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2018 年 6 月 外 文 研 究 Jun.

2018
第6卷 第2期 FOREIGN STUDIES Vol. 6 No. 2

类型学视角下汉语状语从句的判定与分类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 徐式婧

摘 要:状语从句是类型学研究中的重要参项,但在汉语的研究传统中,一般将状语从句看作偏正复句进行研究,
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与西方语言学存在较大差异。 从类型学视角出发,同时立足于汉语的语料事实和特征对汉
语偏正复句进行重新审视,可以促进国内的研究成果与国际语言研究接轨。 汉语的状语从句不仅具有类型学共
性,也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对汉语状语从句的界定,有五项可操作性的判定标准。 汉语的状语从句可以分为逻辑
关系类状语从句和描述类状语从句两大类。 其中,前者是类型学中最为典型的状语从句,包括:条件、原因、让步、
目的等状语从句,后者在汉语中只有时间状语从句。
关键词:状语从句;判定标准;分类;类型学
中图分类号:H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23(2018)02-0008-10

分类方式,并对具体的状语从句进行分析与讨论。
1. 引言
2. “小句”及“小句融合”
状语从句是类型学研究中的重要参项,其概念
源自西方语言学。 在汉语的句法体系中,通常将状 在状语从句的研究中,所涉及的最基本概念是
语从句看作偏正复句进行研究,其研究重点、研究 “小句”(clause),国内学者对这一概念十分关注。
思路和研究方法与类型学研究存在较大差异。 从 20 世纪 90 年代,邢福义(1995) 创立了“ 小句中枢
类型学视角审视汉语的偏正复句,一方面,不仅能 说”。 李宇明(1997)认为,“小句中枢说” 是在对汉
够更加深入探究这类语言现象的内部结构———状 语语法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着篇章语
语从句与状语之间的关联、状语从句与主句之间的 言学的背景,而且也明显受到了结合语用、语义研
修饰与被修饰、依赖与被依赖关系等等,使得研究 究语法的当代学术思潮的影响。 邢福义(2002) 认
更接近于语言事实;另一方面,状语从句视角的研 为,小句是最小的具有表述性和独立性的语法单
究可以促进国内偏正复句的研究成果与国际语言 位。 小句能够表明说话的一个意旨,体现一个特定
研究接轨,使得西方学者针对状语从句的类型学研 的意图,或者表明一个陈述,或者表明一个感慨,或
究能够更多地看到汉语的身影。 为此,本文从“ 状 者提出一个要求,或者提出一个疑问。 他还提出
语从句”这一基本概念出发,借鉴西方类型学的研
“小句三律”,包括成活律、包容律和联结律。 徐赳
究思路,同时以汉语的语料事实为基点,立足于汉
赳(2003)也曾提出关于“ 篇章小句” 的概念,即以
语的自身特征,对汉语的偏正复句进行重新审视。
一个主谓结构(包括主语为零形式) 为划分小句的
在探讨状语从句的概念起点“小句” “小句融合” 等
主要标准,以停顿和功能为次要标准。 基于前人的
基础之上,本文提出汉语状语从句的判定标准及其
研究,本文对小句的界定如下: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类型学视角下汉语条件句历时演变的动因与机制研究” (18BYY171) 、北京语言大


