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61

孔子改制考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 (
CIP) 数据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著;姜义华,张荣华编校􀆰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国学基本文库)
I
SBN978
G7G
300
G12120
G8

Ⅰ􀆰① 孔􀆺
Ⅱ􀆰① 康􀆺 ② 姜􀆺 ③ 张􀆺
Ⅲ􀆰① 孔丘 (前 551~ 前 479) —研究
Ⅳ􀆰①B222
􀆰25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


2010) 第 081565 号

国学基本文库
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   著
姜义华   张荣华   编校
Kongz
iGa
izh
iKao

出版发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    址   北京中关村大街 31 号        邮政编码  100080
电    话  010 62511242 (总编室) 010 62511398 (质管部)
     010 82501766 (邮购部) 010 62514148 (门市部)
     010 62515195 (发行公司) 010 62515275 (盗版举报)
网    址  h
ttp:
//www.
crup.
com.
cn
     h
ttp:
//www.
ttr
net.
com (人大教研网)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联兴盛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规    格  160mm×230mm  16 开本 版    次  2010 年 6 月第 1 版
印    张  29 插页 2 印    次  2010 年 6 月第 1 次印刷
字    数  356000 定    价  49
􀆰80 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出版说明

康有为 (
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

甡、西樵山 人、 游 存 叟、 天 游 化 人 等, 广 东 南 海 人, 人 称 “康 南 海 ”.

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康有为 出 身 于 仕 宦 家 庭, 其 家 乃 广 东 望 族, 世 代 为 儒, 以 理 学 传

家.早孤,幼年受教于祖父.早年师 从 岭 南 大 儒 朱 次 琦,在 宋 明 理 学 的

影响下,鄙弃所谓汉学家的烦琐考据,企 图 开 辟 新 的 治 学 途 径.不 久 又

放弃理学,专 注 于 经 世 致 用 之 学, 在 今 文 经 学 和 西 学 的 影 响 下, 在 思

想、政治、学术领域进 行 了 具 有 开 拓 性 意 义 的 可 贵 探 索, 成 为 19 世 纪

后期中国一位突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他 对 国 势 日 微 甚 感 焦 虑,先 后 七

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其中以中 日 甲 午 战 争 清 朝 战 败 后 所 组

织的 “公 车 上 书” 最 为 有 名. 他 与 梁 启 超 等 人 一 起 创 办 «万 国 公 报 »,

建立强学会,发行 «强 学 报», 为 维 新 变 法 制 造 舆 论.1898 年 与 梁 启 超

等人发起戊戌变法运动.变法失 败 后,流 亡 国 外.其 后,他 思 想 日 趋 保

守,极力维护 光 绪 皇 帝 这 一 皇 权 象 征, 力 图 通 过 君 主 立 宪 走 上 强 国 之

路;与此同时,坚决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

辛亥革 命 后, 康 有 为 于 1913 年 回 国, 主 编 «不 忍» 杂 志, 宣 扬 尊

孔,反对共和,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 辟.后 半 生 致 力 于 将 儒 家 学 说 改

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1917 年,康有为和

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拥立溥仪复辟,不久 即 在 时 任 北 洋 政 府 总 理 段

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 宣 称 忠 于 清 廷,与 废 帝 溥 仪 关

系甚密.1927 年,康有为病逝于青岛.
 

康有为著述甚多,不少曾经在近 代 史 上 影 响 甚 巨,对 于 研 究 近 代 中

国思想、政治、学术等发展演变的 历 史,具 有 重 要 价 值.其 政 论 文 打 破

传统古文程式,有着饱满的热情, 大 笔 淋 漓, 汪 洋 恣 肆, 骈 散 不 拘, 开

梁启超 “新文体”之先路.与此同时,他 还 留 下 了 千 余 首 辞 采 瑰 丽、具

有浓郁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作.其书法 将 碑 体 的 圆 笔、体 势 糅 进 行 书,筋

丰力满,酣畅淋漓,独具一格.其书 论 堪 称 晚 清 碑 学 中 兴 的 里 程 碑,不

仅对中国书坛有巨大的影响,而且被多次 译 为 日 文 出 版,对 日 本 书 法 界

影响深远.

此前中国人民大 学 出 版 社 推 出 近 千 万 字 的 «康 有 为 全 集», 受 到 学

术界的热烈欢迎.不少读者反映,由 于 全 集 整 套 定 价,购 置 不 便,期 待

能够出版康有为著作的单行本.为满足广 大 读 者 的 需 求,特 选 择 若 干 康

氏重要作品收入 “国学基本文库” 予以出版.暂 定 出 版 «新 学 伪 经 考»、

«孔子改制考»、 «大同书»、 «日本变政考»、 «俄彼得变政记»、 «波 兰 分

灭记»、 «广 艺 舟 双 楫»、 «万 木 草 堂 所 藏 中 国 画 目»、 «万 木 草 堂 口 说»、

«长兴学记»、«桂学答问» 和 «南海师承记».鉴 于 «俄 彼 得 变 政 记» 与

«波兰 分 灭 记 » 同 系 康 有 为 进 呈 光 绪 皇 帝 的 外 国 兴 亡 史 著, 将 二 书 与

«日本变政考»合为一集,称 «日本变政考 (外 二 种)»; «万 木 草 堂 所 藏

中国画目»则体现了康有为的画学思想,将其 与 «广 艺 舟 双 楫» 合 为 一

集,称 «广艺舟双楫 (外一种)»; «长 兴 学 记»、 «桂 学 答 问» 与 «南 海

师承记»系康氏讲学实录,与 «万木草堂口说» 结 合 可 以 更 生 动 地 揭 示

康氏治学风采,故将三书与 «万木草堂口 说» 合 为 一 集,称 «万 木 草 堂

口说 (外三种)».
目    录

孔子改制考序 …………………………………………………………… (
1)
孔子改制考卷一   上古茫昧无稽考 …………………………………… (
4)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 (
10)
孔子改制考卷三   诸子创教改制考 ………………………………… (
34)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 (
48)
孔子改制考卷五   诸子争教互攻考 ………………………………… (
98)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 (
111)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 (
145)
孔子改制考卷八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 (
172)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 (
191)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 (
219)
孔子改制考卷十一   孔子改制托古考 ……………………………… (
242)
孔子改制考卷十二   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 ……………………… (
257)
孔子改制考卷十三   孔子改制弟子时人据旧制问难考 …………… (
274)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 (
284)
孔子改制考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 (
319)
孔子改制考卷十六   儒墨争教交攻考 ……………………………… (
339)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 (
354)
孔子改制考卷十八   儒墨最盛并称考 ……………………………… (
377)
孔子改制考卷十九   鲁国全从儒教考 ……………………………… (
386)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   儒教遍传天下战国秦汉时尤盛考 …………… (
393)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 (
410)
附:进呈本 «孔子改制考»序 ……………………………………… (
455)

孔子改制考序

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六年,康 有 为 读 其 遗 言, 渊 渊 然 思, 凄 凄 然

悲,曰:嗟夫! 使我不得见太平之泽、 被 大 同 之 乐 者 何 哉? 使 我 中 国 二

千年、方万里之地、四万万神明之裔不 得 见 太 平 之 治、被 大 同 之 乐 者 何

哉? 使大地不早见太平之治、逢大同之乐者何哉?

∗ «孔子改制考» 是康 有 为 维 新 变 法 时 期 影 响 最 大 的 代 表 作 之 一. 据 «康 南 海 自 编 年 谱 »
光绪十八年条下所述,是书 “始属稿” 于 光 绪 十 二 年 丙 戌 (
1886 年), 光 绪 十 五 年 己 丑 “在 京
师,既谢国事,又为之.是年编次甚多,选 同 学 诸 子 分 葺 焉”. 光 绪 十 八 年 ( 1892 年) 编 辑 之
书甚多,“而 «孔子改制考» 体裁博大,选同 学 高 才 助 纂 焉”. «年 谱» 述 是 时 “以 孔 子 所 制 之
礼与三代旧制不同, 更 与 刘 歆 伪 礼 相 反, 古 今 淆 乱, 莫 得 折 衷, 乃 刺 取 古 今 礼 说, 立 例 以 括
之”,所立之例,包括 “孔子定说”、“三统说”、“存旧”、“辟伪”、 “传 谬” 等. 于 此 可 知, «孔
子改制考» 酝酿已久,并早已尝试编次,然较为系统地编纂则始 于 1892 年. «年 谱» 光 绪 二 十
年甲午条下述是年 “著 «春秋董氏学» 及 «孔子改制考»”,是 知 此 书 尚 在 继 续 编 纂 中. 上 海 大
同译书局光绪二十三年冬首次刊刻 (光 绪 二 十 四 年 初 方 问 世 ), 二 十 一 卷 十 册, 不 久 重 印, 合
装五册.其后在 1913 年 创 刊 的 «不 忍 » 杂 志 上 分 期 登 载, 并 作 为 «万 木 草 堂 丛 书 » 之 一 种,
1920 年与 1923 年分别重刊于北京、上海.«丛书» 本删去序文,改作 «题记»:“光 绪、 丁 酉 印
于上海,戊戌、庚子两奉伪旨焚版禁行.越廿年庚申, 重 刊 于 京 师, 壬 戌 成, 冬, 印 行. 南 海
康有为记.” 中华书局 1958 年校点印行.
«孔子改制考» 另 有 清 光 绪 年 间 内 府 抄 本, 原 藏 景 阳 宫, 现 存 故 宫 博 物 院 图 书 馆, 线 装,
九册,书首为孔子改制考序,署 “工部主事臣康有为撰”.正 文 九 卷, 是 为 二 十 一 卷 本 之 节 本.
卷一 “上古茫昧无稽考”,是为二十 一 卷 本 之 卷 一. 卷 二 题 目 与 首 数 页 撕 去, 正 文 从 “孔 子 自
明创儒大义” 一节中 “而以一律限之,自谓析理于秋毫” 开 始, 是 为 二 十 一 卷 本 之 卷 七. 卷 三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是为二十一卷 本 之 卷 八. 卷 四 “孔 子 为 创 儒 教 改 制 考 ”, 是 为 二 十 一 卷
本之卷九.卷 五 “六 经 皆 孔 子 改 制 所 作 考 ”, 是 为 二 十 一 卷 本 之 卷 十. 卷 六 至 卷 九, 分 别 为
“儒墨最盛并称考”、“鲁国全从儒教考”、“儒教 遍 传 天 下 战 国 秦 汉 间 尤 盛 考”、 “武 帝 后 儒 教 一
统考”,是为二十一卷本之卷十八至卷 二 十 一, 惟 卷 十 八 原 题 作 “儒 教 遍 传 天 下 战 国 秦 汉 时 尤
盛考”,相差一字.抄写中,有若干缺漏.如卷二 “异 教 非 儒 专 攻 孔 子 知 儒 为 孔 子 所 特 创 ” 一
节中,缺抄 “叛,漆雕刑残” 至 “皆孔子大 义, 从 异 ” 一 段; 卷 三 缺 “右 孔 子 为 文 王 ” 一 句;
卷四缺 “右孔子与弟子商定改制大义” 一句; “据 异 教 攻 儒 专 攻 制 度, 知 制 为 孔 子 所 改” 一 节
中,引 «墨子􀅰公孟»,误抄作 «墨子􀅰公篇».卷九至 “两汉学 人 皆 从 儒 教” 一 节 中 “传 经 诸
大儒,天下学术所自出,皆博士之学也” 一语为止,以下全缺.
今以上海大同译书局初印本为底本标点,并参校以其他各本.
 􀅰 孔子改制考

天既哀大地生人之 多 艰, 黑 帝 乃 降 精 而 救 民 患, 为 神 明, 为 圣 王,

为万世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地 教 主.生 于 乱 世,乃 据 乱 而 立 三 世 之

法,而垂精太平,乃因其所生之国,而 立 三 界 之 义,而 注 意 于 大 地 远 近

大小若一之大一 统. 乃 立 元 以 统 天, 以 天 为 仁, 以 神 气 流 形 而 教 庶 物,

以不忍心而为仁政.合鬼神山川、公 侯 庶 人、昆 虫 草 木 一 统 于 其 数,而

先爱其圆颅方趾之同类,改除乱世勇乱争 战 角 力 之 法,而 立 «春 秋» 新

王行仁之 制. 其 道 本 神 明, 配 天 地, 育 万 物, 泽 万 世, 明 本 数, 系 末

度,小大精粗,六通四 辟, 无 乎 不 在. 此 制 乎, 不 过 于 一 元 中 立 诸 天,

于一天中立地,于一地中立世,于 一 世 中 随 时 立 法,务 在 行 仁,忧 民 忧

以除民患而已. «易» 之 言 曰: 书 不 尽 言, 言 不 尽 意. «诗 »、 «书 »、

«礼»、«乐»、«易»、 «春秋» 为其书,口传七十子后学为其言.此制乎,

不过其夏葛冬裘,随时 救 民 之 言 而 已.若 夫 圣 人 之 意, 矣 深 矣,博 矣

大矣.世运既变,治道斯移,则始 于 粗 粝, 终 于 精 微. 教 化 大 行, 家 给

人足,无怨望忿怒之患,强 弱 之 难, 无 残 贼 妒 疾 之 人. 民 修 德 而 美 好,

被发衔哺而游,毒蛇不螫,猛兽 不 搏, 抵 虫 不 触, 朱 草 生, 醴 泉 出, 凤

凰麒麟游于郊陬,囹圄 空 虚, 画 衣 裳 而 民 不 犯. 则 斯 制 也, 利 用 发 蒙,

声色之以化民,末矣.

夫两汉君臣、儒生,尊从 «春秋» 拨 乱 之 制 而 杂 以 霸 术, 犹 未 尽 行

也.圣制萌芽,新歆遽出,伪 «左» 盛 行, 古 文 篡 乱. 于 是 削 移 孔 子 之

经而为周公,降孔子之圣王而为 先 师,公 羊 之 学 废,改 制 之 义 湮,三 世

之说微,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暗 而 不 明, 郁 而 不 发. 我 华 我 夏, 杂 以

魏、晋、隋、唐佛老 词 章 之 学, 乱 以 氐、 羌、 突 厥、 契 丹、 蒙 古 之 风,

非惟不识太平,并求汉人拨乱之义亦乖剌 而 不 可 得,而 中 国 之 民 遂 二 千

年被暴主、夷狄之酷政,耗矣哀哉!

朱子生于大统绝学之后,揭鼓扬 旗 而 发 明 之, 多 言 义 而 寡 言 仁, 知
孔子改制考序 􀅰3
 

省身寡过而少救 民 患, 蔽 于 据 乱 之 说 而 不 知 太 平 大 同 之 义, 杂 以 佛 老,

其道觳苦,所以为治教者,亦仅如东周、刘蜀、削詧之偏安而已.

大昏也,博夜也,冥冥汶汶,雺雾 雰 雰, 重 重 锢 昏, 皎 日 坠 渊. 万

百亿千缝掖俊民,跂跂脉脉而望,篝 灯 而 求 明,囊 萤 而 自 珍,然 卒 不 闻

孔子天地之全、太平之治、大同之乐.悲夫!

天哀生民,默牖其明,白日流光, 焕 炳 莹 晶. 予 小 子 梦 执 礼 器 而 西

行,乃睹此广乐钧天,复见宗庙百 官 之 美 富.门 户 既 得,乃 扫 荆 榛 而 开

途径,拨云雾而览日月,别有天地, 非 复 人 间 世 矣. 不 敢 隐 匿 大 道, 乃

与门人数辈朝夕钩撢, 八 年 于 兹, 删 除 繁 芜, 就 成 简 要, 为 «改 制 考»

三十卷. 同 邑 陈 千 秋 礼 吉、 曹 泰 箸 伟, 雅 才 好 博, 好 学 深 思, 编 检 尤

劳,墓草已宿.然使大地大同太平之治 可 见,其 亦 不 负 二 三 子 铅 椠 之 劳

也夫!

嗟夫! 见大 同 太 平 之 治 也, 犹 孔 子 之 生 也. «孔 子 改 制 考» 成 书,

去孔子之生二千四百四十九年也.有清光 绪 二 十 四 年 正 月 元 日,南 海 康

有为广厦记.
孔子改制考卷一 ①   上古茫昧无稽考

人生六七 龄 以 前, 事 迹 茫 昧, 不 可 得 记 也. 开 国 之 始, 方 略 缺 如,

不可得 详 也. 况 太 古 开 辟, 为 萌 为 芽, 漫 漫 长 夜, 舟 车 不 通, 书 契 难

削,畴能稽哉? 大地人道皆 敷 于 洪 水 后, 然 印 度 婆 罗 门 前, 欧 西 希 腊

前,亦已茫然,岂特秘鲁之旧劫,墨 洲 之 古 事, 黯 芴 渺 昧 不 可 识 耶? 吾

中国号称古 名 国, 文 明 最 先 矣, 然 “六 经 ” 以 前 无 复 书 记. 夏、 殷 无

征,周籍已去,共和以前不可年 识, 秦、 汉 以 后 乃 得 详 记. 而 谯 周、 苏

辙、胡宏、罗泌之流乃敢于考古,实其 荒 诞. 崔 东 壁 乃 为 «考 信 录» 以

传信之,岂不谬哉? 夫三代文教之 盛,实 由 孔 子 推 托 之 故.故 得 一 孔 子

而日月 光 华, 山 川 耀. 然 夷 考 旧 文, 实 犹 茫 昧, 虽 有 美 盛, 不 尽 可

考焉.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 也; 殷 礼, 吾 能 言 之, 宋 不 足 征

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论语􀅰八佾»

子曰:吾说 夏 礼, 杞 不 足 征 也; 吾 学 殷 礼, 有 宋 存 焉; 吾 学 周 礼,

今用之.吾从周.«礼记􀅰中庸»

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 足 征 也, 吾 得 «夏 时» 焉; 我

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 «坤乾»焉.«礼记􀅰礼运»

杞、宋无征,说凡三见.且 著 于 «论 语»、 «中 庸», 引 于 «史 记 􀅰

世家»、 «白 虎 通», 并 非 僻 书. 则 孔 子 时, 夏、 殷 之 道, 夏、 殷 之 礼,

① “卷一” 下,原有 “南海康有为广厦撰”,今删.以下各卷同.


孔子改制考卷一   上古茫昧无稽考 􀅰5
 

不可得考至明.孔子谓 “足, 则 吾 能 征 之”, 则 二 代 之 不 足, 孔 子 之 不

征.可征者仅有 «夏时»、«坤乾» 二 书,自 此 外 皆 无 存.此 可 为 夏、殷

礼制全亡无征之据.

北宫伋问 曰: 周 室 班 爵 禄 也, 如 之 何? 孟 子 曰: 其 详 不 可 得 闻 也,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

«诗» 云: 雨 我 公 田, 遂 及 我 私. 惟 助 为 有 公 田. 由 此 观 之, 虽 周

亦助也.«孟子􀅰滕文»

北宫锜在周时能来 问 学, 必 是 士 大 夫. 本 朝 班 爵 禄, 最 粗 浅 之 事,

无人不知,即无 «大周会 典», 亦 有 缙 绅 可 考, 且 亦 耳 目 习 闻, 何 待 问

于孟子? 孟子为当时大贤巨儒,自 应 博 闻 强 记,熟 谙 本 朝 掌 故,乃 亦 不

闻其详.又著去籍 之 故, 出 于 诸 侯 恶 其 害 己, 可 知 成 周 之 书 籍 亦 不 传.

今 «周礼»及经、子、杂史所传,以 «礼书纲 目»、 «五 礼 通 考» 之 例 补

编一 «大周会典»、«会典则例»、 «大周通礼»、 «大周会要»,尚极详博.

而孟子乃谓不闻其详,所言其略者,乃 仅 如 缙 绅 头 数 句,是 孟 子 为 空 疏

谫陋之村学究也.若 孟 子 为 通 博 大 儒, 则 是 周 籍 之 已 去 而 无 征 可 信 也.

又与滕文公言 田 制, 自 当 征 引 会 典、 会 要, 乃 足 为 据. 乃 一 字 不 能 引

出,仅引一 «诗»言为证,则当时绝 无 掌 故 之 书, 无 可 引 据, 与 去 籍 之

说正合.此可存为周籍已去不可闻之据.

杨子曰: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 哉? 三 皇 之 事 若 存 若 亡, 五 帝 之 事

若觉若梦,三王之事或隐或显,亿 不 识 一.当 身 之 事 或 闻 或 见,万 不 识

一.目前之事或存 或 废, 千 不 识 一. 太 古 至 于 今 日, 年 数 固 不 可 胜 纪 ,

伏 羲 已 来 三 十 余 万 岁 , 贤 愚 、 好 丑 、 成 败 、 是 非 , 无 不 消 灭 . «列 子 􀅰

杨 朱»

太古之事已灭,若存若亡,若觉 若 梦, 可 为 三 古 茫 昧 之 据. 而 崔 东

壁尚欲为 «考信录»以实之,不亦谬 乎! 又 谓 伏 羲 以 来 三 十 余 万 岁,则


 􀅰 孔子改制考

当无正史可考.杨朱不 从 孔 学, 故 述 旧 闻 如 此. 渺 茫 拟 议, 各 述 传 闻,

如后世 «皇王大纪»、 «路 史» 之 类, 茫 昧 极 矣. 泰 西 之 述 亚 当、 夏 娃,

日本之述开国八神,亦同此义,皆渺茫 不 可 考 者 也.其 云 三 王 之 事 “亿

不识一”,亦可为三代无征之证.

五帝之外无传人,非无贤人也, 久 故 也; 五 帝 之 中 无 传 政, 非 无 善

政也,久故也.«荀子􀅰非相»

后世一代之兴,名贤、名士传 述 充 栋, 功 绩 典 章、 志 略 弥 满, 而 五

帝时人与政无一传者,可见茫昧极矣.

圣王有百,吾孰法焉? 故曰:文久而息,节族久而绝.«荀子􀅰非相»

文息、节绝,可知百王之道皆茫昧而无稽矣.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 不 同. 皆 自 谓 真 尧、 舜. 尧、 舜 不

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 殷、 周 七 百 余 岁, 虞、 夏 二 千 余 岁, 而

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 之 道 于 三 千 岁 之 前,意 者 其 不 可 必

矣!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 必 而 据 之, 诬 也; 故 明 据 先 王, 必 定

尧、舜者,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

孔子谓尧、舜明堂五采,服丧 三 年; 墨 子 谓 尧、 舜 茅 茨 葛 衣, 服 丧

三月.所谓 “取 舍 不 同 ”. 韩 非 当 时 已 谓 儒、 墨 近 称 殷、 周、 虞、 夏,

不能定其真.至称尧、舜,尤无 参 验, 不 可 信 据. 则 尧、 舜 事 迹, 必 已

茫昧,故孔 子、 墨 子 得 各 托 其 义. 若 有 古 书 可 参 验, 如 今 之 汉、 晋、

唐、宋之史,则引用者 岂 能 相 反 乎? 韩 非 又 谓 尧、 舜 在 三 千 年 前, 虞、

夏在二千年前,殷亦七百岁,则与今 «五帝德»、 «帝系»、 «世本»、 «史

记»所传绝异,与杨朱称伏羲以来三十余 万 岁,张 寿 王 述 «黄 帝 历» 称

黄帝以来六千余岁,各传异说正 同.虽 不 合 儒 家 经 术,然 尧、舜 三 代 之

茫昧,无实在年代事迹可据依可 见.故 韩 非 遍 引 群 说,疑 以 传 疑,谓 皆

无参验,明据先王,必定尧、舜,非 愚 则 诬. 此 当 时 实 情, 正 可 借 诸 子
孔子改制考卷一   上古茫昧无稽考 􀅰7
 

之纷呶,以考太古之情状矣.

管仲曰: 古 者 封 泰 山、 禅 梁 父 者 七 十 二 家, 而 夷 吾 所 记 者 十 有 二

焉.«管子􀅰封禅»

封禅 大 典, 泰 山 又 在 齐, 管 子 既 不 能 详, 则 古 事 之 湮 没 者 何 可

胜道?

自伏羲以来,汉永和元 年,凡 四 十 万 九 千 三 百 八 十 九 岁.«易 纬 􀅰 辨

终备»

伏羲以上,未有闻焉.«礼纬􀅰稽命征»

伏羲实无可稽考,«五帝德» 不敢详焉. «列子» 谓:伏羲以来三十

余万岁.其传闻之谬俱同.大约开 辟 之 始,传 闻 有 伏 羲 其 人,如 泰 西 之

称亚当.孔子系 «易»,托为人元,而亚 当 于 埃 及 古 音 即 为 “人” 之 称,

则伏羲之究为何如,亦不得而知也.

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 前, 诸 侯 不 可 得 而 谱, 周 以 来 乃 颇

可著.«史记􀅰三代世表» 

殷以前 不 可 得 而 谱, 盖 孔 子 时, 夏、 殷 无 征, 非 惟 五 帝 然. 则 夏、

殷之事茫昧无稽可见.

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史记􀅰五帝本纪»

余尝西至空峒,北过涿鹿,东 渐 于 海, 南 浮 江、 淮 矣, 至 长 老 皆 各

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并同上

黄帝之言, 皆 百 家 所 托. 荐 绅 为 孔 子 后 学, 茫 昧 之 说, 故 难 言 之.

东、西、南、朔 言 黄 帝、 尧、 舜 风 教 皆 殊, 盖 事 迹 已 远, 皆 百 家 所 托,

故言人人殊.韩非所谓尧、舜不可 复 生, 谁 使 定 尧、 舜 之 真 也. 见 于 他

说,皆百家所托.其实黄帝、尧、舜之事,书缺有间,茫昧无稽也.

太史公曰:农、工、商 交 易 之 路 通,而 龟、贝、金、钱、刀、 布 之


 􀅰 孔子改制考

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史记􀅰平准书»

高辛前靡得而记,则伏羲、神 农、 黄 帝、 颛 顼 茫 昧 无 稽, 而 百 家 所

称,出于假托,可见矣.

盖闻昔 者 黄 帝 合 而 不 死, 名 察 度 验, 定 清 浊, 起 五 部, 建 气 物 分

数,然盖尚矣.书缺乐弛,朕甚闵焉.朕唯未能循明也.«史记􀅰历书»

欲定星历而书缺,盖茫昧无稽,实无如何.

秦以前尚略矣,其详靡得而记焉.«史记»

秦前尚略,其详靡记,与孟子其 详 不 可 得 闻, 诸 侯 去 籍 同. 然 则 周

制亦茫昧矣.此条最为确据.惟其 不 详,故 诸 子 得 以 纷 纷 假 托,或 为 神

农之言,或多称黄帝, 或 法 夏, 或 法 周, 或 称 三 代, 皆 由 于 书 缺 籍 去,

混混茫茫,然后诸子可以随意假托. 惟 秦 之 后, 乃 得 其 详, 故 汉 志 «艺

文»事迹日著. 然 东 平 王 欲 乞 «史 记 », 奏 请 而 未 得. 杨 雄 欲 见 群 书,

假观于班嗣.故刘歆尚 得 伪 为 钟 鼎, 假 托 金 丝, 造 作 古 文, 遍 伪 传 记.

降自晋、唐, 书 册 日 盛, 孟 蜀 刻 书, 刊 传 益 易. 近 世 事 迹, 乃 如 日 中.

虽有王肃、刘炫、杨慎、丰坊之流, 只 能 间 伪 逸 书, 不 复 能 乱 史 事. 古

今迥异,不能以近世而律太古也.

先 王 之 道 , 乍 存 乍 亡 . 公 责 卜 者 言 必 信 , 不 亦 惑 乎 ? «史 记 􀅰 日 者

列 传»

寿王及待诏李 信 治 黄 帝 «调 历», 课 皆 疏 阔, 又 言 黄 帝 至 元 凤 三 年

六千余岁.丞相属宝、长 安 单 安 国、 安 陵 桮 育 治 «终 始», 言 黄 帝 以 来

三千六百二十九岁,不 与 寿 王 合. 寿 王 又 移 «帝 王 录», 舜、 禹 年 岁 不

合人年.寿王言化益为天子代禹, 骊 山 女 亦 为 天 子, 在 殷、 周 间, 皆 不

合经术.«汉书􀅰律历志»

武帝时, 孔 学 已 一 统, 然 旧 说 尚 存, 可 以 参 证. 夏 后 有 化 益 为 天

子,周前有骊山女为天子,寿王述 黄 帝 历 必 非 杜 撰.此 如 后 世 王 莽、武


孔子改制考卷一   上古茫昧无稽考 􀅰9
 

后更世易朝,大统虽为汉、唐,朝代 实 易 新、 周. 孔 子 欲 裁 成 三 代 以 为

三统,又恶阴乘阳位,女为天子, 故 去 之. 其 实 王 莽、 武 后, 后 世 尚 有

之,况太古乎? 至黄帝纪年,各不相 合, 共 和 以 上 无 得 称 焉. 要 太 古 削

简艰难,难传久 远, 况 结 绳 之 后, 草 昧 荒 荒? 今 欲 考 美 洲 以 前 秘 鲁 古

事,已是极难,何疑于上古 乎? 合 比 考 之, 三 代 文 明 皆 借 孔 子 发 扬 之,

实则茫昧也.

百王太平,升封太山.太山之上, 封 可 见 者 七 十 有 二, 纷 纶 湮 灭 者

不可胜数.«论衡􀅰书虚»

纷纶湮灭,盖太古简削艰难,流传已失,故无可考.

“五经”之前,至于 天 地 始 开、 帝 王 初 立 者, 主 名 为 谁, 儒 生 又 不

知也.«论衡􀅰谢短»

太古茫昧,孔子无从杜撰,儒生安 得 而 知? 仲 任 以 刘 歆 博 古 伪 派 傲

儒生,其实少昊、羿、浞 ① 率多伪造,儒生不必知也.

儒 生 犹 曰 : 上 古 久 远 , 其 事 暗 昧 , 故 经 不 载 而 师 不 说 也 . «论 衡 􀅰

谢 短»

世传三王五帝,多以为伏羲、神 农 为 三 皇, 其 一 者 或 曰 燧 人, 或 曰

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 知 也. 我 闻 古 有 天 皇、 地 皇、 人 皇, 以

为或及此谓,亦不敢明.凡斯数 者, 于 “五 经” 皆 无 正 文. «潜 夫 论 􀅰 五

美志»

盖天地剖分,万物萌毓,非有典 艺 之 文, 坚 基 可 据. 推 当 今 以 览 太

古,自昭昭而本冥冥.乃欲审其事 而 建 其 论,董 其 是 非 而 综 其 详 矣.言

也实为难哉! «风俗通􀅰王霸»②

① “浞”,原作 “促”,误,校改.
② 卷末有 “门人南海康同 、番禺罗润 楠 初 校; 门 人 东 莞 叶 衍 华、 番 禺 王 觉 任 覆 校; 门
人东莞张伯桢再校” 及 “孔子改制考卷一终”,今删.以下各卷同.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诸子并起创教总义

子桑伯子创教

原壤创教

棘子成创教

管子创教

晏子创教

少正卯创教

许行创教

子莫创教

白圭创教

陈仲子创教

墨家创教

道家创教

法家创教

名家创教

阴阳家创教

纵横家创教

兵家创教

诸家创教绪论

凡物,积粗而后精生焉,积贱而 后 贵 生 焉, 积 愚 而 后 智 生 焉. 积 土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1
 1

石而草木生,积 虫 介 而 禽 兽 生, 人 为 万 物 之 灵, 其 生 尤 后 者 也. 洪 水

者,大地所共也,人类之生, 皆 在 洪 水 之 后. 故 大 地 民 众 皆 萌 于 夏 禹

之时.积人、积智,二千年而事理咸 备. 于 是 才 智 之 尤 秀 杰 者, 蜂 出 挺

立,不可遏靡.各因其受天之质, 生 人 之 遇, 树 论 语, 聚 徒 众, 改 制 立

度,思易天下.惟其质 毗 于 阴 阳, 故 其 说 亦 多 偏 蔽, 各 明 一 义, 如 耳、

目、鼻、口不能相通.然皆坚苦独行 之 力, 精 深 奥 玮 之 论, 毅 然 自 行 其

志,思立教以范围天下者也.外国 诸 教 亦 不 能 外 是 矣.当 是 时,印 度 则

有佛、婆罗门及九十 六 外 道 并 创 术 学, 波 斯 则 有 祚 乐 阿 士 对 创 开 新 教,

泰西则希腊文教极盛,彼国号称同时 七 贤 并 出,而 索 格 底 集 其 成.故 大

地诸教之出,尤盛于春秋、战国时 哉! 积 诸 子 之 盛, 其 尤 神 圣 者, 众 人

归之,集大一统,遂 范 万 世. «论 衡» 称 孔 子 为 诸 子 之 卓, 岂 不 然 哉!

天下咸归依孔子,大道遂合,故自 汉 以 后 无 诸 子.今 考 春 秋、战 国 诸 子

有门户者,举其宗旨,明其时会. 其 立 一 说, 树 一 行, 索 隐 行 怪, 后 世

无述者, 亦 附 及 之. 虽 不 能 尽, 抑 可 考 万 年 古 今 之 会, 大 地 学 术 之

变矣.

诸子并起创教总义 ①

假今之世, 饰 邪 说, 文 奸 言, 以 枭 乱 天 下, 欺 惑 愚 众, 宇 嵬 琐,

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 存 者,有 人 矣.纵 情 性,安 恣 睢,禽 兽 之

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 其 持 之 有 故, 其 言 之 成 理, 足 以 欺 惑 愚 众,

是它 嚣、 魏 牟 也. 忍 情 性, 綦 谿 利 跂, 苟 以 分 异 人 为 高, 不 足 以 合 大

众,明大分,然而其持 之 有 故, 其 言 之 成 理, 足 以 欺 惑 愚 众, 是 陈 仲、

① 各节小标题原仅列于卷首,今同时各插入诸节前.后各卷类似情况,不另注出.
 
12􀅰 孔子改制考

史 也.不知一天下,建国家之 权 称, 上 功 用, 大 俭 约, 而 僈 差 等, 曾

不足以容辨异、 悬 君 臣, 然 而 其 持 之 有 故, 其 言 之 成 理, 足 以 欺 惑 愚

众,是墨翟、宋瞇也.尚法而无法, 下 修 而 好 作, 上 则 取 听 于 上, 下 则

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 典,又 察 之,则 倜 然 无 所 归 宿,不 可 以 经 国 定

分,然而其持之有故, 其 言 之 成 理, 足 以 欺 惑 愚 众, 是 慎 到、 田 骈 也.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而 好 治 怪 说, 玩 琦 辞, 甚 察 而 不 惠, 辩 而 无 用,

多事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 而 其 持 之 有 故,其 言 之 成 理,足 以 欺

惑愚众,是惠施、邓析也.略法先王 而 不 知 其 统, 犹 然 而 材 剧 志 大, 闻

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 僻 违 而 无 类, 幽 隐 而 无 说, 闭 约 而

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 先 君 子 之 言 也. 子 思 唱 之, 孟 轲 和

之,世俗之沟犹瞀 儒, 兇 兇 然 不 知 其 所 非 也, 遂 受 而 传 之, 以 为 仲 尼、

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 轲 之 罪 也. 若 夫 总 方 略, 齐 言 行, 壹

统类,而群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 太 古,教 之 以 至 顺;奥 窔 之 间,簟 席 之

上,敛然圣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 世 之 俗 起 焉;则 六 说 者 不 能 入 也,十

二子者不能亲也; 无 置 锥 之 地, 而 王 公 不 能 与 之 争 名; 在 一 大 夫 之 位,

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 名 况 乎 诸 侯,莫 不 愿 以 为 臣,是 圣

人之不得势者也,仲 尼、子 弓 是 也.一 天 下, 财 万 物, 养 长 生 民, 兼 利

天下,通达之属,莫不服从,六说者 立 息, 十 二 子 者 迁 化, 则 圣 人 之 得

势者,舜、禹是也.今夫仁人将何 务 哉? 上 则 法 舜、 禹 之 制, 下 则 法 仲

尼、子弓 之 义, 以 务 息 十 二 子 之 说. 如 是, 则 天 下 之 害 除, 仁 人 之 事

毕,圣 王 之 迹 著 矣. 信 信, 信 也; 疑 疑, 亦 信 也. 贵 贤, 仁 也; 贱 不

肖,亦仁也.言而当,知也;默而当, 亦 知 也. 故 知 默, 犹 知 言 也. 故

多言而类,圣人也;少言而法,君 子 也; 多 少 无 法 而 流 湎 然, 虽 辩, 小

人也.故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奸 事; 劳 知 而 不 律 先 王, 谓 之 奸 心; 辩

说譬谕, 齐 给 便 利, 而 不 顺 礼 义, 谓 之 奸 说. 此 三 奸 者, 圣 王 之 所 禁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1
 3

也.知而险,贼而神,为诈而巧,言 无 用 而 辩, 辩 不 惠 而 察, 治 之 大 殃

也.行辟而坚,饰非而好,玩奸而 泽, 言 辩 而 逆, 古 之 大 禁 也. 知 而 无

法,勇而无惮,察辩而操僻,淫大 而 用 之, 好 奸 而 与 众, 利 足 而 迷, 负

石而坠,是天下之所弃也.兼服天 下 之 心; 高 上 尊 贵, 不 以 骄 人; 聪 明

圣智,不以穷人;齐给速通,不争 先 人; 刚 毅 勇 敢, 不 以 伤 人; 不 知 则

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遇 君 则 修 臣 下 之 义, 遇 乡 则 修 长

幼之义,遇长则修子弟之义,遇友则修 礼 节 辞 让 之 义,遇 贱 而 少 者 则 修

告导宽容之义,故无不爱也,无不 敬 也,无 与 人 争 也.恢 然 如 天 地 之 苞

万物;如是,则贤者贵之,不 肖 者 亲 之.如 是 而 不 服 者,则 可 谓 怪狡

猾之人矣,虽则子弟 之 中, 刑 及 之 而 宜. «诗» 云: 匪 上 帝 不 时, 殷 不

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 是 莫 听, 大 命 以 倾. 此 之 谓 也. 古 之

所谓士仕者,厚敦者也,合群者也, 乐 富 贵 者 也, 乐 分 施 者 也, 远 罪 过

者也,务事理者也,羞独富者也.今 之 所 谓 士 仕 者, 污 漫 者 也, 贼 乱 者

也,恣睢者也,贪利者也,触抵者也, 无 礼 义 而 唯 权 势 之 嗜 者 也. 古 之

所谓处士者,德盛者 也, 能 静 者 也, 修 正 者 也, 知 命 者 也, 著 是 者 也.

今之所谓处士者,无能而云能者也,无 知 而 云 知 者 也,利 心 无 足 而 佯 无

欲者也,行伪险秽而 强 高 言 谨 悫 者 也, 以 不 俗 为 俗, 离 纵 而 跂 訾 者 也.

士君子之所不能为:君子能为可 贵,不 能 使 人 必 贵 己;能 为 可 信,不 能

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 能 使 人 必 用 己. 故 君 子 耻 不 修, 不 耻 见 污;

耻不信, 不 耻 不 见 信; 耻 不 能, 不 耻 不 见 用. 是 以 不 诱 于 誉, 不 恐 于

诽,率道 而 行, 端 然 正 己, 不 为 物 倾 侧, 夫 是 之 谓 诚 君 子. «诗» 云: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 士 君 子 之 容: 其 冠 进, 其 衣 逢, 其 容

良;俨然,壮然,祺然,蕼然,恢恢 然, 广 广 然, 昭 昭 然, 荡 荡 然, 是

父兄之容也.其冠进,其衣逢,其 容 悫; 俭 然, 恀 然, 辅 然, 端 然, 訾

然,洞然,缀缀然,瞀瞀然,是子弟 之 容 也. 吾 语 汝 学 者 之 嵬 容: 其 冠
 
14􀅰 孔子改制考

,其缨禁缓,其容简连,填填然,狄狄然,莫莫然, 然,瞿瞿然,

尽尽然,盱盱然.酒食声色之中, 则 瞒 瞒 然, 瞑 瞑 然; 礼 节 之 中, 则 疾

疾然,訾訾然;劳苦事 业 之 中,则 然,离 离 然.偷 儒 而 罔, 无 廉 耻

而忍庣 .是学者之嵬也.第佗其 冠, 衶 弇 其 辞, 禹 行 而 舜 趋, 是 子 张

氏之贱儒也.正其 衣 冠, 齐 其 颜 色, 嗛 然 而 终 日 不 言 , 是 子 夏 氏 之 贱

儒也.偷儒惮事,无廉耻而耆饮食,必曰君子固 不 用 力,是 子 游 氏 之

贱儒 也 . 彼 君 子 则 不 然 . 佚 而 不 惰 , 劳 而 不 慢 , 宗 原 应 变 , 曲 得 其 宜 ,

如 是 然 后 圣 人 也 .«荀子􀅰非十二子»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 矣, 皆 以 其 有, 为 不 可 加 矣. 古 之 所 谓 道 术 者,

果恶乎在? 曰:无乎不在.曰:神 何 由 降? 明 何 由 出? 圣 有 所 生, 王 有

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 天 人; 不 离 于 精, 谓 之 神 人; 不 离 于

真,谓之至人. 以 天 为 宗, 以 德 为 本, 以 道 为 门, 兆 于 变 化, 谓 之 圣

人.以仁为恩, 以 义 为 理, 以 礼 为 行, 以 乐 为 和, 薰 然 慈 仁, 谓 之 君

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 验, 以 稽 为 决, 其 数 一、 二、 三、 四

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 衣 食 为 主, 蕃 息 畜 藏, 老 弱 孤 寡 为

意,皆有以 养, 民 之 理 也. 古 之 人 其 备 乎! 配 神 明, 醇 天 地, 育 万 物,

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 于 末 度, 六 通 四 辟, 小 大 精 粗, 其 运

无乎不在.其明 而 在 数 度 者, 旧 法 世 传 之 史 尚 多 有 之. 其 在 于 «诗 »、

«书»、«礼»、 «乐» 者,邹鲁之士、搢 绅 先 生 多 能 明 之. «诗» 以 道 志,

«书»以道事, «礼» 以 道 行, «乐» 以 道 和, «易» 以 道 阴 阳, «春 秋»

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 者,百 家 之 学 时 或 称 而 道 之.天 下

大乱,贤圣 不 明, 道 德 不 一, 天 下 多 得 一 察 焉 以 自 好. 譬 如 耳、 目、

鼻、口,皆有 所 明, 不 能 相 通. 犹 百 家 众 技 也, 皆 有 所 长, 时 有 所 用.

虽然,不 该 不 遍, 一 曲 之 士 也. 判 天 地 之 美, 析 万 物 之 理, 察 古 人 之

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 神 明 之 容. 是 故 内 圣 外 王 之 道, 暗 而 不 明,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1
 5

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 焉 以 自 为 方.悲 夫! 百 家 往 而 不 反,必

不合矣! 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 地 之 纯,古 人 之 大 体,道 术 将 为 天 下

裂.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 物, 不 晖 于 数 度, 以 绳 墨 自 矫 而 备 世 之 急,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 釐 闻 其 风 而 说 之,为 之 大 过,已 之 大

顺.作为 «非乐»,命之曰 «节用». 生 不 歌, 死 无 服. 墨 子 泛 爱 兼 利 而

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 异, 不 与 先 王 同, 毁 古 之 礼 乐. 黄 帝

有 «咸池»,尧有 «大章»,舜有 «大韶», 禹 有 «大 夏», 汤 有 «大 瑄»,

文王有辟雍之乐,武 王、 周 公 作 «武». 古 之 丧 礼, 贵 贱 有 仪, 上 下 有

等.天子棺椁七重,诸 侯 五 重, 大 夫 三 重, 士 再 重. 今 墨 子 独 生 不 歌,

死不服, 桐 棺 三 寸 而 无 椁, 以 为 法 式. 以 此 教 人, 恐 不 爱 人; 以 此 自

行,固不爱 己. 未 败 墨 子 道. 虽 然, 歌 而 非 歌, 哭 而 非 哭, 乐 而 非 乐,

是果类乎?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 其 道 大 觳. 使 人 忧, 使 人 悲, 其 行 难

为也,恐其不可 以 为 圣 人 之 道. 反 天 下 之 心, 天 下 不 堪. 墨 子 虽 独 能

任,奈天下何? 离于天下,其去王也 远 矣. 墨 子 称 道 曰: 昔 者 禹 之 湮 洪

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 三 百, 支 川 三 千, 小 者 无 数. 禹 亲 自

操橐耜,而九 杂 天 下 之 川. 腓 无 弮, 胫 无 毛, 沐 甚 风, 栉 疾 雨, 置 万

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 下 也 如 此. 使 后 世 之 墨 者, 多 以 裘 褐 为 衣,

以跂疧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 为 极. 曰: 不 能 如 此, 非 禹 之 道 也, 不

足为墨.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 南 方 之 墨 者 苦 获、 已 齿、 邓 陵 子 之

属,俱诵 «墨经»,而倍 谲 不 同, 相 谓 别 墨. 以 坚 白 同 异 之 辩 相 訾, 以

徆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 人,皆 愿 为 之 尸,冀 得 为 其 后 世,至 今

不决.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 则 非 也. 将 使 后 世 之 墨 者, 必 自 苦

以 “腓无弮,胫无毛”相进而已 矣. 乱 之 上 也, 治 之 下 也. 虽 然, 墨 子

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 不 得 也, 虽 枯 槁 不 舍 也. 才 士 也 夫! 不 累 于 俗,

不饰于 物, 不 苟 于 人, 不 忮 于 众, 愿 天 下 之 安 宁, 以 活 民 命, 人 我 之
 
16􀅰 孔子改制考

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 有 在 于 是 者. 宋 瞇、 尹 文 闻 其 风 而

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 物 以 别 宥 为 始.语 心 之 容,命 之 曰 心

之行,以胹合欢,以调 海 内, 请 欲 置 之 以 为 主. 见 侮 不 辱, 救 民 之 斗,

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 下, 上 说 下 教, 虽 天 下 不 取, 强 聒 而

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 厌 而 强 见 也. 虽 然, 其 为 人 太 多, 其 自 为 太 少.

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 恐 不 得 饱, 弟 子 虽 饥, 不 忘 天 下, 日

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 图傲乎 救 世 之 士 哉! 曰: 君 子 不 为 苛 察, 不

以身假物.以为无益于天下者,明 之 不 如 己 也,以 禁 攻 寝 兵 为 外,以 情

欲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 至 是 而 止. 公 而 不 当, 易 而 无 私, 决

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 不 谋 于 知, 于 物 无 择, 与 之 俱 往, 古

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 蒙、 田 骈、 慎 到 闻 其 风 而 悦 之, 齐 万 物 以 为 首,

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 载 之, 而 不 能 覆 之; 大 道 能 包 之, 而

不能辩之;知万物皆 有 所 可, 有 所 不 可. 故 曰: 选 则 不 遍, 教 则 不 至,

道则无遗者矣.是 故 慎 到 弃 知 去 己, 而 缘 不 得 已, 冷 汰 于 物 以 为 道 理.

曰:知不知,将薄知 而 后 邻 伤 之 者 也. 怹 髁 无 任, 而 笑 天 下 之 尚 贤 也;

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 癹 断, 与 物 宛 转, 舍 是 与 非, 苟 可 以

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 已 矣. 推 而 后 行, 曳 而 后 往, 若 飘 风

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 而 无 非, 动 静 无 过, 未 尝 有 罪. 是 何

故? 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 知 之 累, 动 静 不 离 于 理, 是 以 终 身

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 无 用 贤 圣, 夫 块 不 失 道. 豪 杰 相 与

笑之曰: 慎 到 之 道, 非 生 人 之 行, 而 至 死 人 之 理, 适 得 怪 焉. 田 骈 亦

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 师 曰: 古 之 道 人, 至 于 莫 之 是、 莫 之

非而已矣.其风窢然,恶可而言? 常 反 人, 不 见 观, 而 不 免 于 盄 断. 其

所谓道非道,而所言 之 韪 不 免 于 非. 彭 蒙、 田 骈、 慎 到 不 知 道, 虽 然,

概乎皆尝有闻者也.以本为精,以 物 为 粗,以 有 积 为 不 足,澹 然 独 与 神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1
 7

明居,古之道术 有 在 于 是 者. 关 尹、 老 聃 闻 其 风 而 悦 之, 建 之 以 常 无

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 以 空 虚 不 毁 万 物 为 实. 关 尹 曰: 在

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 静 若 镜, 其 应 若 响. 芴 乎 若 亡, 寂 乎

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 先 人 而 常 随 人. 老 聃 曰: 知 其 雄, 守

其雌,为天 下 谿; 知 其 白, 守 其 辱, 为 天 下 谷. 人 皆 取 先, 己 独 取 后,

曰:受天下之垢.人皆 取 实, 己 独 取 虚. 无 藏 也 故 有 余, 岿 然 而 有 余,

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 笑 巧. 人 皆 求 福, 己 独 曲 全, 曰: 苟 免

于咎.以深 为 根, 以 约 为 纪, 曰: 坚 则 毁 矣, 锐 则 挫 矣. 常 宽 容 于 物,

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关尹、老聃 乎, 古 之 博 大 真 人 哉! 芴 漠 无 形, 变

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 明 往 与! 芒 乎 何 之? 忽 乎 何 适? 万 物

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 是 者.庄 周 闻 其 风 而 悦 之,以 谬 悠 之

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 而 不 傥, 不 以 徆 见 之 也. 以 天 下 为

沉浊,不可与庄语,以恔言为曼衍, 以 重 言 为 真, 以 寓 言 为 广. 独 与 天

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 于 万 物, 不 谴 是 非, 以 与 世 俗 处. 其 书 虽 瑰 玮,

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恲 诡 可 观.彼 其 充 实 不 可 以 已,上 与 造

物者游,而下与 外 死 生 无 终 始 者 为 友. 其 于 本 也, 弘 大 而 辟, 深 闳 而

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 虽 然, 其 应 于 化 而 解 于 物 也, 其 理

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 尽 者. 惠 施 多 方, 其 书 五 车, 其 道 舛

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 至 大 无 外, 谓 之 大 一; 至 小 无 内, 谓

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 里. 天 与 地 卑, 山 与 泽 平. 日 方 中 方

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 此 之 谓 小 同 异; 万 物 毕 同 毕 异, 此

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 日 适 越 而 昔 来.连 环 可 解 也.我 知 天

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 爱 万 物, 天 地 一 体 也. 惠 施 以 此 为

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 者 相 与 乐 之: 卵 有 毛. 鸡 三 足. 郢 有

天下.犬可 以 为 羊. 马 有 卵. 丁 子 有 尾. 火 不 热. 山 出 口. 轮 不 蹍 地.
 
18􀅰 孔子改制考

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 蛇. 矩 不 方. 规 不 可 以 为 圆. 凿 不 围

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 疾, 而 有 不 行 不 止 之 时. 狗 非 犬. 黄

马骊牛三.白 狗 黑. 孤 驹 未 尝 有 母.一 尺 之 棰, 日 取 其 半, 万 世 不 竭.

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 终 身 无 穷. 桓 团、 公 孙 龙 辩 者 之 徒, 饰 人 之 心,

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 之 心,辩 者 之 囿 也.惠 施 日 以 其 知 与

人之辩,特与天 下 之 辩 者 为 怪, 此 其 柢 也. 然 惠 施 之 口 谈, 自 以 为 最

贤,曰:天地其壮乎? 施存雄而无 术. 南 方 有 倚 人 焉, 曰 黄 缭, 问 天 地

所以不坠不陷, 风 雨 雷 霆 之 故. 惠 施 不 辞 而 应, 不 虑 而 对, 遍 为 万 物

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 益 之 以 怪. 以 反 人 为 实 而 欲 以 胜

人为名,是以与众不 适 也. 弱 于 德, 强 于 物, 其 涂 恟 矣. 由 天 地 之 道,

观惠施之能,其犹一怤一 之 劳 者 也. 其 于 物 也 何 庸! 夫 充 一 尚 可, 曰

愈贵道,几矣! 惠施不能以 此 自 宁, 散 于 万 物 而 不 厌, 卒 以 善 辩 为 名.

惜乎! 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 物 而 不 反, 是 穷 响 以 声, 形 与 影 竞

走也.悲夫! «庄子􀅰天下»

乃论六家之要指曰,«易大 传»:天 下 一 致 而 百 虑,同 归 而 殊 涂.夫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 也. 直 所 从 言 之 异 路, 有 省

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 众 忌 讳,使 人 拘 而 多 所 畏,然 其 序 四

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 要, 劳 而 少 功, 是 以 其 事 难 尽 从; 然

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 之 别, 不 可 易 也. 墨 者 俭 而 难 遵, 是

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 可 废 也.法 家 严 而 少 恩,然 其 正 君

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 俭 而 善 失 真, 然 其 正 名 实, 不 可 不

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 形, 赡 足 万 物. 其 为 术 也, 因 阴 阳 之

大顺,采儒、 墨 之 善, 撮 名、 法 之 要, 与 时 迁 移, 应 物 变 化, 立 俗 施

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 功 多. 儒 者 则 不 然, 以 为 人 主 天 下

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 随,如 此 则 主 劳 而 臣 逸;至 于 大 道 之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1
 9

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 夫 神 大 用 则 竭, 形 大 劳 则 敝. 形 神

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夫 阴 阳 四 时、 八 位、 十 二 度、 二 十 四

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 不 死 则 亡, 未 必 然 也, 故 曰: 使 人 拘

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此 天 道 之 大 经 也, 弗 顺 则 无 以 为

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 大 顺, 不 可 失 也. 夫 儒 者 以 “六 艺” 为 法, “六

艺”经传以千万 数, 累 世 不 能 通 其 学, 当 年 不 能 究 其 礼, 故 曰 博 而 寡

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父子 之 礼, 序 夫 妇、 长 幼 之 别, 虽 百 家 弗

能易也.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 德 行 曰: 堂 高 三 尺, 土 阶 三 等, 茅 茨

不翦,采椽 不 刮. 食 土 簋, 啜 土 刑, 粝 粱 之 食, 藜 藿 之 羹. 夏 日 葛 衣,

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 不 尽 其 哀. 教 丧 礼, 必 以 此 为 万 民

之率.使 天 下 法 若 此, 则 尊 卑 无 别 也. 夫 世 异 时 移, 事 业 不 必 同, 故

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 给 家 足 之 道 也. 此 墨 子 之 所 长, 虽

百家弗能废也.法家不别亲疏,不 殊 贵 贱, 一 断 于 法, 则 亲 亲、 尊 尊 之

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 长 用 也, 故 曰: 严 而 少 恩. 若 尊 主 卑

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 能 改 也.名 家 苛 察 缴 绕,使 人 不 得 反

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 人 俭 而 善 失 真. 若 夫 控 名 责 实, 参

伍不失, 此 不 可 不 察 也. 道 家 无 为, 又 曰 无 不 为, 其 实 易 行, 其 辞 难

知.其术 以 虚 无 为 本, 以 因 循 为 用, 无 成 执, 无 常 形, 故 能 究 万 物 之

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 万 物 生. 有 法 无 法, 因 时 为 业; 有 度

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 时 变 是 守. 虚 者 道 之 常 也, 因 者 君

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 实 中 其 声 者 谓 之 端,实 不 中 其 声 者

谓之 . 言 不 听, 奸 乃 不 生, 贤 不 肖 自 分, 白 黑 乃 形. 在 所 欲 用 耳,

何事不成? 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 耀 天 下, 复 反 无 名. 凡 人 所 生 者 神

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 劳 则 敝, 形 神 离 则 死. 死 者 不 可 复

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 是 观 之, 神 者 生 之 本 也, 形 者 生 之
 
20􀅰 孔子改制考

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 “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史记􀅰太史公自序»

老子学商容,见舌而知 守 柔 矣; 列 子 学 壶 子, 观 景 柱 而 知 持 后 矣.

故圣人不为物先,而常制之.«淮南子􀅰缪称训»

或曰:庄周有取乎? 曰:少欲.邹 衍 有 取 乎? 曰: 自 持. 至 周 罔 君

臣之义,衍无知于天地之间,虽邻不觌也.«法言􀅰问道»

客曰:将为太 子 奏 方 术 之 士 有 资 略 者, 若 庄 周、 魏 牟、 杨 朱、 墨

翟、便蜎、詹何 之 伦, 使 之 论 天 下 之 精 微, 理 万 物 之 是 非. 孔、 老 览

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之要言妙道也.枚乘 «七发»

百家异说,各有所出.若夫墨、杨、 申、 商 之 于 治 道, 犹 盖 之 无 一

橑,而轮之无一辐,有之可以备数,无 之 未 有 害 于 用 也.己 自 以 为 独 擅

之,不通之于天地之情也.«淮南子􀅰洬真训»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

故圣人听于无 声, 视 于 无 形, 詹 何、 田 子 方、 老 聃 是 也. «吕 氏 春

秋􀅰重言»

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 收 名 声, 使 天 下 簧 鼓 以 奉 不 及 之 法, 非 乎?

而曾、史是已.骈于辩者,累瓦结绳 窜 句, 游 心 于 坚 白 同 异 之 间, 而 敝

跬誉无用之言,非乎? 而杨、墨是已.«庄子􀅰骈拇»

周衰之末,战 国 纵 横, 用 兵 争 强, 以 相 侵 夺. 当 世 取 士, 务 先 权

谋,以为上贤.先王大道,陵迟隳 废. 异 端 并 起, 若 杨 朱、 墨 翟 放 荡 之

言,以干时惑众者非一.«孟子􀅰题辞»

故吴子以法治楚、魏,申、商以法强秦、韩也.«盐铁论􀅰申韩»

昔杨朱、墨翟、申不害、韩非、田骈、公 孙 龙 汩 乱 乎 先 王 之 道, 诪

张乎战国之世.«中论􀅰考伪»

墨子蔽于用而不 知 文, 宋 子 蔽 于 欲 而 不 知 得, 慎 子 蔽 于 法 而 不 知

贤,申子蔽于 势 而 不 知 知, 惠 子 蔽 于 辞 而 不 知 实, 庄 子 蔽 于 天 而 不 知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2
 1

人.故由用谓之道尽利矣,由欲谓之 道 尽 嗛 矣,由 法 谓 之 道 尽 数 矣,由

势谓之道 尽 便 矣, 由 辞 谓 之 道 尽 论 矣, 由 天 谓 之 道 尽 因 矣. 而 此 数 具

者,皆道之一隅也.«荀子􀅰解蔽»

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淮南子􀅰氾论训»

右诸子并起创教总义.

子桑伯子创教

仲弓问子桑伯子.曰:可也,简.«论语􀅰雍也»

孔子见子桑伯子,伯子 不 衣 冠 而 处. 弟 子 曰: 夫 子 何 为 见 此 人 乎?

曰:其质美而无文,吾 欲 说 而 文 之. 孔 子 去. 子 桑 伯 子 门 人 不 说, 曰:

何为见孔子乎? 曰:其质美而文 繁, 吾 欲 说 而 去 其 文. 故 曰: 文、 质 修

者谓之君子,有质 而 无 文 谓 之 易 野. 子 桑 伯 子 易 野, 欲 同 人 道 于 牛 马,

故仲弓曰:太简.«说苑􀅰修文»

孔 子 问 子 桑 雽 曰: 吾 再 逐 于 鲁, 伐 树 于 宋, 削 迹 于 卫, 穷 于 商、

周,围于陈、蔡之间.吾犯此数 患, 亲 交 益 疏, 徒 友 益 散, 何 与? 子 桑

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 林回 弃 千 金 之 璧, 负 赤 子 而 趋. 或 曰: 为

其布与? 赤子之布寡矣.为其累与? 赤 子 之 累 多 矣. 弃 千 金 之 璧, 负 赤

子而趋,何也? 林回曰:彼以利合, 此 以 天 属 也. 夫 以 利 合 者, 迫 穷 祸

患害相弃也;以天 属 者, 迫 穷 祸 患 害 相 收 也. 夫 相 收 之 与 相 弃 亦 远 矣.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 若 醴;君 子 淡 以 亲,小 人 甘 以 绝.彼 无

故以合 者, 则 无 故 以 离. 孔 子 曰: 敬 闻 命 矣! 徐 行 翔 佯 而 归, 绝 学 捐

书,弟子无挹于前,其爱益加进. 异 日, 桑 雽 又 曰: 舜 之 将 死, 真 冷 禹

曰:汝戒之哉! 形 莫 若 缘, 情 莫 若 率. 缘 则 不 离, 率 则 不 劳; 不 离 不

劳,则不求文以待形.不求文以待形,固不待物.«庄子􀅰山木»

右子桑伯子创教.
 
22􀅰 孔子改制考

原壤创教

孔子之故 人 曰 原 壤, 其 母 死, 夫 子 助 之 沐 椁. 原 壤 登 木 曰: 久 矣!

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斑 然,执 女 手 之 卷 然.夫 子 为 弗 闻 也 者

而过之.«礼记􀅰檀弓»

右原壤创教.

棘子成创教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论语􀅰颜渊»

棘子成欲弥文,子贡讥之.谓文不足奇者,子成之徒也.«论衡􀅰书解»

右棘子成创教.

管子创教

齐桓公之时,天子卑弱,诸侯力 征. 南 夷、 北 狄, 交 伐 中 国, 中 国

之不绝如线.齐国之地,东负海而 北 障 河, 地 狭 田 少, 而 民 多 智 巧. 桓

公忧中国之患,苦夷、狄之乱,欲 以 存 亡 继 绝, 崇 天 子 之 位, 广 文、 武

之业,故管子之书生焉.«淮南子􀅰要略»

管子曰:四维:一曰礼,二曰义, 三 曰 廉, 四 曰 耻. 四 维 不 张, 国

乃灭亡.«新书􀅰俗»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新书􀅰无蓄»

右管子创教.

晏子创教

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 贤 大 夫 也, 而 难 为 下 也. 君 子 上 不

僭上,下不逼下.«礼记􀅰杂记»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2
 3

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 «礼

记􀅰礼器»

右晏子创教.①

少正卯创教

门人进 问 曰: 夫 少 正 卯, 鲁 之 闻 人 也. 夫 子 为 政 而 先 诛, 得 无 失

乎? 孔子曰:居,吾语汝其故.人 有 恶 者 五, 而 窃 盗、 奸 私 不 与 焉. 一

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 言 伪 而 辩,四 曰 强 记 而 博,五 曰 顺 非

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 子 之 诛,而 少 正 卯 兼 有 之.故 居 处 足

以聚徒成群,言谈 足 以 饰 邪 荧 众, 强 记 足 以 反 是 独 立, 此 小 人 雄 桀 也.

«尹文子􀅰大道»

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论衡􀅰讲瑞»

右少正卯创教.

许行创教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踵 门 而 告 文 公 曰: 远 方 之 人 闻 君

行仁政,愿受一廛而 为 氓. 文 公 与 之 处. 其 徒 数 十 人, 皆 衣 褐, 捆 屦、

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 弟 辛,负 耒 耜 而 自 宋 之 滕,曰:闻 君 行

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 氓.陈 相 见 许 行 而 大 悦,尽 弃 其 学 而

学焉.陈 相 见 孟 子, 道 许 行 之 言 曰: 滕 君 则 诚 贤 君 也. 虽 然, 未 闻 道

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 也 滕 有 仓 廪 府 库,则 是 厉 民 而 以

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滕文»

右许行创教.

① 自 «孔子改制考序» 至此,上海博物馆藏有抄件,本集收录时,曾用以参校.
 
24􀅰 孔子改制考

子莫创教

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 无 权, 犹 执 一 也. 所 恶 执 一 者, 为 其

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

右子莫创教.

白圭创教

白圭,周人也.当魏文侯时,李 克 务 尽 地 力, 而 白 圭 乐 观 时 变, 故

人弃我 取, 人 取 我 与. 能 薄 饮 食, 忍 嗜 欲, 节 衣 服, 与 用 事 僮 仆 同 苦

乐,趋时若 猛 兽 挚 鸟 之 发. 故 曰: 吾 治 生 产, 犹 伊 尹、 吕 尚 之 谋. 孙、

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史记􀅰货殖传»

白圭曰:吾欲二 十 而 取 一, 何 如? 孟 子 曰: 子 之 道, 貉 道 也. «孟

子􀅰告子»

右白圭创教.

陈仲子创教

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居于 陵, 三 日 不 食, 耳 无 闻, 目 无 见 也. 井

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 往, 将 食 之, 三 咽, 然 后 耳 有 闻, 目 有

见.孟子曰:于齐国之 士, 吾 必 以 仲 子 为 巨 擘 焉. 虽 然, 仲 子 恶 能 廉?

充仲子之操,则蚓而后可者也.«孟子􀅰滕文»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弗受,人皆信之.«孟子􀅰尽心»

右陈仲子创教.

墨家创教

墨家者流, 盖 出 于 清 庙 之 守. 茅 屋 采 椽, 是 以 贵 俭; 养 三 老 五 更,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2
 5

是以兼爱;选士大射, 是 以 上 贤; 宗 祀 严 父, 是 以 右 鬼; 顺 四 时 而 行,

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 此 其 所 长 也. 及 蔽 者 为 之, 见 俭 之

利,因以非礼.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汉书􀅰艺文志»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 为 其 礼 烦 扰 而 不 说, 厚 葬 靡 财 而

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 用 夏 政. 禹 之 时, 天 下 大 水, 禹 身 执

蔂垂,以为民先,剔河而道九歧,凿 江 而 通 九 路, 辟 五 湖 而 定 东 海. 当

此之时,烧不暇恄,濡不给扢,死陵 者 葬 陵, 死 泽 者 葬 泽, 故 节 财 薄 葬

闲服生焉.«淮南子􀅰要略»

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淮南子􀅰氾论训»

右墨家创教.

道家创教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 败、 存 亡、 祸 福、 古 今 之 道, 然 后

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 自 持.此 君 人 南 面 之 术 也.合 于 尧 之

克攘, «易» 之 嗛 嗛, 一 谦 而 四 益, 此 其 所 长 也. 及 放 者 为 之, 则 欲 绝

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汉书􀅰艺文志»

老子者,楚苦 县 厉 乡 曲 仁 里 人 也, 姓 李 氏, 名 耳, 字 伯 阳, 谥 曰

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 子 适 周, 将 问 礼 于 老 子. 老 子 曰: 子 所 言 者,

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 子 得 其 时 则 驾,不 得 其 时 则 蓬 累

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 盛 德, 容 貌 若 愚. 去 子 之 骄 气 与 多

欲,态色 与 淫 志, 是 皆 无 益 于 子 之 身. 吾 所 以 告 子, 若 是 而 已. 孔 子

去,谓弟 子 曰: 鸟, 吾 知 其 能 飞; 鱼, 吾 知 其 能 游; 兽, 吾 知 其 能 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 者 可 以 为 矰.至 于 龙,吾 不 知 其 能 乘

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 龙 邪! 老 子 修 道 德,其 学 以 自 隐 无 名

为务.居周 久 之, 见 周 之 衰, 乃 遂 去. 至 关, 关 令 尹 喜 曰: 子 将 隐 矣,
 
26􀅰 孔子改制考

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 下 篇,言 道 德 之 意 五 千 余 言 而 去,莫

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 著 书 十 五 篇, 言 道 家 之 用, 与 孔 子

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 言 二 百 余 岁,以 其 修 道 而 养 寿 也.自

孔子死之后 百 二 十 九 年, 而 史 记 周 太 史 儋 见 秦 献 公 曰: 始 秦 与 周 合 而

离,离五百岁而复合,合七十岁 而 霸 王 者 出 焉. 或 曰: 儋, 即 老 子. 或

曰:非也,世莫 知 其 然 否. 老 子, 隐 君 子 也. 老 子 之 子 名 宗, 宗 为 魏

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 玄 孙 假, 假 仕 于 汉 孝 文 帝. 而 假 之

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 之 学 老 子 者 则 绌 儒 学,儒 学 亦 绌

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李耳 无 为 自 化,清 静 自 正. «史 记 􀅰

老子韩非列传»

南荣趎曰:里人有病,里人问 之. 病 者 能 言 其 病, 然 其 病, 病 者 犹

未病也.若趎之闻 大 道, 譬 犹 饮 药 以 加 病 也. 趎 愿 闻 卫 生 之 经 而 已 矣.

老子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 能 勿 失 乎? 能 无 卜 筮, 而 知 吉 凶 乎? 能

止乎? 能已乎? 能舍诸人,而求诸 己 乎? 能 翛 然 乎? 能 侗 然 乎? 能 儿 子

乎? 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 也; 终 日 握 而 手 不 掜, 共 其 德 也; 终

日视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行不 知 所 之, 居 不 知 所 为, 与 物 委 蛇, 而

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庄子􀅰庚桑楚»

常 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 舌 存 乎? 老 子 曰: 然. 吾 齿 存 乎? 老 子

曰:亡.常 曰:子知之乎? 老子 曰: 夫 舌 之 存 也, 岂 非 以 其 柔 耶? 齿

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常 曰, 嘻, 是 已. 天 下 之 事 已 尽 矣, 无 以 复

语子哉! «说苑􀅰敬慎»

孔子见温伯雪子,不言 而 出. 子 贡 曰: 夫 子 之 欲 见 温 伯 雪 子 好 矣,

今也见之而不言,其故何也? 孔子 曰: 若 夫 人 者, 目 击 而 道 存 矣, 不 可

以容声矣.故未见其人而知其志,见 其 人 而 心 与 志 皆 见,天 符 同 也.圣

人之相知,岂待言哉? «吕氏春秋􀅰精谕»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2
 7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淮南子􀅰氾论训»

杨朱曰: 伯 成 子 高 不 以 一 毫 利 物, 舍 国 而 隐 耕. 大 禹 不 以 一 身 自

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 下 不 与 也,悉 天 下 奉 一 身 不 取 也.人

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列子􀅰杨朱»

庄子者,蒙人 也, 名 周. 周 尝 为 蒙 漆 园 吏, 与 梁 惠 王、 齐 宣 王 同

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 老 子 之 言.故 其 著 书 十 余 万 言,大 抵

率寓言也.作 «渔父»、 «盗 跖»、 «胠 箧», 以 诋 孔 子 之 徒, 以 明 老 子

之术.«畏累虚»、 «亢 桑 子» 之 属, 皆 空 语 无 事 实. 然 善 属 书 离 辞, 指

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 能 自 解 免 也.其 言 洋自恣以适

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 王 闻 庄 周 贤,使 使 厚 币 迎 之,许 以 为

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 利; 卿 相, 尊 位 也. 子 独 不 见 郊 祭 之

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 衣 以 文 绣, 以 入 太 庙. 当 是 之 时, 虽 欲 为 孤 豚,

岂可得乎? 子亟 去, 无 污 我. 我 宁 游 戏 污 渎 之 中 自 快, 无 为 有 国 者 所

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郑之神巫相壶子林,见其征,告 列 子. 列 子 行 泣 报 壶 子. 壶 子 持 以

天壤,名实不入,机 发 于 踵. 壶 子 之 视 死 生 亦 齐 矣. 子 求 行 年 五 十 有

四,而病伛偻,脊管高于顶,恦下 迫 颐, 两 脾 在 上, 烛 营 指 天. 匍 匐 自

窥于井,曰:伟哉! 造化者, 其 以 我 为 此 拘 拘 邪! 此 其 视 变 化 亦 同 矣.

故睹尧之道,乃知天下之轻也;观 禹 之 志,乃 知 天 下 之 细 也;原 壶 子 之

论,乃知生死之齐也;见子求之行,乃知变化之同也.«淮南子􀅰精神训»

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旬 有 五 日 而 后 反. 彼 于 致 福 者, 未 数

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庄子􀅰逍遥游»

列御寇 为 伯 昬 无 人 射, 引 之 盈 贯, 措 杯 水 其 肘 上, 发 之, 适 矢 复

沓,方矢复寓.当是时,犹象人也. 伯 昬 无 人 曰: 是 射 之 射, 非 不 射 之

射也.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 百 仞 之 渊, 若 能 射 乎? 于 是, 无 人 遂
 
28􀅰 孔子改制考

登高山, 履 危 石, 临 百 仞 之 渊, 背 逡 巡, 足 二 分 垂 在 外, 揖 御 寇 而 进

之.御寇伏地.汗流至踵.伯昬无 人 曰: 夫 至 人 者, 上 窥 青 天, 下 潜 黄

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女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 «庄

子􀅰田子方»

子列子 问 关 尹 曰: 至 人 潜 行 不 窒, 蹈 火 不 热, 行 乎 万 物 之 上 而 不

慄,请问何以至 于 此? 关 尹 曰: 是 绝 气 之 守 也, 非 知 巧 果 敢 之 列. «庄

子􀅰达生»

先物行、先理 动 之, 谓 前 识. 前 识 者, 无 缘 而 忘 意 度 也. 何 以 论

之? 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 门 外, 弟 子 曰: 是 黑 牛 也, 而 白 题. 詹

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 在 其 角. 使 人 视 之, 果 黑 牛 而 以 布 裹 其 角.

以詹子之术,婴众人之心,华焉殆 矣. 故 曰: 道 之 华 也. 尝 试 释 詹 子 之

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 其 黑 牛,而 以 布 裹 其 角 也.故 以 詹 子

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 功,是 以 曰: “愚 之 首 也.” 故

曰:“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韩非子􀅰解老»

单豹好术,离俗弃尘,不食谷实, 不 衣 芮 温, 身 处 山 林 岩 堀 以 全 其

生,不尽其年而虎食之.«吕氏春秋􀅰必己»

或曰:以德报怨,何 如? 子 曰: 何 以 报 德? 以 直 报 怨, 以 德 报 德.

«论语􀅰宪问»

以德报怨,其学出于老子.

右道家创教.

法家创教

法家者流,盖出 于 理 官.信 赏 必 罚,以 辅 礼 制. «易» 曰:先 王 以

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 之, 则 无 教 化, 去 仁 爱, 专 任 刑 法 而

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艺文志»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2
 9

秦国之俗,贪狼强力,寡义而 趋 利. 可 威 以 刑, 而 不 可 化 以 善, 可

劝以赏,而不可厉以名.被险而带 河, 四 塞 以 为 固, 地 利 形 便, 畜 积 殷

富.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淮南子􀅰要略»

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 刑 罚, 饰 政 教, 奸 伪 无 所 容; 外 设 百

倍之利, 收 山 泽 之 税, 国 富 民 强, 器 械 完 饰, 蓄 积 有 余. 是 以 征 敌 伐

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用不竭而民不知.«盐铁论􀅰非鞅»

今申不害 言 术, 而 公 孙 鞅 为 法. 术 者, 因 任 而 授 官, 循 名 而 责 实,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韩非子􀅰定法»

申不害者, 京 人 也, 故 郑 之 贱 臣. 学 术 以 干 韩 昭 侯, 昭 侯 用 为 相.

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 申 子 之 身, 国 治 兵 强, 无 侵 韩 者. 申

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二篇,号曰 «申子». «史 记 􀅰 老 子

韩非列传»

申子者,韩 昭 之 佐. 韩, 晋 别 国 也, 地 墽 民 险, 而 介 于 大 国 之

间.晋国之故礼 未 灭, 韩 国 之 新 法 重 出, 先 君 之 令 未 收, 后 君 之 令 又

下.新故相反,前后相缪,百官背乱,不知所用,故刑名之书生焉. «淮

南子􀅰要略»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 名 法 术 之 学, 而 其 归 本 于 黄、 老. 非

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 著 书. 与 李 斯 俱 事 荀 卿, 斯 自 以 为 不 如 非.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 王 不 能 用.于 是,韩 非 疾 治 国 不 务 修

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 而 以 求 人 任 贤,反 举 浮 淫 之 蠹 而

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 侠 者 以 武 犯 禁;宽 则 宠 名 誉 之

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 所 用,所 用 非 所 养.悲 廉 直 不 容 于 邪

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 «孤愤»、«五蠹»、 «内外储»、 «说林»、

«说难»十余万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邓析操两可之说, 设 无 穷 之 辞, 当 子 产 执 政, 作 «竹 刑». 郑 国 用
 
30􀅰 孔子改制考

之,数难子产之治,子产屈之.«列子􀅰力命»

子产治郑, 邓 析 务 难 之. 与 民 之 有 狱 者 约, 大 狱 一 衣, 小 狱 襦 袴.

民之献 衣、 襦 袴 而 学 讼 者, 不 可 胜 数. 以 非 为 是, 以 是 为 非, 是 非 无

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吕氏春秋􀅰离谓»

右法家创教.

名家创教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 名 位 不 同, 礼 亦 异 数. 孔 子 曰: 必 也

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 顺, 则 事 不 成. 此 其 所 长 也. 及 譥 者

为之,则苟钩 析乱而已.«汉书􀅰艺文志»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 之 散 乱, 因 资 材 之 所 长, 为 守 白 之

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公孙龙子􀅰迹府»

或问:公孙龙诡辞数万以为法,法欤! «法言􀅰吾子»

宋子曰:圣 人 与 圣 法 何 以 异? 彭 蒙 曰:子 之 乱 名 甚 矣! 圣 人 者,

自己出也;圣法者,自理出也.理 出 于 己,己 非 理 也;己 能 出 理,理

非己也.故圣人之治,独治者也;圣法之 治,则 无 不 治 矣.此 万 世 之

利 , 唯 圣 人 能 该 之 . 宋 子 犹 惑 , 质 于 田 子 . 田 子 曰 : 蒙 之 言 然 . «尹 文

子 􀅰 大 道»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庄 子 曰: 道 与 之 貌, 天 与 之 形, 无

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 神,劳 乎 子 之 精,倚 树 而 吟,据 高 梧 而

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德充符»

右名家创教.

阴阳家创教

阴阳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 敬 顺 昊 天, 历 象 日 月 星 辰, 敬 授 民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3
 1

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 于 禁 忌, 泥 于 小 数, 舍 人 事 而 任 鬼

神.«汉书􀅰艺文志»

阴阳 者, 顺 时 而 发. 推 刑 德, 随 斗 击, 因 五 胜, 假 鬼 神 而 为 助

者也.

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 月, 以 纪 吉 凶 之 象, 圣 王 所 以 参 政

也.«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 变.然 星 事 拏 悍,非 湛 密 者 弗 能 由 也.

夫观景以谴形,非 明 王 亦 不 能 服 听 也. 以 不 能 由 之 臣, 谏 不 能 听 之 主,

此所以两有患也.

历谱者,序 四 时 之 位, 正 分 至 之 节, 会 日 月 五 星 之 辰, 以 考 寒 暑、

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定三统 服 色 之 制.又 以 探 知 五 星 日 月 之

会,凶阨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 焉. 此 圣 人 知 命 之 术 也, 非 天 下 之

至材,其孰与焉? 道 之 乱 也, 患 出 于 小 人 而 强 欲 知 天 道 者, 坏 大 以 为

小,削远以为近,是以道术破碎而难知也.并同上

邹衍大言天事,谓之 “谈天”.«五经通义»

郑有神巫 曰 季 咸, 知 人 之 死 生、 存 亡、 祸 福、 寿 夭, 期 以 岁 月 旬

日,若神. 郑 人 见 之, 皆 弃 而 走. 列 子 见 之, 而 心 醉. 归, 以 告 壶 子,

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庄子􀅰应帝王»

上阴阳家创教.

纵横家创教

纵横家者 流, 盖 出 于 行 人 之 官. 孔 子 曰: 诵 «诗 » 三 百, 使 于 四

方,不能颛 对. 虽 多, 亦 奚 以 为? 又 曰: 使 乎! 使 乎! 言 其 当 权 事 制

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汉

书􀅰艺文志»

晚世之时,六国诸侯,谿异谷 别, 水 绝 山 隔, 各 自 治 其 境 内, 守 其
 
32􀅰 孔子改制考

分地,握其权柄,擅其政令.下无 方 伯, 上 无 天 子. 力 征 争 权, 胜 者 为

右.恃连与国,约重致,剖信符, 结 远 援, 以 守 其 国 家, 持 其 社 稷, 故

纵横修短生焉.«淮南子􀅰要略»

仪、秦学乎鬼谷术,而习乎纵横言,安 中 国 者,各 十 余 年. «法 言 􀅰

渊骞»

文学曰:苏秦以从显于赵,张仪以衡任于秦.«盐铁论􀅰褒贤»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 丈 夫 哉? 一 怒 而 诸 侯 惧, 安 居 而 天

下熄.«孟子􀅰滕文»

右纵横家创教.

兵家创教

兵家者,盖出古司马之职,王官之武 备 也. «洪 范» 八 政,八 曰 师.

孔子曰:为 国 者, 足 食 足 兵. 以 不 教 民 战, 是 谓 弃 之. 明 兵 之 重 也.

«易»曰:古者弦木 为 弧, 剡 木 为 矢, 弧、 矢 之 利, 以 威 天 下. 其 用 上

矣.后世耀金为刃,割革为甲,器 械 甚 备. 下 及 汤、 武 受 命, 以 师 克 乱

而济百姓,动之以仁义,行 之 以 礼 让, «司 马 法» 是 其 遗 事 也. 自 春 秋

至于战国,出奇设伏,变诈之兵并 作. 汉 兴, 张 良、 韩 信 序 次 兵 法 凡 百

八十二家,删取要用, 定 著 三 十 五 家. 诸 吕 用 事, 而 盗 取 之. 武 帝 时,

军政杨仆捃摭遗逸,纪奏兵录,犹 未 能 备.至 于 孝 成,命 任 宏 论 次 兵 书

为四种.«汉书􀅰艺文志»

齐之田单,楚之庄疧,秦之卫鞅, 燕 之 缪 虮, 是 皆 世 俗 之 所 谓 善 用

兵者也.«荀子􀅰议兵» 

吴起长兵攻取,楚人骚动,相与泣悼王.«盐铁论􀅰非鞅»

右兵家创教.
孔子改制考卷二   周末诸子并起创教考 􀅰3
 3

诸家创教绪论

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 已. 皆 起 于 王 道 既 微, 诸 侯 力 政, 时

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 蜂 出 并 作, 各 引 一 端, 崇 其 所 善, 以

此驰说,取合诸侯.其 言 虽 殊, 辟 犹 水 火, 相 灭 亦 相 生 也. 仁 之 与 义,

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易» 曰:天 下 同 归 而 殊 途,一 致 而 百 虑.

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 以 明 其 指, 虽 有 蔽 短, 合 其 要 归, 亦

“六经”之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 圣 主,得 其 所 折 中,皆 股 肱 之 材 已.

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方今去 圣 久 远, 道 术 缺 废, 无 所 更 索. 彼 九

家者,不犹愈于野乎? 若能修 “六艺” 之 术, 而 观 此 九 家 之 言, 舍 短 取

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汉书􀅰艺文志»

右附录诸家创教绪论.
孔子改制考卷三   诸子创教改制考

墨子改制

管子改制

晏子改制

棘子成、原壤、老子改制

杨子改制

宋珅、尹文、慎到改制

惠子改制

许子改制

白圭改制

驺子改制

公孙龙改制

邓析改制

林既改制

商君、申子、韩非子改制

孔子改制 之 说, 自 今 学 废 没, 古 学 盛 行 后, 迷 惑 人 心, 人 多 疑 之.

吾今不与言孔 子, 请 考 诸 子. 诸 子 何 一 不 改 制 哉? 后 世 风 俗, 法 密 如

网,天下皆俛首奉法,无敢妄 作 者. 然 江 充 之 见 武 帝, 纱 縠 禅 衣, 禅

步摇,飞翮之英.隽不疑之见暴胜 之, 冠 进 贤 冠, 褒 衣 博 带. 宋 世 司 马

公、朱子,尚自制深衣.明张凤翼尚 以 菊 花 绣 衣 谒 巡 抚.则 儒 服 之 创 何

异哉? 其他悬为虚论,待 之 后 王, 则 有 若 黄 梨 州 之 «明 夷 待 访 录», 顾


孔子改制考卷三   诸子创教改制考 􀅰3
 5

亭林之 «日知录», 更 何 足 言 乎? 今 揭 诸 子 改 制 之 说. 诸 子 之 改 制 明,

况大圣制作之孔子,坐 睹 乱 世, 忍 不 损 益, 拨 而 反 之 正 乎? 知 我 罪 我,

惟义所在,固非曲士、夏虫所能知矣.

墨子改制

子墨子制 为 葬 埋 之 法, 曰: 棺 三 寸, 足 以 朽 骨; 衣 三 领, 足 以 朽

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 泄 于 上, 垄 足 以 期 其 所, 则 止 矣. 哭

往哭来,反从事乎衣食之财,佴乎 祭 祀, 以 致 孝 于 亲. 故 曰: 子 墨 子 之

法,不失死生之利者,此也.«墨子􀅰节葬»

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

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无及泉,上 无 通 臭, 陇 若 参 耕 之 亩, 则 止 矣. 死

者既以葬矣,生者必无 久 哭, 而 疾 而 从 事. 人 为 其 所 能, 以 交 相 利 也.

