你,他想著的數字出現在數字表的哪些欄中。
3. 你甚至不用看數字表,說出他想著的數字。

數學魔法#6 電話號碼的數字

請學生將他們的 7 位數字電話號碼的頭 3 個數字乘以 80(不用理會區域號


碼),將答案寫在紙上。

現在,請他們用計算機,完成以下步驟:
1. 將答案加 1。
2. 再乘以 250,寫在紙上。
3. 清除計算機上的數字。將計算機交給學生,請他們:
4. 將電話號碼的最後 4 個數字乘以 2。
5. 再加上剛才最後寫在紙上的那個數目。
6. 在紙上,將答案減去 250。
7. 再將答案除以 2。

數學魔法#7 有多少個 F?

1. 讀以下的句子,數一數共有多少個英文字母 F。
2. 只可以數一次。
3. 不要重複再數一次。
4. 因為這是欺騙,你將會被取消成為天才的資格。

FINISHED FILES ARE THE RESULT OF YEARS OF SCIENTIFIC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YEARS.

數學魔法#8 在雨中去派對的最快方法

甲、乙、丙和丁到朋友的家中參加派對。到達朋友家中的時候正下著大雨,
他們要由車子步行到屋中,卻又不想被雨水淋濕,可是他們只有一把雨傘。因丙
走得最快,他們決定由丙每次陪同一人走到屋子,再回到車中接送其他人。丙走
一程需時一分鐘,甲要兩分鐘,丁要五分鐘,乙要十分鐘,所以共需要 19 分鐘
才能將所有人送到屋裏去。但乙卻說他想到一個只需 17 分鐘的方法,他的方法
是怎樣的呢?

記著他們需要傘子才可以走到屋中,而每次同時只可以兩個人一起走。

數學魔法#9 偵探甘柏破奇案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一個男人在他的家中被謀殺。他的妻子通知警方。當偵

120
探甘柏到達現場,他向死者的妻子及家中每一個人詢問案發時他們正在做甚麼。

死者的妻子說她當時正在睡覺。

廚師正在準備早餐。

女傭正在取郵件。

園丁正在採摘蔬菜。

男管家正在清潔衣櫥。

偵探甘柏對著兇手說:「你已被拘捕了!」說罷,他在兇手的手鎖上手銬。
究竟誰是兇手?偵探甘柏又是怎樣破案的呢?

數學魔法#10 波子

你有 8 粒波子。它們的外形很相似,而事實上其中一粒波子的重量比其他的
重。你有一座有兩個秤盤的天秤,但你只可以用兩次。想想怎樣可以找出較重的
那一粒波子?

數學魔法答案

1. 「年齡的秘密」的解答
答案中頭一半的數字是你的年齡,而另一半的數字是你的朋友的秘密數字。

2. 「奇妙的 7」的解答
答案一定是 7。

3. 「Give Me Five」的解答
答案一定是 5。

4. 「7-11-13」的解答
你只須要將最初的數字重複寫兩次。舉例說,452 會變成 452,452,993 會
成為 993,993。

5. 「四段數字」的解答
(1) 記著最高一行的四個數字:1、2、4、8

(2) 當你的學生告訴你他想著的數字出現在哪些欄,加起那些欄最高一

121
行的數字,你便可以知道他想著的數字。

舉例:

你的學生說他想著的數字出現於 A、C 和 D 欄中。加起這些欄最高一行的


數字(1+4+8),13 便是他的秘密數字。

6. 「電話號碼的數字」的解答
答案會是學生的電話號碼。

7. 「有多少個 F?」的解答
句子中共有 6 個 F。

如果你可以找到 3 個,你屬於中等。

如果你可以找到 4 個,你屬於中上。

如果你可以找到 5 個,你比一般人特別優秀。

如果你可以找到 6 個,你是一個天才。

大部分人會忽略了 OF 中的 F。因為人類的大腦會將它看成 V,而非 F。

8. 「在雨中去派對的最快方法」的解答
方法一:丙和甲一起走到屋中(2 分鐘),丙拿著雨傘走回車子(1 分鐘)。
丁和乙一起走到屋中(10 分鐘),甲拿著雨傘走回車子(2 分鐘)。丙和甲
再一起走到屋中(2 分鐘)。共需時 17 分鐘。

方法二:丙和甲一起走到屋中(2 分鐘),甲拿著雨傘走回車子(2 分鐘)。


丁和乙一起走到屋中(10 分鐘),丙拿著雨傘走回車子(1 分鐘)。丙和甲
再一起走到屋中(2 分鐘)。共需時 17 分鐘。

9. 「偵探甘柏破奇案」的解答
兇手是女傭,因為她說在案發時她正在取郵件,但星期天是沒有郵件派發
的。

10. 「波子」的解答
在每個秤盤上各放 3 粒波子。

如它們是平衡的,拿走秤盤上的波子。再將餘下的兩粒波子放在天秤上,
每個秤盤放一粒。你便會知道哪一粒波子是較重的。

如果第一次量度的時候秤子不平衡,將較輕的一邊的波子拿走,在較重的
一邊的秤盤上隨意拿兩粒波子,各放天秤的一邊。如果是平衡的話,餘下
的一粒便是較重的。

122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