学校级科研项目“ 构式化理论下的汉语条件句研究” ( 16YBB14) 、北京语言大学院级项目“ 汉语因果复句的历时研究”
(18YJ050011) 。

万方数据
1)小句在汉语句法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基 配(dominant)成分是自由的,从属(dependent)成分
础性地位; 是不自由的,依赖支配成分。 主从关系在逻辑上具
2)小句能够有效地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并带有 有非对称性( non⁃symmetrical) 和不可传递性( non⁃
陈述、感叹、祈使或者疑问等语气; transitive)。 例如:I breathe when I sleep 不能理解
3)小句的基本构件是词或者短语; 为 I sleep when I breathe,可见主从关系不具有对称
4)小句之间不可以相互包含; 性;I fret when I have to drive slowly 和 I have to
5)最常见的小句是主谓结构。 drive slowly when it's been raining 不能理解为 I fret
例如: when it's been raining,可见主从关系不具有可传
(1) 昨天,杰布·布什已经辞去在教育公司 递性。
“学术合伙人”的顾问职务。 Matthiessen & Thompson(1988)也提出,篇章结
(2) 贤者亦乐此乎? 构和语法系统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两种,其一是“ 列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表”关系( list relation),其二是“ 核心 - 卫星” 关系
(3) 慧能三更领得衣钵。 (nucleus⁃satellite relation)。 “ 列表” 关系中的两个
(《六祖坛经·第一》) 成分地位相等,彼此互不从属;“ 核心 - 卫星” 关系
(4) 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 中的两个成分地位不平等,一个成分是表达的中
(《水浒传·第二回》) 心,另外一个成 分 是 对 这 个 中 心 的 补 充 ( supple⁃
(5) 这“财色”二字,从来只没有看得破的。 mentary) 或者辅助( ancillary),后者从属 于 前 者。
(《金瓶梅·第一回》) Matthiessen & Thompson(1988) 的这种提法与 Hal⁃
以上各例均为一个小句,例(1)、(3)、(4)、(5) liday(1985) 所提出的并列关系与主从关系是一
表达陈述语气,例(2) 表达疑问语气。 在例(1) 和 致的。
例(5)中,小句中包含了标点符号,存在语音停顿, 若将上述两种关系放在句子范围考察,则对应
但停顿前的成分为时间词或者名词,它们都不是独 于句子中并列句与主从句。 类型学研究中,一般将
立的语义表达单位,而是在句子中充当句子成分。 句子分为简单句(simple sentence) 与合成句( com⁃
从语义上看,两句分别单纯地表达了说话人的某一 posite sentence)。 而根据小句融合方式的不同,合
个明确的意图,因此均应视为一个“小句”。 成句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并列句和主从句。
两个或者多个小句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融合 并列句,也称为复合句( compound sentence),
(combining),它们反映了语言中不同的逻辑结构。 是由两个及以上小句融合而成的,两个小句都是独
Halliday(1985) 提出,语言中的逻辑结构一般可以 立的(independent),地位平等。 下例中包含 5 个地
分为两类,其一是并列关系( parataxis),其二是主 位平等的小句:
从关系(hypotaxis)。 这两类关系不仅适用于小句 (6) 史进下梯子,来到厅前,先叫王四,带进后
融合,也适用于词或者短语的融合。 两种关系各自 园,把来一刀杀了。
的特点如下: (《水浒传·第二回》)
并列关系连接的两个成分具有平等地位。 起 主从句,也称为复杂句(complex sentence),是
始(initiating)成分和后续( continuing) 成分都是自 由两个及以上小句融合而成的,两个小句地位不
由的,它们具有独立的功能,不存在相互依赖关系。 等,其中一个是独立小句,称为主句;另外一个是非
并列关系在逻辑上具有对称性( symmetrical) 和可 独立小句,称为从句。 下例中有下画线的部分均为
传递性(transitive),这一点可以用“ 和( and) 关系” 从句:
来说明。 例如:salt and pepper 可以理解为 pepper (7) 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
and salt,可见并列关系具有对称性;salt and pepper (《世说新语·第一》)
和 pepper and mustard 可以扩展出 salt and mustard, (8) 因为他不喜欢北京的天气,所以来到了
可见并列关系具有可传递性。 广州。
主从关系连接的两个成分的地位不平等。 支 从“从句” 的角度,主从句还可以划分为 3 个
9

万方数据
小类:补足语从句( complement clause)、关系从句 义等级来判定状语从句:实体类型(entity type)、时
(relative clause)和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其 间依赖性(time dependency)、真实性( factuality) 和
中,状语从句是作为一个整体与主句发生联系的, 可预期性(presupposition)。 但这一判定较为复杂,
反映了上文所述的主从关系;补足语从句和关系从 并且是建立在独立动词和非独立动词(限定动词和
句则采用嵌套结构(embedding structure) ①,它们被 非限 定 动 词 ) 基 础 之 上 的, 难 为 汉 语 所 用。
包含在另一个小句或者名词短语之内。 ( 王春辉 Kortmann(1997)认为,欧洲语言状语从句的界定涉
2014) 及 3 个连续统:“从属 - 并列” 连续统、“ 介词 - 状语
汉语中的补足语从句,传统上一般被看作主谓 从句标记-副词” 连续统,以及“ 标补词 - 状语从句
结构做主语、宾语或者表语,属于汉语的单句系统。 标记-关系从句标记” 连续统,意旨状语从句与其
其实,这是一种嵌套结构,从句嵌套在主句之中,主 他相关语言现象之间存在不可截然分开的状况。
从句之间的融合度非常高。 例(9) 中的补足语从 Diessel(2001)认为,状语从句是一种包含很多不同
句“看望您” 包含在主句“ 我们这次来的目的就是 构式的从句,是主句或者动词结构的修饰成分,其
XX”之中: 功能是做状语或者句子修饰语(Ad⁃sentential modi⁃
(9) 我们这次来的目的就是看望您。 fier),不是主句的必有成分,因此常可以省略,并由
(10)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状语从句标记词引导,这些标记词表达了主从句之
(《庄子·秋水》)
间特定的 语 义 关 系。 Li ( 2016) 针 对 状 语 性 边 缘
传统上,汉语中的关系从句被看作主谓结构或
(adverbial margins) 的研究,认为状语从句是一种
者动词结构做定语,也属于汉语的单句系统。 与补
状语性边缘,是复杂句构式的功能槽,修饰句子核
足语从句类似,关系从句和主句也是一种嵌套结
心或者与句子的核心之间存在环境关系( circum⁃
构,从句嵌套在主句之中,主从句之间的融合度很
stantial relation)。 这种关系即指比较常见的逻辑
高。 例(11)中关系从句“你上次见过的” 包含在主
语义关系,如:时间、条件、原因、方式、让步等。
句“XX 那个记者又来了”之中。
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汉语状语从
(11) 你上次见过的那个记者又来了。
句存在以下 6 项判定标准:
(12)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1)状语从句是状语的一个类别,具有修饰功
(《史记·卷七十五》)
能,它修饰并且详尽描述主句,能够显示主从句之
与补足语从句和关系从句不同,汉语中的状语
间特定的语义关系;
从句传统上被看作偏正复句,进入了汉语的复句系
2)状语从句是主句的修饰成分,不是主句的必
统。 状语从句的特点与前两者有所不同。 它不采
有成分,因此省略后不影响句子的可接受性;
用嵌套结构,两个小句在句法上相对较为独立,从
3)状语从句是复杂句中的概念,状语从句和主
句作为一个整体与主句发生关系,小句之间的融合
句组成一个复杂句,主句和从句之间一般有标点符
度低于嵌套结构。 例(13) 中,状语从句“ 人虽有南
北”和主句“佛性本无南北” 同为两个小句,相对比 号或者语音停顿;