同上

不久哭而疾从事, 宜 孟 子 以 为 薄 而 无 父 矣. 荀 子 以 为 知 用 而 不 知

文,诚切中其病.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 方 之 君, 子 则 将 先 语? 子 墨 子 曰: 凡

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 乱, 则 语 之 尚 贤, 尚 同; 国 家 贫, 则 语

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则 语 之 非 乐、 非 命; 国 家 淫 僻 无 礼, 则

语之尊天、事鬼; 国 家 务 夺 侵 凌, 则 语 之 兼 爱、 非 攻 ① . 曰: 择 务 而 从

事焉.«墨子􀅰鲁问»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子 以 三 年 之 丧 为 非, 子 之 三 日 之 丧, 亦 非 也.

三日当为三月 .子墨 子 曰: 子 以 三 年 之 丧 非 三 日 之 丧, 是 犹 果 谓 撅 者 不 恭

也.«墨子􀅰公孟»

① “攻”,原脱,据 «墨子» 补.
 
36􀅰 孔子改制考

上稽之尧、 舜、 禹、 汤、 文、 武 之 道, 而 政 逆 之, 下 稽 之 桀、 纣、

幽、厉之事,犹合节也.若以此观, 则 厚 葬 久 丧, 其 非 圣 王 之 道 也. 今

执厚葬久丧者言曰:厚葬久丧,果 非 圣 王 之 道,夫 胡 说 中 国 之 君 子,为

而不已,操而不择哉? 子墨 子 曰: 此 所 谓 便 其 习 而 义 其 俗 者 也. 昔 者,

越之东有 沐之国者,其长子 生 则 解 而 食 之, 谓 之 “宜 弟”. 其 大 父 死,

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与 居 处. 此 上 以 为 政, 下 以 为 俗, 为 而

不已,操而不择,则 此 岂 实 仁 义 之 道 哉? 此 所 谓 便 其 习 而 义 其 俗 者 也.

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 其 肉 而 弃 之,然 后 埋 其 骨,乃 成 为 孝

子.秦之西有仪渠之国 者, 其 亲 戚 死, 聚 柴 薪 而 焚 之, 熏 上 谓 之 登 遐,

然后成为孝子.此上以为政,下以 为 俗, 为 而 不 已, 操 而 不 择, 则 此 岂

实仁义之道哉? 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 俗 者 也.若 以 此 若 三 国 者 观 之,则

亦犹薄矣.若中 国 之 君 子 观 之, 则 亦 犹 厚 矣. 如 彼 则 大 厚, 如 此 则 大

簿,然则葬埋之有节矣.故衣食者, 人 之 生 利 也, 然 且 犹 尚 有 节; 葬 埋

者,人之死利也,夫何独无节于此乎? «墨子􀅰节葬»

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 采 椽 不 刮. 食 土 簋, 啜 土 刑, 粝

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 鹿 裘. 其 送 死 桐 棺 三 寸, 举 音 不 尽

其哀.«墨子􀅰佚文»

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淮南子􀅰氾论训»

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 毋 敢 不 处 家; 女 子 年 十 五, 无 敢 不

事人.此圣王之法也.圣王既没,于 民 次 也, 其 欲 蚤 处 家 者, 有 所 二 十

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十 年 处 家.以 其 蚤 与 其 晚 相 践,后 圣 王

之法十年.若纯三年而 字 子, 生 可 以 二、 三 年 矣, 此 不 惟 使 民 蚤 处 家,

而可以倍与.«墨子􀅰节用»

子墨子曰:为乐,非也.何以知其 然 也? 曰: 先 王 之 书, 汤 之 «官

刑»有之曰:其恒舞 于 宫, 是 谓 巫 风. 其 刑, 君 子 出 丝 二 卫, 小 人 否.
孔子改制考卷三   诸子创教改制考 􀅰3
 7

似二伯黄 径. 乃 言 曰: 呜 呼! 舞 佯 佯, 黄 言 孔 章, 上 帝 弗 常, 九 有 以

亡! 上帝不顺,降之百殃,其家必坏 丧. 察 九 有 之 所 以 亡 者, 徒 从 饰 乐

也.于 «武观»曰:启乃淫溢康乐, 野 于 饮 食, 将 将 铭 苋 磬 以 力. 湛 浊

于酒,渝食于野,万舞 翼 翼, 章 闻 于 天, 天 用 弗 式. 故 上 者 天 鬼 弗 戒,

下者万民弗利.«墨子􀅰非乐»

且惟昔者虞、夏、商、周三代之 圣 王, 其 始 建 国 营 都 日, 必 择 国 之

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 者, 立 以 为 菆 位; 必 择 国 之 父 兄, 慈

孝、贞良者,以 为 祝 宗; 必 择 六 畜 之 胜 腯 肥 倅 毛, 以 为 牺 牲, 珪、 璧、

琮、璜,称财为度;必择五谷之芳 黄, 以 为 酒 醴 粢 盛, 故 酒 醴 粢 盛, 与

岁上下也.故古圣王治天下也,故 必 先 鬼 神 而 后 人 者, 此 也. 故 曰: 官

府选效,必先祭器、祭服,毕藏于 府, 祝 宗 有 司, 毕 立 于 朝, 牺 牲 不 与

昔聚群.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墨子􀅰明鬼»

按:此 «墨子»诸篇,皆墨子特 创 之 义, 即 墨 子 所 改 之 制 也. 然 曰

“择务而从事”,则亦深观时势,曲有斟酌,非持偏论而概施之. «庄 子»

谓:墨子真天下之好,求 之 天 下 无 有. 诚 哉 是 言! 但 总 诸 篇 之 旨, «节

葬»、«非命»、 «非乐»、 «非儒»,皆显与孔子 之 学 为 敌. 又 其 声 名 徒 众

与孔子相比,故述孔子者必力攻之.非 独 孔 子 义 理 之 粹,亦 所 谓 子 不 私

其父则不成为子,臣 不 私 其 君 则 不 成 为 臣 也. 若 韩 愈 谓 孔 子 必 用 墨 子,

墨子必用孔子,二家交 攻,非 二 师 之 道 本 然,则 言 也. 虽 然, 退 之 一

文人之雄耳,安足责以大道之源流哉!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 物, 不 晖 于 数 度, 以 绳 墨 自 矫 而 备 世 之 急,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 釐 闻 其 风 而 悦 之,为 之 大 过,已 之 大

顺.作为 «非乐»,命之曰 «节用». 生 不 歌, 死 无 服. 墨 子 泛 爱 兼 利 而

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 异, 不 与 先 王 同, 毁 古 之 礼 乐. 黄 帝

有 «咸池»,尧有 «大章»,舜有 «大韶», 禹 有 «大 夏», 汤 有 «大 濩»,


 
38􀅰 孔子改制考

文王有辟雍之乐,武 王、 周 公 作 «武». 古 之 丧 礼, 贵 贱 有 仪, 上 下 有

等.天子棺椁七重,诸 侯 五 重, 大 夫 三 重, 士 再 重. 今 墨 子 独 生 不 歌,

死不服, 桐 棺 三 寸 而 无 椁, 以 为 法 式. 以 此 教 人, 恐 不 爱 人; 以 此 自

行,固不爱 己; 未 败 墨 子 道. 虽 然, 歌 而 非 歌, 哭 而 非 哭, 乐 而 非 乐,

是果类乎?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 其 道 大 觳. 使 人 忧, 使 人 悲, 其 行 难

为也,恐其不可 以 为 圣 人 之 道. 反 天 下 之 心, 天 下 不 堪. 墨 子 虽 独 能

任,奈天下何? 离于天下,其去王 也 远 矣. 墨 子 称 道 曰: 昔 者, 禹 之 湮

洪水,决江、 河, 而 通 四 夷 九 州 也, 名 川 三 百, 支 川 三 千, 小 者 无 数.

禹亲自操橐耜,而九 杂 天 下 之 川. 腓 无 弮, 胫 无 毛, 沐 甚 风, 栉 疾 雨,

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 如 此. 使 后 世 之 墨 者, 多 以 裘 褐 为

衣,以跂 为 服, 日 夜 不 休, 以 自 苦 为 极. 曰: 不 能 如 此, 非 禹 之 道

也,不足谓墨.相里勤之弟子,五 侯 之 徒, 南 方 之 墨 者 苦 获、 已 齿、 邓

陵子之属,俱诵 «墨经»,而 倍 谲 不 同, 相 谓 别 墨. 以 坚 白 同 异 之 辨 相

訾,以徆偶不仵 之 辞 相 应, 以 巨 子 为 圣 人, 皆 愿 为 之 尸, 冀 得 为 其 后

世,至今 不 决. 墨 翟、 禽 滑 釐 之 意 则 是, 其 行 则 非 也. 将 使 后 世 之 墨

者,必自苦以 “腓无弮, 胫 无 毛” 相 进 而 已 矣. 乱 之 上 也, 治 之 下 也.

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 也, 将 求 之 不 得 也, 虽 枯 槁 不 舍 也. 才 士 也 夫!

«庄子􀅰天下»

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 刑. 此 所 以 禁 杀 伤 人 也. 夫 禁 杀 伤

人者,天下之大义也.«吕氏春秋􀅰去私»

墨者亦尚 尧、 舜 道, 言 其 德 行 曰: 堂 高 三 尺, 土 阶 三 等, 茅 茨 不

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 粝 粱 之 食, 藜 藿 之 羹. 夏 日 葛 衣, 冬

日鹿裘.其送死,桐椁三寸,举音不 尽 其 哀. 教 丧 礼, 必 以 此 为 万 民 之

率.«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改制考卷三   诸子创教改制考 􀅰3
 9

右墨子改制.

管子改制

管仲镂簋,朱纮 ① ,山节,藻棁,君子以为滥矣.«礼记􀅰礼器»

孔子曰:管仲 镂 簋 而 朱 , 旅 树 而 反 坫, 山 节 而 藻 棁. 贤 大 夫 也,

而难为上也.«礼记􀅰杂记»

管仲会国用,三分.二在宾客,其一在国.«管子􀅰中匡»

公 曰: 民 办 君 事 矣, 则 可 乎? 对 曰: 不 可. 甲 兵 未 足 也, 请 薄 刑

罚,以厚甲兵.于是,死罪不杀, 刑 罪 不 罚, 使 以 甲 兵 赎. 死 罪, 以 犀

甲一戟;刑罚, 以 胁 盾 一 戟; 过 罚, 以 金. 军 无 所 计 而 讼 者, 成 以 束

矢.同上

桓公曰:参 国 奈 何? 管 子 对 曰: 制 国 以 为 二 十 一 乡: 商 工 之 乡 六,

士农之乡十五.公帅十一乡,高子 帅 五 乡, 国 子 帅 五 乡. 参 国, 故 为 三

军.公立三官之臣,市立三乡,工 立 三 族, 泽 立 三 虞, 山 立 三 衡. 制 五

家为轨,轨 有 长; 十 轨 为 里, 里 有 司; 四 里 为 连, 连 有 长; 十 连 为 乡,

乡有良人;三乡一帅.桓公曰:五 鄙 奈 何? 管 子 对 曰: 制 五 家 为 轨, 轨

有长;六轨 为 邑, 邑 有 司; 十 邑 为 率, 率 有 长; 十 率 为 乡, 乡 有 良 人;

三乡为属,属有帅;五属一大夫. 武 政 听 属, 文 政 听 乡, 各 保 而 听, 毋

有淫佚者.«管子􀅰小匡»

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

管子对 曰: 作 内 政 而 寓 军 令 焉. 为 高 子 之 里, 为 国 子 之 里, 为 公

里,三分齐国以为三军,择其贤民, 使 为 里 君. 乡 有 行 伍 卒 长, 则 其 制

令.且以田猎,因以赏罚,则百姓 通 于 军 事 矣. 桓 公 曰: 善. 于 是 乎 管

① “纮” 原作 “弦”,据 «万木草堂丛书» 本改.


 
40􀅰 孔子改制考

子乃制五家以为轨,轨为之长;十 轨 为 里, 里 有 司; 四 里 为 连, 连 为 之

长;十连有乡,乡有良人.以为军 令. 是 故 五 家 为 轨, 五 人 为 伍, 轨 长

率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 里 有 司 率 之. 四 里 为 连, 故 二 百 人

为卒,连长率之.十连 为 乡, 故 二 千 人 为 旅, 乡 良 人 率 之. 五 乡 一 师,

故万人一军,五乡之师率之.三军, 故 有 中 军 之 鼓, 有 高 子 之 鼓, 有 国

子之鼓.春以田,曰蒐,振旅;秋 以 田, 曰 狝, 治 兵. 是 故 卒 伍 政 定 于

里,军旅政定于郊.内教既成,令不得迁徙.

管子对曰:制重罪,入以兵甲、犀 胁 二 戟; 轻 罪, 入 兰 盾、 鞈 革 二

戟;小罪,入以金钧;分宥薄罪,入 以 半 钧; 无 坐 抑 而 讼 狱 者, 正 三 禁

之而不直,则入束矢以罚之. 美 金 以 铸 戈、 剑、 矛、 戟, 试 狗、 马, 恶

金以铸斤、斧、挔、夷、锯、拺,试诸木、土.并同上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史记􀅰货殖传»

管 仲 父 出 朱 盖 青 衣 , 置 鼓 而 归 . 庭 有 陈 鼎 , 家 有 三 归 . «韩 非 子 􀅰

外 储»

右管子改制.

晏子改制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 敬 之 有 焉. 有 若 曰: 晏 子 一 狐 裘 三

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 七 个, 遣 车 七 乘; 大 夫 五 个, 遣 车 五

乘.晏子焉知 礼? 曾 子 曰: 国 无 道, 君 子 耻 盈 礼 焉. 国 奢, 则 示 之 以

俭;国俭,则示之以礼.«礼记􀅰檀弓»

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 «礼

记􀅰礼器»

晏 平 仲 祀 其 先 人 , 豚 肩 不 掩 豆 , 贤 大 夫 也 , 而 难 为 下 也 . «礼 记 􀅰

杂 记»
孔子改制考卷三   诸子创教改制考 􀅰4
 1

右晏子改制.

棘子成、 原壤、 老子改制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论语􀅰颜渊»

原壤夷俟.«论语􀅰宪问»

孔子之故 人 曰 原 壤, 其 母 死, 夫 子 助 之 沐 椁. 原 壤 登 木 曰: 久 矣,

予之不托于音也.歌曰:狸首之班 然,执 女 手 之 卷 然.夫 子 为 弗 闻 也 者

而过之.从者曰:子未可以已乎? 夫 子 曰: 丘 闻 之: 亲 者, 毋 失 其 为 亲

也;故者,毋失其为故也.«礼记􀅰檀弓»

或曰:以德报怨,何 如? 子 曰: 何 以 报 德? 以 直 报 怨, 以 德 报 德.

«论语􀅰宪问»

«说苑»谓以德 报 怨 为 老 子 说, 则 与 孔 子 并 时 改 制 之 人 也. 其 道 不

近人情,自难行.

右棘子成、原壤、老子改制.

杨子改制

杨朱曰:古 语 有 之:生 相 怜,死 相 捐.此 语 至 矣.相 怜 之 道,非

唯情 也 . 勤 能 使 逸 , 饿 能 使 饱 , 寒 之 能 使 温 , 穷 能 使 达 也 . 相 捐 之 道 ,

非 不 相 哀 也 . 不 含 珠 玉 , 不 服 文 锦 , 不 陈 牺 牲 、 不 设 明 器 也 . «列 子 􀅰

杨 朱»

“死相 捐 ” 与 墨 子 薄 葬 同. 杨、 墨 殊 途, 其 制 间 合, 犹 三 统 之 因

革也.

季梁之死,杨朱望其门而歌;随梧之 死,杨 朱 抚 其 尸 而 哭. «列 子 􀅰

仲尼»

«论语»:子于是日哭,则不歌.临丧而歌,必 非 孔 子 之 制. «檀 弓»
 
42􀅰 孔子改制考

载季武子丧,曾点倚其门而歌.案:季 武 子 卒 于 昭 公 七 年,是 时 孔 子 才

十八岁. «论 语» 序 曾 晳 在 子 路 后,子 路 少 孔 子 九 岁, 是 时 曾 晳 尚 未 十

岁,安有倚门 而 歌 事? 殆 后 儒 伪 窜 耳. 若 杨 朱、 原 壤, 同 出 老 子, 望

门、登木,后先一辙.后世 «蒿里»、«薤露»,此风固有自来欤?

右杨子改制.

宋珅、 尹文、 慎到改制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 人, 不 忮 于 众, 愿 天 下 之 安 宁, 以 活

民命,人我之养,毕足 而 止, 以 此 白 心, 古 之 道 术 有 在 于 是 者. 宋 瞇、

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 自 表,接 万 物 以 别 宥 为 始.语 心 之

容,命之 曰 心 之 行, 与 胹 合 欢, 以 调 海 内, 请 欲 置 之 以 为 主. 见 侮 不

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 战. 以 此 周 行 天 下, 上 说 下 教, 虽 天

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庄子􀅰天下»

名有三科,法有四呈:一曰命 物 之 名, 方、 员、 白、 黑 是 也; 二 曰

毁誉之 名, 善、 恶、 贵、 贱 是 也; 三 曰 况 谓 之 名, 贤、 愚、 爱、 憎 是

也.一曰 不 变 之 法, 君、 臣、 上、 下 是 也; 二 曰 齐 俗 之 法, 能、 鄙、

同、异是 也; 三 曰 治 众 之 法, 庆、 赏、 刑、 罚 是 也; 四 曰 平 准 之 法,

律、度、权、衡是也.«尹文子􀅰大道»

士不兼官,则职寡,寡则易守.故士位可世.«慎子􀅰威德»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故古之为国者,无使民自贫富. 贫 富 皆 由 于 君, 则 君 专 所 制, 民 知

所归矣.«尹文子􀅰大道» 

君专所制,开后世君主之风.

明君动事,分官由慧,定赏分财 由 法, 行 德 制 中 由 礼, 故 欲 不 得 于

时,爱不 得 犯 法, 贵 不 得 逾 亲, 禄 不 得 逾 位, 士 不 得 兼 官, 工 不 得 兼
孔子改制考卷三   诸子创教改制考 􀅰4
 3

事.以能受事,以事受利.若是者,上无羡赏,下无羡财.«慎子􀅰威德»

右宋钘、尹文、慎到改制.

惠子改制

惠子为魏惠王为法.为法已成, 以 示 诸 民 人, 民 人 皆 善 之. 献 之 惠

王,惠王善之,以示翟翦.翟翦 曰: 善 也. 惠 王 曰: 可 行 耶? 翟 翦 曰 不

可.惠王曰: 善 而 不 可 行, 何 故? 翟 翦 对 曰: 令 举 大 木 者, 前 呼 舆 ,

后亦应之.此其 于 举 大 木 者 善 矣, 岂 无 郑、 卫 之 音 哉? 然 不 若 此 其 宜

也.夫国亦木之大者也.«吕氏春秋􀅰淫辞»

按:惠子为法,而翟翦以为不可行,此则必非魏之旧法矣.

右惠子改制.

许子改制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踵 门 而 告 文 公 曰: 远 方 之 人 闻 君

行仁政,愿受一廛而 为 氓. 文 公 与 之 处. 其 徒 数 十 人, 皆 衣 褐, 捆 屦,

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 负 耒 耜 而 自 宋 至 滕,曰:闻 君 行 圣

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 相 见 许 行 而 大 悦,尽 弃 其 学 而 学

焉.陈相见孟子,道许 行 之 言 曰: 滕 君 则 诚 贤 君 也. 虽 然, 未 闻 道 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 有 仓 廪 府 库,则 是 厉 民 而 以 自 养

也,恶得贤? «孟子􀅰滕文»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二,国中 无 伪. 虽 使 五 尺 之 童 适 市, 莫 之 或

欺.布帛 长 短 同, 则 贾 相 若; 麻 缕 丝 絮 轻 重 同, 则 贾 相 若; 五 谷 多 寡

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同上

右许子改制.
 
44􀅰 孔子改制考

白圭改制

白圭曰:吾 欲 二 十 而 取 一,何 如? 孟 子 曰:子 之 道,貉 道 也.万

室之国,一人陶,则可 乎? 曰:不 可,器 不 足 用 也.曰:夫 貉,五 谷

不生 , 惟 黍 生 之 . 无 城 郭 、 宫 室 、 宗 庙 、 祭 祀 之 礼 , 无 诸 侯 币 帛 饔 飧 ,

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居 中 国,去 人 伦,无 君 子,如 之

何其可也? 陶以寡,且不可以为国,况无 君 子 乎? 欲 轻 之 于 尧、舜 之

道 者 , 大 貉 、 小 貉 也 ; 欲 重 之 于 尧 、 舜 之 道 者 , 大 桀 、 小 桀 也 . «孟

子 􀅰 告 子»

右白圭改制.

驺子改制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 若 «大 雅» 整 之 于 身, 施 及 黎 庶

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 «终始»、 «大圣» 之篇十余万言,

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 大 之, 至 于 无 垠. 先 序 今, 以 上 至 黄

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 其 禨 祥 度 制, 推 而 远 之, 至 天 地 未

生,挕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 名 山 大 川, 通 谷 禽 兽, 水 土 所 殖, 物

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 不 能 睹.称 引 天 地 剖 判 以 来,五 德 转

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 者 所 谓 中 国 者,于 天 下 乃 八 十 一 分

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 县 神 州 内,自 有 九 州,禹 之 序 九 州

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 神 州 者 九,乃 所 谓 九 州 也.于 是 有 裨

海环之,人民、禽兽莫 能 相 通 者, 如 一 区 中 者, 乃 为 一 州. 如 此 者 九,

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右驺子改制.
孔子改制考卷三   诸子创教改制考 􀅰4
 5

公孙龙改制

或问:公孙 龙 诡 辞 数 万 以 为 法, 法 欤? 曰: 断 木 为 棋, 梡 革 为 鞠,

亦皆有法焉.不合乎先王之法者,君子不法也.«法言􀅰吾子»

右公孙龙改制.

邓析改制

世俗 之 为 说 者 曰: 治 古 无 肉 刑, 而 有 象 刑, 墨 黥; 婴; 共, 艾

毕;菲,封屦;杀,赭衣而不纯.治古如是.«荀子􀅰正论»

荀子谓治古不然,是象刑之制为诸子所改定无疑.

右邓析改制.

林既改制

林既衣韦衣而朝齐 景 公. 齐 景 公 曰: 此 君 子 之 服 也? 小 人 之 服 也?

林既逡巡而作色曰:夫服事何足以端士行乎? «说苑􀅰善说»

按:朝觐之 服 本 有 一 定, 林 既 衣 韦 衣, 而 景 公 以 君 子、 小 人 疑 之,

可知林既所衣之衣,必自为改制,异于 常 人 矣.子 华 子 作 华 山 之 冠 以 自

表,庄子衣儒服而见楚王,战国诸子纷纷改制,大率如是.

右林既改制.

商君、 申子、 韩非子改制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 天 下 议 己. 卫 鞅 曰: 疑 行 无 名, 疑 事

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 者, 固 见 非 于 世; 有 独 知 之 虑 者, 必 见 敖 于 民.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 不 可 与 虑 始, 而 可 与 乐 成. 论 至

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 众. 是 以 圣 人 苟 可 以 强 国, 不 法 其
 
46􀅰 孔子改制考

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以 此 两 者, 居 官 守 法 可 也, 非 所 与

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 伯 不 同 法 而 霸.智 者 作 法,愚 者 制

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 古. 故 汤、 武 不 循 古 而 王, 夏、 殷

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并同上

鞅 去 卫 适 秦 , 能 明 其 术 , 强 霸 孝 公 , 后 世 遵 其 法 . «史 记 􀅰 太 史 公

自 序»

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 者, 人 之 所 难 犯 也; 而 小 过 者, 人 之

所易去也.«韩非子􀅰内储»

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 而 授 官,循 名 而 责 ① 实,

操杀生之柄,课 群 臣 之 能 者 也, 此 人 主 之 所 执 也. 法 者, 宪 令 著 于 官

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 慎 法, 而 罚 加 乎 奸 令 者 也, 此 臣 之 所 师 也.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 无 法, 则 乱 于 下. 此 不 可 一 无, 皆 帝 王 之 具 也.

«韩非子􀅰定法»

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史记􀅰韩非列传»

殷之法,刑弃灰于街者.子贡 以 为 重, 问 之 仲 尼. 仲 尼 曰: 知 治 之

道也.夫弃灰于街必 掩 人, 掩 人, 人 必 怒, 怒 则 斗, 斗 必 三 族 相 残 也.

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 之 可 也. 且 夫 重 罚 者, 人 之 所 恶 也; 而 无 弃 灰,

人之所易也.使人行 之 所 易, 而 无 离 所 恶, 此 治 之 道. 一 曰: 殷 之 法,

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子贡曰:弃 灰 之 罪 轻, 断 手 之 罚 重, 古 人 何 太

毅也? 曰:无弃灰,所易也;断手,所 恶 也. 行 所 易, 不 关 所 恶, 古 人

以为易,故行之.«韩非子􀅰内储»

① “责”,原作 “贵”,误,据 «万木草堂丛书» 本改.


孔子改制考卷三   诸子创教改制考 􀅰4
 7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 法 为 教; 无 先 王 之 语, 以 吏 为 师; 无

私剑之捍,以斩首为 勇. 是 境 内 之 民, 其 言 谈 者, 必 轨 于 法; 动 作 者,

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 无 事 则 国 富, 有 事 则 兵 强, 此 之 谓

王资.既畜王资而 承 敌 国 之 卹, 超 五 帝、 侔 三 王 者, 必 此 法 也. «韩 非

子􀅰五蠹»

故明主 之 行 制 也 天, 其 用 人 也 鬼. 天 则 不 非, 鬼 则 不 因. 势 行 教

严,逆而不违,毁誉一行而不议.«韩非子􀅰八经»

是故明君之蓄其臣 也,尽 之 以 法,质 之 以 备 谓 薄 其 赏 赐 也 .故 不 赦 死,

不宥刑.赦死、宥刑,是谓威淫,社稷将危,国家偏威.是故大臣之禄虽

大,不得藉威城市;党与虽众,不得臣士卒.故人臣处国无私朝,居军无

私交,其府库不得私贷于家,此明君之所以禁其邪.是故不得四从,不载

奇兵.非传非遽,载奇兵革,罪死不赦.此 明 君 之 所 以 备 不 虞 者 也. «韩

非子􀅰爱臣»

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 明 威, 三 曰 信 赏 尽 能, 四 曰 一 听 责

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韩非子􀅰内储»

右商君、申子、韩非子改制.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托古要旨

墨子托古

老子托古

杨子托古

庄子托古

列子托古

驺子托古

尸子托古

商君托古

韩非托古

管子托古

吕氏托古

内经托古

冠子托古

淮南子托古

方士托古

荣古而 虐 今, 贱 近 而 贵 远, 人 之 情 哉! 耳、 目 所 闻 睹, 则 遗 忽 之;

耳、目所 不 睹 闻, 则 敬 异 之; 人 之 情 哉! 慧 能 之 直 指 本 心 也, 发 之 于

己,则捻道人、徐遵 明 耳; 托 之 于 达 摩 之 五 传 迦 叶 之 衣 钵, 而 人 敬 异

矣,敬异则传矣.袁了凡之创功 过 格 也, 发 之 于 己, 则 石 奋、 邓 训、 柳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4
 9

玭耳;托 之 于 老 子、 文 昌, 而 人 敬 异 矣, 敬 异 则 传 矣. 汉 高 之 神 丛 狐

鸣,摩诃末、西奈之天使,莫不 然. 庄 子 曰: 其 言 虽 教, 谪 之 实 也. 古

之有也,非吾有也.古之言,莫如 先 王, 故 百 家 多 言 黄 帝, 尚 矣. 一 时

之俗也.当周末,诸子振教,尤尚寓言哉!

托古要旨

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 为 道 者, 必 托 之 于 神 农、 黄 帝, 而 后

能入说.«淮南子􀅰修务训»

«淮南子»尚知 诸 子 托 古 之 风 俗, 此 条 最 为 明 确. 盖 当 时 诸 子 纷 纷

创教,竞标宗旨,非托之古,无以说人.

寓言十九,重 言 十 七, 卮 言 日 出, 和 以 天 倪. 寓 言 十 九, 藉 外 论

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 若 非 其 父 者 也. 非 吾 罪 也, 人 之 罪

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 同 于 己, 为 是 之; 异 于 己, 为 非

之.重言十七,所以己言也,是为 耆 艾. 年 先 矣, 而 无 经 纬、 本 末 以 期

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 无 人 道 也; 人 而 无 人 道, 是 之 谓 陈

人.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庄子􀅰寓言»

«庄子»一书 所 称 黄 帝、 尧、 舜、 孔 子、 老 聃, 皆 是 寓 言. 既 自 序

出,人皆知之.然 此 实 战 国 诸 子 之 风. 非 特 «庄 子 » 为 然, 凡 诸 子 皆

然.所谓亲父不为其子媒,亲 父 誉 之, 不 若 非 其 父 者 也. 故 必托之他 人

而为寓言.寓言于谁? 则少年不如 耆 艾, 今 人 不 如 古 人. 耆 古 之 言, 则

见重矣,耆艾莫如黄帝、尧、舜,故 托 于 古 人 以 为 重, 所 谓 重 言 也. 凡

诸子托古皆同此.«庄子»既皆寓言,故皆不录.

今逮至昔 者, 三 代 圣 王 既 没, 天 下 失 义. 后 世 之 君 子, 或 以 厚 葬,

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 或 以 厚 葬、 久 丧 以 为 非 仁 义, 非 孝

子之事 也. 曰: 二 子 者, 言 则 相 非, 行 即 相 反, 皆 曰 吾 上 祖 述 尧、 舜、
 
50􀅰 孔子改制考

禹、汤、文、武之 道 者 也. 而 言 即 相 非, 行 即 相 反, 于 此 乎 后 世 之 君

子,皆疑惑乎二子者言也.«墨子􀅰节葬»

“皆曰吾上祖 述 尧、 舜、 禹、 汤、 文、 武” 云 云, 则 当 时 诸 子 纷 纷

托古矣.然同托 于 尧、舜、禹、汤、文、武,而 相 反 若 是 与! «韩 非 􀅰

显学»所 谓 “孔 子、 墨 翟 皆 自 以 为 真 尧、 舜, 尧、 舜 不 复 生, 谁 使 定

孔、墨之诚乎?”可知当日同为托古,彼此互知,以相攻难.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 同, 皆 自 谓 真 尧、 舜. 尧 舜 不 复

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 «韩非子􀅰显学»

同是尧、舜,而孔、墨称道不同. 韩 非 当 日 著 说 犹 未 敢 以 为 据, 非

托而何? 不能定尧、舜之真,则诸子皆托以立教,可无疑矣.

今 儒 、 墨 者 称 三 代 文 、 武 而 弗 行 , 是 言 其 所 不 行 也 . «淮 南 子 􀅰 氾

论 训»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孟子􀅰滕文»

许行托古,人多信之者,得无孟 子 辟 之 乎? 然 信 此 而 疑 彼, 是 亦 知

二五而不知一十之数也.

且夫世之愚学,皆 不 知 治 乱 之 情, 多 诵 先 古 之 书,以 乱 当 世

之 治 .«韩 非 子 􀅰 奸 劫 弑 臣»

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道先 王 仁 义 而 不 能 正 国 者, 此 亦 可 以

戏,而不可以为治也.«韩非子􀅰外储说左»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然 «尚 书» 独 载 尧 以 来, 而 百 家

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 子 所 传 «宰 予 问 五 帝 德» 及

«帝系姓»,儒 者 或 不 传. 余 尝 西 至 空 峒, 北 过 涿 鹿, 东 渐 于 海, 南 浮

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 帝、 尧、 舜 之 处, 风 教 固 殊 焉, 总 之 不

离古文者近是.予观 «春 秋»、 «国 语», 其 发 明 «五 帝 德»、 «帝 系 姓»

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 表 见 皆 不 虚. «书» 缺 有 间 矣, 其 轶 乃 时 时 见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5
 1

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 其 意, 固 难 为 浅 见 寡 闻 者 道 也. 余 并 论 次,

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 «本纪»书首.«史记􀅰五帝本纪»

见于 «大 戴 », 安 得 谓 儒 者 或 不 传? 此 与 古 文 近 是, 皆 刘 歆 窜 改.

百家多称黄帝,可见托古之盛.

公见乎 谈 士 辩 人 乎? 虑 事 定 计, 必 是 人 也, 然 不 能 以 一 言 说 人 主

意,故言 必 称 先 王, 语 必 道 上 古. 虑 事 定 计, 饰 先 王 之 成 功, 语 其 败

害,以恐喜人主之志,以求其欲. 多 言 夸 严, 莫 大 于 此 矣. «史 记 􀅰 日 者

列传»

战国诸子皆谈士辩人,言必称 先 王, 饰 先 王 之 成 功. 至 汉 时, 人 尚

知之.

右托古要旨.

墨子托古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 以 王 天 下, 正 诸 侯 者, 彼 其 爱 民 谨

忠,利民 谨 厚, 忠 信 相 连, 又 示 之 以 利. 是 以 终 身 不 餍, 殁 二 十 而 不

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 诸 侯 者,此 也.是 故 古 者 圣 王 制 为

节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 轮 车、 匏、 陶 冶、 梓 匠, 使 各 从 事 其

所事能.曰:凡足以奉给民用,则 止. 诸 加 费, 不 加 于 民 利 者, 圣 王 弗

为.古者圣王制为饮食之法.曰: 足 以 充 虚 继 气, 强 股 肱, 使 耳、 目 聪

明,则止. 不 极 五 味 之 调, 芬 香 之 和, 不 致 远 国 珍 恢 异 物. 何 以 知 其

然? 古者 尧 治 天 下, 南 抚 交 阯, 北 降 幽 都, 东 西 至 日 所 出 入, 莫 不 宾

服.逮至其 厚 爱, 黍 稷 不 二, 羹 不 重, 饮 于 土 塯, 啜 于 土 形, 斗 以

酌.俯仰周旋威仪之礼,圣王弗为. 古 者 圣 王 制 为 衣 服 之 法. 曰: 冬 服

绀 之衣,轻且暖,夏服 之 衣, 轻 且 凊, 则 止. 诸 加 费, 不 加 于 民

利者,圣 王 弗 为. 古 者, 圣 人 为 猛 禽 狡 兽 暴 人 害 民, 于 是, 教 民 以 兵
 
52􀅰 孔子改制考

行,日带剑,为刺则入,击则断,旁 击 而 不 折, 此 剑 之 利 也. 甲 为 衣 则

轻且利,动则兵且从,此甲之利也. 车 为 服 重 致 远, 乘 之 则 安, 引 之 则

利.安以不伤人,利以速至,此车之 利 也. 古 者, 圣 王 为 大 川 广 谷 之 不

可济,于是,利为 舟 楫, 足 以 将 之 则 止 ① , 虽 上 者 三 公 诸 侯 至, 舟 楫 不

易,津人不饰,此舟之利也.古者圣 王 制 为 节 葬 之 法. 曰: 衣 三 领 足 以

朽肉,棺 三 寸 足 以 朽 骸, 堀 穴 深 不 通 于 泉, 流 不 发 泄, 则 止. 死 者 既

葬,生者毋久丧用哀.古者,人之始 生, 未 有 宫 室 之 时, 因 陵 丘 堀 穴 而

处焉.圣王虑之,以为堀穴.曰: 冬 可 以 辟 风 寒, 逮 夏, 下 润 湿, 上 熏

烝,恐伤民之气,于是作为宫室而 利.然 则 为 宫 室 之 法 将 奈 何 哉? 子 墨

子言曰:其旁可以圉风 寒, 上 可 以 圉 雪 霜、 雨 露, 其 中 蠲 洁 可 以 祭 祀,

宫墙足以为男女之别,则止.诸加费,不 加 民 利 者,圣 王 弗 为. «墨 子 􀅰

节用»

«内则»:八珍笾豆鼎 俎 之 实. «春 秋» 说 天 子 四 十 豆, 诸 公 二 十 六

豆.又有玉瓒、玉豆. «书» 称日、月、星、辰、山、龙、华、 虫、 藻、

火、粉、米,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 «士丧礼»:衣衾绞 十 九 袭,棺

椁七寸,天子七重.宫室则明堂、 清 庙 四 阿 重 屋, 丹 漆 雕 几, 灵 台、 灵

沼.固知黍稷不二,羹 不 重, 土 簋 土 形, 夏 止 绤, 冬 止 绀 ,衣三

领,棺三寸.皆墨子之制,而托之先王也.

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 下 之 百 姓, 率 以 尊 天、 事 鬼, 其

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墨子􀅰法仪»

尊天、事鬼,皆墨子之法,而托之先王.

故 «夏书»曰:禹七年水. «殷 书» 曰: 汤 五 年 旱. 此 其 离 凶 饿 甚

矣.然而民不冻饿者,何也? 其生财密,其用之节也.«墨子􀅰七患»

① “止”,原作 “上”,据 «万木草堂丛书» 本改.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5
 3

节用,墨法,而托之先王.

子墨子曰:古 之 民, 未 知 为 宫 室 时, 就 陵 阜 而 居, 穴 而 处, 下 润

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 室 之 法, 曰: 高 足 以 辟 润 湿, 边 足 以

圉风寒, 上 足 以 待 雪 霜、 雨 露, 宫 墙 之 高, 足 以 别 男 女 之 礼. 谨 此 则

止.«墨子􀅰辞过»

«礼»有明 堂, 四 阿 重 屋, 丹 楹 刻 桷. 以 为 仅 足 避 润 湿, 圉 风 寒,

待雪霜、雨露.此墨子之制,而托之先王.

古之民, 未 知 为 衣 服 时, 衣 皮 带 茭, 冬 则 不 轻 而 温, 夏 则 不 轻 而

凊.圣王以为不中人 之 情, 故 作 诲 妇 人, 治 丝 麻, 捆 布 绢, 以 为 民 衣.

为衣服之法,冬则练帛之中,以为 轻 且 暖; 夏 则 , 轻 且 凊. 谨 此 则

止.«墨子􀅰辞过»

«礼»有五服五章、裘冕、黼黻.此墨子法,而托之先王.

凡回于 天 地 之 间, 包 于 四 海 之 内, 天 壤 之 情, 阴 阳 之 和, 莫 不 有

也,虽至圣不能更也.何以知其 然? 圣 人 有 传, 天 地 也, 则 曰 上 下; 四

时也,则曰阴阳;人情也,则曰男 女; 禽 兽 也, 则 曰 牡 牝 雄 雌 也. 真 天

壤之情,虽有先王,不能更也.虽上 世 至 圣, 必 蓄 私 不 以 伤 行, 故 民 无

怨;宫无拘女,故天下 无 寡 夫. 内 无 拘 女, 外 无 寡 夫, 故 天 下 之 民 众.

«墨子􀅰辞过»

墨子以久丧为败男女之交,故尚短丧,其意专欲繁民也.

程繁问 于 子 墨 子 曰: 圣 王 不 为 乐. 昔 诸 侯 倦 于 听 治, 息 于 钟 鼓 之

乐;士大夫 倦 于 听 治, 息 于 竽 瑟 之 乐; 农 夫 春 耕、 夏 耘、 秋 敛、 冬 藏,

息于聆缶之乐.今夫子曰:圣王不 为 乐.此 譬 之 犹 马 驾 而 不 税,弓 张 而

不弛,无乃非有血气者之所不能 至 邪? 子 墨 子 曰:昔 者 尧、舜 有 茅 茨 者

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 桀 于 大 水, 环 天 下 自 立 以 为 王, 事 成 功 立,

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乐,命 曰 «頀», 又 修 «九 招». 武 王 胜


 
54􀅰 孔子改制考

殷杀纣,环天下自立以为王,事成 功 立, 无 大 后 患, 因 先 王 之 乐, 又 自

作乐,命曰 «象».周成王因先王之乐, 命 曰 «驺 虞». 周 成 王 之 治 天 下

也,不若 武 王; 武 王 之 治 天 下 也, 不 若 成 汤; 成 汤 之 治 天 下 也, 不 若

尧、舜.故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 自 此 观 之, 乐 非 所 以 治 天 下 也. 程

繁曰:子曰:圣王无乐.此亦乐已. 若 之, 何 其 谓 圣 王 无 乐 也? 子 墨 子

曰:圣王之命也,多寡之.食之利 也, 以 知 饥 而 食 之 者, 智 也, 因 为 无

智矣.今圣有乐而少,此亦无也.«墨子􀅰三辩»

墨子 以 尧、 舜 之 乐 为 茅 茨, 以 «招» 为 汤. 墨 子 非 乐, 当 非 伪 托,

或旧名也.«頀»、«象»、«驺虞»亦即旧名,孔子因之而制新乐耳.

故古者 圣 王 之 为 政, 列 德 而 尚 贤. 虽 在 农 与 工 肆 之 人, 有 能 则 举

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墨子􀅰尚贤»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 泽 之 阳, 授 之 政, 天 下 平. 禹 举 益 于 阴 方 之 中,

授之政, 九 州 成. 汤 举 伊 尹 于 庖 厨 之 中, 授 之 政, 其 谋 得. 文 王 举 闳

夭、泰颠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 不 举, 不 得 意 贤 士 不 可 不 举, 尚 欲

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 可 以 不 尚 贤. 夫 尚 贤 者, 政 之 本 也.并

同上

三代时,尚世爵,故孔、墨皆尚贤,而托其义于古人.

且以尚贤为政之本者,亦岂独子 墨 子 之 言 哉? 此 圣 人 之 道, 先 王 之

书,距年之言也.传曰:求圣 君 哲 人, 以 裨 辅 而 身. «汤 誓» 曰: 聿 求

元圣,与之戮力同 心, 以 治 天 下. 则 此 言 圣 之 不 失 以 尚 贤 使 能 为 政 也.

故古者圣王唯能审以尚贤使能为政,无 异 物 杂 焉,天 下 皆 得 其 利.古 者

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 服 泽 之 阳, 举 以 为 天 子, 与 接 天 下

之政,治天下之民.伊挚,有莘氏 女 之 私 臣, 亲 为 庖 人. 汤 得 之, 举 以

为己相,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 民. 傅 说 被 褐 带 索, 庸 筑 乎 傅 岩. 武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5
 5

丁得之,举以为三公,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墨子􀅰尚贤»

然昔吾所以贵尧、舜、禹、汤、文、 武 之 道 者, 何 故 以 哉? 以 其 唯

毋临众发政而治民,使天下之为善者 可 而 劝 也,为 暴 者 可 而 沮 也.然 则

此尚贤者也,与尧、舜、禹、汤、文、武之道同矣.

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 而 取 法 于 天. 虽 天 亦 不 辩 贫 富、 贵

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 肖 者 抑 而 废 之. 然 则 富 贵 为 贤, 以

得其赏 者, 谁 也? 曰: 若 昔 者 三 代 圣 王, 尧、 舜、 禹、 汤、 文、 武 者

是也.

是故昔者尧之举舜也,汤之举伊 尹 也, 武 丁 之 举 傅 说 也, 岂 以 为 骨

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 哉? 惟 法 其 言, 用 其 谋, 行 其 道, 上 可

而利天,中可而利鬼,下可而利人,故推而上之.并同上

墨子恶时之专用世爵,故托古圣以申尚贤之义.

是故子 墨 子 言 曰: 古 者 圣 王 为 五 刑, 请 以 治 其 民, 譬 若 丝 缕 之 有

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墨子􀅰尚同»

子墨子曰: 方 今 之 时, 复 古 之 民 始 生, 未 有 正 长 之 时, 盖 其 语 曰:

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一义,十 人 十 义, 百 人 百 义, 其 人 数 兹 众, 其

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而非 人 之 义,故 相 交 非 也.内 之 父 子 兄

弟作怨仇,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 和 合. 至 乎 舍 余 力, 不 以 相 劳; 隐 匿

良道,不以相教;腐拰余财,不以相 分. 天 下 之 乱 也 至 如 禽 兽 然, 无 君

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同上

墨子虽尚同,亦有君臣、上下之节,父子、兄弟之礼矣.

故古者圣王明天鬼之所欲,不避 天 鬼 之 所 憎, 以 求 兴 天 下 之 利, 除

天下之害.是以 率 天 下 之 万 民, 齐 戒 沐 浴, 洁 为 酒 醴 粢 盛, 以 祭 祀 天

鬼.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 不 蠲 洁; 牺 牲, 不 敢 不 腯 肥; 珪 璧 币

帛,不敢不 中 度 量; 春 秋 祭 祀, 不 敢 失 时 几; 听 狱, 不 敢 不 中; 分 财,
 
56􀅰 孔子改制考

不敢不均;居处,不敢怠慢.曰:其为 正 长 若 此. 是 故 出 诛 胜 者 何 故 之

以也? 曰:唯以尚同为政者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若此.«墨子􀅰尚同»

凡墨子之尊天、事鬼,皆托之先王.

故古者圣人之所以 济 事 成 功, 垂 名 于 后 世 者, 无 他 故 异 物 焉, 曰:

唯能以尚同为政者也.是以先王之书 «周颂» 之道之曰:载来见辟 ① 王,

聿求厥章.则此语古者国君、诸侯之以 春 秋 来 朝 聘 天 子 之 廷,受 天 子 之

严教,退而治国,政之所加,莫敢不 宾. 当 此 之 时, 本 无 有 敢 纷 天 子 之

教者. «诗» 曰: 我 马 维 骆, 六 辔 沃 若, 载 驰 载 驱, 周 爰 咨 度. 又 曰:

我马维骐,六辔若丝,载驰载驱, 周 爰 咨 谋. 即 此 语 也. 古 者 国 君、 诸

侯之闻见善与不善也,皆驰驱以 告 天 子.是 以 赏 当 贤,罚 当 暴,不 杀 不

辜,不失有罪,则此尚同之功也.«墨子􀅰尚同»

故曰:治天下之国,若治一家; 使 天 下 之 民, 若 使 一 夫. 意 独 子 墨

子有此,而先王无此,其有邪? 则亦 然 也. 圣 王 皆 以 尚 同 为 政, 故 天 下

治.何以知其然也? 于 先 王 之 书 也 «大 誓» 之 言 然. 曰: 小 人 见 奸 巧,

乃闻不言也,发罪钧.此言见淫辟 不 以 告 者,其 罪 亦 犹 淫 辟 者 也.故 古

之圣王治天下也,其所差论,以自 左 右 羽 翼 者 皆 良.外 为 之 人,助 之 视

听者众.故与人谋事,先人得之; 与 人 举 事, 先 人 成 之; 光 誉 令 闻, 先

人发之.唯信身而从事,故利若 此. 古 者 有 语 焉, 曰: 一 目 之 视 也, 不

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 二 耳 之 听 也;一 手 之 操 也,不 若 二 手

之强也.夫唯能信身而从事,故利 若 此.是 故 古 之 圣 王 之 治 天 下 也,千

里之外有贤人焉,其乡里之人皆未之 均 闻 见 也,圣 人 得 而 赏 之;千 里 之

内有暴人焉,其乡里未之均闻见也;圣王得而罚之.同上

古者,禹治天 下, 西 为 西 河、 渔 窦, 以 泄 渠 孙 皇 之 水; 北 为 防 原

① “辟”,原作 “彼”,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5
 7

派,注后之邸、嘑池之窦,洒为底 柱, 凿 为 龙 门, 以 利 燕、 代、 胡、 貉

与西河之民;东方漏之陆,防孟诸 之 泽, 洒 为 九 浍, 以 楗 东 土 之 水, 以

利冀州之民;南为江、汉、淮、汝, 东 流 之 注 五 湖 之 处, 以 利 荆、 楚 与

越南夷之民.此 言 禹 之 事, 吾 今 行 兼 矣. 昔 者 文 王 之 治 西 土, 若 日 若

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 侮 小 国, 不 为 众 庶 侮 鳏 寡, 不 为 暴

势夺穑人黍稷狗 彘. 天 屑 临 文 王 慈, 是 以 老 而 无 子 者, 有 所 得 终 其 寿;

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 间;少 失 其 父 母 者,有 所 放 依 而 长.此

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昔者武 王 将 事 泰 山 隧, 传 曰: 泰 山, 有 道 曾

孙周王有 事. 大 事 既 获, 仁 人 尚 作, 以 祗 商、 夏, 蛮 夷 丑 貉. 虽 有 周

亲,不若仁人,万方有罪,惟予一人! 此言武王之事,吾今行兼矣. «墨

子􀅰兼爱»

言禹治水,与 «禹贡»同意异名.文王则 与 «康 诰»、 «孟 子» 有 相

同者,词则迥异.是墨 子 之 «书 经» 与 儒 教 之 «书 经» 不 同 也. “虽 有

周亲,不如仁人”四语,与 «论语» 同. 此 二 家 采 集 古 书 并 同 处, 必 确

为古书语矣.

今若夫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 六 王 者 亲 行 之. 何 知 先 圣 六 王 之

亲行之也? 子墨子曰:吾非与之并 世 同 时, 亲 闻 其 声, 见 其 色 也, 以 其

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琢于槃盂,传遗后 世 子 孙 者 知 之. «泰 誓» 曰:

文王若日若月,乍照光于四方,于西土.即 此 言 文 王 之 兼 爱 天 下 之 博 大

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即 此 文 王 兼 也.虽 子 墨 子 之 所 谓 兼

者,于文王取法焉.且不惟 «泰誓» 为 然, 虽 «禹 誓» 即 亦 犹 是 也. 禹

曰:济济有众, 咸 听 朕 言: 非 惟 小 子, 敢 行 称 乱. 蠢 兹 有 苗, 用 天 之

罚.若予既率尔 群 对 诸 群, 以 征 有 苗. 禹 之 征 有 苗 也, 非 以 求 以 重 富

贵、干福禄、乐耳目也,以 求 兴 天 下 之 利, 除 天 下 之 害. 即 此 禹 兼 也.

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禹求焉.且不 惟 «禹 誓» 为 然, 虽 «汤 说» 即
 
58􀅰 孔子改制考

亦犹是也.汤曰:惟予 小 子 履, 敢 用 玄 牡, 告 于 上 天 后 曰: 今 天 大 旱,

即当朕身履,未知得罪 于 上 下, 有 善 不 敢 蔽, 有 罪 不 敢 赦, 简 在 帝 心.

万方有罪,即当朕身,朕身有罪, 无 及 万 方. 即 此 言. 汤 贵 为 天 子, 富

有天下,然且不惮以身为牺牲,以 祠 说 于 上 帝 鬼 神,即 此 汤 兼 也.虽 子

墨子之所谓兼者,于 汤 取 法 焉.且 不 惟 «誓 命» 与 «汤 说» 为 然, «周

诗»即亦犹是也. «周 诗» 曰: 王 道 荡 荡, 不 偏 不 党; 王 道 平 平, 不 党

不偏.其直若矢,其易若底.君子之 所 履, 小 人 之 所 视. 若 吾 言 非 语 道

之谓也.古者,文、武为正均分,赏 贤 罚 暴, 勿 有 亲 戚 弟 兄 之 所 阿, 即

此文、武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武取法焉.«墨子􀅰兼爱»

«泰誓»、«禹誓»、«汤说»、 «周诗»,皆墨子之 «诗»、 «书» 也,与

孔子之 «诗»、«书»同,而删定各异,以 行 其 说.今 伪 古 文 采 用 之 人 忘

之矣.

昔者,有三苗大乱,天命殛之.日 妖 宵 出, 雨 血 三 朝, 龙 生 庙, 犬

哭乎市,夏冰,地坼及泉,五谷变 化, 民 乃 大 振. 高 阳 乃 命 玄 宫. 禹 亲

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四电诱祗, 有 神 人 面 鸟 身, 若 瑾 以 侍, 搤 矢 有

苗之祥.苗师大乱,后乃遂几.禹既 已 克 有 三 苗 焉, 磨 为 山 川, 别 物 上

下,卿制大极而神民不违,天下乃 静.则 此 禹 之 所 以 征 有 苗 也.还 至 乎

夏王桀,天有 命,日月不时,寒 暑 杂 至, 五 谷 焦 死, 鬼 呼 国, 昢 鸣 十

夕余.天乃命汤 于 镳 宫, 用 受 夏 之 大 命: 夏 德 大 乱, 予 既 卒 其 命 于 天

矣,往而诛之,必使汝堪之.汤焉, 敢 奉 率 其 众, 是 以 乡 有 夏 之 境. 帝

乃使阴暴毁有夏之城.少少有神 来 告 曰:夏 德 大 乱,往 攻 之,予 必 使 汝

大堪之.予既受命于天,天命融隆 火,于 夏 之 城 间 西 北 之 隅.汤 奉 桀 众

以克有,属诸侯于薄,荐章 天 命, 通 于 四 方, 而 天 下 诸 侯 莫 敢 不 宾 服.

则此汤之所以 诛 桀 也. 还 至 乎 商 王 纣, 天 不 序 其 德, 祀 用 失 时, 兼 夜

中,十日雨土于薄,九鼎迁止,妇 妖 宵 出, 有 鬼 宵 吟, 有 女 为 男, 天 雨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5
 9

肉,棘生乎国道,王兄自纵也.赤 乌 衔 珪, 降 周 之 岐 社, 曰: 天 命 周 文

王伐殷有国.泰颠来 宾, 河 出 «绿 图», 地 出 乘 黄. 武 王 践 功, 梦 见 三

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往 攻 之, 予 必 使 汝 大 堪 之. 武 王 乃 攻

狂夫,反商之周.天赐武王黄鸟之 旗. 王 既 已 克 殷, 成 帝 之 来, 分 主 诸

神,祀纣先王,通维四夷,而天下莫 不 宾 焉, 袭 汤 之 绪. 此 即 武 王 之 所

以诛纣也.«墨子􀅰非攻»

此言征有苗事,亦必墨 子 之 «书 经». 必 是 旧 文, 而 墨 子 稍 附 己 意

者.儒书文王无 伐 殷 事, 三 分 服 事, 孔 子 所 以 发 明 文 王 为 纯 臣 也. 据

«墨子»则有之,必有一家托古者.

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 十, 毋 敢 不 处 家; 女 子 年 十 五, 毋 敢

不事人.此圣王之法也.圣王既没, 于 民 次 也, 其 欲 蚤 处 家 者, 有 所 二

十年处家;其欲晚处家者,有所四 十 年 处 家.以 其 蚤 与 其 晚 相 践,后 圣

王之法十年.若 纯 三 年 而 字 子, 生 可 以 二、 三 年 矣, 此 不 惟 使 民 蚤 处

家,而可以倍与! «墨子􀅰节用»

墨子恐人败男女之交,故婚嫁 特 早. 礼: 男 子 三 十 而 娶, 女 子 二 十

而嫁.故知为墨子改制之托先王也.

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 棺 三 寸, 足 以 朽 体; 衣 衾 三 领, 足 以

覆恶.以及其葬也,下毋及泉,上 毋 通 臭, 垄 若 参 耕 之 亩, 则 止 矣. 死

者既以葬矣,生者必无 久 哭, 而 疾 而 从 事, 人 为 其 所 能, 以 交 相 利 也.

此圣王之法也.今执厚葬、久丧者 之 言 曰: 厚 葬、 久 丧, 虽 使 不 可 以 富

贫、众寡、定危治乱,然此圣王之 道 也. 子 墨 子 曰: 不 然. 昔 者 尧 北 教

乎八狄,道死,葬蛩山之阴.衣衾 三 领, 谷 木 之 棺, 葛 以 缄 之. 既 而

后哭.满坎无封,已葬,而牛马乘 之. 舜 西 教 乎 七 戎, 道 死, 葬 南 己 之

市.衣衾三领,谷木之棺,葛以缄 之. 已 葬, 而 市 人 乘 之. 禹 东 教 乎 九

夷,道死,葬 会 稽 之 山. 衣 衾 三 领, 桐 棺 三 寸, 葛 以 缄 之. 绞 之 不 合,
 
60􀅰 孔子改制考

通之不坎,土地之深,下毋及泉, 上 无 通 臭. 既 葬, 收 余 壤 其 上, 垄 若

参耕之亩,则止矣.若以此若三圣 王 者 观 之,则 厚 葬、久 丧 果 非 圣 王 之

道.故三王者,皆贵为天子,富有天 下, 岂 忧 财 用 之 不 足 哉? 以 为 如 此

葬埋之法.«墨子􀅰节葬»

太古不知重魂,惟重尸体.埃及古 王 陵 至 今 犹 在, 裹 尸 亦 在 博 物 院

焉.二婢夹我,三良为殉,骊山虽 暴, 尚 是 旧 俗, 故 汉 陵 尚 沿 其 制. 乃

知孔子之制已损之尽.制衣衾三 领,桐 棺 三 寸,荀 子 攻 之,以 为 刑 徒 之

礼,而墨子 制 之. 其 为 托 古 犹 明. 韩 非 所 谓 孔 子、 墨 翟 同 称 尧、 舜,

尧、舜不可复生,谁使定尧、舜之真也.

故昔三代圣王禹、汤、文、武,欲以天之为政于天子,明说天下之百

姓,故莫不昳牛羊,豢犬彘,洁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

于天.我未尝闻天下之所求祈福于天子者也,我所以知天之为政于天子者

也.故天子者,天下之穷贵也,天下之穷富也.故 于 富 且 贵 者, 当 天 意

而不可不 顺. 顺 天 意 者, 兼 相 爱, 交 相 利, 必 得 赏; 反 天 意 者, 别 相

恶,交相贼,必得罚.然则是 谁 顺 天 意 而 得 赏 者? 谁 反 天 意 而 得 罚 者?

子墨子言曰:昔三代圣王禹、汤、 文、 武, 此 顺 天 意 而 得 赏 也. 昔 三 代

之暴王桀、纣、幽、厉,此反天意而 得 罚 者 也. 然 则 禹、 汤、 文、 武 其

得赏何以 也? 子 墨 子 言 曰: 其 事, 上 尊 天, 中 事 鬼 神, 下 爱 人. 然 则

桀、纣、幽、厉得其罚何以也? 子墨 子 曰: 其 事, 上 诟 天, 中 诟 鬼, 下

贱人.«墨子􀅰天志»

夫爱人、利人、顺天之意、得天之 赏 者, 谁 也? 曰: 若 昔 三 代 圣 王

尧、舜、禹、汤、 文、 武 者 是 也. 尧、 舜、 禹、 汤、 文、 武 焉 所 从 事?

曰:从事兼,不从事别.同上

墨子少条理,以孔子多条理为别,因以其制托于先王.

何以知天之爱百姓也? 吾以贤者 之 必 赏 善 罚 暴 也.何 以 知 贤 者 之 必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6
 1

赏善罚 暴 也? 吾 以 昔 者 三 代 之 圣 王 知 之. 故 昔 也 三 代 之 圣 王 尧、 舜、

禹、汤、文、武之兼爱之天下也,从 而 利 之, 移 其 百 姓 之 意 焉, 率 以 敬

上帝、山川、鬼神.«墨子􀅰天志»

昔者武王之攻殷诛纣也,使诸 侯 分 其 祭, 曰: 使 亲 者 受 内 祀, 疏 者

受外祀.故武王必以鬼神为有,是 故 攻 殷 伐 纣,使 诸 侯 分 其 祭.若 鬼 神

无有,则武王何祭 分 哉? 非 惟 武 王 之 事 为 然 也. 故 圣 王 其 赏 也 必 于 祖,

其僇也必于社.赏于祖者何也? 告 分 之 均 也.僇 于 社 者 何 也? 告 听 之 中

也.非惟若 «书»之 说 为 然 也. 且 惟 昔 者 虞、 夏、 商、 周 三 代 之 圣 王,

其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 以 为 宗 庙;必 择 木 之 修 茂 者,立 以

为菆位;必择国之父兄慈孝、贞良 者,以 为 祝 宗;必 择 六 畜 之 胜 腯 肥 倅

毛,以为牺牲:珪、璧、琮、璜,称财为度; 必 择 五 谷 之 芳 黄, 以 为 酒

醴粢盛,故酒醴粢盛与岁上下也.故古 圣 王 治 天 下 也,故 必 先 鬼 神 而 后

人者,此也. 故 曰: 官 府 选 效, 必 先 祭 器、 祭 服, 毕 藏 于 府, 祝 宗 有

司,毕立于朝,牺牲不与昔聚群.故 古 者 圣 王 之 为 政 若 此,古 者 圣 王 必

以鬼神为,其务鬼神厚矣.又恐后 世 子 孙 不 能 知 也,故 书 之 竹 帛,传 遗

后世之子孙;咸恐其腐蠹绝灭,后 世 之 子 孙 不 得 而 记,故 琢 之 盘 盂,镂

之金石,以重之;有恐后世子孙不 能 敬 莙 以 取 羊,故 先 王 之 书,圣 人 一

尺之帛,一篇之书,语数鬼神之有 也, 重 有 重 之. 此 其 故 何? 则 圣 王 务

之.今执无鬼者曰:鬼 神 者, 固 无 有. 则 此 反 圣 王 之 务. 反 圣 王 之 务,

则非所以 为 君 子 之 道 也. 今 执 无 鬼 者 之 言 曰: 先 王 之 书, 慎 无 一 尺 之

帛,一篇之书,语数鬼 神 之 有, 重 有 重 之, 亦 何 书 之 有 哉? 子 墨 子 曰:

«周书»、«大 雅» 有 之. «大 雅» 曰: 文 王 在 上, 于 昭 于 天. 周 虽 旧 邦,

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 文 王 陟 降, 在 帝 左 右. 穆 穆 文 王, 令

闻不已.若鬼神无有,则文王既死,彼 岂 能 在 帝 之 左 右 哉? 此 吾 所 以 知

«周书»之鬼也.且 «周书»独鬼,而 «商 书» 不 鬼, 则 未 足 以 为 法 也.
 
62􀅰 孔子改制考

然则姑尝上观乎 «商 书», 曰: 呜 呼! 古 者 有 夏 方 未 有 祸 之 时, 百 兽 贞

虫,允及飞鸟,莫不比方.矧佳人 面, 胡 敢 异 心? 山 川、 鬼 神 亦 莫 敢 不

宁,若能共允,佳天下之合,下土之 葆. 察 山 川、 鬼 神 之 所 以 莫 敢 不 宁

者,以佐谋禹也.此吾所以 知 «商»、 «周» 之 鬼 也. 且 «商 书» 独 鬼,

而 «夏书»不鬼,则未 足 以 为 法 也.然 则 姑 尝 上 观 乎 «夏 书». «禹 誓»

曰:大战 于 甘, 王 乃 命 左 右 六 人, 下 听 誓 于 中 军, 曰: 有 扈 氏 威 侮 五

行,怠弃 三 正, 天 用 剿 绝 其 命. 有 曰: 日 中, 今 予 与 有 扈 氏 争 一 日 之

命.且尔卿大夫庶人,予非尔田野 葆 士 之 欲 也,予 共 行 天 之 罚 也.左 不

共于左,右不共于右,若不共命,御 非 尔 马 之 政; 若 不 共 命, 是 以 赏 于

祖而僇于社.赏于祖者何也? 言分 命 之 均 也;僇 于 社 者 何 也? 言 听 狱 之

事也.故古圣王必 以 鬼 神 为 赏 贤 而 罚 暴, 是 故 赏 必 于 祖, 而 僇 必 于 社,

此吾所以知 «夏书»之鬼也.故尚书 «夏 书», 其 次 商、 周 之 «书», 语

数鬼神之有也, 重 有 重 之. 此 其 故 何 也? 则 圣 王 务 之. 以 若 书 之 说 观

之,则鬼神之有,岂可疑哉? 于古 曰: 吉 日 丁 卯, 周 代 祝 社 方, 岁 于 社

者考,以延年寿.若无鬼神,彼岂有所延年寿哉? «墨子􀅰明鬼»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鬼神孰与圣 人 明 智? 子 墨 子 曰: 鬼 神 之 明 智 于

圣人,犹聪耳明目之与聋瞽也.昔者夏 后 开 使 蜚 廉 采 金 于 山 川,而 陶 铸

之于昆吾.是使翁难乙卜于目若 之 龟,龟 曰:鼎 成 三 足 而 方,不 炊 而 自

烹,不举 而 自 臧, 不 迁 而 自 行, 以 祭 于 昆 吾 之 墟, 上 乡. 乙 又 言 兆 之

由,曰:飨矣,逢 逢 白 云, 一 南 一 北, 一 西 一 东. 九 鼎 既 成, 迁 于 三

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 人 失 之, 周 人 受 之. 夏 后、 殷、 周 之 相

受也,数百岁 矣. 使 圣 人 聚 其 良 臣 与 其 桀 相 而 谏, 岂 能 智 数 百 岁 之 后

哉? 而鬼神智之.是故曰:鬼神之明 智 于 圣 人 也,犹 聪 耳 明 目 之 与 聋 瞽

也.«墨子􀅰耕柱»

托禹卜以明鬼神之明智,然后能申其明鬼之说.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6
 3

是故子墨 子 曰: 为 乐 非 也. 何 以 知 其 然 也? 曰: 先 王 之 书, 汤 之

«官刑»有之.曰:其 恒 舞 于 宫, 是 谓 巫 风, 其 刑: 君 子 出 丝 二 卫, 小

人否.似二伯黄径,乃言曰:呜 呼! 舞 佯 佯, 黄 言 孔 章. 上 帝 弗 常, 九

有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 ,其家 必 坏 丧. 察 九 有 之 所 以 亡 者, 徒 从

饰乐也.于 «武观»曰:启 乃 淫 溢 康 乐, 野 于 饮 食, 将 将 铭 苋 磬 以 力,

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 闻 于 天, 天 用 弗 式. 故 上 者 天 鬼 弗

戒,下者万民弗利.«墨子􀅰非乐»

六代之乐,岂非先王者乎? 墨子何不引之? 故知托古以申其说.

尝尚观于先王之书.先王之书 所 以 出 国 家、 布 施 百 姓 者, 宪 也. 先

王之宪亦尝有曰:福不可请,而祸 不 可 讳, 敬 无 益、 暴 无 伤 者 乎? 所 以

听狱制 罪 者, 刑 也. 先 王 之 刑 亦 尝 有 曰: 福 不 可 请, 祸 不 可 讳, 敬 无

益、暴无伤者乎? 所以整设师旅,进 退 师 徒 者, 誓 也. 先 王 之 誓 亦 尝 有

曰: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敬无益、 暴 无 伤 者 乎? 故 子 墨 子 言 曰: 吾 当

未盐 此 “尽 ” 字 之 讹 数, 天 下 之 良 书, 不 可 尽 计 数, 大 方 论 数, 而 五 者 是

也.«墨子􀅰非命»

“福不可请,祸不可讳”,此墨子 自 申 其 无 命 之 说.其 言 先 王 之 誓 亦

皆有此说,则此 誓 盖 墨 子 之 书 托 先 王 以 明 之 者. 孔 子 之 书 «汤 誓 » 有

曰:天命殛之.«甘誓»曰:天用剿绝其命.此何尝非言命者哉?

于仲虺之告曰:我闻于夏,人 矫 天 命, 布 命 于 下, 帝 伐 之 恶, 龚 丧

厥师.此言汤之所以非桀之执有命 也. 于 «太 誓» 曰: 纣 夷 处, 不 肯 事

上帝、鬼神,祸厥先神禔不祀.乃 曰: 吾 民 有 命, 无 廖 排 漏, 天 亦 纵 之

弃而弗葆.此言武王所以非纣执有命也.«墨子􀅰非命»

«仲虺之告»,今为伪古文所窃.此 «墨 子» 书 之 篇 名, 言 汤 之 执 有

命,武王之执有命,皆所以托先王而言 命 之 不 可 恃 也.今 «书 􀅰 高 宗 彤

日»曰:民中绝命.«咎繇谟» 曰:天命有德. «诰» 曰:天既遐终大邦


 
64􀅰 孔子改制考

殷之有命.«康诰»曰:惟命不如常.孔子之言命多矣.

墨子专持 “无 命 ” 之 说 以 攻 孔 子. 翟 之 意, 盖 以 人 人 皆 以 命 为 可

恃,则饥以待食,寒以待衣.翟仁 而 愚, 急 欲 行 其 道, 故 坚 守 此 义, 托

之先王.当时儒者亦莫 如 之 何 也.夫 即 孔 子 之 浅 而 论 之, «论 语» 则 首

以学而后知命,孔 子 立 名 之 后, 命 即 随 之. 盖 命 所 以 视 其 有 一 定 之 理,

不可强求,即孟子所云孔子得不得之 义 也.名 则 兴 起 拨 乱 之 治 矣.夫 有

行,而后有命;无行,是无命也.翟 独 昧 于 此, 而 力 争 之, 真 庄 子 所 谓

“其道大觳”,徒成其为才士也夫.

今夫有命者言曰:我非作之后世也,自昔三代有若言以传流矣,今故

先生 毕注:生当为王. 对之? 曰:夫有命者,不志昔也三代之圣善人与,意亡

昔三代之暴不肖人也? 何以知之! «墨子􀅰非命»

墨子谓三代先王不言命.夫 先 王, 禹、 汤、 文、 武 耳, 而 «书 􀅰 般

庚»有曰:恪谨天命.«金縢»又 曰:无 坠 天 之 降 宝 命.皆 显 明 言 命 者.

今书中不可缕 指. 然 则 墨 子 之 言 “非 命”, 非 托 之 先 王 而 何? 墨 子 托 先

王以非命,孔子之言命,亦何莫非托先王以明斯义哉?

圣王之患此也,故书之 竹 帛, 琢 之 金 石. 于 先 王 之 书 «仲 虺 之 告»

曰:我闻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 下. 帝 式 是 恶, 用 阙 师. 此 语 夏 王 桀

之执有命也.汤与仲虺共非之.先王 之 书 «太 誓» 之 言 然, 曰: 纣 夷 之

居,而不肯事上帝,弃 阙 其 先 神 而 不 祀 也. 曰: 我 民 有 命, 毋 勠 其 务.

天亦不弃纵 而 不 葆. 此 言 纣 之 执 有 命 也. 武 王 以 «太 誓 » 非 之, 有 于

«三代不国»有之,曰:女毋崇天之 有 命 也, 命 三 不 国, 亦 言 命 之 无 也.

于召公之执令于然,且敬哉无天命,惟 予 二 人 而 无 造 言,不 自 降 天 之 哉

得之.在于商,夏之 «诗»、«书»曰:命者,暴王作之.«墨子􀅰非命»

«仲虺之告»、«太誓»之言,皆 墨 子 之 书,绝 不 言 命,与 今 书 不 符,

可知皆出于托也.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6
 5

禹之 «总德»有之曰:允不著, 惟 天 民 不 而 葆, 既 防 凶 心, 天 加 之

咎,不慎厥德,天命焉葆? «仲 虺 之 告» 曰: 我 闻 有 夏, 人 矫 天 命, 于

下帝式是增,用爽厥师.彼用无为 有, 故 谓 矫. 若 有 而 谓 有, 夫 岂 为 矫

哉? 昔者,桀执有命而行,汤为 «仲虺之告» 以 非 之. «太 誓» 之 言 也,

于去发曰:恶乎君子! 天有显德, 其 行 甚 章, 为 鉴 不 远, 在 彼 殷 王. 谓

人有命,谓敬不可行,谓祭无益, 谓 暴 无 伤, 上 帝 不 常, 九 有 以 亡. 上

帝不顺, 祝 降 其 丧. 惟 我 有 周, 受 之 大 帝. 昔 纣 执 有 命 而 行, 武 王 为

«太誓»去发以 非 之. 曰: 子 胡 不 尚 考 之 乎 商、 周、 虞、 夏 之 记, 从 十

简之篇以尚皆无之,将何若者也? «墨子􀅰非命»

«书􀅰大诰»曰:予惟 小 子, 不 敢 替 上 帝 命. «康 诰»: 天 乃 大 命 文

王.固知墨翟非命,而言禹、汤、文、武者,托古也.

墨子攻孔子 “立 命 ” 之 说, 引 «书 » 为 证. 而 今 «书 » 则 频 称 天

命,足见墨子之 «书» 亦 墨 子 删 改 而 成, 其 言 皆 托 古 墨 子 之 «书», 而

非三代之 «书».其 «明 鬼 篇» 引 «大 雅» “其 命 维 新”, 则 安 得 谓 十 简

无之? 益以见其假托也.«墨子» 以 «书» 十 简 以 上 皆 无 命,可 征 «书»

之言命者折之.

公孟子曰:君子必古言服,然 后 仁. 子 墨 子 曰: 昔 者, 商 王 纣 卿 士

费仲为天下之 暴 人, 箕 子、 微 子 为 天 下 之 圣 人, 此 同 言, 而 或 仁 不 仁

也.周公旦为天下之圣 人, 关 叔 为 天 下 之 暴 人, 此 同 服, 或 仁 或 不 仁.

然则不在古服与古言矣.且子法 周 而 未 法 夏 也, 子 之 古 非 古 也.«墨 子 􀅰

公孟»

禽滑釐问于墨子曰:锦绣 , 将 安 用 之? 墨 子 曰: 恶, 是 非 吾 用

务也.古有无文者,得之矣,夏禹 是 也. 卑 小 宫 室, 损 薄 饮 食, 土 阶 三

等,衣裳细布.当此之时,黻无所 用, 而 务 在 于 完 坚. 殷 之 盘 庚, 大 其

先王之室,而改迁于殷.茅茨不翦, 采 椽 不 斲, 以 变 天 下 之 视. 当 此 之
 
66􀅰 孔子改制考

时,女采之帛,将安所 施? 夫 品 庶 非 有 心 也, 以 人 主 为 心, 苟 上 不 为,

下恶用之? 二王者,以化身 先 于 天 下, 故 化 隆 于 其 时, 成 名 于 今 世 也.

且夫锦绣 ,乱君之所造也,其 本 皆 兴 于 齐.景 公 喜 奢 而 忘 俭,幸 有

晏子以 俭 籺 之, 然 犹 几 不 能 胜. 夫 奢 安 可 穷 哉! 纣 为 鹿 台、 糟 邱、 酒

池、肉林,宫墙文画,雕琢刻镂, 锦 绣 被 堂, 金 玉 珍 玮, 妇 女 优 倡, 钟

鼓管弦,流漫不禁.而天下愈竭,故 卒 身 死 国 亡, 为 天 下 戮, 非 惟 锦 绣

之用邪? 今当凶年,有欲予子 隋 侯 之 珠 者,不 得 卖 也,珍 宝 而 以 为

饰.又欲予子一钟粟者.得珠者不 得 粟, 得 粟 者 不 得 珠, 子 将 何 择? 禽

滑釐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墨 子 曰: 诚 然, 则 恶 在 事 夫 奢 也. 长 无

用,好末淫,非圣人之所急也.故 食 必 常 饱, 然 后 求 美; 衣 必 常 暖, 然

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 可 长, 行 可 久, 先 质 而 后 文, 此 圣 人

之务.禽滑釐曰:善.«墨子􀅰佚文»

墨子多 托 于 禹, 以 尚 俭 之 故. 禹 卑 宫 室 以 开 辟 洪 荒, 未 善 制 作 之

故,当是 实 事, 故 儒、 墨 交 称 之. 至 孔 子 谓 致 美 黻 冕, 墨 子 谓 衣 裳 细

布,黻无所用,此则各托先 王 以 明 其 宗 旨. 至 于 盘 庚 之 世, 茅 茨 不 翦,

则不可信.且与墨制同,其为墨子 所 托, 不 待 言 矣. 萧 道 成 谓: 使 我 治

天下十年,当使黄金与粪土同价. 黄 金 不 可 与 粪 土 同, 锦 绣 纻亦必不

可去,以非人情也.

尧葬于谷林,通树之.舜葬于 纪 市, 不 变 其 肆. 禹 葬 于 会 稽, 不 变

人徒.是故先王以俭节葬死也.«吕氏春秋􀅰安死»

墨子薄葬,托于尧、舜、禹以发之,其义更明.

墨者亦尚 尧、 舜 道, 言 其 德 行 曰: 高 堂 三 尺, 土 阶 三 等, 茅 茨 不

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 粝 粱 之 食, 藜 藿 之 羹. 夏 日 葛 衣, 冬

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 尽 其 哀. 教 丧 礼, 必 以 此 为 万 民 之

率,使天下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6
 7

墨者所称尧、舜,与孔子相反,太史公亦知.当时诸子皆托古矣.

右墨子托古.

老子托古

老聃曰:小子少进! 余语女三王 五 帝 之 治 天 下. 黄 帝 之 治 天 下, 使

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 非 也. 尧 之 治 天 下, 使 民 心 亲, 民 有

为其亲杀其杀, 而 民 不 非 也. 舜 之 治 天 下, 使 民 心 竞, 民 孕 妇 十 月 生

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 乎 孩 而 始 谁, 则 人 始 有 夭 矣. 禹 之 治 天 下,

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杀盗 非 杀,人 自 为 种 而 天 下 耳.是 以 天 下

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 而 今 乎 妇 女, 何 言 哉! 余 语 女, 三 皇

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庄子􀅰天运»

此老、庄之托古以申 其 “在 宥”、 “无 为” 之 宗 旨, 岂 知 太 古 之 世,

人兽相争,部落相争,几经治化,乃 有 三 代 圣 王 作 为 治 法.安 得 三 皇 五

帝乱天下之说?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元通,深不可识.«老子􀅰道德经»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同上

杗、尧之时,混吾之美在下,其 道 非 独 出 人 也. 山 不 童 而 用 赡, 泽

不弊而养足,耕以自养,以其余应 良 天 子, 故 平. 牛 马 之 牧 不 相 及, 人

民之俗不相知,不出百里而来足, 故 卿 而 不 理, 静 也. 其 狱 一 沖 腓、 一

沖屦而当死.今周公断指满稽,断 首 满 稽, 断 足 满 稽, 而 死 民 不 服, 非

人性也,敝也.«管子􀅰侈靡»

此老氏学.百里之地,鸡犬相 闻, 使 民 老 死 不 相 往 来, 即 是 义. 其

狱一踦腓、一踦履而当死.则老学亦有制度矣.

黄帝言曰:声禁 重, 色 禁 重, 衣 禁 重, 香 禁 重, 味 禁 重, 室 禁 重.

尧有子十人,不 与 其 子 而 授 舜; 舜 有 子 九 人, 不 与 其 子 而 授 禹. 至 公
 
68􀅰 孔子改制考

也.«吕氏春秋􀅰去私»

黄帝曰: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 无 处 也. 以 言 “不 刑 蹇”, 圜 道 也.

人之窍九,一有所居则八虚.八虚 甚 久 则 身 毙. 故 唯 而 听, 唯 止; 听 而

视,听止.以言说一.一不欲留, 留 运 为 败, 圜 道 也. 一 也 齐 至 贵, 莫

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 知 其 终, 而 万 物 以 为 宗. «吕 氏 春 秋 􀅰

圜道»

黄帝曰:芒芒昧昧,从天之道,与元同气.«淮南子􀅰缪称训»

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 行 义. 以 德 以 义, 不 赏 而 民 劝, 不 罚

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吕氏春秋􀅰上德»

凡言黄帝,皆老氏所托古者.

右老子托古.

杨子托古

杨朱曰:太古之人,知生之暂 来, 知 死 之 暂 往, 故 从 心 而 动, 不 违

自然所好,当身之娱,非所去也,故 不 为 名 所 劝. 从 性 而 游, 不 逆 万 物

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 为 刑 所 及. 名 誉 先 后, 年 命 多 少, 非

所量也.«列子􀅰杨朱»

杨朱曰:古语有之:生相怜,死相 捐. 此 语 至 矣. 相 怜 之 道, 非 唯

情也.勤能使逸,饥能使饱,寒能 使 温, 穷 能 使 达 也. 相 捐 之 道, 非 不

相哀也;不含珠玉,不服文锦,不陈牺牲,不设明器也.

杨朱曰: 伯 成 子 高 不 以 一 毫 利 物, 舍 国 而 隐 耕. 大 禹 不 以 一 身 自

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 天 下, 不 与 也; 悉 天 下 奉 一 身, 不 取

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曰:丰屋,美服,厚味,姣色, 有 此 四 者, 何 求 于 外? 有 此 而

求外者,无猒之性.无猒之性,阴阳 之 蠹 也. 忠 不 足 以 安 君, 适 足 以 危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6
 9

身;义不足以利物,适足以害生.安 上 不 由 于 忠, 而 忠 名 灭 焉; 利 物 不

由于义,而义名绝焉.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并同上

杨朱以为爱为宗旨,所言以纵欲 为 事. 拔 一 毫 利 天 下 不 为, 而 皆 托

之于古.

右杨子托古.

庄子托古

南伯子葵曰:子独恶乎闻之? 曰: 闻 诸 副 墨 之 子, 副 墨 之 子 闻 诸 洛

诵之孙,洛诵之孙闻之瞻明,瞻明 闻 之 聂 许,聂 许 闻 之 需 役,需 役 闻 之

于讴,于讴闻之玄冥,玄冥闻之参寥,参寥闻之疑始.«庄子􀅰大宗师»

如此名目, «庄 子» 书 中 甚 多, 盖 随 意 假 托, 非 真 实 有 其 人, 其 余

诸子亦然.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 然.无 誉 无 訾,一 龙 一 蛇,与 时 俱 化,而

无肯 专 为 . 一 上 一 下 , 以 和 为 量 , 浮 游 乎 万 物 之 祖 . 物 物 而 不 物 于 物 ,

则 胡 可 得 而 累 邪 ? 此 神 农 、 黄 帝 之 法 则 也 .«庄子􀅰山木»

颜渊东 之 齐, 孔 子 有 忧 色. 子 贡 下 席 而 问 曰: 小 子 敢 问, 回 东 之

齐,夫子有忧色,何邪? 孔子曰: 善 哉 女 问! 昔 者, 管 子 有 言, 丘 甚 善

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 不 可 以 汲 深. 夫 若 是 者, 以 为 命 有

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 不 可 损 益. 吾 恐 回 与 齐 侯 言 尧、 舜、 黄 帝 之 道,

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 将 内 求 于 己 而 不 得, 不 得 则 惑, 人 惑 则 死.

«庄子􀅰至乐»

狶韦氏得之,以絜天地;伏戏 得 之, 以 袭 气 母; 维 斗 得 之, 终 古 不

忒;日月得之, 终 古 不 息; 堪 坏 得 之, 以 袭 崑 ; 冯 夷 得 之, 以 游 大

川;肩吾得之, 以 处 太 山; 黄 帝 得 之, 以 登 云 天; 颛 顼 得 之, 以 处 玄

宫;禺强得之,立乎北极;西王母 得 之, 坐 乎 少 广, 莫 知 其 始, 莫 知 其
 
70􀅰 孔子改制考

终;彭祖得之, 上 及 有 虞, 下 及 五 霸; 傅 说 得 之, 以 相 武 丁, 奄 有 天

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庄子􀅰大宗师»

庄子寓言,人皆知之,不知当时风气实如此.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 张 «咸 池» 之 乐 于 洞 庭 之 野, 吾 始 闻 之 惧,

复闻之怠,卒闻之而惑.荡荡默默,乃不自得.«庄子􀅰天运»

啮缺 问 于 王 倪 , 四 问 而 四 不 知 . 啮 缺 因 跃 而 大 喜 , 行 以 告 蒲 衣 子 .

蒲衣子曰:而今乃知之乎? 有虞氏不及泰氏.有 虞 氏,其 犹 藏 仁 以 要

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 氏,其 卧 徐 徐,其 觉 于 于,一 以

己 为 马 , 一 以 己 为 牛 , 其 知 情 信 , 其 德 甚 真 , 而 未 始 入 于 非 人 . «庄

子􀅰应帝王»

阳子居 见 老 聃, 曰: 有 人 于 此, 向 疾 强 梁, 物 彻 疏 明, 学 道 不 倦.

