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2017 年 4 月 河南社会科学 Apr.

,2017
第 25 卷 第 4 期 HENAN SOCIAL SCIENCES Vol.25 No.4

“汉语国际教育”
十年来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综述
耿 直

(复旦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上海 200433)

2005 年 7 月,主题为“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 论文的具体数量和类型见表 1 和表 2。


语发展”的世界汉语大会召开,它标志着汉语教学的 表1 本文收集的论文数量②
六大转变:一是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际推广转变;二是从“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 16 23 13 22 52 30 77 28 32 28
出去”转变;三是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
表2 本文收集的论文类型
应用型教学转变;四是从教育系统内推进向系统内
A 类:教材编写的宏观理论和一般原则研究(69 篇)
外、政府民间、国内国外共同推进转变;五是从政府
A1 类:
教材建设回顾 (5 篇)
行政主导为主向政府推动的市场运作转变;六是从
A2 类:
教材编写的宏观理论思考 (12 篇)
纸质教材面授为主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
A3 类:
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研究 (7 篇)
体网络教学为主转变①。
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蓬勃日上的背景下,学科 A4 类:教材编写的一般性问题探讨/教材编
(37 篇)
相关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教材编写作为承上 写的基础研究

启下的枢纽环节,可以反映出学科理论的整体发展 A5 类:
教材评估 (1 篇)
及教学实践的变化情况。梳理汉语国际教育十年来 A6 类:
新一代教材展望 (7 篇)
教材编写研究的新发展,是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反思 B 类:类型教材编写研究(83 篇)
发展短板以及更好地应对未来挑战的一个好的切入 B1 类:
基础汉语教材编写研究 (7 篇)
点。 B2 类:
中高级汉语教材编写研究 (6 篇)

一、十年来汉语教材编写研究概貌 B3 类:
口语教材编写研究 (14 篇)

为考察十年来教材编写研究的发展,我们对 B4 类:
其他技能教材编写研究 (21 篇)
B5 类:
2006 年到 2015 年间发表的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研究 选修课教材编写研究/特殊目的 (24 篇)
B6 类:
其他类教材编写研究/特殊对象 (11 篇)
的文献进行了收集。这些研究可以反映出汉语教材
C 类:
国别教材的编写研究(117 篇)
编写研究的整体面貌。
C1 类:
介评国外教材 (20 篇)
具体来说,我们统计了 2006—2015 年十年间
《语言教学与研究》 《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 C2 类:分析某国或某地区的教材,提出借鉴
(63 篇)
《汉语学习》 《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第 8 到 或理论思考

第 11 届)以及《华文教学与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学 C3 类:
国别汉语教材编写的宏观理论 (34 篇)
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对外汉语研究》《汉语 D 类:具体教材介评 (52 篇)
教学学刊》 《国际汉语教育》 《国际汉语学报》《国际汉 D1:当代教材介评 (25 篇)
语教学研究》等专门研究教材的论文,共计 321 篇, D2:历史教材介评 (27 篇)