较独立,不存在嵌套关系。 4)状语从句是一个小句,并且这种小句多以动
(13)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词或者形容词为核心;
(《六祖坛经·第一》) 5)状语从句必须有语法标记词,该标记能够独
(14) 如果没有这样一支队伍,就会造成生产 立地标示句子的语义;
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 6)状语从句可以前置于或者后置于主句。
例如:
3. 汉语状语从句的判定标准
(15) 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
在针对状语从句的相关研究中,对状语从句概 (《左传·隐公四年》)
念的界定是最基础性的工作,西方学者在这一方面
做过很多研究。 Hengeveld(1998) 曾提出用 4 个语 ① 王力(1985)、黎锦熙(1924)将其称为包孕句。

10

万方数据
(16) 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 时,“以+ NP” 的使用频率比“ 以 + 小句” 还要高,因
(《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 此这一时期的“以” 可以看作由介词向连词演变的
(17) 待他身做处,只自不廉,只自不义,缘他 过渡形式。
将许多话只是就纸上说。
4. 汉语状语从句的分类
(《朱子语类·卷十三》)
(18) “虽是有些细软家财,重杂物,尽皆没了!” 由于语言的不同,以及研究问题、研究视角和
(《水浒全传·第二回》) 研究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学者们针对状语从句的分
(19) 由于可可常年开花,因此树上四季挂满 类也多是基于个体性的研究。 有的学者从形式角
果实。 度进行分类,有的学者则从语义角度进行分类;有
(20) 如果雨停了,我们就去散步。 的学者将状语从句归为几个大的类别,有的学者则
(21) 大家虽然天天看书学习,但是往往不知 分为复杂的几十个小类。
道学习是怎样进行的。 类型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将状语从
刘丹青(2005)提出,“汉语中难以把一切归入 句分为限定性从句(Finite)和非限定性从句(Nonfi⁃
偏句的分句都看作状语从句”。 如果笼统地将各类 nite) ①。 这主要是基于西方语言学提出的,并不适
无标记现象归入状语从句,就会使状语从句变成一 合所有的语言。 对汉语来说,由于汉语的谓语动词
个不易判定的类别。 本文认为,状语从句一定要有 缺乏明确的限定形式,因此这种分类方式难为汉语
显性的语法标记,无标记的意合表达不应认定为状 所用。 此外,Thompson et al.(2007) 从形式角度将
语从句。 在甲骨文和西周时期,汉语中存在大量的 状语从句分成 5 个类别,即可被单个词替代的状语
无标记的意合句,而状语从句标记的出现正是上古 从句(时间、地点、方式)、不可被单个词替代的状
时期状语从句产生的重要标志。 语从句(原因、让步、目的等)、言语行为状语从句、
状语从句标记(subordinator) 是指能够独立标 介词状语从句,以及超句子状语从句等 5 类。 Hen⁃
示小句的某种语义,以详细说明它们引导的从句和 geveld(1998) 提出用 4 个参数 entity type、time de⁃
主句之间的某种特定语义关系的虚词或者超词成 pendency、factuality、presupposition 来区分状语从句
分。 状语从句标记占用一个句法位置,它们引导一 的类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4 个会话含义等级,
个从句,通常出现在所引导的从句的边缘。 状语从 等级间相互交互,非常复杂。 Breul (1998) 将状语
句标记引导的是一个小句,但在语篇中,我们常常 从句 分 为 从 属 的 状 语 从 句 ( Adjunct Adverbial
看到从句标记后加名词性结构,这种情况应看作介 Clause ) 和 分 离 的 状 语 从 句 ( Disjunct Adverbial
词短语做状语,而非状语从句。 如例(22) 和(23) Clause)两个类别。
中“由于”“为了” 等词语的这种用法,宜看作介词 Kortmann(2001) 从历时研究的视角提出了一
而非连词(刘丹青 2011): 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分类,常为其他研究所引用。
(22) 由于种种原因,广西曾经错过了许多发 他认为,状语从句可以分为 4 大类、32 小类。 他对
展的机遇。 某些类别的归并与其历时的研究视角有关,具体
(23) 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的私利,也会采取弄 为:时间状语从句、情态状语从句、CCC 类状语从
虚作假的手段,把事情搅混。 句、其他 4 个类别。
与欧洲语言类似,状语从句标记主要由连词 状语从句的研究不仅应该关注共时层面,同时
(如“如果” “ 要是” “ 若” “ 虽然” “ 即使” “ 虽” “ 由 也应该关注历时层面,因此 Kortmann(2001)所提出
于”“因为”“缘” “因”) 充当,此外还有较少的介词 的分类方法具有很好的借鉴性。 本文认为,CCC 类
(如“ 及” “ 当” “ 每 当” “ 为 了”) 和 副 词 ( 如 “ 既” 状语从句与语言中逻辑关系(logic relation) 的表达
“未”)。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上古、中古状语从
句标记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很多标记的用法往往 ① 对于后者有一个专门的名称为 Converb,Converb 是欧
介于连词和介词、连词和副词之间,并非典型的连 洲语言中一类重要的状语从句,有不少学者( Killie &
词用法。 例如,在上古时期,用“以” 表达“因为” 义 Swan 2009; Kortmann 1995)进行过专门研究。