如是者, 可 比 明 王 乎? 老 聃 曰: 是 于 圣 人 也, 胥 易 技 系, 劳 形 怵 心 者

也.且也虎豹之文来田,猿狙之 便、 执 之 狗 来 藉. 如 是 者, 可 比 明 王

乎? 阳子居蹴然曰:敢问明王之治. 老 聃 曰: 明 王 之 治: 功 盖 天 下 而 似

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 举 名, 使 物 自 喜. 立 乎 不 测, 而 游 于

无有者也.同上

庄子寓言,无人不托,即老聃亦是托古也.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 矣, 而 爝 火 不 息, 其 于 光 也, 不 亦 难

乎? 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 也, 不 亦 劳 乎? 夫 子 立 而 天 下 治, 而

我犹尸 之, 吾 自 视 缺 然, 请 致 天 下. 许 由 曰: 子 治 天 下, 天 下 既 已 治

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 名 者, 实 之 宾 也. 吾 将 为 宾 乎? 鹪 玊 巢

于深林, 不 过 一 枝; 偃 鼠 饮 河, 不 过 满 腹. 归 休 乎 君, 予 无 所 用 天 下

为! 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

故昔 者 尧 问 于 舜 曰 : 我 欲 伐 宗 、 脍 、 胥 敖 , 南 面 而 不 释 然 . 其 故

何也? 舜曰:夫三子者,犹存乎蓬 艾 之 间.若 不 释 然,何 哉? 昔 者 十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7
 1

日 并 出 , 万 物 皆 照 , 而 况 德 之 进 乎 日 者 乎 ! «庄子􀅰齐物»

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 扈, 国 为 虚 厉, 身 为 刑 戮, 其 用 兵 不

止,其求实无已.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 «庄子􀅰人间世»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 闻 广 成 子 在 于 空 同 之 上, 故 往 见

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 道 之 精. 吾 欲 取 天 地 之 精, 以 佐 五

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 遂 群 生. 为 之 奈 何? 广 成 子 曰: 而 所

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 之 残 也. 自 而 治 天 下, 云 气 不 待 族

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 益 以 荒 矣.而 佞 人 之 心 翦 翦 者,又 奚

足以语至 道? 黄 帝 退, 捐 天 下, 筑 特 室, 席 白 茅, 闲 居 三 月, 复 往 邀

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 膝 行 而 进,再 拜 稽 首 而 问 曰:闻 吾 子

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 长 久? 广 成 子 蹶 然 而 起, 曰: 善 哉 问

乎! 来! 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 窈 窈 冥 冥; 至 道 之 极, 昏 昏 默 默. 无

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 静 必 清, 无 劳 女 形, 无 摇 女 精, 乃 可

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 无 所 知, 女 神 将 守 形, 形 乃 长 生. 慎

女内,闭女外,多知为败.我为女, 遂 于 大 明 之 上 矣, 至 彼, 至 阳 之 原

也;为女入于窈冥之 门 矣, 至 彼, 至 阴 之 原 也. 天 地 有 官, 阴 阳 有 藏,

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 处 其 和, 故 我 修 身 千 二 百 岁 矣, 吾

形未尝衰.黄帝再拜稽首曰:广成子之谓,天矣.«庄子􀅰在宥»

夫赫胥 氏 之 时, 民 居 不 知 所 为, 行 不 知 所 之, 含 哺 而 熙, 鼓 腹 而

游,民能已此矣.及至圣人,屈折 礼、 乐 以 匡 天 下 之 形, 县 跂 仁、 义 以

慰天下之心,而民乃始踶跂好知,争 归 于 利,不 可 止 也,此 亦 圣 人 之 过

也.«庄子􀅰马蹄»

门无鬼与赤张满稽观于武王之 师. 赤 张 满 稽 曰: 不 及 有 虞 氏 乎! 故

离此患也.门无鬼曰:天下均治而 有 虞 氏 治 之 邪? 其 乱 而 后 治 之 与? 赤

张满稽曰:天下均治之为愿,而何 计 以 有 虞 氏 为? 有 虞 氏 之 药 疡 也,秃
 
72􀅰 孔子改制考

而施髢,病而求 医. 孝 子 操 药, 以 修 慈 父, 其 色 燋 然, 圣 人 羞 之. «庄

子􀅰天地»

昔者,舜问于尧曰:天王之用 心 何 如? 尧 曰: 吾 不 敖 无 告, 不 废 穷

民,苦死者, 嘉 孺 子, 而 哀 妇 人. 此 吾 所 以 用 心 已. 舜 曰: 美 则 美 矣,

而未大也.尧曰:然则何如? 舜曰: 天 德 而 出 宁, 日 月 照 而 四 时 行, 若

昼夜之有经,云行而 雨 施 矣. 尧 曰: 然 则 胶 胶 扰 扰 乎! 子, 天 之 合 也;

我,人之合 也. 夫 天 地 者, 古 之 所 大 也, 而 黄 帝、 尧、 舜 之 所 共 美 也.

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 天地而已矣.«庄子􀅰天道»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人钓,而其 钓 莫 钓. 非 持 其 钓 有 钓 者 也, 常 钓

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 父 兄 之 弗 安 也; 欲 终 而 释 之, 而 不

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 大 夫 曰:昔 者 寡 人 梦 见 良 人,黑 色 而

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 于 臧 丈 人, 庶 几 乎 民 有 瘳 乎! 诸 大

夫蹴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 则 卜 之. 诸 大 夫 曰: 先 君 之 命, 王 其

无它,又何卜焉! 遂迎 臧 丈 人 而 授 之 政. 典 法 无 更, 偏 令 无 出. 三 年,

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 官 者 不 成 德 禸,斛 不 敢 入 于 四 竟.列

士坏植散群,则 尚 同 也; 长 官 者 不 成 德, 则 同 务 也; 禸 斛 不 敢 入 于 四

竟,则诸侯无二心也.文王于是焉 以 为 太 师,北 面 而 问 曰:政 可 以 及 天

下乎? 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 辞, 朝 令 而 夜 遁, 终 身 无 闻. 颜 渊 问

于仲尼曰:文王其犹未邪? 又何 以 梦 为 乎? 仲 尼 曰: 默, 女 无 言! 夫 文

王尽之也,而又何论刺焉? 彼直以循斯须也.«庄子􀅰田子方»

知不得问,反 于 帝 宫, 见 黄 帝 而 问 焉. 黄 帝 曰: 无 思、 无 虑 始 知

道,无处、无服 始 安 道, 无 从、 无 道 始 得 道. 知 问 黄 帝 曰: 我 与 若 知

之,彼与彼不 知 也, 其 孰 是 邪? 黄 帝 曰: 彼 无 为, 谓 真 是 也. 狂 屈 似

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 言 者 不 知, 故 圣 人 行 不 言 之 教. 道

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 可 亏 也, 礼 相 伪 也. 故 曰: 失 道 而 后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7
 3

德,失德 而 后 仁, 失 仁 而 后 义, 失 义 而 后 礼. 礼 者, 道 之 华 而 乱 之 首

也.«庄子􀅰知北游»

黄帝将 见 大 隗 乎 具 茨 之 山, 方 明 为 御, 昌 寓 骖 乘, 张 若、 籸 朋 前

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 野, 七 圣 皆 迷, 无 所 问 涂. 适 遇 牧 马

童子,问 涂 焉, 曰: 若 知 具 茨 之 山 乎? 曰: 然. 若 知 大 隗 之 所 存 乎?

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 非徒知 具 茨 之 山, 又 知 大 隗 之 所 存. 请 问

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 此 而 已 矣, 又 奚 事 焉? 予 少 而 自 游

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 教 予 曰:若 乘 日 之 车,而 游 于 襄 城 之

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 合 之 外.夫 为 天 下 亦 若 此 而 已.予 又

奚事焉? 黄帝曰:夫为 天 下 者, 则 诚 非 吾 子 之 事. 虽 然, 请 问 为 天 下.

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 下 者, 亦 奚 以 异 乎 牧 马 者 哉! 亦 去

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 “天师”而退.«庄子􀅰徐无鬼»

啮缺遇 许 由, 曰: 子 将 奚 之? 曰: 将 逃 尧. 曰: 奚 谓 邪? 曰: 夫

尧,畜畜然仁,吾恐其为天下笑.后 世 其 人 与 人 相 食 与! 夫 民, 不 难 聚

也.爱之,则亲;利 之,则 至;誉 之,则 劝;致 其 所 恶,则 散.爱、利

出乎仁义,捐仁义者寡,利仁义者 众. 夫 仁 义 之 行, 唯 且 无 诚, 且 假 夫

禽贪者器.是以一人之断制利天下,譬 之 犹 一 刉 也.夫 尧 知 贤 人 之 利 天

下也,而不知其 贼 天 下 也, 夫 唯 外 乎 贤 者 知 之 矣. 有 暖 姝 者, 有 濡 需

者,有卷娄者.所谓暖姝者, 学 一 先 生 之 言, 则 暖 暖 姝 姝 而 私 自 说 也,

自以为足矣,而 未 知 未 始 有 物 也, 是 以 谓 暖 姝 者 也. 濡 需 者, 豕 虱 是

也,择疏鬣自以为广宫 大 囿, 奎 蹄 曲 隈, 乳 问 股 脚, 自 以 为 安 室 利 处,

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 己 与 豕 俱 焦 也.此 以 域 进,此 以 域

退,此其所谓濡需者也.卷娄者, 舜 也. 羊 肉 不 慕 蚁, 蚁 慕 羊 肉, 羊 肉

膻也.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 成 都, 至 邓 之 虚 而 十 有 万 家. 尧 闻

舜之贤,举之童土之地,曰:冀得其 来 之 泽. 舜 举 乎 童 土 之 地, 年 齿 长
 
74􀅰 孔子改制考

矣,聪明衰矣,而不得休归,所谓卷娄者也.同上

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 择,北 人 无 择 曰:异 哉! 后 之 为 人 也.居

于畎亩之中,而游尧之门,不若是而已,又欲以 其 辱 行 漫 我.吾 羞 见

之.因自投清冷 之 渊. 汤 将 伐 桀, 因 卞 随 而 谋. 卞 随 曰: 非 吾 事 也.

汤曰:孰 可? 曰:吾 不 知 也.汤 又 因 瞀 光 而 谋.瞀 光 曰:非 吾 事 也.

汤曰:孰可? 曰:吾不知也.汤 曰:伊 尹 何 如? 曰:强 力 忍 垢,吾 不

知其他也.汤遂与伊尹谋伐桀,克之,以 让 卞 随.卞 随 辞 曰:后 之 伐

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以 我 为 贪 也.吾 生 乎 乱

世 ,而 无 道 之 人 再 来 漫 我 以 其 辱 行 , 吾 不 忍 数 闻 也 . 乃 自 投 椆 水 而 死 .

汤又让瞀光曰:智者谋之,武者遂之,仁 者 居 之,古 之 道 也.吾 子 胡

不立乎? 瞀光辞曰:废上,非 义 也;杀 民,非 仁 也;人 犯 其 难,我 享

其利,非廉也.吾闻之曰:非其义 者,不 受 其 禄;无 道 之 世,不 践 其

土.况尊我乎? 吾不忍久见也.乃负石而 自 沉 于 庐 水.昔 周 之 兴,有

士二人处于孤竹,曰伯夷、叔齐.二人相 谓 曰:吾 闻 西 方 有 人,似 有

道者,试往观焉.至 于 岐 阳, 武 王 闻 之, 使 叔 旦 往 见 之, 与 之 盟 曰:

加富二等,就官一列.血牲而埋 之.二 人 相 视 而 笑 曰:嘻,异 哉! 此

非吾 所 谓 道 也 . 昔 者 神 农 之 有 天 下 也 , 时 祀 尽 敬 而 不 祈 喜 . 其 于 人 也 ,

忠信尽治而 无 求 焉.乐 与 政 为 政,乐 与 治 为 治, 不 以 人 之 坏 自 成 也,

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不以遭时自利也.今周见殷之乱 而 遽 为 政,上 谋

而下 行 货 , 阻 兵 而 保 威 , 割 牲 而 盟 以 为 信 , 扬 行 以 说 众 , 杀 伐 以 要 利 ,

是 推 乱 以 易 暴 也 .«庄 子 􀅰 让 王»

右庄子托古.

列子托古

黄帝书曰:形动不生形而生影,声 动 不 生 声 而 生 响, 无 动 不 生 无 而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7
 5

生有.形,必终者也.天地终乎? 与 我 偕 终. 终 进 乎? 不 知 也. 道 终 乎

本无始,进乎本不久.有生则复于 不 生, 有 形 则 复 于 无 形. 不 生 者, 非

本不生者也;无形者,非本无形 者 也. 生 者, 理 之 必 终 者 也. 终 者, 不

得不终,亦如生 者 之 不 得 不 生. 而 欲 恒 其 生, 画 其 终, 惑 于 数 也. «列

子􀅰天瑞»

粥熊曰:运 转 亡 已, 天 地 密 移, 畴 觉 之 哉? 故 物 损 于 彼 者 盈 于 此,

成于此 者 亏 于 彼. 损 盈 成 亏, 随 世 随 死. 往 来 相 接, 不 可 省, 畴 觉 之

哉? 凡一气不顿进,一形不顿亏,亦 不 觉 其 成, 亦 不 觉 其 亏. 亦 如 人 自

世至老,貌色智态,亡日不异;皮肤 爪 发, 随 世 随 落, 非 婴 孩 时 有 停 而

不易也.闲不可觉,俟至后知.杞国 有 人 忧 天 地 崩 坠, 身 亡 所 寄, 废 寝

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 往 晓 之, 曰: 天, 积 气 耳, 亡 处 亡 气. 若

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 崩 坠 乎? 其 人 曰: 天 果 积 气, 日 月

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 曰: 日 月 星 宿, 亦 积 气 中 之 有 光 耀 者. 只 使 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其 人 曰: 奈 地 坏 何? 晓 者 曰: 地 积 块 耳, 充 塞 四 虚,

亡处亡块.若躇 步 劦 蹈, 终 日 在 地 上 行 止, 奈 何 忧 其 坏? 其 人 舍 然 大

喜,晓之 者 亦 舍 然 大 喜. 长 庐 子 闻 而 笑 之 曰: 虹 蜺 也, 云 雾 也, 风 雨

也,四时也,此 积 气 之 成 乎 天 者 也. 山 岳 也, 河 海 也, 金 石 也, 火 木

也,此积形之成乎地 者 也. 知 积 气 也, 知 积 块 也, 奚 谓 不 坏? 夫 天 地,

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难 终 难 穷, 此 固 然 矣; 难 测 难 识, 此 固

然矣.忧其坏者,诚为 大 远; 言 其 不 坏 者, 亦 为 未 是. 天 地 不 得 不 坏,

则会归于坏.遇其坏时,奚为不忧 哉? 子 列 子 闻 而 笑 曰:言 天 地 坏 者 亦

谬,言天地不坏者亦谬,坏与不 坏, 吾 所 不 能 知 也. 虽 然, 彼 一 也, 此

一也,故生不知死,死不知生,来 不 知 去, 去 不 知 来. 坏 与 不 坏, 吾 何

容心哉? 舜问乎烝曰:道可得而有 乎? 曰: 汝 身 非 汝 有 也, 汝 何 得 有 夫

道? 舜曰:吾 身 非 吾 有, 孰 有 之 哉? 曰: 是 天 地 之 委 形 也. 生 非 汝 有,
 
76􀅰 孔子改制考

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 天 地 之 委 顺 也.孙 子 非 汝 有,是 天 地

之委蜕 也. 故 行 不 知 所 往, 处 不 知 所 持, 食 不 知 所 以. 天 地 强 阳, 气

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同上

状不必童 童, 当 作 同. 而 智 童,智 不 必 童 而 状 童.圣 人 取 童 智 而 遗 童

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 童 者, 近 而 爱 之; 状 与 我 异 者, 疏 而

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 发 含 齿, 倚 而 趣 者, 谓 之 人, 而 人 未

必无兽 心. 虽 有 兽 心, 以 状 而 见 亲 矣. 傅 翼 戴 角, 分 牙 布 爪, 仰 飞 伏

走,谓之 禽 兽, 而 禽 兽 未 必 无 人 心. 虽 有 人 心, 以 状 而 见 疏 矣. 庖 牺

氏、女娲氏、 神 农 氏、 夏 后 氏, 蛇 身 人 面, 牛 首 虎 鼻, 此 有 非 人 之 状,

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 桓、 楚 穆, 状 貌 七 窍, 皆 同 于 人, 而 有

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 可 几 也.黄 帝 与 炎 帝 战 于 阪 泉 之

野,帅熊、罴、狼、豹、奷、虎 为 前 驱,雕、鹖、鹰、鸢 为 旗 帜, 此 以

力使禽兽者也.尧使夔典乐,击石 拊 石, 百 兽 率 舞. 箫 韶 九 成, 凤 凰 来

仪.此以声致禽兽者也.此引 «书»,可知出孔子后也. 然则禽兽之心,奚为异

人? 形音与人异,而不知接之之道 焉. 圣 人 无 所 不 知, 无 所 不 通, 故 得

引而使之 焉. 禽 兽 之 智 有 自 然 与 人 童 者, 其 齐 欲 摄 生, 亦 不 假 智 于 人

也.牝牡相偶, 母 子 相 亲. 避 平 依 险, 违 寒 就 温. 居 则 有 群, 行 则 有

列.少者居内,壮者居外.饮则相 携, 食 则 鸣 群. 太 古 之 时, 则 与 人 同

处,与人并行.帝王之时,始惊骇 散 乱 矣. 逮 于 末 世, 隐 伏 逃 窜, 以 避

患害.今东方介氏之国,其国人数 数 解 六 畜 之 语 者,盖 偏 知 之 所 得.太

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 异 类 音 声. 会 而 聚 之, 训 而 受 之, 同

于人民.故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 方 人 民,末 聚 禽 兽 虫 蛾.言 血 气 之 类

心智不殊远也.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列子􀅰黄帝»

与佛氏遍教众生同义,而托之太古神圣.

殷汤问于夏革曰:古初有物 乎? 夏 革 曰: 古 初 无 物, 今 恶 得 物? 后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7
 7

之人将 谓 今 之 无 物, 可 乎? 殷 汤 曰: 然 则 物 无 后 乎? 夏 革 曰: 物 之 终

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 始, 恶 知 其 纪? 然 自 物 之 外, 自 事 之

先,朕所不知也.殷汤曰:然则上 下 八 方 有 极 尽 乎? 革 曰: 不 知 也. 汤

固问.革 曰: 无 则 无 极, 有 则 有 尽, 朕 何 以 知 之? 然 无 极 之 外 复 无 无

极,无尽之中复无无尽.无极复无 无 极,无 尽 复 无 无 尽.朕 以 是 知 其 无

极无尽也,而不知其有极有尽也. 汤 又 问 曰: 四 海 之 外 奚 有? 革 曰: 犹

齐州也.汤曰:汝奚以实之? 革曰: 朕 东 行 至 营, 人 民 犹 是 也. 问 营 之

东,复犹营也.西行至豳,人民犹 是 也. 问 豳 之 西, 复 犹 豳 也. 朕 以 是

知四海、四荒、四极之 不 异 是 也. 故 大 小 相 含, 无 穷 极 也. 含 万 物 者,

亦如含天地.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 也 故 无 极.朕 亦 焉 知 天 地 之 表 不

有大天地者乎? 亦吾所不知也.然 则 天 地 亦 物 也.物 有 不 足,故 昔 者 女

娲氏练五色 石 以 补 其 阙, 断 鳌 之 足 以 立 四 极. 其 后 共 工 氏 与 颛 顼 争 为

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折 天 柱, 绝 地 维. 故 天 倾 西 北, 日 月 星 辰 就 焉.

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汤 又 问: 物 有 巨 细 乎? 有 修 短 乎? 有 同

异乎? 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 里, 有 大 壑 焉, 实 惟 无 底 之 谷, 其 下

无底,名曰 “归墟”.八 九 野 之 水, 天 汉 之 流, 莫 不 注 之, 而 无 增 无

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 二 曰 员 峤, 三 曰 方 壶, 四 曰 瀛 洲, 五

曰蓬莱.其山 高 下 周 旋 三 万 里, 其 顶 平 处 九 千 里. 山 之 中 间 相 去 七 万

里,以为邻居焉.其 上 台 观 皆 金 玉, 其 上 禽 兽 皆 纯 缟. 珠 屼 之 树 皆 丛

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 死. 所 居 之 人, 皆 仙 圣 之 种, 一 日 一

夕飞相往来者,不 可 数 焉. 而 五 山 之 根 无 所 连 著, 常 随 潮 波 上 下 往 还,

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 帝 恐 流 于 西 极, 失 群 圣 之 居, 乃 命

禺强,使巨鳌十五举首 而 戴 之. 迭 为 三 番, 六 万 岁 一 交 焉, 五 山 始 峙.

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 暨 五 山 之 所,一 钓 而 连 六 鳌,合 负

而趣归其国,灼 其 骨 以 数 焉. 于 是, 岱 舆 员 峤 二 山 流 于 北 极, 沉 于 大
 
78􀅰 孔子改制考

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 减 龙 伯 之 国 使 阨,侵 小 龙 伯 之 民

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 十 丈.从 中 州 以 东 四 十 万 里 得 僬 侥

国,人长一尺五寸.东北极 有 人 名 曰 诤 人, 长 九 尺. 荆 之 南 有 冥 灵 者,

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 有 大 椿 者,以 八 千 岁 为 春,八 千 岁 为

秋.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于朝,死 于 晦. 春 夏 之 月 有 蠓 蚋 者, 因 雨 而

生,见阳而死.终发北 之 北 有 溟 海 者, 天 池 也. 有 鱼 焉, 其 广 数 千 里,

其长称焉,其名为 “鲲”.有鸟焉,其 名 为 “鹏”, 翼 若 垂 天 之 云, 其 体

称焉.世岂知有 此 物 哉? 大 禹 行 而 见 之, 伯 益 知 而 名 之, 夷 坚 闻 而 志

之.江浦之间 生 麽 虫, 其 名 曰 “焦 螟 ”, 群 飞 而 集 于 蚊 睫, 弗 相 触 也.

栖宿去来,蚊弗觉也.离朱、子羽方 昼 拭 眦 扬 眉 而 望 之, 弗 见 其 形; 柭

俞、师旷方夜 擿 耳 俯 首 而 听 之, 弗 闻 其 声. 唯 黄 帝 与 容 成 子 居 空 峒 之

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 视, 块 然 见 之, 若 嵩 山 之 阿; 徐 以 气

听,砰然闻之,若雷 霆 之 声. 吴、 楚 之 国 有 大 木 焉, 其 名 为 “柌”. 碧

树而冬 生, 实 丹 而 味 酸. 食 其 皮 汁, 已 愤 厥 之 疾. 齐 州 珍 之, 渡 淮 而

北,而化为枳焉.枮柦不逾济,貉 逾 汶 则 死 矣, 地 气 然 也. 虽 然, 形 气

异也,性钧已,无相易已.生皆全 已, 分 皆 足 已. 吾 何 以 识 其 巨 细? 何

以识其修短? 何以识其同异哉? «列子􀅰汤问»

是故圣 人 见 出 以 知 入, 观 往 以 知 来, 此 其 所 以 先 知 之 理 也. 度 在

身,稽在 人. 人 爱 我, 我 必 爱 之; 人 恶 我, 我 必 恶 之. 汤、 武 爱 天 下,

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 也. 稽 度 皆 明 而 不 道 也, 譬 之 出 不

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 亦 难 乎? 尝 观 之 神 农、 有 炎 之 德, 稽

之虞、夏、商、周之书,度诸法士、 贤 人 之 言, 所 以 存 亡、 废 兴 而 非 由

此道者,未之有也.«列子􀅰说符»

右列子托古.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7
 9

驺子托古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 若 «大 雅» 整 之 于 身, 施 及 黎 庶

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 变. «终 始»、 «大 圣» 之 篇, 十 余 万

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 而 大 之, 至 于 无 垠. 先 序 今 以 上 至

黄帝.«史记􀅰孟荀列传»

驺衍书,史公及刘向时皆见之, 惜 其 不 传. 其 言 仁 义 六 亲, 犹 是 儒

术,盖托之黄帝,不从孔子也.

右驺子托古.

尸子托古

尧养无 告, 禹 爱 辠 人, 汤、 武 及 禽 兽, 此 先 王 之 所 以 安 危 而 怀 远

也.«尸子􀅰绰子»

尧瘦,舜墨,禹胫不生毛,文王 日 昃 不 暇 饮 食, 故 富 有 天 下, 贵 为

天子矣.«尸子» 卷下

人之言君天下者,瑶台九累, 而 尧 白 屋; 黼 衣 九 种, 而 尧 大 布; 宫

中三市, 而 尧 鹑 居; 珍 羞 百 种, 而 尧 粝 饭 菜 粥; 骐 柛 青 龙, 而 尧 素 车

元驹.

禹治水,为丧法曰:毁必杖,哀 必 三 年, 是 则 水 不 救 也. 故 使 死 于

陵者葬于陵,死于泽者葬于泽.桐棺三寸,制丧三月.并同上

所称尧、禹皆述墨学.

神农氏夫负妻 戴 以 治 天 下. 尧 曰: 朕 之 比 神 农, 犹 旦 与 昏 也. «尸

子» 卷下

有虞氏身有南亩,妻有桑田.神农并耕而王.同上

此皆并耕之说,托古以行道者.
 
80􀅰 孔子改制考

古者,明王之求贤也,不避远 近, 不 论 贵 贱, 卑 爵 以 下 贤, 轻 身 以

先士.故尧从舜于畎亩之中,北面 而 见 之,不 争 礼 貌.此 先 王 之 所 以 能

正天地、利万物之故也.«尸子􀅰明堂»

尧问 于 舜 曰: 何 事? 舜 曰: 事 天. 问: 何 任? 曰: 任 地. 问: 何

务? 曰:务人.«尸子􀅰仁意»

尧南抚交阯,北怀幽都,东西至日 月 之 所 出 入, 有 余 日 而 不 足 以 治

者,恕也.«尸子» 卷下

务成昭之教舜曰:避天下之逆, 从 天 下 之 顺, 天 下 不 足 取 也; 避 天

下之顺,从天下之逆,天下不足失也.

舜云:从道必吉,反道必凶,如影如响.并同上

右尸子托古.

商君托古

伏牺、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 舜 诛 而 不 怒, 及 至 文、 武, 各 当

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商子􀅰更法»

昔者,昊英之世,以伐木杀兽,人 民 少 而 木、 兽 多. 黄 帝 之 世, 不

麛不卵,官无供备之民,死不得用 椁. 事 不 同 皆 王 者, 时 异 也. 神 农 之

世,民耕而食,妇织而 衣, 刑 政 不 用 而 治, 甲 兵 不 起 而 王. 神 农 既 没,

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故 黄 帝 作 为 君 臣、 上 下 之 仪, 父 子、 兄 弟 之 礼,

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故时变也.«商子􀅰画策»

地方百里者,山陵处什一,薮泽 处 什 一, 谿 谷 流 水 处 什 一, 都 邑 蹊

道处什 一, 恶 田 处 什 二, 良 田 处 什 四, 以 此 食 作 夫 五 万. 其 山 陵、 谿

谷、薮泽,可以给其材;都邑、蹊道, 足 以 处 其 民. 先 王 制 土 分 民 之 律

也.«商子􀅰徕民»

商子有什一、什二、什四而税之说,而皆托之先王.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8
 1

右商君托古.

韩非托古

昔者,舜使吏决洪水,先令有功, 而 舜 杀 之. 禹 朝 诸 侯 之 君 会 稽 之

上,防风之君后至,而禹斩之.以 此 观 之, 先 令 者 杀, 后 令 者 斩, 则 古

者先贵如令矣.«韩非子􀅰饰邪»

韩非以法为法,故附会古圣.韩非盖法家者流也.

古人亟于德,中世逐于智,当今 争 于 力. 古 者 寡 事 而 备 简, 朴 陋 而

不尽,故有珧铫而推车者.古者人 寡 而 相 亲,物 多 而 轻 利 易 让,故 有 揖

让而传天下者.«韩非子􀅰八说»

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下匿 其 私 用 试 其 上, 上 操 度 量 以 割 其

下.«韩非子􀅰杨权»

韩非本法家者流,尊上抑下,刻酷少恩,故所称引如此.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逃之,舍 于 家 人, 家 人 藏 其 皮 冠. 夫 弃 天 下

而家人藏其皮冠,是不知许由者也.«韩非子􀅰说林»

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 翦,采 椽 不 斲,粝 粢 之 食,藜 藿 之 羹,冬

日 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 于 此 矣.禹 之 王 天 下 也,身

执耒臿,以为民 先, 股 无 肢, 胫 不 生 毛. 虽 臣 虏 之 劳, 不 苦 于 此 矣.

以 是 言 之 , 夫 古 之 让 天 子 者 , 是 去 监 门 之 养 , 而 离 臣 虏 之 劳 也 . «韩 非

子􀅰五蠹»

此墨子之所托古,韩非引之.

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 驾 象 车 而 六 蛟 龙, 毕 方 并 辖, 蚩 尤

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 在 前, 鬼 神 在 后, 腾 蛇 伏 地, 凤 皇 覆

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韩非子􀅰十过» 

方士多托黄帝,多言鬼神.韩非 引 之, 瑰 奇 诡 异, 与 佛 称 诸 天 阿 修
 
82􀅰 孔子改制考

罗、乾闼婆、紧那罗等.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 饮 于 土 洨, 其 地 南 至 交 阯, 北 至 幽

都,东西至日月之所出入者,莫 不 宾 服. 尧 禅 天 下, 虞、 舜 受 之, 作 为

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 修 之 迹, 流 漆 墨 其 上, 输 之 于 宫 以 为 食 器,

诸侯以为益侈,国 之 不 服 者 十 三. 舜 禅 天 下 而 传 之 于 禹, 禹 作 为 祭 器,

墨染其 外, 而 朱 画 其 内, 缦 帛 为 茵, 蒋 席 颇 缘, 觞 酌 有 采, 而 樽 俎 有

饰,此弥 侈 矣, 而 国 之 不 服 者 三 十 三. 夏 后 氏 没, 殷 人 受 之, 作 为 大

路,而建九旒, 食 器 雕 琢, 觞 酌 刻 镂, 四 璧 垩 墀, 茵 席 雕 文, 此 弥 侈

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 三. 君 子 皆 知 文 章 矣, 而 欲 服 者 弥 少, 臣 故 曰:

俭其道也.«韩非子􀅰十过»

«书»称尧、舜服山龙衮冕,与土簋、土 相反,道皆不称而同托之

尧.至谓舜作 漆 器, 国 多 不 服, 尚 足 为 舜 哉? 禹 尤 以 俭 著, 朱 器, 缦

茵,缘席,采觞,饰尊,弥侈弥不服, 此 尚 俭 之 谬 说. 但 知 通 其 托 古 之

意,不足辨也.

二世责 问 李 斯 曰: 吾 有 私 议 而 有 所 闻 于 韩 子 也, 曰: 尧 之 有 天 下

也,堂高三尺,采椽不斲,茅茨不翦, 虽 逆 旅 之 宿 不 勤 于 此 矣. 冬 日 鹿

裘,夏日葛衣,粢粝之食,藜藿之 羹, 饭 土 , 啜 土 洨, 虽 监 门 之 养 不

觳于此矣.禹凿龙门,通大夏,疏 九 河, 曲 九 防, 决 渟 水 致 之 海, 而 股

无弮,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 黑, 遂 以 死 于 外, 葬 于 会 稽. 臣 虏 之

劳不烈于此矣.«史记􀅰李斯列传»

凡韩非所传,皆墨学也.

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 哉! 孰 以 天 下 而 传 之 于 匹 夫 乎? 尧

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 又 谏 曰:孰 以 天 下 而 传 之 于 匹 夫

乎? 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 州 之 都.于 是,天 下 莫 敢 言 无 传 天 下

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 贤, 非 其 难 者 也. 夫 至 乎 诛 谏 者, 必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8
 3

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 所 疑 败 其 所 察, 则 难 也. «韩 非 子 􀅰 外

储说右» 

此必韩非托古,并托为孔子之言,以自成其说.

方吾子曰:吾 闻 之, 古 礼: 行, 不 与 同 服 者 同 车, 不 与 同 族 者 共

家.«韩非子􀅰外储说右»

韩非是荀学,故知儒礼.

右韩非托古.

管子托古

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洟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

之无洟 卖 子 者.禹 以 历 山 之 金 铸 币,而 赎 民 之 无 洟 卖 子 者.故 天 权 失,

人、地之权皆失也.«管子􀅰山权»

昔者,桀霸有天下而用不足,汤有 七 十 里 之 薄 而 用 有 余. 天 非 独 为

汤雨菽粟,而地非独为汤出财物 也.伊 尹 善 通 移 轻 重,开 阖 决 塞,通 于

高下徐疾之策,坐起之费时也.黄帝问 于 伯 高 曰:吾 欲 陶 天 下 而 以 之 为

一家,为之有道乎? 伯高对曰:请刈 其 莞 而 树 之, 吾 谨 逃 其 蚤 牙, 则 天

下可陶而为一家.黄帝 曰: 此 若 言 可 得 闻 乎? 伯 高 对 曰: 上 有 丹 沙 者,

下有黄 金; 上 有 慈 石 者, 下 有 铜 金; 上 有 陵 石 者, 下 有 铅、 锡、 赤 铜;

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管子􀅰地数»

管子创轻重,开矿学,亦托于禹、汤、伊尹、黄帝.

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 下 也. 共 工 之 王, 水 处 什 之 七, 陆 处

什之三,乘天势以隘制 天 下. 至 于 黄 帝 之 王, 谨 逃 其 爪 牙, 不 利 其 器,

烧山林,破增薮,焚沛 泽, 逐 禽 兽, 实 以 益 人, 然 后 天 下 可 得 而 牧 也.

至于尧、舜之王,所以化海内者, 北 用 禺 氏 之 玉, 南 贵 江、 汉 之 珠, 其

胜禽兽之仇,以大夫随之.桓公曰: 何 谓 也? 管 子 对 曰: 令 诸 侯 之 子 将
 
84􀅰 孔子改制考

委质者,皆以双虎之皮,卿大夫豹 饰,列 大 夫 豹 幨.大 夫 散 其 邑 粟 与 其

财物,以市虎、豹之皮.故山林之人 刺 其 猛 兽, 若 从 亲 戚 之 仇. 此 君 冕

服于朝,而猛兽胜于外,大夫已散 其 财 物, 万 人 得 受 其 流, 此 尧、 舜 之

数也.«管子􀅰揆度»

又以轻重遍托古皇.然古者人与兽争地,其说或有自来.

管子对曰:夫昔者,武王有巨 桥 之 粟, 贵 籴 之 数. 桓 公 曰: 为 之 奈

何? 管子对曰:武王立重泉之戍,令 曰: 民 自 有 百 鼓 之 粟 者 不 行. 民 举

所最粟,以避重泉之戍,而国谷二 什 倍,巨 桥 之 粟 亦 二 什 倍.武 王 以 巨

桥之粟二什倍而市缯帛,军五岁毋籍衣于 民;以 巨 桥 之 粟 二 什 倍 而 衡 黄

金百万,终身无籍于民,准衡之数也.«管子􀅰地数»

又以轻重之法托之武王.

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噪 晨 乐 闻 于 三 衢, 是 无 不 服 文 绣 衣

裳者.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纂 组 一 纯,得 粟 百 钟 于 桀 之 国.夫 桀 之

国者,天子之国也,桀无天下忧,饰 妇 女 钟 鼓 之 乐,故 伊 尹 得 其 粟 而 夺

之流.此之谓来天下之财.«管子􀅰轻重甲»

管子曰:女华者,桀之所爱也, 汤 事 之 以 千 金. 曲 逆 者, 桀 之 所 善

也,汤事之以千金.内则有 女 华 之 阴, 外 则 有 曲 逆 之 阳, 阴 阳 之 议 合,

而得成其天子,此汤之阴谋也.同上

此并以阴谋托之汤、伊尹矣.故战国诸子无事不托古.

女乐三万,桀之恶未必至是,想亦托也.汤事女华亦类此.

桓公问于管子曰:轻重安施? 管 子 对 曰: 自 理 国 虙 戏 以 来, 未 有 不

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公曰:何 谓? 管 子 对 曰:虙 戏 作 造 六 峜 以 迎 阴

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管子􀅰轻重戊»

昔者,尧 之 治 天 下 也, 犹 埴 之 在 埏 也, 唯 陶 之 所 以 为; 犹 金 之 在

垆,恣冶之所以铸.其 民 引 之 而 来, 推 之 而 往, 使 之 而 成, 禁 之 而 止.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8
 5

故尧之治也,善明 法 禁 之 令 而 已 矣. 黄 帝 之 治 天 下 也, 其 民 不 引 而 来,

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 黄 帝 之 治 也, 置 法 而 不 变, 使 民 安

其法者也.所 谓 仁、 义、 礼、 乐 者, 皆 出 于 法, 此 先 圣 之 所 以 一 民 者

也.«管子􀅰任法»

尧、舜,古之明主也,天下推之 而 不 倦, 誉 之 而 不 厌, 久 远 而 不 忘

者,有使民不忘之道也.«管子􀅰形势解»

古者,武王地方不过百里,战卒 之 众 不 过 万 人, 然 能 战 胜 攻 取, 立

为天子,而世谓之圣王者,知为之之术也.同上

武王乘 文 王 戡 黎、 伐 密、 伐 崇、 伐 邗 之 后, 三 分 有 二, 岂 止 百 里?

此皆称孔制而托之古.

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得 大 常 而 察 于 地 利, 得 奢 龙 而 辩 于

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 而 辩 于 西 方,得 后 土 而 辩 于 北 方.黄

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 明 乎 天 道,故 使 为 当 时;大 常 察 乎 地

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辩乎东方,故 使 为 土 师; 祝 融 辩 乎 南 方, 故 使 为

司徒;大封辩于西方,故使为司马; 后 土 辩 乎 北 方, 故 使 为 李. 是 故 春

者,土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 马 也; 冬 者, 李 也. 昔 黄 帝 以 其

缓急作五 声, 以 政 五 钟, 令 其 五 钟: 一 曰 青 钟, 大 音; 二 曰 赤 钟, 重

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 明;五 曰 黑 钟,隐 其 常. «管 子 􀅰

五行»

六官之始出管子,而亦托之黄帝.

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 观 于 贤 也. 尧 有 衢 室 之 问 者, 下 听 于 人 也.

舜有告善之旌, 而 主 不 蔽 也. 禹 立 谏 鼓 于 朝, 而 备 讯 唉. 汤 有 总 街 之

庭,以观人诽也.武王有灵台之复, 而 贤 者 进 也. 此 古 圣 帝、 明 王 所 以

有而勿失、得而勿忘 者 也. 桓 公 曰: 吾 欲 效 而 为 之, 其 名 云 何? 对 曰:

名曰 “啧室之议”.«管子􀅰桓公问»
 
86􀅰 孔子改制考

管子创议院,亦托先王.

凡万物阴阳,两生而参 视, 先 王 因 其 参 而 慎 所 入 所 出. 以 卑 为 卑,

卑不可得;以尊为尊,尊不可得: 桀、 舜 是 也. 先 王 之 所 以 最 重 也, 得

之必生, 失 之 必 死 者, 何 也? 唯 无 得 之 尧、 舜、 禹、 汤、 文、 武 者 ① ,

已斯待以成天下,必待以生,故先 王 重 之. 一 日 不 食, 比 岁 歉; 三 日 不

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 七 日 不 食, 无 国 土; 十 日 不 食, 无 畴

类,尽死矣.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

昔者,圣王 之 治 其 民 也 不 然, 废 上 之 法 制 者, 必 负 以 耻. 财 厚 博,

惠以私亲于民,正经而 自 正 矣. 乱 国 之 道, 易 国 之 常, 赐 赏 恣 于 己 者,

圣王之禁也.«管子􀅰法禁»

昔者,圣王之治人也,不 贵 其 人 博 学 也, 欲 其 人 之 和 同 以 听 令 也.

同上

此愚民之术,而托之古昔圣王.

昔者,三代之 相 授 也, 安 得 二 天 下 而 杀 之? 贫 民、 伤 财, 莫 大 于

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此四患 者 明 矣, 古 今 莫 之 能 废 也. 兵 当 废

而不废,则古今惑也.此二 者 不 废 而 欲 废 之, 则 亦 惑 也. 此 二 者 伤 国,

一也.黄帝、唐虞,帝之隆也.资 有 天 下, 制 在 一 人. 当 此 之 时 也, 兵

不废.今德不及三帝,天下不顺,而求废兵,不亦难乎? «管子􀅰法法»

右管子托古.

吕氏托古

舜自为诗曰:普天之下,莫非 王 土; 率 土 之 滨, 莫 非 王 臣. 所 以 见

尽有之也.«吕氏春秋􀅰慎人»

① “者”,原作 “孝”,误,据 «万木草堂丛书» 本改.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8
 7

按注:王伯厚云:疑与咸邱蒙同 一 说, 而 托 之 于 舜. 此 见 今 诗 未 必

为舜.古人随意引用,托古之义明矣.

五帝先道而后德,故德莫盛焉; 三 王 先 教 而 后 杀, 故 事 莫 功 焉; 五

伯先事而后兵,故兵莫强焉.当今 之 世, 巧 谋 并 行, 诈 术 递 用, 攻 战 不

休,亡国辱主愈众,所事者末也.夏 后 相 与 有 扈 战 于 甘 泽 而 不 胜,六 卿

请复之.夏后相曰:不可,吾地不 浅, 吾 民 不 寡, 战 而 不 胜, 是 吾 德 薄

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 不 二 味, 琴 瑟 不 张, 钟 鼓 不 修, 子 女

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吕氏春秋􀅰先己»

夏启当天地开辟时,安得盛 琴 瑟、 钟 鼓? 与 五 帝、 三 王、 五 伯 皆 托

也.其言六卿,«周官»说盖出于此.

昔者,神农氏之有天下也,时 祀 尽 敬, 而 不 祈 福 也. 其 于 人 也, 忠

信尽治而无求焉.乐正与为正,乐 治 与 为 治,不 以 人 之 坏 自 成 也,不 以

人之卑自高也.«吕氏春秋􀅰诚廉»

故子华子曰:厚而不博,敬守 一 事, 正 性 是 喜, 群 众 不 周, 而 务 成

一能.尽能既成,四夷 乃 平. 唯 彼 天 符, 不 周 而 周. 此 神 农 之 所 以 长,

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知度» 

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 尧 授 舜, 舜 授 禹, 伯 成 子 高 辞 诸 侯

而耕.禹往见之,则耕在野.禹趋就 下 风 而 问 曰: 尧 理 天 下, 吾 子 立 为

诸侯,今 至 于 我 而 辞 之, 故 何 也? 伯 成 子 高 曰: 当 尧 之 时, 未 赏 而 民

劝,未罚而民畏,民不知怨,不知 说, 愉 愉 其 如 赤 子. 今 赏 罚 甚 数, 而

民争利, 且 不 服, 德 自 此 衰, 利 自 此 作, 后 世 之 乱 自 此 始. 夫 子 盍 行

乎? 无虑吾农事.协而耰,遂不顾.«吕氏春秋􀅰长利»

尧战于 丹 水 之 浦, 以 服 南 蛮. 舜 却 苗 民, 更 易 其 俗. 禹 攻 曹、 魏、

屈骜、有扈,以行其教.三王以上,固皆用兵也.«吕氏春秋􀅰召类»

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帝颛 顼 师 伯 夷 父, 帝 喾 师 伯 招, 帝 尧 师
 
88􀅰 孔子改制考

子州父,帝舜师许由,禹师大成 贽, 汤 师 小 臣, 文 王、 武 王 师 吕 望、 周

公旦.«吕氏春秋􀅰尊师»

周公为文子武弟,安得师之? 此 不 待 辨. 战 国 人 自 申 其 说, 无 往 而

不托之古人矣.

尧葬于谷林,通树之;舜葬于 纪 市, 不 变 其 肆; 禹 葬 于 会 稽, 不 变

人徒.是故先王以俭节葬死也,非 爱 其 费 也,非 恶 其 劳 也,以 为 死 者 虑

也.先王之所恶,惟死 者 之 辱 也. 发 则 必 辱, 俭 则 不 发, 故 先 王 之 葬,

必俭,必合,必同.何谓合? 何谓同? 葬 于 山 林 则 合 乎 山 林, 葬 于 阪 隰

则同乎阪隰.此之谓爱人.«吕氏春秋􀅰安死»

维秦八年,岁在涒滩秋甲子朔. 朔 之 日, 良 人 请 问 十 二 纪. 文 信 侯

曰:尝得学黄帝 之 所 以 诲 颛 顼 矣: 爰 有 大 圜 在 上, 大 矩 在 下, 汝 能 法

之,为民父母.«吕氏春秋􀅰序意»

凡帝王者之将兴也,天 必 先 见 祥 乎 下 民. 黄 帝 之 时, 天 先 见 大 螾、

大蝼.黄帝 曰: 土 气 胜. 土 气 胜, 故 其 色 尚 黄, 其 事 则 土. 及 禹 之 时,

天先见 草 木 秋 冬 不 杀. 禹 曰: 木 气 胜. 木 气 胜, 故 其 色 尚 青, 其 事 则

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生于 水. 汤 曰: 金 气 胜. 金 气 胜, 故 其 色 尚

白,其事 则 金. 及 文 王 之 时, 天 先 见 火, 赤 鸟 衔 丹 书 集 于 周 社. 文 王

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吕氏春秋􀅰名类»

神农之治法,黄帝诲颛顼之言, 岂 复 可 考? 皆 托 古 之 言. 百 家 多 称

黄帝,故托黄帝之言尤多,发明于此.

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 则 天 下 或 受 其 饥 矣; 女 有 当 年 而

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 «吕

氏春秋􀅰爱类»

此亦托古.所谓有为神农之言,神农荒远,安得有遗言乎?

右吕氏托古.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8
 9

内经托古

昔在黄帝,生 而 神 灵, 弱 而 能 言, 幼 而 徇 齐, 长 而 敦 敏, 成 而 登

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 春 秋 皆 度 百 岁, 而 动 作 不 衰. 今 时

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 世 异 邪? 人 将 失 之 耶! 岐 伯 对 曰: 上

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 于 术 数, 饮 食 有 节, 起 居 有 常, 不 妄

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 终 其 天 年, 度 百 岁 乃 去. 今 时 之 人 不 然 也,

以酒为 浆, 以 妄 为 常, 醉 以 入 房, 以 欲 竭 其 精, 以 耗 散 其 真, 不 知 持

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 乐, 起 居 无 节, 故 半 百 而 衰 也. 夫 上

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 之 虚 邪 贼 风, 避 之 有 时, 恬 淡 虚 无, 真 气 从 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是以志闲而 少 欲, 心 安 而 不 惧, 形 劳 而 不 倦, 气

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 美 其 食, 任 其 服, 乐 其 俗, 高 下 不 相

慕,其民故 曰: 朴. 是 以 嗜 欲 不 能 劳 其 目, 淫 邪 不 能 惑 其 心, 愚、 智、

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 能 年 皆 度 百 岁, 而 动 作 不 衰 者, 以

其德全不危也.«内经􀅰上古天真论»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 提 絜 天 地, 把 握 阴 阳, 呼 吸 精 气, 独

立守神,肌肉若一.故 能 寿 敝 天 地, 无 有 终 时, 此 其 道 生. 中 古 之 时,

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 调 于 四 时, 去 世 离 俗, 积 精 全 神, 游

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 益 其 寿 命 而 强 者 也,亦 归 于 真 人.其

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 之 理,适 嗜 欲 于 世 俗 之 间,无 恚 嗔 之

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 观 于 俗,外 不 劳 形 于 事,内 无 思 想 之

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 体 不 敝, 精 神 不 散, 亦 可 以 百 数. 其

次有贤人者,法则天 地, 象 似 日 月, 辩 列 星 辰, 逆 从 阴 阳, 分 别 四 时,

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同上

黄帝问 曰: 余 闻 古 之 治 病, 惟 其 移 精 变 气, 可 祝 由 而 已. 今 世 治
 
90􀅰 孔子改制考

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 愈 或 不 愈, 何 也? 岐 伯 对 曰: 往 古 人

居禽兽之间,动 作 以 避 寒, 阴 居 以 避 暑. 内 无 眷 慕 之 累, 外 无 伸 宦 之

形,此恬憺之世,邪 不 能 深 入 也. 故 毒 药 不 能 治 其 内, 针 石 不 能 治 其

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内经􀅰移精变气论»

祝由之 科,传 流 必 极 古.今 琼 州 生 番、广 西 苗 人、云 南 野 人 山 之 野

人,皆有蛊术,亦能移之.印度无来由人,即穆拉油人,有降乩术,亦其

类也.皆野番之俗 尚 之 故.祝 由 必 传 自 太 古,若 «素 问» 文 词 皆 战 国 时

语,其所称 “黄帝”、 “岐伯”皆托古之词, «史记»所谓:百家多称 “黄

帝”,其言不雅驯,搢绅难言.盖当时无人不托古,而托黄帝尤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 为 而 不 用, 何 也? 岐 伯 曰: 自 古 圣 人

之作汤液醪醴 者, 以 为 备 耳. 夫 上 古 作 汤 液, 故 为 而 弗 服 也. 中 古 之

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内经􀅰汤液醪醴论»

帝曰:善其法星辰者,余闻之 矣. 愿 闻 法 往 古 者. 岐 伯 曰: 法 往 古

者,先知针经也.«内经􀅰八正神明论»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 曰: 子 知 医 之 道 乎? 雷 公 对 曰: 诵 而

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 明 而 未 能 彰, 足 以 治 群 僚, 不 足 治

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 时 阴 阳 合 之, 别 星 辰 与 日 月 光. 以 彰 经 术,

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 皇. 帝 曰: 善 无 失 之. «内 经 􀅰 著

至教论»

右内经托古.

鹖冠子托古

泰上成鸠之道,一族用之万八千岁.«鹖冠子􀅰王洊»

成鸠氏之 道, 未 有 离 天 曲、 日 术 者. 天 曲 者, 明 而 易 循 也; 日 术

者,要而易行也.庞子曰:愿闻天 曲、 日 术. 鹖 冠 子 曰: 其 制 邑 理 都 使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9
 1

习者,五家为伍,伍 为 之 长;十 伍 为 里,里 置 有 司;四 里 为 扁, 扁 为

之长;十扁为乡,乡置师;五乡为 县, 县 有 啬 夫 治 焉; 十 县 为 郡, 有 大

夫守焉.命曰:官属.郡大夫退修其 属, 县 啬 夫 退 修 其 乡, 乡 师 退 修 其

扁,扁长退修其里,里有司退修其 伍, 伍 长 退 修 其 家. 事 相 斥 正, 居 处

相察,出入相司.里五日报扁,扁十 日 报 乡, 乡 十 五 日 报 县, 县 三 十 日

报郡,郡四十五日报柱国,柱国六十日 以 闻 天 子,天 子 七 十 二 日 遣 使 勉

有功,罚不.如此,所以与天地总下 情, 六 十 日 一 上 闻 上 惠, 七 十 二 日

一下究,此天曲、日术也.并同上

泰上成鸠之道,亦托古也.

泰一者, 执 大 同 之 制, 调 泰 鸿 之 气, 正 神 明 之 位 者 也. 故 九 皇 受

傅,以索其然之所生.傅谓之得天 之 解,傅 谓 之 得 天 地 之 所 始,傅 谓 之

道,得道之常,傅谓之圣人之道与 神 明 相 得. 故 曰: 道 德 郄 始 穷 初, 得

齐之所 出, 九 皇 殊 制, 而 政 莫 不 效 焉. 故 曰: 泰 一. 泰 皇 问 泰 一 曰:

天、地、人事,三者孰急? 泰一曰: 爱 精 养 神 内 端 者, 所 以 希 天. 天 也

者,神明之所根也.醇 化 四 时, 陶 埏 无 形, 刻 镂 未 萌, 离 文 将 然 者 也.

地者,承天之演,备载以宁者也. 吾 将 告 汝 神 明 之 极, 天、 地、 人 事 三

者,复一也.«鹖冠子􀅰泰鸿»

五帝在前,三王在后,上德已 衰 矣, 兵 知 俱 起. 黄 帝 百 战, 蚩 尤 七

十二.尧 代 有 唐, 禹 服 有 苗, 天 不 变 其 常, 地 不 易 其 则, 阴 阳 不 乱 其

气,生死不俯其位,三光不改其用, 神 明 不 徙 其 法, 得 失 不 两 张 成, 败

不两立,所谓贤不者,古今一也.«鹖冠子􀅰世兵»

右鹖冠子托古.

«淮南子» 托古

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 于 胸 中, 智 不 出 于 四 域, 怀 其 仁 诚
 
92􀅰 孔子改制考

之心.甘雨时降,五谷蕃植,春生, 夏 长, 秋 收, 冬 藏. 月 省 时 考, 岁

终献功, 以 时 尝 谷, 祀 于 明 堂. 明 堂 之 制, 有 盖 而 无 四 方, 风 雨 不 能

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入之,养民 以 公, 其 民 朴 重 端 悫, 不 忿 争 而 财

足,不劳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 与 之 和 同.是 故 威 厉 而 不 杀,刑 错 而

不用,法 省 而 不 烦, 故 其 化 如 神. 其 地 南 至 交 趾, 北 至 幽 都, 东 至 旸

谷,西至三危,莫不听从.当此之 时, 法 宽 刑 缓, 囹 圄 空 虚, 而 天 下 一

俗,莫怀奸心.«淮南子􀅰主术训»

昔者,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 稽 辅 之, 以 治 日 月 之 行, 律 治 阴 阳

之气,节四 时 之 度, 正 律 历 之 数, 别 男 女, 异 雌 雄, 明 上 下, 等 贵 贱,

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 而 不 夭,岁 时 熟 而 不 凶,百 官 正 而 无

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 辅 佐 公 而 不 阿. 田 者 不 侵 畔, 渔 者

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 不 关, 邑 无 盗 贼, 鄙 旅 之 人 相 让 以

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 无 忿 争 之 心. 于 是, 日 月 精 明, 星 辰 不 失 其 行,

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 鸷 鸟 不 妄 搏, 凤 皇 翔 于 庭, 麒 麟 游

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皁,诸北儋 耳 之 国, 莫 不 献 其 贡 职. 然 犹 未 及

虙戏氏之道也.«淮南子􀅰览冥训»

托于极治,安得若此? 此亦托古也.

五帝三王,轻 天 下,细 万 物,齐 死 生,同 变 化,抱 大 圣 之 心,以

镜万物之情,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今欲学其 道 不 得 其 清 明

玄 圣 , 而 守 其 法 籍 宪 令 , 不 能 为 治 亦 明 矣 .«淮南子􀅰齐俗训»

细万物,齐生死.是道家说,彼 托 之 五 帝 三 王. 又 如 此 攻 儒 者, 则

谓其 “法籍宪令”矣.

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 天 下 有 受 其 饥 者; 妇 人 当 年 而 不

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 妻 亲 织, 以 为 天 下 先. 其 导 民 也, 不

贵难得之货,不 器 无 用 之 物. 是 故 其 耕 不 强 者, 无 以 养 生; 其 织 不 强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9
 3

者,无以掩形. 有 余 不 足, 各 归 其 身; 衣 食 饶 溢, 奸 邪 不 生. 安 乐 无

事,而天下均平.故孔 丘、 曾 参 无 所 施 其 善, 孟 贲、 成 荆 无 所 行 其 威.

«淮南子􀅰齐俗训»

此许行并耕之说,而托始于神农者.

是故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弗 能 及, 上 之 雾 露 弗 能 入, 四 方 之 风

弗能袭.土事不文,木工不 ,金器 不 镂. 衣 无 隅 差 之 削, 冠 无 觚 蠃 之

理.堂大足以周旋理文,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以示民知俭节. «淮

南子􀅰本经训»

此墨子明堂之制,引以托之古.

夫钳且、 大 丙 不 施 辔 衔, 而 以 善 御 闻 于 天 下. 伏 戏、 女 娲 不 设 法

度,而以至德遗于 后 世. 何 则? 至 虚 无 纯 一, 而 不 洷 喋 苛 事 也. «淮 南

子􀅰览冥训»

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 而 弗 顾, 非 争 其 先 也, 而 争 其 得 时

也.«淮南子􀅰原道训» 

是故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神农之播谷也,因苗以为教.同上

及世之衰 也, 至 伏 羲 氏, 其 道 昧 昧 芒 芒 然, 吟 德 怀 和, 被 施 颇 烈,

而知乃始.昧昧晽晽,皆欲离其童 蒙 之 心,而 觉 视 于 天 地 之 间.是 故 其

德烦而不能一.乃至神农、黄帝, 剖 判 大 宗, 窍 领 天 地, 袭 九 窾, 重 九

,提挈阴阳,洠捖刚柔,枝解叶贯,万 物 百 族,使 各 有 经 纪 条 贯,于

此,万民雎雎盱盱 然, 莫 不 悚 身 而 载 听 视. 是 故 治 而 不 能 和 下. «淮 南

子􀅰洬真训»  

故皋陶 喑 而 为 大 理, 天 下 无 虐 刑, 有 贵 于 言 者 也. 师 旷 瞽 而 为 太

宰,晋无乱政,有贵于见者也.故 不 言 之 令, 不 视 之 见, 此 伏 牺、 神 农

之所以为师也.«淮南子􀅰主术训»

皋陶昌言赓歌,见于 «书»,至明.而 谓 之 为 “喑”, 此 不 待 辨. 诸


 
94􀅰 孔子改制考

子皆随意托古人以成其说,不计事实也.

昔者,夏 鲧 作 三 仞 之 城, 诸 侯 背 之, 海 外 有 狡 心. 禹 知 天 下 之 叛

也,乃坏城 平 池, 散 财 物, 焚 甲 兵, 施 之 以 德. 海 外 宾 伏, 四 夷 纳 职,

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故 机 械 之 心 藏 于 胸 中,则 纯 白 不 粹,神

德不全.«淮南子􀅰原道训»

作城之害,坏城之利,托之鲧、禹,以申其说.

昔东户季子之世,注:东户季 子, 古 之 人 君. 道路不拾遗,耒耜 余 粮,宿

诸畮首,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也.«淮南子􀅰缪称训»

五帝三 王, 殊 事 而 同 指, 异 路 而 同 归. 晚 世 学 者, 不 知 道 之 所 一

体,德之所总要,取成之迹,相与危 坐 而 说 之, 鼓 歌 而 舞 之, 故 博 学 多

闻而不免于惑.«淮南子􀅰本经训»

“取成之 迹 ” 至 “危 坐 而 说 ”、 “鼓 歌 而 舞 ”, 当 时 托 古 之 风 盛 极

一时.

尧之有天下也,非贪万 民 之 富, 而 安 人 主 之 位 也. 以 为 百 姓 力 征,

强凌弱, 众 暴 寡, 于 是, 尧 乃 身 服 节 俭 之 行, 而 明 相 爱 之 仁, 以 和 辑

之.是故茅茨不翦,采椽不 ,大 路 不 画, 越 席 不 缘, 太 羹 不 和, 粢 食

不毇,巡狩行教,勤劳天下,周流五 岳. 岂 其 奉 养 不 足 乐 哉? 举 天 下 而

以为社稷,非有利焉.年衰 志 悯, 举 天 下 而 传 之 舜, 犹 却 行 而 脱 踪 也.

«淮南子􀅰主术训»

故葬薶足以收敛盖藏而已.昔舜 葬 苍 梧, 市 不 变 其 肆; 禹 葬 会 稽 之

山,农不易其亩.明乎生死之分,通乎侈俭之适者也.«淮南子􀅰齐俗训»

故伊尹之兴土功也,修胫者使之 跖 䦆, 强 脊 者 使 之 负 土, 眇 者 使 之

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而人性齐矣.同上

禹之时,以五音 听 治, 悬 钟、 鼓、 磬、 铎, 置 鞀, 以 待 四 方 之 士.

为号曰:教寡人以道 者, 击 鼓; 谕 寡 人 以 义 者, 击 钟; 告 寡 人 以 事 者,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9
 5

振铎;语寡人 以 忧 者, 击 磬; 有 狱 讼 者, 摇 鞀. 当 此 之 时, 一 馈 而 十

起,一沐而三捉 发, 以 劳 天 下 之 民. 此 而 不 能 达 善 效 忠 者, 则 才 不 足

也.«淮南子􀅰氾论训»

自古及今,五帝三王,未有能全 其 行 者 也. 故 «易» 曰: 小 过 亨 利

贞.言人莫不有过,而不欲其大也.同上

昔者,五帝 三 王 之 莅 政 施 教, 必 用 参 五. 何 谓 参 五? 仰 取 象 于 天,

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淮南子􀅰泰族训»

右淮南子托古.

方士托古

少君言于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 而 丹 砂 可 化 为 黄 金, 黄 金 成 以 为

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 可 见,见 之 以 封 禅 则 不 死,黄 帝 是

也.«史记􀅰孝武本纪»

方士谬托黄帝,最易惑人主听闻.

亳人薄 诱 忌 奏 祠 泰 一 方, 曰: 天 神 贵 者 泰 一, 泰 一 佐 曰 五 帝. 古

者,天子以春秋祭泰一 东 南 郊, 用 太 牢 具, 七 日, 为 坛 开 八 通 之 鬼 道.

于是,天子令太祝 立 其 祠 长 安 东 南 郊, 常 奉 祠 如 忌 方. 其 后 人 有 上 书,

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 祠 神 三 一: 天 一, 地 一, 泰 一. 天 子 许

之.令太祝领祠之忌泰一坛上, 如 其 方. 后 人 复 有 上 书, 言: 古 者, 天

子常以春秋解祠, 祠 黄 帝 用 一 枭 破 镜, 冥 羊 用 羊, 祠 马 行 用 一 青 牡 马,

泰一、皋山山君、地长用牛,武夷君 用 干 鱼, 阴 阳 使 者 以 一 牛. 令 祠 官

领之如其方,而祠于忌泰一坛旁.«史记􀅰孝武本纪»

方士谬论,尚多托于先王.

天子既闻公孙卿及 方 士 之 言, 黄 帝 以 上 封 禅, 皆 致 怪 物, 与 神 通.

欲放黄帝,以 尝 接 神 仙 人 蓬 莱 士, 高 世 比 德 于 九 皇, 而 颇 采 儒 术 以 文
 
96􀅰 孔子改制考

之.«史记􀅰孝武本纪»

方士既谬托先王,又文饰儒术,其计甚巧,人主所以易为所惑也.

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 冬 辛 巳 朔 旦 冬 至, 与 黄 帝 时 等. 卿

有札书曰:黄帝得宝 鼎,宛 侯 问 于 鬼 臾 区.区 对 曰:黄 帝 宝 鼎 神 ,是

岁己酉朔旦冬至,得 天 之 纪,终 而 复 始.于 是,黄 帝 迎 日 推 ,后 率 二

十岁得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 八 十 年,黄 帝 仙 登 于 天.卿 因 所 忠 欲

奏之.所忠视其书不 经, 疑 其 妄 书, 谢 曰: 宝 鼎 事 已 决 矣, 尚 何 以 为!

卿因嬖人 奏 之. 上 大 说, 召 问 卿. 对 曰: 受 此 书 申 功, 申 功 已 死. 上

曰:申功何 人 也? 卿 曰: 申 功, 齐 人 也. 与 安 期 生 通, 受 黄 帝 言, 无

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 帝 之 时. 汉 之 圣 者, 在 高 祖 之 孙 且

曾孙也.宝鼎出而与神 通, 封 禅. 封 禅 七 十 二 王, 唯 黄 帝 得 上 泰 山 封.

申功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 仙 登 天 矣. 黄 帝 时, 万 诸 侯, 而 神 灵

之封居七千.天下名 山 八, 而 三 在 蛮 夷, 五 在 中 国. 中 国 华 山、 首 山、

太室、泰山、东 莱, 此 五 山, 黄 帝 之 所 常 游, 与 神 会. 黄 帝 且 战 且 学

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断斩非鬼神 者. 百 余 岁, 然 后 得 与 神 通. 黄 帝 郊

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 死 葬 雍, 故 鸿 冢 是 也. 其 后, 黄 帝 接

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 寒 门 者, 谷 口 也. 黄 帝 采 首 山 铜, 铸

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 下 迎 黄 帝.黄 帝 上 骑,群 臣 后 宫 从 上

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 得 上, 乃 悉 持 龙 髯, 龙 髯 拔, 堕 黄 帝

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 与 龙 胡 髯 号,故 后 世 因 名 其 处 曰

鼎湖,其弓曰乌号.«史记􀅰孝武本纪»

方士托古诞谬,人皆易知,然亦战国之余风.

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 «明堂图».«史记􀅰孝武本纪»

公玉带 曰: 黄 帝 时 虽 封 泰 山, 然 风 后、 封 钜、 岐 伯 令 黄 帝 封 东 泰

山,禅凡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同上
孔子改制考卷四   诸子改制托古考 􀅰9
 7

按:公玉带尚托黄帝,而以不死为主,是老子之学派也.

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 有 乐,而 神 祇 可 得 而 礼.或 曰:泰 帝 使

素 女 鼓 五 十 弦 瑟 , 悲 , 帝 禁 不 止 , 故 破 其 瑟 , 为 二 十 五 弦 . «史 记 􀅰 孝

武 本 纪»

汉时,以传闻为学,未一儒统,托古之谬说尚纷纷.

右方士托古.
孔子改制考卷五   诸子争教互攻考

诸子互攻总义

墨攻诸子

墨攻杨朱

墨攻吴虑

老攻儒墨

老攻墨学

老攻名家

老攻法术家

老攻刑名、法术、纵横家

老攻诸子

儒、道攻法术家

儒、道攻诸子

名、法家交攻

名家攻纵横家

法家攻杨学

人莫不尊知而火驰,自是而 人 非. 抱 有 者, 咸 有 之, 匪 振 以 私. 夫

天之道圆,圆则无宗、无相,人能 之 哉? 足 跌 若 圆, 不 能 自 立. 有 形 体

则碍,有墙壁 则 蔽, 奈 之 何 哉! 于 是, 坚 壁 树 垒, 立 沟 营 家, 纷 而 封

哉! 自信而攻人,自大 而 灭 人. 争 政 者 以 兵, 争 教 者 以 舌, 树 颏 立 说,

徒党角立,衍而弥溢.佛与婆罗门 九 十 六 外 道,立 坛 腾 辨.然 则 诸 子 互


孔子改制考卷五   诸子争教互攻考 􀅰9
 9

功,固宜然哉! 编其诸说,考古今之故焉.

诸子互攻总义

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 以 修 礼, 厚 葬、 久 丧 以 送 死, 孔

子之所 立 也, 而 墨 子 非 之. 兼 爱、 尚 贤、 右 鬼、 非 命, 墨 子 之 所 立 也,

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 «淮

南子􀅰氾论训»

墨子本孔子后学,杨子为老子 弟 子. 战 国 时, 诸 子 虽 并 争, 而 兼 爱

以救人, 为 我 以 自 私, 皆 切 于 人 情. 故 徒 属 极 众, 与 孔 子 并. 故 当 时

杨、墨与儒相攻最多.

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 衷, 田 子 贵 均, 列 子 贵 虚, 料 子 贵 别

囿,其学之相非 也, 数 世 矣, 而 己 皆 弇 于 私 也. 天、 帝、 后、 皇、 辟、

公、弘、廓、宏、溥、介、纯、夏、 怃、 冢、 晊、 昄, 皆 大 也, 十 有 余

名而实一也.若使兼、公、虚、均、 衷、 平、 易、 别 囿 一 实, 则 无 相 非

也.«尸子􀅰广泽»

皇子、田子、料子之学不传,然 尸 子 以 与 孔、 墨 并 称, 亦 其 时 改 制

巨子也.贵均、 贵 别, 其 学 皆 可 想. 贵 衷 不 知 若 何. 孟 子 云: 子 莫 执

中.中、衷音义俱同,殆即一人也.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子兼爱天 下, 未 云 利 也. 我 不 爱 天 下, 未 云 贼

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 哉? 子 墨 子 曰: 今 有 燎 者 于 此, 一 人

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 将 益 之, 功 皆 未 至, 子 何 贵 于 二 人? 巫 马 子 曰:

我是彼奉水者之义,而非夫掺火 者 之 意.子 墨 子 曰:吾 亦 是 吾 意,而 非

子之意也.«墨子􀅰耕柱»

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则必或是或非,或理或乱.«荀子􀅰解蔽»

故惠子从车百乘,以过孟诸,庄 子 见 之, 者 其 余 鱼. 鹈 胡 饮 水 数 斗
 
100􀅰 孔子改制考

而不足,鳝鲔入口若露而死.智伯 有 三 晋 而 欲 不 赡,林 类、荣 启 期 衣 若

县衰而意不慊.由此观之,则趣行各异,何以相非也? «淮南子􀅰齐俗训»

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 廓 如 也. 后 之 塞 路 者 有 矣, 窃

自比于孟子.或 曰: “人 各 是 其 所 是,而 非 其 所 非,将 谁 使 正 之?” «法

言􀅰吾子»

右诸子互攻总义.

墨攻诸子

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 载, 言 语 不 可 尽 计, 上 说 诸 侯, 下 说

列士,其 于 仁 义, 则 大 相 远 也. 何 以 知 之? 曰: 我 得 天 下 之 明 法 以 度

之.«墨子􀅰天志»

书不胜载、语不可计,则当时子 书 多 甚, 如 今 诸 教 之 藏 经 矣. 墨 子

皆遍攻之,以为远于仁义.盖 «墨子􀅰经上»篇以算言理也.

右墨攻诸子.

墨攻杨朱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 以 济 一 世, 汝 为 之 乎? 杨 子 曰: 世 固

非一毛之所济.禽子 曰: 假 济, 为 之 乎? 杨 子 弗 应. 禽 子 出 语 孟 孙 阳.

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 言 之.有 侵 若 肌 肤 获 万 金 者,若 为 之

乎? 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 节 得 一 国, 子 为 之 乎? 禽 子 默 然 有

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 微 于 一 节, 省 矣. 然 则 积 一 毛 以 成

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 体 万 分 中 之 一 物,奈 何 轻 之 乎? 禽 子

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 言 问 老 聃、 关 尹, 则 子 之 言 当 矣. 以

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孟孙阳顾与其徒说他事.«列子􀅰杨朱»

拔一毛以济天下,不为.儒攻之, 墨 亦 攻 之, 而 孟 孙 阳 竟 能 张 其 宗
孔子改制考卷五   诸子争教互攻考 􀅰10
 1

旨以绌人.杨朱得此后劲,老学所由遍天下哉!

右墨攻杨朱.

墨攻吴虑

鲁之南鄙 人 有 吴 虑 者, 冬 陶, 夏 耕, 自 比 于 舜. 子 墨 子 闻 而 见 之.

吴虑谓子墨子:义耳义耳,焉用言 之 哉! 子 墨 子 曰: 子 之 所 谓 义 者, 亦

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 吴 虑 曰: 有. 子 墨 子 曰: 翟 尝 计 之 矣, 翟

虑耕天下而食之人矣,盛,然后当 一 农 之 耕,分 诸 天 下,不 能 人 得 一 升

粟.籍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 天 下 之 饥 者,既 可 睹 矣.翟 虑 织 而 衣

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 织, 分 诸 天 下, 不 能 人 得 尺 布. 籍 而

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 可 睹 矣.翟 虑 被 坚 执 锐,救 诸 侯 之

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 战, 其 不 御 三 军, 既 可 睹 矣. 翟 以 为

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 其 说; 通 圣 人 之 言, 而 察 其 辞. 上 说 王 公 大 人,

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 言,国 必 治;匹 夫 徒 步 之 士 用 吾 言,行

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 织 而 衣 寒, 功 贤 于 耕 而 食 之、 织 而

衣之者也.故翟以 为 虽 不 耕 织 乎, 而 功 贤 于 耕 织 也. 吴 虑 谓 子 墨 子 曰:

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 子墨子曰: 籍 设 而 天 下 不 知 耕, 教 人 耕, 与 不

教人耕而独耕者,其 功 孰 多? 吴 虑 曰: 教 人 耕 者, 其 功 多. 子 墨 子 曰:

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 不 鼓 而 使 众 进 战 而 独 进 战 者,其

功孰多? 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 多. 子 墨 子 曰: 天 下 匹 夫 徒 步 之 士

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 故 弗 言 也? 若 得 鼓 而 进 于 义,则 吾

义岂不益进哉? «墨子􀅰鲁问»

吴 虑 盖 丈 人、 荷 蒉、 沮、 溺 之 流, 专 尚 躬 行, 独 善 其 身, 自 尚 其

力.然自比于舜,则自命甚至.盖亦 当 时 一 巨 子, 如 颜 习 斋 之 比. 墨 子

专以救人为主,故辨之甚力.
 
102􀅰 孔子改制考

右墨攻吴虑.

老攻儒墨

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 三. 取 舍 相 反, 不 同, 而 皆 自 谓

真孔、墨.孔墨不可复 生, 将 谁 使 定 后 世 之 学 乎? 孔 子、 墨 子 俱 道 尧、

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 尧 舜 不 复 生, 将 谁 使 定 儒、 墨 之 诚

乎? 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千 余 岁, 而 不 能 定 儒、 墨 之 真, 今 乃 欲

审尧、舜之道于三千余岁之前,意 者 其 不 可 必 乎? 无 参 验 而 必 之 者,愚

也;弗能必而 据 之 者, 诬 也. 故 明 据 先 王, 必 定 尧、 舜 者, 非 愚 则 诬

也.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 受 也. 墨 者 之 葬 也, 冬 日 冬 服, 夏 日

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以为 俭 而 礼 之. 儒 者 破 家 而 葬, 服 丧 三

年,大毁扶杖,世主以为孝 而 礼 之. 夫 是 墨 子 之 俭, 将 非 孔 子 之 侈 也;

是孔子 之 孝, 将 非 墨 子 之 戾 也. 今 孝 戾、 侈 俭 俱 在 儒、 墨, 而 上 兼 礼

之.«韩非子􀅰显学» 

孔、墨俱改制,上托尧、舜.韩非 在 儒、 墨 外, 犹 知 其 托 古, 故 得

而攻之.异教相攻,原不足计,然儒、墨之托古可为据矣.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 主 兼 礼 之, 此 所 以 乱 也. 夫 离 法 者

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韩非子􀅰五蠹»

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 利 非 所 用, 所 用 非 所 利. 是 故 服 事

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同上

韩非学于荀子,本为儒家.然 «解老»、 «喻 老» 专 言 刑 名 法 术,归

宿在老学,故攻儒、墨也.墨子之 学, 以 死 为 义, 以 救 人 为 事, 侠 即 其

流派,故与儒并攻.当时,诸子之 学, 亦 无 与 儒 并 驰 者. 墨 之 为 侠, 犹

孔之为儒,或以姓行,或以道显耳.

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孔子改制考卷五   诸子争教互攻考 􀅰10
 3

儒者,孔子也;侠者,墨子也.流派各 分. 墨 子 之 学 不 畏 死, 故 其

学为侠.侠者,墨学之号,犹孔学 之 称 儒. 诸 子 史 中 或 称 孔、 墨, 举 其

姓;或称儒、侠,举其号;至称儒、墨 者, 杂 举 之 也. 太 史 公 云 者, 盖

史谈为老学,不满于儒、墨也.而云二者交讥,亦见二学之至盛也.

孔、墨之弟子,皆以仁义之术教 导 于 世, 然 而 不 免 于 儡 身, 犹 不 能

行也.又况所教乎? 是何则? 其道外也.«淮南子􀅰洬真训»

此老氏学攻儒、墨之言,老氏内学为多.

夫三年之丧,是强人所不及也, 而 以 伪 辅 情 也. 三 月 之 服, 是 绝 哀

而迫切之性也.夫儒、墨不原人情 之 终 始,而 务 以 行 相 反 之,制 五 之

服.«淮南子􀅰齐俗训»

此在儒、墨之外,而兼讥二教者.

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 推 也, 刑 戮 者 相 望 也, 而 儒、 墨 乃 始

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意甚矣哉! 其无愧而不知耻也.«庄子􀅰在宥»

此道家攻儒、墨之说.

道之所 一 者, 德 不 能 同 也; 知 之 所 不 能 知 者, 辩 不 能 举 也; 名 若

儒、墨而凶矣.故海不 辞 东 流, 大 之 至 也; 圣 人 并 包 天 地、 泽 及 天 下,

而不知其谁氏.«庄子􀅰徐无鬼»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庄子􀅰齐物»

右老攻儒、墨.

老攻墨学

二世责 问 李 斯 曰: 吾 有 私 议 而 有 所 闻 于 韩 子 也, 曰: 尧 之 有 天 下

也,高堂三尺,采椽不 ,茅茨不 翦, 虽 逆 旅 之 宿, 不 勤 于 此 矣. 冬 日

鹿裘,夏日 葛 衣, 粢 粝 之 食, 藜 藿 之 羹, 饭 土 , 啜 土 洨, 虽 监 门 之

养,不觳于此 矣. 禹 凿 龙 门, 道 大 夏, 疏 九 河, 曲 九 防, 决 渟 水 致 之
 
104􀅰 孔子改制考

海,而股无弮, 胫 无 毛, 手 足 胼 胝, 面 目 黎 黑, 遂 以 死 于 外, 葬 于 会

稽,臣虏之劳,不烈于此矣. 然 则 夫 所 贵 于 有 天 下 者, 岂 欲 苦 形 劳 神,

身处逆旅之宿,口 食 监 门 之 养, 手 持 臣 虏 之 作 哉? 此 不 肖 人 之 所 勉 也,

非贤者之所务也.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专 用 天 下 适 己 而 已 矣,此 所 以 贵

于有天下也.«史记􀅰李斯列传»

韩非有 «解老»、«喻老»之篇,是 老 氏 学,故 太 史 公 以 之 与 老 子 同

传.此为杨氏学.杨朱为老子弟子, 即 老 氏 学. 故 韩 非 兼 收 老、 杨 之 学

者.秦始愚民,韩非以老学 行 之, 遂 至 今 日. 然 则 统 论 诸 子 为 害 之 大,

莫若韩非;关系之重,亦莫若韩非矣.

右老攻墨学.

老攻名家

惠子为惠 王 为 国 法, 已 成, 而 示 诸 先 生, 先 生 皆 善 之. 奏 之 惠 王,

惠王 甚 说 之. 以 示 翟 煎. 曰: 善. 惠 王 曰: 善, 可 行 乎? 翟 煎 曰: 不

可.惠王曰:善 而 不 可 行, 何 也? 翟 煎 对 曰: 今 夫 举 大 木 者, 前 呼 邪

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岂 无 郑、 卫 激 楚 之 音 哉? 然 而 不 用

者,不若此其宜也.治国有礼,不 在 文 辩, 故 老 子 曰: 法 令 滋 彰, 盗 贼

多有.此之谓也.«淮南子􀅰道应训»

翟煎引老子,盖是老学而攻名家者.

右老攻名家.

老攻法术家

问者曰:徒 术 而 无 法, 徒 法 而 无 术, 其 不 可 何 哉? 对 曰: 申 不 害,

韩昭侯之佐也.韩者,晋之 别 国 也. 晋 之 故 法 未 息, 而 韩 之 新 法 又 生;

先君之令未收,而后君之令又下.申 不 害 不 擅 其 法,不 一 其 宪 令,则 奸


孔子改制考卷五   诸子争教互攻考 􀅰10
 5

多故.利在故法前令则道之,利在 新 法 后 令 则 道 之,利 在 故 新 相 反,前

后相悖.则申不害虽十使昭侯用术,而 奸 臣 犹 有 所 谲 其 辞 矣.故 托 万 乘

之劲韩,七十年而 不 至 于 霸 王 者, 虽 用 术 于 上, 法 不 勤 饰 于 官 之 患 也.

公孙鞅之治秦也,设告相坐而责 其 实,连 什 伍 而 同 其 罪,赏 厚 而 信,刑

重而必,是以其民用力劳而不休,逐 敌 危 而 不 却,故 其 国 富 而 兵 强.然

而无术以知奸,则以其富强也资 人 臣 而 已 矣.及 孝 公、商 君 死,惠 王 即

位,秦法未败也,而张仪以秦殉 韩、 魏. 惠 王 死, 武 王 即 位, 甘 茂 以 秦

殉周.武王死,昭襄王即位,穰侯越 韩、 魏 而 东 攻 齐, 五 年 而 秦 不 益 尺

土之地,乃城其陶邑之 封. 应 侯 攻 韩 八 年, 城 其 汝 南 之 封. 自 是 以 来,

诸用秦者皆应、穰之类也.故战胜 则 大 臣 尊,益 地 则 私 封 立,主 无 术 以

知奸也.商君虽十饰其法,人臣反 用 其 资.故 乘 强 秦 之 资,数 十 年 而 不

至于帝王者,法不勤饰于官,主无术于上之患也.«韩非子􀅰定法»

问者曰:主用申子之术,而官 行 商 君 之 法, 可 乎? 对 曰: 申 子 未 尽

于法也.申子言:治不逾官,虽知 弗 言. 治 不 逾 官, 谓 之 守 职 可 也; 知

而弗言,是谓过也.人主以一国目 视, 故 视 莫 明 焉; 以 一 国 耳 听, 故 听

莫聪焉.今知而弗言,则人主尚安 假 借 矣? 商 君 之 法 曰: 斩 一 首 者, 爵

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 斩 二 首 者, 爵 二 级, 欲 为 官 者, 为 百

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 首 之 功 相 称 也. 今 有 法 曰: 斩 首 者, 令 为 医 匠,

则屋不成而病不已.夫匠者,手巧 也; 而 医 者, 齐 药 也. 而 以 斩 首 之 功

为之,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智 能 也; 今 斩 首 者, 勇 力 之 所 加 也. 以

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 斩 首 之 功 为 医 匠 也.故 曰:二 子 之 于

法术,皆未尽善也.同上

韩非学于申、商,而并攻之,然 以 军 功 为 吏, 至 今 犹 从 焉, 是 亦 不

可解矣.后世英主驾驭臣下多有术,相传此申子之后学哉!

故商鞅立法而支解,吴起刻削 而 车 裂.治 国 辟 若 张 琴,大 弦 牊 则 小


 
106􀅰 孔子改制考

弦绝矣.«淮南子􀅰缪称训»

右老攻法术家.

老攻刑名、 法术、 纵横家

公孙龙 粲 于 辞 而 贸 名, 邓 析 巧 辩 而 乱 法, 苏 秦 善 说 而 亡 国. 由 其

道,则善无章,修其理,则巧无名.«淮南子􀅰诠言训»

吴起、张仪,智 不 若 孔、墨,而 争 万 乘 之 君,此 其 所 以 车 裂 支 解 也.

«淮南子􀅰主术训»

今商鞅之 «启塞», 申 子 之 «三 符», 韩 非 之 «孤 愤», 张 仪、 苏 秦

之从横,皆掇取之权,一切之术也, 非 治 之 大 本, 事 之 恒 常, 可 博 闻 而

世传者也.«淮南子􀅰泰族训»

刑名、法术、纵横之术,施之于 一 时, 而 不 能 行 于 后 世 者, 以 其 权

术逐末,如乌喙、天雄,非可常服. 治 天 下 之 大 本, 事 之 恒 常, 可 博 闻

而世传者,儒道也.此尊儒而攻刑名、法术、纵横家者.

右老攻刑名、法术、纵横家.

老攻诸子

且夫世之愚学,皆不知治乱 之 情. 谈 多 诵 先 古 之 书, 以 乱 当 世

之治;智虑不足以避阱井之陷,又 妄 非 有 术 之 士.听 其 言 者 危,用 其 计

者乱,此亦愚之至大,而患 之 至 甚 者 也. 俱 与 有 术 之 士, 有 谈 说 之 名,

而实相去千 万 也, 此 夫 名 同 而 实 有 异 者 也. 夫 世 愚 学 之 人 比 有 术 之 士

也,犹蚁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远矣.«韩非子􀅰奸劫弑臣»

先物行、先 理 动 之 谓 前 识. 前 识 者, 无 缘 而 忘 意 度 也. 何 以 论 之?

詹何坐,弟子 侍, 有 牛 鸣 于 门 外. 弟 子 曰: 是 黑 牛 也, 而 白 题. 詹 何

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使 人 视 之, 果 黑 牛 而 以 布 裹 其 角. 以
孔子改制考卷五   诸子争教互攻考 􀅰10
 7

詹子之 术, 婴 众 人 之 心, 华 焉 殆 矣. 故 曰: 道 之 华 也. 尝 试 释 詹 子 之

察,而使五尺之愚童子视之,亦知其黑 牛 而 以 布 裹 其 角 也.故 以 詹 子 之

察,苦心伤神,而后 与 五 尺 之 愚 童 子 同 功, 是 以 曰: 愚 之 首 也. «韩 非

子􀅰解老»

詹何为前识之学,与老又不同,故韩非攻之.