·112·
二、十年来汉语教材编写研究的新特点 有 8 篇,相对于之前主要从语言学或者教学法的角
我们把 2006—2015 年十年来汉语教材编写研
度看待教材编写,近十年来教材编写呈现出明显的
究论文进行了 统 计(以 下 简 称“近 十 年 ”
)并与对
“技术色彩”。这一点也体现了国际汉语教育的“六
1979—2008 年三十年间的类似统计进行了对比(以 大转变”之一:从纸质教材面授到充分利用现代信
下简称“前三十年” ),这两者分别对应了国际汉语教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
育与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主要阶段。除论文数量有 (二)类型教材研究的比率有所减少,研究重心
大幅度增加以外,在研究的类型分布上也呈现出较 发生转变
大的变化,如下图 1 所示。 从各类研究的比率上看,类型教材的研究在
前三十年是最多的一类,占全部论文的三分之一,
近十年的占比则减少为约四分之一。导致比率减
少的原因有多方面,国别教材研究数量的急速增
加 ,导 致 该 类 研 究 比 率 的 相 对 变 化 也 是 原 因 之
一。如果进一步比较具体的不同类型教材的研
究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研 究 重 心 发 生 了 明 显 的 变 化 。
研究基础汉语、中高级汉语教材的论文比率有非
常明显的下降(从占总比的 12.3%下降到 4.1%),而
针对技能教材、选修课教材和特殊对象教材的论文
比 率 都 有 所 增 加(从 占 总 比 的 14.1% 增 加 到
图 1 近十年与前三十年相关论文数量及类型
21.8%)。吴佳、吴中伟、李晓琪对近十年对外汉语
这些新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教材出版情况的考察显示,2004—2014 年间出版的
(一)理论宏观研究的比率稍有减少,研究旨趣 综合精读教材只占全部教材的 25.3%,将近 3/4 都
产生变化 是分技能、分要素或者其他专项教材 ④ 。从出版实
A 类研究,也就是理论宏观研究,近十年来占 践的角度也反映出了学界关注重心的变化,研究者
总体研究比率为 21%,相较于前三十年稍微减少了 从之前较为关心通用的综合教材慢慢转而开始更
6%。比率减少的一个原因是教材建设回顾和展望 加重视专用的、特殊目的或者特殊对象的教材。其
类研究的减少,这可能与世纪之交时该类研究受到 中最为突出的是关于商务汉语教材和少儿教材的研
更多关注有关。类似的还有关于教材编写原则的 究,比如有 7 篇论文研究商务汉语教材、10 篇研究少
研究比率也在下降,这也反映了关于教材编写的原 儿汉语教材,而之前的论文研究商务汉语教材的仅
则,如科学性、实用性等已经在学界取得了比较清 有 2 篇,研究少儿汉语教材的仅有 3 篇。另外,值得
晰的认识。在近十年理论宏观研究类论文中,比率 注意的是,关于文化教材的研究数量也比较多,有 6
增长最大的一类是对教材编写的一般性问题的探 篇,数量上接近研究基础汉语教材的论文(7 篇),从
讨,有 37 篇,占全部文献的 11%,而前三十年的同 一个侧面显现出文化教材越来越受重视。类型教材
类研究只有 13 篇,占全部文献的 6%。对教材编写 研究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学对象的变化。
的一般性问题的探讨包括对教材中语言、文化要素 如前所述,汉语综合教材的研究比率减少,专门用
的研究,也包括对教材结构体例,如词表、课文、解 途、专门对象的教材的研究比率增加,这反映出教
释、练习等环节的研究。这两类研究李晓琪称之为 学类型的多样化,也体现 了国际汉语教育的另一
教材编写的基础研究 ③ ,相对于回顾、展望、原则的 大转变:从专业的系统化的汉语教学转向多样化、
这些把握发展方向类的研究,这类研究更为具体, 大众化、应用型的汉语教学。
可以说是把握质量类的研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 (三)国别教材研究数量突飞猛进,研究深度显
映了教材编写研究从虚到实的变化,研究更为深 著提高
入。同时关于教材编写宏观理论思考的研究呈现 国别教材研究从前三十年占比最少的一类研究
出新的变化,前三十年的研究主要是讨论教材编写 (11%)一跃而成为近十年占比最多的研究(36%)。
与课程设置、语言学理论、教学法理论的关系,近十 国别教材的研究已成为教材研究的最大热点,数量
年的相关研究则大部分是讨论教育技术发展与教 上已经成为教材研究的主体。这类研究在数量上的
材编写的关系,在 12 篇相关文献中该类主题的就 突飞猛进对应着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向国际汉语教
·113·