11

万方数据
密切相关,因此将其界定为“ 逻辑关系类状语从 句之间表达的是转折关系( adversative),与典型的
句”;时间和情态状语从句则主要用于描述主句事 让步状语从句类似,而非典型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小
件或者行为的某个方面的特点,具有描述性( de⁃ 句之间 所 表 达 的 是 因 果 关 系 ( causal ) ( 王 春 辉
scriptive)特征,本文将其称为“描述类状语从句”。 2011)。 因此本文认为让步状语从句也包含这个子
下面具体讨论汉语中的这两大类状语从句。 类。 在上古汉语中,两个子类使用相同的语法标记
4.1 汉语的逻辑关系类状语从句 “虽”,中古以后开始逐渐区分,唐宋时期形成两套
类型学中最具代表性的逻辑关系类状语从句 完全不同的标记系统。
(adverbial clauses of logical relation),也是汉语中 4.1.2 条件状语从句
最常见的状语从句类别,主要包括:让步状语从句、 条件状语从句( adverbial clause of condition)
条件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和目的状语从句等。 和主句构成复杂句。 在这个复杂句中,一个小句所
根据本文的语料调查,无论是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 表达的命题是另一个小句所表达命题得以实现的
语,让步、原因和条件状语从句都是使用频率最高 前提条件。 其中,前一小句称为“条件小句”(prota⁃
的状语从句类别。 sis),后一小句称为“结果小句”(apodosis) (王春辉
4.1.1 让步状语从句 2009),条件小句倾向前置于结果小句。 一般认为,
让步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concession) 条件状语从句可以分为 3 个子类:假想条件句、让
和主句之间表达“让步 -转折” 的逻辑涵义,这种涵 步条件句和特定条件句。 其中,假想条件句是类型
义与一般的预期相反。 若将让步小句记作 p,转折 学研究中最典型的条件句,也是汉语条件状语从句
小句记作 q,那么它们所蕴含的语义是“if p, then 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子类,在汉语的传统研究中一般
not ⁃q”。 让步状语从句可以分为两个子类,其一为 称之为“ 假设复句”;让步条件句是介于典型的条
“让步转折句”,即针对“ 事实” 的让步;其二为“ 让 件状语从句和典型的让步状语从句之间的一种形
步条件句”,即针对“假设” 的让步。 前者语义上相 式,兼具条件状语从句和让步状语从句的语义特
当于现代汉语的“ 虽然……但是”,后者语义相当 征,不过从小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来看,让步条件句
于现代汉语的“ 即使……也”。 从句法位置上来 更接近于让步状语从句( 王春辉 2011)。 因此,本
看,让步状语从句一般前置于主句。 例如: 文将其归入让步状语从句大类中。 从使用频率来
1)让步转折句 看,让步条件句和特定条件句的使用频率远远低于
(24) 楚虽无道,有臣若是,可无存乎? 假想条件句。 例如:
(《史记·卷六十六》) 1)假想条件句
(25) 他虽然反对内省,但并不摒弃言语报告, (29) 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
认为这也是一种客观的行为。 (《左传·隐公四年》)
2)让步条件句 (30) 如果把成人教育也考虑在内,受学校教
(26) 后虽悔之,岂有及哉! 王勿遣也。 育的时间就更长了。
(《史记·卷一百二十八》) 2)特定条件句
(27) 今纵弗忍杀之,又听其邪说,不可。 (31) 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
(《史记·卷七十》) 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28)即使正确分析出史事之间的因果联系, (《世说新语·任诞》)
也难说发现了规律。 (32) 只要教育现象存在,教育规律就存在。
在类型学研究中,一般将子类一“ 让步转折 (33) 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句”称作“让步状语从句” 或者“ 让步句”。 本文为 4.1.3 原因状语从句
了与子类二相区分,将其称为“ 让步转折句”。 子 原 因 状 语 从 句 ( adverbial clause of cause /
类二“让步条件句”(concessive conditionals)一般被 reason)和主句之间表达因果逻辑关系。 原因状语
认为是介于典型的条件状语从句和典型的让步状 从句可以划分为两个子类:其一为“ 说明因果句”,
语从句之间的一种形式。 由于子类二前后两个小 其二为“推断因果句”。 “说明因果句” 的原因小句
12

