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专题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
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B.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
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C.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D.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
市)人。东晋末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
宗”。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中的“说”和《琵琶行》中的“行”都代表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偏于议论,
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B.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一般自称用名,称人以字。称字时一般表示对对方
的尊敬,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称周瑜为“公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称
孙权为“孙仲谋”。
C.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都是我国古代的纪年法,《琵琶行》小序中的“元和十年”属于
干支纪年。
D.词兴起于隋唐,鼎盛于宋。词的别称有曲子词、乐府、长短句、诗余等。词分豪放派
和婉约派,苏轼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是婉约派代表词人。

3.下列选项中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是(   )
A.《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的作品。全书由 14 篇文章组成,涉及
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
B.《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
《易》《春秋》六本书。“经”指六经的经文,“传”指的是人物传记,像《史记》《汉
书》中的大部分作品。
C.《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入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句子中“出
官”是指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迁谪”是指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D.《登泰山记》中“是月丁未”的“丁未”是古代干支纪日,“戊申晦”中的“晦”指
的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此外,古代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十六是“既望”。

4.下面所列作品相关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
A 《沁园春·长沙》 古典诗词 毛泽东 词人自己 革命豪情

B 《红烛》 现代诗 闻一多 新月派 自我牺牲精神

长篇抒情
C 《琵琶行》 白居易 琵琶女 文章合为时而著

D 《赤壁赋》 古代散文 苏轼 主客问答 唐宋八大家之首

A.A B.B C.C D.D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三人均被列入
“唐宋八大家”。苏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B.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中国社
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乡土中国》是他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
C.古代以水之南为阳,山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阳,水之北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
北,江阴在长江之北。
D.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也叫曲子词、诗余、长短句,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
的词牌在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作。

6.下列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昌耀,原名王昌耀,湖南桃源人,诗人,代表作有《划呀,划呀,父亲们》《红烛》。
雪莱,英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采采芣莒,薄言采之”出自《诗经·周南》,内容上属于《风》《雅》《颂》中的
《风》。所谓“风土之音曰风”,这是《诗经》中最有艺术成就和价值的一部分。
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此句中的阴阳是指方向,如《愚公移
山》中“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指汉水南面。
D.郁达夫,原名郁文,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因在南
洋从事抗日活动,于 1945 年被日本宪兵杀害,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其为烈士。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拿来主义》一文中,鲁迅对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出卖民族文化遗产的投降主义和
文艺阵线内部对待文化遗产的两种错误倾向,进行了辛辣的批判。
B.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散文集有《背影》
《欧游杂记》。
C.姚鼐,明代著名散文家,字姬传,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人,“唐宋派”的代
表人物,著有《惜抱轩全集》等。

2
D.茹志娟,当代著名女作家。擅长写抒情心理小说,战争题材,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
军民间的深情厚谊。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前人有“六义”的说法,分别是“风”“雅”
“颂”“赋”“比”“兴”。
B.雪莱,美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
C.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
曾巩。
D.词,又名“诗余”“长短句”,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盛行于两宋,代表
词人有柳永、苏轼、辛弃疾等。

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七月既望”,“既望”的意
思是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B.白居易是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左迁”是贬官、降职的
委婉说法,白居易因越职上书言事,触怒当朝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C.郁达夫,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等。“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语出《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D.郭沫若原名郭开贞,文学家、诗人和戏剧家。1921 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成
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10.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女神》中富有时代性的一首新诗,诗人采用不受束
缚的自由句式,想象奇特,情感激越,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B.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他的《归园田居》(其一)平淡
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C.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又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
有时效性。所以在通讯写作时,作者往往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D.“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这是对
诗人闻一多的评价。

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阳谷皆入汶,阴谷
皆入济”,这里的“阳谷”是说泰山南面山谷中的水,而“阴谷”是指泰山北面山谷中的
水。
B.古代常常借装束代指人的身份地位。“青青子衿”代指读书人;“羽扇纶巾”,是武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3
将的装束,形容周瑜有武将风度;“江州司马青衫湿”,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后一天为“晦”。“壬戌之秋,七月既
望”,这里的“既望”是过了望日后的一天,是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烽火扬州路”中“路”为宋元时的行政区域,表示行政区域的还有“道”“郡”等。

一、选择题
1.(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有《观沧海》《短歌行》等名篇。与其子曹丕、曹
植合称“三曹”。他们开创的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
B.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杰出诗人,我国诗歌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
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D.辛弃疾,字易安,号稼轩。与一般的文人词客不同,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
将相之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他的代表词
作。

2.(2022·北京怀柔·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讯是报刊、广播、电视中常见的,影响广泛而深刻的一种新闻体裁,人物通讯就是
用通讯的笔触写的人物报道。
B.《诗经》又称“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
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C.《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古体诗,和律诗、词等相比,篇幅
可短可长,句式灵活,音节格律较自由。
D.《劝学》选自《荀子》,现存 32 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
家,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3.(2022·北京·高一期末)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下列对相关成语

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
B.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启示我们不囿于一技之长,应求“道”。
C.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使人认识到要以公正之心待人,不怀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D.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4
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启发我们要勇担道义和职责,成为仁义之人。

4.(2022·北京四中高一期末)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诗歌想象雄奇、情思奔涌,诗风豪放飘逸;杜甫诗艺精湛、众体皆工,诗风沉郁
顿挫。严羽《沧浪诗话》高度评价道:“论诗以李杜为准。”
B.《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奇异的故事批判当时社
会的腐败黑暗,被誉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C.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七位分别为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他们反对骈文,提倡古文,主张“文以明道”。
D.新乐府运动是中唐诗人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强调自创新题、咏写
时事,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5.(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理解: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
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B.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理解: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不凭空臆测,不武断绝对,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
C.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理解:孔子说:“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心地局促忧愁。”
D.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理解: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如何赡养
老人而忧心。”

6.(2022·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末)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 305
篇,也称“诗三百”,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B.李煜,晚唐词人,他的词作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
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C.荀子名况,字卿,春秋末期思想家。汉时避汉宣帝刘询讳。称“孙卿”。他认为“人
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作用。
D.唐宋散文八大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他们
先后掀起古文革新浪潮,使散文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7.(2022·北京四中高一期末)下列对《乡土中国》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本色》可以作为全书的总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文章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
详尽地阐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后文所提到的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
土性”。
B.“差序格局”是作者提出的极其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概念,指的是一种社会格局,
它在亲属关系或地缘关系中显现出有差等的次序关系。“差序格局”会引发中国人的
“私”的问题。
C.《无讼》一文中指出,在乡土社会中,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诉讼。
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与现行的司法制度虽然产生年代不同,但都基于可施行于一切人的统
一规则。
D.乡土社会是一个男女有别的社会。男女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
性的感情。这便使得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在爱情上矜持、保留,不像西方人一样在表面
上流露。

8.(2022·北京四中高一期末)下列对《乡土中国》文本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
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
动。”(《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乡土社会世代定居是一种常态。
B.“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
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于是在熟人中,我们话也少了,我们
‘眉目传情’,我们‘指石相证’,我们抛开了比较间接的象征原料,而求更直接的会意
了。”(《乡土中国·文字下乡》)
材料反映出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有缺陷的,且是不唯一的。
C.“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
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
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
统。”(《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材料表明“礼”和“法”的区别只在于“维持规范的力量”。
D.“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我见过不少痛骂贪污的朋友,遇到他的父亲贪污时,不但不骂,而且代他讳隐。更甚的,
他还可以用父亲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乡土中国·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材料表明在差序格局的社会体系中是没有统一的道德标准的。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