育的转变,从“请进来”到“走出去”转变。从内容上 的来看,数量并不多,国家分布也不均衡。最后一类
看,关于国别教材的研究也分为宏观研究(国别教材 是一些国家或地区汉语教材的零散研究,如波兰、土
意义、特点、方式等)、中观研究(对某一地区/国别的 耳其等。整体来看,当前关于国别教材的研究,从地
某类教材的研究)、微观研究(对具体某部国别教材 域上较多地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东南亚周边国家
进行评价、分析)。近十年这三类研究分别占全部论 及一些有较长的汉语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国家。而在
文的 10%、19%、6%,相较于前三十年的同类研究的 “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的
比率(1.3%,6.1%,3.1%),可以清楚地看到宏观层面 新形势下,我们还需要加强中亚、东欧地区以及南
的研究比率的增加速度最快,这反映出国别教材宏 美、非洲国家的汉语教材研究,这些都是国别汉语教
观理论研究深度的提高。从具体的研究问题来看, 材研究需要补足的短板。
国别教材宏观理论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 (四)具体教材个案研究的地位大大弱化,但教
方面: (1)国别教材的概念。主要探讨国别教材与其 材史研究异军突起
他类教材的关系问题,核心是处理好“普适”与“本 从数量来看,教材介评这类关于具体教材的个
土”的关系, “编写应注意内涵的体现,不要使国别化 案研究,从前三十年的 61 篇减少到 52 篇,比率从
流于形式和口号”。 ⑤
(2)国别教材的依据。主要从语 28%更减少到 16%,从之前非常主流的一类研究成
言政策、环境因素角度分析国别教材编写的必要 为占比最少的一类研究。这类研究数量上的锐减在
性。 (3)国别教材的特征。从语料选取、词汇设置、话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材研究水平的提高。因为该类
语视角、编辑风格等角度分析国别教材有别于国内 研究有较强的现实性,但往往是封闭式的,经验性的
教材的地方。 (4)国别教材的考察及分析。考察当前 成分较多,理论深度有所不足。不过需要特别指出
国别教材发展的得与失,分析国别教材的编写需求, 的是,汉语教材史的研究异军突起。在 52 篇这类文
展望未来的发展。 (5)国别教材的实现路径。主要介 献中,就有 27 篇论文研究历史汉语教材:从成书于
绍编写国别教材的经验,讨论如何编好国别教材的 17 世纪的西方传教士学汉语教材《华语官话语法》
技术性问题。以上问题的探讨,相互勾连、逐步深 到 18 世纪日本江户时代的《唐话纂要》再至 19 世纪
入,构成了国别教材编写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径。 英国人威妥玛所著的《语言自迩集》乃至 20 世纪 20
从国别范围来看,针对某一国别或地区的中观研究 年代老舍先生在英国教汉语期间参与编写的《言语
依然是占比最大的一类研究,其中针对美国的研究 声片》都进入教材研究者的视野。这些历史教材的
数量最多。如果算上介评类微观研究的 20 篇文献, 挖掘不仅有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而且对今天的教
83 篇针对具体国别或具体教材的论文在地域上则 材编写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如蔡剑锋、周小兵
分布在 29 个国家或地区,见下表 3。 评价《华语官话语法》,称“作为第一部供外国人学习
汉语用的语法书, 《华语官话语法》是一部可以为后
表 3 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国别汉语教材研究论文数量⑥
世的汉语二语教材所学习借鉴的经典著作。……其
美国 21 东南亚地区 3 阿拉伯地区 2 瑞士 1 中折射出的汉语作为二语教学理念,即便在当今仍
新加坡 7 意大利 3 匈牙利 2 塞尔维亚 1 是很多教材孜孜以求的目标”⑦。更为重要的是,这
马来西亚 6 俄罗斯 2 比利时 1 土耳其 1 些关于历史教材的研究,不仅为当前的教材编写提
日本 5 法国 2 波兰 1 新西兰 1
供了历史经验和宝贵的财富,还充实了汉语教学的
发展史, 巩固了学科的地位。
泰国 4 菲律宾 2 德国 1 英国 1
三、汉语加快走向世界对教材建设的新挑战
韩国 3 印尼 2 老挝 1 越南 1
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背景下,汉语加快走向世
3 2 1 中亚地区 1
界。至 2015 年 12 月第十届孔子学院大会召开,我国
缅甸 加拿大 马其顿