万方数据
表达一种原因,结果小句表达由该原因所产生的结 句研究有所不同。 在汉语教材中,一般将现代汉语
果。 根据小句的位置不同,这个子类还可以细分 的偏正复句分为转折复句、条件复句、假设复句、因
为:“由因及果句(因句+果句)”和“由果溯因句(果 果复句和目的复句 5 类( 黄伯荣、廖序东 2011)。
句+因句)”。 “推断因果句” 的原因从句与主句表 邢福义(2002)将复句分为 3 大类别:因果类( 因果
达的仍然是一种因果关系,不过这种因果关系是由 句、推断句、假设句、条件句、目的句)、并列类(并列
推论得出,更注重由因及果的推导过程。 与“ 说明 句、连贯句、递进句、选择句) 和转折类( 转折句、让
因果句”相比,“ 推断因果句” 的主观性更强,原因 步句、假转句)。 本文的研究参考类型学的分类方
状语从句作为第一小句,承认一个事实,第二小句 式,将汉语状语从句分为两大类别,5 个子类。
由这个事实推断出一种结果。 举例如下: 关于条件句,上述两种观点将类型学中的条件
1)说明因果句 状语从句区分为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两类。 从类
(34) 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 型学视角来看,假设复句( 如果……就) 是最为典
子。 (《孟子·滕文公上》) 型的条件句,条件复句( 只要……就、只有……才)
(35) 孟子熟读易见,盖缘是它有许多答问发扬。 则对应类型学中非典型的条件句。 本文按照类型
(《朱子语类·卷十九》) 学的研究思路,将其合并为一类,统称为条件句。
(36) 为因俺这里无人帮护,拨他来做个提辖。 关于让步句与转折句,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
(《水浒全传·第三回》) 有的仅讨论转折复句,未提及让步复句(黄伯荣、廖
(37) 由于可可常年开花,因此树上四季挂满 序东 2011),有的研究将让步句与转折句归为一类
果实。 (邢福义 2002)。 与现代汉语的研究相比,学者们
(38) 我们叫这刊物作《独立评论》,因为我们 对古代汉语的让步复句更为关注,如:太田辰夫
都希望永远保持一点独立的精神,不倚 (1987)、吴福祥(2004) 等人的研究。 根据类型学
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 的研究思路,让步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状语从句类
2)推断因果句 别,而不含让步语义的单纯转折句则一般被归入并
(39) 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 列句①,而非主从句( 复杂句),本文遵从类型学的
传焉。 (《史记·卷六十四》) 这一研究思路。
(40) 既然中国哲学与中国人的经济条件联系 此外,王力(1985: 97-100)还提到“结果式”主
如此密切,那么中国哲学所说的东西,是 从句,也就是西方语言学中的结果状语从句,即由
不是 只 适 用 于 在 这 种 条 件 下 生 活 的 连词“以致”“至于” 等引导的从句。 他还提出“ 结
人呢? 果式”主从句与“ 原因式” 主从句的区别:“‘ 结果
4.1.4 目的状语从句 式’主从句拿结果之严重来添加主要部分的力量,
目的状语从句(adverbial clause of purpose) 与 主要部分在前,从属部分在后,从属部分叙述结果
主句之间表达的是“ 行为 - 目的” 关系。 与前 3 类 (……,以致……);‘原因式’ 主从句则从属部分在
状语从句有所不同,目的状语从句倾向于后置于主 前,主要部分在后,从属部分叙述原因( 因为……,
句。 例如: 所以……)。” ( 王力 1985: 85) 本文认为,在汉语
(41) 乃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 中,因果关系的表达可以同时使用原因标记和结果
千纯,以约诸侯。 (《史记·卷六十九》) 标记,与英语中原因状语从句只使用原因标记、结
(42)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果状语从句只使用结果标记大不相同。 当汉语中
(《孟子·梁惠王下》) 原因标记“ 因为” 和结果标记“ 以致” 同时出现时
(43) 必须对资产出售计划进行投票表决,以
便获得下一笔贷款。
① 单纯转折句的两个小句相对比较独立,而非状语从句
(44) 我得马上买下那辆汽车,以免卖方变卦。 与主句之间所存在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因此学界一
4.1.5 几点说明 般将单纯转折句归属为并列句,而非主从句。 ( 白兆麟
本文对状语从句的分类方式与传统的偏正复 2008; 王春辉 2014)