枝于仁 者, 擢 德 塞 性, 以 收 名 声, 使 天 下 簧 鼓 以 奉 不 及 之 法, 非

乎? 而曾、史是已.骈于辩 者, 累 瓦 结 绳 窜 句, 游 心 于 坚 白 同 异 之 间,

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 而杨、墨是已.«庄子􀅰骈拇»

削曾、史之 行, 钳 杨、 墨 之 口, 攘 弃 仁 义, 而 天 下 之 德 始 玄 同 矣.

«庄子􀅰牬箧»

故苌弘、师旷先知祸福,言无遗 策, 而 不 可 与 众 同 职 也. 公 孙 龙 折

辩抗辞,别同异,离坚白,不可与众 同 道 也.北 人 无 择 非 舜 而 自 投 清 冷

之渊,不可以为世仪.鲁般、墨子以 木 为 鸢 而 飞 之, 三 日 不 集, 而 不 可

使为工也.故高 不 可 及 者, 不 可 以 为 人 量; 行 不 可 逮 者, 不 可 以 为 国

俗.«淮南子􀅰齐俗训»

至理精言,凡不可乎人情者,必 不 能 大 行. 佛 说 微 妙, 而 不 能 尽 人

从之,儒术以人治人,故人人可从.

右老攻诸子.

儒、 道攻法术家

«周书»曰:掩雉不得,更顺其风. 今 若 夫 申、 韩、 商 鞅 之 为 治 也,

挬拔其根,芜弃其本,而不穷究其 所 由 生, 何 以 至 此 也? 凿 五 刑, 为 刻

削,乃背道德之本,而争于锥刀之 末. 斩 艾 百 姓, 殚 尽 大 半, 而 忻 忻 然

常自以为治.是犹抱薪而救火,凿窦而出水.«淮南子􀅰览冥训» 

此儒、道攻法术之说.
 
108􀅰 孔子改制考

右儒、道攻法术家.

儒、 道攻诸子

百家异说,名有所出.若夫墨、杨、 申、 商 之 于 治 道, 犹 盖 之 无 一

橑,而轮之无一幅,有之可以备数,无 之 未 有 害 于 用 也.己 自 以 为 独 擅

之,不通之于天地之情也.«淮南子􀅰俶真训» 

右儒、道攻诸子.

名、 法家交攻

白圭谓魏王曰:市邱之鼎以烹鸡, 多 洎 之 则 淡 而 不 可 食, 少 洎 之 则

焦而不熟.然而 视 之 蝺 焉 美, 无 所 可 用. 惠 子 之 言 有 似 于 此. 惠 子 闻

之,曰:不然.使三军饥而居鼎旁, 适 为 之 甑, 则 莫 宜 之 此 鼎 矣. 白 圭

闻之,曰:无所可用者,意者徒加其 甑 邪? 白 圭 之 论, 自 悖 其 少 魏 王 大

甚.以惠子之言:蝺 焉 美, 无 所 可 用. 是 魏 王 以 言 无 所 可 用 者 为 仲 父

也,是以言无所用者为美也.«吕氏春秋􀅰应言»

解在乎白圭 之 非 惠 子 也, 公 孙 龙 之 说 燕 昭 王 以 偃 兵 及 应 空 洛 之 遇

也,孔穿之议公孙龙,翟煎之难惠 子 之 法,此 四 士 者 之 议 皆 多 故 矣,不

可不独论.«吕氏春秋􀅰听言»

魏惠王谓惠子曰:上世之有国, 必 贤 者 也. 今 寡 人 实 不 若 先 生, 愿

得传国. 惠 子 辞. 王 又 固 请, 曰: 寡 人 莫 有 之 国 于 此 者 也, 而 传 之 贤

者,民之贪争之心止矣.欲 先 生 之 以 此 听 寡 人 也. 惠 子 曰: 若 王 之 言,

则施不可而听矣.王固万乘之主 也, 以 国 与 人 犹 尚 可. 施, 布 衣 也, 可

以有万乘之国而辞之,此其止贪争之 心 愈 甚 也.惠 王 谓 惠 子 曰:古 之 有

国者,必 贤 者 也. 夫 受 而 贤 者, 舜 也. 是 欲 惠 子 之 为 舜 也. 夫 辞 而 贤

者,许由也,是惠子欲 为 许 由 也. 传 而 贤 者, 尧 也, 是 惠 王 欲 为 尧 也.
孔子改制考卷五   诸子争教互攻考 􀅰10
 9

尧、舜、许由之作,非独传舜而由 辞 也, 他 行 称 此. 今 无 其 他, 而 欲 为

尧、舜、许由,故 惠 王 布 冠 而 拘 于 鄄, 齐 威 王 几 弗 受. 惠 子 易 衣、 变

冠、乘舆而走,几不出乎魏境.凡自 行 不 可 以 幸 为 必 诚.匡 章 谓 惠 子 于

魏王之前曰:蝗螟,农夫得而杀 之, 奚 故? 为 其 害 稼 也. 今 公 行, 多 者

数百乘,步者数百人,少者数十乘, 步 者 数 十 人, 此 无 耕 而 食 者, 其 害

稼亦甚矣.惠王曰:惠子,施也难 以 辞 与 公 相 应. 虽 然, 请 言 其 志. 惠

子曰:今之城者,或者操大筑乎城 上,或 负 畚 而 赴 乎 城 下,或 操 表 掇 以

善 望,若施者其操表掇者也.使 工 女 化 而 为 丝,不 能 治 丝;使 大 匠 化

而为木,不能治 木; 使 圣 人 化 而 为 农 夫, 不 能 治 农 夫. 施 而 治 农 夫 者

也,公何事比施于 牰 螟 乎? 惠 子 之 治 魏 为 本, 其 治 不 治. 当 惠 王 之 时,

五十战而二十败,所杀者不可胜数,大 将 爱 子 有 禽 者 也.大 术 之 愚 为 天

下笑,得举其讳,乃请令周太史更 著 其 名.围 邯 郸 三 年 而 弗 能 取,士 民

罢潞,国家空虚,天下之兵四至,众 庶 诽 谤, 诸 侯 不 誉. 谢 于 翟 翦 而 更

听其谋,社稷乃存.名宝散出,土 地 四 削, 魏 国 从 此 衰 矣. 仲 父, 大 名

也;让国,大实 也. 说 以 不 听 不 信, 听 而 若 此, 不 可 谓 工 矣. 不 工 而

治,贼天下莫大焉.幸而独听于魏 也. 以 贼 天 下 为 实, 以 治 之 为 名, 匡

章之非,不亦可 乎? 白 圭 新 与 惠 子 相 见 也, 惠 子 说 之 以 强. 白 圭 无 以

应.惠子出, 白 圭 告 人 曰: 人 有 新 取 妇 者, 妇 至, 宜 安 矜, 烟 视 媚 行.

竖子操蕉 火 而 钜, 新 妇 曰: 蕉 火, 大 钜. 入 于 门, 门 中 有 敛 陷, 新 妇

曰:塞之,将伤人之足.此非不便之 家 氏 也, 然 而 有 大 甚 者. 今 惠 子 之

遇我尚新,其说我有大 甚 者. 惠 子 闻 之, 曰: 不 然. «诗» 曰: 恺 悌 君

子,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 长 也. 君 子 之 德 长 且 大 者, 则 为 民

父母.父母之教子也,岂 待 久 哉? 何 事 比 我 于 新 妇 乎? «诗» 岂 曰 恺 悌

新妇哉! 诽污因污,诽辟因辟,是诽 者 与 所 非 同 也. 白 圭 曰: 惠 子 之 遇

我尚新,其说我有大甚者.惠子闻 而 诽 之,因 自 以 为 为 之 父 母.其 非 有


 
110􀅰 孔子改制考

甚于白圭,亦有大甚者.«吕氏春秋􀅰不屈»

白圭似墨子,尚质而不尚文者. 而 公 孙 龙、 惠 子 名 家 者 流, 尚 文 而

不尚质者也.孔 穿 为 孔 子 六 世 孙, 亦 儒 家 者. 然 而 白 圭、 惠 子 相 攻 甚

力,以其一文一质,宗旨不 同, 所 以 交 讥. 此 皆 不 该 不 遍 一 曲 之 士 也.

孔子云: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二子 不 知 孔 子 改 制 文 质 相 因 之 义,故 交

攻如是.

右名、法家交攻.

名家攻纵横家

赵惠王谓公孙龙曰:寡人事偃兵 十 余 年 矣 而 不 成, 兵 不 可 偃 乎? 公

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 天 下 之 心 也. 兼 爱 天 下, 不 可 以 虚 名 为 也,

必有其实.今蔺、离石入秦,而王缟 素 出 总; 东 攻 齐 得 城, 而 王 加 膳 置

酒.秦得地而王出总,齐亡地而王 加 膳,所 非 兼 爱 之 心 也,此 偃 兵 之 所

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 而 求 敬,阿 党 不 公 而 求 令,烦 号 数 变

而求静,暴戾贪得而求定,虽黄帝犹若困.«吕氏春秋􀅰审应»

公孙龙为墨子弟子,以坚白鸣者,故亦言兼爱.

右名家攻纵横家.

法家攻杨学

人君唯无好全生,则群臣皆 全 其 生. 而 生 又 养 生, 养 何 也? 曰: 滋

味也,声色也,然后为养生.然则 从 欲 妄 行, 男 女 无 别, 反 于 禽 兽. 然

则礼义廉耻不立,人君 无 以 自 守 也. 故 曰: 全 生 之 说 胜, 则 廉 耻 不 立.

«管子􀅰立政九败解»

全生之说,则杨学也.

右法家攻杨学.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表附

大教之行,各有龙象.其教力之所 嘘 吸, 皆 有 聪 敏 坚 强 之 士 为 之 先

后、疏附、奔走、御侮焉.虽然,读 辽、 金、 大 理、 南 诏 之 书, 其 人 才

光诵于 口, 脍 炙 于 时 者 寡 矣. 若 王 猛、 慕 容 恪、 王 朴 之 流, 才 略 冠 古

今,独不 能 与 萧、 张、 房、 魏 争 功 臣 之 享, 况 范 增、 荀 彧 者 哉! 嗟 夫!

仕非其主,功名夭枉,况事师 从 教, 垂 于 万 世 者 乎? 颜、 冉、 由、 赐 之

徒,俎豆莘莘, 乐 舞 铿 锵, 烹 牛 宰 羊, 既 苾 既 芬, 翼 翼 瞽 宗, 万 方 严

宏,龙衮 缝 掖, 匍 匐 振 振, 若 诸 子 后 世 可 述 者, 其 有 几 人 哉! 拾 遗 补

坠,表附于后.此皆当时之误于攀 龙 鳞、附 凤 翼 者,盖 湮 没 暗 汶 于 草 土

不齿数者久矣.士青云之附,岂可不善择耶?

墨子弟子后学

孔子,弟子七 十, 养 徒 三 千, 人 皆 入 孝 出 悌, 言 为 文 章, 行 为 仪

表,教之 所 成 也. 墨 子, 服 役 者 百 八 十 人, 皆 可 使 赴 火 蹈 刃, 死 不 还

踵,化之所致也.«淮南子􀅰泰族训»

百八十人,死不旋踵,疑即孟胜之 事 附 于 墨 子 者. 观 其 称 孔 子 之 徒

曰 “孝悌”、 “文章”、 “仪表”,而称墨子之徒曰 “赴火 蹈 刃”、 “死 不 还

踵”,合于孟胜之 传 巨 子, 墨 子 之 答 战 死 者 之 父, 则 墨 子 以 死 为 教, 确

乎其为任 侠 之 传 哉! 耶 苏 及 摩 诃 末 徒 众 仅 十 二, 犹 能 大 成, 况 此 百 八

十乎?

孔丘、墨翟,修 先 圣 之 术, 通 “六 艺 ” 之 论, 口 道 其 言, 身 行 其
 
112􀅰 孔子改制考

志,慕义从风,而为之服役者不过 数 十 人.使 居 天 子 之 位,则 天 下 遍 为

儒、墨矣.«淮南子􀅰主术训»

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 不可胜数.«吕氏春秋􀅰当染»

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 之 言 盈 天 下, 天 下 之 言 不 归 杨 则

归墨.«孟子􀅰滕文»

孟子去墨子、杨子为时不远,而其徒盈天下,其道亦可谓盛矣.

书传之微者,惟圣人能论之. 今 取 新 圣 人 书, 名 之 孔、 墨, 则 弟 子

句指而受者,必众矣.«淮南子􀅰修务训»

盖当时孔、墨之号为圣人久矣! 托 于 其 名, 受 者 必 众, 然 则 诸 子 改

制之托于先王,有以夫!

战国墨子后学

禽滑釐 许犯   田系   索卢参

禽 滑 釐 学 于 墨 子 , 许 犯 学 于 禽 滑 釐 , 田 系 学 于 许 犯 . «吕 氏 春 秋 􀅰

当 染»

庄子称墨子亦并称禽滑釐,禽盖 墨 子 第 一 传 道 巨 子, 许 犯、 田 系 当

亦再三传之巨子也.

子墨子 曰: 公 输 子 之 意, 不 过 欲 杀 臣; 杀 臣, 宋 莫 能 守, 可 攻 也.

然臣之弟 子 禽 滑 釐 等 三 百 人, 已 持 臣 守 圉 之 器, 在 宋 城 上, 而 侍 楚 寇

矣.«墨子􀅰公输»

禽滑釐之事子墨子,三年,手 足 胼 胝, 面 目 黧 黑, 役 身 给 使, 不 敢

问欲.«墨子􀅰备梯»

禽滑釐之事墨子如此,与邵子之 事 李 之 才, 黄 勉 斋 之 见 朱 子, 皆 备

极真实刻苦,宜其冠墨门也.

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吕氏春秋􀅰尊师»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1
 3

孟胜 田襄子   徐弱

墨者巨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 阳 城 君 令 守 于 国, 毁 璜 以 为 符, 约

曰:符合听之. 荆 王 薨, 群 臣 攻 吴 起, 兵 于 丧 所, 阳 城 君 与 焉. 荆 罪

之,阳城君 走. 荆 收 其 国, 孟 胜 曰: 受 人 之 国, 与 之 有 符, 今 不 见 符,

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 其 弟 子 徐 弱 谏 孟 胜 曰: 死 而 有 益 阳 城 君,

死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于 世, 不 可. 孟 胜 曰: 不 然. 吾 于 阳 城 君

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 死, 自 今 以 来, 求 严 师, 必 不 于 墨 者

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 臣, 必 不 于 墨 者 矣. 死 之, 所 以 行 墨

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我将属巨 子 于 宋 之 田 襄 子.田 襄 子,贤 者 也,何

患墨者之绝世 也? 徐 弱 曰: 若 夫 子 之 言, 弱 请 先 死 以 除 路. 还 殁 头 前

于.孟胜因使二人传巨子于田襄 子.孟 胜 死,弟 子 死 之 者 百 八 十.三 人

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胜于荆.田 襄 子 止 之 曰:孟 子 已 传 巨 子 于 我

矣.当听. 遂 反 死 之. 墨 者 以 为 不 听 巨 子 不 察. 严 罚 厚 赏, 不 足 以 致

此.今世之言治,多以严罚厚赏,此上世之若客也.«吕氏春秋􀅰上德»

墨道尚侠,以友失国之故而为之 死,弟 子 以 其 师 故 而 为 死 者 至 百 余

人,轻身尚气,与西教之十三传弟 子 皆 丧 身 狮 口 略 同.盖 专 以 悍 胜,不

必其精义也.然 悍, 则 可 畏 矣. 儒 者 无 自 命 为 大 贤 者, 亦 无 人 赍 送 之

者.墨子巨子有传授, 有 赍 送, 则 必 有 衣 钵、 印 绶 之 类 矣. 死 而 后 传,

则不并立.此如佛之有达赖、班禅,天 主 之 有 教 皇 矣.故 谓 中 国 墨 学 若

行,必有教皇出焉.此所以异于孔子之道乎?

相里勤   五侯   苦获   已齿   邓陵子   相夫氏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 之 墨 者 苦 获、 已 齿、 邓 陵 子 之 属, 俱

诵 «墨经»,而倍谲 不 同, 相 谓 别 墨. 以 坚 白 同 异 之 辩 相 訾, 以 徆 偶 不

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 圣 人, 皆 愿 为 之 尸, 冀 得 为 其 后 世, 至 今 不 决.

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庄子􀅰天下»
 
114􀅰 孔子改制考

相里、 邓 陵、 相 夫 三 家, 见 于 «韩 非», 诚 为 当 时 大 宗 矣. 而 “倍

谲不同”,争为后世,如儒之孟、荀、 朱、 陆 然. 一 师 之 门, 其 哄 如 市,

诸教皆然,争为之尸,如宋人之论 道 统 然.墨 氏 有 巨 子,如 天 主 之 有 教

皇,故其争尤甚哉! 坚白同异之说,则公孙龙亦墨子之大宗也.

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 有 相 夫 氏 之 墨, 有 邓 陵 氏 之 墨. 故

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韩非子􀅰显学»

公孙龙   桓团   惠施   黄缭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 之 心, 易 人 之 意, 能 胜 人 之 口, 不 能

服人之心,辩 者 之 囿 也. 惠 施 日 以 其 知 与 人 之 辩, 特 与 天 下 之 辩 者 为

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 以 为 最 贤, 曰: 天 地 其 壮 乎! 施 存 雄

而无术.南方有 倚 人 焉 曰 黄 缭, 问 天 地 所 以 不 坠、 不 陷, 风 雨 雷 霆 之

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庄子􀅰天下»

孔穿、公孙龙相与论于平原君 所, 深 而 辩, 至 于 藏 三 牙. 公 孙 龙 言

藏之三牙甚辩,孔穿不应.少选, 辞 而 出. 明 日, 孔 穿 朝, 平 原 君 谓 孔

穿曰:昔者, 公 孙 龙 之 言 甚 辩. 孔 穿 曰: 然. 几 能 令 藏 三 牙 矣. 虽 然,

难.愿得有问于君: 谓 藏 三 牙 甚 难 而 实 非 也, 谓 藏 两 牙 甚 易 而 实 是 也.

不知君将从易而是者乎? 将从难 而 非 者 乎? 平 原 君 不 应.明 日,谓 公 孙

龙曰:公无与孔穿辩.«吕氏春秋􀅰淫辞»

公孙龙,名家之学,本于 墨 子 «经 上»、 «经 下». 庄 子 亦 以 为 学 墨

者 “以觭仵不偶之辞相应”是也.

赵惠王谓公孙龙 曰: 寡 人 事 偃 兵 十 余 年 矣 而 不 成. 兵 不 可 偃 乎?

公孙龙对曰:偃兵之意,兼爱天下之心也.兼爱 天 下,不 可 以 虚 名 为

也,必有其实.今蔺、离石入秦,而 王 缟 素 出 总,东 攻 齐 得 城,而 王

加膳 置 酒 . 秦 得 地 , 而 王 出 总 ; 齐 亡 地 , 而 王 加 膳 . 所 非 兼 爱 之 心 也 ,

此偃兵之所以不成也.今有人于此,无礼慢易而求敬,阿 党 不 公 而 求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1
 5

令 , 烦 号 数 变 而 求 静 , 暴 戾 贪 得 而 求 定 , 虽 黄 帝 犹 若 困 . «吕 氏 春 秋 􀅰

审 应»

公孙龙言兼爱,当为墨学无疑.

程繁

程繁问 于 子 墨 子 曰: 圣 王 不 为 乐. 昔 诸 侯 倦 于 听 治, 息 于 钟 鼓 之

乐;士大夫 倦 于 听 治, 息 于 竽 瑟 之 乐; 农 夫 春 耕、 夏 耘、 秋 敛、 冬 藏,

息于聆缶之乐.今夫子曰:圣王不 为 乐 此.譬 之 犹 马 驾 而 不 税,弓 张 而

不弛也.乃非有血气者之所不能至邪? «墨子􀅰三辩»

程繁曰: 子 曰: 圣 王 无 乐. 此 亦 乐 已, 若 之 何 其 谓 “圣 王 无 乐 ”

也? 同上

墨子非乐,其徒程繁亦有不安于心者.

荆耕柱

子 墨 子 游 荆 耕 柱 子 于 楚. 二、 三 子 过 之, 食 之 三 升, 客 之 不 厚.

二、三子 复 于 子 墨 子 曰: 耕 柱 子 处 楚 无 益 矣. 二、 三 子 过 之, 食 之 三

升,客之不厚.子墨子 曰: 未 可 智 也. 毋 几 何, 而 遗 十 金 于 子 墨 子 曰:

后生不敢死,有十金于此,愿夫子之用也.«墨子􀅰耕柱»

管黔   高石子

子墨子使管黔 游高 石 子 于 卫.卫 君 致 禄 甚 厚,设 之 于 卿.高 石 子

三朝必尽言,而言无行者.去而之 齐, 见 子 墨 子 曰: 君 以 夫 子 之 故, 致

禄甚厚,设我于卿.石三朝必尽言, 而 言 无 行, 是 以 去 之 也. 卫 君 无 乃

以石为狂乎? 子墨子 曰: 去 之 苟 道, 受 狂 何 伤? 古 者, 周 公 旦 非 关 叔,

辞三公,东处于商盖, 人 皆 谓 之 狂. 后 世 称 其 德, 扬 其 名, 至 今 不 息.

且翟闻 之, 为 义 非 避 毁 就 誉, 去 之 苟 道, 受 狂 何 伤? 高 石 子 曰: 石 去

之,焉敢不道也? 昔者,夫子有言 曰: 天 下 无 道, 仁 士 不 处 厚 焉. 今 卫

君无道,而贪其 禄 爵, 则 是 我 为 苟 陷 人 长 也. 子 墨 子 说, 而 召 子 禽 子
 
116􀅰 孔子改制考

曰:姑听此乎? «墨子􀅰耕柱»

高何   县子石

高何、县子石,齐国 之 暴 者 也, 指 于 乡 曲, 学 于 子 墨 子. «吕 氏 春

秋􀅰尊师»

县子硕问 于 子 墨 子 曰: 为 义, 孰 为 大 务? 子 墨 子 曰: 譬 若 筑 墙 然,

能筑者筑,能实坏者实坏,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墨子􀅰耕柱»

按:县子硕即县子石.

骆滑祊

子墨子谓骆滑氂曰:我闻子好 勇. 骆 滑 氂 曰: 然. 我 闻 其 乡 有 勇 士

焉,吾必从而杀之.子墨子曰:天下 莫 不 欲 与 其 所 好, 度 其 所 恶. 今 子

闻其乡有勇士焉,必从而杀之,是非好勇也,是恶勇也.同上

弦唐子

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 多. 弦 唐 子 见 而 怪 之, 曰: 吾 夫 子 教

公尚过曰:揣曲直而已.今夫子载书甚多,何有也? «墨子􀅰贵义»

朱子谓陆梭山,言 其 弟 子 静 竟 夜 不 寝 读 书, 而 教 人 束 书 不 观 古 今.

六祖自谓不识字.教主多此类,墨子有焉.

跌鼻

子墨子有疾,跌鼻进而问曰:先 生 以 鬼 神 为 明, 能 为 祸 福, 善 者 赏

之,为不善者罚 之. 今 先 生 圣 人 也, 何 故 有 疾? 意 者 先 生 之 言 有 不 善

乎? 鬼神不明知乎? «墨子􀅰公孟»

墨子弟子皆以墨子为圣人.

公尚过

子墨子游公尚过于越.公尚过 说 越 王, 越 王 大 说, 谓 公 尚 过 曰: 先

生苟能使 子 墨 子 于 越 而 教 寡 人, 请 裂 故 吴 之 地, 方 五 百 里, 以 封 子 墨

子.公尚过许诺.遂为公尚过束车 五 十 乘, 以 迎 子 墨 子 于 鲁, 曰: 吾 以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1
 7

夫子之道说越王. 越 王 大 说, 谓 过 曰: 苟 能 使 子 墨 子 至 于 越 而 教 寡 人,

请裂故吴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鲁问»

墨子极能荐其徒属弟 子 于 时 王,如 游 耕 柱 于 楚,使 管 黔 游高石子

于卫,游公尚过 于 越, 使 胜 绰 事 项 子 牛. 而 其 弟 子 得 禄, 待 其 师 友 极

厚,故其徒属甚盛.

曹公子

曹公子而于宋,三年而反.睹子 墨 子 曰: 始 吾 游 于 子 之 门, 短 褐 之

衣,藿羹,朝 得 之, 则 夕 弗 得, 祭 祀 鬼 神. 而 以 夫 子 之 政, 家 厚 始 也.

有家厚,谨祭祀鬼神.然而人徒多 死, 六 畜 不 蕃, 身 湛 于 病. 吾 未 知 夫

子之前之可用也.«墨子􀅰鲁问»

彭轻生子

彭轻生子曰:往者可知,来者不可知.子墨子曰:籍设而亲在百里之

外,则遇难焉.«墨子􀅰鲁问»

胜绰   高孙子

子墨子使胜绰事项子牛.项子牛 三 侵 鲁 地, 而 胜 绰 三 从. 子 墨 子 闻

之,使高孙子请而退之.«墨子􀅰鲁问»

墨子以非攻立义,胜绰犯戒,故退之.亦可见墨子行道之严.

魏越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 «墨子􀅰鲁问»

宋珅   尹文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 人, 不 忮 于 众, 愿 天 下 之 安 宁, 以 活

民命,人我之养,毕足 而 止, 以 此 白 心, 古 之 道 术 有 在 于 是 者. 宋 瞇、

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 冠 以 自 表,接 万 物,以 别 宥 为 始.语 心

之容,命之 曰 心 之 行, 以 玹 合 , 以 调 海 内, 请 欲 置 以 为 主. 见 侮 不

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 战. 以 此 周 行 天 下, 上 说 下 教, 虽 天
 
118􀅰 孔子改制考

下不取,强玶而不舍者也.«庄子􀅰天下»

夷之

墨者夷之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滕文»

腹尃

墨者有巨子腹玵,居秦,其子 杀 人. 秦 惠 王 曰: 先 生 之 年 长 矣, 非

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 生 之 以 此 听 寡 人 矣.腹 玵 对 曰:墨 者

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 以 禁 杀 伤 人 也. 夫 禁 杀 伤 人 者, 天

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 弗 诛,腹 玵 不 可 不 行 墨 子 之 法.不 许

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吕

氏春秋􀅰去私»

墨之巨子 皆 有 高 义, 如 孟 胜 之 死 友, 腹 之 杀 子, 宜 其 能 风 动 当

世也.

谢子   唐姑果

东方之墨者谢子将西见秦惠王.惠 王 问 秦 之 墨 者 唐 姑 果.唐 姑 果 恐

王之亲谢子贤于己也,对曰:谢子, 东 方 之 辩 士 也. 其 为 人 甚 险, 将 奋

于说以 取 少 主 也. 王 因 藏 怒 以 待 之. 谢 子 至, 说 王, 王 弗 听. 谢 子 不

说,遂辞而行.«吕氏春秋􀅰去宥»

田鸠

墨者有田鸠.«吕氏春秋􀅰首时»

墨者师

司马喜难墨者师于中山王前,以 “非攻”曰:先生之所术非攻夫.墨

者师曰:然.曰:今王兴兵而攻燕,先生将非王乎? 墨者师对曰:然则相

国是攻之乎? 司马喜曰:然.墨者师曰:今赵兴兵而攻中山,相国将是之

乎? 司马喜无以应.«吕氏春秋􀅰应言»

墨者师,必如儒者之博士,西教牧师、神甫之类.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1
 9

聂政   荆轲   田光   高渐离

聂政者,轵深井里人也. 杀 人 避 仇. 濮 阳 严 仲 子 与 韩 相 侠 累 有 郤,

恐诛,求 人 可 以 报 侠 累 者. 至 齐, 齐 人 或 言 聂 政. 严 仲 子 至 门 请, 数

反,聂政曰:老母在,政身未敢以 许 人 也. 久 之, 聂 政 母 死. 乃 西 至 濮

阳,见严仲子曰:前 日 所 以 不 许 仲 子 者, 徒 以 亲 在. 今 不 幸 母 以 天 年

终.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 请得从 事 焉! 严 仲 子 具 告 曰:臣 之 仇 韩 相 侠

累,侠累又韩君之季父也.聂政乃 辞 独 行.杖 剑 至 韩.韩 相 侠 累 方 坐 府

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史记􀅰刺客传»

荆卿好读书击剑,爱燕之狗屠及 善 击 筑 者 高 渐 离.燕 之 处 士 田 光 先

生知其非庸人也,偻行见荆轲,曰: 光 与 子 相 善, 燕 人 莫 不 知. 今 太 子

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 也, 幸 而 教 之 曰: 燕、 秦 不 两 立, 愿 先

生留意也.光窃 不 自 外, 言 足 下 于 太 子 也, 愿 足 下 过 太 子 于 宫. 荆 轲

曰:谨奉教.田 光 曰: 吾 闻 之, 长 者 为 行, 不 使 人 疑 之. 今 太 子 告 光

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 泄. 是 太 子 疑 光 也. 夫 为 行 而 使 人

疑之,非节侠也.因自 杀 以 激 荆 卿. 荆 卿 遂 见 太 子. 至 秦, 秦 王 发 图,

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 袖,而 右 手 持 匕 首 揕 之.未 至 身,秦 王

起.于是左右 前 杀 轲. 其 明 年, 秦 并 天 下. 逐 太 子 丹、 荆 轲 之 客, 皆

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 庸 保, 匿 作 于 宋 子. 宋 子 传 客 之, 闻 于 秦 始 皇.

秦始皇召见,人有识 者, 乃 曰: 高 渐 离 也. 秦 皇 帝 惜 其 善 筑, 重 赦 之,

使击筑. 稍 益 近 之, 高 渐 离 乃 以 铅 置 筑 中, 举 筑 朴 秦 始 皇, 不 中. 于

是,遂诛高渐离.同上

田光之行义与孟胜略同,当为墨学.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 里 率 多 暴 桀 子 弟, 与 邹、 鲁 殊. 问 其

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 入 薛 中 盖 六 万 余 家 矣. «史 记 􀅰 孟 尝

君传»
 
120􀅰 孔子改制考

墨学任侠,其流或为强暴,盖有之.六万 ① 余家,盖盛极矣.

右战国墨子后学.

西汉墨子后学

朱家 田仲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 以 儒 教, 而 朱 家 用 侠 闻. 所 藏 豪 士

以百数.«史记􀅰游侠传» 

楚田仲以侠闻,喜剑,父事朱 家, 自 以 为 行 弗 及. 田 仲 已 死, 而 雒

阳有剧孟.周人以商贾为资,而剧孟以任侠显诸侯.同上

季布 季心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弟季心,气盖关中,遇人 恭 谨, 为 任 侠, 方 数 千 里, 士 皆 争 为

之死.同上

剧孟   王孟   氏   周庸   白 氏   韩 无 辟   薛 况   韩 况   韩 孺   郭

解 籍少公   樊仲子   赵王孙   高公子   郭公仲   卤公孺   兒长卿   田君孺   姚氏   杜氏   仇景

  赵他羽   赵调

盎曰: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 送 葬 车 千 余 乘, 此 亦 有 过 人 者. 且

缓急人所有.夫一旦有急叩门,不 以 亲 为 解,不 以 存 亡 为 辞,天 下 所 望

者,独季心、剧孟耳.«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符离人王孟亦以侠 称 江、淮 之 间.是 时,济 南 氏、 陈 氏、 陈 周 庸

亦以豪 闻, 景 帝 闻 之, 使 尽 诛 此 属. 其 后 代 诸 白、 梁 韩 无 辟、 阳 翟 薛

况、侠韩孺纷纷复出焉.«史记􀅰游侠列传»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

① “万”,原作 “百”,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2
 1

死.及解年长,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临

晋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关.籍少公已出解,解转入太原,所过辄

告主人家.吏逐之,迹至籍少公.少公自杀,口绝.

自是之后,为侠者极众,敖而无 足 数 者. 然 关 中 长 安 樊 仲 子, 槐 里

赵王孙,长陵高公子,西河郭公仲, 太 原 卤 公 孺, 临 淮 兒 长 卿, 东 阳 田

君孺,虽为侠,而逡逡有退让君子 之 风. 至 若 北 道 姚 氏, 西 道 诸 杜, 南

道仇景,东道赵他羽公子,南阳赵 调 之 徒,此 盗 跖 居 民 间 者 耳,曷 足 道

哉! 此乃乡者朱家之羞也.并同上

灌夫

夫不善文学,好任侠,以然诺.«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郑当时   汲黯

孝文时,当 时 以 任 侠 自 喜, 脱 张 羽 于 阨, 声 闻 梁、 楚 间. 孝 景 时,

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 沐, 常 置 驿 马 长 安 诸 郊, 请 谢 宾 客, 夜 以 继 日,

至明旦,常恐不遍.当时好黄、老言,其 慕 长 者, 如 恐 不 称. «汉 书 􀅰 郑

当时传»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 人 之 过. 合 己 者, 善 待 之; 不 合

己者,不能忍 见. 士 亦 以 此 不 附 焉. 然 好 学, 游 侠, 任 气 节, 内 行 修

絜,好 直 谏 , 数 犯 主 之 颜 色 , 常 慕 傅 柏 、 袁 盎 之 为 人 也 . «史 记 􀅰 汲 郑

列 传»

宛侠   野王侠   种代侠

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 贾. 其 任 侠, 交 通 颍 川, 故 至 今

谓之 “夏人”.«史记􀅰货殖传»

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

种、代、石北也, 地 边 胡, 数 被 寇. 人 民 矜 懻 忮, 好 气, 任 侠.并

同上
 
122􀅰 孔子改制考

游侠之风,开于墨氏,故所载游侠诸人,皆列为墨子后学.

原涉 杜君敖   韩幼孺   绣君宾   漕中叔子少游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 时 以 豪 桀 徙 茂 陵. 季 父 为 茂 陵 秦 氏 所 杀,

涉居谷口半岁所,自劾 去 官, 欲 报 仇. 谷 口 豪 桀 为 杀 秦 氏, 亡 命 岁 余,

逢赦出.郡 国 诸 豪 及 长 安、 五 陵 诸 为 气 节 者, 皆 归 慕 之. «汉 书 􀅰 游 侠

列传»

自哀、平间,郡国处处有豪桀, 然 莫 足 数. 其 名 闻 州 郡 者, 霸 陵 杜

君敖,池阳韩幼孺,马领绣君宾,西河漕中叔,皆有谦退之风.

中叔子少游,复以侠闻于世云.并同上

右西汉墨子后学.

东汉墨子后学

刘林

时赵缪王子林好奇数,任侠于赵、魏间,多通豪猾.«后汉􀅰王昌传»

隗崔

季父崔,素豪侠,能得众闻.«后汉􀅰隗嚣传»

王遵

遵少豪侠,有才辩.«后汉􀅰隗嚣传»

窦融

连结闾里豪杰,以任侠为名.«后汉􀅰窦融传»

马严   马敦

初,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后汉􀅰马援传»

杜保

杜季良豪 侠 好 义, 忧 人 之 忧, 乐 人 之 乐, 清 浊 无 所 失. 父 丧 致 客,

数郡毕至.«后汉􀅰马援传»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2
 3

杜硕

杜笃子硕,豪侠,以货殖闻.«后汉􀅰文苑列传»

王涣

涣少好侠,尚气力.«后汉􀅰循吏列传»

郑飒   董腾

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并任侠.«后汉􀅰千乘贞王伉传»

右东汉墨子后学.

老子弟子后学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 不 足, 澹 然 独 与 神 明 居, 古 之 道 术

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 其 风 而 悦 之, 建 之 以 常 无 有, 主 之 以 大 一,

以濡弱谦下为 表, 以 空 虚 不 毁 万 物 为 实. 关 尹 曰: 在 己 无 居, 形 物 自

著.其动若水, 其 静 若 镜, 其 虚 若 响. 芴 乎 若 亡, 寂 乎 若 清, 同 焉 者

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 随 人. 老 聃 曰: 知 其 雄, 守 其 雌, 为 天

下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 谷. 人 皆 取 先, 己 独 取 后, 曰: 受 天 下

之垢;人皆取实,己独 取 虚, 无 藏 也 故 有 余, 岿 然 而 有 余. 其 行 身 也,

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 求 福, 己 独 曲 全, 曰: 苟 免 于 咎. 以 深

为根,以约 为 起, 曰: 坚 则 毁 矣, 锐 则 挫 矣. 常 宽 容 于 物, 不 削 于 人,

可谓至极.关尹、老聃乎! 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子􀅰天下»

战国老子后学

关尹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 无 名 为 务.居 周 久 之,见 周 之 衰,乃 遂

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 为 我 著 书.于 是,老 子 乃 著 书

上 、 下 篇 , 言 道 德 之 意 五 千 余 言 而 去 , 莫 知 其 所 终 . «史 记 􀅰 老 庄 申
 
124􀅰 孔子改制考

韩 列 传»

杨朱 孟孙阳   心都子

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 邀 于 郊, 至 于 梁 而 遇 老 子. 老 子 中

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 不 可 也. 阳 子 居 不 答. 至 舍, 进 盥 漱

巾栉,脱履 户 外, 膝 行 而 前, 曰: 向 者, 弟 子 欲 请 夫 子, 夫 子 行 不 闲,

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故? 老 子 曰: 而 雎 雎 盱 盱, 而 谁 与 居? 大 白

若辱,盛 德 若 不 足. 阳 子 居 蹴 然 变 容 曰: 敬 闻 命 矣! 其 往 也, 舍 者 迎

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 避 席, 炀 者 避 灶. 其 反 也, 舍 者 与 之

争席矣.«庄子􀅰寓言»

“子居”即 “朱”音转,盖杨朱也. «论 语» 太 师 挚, «史 记» 作 太

师疵.«书»西伯戡黎, «史记» 作伐饥,此类书传甚多,古人重音不重

字也.故杨朱即老子弟子.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 以 济 一 世, 汝 为 之 乎? 杨 子 曰: 世 固

非一毛之所济.禽子 曰: 假 济, 为 之 乎? 杨 子 弗 应. 禽 子 出 语 孟 孙 阳.

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 言 之.有 侵 若 肌 肤 获 万 金 者,若 为 之

乎? 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 节 得 一 国, 子 为 之 乎? 禽 子 默 然 有

闲.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 微 于 一 节, 省 矣. 然 则 积 一 毛 以 成

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 体 万 分 中 之 一 物,奈 何 轻 之 乎? 禽 子

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 言 问 老 聃、 关 尹, 则 子 之 言 当 矣. 以

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孟孙阳顾与其徒说他事.«列子􀅰杨朱»

拔一毛以济天下不为,儒攻之,墨 亦 攻 之, 而 孟 孙 阳 竟 能 张 其 宗 旨

以绌人.杨朱得此后劲,老学所由遍天下哉!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又 请 杨 子 之 竖 追 之. 杨 子 曰: 嘻! 亡

一羊, 何 追 者 之 众? 邻 人 曰: 多 歧 路. 既 反, 问: 获 羊 乎? 曰: 亡 之

矣.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 有 歧 焉, 吾 不 知 所 之, 所 以 反 也. 杨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2
 5

子戚然 变 容, 不 言 者 移 时, 不 笑 者 竟 日. 门 人 怪 之, 请 曰: 羊, 贱 畜,

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杨 子 不 答. 门 人 不 获 所 命. 弟 子 孟

孙阳出以 告 心 都 子. 心 都 子 他 日 与 孟 孙 阳 偕 入, 而 问 曰: 昔 有 昆 弟 三

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 义 之 道 而 归. 其 父 曰: 仁 义 之 道 若

何? 伯曰:仁义使我爱 身 而 后 名. 仲 曰: 仁 义 使 我 杀 身 以 成 名. 叔 曰:

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 三 术 相 反, 而 同 出 于 儒. 孰 是 孰 非 邪? 杨 子 曰:

人有滨河而居者,习于水,勇于泅, 操 舟 鬻 渡, 利 供 百 口. 裹 粮 就 学 者

成徒,而 溺 死 者 几 半. 本 学 泅, 不 学 溺, 而 利 害 如 此. 若 以 为 孰 是 孰

非? 心都子默然而出.孟孙阳让之 曰: 何 吾 子 问 之 迂, 夫 子 答 之 僻? 吾

惑愈甚.心都子曰:大道以 多 歧 亡 羊, 学 者 以 多 方 丧 生. 学 非 本 不 同,

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 一, 为 亡 得 丧. 子 长 先 生 之 门, 习 先

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列子􀅰说符»

孟孙阳、心都子俱称杨朱为先生, 又 能 阐 杨 朱 之 意 以 拒 外 教, 当 为

杨朱两大弟子.

庚桑楚 南荣趎

老聃之役有庚桑楚者,偏得老聃之道,以北 居 畏 垒 之 山. «庄 子 􀅰 庚

桑楚»

南荣趎赢粮,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同上

昔者,南荣畴耻 圣 道 之 独 亡 于 己 身, 淬 霜 露, 欶 跷 趹, 跋 涉 山 川,

冒蒙荆棘,百舍重跰,不敢休息,南见老聃,受教一言,精神晓冷,钝闻

条达,欣然七日不食,如飨太牢.是以明照四海,名施后世,达略天地,

察分秋毫,称誉叶语,至今不休.此所谓名可强立者.«淮南子􀅰修务训»

庄子作 “南荣趎”,盖 “趎”、“畴”亦音转也.

庄周

庄子者,蒙人 也, 名 周. 周 尝 为 蒙 漆 园 吏, 与 梁 惠 王、 齐 宣 王 同
 
126􀅰 孔子改制考

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 老 子 之 言.故 其 著 书 十 余 万 言,大 抵

率寓言也.«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列御寇 百丰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 之 于 郑 子 阳 曰: 子 列 御 寇, 盖 有 道

之士也.居君 之 国 而 穷, 君 无 乃 为 不 好 士 乎? 郑 子 阳 令 官 遗 之 粟 数 十

秉.子列 子 出 见 使 者, 再 拜 而 辞. 使 者 去. 子 列 子 入, 其 妻 望 而 拊 心

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 逸 乐. 今 妻 子 有 饥 色 矣, 君 过 而 遗 先 生 食,

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也哉? 子列 子 笑 而 谓 之 曰:君 非 自 知 我 也,以 人

之言而遗我粟也.至已而罪我也,有罪且以人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吕

氏春秋􀅰观世»

子列子 适 卫, 食 于 道, 见 百 岁 髑 髅, 攓 蓬 而 指, 顾 谓 其 弟 子 百 丰

曰:惟予与彼知而未尝生,未尝死也.«列子􀅰天瑞»

彭蒙   田骈   慎到   接子   环渊   颜祌

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 然 无 主,趣 物 而 不 两,不 顾 于 虑,不 谋

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 道 术 有 在 于 是 者.彭 蒙、田 骈、慎

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 能 覆 之,而 不 能 载 之;地 能

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 辩 之.知 万 物 皆 有 所 可,有

所 不 可 , 故 曰 “选 则 不 遍 , 教 则 不 至 , 道 则 无 遗 ” 者 矣 . 是 故 慎 到 弃

知去己而缘不得已,冷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 薄 知 而 后 邻 伤

之者也,疪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 天 下 之 大 圣,椎

拍癹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 可 以 免,不 师 知 虑,不 知 前 后,魏

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 之 还,若 羽 之 旋,若 磨 石 之

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 罪.是 何 故? 夫 无 知 之 物,无 建 己

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 终 身 无 誉.故 曰:至 于 若 无

知之物而已,无用贤 圣, 夫 块 不 失 道. 豪 杰 相 与 笑 之 曰: 慎 到 之 道,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2
 7

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 然,学 于 彭 蒙,得 不 教

焉.彭蒙之师曰:古之 道 人, 至 于 莫 之 是 莫 之 非 而 已 矣. 其 风 窢 然,

恶可而言? 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盄 断.其 所 谓 道 非 道,而 所 言

之韪 不 免 于 非 . 彭 蒙 、 田 骈 、 慎 到 不 知 道 . 虽 然 , 概 乎 皆 尝 有 闻 者 也 .

«庄 子 􀅰 天 下»

慎到,赵人.田骈、接 子,齐 人.环 渊,楚 人.皆 学 黄、老 道 德 之

术,因发明序其指意.故慎到著 十 二 论, 环 渊 著 上、 下 篇, 而 田 骈、 接

子皆有所论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战国策􀅰齐策»

按:斶称引老子,又以 “知足不辱”自处,必老子后学也.

鬼谷   苏秦 苏代   苏厉   州侯   张仪   陈轸   史举   甘茂 甘罗   虞卿  

范雎   蔡泽   尉缭

齐之苏秦,楚之州侯,秦之张仪,可谓态臣者也.«荀子􀅰臣道»

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 习 之 于 鬼 谷 先 生. «史 记 􀅰

苏秦传»

苏秦之弟曰代,代弟苏厉,见兄遂,亦皆学.同上

张 仪 者 , 魏 人 也 . 始 尝 与 苏 秦 俱 事 鬼 谷 先 生 , 学 术 . «史 记 􀅰 张 仪

列 传»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同上

甘茂者,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说.«史 记 􀅰 樗 里 子 甘 茂

列传»

甘茂有孙,曰甘罗.同上

太史公云然,亦战国之策士也.则甘罗亦学纵横之术者也.

虞卿者,游说 之 士 也. 蹑 嬝 担 簦 说 赵 孝 成 王. 一 见, 赐 黄 金 百 镒,

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虞卿.«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28􀅰 孔子改制考

虞卿所著,有曰 «揣摩»、«政谋»,则虞卿亦纵横家也.

范雎者,魏人也,字淑.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

魏中大夫须贾.«史记􀅰范雎蔡泽传»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同上

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 之 强, 诸 侯 譬 如 郡 县 之 君, 臣 但 恐

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 夫 差、 湣 王 之 所 以 亡 也. 愿 大 王 毋

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 十 万 金,则 诸 侯 可 尽. «史 记 􀅰

秦始皇本纪»

纵横家乃鬼谷子后学,其原实出于老子,是即为老子后学.

申不害   韩非

申子之学,本 于 黄、 老 而 主 刑 名. 著 书 二 篇, 号 曰 «申 子 ». «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

韩 非 者, 韩 之 诸 公 子 也. 喜 刑 名 法 术 之 学, 而 其 归 本 于 黄、 老.

同上

申 、韩 之 学 皆 出 老 子 . 盖 老 子 为 阴 谋 之 宗 , 攻 去 仁 义 , 自 重 刑 名 ,

乃 势 之 必 然 . 其 托 为 道 德 , 乃 刑 名 之 术 耳 . 其 所 谓 “道 ”, 以 无 为 为

本,故视万物为刍狗,以天地圣人为不仁,与孔 子 之 以 仁 为 天 心,义

正相反.根本如此,枝叶安得不为刑名法术哉?

右战国老子后学.

秦汉间老子后学

河上丈人   安期生   毛翕公   乐瑕公   乐臣公   盖公   蒯通   田叔

乐臣公学黄帝、老 子, 其 本 师 号 曰 “河 上 丈 人”, 不 知 其 所 出. 河

上丈人教 安 期 生, 安 期 生 教 毛 翕 公, 毛 翕 公 教 乐 瑕 公, 乐 瑕 公 教 乐 臣

公,乐臣公 教 盖 公. 盖 公 教 于 齐 高 密、 胶 西, 为 曹 相 师. «史 记 􀅰 乐 毅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2
 9

传赞»

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史记􀅰乐毅列传»

蒯通者,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 权 变, 为 八 十 一 首. 通 善 齐 人 安 期

生,安期生尝干项羽,项羽不能用 其 策.已 而 项 羽 欲 封 此 两 人,两 人 终

不肯受,亡去.«史记􀅰田儋列传»

上一条叙老学名家臣子宗派 最 详, 其 大 盛 于 汉, 尚 于 文、 景 者, 当

即此脉.河上丈人五传至盖公,河上丈 人 于 老 子 当 去 不 远 矣.然 蒯 通 尚

及见安期生,安期生尝干项羽,或 耆 寿 过 人 欤? 称 盖 公 教 于 齐,则 当 时

老学亦开门授徒,如儒者矣.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 氏 苗 裔 也. 叔 喜 剑, 学 黄、 老 术

于乐巨公所.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史记􀅰田叔列传»

乐巨公当即乐臣公也.

右秦、汉间老子后学.

西汉老子后学

黄石   张良

去,后五日复蚤来.五日,良夜 半 往. 有 顷, 父 亦 来, 喜 曰: 当 如

是.出一编 书, 曰: 读 是 即 为 王 者 师. 后 十 年 兴. 十 三 年, 孺 子 见 我,

济北谷城山下 黄 石 即 我 已. 遂 去 不 见. 旦 日 视 其 书, 乃 «太 公 兵 法 ».

良因异之,常习诵.居下邳,为任侠.«汉书􀅰张良传»

诏报曰: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后汉􀅰臧宫传»

黄石自是老学,然解传兵法.盖老学讲弱强张歙,故为兵家之祖.

曹参

孝惠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

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
 
130􀅰 孔子改制考

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

使人厚币请之.既见盖公,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具言之.

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汉书􀅰曹参传»

乘秦苛 法 后, 以 清 静 为 治, 久 乱 思 休, 未 尝 无 补. 然 未 尝 兴 礼 立

制,不向儒术,乃苟且之治也.

陈平

陈平,阳武 户 牖 乡 人 也. 少 时 家 贫, 好 读 书, 治 黄 帝、 老 子 之 术.

«汉书􀅰陈平传»

陈平以奇计闻,则所治黄、老之术,亦不外弱强张歙之术矣.

王景 ①

王景,字仲通, 乐 浪 眃 邯 人 也. 八 世 祖 仲, 本 琅 邪 人. 其 人 好 道

术,明天文.诸吕作乱,齐哀王襄谋 发 兵, 而 数 问 于 仲. 及 济 北 王 兴 居

反,欲委兵师仲,仲 惧 祸 及, 乃 浮 海 东 奔 乐 浪 山 中, 因 而 家 焉. «后 汉

书􀅰循吏列传»

孝文帝   窦太后

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史记􀅰儒林列传»

刑名本于老子,则文帝亦老子后学也.

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史记􀅰孝武本纪»

会窦太后好黄、老言.«汉书􀅰礼乐志»

窦太后好黄、老言,而婴、蚡、赵绾等务隆推儒术.«汉书􀅰田眅传»

张恢 晁错   宋孟   刘带   邓章

晁错,颍川人也.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生所,与雒阳宋孟及刘带同

师.«汉书􀅰晁错列传»

① “景”,原作 “仲”,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3
 1

汉初时,申、商之学尚大行,以承秦旧俗故.

贾生、晁错明申、商.«史记􀅰太史公自序»

汉初时, 人 多 兼 治 百 家, 守 道 不 笃 者. 然 如 贾 谊 则 几 于 醇 儒, 如

«治安策»皆孔子大义,«戴记» 采之为 «礼察»、 «保傅»,吐辞为经矣,

不得以申、商黜之.

邓先,其 ① 子章,以修黄、老言,显诸公间.«汉书􀅰晁错列传»

刘安

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 弋 猎、 狗 马、 驰 骋, 亦 欲 以 行 阴

德,拊循百姓,流名 誉. 招 致 宾 客 方 术 之 士 数 千 人, 作 为 内 书 二 十 一

篇,外书甚众,又 有 中 篇 八 卷, 言 神 仙 黄 白 之 术, 亦 二 十 余 万 言. «汉

书􀅰淮南王安传»

淮南子以老学为宗,且老学养魄,本与神仙长生学相近也.

上复兴神仙方 术 之 事, 而 淮 南 有 «枕 中 鸿 宝 苑 秘 书». 书 言 神 仙 使

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汉书􀅰刘向传»

儒书言: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 有 道 之 人, 倾 一 国 之 尊, 下 道 术 之

士.是以道术之 士, 并 会 淮 南, 奇 方 异 术, 莫 不 争 出. 王 遂 得 道. «论

衡􀅰道虚»

淮南时, “五 经” 博 士 弟 子 未 立,孔 学 未 一,老、墨 并 立,诸 子 相

争.淮南好学,广为搜罗,至今犹可考当时杂教也.

司马季主

夫司马季主者,楚贤大夫,游学长 安, 通 «易 经», 术 黄 帝、 老 子,

博闻远见.«史记􀅰日者传»

① “其”,原作 “时”,误,校改.
 
132􀅰 孔子改制考

司马谈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 «易» 于杨何,习 道 论 于 黄 子. «史 记 􀅰 太

史公自序»

王生   张释之

王生者,吾 为 黄、 老 言, 处 士 也. 尝 召 居 廷 中, 三 公 九 卿 尽 会 立.

王生老人,曰:吾 袜 解. 顾 谓 张 廷 尉: 为 我 结 袜. 释 之 跪 而 结 之. «史

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直不疑   张欧

不 疑 学 «老 子 » 言 , 其 所 临 , 为 官 如 故 , 唯 恐 人 知 其 为 吏 迹 也 .

不 好 立 名 , 称 为 长 者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为善无近名,难知如阴,守黑守雌,老学本弃名也.

御史大夫张叔者,名欧, 安 丘 侯 说 之 庶 子 也. 孝 文 时 以 治 刑 名 言,

事太子.然欧虽治刑名家,其人长者.景帝时尊重,常为九卿.同上

郑当时   汲黯

郑当时,字庄,陈人也.庄好黄、老之言.«史记􀅰汲郑列传»

黯学黄、老 之 言,治 官 理 民,好 清 静, 择 丞 史 而 任 之. 其 治,

责 大 指 而 已 , 不 苟 小 . 同上

田生   韩安国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城安人 也, 后 徙 睢 阳. 尝 受 韩 子、 杂 家 说 于

驺田生所.«史记􀅰韩长儒列传»

刘德

德,字路叔.少修黄、老术,有智略.«汉书􀅰楚元王传»

郅都   宁成   周阳由   司马安   赵禹   张 汤   王 朝   义 纵   平 氏  

朱强   杜衍   王温舒   杨皆   麻戊   杨赣   成信   尹 齐   杨 仆   减 宣  

杜周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3
 3

郅都者,阳人也.以郎事孝文帝. 孝、 景 时, 都 为 中 郎 将. 迁 为 中

尉.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史记􀅰酷吏传»

郅都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是申、韩后学.

宁成者,穰人也.以郎谒者事景帝.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

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稍迁至济南都尉.«史记􀅰酷吏列传»

宁成亦 申、 韩 后 学, 故 其 治 近 郅 都. 然 观 其 本 传 有 云: 致 产 数 千

金,为任侠.则宁成亦墨氏流派也.

周阳由者,父赵兼以淮南王舅父 侯 周 阳, 故 因 姓 周 阳 氏. 由 以 宗 家

任为郎, 事 孝 文 及 景 帝. 景 帝 时, 由 为 郡 守. 武 帝 即 位, 吏 治 尚 循 谨

甚,然由居二千石中,最为暴酷 骄 恣. 所 爱 者, 挠 法 活 之; 所 憎 者, 曲

法诛灭之.«史记􀅰酷吏列传»

司马安之文恶.

赵禹者, 人.以佐史补中都官,用廉为 令 史,事 太 尉 亚 夫.亚 夫

为丞相, 禹 为 丞 相 史, 府 中 皆 称 其 廉 平. 然 亚 夫 弗 任, 曰: 极 知 禹 无

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

张汤者,杜 人 也. 其 父 为 长 安 丞, 出, 汤 为 儿 守 舍. 还 而 鼠 盗 肉,

其父怒,笞汤.汤掘窟 得 盗 鼠 及 余 肉, 劾 鼠 掠 治, 传 爰 书, 讯 鞫 论 报,

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 之, 视 其 文 辞 如 老 狱 吏, 大 惊, 遂 使

书狱.

王朝,齐人也.以术至右内史.边 通, 学 长 短, 刚 暴 强 人 也, 官 再

至济南相.

义纵者,河东人也.为少年时,尝 与 张 次 公 俱 攻 剽 为 群 盗. 纵 有 姊

姁,以医幸王太后.王 太 后 问: 有 子 兄 弟 为 官 者 乎? 姊 曰: 有 弟 无 行,

不可.太后乃告上,拜姁弟义纵为 中 郎, 补 上 党 郡 中 令. 治 敢 行, 少 蕴

籍,县无逋事,举为第一.迁为长 陵 及 长 安 令, 直 治 行, 不 避 贵 戚, 以
 
134􀅰 孔子改制考

捕案太后外孙修成君子仲,上以为能,迁 为 河 内 都 尉.至 则 族 灭 其 豪 穰

氏之属,河内道不拾遗.

平氏、朱强、杜衍、杜周为纵爪牙之吏,任用,迁为廷史. «史 记 􀅰

酷吏列传»

王温舒者,阳 陵 人 也. 少 时 椎 埋 为 奸. 已 而 补 县 亭 长, 数 废. 为

吏,以治狱至廷史.事张汤,迁为御史.

徙诸名祸猾吏与从事,河内则杨皆、麻戊,关中杨赣、成信等.

尹齐者,东郡茌平人.以刀笔稍迁至御史.

杨仆者,宜阳人也.以千夫为吏.河南守案举以为能,迁为御史.

减宣者, 杨 人 也. 以 佐 史 无 害 给 事 河 东 守 府. 卫 将 军 青 使 买 马 河

东,见宣无害,言上,征为大厩丞.

杜周外宽,内深次骨.周为廷尉, 其 治 大 放 张 汤 而 善 候. 上 所 欲 挤

者,因而陷之.

至若蜀守冯当暴挫,广汉李贞 擅 磔 人, 东 郡 弥 仆, 锯 项, 天 水 骆 壁

推咸,河东褚广妄杀,京兆 无 忌、 冯 翊 殷 周 蝮 鸷, 水 衡 阎 奉 朴 击 卖 请,

何足数哉! 何足数哉! 并同上

«
酷吏传»所载诸人,深文刻酷,皆刑名家也,故列为申、韩后学,即

为老子后学.

主父偃

主父偃,齐临淄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史记􀅰主父偃传»

李少君

如武帝之时,有李少君以祠灶辟谷却 老 方 见 上,上 尊 重 之. «论 衡 􀅰

道虚»

田广明   田延年   严延年   尹赏 尹立

田广明以郎为天水司马.功次迁河南都尉, 以 杀 伐 为 治. «汉 书 􀅰 酷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3
 5

吏列传»

田延年以材略给事大将军莫府, 霍 光 重 之, 迁 为 长 史. 出 为 河 东 太

守,选拔尹翁归等以为爪牙,诛 豪强,奸邪不敢发.

严延年少学法律.为人短小精 悍, 敏 捷 于 事. 然 疾 恶 泰 甚, 中 伤 者

多,尤巧为狱文.

尹赏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子立为京兆

尹,皆尚威严.并同上

蔡勋

蔡邕, 字 伯 喈, 陈 留 圉 人 也. 六 世 祖 勋, 好 黄、 老, 平 帝 时 为

令.«后汉􀅰蔡邕传»

右西汉老子后学.

东汉老子后学

安丘先生 耿况   子娳   王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也.父 况, 字 侠 游. 以 明 经 为 郎, 与 王

莽从弟伋共学老子于安丘先生,后为朔调连率.弇少好学,习父业. «后

汉􀅰耿娳传»

安丘先生当前汉末,老学尚有 大 师. 如 此 时, 虽 儒 学 一 统, 而 老 学

亦终不能灭.至桓帝频遣使祀之, 晋 时 益 盛, 唐、 宋 后, 另 立 为 一 教 于

一代制度、风俗、科举之外,力亦大 矣. 墨 子 当 时 与 孔 子 争 教 兼 行, 号

称儒、墨.而儒学一统之后,爝火 不 然. 盖 老 学 尚 阴, 清 静 自 私, 有 合

乎人之性者, 且 自 然 易 行. 墨 学 太 苦, 庄 生 所 谓 “天 下 不 堪, 其 去 王

远,人所难从”.故一微即灭也.

任隗

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后汉􀅰任隗传»
 
136􀅰 孔子改制考

杜房

余尝过故陈令同郡 杜 房, 见 其 读 «老 子» 书, 言 老 子 用 恬 淡 养 性,

致寿数百岁.今行其道,宁能延年却老乎? «新论􀅰祛蔽»

成翊世

成翊世,字季明.少好学,深明道术.«后汉􀅰杜根传»

栾巴

栾巴,字叔 元, 魏 郡 内 黄 人 也. 好 道, 迁 豫 章 太 守. 郡 土 多 山 川、

鬼怪,小人常破赀产以 祈 祷. 巴 素 有 道 术, 能 役 鬼 神, 乃 悉 毁 坏 房 祀,

翦理奸诬,于是,妖异自消.«后汉􀅰栾巴传»

王景

王景,字 仲 通, 乐 浪 邯 人 也. 八 世 祖 仲, 本 琅 邪 人. 其 人 好 道

术,明天文.景 少 学 «易», 遂 广 窥 众 书. 又 好 天 文、 术 数 之 事. «后

汉􀅰循吏传»

折像

折像,字 伯 式, 广 汉 雒 人 也. 能 通 京 氏 «易 », 好 黄、 老 言. «后

汉􀅰方术传»

高恢   矫慎

梁鸿友人京兆高恢,少好老子,隐于华阴山中.«后汉􀅰逸民传»

矫慎,字仲彦,扶风茂陵人也.少学黄、老.同上

樊晔 子融

樊 晔, 字 仲 华, 南 阳 新 野 人 也. 为 天 水 太 守, 政 严 猛, 好 申、 韩

法.子融,有俊才,好黄、老,不肯为吏.«后汉􀅰酷吏传»

周宭

周宭,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 削 少 恩,好 韩 非 之 术. «后 汉 􀅰

酷吏列传»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3
 7

阳球

阳球,字方正,渔阳泉州人也.性 严 厉, 好 申、 韩 之 学, 郡 吏 有 辱

其母者,球结少年数十人杀吏,灭其家.«后汉􀅰酷吏列传»

桓帝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后汉􀅰循吏列传»

延熹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县祠老子.«后汉􀅰桓帝纪»

十一月壬 子, 德 阳 殿 西 黄 门 北 寺 火, 延 及 广 义 神 虎 门, 烧 杀 人.

使中常管霸之苦县祠老子.同上

老至唐极 尊, 奉 为 玄 元 皇 帝, 然 始 于 汉 时, 特 祠 者 为 左 悺、 管 霸.

以阴召阴,亦理所感欤?

是时,学者称束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后汉􀅰窦章传»

盖自史公不断定老子为何人,自后汉 时 已 以 藏 史 之 老 聃 为 著 书 之 老

子矣.道家蓬莱,则方士之说已与老子合为一矣.

张角

巨鹿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奉事黄、老道,畜养子弟,跪拜首过,符

水咒说以疗病.«后汉􀅰皇甫嵩传»

张陵 子衡   孙鲁

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作符书

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斗,故谓之 “米贼”.陵传子衡,衡传于鲁,

鲁遂自号师君.其来学者初名为鬼卒,后号祭酒.祭酒各领部众,众多者

名曰 “理头”,皆校以诚信,不听欺妄.有病,但令首过而已.诸祭酒各

起义舍于路,同之亭传,悬置米肉以给行旅.食者量腹取足,过多则鬼能

病之.犯法者,先 加 三 原,然 后 行 刑.不 置 长 吏,以 祭 酒 为 理.民 夷 信

向.«后汉􀅰刘焉传»

角祖张道陵者也,为老学一 变. 有 跪 拜, 有 符 咒, 有 疗 病, 变 老 子
 
138􀅰 孔子改制考

之虚而为实,遂大盛于晋世,号为 “五 斗 米 道”. 名 臣 如 谢 安、 王 献 之、

郗愔辈皆事之,盗贼如卢循、孙恩 辈 皆 事 之,遂 为 一 大 宗.元 世 尚 封 为

天师,明时位仗在衍圣公之上,雍 正 时 虽 降 为 五 品,然 人 间 盛 尊 之,但

有符咒,而不疗病耳.盖言术而不 言 道,故 不 光 大,否 则 为 中 国 之 天 主

矣.张角于老学 化 精 为 粗, 而 老 学 强; 慧 能 于 佛 学 撇 粗 归 精, 而 佛 学

衰.何哉? 盖人为血气之躯, 本 不 能 与 于 精 绝 之 道, 故 诸 教 之 大 行 者,

莫不精粗并举,而粗者乃最盛行,亦可推其故矣.

右东汉老子后学.

墨老弟子后学表

当战国、秦、汉之世,孔道大行, 徒 属 弥 满 天 下, 然 墨 学 力 竞 于 战

国,老学炽焰于汉初,当汉武以前, 几 于 鼎 立 哉! 今 属 门 人 等 表 之, 以

备考古教者有所征焉.

墨子弟子后学表一 战国

墨翟——— 禽滑釐———许犯———田系
  巨子.   索卢参   以上见 «吕氏春秋».
孟胜 田襄子   巨子.
  巨子. 徐弱   以上见 «吕氏春秋».
相里勤
五侯
苦获
已齿
邓陵子   以上见 «庄子».
相夫氏   见 «韩非».
  皆巨子.
公孙龙
  按:«墨子􀅰经上»、«经下»、«大取»、«小取»,始倡坚 白 异 同 之 说, 而 公 孙
龙传之,遂开辩学,为墨学大派.

桓团
惠施 黄缭   以上见 «庄子».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3
 9

  二 人 为 墨 子 弟 子 与 否, 不 可 知. 然 «庄 子 »
云:桓团、公孙龙 辩 者 之 徒. 则 桓 团 为 公 孙 龙
同时辩学大宗, 而 惠 施 以 坚 白 鸣, 又 与 墨 子 甚
近,均为墨子弟子无疑.

程繁
荆耕柱
管黔
高石子
高何
县子硕
  按:«吕氏春秋» 县子石,即此人.
骆滑氂
弦唐子
跌鼻
公尚过
曹公子
彭轻生子
胜绰
高孙子
魏越   以上见 «墨子».

宋瞇
尹文   以上见 «庄子».
  二人 宗 旨 禁 攻、 寝 兵, 与 墨 子 非 攻、 兼 爱 同.
«孟子» 宋 即是人, “珅”、 “ ” 转 音, 而 孟
子称之为先生,其亦墨门大宗矣.
夷之   见 «孟子».
  按:告子 尚 及 与 墨 子 相 辩, 则 夷 子 距 墨 子 甚
近,且其 时 儒、 墨 相 攻 正 力, 夷 之 亦 必 一 巨 腹尃   巨子.
子,故援儒入墨以证其说. 谢子
唐姑果   以上见 «吕 氏  
  春秋».

  三 人 俱 在 秦 惠 王 时, 年
次稍后.
缠子   见 «论 衡 ». 故 列
  再传.
 
140􀅰 孔子改制考

墨者师   见 «吕氏春秋». 田鸠   见 «吕氏春秋».


  名氏不可考,然在 中 山 未 亡 时, 且 为 大 师, 其
年行甚高,必墨子巨子无疑,故列为一传. 聂政
荆轲
田光
高渐离   以上见 «史记».

墨子弟子后学表二 西汉
朱家———田仲
朱家弟子. 剧孟
王孟
季布——— 弟 心 K氏
周庸
白氏
韩无辟
薛况
韩孺

郭解
籍少公

樊仲子
赵王孙
高公子
郭公仲
卤公孺
兒长卿
田君孺

姚氏
杜氏
仇景
赵他羽
灌夫 赵调
郑当时   按:墨学至 汉 武 诛 戮 殆 尽. 今 可 考 者 皆 武 帝 以
汲黯 前,其后无闻 焉. 儒 术 一 统, 君 权 独 尊, 侠 者
无所容其身矣.
宛侠
野王侠 万章
种代侠 楼护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4
 1

陈遵

  按:三人 一 则 逢 迎 石 显, 一 则 出 入 五 侯, 一 则
沉湎于酒,皆于侠 无 关, 而 «汉 书» 列 于 游 侠,
可谓无识.故但见于表而不著于篇.

原涉

杜君敖

韩幼孺

绣君宾

漕中叔 子少游

墨子弟子后学表三 东汉

刘林

隗崔

王遵
窦融
马严
马敦
杜保
  通东汉之世,称侠者惟杜季良一人.
其他不过云好之而已,墨学亡矣.
杜硕
王涣
郑飒
董腾

老子弟子后学表一 战国
老聃 关尹

      杨朱
孟孙阳
心都子
      庚桑楚   见 «列子».
南荣玿
  见 «庄子».
 
142􀅰 孔子改制考

庄周
  庄 周 虽 从 田 子 方, 而 归 本 老 子,
故列老学.
列御寇 百丰
见 «列子».
  按:«庄»、«列»二
书皆 称 列 子 之 师 为
壶 子, 据 此, 则 列
子当 为 老 子 再 传
弟子.
  田骈
彭蒙   慎到
  按: «庄 子 » 称 田 骈、 慎 到 学 于 彭 蒙,
是彭蒙为当时老学大师.又以彭蒙之 师   接子
云云观之,其为老子弟子无疑.   环渊
  颜斶

鬼谷 苏秦 弟代

  按:鬼谷、史举亲为老子弟子与否不 可 张仪 厉
知.然传纵横之术,弟子遍天下,其 年
代甚先,故列为老子一传.战国游说 之
士皆纵 横 家, 皆 老 子 后 学. 如 寒 泉 子、
景鲤、周 最、 田 苹 之、 司 马 错、 李 仇、
冯 章、 杨 达、 献 则、 冷 向、 秦 客 卿 造、
淳 于 髡、 冯 暖、 昭 奚 恤、 黄 歇、 段 产、
段 干、 越 人 堆 琴、 顿 弱、 姚 贾、 邹 忌、
段 干、 越 人 堆 琴、 顿 弱、 姚 贾、 邹 忌、
段干纶、张丑、楼缓、公孙 、夏侯 章、
公 孙 戌、 谭 拾 子、 靳 尚、 昭 通、 左 爽、
公孙 弘、景 舍、江 乙,凡 三 十 四 人,见
«战国策».又鹖 冠 子 语 杂 黄、 老, 弟 子
庞暖、庞焕,然其 所 传 不 详, 故 均 附 于
表,而不著于篇.
陈轸
史举 甘茂 孙罗
申不害

虞卿

范雎

        蔡泽
        韩非
        尉缭
孔子改制考卷六   墨老弟子后学考 􀅰14
 3

老子弟子后学表二 秦楚之际

河上丈人———安期生———毛翕公———乐瑕公———乐臣公———盖公
     蒯通                    田叔

老子弟子后学表三 西汉

黄石公 张良
曹参
  盖公弟子.
陈平
王仲
孝文帝
窦太后
张恢 晁错        邓章
宋孟
刘带
刘安

司马季主
司马谈
王生
张释之

直不疑
张欧
郑当时
汲黯
田生        韩安国
         刘德
郅都
         宁成
         周阳由
         司马安
         赵禹
         张汤
         王朝
         义纵
         平氏
         朱强
         杜衍
 
144􀅰 孔子改制考

         王温舒
         杨皆
         麻戊
         杨赣
         成信
         尹齐
         杨仆
         减宣
         杜周
          主父偃
          李少君
           田广明
           田延年
           严延年
           尹赏         子 立
                    蔡勋

老子弟子后学表四 东汉

安丘先生 耿况 子弇

王伋
任隗
杜房
  成翊世
栾巴
王景
折像
高恢

矫慎
樊晔 子融

周宭

阳球
桓帝

张角
张陵 子 衡    孙 鲁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孔子创儒显证

孔子自明创儒大义

孔子弟子后学发明创儒大义

异教非儒专攻孔子知儒为孔子所特创

孔子创儒后其服谓之儒服

孔子创儒后其书谓之儒书

孔子创儒后诸弟子传其口说谓之儒说

孔子创儒后诸弟子从其教者谓之儒生

伪 «周官»谓儒 “以 道 得 民”, «汉 􀅰 艺 文 志» 谓 儒 “出 于 司 徒 之

官”,皆刘歆乱教倒戈 之 邪 说 也. 汉 自 王 仲 任 前, 并 举 儒、 墨, 皆 知 孔

子为儒教之主,皆知儒为孔子所 创.伪 古 说 出,而 后 吻 塞 掩 蔽,不 知 儒

义.以孔子修述 “六经”, 仅 博 雅 高 行, 如 后 世 郑 君、 朱 子 之 流, 安 得

为大圣哉? 章学诚直以集大成为 周 公,非 孔 子.唐 贞 观 时,以 周 公 为 先

圣,而黜孔子为先师,乃谓特识,而 不 知 为 愚 横 狂 悖 矣. 神 明 圣 王, 改

制教主,既降为一抱残守阙之经师,宜 异 教 敢 入 而 相 争 也.今 发 明 儒 为

孔子教号,以著孔子为万世教主.

孔子创儒显证

礼义由孔氏出.«盐铁论􀅰论儒»

儒教礼制义理,皆孔子所制,此条最可据,盖汉诸儒皆知之.
 
146􀅰 孔子改制考

儒家之宗, 孔 子 也. 墨 家 之 祖, 墨 翟 也. 且 案 儒 道 传 而 墨 法 废 者,

儒之道义可为,而墨之法议难从也.«论衡􀅰案书»

王仲任时,尚知孔子为儒者之宗.«周礼» “儒以道得民” 之说,盖

未行也.又知儒道传,而墨 法 废. 又 知 儒 之 道 义 可 为, 墨 之 法 议 难 从.

两两对校,合 «韩非»、«论衡» 观之,可 见 二 家 兴 废 之 由,亦 知 儒 于 先

王无与矣.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韩

非子􀅰显学»

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 训, 以 教 七 十 子. 使 服 其 衣 冠, 修 其

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孔子集语» 引 «淮南子􀅰要略»

“儒者之学生焉”一 语, 为 孔 子 创 儒 教 之 确 据. 今 幸 得 此 微 言, 以

考见吾教所自出.然则刘歆抑儒为九 流,其 罪 直 上 通 于 天 矣! 或 者 惑 于

修成、康,述周公,以为孔子之道皆 本 诸 此.不 知 此 即 刘 歆 所 据 作 伪 经

以夺孔子者.然改制托 古,当 时 诸 子 皆 然. «韩 非» 谓 “儒、 墨 皆 称 先

王”«五蠹». 又谓儒、墨 “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显 学». 夫称先王而

不同,非托而何? 通乎此,儒为孔子所创,益明矣.

鲁国服儒者之礼,行孔子之术.«淮南子􀅰齐俗训»

儒为孔子所创,故服其礼,而行其术,所谓鲁人皆以儒教也.

右孔子创儒显证.

孔子自明创儒大义

鲁哀公问 于 孔 子 曰: 夫 子 之 服, 其 儒 服 欤? 孔 子 对 曰: 丘 少 居 鲁,

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丘 闻 之 也, 君 子 之 学 也 博, 其 服 也

乡,丘不知儒 服. 哀 公 曰: 敢 问 儒 行. 孔 子 对 曰: 遽 数 之, 不 能 终 其

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 也. 哀 公 命 席. 孔 子 侍, 曰: 儒 有 席 上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4
 7

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 忠 信 以 待 举,力 行 以 待 取:其 自 立 有

如此者.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 大 让 如 慢, 小 让 如 伪, 大 则 如 威, 小

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 无 能 也:其 容 貌 有 如 此 者.儒 有 居 处

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 中 正; 道 涂 不 争 险 易 之 利, 冬 夏 不

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 其 身 以 有 为 也:其 备 豫 有 如 此 者.儒

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 土 地, 立 义 以 为 土 地; 不 祈 多 积, 多

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 难 畜 也. 非 时 不 见, 不 亦 难 得 乎? 非

义不合,不亦难畜乎? 先劳而后禄, 不 亦 易 禄 乎? 其 近 人 有 如 此 者. 儒

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 不 亏 其 义; 劫 之 以 众, 沮 之 以 兵, 见

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 者, 引 重 鼎, 不 程 其 力; 往 者 不 悔, 来

者不豫, 过 言 不 再, 流 言 不 极; 不 断 其 威, 不 习 其 谋: 其 特 立 有 如 此

者.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 不 可 迫 也,可 杀 而 不 可 辱 也;其 居 处

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 可 微 辨, 而 不 可 面 数 也: 其 刚 毅 有 如 此 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 义 以 为 干 橹, 戴 仁 而 行, 抱 义 而 处, 虽 有 暴 政,

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儒有 一 亩 之 宫, 环 堵 之 室, 筚 门 圭 窬, 蓬

户甕 牖, 易 衣 而 出, 并 日 而 食; 上 答 之, 不 敢 以 疑, 上 不 答, 不 敢 以

谄:其仕 有 如 此 者. 儒 有 今 人 与 居, 古 人 与 稽, 今 世 行 之, 后 世 以 为

偕;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 谄 之 民, 有 比 党 而 危 之 者, 身 可 危

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 其 志, 犹 将 不 忘 百 姓 之 病 也: 其 忧

思有如此者.儒 有 博 学 而 不 穷, 笃 行 而 不 倦, 幽 居 而 不 淫, 上 通 而 不

困,礼之以和为贵,忠 信 之 美, 优 游 之 法, 慕 贤 而 容 众, 毁 方 而 瓦 合:

其宽裕有如此者.儒有内称不辟 亲,外 举 不 辟 怨,程 功 积 事,推 贤 而 进

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 家, 不 求 富 贵: 其 举 贤 援 能 有 如 此

者.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 示 也, 爵 位 相 先 也, 患 难 相 死 也, 久

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 者. 儒 有 澡 身 而 浴 德, 陈 言 而 伏, 静
 
148􀅰 孔子改制考

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 急 为 也; 不 临 深 而 为 高, 不 加 少 而

为多;世 治 不 轻, 世 乱 不 沮, 同 弗 与, 异 弗 非 也: 其 特 立 独 行 有 如 此

者.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慎 静 而 尚 宽, 强 毅 以 与 人, 博 学 以

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 如 锱 铢, 不 臣 不 仕: 其 规 为 有 如 此

者.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 立 则 乐, 相 下 不 厌, 久 不 相 见, 闻 流

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 不 同 而 退: 其 交 友 有 如 此 者. 温 良

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 也; 宽 裕 者, 仁 之 作 也; 孙 接 者, 仁 之

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 者, 仁 之 文 也; 歌 乐 者, 仁 之 和 也; 分

散者,仁之施也;儒 皆 兼 此 而 有 之, 犹 且 不 敢 言 仁 也: 其 尊 让 有 如 此

者.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 屔 君 王,不 累 长 上,不 闵

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 儒 相 诟 病.孔 子 至 舍,哀 公

馆 之 . 闻 此 言 也 , 言 加 信 , 行 加 义 , 终 没 吾 世 , 不 敢 以 儒 为 戏 . «礼

记 􀅰 儒 行»

此篇是孔子为其教所 定 之 行,如 佛 之 有 百 法 明 门,禅 之 有 百 文

法规.考后汉人行谊,皆与之合.而程子 讥 为 汉 儒 之 说,此 不 知 孔

子教术之大者也.如儒有上不臣天子,樊英实行 之,而 朱 子 以 为 行

之大过矣.人性万品,而以一律限之,自 谓 析 理 于 秋 毫,岂 知 圣 人

之 理 广 博 无 量 , 不 可 以 一 端 尽 哉 ! 吾 有 «儒 行 传 », 编 汉 人 为 之 .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

儒为孔子时创教名,孔子且口自 述 之, 著 于 «论 语». 但 儒 为 教 名,

虽为儒教中人,而或为大儒,或为 小 儒, 或 为 雅 儒, 或 为 俗 儒, 或 为 通

儒,或为愚儒,或为迂儒、陋儒, 此 君 子、 小 人 之 别 也. 如 辕 固、 公 孙

弘皆学 “六 经 ”, 则 皆 儒 也. 而 辕 为 君 子, 弘 为 小 人, 以 辕 正 学 直 言,

弘曲学阿世也.

右孔子自明创儒大义.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4
 9

孔子弟子后学发明创儒大义

孟子曰:逃墨必 归 于 杨, 逃 杨 必 归 于 儒. 归, 斯 受 之 而 已 矣. «孟

子􀅰尽心»

孟子为儒教大宗,杨、墨门下多 有 逃 而 归 之 者, 孟 子 道 广, 归 则 受

之,如后世之自佛还俗者,不必追 其 既 往. 昌 黎 送 灵 彻 诗, 所 谓: 材 调

真可惜,朱丹在磨研.方将敛之道, 且 欲 冠 其 巅. 广 吾 道 之 招 徕, 甚 得

孟子意也.若儒是先王之教,则 墨 子 日 述 禹、 汤、 文、 武, 何 所 逃 而 何

所归哉? 以其为孔子创立之教,杨、 墨 鼎 立, 故 其 门 下 有 逃 有 归 耳. 若

陈良之徒陈相学于许行,是逃儒而归于墨者也.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 人 之 国? 孙 卿 子 曰: 儒 者 法 先 王, 隆

礼义,谨 乎 臣 子, 而 致 贵 其 上 者 也. 人 主 用 之, 则 势 在 本 朝 而 宜; 不

用,则退编百姓而悫; 必 为 顺 下 矣. 虽 穷 困、 冻 馁, 必 不 以 邪 道 为 贪;

无置锥之 地, 而 明 于 持 社 稷 之 大 义. 呜 呼 而 莫 之 能 应, 然 而 通 乎 财 万

物,养百姓之经纪.势 在 人 上, 则 王 公 之 材 也; 在 人 下, 则 社 稷 之 臣,

国君之宝也.虽 隐 于 穷 闾 漏 屋, 人 莫 不 贵 之, 道 诚 存 也. 仲 尼 将 为 司

寇,沈犹氏不敢朝饮其羊,公慎氏 出 其 妻,慎 溃 氏 逾 境 而 徙,鲁 之 粥 牛

马者不豫贾,必蚤正以待之也.居 于 阙 党,阙 党 之 子 弟 罔 不 必 分,有 亲

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儒者在本 朝 则 美 政,在 下 位 则 美 俗.儒 之 为 人

下如是矣.«荀子􀅰儒效»

一明儒效,便举孔子,所谓宗师仲尼也.

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无百 里 之 地, 则 无 所 见 其 功. 舆 固 马 选

矣,而不能以至远一日而千里,则 非 造 父 也;弓 调 矢 直 矣,而 不 能 以 射

远、中微,则非羿也;用百里之地, 而 不 能 以 调 一 天 下、 制 强 暴, 则 非

大儒也.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闾漏 屋,无 置 锥 之 地,而 王 公 不 能 与 之 争


 
150􀅰 孔子改制考

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 不 能 独 畜, 一 国 不 能 独 容; 成 名 况 乎 诸 侯,

莫不愿得以为臣; 用 百 里 之 地, 而 千 里 之 国 莫 能 与 之 争 胜; 笞 棰 暴 国,

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 征 也. 其 言 有 类, 其 行 有 礼, 其 举 事

无悔,其持险、 应 变 曲 当; 与 时 迁 徙, 与 世 偃 仰, 千 举 万 变, 其 道 一

也:是大儒之 稽 也. 其 穷 也, 俗 儒 笑 之; 其 通 也, 英 杰 化 之, 嵬 琐 逃

之,邪说畏之,众人愧之.通则一 天 下, 穷 则 独 立 贵 名. 天 不 能 死, 地

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 儒 莫 之 能 立, 仲 尼、 子 弓 是 也. 故 有

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 大 儒 者. 不 学 问, 无 正 义, 以 富 利 为

隆,是俗人者也.逢衣浅带,解果其 冠, 略 法 先 王 而 足 乱 世 术; 缪 学 杂

举,不知法后王而一 制 度,不 知 隆 礼 义 而 杀 «诗»、 «书»; 其 衣 冠 行 伪

已同于世俗矣,然而不知恶者,其言议 谈 说 已 无 以 异 于 墨 子 矣,然 而 明

不能别;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 食 焉,得 委 积 足 以 掩 其 口,则 扬 扬 如

也;随其 长 子, 事 其 便 辟, 举 其 上 客, 砏 然 若 终 身 之 虏, 而 不 敢 有 他

志:是俗儒者也.法后王,一 制 度, 隆 礼 义 而 杀 «诗»、 «书», 其 言 行

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 不 及,闻 见 之 所 未 至,则 知 不 能 类

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 自 以 诬, 外 不 自 以 欺, 以 是 尊 贤 畏

法而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法 先 王, 统 礼 乐, 一 制 度, 以 浅 持 博, 以

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 虽 在 鸟 兽 之 中, 若 别 白 黑; 倚 物 怪

变所未尝闻也, 所 未 尝 见 也, 卒 然 起 一 方, 则 举 统 类 而 应 之, 无 所 儗

砎 ,张法而度之,则晻然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同上

儒创自孔子,见于 «论 语». 此 条 亦 最 详 明. 然 儒 者 但 服 儒 服, 从

儒礼者,便得有此名,如为墨、为道、为僧之 类. «庄 子»:郑 人 缓 也 为

儒.儒以 «诗»、«礼»发冢.既 已 为 儒,尚 有 君 子、小 人 之 别 也.自 伪

«周礼»昧没此义,乃 与 师 对 举, 谓: 儒 以 道 得 民. 于 是, 儒 为 通 道 艺

之人,而儒尊焉.今从祀文庙之贤 亦 仅 称 先 儒,不 知 其 为 大 儒 乎? 雅 儒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5
 1

乎? 抑为曲 儒、 俗 儒、 小 人 儒 乎? 盖 久 而 忘 其 本 矣! 若 称 先 僧、 先 道,

何贵之有?