从以上的区域分布来看,美国作为西方发达国 已在 13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00 所孔子学院和


家的代表,同时近年当地中文教学和研究快速发展, 1000 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 190 万人。2014 年,习
自然吸引了研究者最多的目光。而东南亚地区近邻 近平主席在致信祝贺孔子学院成立十周年时,指出,
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泰国,或属于汉字 10 年来,孔子学院积极开展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活
文化圈,或华文学习历史较长,也是次多的研究。第 动,为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人民与
三类研究是关于欧洲国家汉语教材的研究,如意大 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加强友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
利、法国,针对东欧国家也有一些专门的研究,但总 些转变无不体现了汉语及中国文化加快走向世界,
·114·
并与世界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的精神主题。可以说, 的尴尬。因此, 需要在保持我们多用教材传统优势的
汉语国际教育不仅是国家、民族的事业,也已经是世 同时,尽快补上短板,加强专业教材、少儿教材、海外
界性的事业。展望未来面对的挑战,我们认为,要助 多语等专用教材的研究, 促进教材的多元化发展。
力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教材建设还特别需要在如下 [本文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青年项目
方面加强研究: (2014EYY007)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是加强教学理论创新研究,促进“教材”向“教 重大项目(14JJD740007)的支持。]
学资源”的转变。当前,世界第二语言教学进入后教
学法时代,教育领域迎来移动教育、泛在教育的转 注释:
变,我们应当积极吸收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创新, ①许琳: 《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 《语言文
提高对教材的性质和功能的认识,将视野由传统的 字应用》, 2006 年第 S1 期.
教材扩展到教学资源。除关注主干教材外,更要加 ②2010 年,学林出版社出版了《国际汉语学报》第一
强配套教材(读本、技能本、汉字本、练习册、教师手 辑,其中收录了“2009 年汉语国别化教材国际研
册、试题集等)、相关教学资源(手册、挂图、词卡等)、 讨会(厦门)”相关会议论文 26 篇。2012 年北方联
数字化资源(录音、视频、网站、手机应用、学习平台 合出版集团出版了《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
等)的研究。 论文选》 (2010 年召开),研讨会主题为“世界汉语
二是加强教材编写基础研究,促进“静态教材” 教学的新教材和新教法”,其中教材研究专题论文
向“动态教材”的转变。当前多数教材面临的一个突 36 篇。
出问题就是单纯的静态的知识内容多,而对教学的 ③李晓琪: 《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编写》,北京:北京师
动态过程展现得不够。我们认为,新一代的语言教 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第 6 页.
材不应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范本或语言知识课本, ④吴佳、吴中伟、李晓琪: 《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编写》,
应该是“引发学生学习和交际反应的刺激物,一种应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第 26 页.

用与体验该语言的机会”。教材的动态化要求除了 ⑤李泉、宫雪: 《通用型、区域型、语别型、国别型——
关注“语言材料”的本体研究外,更要加强“教学”的 谈国际汉语教材的多元化》, 《汉语学习》,2015 年
基础研究,在结构设计上更多地关注语言学习过程 第 1 期.
和教学过程以及学习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 ⑥另有两篇文献专门研究海外的华文教材,未注明
三是加强教材编写的类型和国别研究,促进“多 国家或地区。
用教材”向“专用教材”的转变。在我国教育和就业对 ⑦蔡剑锋、周小兵: 《华语官话语法》疑问句系统考
外开放的新时期,汉语学习者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察,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5 年第 2 期.
一方面,来华留学生的数量和层次都在不断提升,学 ⑧ Tomlinson, B(ed.). Material Development in
生不仅有学习语言更有强烈的专业学习的需要, 对专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业汉语教材有更大的需求。另一方面, 海外的学习者 University Press,1998.
也呈现出多样的类型和需求, 不同国家、 不同年龄、
不 编辑 张志强
同目的的学习者都需要有针对性的教材。传统的 “多 张慧敏
用”教材因为定位模糊,现实中往往面临着“多不用”

·11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