13

万方数据
(因为……,以致……),依照上述观点,很难定位 牛,倒快活些。 (转引自黎锦熙 1924)
主句和从句。 此外,结果小句既可以在某类主从句 在现代汉语中,“ 平比 / 比拟” 关系的表达,较
中做从句(主+从:……,以致……),又可以在某类 多地采用比况结构“ 像……一样 / 似的” ( 如:像个
主从句中做主句(从 +主:……,所以……),这也会 小猫似的那样轻;像在家里一样舒服)。 在近代汉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主从句系统的不协调。 鉴于此, 语中,也有类似的结构“ 似……一般” ( 如:恰便似
本文认为汉语中不存在结果状语从句,统一将由 饿狼般抢入肥猪圈;似滚瓜一般滚了下来)。 何洪
“因为”类连词引导的原因小句看作从句,将由“所 峰(2006)认为,汉语中的比况结构是在元明清时期
以”类和“以致”类连词引导的结果小句看作主句。 定型的。 这种情况与上古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上
4.2 汉语的描述类状语从句 古时期表达方式的小句末尾一般不使用“ 一样”
描述类状语从句( adverbial clauses of descrip⁃ “似的”等词语。 例如:
tion)主要用于描述事件或者行为某个方面的特征, (53)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具体包括情态状语从句和时间状语从句,但本文认 (《孟子·梁惠王下》)
为前者在汉语中的表达并不是典型的状语从句。 (54) 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4.2.1 情态状语从句 (《孟子·梁惠王上》)
现代汉语教材(黄伯荣、廖序东 2011) 针对复 本文认为,在“ 平比 / 比拟” 和“ 差比 / 胜过 / 不
句的通行分类中并没有提及这一类复句,但在黎锦 及”等关系的表达中,虽然上述的某些例子从语言
熙(1924)、吕叔湘(1944 / 2002) 等早期的语法著作 表层看与英语等印欧语言中的方式和比较状语从
研究中,谈到了这一类主从句。 黎锦熙(1924)在研 句的结构相近,不过汉语中的语法标记( 如:“ 像”
究中将其称作“ 比较句”,吕叔湘(1944 / 2002) 在 “恰如” “ 恰似” “ 若” “ 如” “ 不如” “ 赛过” “ 不及”
“表达论” 中将其称作“ 异同、高下” 关系。 其中提 等①)都是动词性的。 而一般认为,状语从句标记
到的小类“ 平比 / 比拟” 和“ 差比 / 胜过 / 不及” 与类 应为语法词,而非实义词( Kortmann 1997)。 鉴于
型学中的方式( manner) 状语从句和比较( compari⁃ 此,本文认为,汉语中不存在典型的情态状语从句。
son)状语从句相近。 例如: 4.2.2 时间状语从句
1)平比 / 比拟 现代汉语教材关于复句的通行分类中,没有提
(45) 那一丛芦苇,映着斜阳,把堤岸密密遮 及时间复句,但王力(1985)、吕叔湘(1944 / 2002)、
住,很像粉红绒毯做成了偌大垫子,实在 黎锦熙(1924)等早期汉语语法著作都提到作为主
奇绝! (转引自黎锦熙 1924) 从句的“时间句”,并且对“ 时间句” 做了详细的分
(46) 从前县官的职务是肮脏事业中的一种, 类。 匡鹏飞(2012: 123)在研究现代汉语时间复句
恰如工程队清暗沟一样。 时提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早期的汉语语法著
(转引自黎锦熙 1924) 作大都谈到过此类复句现象,但近几十年来,它似
(47) 急得热锅蚂蚁一般,一夜也不曾好生得睡。 乎突然从语法学者们的视线中消失了,提及它的人
(《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越来越少,以致在目前通行的复句体系中,一般找
(48)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不到它的位置。”的确,时间关系表达方式的归属一
(转引自黎锦熙 1924) 直存在一些不易明确的现象。 这类现象是看作状
(49) 门外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像那跳动 语从句,还是看作介词结构做状语,学者们有不同
的精灵一样可爱。 的见解。 本文认为,与时间状语从句相关的语言现
2)差比 / 胜过 / 不及 象都可以区分作 4 类:
(50)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 第一类:“时间标记 + 小句”,本文将其判定为
好学也。 (转引自吕叔湘 1944 / 2002)
(51) 我和你谈话一夜,赛过我自己读书十年。 ① 黎锦熙( 1924) 认为这些语法标记都是连词,吕叔湘
(转引自黎锦熙 1924) (1944 / 2002)认为“像”类词是准系词。 本文认为,这些
(52) 我在学堂坐着,心里也闷,不如往他家放 词语是动词性的,不宜看作连词。