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之所谨守也.«荀子􀅰王霸»

老子言失德后仁,又言不尚贤, 不 使 能, 大 与 孔 子 论 德、 使 能 之 义

相悖,故明为儒道也.

伤国者何也? 曰:以小人尚民而 威, 以 非 所 取 于 民 而 巧, 是 伤 国 之

大灾也.大国 之 主 也, 而 好 见 小 利, 是 伤 国; 其 于 声 色、 台 谢、 园 囿

也,愈厌而好新,是伤国;不好循正 其 所 以 有, 啖 啖 常 欲 人 之 有, 是 伤

国.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 倾 覆 之 人 断 事 其 外,若 是,则 权 轻 名

辱,社稷必危,是伤国者也.大国 之 主 也, 不 隆 本 行, 不 敬 旧 法, 而 好

诈故,若是,则夫朝廷群臣亦从而 成 俗, 不 隆 礼 义, 而 好 倾 覆 也. 朝 廷

群臣之俗若是,则夫众庶百姓亦从而成俗 于 不 隆 礼 义 而 好 贪 利 矣.君 臣

上下之俗莫不若是, 则 地 虽 广, 权 必 轻; 人 虽 众, 兵 必 弱; 刑 罚 虽 繁,

令不下通.夫是之谓危国,是伤国 者 也. 儒 者 为 之 不 然, 必 将 曲 辨. 朝

廷必将隆礼义而审贵贱,若是,则士大 夫 莫 不 敬 节 死 制 者 矣.百 官 则 将

齐其制度,重其 官 秩, 若 是, 则 百 吏 莫 不 畏 法 而 遵 绳 矣. 关 市 几 而 不

征,质律禁止而 不 偏, 如 是, 则 商 贾 莫 不 敦 悫 而 无 诈 矣. 百 工 将 时 斩

伐,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如是,则 百 工 莫 不 忠 信 而 不 楛 矣. 县 鄙 将

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举力 役, 无 夺 农 时, 如 是, 则 农 夫 莫 不 朴

力而寡能矣.士大夫务节死制,然 而 兵 劲.百 吏 畏 法 循 绳,然 后 国 常 不

乱.商贾 敦 悫 无 诈, 则 商 旅 安, 货 通 财, 而 国 求 给 矣. 百 工 忠 信 而 不

楛,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农夫 朴 力 而 寡 能,则 上 不 失 天 时,下 不 失

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 之 谓 政 令 行, 风 俗 美. 以 守 则 固, 以

征则强,居则有名,动则有功,此儒之所谓曲辨也.«荀子􀅰王霸»

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 至 也. 秦 类 之 矣. 虽 然, 则 有 其
 
152􀅰 孔子改制考

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 悬 之 以 王 者 之 功 名, 则 倜 倜 然 其 不 及

远矣.是何也? 则其殆无儒耶.«荀子􀅰强国»

孔子创儒教,齐、鲁之 间 先 行 之. 太 史 公 谓 “鲁 人 以 儒 教” 是 也.

儒者传道,不为其国,但以教为主. 如 佛 氏 及 今 耶、 回 诸 教 皆 然, 务 欲

人国之行 其 教 也. 自 鲁 至 秦 相 去 二 千 里, 当 时 各 国 自 为 风 气, 自 为 政

教,讥察甚严,山河阻绝,舟舆不 接, 非 如 今 日 轮 船、 铁 路, 地 球 可 以

旬日至也.故孔子西行不到秦.秦奉 儒 甚 迟, 荀 子 谓 “秦 无 儒” 者, 欲

秦之从儒.而秦立博 士 七 十 人, 诸 生 皆 诵 说 «诗»、 «书», 法 孔 子, 则

孔教大行于秦矣.

儒者,儒 也,儒 之 为 言 无 也,不 易 之 术 也.千 举 万 变, 其 道 不 穷,

“六经”是也.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朋友之序,此儒者

之所谨守,日切磋而不舍也.«韩诗外传»

齐宣王问匡倩 曰: 儒 者 博 乎? 曰: 不 也. 王 曰: 何 也? 匡 倩 对 曰:

博贵枭. 胜 者 必 杀 枭, 杀 枭 者, 是 杀 所 贵 也. 儒 者 以 为 害 义, 故 不 博

也.又问曰:儒者弋乎? 曰:不也.弋 者 从 下 畏 于 上 者 也, 是 从 下 伤 君

也,儒者以为害,故不弋.又问: 儒 者 鼓 瑟 乎? 曰: 不 也. 夫 瑟 以 小 弦

为大声,以大弦为小声,是大小易 序, 贵 贱 易 位, 儒 者 以 为 害 义, 故 不

鼓也.宣王曰:善.«韩非子􀅰外储»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

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

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列传»

平原君 曰: 儒 之 为 名, 何 取 尔? 子 高 曰: 取 包 众 美, 兼 “六 艺 ”,

动静不失中道.«孔丛子􀅰儒服»

所以贵儒术者,贵其处谦推让,以道尽人.«盐铁论􀅰国病»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5
 3

孟子伤杨、墨之议,大夺儒家之论.«论衡􀅰对作»

杨、墨攻儒者,仲任知之.

右孔子弟子后学发明创儒大义.

异教非儒专攻孔子知儒为孔子所特创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 亲 疏、 尊 卑 之 异 也. 其 礼 曰: 丧

父、母三年,其 妻、后 子 三 年,伯 父、叔 父、弟、兄、庶 子 其,戚、族

人五月.若以亲疏为岁月数,则亲 者 多 而 疏 者 少 矣,是 妻、后 子 与 父 同

也.若以尊卑为岁月数,则是尊其妻子 与 父 母 同,而 亲 伯 父 宗 兄 而 卑 子

也.逆孰大焉! 其亲死,列尸弗 登 屋, 窥 井, 挑 鼠 穴, 探 涤 器, 而 求 其

人焉.以为实在,则戆愚甚矣;如 其 亡 也, 必 求 焉, 伪 亦 大 矣. 取 妻 身

迎,祗砓 为 仆, 秉 辔 授 绥, 如 仰 严 亲. 昏 礼 威 仪, 如 承 祭 祀. 颠 覆 上

下,悖逆父母, 下 则 妻 子, 妻 子 上 侵. 事 亲 若 此, 可 谓 孝 乎? 儒 者 迎

妻,妻之奉祭祀,子将守宗庙,故 重 之. 应 之 曰: 此 诬 言 也. 其 宗 兄 守

其先宗庙数十年,死丧之期,兄弟 之 妻 奉 其 先 之 祭 祀,弗 散,则 丧 妻 子

三年,必非以守奉祭祀也.夫忧妻 子 以 大 负 累,有 曰 所 以 重 亲 也,为 欲

厚所至私,轻所至重,岂非大奸也 哉! 有 强 执 有 命 以 说 议 曰: 寿 夭、 贫

富、安危、治乱,固有天命,不可 损 益; 穷 达、 赏 罚、 幸 否、 有 极, 人

之知力,不能为焉.群 吏 信 之, 则 怠 于 分 职; 庶 人 信 之, 则 怠 于 从 事.

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贫且乱,政 之 本, 而 儒 者 以 为 道 教, 是 贱 天 下

之人者也.且夫繁 饰 礼 以 淫 人, 久 丧 伪 哀 以 谩 亲, 立 命 缓 贫 而 高 浩 居,

倍本弃事而安怠傲,贪于饮酒,惰 于 作 务, 陷 于 饥 寒, 危 于 冻 馁, 无 以

违之,是若人气,鼸鼠藏,而羝 羊 视, 贲 彘 起. 君 子 笑 之. 怒 曰: 散 人

焉知良儒? 夫夏乞麦 禾, 五 谷 既 收, 大 丧 是 随, 子 姓 皆 从, 得 厌 饮 食,

毕治数丧,足以至矣.因人 之 家 翠 以 为, 恃 人 之 野 以 为 尊. 富 人 有 丧,
 
154􀅰 孔子改制考

乃大说喜,曰:此衣食之端也.儒 者 曰: 君 子 必 服 古 言, 然 后 仁. 应 之

曰:所谓古之者,皆尝新矣.而古人 服 之, 则 君 子 也. 然 则 必 法 非 君 子

之服,言非君 子 之 言, 而 后 仁 乎? 又 曰: 君 子 循 而 不 作. 应 之 曰: 古

者,羿作弓,豗作甲,奚仲作车,巧 垂 作 舟. 然 则 今 之 鲍、 函、 车、 匠

皆君子 也, 而 羿、 伃、 奚 仲、 巧 垂 皆 小 人 邪? 且 其 所 循, 人 必 或 作 之,

然则其所循皆小人道也.又曰:君 子 胜, 不 逐 奔, 掩 函 弗 射, 施 则 助 之

胥车.应之曰:皆仁 人 也, 则 无 说 而 相 与. 仁 人 以 其 取 舍 是 非 之 理 相

告,无故从有故也,弗知从有知 也. 无 辞 必 服, 见 善 必 迁, 何 故 相? 若

两暴相争,其胜者欲不逐奔,掩函 弗 射,施 则 助 之 胥 车,虽 尽 能 犹 且 不

得为君子也.意暴残之国也,圣将 为 世 除 害,兴 师 诛 罚,胜 将 因 用 传 术

令士卒,曰:毋逐奔,掩函勿射,施 则 助 之 胥 车. 暴 乱 之 人 也 得 活, 天

下害不除,是为群残父 母 而 深 贱 世 也, 不 义 莫 大 焉. 又 曰: 君 子 若 钟,

击之则 鸣, 弗 击 不 鸣. 应 之 曰: 夫 仁 人 事 上 竭 忠, 事 亲 得 孝, 务 善 则

美,有过则谏,此为人 臣 之 道 也. 今 击 之 则 鸣, 弗 击 不 鸣, 隐 知 豫 力,

恬漠待问而后对,虽有君亲之大 利,弗 问 不 言.若 将 有 大 寇 乱,盗 贼 将

作,若机辟将发也,他 人 不 知, 己 独 知 之, 虽 其 君 亲 皆 在, 不 问 不 言,

是夫大乱之贼也.以是为人 臣, 不 忠; 为 子, 不 孝; 事 兄, 不 弟; 交 遇

人,不贞良.夫执后不言之,朝物、 见 利 使 已, 虽 恐 后 言. 君 若 言 而 未

有利焉,则高拱下视,会噎为深, 曰: 惟 其 未 之 学 也, 用 谁 急, 遗 行 远

矣.夫一道术学业仁义也.昔大以 治 人, 小 以 任 官, 远 施 用 遍, 近 以 循

身.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 之 利 曲 折 周 旋, 利 则 止, 此 君 子 之

道也.以所闻孔某之行,则本与此 相 反 谬 也.齐 景 公 问 晏 子 曰:孔 子 为

人何如? 晏子不对.公 又 复 问, 不 对. 景 公 曰: 以 孔 某 语 寡 人 者 众 矣,

俱以贤人也.今寡人问之而子不 对, 何 也? 晏 子 对 曰: 婴 不 肖, 不 足 以

知贤人.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入 人 之 国 必 务 合 其 君 臣 之 亲,而 弭 其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5
 5

上下之怨.孔某之 荆, 知 白 公 之 谋 而 奉 之 以 石 乞. 君 身 几 灭 而 白 公 僇.

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 听 于 君 必 利 人,教 行 下 必 于 上,是 以

明言而易知也,行易而从也,行义 可 谋 乎 民,谋 虑 可 通 乎 君 臣.今 孔 某

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 邪,劝 下 乱 上,教 臣 杀 君,非 贤 人 之 行

也.入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 类 也. 知 人 不 忠, 趣 之 为 乱, 非 仁 义

之也.逃人而后 谋, 避 人 而 后 言, 行 义 不 可 明 于 民, 谋 虑 不 可 通 于 君

臣,婴不知孔某之有异于白公也. 是 以 不 对. 景 公 曰: 呜 乎! 贶 寡 人 者

众矣,非夫子,则吾终身不知孔某 之 与 白 公 同 也.孔 某 之 齐 见 景 公.景

公说,欲封之以尼谿,以告晏子. 晏 子 曰: 不 可. 夫 儒, 浩 居 而 自 顺 者

也,不可 以 教 下; 好 乐 而 淫 人, 不 可 使 亲 治; 立 命 而 怠 事, 不 可 使 守

职;崇丧循哀,不可使慈民;机服勉 容, 不 可 使 导 众. 孔 某 盛 容 修 饰 以

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登降之 礼 以 示 仪,务 趋 翔 之 节 以 劝 众.儒 学

不可使议世,劳思不可以补民,累 寿 不 能 尽 其 学,当 年 不 能 行 其 礼,积

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 为 声 乐 以 淫 遇 民.其 道 不 可 以 期

世,其学不 可 以 导 众. 今 君 封 之 以 利 齐 俗, 非 所 以 导 国 先 众. 公 曰:

善.于是,厚其礼,留其封,敬见而 不 问 其 道. 孔 乃 恚, 怒 于 景 公 与 晏

子,乃树鸱夷子皮于田 常 之 门, 告 南 郭 惠 子 以 所 欲 为, 归 于 鲁. 有 顷,

闻齐将伐鲁,告子贡 曰: 赐 乎! 举 大 事, 于 今 之 时 矣. 乃 遣 子 贡 之 齐,

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劝之伐 吴. 以 教 高、 国、 鲍、 晏, 使 毋 得 害 田 常

之乱.劝越伐吴.三年之内,齐、吴 破 国 之 难, 伏 尸 以 言 术 数, 孔 某 之

诛也.孔某为鲁司寇,舍公家而奉 季 孙.季 孙 相 鲁 君 而 走,季 孙 与 邑 人

争门关,决 植. 孔 某 穷 于 蔡、 陈 之 间, 藜 羹 不 豻, 十 日. 子 路 为 享 豚.

孔某不问肉之所 由 来 而 食. 褫 人 衣 以 酤 酒, 孔 某 不 问 酒 之 所 由 来 而 饮.

哀公迎孔某,席不端弗坐,割不正 弗 食. 子 路 进 请 曰: 何 其 与 陈、 蔡 反

也? 孔某曰:来,吾与女.曩与女为 苟 生, 今 与 女 为 苟 义. 夫 饥 约 则 不
 
156􀅰 孔子改制考

辞妄取以活身,羸饱伪行以自饰,污 邪 诈 伪,孰 大 于 此? 孔 某 与 其 门 弟

子闲坐,曰:夫舜见瞽叟就然,此时 天 下 圾 乎? 周 公 旦 非 其 人 也 邪, 何

为亦舍家室而托 寓 也? 孔 某 所 行, 心 术 所 至 也. 其 徒 属 弟 子 皆 效 孔 某.

子贡、季路辅孔悝乱乎卫,阳货乱 乎 齐, 佛 肸 以 中 牟 叛, 漆 雕 刑 残, 莫

大焉.夫为弟子后生,其师 必 修 其 言, 法 其 行, 力 不 足 知 弗 及 而 后 已.

今孔某之行如此,儒士则可以疑矣.«墨子􀅰非儒»

亲亲、尊贤、丧服、亲迎,皆 “六经” 礼 义 之 大 者, 所 谓 “三 代 同

之”.而墨子 一 则 曰: 儒 者 曰, 再 则 曰: 其 礼 曰, 三 则 曰: 儒 者 迎 妻.

攻之为逆、为伪、为诬、为大奸,然 则 亲 亲、 尊 贤、 丧 服、 亲 迎, 皆 孔

子所创,而 非 先 王 之 旧, 最 为 明 据 矣. 墨 子 固 动 引 禹、 汤、 文、 武 者,

若是先王之旧,墨子岂敢肆口慢 骂? 至 景 公、 晏 子 与 田 常、 白 公, 前 后

不同时,诬不待辨.至攻及 褫 衣 酤 酒, 等 于 市 人 角 口, 益 为 异 教 攻 诬.

所见墨子倒戈叛逆,轻薄恣肆而 已,孟 子 攻 其 无 父,尚 属 大 端.昌 黎 似

未读此篇,攘斥佛、老者,岂能谓孔、 墨 以 相 用, 反 若 疑 孟 子 攻 之 过 甚

耶? 然今幸得此篇,从仇家亲供大 题,考 见 孔 子 创 教 名 目 义 旨,儒 之 为

孔教,遂成铁证矣.直道守 节, 所 谓 倨 傲 自 顺 崇 丧, «玉 藻»、 «容 经»

所谓哙噎为深立命,机服盛容,弦 歌 鼓 舞, 登 降 趋 翔, 皆 孔 子 大 义, 从

异教所攻,亦可考儒家宗旨矣.

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 «墨

子􀅰公孟»

夷子曰:儒者 之 道,古 之 人 若 保 赤 子,此 言 何 谓 也? 之 则 以 为

爱 无 差 等 , 施 由 亲 始 . «孟子􀅰滕文»

古之人若保赤子,是 «书􀅰康诰»之言.墨 子 亦 称 说 «诗»、 «书»,

何夷之以属之儒者,于墨无关,何哉? 此 亦 绝 异 之 论. 盖 “六 经” 为 孔

子所定,以为儒书.墨子所称之 «诗»、 «书»,乃 墨 子 自 定,别 是 一 书.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5
 7

«庄子􀅰 天 下 篇» 所 谓 苦 获、 已 齿、 邓 陵 子 之 属, 俱 诵 «墨 经 » 是 也.

盖 «诗»、«书»是旧典,孔、墨改 制 皆 托 先 王,并 用 其 名.其 徒 俱 尊 为

经,而实各行其道,各成其书.故夷之 以 «康 诰» 为 儒 者 之 道, 则 为 孔

子之书,非先王之书 可 见. 若 真 是 «康 诰», 则 墨 子 日 称 文、 武, 岂 肯

独让儒者哉? 藉异端 之 口, 以 证 “六 经” 为 孔 子 之 作, 又 见 于 «孟 子»

之书,此条最为明据.

右异教非儒专攻孔子知儒为孔子所特创.

孔子创儒后其服谓之儒服

鲁哀公问 于 孔 子 曰: 夫 子 之 服, 其 儒 服 与? 孔 子 对 曰: 丘 少 居 鲁,

衣缝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丘 闻 之 也, 君 子 之 学 也 博, 其 服 也

乡,丘不知儒服.«礼记􀅰儒行»

儒服,衣因 鲁 制, 冠 因 宋 制, 可 考 见 儒 服 所 自 来. 亦 如 殷 辂 周 冕,

合集而成.哀公盖闻人有儒服之名而 问 之,孔 子 托 于 乡 服 而 答 之.然 衣

朝鲜之衣,冠本朝之冠,虽生长异 地, 而 装 束 杂 遝, 苟 非 创 制, 亦 觉 不

伦矣.

孔子对曰:生乎今之世,志古 之 道, 居 今 之 俗, 服 古 之 服, 舍 此 而

为非者,不亦鲜乎? 哀公曰:然则 今 夫 章 甫、 句 屦、 绅 带 而 鮈 笏 者, 此

皆贤乎? «大戴记􀅰哀公»

章甫、句屦、绅带、搢 笏,盖 孔 子 所 改 定 之 儒 服 也. «孝 经» 所 谓

“非先王 之 法, 服 不 敢 服 ”, 孟 子 所 谓 “服 尧 之 服 ”, 此 所 谓 “服 古

之服”.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绅、委、章 甫 有 益 于 仁 乎? 孔 子 蹴 然 曰: 君 号

然也.资衰、苴杖者不听乐,非耳不 能 闻 也, 服 使 然 也. 黼 衣 黻 裳 者 不

茹荤,非 口 不 能 味 也, 服 使 然 也. 且 丘 闻 之, 好 肆 不 守 折, 长 者 不 为
 
158􀅰 孔子改制考

市,窃其有益与其尽益,君其知之矣.«荀子􀅰哀公问»

儒者创为儒服,时人多有议之,否 亦 以 为 行 道 自 行 道, 无 须 变 服 之

诡异.岂知易其衣服,而不从其礼 乐 丧 服, 人 得 攻 之; 若 不 易 其 服, 人

得遁于礼 乐 丧 服 之 外, 人 不 得 议 之. 此 圣 人 不 得 已 之 苦 心, 故 立 改 正

朔、易服色之制.佛亦必令去发、衣袈裟,而后为皈依也.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 冠 雄 鸡, 佩 豚, 陵 暴 孔 子. 孔 子 设

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冠雄鸡,佩 豚.可见春秋衣服甚诡,听人所为.或雄鸡之冠,为当

时勇士之服乎?

孔子外变二三子之服.«盐铁论􀅰殊路»

当时凡入儒教者,必易其服,乃 号 为 儒, 可 望 而 识, 略 如 今 僧 道 衣

服殊异矣.

公孟子戴 章 甫, 搢 笏, 儒 服, 而 以 见 子 墨 子 曰: 君 子 服 然 后 行 乎?

其行然后服乎? «墨子􀅰公孟»

公孟盖孔 子 后 学, 故 儒 服. 凡 儒 服 者 百 数 条, 皆 章 甫、 句 屦、 缝

掖、搢笏.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 儒 士, 少 为 先 生 方 者. 庄 子 曰: 鲁 少

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 少 乎? 庄 子 曰: 周 闻 之, 儒 者 冠 圜 冠

者,知天时; 履 句 屦 者, 知 地 形; 缓 佩 者, 事 至 而 断. 君 子 有 其 道

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 知 其 道 也. 公 固 以 为 不 然, 何 不 号

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 罪 死! 于 是, 哀 公 号 之 五 日, 而 鲁 国

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 公 门.公 即 召 而 问 以 国 事,千 转 万

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庄子􀅰田子方»

«庄子»固多寓言,而鲁 人 化 孔 子 之 教, 举 鲁 国 皆 儒 服, 则 当 时 实

事矣.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5
 9

田赞衣儒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王之衣,何其恶也? «新序􀅰杂事»

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说剑»

当时新教异服,有极尊之者,必 有 极 恶 之 者, 略 如 后 世 僧 道 然. 为

儒见王,必衣儒服,如今僧见君上及贵人,亦衣袈裟也.

子高衣长 裾, 振 褒 袖, 方 屐 麄 翣 见 平 原 君. 君 曰: 吾 子 亦 儒 服 乎?

子高曰: 此 布 衣 之 服, 非 儒 服 也. 儒 服 非 一 也. 平 原 君 曰: 请 吾 子 言

之.答曰:夫儒者,居位行道,则有 衮 冕 之 服; 统 御 师 旅, 则 有 介 胄 之

服;从容徒步,则有若穿之服.故曰 非 一 也. 平 原 君 曰: 儒 之 为 名 何 取

尔? 子高曰:取包众美,兼 “六艺”,动而不失中道.«孔丛子􀅰儒服»

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 变 其 服, 服 短 衣, 楚 制. «史 记 􀅰 刘 敬 叔

孙通列传»

丰、沛隶楚,汉高是楚人.叔孙 通 媚 说 取 容, 故 服 楚 制. 然 则 汉 高

至文、景,五世百年,及萧、曹群臣, 盈 庭 皆 楚 制 矣. «史»、 «汉» 作

于儒术大盛之后,多没旧制而不 道.今 人 读 经 既 熟,忘 忽 其 故,以 为 长

衣乃从古皆然,岂知孔 子 创 儒 服, 制 为 衣 裳, 褒 衣 缝 掖, 乃 有 长 衣 耳.

«鹖冠子»:齐、鲁荐绅之徒,皆肆长衣. «孔 丛 子»:子 高 振 长 裾.然 则

自齐、鲁 之 外, 多 短 衣 矣. 楚 自 若 敖、 蚡 冒 始 启 山 林, 开 辟 不 过 数 百

年,去野番旧俗 不 远. 吴、 越 尚 断 发 文 身, 取 ① 蔽 体, 岂 能 为 长 衣 广 裳

以自文饰? 楚灵奢侈,不过取资秦 之 复 陶 耳.今 泰 西 短 衣,不 过 如 吾 楚

制之旧.然彼教士犹尚长衣,则凡有教之人,莫不以长衣为贵矣.

初,沛公引兵过 陈 留. 郦 生 踵 ② 军 门, 上 谒 曰: 高 阳 贱 民 郦 食 其,

窃闻沛公暴露, 将 兵 助 楚 讨 不 义, 敬 劳 从 者, 愿 得 望 见, 口 画 天 下 便

① “取”下,疑缺 “衣”.
② “踵”,原作 “谒”,误,校改.
 
160􀅰 孔子改制考

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问使者 曰: 何 如 人 也? 使 者 对 曰: 状 貌 类 大

儒,衣儒衣,冠测注.沛公曰:为我 谢 之, 言 我 方 以 天 下 为 事, 未 暇 见

儒人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郦生被儒衣往说,汉王乃非也.

骑士曰: 沛 公 不 好 儒, 诸 侯 冠 儒 冠 来 者, 沛 公 辄 解 其 冠, 溲 溺 其

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上说也.并同上

汉高是一无赖子,又远处沛、丰, 不 知 孔 子 之 大 道, 犹 吾 乡 人 晓 起

见僧,辄唾为不祥,不论其为高僧 与 否 也. 其 后 为 郦、 陆 所 化, 过 鲁 能

以太牢祀孔子,则重儒矣.

夫儒服,先王之服也.«新序􀅰杂事»

劾寿王吏八百石,古之大夫服儒衣.«汉书􀅰律历志»

汉至武帝时儒教一统,盛诵 “五经”,故以为古之大夫盛服儒衣也.

文学褒衣博带,窃周公之服;鞠躬 ,窃仲尼之容.«盐铁论􀅰利议»

汉武之 后, 儒 既 一 统 为 国 教, 贤 良 文 学, 褒 衣 博 带, 以 儒 服 为 章

服矣.

衣儒衣,冠儒冠,而不能行其道,非真儒也.«盐铁论􀅰刺议»

子夏从孔子之教时,孔子已有 君 子 儒、 小 人 儒 之 别. 从 者 既 多, 虽

从其教,服其服,而不行其道者固 多,如 今 僧 穿 衲 衣 而 不 守 戒 法,当 时

议之,故以为非真儒也.

衣冠有以殊于乡曲.«盐铁论􀅰相刺»

汉高尚有溺儒冠事,盖儒者衣冠殊异,一望可知.

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后汉􀅰舆服志»

汉世用孔子之制,缁布冠即玄, 即 章 甫. 孔 子 所 创 之 儒 冠, 至 是 行

于天下.

假儒衣、书,服而读之,三月不归,孰曰非儒也? «法言􀅰孝至»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6
 1

当时读儒书,必言服儒 服, 则 儒 者 之 辨 不 仅 在 其 书, 并 在 其 服 矣.

今衣袈裟而诵佛书,是僧也.若不 剃 发, 不 衣 袈 裟, 而 仅 读 佛 典, 天 下

断无有目为僧 者. 圣 者 之 立 法, 制 其 外 以 养 其 内, 故 外 之 冠 服, 亦 甚

巨矣.

右孔子创儒后其服谓之儒服.

孔子创儒后其书谓之儒书

公及齐侯、邾子盟于顾.齐人 责 稽 首. 因 歌 之 曰: 鲁 人 之 皋, 数 年

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左传» 哀二十一年

«御览»八百九十七引 «论衡»:儒书称孔子与颜渊俱登鲁东山. «孔

子集语»附

唯其儒 书, 以 为 二 国 忧. 至 «论 衡 » 时, 尚 以 “六 经 ” 传 记 为 儒

书,犹今称二教书为佛典、道藏,皆以 其 教 名. 吾 今 编 «孔 子 改 制 考»、

«孔子大义考»、«孔子微言考»、 «周汉文字记»,写定 “五经”、 «七十子

后学记»,统名儒者,还其本也.

哀公二十一年,孔子方没,儒书 大 行 如 此, 所 谓 鲁 以 儒 教 也. 凡 教

王皆生前其道 大 行, 佛、 回 亦 然, 惟 远 方 外 国 乃 迟 之 又 久 耳. 白 香 山

诗,鸡林贾人购之;东坡诗,高丽 使 臣 购 之; 李、 杜 诗 文, 生 前 而 冠 绝

当时;朱子 «集 注 », 身 后 而 行 于 金. 文 人 大 师, 其 力 犹 能 自 行 如 此,

况圣人乎?

夫儒以 “六艺”为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诗»、«春秋»,学之美者也,皆 衰 世 之 造 也.儒 者 循 之,以 教 导 于

世.«淮南子􀅰氾论训» 

«春秋»之为孔子作,人皆知之. «诗» 亦 为 孔 子 作,人 不 知 也.儒

者多以二学为教,盖 «诗»与 «春秋»尤为表里也.


 
162􀅰 孔子改制考

孔子所传 «宰予问»、 «五 帝 德» 及 «帝 系 姓», 儒 者 或 不 传. «史

记􀅰五帝本纪»

此出 «戴 记 », 真 乃 儒 者 所 共 传, 而 史 公 以 为 儒 者 不 传, 不 可 解.

盖刘歆变乱五帝,故窜改以抑之,以为此乃明说或有不传也.

夫 “五经”亦汉家之所立,儒生善政大义,皆出其中.«论衡􀅰程材»

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 喾 骈 齿, 尧 眉 八 采, 舜 目 重 瞳, 禹 耳

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 望 阳, 周 公 背 偻, 皋 陶 马 口, 孔 子 反

羽 ① .斯十二圣者,皆在帝王之位,或辅主忧世,世所共闻,儒所共说,

在经传者校著 可 信. 若 夫 短 书 俗 记、 竹 帛 胤 文, 非 儒 者 所 见, 众 多 非

一.«论衡􀅰骨相»

儒书所载,权变非一.«论衡􀅰答佞»

儒书称尧、舜之德,至优至大.«论衡􀅰儒增»

儒书又言:溟涬 濛 ② 赸, 气 未 分 之 类 也. 及 其 分 离, 清 者 为 天, 浊

者为地.如说 «易»之 家. 儒 书 之 言 天 地 始 分, 形 体 尚 少, 相 去 近 也.

«论衡􀅰谈天»

夫如是儒书之文,难以实事,案附从 以 知,凤 皇 未 得 实 也. «论 衡 􀅰

讲瑞»

儒书言:舜葬于苍梧,禹葬于会稽者.«论衡􀅰书虚»

儒书称:楚养由基善射.«论衡􀅰儒增»

儒书言:卫有忠臣弘演.

儒书言:楚熊渠子出,见寝石,以为伏虎.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① “羽”,原作 “宇”,误,校改.
② “濛”,原缺,校补.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6
 3

儒书 言: 禽 息 荐 百 里 奚, 缪 公 未 听. 禽 息 出, 当 门 仆 头, 碎 首

而死.

儒书言: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

儒书言:董仲舒读 «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儒书言:夏之 方 盛 也, 远 方 图 物, 贡 金 九 牧, 铸 鼎 象 物, 而 为 之

备.并同上

儒书言:齐王疾痟,使人之宋迎文挚.«论衡􀅰道虚»

右孔子创儒后其书谓之儒书.

孔子创儒后诸弟子传其口说谓之儒说

儒者学,学儒矣,传先师之业,习口说以教.«论衡􀅰定贤»

传者传学,不妄一言,先师古语,到今具存.同上

传先师之 业, 习 口 说 以 教. 是 汉 时 传 孔 学 大 法. 刘 歆 攻 博 士, 谓:

信口说,而背传说.于是,今学亡矣.

儒者说曰:太平之时,人民侗长百岁 左 右,气 和 之 所 生 也. «论 衡 􀅰

气寿»

«春秋»言太平,远近大 小 如 一, 地 球 一 统 之 后 乃 有. 此 时 烦 恼 忧

悲已无,不食土性盐类质,养生日精,此言必验.

儒者论曰:天地故生人.«论衡􀅰物势»

儒者曰:天,气也.«论衡􀅰谈天»

儒者说:孔子周流,应聘不济,闵道不行.«论衡􀅰问孔»

儒者曰:日朝见,出阴中.«论衡􀅰说日»

儒者曰:冬日短,夏日长.

儒者或曰:日月有九道.

儒者论曰:天左旋,日月之行,不系于天.
 
164􀅰 孔子改制考

儒者说曰:日行一度.

儒者谓:日月之体,皆至圆.

儒者说日及工伎之家,皆以日为一.并同上

儒者之说又言:人君失政,天为异.«论衡􀅰谴告»

文王得赤雀,武王得白鱼、赤乌.儒者论之,以为雀则文王受命,鱼、

乌则武王受命.«论衡􀅰初禀»

儒者说:凤皇、麒麟 为 圣 王 来. 以 为 凤 皇、 麒 麟 仁, 圣 禽 也. «论

衡􀅰指瑞»

儒者咸称凤皇之德,欲以表明王之治.«论衡􀅰指瑞»

«春秋» 曰: 西 狩 获 麟 死 麟. 人 以 示 孔 子, 孔 子 曰: 孰 为 来 哉? 孰

为来哉? 反袂拭面,泣涕沾襟.儒者 说 之, 以 为 天 以 麟 命 孔 子, 孔 子 不

王之圣也.同上

儒者之论,自说见凤皇、麒麟而知之.«论衡􀅰讲瑞»

儒 者 论 太 平 瑞 应, 皆 言 气 物 卓 异, 朱 草、 醴 泉、 翔 凤、 甘 露、 景

星、嘉禾、萐脯、 荚、屈轶之属.«论衡􀅰是应»

儒 者 又 言: 太 平 之 时, 屈 轶 生 于 庭 之 末, 若 草 之 状, 主 指 佞 人.

同上

儒者之议,以为人死有命.«论衡􀅰命义»

儒者说:夫妇之道,取法于天地.«论衡􀅰自然»

如儒者之言:五代皆一受命.«论衡􀅰恢国»

儒者论曰:王者推行道德,受命于天.同上

儒者论圣人,以为前知千岁,后知万世.«论衡􀅰实知»

«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编 «书»以秦继周,何疑之有?

儒者或见其义,说不空生.«论衡􀅰祭意»

京房 «
易传»曰:上不俭,下不节,盛火数起,燔宫室.儒说火以明为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6
 5

德,而主礼.«后汉􀅰五行志»

五年二 月, 陇 西 地 震. 儒 说 民 安 土 者 也, 将 大 动, 行 大 震. 九 月,

匈奴单于于除难鞬叛,遣使发边郡兵讨之.

七年九月癸卯,京都地震.儒 说 奄 官 无 阳 施, 犹 妇 人 也. 是 时, 和

帝与中常侍郑众谋夺窦氏权,德 之,因 任 用 之.及 幸 常 侍 蔡 伦,二 人 始

并用权.

又先儒言:瑞兴非时则为妖孽,而民讹言生龙语,皆龙孽也.

儒说诸侯专权,则其应多在日所宿之国.

中元元 年 十 一 月 甲 子 晦, 日 有 蚀 之, 在 斗 二 十 度. 斗 为 庙, 主 爵

禄.儒说十一月甲子时,王日也,又为星纪,主爵禄,其占重.

十六年五月戊午晦,日有蚀之, 在 柳 十 五 度. 儒 说 五 月 戊 午, 犹 十

一月甲子也.又宿在京都,其占重.后二岁,宫车晏驾.

永元七年四月辛亥朔,日有 蚀 之, 在 觜 觿, 为 葆 旅, 主 收 敛. 儒 说

葆旅,宫中之象,收敛贪妒之象.并同上

五行之学出于 «洪范»,为孔门一说. 今 «五 行 志» 多 出 于 «尚 书»

家欧阳、夏侯氏,故为儒说.

诸儒或 曰: 今 五 星 失 晷, 天 时 谬 错. 辰 星 久 而 不 效, 太 白 出 入 过

度,荧惑进退见态,镇星绕带天街, 岁 星 不 舍 氐 房. 以 为 诸 如 此 占, 归

之国家.«后汉书􀅰苏竟传附»

右孔子创儒后诸弟子传其口说谓之儒说.

孔子创儒后诸弟子从其教者谓之儒生

孟子、孙卿,儒术之士.«战国策􀅰刘向序»

始皇并有天下,燔烧 «诗»、«书»,坑杀儒士.同上

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史记􀅰封禅书»
 
166􀅰 孔子改制考

沛公不 好 儒, 诸 客 冠 儒 冠 来 者, 沛 公 辄 解 其 冠, 溲 溺 其 中. 与 人

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史记􀅰郦陆列传»

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史记􀅰叔孙通列传»

轵有儒生.«史记􀅰郭解列传»

自孔子卒,京 师 莫 崇 庠 序, 唯 建 元、 元 狩 之 间, 文 辞 粲 如 也. 作

«儒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

太学之制, 自 古 未 立, 故 谓 自 孔 子 卒 后, 未 崇 庠 序. 至 武 帝 始 立,

故谓粲如.«史记»时,儒未一统,故 史 公 创 作 此 传,如 后 世 之 考 教 派,

创之宜也.后世 儒 学 一 统, 无 人 不 在 儒 中, 尚 何 专 传 之 立 者? 后 汉 之

后,经新歆之乱制,盖已不知此义矣.

天之道,不在仲尼乎? 仲尼驾说 者 也. 不 在 兹 儒 乎? 如 将 复 驾 其 所

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法言􀅰学行»

通天、地、人曰 “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 “伎”.«法言􀅰君子»

凡从孔子 教, 衣 儒 衣 冠、 读 儒 书 者, 便 谓 之 “儒 ”. 其 上 者 圣 儒,

次者大儒、 通 儒、 名 儒. 若 夫 通 天、 地、 人, 则 大 儒 之 列 也. 杨 子 之

言,尊儒太 过, 忘 教 旨 矣. 彼 固 知 假 儒 衣、 书, 服 而 读 之, 孰 曰 非 儒?

则亦知儒不过服儒衣、读儒书而已.

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后汉􀅰左雄传»

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后汉􀅰左雄传»

前此盖选吏人及百家者,自是, 小 吏 皆 儒 生 为 之, 儒 道 大 行. 而 后

世吏道杂而多端,甚者乃至白丁捐纳,而归咎于儒无益人国,可乎?

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论衡􀅰问孔»

使无 ① 孔子,则七十子之徒,今之儒生也.同上

① “无”,原作 “世”,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6
 7

是故儒者称论,皆言孔子之后当封,以泗水却流为证.«论衡􀅰书虚»

“五经”以道为务, 事 不 如 道, 道 行 事 立, 无 道 不 成. 然 则 儒 生 所

学者,道也.«论衡􀅰程材»

儒生治本.

儒生擿 ① 经,穷竟圣意.并同上

“五经”之儒,抱经隐匿.«论衡􀅰佚文»

唐 、 虞 、 夏 、 殷 同 载 在 二 尺 四 寸 , 儒 者 推 读 , 朝 夕 讲 习 . «论 衡 􀅰

宣 汉»

孔子传 “五经”,皆用二尺四寸简,汉时犹然.

案:仲舒之书不违儒家,不及孔子.«论衡􀅰案书»

儒家之徒董无心.«论衡􀅰福虚»

著作者为文儒,说经者为世儒.«论衡􀅰书解»

世儒说 圣 人 之 经, 解 贤 者 之 传, 义 理 广 博, 无 不 实 见. 故 在 官 常

位,位最尊者为博士.门徒聚众,招会千里,身虽死亡,学传于后. «论

衡􀅰书解»

今贤儒怀古今之学,负荷礼义之重.«论衡􀅰状留»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 贵 耕 战 而 贱 儒 生, 是 弃 礼 义 求 饮

食也.«论衡􀅰非韩»

儒者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

今儒者之操,重礼爱义.

官不可废,道不可弃.儒生,道、官之 吏 也, 以 为 无 益 而 弃 之, 是

弃道也.并同上

儒生学大义以道事.«论衡􀅰量知»

① “擿”,原作 “挝”,误,校改.
 
168􀅰 孔子改制考

文儒怀先王之道,含百家之言.«论衡􀅰效力»

能博学问,谓之 “上儒”.«论衡􀅰别通»

而儒生以学问为力.«论衡􀅰效力»

儒生力多者博达疏通,故博达疏通,儒生之力也.同上

犹博士之官,儒生所由兴也.«论衡􀅰别通»

或兴论立说,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论衡􀅰超奇»

故夫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 今 者 为 通 人,采 掇 传 书 以 上 书 奏 记

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 者 为 鸿 儒.故 儒 生 过 俗 人,通 人 胜 儒

生,文人 逾 通 人, 鸿 儒 超 文 人. 夫 鸿 儒, 所 谓 超 而 又 超 者 也. 以 超 之

奇,退与 儒 生 相 料, 文 轩 之 比 于 敝 车, 锦 绣 之 方 于 缊 袍 也, 其 相 过

远矣.

然鸿儒,世之金玉也,奇而又 奇 矣. 奇 而 又 奇, 才 相 超 乘, 皆 有 品

差.儒生说名于儒门,过俗之远也.并同上

夫儒生之所以 过 文 吏 者, 学 问 日 多, 简 练 其 性, 雕 琢 其 材 也. «论

衡􀅰量知»

知文吏儒生笔同,而儒生胸中之藏,尚多奇余.

文吏儒 生, 有 似 于 此, 俱 有 材 能, 并 用 笔 墨, 而 儒 生 奇 有 先 王 之

道.并同上

后世以 法 律 治 天 下, 几 等 于 秦. 经 义 仅 供 帖 括 文 章 之 用, 无 关 治

事.则通学大儒,与笔帖式同矣.

夫儒生与文吏程材,而儒生侈有经传之学.«论衡􀅰量知»

儒生不为非,而文吏好为奸者; 文 吏 少 道 德, 而 儒 生 多 仁 义 也. 夫

文吏之学,学治文书也,当与木土之匠同科,安得程于儒生哉? 并同上

儒生材 无 不 能 敏, 业 无 不 能 达, 志 不 有 为. 今 俗 见 不 习, 谓 之 不

能;睹不为,谓之不达.科用累能, 故 文 吏 在 前, 儒 生 在 后, 是 从 朝 廷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6
 9

谓之也.如从儒堂订之,则儒生在上,文吏在下矣.«论衡􀅰程材»

论者多谓儒生不及彼文吏,见文 吏 利 便 而 儒 生 堕 落,则 诋 訾 儒 生 以

为浅短,称誉文吏谓之深长.是不 知 儒 生, 亦 不 知 文 吏 也. 儒 生、 文 吏

皆有材智,非文吏材高而儒生智 下 也.文 吏 更 事,儒 生 不 习 也.谓 文 吏

更事,儒生不习,可也;谓文吏深 长, 儒 生 浅 短, 知 妄 矣. 世 俗 共 短 儒

生,儒生 之 徒 亦 自 相 少. 何 则? 并 好 仕 学 宦, 用 吏 为 绳 表 也. 儒 生 有

阙,俗共短之;文吏有过,俗不敢 訾. 归 非 于 儒 生, 付 是 于 文 吏 也. 夫

儒生材非下于文吏,又非所习之,业 非 所 当 为 也.然 世 俗 共 短 之 者,见

将不好用也.将之不好用之者,事 多, 己 不 能 理, 须 文 吏 以 领 之 也. 夫

论善谋能,施用累能,期于有益. 文 吏 理 烦, 身 役 于 职, 职 判 功 立, 将

尊其能.儒生栗栗,不能当剧;将 有 烦 疑, 不 能 效 力. 力 无 益 于 时, 则

官不及其身也.将以官课材,材以 官 为 验,是 故 世 俗 常 高 文 吏,贱 下 儒

生.儒生之下,文吏之高,本由不 能 之 将. 世 俗 之 论, 缘 将 好 恶. 今 世

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 持 领, 事 无 不 定. 其 置 文 吏 也, 备 数

满员,足 以 辅 己 志. 志 在 修 德, 务 在 立 化, 则 夫 文 吏 瓦 石, 儒 生 珠 玉

也.夫文吏能破坚理烦,不能守身, 则 亦 不 能 辅 将. 儒 生 不 习 于 职, 长

于匡救,将相倾侧,谏难不惧.

案:世间能建蹇蹇之节,成三谏之议,令将检身自敕,不敢邪曲者,

率多儒生.同上

吏道是周、秦以来任官之旧,仕学院中人也.儒是以教任职,如外国

教士之入议院者.其后杂用武夫,世爵高门,诗赋帖括,皆非儒矣.而诗

赋帖括托于儒门,而以伪乱真.至于今日,身为儒而口不谈道,若与俗人

同,则教之尽失,而仍以教托之.悲夫!

«程材»、 «量 知» 言 儒 生、 文 吏 之 材, 不 能 相 过. 以 儒 生 修 大 道,

以文吏晓 簿 书, 道 胜 于 事, 故 谓 儒 生 颇 愈 文 吏 也. 此 职 业 外 相 程 相 量
 
170􀅰 孔子改制考

也.其内各有所 以 为 短 ① ,未 实 谢 也.夫 儒 生 能 说 一 经,自 谓 通 大 道 以

骄文吏;文吏晓簿书,自谓文无害 以 戏 儒 生.各 持 满 而 自 藏,非 彼 而 是

我,不知所为短,不悟 于 己 未 足. «论 衡» 训 之, 将 使 抆 然 各 知 所 之.

夫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晓簿书;文 吏 所 劣,不 徒 以 不 通 大 道 也.反 以 闭

暗不览古 今, 不 能 各 自 知 其 所 业 之 事 未 具 足 也. 二 家 各 短, 不 能 自 知

也.世之论者,而亦不能训 之, 如 何? 夫 儒 生 之 业, “五 经” 也, 南 面

为师,旦夕讲授章句,滑习义理,究备于 “五 经” 可 也. “五 经” 之 后,

秦、汉之事无不能知 者, 短 也. 夫 知 古 不 知 今, 谓 之 陆 沉. 然 则 儒 生,

所谓陆沉者也.“五经”之前,至 于 天 地 始 开、帝 王 初 立 者,主 名 为 谁,

儒生又不知也.夫知今 不 知 古, 谓 之 盲 瞽. “五 经” 比 于 上 古, 犹 为 今

也.徒能说经,不晓上古, 然 则 儒 生 所 谓 盲 瞽 者 也. 儒 生 犹 曰: “上 古

久远,其事暗昧,故经不载 而 师 不 说 也.” 夫 三 王 之 事 虽 近 矣, 经 虽 不

载,义所连及,“五经”所当共知,儒生所当审说也.«论衡􀅰谢短»

秦燔 “五经”,坑杀儒士,“五经” 之 家 所 共 闻 也.秦 何 起 而 燔 “五

经”? 何感而坑儒 生? 秦 则 前 代 也. 汉 国 自 儒 生 之 家 也, 从 高 祖 至 今 朝

几世? 历年迄今几载? 初 受 何 命? 复 获 何 瑞? 得 天 下 难 易 孰 与 殷、 周?

家人子弟学问历几岁? 人 问 之 曰: “居 宅 几 年? 祖 先 何 为?” 不 能 知 者,

愚子弟也.然则 儒 生 不 能 知 汉 事, 世 之 愚 蔽 人 也. 温 故 知 新, 可 以 为

师.古今不知, 称 师 如 何? 彼 人 问 曰: 二 尺 四 寸, 圣 人 文 语, 朝 夕 讲

习,义类所及,故可务 知. 汉 事 未 载 于 经, 名 为 尺 籍 短 书, 比 于 小 道,

其能知,非儒者之贵也.儒不能睹晓古今,欲各别说其经,经 ② 事义类,

乃以不知为贵也.同上

① “短”,原作 “知”,误,校改.
② “经”,原脱,校补.
孔子改制考卷七   儒教为孔子所创考 􀅰17
 1

本朝几世、几年,汉之儒生犹多 不 识, 陋 亦 极 矣! 与 今 乡 曲 之 士 专

穷举业者同.尊教之 余, 决 多 专 陋, 印 度、 罗 马 亦 然. 当 时 录 “五 经”

文尚长二 尺 四 寸, 其 余 尺 籍 谓 之 短 书. 以 长 短 为 贵 贱, 犹 今 之 分 大 字

本、小字本也.

九月甲午,试儒 生 四 十 余 人.上 第,赐 位 郎 中;次 太 子 舍 人;下 第

者,罢之.诏曰:孔 子 叹 学 之 不 讲,不 讲 则 所 识 日 忘.今 者,儒 年 逾 六

十,去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结童入学,白首空归.长委农野,

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后汉书􀅰献帝纪»

两汉书所言 “儒者”,皆指孔子后学,详见孔子道行.

右孔子创儒后诸弟子从其教者谓之儒生.
孔子改制考卷八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孔子为制法之王显证

孔子为新王

孔子为素王

孔子为文王

孔子为圣王

孔子为先王

孔子为后王

孔子为王者

孔子托王于鲁

孔子为制法之王总义

乃上古昔, 尚 勇 竞 力, 乱 萌 惨 黩. 天 闵 振 救, 不 救 一 世 而 救 百 世,

乃生神明圣王,不为人主,而为制 法 主. 天 下 从 之, 民 萌 归 之. 自 战 国

至后汉八百年间,天下学者无不以孔 子 为 王 者,靡 有 异 论 也.自 刘 歆 以

«左氏»破 «公羊»,以古文伪传记攻今 学 之 口 说,以 周 公 易 孔 子,以 述

易作,于是,孔子遂仅为后世博学高行 之 人,而 非 复 为 改 制 立 法 之 教 主

圣王,只为师统而不为君统.诋素 王 为 怪 谬,或 且 以 为 僭 窃.尽 以 其 权

归之人主.于是,天 下 议 事 者 引 律 而 不 引 经, 尊 势 而 不 尊 道. 其 道 不

尊,其威不重,而教主微;教主既 微, 生 民 不 严 不 化, 益 顽 益 愚. 皆 去

孔子素王之故.异哉! 王义之误惑不明 数 千 载 也! 夫 王 者 之 正 名 出 于 孔
孔子改制考卷八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17
 3

氏.何谓之王? 一画贯三才谓之 “王”, 天 下 归 往 谓 之 “王”. 天 下 不 归

往,民皆散而去之,谓之 “匹夫”.以势 力 把 持 其 民 谓 之 “霸”, 残 贼 民

者谓之 “民贼”.夫王不王,专视民之 聚 散 向 背 名 之,非 谓 其 黄 屋 左 纛,

威权无上也.后 世 有 天 下 者 称 帝, 以 王 封 其 臣 子, 则 有 亲 王、 郡 王 等

名.六朝则滥及 善 书, 渎 及 奴 隶, 皆 为 王. 若 将 就 世 俗 通 达 之 论 识 言

之,则王者人臣之一爵,更何足以 重 孔 子? 亦 何 足 以 为 僭 异 哉? 然 今 中

国圆颅方趾者四万万,其执民权者二 十 余 朝,问 人 归 往 孔 子 乎? 抑 归 往

嬴政、杨广 乎? 既 天 下 义 理、 制 度 皆 从 孔 子, 天 下 执 经、 释 菜、 俎 豆、

莘莘皆不归往嬴政、杨广,而归往 大 成 之 殿、 阙 里 之 堂, 共 尊 孔 子. 孔

子有归往之实,即有王之实,有王 之 实 而 有 王 之 名,乃 其 固 然.然 大 圣

不得已而行权,犹谦逊曰假其位 号,托 之 先 王,托 之 鲁 君,为 寓 王 为 素

王云尔.故夫孔子以元统天,天犹在孔 子 所 统 之 内,于 无 量 数 天 之 中 而

有一地,于地 上 无 量 国 中 而 为 一 王, 其 于 孔 子 曾 何 足 数! 但 考 其 当 时,

则事实 同 称,征 以 后 世,则 文 宣 有 号,察 其 实 义,则 天 下 归 往,审 其 通

名,则人臣之爵,而上昧 神 圣 行 权 偶 托 之 文 法,下 忘 天 下 归 往 同 上 之 徽

称,于素王则攻以僭悖之义,于民贼私其牙爪,则许以贯三才之名,何其

舛哉! 今遍考秦、汉之说,证明素王之义.庶几改制教主,尊号威力,日

光复荧,而教亦再明云尔.

孔子为制法之王显证

丘为制法之主,黑绿不代苍黄.«春秋纬演孔图»①

圣人不空生,必有所制以显天心.丘 为 木 铎, 制 天 下 法. «春 秋 纬 演

孔图»

① “«春秋纬演孔图»”,原作 “«春秋纬援神契»”,误,校改.
 
174􀅰 孔子改制考

孔胸文曰:制作定世符运.«春秋纬演孔图»

孔子为制法之王,所 谓 素 王 也. «论 语» 曰: 天 生 德 于 予, 天 之 未

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所谓不空生,必 有 所 制 也. «左 传»:仲 子 有

文在手,曰:为鲁夫人. «十 六 国 春 秋»: 刘 渊 左 手 有 文 曰 “渊”, 彭 神

符有文在手曰 “神符”. «东 观 汉 记»:公 孙 述 自 言 手 文 有 奇 瑞, 数 移 书

中国.上赐述书曰:瑞应手 掌 成 文, 亦 非 吾 所 知. 僭 伪 之 人 尚 应 符 瑞,

况制作之圣治万世者乎?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 «诗»亡, «诗» 亡, 然 后 «春 秋» 作. «孟

子􀅰离娄下»

«春秋»,天子之事.是故孔子曰: 知 我 者, 其 惟 «春 秋» 乎! 罪 我

者,其惟 «春秋»乎! «孟子􀅰滕文下»

考孔子道至可信据,莫若孟子. 时 周 命 未 尽, 王 名 未 去, 而 孟 子 一

生不至 周, 未 尝 一 劝 诸 侯 尊 周, 但 劝 诸 侯 行 王 政, 云: 以 齐 王, 犹 反

手.故李泰伯攻之,虽以孟子为不 臣 可 矣.然 此 实 后 世 一 端 之 义 也.孟

子大义云:民为贵.但以民义为 主, 其 能 养 民、 教 民 者, 则 为 王; 其 残

民、贼民者,则为民贼.周自幽、厉 后, 威 灵 不 能 及 天 下, 已 失 天 子 之

义.孔子因其实而降为 风,夷 为 列 国. «史 记 􀅰 儒 林 传» 谓: 周 道 亡 于

幽、厉.孟子谓:三代之失天下也 以 不 仁. 盖 自 周 至 幽、 厉, 孔 子 以 为

周亡.«春 秋»,天 子 之 事 作, 刘 向、 淮 南、 董 生 所 谓 «春 秋» 继 周 也.

孟子传孔子之微言,李觏安足以知之? 宋 人 仅 知 尊 王 攘 夷 之 义,宜 其 反

却视不信也.

周室既衰,诸侯 恣 行. 仲 尼 悼 礼 废 乐 崩, 追 ① 修 经 术, 以 达 王 道,

匡乱世反之 于 正, 见 其 文 辞, 为 天 下 制 仪 法, 垂 “六 艺 ” 之 统 纪 于 后

① “追”,原作 “进”,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八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17
 5

世.«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 «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

当一王之法.同上

“当一王之法”,即董子所谓 “以 «春秋»当新王也”.

是以孔 子 明 王 道, 干 七 十 余 君, 莫 能 用, 故 西 观 周 室, 论 史 记 旧

闻,兴于鲁而次 «春秋», 上 记 隐, 下 至 哀 之 获 麟, 约 其 文 辞, 去 其 烦

重,以制 义 法, 王 道 备, 人 事 浃. 七 十 子 之 徒 口 受 其 传 指, 为 有 所 刺

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有非力 之 所 能 致 而 自 致 者, 西 狩 获 麟, 受 命 之 符 是 也. 然 后 托 乎

«春秋»正不正 之 间, 而 明 改 制 之 义. 一 统 乎 天 子, 而 加 忧 于 天 下 之 忧

也,务除天下所 患. 而 欲 以 上 通 五 帝, 下 极 三 王, 以 通 百 王 之 道. «繁

露􀅰符瑞»

董子醇儒,发改周受命之说,昭晰如是.孔门相传之非常异义也.

右孔子为制法之王显证.

孔子为新王

成周宣谢灾,何以书? 记灾也.外 灾 不 书, 此 何 以 书? 新 周 也. 何

注:孔子以 «春秋»当新王,上黜 杞, 下 新 周, 而 故 宋. 因 天 灾 中 兴 之

乐器,示周不复兴,故系宣谢于成 周, 使 若 国, 文 黜 而 新 之, 从 为 王 者

后,记灾也.«公羊» 宣十六年

王降为风,夷于 诸 侯,盖 孔 子 大 义. «诗» 云:赫 赫 宗 周,褒 姒 灭

之.周道亡于幽、厉,自是孔子以 «春 秋» 继 周, 改 周 之 制, 以 周 与 宋

同为二王后.故 «诗» 之 “三 颂”, 托 王 鲁、 新 周、 故 宋 之 义, 运 之 三

代,传之口说,著之 «公羊»、«穀 梁»,大 发 明 于 董 子.太 史 公、刘 向、

何休皆无异辞.示周不 兴, 孔 子 乃 作. 何 邵 公 所 谓 “非 常 异 义”, 太 史
 
176􀅰 孔子改制考

公所谓 “不可书见,口授弟子者”也.

故孔子立新王之道,明其贵志以反和,见其好诚以灭伪,其有继周之

弊,故若此也.«繁露􀅰玉杯»

董子直谓孔子为 “新 王”、 “继 周”. 董 子 一 醇 儒, 岂 能 为 此 悖 谬 之

论? 盖孔门口说之传也.

«春秋»作新王之事,变周之 制, 当 正 黑 统. 而 殷、 周 为 王 者 之 后,

绌夏,改号禹谓之 帝, 录 其 后 以 小 国. 故 曰: 绌 夏、 存 周, 以 «春 秋»

当新王.«繁露􀅰三代改制»

董生更以 孔 子 作 新 王, 变 周 制, 以 殷、 周 为 王 者 之 后. 大 言 炎 炎,

直著宗旨.孔门微言口说,于是大著.孔子为改制教主,赖董生大明.

故 «春秋»应 天 作 新 王 之 事. 时 正 黑 统, 王 鲁, 尚 黑, 绌 夏, 亲

周,故宋.乐宜亲 «韶»舞,故以虞 录 亲 乐; 制 宜 商, 合 伯、 子、 男 为

一等.«繁露􀅰三代改制»

«春秋»曰:杞伯来朝.王者之后称公,杞 何 以 称 伯? «春 秋» 上 黜

夏,下存周,以 «春秋»当新 王. «春 秋» 当 新 王 者 奈 何? 曰: 王 者 之

法必正号,绌王谓之帝,封其后以 小 国, 使 奉 祀 之. 下 存 二 王 之 后, 以

大国使服其服,行其礼乐,称客而朝.同上

惟王者然后改元,立 号. «春 秋» 托 新 王, 受 命 于 鲁, 故 因 以 录 即

位,明王者当继天,奉元,养成万物.«公羊» 隐元年注

今所谓 新 王 必 改 制 者, 非 改 其 道, 非 变 其 理. 受 命 于 天, 易 姓 更

王,非继前王而王也.若一因前制, 修 故 业, 而 无 有 所 改, 是 与 继 前 王

而王者无以别.受命之 君, 天 之 所 大 显 也. 事 父 者 承 意, 事 君 者 仪 志,

事天亦然.今天大显己物,袭所代 而 率 与 同, 则 不 显 不 明, 非 天 志. 故

必徙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 色 者, 无 他 焉, 不 敢 不 顺 天 志, 以 明

自显也.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 治、 教 化、 习 俗、 文 义 尽 如 故, 亦
孔子改制考卷八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17
 7

何改哉? 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 道 之 实. 孔 子 曰: 无 为 而 治 者, 其 舜

乎! 言其主尧之道而已.此 非 不 易 之 效 与? 问 者 曰: 物 改 而 天 授 显 矣,

其必更作 乐, 何 也? 曰: 乐 异 乎 是. 制 为 应 天, 改 之; 乐 为 应 人, 作

之.彼之所受命 者, 必 民 之 所 同 乐 也. 是 故 大 改 制 于 初, 所 以 明 天 命

也;更作乐于终,所以见天功也.«繁露􀅰楚庄王篇»

«春秋»为新 王, 凡 五 见; 亲 周, 故 宋, 王 鲁, 凡 再 见; 新 王 受 命

改制,数数见.孔子为继周之王至明.

右孔子为新王.

孔子为素王

孔子作 «春秋»,先正王而系万事,见素王之文焉.«汉书􀅰董仲舒传»

董生为汉醇儒,«汉书»亦录其素王之说,见空王之文,何碍焉?

孔子既西狩获 麟, 自 号 素 王, 为 后 世 受 命 之 君, 制 明 王 之 法. «六

艺论»

麟出周亡,故立 «春秋»,制素王,授当兴也.«春秋纬元命苞»

孟子曰:三代之失天下也以不 仁. 孟 子 之 时, 周 命 未 改, 然 孟 子 已

以为亡.«史记»所谓 “周道亡 于 幽、厉”.平 王 之 后,王 降 为 风,威 灵

不振.孔子改制,以 «春秋»继周,故立素王之制也.

子夏曰:仲尼为素王,颜渊为司徒.«古微书论语纬»

孔子为 素 王, 乃 出 于 子 夏 等 尊 师 之 名. 素 王, 空 王 也. 佛 亦 号 空

王,又号法王.凡教主尊称,皆取譬于人主,何异焉?

仲尼为匹夫,而称素王.«中论􀅰贵验»

制春秋之义,著素王之法.«风俗通􀅰穷通»

子夏六十四人共撰仲尼微言,以事素王.«古微书论语纬»

«论语» 为 微 言, 纬 则 其 说 也. 素 王 之 称, 非 徒 公 羊 家, 乃 齐、 鲁
 
178􀅰 孔子改制考

«论语»家之说,但古文家乃铲去之,宋儒误拾其绪耳.

曾子撰斯,问曰:孝文手 ① 驳不同何? 子曰:吾 作 «孝 经»,以 素 王

无爵禄之赏,斧钺之诛,故称明 王 之 道. 曾 子 辟 席 复 坐. 子 曰: 居, 吾

语女,顺逊以避祸灾 ② ,与先王以托权.«孝经纬钩命诀»

«孝经»家亦称素王,且 云 托 先 王 以 明 权, 此 则 孔 子 之 自 称 矣. 文

王没而 “文不 ③ 在兹”,“天生德于予”,圣人亦何逊焉?

恬澹元圣,素王之道.«庄子􀅰天道»

庄生为老学,然亦称孔子为素王,盖素王之名遍天下矣.

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服 于 孟 贲, 足 蹑 郊 蒐, 力 招 城 关, 能 亦

多矣.然而勇力不闻,伎巧不知,专行孝道,以成素王,事亦鲜矣. «淮

南子􀅰主术训»

«淮南»出自伍被之 流, 为 杂 家. 称 孔 子 之 讳 而 亦 尊 为 素 王, 可 知

王号为天下达尊.其云 “专 行 孝 道”, 盖 孔 子 之 仁, 以 父 母 为 本, 实 儒

教宗旨.«淮南»实能直揭之矣.

是以孔子历七十二君,冀道之一 行 而 得 施 其 德, 使 民 生 于 全 育, 烝

庶安土,万物熙熙,各乐其终.卒 不 遇, 故 睹 麟 而 泣, 哀 道 不 行, 德 泽

不洽.于是,退作 «春秋», 明 素 王 之 道 以 示 后 人, 思 施 其 惠, 未 尝 辍

忘.是以百王尊之,志士法焉.诵其文章,传今不绝.«说苑􀅰贵德»

百王尊,志士法,是所谓众所归往也.尊之为王,又何疑焉?

孔子作 «春秋»,以示王意.然则 孔 子 之 «春 秋», 素 王 之 业 也; 诸

子之传书,素相之事也.观 «春 秋» 以 见 王 意, 读 诸 子 以 睹 相 指. «论

衡􀅰超奇»

① “手”,«七纬» 作 “乎”;«纬攟» 作 “平”.


② “祸灾”,«七纬»、«纬攟» 作 “灾祸”.
③ “不”,原作 “王”,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八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17
 9

孔子不王,素王之业在于 «春秋».«论衡􀅰定贤»

孔子自因鲁史记而修 «春秋»,制素王之道.庐钦 «公羊序»

右孔子为素王.

孔子为文王

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注:文王,周始 受 命 之 王. 天 之 所 命, 故 上

系天端.方陈受命,制正月,故假 以 为 王 法. 不 言 谥 者, 法 其 生, 不 法

其死,与后王共之,人道之始也.«公羊» 隐元年

孔子质统为素王,文统则为文 王. 孔 子 道 致 太 平, 实 为 文 王. 法 生

不法死,则此文王是孔 子, 非 周 文 王 易 见 矣. 王 愆 期 谓: 文 王 即 孔 子.

盖有传授也.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 在 兹 乎? 天 之 将 丧 斯 文 也, 后 死 者

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子何? «论语􀅰子罕»

文王 既 没, 而 文 在 兹, 孔 子 之 为 文 王, 盖 可 据. 此 出 «论 语», 非

僻书也.

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文王之文,传在孔子;孔子为汉制

文,传在汉也.«论衡􀅰佚文»

«春秋»曰:王正月.«传» 曰:王 者 孰 谓? 谓 文 王 也.曷 为 先 言 王

而后言正月? 王正月也.何以谓之 王 正 月? 曰: 王 者 必 受 命 而 后 王, 王

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 于 天 下, 所 以 明 易 姓 非 继 仁, 通 以

己受之于天也.王者受命而王,制 此 月 以 应 变,故 作 科 以 奉 天 地,故 谓

之王正月也.«繁露􀅰三代改制»

«论语»:文王既没,文 不 在 兹? 孔 子 已 自 任 之. 王 愆 期 谓 文 王 者,

孔子也,最得其 本. 人 只 知 孔 子 为 素 王, 不 知 孔 子 为 文 王 也. 或 文 或

质,孔子兼之.王者,天下归往之 谓, 圣 人 天 下 所 归 往, 非 王 而 何? 犹
 
180􀅰 孔子改制考

佛称为法王云尔.

文王见礼坏乐崩,道孤无主,故 «礼 经» 三 百, «威 仪» 三 千. «礼

纬稽命征»

周文王时,无礼坏乐崩之说, «礼 经»、 «威 仪» 皆 孔 子 所 制, 此 文

王非孔子而何?

右孔子为文王.

孔子为圣王

孔子惧,作 «春秋».«春 秋»,天 子 之 事 也.是 故 孔 子 曰:知 我 者,

其唯春秋乎! 罪我者, 其 唯 春 秋 乎! 圣 王 不 作, 诸 侯 放 恣, 处 士 横 议,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

孔子作 «春秋»而世一治,孔 子 没 而 杨、 墨 起. 圣 王 不 作, 即 指 孔

子,与尧、舜既没一例.

故凡言议、期命、是 非, 以 圣 王 为 师, 而 圣 王 之 分 荣 辱 是 也. «荀

子􀅰王论»

今圣王没,名守慢,奇辞起,名 实 乱, 是 非 之 形 不 明, 则 虽 守 法 之

吏,诵数之儒,亦皆乱也.«荀子􀅰正名»

孔子改制,首先正名.公孙龙以坚白之说乱之,荀子攻之,所谓 “圣

,即是孔子.
王”

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儒之所谨守也.«荀子􀅰王霸»

圣王之道,即孔子之道,故儒谨守之.

世子曰:功及子孙,光辉百世,圣 王 之 道 莫 美 于 恕. 故 子 先 言 «春

秋»,详己而略人,因其国而容天下.«繁露􀅰俞序»

右孔子为圣王.
孔子改制考卷八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18
 1

孔子为先王

孔子仁知且不蔽,故学乱术足以为先王者也.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

不蔽于成积也.«荀子􀅰解蔽»

称孔子足为先王,即庄生谓墨子 离 于 天 下, 其 去 王 也 远 矣, 谓 墨 子

不能为王也,语 可 反 勘. 一 家 得 周 道, 举 用 之, 墨 子 谓 孔 子 法 周 未 法

夏,则上先王为孔子尤明.

«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庄子􀅰齐物»

庄生犹知孔子为先王,盖田子方 所 传. 若 以 此 先 王 非 孔 子, 则 «春

秋»为何人所作耶? 孔子曰:吾志在 «春秋».则先王之为孔子益信.

庄生累称孔子,一曰素王,一曰先王,一曰神明圣王.此非徒庄生之特

识,实天下之通称.

夫儒服,先王之服也.«新序􀅰杂事»

哀公问: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是 儒 服 为 孔 子 改 制 之 服. 儒 者 尊 孔

子为先王,因尊其服为先王之服.此孔门相传之微言也.

礼起于何也? 曰:人生而有欲, 欲 而 不 得, 则 不 能 无 求, 求 而 无 度

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 穷. 先 王 恶 其 乱 也, 故 制 礼 义 以 分

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 不 穷 乎 物, 物 必 不 屈 于 欲, 两 者 相

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凡孔子后学中引 礼, 皆 孔 子 之 礼. 所 称 “先 王”, 皆 孔 子, 非 三 代

先王也.

故先王圣人安为之立中制节,一 使 足 以 成 文 理 则 舍 之 矣.然 则 何 以

分之,曰:至 亲 以 期 断. 是 何 也? 曰: 天 地 则 已 易 矣, 四 时 则 已 遍 矣,

其在宇中者莫不更始矣,故先王 案 以 此 象 之 也.然 则 三 年 何 也? 曰:加

隆焉,案使倍之,故再期也.由 九 月 以 下, 何 也? 曰: 案 使 不 及 也. 故
 
182􀅰 孔子改制考

三年以为隆,缌 小 功 以 为 杀, 期 九 月 以 为 间. 上 取 象 于 天, 下 取 象 于

地,中取则于人,人所以群居和一 之 理 尽 矣.故 三 年 之 丧,人 道 之 至 文

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荀子􀅰礼论»

三年丧为孔子之制,则此先王非孔子而何?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所称之仁政, 尽 与 «公 羊» 合, 皆 孔 子 之 仁 政 也. 所 称 先 王,

即孔子.«孟子»全书皆然.

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孟子􀅰滕文下»

先王之道,即孔子之道,所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也.

今有仁 心 仁 闻, 而 民 不 被 其 泽, 不 可 法 于 后 世 者, 不 行 先 王 之 道

也.«孟子􀅰离娄上»

«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并同上

«春秋»之于世事 也, 善 复 古, 讥 易 常, 欲 其 法 先 王 也. 然 而 介 以

一言曰:王者必改制.«繁露􀅰楚庄王»

先王制乐,所以节百事.«乐纬叶图征»

«王制»,是孔子之后大贤所记先王之事.«五经异义»

右孔子为先王.

孔子为后王

后王之 成 名: 刑 名 从 商, 爵 名 从 周, 文 名 从 礼. 散 名 之 加 于 万 物

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荀子􀅰正名»

当荀子之时,周德虽衰,天命 未 改, 秦 又 未 帝, 而 立 爵 名 从 周, 与

商并举,则所谓 “后 王 ” 者, 上 非 周 王, 后 非 秦 帝, 非 素 王 之 孔 子 而

何? 孟子称孔子为 “先王”,荀子称孔 子 为 “后 王”, 其 实 一 也. 云 “爵


孔子改制考卷八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18
 3

名从周”,而刑名、文名 不 从 周, 则 所 谓 后 王 正 名 者, 非 孔 子 而 何? 然

则以为礼名、刑 名、 文 名 为 周 人 之 旧, 而 非 孔 子 所 改 制 者, 其 误 不 待

言矣!

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日之 道, 后 王 是 也. 君 子 审 后 王 之 道, 而

论于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荀子􀅰不苟»

孔子改制为人道之始,故谓今日为天地之始.

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 粲 然 者 矣, 后 王 是 也. 彼 后 王 者, 天

下之君也,舍后王而道上古,譬之是犹舍己 之 君 而 事 人 之 君 也. «荀 子 􀅰

非相»

以后王为天下之君,荀子之尊 孔 子 可 谓 极 矣. 王 者 往, 君 者 群, 孔

子能群天下人,非天下之君而何?

缪学杂举,不知法 后 王 而 一 制 度, 不 知 隆 礼 义 而 杀 «诗»、 «书»,

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荀子􀅰儒效»

诸子杂称神农、黄帝,而不法孔子,所谓 “缪学杂举”也.

法后王, 一 制 度, 隆 礼 义 而 杀 «诗»、 «书», 其 言 行 已 有 大 法 矣.

«荀子􀅰儒效»

言志意 之 求, 不 下 于 士; 言 道 德 之 求, 不 二 后 王. 道 过 三 代 谓 之

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

百家之说,不及后王,则不听也.并同上

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生.«荀子􀅰王制»

荀子之言,皆为当时战国诸子高谈神农、黄帝者说法.

是散名之在人者也,是后王之成名也.«荀子􀅰正名»

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 化; 有 化 而 无 别, 谓 之 一 实. 此 事 之

所以稽实定数也,此制名之枢要也.后王之成名,不可不察也.同上

凡荀子称 “后王”者,皆孔子也.
 
184􀅰 孔子改制考

右孔子为后王.

孔子为王者

夫王者始受命,改制,布政,施 教 于 天 下, 自 公 侯 至 于 庶 人, 自 山

川至于草木、昆虫,莫不一一系于正月,故云正教之始.«公羊» 隐元年注

王者必改制.«繁露􀅰楚庄王»

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易道之实.同上

董子谓 «春秋»作新王之事,变周 文 而 从 殷 质, 于 «三 代 改 制» 一

篇大发其义.然则所称王者改制,即孔子也.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繁露􀅰三代改制»

王者受命而王.同上

孔子受端门之命,非王者而何?

«春秋传»曰:合 伯、 子、 男 以 为 一 爵. 或 曰 合 从 子, 贵 中 也. 以

«春秋»名 郑 忽, 忽 者, 郑 伯 也, 此 未 逾 年 之 君, 当 称 子, 嫌 为 改 赴,

故名之也.地有三等不变,至爵 独 变, 何? 地 比 爵 为 质, 故 不 变. 王 者

有改道之文,无改道之实.«白虎通􀅰爵篇»

此 «春秋 » 公 羊 家 之 说, 所 称 “王 者 ”, 即 指 孔 子. 盖 师 说 相 传,

皆以 «春秋»当新王也.

故王者 受 命, 改 正 朔, 不 顺 数 而 往, 必 迎 来 而 受 之 者, 授 受 之 义

也.«繁露􀅰二端»

右孔子为王者.

孔子托王于鲁

今 «春秋» 缘 鲁 以 言 王 义, 杀 隐、 桓 以 为 远 祖, 宗 定、 哀 以 为 考

妣,至尊且高,至显且明.其基壤 之 所 加, 润 泽 之 所 被, 条 条 无 疆. 前
孔子改制考卷八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18
 5

是常数,十年邻之,幽人近其墓 而 高 明. 大 国 齐、 宋, 离 不 言 会, 微 国

之君,卒葬之礼,录而辞繁.远夷 之 君, 内 而 不 外. 当 此 之 时, 鲁 无 鄙

疆,诸侯之伐哀者,皆言我.邾娄 庶 其、 鼻 我, 邾 娄 大 夫. 其 于 我 无 以

亲,以近之 故, 乃 得 显 明. 隐、 桓 亲 «春 秋 » 之 先 人 也, 益 师 卒 而 不

日.于稷之会,言成宋乱,以远外 也. 黄 池 之 会, 以 两 伯 之 辞, 言 不 以

为外,以近内也.«繁露􀅰奉本»

诸侯来朝者得褒,邾娄仪父 称 字, 滕、 薛 称 侯, 荆 得 人, 介 葛 卢 得

名.内出言如,诸侯来曰朝,大夫来曰聘,王道之意也.«繁露􀅰王道»

缘鲁以 言 王 义, 孔 子 之 意, 专 明 王 者 之 义, 不 过 言 托 于 鲁 以 立 文

字.即如 隐、 桓, 不 过 托 为 王 者 之 远 祖; 定、 哀, 为 王 者 之 考 妣; 齐、

宋,但为 大 国 之 譬; 邾 娄、 滕 侯, 亦 不 过 为 小 国 先 朝 之 影. 所 谓 “其

义,则丘取之” 也. 自 伪 «左» 出, 后 人 乃 以 事 说 经, 于 是, 周、 鲁、

隐、桓、定、 哀、 邾、 滕 皆 用 考 据 求 之, 痴 人 说 梦, 转 增 疑 惑. 知 有

事,而不知有义,于是孔子之微言没, 而 «春 秋» 不 可 通 矣. 尚 赖 有 董

子之说得以明之.不然,诸侯来曰 朝, 内 出 言 如, 鲁 无 鄙 疆, 董 子 何 愚

若此? 所谓辞之重,意之复,必有美者存焉.

故 «春秋»应 天 作 新 王 之 事, 时 正 黑 统, 王 鲁, 尚 黑, 绌 夏, 亲

周,故宋.«三代改制»

«诗»有 “三颂”:«周颂»、 «鲁 颂»、 «商 颂», 孔 子 寓 新 周、 故 宋、

王鲁之义.不然,鲁 非 王 者, 何 得 有 颂 哉? 自 伪 «毛» 出, 而 古 义 湮,

于是,此义不复知,惟太史公 «孔子世 家» 有 焉. 公 羊 传 «春 秋» 托 王

于鲁,何注频发 此 义, 人 或 疑 之. 不 知 董 子 亦 大 发 之. 盖 «春 秋 » 之

作,在义不在事,故一切皆托, 不 独 鲁 为 托, 即 夏、 商、 周 之 三 统, 亦

皆托也.

«春秋»王鲁,托隐公以 为 始 受 命 王, 因 仪 父 先 与 隐 公 盟, 可 假 以
 
186􀅰 孔子改制考

见褒赏之法,故云尔.«公羊» 隐元年注

曹无大夫,公子 手 何 以 书? 忧 内 也.注: «春 秋» 托 王 于 鲁, 因 假

以见王法,明诸 侯 有 能 从 王 者 征 伐 不 义, 克 胜 有 功, 当 褒 之, 故 与 大

夫.大夫敌君不贬者,随从王者,大夫得敌诸侯也.«公羊» 成二年

滕侯卒. «传»:何 以 不 名? 微 国 也.微 国,则 其 称 侯 何? 不 嫌 也.

注:所传闻之世,未可卒. 所 以 称 侯 而 卒 者, «春 秋» 王 鲁, 托 隐 公 以

为始受命王.滕子先朝 隐 公, «春 秋» 褒 之, 以 礼 嗣 子 得 以 其 礼 祭, 故

称侯见其义.«公羊» 隐七年

滕侯、薛侯来朝. «传»:其 兼 言 之 何? 微 国 也.注: «春 秋» 托 隐

公以为始受命王,滕、薛先朝隐公,故褒之.«公羊» 隐十一年

无骇帅师入极. «传»: 展 无 骇 也. 不 氏, 疾 始 灭 也, «春 秋» 之 始

也.注:«春秋»托王者,始起所当诛也.«公羊» 隐二年

«春秋»王鲁,以鲁为天 下 化, 首 明 亲 来 被 王 化 渐 渍 礼 义 者, 在 可

备责之域.故从内,小恶举也.«公羊» 隐元年注

«春秋»王鲁,明当 先 自 持 正, 躬 自 厚 而 薄 责 于 人, 故 略 外 也. 王

者不治夷狄,录戎者来者勿拒,去者勿追.同上

八月,宋公和卒.注: «春 秋» 王 鲁,死 当 有 王 文.圣 人 之 为 文 辞

孙顺,不可言崩,故贬外言卒所以 褒 内 也. 宋 称 公 者, 殷 后 也. 王 者 封

二王后地方百里,爵称公,客待之而不臣也.«公羊» 隐三年

辛亥,宿男卒.注:宿本小国,不当卒.所 以 卒 而 曰 之 者, «春 秋»

王鲁,以隐公为始受命王.宿男先与隐公交接,故 卒 褒 之 也. «公 羊» 隐

八年

公子友如齐莅盟.注: «春 秋» 王 鲁, 故 言 莅 以 见 王 义, 使 若 王 者

遣使临诸侯盟,饬以法度.言来盟,亦 因 鲁 都 以 见 王 义,使 若 来 之 京 师

盟,白事于王.不加莅者,来就鲁,鲁已尊矣.«公羊» 僖三年
孔子改制考卷八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18
 7

齐侯来献戎 捷.注:言 献 捷 系 戎 者, «春 秋» 王 鲁,因 见 王 义. 古

者,方伯征伐不道诸 侯,交 格 而 战 者, 诛 绝 其 国, 献 捷 于 王 者. «公 羊 »

庄三十一年

«春秋»王鲁,因其始来聘,明 夷 狄 能 慕 王 化、 修 聘 礼、 受 正 朔 者,

当进之,故使称人也.«公羊» 庄二十三年注

王者起,所以必改质文者,为 承 衰 乱, 救 人 之 失 也. 天 道 本 下, 亲

亲而质省;地道敬上,尊尊 而 文 烦. 故 王 者 始 起, 先 本 天 道 以 治 天 下,

质而亲亲.及其衰敝,其失也,亲亲 而 不 尊. 故 后 王 起, 法 地 道 以 治 天

下,文而尊尊,及其衰敝,其失也尊 尊 而 不 亲, 故 复 反 之 于 质 也. 质 家

爵三等者,法天之有三光也;文家 爵 五 等 者,法 地 之 有 五 行 也.合 三 从

子者,制由中也.«公羊» 桓十二年注

«春秋» 定、 哀 之 间, 文 致 太 平, 欲 见 王 者 治 定, 无 所 复 为 讥. 唯

有二名,故讥之,此 «春秋»之制也.«公羊» 定六年注

右孔子托王于鲁.

孔子为制法之王总义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继周者, 即 孔 子 也. 百 世 可 知, 百 世 以 俟 圣 人 而 不 惑. 由 百 世 之

下,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是也.

夫殷 变 夏, 周 变 殷, 春 秋 变 周, 三 代 之 礼 不 同, 何 古 之 从? «淮 南

子􀅰氾论训»

以春秋为变周,可为孔子改制之 证. 且 以 春 秋 为 一 代, 当 淮 南 时 已

如此,盖莫不知孔子为改制之素王矣.

孔子曰:夏 道 不 亡, 商 德 不 作; 商 德 不 亡, 周 德 不 作; 周 德 不 亡,

«春秋»不作.«春秋»作,而后君子知周道亡也.«说苑􀅰君道»
 
188􀅰 孔子改制考

孟子曰: 三 代 之 失 天 下 也, 以 不 仁. 孟 子 之 时, 周 之 天 下 未 尝 失

也,孔子以夏、殷、周为三代,以春秋为一代,继周在春秋也.

纪子伯者何? 无闻焉 尔. 注: «春 秋» 有 改 周 受 命 之 制, 孔 子 畏 时

远害,又知秦将燔 «诗»、 «书»,其 说 口 授 相 传. 至 汉 公 羊 氏 及 弟 子 胡

毋生等,乃始记于竹帛,故有所失也.«公羊» 隐二年

孔子曰:吾因行事加吾王心焉,假其位号以正人伦.«繁露􀅰俞序»

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王 愆 期 以 文 王 为 孔 子.自 汉 前 莫 不 以

孔子为素王, «春 秋» 为 改 制 之 书.其 他 尚 不 足 信, 董 子 号 称 “醇 儒”,

岂为诞谩? 而发 «春 秋 » 作 新 王、 当 新 王 者, 不 胜 枚 举. 若 非 口 说 传

授,董生 安 能 大 发 之? 出 自 董 子, 亦 可 信 矣. 且 云 变 周 之 制, 继 周 之

弊,以周为王者之后,故 «诗»以王降为 风, «论 语»:其 或 继 周,百 世

可知.皆指 «春秋»王道而 言. «淮 南 子» 曰: 殷 变 夏, 周 变 殷, 春 秋

变周.«说 苑» 曰: 夏 道 不 亡, 殷 德 不 作; 殷 道 不 亡, 周 德 不 作; 周 道

不亡, «春 秋» 不 作.皆 以 «春 秋» 为 一 王 之 治, 诸 说 并 同, 尚 赖 口 说

流传.今得考素王之统者,赖是而传耳.