14

万方数据
状语从句。 这一类句子使用“小句句首状语从句标 四,“ 及” “ 未” “ 既” 一般认为是介词、副词,这两
记”(clause⁃initial subordinator)。 例如: 类词语包含在 Kortmann( 1997) 从类型学角度提
(55) 当春天回归,我的血液会注入花的蓓蕾。 出的状语从句标记的词性范围内①。
(56) 及苏秦死,代乃求见燕王,欲袭故事。 此外,本文将第三类和第四类情况判定为状
(《史记·卷六十九》) 语从句,主要是基于承认“ 小句句尾状语从句标
第二类:“时间标记 + NP”,本文将其判定为状 记” ( “ 时” “ 前” “ 后” “ 之时” “ 之前” “ 之后” “ 以
语。 例如: 后” “ 以前” 等) 的存在。 不过,关于这些“ 小句句
(57) 在这个时候,教育者能以恰如其分的方 尾状语从句标记” 的认定问题,学者们的研究说
式给予受罚者关爱,常常会收到意想不 法不一。 本文的判定主要参考黎锦熙(1924) 、王
到的教学效果。 缃(1985) 等人的观点。 黎锦熙( 1924) ,刘月华、
(58) 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潘文娱(2001) ,王缃(1985) ,秦旭卿(1989) ,马真
(《孟子·公孙丑上》) (2015) ,王志 ( 1998) 等相继直接或间 接 指 出 了
第三类:“ 时间标记 + 小句 + 时间标记” ,本文 “ 当” “ 恰好” “ 等到” “ 时” “ 当……的时候” “ 刚”
将其判 定 为 状 语 从 句。 本 文 认 为, 这 一 类 句 子 “ 正” “ 一” 以及能与它们配对出现的 “ 就” “ 便”
同时使用“ 小句句首状语从句标记” 和“ 小句句 “ 还” “ 才” 等都可看作时间复句的形式标记( 匡鹏
尾状语从句标记” ( clause⁃final subordinator) 。 比 飞 2012) 。 王缃(1985) 将“ 当” “ 时” “ 当……的时
如,“ 当 / 在 + 小 句 + 时 / 之 前 / 之 后” 等 类 似 的 句 候” 等都看作表示时间的关联词语。 他还提出,
子。 例如: “ 因为一部分介词和方位词以及某些动词本身含
(59) 当财政扩张时,收入增加,进而导致进 有时间因素,所以时间复句经常利用介词、方位词
口增加和经常项目逆差。 的扩大引申的用法以及某些动词的虚化形式来表
(60) 在身体康复之前,不要去上班。 示分句之间的时间关系……动词或以动词为中心
(61) 在 秩 序 建 立 之 后, 共 和 制 仍 然 是 必 的词组凝冻而成的表示时间的关联词语,在时间
要的。 分句里多数已经虚化或正在虚化的过程之中,有
第四类:“ 小 句 + 时 间 标 记” , 判 定 为 状 语 从 的虽还保留着动词的意义,但其作用却在于引进
句。 本文认为,这一类句子使用 “ 小句句尾状语 时间 分 句” ( 王 缃 1985) 。 本 文 认 为, 上 例 中 的
从句标记” 。 比如,“ 小句 + 时 / 之前 / 之后” 等类似 “ 小句句尾时间标记” 主要是从方位名词或者时
的句子。 例如: 间名词( 词组) 演变而来,只是有些标记还处在演
(62) 学习教育学时,要认真读书,聆听教师 变过程中,尚未完全虚化成为典型的语法功能词。
的讲解。 按照时间小句具体表达的内涵,汉语中的时
(63) 个人独资企业法颁布之前,我国曾以雇 间状语从句可以分为 3 个子类:同时时间句( sim⁃
工人数对个人独资企业与个体工商户 ultaneity) 、前时时间句( anteriority) 和后时时间句
加以区别。 ( posteriority) 。 例如:
(64) 内乱平定之后,日本仍不撤兵。 1) 同时时间句
在第一类和第三类的“ 小句句首状语从句标 (65) 及苏秦死,代乃求见燕王,欲袭故事。
记” 中, 主 要 的 时 间 状 语 从 句 标 记 有 “ 及” “ 未” ( 《 史记·卷六十九》 )
“ 既” 等。 本文之所以将它们认定为时间状语从 (66) 每与之言,言皆玄远。
句标记,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从句法上看, ( 《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
“ 及 / 未 / 既 +VP 结构” 中的 VP 是动词性结构,因 (67) 每当想起这件事,他就觉得痛苦。
此整个句子可以看作时间标记引导小句;第二,从 (68) 直到我从月饼上品出一股咸咸的、涩涩
语义上看,“ 及 / 未 / 既” 能够独立标示句子的“ 同
时 / 前时 / 后时” 等时间涵义;第三,这种语言现象 ① Kortmann(1997) 曾提出可以做状语从句标记的 26 类
有着相对较高的使用频率,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第 词语,其中包含介词和副词。

15

万方数据
的味道,才知道自己竟没出息地哭了。 句的角度进行,与类型学的研究思路存在较大差
2) 前时时间句 别;尝试从状语从句角度进行的研究不仅数量较
(69) 殽之役,晋人既归秦帅,秦大夫及左右 少,而且研究思路存在盲目模仿西方语言学的现
皆言于秦伯曰…… 象,对汉语状语从句的自身特征挖掘得不够;而针
( 《 左传·文公元年》 ) 对汉 语 状 语 从 句 的 历 时 研 究, 更 未 得 到 应 有 的
(70) 在发生了纠纷之后,如果不能通过管理 重视。
规约来解决,则最终需要通过司法程序 本文在借鉴类型学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来解决。 立足于汉语的语言事实和特征,同时关注共时和
(71) 自从有了化学分子式,世界上就有了统 历时双层维度,提出了汉语状语从句的判定标准
一的化学词汇,就简单多了。 和分类方式。 整体来看,汉语的状语从句包含如
3) 后时时间句 下类别:
(72) 未及期,卫人来告乱。 让步转折句
( 《 左传·隐公四年》 ) ìï
让步状语从句
让步条件句
{
(73) 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诞生之前,人们一 ï
ï 假想条件句

5. 结语
般从广义上来界定历史学。
逻辑关系类 ï
ï条件状语从句
í
特定条件句
{
ìï状语从句 ï
说明因果句
作为类型学中的重要概念,国外学者对于状
语从句的研究非常丰富,这其中尤以针对欧洲语
ï
ï
ï
ï
ï
ï
原因状语从句
推断因果句
{
í ï
言的研究最为完善。 欧洲学者们提出了一个构 ï î目的状语从句
想:Standard Average European( SAE) ,即指欧洲语
ï
ï ìï同时时间句
言 的 状 语 从 句, 不 仅 存 在 “ 欧 洲 共 性 ” ï描述类
î ï
时间状语从句 í前时时间句
( Euroversals) ,也存在地区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勾 状语从句 ï
î后时时间句
勒出欧洲状语从句地区分布的语言地图。 ( Kort⁃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理顺汉语状语从句的
mann 1998) 但在西方学者的研究中,针对汉语状
相关概念,为学者们针对状语从句的深入、系统研
语从句的讨论很少,仅有的研究或是简单提及,或
究做一定的铺垫。
是零散性研究。 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多从偏正复

参考文献

Breul, C. 1998. On adverbial clauses and their status with concepts of hypotaxis, subordination and clause embedding [J] . Studia
Neophilologica 70 (2) 129-137.
Diessel, H. 2001. The ordering distribution of main and adverbial clauses A typological study [J] . Language (3) 433-455.
Halliday, M. A. K. 1985.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 London Hodder Arnold.
Hengeveld, K. 1998. Adverbial clauses in the languages of Europe [C] / / J. van der Auwera ( ed.) . Adverbial Constructions in the
Languages of Europe.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335-419.
Killie, K. & T. Swan. 2009. The grammaticalization and subjectification of adverbial⁃ing clauses ( converb clauses) in English
[C] / / L. J. Brinton ( ed.) .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37-363.
Kortmann, B. 1995. Adverbial participial clause in English [C] / / G. Bossong & B. Comrie ( eds.) . Converbs in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 Structure and Meaning of Adverbial Verb Forms⁃Adverbial Participles, Gerunds.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89-237.
Kortmann, B. 1997. Adverbial Subordination A Typology and History of Adverbial Subordinators Based on Kortmann, European
Languages [M] .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16

万方数据
Kortmann, B. 1998. Adverbial subordinators in the languages of Europe [C] / / J. van der Auwera & D. P. ó Baoill ( eds.) .
Adverbial Constructions in the Language of Europe.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457-561.
Kortmann, B. 2001. Adverbial conjunctions [C] / / M. Haspelmath, et al. ( eds.) . Language Typology and Language Universals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Berlin /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842-854.
Li, W. D. 2016. The many faces of adverbial margins [J] . Chinsese Langage and Discourse (1) 23-65.
Matthiessen, C. M. I. M. & S. A. Thompson. 1988. The structure of discourse and “subordination” [C] / / J. Haiman & S. A.
Thompson ( eds.) Clause Combining in Grammar and Discours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75-327.
Thompson, S. A., et al. 2007. Adverbial clauses [C] / / T. Shopen ( ed.) . Language Typology and Syntactic Description ( vol. 2)
Complex Construc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37-300.
白兆麟. 2008. 《 老子》 复句辨析 [ J]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3) : 165-169.
何洪峰. 2006. 汉语方式状语研究 [ D] . 博士学位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黄伯荣, 廖序东. 2011. 现代汉语( 增订五版) [ 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匡鹏飞. 2012. 现代汉语时间复句研究述评 [ J] . 长江学术 (3) : 123-129.
黎锦熙. 1924. 新著国语文法 [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李宇明. 1997. 汉语语法“ 本位” 论评———兼评邢福义“ 小句中枢说” [ J] . 世界汉语教学 (1) : 16-23.
刘丹青. 2005. 语法调查与研究中的从属小句问题 [ J] . 当代语言学 (3) : 193-285.
刘丹青. 2011. 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 [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刘月华, 潘文娱. 2001.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 [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 1944 / 2002. 吕叔湘全集( 第一卷) [ M] .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马 真. 2015. 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 [ 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秦旭卿. 1989. “ 当” 和时间复句 [ J] . 吉首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3) : 82-87.
太田辰夫. 1987. 中国语历史文法 [ M] . 蒋绍愚, 等,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春辉. 2009. 汉语条件句的结构与功能 [ D] . 博士学位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王春辉. 2011. 汉语条件句的句法表现 [ J]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 : 107-112.
王春辉. 2014. 复句研究的国内范式与国际范式 [ J] . 汉语学习 (3) : 72-79.
王 力. 1985. 中国现代语法 [ M] .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王 缃. 1985. 复句·句群·篇章 [ M] .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王 志. 1998. 时间副词“ 正” 的两个位置 [ J] . 中国语文 (2) : 103-104.
吴福祥. 2004. 《 朱子语类辑略》 语法研究 [ M] . 开封: 河南大学出版社.
邢福义. 1995. 小句中枢说 [ J] . 中国语文 (6) : 420-428.
邢福义. 2002. 汉语复句研究 [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徐赳赳. 2003. 现代汉语篇章回指研究 [ M]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责任编辑 马应聪)
收稿日期: 2017⁃12⁃04
通信地址: 100083 北京市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17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