孔子曰: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 不 能 伏. 是 以 东 西 南 北 七 十 说 而

不用,然后退而修王道,作 «春秋», 垂 之 万 世 之 后, 天 下 折 中 焉. «盐

铁论􀅰相刺»

周道衰 废, 孔 子 为 鲁 司 寇, 诸 侯 害 之, 大 夫 壅 之. 孔 子 知 言 之 不

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 年 之 中, 以 为 天 下 仪 表, 贬 天 子, 退

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 曰: 我 欲 载 之 空 言, 不 如 见 之 于 行

事之深切著明也.夫 «春秋»,上明 三 王 之 道, 下 辨 人 事 之 纪, 别 嫌 疑,

明是非,定犹 豫, 善 善 恶 恶, 贤 贤 贱 不 肖, 存 亡 国, 继 绝 世, 补 败 起

废,王道之大者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春秋»乱世讨大夫,升平世退诸侯,太平世贬天子.
孔子改制考卷八   孔子为制法之王考 􀅰18
 9

夫子行说七十诸 侯 无 定 处, 意 欲 使 天 下 之 民 各 得 其 所, 而 道 不 行.

退而修 «春秋»,采毫 毛 之 善, 贬 纤 介 之 恶, 人 事 浃, 王 道 备, 精 和 圣

制,上通于天而麟至,此天之知夫子也.«说苑􀅰至公»

孔 子 曰 : 丘 作 «春 秋 », 始 于 元 , 终 于 麟 , 王 道 成 也 . «春 秋 纬 元

命 苞»

西狩 获 麟, 曰: 吾 道 穷 矣. 故 因 史 记 作 «春 秋», 以 当 王 法, 其 辞

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史记􀅰儒林传»

所谓素王者,以当王法,即董子所谓假位号以正人伦也.

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此仲尼所以垂王法,汉世

所宜遵前修也.«后汉书􀅰霍谞传»

降周迄孔,成于王道.«杨子法言»

孔子曰: «易» 本 阴 阳 以 譬 于 物 也.掇 序 帝 乙、箕 子、高 宗,著 德

«易»者,所以昭天道,定王业也.上术天圣,考诸近世,采美善以见王

事,言帝乙、箕子、高宗,明有法也.美帝乙之嫁妹,顺天地之道以立嫁

娶之义,义立则妃匹正,妃匹正则王化全.«易纬»

於 乎! 吾 王 言, 其 不 出 而 死 乎? 哀 哉! 曾 子 起, 曰: 敢 问 何 谓 王

言? 孔子不应,曾子惧,肃言抠衣 下 席, 曰: 弟 子 知 其 不 孙 也, 得 夫 子

之闲也难,是以敢问也.孔子不应.«大戴礼􀅰王言»

说 «春秋»者曰:二百四十二年, 人 道 浃, 王 道 备. 善 善 恶 恶, 拨

乱世,反诸正,莫近于 «春秋». 若 此 者, 人 道、 王 道, 适 具 足 也. «论

衡􀅰正说»

或说 «春秋»二百 四 十 二 年 者, 上 寿 九 十, 中 寿 八 十, 下 寿 七 十.

孔子据中寿三世而作,三八二十四,故 二 百 四 十 年 也.又 说 为 赤 制 之 中

数也.又说二百四十二年,人道浃,王道备.

纪十二公享国之年,凡有二百四 十 二, 凡 此 以 立 三 世 之 说 矣. 实 孔
 
190􀅰 孔子改制考

子纪十二公者,以为十二公事适足以见王义耶.并同上

春秋之时,骐 尝嫌于王孔子而至.«论衡􀅰讲瑞»

故孔子不王,作 «春秋»以明意. 案 «春 秋» 虚 文 业, 以 知 孔 子 能

王之德.«论衡􀅰定贤» 

使孔子得王,«春秋»不作.«论衡􀅰书虚»

孔子谓颜 渊 曰: 吾 服 汝, 忘 也; 汝 之 服 于 我, 亦 忘 也. 以 孔 子 为

君,颜渊为臣,尚不能谴告,况以老子为君、文子为臣乎? «论衡􀅰自然»

孔子为君,颜渊为臣,即所谓仲尼为素王、颜渊为素相也.

右孔子为制法之王总义.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凡大地教主,无不改制立法 也. 诸 子 已 然 矣. 中 国 义 理、 制 度, 皆

立于孔子,弟子受其道 而 传 其 教, 以 行 之 天 下, 移 易 其 旧 俗. 若 冠 服、

三年丧、亲迎、井田、学校、选举, 尤 其 大 而 著 者. 今 采 传 记, 发 其 一

隅,以待学者引伸触长焉.其详别为专书矣.

孔子改制总义

有非力 之 所 能 致 而 自 致 者, 西 狩 获 麟、 受 命 之 符 是 也. 然 后 托 乎
«春秋»正不正之间,而明改制之义.«繁露􀅰符瑞»

夫殷 变 夏, 周 变 殷, 春 秋 变 周, 三 代 之 礼 不 同, 何 古 之 从? «淮 南
子􀅰氾论训»

以春秋为变周,可为孔子改制之 证. 且 以 春 秋 为 一 代, 当 淮 南 子 时

已如此,盖莫不知孔子为改制素王矣.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 礼 废 乐 崩, 进 修 经 术, 以 达 王 道; 匡

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 辞, 为 天 下 制 义 法, 垂 “六 艺” 之 统 纪 于 后 世.
«史记􀅰太史公自序»

礼义由孔氏出.«盐铁论􀅰论儒»

儒教礼制义理,皆孔子所制,此条最可据.盖汉诸儒皆知之.

«春秋»曰:王正月.«传» 曰:王 者 孰 谓? 谓 文 王 也.曷 为 先 言 王

而后言正月? 王正月也.何以谓之 王 正 月? 曰: 王 者 必 受 命 而 后 王. 王

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 于 天 下, 所 以 明 易 姓 非 继 仁, 通 以
 
192􀅰 孔子改制考

己受之于天 ① 也.王 者 受 命 而 王,制 此 月 以 应 变,故 作 科 以 奉 天 地, 故

谓之 “王正月 ” 也. 王 者 改 制 作 科 奈 何? 曰: 当 十 二 色, 历 各 法 而 正

色,逆数三而复.绌三之前曰五帝, 帝 迭 首 一 色, 顺 数 五 而 相 复. 礼 乐

各以其法象其宜,顺数四而相复. 咸 作 国 号, 迁 宫 邑, 易 官 名, 制 礼 作

乐.故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 号, 时 正 白 统. 亲 夏 故 虞, 绌 唐 谓 之

帝尧,以神农为赤帝.作宫 邑 于 下 洛 之 阳, 名 相 官 曰 尹. 爵 谓 之 帝 舜,

以轩辕为黄帝,推神农为九皇.作宫 邑 于 丰, 名 相 官 曰 宰. 作 «武 乐»,

制文礼以奉天.武王 受 命, 作 宫 邑 于 镐, 制 爵 五 等, 作 «象 乐», 继 文

以奉天.周公辅成王 受 命, 作 宫 邑 于 洛 阳, 成 文、 武 之 制, 作 «汋 乐»

以奉天.殷汤之后称邑,示 天 之 变 反 命, 故 天 子 命 无 常, 唯 命 是 德 庆.

故 «春秋»应天作新王之事, 时 正 黑 统. 王 鲁, 尚 黑, 绌 夏, 亲 周, 故

宋.乐宜亲 «招 武 », 故 以 虞 录 亲, 乐 制 宜 商, 合 伯、 子、 男 为 一 等.

然则其略说奈何? 曰:三正以黑统 初. 正 日 月 朔 于 营 室, 斗 建 寅. 天 统

气始通 化 物, 物 见 萌 达, 其 色 黑. 故 朝 正 服 黑, 首 服 藻 黑, 正 路 舆 质

黑,马黑,大节授帻尚黑,旗黑, 大 宝 玉 黑, 郊 牲 黑, 牺 牲 角 卵. 冠 于

阼,昏礼逆于庭,丧礼 殡 于 东 阶 之 上. 祭 牲 黑 牡, 荐 尚 肝. 乐 器 黑 质.

法不刑有 怀 任 新 产 者, 是 月 不 杀. 听 朔 废 刑 发 德, 具 存 二 王 之 后 ② 也.

亲赤统,故日分平明,平明朝正. 正 白 统 奈 何? 曰: 正 白 统 者, 历 正 日

月朔于虚,斗建丑.天 统 气 始 蜕 化 物, 物 始 芽, 其 色 白, 故 朝 正 服 白,

首服藻白,正路舆质白,马白,大 节 绶 帻 尚 白, 旗 白, 大 宝 玉 白, 郊 牲

白,牺牲角茧.冠于堂,昏 礼 逆 于 堂, 丧 事 殡 于 楹 柱 之 间. 祭 牲 白 牡,

荐尚肺.乐器白 质. 法 不 刑 有 身 怀 任, 是 月 ③ 不 杀. 听 朔 废 刑 发 德, 具

① “天” 后,原有 “下”,衍,据 «春秋繁露» 各本删.


② “后”,原作 “德”,误,校改.
③ “月”,原作 “日”,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19
 3

存二王之后也.亲黑统,故日分 鸣 晨, 鸣 晨 朝 正. 正 赤 统 奈 何? 曰: 正

赤统者,大节 绶 帻 尚 赤, 旗 赤, 大 宝 玉 赤, 郊 牲 鉠, 牺 牲 角 栗. 冠 于

房,昏礼逆于户,丧礼殡 于 西 阶 之 上. 祭 牲 鉠 牡, 荐 尚 心. 乐 器 赤 质.

法不刑有身重怀,藏以养微,是月 不 杀.听 朔 废 刑 发 德,具 存 二 王 之 后

也.亲白统,故 日 分 夜 半, 夜 半 朝 正. 改 正 之 义, 奉 元 而 起. 古 之 王

者,受命而王,改制称号正月,服色 定, 然 后 郊 告 天 地 及 群 神. 远 追 祖

祢,然后布天 下. 诸 侯 庙 受, 以 告 社 稷、 宗 庙、 山 川, 然 后 感 应 一 其

司.三统之变,近夷遐方无有,生 煞 者, 独 中 国 然. 而 三 代 改 正, 必 以

三统天下.曰三统五端,化四方之 本 也. 天 始 废 始 施, 地 必 待 中, 是 故

三代必居中国. 法 天 奉 本, 执 端 要 以 统 天 下, 朝 诸 侯 也. 是 以 朝 正 之

义,天子纯统色衣,诸侯统衣缠缘 纽, 大 夫 士 以 冠, 参 近 夷 以 绥, 遐 方

各衣其服而朝,所以明 乎 天 统 之 义 也. 其 谓 统 三 正 者, 曰: 正 者 正 也,

统致其气,万物皆应,而正统正, 其 余 皆 正, 凡 岁 之 要, 在 正 月 也. 法

正之道,正本而末应,正内而外应, 动 作 举 错, 靡 不 变 化 随 从, 可 谓 法

正也.故君子曰:武王其 似 正 月 矣. «春 秋» 曰: 杞 伯 来 朝. 王 者 之 后

称公,杞何以称伯? «春秋» 上黜夏,下存周,以 «春秋» 当新王. «春

秋»当新王者奈何? 曰:王道之法, 必 正 号, 绌 王 谓 之 帝, 封 其 后 以 小

国,使奉 祀 之. 下 存 二 王 之 后 以 大 国, 使 服 其 服, 行 其 礼 乐, 称 客 而

朝.故同时称帝者五,称王者三,所 以 昭 五 端, 通 三 统 也. 是 故 周 人 之

王,尚推神农为九皇,而改号轩辕 谓 之 黄 帝, 因 存 帝 颛 顼、 帝 喾、 帝 尧

之帝号,绌虞而号舜曰帝舜,录五 帝 以 小 国.下 存 禹 之 后 于 杞,存 汤 之

后于宋,以 方 百 里 爵 称 公. 皆 使 服 其 服, 行 其 礼 乐, 称 先 王 客 而 朝.

«春秋»作新王之事, 变 周 之 制, 当 正 黑 统. 而 殷、 周 为 王 者 之 后, 绌

夏改号禹,谓之 帝, 录 其 后 以 小 国, 故 曰 绌 夏 存 周, 以 «春 秋 » 当 新

王.不以,侯,弗同王者之后也.称 子 又 称 伯 何? 见 殊 之 小 国 也. 黄 帝
 
194􀅰 孔子改制考

之先谥,四帝之后谥,何也? 曰:帝 号 必 存 五, 帝 代 首 天 之 色, 号 至 五

而反.周人之王,轩辕直首天黄号, 故 曰 黄 帝 云. 帝 号 尊 而 谥 卑, 故 四

帝后谥也.帝,尊号也,录以小何? 曰: 远 者 号 尊 而 地 小, 近 者 号 卑 而

地大,亲疏之义也.故王者有不易 者, 有 再 而 复 者, 有 三 而 复 者, 有 四

而复者,有 五 而 复 者, 有 九 而 复 者. 明 此 通 天 地、 阴 阳、 四 时、 日 月、

星辰、山川、人伦,德侔天地者称 皇 帝. 天 佑 而 子 之, 号 称 天 子. 故 圣

王生则称天子, 崩 迁 则 存 为 三 王, 绌 灭 则 为 五 帝, 下 至 附 庸, 绌 为 九

皇,下极其为民.有一谓之三代.故 虽 绝 地 庙 位, 祝 牲 犹 列 于 郊 号, 宗

于代宗.故 曰: 声 名、 魂 魄 施 于 虚, 极 寿 无 疆. 何 谓 再 而 复, 四 而 复?

«春秋»郑忽何以名? «春 秋» 曰:伯、子、男,一 也,辞 无 所 贬.何 以

为一? 曰:周爵五等, «春 秋» 三 等. «春 秋» 何 三 等? 曰: 王 者 以 制,

一商一夏,一质一文. 商 质 者 主 天, 夏 文 者 主 地, «春 秋» 者 主 人, 故

三等也.主天法商而王,其道佚阳, 亲 亲 而 多 仁 朴. 故 立 嗣 予 子, 笃 母

弟,妾以子贵. 冠 昏 之 礼, 字 子 以 父. 别 眇 夫 妇, 对 坐 而 食, 丧 礼 别

葬,祭礼先臊,夫妻昭 穆 别 位. 制 爵 三 等, 禄 士 二 品. 制 郊 宫 明 堂 员,

其屋高 严 侈 员, 惟 祭 器 员. 玉 厚 九 分, 白 藻 五 丝, 衣 制 大 上, 首 服 严

员.鸾舆尊盖,法天列象,垂四 鸾. 乐 载 鼓, 用 锡 , 溢 员. 先 毛 血

而后用声.正刑多隐,亲戚多讳.封 禅 于 尚 位. 主 地 法 夏 而 王, 其 道 进

阴,尊尊 而 多 义 节. 故 立 嗣 与 孙, 笃 世 子, 妾 不 以 子 称 贵 号. 昏 冠 之

礼,字子以母.别眇夫妇,同坐而 食, 丧 礼 合 葬, 祭 礼 先 亨, 妇 从 夫 为

昭穆.制爵五等,禄士三品.制郊 宫 明 堂 方, 其 屋 卑 污 方, 祭 器 方. 玉

厚八分,白 藻 四 丝, 大 下, 首 服 卑 退. 鸾 舆 卑, 法 地 周 象 载, 垂 二 鸾.

乐设鼓,用纤施 , 溢 方. 先 亨 而 后 用 声. 正 刑 天 法, 封 坛 于 下 位.

主天法质而王,其道佚阳,亲亲而 多 质 爱. 故 立 嗣 予 子, 笃 母 弟, 妾 以

子贵.昏冠之礼,字子以父.别眇 夫 妇, 对 坐 而 食, 丧 礼 别 葬, 祭 礼 先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19
 5

嘉疏,夫妇昭穆别位.制爵三等,禄 士 二 品. 制 郊 宫 明 堂 内 员 外 椭, 其

屋如倚靡员椭,祭器 椭. 玉 厚 七 分, 白 藻 三 丝, 衣 长 前 衽, 首 服 员 转.

鸾舆尊盖,备天列象,垂四鸾.乐程 鼓, 用 羽 籥 , 溢 椭. 先 用 玉 声

而后亨, 正 刑 多 隐, 亲 戚 多 赦. 封 坛 于 左 位. 主 地 法 文 而 王, 其 道 进

阴,尊尊 而 多 礼 文. 故 立 嗣 予 孙, 笃 世 子, 妾 不 以 子 称 贵 号. 昏 冠 之

礼,字子以母.别眇夫妇,同坐而 食, 丧 礼 合 葬, 祭 礼 先 秬 鬯, 妇 从 夫

为昭穆.制爵五等,禄士三品.制郊 宫 明 堂 内 方 外 衡, 其 屋 习 而 衡, 祭

器衡同,作秩机.玉厚六分,白藻 三 丝, 衣 长 后 衽, 服 首 习 而 垂 流. 鸾

舆卑,备地周象,载 垂 二 鸾. 乐 县 鼓, 用 «万 », 溢 衡. 先 亨 而 后

用乐,正刑天法,封坛于左位.四法 修 于 所 故, 祖 于 先 帝, 故 四 法 如 四

时然,终而复始,穷则反本.四法之 天 施 符 受 圣 人,王 法 则 性 命 形 乎 先

祖,大昭乎王君.故天 将 授 舜, 主 天 法 商 而 王, 祖 锡 姓 为 姚 氏. 至 舜,

形体太上而员首,而明 有 二 童 子, 性 长 于 天 文, 纯 于 孝 慈. 天 将 授 禹,

主地法夏而王,祖锡姓为姒氏. 至 禹, 生 发 于 背, 形 体 长, 长 足 肵, 疾

行先左,随以右,劳左佚右也.性 长 于 行, 习 地 明 水. 天 将 授 汤, 主 天

法质而王,祖锡姓为子氏.谓契母 吞 玄 鸟 卵 生 契.契 先 发 于 胸,性 长 于

人伦.至汤,体长专小,足左扁而 右 便, 劳 右 佚 左 也. 性 长 于 天 光, 质

易纯仁.天将授文王,主地法文而 王,祖 锡 姓 姬 氏.谓 后 稷 母 姜 原 履 天

之迹而生后稷,后稷长于邰土,播 田 五 谷. 至 文 王, 形 体 博 长, 有 四 乳

而大足,性长于地文势.故帝使禹、 皋 论 性, 知 殷 之 德 阳 德 也, 故 以 子

为姓;知周之德阴德也,故以姬为 姓. 故 殷 王 改 文, 以 男 书 子, 周 王 以

女书姬.故天道各以其类动,非圣人孰能明之? «繁露􀅰三代改制» 

孔子作 «春秋»改制之说,虽杂见 他 书, 而 最 精 详 可 信 据 者 莫 如 此

篇.称 «春秋»当新王者凡五,称变 周 之 制, 以 周 为 王 者 之 后, 与 王 降

为风、周道亡于幽、厉 同 义. 故 以 春 秋 继 周 为 一 代, 至 于 亲 周、 故 宋、
 
196􀅰 孔子改制考

王鲁,三统之说亦 著 焉, 皆 为 «公 羊» 大 义. 其 他 绌 虞、 绌 夏、 五 帝、

九皇、六十四民,皆听孔子所 推. 姓 姚、 姓 姒、 姓 子、 姓 姬, 皆 听 孔 子

所象.白黑、 方 圆、 异 同、 世 及, 皆 为 孔 子 所 制. 虽 名 三 代, 实 出 一

家,特广为条理以待后人之 行, 故 有 再、 三、 四、 五、 九 之 复. 博 厚 配

地,高明配天,游入其中,乃知宗 庙 之 美, 百 官 之 富, 别 有 世 界, 推 之

不穷.邵子谓:日、月、星、辰 齐 照 耀,皇、王、帝、霸 大 铺 舒.惟 孔

子乃有之.董子为第一醇儒,安能妄述 无 稽 之 谬 说? 此 盖 孔 门 口 说 相 传

非常异义,不敢笔之于书.故虽 «公 羊» 未 敢 骤 著 其 说. 至 董 生 时, 时

世殊易,乃敢著于竹帛.故 «论衡» 谓 孔 子 之 文 传 于 仲 舒 也.苟 非 出 自

醇实如董生者,虽有此说,亦不敢 信 之 矣.幸 董 生 此 篇 犹 传,足 以 证 明

孔子改制大义.

«春秋»之于世事 也, 善 复 古, 讥 易 常, 欲 其 法 先 王 也. 然 而 介 以

一言,曰:王者必改制.«繁露􀅰楚庄王»

今所谓 新 王 必 改 制 者, 非 改 其 道, 非 变 其 理. 受 命 于 天, 易 姓 更

王,非继前王而王也.若一因前制,修 故 业 而 无 有 所 改,是 继 前 王 而 王

者,无以别受命之君,天之所大显 也. 事 父 者 承 意, 事 君 者 仪 志, 事 天

亦然.今天大显已物,袭所代而卒 与 同, 则 不 显 不 明, 非 天 志. 故 必 徙

居处,更 称 号, 改 正 朔, 易 服 色 者, 无 他 焉, 不 敢 不 顺 天 志 而 明 自 显

也.若夫大纲、人伦、道理、政治、教 化、 习 俗、 文 义 尽 如 故, 亦 何 改

哉? 故王者有改制之 名, 无 易 道 之 实. 孔 子 曰: 无 为 而 治 者, 其 舜 乎?

言其主尧之道而已,此非不易之 效 欤? 问 者 曰:物 改 而 天 授 显 矣,其 必

更作乐,何也? 曰:乐异乎是.制为 应 天 改 之, 乐 为 应 人 作 之. 彼 之 所

受命者,必民之所同乐也.是故大 改 制 于 初,所 以 明 天 命 也;更 作 乐 于

终,所以见天功也.同上

故孔子立新王之道,明其贵志以反和,见其好诚以灭伪,其有继周之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19
 7

弊,故若此也.«繁露􀅰玉杯»

故王者 受 命, 改 正 朔, 不 顺 数 而 往, 必 迎 来 而 受 之 者, 授 受 之 义

也.«繁露􀅰二端»

庄子以孔子为神明圣王,孟子称 先 王, 荀 子 法 后 王, 当 时 多 有 以 孔

子为 王 者. 即 秘 纬 亦 以 素 王 称 之. «公 羊»: 王 者 孰 谓? 谓 文 王. «论

语»:文 王 既 没, 文 不 在 兹! 盖 孔 子 改 制, 文 质 三 统. 素 者, 质 也. 质

家则称 之 素 王, 文 家 则 称 为 文 王. «春 秋» 改 周 之 文, 从 殷 之 质, 故

«春秋纬»多言 素 王. 而 «公 羊» 首 言 文 王 者, 则 又 见 文 质 可 以 周 而 复

之义也.«繁露»之言 “王者受命改制”,正与 «纬» 言 “孔 子 受 端 门 之

命”同.孔子既为素王,则百王受治亦固其所,改制之说何足怪哉!

孔子之时,上无明 君, 下 不 得 任 用, 故 作 «春 秋», 垂 空 文 以 断 礼

义,当一王之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是以孔 子 明 王 道, 干 七 十 余 君, 莫 能 用, 故 西 观 周 室, 论 史 记 旧

闻,兴于鲁而次 «春秋», 上 记 隐, 下 至 哀 之 获 麟, 约 其 文 辞, 去 其 烦

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七十 子 之 徒 口 受 其 传 指, 为 有 所 刺 讥

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夫子行说七十诸侯无定处,意欲使天下之民各得其所,而道不行.退

而修 «春秋»,采 毫 毛 之 善,贬 纤 介 之 恶,人 事 浃,王 道 备,精 和 圣 制,

上通于天而麟至,此天之知夫子也.«说苑􀅰至公»

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 世, 不 相 袭 礼. 乐 极 则 忧, 礼 粗 则 偏

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礼记􀅰乐记»

立权度量,考文 章, 改 正 朔, 易 服 色, 殊 徽 号, 异 器 械, 别 衣 服,

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礼记􀅰大传»

揭改制大义.

故圣人 事 穷 而 更 为, 法 弊 而 改 制, 非 乐 变 古 易 常 也. 将 以 救 弊 扶
 
198􀅰 孔子改制考

衰,黜淫济非,以调天地之气,顺万物之宜也.«淮南子􀅰泰俗训»

«春秋»有改制之说, 盖 初 汉 先 师 所 共 传 共 知. 故 «淮 南» 犹 有 是

说,不止董子矣.

右明孔子改制总义.

孔子与弟子商定改制大义

颜渊问为 邦. 子 曰: 行 夏 之 时, 乘 殷 之 辂, 服 周 之 冕, 乐 则 «韶

舞».«论语􀅰卫灵»

此条为改制之确证.譬如今日言 用 元 朝 之 历, 乘 明 朝 车, 戴 国 朝 朝

帽,听宋朝戏曲,岂非大异闻乎? 非圣人岂能定之!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 因 于 夏 礼, 所 损 益 可 知 也; 周 因 于

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淮南 子 »: 殷 变 夏, 春 秋 变 周, 三 代 之 礼 不 同, 以 春 秋 为 一 代.

«说苑»:夏道不亡,殷 德 不 作; 殷 道 不 亡, 周 德 不 作; 周 道 不 亡, «春

秋»不作.以此证之,继周者春秋 也. 百 世 以 俟 圣 人, 由 百 世 之 后, 等

百世之王,以 «春秋» 治 百 世 也. 百 世 之 后, 穷 则 变 通, 又 有 三 统 也.

此改制之微言也.

子路曰:卫君 待 子 而 为 政, 子 将 奚 先? 子 曰: 必 也 正 名 乎! 子 路

曰:有是哉! 子 之 迂 也. 奚 其 正? 子 曰: 野 哉, 由 也! 君 子 于 其 所 不

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 顺; 言 不 顺, 则 事 不 成; 事 不 成, 则 礼

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 罚 不 中, 则 民 无 所 措 手 足. 故 君 子

名之必可言也,言 之 必 可 行 也. 君 子 于 其 言, 无 所 苟 而 已 矣. «论 语 􀅰

子路»

荀子有 «正名篇»,董子有 «深察 名 号 篇», 皆 孔 学 大 义. 荀 子 谓 后

王之成名,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 名 从 礼,散 名 之 加 于 万 物 者 则 从 诸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19
 9

夏之成俗曲期.既云 从 商、 从 周, 则 后 王 非 商、 周 可 知, 非 孔 子 而 何?

刑名、爵名、文名、散名,非改制而 何? 此 条 为 «论 语» 微 言, 孔 子 改

制明义也.盖改制必改名,而制乃定.

曾子撰斯,问曰:孝文 手 ① 驳不同何? 子曰:吾作 «孝 经»,以 素 王

无爵禄之赏,斧钺之诛,故称明王之道.曾子辟席复坐.子曰:居,吾语

女,顺逊以避祸灾,与先王以托权.«孝经纬钩命诀»

右孔子与弟子商定改制大义.

孔子弟子后学发明改制大义

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 尧、 舜 远 矣! 子 贡 曰: 见 其 礼 而 知 其

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 等 百 世 之 王, 莫 之 能 违 也. 自 生 民

以来,未有夫子也.«孟子􀅰公孙丑»

孔子、尧、舜,后世疑其差等.王阳 明 有 “尧、 舜 万 镒, 孔 子 九 千

镒”说,固为大谬.朱子谓孔子贤 于 尧、 舜, 在 事 功 似 矣. 然 不 知 孔 子

改制,治定百世,乃为功德无 量. 不 然, 区 区 删 述, 仅 比 老、 彭, 宰 我

不诚阿好哉!

伤国者何也? 曰:以小人尚民而 威, 以 非 所 取 于 民 而 巧, 是 伤 国 之

大灾也.大国 之 主 也, 而 好 见 小 利, 是 伤 国; 其 于 声 色、 台 谢、 园 囿

也,愈厌而好新,是伤国;不好循正 其 所 以 有, 啖 啖 常 欲 人 之 有, 是 伤

国.三邪者在匈中,而又好以权谋 倾 覆 之 人 断 事 其 外,若 是,则 权 轻 名

辱,社稷必危,是伤国者也.大国 之 主 也, 不 隆 本 行, 不 敬 旧 法, 而 好

诈故.若是,则夫朝廷群臣亦从而 成 俗 不 隆 礼 义,而 好 倾 覆 也.朝 廷 群

臣之俗若是,则夫众庶百姓亦从而成俗于 不 隆 礼 义 而 好 贪 利 矣.君 臣 上

① “手”,«纬捃» 作 “平”,«七纬» 作 “乎”.


 
200􀅰 孔子改制考

下之俗莫不若是,则地虽广,权 必 轻; 人 虽 众, 兵 必 弱; 刑 罚 虽 繁, 令

不下通.夫是之谓危国,是伤国者 也. 儒 者 为 之 不 然, 必 将 曲 辨. 朝 廷

必将隆礼义而审贵贱,若是,则士大夫 莫 不 贵 节 死 制 者 矣.百 官 则 将 齐

其制度,重其官秩,若是,则 百 吏 莫 不 畏 法 而 遵 绳 矣. 关 市 几 而 不 征,

质律禁止而不偏,如是,则商贾莫 不 敦 悫 而 无 诈 矣.百 工 将 时 斩 伐,佻

其期日,而利其巧任,如是,则百工莫 不 忠 信 而 不 楛 矣.县 鄙 将 轻 田 野

之税,省刀布之瘏,罕举力役,无夺 农 时, 如 是, 则 农 夫 莫 不 朴 力 而 寡

能矣.士大夫务节死制,然而兵劲. 百 吏 畏 法 循 绳, 然 后 国 常 不 乱. 商

贾敦悫无诈,则商旅安,货通财,而 国 求 给 矣. 百 工 忠 信 而 不 楛, 则 器

用巧便而财不匮矣.农夫朴力而 寡 能,则 上 不 失 天 时,下 不 失 地 利,中

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是 之 谓 政 令 行, 风 俗 美. 以 守 则 固, 以 征 则 强,

居则有名,动则有功.此儒之所谓曲辨也.«荀子􀅰王霸»

荀子所言,与孟子告齐宣王、«中 庸»、九 经 之 义 相 出 入,盖 同 为 孔

子所嫡传者也.然伪经一出,而凡百制 度 遂 归 周 制,其 知 为 儒 制 者 盖 亦

寡焉.荀子以为 儒 者 为 之, 又 曰: 此 儒 者 之 所 谓 曲 辨. 孔 子 为 儒 教 之

祖,改制之义不昭然若揭哉?

礼起于何也? 曰:人生而有欲, 欲 而 不 得, 则 不 能 无 求, 求 而 无 度

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 穷. 先 王 恶 其 乱 也, 故 制 礼 义 以 分

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 不 穷 乎 物, 物 必 不 屈 于 欲, 两 者 相

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 养 也. 刍 豢 稻 粱, 五 味 调 香, 所 以 养

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 琢 刻 镂, 黼 黻 文 章, 所 以 养 目 也; 钟

鼓管磬,琴瑟竽笙, 所 以 养 耳 也; 疏 房 檖 牠 越 席 床 第 几 筵, 所 以 养 体

也.故礼者, 养 也. 君 子 既 得 其 养, 又 好 其 别. 曷 谓 别? 曰: 贵 贱 有

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 有 称 者 也. 故 天 子 大 路 越 席, 所 以 养 体 也;

侧载 睪 芷, 所 以 养 鼻 也; 前 有 错 衡, 所 以 养 目 也; 和 鸾 之 声, 步 中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20
 1

«武»、«象»,趋中 «韶»、«瑄»,所 以 养 耳 也;龙 旂 九 斿,所 以 养 信 也;

寝兕、持虎、蛟韅、丝末、弥龙,所以 养 威 也; 故 大 路 之 马 必 倍 至 教 顺

然后乘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 节 之 所 以 养 生 也! 孰 知 夫 出 费 用

之所以养财也! 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 安 也! 孰 知 夫 礼 义 文 理 之 所 以

养情也! 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 死; 苟 利 之 为 见, 若 者 必 害; 苟 怠 惰

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 情 说 之 为 乐, 若 者 必 灭. 故 人 一 之 于 礼 义,

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 之 矣.故 儒 者 将 使 人 两 得 之 者 也,墨

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荀子􀅰礼论»

«论语»:有子曰: 礼 之 用, 和 为 贵. 先 王 之 道, 斯 为 美. «庄 子 »

谓:墨子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 先 王 即 孔 子, 托 以 制 礼 者 也. 墨 子

以绳墨自矫,以自苦为 极, 无 以 养 人 之 欲, 无 以 给 人 之 求. 乖 戾 不 和,

使人忧悲,故其道大觳,其行难为, 不 可 以 为 圣 王 之 道 也. 老 子 谓: 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 耳 聋;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驰 骋 畋 猎, 令 人 心 发 狂;

难得之货,令 人 行 妨. 塞 人 之 情, 蔽 人 之 欲, 是 乱 天 下 也. 又 曰: 礼

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开魏、 晋 清 谈 放 诞 之 风, 乘 谬 尤 甚. 老、 墨

皆攻孔子之礼制者也.

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君子审后 王 之 道, 而 论 于 百 王 之 前, 若 端 拜

而议.«荀子􀅰不苟»

故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也.«荀子􀅰非相»

当荀子之前,则有禹、汤、文、武, 谓 之 先 王, 可 为 百 王 之 法, 论

于百王之前.后王之道,如此舍孔 子 其 谁 当 之? 世 之 治 古 文 者,若 犹 以

«春秋»“王正月”之王为周王者,其谬可见.

今夫辟地殖 谷, 以 养 生 送 死; 锐 金 石, 杂 草 药, 以 攻 疾 苦 ① ; 各 知

① “苦”,原缺,据 «说苑» 补.
 
202􀅰 孔子改制考

构室屋,以避暑雨;累台榭,以避 润 湿. 入 知 亲 其 亲, 出 知 尊 其 君, 内

有男女之别,外有朋友之际.此圣 人 之 德 教,儒 者 受 之 传 之,以 教 诲 于

后世.今 夫 晚 世 之 恶 人, 反 非 儒 者 曰: 何 以 儒 为? 如 此 人 者, 是 非 本

也.«说苑􀅰建本»

耕凿、医药、宫室、五伦,刘向以为出 于 儒 者, 非 知 孔 子 改 制, 岂

能为是言?

右孔子弟子后学发明改制大义.

据异教攻儒专攻制度知制为孔子所改

且夫繁饰礼乐 ① 以淫人,久丧伪哀以谩亲,立命缓贫而高浩 居. «墨

子􀅰非儒»

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不可以 教 下; 好 乐 而 淫 人, 不 可 使 亲 治; 立

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职;宗丧循哀, 不 可 使 慈 民; 机 服 勉 容, 不 可 使 导

众.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 舞 以 聚 徒,繁 登 降 之 礼 以 示 仪,务 趋

翔之节以劝众.同上

公孟子 曰: 国 乱 则 治 之, 治 则 为 礼 乐. 国 治 则 从 事, 国 富 则 为 礼

乐.子墨子曰:国之治,治之废,则 国 之 治 亦 废. 国 之 富 也, 从 事 故 富

也,从事废,则 国 之 富 亦 废. 故 虽 治 国, 劝 之 无 餍, 然 后 可 也. 今 子

曰:国治 则 为 礼 乐, 乱 则 治 之. 是 譬 犹 噎 而 穿 井 也, 死 而 求 医 也. 古

者,三代暴 王 桀、 纣、 幽、 厉, 薡 为 声 乐, 不 顾 其 民, 是 以 身 为 刑 僇,

国为戾虚者,皆从此 道 也. 公 孟 子 曰: 无 鬼 神. 又 曰: 君 子 必 学 祭 祀.

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 而 学 客 礼 也,是 犹 无 鱼 而 为 鱼 罟

也.公孟子谓子 墨 子 曰:子 以 三 年 之 丧 为 非,子 之 三 日 之 丧 亦 非 也.三

① “乐”,原缺,校补.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20
 3

日当为三月. 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非三日之丧,是犹果谓撅者不恭也.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知有贤于人,则 可 谓 知 乎? 子 墨 子 曰:愚 之 知 有 以

贤于人,而愚岂可谓知矣哉? 公孟 子 曰: 三 年 之 丧, 学 吾 之 慕 父 母. 子

墨子曰:夫婴儿 子 之 知, 独 慕 父 母 而 已. 父 母 不 可 得 也,然 号 而 不 止,

此其故何也? 即愚之至也.然则儒者之知,岂有以贤于婴儿子哉? 子墨子

曰:问于儒者,何故为乐? 曰:乐以为乐也.子墨子曰:子未我应也.今

我问曰:何故为室? 曰:冬避寒焉,夏避暑焉,室以为男女之别也,则子

告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为乐? 曰:乐以为乐也.是犹曰:何故

为室? 曰:室 以 为 室 也.子 墨 子 谓 程 子 曰:儒 之 道,足 以 丧 天 下 者 四 政

焉:儒以天为不 明,以 鬼 为 不 神.天、鬼 不 说,此 足 以 丧 天 下. 又 厚 葬

久丧,重为 棺 椁, 多 为 衣 衾, 送 死 若 徙, 三 年 哭 泣, 扶 后 起, 杖 后 行,

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 弦 歌 鼓 舞, 习 为 声 乐, 此 足 以 丧 天

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 安 危, 有 极 矣, 不 可 损 益 也. 为

上者行之,不必听治矣;为下者行 之, 不 必 从 事 矣. 比 足 以 丧 天 下. 程

子曰:甚 矣! 先 生 之 毁 儒 也. 子 墨 子 曰: 儒 固 无 此 各 四 政 者, 而 我 言

之,则是毁也;今儒固有此四政者,而我言之,则非毁也,告闻也. «墨

子􀅰公孟»

墨子尚质,贵用,故力攻孔子 之 礼 乐、 厚 葬、 久 丧 最 甚. 他 篇 攻 三

年丧皆不明,此谓以三年攻三日,三 日 当 三 月 之 误. 犹果谓撅者 不 恭.以 同

非先王之制,并 是 创 造. 若 是 三 代 旧 教, 大 周 定 礼, 墨 子 岂 敢 肆 口 诋

诃? 且又举与自已所制之三月丧同比 哉? 盖 当 时 考 据 通 博 之 人,彼 此 皆

知非三代之制矣.墨子以儒丧三 年,愚 若 婴 儿.忘 本 逐 识,此 孟 子 所 以

谓二本也.乐以为乐,乃欢乐之乐,孔 子 因 人 之 情 而 文 之,乃 制 度 至 精

处.墨子听闻未审,乃谓犹室以为 室, 以 此 垂 之 著 书, 非 惟 诞 肆, 亦 太

粗心.若夫尊天、明鬼,孔学中固有 之 义, 墨 子 不 过 窃 而 提 倡, 何 得 据
 
204􀅰 孔子改制考

而全有之?

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 曰:孔 丘 之 徒 也. 为 圃 者 曰: 子 非 夫 博 学

以拟圣,於于 以 盖 众, 独 弦 哀 歌 以 卖 名 声 于 天 下 者 乎? 汝 方 将 忘 汝 神

气,随汝形骸,而庶几乎! 而身之不能治,何暇治天下乎! «庄子􀅰天地»

孔子为创教之人,儒服周游,人 皆 得 别 识 之. 此 为 圃 是 老 学 者, 故

讥孔子.

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蹀 «采 齐»、 «肆 夏» 之 容 也,以

为旷日烦民而无所用,故制礼足以佐 实 喻 意 而 已 矣.古 者,非 不 能 陈 钟

鼓,盛筦 箫, 场 干 戚, 奋 羽 旄, 以 为 费 财 乱 政, 制 乐 足 以 合 欢 宣 意 而

已,喜不羡于音.非不 能 竭 国 縻 民, 虚 府 殚 财, 舍 珠 鳞 施, 纶 组 节 束,

追送死也,以为穷民绝业而无益于槁骨腐肉也.«淮南子􀅰齐俗训»

此道家攻儒之 说, 而 益 知 «采 齐»、 «肆 夏 »、 羽 旄、 干 戚、 纶 组、

节束,为孔子所定之礼矣.

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 修 礼, 厚 葬 久 丧 以 送 死, 孔 子 之 所

立也,而墨子非之.«淮南子􀅰氾论训»

墨子之所非,则弦歌、揖让、久 丧 之 礼, 皆 为 孔 子 所 改, 必 非 先 王

之旧矣.

右据异教攻儒,专攻制度,知制为孔子所改.

儒服为孔子创制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 冠 雄 鸡, 佩 豚, 陵 暴 孔 子. 孔 子 设

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冠雄鸡,佩 豚.可见春秋衣服 甚 诡, 听 人 所 为. 或 雄 鸡 之 冠 为 当

时勇士之服乎?

孔子外变二三子之服.«盐铁论􀅰殊路»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20
 5

当时凡入儒教者必易其服,乃号 为 儒. 可 望 而 识, 略 如 今 僧 道 衣 服

之殊异矣.

鲁哀公问 于 孔 子 曰: 夫 子 之 服, 其 儒 服 与? 孔 子 对 曰: 丘 少 居 鲁,

衣缝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丘 闻 之 也, 君 子 之 学 也 博, 其 服 也

乡,丘不知儒服.«礼记􀅰儒行»

儒服,衣因鲁 制, 冠 因 宋 制, 可 考 见 儒 服 所 自 来, 亦 如 殷 辂、 周

冕,合集而成.哀公 盖 闻 人 有 儒 服 之 名 而 问 之, 孔 子 托 于 乡 服 而 答 之.

然衣朝鲜之衣,冠本朝之冠,虽生 长 异 地, 而 装 束 杂 遝, 苟 非 创 制, 亦

觉不伦矣.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绅、委、章甫有益于仁乎? 孔子蹴然曰:君号然

也.资衰、苴 仗 者 不 听 乐,非 耳 不 能 闻 也,服 使 然 也.黼 衣 黻 裳 者 不 茹

荤,非口不能味也,服使然也.且丘闻之,好肆不守折,长者不为市,窃

其有益与其无益,君其知之矣.«荀子􀅰哀公问»

儒者创为儒服,时人多有议之者. 亦 以 为 行 道 自 行 道, 无 须 变 服 之

诡异.岂知易其衣服,而不从其礼 乐 丧 服, 人 得 攻 之. 若 不 易 其 服, 人

得遁于礼 乐 丧 服 之 外, 人 不 得 议 之. 此 圣 人 不 得 已 之 苦 心. 故 立 改 正

朔、易服色之制.佛亦必令去发、衣袈裟,而后皈依也.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 儒 士, 少 为 先 生 方 者. 庄 子 曰: 鲁 少

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 少 乎? 庄 子 曰: 周 闻 之, 儒 者 冠 圜 冠

者,知天时;履 句 屦 者, 知 地 形; 缓 佩 玦 者, 事 至 而 断. 君 子 有 其 道

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 知 其 道 也. 公 固 以 为 不 然, 何 不 号

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 其 罪 死! 于 是, 哀 公 号 之 五 日, 而 鲁

国无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 乎 公 门.公 即 召 而 问 以 国 事,千 转

万变而不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庄子􀅰田子方»

«庄子»固多寓言,而鲁 人 化 孔 子 之 教, 举 鲁 国 皆 儒 服, 则 当 时 实
 
206􀅰 孔子改制考

事矣.

进贤冠,古缁布冠也,文儒者之服也.«后汉􀅰舆服志»

汉世用孔子之制.“缁布 冠”,即 玄,即 章 甫.孔 子 所 创 之 儒 冠,至

是行于天下.

右明儒服为孔子创制.

孔子亲迎之制

九月,纪履彿来 逆 女. «传» 曰:外 逆 女 不 书, 此 何 以 书? 讥. 何

讥尔? 讥始不亲迎也.始不亲迎, 昉 于 此 乎? 前 此 矣. 前 此, 则 曷 为 始

乎此? 托始焉尔.曷为托始焉尔? «春秋»之始也.«公羊» 隐二年

夫人姜氏至自齐,其不言翚之以 来 何 也? 公 亲 受 之 于 齐 侯 也. 子 贡

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 孔子曰: 合 二 姓 之 好, 以 继 万 世 之 后, 何 谓

已重乎? «穀梁» 桓公三年

古未 尝 有 “亲 迎 ” 之 礼, 尊 男 卑 女, 从 古 已 然. 孔 子 始 发 君 聘 于

臣,男先下女,创为亲迎之义.故当 时 陈 于 哀 公, 公 讶 其 重. 盖 为 孔 子

空言也,托于纪履 逆 女 之 事, 讥 其 非 礼, 以 著 «春 秋» 一 王 之 大 义.

后世行亲迎之礼,是用此制.通于 此 制,而 后 敬 之 如 宾,夫 妇 之 道 乃 不

苦. «穀 梁» 同 义.伪 «左» 以 卿 为 君 逆 女, 则 是 巡 抚 委 道 员 往 直 隶 迎

妇,何足劳孔子之笔削哉?

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亲 迎, 不 已 重 乎? 孔 子 愀 然 作 色, 而 对

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 以 为 天 地、 宗 庙、 社 稷 之 主, 君 何 谓

已重乎? «大戴礼记􀅰哀公问»

孔子最重父子.然夫妇不重,则 父 子 不 亲, 故 特 制 亲 迎 之 礼, 以 重

其事,至于服冕.以事非先王,故哀公疑之.

孔子曰: «易» 本 阴 阳,以 譬 于 物 也.掇 序 帝 乙、箕 子、高 宗 著 德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20
 7

«易»者,所以昭天道、 定 王 业 也. 上 术 先 圣, 考 诸 近 世, 采 美 善 以 见

王事.言帝乙、箕子、高宗,明有法 也. 美 帝 乙 之 嫁 妹, 顺 天 地 之 道 以

立嫁娶之义,义立则妃匹正,妃匹正则王化全.«易纬» 卷上

取妻身迎,祗 昇 为 仆. 秉 辔 授 绥, 如 仰 严 亲. 昏 礼 威 仪, 如 承 祭

祀.«墨子􀅰非儒»

儒者迎妻,妻之奉祭祀,子将守宗庙,故重之.同上

古者夫妇 之 好, 一 男 一 女 而 成 家 室 之 道. 及 后, 士 一 妾, 大 夫 二,

诸侯有姪姊九女而已.«盐铁论􀅰散不足»

此条犹可考旧制 男 女 平 等, 自 后 世 尊 阳 抑 阴, 乃 广 备 妾 媵 以 繁 子

姓.泰西一男一女,犹中国古法也.

右明孔子亲迎之制.

孔子立嗣之制

公仪仲子 之 丧, 檀 弓 免 焉. 仲 子 舍 其 孙 而 立 其 子. 檀 弓 曰: 何 居?

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 于 门 右,曰:仲 子 舍 其 孙 而 立 其 子,何

也? 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 者 文 王 舍 伯 邑 考 而 立 武 王,微 子

舍其孙腯而立 衍 也. 夫 仲 子, 亦 犹 行 古 之 道 也. 子 游 问 诸 孔 子. 孔 子

曰:否,立孙.«礼记􀅰檀弓»

孔子三统, 虽 有 世 有 及, 而 «春 秋 » 之 制, 尊 尊 多 义 节, 法 夏 法

文,笃世子,立嗣予孙. «公 羊» 明 大 居 正 之 义, «仪 礼» 有 承 重 之 服,

与 «檀弓»此 条, 皆 明 世 嫡, 至 今 制 袭 爵 犹 行 之, 名 分 既 定, 民 无 争

心.立子,旧制也;立孙,孔子所改之制也.

主天法商 而 王, 其 道 佚 阳, 亲 亲 而 多 仁 朴. 故 立 嗣 予 子, 笃 母 弟,

妾以子贵.«繁露􀅰三代改制»

右明孔子立嗣之制.
 
208􀅰 孔子改制考

丧葬之制为孔子改定者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 子 三 年 不 为 礼, 礼 必 坏; 三 年 不

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 既 升, 钻 燧 改 火, 期 可 已 矣. 子 曰: 食

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女 安, 则 为 之. 夫 君 子 之 居 丧, 食

旨不甘,闻 乐 不 乐, 居 处 不 安, 故 不 为 也. 今 女 安, 则 为 之. 宰 我 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 免 于 父 母 之 怀. 夫 三 年 之 丧, 天 下

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宰我为孔门高弟, 盛 德 大 贤. 后 世 不 肖 之 人 犹 能 勉 而 行 三 年 之 丧,

岂有宰我反欲短 丧 者? 证 以 滕 国 父 兄 百 官 之 不 欲, 滕、 鲁 先 君 莫 之 行,

可知大周通礼,本无此制.孔 子 厚 于 父 子, 故 特 加 隆 为 三 年. «礼 记 􀅰

三年问»云:至亲以期断.«孟子 􀅰 公 孙 丑» 曰:为 期 之 丧,犹 愈 于 已.

与宰我所称 “可已 矣”, 可 见 古 制 父 母 期 年. «墨 子»: 公 孟 子 谓 墨 子:

子以三年之丧为非,子之三月之丧亦 非 也.墨 子 谓:子 以 三 年 之 丧 非 三

月之丧,是犹果谓撅者不恭也.三 月 之 丧, 墨 子 改 制. 墨 子 非 儒, 故 攻

三年之丧.以均非时制,皆是创义,故谓同为不恭也.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 亲 疏、 尊 卑 之 异 也. 其 礼 曰: 丧

父母三年,其妻后子三年,伯父、 叔 父、 弟、 兄、 庶 子 期, 戚、 族 人 五

月.«墨子􀅰非儒»

此数条虽攻儒之言,然 从 仇 家 之 辞, 更 可 证 改 制 之 实. 若 三 年 丧、

亲迎、好乐、立命果是三王之制,墨子称述三代者,岂能非之?

子墨子谓公孟 子 曰: 丧 礼, 君 与 父、 母、 妻、 后 子 死, 三 年 丧 服;

伯父、叔父、兄、弟期;族人五月; 姑、 姊、 舅、 甥 皆 有 数 月 之 丧. 或

以不丧之间,诵 «诗» 三 百, 弦 «诗 » 三 百, 歌 «诗 » 三 百, 舞 «诗 »

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治? 庶人何日以从事? «墨子􀅰公孟»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20
 9

大功废 业, 则 小 功 不 废. 墨 子 不 知 此 义, 其 宗 旨 贵 用, 故 以 此 相

难.然所攻丧礼,即 今 «礼 经»; 所 称 三 百 之 «诗», 即 今 «诗 经». 可

见 «诗»«礼»皆孔子之作.

景公祭 路 寝, 闻 哭 声, 问 梁 丘 据. 对 曰: 鲁 孔 子 之 徒 也, 其 母 死,

服丧三年,哭泣甚哀.公曰:岂不 可 哉? 晏 子 曰: 古 圣 人 非 不 能 也, 而

不为者,知其无补于死者,而深害生事故也.«墨子􀅰佚文»

无补死者, 深 害 生 事. 是 墨 子 薄 葬、 短 丧 之 所 由. 岂 知 乘 车 旷 左,

齿马有诛,所以广敬. 况 罔 极 之 恩, 创 深 痛 巨, 三 年 之 爱, 报 以 三 年,

人人亲亲而天下平.足立者数寸之土,而 翔 步 须 广 庭 大 原,若 掂 足 而 黄

泉,则数寸之土,谁敢立之? 故庄子以为离天下之心,去王远也.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 期 之 丧, 犹 愈 于 已 乎? 孟 子 曰: 是 犹

或溮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 教 之 孝 弟 而 已 矣.王 子 有 其 母 死

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 曰: 若 此 者 何 如 也? 曰: 是 欲 终 之 而

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孟子􀅰尽心»

宰我称:旧 谷 既 没,新 谷 既 升,钻 燧 改 火,期 可 已 矣. «礼 记 􀅰 三

年问»称:至亲以期断. 此 条 公 孙 丑 称 “为 期 之 丧”, 而 叙 为 短 丧, 盖

以孔子所改三年 之 制 律 之, 故 以 为 短 丧. 以 宰 我 之 问 及 “至 亲 以 期 断”

之说考之,当时盖父母服期也.今日本 及 欧 洲 各 国 皆 服 期,亦 用 谷 没 火

改之义.罗马旧制则三年,与孔子同. 孔 子 最 本 孝, 故 以 «孝 经» 传 曾

子,以为天经地义,独加隆为三年也.

晏子对曰:西郭徒居布 衣 之 士 盆 成 括 也, 父 之 孝 子, 兄 之 顺 弟 也,

又尝为孔子门人.今其母不幸 而 死, 祔 柩 未 葬. 家 贫, 身 老, 子 況, 恐

力不能合祔,是以悲也.«晏子春秋􀅰外篇» 

为孔子门人,从孔子之礼,故当合葬,与 «诗»、«檀弓»互证.

景公上 路 寝, 闻 哭 声. 曰: 吾 若 闻 哭 声, 何 为 者 也? 梁 丘 据 对 曰:
 
210􀅰 孔子改制考

鲁孔丘之徒鞠语者也.明于礼乐, 审 于 服 丧, 其 母 死, 葬 埋 甚 厚, 服 丧

三年,哭泣甚疾.同上

从儒教,守儒律者,丧服最其大别,时人得而辨之.

刻死而附 生, 谓 之 墨; 刻 生 而 附 死, 谓 之 惑; 杀 生 而 送 死, 谓 之

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 始 莫 不 称 宜 而 好 善,是 礼 义 之 法 式

也,儒者是矣.«荀子􀅰礼论»

薄葬、厚葬、殉葬,皆旧制也.墨子修 薄 葬 之 义, 立 短 丧 之 制, 生

不歌,死不服, 桐 棺 三 寸 而 无 椁, 以 为 法 式, 是 之 谓 “刻 死 而 附 生 ”.

桓魋石椁,三 年 不 成, 孔 子 讥 之, 是 之 谓 “刻 生 而 附 死 ”. 秦 穆 之 薨,

三良殉葬,诗人哀之,是之谓 “杀生而 送 死”.皆 非 儒 者 礼 义 之 法 式 也.

以此证丧礼之制,为孔子所改定无疑矣.

故先王圣人安为之立中制节,一 使 足 以 成 文 理, 则 舍 之 矣. 然 则 何

以分之? 曰:至 亲 以 期 断. 是 何 也? 曰: 天 地 则 已 易 矣, 四 时 则 已 遍

矣,其在 宇 中 者 莫 不 更 始 矣, 故 先 王 案 以 此 象 之 也. 然 则 三 年 何 也?

曰:加隆焉,案使倍之,故再期 也. 由 九 月 以 下, 何 也? 曰: 案 使 不 及

也.故三年 以 为 隆, 缌、 小 功 以 为 杀, 期、 九 月 以 为 间. 上 取 象 于 天,

下取象于地,中取则于人,人所以 群 居 和 一 之 理 尽 矣.故 三 年 之 丧,人

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之 所 同,古 今 之 所 一 也. «荀 子 􀅰

礼论»

儒者破家而葬,服 丧 三 年, 大 毁 扶 杖. 世 主 以 为 孝 而 礼 之. «韩 非

子􀅰显学»

孔子传教,盖以三年丧为第一 义. 父 子 天 性, 人 心 同 具, 故 易 于 感

动.世主以为孝而礼之,盖孔教流行之实情也.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 之 下, 请 合 葬 焉. 许 之. 入 宫 而 不 敢

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礼记􀅰檀弓»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21
 1

«繁露􀅰三代改制质文»虽有 别 葬、 合 葬, 而 质 家 别 葬, 文 家 合 葬.

«白虎 通 » 曰: 合 葬 所 以 固 夫 妇 之 道. «春 秋 » 定 制, 盖 以 合 葬. 故

«诗»云:死则同穴.孔 子 合 葬 于 防, 与 此 互 证. 旧 制 盖 别 葬, 故 «檀

弓»以为非古欤?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 之, 古 也 墓 而 不 坟. 今 丘 也, 东 西 南

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礼记􀅰檀弓»

孔子尚魂 贵 精, 送 形 而 往, 迎 精 而 返, 故 尚 庙 而 不 尚 墓. 以 周 游,

故识以 四 尺 之 坟, 否 则 不 坟 矣. 坟 是 权 制, 墓 是 经 制, 合 葬 是 孔 子

定制.

遣车视牢具,疏布屍,四面有章, 置 于 四 隅, 载 帟. 有 子 曰: 非 礼

也.丧奠,脯醢而已.«礼记􀅰杂记»

丧奠脯 醢, 盖 孔 子 所 改 之 制, 而 有 子 述 之. “遣 车 视 牢 具”, 盖 旧

制也.

夫三年之丧,非强而致之.听乐 不 乐, 食 旨 不 甘, 思 慕 之 心 未 能 绝

也.晚世风流 俗 败, 嗜 欲 多, 礼 义 废, 君 臣 相 欺, 父 子 相 疑, 怨 尤 充

胸,思心尽亡,被衰戴绖,戏笑其中.虽致之三年,失 丧 之 本 也. «淮 南

子􀅰本经训»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母 之 怀, 故 制 丧 三 年, 所 以 报 父 母 之 恩 也.

期年之丧,通乎诸侯;三年之丧,通乎天子.礼之经也.«说苑􀅰修史»①

子夏三年之丧毕,见于孔子. 孔 子 与 之 琴, 使 之 弦, 援 琴 而 弦, 衎

衎而乐,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 不 及 也. 子 曰: 君 子 也. 闵 子 骞 三 年

之丧毕,见于孔子.孔子与之琴, 使 之 弦, 援 琴 而 弦, 切 切 而 悲, 作 而

曰:先王制 礼, 不 敢 过 也. 孔 子 曰: 君 子 也. 子 贡 问 曰: 闵 子 哀 不 尽,

① “«说苑􀅰修史»” 原作 “同上”,误,校改.
 
212􀅰 孔子改制考

子曰君子也;子夏哀 已 尽, 子 曰 君 子 也. 赐 也 惑. 敢 问 何 谓? 孔 子 曰:

闵子哀 ① 未 尽, 能 断 之 以 礼, 故 曰 君 子 也; 子 夏 哀 已 尽, 能 引 而 致 之,

故曰君子也.夫三年之丧,固优者 之 所 屈,劣 者 之 所 勉.齐 宣 王 谓 田 过

曰:吾闻儒者丧亲三年,丧君三年. 君 与 父 孰 重? 田 过 对 曰: 殆 不 如 父

重.王忿然怒曰:然则为何去亲而 事 君? 田 过 对 曰: 非 君 之 土 地, 无 以

处吾亲; 非 君 之 禄, 无 以 养 吾 亲; 非 君 之 爵 位, 无 以 尊 显 吾 亲. 受 之

君,致之亲,凡事君所以为亲也.宣王邑邑而无以应.«说苑􀅰修文»

惟儒者丧亲乃服三年,然则非儒者不为三年丧可知,此最明矣.

右明丧葬之制为孔子改定者.

孔子定削封建大一统之制

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何注: 夫 王 者 始 受 命 改 制, 布 政 施 教 于

天下,自公侯至于庶人,自 山 川 至 于 草 木、 昆 虫, 莫 不 一 一 系 于 正 月,

故云政教之始.«公羊» 隐公元年  

周有千八国诸侯,尽京师之地不足以容,不合事理.«孝经纬» 附录

«王制»有一千八百 国 之 说, 此 云 不 合 事 理, 则 周 时 必 无 此 制, 而

为孔子所改者明矣.百里亦孔子之制,此发明孔子建国之义.

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 同 姓 甚 众, 然 后 属 疏 远, 相 攻 击 如

仇雠,诸侯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 止.今 海 内 赖 陛 下 神 灵 一 统,皆 为 郡

县,诸子弟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 之,甚 足 易 制.天 下 无 异 意,则 安 宁 之

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

«春秋»开端发大 一 统 之 义, 孟、 荀 并 传 之. 李 斯 预 闻 斯 义, 故 请

始皇罢侯为郡县,固 «春秋»义也.有 列 侯 则 有 相 争,故 封 建 诚 非 圣 人

① “哀”,原缺,校补.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21
 3

意也.

右孔子定削封建大一统之制.

授时乃孔子之制

河阳冬言狩,获麟春言狩者,盖据 鲁 变 周 之 春 以 为 冬, 去 周 之 正 而

行夏之时.«公羊» 哀公十四年何注

何氏言:春言狩者,变周之春以 为 冬, 去 周 之 正 而 行 夏 之 时. 此 说

与 «论语»颜渊问为邦之说同.苟非改制 以 为 百 王 法,不 几 圣 人 为 悖 理

之尤哉! 然则历学亦孔子所改定者.

孔子承周之弊,行夏之时,知继十 一 月 正 者 当 用 十 三 月 也. 天 道 左

旋,改正者右行,何也? 改 正 者 非 改 天 道 也, 但 改 日 月 耳. 日 月 右 行,

故改正亦右行也.«白虎通􀅰三正»

右明授时乃孔子之制.

孔子制土籍田之制

圣人制井 田 之 法 而 口 分 之, 一 夫 一 妇 受 田 百 亩, 以 养 父、 母、 妻、

子,五口为一家.公田十亩,即所谓 什 一 而 税 也. 庐 舍 二 亩 半, 凡 为 田

一顷十二亩半.八家 而 九 顷, 共 为 一 井, 故 曰 “井 田”. 庐 舍 在 内, 贵

人也;公田次之,重公也;私田在外,贱私也.«公羊» 宣公十五年何注

季康子 欲 以 田 赋, 使 冉 有 访 诸 仲 尼, 仲 尼 不 对, 私 于 冉 有 曰: 求

来,汝不闻乎? 先王 制 土, 籍 田 以 力 而 砥 其 远 迩, 赋 里 以 入 而 量 其 有

无,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于是乎 有 鳏 寡 孤 疾,有 军 旅 之 出 则 征 之,无

则已.其岁收, 田 一 井, 出 稯 禾、 秉 刍、 缶 米, 不 是 过 也, 先 王 以 为

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 之 籍 矣; 若 欲 犯 法, 则 苟 而 赋, 又 何

访焉? «国语»
 
214􀅰 孔子改制考

鲁为秉 礼 之 国, 季 为 世 禄 之 家, 先 祖 周 公 之 籍 尚 不 能 守, 季 虽 不

道,当不如是,此必无之事也.盖制 土 籍 田, 实 为 孔 子 定 制. 但 世 多 是

古而非今,故不得不托先王以明权,且以远祸矣.井田,孔子之制也.

右明孔子制土籍田之制.

选举为孔子之制

当春秋时,废选举之务,置不肖 于 位, 辄 退 绝 之 以 生 过 失, 至 于 君

臣忿争出奔,国 家 之 所 以 昏 乱, 社 稷 之 所 以 危 亡, 故 皆 录 之. 录 所 奔

者,为受义者明当受贤者,不当受恶人也.«公羊» 隐公元年何注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传 曰:其 称 尹 氏 何? 贬.曷 为 贬? 讥 世 卿.

世卿,非礼也.«公羊» 隐公三年

世卿之制,自古为然.盖由封建 来 者 也. 孔 子 患 列 侯 之 争, 封 建 可

削,世卿安得不讥? 读 «王制» 选 士、 造 士、 俊 士 之 法, 则 世 卿 之 制 为

孔子所削,而选举之制为孔子所创,昭昭然矣.选举者,孔子之制也.

右明选举为孔子之制.

孔子定刑罚之制

杀人者死,伤人 者 刑, 是 百 王 之 所 同, 未 有 知 其 所 由 来 者 也. «荀

子􀅰正论»

舜命皋陶,明于 五 刑,宥 过 无 大,刑 故 无 小, «虞 书» 详 言 之. 成

王命康叔,敬明乃罚, 杀 越 人 于 货, 愍 不 畏 死, 罔 不 憝, «康 诰» 详 言

之.而 «议兵篇»引帝尧 之 治 天 下 也, 盖 杀 一 人 刑 二 人 而 天 下 治. «正

论篇»引 «书»曰:刑罚世轻世重.恶 得 谓 未 有 知 其 所 由 来 者 哉? 况 说

者谓治古 者 无 肉 刑, 有 象 刑, 以 为 治 古 如 是, 又 恶 得 谓 是 百 王 之 所 同

哉? 此实为孔子托先王以明改制之证也.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21
 5

右明孔子定刑罚之制.

孔子定姓之义

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土 曰 宫, 三 言 得 火 曰 徵, 五 言 得 水 曰

羽,七言得金曰商,九言得木曰角.«乐纬篇»

孔子吹律,自知殷后.«论衡􀅰奇怪»

«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知 殷 德 为 阳 德,以 子 为 姓;周 德 为 阴 德,

以姬为姓.又曰:非圣人其谁知 之? 然 则 姓 者, 孔 子 所 定 也. 不 然, 吹

律而定,虽师旷之聪所不能,盖圣人托言之耳.姓者,孔子之制也.

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吹律 自 知 殷 宋 大 夫 子 氏 之 世 也. 不 按

图书,不闻人言,吹律精思,自知其世,圣 人 前 知 千 岁 之 验 也. «论 衡 􀅰

实知»

孔子创姓,故托于吹律耳.岂有吹律能定世乎?

右明孔子定姓之义.

孔子定礼乐之义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诗»、«乐»皆作于归鲁之后,时孔子六十二岁矣.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

先进.«论语􀅰先进»

野人,质家也;君 子, 文 家 也. 孔 子 作 «春 秋», 改 周 之 文, 从 殷

之质,故从先进.

孔子曰:丘援律而吹,命阴,得羽之宫.«春秋纬演孔图»①

① “«春秋纬演孔图»”,原作 “«乐纬»”,误,校改.
 
216􀅰 孔子改制考

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礼纬»

礼者,所以治人之魄也;乐者, 所 以 治 人 之 魂 也; 魂 魄 治, 则 内 外

修,而圣人之能事毕矣.«礼»、«乐»为孔子之制作,故曰:丘已矣夫.

右明孔子定礼乐之义.

孔子作经以改制

“六经”所以明君父之尊,天地之开辟,皆有教也.«春秋纬􀅰说题辞»

孔子论经, 有 鸟 化 为 书. 孔 子 奉 以 告 天. 赤 雀 集 书 上, 化 为 黄 玉,

刻曰:孔提命,作应法,为赤制.«春秋纬演孔图»

“五经”之兴,可谓作矣.«论衡􀅰对作»

孔子作法 “五 经 ”, 运 之 天 地, 稽 之 图 象, 质 于 三 王, 施 于 四 海.

同上

此为孔子作 “六经”之明证.

«孝经»者,篇题就 号 也, 所 以 表 旨 括 意, 叙 中 书 名 出 义, 见 道 日

著.«孝经钩命诀»

孔子在 庶, 德 无 所 施, 功 无 所 就, 志 在 «春 秋 », 行 在 «孝 经 ».

同上

孔子制作 «孝经»,使七十二弟子向 北 辰 而 磬 折, 使 曾 子 抱 «河 洛»

事北向,孔子簪缥笔,绛单衣,向北辰而拜.«孝经援神契»

孔子曰:欲观我褒 贬 诸 侯 之 志, 在 «春 秋», 崇 人 伦 之 行, 在 «孝

经».«孝经纬»

徐子以 告 夷 子. 夷 子 曰: 儒 者 之 道, 古 之 人 若 保 赤 子, 此 言 何 谓

也? «孟子􀅰滕文»

古之人 如 保 赤 子. 为 «书 􀅰 康 诰» 文, 此 为 文、 武 之 道. «墨 子»

诸篇莫不称说文、武,安肯尽割以归 儒 者? 取 «墨 子» 一 读 可 见. 而 夷
孔子改制考卷九   孔子创儒教改制考 􀅰21
 7

子乃归之于儒,可知 «康诰» 为孔子之书,而 二 十 八 篇 之 «书» 亦 皆 出

孔子矣.若 «墨子»所 引 之 «书», 乃 墨 子 所 定, 与 孔 子 之 经 各 别. 其

或辞亦略同,而 义 必 相 反. 可 知 其 他 篇 名 之 同 异 多 寡, 亦 必 不 同. 其

«书»之同者,当亦采 之 先 王, 而 附 以 己 意, 各 定 其 «书», 以 行 其 教.

今 «墨子»中所引 «书» 篇 如 «相 年», 皆 二 十 八 篇 之 所 无. 盖 墨 子 之

诵 «墨经»指此,与吾孔 子 之 经 不 相 关. 其 他 经 亦 类 此. 故 谓 “六 经”

皆孔子所作.以此推之,若王鸣盛、孙 星 衍 之 徒, 引 «墨 子» 之 书 以 解

百篇之逸伪,彼未知学术之源,固不足责.此幸出孟子,尤可信据也.

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 之 孔 子 学 «士 丧 礼». «士 丧 礼» 于 是 乎 书.

«礼记􀅰杂记»

刘歆变乱后,咸 以 «礼 » 为 周 公 之 制. 然 恤 由 丧 之 前 未 有 «士 丧

礼»,«士丧礼»由此出,则 «礼»为孔子之所制作,此条可为证据.

王道缺而 «诗»作,周室废, 礼 义 坏, 而 «春 秋» 作. «诗»、 «春

秋»,学之美者也,皆衰 世 之 造 也. 儒 者 循 之, 以 教 导 于 世, 岂 若 三 代

之盛哉? «淮南子􀅰氾论训»

以 «诗»、 «春 秋» 为 “衰 世 之 造”, 儒 者 所 教, 不 若 三 代 之 盛, 则

«诗»亦非三代之文可知.盖皆为孔子所作,汉人皆知之.

«王制»是孔子之后大贤所记先王之事.«五经异义»

此尚知 «王制»为孔门大贤之记,异于以为文帝博士刺取者矣.

孔子所以定 “五经”者何? 以为 孔 子 居 周 之 末 世, 王 道 凌 迟, 礼 乐

废坏,强陵弱,众暴寡,天子不敢 诛, 方 伯 不 敢 伐. 闵 道 德 之 不 行, 故

周流应聘,冀行其道 德. 自 卫 反 鲁, 自 知 不 用, 故 追 定 “五 经”, 以 行

其道.故孔子曰: «书» 曰: 孝 乎, 惟 孝 友 于 兄 弟, 施 于 有 政. 是 亦 为

政也.孔子未定 “五经”如何? 周 衰 道 微, 纲 散 纪 乱, 五 教 废 坏, 故 五

常之经咸失 其 所. 象 «易 » 失 理, 则 阴 阳 万 物 失 其 性 而 乖, 设 法 谤 之
 
218􀅰 孔子改制考

言,并作书三千篇,作诗三百篇,而歌谣怨诽也.«白虎通􀅰五经»

“五经”皆出于孔子,所 以 不 云 作 者, 以 «盘 庚»、 «周 诰» 诸 篇 之

类实有旧文,故云定也.

仲尼不遇,故论 “六经”以俟来辟.«后汉􀅰张衡传»

张衡是古学,尚知 “六经”为孔子所论定.

孔子不得 富 贵 矣, 周 流 应 聘, 行 说 诸 侯, 智 穷 策 困, 还 定 «诗 »、

«书».«论衡􀅰问孔»

“六经”之文,圣人之语,动言天者,欲化无道,惧愚者.之言非独

吾心,亦天意也.«论衡􀅰谴告»

孔子之门,讲习 “五经”.“五经”皆习,庶几之才也.«论衡􀅰别通»

秦、汉诸子,无不以 “六经”为孔子所 作 者. «书» 言 “稽 古”,使

为当时之史笔,则无古可稽.中国 开 于 大 禹,当 夏 时,必 有 征 伐 之 威 加

于外夷者,故世以中国 为 中 夏, 亦 如 秦、 汉、 唐 之 世 交 涉 于 外 国 者 多,

故号称中国为大秦、为汉人、为唐 人 也. 当 舜 之 时, 禹 未 立 国, 安 得 有

夏? 而 «舜典»有 “蛮 夷 猾 夏” 之 语, 合 此 二 条 观 之, «书» 非 圣 人 所

作,何人所作哉! 然则诸经亦莫不然矣.

右明孔子作经以改制.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孔子为教主,为神明圣王,配天 地, 育 万 物, 无 人、 无 事、 无 义 不

围范于孔子大道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 大 成 至 圣 也! 而 求 孔 子 之 大 道

乃无一字,仅有弟 子 所 记 之 语 录 曰 «论 语», 据 赴 告 策 书 钞 誊 之 断 烂 朝

报曰 «春秋»耳.若 «诗»、 «书»、 «礼»、 «乐»、 «易», 皆 伏 羲、 夏、

商、文王、周公之旧典,于孔子无与, 则 孔 子 仅 为 后 世 之 贤 士 大 夫, 比

之康成、朱子 尚 未 及 也, 岂 足 为 生 民 未 有 范 围 万 世 之 至 圣 哉? 章 实 斋

谓:集大成 者, 周 公 也, 非 孔 子 也. 其 说 可 谓 背 谬 极 矣! 然 如 旧 说,

«诗»、 «书»、 «礼»、 «乐»、 «易» 皆 周 公 作,孔 子 仅 在 明 者 述 之 之 列,

则是说岂非 实 录 哉? 汉 以 来 皆 祀 孔 子 为 先 圣 也, 唐 贞 观 乃 以 周 公 为 先

圣,而黜 孔 子 为 先 师. 孔 子 以 圣 被 黜, 可 谓 极 背 谬 矣! 然 如 旧 说,

«诗»、«书»、 «礼»、 «乐»、 «易» 皆周公作,孔 子 仅 在 删 赞 之 列,孔 子

之仅为先 师 而 不 为 先 圣, 比 于 伏 生、 申 公, 岂 不 宜 哉! 然 以 «诗 »、

«书»、«礼»、«乐»、«易» 为先王周公旧典, «春秋» 为赴告策书,乃刘

歆创伪古文 后 之 说 也. 歆 欲 夺 孔 子 之 圣 而 改 其 圣 法, 故 以 周 公 易 孔 子

也,汉以前无 是 说 也. 汉 以 前 咸 知 孔 子 为 改 制 教 主, 知 孔 子 为 神 明 圣

王.庄生曰: «春 秋» 经 世 先 王 之 志. 荀 子 曰: 孔 子 明 智 且 不 蔽, 故 其

术足以为先王也.故宰我以为贤 于 尧、舜,子 贡 以 为 生 民 未 有 也.孔 子

之为教主,为神 明 圣 王, 何 在? 曰: 在 “六 经”. “六 经” 皆 孔 子 所 作

也,汉以前之说莫不然也.学者知 “六 经” 为 孔 子 所 作,然 后 孔 子 之 为

大圣,为教主,范围万世 而 独 称 尊 者, 乃 可 明 也. 知 孔 子 为 教 主, “六
 
220􀅰 孔子改制考

经”为孔子所作,然后知孔子拨乱 世, 致 太 平 之 功, 凡 有 血 气 者, 皆 日

被其殊功大德,而不可忘也.汉前 旧 说 犹 有 存 者,披 录 而 发 明 之,拯 坠

日于虞渊,洗雺雾于千载,庶几大道复明,圣文益昭焉.

孔子所作谓之经,弟子所述谓之 传, 又 谓 之 记, 弟 子 后 学 展 转 所 口

传谓之说,凡汉前传 经 者 无 异 论. 故 惟 «诗 »、 «书 »、 «礼 »、 «乐 »、

«易»、 «春 秋» “六 艺” 为 孔 子 所 手 作, 故 得 谓 之 经. 如 释 家 佛 所 说 为

经,禅师 所 说 为 论 也. 弟 子 所 作, 无 敢 僭 称 者. 后 世 乱 以 伪 古, 增 以

传、记. «乐» 本 无 文, 于 是 南 朝 增 «周 礼»、 «礼 记», 谓 之 “七 经”;

唐又不称 «春 秋 », 增 三 传, 谓 之 “九 经 ”; 宋、 明 道 时, 增 «孟 子 »,

甚至增伪训诂之 «尔 雅» 亦 冒 经 名, 为 “十 三 经”; 又 增 «大 戴 记» 为

“十四经”.僭伪 纷 乘, 经 名 谬 甚! 朱 子 又 分 «礼 记»、 «大 学» 首 章 为

经,余章为传,则又以一记文分经 传,益 更 异 矣! 皆 由 不 知 孔 子 所 作 乃

得为经之义.今正定旧名,惟 «诗»、 «书»、 «礼»、 «乐»、 «易»、 «春

秋»为 “六经”,而于经中虽 «系辞»之粹 懿, «丧 服» 之 敦 悫,亦 皆 复

其为传,如 «论语»、«孟子»、«大»、 «小戴记» 之精粹,亦不得不复其

为传,以为经佐. 而 «尔 雅»、 伪 «左» 咸 黜 落 矣, 今 正 明 于 此. “六

经”文辞虽孔子 新 作, 而 书 名 实 沿 旧 俗 之 名, 盖 无 征 不 信, 不 信 民 弗

从,欲国人所共尊而易信从也.

«诗»旧名.有三 千 余 篇, 今 三 百 五 篇, 为 孔 子 作, 齐、 鲁、 韩 三

家所传是也.

«诗» 皆 孔 子 作 也. 古 诗 三 千, 孔 子 间 有 采 取 之 者, 然 «清 庙 »、

«生民»皆经涂改,«尧典»、 «舜典» 仅备点窜,既经圣学陶铸,亦为圣

作.况 “六经”同条, «诗»、 «春 秋» 表 里, 一 字 一 义, 皆 大 道 所 托,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22
 1

观墨氏所攻及儒者所循,可知为孔子之辞矣.

子墨子谓公孟 子 曰: 丧 礼: 君 与 父、 母、 妻、 后 子 死, 三 年 丧 服;

伯父、叔父、兄、弟 期; 族 人 五 月; 姑、 姊、 舅、 甥, 皆 有 数 月 之 丧.

或以 不 丧 之 间, 诵 «诗 » 三 百, 弦 «诗 » 三 百, 歌 «诗 » 三 百, 舞

«诗»三百.若用 子 之 言, 则 君 子 何 日 以 听 治? 庶 人 何 日 以 从 事? «墨

子􀅰公孟»

墨子开口便称 禹、汤、文、武,而 力 攻 丧 礼 三 年 期 月 之 服. «非 儒

篇»称为其礼,以此礼专属之儒者, 而 儒 在 当 时 与 杨、 墨 对 举, 为 孔 子

教号.见 «儒为孔子创 教» 及 «儒、 墨 对 举 篇». 则此 «礼» 及 «诗» 非孔 子 所 作

而何? 三百之数,亦 符 弦 诵 歌 舞, 与 «礼 记 􀅰 王 制» «世 子». 学 礼 学

诗,可兴可立,乃孔门雅言,而墨子 攻 之, 以 为 君 子 无 暇 听 治, 庶 人 无

暇从事.反而观之,则 «诗»三百为孔子所作,至明据矣!

«诗»、«春秋»,学之美者也,皆 衰 世 之 造 也.儒 者 循 之,以 教 导 于

世,岂若三代之盛 哉? 以 «诗»、 «春 秋» 为 古 之 道 而 贵 之, 又 有 未 作

«诗»、«春秋»之时.«淮南子􀅰汜论训»

«春秋»之为孔子作,人皆知之. «诗» 亦 为 孔 子 作,人 不 知 也.儒

者多以二学为教,盖 «诗»与 «春秋» 尤 为 表 里 也. 儒 者 乃 循 之, 以 教

导于世, 则 老、 墨 诸 子 不 循 之 以 教 可 知 也. «诗» 作 于 文、 武、 周 公、

成、康之盛, 又 有 商 汤、 伊 尹、 高 宗, 而 以 为 衰 世 之 造, 非 三 代 之 盛,

故以为非古,非孔子所作而何?

右 «诗»为孔子所作.

«书» 旧 名. 旧 有 三 千 余 篇, 百 二 十 国. 今 二 十 八 篇, 孔 子 作, 伏

生所传本是也.
 
222􀅰 孔子改制考

«尧典»、«皋陶谟»、«弃稷谟»、 «禹贡»、 «洪范»,皆孔子大经大法

所存.其文辞自 «尧典» 光 被 四 表, 格 于 上 下. 九 族 既 睦, 平 章 百 姓,

协和万邦.旸谷、幽都、南讹、朔易. «禹 贡» 之 既 修 太 原,至 于 岳 阳,

覃怀底绩,至于衡漳.九山刊旅, 九 川 涤 源, 九 泽 既 陂, 四 海 会 同, 六

府孔修,四事交正,皆整丽谐雅,与 «易 􀅰 乾 坤 卦» 辞 “云 行 雨 施, 品

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 乘”, “云 从 龙, 风 从 虎, 圣 人 作, 万 物 睹,

本乎天者亲上, 本 乎 地 者 亲 下” 略 同, 皆 纯 乎 孔 子 之 文 也. 况 «尧 典»

制度巡狩语辞与 «王 制» 全 同, «洪 范» 五 行 与 «春 秋» 灾 异 全 同, 故

为孔子作也.其殷 «盘»、周 «诰»、 «吕 刑» 聱 牙 之 字 句, 容 据 旧 文 为

底草,而大道皆同,全经孔子点窜,故亦为孔子之作.

问说 «书» 者 :“钦 明 文 思” 以 下 , 谁 所 言 也 ? 曰 : 篇 家 也 . 篇 家

谁 也 ? 孔 子 也 . 然 则 孔 子 鸿 笔 之 人 也 , 自 卫 反 鲁 , 然 后 乐 正 , «雅 »、

«颂» 各 得 其 所 也 . 鸿 笔 之 奋 , 盖 斯 时 也 .«论衡􀅰须颂»

说 «书»自 “钦 明 文 思” 以 下, 则 自 «尧 典» 直 至 «秦 誓», 言 全

书也.直指为孔子,称为鸿 笔, 著 作 于 自 卫 反 鲁 之 时, 言 之 凿 凿 如 此.

仲任颇杂古学,何以得此? 盖今学 家 所 传 授,故 微 言 时 露.今 得 以 考 知

«书»全为孔子 所 作, 赖 有 此 条, 仲 任 亦 可 谓 有 非 常 之 大 功 也. 存 此,

可谓 «尚书»为孔子所作之铁案.

夷子曰:儒者之 道, 古 之 人 若 保 赤 子, 此 言 何 谓 也? «孟 子 􀅰 滕 文

公上»

古之人若 保 赤 子, 在 今 «书 􀅰 康 诰 » 中. 考 墨 子 动 称 三 代 圣 王、

文、武,动引 «书»,则 «康诰»亦墨 者 公 有 之 物, 断 不 肯 割 归 之 于 儒.

夷子欲援儒入墨,以其道治其身,以 彼 教 之 «书» 说 人, 必 不 见 听, 引

儒书以折儒,乃 能 相 服. 然 则 二 十 八 篇 之 中 «康 诰», 夷 子 称 为 “儒 者

之道”, 与 彼 墨 教 无 关, 虽 为 文、 武 之 道, 实 是 儒 者 之 道. 以 此 推 之,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22
 3

二十八篇皆儒 书, 皆 孔 子 所 作 至 明. 若 夫 墨 子 所 引 之 «书», 乃 墨 子 所

删定,与孔子虽同名而选本各殊, 即 有 篇 章、 辞 句、 取 材 偶 同, 而 各 明

其道,亦自大相反.如 «墨子􀅰兼爱篇». «周 诗» 曰:王 道 荡 荡,不 偏

不党;王道平平,不党不偏.其直 如 矢, 其 易 若 底. 君 子 之 所 履, 小 人

之所视.孔子于 “王 道” 四 语,乃 采 之 为 «洪 范», “其 直 如 矢” 四 语,

采之为 «大 雅 », 而 墨 子 则 以 为 «诗 ». 今 无 从 考 其 是 «诗 » 是 «书 »,

要孔、墨之各因旧文剪裁为 «书» 可 见 矣. 若 «七 患 篇» 所 引: 禹 七 年

水,汤七年旱.皆今 «书»所无.若孔 «书􀅰 甘 誓», «墨 子 􀅰 明 鬼» 则

作 «禹誓»,其中有曰:日中, 今 予 与 有 扈 氏 争 一 日 之 命. 且 尔 卿 大 夫

庶人,予非尔田 野 葆 士 之 欲 也, 予 共 行 天 之 罚 也. 五 语 皆 孔 «书 » 所

无,盖墨子所定也. 若 «汤 誓» 则 作 «汤 说», 是 又 篇 名 互 岐. 若 «非

乐»所引 «武观»曰:启乃淫溢康 乐, 野 于 饮 食, 将 将 铭 苋 磬 以 力, 湛

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 翼 翼, 章 闻 于 天, 天 用 弗 式. «非 命 篇» 所 引

«禹之总德» 有 之 曰: 允 不 著, 惟 天 民 不 而 葆, 既 防 凶 心, 天 加 之 咎,

不慎厥德,天命焉葆? 此皆篇名与辞皆 今 «书» 所 无 者. 又 «非 乐» 所

引汤之 «官刑 » 有 之 曰: 其 恒 舞 于 宫, 是 谓 巫 风. 其 刑, 君 子 出 丝 二

卫,小人否.似二伯黄径.乃言 曰: 呜 呼! 舞 佯 佯, 黄 言 孔 章, 上 帝 弗

祥,九有以亡,上帝不顺, 降 之 百 殃, 其 家 必 坏 丧. «尚 同» 引 先 王 之

书 «术令之道»曰:惟口出好兴戎.又 引 先 王 之 书 «相 年 之 道» 曰: 夫

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否用泰 也, 轻 大 夫 师 长; 否 用 佚 也, 维 辩 使

治天.均皆今 «书»所无,惟 王 肃 伪 古 文 采 其 辞, 而 亦 不 敢 用 其 篇 名.

其他 «秦誓»、«仲虺之告» 皆然.可 知 孔、墨 之 引 «书» 虽 同,其 各 自

选材成篇,绝不相 同. 知 墨 子 之 自 作 定 一 «书», 则 知 孔 子 之 自 作 定 一

«书»矣,对勘可明.

右 «书»为孔子所作.
 
224􀅰 孔子改制考

«礼»旧名.三代列国旧制,见予 所 著 «旧 制 考». 今 十 七 篇, 孔 子

作,高堂生传本是也,即今 «仪礼». 今 文 十 七 篇 皆 完 好, 为 孔 子 完 文,

汉前皆名为 «礼»,无名 «仪礼»,亦无名 «士 礼» 者. 自 刘 歆 伪 作 «周

官»,自以为 «经 礼», 而 抑 孔 子 十 七 篇 为 «仪 礼», 又 伪 天 子 巡 狩 等 礼

三十九篇,今目为 «逸礼»,而抑 «仪礼»为 «士礼».辨详 «伪经考».

文王见礼坏乐崩,道孤无主,故 «礼 经» 三 百, «威 仪» 三 千. «礼

纬稽 ① 命征»

王愆期谓文王即孔子.

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 之 孔 子 学 «士 丧 礼». «士 丧 礼» 于 是 乎 书.

«礼记􀅰杂记»

«士丧礼»在 «仪礼»中,后世皆 以 为 周 公 旧 礼. 然 既 是 大 周 通 礼,

鲁为秉礼之邦,哀公为周藩侯,“恤由之丧”,哀 公 命 礼 官 开 具 典 礼 仪 注

可矣,何待问之孔子? 何待专人诣孔子 受 学? 且 «士 丧 礼» 既 为 大 周 通

礼,则行 之 天 下, 颁 之 邦 国, 家 有 其 书, 缀 学 之 士 皆 能 知 之, 何 待 孔

子? 又何为至此于是乎书也? «士丧礼» 出于孔子,至孺悲而后学, “恤

由之丧”而后书, 非 孔 子 所 作 而 何? 孔 子 制 作 已 久, 至 哀 公 使 孺 悲 来

学,乃写授之,以为国礼, 自 此 始 也. «士 丧 礼» 一 盥 执 事 者 四 人, 故

晏婴、墨翟讥孔子盛容饰,繁登降,又 谓 穷 年 积 财 不 能 殚 其 礼.墨 翟 讥

厚葬、久丧,皆与今 «士丧礼» 合. 墨 子 日 称 禹、 汤、 文、 武, 而 敢 肆

意攻击,故知丧礼为孔子所制作,而非禹、汤、文、武之制作也.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 子 三 年 不 为 礼, 礼 必 坏; 三 年 不

① “稽”,原脱,校补.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22
 5

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 既 升, 钻 燧 改 火, 期 可 已 矣. 子 曰: 食

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女 安, 则 为 之! 夫 君 子 之 居 丧, 食

旨不甘,闻 乐 不 乐, 居 处 不 安, 故 不 为 也. 今 女 安, 则 为 之! 宰 我 出.

子曰: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 免 于 父 母 之 怀. 夫 三 年 之 丧, 天 下

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论语􀅰阳货»

宰我为圣门高弟 大 贤, 若 三 年 之 丧 是 当 时 国 制, 天 下 人 人 皆 已 服

从,今日虽极不肖之人,不能守礼,亦 必 勉 强 素 服,从 未 闻 有 发 言 吐 论

以为应改短为期丧者,岂有圣门高弟大贤 而 背 谬 恶 薄 若 此? 即 使 背 谬 恶

薄,亦不过私居失礼而已,奚有公然与 师 长 辨 攻 时 王 之 制,以 为 只 可 服

期不应三年之久者? 且此事既是时王 之 制,与 孔 子 辨 亦 无 益.即 孔 子 从

之,亦当上书时王言之,而二千年 来 乱 篡 弑 贼 之 人,踵 接 肩 望,亦 未 闻

有人敢改短丧者.匪特不敢改,亦 未 有 人 敢 言 短 丧 者.但 日 益 加 隆,如

舅、姑加三年,妾、母加期,嫂、叔 加 大 功 而 已. 而 高 弟 大 贤, 乃 敢 犯

大不韪,为必不可之举以攻时王 之 制,有 是 理 乎? 盖 三 年 丧,为 孔 子 所

改,故宰我据旧俗服期以与孔子商略,谓 孔 子 何 必 增 多 为 三 年.盖 当 创

改之时,故弟子得以质 疑 问 难 也. «论 语» 此 条, 古 今 皆 疑 不 能 明, 非

通当时改制之故,宜其不能明也.

子 张 问 曰 :«书» 云 : 高 宗 谅 , 三 年 不 言 . 何 谓 也 ? 子 曰 : 何 必

高 宗 , 古 之 人 皆 然 .«论语􀅰宪问»

“高宗谅 ” 既 见 于 «书», 而 子 张 尚 疑 问 其 有 否, 则 当 时 绝 无, 故

子张不信而疑问之也.若如后世,谁 不 行 三 年 之 丧,岂 足 疑 问.孔 子 援

引,只得一高宗,乃告 子 张 曰: 古 之 人 皆 然. 若 皆 然, 则 高 宗 何 独 称,

而子张何必疑问? 盖孔子所改制,故子张疑而问之.

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 亲 疏、 尊 卑 之 异 也. 其 礼 曰: 丧

父、母三年,其 妻、后 子 三 年,伯 父、叔 父、弟、兄、庶 子 其,戚、族


 
226􀅰 孔子改制考

人五月.若以亲疏为岁月之数,则 亲 者 多, 而 疏 者 少 矣, 是 妻、 后 子 与

父同也;若以尊 卑 为 岁 月 数, 则 是 尊 其 妻 子 与 父 母 同, 而 亲 伯 父、 宗

兄,而卑子也.逆孰大焉! 其亲 死, 列 尸 弗 登 屋, 窥 井, 挑 鼠 穴, 探 涤

器,而求其人焉.以为实在,则戆 愚 甚 矣. 如 其 亡 也, 必 求 焉, 伪 亦 大

矣.取妻身迎, 祗 昇 为 仆, 秉 辔 授 绥, 如 仰 严 亲. 昏 礼 威 仪, 如 承 祭

祀.颠覆上下, 悖 逆 父 母, 下 则 妻 子, 妻 子 上 侵. 事 亲 若 此, 可 谓 孝

乎? 儒者迎妻, 妻 之 奉 祭 祀, 子 将 守 宗 庙, 故 重 之. 应 之 曰: 此 诬 言

也.其宗兄守其先宗庙 数 十 年, 死 丧 之 其, 兄、 弟 之 妻 奉 其 先 之 祭 祀,

弗散,则丧妻子三年,必非以守奉 祭 祀 也.夫 忧 妻 子 以 大 负 累,有 曰 所

以重亲也,为欲厚所至私,轻所至重,岂非大奸也哉! «墨子􀅰非儒»

诸子群书,皆以儒、墨对举,虽 孟 子 亦 云: 逃 墨 必 归 于 杨, 逃 杨 必

归于儒.又标名墨者夷之,下云 “儒 者 之 道 若 是” 之 类, 不 胜 枚 举, 已

见儒、墨 对 举 相 攻 等 篇. 墨 子 开 口 便 称 禹、 汤、 文、 武, 若 儒 为 禹、

汤、文、武之旧,墨子不敢肆口慢 骂. 韩 非 谓 儒 之 所 至, 孔 子 也. 故 知

儒为孔子创教之名,故墨子指 其 名、 述 其 说 而 攻 之. 丧 父、 母、 妻、 后

子三年,伯父、叔父、弟子期,升屋 而 号, 娶 妻 亲 迎, 皆 今 之 «仪 礼».

而墨子攻儒者谓为其礼,是于墨 氏 无 预 者, 詈 为 大 逆、 大 伪、 戆 愚、 诬

言、大奸,则礼 为 孔 子 之 制,而 非 禹、汤、文、武 之 制; «仪 礼» 一 书

为孔子所作,而非周公所作,可为明据.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 丧 为 非, 子 之 三 月 之 丧 亦 非 也. 子

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非三月之丧,是 犹 果 谓 撅 者 不 恭 也.公 孟 子 谓 子

墨子曰:知有贤于人,则可谓知乎? 子 墨 子 曰: 愚 之 知 有 以 贤 于 人, 而

愚岂可谓知矣哉? 公孟子曰:三年 之 丧 学 吾 之 慕 父 母.子 墨 子 曰:夫 婴

儿子之知,独慕父母而 已, 父 母 不 可 得 也, 然 号 而 不 止, 此 其 故 何 也?

即愚之至也.然则儒者之知,岂有以贤于婴儿子哉? «墨子􀅰公孟»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22
 7

孔子创三年之丧,墨子创三月之 丧, 盖 当 时 丧 礼 无 定 制, 故 听 教 主

随意改作.汉时尚无丧制,故翟方 进 服 丧 三 十 六 日,王 恂 服 丧 六 年.至

晋武帝乃始定,从孔子之制,服丧 三 年.孔 子 谓:予 也 有 三 年 之 爱 于 其

父母.故公孟子亦谓:三年之丧学吾之慕父母.

滕定公 薨, 世 子 谓 然 友 曰: 昔 者, 孟 子 尝 与 我 言 于 宋, 于 心 终 不

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 问 于 孟 子,然 后 行 事.然 友 之 邹 问 于

孟子.孟子 曰: 不 亦 善 乎! 亲 丧, 固 所 自 尽 也. 曾 子 曰: 生 事 之 以 礼,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诸 侯 之 礼 吾 未 之 学 也; 虽 然, 吾 尝

闻之 矣. 三 年 之 丧, 齐 疏 之 服, 榣 粥 之 食, 自 天 子 达 于 庶 人, 三 代 共

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 父、 兄、 百 官 皆 不 欲, 曰: 吾 宗 国 鲁 先

君莫之 行, 吾 先 君 亦 莫 之 行 也, 至 于 子 之 身 而 反 之, 不 可. 且 «志 »

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孟子􀅰滕文» 

孟子所谓礼者:三年 之 丧,齐 疏 之 服, 粥 之 食.乃 今 «仪 礼 􀅰 士

丧礼»中之制,古今 所 通. 而 滕 之 父、 兄、 百 官 皆 不 欲, 则 如 今 之 亲、

郡王、贝勒、贝子至四品宗室,大 学 士 至 翰、 詹、 科、 道 以 下 会 议 皆 不

画诺矣.如果大周通礼、大周会典、大 周 律 例 有 此 定 制,滕 之 人 臣 虽 背

谬,何至举国若狂? 鲁号秉礼之邦,何 以 自 周 公、伯 禽 至 平 公 无 一 服 从

周制者? 滕则自叔绣至文公数十 君,亦 皆 显 悖 王 朝 定 制.自 成、康 至 宣

王,王灵赫濯,独不畏变礼易服,则 君 流 乎? 又 著 明 «志» 亦 无 之, 则

当时会典、通礼无三年之制至明.然则 此 礼 非 孔 子 所 作 而 何? 与 宰 我 问

短丧合观之,其义自明.

处丧之法将奈何哉? 曰:哭泣 不 秩 声 翁, 缞 绖 垂 涕, 处 倚 庐, 寝 苫

枕潠,又相率强不食而为饥,薄衣 而 为 寒, 使 面 目 陷 , 颜 色 黧 黑, 耳

目不聪 明, 手 足 不 劲 强, 不 可 用 也. 又 曰: 上 士 之 操 丧 也, 必 扶 而 能

起,杖而能行,以此共三年.若法 若 言, 行 若 道. 使 王 公 大 人 行 此, 则
 
228􀅰 孔子改制考

必不能蚤朝,五官六府,辟草木,实 仓 廩; 使 农 夫 行 此, 则 必 不 能 蚤 出

夜入,耕稼树艺;使 百 工 行 此, 则 必 不 能 修 舟 车 为 器 皿 矣; 使 妇 人 行

此,则必不能夙兴夜寐,纺绩织纴.细 计 厚 葬 为 多 埋 赋 之 财 者 也,计 久

丧为久禁从事者也.财以成者,扶 而 埋 之, 后 得 生 者, 而 久 禁 之, 以 此

求富,此譬犹禁耕而求获也,富之 说 无 可 得 焉.是 故 求 以 富 家,而 既 已

不可矣,欲以众人民,意者可邪,其 说 又 不 可 矣. 今 惟 毋 以 厚 葬、 久 丧

者为政,君死丧之三年,父、母死丧 之 三 年, 妻 与 后 子 死 者, 五 皆 丧 之

三年,然后伯 父、叔 父、兄、弟、孽 子 其,族 人 五 月,姑、姊、甥、舅

皆有月数,则毁瘠必有制矣.使面 目 陷 , 颜 色 黧 黑, 耳 目 不 聪 明, 手

足不劲强,不可用也.又曰:上士 操 丧 也, 必 扶 而 能 起, 杖 而 能 行, 以

此共三年,若法 若 言, 行 若 道, 苟 其 饥 约 又 若 此 矣. 是 故 百 姓 冬 不 仞

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墨子􀅰节葬»

哭泣不绝声,缞 绖 倚 庐, 寝 苫 枕 , 三 年 期 月 丧 服, 皆 今 «仪 礼 􀅰

丧服»之制,而墨子攻之.墨子 日 称 禹、 汤、 文、 武, 若 是 三 代 先 王 旧

制,墨子不敢肆攻.其为孔子所作可见.

景公上 路 寝, 闻 哭 声, 曰: 吾 若 闻 哭 声, 何 为 者 也? 梁 丘 据 对 曰:

鲁孔丘之徒鞠语者也.明于礼乐, 审 于 服 丧, 其 母 死, 葬 埋 甚 厚, 丧 三

年,哭泣甚疾.公曰:岂不可哉? 而 色 说 之. 晏 子 曰: 古 者 圣 人 非 不 知

能繁登降之礼,制规矩之节,行表 缀 之 数, 以 教 民, 以 为 烦 人 留 日, 故

制礼不羡于便事.非不知能扬干 戚、钟 鼓、竽 瑟 以 劝 众 也,以 为 费 财 留

工,故制乐不 羡 于 和 民. 非 不 知 能 累 世 殚 国 以 奉 死, 哭 泣 处 哀 以 持 久

也,而不为者,知其无补死者,而深害生者,故不以导民.«晏子􀅰外篇»

惟孔子之 徒, 乃 能 明 于 礼 乐, 审 于 服 丧, 三 年 哭 泣, 而 晏 子 攻 之.

益可知礼乐为孔子所作.凡此皆从邻证而得之.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22
 9

右 «礼»为 ① 子所作.

«乐»旧 名. 郑、 卫 之 声, 倡 优 侏 儒, 犹 杂 子 女. 是 今 六 代 之 乐,

黄帝 «咸池»、 尧 «大 章»、 舜 «大 韶»、 禹 «大 夏»、 汤 «大 頀»、 文 王

«象»、武王 «武 » 皆 孔 子 作, 制 氏 所 传 是 也. 孔 子 新 作 雅 乐, 故 放 郑

声.郑声之名为郑,如今昆曲弋阳腔之 以 地 得 名 也,盖 当 时 所 风 行 天 下

者,非徒一国之乐.

子墨子曰:问于儒者何故为 乐? 曰: 乐 以 为 乐 也. 子 墨 子 曰: 子 未

我应也.今我问曰:何故为室? 曰: 冬 避 寒 焉, 夏 避 暑 焉, 室 以 为 男 女

之别也. 则 子 告 我 为 室 之 故 矣. 今 我 问 曰: 何 故 为 乐? 曰: 乐 以 为 乐

也.是犹曰:何故为室? 曰:室以为室也.«墨子􀅰公孟»

墨子问儒者何故为乐,然则非儒 者 不 为 乐 矣. 儒 为 孔 子 所 创, 故 知

乐为孔子所制,墨子乃敢肆其轻 薄 诋 诽 也.乐 所 以 为 乐,欢 乐 之 义,乃

真为乐之故也.墨子乃云:犹室以 为 室. 戏 侮 之 甚, 可 见 异 教 相 攻, 无

所不至.此孟、荀所不能不发愤者欤?

是故子墨 子 曰: 为 乐 非 也. 何 以 知 其 然 也? 曰: 先 王 之 书, 汤 之

«官刑»有之,曰:其 恒 舞 于 宫, 是 谓 巫 风. 其 刑, 君 子 出 丝 二 卫, 小

人否.似二伯黄径.乃言曰:呜 呼! 舞 佯 佯, 黄 言 孔 章, 上 帝 弗 常, 九

有以亡.上帝不顺,降之百箄,其家 必 坏 丧. 察 九 有 之 所 以 亡 者, 徒 从

饰乐也.于 «武观»曰:启 乃 淫 溢 康 乐, 野 于 饮 食, 将 将 铭 苋 磬 以 力.

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万舞翼翼,章 闻 于 天, 天 用 弗 式. 故 上 者 天 鬼 弗

戒,下者万民弗利.是故子墨子曰:今 天 下 士 君 子,诚 将 欲 求 兴 天 下 之

① “为” 后,疑缺 “孔”.


 
230􀅰 孔子改制考

利,除天下之害,当在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而止也.«墨子􀅰非乐»

王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未制作 之 时, 取 先 王 之 礼 乐 宜 于 今 者 用

之,尧曰 «大章 », 舜 曰 «箫 韶 », 夏 曰 «大 夏 », 殷 曰 «大 瘉 », 周 曰

«大武»,各取其时民所乐者名之.«公羊» 隐五年何注

黄帝之乐曰 «咸池».«乐纬􀅰声仪»

颛顼之乐曰 «五茎».

帝喾之乐曰 «六英».

尧乐曰 «大章».

舜乐曰 «箫韶».

禹乐曰 «大夏».

殷乐曰 «大瘉».

周曰 «酌».

孔子曰:«箫韶»者,舜之遗音也.并同上

乐则 «韶舞».«论语􀅰颜渊»

故 «春秋»应 天 作 新 王 之 事, 时 正 黑 统, 王 鲁, 尚 黑, 绌 夏, 亲

周,故宋,乐宜亲 «招武»,故以虞录亲乐.«繁露􀅰三代改制»

乐声要眇,其传最难,以其音 节 铿 锵, 寄 之 于 声, 易 于 变 失. 三 百

篇之古乐存于 汉 者, «大 戴 􀅰 投 壶» 仅 存 «关 雎»、 «卷 耳»、 «葛 覃»、

«鹊巢»、«驺虞»、 «鹿鸣»、 «白驹»、 «伐檀» 等 八 篇.汉 人 乐 府,至 六

朝仅存 «上之回»、«艾如张»、 «将进酒» 廿四曲.六朝乐府,至唐仅存

«清波»、«白鸠»、«乌栖»、 «子夜» 等六十四曲.唐之 “黄河远上”,见

于宋吴曾 «能 改 斋 漫 录 », 尚 有 音 节, 余 则 亡 矣. 宋 词 之 «九 张 机 »、

«滚板»、 «尾 声»,至 元 而 亡.元 «九 宫 曲 谱 􀅰 北 曲», 亦 至 今 亡 矣. 晋

荀勖复古乐之八十四调,至龟兹 乐 入 而 废.耶 律 破 晋 而 取 之,宋、金 则

亡之矣.龟兹四旦二十八调,至宋 而 亡. 宋 之 十 六 字 调, 至 元 而 亡. 元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23
 1

九调工上尺合士生一凡五、六,今 则 仅 用 七 字 调 而 已.通 计 古 今 乐,无

能久存者.汉以后,文字日 备, 然 自 汉 至 元 三 百 年 前 之 乐, 无 一 存 者.

即乐器,亦 自 琴、 瑟 易 而 筝、 琶, 今 则 筝、 琶 亦 废. 曲 声 之 存 于 今 者,

最古仅有明嘉靖之昆曲,然自梆子乱 弹 出 后,亦 几 等 广 陵 散 矣.嘉 靖 去

今仅三百余岁,若 嘉 靖 前 之 乐, 则 无 几 微 之 存. 汉 章 帝 谒 鲁 孔 子 庙 堂,

尚能陈六代之乐,安有黄帝、尧、舜至章帝 将 三 千 年,而 «咸 池»、 «韶

乐»乃能存乎? 观墨子 之 所 攻,故 知 孔 子 之 制 作 明 矣. «韶 乐» 托 之 于

舜,有揖让之盛德,民主之大公,尤 孔 子 所 愿 望, 故 «春 秋» 录 之, 制

氏传其铿锵鼓舞是也.«汉􀅰艺文志» “«雅琴» 五种”,孔子之乐声哉?

又有 «周歌声曲折»七十篇,久佚矣.

子墨子谓公孟 子 曰: 丧 礼: 君 与 父、 母、 妻、 后 子 死, 三 年 丧 服;

伯父、叔父、兄、弟 期; 族 人 五 月; 姑、 姊、 舅、 甥, 皆 有 数 月 之 丧.

或以 不 丧 之 间, 诵 «诗 » 三 百, 弦 «诗 » 三 百, 歌 «诗 » 三 百, 舞

«诗»三百.若用子之言,则 君 子 何 日 以 听 治? 庶 人 何 日 以 从 事? 公 孟

子曰:国乱则治之,治则为礼乐,国 治 则 从 事, 国 富 则 为 礼 乐. 子 墨 子

曰:国之治,治之废则国之治亦废; 国 之 富 也, 从 事 故 富 也, 从 事 废 则

国之富 亦 废. 故 虽 治 国, 劝 之 无 餍, 然 后 可 也. 今 子 曰: 国 治 则 为 礼

乐,乱则治 之. 是 譬 犹 噎 而 穿 井 也, 死 而 求 医 也. 古 者 三 代 暴 王 ① 桀、

纣、幽、厉薡为声乐,不顾其民,是 以 身 为 刑 屘, 国 为 戾 虚 者, 皆 从 此

道也.«墨子􀅰公孟»

攻服丧及诵 «诗»无暇听治从 事, 富 而 后 教, 文 以 礼 乐, 攻 为 噎 而

穿井,死而求医.此墨子 遍 攻 «诗»、 «礼»、 «乐» 者, 指 明 丧 礼、 歌

«诗» 三 百、 舞 «诗 » 三 百、 弦 «诗 » 三 百 而 后 攻 之, 可 为 «礼 »、

① “王”,原缺,校补.
 
232􀅰 孔子改制考

«诗»、 «乐» 皆 孔 子 作 之 明 证.若 出 于 三 代 先 王, 墨 子 不 应 归 之 儒 者 而

攻之.

子墨子谓程子曰:儒之道足以丧 天 下 者 四 政 焉: 儒 以 天 为 不 明, 以

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 天 下; 又 厚 葬、 久 丧, 重 为 棺 椁, 多 为

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 后 起, 杖 后 行, 耳 无 闻, 目 无 见, 此 足

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墨子􀅰公孟»

墨子攻儒而述其丧礼曰:重为 棺 椁, 多 为 衣 衾, 三 年 哭 泣. 弦 歌 鼓

舞,习为声乐.皆孔子 «仪礼»、 «诗»、 «乐» 之 说. 故 知 «礼»、 «乐»

为孔子作,而非先王.

仲尼之 齐 见 景 公. 景 公 说 之, 欲 封 之 以 尔 稽, 以 告 晏 子. 晏 子 对

曰:不可.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 下; 好 乐 缓 于 民, 不 可 使 亲 治; 立 命

而建事,不可守职;厚葬破民贫国, 久 伤 道 哀 费 日, 不 可 使 子 民; 行 之

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外,故异于 服,勉 于 容,不 可 以 道 众 而 驯 百 姓.自

大贤之灭,周室之 卑 也, 威 仪 加 多 而 民 行 滋 薄, 声 乐 繁 充 而 世 德 滋 衰.

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歌鼓舞以 聚 徒,繁 登 降 之 礼、趋 翔 之 节 以 观

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不可以 补 民,兼 寿 不 能 殚 其 教,当 年 不 能 究

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 «晏

子􀅰外篇»

晏子曰: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不 可 以 教 下; 好 乐 而 淫 人, 不 可 使

亲治;立命而怠事,不 可 使 守 职; 宗 丧 循 哀, 不 可 使 慈 民; 机 服 勉 容,

不可使导众.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 歌 鼓 舞 以 聚 徒,繁 登 降 之 礼 以 示

仪,务趋翔之节 以 劝 ① 众.儒 学 不 可 使 议 世,劳 思 不 可 以 补 民,累 寿 不

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 其 礼, 积 财 不 能 赡 其 乐. 繁 饰 邪 术, 以 营 世 君;

① “劝”,«墨子» 部分钞本、刻本及 «晏子春秋» 作 “观”.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23
 3

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墨子􀅰非儒»

墨子尚俭,故称晏子攻孔子盛声 乐 以 淫 民 侈 世, 饰 弦 歌 鼓 舞、 繁 登

降趋翔以聚徒观众.今考 «仪礼» 登降趋 翔 之 节 最 繁,诸 生 以 时 习 礼 其

家最盛,至于高祖围鲁,弦歌之音不辍,故知 «礼»、 «乐» 二 经 为 孔 子

所制.若夫当时淫礼俗乐,则是时 固 有 之,孔 门 所 不 听,亦 非 墨 子 之 所

攻也.

右 «乐»为孔子所作.

«易»旧名.孔子卜,得阳 «豫», 又 得 «坤»、 «乾», 是 今 上 下 二

篇孔子作,杨何、施、孟、梁丘、京所 传 本 是 也. 卦 彖 爻 象 之 辞 皆 散 附

本卦,伪古本分之,抑为十翼,乱孔 子 篇 数 之 次 第 者 也. «系 辞», «太

史公自序»称为大 传,则 传 而 非 经. «说 卦» 出 宣 帝 河 内 老 屋, 与 «序

卦»、«杂卦»皆伪书,非孔子作.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 里,盖益 «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史

记􀅰周本纪»

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史记􀅰日者传»

«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法言􀅰问神篇»

是 以 宓 牺 氏 之 作 «易 » 也 , 绵 络 天 地 , 经 以 八 卦 . 文 王 附 六 爻 ,

孔 子 错 其 象 而 彖 其 辞 .«汉 书 􀅰 杨 雄 传»

«易»曰:宓 戏 氏 仰 观 象 于 天,俯 观 法 于 地,观 鸟 兽 之 文 与 地 之 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至

于殷、周之际,纣在上位,逆而暴物,文王以诸侯顺命而行道,天人之占

可得而效,于是 «易»重六爻.«汉书􀅰艺文志»

«易»言伏羲作八 卦, 前 是 未 有 八 卦, 伏 羲 造 之, 故 曰 作 也. 文 王
 
234􀅰 孔子改制考

图八,自演为六十四,故曰衍.«论衡􀅰对作»

伏羲得八卦,非作之;文王得成六十四,非演也.«论衡􀅰正说»

伏羲作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孔子作 «彖象»、 «系辞».三圣重业,

«易»乃具足.«论衡􀅰谢短»

据 «史 记 􀅰 周 本 纪»、 «日 者 传»、 «法 言 􀅰 问 神 篇»、 «汉 书 􀅰 艺 文

志»、«杨 雄 传»、«论 衡 􀅰 对 作 篇 » 皆 谓 文 王 重 卦 为 六 十 四 卦 三 百 八 十

四爻,无有以为作卦辞者.是自汉以前,皆 以 为 孔 子 作,无 异 辞.惟

王 辅 嗣 以 六 十 四 卦 为 伏 牺 所 自 重 . «周 易 正 义 􀅰 论 卦 辞 爻 辞 谁 作 » 云 :

一 说 以 卦 辞 、 爻 辞 并 是 文 王 所 作 . 按 : «系 辞» 云 : «易 » 之 兴 也 , 其

于中 古 乎 ? 作 «易» 者 其 有 忧 患 乎 ? 又 曰 :«易» 之 兴 也 , 其 当 殷 之 末

世、周之盛德耶? 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郑学之徒 并 依 此 说 也,则 影 响

附 会 , 妄 变 «杨 何 传 » 史 公 之 真 说 , 其 可 信 乎 ? 至 周 公 作 爻 辞 之 说 ,

西 汉 前 无 之 . «汉 书 􀅰 艺 文 志 » 云 : 人 更 三 圣 . 韦 昭 注 曰 : 伏 羲 、 文

王 、 孔 子 . 即 «正 义» 所 引 «乾 凿 度 » 云 : 垂 皇 策 者 牺 , 卦 道 演 德 者

文 ,成 命 者 孔 .«通 卦 验» 又 云 : 苍 牙 通 灵 昌 之 成 , 孔 演 命 明 道 经 . 晋

纪瞻曰:昔庖牺画八卦,阴阳之理尽矣.文 王、仲 尼 系 其 遗 业,三 圣

相承 , 共 同 一 致 , 称 «易» 准 天 , 无 复 其 余 也 .见 «晋 书 􀅰 纪 瞻 传 ». 亦 无

有及 周 公 者 . 唯 «左 传» 昭 二 年 韩 宣 子 来 聘 , 见 «易» 象 与 鲁 «春 秋 »

曰 :吾 乃 今 知 周 公 德 . 涉 及 周 公 . 此 盖 刘 歆 窜 乱 之 条 , 与 今 学 家 不 同 .

歆 «周 官»、«尔 雅»、«月 令», 无 事 不 托 于 周 公 , «易 » 爻 辞 之 托 于 周

公 亦 此 类 . 唯 马 融 学 出 于 歆 , 故 以 为 爻 辞 周 公 所 作 .见 «周 易 正 义 􀅰 论 卦 辞

爻 辞 谁 作». 或 以 爻 辞 并 是 文 王 作 .«周 易 正 义 􀅰 论卦辞爻辞谁作»云:以

为验爻辞多是文王后事,升卦六 四,王 用 享 于 岐 山.武 王 克 殷 之 后,始

追号文王为王. 若 爻 辞 是 文 王 所 制, 不 应 云 “王 用 享 于 岐 山”. 又 «明

夷»六五:箕子之明夷.武王观兵之 后, 箕 子 始 被 囚 奴, 文 王 不 宜 豫 言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23
 5

箕子之明夷.又 «既 济 » 九 五: 东 邻 杀 牛 不 如 西 邻 之 禴 祭. 说 者 皆 云

“西邻谓文王,东邻谓纣”.文王之时,纣 尚 南 面,岂 容 自 言 己 德 受 福 胜

殷? 又欲抗君之国,遂言东西相邻而 已. 如 «正 义» 言, 爻 辞 又 不 得 为

文王作,则 «艺文志»谓文王重 «易» 六 爻, 作 上 下 篇 者 谬 矣. 三 圣 无

周公,然则舍孔子谁 作 之 哉! 故 «易» 之 卦 爻 始 画 于 牺、 文, «易» 之

辞全出于孔子.十翼之名,史迁父受 «易» 于 杨 何 未 之 闻,殆 出 于 刘 歆

之说.按:«史记􀅰孔子世家»有 «文言»、 «说卦»,而无 «序卦»、 «杂

卦»,«汉􀅰 艺 文 志» 亦 无 «杂 卦». «论 衡 􀅰 正 说»: 孝 宣 皇 帝 之 时, 河

内女子发老屋,得逸 «易»、«礼»、 «尚书» 各一篇,奏之宣帝,下示博

士,然后 «易»、«礼»、«尚书» 各益 一 篇.此 说 «易» 益 一 篇,盖 «说

卦»也.«隋 志»:及 秦 焚 书, «周 易» 独 以 卜 筮 得 存, 唯 失 «说 卦» 三

篇,后河内女子得之.«易»既以卜筮 得 存,自 商 瞿 传 至 杨 何 以 至 史 迁,

未尝云亡失,又未尝有 «序卦»、«杂卦», «论衡» 以 «说卦» 出于宣帝

时,则史迁所未睹,其为 后 出 之 伪 书, «孔 子 世 家» 为 伪 窜 可 知. 王 充

云 “益 «易» 一 篇”, «隋 志» 云 失 三 篇, 因 河 内 得 之 事 而 附 «序 卦»、

«杂卦»,是 «序 卦»、 «杂 卦» 为 刘 歆 伪 作, 可 见 三 篇 非 孔 子 作 明 矣.

«系辞»,欧阳永叔、叶水 心 以 为 非 孔 子 作. 考 其 辞 频 称 “子 曰”, 盖 孔

子弟子所推补者,故史迁以为大 传 也.彖 象 与 卦 辞、爻 辞 相 属,分 为 上

下二篇,乃孔子所作原本.歆以上下二 篇 属 之 演 爻 之 文 王 既 不 可 通,因

以己所伪作之 «序卦»、«杂卦»附之河内女 子 所 得 之 事,而 以 为 孔 子 作

十篇为十翼,夺孔子所作而与之 文 王、周 公,以 己 所 作 而 冒 之 孔 子,诪

张为幻,可笑可骇.然孔子作传而非经, «易» 有 十 翼 而 非 止 上 下 二 篇,

则二千年相沿,无有能少窥其作伪之 迹 者 矣.今 援 引 汉 以 前 说,发 露 大

旨,定 «易»上下二篇为孔子所作.

伏牺作八卦,丘合 而 演 其 文, 读 而 出 其 神, 作 «春 秋» 以 改 乱 制.
 
236􀅰 孔子改制考

«春秋纬»

此条则以演六十四 卦, 亦 归 孔 子 矣. 然 谓 “演 其 文”, 或 指 八 卦 之

辞言之,而六十四卦仍文王所演欤? 但文辞则一字皆孔子所作.

右 «易»为孔子所作.

春秋

«春秋», 旧 名. 墨 子 云: 百 国 «春 秋 ». 公 羊 云: 不 修 «春 秋 ».

«楚语»:教之 «春秋».是今十一 篇 孔 子 作, 公 羊、 穀 梁 所 传, 胡 母 生、

董子所传本是也. «春 秋» 为 孔 子 作, 古 今 更 无 异 论. 但 伪 古 学 出, 力

攻改制,并铲削 笔 削 之 义, 以 为 赴 告 策 书, 孔 子 据 而 书 之, 而 善 恶 自

见.杜预倡之,朱子尤主之.若此,则 圣 人 为 一 誊 录 书 手, 何 得 谓 之 作

乎? 今特辨此.言作 «春秋»者不胜录,略引数条以成例尔.

孔子惧,作 «春 秋». «春 秋»,天 子 之 事 也.孔 子 曰:知 我 者, 其

惟 «春秋»乎? 罪我者,其惟 «春秋»乎? «孟子􀅰尽心»

孔子成 «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滕文»

王者之迹熄而 «诗»亡,«诗»亡然后 «春秋»作.«孟子􀅰离娄»

孔子作 «春秋»,先正王而系万事,见素王之文焉.«汉书􀅰董仲舒传»

仲尼之作 «春秋»也,上探正天端.«繁露􀅰俞序»

孔子受端门之命,制 «春秋» 之 义, 使 子 贡 等 十 四 人 求 周 史 记, 得

百二十国宝书,九月经立.«春秋纬考异邮»

孔子作 «春秋»,陈天人之际 ① 记异考符.«春秋纬握诚图»

哀十四年春,西狩获麟,作 «春秋»,九月书成.«春秋纬演孔图»

孔子曰:丘作 «春 秋 », 始 于 元, 终 于 麟, 王 道 成 也. «春 秋 纬 元

① “际”,原作 “制”,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23
 7

命苞»

孔子曰:丘作 «春秋»天授 «演孔图».«春秋纬演孔图»

孔子曰:诗人疾之不能默,丘疾之 不 能 伏. 是 以 东 西 南 北 七 十 说 而

不用,然后退而修王道,作 «春秋», 垂 之 万 世 之 后, 天 下 折 中 焉. «盐

铁论􀅰相刺»

孔子 ① 因史记作 «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 公 十 四 年,十 二 公.据

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而指博.«史记􀅰孔子世家»

周德不亡, «春 秋» 不 作. «春 秋» 作,而 后 君 子 知 周 道 亡 也. «说

苑􀅰君道»

于是,退作 «春秋»,明素王之道.«说苑􀅰贵德»

以为孔子作 «春秋»,为赤制而断十二公.«后汉书􀅰公孙述传»

孔子得史记以作 «春 秋», 及 其 立 义 创 意, 褒 贬 赏 诛, 不 复 因 史 记

者, 思自出于胸中也.«论衡􀅰超奇»

孔子 作 «春 秋 », 以 示 王 意. 然 则 孔 子 之 «春 秋 », 素 王 之 业 也.

同上

故孔子不王,作 «春秋»以明意.«论衡􀅰定贤»

问:周道不弊,孔子不作 «春秋». «春 秋» 之 作,起 周 道 弊 也.如

周道不弊,孔子不作者,未必无孔 子 之 才, 无 所 起 也. 夫 如 是, 孔 子 之

作 «春秋»,未可以观圣;有若孔 子 之 业 者, 未 可 知 贤 也. 曰: 周 道 弊,

孔子起而作之.同上

使孔子得王,«春秋»不作.«论衡􀅰书解»

至周之时,人民久薄,故孔子作 «春秋».«论衡􀅰齐世»

玄之闻也,孔子时,周道衰亡,己 有 圣 德 无 所 施 用, 作 «春 秋» 以

① “孔子”,原作 “乃”.系康有为所改,以明句意.
 
238􀅰 孔子改制考

见志.其言少从以为天下法.«五经异义»

孔子 作 «春 秋», 周 何 王 时 也? 自 卫 反 鲁, 然 后 乐 正, «春 秋» 作

矣.自卫反鲁,哀公时也.自卫,何 君 也? 俟 孔 子 以 何 礼, 而 孔 子 反 鲁

作 «春秋»乎? 孔子 录 史 记 以 作 «春 秋», 史 记 本 名 «春 秋» 乎? 制 作

以为经,乃归 «春秋»也.«论衡􀅰谢短»

论作 «春秋»之时,制作以为经,最详.

孔子,周世多力之 人 也. 作 «春 秋»① , 秘 书 微 文, 无 所 不 定. «论

衡􀅰效力»

右 «春秋»为孔子所作.

总论六经为孔子所作 ② ②

仲尼作经,本一而已.«申鉴􀅰时事»

«诗»、«书»、«礼»、 «春秋»,或因或作,而成于仲尼乎? 其益可知

也.«杨子􀅰问神»

孔子定 “六经”以行其道.«白虎通􀅰五经»

“六经”之作皆有据.«论衡􀅰书解»

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 训, 以 教 七 十 子, 使 服 其 衣 冠, 修 其

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淮南􀅰说林»

治世有孔子之经.«潜夫论􀅰思贤»

孔子作法 “五 经 ”, 运 之 天 地, 稽 之 图 象, 质 于 三 王, 施 于 四 海.

«春秋纬演孔图»

此义与 «中庸» “君 子 之 道 本 诸 身, 征 之 庶 民, 考 诸 三 王 而 不 谬,

① “秋” 下,«论衡» 有 “删五经” 等字.


② 此标题由编者据文所加.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23
 9

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 世 以 俟 圣 人 而 不 惑” 同.若 其 直

指 “五经”为孔子作,尤为明显.自 刘 歆 篡 乱 诸 经, 归 之 周 公, 而 孔 子

制作之义晦矣.幸赖孔门口说遗 文 犹 有 存 者,足 以 证 知.吉 光 片 羽,可

谓鸿宝.

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 文 王 之 文, 传 在 孔 子. 孔 子 为 汉

制文,传在汉也.受天之文,文人宜遵 “五经”、 “六 艺” 为 文. «论 衡 􀅰

佚文»

“五经”、“六 艺” 之 文,孔 子 为 汉 制 之, 则 “五 经”、 “六 艺” 非 孔

子所作而何? 王仲任犹传微言哉!

孔子之胸有文曰:制作定世符运.«春秋纬演孔图»

孔子谓老聃曰:某治 «诗»、 «书»、 «礼»、 «乐»、 «易»、 «春 秋»

“六经”.«庄子􀅰天运»

古之人其备乎? 配神明,醇天地, 育 万 物, 和 天 下, 泽 及 百 姓, 明

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 精 粗, 其 运 无 乎 不 在. 其 明 而 在 数

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 «诗»、 «书»、 «礼»、 «乐» 者,

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 «诗» 以道志, «书» 以 道 事, «礼» 以 道

行,«乐»以道和, «易» 以道阴阳, «春 秋» 以 道 名 分. 其 数 散 于 天 下

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 而 道 之.天 下 大 乱,贤 圣 不 明,道 德 不

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譬 如 耳、 目、 鼻、 口, 皆 有 所 明, 不 能 相

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 有 所 用. 虽 然, 不 该 不 遍, 一 曲 之 士

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 人 之 全, 寡 能 备 于 天 地 之 美, 称 神

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 不 明,郁 而 不 发,天 下 之 人 各 为 其 所

欲焉以自为方.悲夫! 百家往而不 反, 必 不 合 矣! 后 世 之 学 者, 不 幸 不

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庄子学出田子方,田子方为子夏 弟 子, 故 庄 生 为 子 夏 再 传, 实 为 孔
 
240􀅰 孔子改制考

子后学.其 «天下篇»遍论当 时 学 术, 自 墨 子、 宋 钘、 田 骈、 慎 到、 关

尹、老聃、惠 施, 庄 周 亦 自 列 一 家, 而 皆 以 为 耳、 目、 鼻、 口 仅 明 一

义,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不见纯体 而 裂 道 术,云 邹、鲁 之 士 缙 绅 先 生 能

明之.缙绅是儒衣,邹、鲁皆孔子后 学, 则 古 人 非 孔 子 而 何? 所 以 尊 孔

子者云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 和 天 下, 泽 及 百 姓, 明 于 本 数, 系 于

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 不 在. 又 开 篇 称 为 “神 明 圣 王”,

自古尊孔子、论孔子,未有若庄生 者.虽 子 思 称 孔 子 曰:洋 洋 乎 发 育 万

物,峻极于 天, 上 律 天 时, 下 袭 水 土. 不 若 庄 子 之 该 举. 子 贡、 有 若、

宰我所称,益不若子思矣! 固由庄 生 之 聪 辨,故 一 言 而 能 举 其 大;亦 由

庄生曾为后学,能知其深也.后世以 «论 语» 见 孔 子, 仅 见 其 庸 行; 以

«春秋»见孔子, 仅 见 其 据 乱 之 制; 以 心 学 家 论 孔 子, 仅 见 其 本 数 之 端

倪;以考据家论孔子,仅见其末度 之 一、 二. 有 庄 生 之 说, 乃 知 孔 子 本

数、末度、小大、精粗无乎不在.信乎 惟 天 为 大, 固 与 后 儒 井 牖 之 见 异

也.云: «诗» 以 道 志, «书» 以 道 事, «礼» 以 道 行, «乐» 以 道 和,

«易»以道阴阳, «春 秋» 以 道 名 分. 朱 子 谓 其 以 一 字 断 语, 如 大 斧 斫

下,非知之深安能道得? “六经” 之大义, “六经” 之次序,皆赖庄生传

之.云 “其明而在数度”、“其在 «诗»、«书»、 «礼»、 «乐»”,皆孔子所

作.数度 殆 即 纬 欤? 庄 子 又 称: 孔 子 十 二 经 以 见 老 子. 十 二 经 者,

“六经”、 “六 纬” 也. 孔 子 后 学 传 “六 经” 以 散 于 天 下, 设 教 于 中 国,

于孔学传经 传 教 之 绪 亦 赖 此 而 明. 庄 生 称 孔 子 “内 圣 外 王 ”, 与 荀 子

“圣者,尽伦者也;王者,尽制者也”. 悲 其 暗 而 不 明, 郁 而 不 发, 叹 后

学者不见之不幸,而疾呼道术之 将 裂,卫 道 之 深,虽 孟、荀 之 放 淫 辞 而

卫大道,岂有过哉? 特庄生 阅 世 过 深, 以 为 浊 世 不 可 与 庄 语, 故 危 言、

寓言、重言, 故 为 曼 衍, 遂 千 年 无 知 庄 生 者. 或 以 古 人 属 禹、 汤、 文、

武,则开端云:天下之治方术者多 矣! 皆 以 其 有 为 不 可 加.指 当 时 春 秋
孔子改制考卷十   六经皆孔子改制所作考 􀅰24
 1

战国创教立说之诸子而言,故谓为 “治方术”. «论 衡» 谓 孔 子,诸 子 之

杰者也.孔子在当时,道未一 统, 孔、 墨 并 称, 儒、 墨 相 攻, 故 列 在 当

时天下治方术诸家之内.若古之人为三代 先 王,则 当 言 古 今 之 为 治 道 多

矣,不当言天下之治方术.文质三 正,循 环 递 嬗,三 王 方 听 人 人 用 二 代

之礼乐,何尝以为 无 以 加? 故 知 古 之 人 非 三 代 先 王 也. 既 非 三 代 先 王,

则古之人为孔子尤确.而古之人所为 «诗»、 «书»、 «礼»、 «乐», 非 孔

子而何? 能明庄子此篇,可明当时 诸 子 纷 纷 创 教,益 可 明 孔 子 创 儒,其

道最大,而 “六经”为孔子所作,可为铁案.

“五经”之兴,可谓作矣.«论衡􀅰对作»

丘生苍 际, 触 期 稽 度, 为 赤 制. 故 作 «春 秋», 以 明 文 命, 缀 纪

«书»,修 ① 定 «礼»、«乐».«尚书纬考灵曜»

此云撰 «书»定 «礼»,则 «书»、«礼»为孔子所明矣.

圣人之制 经, 以 遗 教 后 贤 也. 譬 犹 巧 鮂 之 为 规 矩 准 绳, 以 遗 后 工

也.«潜夫论􀅰赞学»

据周史以立新经.«春秋纬演孔图»

圣人不空生,必有所制以显天心.丘 为 木 铎, 制 天 下 法. «春 秋 纬 演

孔图»

丘为制法之主,黑绿不代苍黄.«孝经 ② 纬援神器»

右总论 “六经”为孔子所作.

① “修”,原缺,校补.
② “孝经”,原作 “春秋”,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十一   孔子改制托古考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惟义 所 在. 斯 言 也, 何 为 而 发 哉? 大

人莫若孔子,其为孔子 改 制 “六 经” 言 耶? 慈 母 之 养 子 也, 托 之 鬼 神,

古昔以耸善戒恶.圣人爱民如子,其 智 岂 不 若 慈 母 乎? 子 思 曰:无 征 不

信,不信 民 弗 从. 欲 征 信 莫 如 先 王. 传 曰: 可 与 立, 未 可 与 权. «易»

曰:巽以行 权. 权 者, 知 轻 重 之 谓. 拨 乱 救 民, 硁 硁 必 信, 义 孰 重 轻?

巽辞托先王,俾 民 信 从, 以 行 权 救 患. 孔 子 乎, 将 为 硁 硁 必 信 之 小 人

乎? 抑为唯义所在之大人乎? 况寓言尤诸子之俗哉!

子曰:吾作 «孝经»,以 素 王 无 爵 禄 之 赏, 斧 钺 之 诛, 故 称 明 王 之

道.曾子避席 复 坐. 子 曰: 居, 吾 语 女, 顺 孙 以 避 灾 祸, 与 先 王 以 托

权.«孝经纬钩命诀»

孔子改制托古大义,全见于此.一 曰 素 王 之 诛 赏, 一 曰 与 先 王 以 托

权.守经之徒,可与立者也.圣人但 求 有 济 于 天 下, 则 言 不 必 信, 惟 义

所在.无征不信,不信民不从,故一 切 制 度 托 之 三 代 先 王 以 行 之.若 谓

圣人行事不可依托,则是以硁硁之小 人 律 神 化 之 孔 子 矣.布 衣 改 制,事

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文王,周始受命之王,天之所命,故上系天端.方陈受命,制正月,

故假以为王法.«公羊»隐元年何注

«春秋»以新王受命,而 文 王 为 受 命 之 王, 故 假 之 以 为 王 法, 一 切

制度皆从此出. 必 托 之 文 王 者, 董 子 «繁 露 » 所 谓 时 诡 其 实 以 有 所 讳

也.必如是,而后可以避祸,而后可以托 王. «论 语»:文 王 既 没,文 不


孔子改制考卷十一   孔子改制托古考 􀅰24
 3

在兹乎? 孔子明以自谓矣.何邵公非嫡传口说,何敢谓为假乎?

仲尼之作 «春秋»也,上探正 天 端, 王 公 之 位, 万 民 之 所 欲; 下 明

得失,起贤才,以得后圣.故引史 记, 理 往 事, 正 是 非, 见 王 公 史 记 十

二公之间皆衰 世 之 事, 故 门 人 惑. 孔 子 曰: 吾 因 其 行 事, 而 加 乎 王 心

焉,以为见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明.«繁露􀅰俞序»

孔子明得失,见成败,疾时世 之 不 仁, 失 王 道 之 体, 故 缘 人 情, 赦

小过.传又明之曰:君子辞也.孔 子 曰: 吾 因 行 事, 加 吾 王 心 焉, 假 其

位号以正人伦,因其成败以明顺逆.同上

孔子以 布 衣 而 改 乱 制, 加 王 心, 达 王 事, 不 得 不 托 诸 行 事 以 明 其

义.当时门人犹惑之,况门外者乎? 此孔子之微言,董子能发明之.

有非力之所能致而自至者,西狩 获 麟 受 命 之 符 是 也.然 后 托 乎 «春

秋»正不正之间,而明改制之义,一统 乎 天 子 , 而 加 忧 于 天 下 之 忧 也 .

务 除 天 下 之 所 患 , 而 欲 上 通 五 帝 , 下 极 三 王 , 以 通 百 王 之 道 . «繁 露 􀅰

符 瑞»

孔子受天命,改乱制,通三统, 法 后 王. 托 古 改 制 之 义, 此 条 最 为

显确,可无疑矣.

托记高祖以来事可及问闻知者, 犹 曰: 我 但 记 先 人 所 闻, 辟 制 作 之

害.«公羊» 哀十四年何注

略与 «钩命诀»义同,本文自明显,邵公盖深知口说者.

«春秋»假行事以见 王 法, 圣 人 为 文 辞 孙 顺, 善 善 恶 恶, 不 可 正 言

其罪.«公羊» 庄十年何注

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 衰 废, 孔 子 为 鲁 司 寇, 诸 侯 害 之, 大

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 行 也,是 非 二 百 四 十 二 年 之 中,以 为

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 夫, 以 达 王 事 而 已 矣. 子 曰: 我 欲 载

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244􀅰 孔子改制考

太史公,董生嫡传. «春 秋» 之 学, 皆 有 口 说 相 传, 故 深 知 孔 子 托

古改制之义.

明 «春秋»之道亦通于三王,非主 假 周, 以 为 汉 制 而 已. «公 羊 » 桓

三年何注

夏、殷、周三统,皆孔子所托,故曰 “非主假周”也.

昔者,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 义. 后 世 之 君 子, 或 以 厚 葬、 久 丧 以

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 葬、 久 丧 以 为 非 仁 义, 非 孝 子 之 事

也.曰:二子 者, 言 则 相 非, 行 即 相 反, 皆 曰 吾 上 祖 述 尧、 舜、 禹、

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非, 行 即 相 反, 于 此 乎 后 世 之 君 子, 皆

疑惑乎二子者言也.«墨子􀅰节葬»

厚葬、久丧,孔子之制,当时未 有 定 论. 墨 子 攻 之 为 言 相 非, 行 相

反,则儒教托古之义不待辨.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 不 同, 皆 自 谓 真 尧、 舜, 尧、 舜 不

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 «韩非子􀅰显学»

孔子称尧、 舜 五 服 五 章, 山 龙 藻 火, 大 章 «韶 乐 ». 而 墨 子 称 尧、

舜土阶茅茨,夏葛冬裘.所谓 “取舍不同” 也, “皆 自 谓 真 尧、舜”.可

见当时托古于先王之风,韩非犹及知之.

且夫世之愚学,皆不知治乱 之 情, 多 诵 先 古 之 书, 以 乱 当 世 之

治.«韩非子􀅰奸劫弑臣» 

夫称上古之传,颂辩而不悫,道先 王 仁 义 而 不 能 正 国 者, 此 亦 可 以

戏,而不可以为治也.«韩非子􀅰外储说左»

«春秋»之于世事 也, 善 复 古, 讥 易 常, 欲 其 法 先 王 也. 然 而 介 以

一言曰:王者必改制.自僻者得此 以 为 辞, 曰: 古 苟 可 循 先 王 之 道, 何

莫相因? 世迷是闻,以疑正道而信邪言,甚可患也.«繁露􀅰楚庄王»

孔子之作 «春秋»,托新王以改 制, 而 其 于 世 事, 则 欲 人 之 法 先 王,
孔子改制考卷十一   孔子改制托古考 􀅰24
 5

岂不自相剌谬? 不知改制者,孔子之隐志;法 先 王 者, «春 秋» 之 托 词.

在当时莫知其故.自后世口说微言流 布 天 下,改 制 之 义 既 彰,僻 者 乃 有

“先王之道何莫相因”之说,盖犹未明托之义,反以为口实而相难也.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 诸 侯 并 作, 语 皆 道 古 以 害 今, 饰 虚

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史记􀅰秦始皇纪»

“侯”字疑 “子”字 之 误, 盖 谓 诸 子 并 作, 道 古 虚 言, 皆 托 先 王 以

非当世也.

孔子 曰 : 我 欲 观 夏 道 , 是 故 之 杞 , 而 不 足 征 也 , 吾 得 «夏 时 » 焉 .

我 欲 观 殷 道 , 是 故 之 宋 , 而 不 足 征 也 , 吾 得 «坤 »、 «乾 » 焉 . «坤 »、

«乾» 之 义 ,«夏 时» 之 等 , 吾 以 是 观 之 .«礼记􀅰礼运» 

夏、殷之礼皆无征,而仅得 «坤»、 «乾» 之 义, «夏 时» 之 等, 何

为尚有此琐碎 丧 祭 之 典, 如 «檀 弓» 所 杂 称 引 者? 然 则 为 儒 者 之 称 托

何疑?

«春秋»王鲁,托隐公以 为 始 受 命 王. 因 仪 父 先 与 隐 公 盟, 可 假 以

见褒赏之法.«公羊» 隐元年何注

此发诸侯归命、新王蒙褒之制,孔子托此以见义.

定、哀多微辞,主人 习 其 读 而 问 其 传, 则 未 知 己 之 有 罪 焉 尔. «公

羊» 定元年传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

«孟子» 书 多 称 引 尧、 舜, 故 言 性 善 亦 托 之 尧、 舜, 以 明 其 旨. 董

子亦言性善,盖皆公羊家言也.

予观 «春秋»、 «国 语»,其 发 明 «五 帝 德»、 «帝 系 姓» 章 矣, 顾 弟

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 虚. «书» 缺 有 闲 矣, 其 轶 乃 时 时 见 于 他 说. 非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史记􀅰五帝本纪»

系姓古无之,孔子吹律 定 姓, «大 传» 系 之 以 姓 而 不 殊, 百 世 而 婚
 
246􀅰 孔子改制考

姻不通,周道然也.则夏、 殷 已 不 然, 盖 孔 子 特 立 托 之 五 帝 耳. «春 秋

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言殷阳周 阴,详 言 之.此 谓 顾 弟 弗 深 考,时 时

见于他说,又谓非深 思 知 意 难 为 浅 见 寡 闻 者 道, 又 谓 其 所 表 见 皆 不 虚,

更以坚人之信.史公盖深知托古之旨矣.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然 «尚 书» 独 载 尧 以 来, 而 百 家

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 子 所 传 «宰 予 问 五 帝 德» 及

«帝系姓»,儒者或不传.«史记􀅰五帝本纪»

«五帝德»及 «帝系姓»皆孔 子 所 定, 然 尧、 舜 三 代 同 出 黄 帝, 尧、

舜周亲,何舜至耕稼陶 渔, 尧 须 明 扬 侧 陋? 若 夫 玄 鸟 生 商, 履 武 降 稷,

诗人所歌则皆无父而生,平林寒 冰,鸟 覆 牛 腓,决 非 帝 王 之 家.姓 别 男

女,周道乃然,古无是制,何有系姓? 稷 母 为 帝 喾 元 妃, 不 应 逾 越 挚 尧

将二百年,乃见用于舜.世疑皆孔 子 所 托, 或 疑 以 传 疑, 故 两 传 之. 以

理而言,诗文可证也.

古者棺椁无度,中古棺七 寸,椁 称 之.自 天 子 达 于 庶 人,非 直 为

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不得,不 可 以 为 悦;无 财,不 可 以 为 悦.得

之 为 有 财 , 古 之 人 皆 用 之 , 吾 何 为 独 不 然 ? «孟 子 􀅰 公 孙 丑»

诸侯之礼,吾 未 之 学 也; 虽 然, 吾 当 闻 之 矣. 三 年 之 丧, 齐 疏 之

服,榣粥 之 食, 自 天 子 达 于 庶 人, 三 代 共 之. 然 友 反 命, 定 为 三 年 之

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 宗 国 鲁 先 君 莫 之 行, 吾 先 君 亦 莫 之 行 也.

«孟子􀅰滕文»

“三年之丧”,为孔子增改之制,托 于 三 代 圣 王 以 行 之.孟 子 为 孔 子

后学,故日以推行孔道为事.若本 是 三 代 旧 制,则 鲁 自 周 公、伯 禽 至 平

公,滕自叔绣至定公,中间非无贤 君,岂 敢 悖 当 王 定 制,何 至 绝 无 一 人

行之? 鲁为秉礼,亦无人行之,何 也? 且 自 亲 臣、 重 臣、 言 官 盈 廷 会 议

具奏,无一人以为可者.若 大 周 会 典、 大 周 通 礼 显 有 此 条, 且 上 溯 夏、
孔子改制考卷十一   孔子改制托古考 􀅰24
 7

殷会要皆有之,百官议奏能引 «志» 曰,观 瞻 具 在,有 不 知 而 公 然 违 悖

者乎? 与宰我问短丧、齐宣王欲短丧三 说 参 考 之,自 悟 其 为 孔 子 新 改 之

制,托古以为 三 代 矣. 而 尤 莫 若 此 条 之 明 晰. 国 朝 满 洲 臣 工 皆 服 丧 百

日,乾隆时舒 赫 德 请 令 满 洲 臣 工 一 律 服 三 年 丧, 不 行. 舒 赫 德 即 孟 子

也,以今证古,何足异乎?

子张曰: «书» 云:高 宗 谅 阴,三 年 不 言.何 谓 也? 子 曰: 何 必 高

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论语􀅰宪问»

孔子立三年丧 之 制 而 著 之 于 «书», 盖 古 者 高 宗 当 独 行 之. 孔 子 托

古定制,故推之为古之人皆然.

子张问曰: «书» 云:高 宗 三 年 不 言,言 乃 欢. 有 诸? 仲 尼 曰: 胡

为其不然也? 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礼记􀅰檀弓»

义同上.

王曰:寡人 有 疾, 寡 人 好 货. 对 曰: 昔 者, 公 刘 好 货, «诗» 云:

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 思 戢 用 光. 弓 矢 斯 张, 干 戈 戚 扬, 爰

方启行.故居者 有 积 仓, 行 者 有 裹 粮 也, 然 后 可 以 爰 方 启 行. 王 如 好

货,与百姓 同 之, 于 王 何 有? 王 曰: 寡 人 有 疾, 寡 人 好 色. 对 曰: 昔

者,太王 好 色, 爱 厥 妃. «时» 云: 古 公 亶 父, 来 朝 走 马, 率 西 水 浒,

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当 是 时 也, 内 无 怨 女, 外 无 旷 夫. 王

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孟子􀅰梁惠王»

公刘、太王皆非好货、好色之君, 而 孟 子 乃 托 之 以 勉 宣 王. 盖 当 时

人情皆厚古而薄今,儒者之说又迁远 而 难 于 信,故 必 借 古 人 以 为 据,然

后使其无疑而易于入,此虽孟子引导 时 君 之 法,而 儒 家 之 善 于 托 古,亦

可见矣.«淮南子»所谓 “故为道者必托 之 神 农、黄 帝 而 后 能 入 说”,此

类是也.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故丧冠之反吉,非古也.«礼记􀅰檀弓»
 
248􀅰 孔子改制考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 也, 绖 也 者 实 也, 掘 中 霤 而

浴,毁灶以缀足,及葬,毁宗躐行,出于大门,殷道也.学者行之. «礼

记􀅰檀弓»

县子曰:绤衰穗裳,非古也.«礼记􀅰檀弓»

质家亲亲先立娣,文家尊尊先立 侄. 嫡 子 有 孙 而 死, 质 家 亲 亲 先 立

弟,文家尊尊先 立 孙. 其 双 生 也, 质 家 据 见 立 先 生, 文 家 据 本 意 立 后

生.«公羊» 隐元年何注

质家、文家,孔子所托 三 统 之 别 号. «春 秋» 诡 辞 诡 实, 故 不 必 言

夏、殷、周,而曰质家、文家也.

讥始不 亲 迎 也. 何 注: 礼 所 以 必 亲 迎 者, 所 以 示 男 先 女 也. 于 庙

者,告本也.夏后氏逆于庭,殷人逆于堂,周人逆于户.«公羊» 隐三年传

古未有亲迎之礼,盖尊男卑女, 从 古 已 然. 孔 子 始 发 君 聘 臣, 男 下

女,创为亲迎之义, 故 于 «春 秋» 著 之. 何 邵 公 所 云 夏、 殷、 周 之 逆,

盖皆儒者假托 以 为 说. 不 然, 亲 迎 果 为 三 代 所 有, 煌 煌 巨 典, 昭 布 天

下,而孔子何为 独 陈 于 哀 公 之 前,而 公 讶 其 已 重,一 若 闻 所 未 闻 者? 见

«大戴礼» 哀公问于孔子. 墨子亦称 三 代 先 王, 而 讥 儒 者 亲 迎, 祗 褍 若 仆, 盖

孔子创制托古耳.

二月三月皆有王者.二月,殷 之 正 月 也; 三 月, 夏 之 正 月 也. 王 者

存二王 之 后, 使 统 其 正 朔, 服 其 服 色, 行 其 礼 乐, 所 以 尊 先 圣, 通 三

统.师法之义,恭让之礼,于是可得而观之.«公羊» 隐三年何注

«春秋»于十一月、 十 二 月、 十 三 月 皆 书 王, 余 则 无 之. 盖 三 正 皆

孔子特立,而托之三王.其实秦汉 皆 用 十 月,疑 古 亦 当 有 因,未 必 用 三

正也.

黄帝之乐曰 «咸池».«乐纬动声仪»

颛顼之乐曰 «五茎».
孔子改制考卷十一   孔子改制托古考 􀅰24
 9

帝喾之乐曰 «六英».

尧乐曰 «大章».

舜乐曰 «箫韶».

禹乐曰 «大夏».

殷曰 «大頀».

周曰 «酌».

孔子曰:«箫韶»者,舜之遗音也.并同上

王者治定制礼,功成作乐.未制作 之 时, 取 先 王 之 礼 乐 宜 于 今 者 用

之.尧曰 «大章 », 舜 曰 «箫 韶 », 夏 曰 «大 夏 », 殷 曰 «大 瘉 », 周 曰

«大武»,各取其时民所乐者名之.«公羊» 隐五年何注

«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礼乐各以 其 法,象 其 宜.又 曰: «春 秋»

应天作新王之 事, 王 鲁, 绌 夏, 亲 周, 故 宋, 乐 宜 亲 «招 武», 故 以 虞

录亲乐,制宜商.可 见 孔 子 托 古 以 定 乐 制. 不 然, 凡 乐 律 音 曲 恒 易 失

传,难以 传 之 五 百 年 者. 孔 子 去 黄 帝、 顼、 喾 已 二 千 余 载, 尧、 舜、

夏、商亦千余载,乌得有闻 «韶»忘味之理乎? 其托无疑矣.

乐所由来者尚也,必不可废.有 节、 有 侈、 有 正、 有 淫 矣, 贤 者 以

昌,不肖者以亡.昔古朱襄氏之治 天 下 也, 多 风, 而 阳 气 畜 积, 万 物 散

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 以 来 阴 气, 以 定 群 生. 昔 葛 天 氏 之

乐,三人操牛尾, 投 足 以 歌 八 阕: 一 曰 «载 民 », 二 曰 «玄 鸟 », 三 曰

«遂草 木 », 四 曰 «奋 五 谷 », 五 曰 «敬 天 常 », 六 曰 «建 帝 功 », 七 曰

«依地德»,八曰 «总禽 兽 之 极». 昔 陶 唐 氏 之 始, 阴 多 滞 伏 而 湛 积, 水

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气郁阏而滞 著,筋 骨 瑟 缩 不 达,故 作 为 舞 以 宣 导

之.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 夏 之 西,乃 之 阮 隃 之 阴,取 竹 于 嶰

谿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 闲、其 长 三 寸 九 分 而 吹 之,以 为 黄 钟

之宫,吹曰 “舍少”.次制 十 二 筒, 以 之 阮 隃 之 下, 听 凤 凰 之 鸣, 以 别
 
250􀅰 孔子改制考

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 以 比 黄 钟 之 宫, 适 合. 黄 钟 之 宫, 皆

可以生之,故曰:黄 钟 之 宫, 律 吕 之 本. 黄 帝 又 命 伶 伦 与 荣 将 铸 十 二

钟,以和五音,以施 «英韶»,以仲 春 之 月 乙 卯 之 日, 日 在 奎, 始 奏 之,

命之曰 «咸 池 ». 帝 颛 顼 生 自 若 水, 实 处 空 桑, 乃 登 为 帝. 惟 天 之 合,

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 顼 好 其 音,乃 令 飞 龙 作 效 八 风 之

音,命之曰 «承云»,以祭 上 帝. 乃 令 祅 先 为 乐 倡, 祅 乃 偃 寝, 以 其 尾

鼓其腹,其音英英.帝喾 命 咸 黑 作 为 «声 歌»、 «九 招»、 «六 律»、 «六

英».有鮂作 为 鼙 鼓、 钟、 磬、 吹 苓、 管、 埙、 篪、 鞀、 椎 钟. 帝 喾 乃

令人抃或鼓鼙,击钟、磬,吹苓, 展 管 篪, 因 令 凤 鸟、 天 翟 舞 之, 帝 喾

大喜,乃以康帝德.帝尧立, 乃 命 质 为 乐. 质 乃 效 山 林 谿 谷 之 音 以 歌,

乃以麋昹置缶而 鼓 之, 乃 附 石 击 石, 以 象 上 帝 玉 磬 之 音, 以 致 舞 百 兽.

瞽叟乃拌五弦 之 瑟, 作 以 为 十 五 弦 之 瑟. 命 之 曰 «大 章 », 以 祭 上 帝.

舜立,命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 之 八 弦,以 为 二 十 三 弦 之 瑟.帝 舜 乃

命质修 «九招»、 «六 列»、 «六 英», 以 明 帝 德. 禹 立, 勤 劳 天 下, 日 夜

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 通 漻 水 以 导 河, 疏 三 江 五 湖, 注 之

东海,以利黔首. 于 是 命 皋 陶 作 为 «夏 籥 » 九 成, 以 昭 其 功. 殷 汤 即

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 侯, 不 用 轨 度, 天 下 患 之. 汤 于 是 率

六州 以 讨 桀 罪, 功 名 大 成, 黔 首 安 宁. 汤 乃 命 伊 尹 作 为 «大 瘉 », 歌

«晨露»,修 «九招»、 «六 列»,以 见 其 善. 周 文 王 处 岐, 诸 侯 去 殷 三 淫

而翼文王.散宜生曰:殷可伐也.文 王 弗 许. 周 公 旦 乃 作 诗 曰: 文 王 在

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 新. 以 绳 文 王 之 德. 武 王 即 位, 以 六

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 牧 野. 归, 乃 荐 俘 馘 于 京 太 室, 乃 命

周公为作 «大武».成 王 立, 殷 民 反, 王 命 周 公 践 伐 之. 商 人 服 象, 为

虐于东夷,周公遂以 师 逐 之, 至 于 江 南, 乃 为 «三 象», 以 嘉 其 德. 故

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吕氏春秋􀅰古乐»
孔子改制考卷十一   孔子改制托古考 􀅰25
 1

按:孔子三百篇,据 «大戴􀅰投壶篇»仅传 «关雎»、 «卷耳»、 «葛

覃»、«鹊巢»、 «驺 虞»、 «鹿 鸣»、 «白 驹»、 «伐 檀» 八 篇. 汉 时 «上 之

回»、«艾如张»等乐府,至六朝仅传二十四篇.六朝 «子夜»、 «清鸠»、

«白纻»、 «乌 栖» 等 曲,至 唐 时 仅 传 六 十 余 曲. 唐 时 诗 皆 入 律, 旗 亭 雏

鬟皆歌诗人 绝 句, 至 宋 时, 见 吴 曾 «能 改 斋 漫 录 », 仅 传 “黄 河 远 上 ”

一诗之节拍.宋词及 «九 张 机»、 «滚 拍», 其 音 节 元 时 已 亡. 今 乐 府 古

音传于今者,只有明嘉靖时之魏良辅,若 元 时 北 曲 之 音 节 已 亡 矣.至 于

乐律,则隋时苏提婆之 «龟兹» 二 十 八 调, 宋 时 已 亡. 宋 时 十 六 调, 至

今已亡;笛孔中勾字一调,今亦亡 矣.曲 乐 之 音 节 要 眇,宫 商 分 析 尤 易

舛错,苟失传人,即不可考.由此推 之, 乐 无 能 传 至 五 百 年 者. 孔 子 于

黄帝、顼、喾相去二千余年,唐、 虞、 夏、 商 亦 千 余 岁, 安 能 传 至 汉 章

帝时尚舞六代之乐? 其为孔子所托无疑,故墨子敢非之也.

禹之法犹存,而夏不世王.«荀子􀅰君道»

按:«论语»、 «中 庸»、 «礼 记 􀅰 礼 运» 称 夏 礼 能 言, 杞 不 足 征. 既

不足征,则禹之法度典章今日安有存乎? 此为儒托古无疑矣.

古者百王之一天下、臣诸侯也,未有过封内千里者也.«荀子􀅰强国»

按:此与 «孟子»所引 “夏后、殷之盛,未有过千里”之说同.

古者汤以亳,武王以滈,皆以百里之地也.«荀子􀅰议兵»

汤居亳,武王居鄗,皆百里之地也.«荀子􀅰正论»

按:«孟子»:齐宣王谓文王之 囿 七 十 里,孟 子 谓 于 传 有 之.则 当 时

事实也.囿既七十里,以百里大国 计 之, 已 占 其 七 分, 岂 复 成 国 哉? 当

时境地寥廓,随地皆可迁徙,随地皆可 垦 拓,非 有 如 今 日 此 疆 彼 界 之 严

也,则非百里明矣.乃孟子 谓 文 王 以 百 里, 荀 子 谓 汤、 武 皆 百 里 之 地,

可知百里为孔子之制,托古以明之耳.又 贾 子 «新 书»:欲 天 下 之 治 安,

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所谓力 少, 则 易 使 以 义; 国 少, 则 无 邪 心. 贾
 
252􀅰 孔子改制考

子发明孔子制者也.

凡礼,事生,饰欢 也;送 死,饰 哀 也;祭 祀,饰 敬 也;师 旅,饰 威

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一也,未有知其由来者也.«荀子􀅰礼论»

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 夫 是 之 谓 至 隆, 是 百 王 之 所 同, 古

今之所一也.«荀子􀅰礼论»

按:事生、送死、祭祀、 师 旅 之 礼, 国 家 重 典 也. 既 为 百 王 所 同,

则皇皇巨制,彪曜古 今, 岂 有 不 知 厥 由 来 者 哉? 何 以 夏 礼、 殷 礼, 杞、

宋皆不足征? 且既为百王所同,何以墨 子 所 称 述 者 又 不 同 也? 至 墨 子 丧

制三月,孔子三 年, 故 滕 文 欲 行 之, 父 兄 百 官 皆 不 欲, 援 引 先 君 以 挠

之.不然,是为百王所同,古今一致, 滕 文 行 之, 百 官 敢 诬 先 君 以 不 孝

者哉? 可无疑于孔子托先王者矣.

古者什一而藉.古者曷为什一 而 藉? 什 一 者, 天 下 之 中 正 也. 多 乎

什一,大 桀、 小 桀; 寡 乎 什 一, 大 貉、 小 貉. 什 一 者, 天 下 之 中 正 也.

什一行,而颂声作矣.«公羊» 宣十五年传

按:«孟子»:貉稽言:吾欲二 十 而 取 一.孟 子 攻 之,盖 非 孔 子 中 正

之制也.古无是制,孔子托之耳.

作三军.传曰:古者上卿、下卿,上士、下士.«公羊» 襄十一年传

三代前 无 是 制, 孔 子 托 之 耳, 与 «管 子 􀅰 法 法 » 之 言 “四 士 ”

说同.

子曰:大哉 尧 之 为 君 也! 巍 巍 乎! 惟 天 为 大, 唯 尧 则 之. 荡 荡 乎,

民无能名焉.«论语􀅰泰伯»

民无能名,固见尧之大.然亦可 考 见 尧 无 事 实 流 传, 凡 孔、 墨 所 称

同为托古也.

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 “六艺”. «诗»、 «书» 虽缺,然虞、夏

之文可知也.«史记􀅰伯夷列传»
孔子改制考卷十一   孔子改制托古考 􀅰25
 3

按:三代以 上 茫 昧 无 稽, «列 子» 所 谓 “若 觉 若 梦 若 存 若 亡” 也.

“虞、夏之文”,舍 “六经”无从考信,韩非言: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

儒、墨之诚? 可 见 “六 经”中 先 王 之 行 事,皆 孔 子 托 之,以 明 其 改 作 之

义.«诗»、«书»虽缺句,疑刘歆伪窜.

孔子曰:殷路车为善,而色尚白.«史记􀅰殷本记»

董子 «三代改制质文篇»详言之,孔子立三统之义.

子谓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

语􀅰八佾»

孔子最 尊 禅 让, 故 特 托 尧、 舜, 已 详 «孔 子 特 尊 尧、 舜 篇». «韶

乐»即孔子所定之乐. «繁 露 􀅰 三 代 改 制 质 文 篇»: «春 秋» 应 天 作 新 王

之事,时 正 黑 统, 王 鲁, 尚 黑, 绌 夏, 亲 周, 故 宋, 乐 宜 亲 «韶 »、

«武».故以虞录亲乐,非孔子之乐而何?

儒者称法古而言訾当世,贱所见而贵所闻.«盐铁论􀅰论诽»

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 孔子曰:不. «说

苑􀅰建本»

今世儒者之说人主 ① ,不 善 今 之 所 以 为 治,而 语 已 治 之 功 ; 不 审 官

法 之 事 , 不 察 奸 邪 之 情 , 而 皆 道 上 古 之 传 , 誉 先 王 之 成 功 . «韩 非 子 􀅰

显 学»

儒者 “道上古”,“誉先王”,托古以易当世也.

据古文 ② 以应当 世, 犹 辰 参 之 错, 胶 柱 而 调 瑟, 固 而 难 合 矣. 孔 子

所以不用于世,而孟轲贱于诸侯也.«盐铁论􀅰相刺»

文学守 死 渣 滓 之 语, 而 终 不 移. 夫 往 古 之 事, 昔 有 之 语, 已 可 睹

① “人主”,原作 “主人”,误,校改.
② “文”,原作 “人”,误,校改.
 
254􀅰 孔子改制考

矣.«盐铁论􀅰国疾 ①»

今以近世观之,自以目有所见,耳有所闻,世殊而事异.同上

此盖当时攻儒者之托古,然则托 古 之 风 沿 袭 已 久,故 人 皆 得 知 而 攻

之也.

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 训, 以 教 七 十 子, 使 服 其 衣 冠, 修 其

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淮南子􀅰要略»

孔子先反,门人 后, 雨 甚, 至. 孔 子 问 焉, 曰: 尔 来 何 迟 也? 曰:

“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闻之,古者不修墓. «礼

记􀅰檀弓»

易墓,非古也.同上

葬义,孟 子 发 之 至 详, 不 过 备 棺 椁、 蔽 骸 体 而 已. 孔 子 重 魂 不 重

魄,故有庙祭而无墓 祭, «记» 所 谓 “送 形 而 往, 迎 精 而 反” 是 也. 门

人厚葬 颜 子, 犹 非 之. 盖 厚 葬 修 墓, 乃 是 旧 制, 孔 子 反 言 非 古, 正 是

托古.

孔子曰:五帝出受籹图.«尚书纬璇机铃»

帝喾以上,朴略难传;唐虞以来,焕炳可法.同上

自三皇以下,天命未去,飨善,使一姓不再命.«尚书纬帝命验»

河图曰:仓帝之治八百二十岁,立戊午蔀.«尚书纬运期授»

黄帝冠黄文,白帝冠白文,黑帝冠黑文.«春秋纬合诚图»

黄帝德冠帝位.

黄帝请 ② 问太一长生之道,太一曰:齐戒六丁,道乃可成.

黄帝布迹,必稽功务法.

① “疾”,原作 “病”,校改.
② “请”,原作 “德”,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十一   孔子改制托古考 􀅰25
 5

黄帝游元扈洛水 上, 与 大 司 马 容 光、 左 右 辅 周 昌 等 百 二 十 二 人 临

观.凤凰衔图置帝前.再拜受图.

伏羲龙身,牛首,渠 肩,达 掖,山 准,日 角,朏 目,珠 衡,长 九 尺

有一寸.望之广,视之专.并同上

尧时气充盛,上感皇天,景星出.«春秋纬感精符»

黄帝坐于扈阁,凤凰 衔 书 至 帝 前, 其 中 得 五 始 之 文. «春 秋 纬 » 卷 三

十五

黄帝、伏羲皆茫渺无可考,观于 宰 我 问 于 孔 子 曰: 昔 者, 予 闻 诸 荣

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 帝 者 人 耶? 抑 非 人 耶? 何 以 至 于 三 百 年 乎?

孔子曰:予,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可 胜 观 耶? 夫 黄 帝 尚 矣, 女

何以为? 先生难 言 之.见 «大 戴 礼 􀅰 五 帝 德 ». 然 则 三 皇 五 帝 之 事, «列 子»

所谓 “若存若亡 若 觉 若 梦”, 安 有 上 世 之 遗 书, 黄 白 之 帝 冠, 黄 帝 观 凤

凰衔图,伏羲之龙身牛首,瑰璚诡琐,如此之实迹耶? 其为称托何疑?

孔子对曰:生乎今之世,志古 之 道; 居 今 之 俗, 服 古 之 服. 舍 此 而

为非者,不亦鲜乎? 哀公曰:然则 今 夫 章 甫、 句 屦、 绅 带 而 搢 笏 者, 此

皆贤乎? «大戴记􀅰哀公»

章甫、句屦、绅带、搢 笏,盖 孔 子 所 改 定 之 儒 服 也. «孝 经» 所 谓

“非先王之 法 服 不 敢 服”, «孟 子» 所 谓 “服 尧 之 服”, 此 所 谓 “服 古 之

服”,皆托也.

文学褒衣博带,窃周公之服.«盐铁论􀅰利议»

儒服创自孔子,哀公见 而 惊 问, 而 云 “窃 周 公 之 服”, 知 必 孔 子 之

托周公也.

古者税什一,丰年 补 败, 不 外 求 者, 上 下 皆 足 也. «穀 梁 » 庄 二 十 八

年传

古者十一,籍而不税,初税亩, 非 正 也. 古 者 三 百 步 为 里, 名 曰 井
 
256􀅰 孔子改制考

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私田 稼 不 善 则 非 吏, 公 田 稼 不 善 则 非

民.初税亩者,非公 之 去 公 田, 而 履 亩 十 取 一 也, 以 公 之 与 民 为 已 悉

矣.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穀梁» 宣十五年传

古者,立国家百官,具农工,皆有 职 以 事 上. 古 者, 有 四 民: 有 士

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夫 甲, 非 人 人 之 所 能 为 也. 作 丘 甲, 非

正也.«穀梁» 成元年传

非先王之法服不 敢 服, 非 先 王 之 法 言 不 敢 道, 非 先 王 之 德 行 不 敢

行.«孝经􀅰卿大夫章»

法服者, 儒 服 也. 儒 服 为 孔 子 之 服, 鲁 哀 公 之 问 孔 子 曰: 夫 子 之

服,其儒服与? 此云先王盖孔子托也.

子 曰 : 夫 召 我 者 , 而 岂 徒 哉 ? 如 有 用 我 , 吾 其 为 东 周 乎 ? «论 语 􀅰

阳 货»

平王东迁而周亡, 故 孔 子 作 «春 秋», 绌 周, 王 鲁, 直 以 春 秋 为 继

周之一代.托始于隐公,适 当 平 世, 何 尚 东 周 之 可 为 乎? 此 言 为 东 周,

盖托也.
孔子改制考卷十二   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

孔子法尧、舜、文王总义

孔子法尧、舜

孔子法文王

孔子改制后弟子后学皆称尧、舜

孔子改制后弟子后学皆称文王

尧、舜为民主,为太平世,为人 道 之 至, 儒 者 举 以 为 极 者 也. 然 吾

读 «书»,自 «虞书»外未尝有言尧、舜者. «召 诰» 曰:我 不 可 不 监 于

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 殷. 又 曰: 我 不 敢 知 曰 有 夏 服 天 命, 惟 有 历 年;

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 年.又 曰:丕 若 有 夏 历 年,式 勿 替 有 殷

历年.«多方»曰:非天庸释有夏,非天庸释有殷. «立政» 曰:古之人

迪惟有夏,亦越成汤,戚丕厘上 帝 之 耿 命. 皆 夏、 殷 并 举, 无 及 唐、 虞

者.盖古者大朝,惟有夏、殷而已, 故 开 口 辄 引 以 为 鉴. 尧、 舜 在 洪 水

未治之前,中 国 未 辟, 故 «周 书 » 不 称 之. 惟 «周 官 » 有 “唐、 虞 稽

古,建官惟百” 之 言, 然 是 伪 书, 不 足 称 也. «吕 刑» 有 “三 后” 矣,

“皇帝”清问下民,古人主无称皇 帝 者, 盖 上 帝 也, 则 亦 无 称 尧、 舜 者.

若 «虞书»、«尧典»之盛,为孔子手作,观 «论衡» 所述, “钦明文思”

以下,为孔子作. «皋 陶» 有 “蛮 夷 猾 夏” 之 辞, 尧、 舜 时 安 得 有 夏?

其为孔 子 所 作 至 明 矣. 韩 非 谓: 孔、 墨 同 称 尧、 舜, 而 取 舍 相 反. 尧、

舜不可复生,谁使定孔、墨之真? 由 斯 以 推, 尧、 舜 自 让 位 盛 德, 然 太

平之盛,盖孔子之七佛也.«孝经纬» 所谓 “托 先 王 以 明 权”.孔 子 拨 乱
 
258􀅰 孔子改制考

升平,托文王以 行 君 主 之 仁 政, 尤 注 意 太 平, 托 尧、 舜 以 行 民 主 之 太

平.然其恶争夺而重仁 让, 昭 有 德, 发 文 明, «易» 曰: “言 不 尽 意”,

其义一也.特施行有序,始于粗粝而 后 致 精 华. «诗» 托 始 文 王, «书»

托始尧、舜,«春秋»始文王,终尧、舜. «易» 曰:言 不 尽 意.圣 人 之

意,其犹可推见乎? 后儒一孔之见, 限 于 乱 世 之 识. 大 鹏 翔 于 寥 廓, 而

罗者犹守其薮泽,悲夫!

孔子法尧、 舜、 文王总义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礼记􀅰中庸»

孔子改 制, 专 托 尧、 舜、 文、 武. «公 羊» 既 发 大 义, 子 思 传 之,

与 «公羊»合,可谓独提宗旨,发揭 微 言. 孔 子 最 尊 文 王 之 让 德, 志 在

文王.然墨子谓:孔子法周,而未法 夏. 荀 子 谓: 孔 子 一 家 得 周 道 举 而

用之.故亦并称文、武也.

昔者,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 义. 后 世 之 君 子, 或 以 厚 葬、 久 丧 为

仁也,义 也, 孝 子 之 事 也; 或 以 厚 葬、 久 丧 以 为 非 仁 义, 非 孝 子 之 事

也.曰:二子 者 言 则 相 非, 行 则 相 反, 皆 曰: 吾 上 祖 述 尧、 舜、 禹、

汤、文、武之道者也.«墨子􀅰节葬»

孔子厚葬 、久丧,墨 子 薄 葬、 短 丧, 相 非 相 反, 而 皆 自 谓 尧、 舜、

禹、汤、文、武之道.此与 «韩 非 􀅰 显 学 篇» 谓 “孔 子、 墨 翟 俱 道 尧、

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 舜. 尧、 舜 不 可 复 生, 谁 使 定 尧、 舜 之

真”全合.比两书观之, 借 仇 家 之 口 以 明 事 实, 可 知 “六 经” 中 之 尧、

舜、文王,皆孔子民主、君主之所 寄 托, 所 谓 尽 君 道, 尽 臣 道, 事 君 治

民,止孝 止 慈, 以 为 轨 则, 不 必 其 为 尧、 舜、 文 王 之 事 实 也. 若 尧、

舜、文王之为中国古圣 之 至, 为 中 国 人 人 所 尊 慕, 孔、 墨 皆 托 以 动 众,

不待言矣.
孔子改制考卷十二   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 􀅰25
 9

右孔子法尧、舜、文王总义.

孔子法尧、 舜

君子曷为为 «春秋»? 拨乱世,反 诸 正, 莫 近 诸 «春 秋». 则 未 知 其

为是与? 其 诸 君 子 乐 道 尧、 舜 之 道 与? 末 不 亦 乐 乎? 尧、 舜 之 知 君 子

也.«公羊» 哀十四年传

«春秋»始于文王, 终 于 尧、 舜. 盖 拨 乱 之 治 为 文 王, 太 平 之 治 为

尧、舜,孔子之圣意,改制之大义,«公羊»所传微言之第一义也.

尧、舜当古历象日月 星 辰, 百 兽 率 舞, 凤 凰 来 仪. «春 秋» 亦 以 王

次春,上法天文,四时具,然后为 年, 以 敬 授 民 时, 崇 德 致 麟, 乃 得 称

太平.道同者相 称,德 合 者 相 友,故 曰:乐 道 尧、舜 之 道. «公 羊 » 哀 十

四年何注

«春秋»据乱,未足为尧、舜之道.至终致太平,乃为尧、舜之道.

孔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 之 冕, 乐 则 «韶 舞». 放 郑 声,

远佞人.道而行之于世,虽非尧、舜之君,则亦尧、舜也.«新语􀅰思务»

孔子生于乱世,思尧、舜之道, 东 西 南 北, 灼 头 濡 足, 庶 几 世 主 之

悟.«盐铁论􀅰大论»

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 文 思 安 安, 允 恭 克 让, 光 被 四 表, 格

于上下.克明后德,以亲九族.九 族 既 睦, 平 章 百 姓, 百 姓 昭 明, 协 和

万邦,黎 民 于 变 时 雍. 乃 命 羲 和, 钦 若 昊 天, 历 象 日 月 星 辰, 敬 授 人

时.分命 羲 仲, 宅 嵎 夷, 曰 旸 谷. 寅 宾 出 日, 平 秩 东 作. 日 中, 星 鸟,

以殷仲 春. 厥 民 析, 鸟 兽 孳 尾. 申 命 羲 叔, 宅 南 郊, 平 秩 南 讹, 敬 致.

日永星 火, 以 正 仲 夏. 厥 民 因, 鸟 兽 希 革. 分 命 和 仲, 宅 西, 曰 昧 谷.

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 虚, 以 殷 仲 秋. 厥 民 夷, 鸟 兽 毛 毨. 申

命和叔,宅 朔 方, 曰 幽 都. 平 在 朔 易. 日 短, 星 昴, 以 正 仲 冬. 厥 民
 
260􀅰 孔子改制考

隩,鸟兽氄毛.帝曰:咨! 汝羲暨和. 期 三 百 有 六 旬 有 六 日, 以 闰 月 定

四时, 成 岁. 允 厘 百 工, 庶 绩 咸 熙. 帝 曰: 畴, 咨, 若 时 登 庸? 放 齐

曰:胤子朱,启 明. 帝 曰: 吁! 嚚 讼, 可 乎? 帝 曰: 畴, 咨! 若 予 采?

兜曰:都! 共工方 鸠 僝 功. 帝 曰: 吁! 静 言 庸 违, 象 恭 滔 天. 帝 曰:

咨! 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 山 襄 陵, 浩 浩 滔 天. 下 民 其 咨, 有 能

俾籿? 佥曰:於! 鲧 哉.帝 曰:吁! 咈 哉,方 命 圯 族.岳 曰:异 哉! 试

可乃已.帝曰:往! 钦哉.九载,绩 用 弗 成. 帝 曰: 咨! 四 岳. 朕 在 位

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 岳曰: 否 德 忝 帝 位. 曰: 明 明 扬 侧 陋. 师 锡

帝曰:有鳏 在 下, 曰 虞 舜. 帝 曰: 俞! 予 闻, 如 何? 岳 曰: 瞽 子, 父

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籿 不 格 奸. 帝 曰: 我 其 试 哉! 女 于

时,观厥刑于 二 女. 釐 降 二 女 于 妫 汭, 嫔 于 虞. 帝 曰: 钦 哉! 慎 徽 五

典,五典克从. 纳 于 百 揆, 百 揆 时 叙. 宾 于 四 门, 四 门 穆 穆. 纳 于 大

麓,烈风 雷 雨 弗 迷. 帝 曰: 格! 汝 舜. 询 事 考 言, 乃 言 底 可 绩, 三 载.

汝陟帝位.舜让于德,弗嗣.正月 上 日, 受 终 于 文 祖. 在 璇 玑 玉 衡, 以

齐七政.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 望 于 山 川, 遍 于 群 神. 辑 五 瑞. 既 月

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 后. 岁 二 月, 东 巡 守, 至 于 岱 宗, 柴. 望

秩于山川,肆 觐 东 后, 协 时 月 正 日, 同 律 度 量 衡. 修 五 礼、 五 玉、 三

帛、二生、一 死 贽. 如 五 器, 卒 乃 服. 五 月 南 巡 守, 至 于 南 岳, 如 岱

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初. 十 有 一 月 朔 巡 守, 至 于 北 岳, 如 西

礼.归,格于艺祖,用特.五载一 巡 守. 群 后 四 朝, 敷 奏 以 言, 明 试 以

功,车服以庸. 肇 十 有 二 州, 封 十 有 二 山, 浚 川. 象 以 典 刑, 流 宥 五

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 赎 刑. 眚 灾 肆 赦, 怙 终 贼 刑. 钦 哉, 钦

哉,惟刑之恤哉! 流共工于幽 州, 放 兜 于 崇 山, 窜 三 苗 于 三 危, 殛 鲧

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二十有 八 载, 帝 乃 殂 落. 百 姓 如 丧 考 妣, 三

载,四海遏密八音.月正元日,舜 格 于 文 祖, 询 于 四 岳, 辟 四 门, 明 四
孔子改制考卷十二   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 􀅰26
 1

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曰:食 哉 惟 时! 柔 远 能 迩. 惇 德 允 元, 而 难

任人,蛮夷率服.舜曰:咨! 四岳. 有 能 奋 庸 熙 帝 之 载. 使 宅 百 揆, 亮

采惠畴? 佥 曰: 伯 禹 作 司 空. 帝 曰: 俞! 咨 禹, 汝 平 水 土, 惟 时 懋 哉!

禹拜稽首,让于稷、契暨皋陶.帝 曰: 俞! 汝 往 哉! 帝 曰: 弃, 黎 民 阻

饥,汝后 稷, 播 时 百 谷. 帝 曰: 契, 百 姓 不 亲, 五 品 不 逊, 汝 作 司 徒,

敬敷五教,在宽.帝曰:皋陶,蛮 夷 猾 夏, 寇 贼 奸 宄. 汝 作 士, 五 刑 有

服,五服三就.五流有宅,五宅 三 居. 惟 明 克 允. 帝 曰: 畴 若 予 工? 佥

曰:垂哉! 帝曰:俞! 咨 垂. 汝 共 工. 垂 拜 稽 首, 让 于 殳、 斨 暨 伯 与.

帝曰:俞! 往哉,汝谐.帝曰:畴若予 上 下 草 木 鸟 兽? 佥 曰: 益 哉! 帝

曰:俞! 咨 益, 汝 作 朕 虞. 益 拜 稽 首, 让 于 朱、 虎、 熊、 罴. 帝 曰:

俞! 往哉,汝 谐. 帝 曰: 咨! 四 岳. 有 能 典 朕 三 礼? 佥 曰: 伯 夷. 帝

曰:俞! 咨 伯. 汝 作 秩 宗. 夙 夜 惟 寅, 直 哉 惟 清. 伯 拜 稽 首, 让 于 夔、

龙.帝曰:俞,往,钦 哉! 帝 曰:夔! 命 汝 典 乐,教 胄 子,直 而 温,宽

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 言 志, 歌 永 言, 声 依 永, 律 和 声. 八 音

克谐,无相 夺 伦, 神 人 以 和. 夔 曰: 於! 予 击 石 拊 石, 百 兽 率 舞. 帝

曰:龙! 朕堲谗说殄行,震惊朕师.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

帝曰:咨! 汝二十 有 二 人,钦 哉! 惟 时 亮 天 功.三 载 考 绩,三 考 黜 陟 幽

明.庶绩咸熙,分北三苗.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

«尚书􀅰尧典» 

«尧典»一字皆孔子作.凡 有 四 证: 王 充 «论 衡»、 «尚 书» 自 “钦

明文思”以下,何人 所 作 也? 曰: 篇 家 也. 篇 家 者 谁 也? 鸿 笔 之 人 也.

鸿笔之人何人也? 曰: 孔 子 也. 则 仲 任 尚 知 此 说, 其 证 一. «尧 典» 制

度与 «王制»全同,巡狩一章文亦全同. «王 制» 为 素 王 之 制,其 证 二.

文辞若 “光被四表,格 于 上 下, 克 明 峻 德, 以 亲 九 族” 等, 调 谐 词 整,

与 «乾卦»彖 辞 爻 辞 “云 行 雨 施, 品 物 流 形, 大 明 终 始, 六 位 时 乘 ”
 
262􀅰 孔子改制考

同,并为孔子文笔,其证三.夏 为 禹 年 号, 尧、 舜 时, 禹 未 改 号, 安 有

夏? 而不云蛮夷猾唐猾虞,而云猾 夏, 盖 夏 为 大 朝, 中 国 一 统, 实 自 禹

平水土后.乃通西域, 故 周 时 人 动 称 夷 夏、 华 夏, 如 近 代 之 称 汉、 唐.

故虽以孔子之圣,便文称之,亦曰 猾 夏 也. 证 四. «春 秋»、 «诗» 皆 言

君主,惟 «尧典»特发民主义.自 “钦 若 昊 天” 后, 即 舍 嗣 而 巽 位, 或

四岳共和,或师 锡 在 下, 格 文 祖 而 集 明 堂, 辟 四 门 以 开 议 院, 六 宗 以

祀,变生 万 物, 象 刑 以 期 刑 措, 若 斯 之 类, 皆 非 常 异 义 托 焉. 故 «尧

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巨制,莫过于此.

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系辞»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 不 同, 皆 自 谓 真 尧、 舜, 尧、 舜 不

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 殷、 周 七 百 余 岁, 虞、 夏 二 千 余 岁, 而

不能定儒、墨之真,今乃欲审尧、舜 之 道 于 三 千 岁 之 前,意 者 其 不 可 必

乎!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 必 而 据 之 者, 诬 也. 故 明 据 先 王, 必

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韩非子􀅰显学»

儒、墨同道尧、舜而相反,当时托 尧、 舜, 如 许 行 托 神 农, 百 家 称

黄帝,出于时风,学人颇知之.韩 非 虽 不 足 信 据, 而 并 在 儒、 墨 外, 谓

其无参验,不可必,亦见 其 时 外 论. «孝 经 纬» 所 谓 “托 先 王 以 明 权”,

非圣人孰可行之?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 惟天 为 大, 惟 尧 则 之. 荡 荡 乎, 民 无 能 名

焉.«论语􀅰泰伯»

党人称大哉孔子,无所成名,与 孔 子 称 尧 同. 荀 子、 列 子 皆 谓 五 帝

不传政,尧无政传,安能名之?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夫何为哉? 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论

语􀅰卫灵»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 舜好问而 好 察 迩 言, 隐 恶 而 扬 善, 执 其 两 端
孔子改制考卷十二   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 􀅰26
 3

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礼记􀅰中庸»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 德为圣 人, 尊 为 天 子, 富 有 四 海 之 内, 宗 庙

飨之,子孙保之.故大 德 必 得 其 位, 必 得 其 禄, 必 得 其 名, 必 得 其 寿.

同上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孟子􀅰告子»

故孔子曰:孝弟之至,通于神明,光 于 四 海, 舜 之 谓 也. «新 序 􀅰 杂

事第一»

孔子 曰 :«箫 韶» 者 , 舜 之 遗 音 也 . 温 润 以 和 , 似 南 风 之 至 . 其 为

音如寒暑、风雨之动物,如物之 动 人,雷 动 禽 兽,风 雨 动 鱼、龙,仁

义 动 君 子 , 财 色 动 小 人 , 是 以 圣 人 务 其 本 .«乐纬动声仪»

乐则 «韶舞».«论语􀅰卫灵»

子谓 «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论语􀅰八佾»

以虞录亲乐.«繁露􀅰三代改制»

孔子录乐取 «韶»,«韶乐»即孔子乐,辨见前.

«河图»,命纪也.图天地帝王终 始 存 亡 之 期, 录 代 之 矩. 使 帝 王 受

命用吾道,述尧理代平,制礼放唐之文,化洽, 作 乐 名 斯 在. «尚 书 纬 璇

机铃»

若稽古帝曰重华,钦翼皇象,建寅,授正朔.«尚书纬尚书中候»

右孔子法尧、舜.

孔子法文王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 在 兹 乎? 天 之 将 丧 斯 文 也, 后 死 者

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

孔子以文自任,直继文王,绝 不 辞 让, 反 覆 言 之, 号 为 斯 文, 并 不

以为谥法.事出 «论语»,此为孔门微言,至可信据.
 
264􀅰 孔子改制考

元年,春王正月.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公羊» 隐元年传

«春秋»曰:王正月. «传» 曰: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 «繁 露 􀅰 三 代

改制»

文王,周始受 命 之 王, 天 之 所 命, 故 上 系 天 端, 方 陈 受 命, 制 正

月,故假以为王法.不言谥者,法其 生 不 法 其 死, 与 后 王 共 之, 人 道 之

始也.«公羊» 隐元年何注

文王但假为王法,非真王也. 又 云: 法 生 不 法 死, 与 后 王 共 之. 生

文王为谁? 非孔子而何? 开宗明义, 特 揭 徽 号, 此 为 孔 门 微 言. 知 其 本

原,乃可通大道.

文 王 见 礼 坏 乐 崩 , 道 孤 无 主 . 故 «礼 经 » 三 百 , 威 仪 三 千 , 正 经

三 百 五 , 动 仪 三 千 四 .«礼纬稽命征»

周文王之时,无礼坏乐崩,然则此 文 王 非 孔 子 而 何? 故 «礼 经» 三

百,威仪三千,皆孔子所制.

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疑三代,谓疑文王.«春秋纬元命苞»

引文王者,文王始受命,制法度.«公羊» 文九年何注

王者无 求. 曰: 是 子 也, 继 文 王 之 体, 守 文 王 之 法 度. 文 王 之 法,

无求而求,故讥之也.«公羊» 文九年传

凡后世诵儒书,任儒统,衣儒服, 皆 所 谓 继 文 王 之 体, 守 文 王 之 法

度者.

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文 王 之 文 在 孔 子, 孔 子 之 文 在 仲

舒.«论衡􀅰超奇»

孔子曰 :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 文王之文传在孔子.孔子为汉制

文,传在汉也.«论衡􀅰佚文»

周文王为周制,孔子之文王为汉制.

古者 «诗» 三 千 余 篇, 及 至 孔 子, 去 其 重, 取 可 施 于 礼 义, 上 采
孔子改制考卷十二   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 􀅰26
 5

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谓 于 衽 席.故 曰: «关 雎»

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 «文王» 为大雅始, «清庙» 为颂始.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 歌 之,以 求 合 «韶»、 «武»、 雅、 颂 之 音. 礼 乐 自 此

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 “六艺”.«史记􀅰孔子世家»

子夏问曰:«关雎»何以为国风始也? 孔子曰: «关雎» 至矣乎! 夫

«关雎»之人仰则天, 俯 则 地, 幽 幽 冥 冥, 德 之 所 藏, 纷 纷 沸 沸, 道 之

所行,如 神 龙 变 化, 斐 斐 文 章. 大 哉! «关 雎» 之 道 也! 万 物 之 所 系,

群生之所悬 命 也. 河 洛 出 书 图, 麟 凤 翔 乎 郊, 不 由 «关 雎 » 之 道, 则

«关雎»之 事 将 奚 由 至 矣 哉? 夫 “六 经 ” 之 策 皆 归 论 汲 汲, 盖 取 之 乎

«关雎», «关 雎» 之 事 大 矣 哉! 冯 冯 翊 翊, 自 东 自 西, 自 南 自 北, 无 思

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 之 间, 生 民 之 属, 王 道 之 原, 不 外 此

矣.子夏喟然叹 曰: 大 哉 «关 雎»! 乃 天 地 之 基 也. «诗» 曰: 钟 鼓 乐

之.«韩诗外传»

四始之义,«韩诗»、 史 迁 皆 同, 此 为 孔 门 微 言 大 义. «关 雎»、 «鹿

鸣»、«文王»、 «清庙»,皆文王之诗也. «生民»、 «公 刘»、 «思 文»,皆

文王远祖,而诗反在后,盖 孔 子 以 文 王 至 德, 托 始 焉 尔. «诗» 托 始 文

王,«书»托始尧、舜, «春秋» 始终之,盖孔子圣心所托焉.自伪 «毛

诗»、«大序»以风、雅、颂为四 始,于 是 托 始 文 王 之 义 灭 焉.始 者,初

哉,首基之谓,岂可以风、雅、颂当 之? 不 可 通 亦 极 矣. 而 伪 假 子 夏 之

作,虽有 «史记»、«韩诗»之证,人 亦 信 之,岂 不 异 哉? 盖 刘 歆 于 孔 子

大义无不攻灭如此.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 可 谓 至 德 也 已 矣. «论 语 􀅰

泰伯»

孔子之道,恶争夺而贵让,尧、 舜、 文 王、 隐 公、 泰 伯、 伯 夷 皆 贵

其让也.子西不欲封孔子,畏其群 弟 子 之 多 才.孟 子、荀 子 俱 谓 得 百 里


 
266􀅰 孔子改制考

之地而君之,可朝诸侯,有天下,是 当 时 实 事.然 孔 子 虑 杀 一 不 辜 而 不

为,其道在春秋末亦几三分有二,有 类 文 王,故 孔 子 最 乐 记 之,以 至 德

相近也.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易» 下经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 问, 有 虞 殷 自 天. 上 天 之 载, 无 声 无

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大雅􀅰文王»

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 而 不 忘 大 礼, 有 君 而 无 臣, 以 为 虽

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公羊» 僖二十二年传

托文王以立战法,所谓杀人之中 又 有 礼 焉. 既 不 能 寝 兵, 亦 不 能 不

为立义也.

文王之祭,事死如事生,孝子之至也.«公羊» 桓八年何注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 止 于 仁; 为 人 臣, 止 于 敬; 为 人

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礼记􀅰大学»

托文王为人伦之至.

孔子曰: 文 王 似 元 年, 武 王 似 春 王, 周 公 似 正 月. 文 王 以 王 季 为

父,以太任为 母, 以 太 姒 为 妃, 以 武 王、 周 公 为 子, 以 泰 颠、 闳 夭 为

臣,其本美矣.«说苑􀅰君道»

王者受命,必先祭天,乃行王事. «诗» 曰:济 济 辟 王,左 右 奉 璋.

此文王之郊也.«诗纬汎历枢»

盖闻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 «吕

氏春秋􀅰博志»

孔子曰:文王得四臣,丘亦得 四 友 焉. 自 吾 得 回 也, 门 人 加 亲, 是

非胥附与? 自吾得赐也,远方之士 日 至, 是 非 奔 辏 与? 自 吾 得 师 也, 前

有辉后有光,是非先后 与? 自 吾 得 由 也, 恶 言 不 入 于 门, 是 非 御 侮 与?

«尚书太传􀅰西伯戡耆»
孔子改制考卷十二   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 􀅰26
 7

有间曰: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 乎, 必 作 此 乐 也. 黯 然 黑, 几 然

而怅,以王天下,以朝 诸 侯 者, 其 惟 文 王 乎? 师 襄 子 避 席 再 拜 曰: 善,

师以为文王之操也.故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韩诗外传»

昔乎仲尼潜心于文王矣,达之.«法言􀅰问神»

文、武之道, 未 坠 于 地, 在 人. 贤 者 识 其 大 者, 不 贤 者 识 其 小 者.

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 而亦何常师之有? «论语􀅰子张»

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礼记􀅰中庸»

此三条虽并称文、武,墨子称孔子法周未尝法夏, «中庸»、 «论语»

称孔子从周,故兼称武王.其实孔 子 之 心 但 法 文 王,武 未 尽 善,孔 子 有

不满意焉.

右孔子法文王.

孔子改制后弟子后学皆称尧、 舜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孟子􀅰滕文»

孔子之道 托 之 尧、 舜, 故 孟 子 言 必 称 之. 凡 孟 子 之 尧、 舜, 即 孔

子也.

颜渊曰: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 有为者亦若是.«孟子􀅰滕文»

尧、舜与人同耳.«孟子􀅰离娄»

尧、舜之知而 不 遍 物, 急 先 务 也; 尧、 舜 之 仁 不 遍 爱 人, 急 亲 贤

也.«孟子􀅰尽心»

孔子之道,务民义为先,亲贤为大,尧、舜之道也.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 之 服, 诵 尧 之 言, 行 尧 之 行, 是

尧而已矣.«孟子􀅰告子»

孔子 之 道 在 仁. 孝 弟 也 者, 其 为 仁 之 本. 故 尧、 舜 之 道, 孝 弟

而已.
 
268􀅰 孔子改制考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二 者 皆 法 尧、 舜 而 已 矣. 不 以

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 以 尧 之 所 以 治 民 治 民,贼 其 民 者

也.«孟子􀅰离娄»

自以为是,不可与入尧、舜之道.«孟子􀅰尽心»

夫曰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 浅 者 之 传, 陋 者 之 说 也, 不 知 顺 逆

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未可 与 及 天 下 之 大 理 者 也. 世 俗 之 为

说者曰:尧、舜不 能 教 化. 是 何 也? 曰: 朱、 象 不 化. 是 不 然 也. 尧、

舜至天下之善教化者也,南面而听天下,生 民 之 属 莫 不 振 动 从 服 以 化 顺

之.然而朱、象独 不 化, 是 非 尧、 舜 之 过, 朱、 象 之 罪 也. 尧、 舜 者,

天下之英也;朱、象者,天下之嵬, 一 时 之 琐 也. 今 世 俗 之 为 说 者, 不

怪朱、象,而非尧、舜,岂不过甚矣哉? «荀子􀅰正论»

夫尧、舜者,一天下者也,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荀子􀅰王制»

请成相,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 让. 许 由、 善 卷, 重 义 轻 利 行 显

明.尧让贤,以 为 民, 泛 利 兼 爱 德 旋 均. 辨 治 上 下, 贵 贱 有 等, 明 君

臣.尧授能,舜遇时,尚贤推德, 天 下 治, 虽 有 贤 圣, 适 不 遇 世, 熟 知

之? 尧不德,舜不辞,妻以二女, 任 以 事. 大 人 哉 舜! 南 面 而 立, 万 物

备.舜授禹,以天下,尚得推贤, 不 失 序, 外 不 避 仇, 内 不 阿 亲, 贤 者

予.禹劳心力,尧有德,干戈不 用, 三 苗 服. 举 舜 圳 亩, 任 之 天 下, 身

休息.«荀子􀅰成相»

古 者 , 帝 尧 之 治 天 下 也 , 盖 杀 一 人 、 刑 二 人 , 而 天 下 治 . «荀 子 􀅰

议 兵»

子夏 读 «书 » 毕, 见 夫 子, 夫 子 问 焉: 子 何 为 于 «书 »? 对 曰:

«书»之论事也,昭昭若 日 月 之 明, 离 离 若 参 辰 之 错 行, 上 有 尧、 舜 之

道,下有三王之义.商所受于夫子 者, 志 弗 敢 忘 也. 虽 退 而 穷 居 河、 济

之间,深山之中,壤室编蓬,为户于 中, 弹 琴 咏 先 王 之 道, 则 可 谓 发 愤
孔子改制考卷十二   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 􀅰26
 9

慷慨矣.«尚书大传􀅰略说»

子张曰:尧、 舜 之 王, 一 人 不 刑 而 天 下 治. 何 则? 教 诚 而 爱 深 也.

今一夫而被此五刑.子龙子曰:未 可 谓 能 为 书. 孔 子 曰: 不 然 也, 五 刑

有此教.«尚书大传􀅰甫刑»

尧者,高 也, 饶 也, 言 其 隆 兴 焕 炳, 最 高 明 也. 舜 者, 推 也, 循

也,言其推行道德,循尧绪也.«尚书大传􀅰略说»

«尧典»可以观美.«尚书大传􀅰甫刑»

诗之于 事 也, 昭 昭 乎 若 日 月 之 光 明, 燎 燎 乎 如 星 辰 之 错 行, 上 有

尧、舜之道,下有三王之义.«韩诗外传»

然 则 观 物 之 动 而 先 觉 其 萌 , 绝 乱 塞 害 于 将 然 而 未 行 之 时 , «春 秋 »

之 志 也 , 其 明 至 矣 . 非 尧 、 舜 之 智 , 知 礼 之 本 , 孰 能 当 此 ? «繁 露 􀅰 仁

义 法»

苟能 述 «春 秋» 之 法, 致 行 其 道, 岂 徒 除 祸 哉? 乃 尧、 舜 之 德 也.

«繁露􀅰俞序»

化大行故法不犯,法不犯故刑 不 用, 刑 不 用 则 尧、 舜 之 功 德, 此 大

治之道也.«繁露􀅰身之养»

尧、舜之盛,«尚书»载之.«史记􀅰太史公自序»

儒书称尧、舜之德,至优至大,天下太平.«论衡􀅰儒增»

五帝、三王,颜渊独慕舜者,知己步驺有同也.«论衡􀅰案书»

圣王莫过尧、舜,尧、舜之治,最为平矣.«论衡􀅰是应»

今文学言治,则称尧、舜.«盐铁论􀅰相刺»

孟子曰:尧、舜之道,非远人也,而人不思之耳.«盐铁论􀅰执务»

孔子祖述尧、舜,孟子言必称 尧、 舜, 尤 多 托 以 为 人 道 之 极, 故 随

事皆称焉.下仿此.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 旻 天, 何 为 其 号 泣 也? 孟 子 曰: 怨 慕
 
270􀅰 孔子改制考

也.万章曰:父 母 爱 之, 喜 而 不 忘; 父 母 恶 之, 劳 而 不 怨. 然 则 舜 怨

乎? 曰:长 息 问 于 公 明 高 曰: 舜 往 于 田, 则 吾 既 得 闻 命 矣; 号 泣 于 旻

天,于父母,则吾不知也.公明高曰: 是 非 尔 所 知 也. 夫 公 明 高 以 孝 子

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 为 子 职 而 已 矣. 父 母 之 不 我 爱, 于

我何哉?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 牛 羊 仓 廪 备,以 事 舜 于 畎 亩 之 中,天

下之士多 就 之 者, 帝 将 胥 天 下 而 迁 之 焉. 为 不 顺 于 父 母, 如 穷 人 无 所

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 而 不 足 以 解 忧; 好 色, 人 之 所 欲, 妻

帝之二女,而不足以 解 忧; 富, 人 之 所 欲, 富 有 天 下, 而 不 足 以 解 忧;

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 足 以 解 忧. 人 悦 之、 好 色、 富 贵, 无 足

以解忧 者, 惟 顺 于 父 母 可 以 解 忧. 人 少, 则 慕 父 母; 知 好 色, 则 慕 少

艾;有妻 子, 则 慕 妻 子; 仕 则 慕 君, 不 得 于 君 则 热 中. 大 孝 终 身 慕 父

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孟子􀅰万章»

孟子曰: 天 下 大 悦 而 将 归 己, 视 天 下 悦 而 归 己 犹 草 芥 也, 惟 舜 为

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 亲, 不 可 以 为 子. 舜 尽 事 亲 之 道 而

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 豫 而 天 下 之 为 父 子 者 定,此 之 谓

大孝.«孟子􀅰离娄»

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犹未免为乡人,是则可忧也.忧之如

何? 如舜而已矣.«孟子􀅰离娄»

大 舜 有 大 焉, 善 与 人 同, 舍 己 从 人, 乐 取 于 人 以 为 善, 自 耕 稼、

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 于 人 以 为 善, 是 与 人 为 善 者 也. 故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

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 功 一 天 下, 名 配 舜、 禹, 物 由 有

可乐如是其美焉者乎! «荀子􀅰王霸»

昔者,舜之治天下也,不以事诏,而万物成.«荀子􀅰解蔽»

好义者众矣,而舜独传者,一也.同上
孔子改制考卷十二   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 􀅰27
 1

法禹、舜而能揜迹者邪? «荀子􀅰赋篇»

昔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 马. 舜 不 穷 其 民, 造 父 不 穷 其 马, 是

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荀子􀅰哀公»

舜 不 登 而 高 , 不 行 而 远 , 拱 揖 于 天 下 , 而 天 下 称 仁 . «尚 书 大 传 􀅰

略 记»

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吕氏春秋􀅰察传»

右孔子改制后,弟子后学皆称尧、舜.

孔子改制后弟子后学皆称文王

於乎! 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礼

记􀅰中庸»

文王所以为文,即孔子也.孔子之道,纯粹不可以已.

公明仪曰:文王,我师也.«孟子􀅰滕文»

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 大 国 五 年, 小 国 七 年, 必 为 政 于 天

下矣.«孟子􀅰离娄»

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孟子􀅰离娄»

以文王为师,孔子之法也.文王 既 没, 文 不 在 兹? 则 师 文 王 而 师 孔

子也.

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 之 士,虽 无 文 王 犹 兴. «孟 子 􀅰

尽心»

孟子去孔子少远,义仅私淑,而崛然接大道之传,所谓豪杰也.

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 一, 仕 者 世 禄, 关 市 讥 而 不 征, 泽 梁

无禁,罪人无孥. 老 而 无 妻 曰 “鳏 ”,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 老 而 无 子 曰

“独”,幼而无父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民 而 无 告 者. 文 王 发 政 施

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孟子􀅰梁惠»
 
272􀅰 孔子改制考

文王之政,即孔子井田、学校之仁政也.

所谓西伯善养老者,制其田里, 教 其 树 畜, 导 其 妻 子 使 养 其 老. 五

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饱.不暖 不 饱,谓 之 冻 馁.文 王 之 民 无 冻 馁 之

老者,此之谓也.«孟子􀅰尽心»

养老亦孔子之仁政.

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 王 作, 兴 曰: 盖 归 乎 来, 吾 闻 西 伯 善

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 闻 文 王 作, 兴 曰: 盖 归 乎 来, 吾 闻 西

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孟子􀅰尽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 沼, 而 民 欢 乐 之, 谓 其 台 曰 “灵 台”, 谓 其 沼 曰

“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孟子􀅰梁惠»

灵台亦孔子三雍之制.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 焉, 雉 兔 者 往 焉, 与 民 同 之. 民 以 为

小,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

宣王问 于 春 子 曰: 寡 人 欲 行 孝 弟 之 义, 为 之 有 道 乎? 春 子 曰: 昔

者,卫闻之乐正子曰:文王之治 岐 也, 五 十 者, 杖 于 家; 六 十 者, 杖 于

乡;七十者,杖于朝,“朝” 当 作 “国”. 见君揖杖;八十 者,杖 于 朝,见 君

揖杖.君曰:趣见客,毋俟朝,以 朝 乘 车 柶 轮, 御 为 仆, 送 至 于 家, 而

孝弟之义达于诸侯.九十杖而 朝, 见 君 建 杖, 君 曰: 趣 见, 毋 俟 朝, 以

朝车送之舍,天 子 重 乡 养, 卜 筮 巫 医 御 于 前, 祝 咽 祝 哽 以 食, 乘 车 柶

轮,胥与就膳彻,送至于家,君如 有 欲 问, 明 日 就 其 室, 以 珍 从, 而 孝

弟之义达于四海.此文王之治岐也.君 如 欲 行 孝 弟 之 大 义,盖 反 文 王 之

治岐? «尚书大传􀅰略说»

«诗» 云: 忧 心 悄 悄, 愠 于 群 小. 孔 子 也. 肆 不 殄 厥 愠, 亦 不 陨 厥

问.文王也.«孟子􀅰尽心»

由汤至于文王,五百有余岁.若伊尹、莱朱,则见而知之;若文王,
孔子改制考卷十二   孔子改制法尧舜文王考 􀅰27
 3

则闻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

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同上

文王亦可谓大儒已矣.«韩诗外传»

文王卒受天命,作物配天,制法 任 地. 行 三 明, 亲 亲, 尚 贤, 民 明

教,通于四海.«大戴记􀅰少间»

天之命文王,非啍啍然有声音 也.文 王 在 位 而 天 下 大 服,施 政 而 物

皆听命,则行禁则止,摇动而不逆 天 之 道, 故 曰: 天 乃 大 命 文 王. 文 王

受命.«尚书大传􀅰康诰»

若此而不为意者,羞法文王也.«吕览􀅰开春»

右孔子改制后,弟子后学皆称文王.
孔子改制考卷十三   孔子改制弟子时人据
旧制问难考

孔子改制,弟子据旧制问难

孔子改制,时人据旧制问难

弟子仍旧制,孔子以所改之制定之

时人仍旧制,弟子以孔子所改之制告之

孔子改制后,弟子从之而舍旧制

孔子改制后,时人从之而舍旧制

时人惑旧制,后学以孔子所改之制辟之

时人别创新制,后学以孔子所改之制折之

孔子以布 衣 改 周 之 制, 本 天 伦, 因 人 情, 顺 时 变, 裁 自 圣 心, 虽

游、夏不 能 赞 一 辞. 然 人 情 多 安 旧 习, 难 与 图 始, 骤 予 更 革, 鲜 不 惊

疑.虽以帝王之力,变法之初,固莫 不 衔 撅 惊 蹙 者, 况 以 一 士 之 力, 依

托古先,创立新法者哉? 后世尊用 孔 子 之 制, 视 为 固 然. 吾 考 其 时, 虽

高弟子犹徬徨有惑言,况时人耶? 今略考当时事实,以著改制之难焉.

孔子改制, 弟子据旧制问难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 君 子 三 年 不 为 礼, 礼 必 坏, 三 年 不

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 既 升, 钻 燧 改 火, 期 可 已 矣. 子 曰: 食

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女 安, 则 为 之! 夫 君 子 之 居 丧, 食

旨不甘,闻 乐 不 乐, 居 处 不 安, 故 不 为 也. 今 女 安, 则 为 之! 宰 我 出.
孔子改制考卷十三   孔子改制弟子时人据旧制问难考 􀅰27
 5

子曰: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 免 于 父 母 之 怀, 夫 三 年 之 丧, 天 下

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论语􀅰阳货»

«论语»为天下功令之书,童习 之 千 年, 而 此 章 滋 疑, 无 有 能 断 者.

三年之丧若是大周通礼之制,岂有圣门高 弟 大 贤 而 恶 薄 若 是,且 敢 攻 难

于圣师之前乎? 近世虽有不肖子,假 有 大 故,犹 不 敢 公 然 短 为 期 丧,衣

冠犹缘饰蓝白,岂有高弟大贤,日 渐 圣 训,而 悖 谬 过 之? 若 以 宰 我 故 陈

此论以待圣诲, 他 事 犹 可, 安 有 显 犯 名 教, 冒 不 韪 恶 薄 之 名, 而 为 此

哉? 盖三年丧为孔子新改定之制,期丧 盖 是 旧 俗,宰 我 故 据 旧 制 与 孔 子

论之.今泰西自罗 马 外, 各 国 及 日 本 服 期, 用 宰 我 之 说 也. «记» 云:

至亲以期断,三 年 之 丧, 加 隆 焉 尔. 已 可 知 期 是 旧 俗, 三 年 是 孔 子 加

隆.考三年之丧,自古实无定制.

子张问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 .有诸? 仲尼曰:胡为

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礼记􀅰檀弓»

子张曰: «书» 云:高 宗 谅 阴,三 年 不 言.何 谓 也? 子 曰: 何 必 高

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论语􀅰宪问»

高宗服三年丧,如后世晋武帝、 周 武 帝、 宋 孝 宗 及 国 朝 耳, 子 张 通

博,夫何不信而问其有诸? 孔子云: 古 之 人 皆 然. 而 又 别 无 所 闻, 盖 孔

子所托也.

子张曰:女子必渐乎二十而后 嫁, 何 也? 孔 子 曰: 十 五 许 嫁 而 后 从

夫,是阳动而阴应,男唱 而 女 随 之 义 也.以 为 缋 组 织 纴 者,女 子 之 所

有事也,黼黻文章之义,妇 人 之 所 有 大 功 也. 必 十 五 以 往, 渐 乎 二 十,

然后可以通乎此事;通乎此事,然后乃 能 上 以 孝 于 舅 姑,下 以 事 夫 养 子

也.«孔丛子􀅰嘉言»

孔子之道,造端夫妇.«诗» 存 «葛覃»、 «桃夭»,言可许嫁.盖婚

姻以时,所以 慎 乎 情 欲 之 感 也. 若 旧 制 尊 男 抑 女, 则 有 过 时 不 及 时 者
 
276􀅰 孔子改制考

矣.组 织纴,黼黻文章,二十然后可通,孔子改制而重女学如此.

子见南 子, 子 路 不 说. 夫 子 矢 之 曰: 予 所 否 者, 天 厌 之! 天 厌 之!

«论语􀅰雍也»

孔子立男女远别之制,著于 “六 经”, 与 门 人 讲 论 熟 矣, 而 见 南 子.

子路刚者,疑夫子言行之不合也,故 夫 子 呼 天 以 明 之.盖 当 时 旧 制,见

国君必及其夫人,如今泰西诸国皆然.夫子虽改之,初犹未能遽行也.

子路曰:卫君 待 子 而 为 政, 子 将 奚 先? 子 曰: 必 也 正 名 乎! 子 路

曰:有是哉, 子 之 迂 也! 奚 其 正? 子 曰: 野 哉, 由 也! 君 子 于 其 所 不

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 顺; 言 不 顺, 则 事 不 成; 事 不 成, 则 礼

乐不兴;礼乐 不 兴 , 则 刑 罚 不 中 ; 刑 罚 不 中 , 则 民 无 所 措 手 足 . 故 君

子名 之 必 可 言 也 , 言 之 必 可 行 也 . 君 子 于 其 言 , 无 所 苟 而 已 矣 . «论

语 􀅰 子 路»

考周末诸子并起创教,析言破 律, 名 实 混 淆. 孔 子 恶 其 害 道, 改 制

亟以正名为先.«春秋»正名分, «王制» 诛乱作,咸著斯旨.于是,荀

子 «正名»,董子 «深察名号»,皆发 明 孔 子 大 义, 而 惠 施、 公 孙 龙 辈 始

不得以倍谲诡辨之言惑乱天下.盖二 千 年 之 治,皆 孔 子 名 学 治 之 也.子

路不知,故谬相诘难耳.

子 路 曰: 桓 公 杀 公 子 纠, 召 忽 死 之, 管 仲 不 死. 曰: 未 仁 乎? 子

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 力 也.如 其 仁,如 其 仁. «论 语 􀅰

宪问»

子贡曰:管 仲 非 仁 者 与? 桓 公 杀 公 子 纠, 不 能 死, 又 相 之. 子 曰: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 到 于 今 受 其 赐. 微 管 仲, 吾 其 被 发

左衽矣.同上

旧制论人,当如后世儒者责魏徵 之 于 太 宗, 曹 彬 之 于 艺 祖, 薄 其 德

而没其功,而圣人论事,重功不重德,有能救世 全 民 者 则 与 之. «春 秋»
孔子改制考卷十三   孔子改制弟子时人据旧制问难考 􀅰27
 7

美齐桓存亡继绝之功,而于管仲无贬辞,二子所由疑问欤?

公仪仲子 之 丧, 檀 弓 免 焉. 仲 子 舍 其 孙, 而 立 其 子. 檀 弓 曰: 何

居? 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 子 于 门 右, 曰: 仲 子 舍 其 孙, 而 立 其

子,何也? 伯 子 曰: 仲 子 亦 犹 行 古 之 道 也. 子 游 问 诸 孔 子. 孔 子 曰:

否,立孙.«礼记􀅰檀弓»

子贡曰:冕而亲 迎,不 已 重 乎? 孔 子 曰:合 二 姓 之 好,以 继 万 世 之

后,何谓已重乎? «穀梁» 桓二年

子贡尚以亲迎为已重,与宰我疑 三 年 丧 为 已 久 正 同,盖 皆 举 旧 制 以

诘难孔子之新制者.

曾 子 撰 斯 , 问 曰 : 孝 文 乎 驳 不 同 何 ? 子 曰 : 吾 作 «孝 经 » 以 素 王

无爵禄之赏,斧 钺 之 诛, 故 称 明 王 之 道. 曾 子 辟 席 复 坐. 子 曰: 居,

吾 语 汝 , 顺 逊 以 避 祸 灾 , 与 先 王 以 托 权 .«孝经纬钩命诀»

孔子改 制, 托 先 王 称 素 王, 此 条 最 明. 然 骤 改 旧 制, 自 然 文 驳 不

同.曾子亲见之,故讶之如此.

右孔子改制,弟子据旧制问难.

孔子改制, 时人据旧制问难

公曰:寡 人 愿 有 言, 然 冕 而 亲 迎, 不 已 重 乎? 孔 子 愀 然 作 色 而 对

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 为 天 地 社 稷 宗 庙 之 主,君 何 谓 已 重

乎? «大戴» 哀公问于孔子

亲迎之礼,墨子 «非儒»攻为娶 妻 亲 迎, 祗 褍 若 仆. 盖 孔 子 创 儒 所

改定之制也.俟堂俟著,实是旧俗,至 今 犹 行 之. 孔 子 作 «春 秋» 于 纪

履 来逆女,发明男下 女 之 大 义,讥 不 亲 迎,以 为 孔 子 所 改 定,故 哀 公

疑其已重也.若大周旧制,服行有 素, 习 而 安 之, 俟 堂 无 讥, 何 有 已 重

之疑乎?
 
278􀅰 孔子改制考

鲁哀公问 于 孔 子 曰: 夫 子 之 服, 其 儒 服 与? 孔 子 对 曰: 丘 少 居 鲁,

衣缝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 丘 闻 之 也, 君 子 之 学 也 博, 其 服 也

乡,丘不知儒服.«礼记􀅰儒行»

儒服是 孔 子 改 制, 故 哀 公 见 而 疑 问. 孔 子 逊 词 答 之. 然 “章 甫 ”、

“缝掖”实为从儒教者所服 见 «孔 子 创 儒 篇», 如僧之著僧伽犁然,故谓之 儒

冠、儒服也.

右孔子改制时人据旧制问难.

弟子仍旧制, 孔子以所改之制定之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 而 弗 除 也. 孔 子 曰: 何 弗 除 也? 子 路

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 王 制 礼, 行 道 之 人 皆 弗 忍 也. 子 路

闻之,遂除之.«礼记􀅰檀弓»

孔子定姊妹出嫁,降服大功.子 路 不 忍, 欲 同 之 昆 弟 也. 当 时 孔 子

初改制,故门人随其意之所欲如此.

伯 鱼 之 母 死, 斯 而 犹 哭. 夫 子 闻 之, 曰: 谁 与 哭 者? 门 人 曰: 鲤

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礼记􀅰檀弓»

孔子定母丧期,伯鱼欲同之父.当时初改制,故如此.

右弟子仍旧制,孔子以所改之制定之.

时人仍旧制, 弟子以孔子所改之制告之

哀公问 于 有 若 曰: 年 饥, 用 不 足, 如 之 何? 有 若 对 曰: 盍 彻 乎?

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论语􀅰颜渊»

“彻”是孔子改定之 制, 实 皆 什 一. 鲁 旧 制 什 而 取 二, 故 哀 公 疑 其

不可行.

右时人仍旧制弟子以孔子所改之制告之.
孔子改制考卷十三   孔子改制弟子时人据旧制问难考 􀅰27
 9

孔子改制后, 弟子从之而舍旧制

曾子谓 子 思 曰: 伋, 吾 执 亲 之 丧 也, 水 浆 不 入 于 口 者 七 日. 子 思

曰: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 就 之; 不 至 焉 者, 跂 而 及 之. 故 君 子

之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礼记􀅰檀弓»

孔子定制,亲丧,水浆不入口者三日.曾子过之,故子思正之.

子思之 母 死 于 卫, 赴 于 子 思, 哭 于 庙 门. 人 至, 曰: 庶 氏 之 母 死,

何为哭于孔氏之庙乎? 子思曰:吾过 矣,吾 过 矣.遂 哭 于 他 室. «礼 记 􀅰

檀弓»

子上之 母 死 而 不 丧. 门 人 问 诸 子 思 曰: 昔 者, 子 之 先 君 子 丧 出 母

乎? 曰: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 何 也? 子 思 曰: 昔 者, 吾 先 君 子 无 所

失道,道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 污, 伋 则 安 能? 为 伋 也 妻 者, 是 为 白

也母;不为伋也 妻 者, 是 不 为 白 也 母. 故 孔 氏 之 不 丧 出 母, 自 子 思 始

也.同上

“丧出母”是旧制,故孔氏先世行之.孔子改制,“不丧出母”.

右孔子改制后,弟子从之而舍旧制.

孔子改制后, 时人从之而舍旧制

鲁人有 朝 祥 而 莫 歌 者, 子 路 笑 之. 夫 子 曰: 由, 尔 责 于 人 终 无 已

夫.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子路 出. 夫 子 曰: 又 多 乎 哉! 逾 月, 则 其 善

也.«礼记􀅰檀弓»

朝祥暮歌,义实未善.但制为新 创, 鲁 人 能 从 教 已 极 难 得, 故 孔 子

不复责之.

右孔子改制后,时人从之而舍旧制.
 
280􀅰 孔子改制考

时人惑旧制, 后学以孔子所改之制辟之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 曰: 昔 者 孟 子 尝 与 我 言 于 宋, 于 心 终 不 忘.

今也不幸 至 于 大 故, 吾 欲 使 子 问 于 孟 子, 然 后 行 事. 然 友 之 邹 问 于 孟

子.孟子 曰: 不 亦 善 乎! 亲 丧, 固 所 自 尽 也. 曾 子 曰: 生, 事 之 以 礼;

死,葬之以 礼, 祭 之 以 礼. 可 谓 孝 乎. 诸 侯 之 礼, 吾 未 之 学 也; 虽 然,

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 榣 粥 之 食, 自 天 子 达 于 庶 人, 三 代

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 兄 百 官 皆 不 欲, 曰: 吾 宗 国 鲁 先 君

莫之行,吾先君亦莫 之 行 也, 至 于 子 之 身 而 反 之, 不 可. 且 «志» 曰:

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谓 然 友 曰: 吾 他 日 未 尝 学 问, 好 驰 马

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 其 不 能 尽 于 大 事,子 为 我 问 孟 子! 然

友复之邹问孟子.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孟子􀅰滕文»

三年丧若是大周通礼,则鲁如今 兖 州 知 府, 滕 如 今 滕 县 知 县, 安 有

自伯禽至悼公, 自 叔 绣 至 文 公 未 行 之 理? 李 贤、 张 居 正 夺 情 一 事, 罗

伦、赵用贤、艾中行之流纷纷弹劾, 岂 有 鲁 为 周 公 之 国, 秉 礼 之 邦, 而

化外若是乎? 至于父兄百官不欲, 则 又 自 亲、 郡 王 至 宗 室、 九 卿、 科 道

会议无以为然者.如三年丧为周 制,何 至 盈 廷 悖 谬,争 议 大 礼,至 于 短

丧如此? 至于引 “«志»曰”,则又援据典文律例,云受之先祖,则又笃

守祖宗成法,惊疑违驳如此,必非 周 制 可 知.合 宰 我 短 丧 考 之,盖 为 孔

子改制而孟子传教,至易明矣.

齐宣王欲短丧.公孙丑曰:为 期 之 丧, 犹 愈 于 已 乎? 孟 子 曰: 是 犹

或溮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 教 之 孝 弟 而 已 矣.王 子 有 其 母 死

者,其传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 曰: 若 此 者 何 如 也? 曰: 是 欲 终 之 而

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孟子􀅰尽心»

如公孙丑言,宣王盖服期,与宰我 所 请 短 为 期 丧 合. 盖 孔 子 既 加 隆
孔子改制考卷十三   孔子改制弟子时人据旧制问难考 􀅰28
 1

为三年,自以期 为 短 丧 矣. 然 当 时 自 无 定 制, 与 汉 人 同. 王 修 服 丧 六

年,赵宣二十六 年,翟 方 进 三 十 六 日, 今 泰 西 亦 然. 然 泰 西 虽 无 定 制,

厚薄听人,然服期为多.故公孙丑以为愈也.

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亲 丧 三 年. 君 与 父 孰 重? 田 过 对 曰: 殆

不如父重.王忿然曰:曷为士去亲 而 事 君? 对 曰: 非 君 之 土 地, 无 以 处

吾亲;非君之禄,无以 养 吾 亲, 非 君 之 爵, 无 以 尊 显 吾 亲. 受 之 于 君,

致之于亲,凡事君以为亲也.宣王悒然.«韩诗外传»

孔子改制,惟亲丧三年儒者行之,故宣王怪而问之.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 兹 未 能, 请 轻 之, 以 待 来 年, 然

后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 邻 之 鸡 者, 或 告 之 曰: 是 非 君 子 之

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 来 年, 然 后 已. 如 知 其 非 义, 斯 速 已

矣,何待来年? «孟子􀅰滕文»

“什一”是孔子改定 之 制, 当 时 实 未 能 行. 孟 子 传 教 发 明 之, 戴 盈

之欲行此制而未能,故先稍轻,待来年乃行之也.

万章问曰: «诗» 云:娶 妻 如 之 何? 必 告 父 母.信 斯 言 也,宜 莫 如

舜.舜之不告而娶,何也? 孟子曰: 告 则 不 得 娶. 男 女 居 室, 人 之 大 伦

也.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 母, 是 以 不 告 也. 万 章 曰: 舜 之 不 告

而娶,则吾既得闻命矣.帝之妻舜 而 不 告, 何 也? 曰: 帝 亦 知 告 焉 则 不

得娶也.«孟子􀅰万章»

鲁季姬 遇 鄫 子 于 防, 使 鄫 子 来 请 己. 可 知 古 娶 妻 无 媒, 不 待 告 父

母.孔子改定此制,托之于 «诗»,故万章疑之.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 重? 曰: 礼 重. 色 与 礼 孰 重? 曰: 礼

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 食, 则 得 食. 必 以 礼 乎? 亲 迎, 则

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乎? 屋 庐 子 不 能 对, 明 日 之 邹 以 告 孟

子.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 不揣 其 本, 而 齐 其 末, 方 寸 之 木 可 使 高
 
282􀅰 孔子改制考

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 舆 羽 之 谓 哉? 取 食 之 重 者 与 礼 之

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 取色之重 者 与 礼 之 轻 者 而 比 之,奚 翅 色 重? 往

应之曰: 兄臂而夺之 食,则 得 食;不 ,则 不 得 食. 则 将 之 乎? 踰

东家墙 而 搂 其 处 子, 则 得 妻; 不 搂, 则 不 得 妻. 则 将 搂 之 乎? «孟 子 􀅰

告子»

儒教 至 战 国 既 大 行, 而 时 人 犹 多 据 旧 制 以 攻 孔 子 之 制 者, “三 年

丧”、“亲迎”尤为数见.可见改制之难.

齐 宣 王 问 曰: 文 王 之 囿 方 七 十 里, 有 诸? 孟 子 对 曰: 于 传 有 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 也. 曰: 寡 人 之 囿 方 四 十 里, 民 犹 以

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 里, 刍 荛 者 往 焉, 雉 兔 者 往 焉, 与 民

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臣始 至 于 境, 问 国 之 大 禁, 然 后 敢 入. 臣

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 杀 人 之 罪.则 是 方 四 十 里 为 阱

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

孔子所定民之公囿,孟子传教发明之,故齐宣王疑之.

齐宣王 问 曰: 汤 放 桀, 武 王 伐 纣, 有 诸? 孟 子 对 曰: 于 传 有 之.

曰:臣弑其君,可 乎? 曰: 贼 仁 者 谓 之 “贼”, 贼 义 者 谓 之 “残”. 残、

贼之人谓之 “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

汤、武革命,顺天应人.圣人上 奉 天, 下 爱 民, 岂 其 使 一 人 肆 于 民

上? «春 秋» 义, 失 民 则 不 君. 孟 子 述 其 大 义, 故 以 为 诛 残、 贼. 齐 宣

王骇此异义,故疑问之.

右时人惑旧制,后学以孔子所改之制辟之.

时人别创新制, 后学以孔子所改之制折之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孟 子 曰: 子 之 道, 貉 道 也. 万 室

之国, 一 人 陶, 则 可 乎? 曰: 不 可, 器 不 足 用 也. 曰: 夫 貉, 五 谷 不
孔子改制考卷十三   孔子改制弟子时人据旧制问难考 􀅰28
 3

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 庙、 祭 祀 之 礼, 无 诸 侯 币 帛 饔 飧, 无

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 居 中 国, 去 人 伦, 无 君 子, 如 之 何 其

可也? 陶以寡,且不可 以 为 国, 况 无 君 子 乎? 欲 轻 之 于 尧、 舜 之 道 者,

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孟子􀅰告子»

“什一”是孔子改定之制,孔子托之尧、舜者,白圭更欲加而上之.

右时人别创新制,后学以孔子所改之制折之.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春秋时诸子攻儒

战国时诸子攻儒

秦时诸子攻儒

两汉时诸子攻儒

冒顿之寇汉,耶律之入宋,皆于 大 朝 一 统 犯 之. 若 夫 称 戈 并 起, 荥

阳、成皋之 战, 邯 郸 之 走, 鄱 阳 之 攻, 高、 光、 明 祖 所 固 然. 当 战 国

时,孔道未一,诸子并起,不揣 德 量 力, 咸 欲 篡 统, 其 墨、 老 二 家, 骎

骎乎! 项羽、王 郎、陈 友 谅,故 相 攻 尤 力 哉! «易» 曰:龙 战 于 野, 其

血玄黄.阴疑于阳必战.诸 子 自 张 其 教, 阴 疑 于 阳 者 也. 然 圣 道 至 中,

人所归往,偏蔽 之 道, 入 焉 而 败. 今 借 诸 子 之 相 攻, 明 仲 尼 之 不 可 毁

也.然而儒为孔子所创,非先王所传益明矣.

春秋时诸子攻儒

子入太庙,每 事 问. 或 曰: 孰 谓 鄹 人 之 子 知 礼 乎? 入 太 庙, 每 事

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论语􀅰八佾»

孔子以博学知礼闻,时人已久 忌 之, 寻 隙 摘 瑕, 时 时 攻 难, 或 之 语

带讥嘲如此.

叔孙武 叔 毁 仲 尼. 子 贡 曰: 无 以 为 也! 仲 尼 不 可 毁 也. 他 人 之 贤

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 月 也, 无 得 而 逾 焉, 人 虽 欲 自 绝, 其

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28
 5

叔孙武叔公然毁孔子于子贡之 前,尤 其 悍 然 相 诋 者.毁 辞 虽 不 知 其

如何,然可见当时贵人之难相容矣.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 栖 者 与? 无 乃 为 佞 乎? 孔 子 曰: 非 敢

为佞也,疾固也.«论语􀅰宪问»

孔子周流,席不暇暖. 微 生 亩 讥 其 “为 佞”, 而 孔 子 答 以 “疾 固”,

亦可见时人讽刺,虽圣人亦不免针锋相对者.

子击磬于卫.有荷篑而过孔 氏 之 门 者, 曰: 有 心 哉, 击 磬 乎! 既 而

曰:鄙哉,硁硁乎! 莫己知也,斯己而 已 矣.深 则 厉,浅 则 揭. «论 语 􀅰

宪问»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 凤 兮! 何 德 之 衰? 往 者 不 可 谏, 来 者

犹可追.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微子»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 使 子 路 问 津 焉. 长 沮 曰: 夫 执 舆 者

为谁? 子路曰:为 孔 丘. 曰: 是 鲁 孔 丘 与? 曰: 是 也. 曰: 是 知 津 矣.

问于桀溺. 桀 溺 曰: 子 为 谁? 曰: 为 仲 由. 曰: 是 鲁 孔 丘 之 徒 与? 对

曰:然.曰:滔 滔 者 天 下 皆 是 也, 而 谁 以 易 之? 且 而 与 其 从 辟 人 之 士

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

子路从而后, 遇 丈 人, 以 杖 荷 . 子 路 问 曰: 子 见 夫 子 乎? 丈 人

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植其杖而芸.并同上

公伯寮 愬 子 路 于 季 孙. 子 服 景 伯 以 告, 曰: 夫 子 固 有 惑 志 于 公 伯

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论语􀅰宪问»

景公上 路 寝, 闻 哭 声. 曰: 吾 若 闻 哭 声, 何 为 者 也? 梁 丘 据 对 曰:

鲁孔丘之徒鞠语者也.明于礼乐, 审 于 服 丧, 其 母 死, 葬 埋 甚 厚, 服 丧

三年,哭泣甚疾.公曰:岂不可 哉! 而 色 悦 之. 晏 子 曰: 古 者 圣 人, 非

不知能繁登降之 礼, 制 规 矩 之 节, 行 表 缀 之 数 以 教 民, 以 为 烦 人 留 日,

故制礼不羡于便事;非不知能扬 干 戚、钟 鼓、竽 瑟 以 劝 众 也,以 为 费 财


 
286􀅰 孔子改制考

留工,故制乐不羡于和民;非不知能累 世 殚 国 以 奉 死,哭 泣 处 哀 以 持 久

也,而不为者,知其无补死者,而深 害 生 者, 故 不 以 导 民. 今 品 人 饰 礼

烦事,羡乐淫民,崇死以害生,三 者, 圣 王 之 所 禁 也. 贤 人 不 用, 德 毁

俗流,故三邪得 行 于 世. 是 非 贤 不 肖 杂, 上 妄 说 邪, 故 好 恶 不 足 以 导

众.此三者,路世之政,单事之教也.公曷为不察,声受而色悦之? «晏

子春秋􀅰外篇»

墨子引之,不知为 «晏子»原文 与 否. 然 晏 子 豚 肩 不 掩 豆, 浣 衣 以

朝,与孔子盛礼乐宗旨自不同.尼 谿 之 沮, 必 是 实 事. 晏 攻 儒, 亦 攻 儒

之礼乐、厚葬、久丧、立命.数者当是改制大义,故人皆得知而攻之.

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晏子春秋􀅰外篇»

淮南子谓:晏子为孔子后学.故 望 儒 而 贵 之. 其 后 叛 教 自 立, 则 疑

之也.

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 逮 舜. 孔 子 行 一 节 者 也. «晏 子 春 秋 􀅰

外篇»

孔门后学皆谓孔子贤于尧、舜, 且 推 为 生 民 未 有. 盖 素 王 改 制, 以

范围古今,百王受治也.观晏子之 言,可 知 当 时 讥 弹,无 不 与 圣 门 针 锋

相对者.

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 欲 封 之 以 尔 稽, 以 告 晏 子. 晏 子 对

曰:不可.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 下; 好 乐 缓 于 民, 不 可 使 亲 治; 立 命

而建事,不可守职;厚葬破民贫国, 久 丧 道 哀 费 日, 不 可 使 子 民; 行 之

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 外, 故 异 于 服, 勉 于 容, 不 可 以 道 众 而 驯 百 姓.

自大贤之灭,周室之卑也,威仪加 多, 而 民 行 滋 薄; 声 乐 繁 充, 而 世 德

滋衰.今孔丘盛声乐以侈世,饰弦 歌 鼓 舞 以 聚 徒,繁 登 降 之 礼、趋 翔 之

节以观众,博学不可以仪世,劳思 不 可 以 补 民,兼 寿 不 能 殚 其 教,当 年

不能究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 术 以 营 世 君,盛 为 声 乐 以 淫 愚 其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28
 7

民.其道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 不 可 以 导 民. 今 欲 封 之, 以 移 齐 国

之俗,非所以导众存民也.公曰: 善. 于 是, 厚 其 礼 而 留 其 封, 敬 见 不

问其道,仲尼乃行.«晏子春秋􀅰外传»

晏子对曰:君其勿忧.鲁君,弱主 也; 孔 子, 圣 相 也. 君 不 如 阴 重

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 必 骄 鲁 而 有 齐, 君 勿 纳 也. 夫 绝 于

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 孔 子 去 鲁 之 齐, 景 公 不 纳, 故 困 于

陈、蔡之间.同上

景公说,将欲以尼谿田封孔 子. 晏 婴 进 曰: 夫 儒 者, 滑 稽, 而 不 可

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 丧 遂 哀, 破 产 厚 葬, 不 可 以 为 俗; 游

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 周 室 既 衰, 礼 乐 缺 有 间. 今 孔 子 盛

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 不 能 殚 其 学, 当 年 不 能 究 其 礼. 君

欲用之以易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史记􀅰孔子世家»

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楚 令 尹 子 西 曰: 王 之 使 使 诸 侯, 有

如子贡者乎? 曰:无有.王之辅 相, 有 如 颜 回 者 乎? 曰: 无 有. 王 之 将

率有如子路者乎? 曰:无有.王之 官 尹 有 如 宰 予 者 乎? 曰: 无 有. 且 楚

之祖封于周,号为子 男, 五 十 里. 今 孔 丘 述 三 王 之 法, 明 周、 召 之 业,

王若用之,则楚安 得 世 世 堂 堂 方 数 千 里 者 乎? 夫 文 王 在 丰, 武 王 在 镐,

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同上

孔子见子桑伯子.子桑伯子不衣 冠 而 处. 弟 子 曰: 夫 子 何 为 见 此 人

乎? 曰:其 质 美 而 无 文, 吾 欲 说 而 文 之. 孔 子 去. 子 桑 伯 子 门 人 不 说

曰:何为见孔子乎? 曰:其质美而文繁,吾欲说而去其文.«说苑􀅰修文»

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论衡􀅰讲瑞»

少正卯在孔子时为一国大师,能与孔子争教,其才可想.

右春秋时诸子攻儒.
 
288􀅰 孔子改制考

战国时诸子攻儒

孔某之齐见景公.景公说,欲 封 之 以 尼 谿, 以 告 晏 子. 晏 子 曰: 不

可.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不可以 教 下; 好 乐 而 淫 人, 不 可 使 亲 治; 立

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职;宗丧循哀, 不 可 使 慈 民; 机 服 勉 容, 不 可 使 导

众.孔丘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 舞 以 聚 徒,繁 登 降 之 礼 以 示 仪,务 趋

翔之节以劝众.儒 学 不 可 使 议 世, 劳 思 不 可 以 补 民, 累 寿 不 能 尽 其 学,

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 不 能 赡 其 乐. 繁 饰 邪 术, 以 营 世 君; 盛 为 声 乐,

以淫愚民.其道不可以 期 世, 其 学 不 可 以 导 众. 今 君 封 之, 以 利 齐 俗,

非所以导国先众.«墨子􀅰非儒»

且夫繁饰礼以淫人,久丧伪哀以 谩 亲, 立 命 缓 贫 而 高 浩 居, 倍 本 弃

事而安怠傲,贪于饮 酒, 惰 于 作 务, 陷 于 饥 寒, 危 于 冻 馁, 无 以 违 之,

是若人气,鼸鼠藏,而羝羊视,贲 彘 起. 君 子 笑 之, 怒 曰: 散 人 焉 知 良

儒? 夫夏乞麦禾,五谷既收,大丧 是 随, 子 姓 皆 从, 得 厌 饮 食, 毕 治 数

丧,足以至矣.因人之家翠以为,恃 人 之 野 以 为 尊. 富 人 有 丧, 乃 大 说

喜,曰:此衣食之端也.同上

婚冠丧祭,相礼必以儒者,如佛 之 斋 醮 故 事. 盖 礼 为 孔 礼, 舍 孔 门

外无知之者也.亦可见诸儒行道之苦 心 矣.后 世 冠 婚 丧 事,一 以 巫 祝 主

之,而儒者又不知礼节,无怪孔教之日衰也.

其徒属弟 子, 皆 效 孔 丘. 子 贡、 季 路 辅 孔 悝 乱 乎 卫, 阳 虎 乱 乎 齐,

佛肸以中牟叛,黍雕刑残,莫大焉. 夫 为 弟 子 后 生, 其 师 必 修 其 言, 法

其行,力不足,知弗及,而 后 已. 今 孔 丘 之 行 如 此, 儒 士 则 可 以 疑 矣.

«墨子􀅰非儒»

诸贤急于行道,如负礼器 «诗»、 «书» 见 陈 涉 之 类 耳.墨 子 有 意 攻

之,故深文其言.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28
 9

孔子见 景 公, 曰: 先 生 素 不 见 晏 子 乎? 对 曰: 晏 子 事 三 君 而 得 顺

焉,是有三心,所以不 见 也. 公 告 晏 子.晏 子 曰:三 君 皆 欲 其 国 安,是

以婴得顺也.闻君子独立不惭于影,今孔子伐树削迹,不自以为辱,身穷

陈、蔡,不自以为约,始吾望儒贵之,今则疑之.景公祭路寝,闻哭声,

问梁丘据.对曰:鲁孔子之徒也,其母死,服丧三年,哭泣甚哀.公曰:

岂不可哉? 晏子曰:古者,圣人非不能也,而不为者,知其无补于死者,

而深害生事故也.«墨子􀅰佚文»

墨子攻儒,以久丧、厚葬为第一义,故托晏子以攻之.

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 以 修 礼, 厚 葬、 久 丧 以 送 死, 孔

子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淮南子􀅰氾论训»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者请曰: 他 日 君 出, 则 必 命 有 司 所 之. 今 乘

舆已驾矣,有司未知所之,敢 请. 公 曰: 将 见 孟 子. 曰: 何 哉, 君 所 为

轻身以先于匹夫 者? 以 为 贤 乎? 礼 义 由 贤 者 出, 而 孟 子 之 后 丧 逾 前 丧,

君无见焉.公曰:诺.乐正子入 见, 曰: 君 奚 为 不 见 孟 轲 也? 曰: 或 告

寡人曰:孟子之后丧 逾 前 丧. 是 以 不 往 见 也. 曰: 何 哉? 君 所 谓 逾 者,

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 后 以 五 鼎 与? 曰: 否. 谓 棺 椁 衣 衾 之

美也.曰:非 所 谓 逾 也, 贫 富 不 同 也. 乐 正 子 见 孟 子, 曰: 克 告 于 君,

君为来见也.嬖人有 臧 仓 者 沮 君, 君 是 以 不 果 来 也. 曰: 行, 或 使 之;

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吾 之 不 遇 鲁 侯, 天 也. 臧 氏 之 子, 焉

能使予不遇哉? «孟子􀅰梁惠»

孟子将行道而有臧仓之沮,尹士 之 讥. 程 子 则 有 孔 文 仲 之 劾. 朱 子

则有林栗、胡宏、沈继祖之劾,至谓 吃 菜 事 魔, 挟 二 尼 为 妾, 拽 孔 子 之

木象,其子盗牛.从古 已 然. 况 以 孔 子 之 圣, 犹 伐 树 于 宋, 削 迹 于 陈,

微服避祸,饿至七日,奚有于区区之讥乎?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 百 官 皆 不 欲, 曰: 吾 宗 国 鲁 先 君 莫
 
290􀅰 孔子改制考

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 之 身 而 反 之, 不 可. 且 «志» 曰: 丧

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谓然 友 曰: 吾 他 日 未 尝 学 问, 好 驰 马 试

剑.今也父兄百官不 我 足 也, 恐 其 不 能 尽 于 大 事, 子 为 我 问 孟 子. «孟

子􀅰滕文»

儒者创教,非先王之旧法,故滕父兄百官考于旧 «志»不肯相从.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 滕, 踵 门 而 告 文 公 曰: 远 方 之 人, 闻

君行仁 政, 愿 受 一 廛 而 为 氓. 文 公 与 之 处. 其 徒 数 十 人, 皆 衣 褐, 捆

屦,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 其 弟 辛 负 耒 耜 而 自 宋 之 滕,曰:闻 君

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 人 氓.陈 相 见 许 行 而 大 悦,尽 弃 其 学

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 曰: 滕 君 则 诚 贤 君 也. 虽 然, 未 闻 道

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 也 滕 有 仓 廪 府 库,则 是 厉 民 而 以

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滕文»

道者,并耕之道.仓廪府库,儒 者 之 道. 滕 文 公 首 尊 儒 术, 许 行 欲

以其道易天下,故先攻儒.

万章问曰:或谓孔子于卫主痈 疽, 于 齐 主 侍 人 瘠 环, 有 诸 乎? 孟 子

曰:否,不然也.好事者为之也.«孟子􀅰万章»

当时诸子并行,而儒道至显,故时人妒而诬之.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 后 名 实 者, 自 为 也. 夫 子 在 三 卿 之

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告子»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 子 柳 子 思 为 臣, 鲁 之 削 也 滋 甚. 若

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曰:昔者王 豹 处 于 淇, 而 河 西 善 讴; 绵 驹 处 于 高 唐, 而 齐 右 善 歌;

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 俗. 有 诸 内, 必 形 诸 外. 为 其 事 而 无

其功者,髡未尝睹之也.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同上

淳于 髡 与 惠 施 同 派, 殆 名 家 者 流 也. 名 家 为 墨 氏 之 后 学, 故 亦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29
 1

攻儒.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 其 未 邪? 彼 何 宾 宾 以 学 子 为? 彼 且

蕲以妳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庄子􀅰德充符»

孔子之道尚名,老学不尚名,故庄子假托而攻之.

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

久处.«庄子􀅰天运»

此亦庄子述老子之言以攻孔子.

意而子见许由.许由曰:尧何 以 资 汝? 意 而 子 曰: 尧 谓 我: 汝 必 躬

服仁义,而明言是非.许由曰:而奚 来 为 轵? 夫 尧 既 已 鲸 汝 以 仁 义, 而

劓汝以是非矣,汝 将 何 以 游 夫 遥 荡 恣 睢 转 徙 之 涂 乎? 意 而 子 曰: 虽 然,

吾愿游于其藩.许由曰:不然.夫盲 者 无 以 与 乎 眉 目 颜 色 之 好,瞽 者 无

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意而子曰:夫 旡 庄 之 失 其 美,据 梁 之 失 其 力,黄

帝之亡其知,皆在姅捶之间耳.«庄子􀅰大宗师»

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 天 下 簧 鼓 以 奉 不 及 之 法 非 乎? 而

曾史是已.骈于辨者,累瓦结绳窜 句,游 心 于 坚 白 同 异 之 间,而 敝 跬 誉

无用之言非乎? 而杨、墨是已.«庄子􀅰骈拇»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 莫 不 奔 命 于 仁 义,是 非 以 仁 义 易 其

性与? 故尝试论之,自三代下者,天 下 莫 不 以 物 易 其 性 矣.小 人 则 以 身

殉利,烈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同上

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 义, 而 天 下 始 疑 矣; 澶 漫 为 乐, 摘 僻

为礼,而天下始分矣. 故 纯 朴 不 残, 孰 为 牺 樽? 白 玉 不 毁, 孰 为 珪 璋?

道德不废,安取仁义? 性情不离, 安 用 礼 乐? 五 色 不 乱, 孰 为 文 采? 五

声不乱,孰应六律? 夫残朴以为器, 工 匠 之 罪 也; 毁 道 德 以 为 仁 义, 圣

人之过也.«庄子􀅰马蹄»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 乎? 跖 曰: 何 适 而 无 有 道 邪? 夫 妄 意
 
292􀅰 孔子改制考

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 后, 义 也; 知 可 否, 知 也; 分 均, 仁

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 未 之 有 也. 由 是 观 之, 善 人 不 得 圣

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 下 之 善 人 少 而 不 善 人 多,则 圣 人

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 曰:唇 竭 则 齿 寒.鲁 酒 薄 而 邯 郸 围.圣

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 人, 纵 舍 盗 贼, 而 天 下 始 治 矣. 夫 川 竭 而 谷 虚,

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 起, 天 下 平 而 无 故 矣. 圣 人 不 死, 大

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 重 利 盗 跖 也.为 之 斗 斛 以 量 之,则 并

与斗斛而 窃 之; 为 之 权 衡 以 称 之, 则 并 与 权 衡 而 窃 之; 为 之 符 玺 以 信

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 以 矫 之,则 并 与 仁 义 而 窃 之.何 以 知

其然邪?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 侯,诸 侯 之 门 而 仁 义 存 焉,则 是 非 窃

仁义圣 知 邪? 故 逐 于 大 盗, 揭 诸 侯, 窃 仁 义 并 斗 斛、 权 衡、 符 玺 之 利

者,虽有轩冕 之 赏 弗 能 劝, 斧 钺 之 威 弗 能 禁. 此 重 利 盗 跖 而 使 不 可 禁

者,是乃圣人之过.故曰:鱼不可脱 于 渊, 国 之 利 器 不 可 以 示 人. 彼 圣

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 下 也. 故 绝 圣 弃 知, 大 盗 乃 止; 擿 玉

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 朴 鄙; 掊 斗 折 衡, 而 民 不 争; 殚 残 天

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擢乱 六 律, 铄 绝 竽 瑟, 塞 瞽 旷 之 耳, 而 天

下始人含其聪 矣; 灭 文 章, 散 五 采, 胶 离 朱 之 目, 而 天 下 始 人 含 其 明

矣;毁绝钩绳,而弃规 矩, 沬 工 倕 之 指, 而 天 下 始 人 有 其 巧 矣. 故 曰:

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 之 口, 攘 弃 仁 义, 而 天 下 之 德 始 玄

同矣.彼人含其明,则天下不铄矣; 人 含 其 聪, 则 天 下 不 累 矣; 人 含 其

知,则天下不惑矣;人含其德,则 天 下 不 僻 矣. 彼 曾、 史、 杨、 墨、 师

旷、工倕、离朱者,皆外立其德而以爚乱天下者也,法之所无用也. «庄

子􀅰牬箧»

而且说明邪? 是淫于色也;说 聪 邪? 是 淫 于 声 也; 说 仁 邪? 是 乱 于

德也;说义邪? 是悖于理也;说礼 邪? 是 相 于 技 也; 说 乐 邪? 是 相 于 淫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29
 3

也;说圣邪? 是 相 于 艺 也, 说 知 邪 ? 是 相 于 疵 也. 天 下 将 安 其 性 命 之

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 将 不 安 其 性 命 之 情, 之 八 者, 乃 始

脔卷怆囊,而乱天下也.而天下乃 始 尊 之 惜 之,甚 矣 天 下 之 惑 也! 岂 直

过也而去之邪! 乃 齐 戒 以 言 之, 跪 坐 以 进 之, 鼓 歌 以 姦 之, 吾 若 是 何

哉! «庄子􀅰在宥»

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 曰:孔 丘 之 徒 也. 为 圃 者 曰: 子 非 夫 博 学

以拟圣,於于 以 盖 众, 独 弦 哀 歌 以 卖 名 声 于 天 下 者 乎? 汝 方 将 忘 汝 神

气,堕汝形骸,而庶几 乎! 而 身 之 不 能 治, 而 何 暇 治 天 下 乎! 子 往 矣,

无乏吾事! «庄子􀅰天地»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 闻 周 之 征 藏 史 有 老 聃 者, 免 而 归

居,夫子欲 藏 书, 则 试 往 因 焉. 孔 子 曰: 善. 往 见 老 聃, 而 老 聃 不 许.

于是,翻十二经以说.老聃中 其 说, 曰: 大 谩, 愿 闻 其 要. 孔 子 曰: 要

在仁义.老聃曰:请问:仁义,人 之 性 邪? 孔 子 曰: 然. 君 子 不 仁 则 不

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 性 也, 又 将 奚 为 矣? 老 聃 曰: 请 问: 何

谓仁义? 孔 子 曰: 中 心 物 恺, 兼 爱 无 私, 此 仁 义 之 情 也. 老 聃 曰: 意,

几乎后言! 夫兼爱,不亦迂乎? 无私 焉, 乃 私 也. 夫 子 若 欲 使 天 下 旡 失

其牧乎? 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 有 明 矣,星 辰 固 有 列 矣,禽 兽 固 有 群

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 行, 循 道 而 趋, 已 至 矣. 又 何 偈 偈 乎

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 意,夫子乱人之性也! «庄子􀅰天道»

庄子虽攻儒,而甚得儒之实,故录之.

商 大 宰 荡 问 仁 于 庄 子. 庄 子 曰: 虎 狼, 仁 也. 曰: 何 谓 也? 庄 子

曰:父子相 亲, 何 为 不 仁? 曰: 请 问 至 仁. 庄 子 曰: 至 仁 无 亲. 大 宰

曰:荡闻之, 无 亲 则 不 爱, 不 爱 则 不 孝. 谓 至 仁 不 孝, 可 乎? 庄 子 曰:

不然.夫至仁尚 矣, 孝 固 不 足 以 言 之. 此 非 过 孝 之 言 也, 不 及 孝 之 言

也.夫南行者至于郢, 北 面 而 不 见 冥 山, 是 何 也? 则 去 之 远 也. 故 曰:
 
294􀅰 孔子改制考

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 而 忘 亲 难; 忘 亲 易, 使 亲 忘 我 难; 使

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夫德遗尧、舜而

不为也,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太息而言仁孝乎哉! 夫孝悌仁

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贵,国爵并

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愿,名誉并焉.是以道不渝.«庄子􀅰天运»

孔子围于 陈、 蔡 之 间, 七 日 不 火 食. 大 公 任 往 吊 之 曰: 子 几 死 乎?

曰:然.子恶死乎? 曰:然.任曰:子尝言 不 死 之 道. 东 海 有 鸟 焉, 名

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 似 无 能. 引 援 而 飞, 迫 胁 而 栖. 进 不

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 必 取 其 绪. 是 故 其 行 列 不 斥, 而 外

人卒不得害,是 以 免 于 患. 直 木 先 伐, 甘 井 先 竭. 子 其 意 者 饰 知 以 惊

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庄子􀅰山木»

老子之 学, 藏 身 甚 固, 运 用 甚 巧, 后 世 多 用 之, 其 与 儒 有 阴 阳 之

分.饰知惊愚,修身明污,揭日月 而 行, 所 谓 阳 也. 然 多 蒙 祸 患. 但 儒

者直道而行,不肯为老学之曲,则全耳.

老莱子之 弟 子 出 薪, 遇 仲 尼, 反 以 告, 曰: 有 人 于 彼, 修 上 而 枴

下,末偻而后耳,视若 营 四 海, 不 知 其 谁 氏 之 子. 老 莱 子 曰: 是 丘 也.

召而来.仲尼至.曰:丘! 去汝躬矜 与 汝 容 知, 斯 为 君 子 矣. 仲 尼 揖 而

退,蹙然改容而问曰:业可得进乎? 老 莱 子 曰:夫 不 忍 一 世 之 伤 而 骜 万

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 惠 以 欢 为 骜, 终 身 之 丑, 中 民 之 行

进焉耳,相引以 名, 相 结 以 隐. 与 其 誉 尧 而 非 桀, 不 如 两 忘 而 闭 其 所

誉.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 踌 躇 以 兴 事, 以 每 成 功. 奈 何 哉 其

载焉终矜尔.«庄子􀅰外物»

儒以 «诗»、 «礼» 发 ① .大 儒 胪 传 曰:东 方 作 矣, 事 之 若 何? 小

① “ ”,«庄子» 各本作 “ ”.下文 “ ” 字同.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29
 5

儒曰:未 解 裙 襦, 口 中 有 珠. «诗» 固 有 之 曰: 青 青 之 麦, 生 于 陵 陂.

生不布 施, 死 何 含 珠 为? 接 其 鬓, 压 其 倣, 儒 以 金 椎 控 其 颐, 徐 别 其

颊,无伤口中珠! 同上

庄子述老子之学,以攻孔子. 内、 外 篇 中, 开 口 辄 言 之, 可 知 当 时

声满天下矣.名为孔子 所 特 立, 其 攻 之 曰: 以 俶 诡 幻 怪 之 名 闻. 又 曰:

独弦哀歌,以卖名声于天下.又 曰: 饰 知 惊 愚, 修 身 以 明 污. 又 曰: 相

引以名.盖皆取名为实宾、为 身 赘 之 意 也. «诗»、 «书»、 «礼»、 «乐»

为孔子所定,其攻之曰:性情不 离, 安 用 礼 乐? 又 曰: 澶 漫 为 乐, 摘 僻

为礼.又曰:圣人死,大盗止,斗 斛、 权 衡、 符 玺 所 以 重, 盗 跖 而 不 可

禁,皆圣人之过也.又曰:说礼是 相 于 忮, 说 乐 是 相 于 淫. 又 曰: 儒 以

«诗»、«礼»发冡.盖皆祖尚老子清净无 为 之 旨 以 相 攻 诋 也.仁 以 爱 人,

义以正我,古今之公理,推之东西 南 北 而 皆 准 者 也.其 攻 之 曰:黥 人 以

仁义,劓人以是非.蹩躠为仁,踶跂 为 义.以 圣 人 为 利 器 而 大 盗 乃 攘 臂

其中,以博学为拟圣而天下不可 为 俗.无 亲 者 至 爱,而 狼 虎 为 仁,自 勉

者役德,而天下易性.其颠倒乎是 非, 谬 悖 其 议 论, 只 顾 一 时 之 安, 不

恤天下之 乱, 老 氏 之 祸 惨 哉! 彼 固 知 孔 子 之 改 制 立 教, 而 故 为 剌 谬 者

也.迨至 «天下篇»,则尊之为神明圣 王,且 以 裂 天 下 者 咎 诸 子 之 道 术.

然则庄子亦知言者哉!

孔子西 游 于 卫, 颜 渊 问 师 金 曰: 以 夫 子 之 行 为 奚 如? 师 金 曰: 惜

乎,而夫子其穷哉! 颜渊曰:何也? 师 金 曰: 夫 刍 狗 之 未 陈 也, 盛 以 箧

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 其 已 陈 也, 行 者 践 其 首 脊, 苏 者 取

而靲之而已.将 复 取 而 盛 以 箧 衍, 巾 以 文 绣, 游 居 寝 卧 其 下, 彼 不 得

梦,必且数眯焉.今 而 夫 子, 亦 取 先 王 已 陈 刍 狗, 取 弟 子 游 居 寝 卧 其

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 于 商、 周, 是 非 其 梦 邪? 围 于 陈、 蔡 之

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 其 眯 邪? 夫 水 行 莫 如 用 舟, 而 陆 行
 
296􀅰 孔子改制考

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 之 于 陆,则 没 世 不 行 寻 常.古 今 非

水陆与? 周鲁非舟车与? 今 蕲 行 周 于 鲁, 是 犹 推 舟 于 陆 也, 劳 而 无 功,

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应物而 不 穷 者 也.且 子 独 不 见 夫 桔 槔 者

乎? 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 所 引, 非 引 人 也. 故 俯 仰 而 不 得 罪

于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 不 矜 于 同, 而 矜 于 治. 故 譬 三 皇 五

帝之礼义、法度,其犹 柤 梨 橘 柚 邪! 其 味 相 反, 而 皆 可 于 口. 故 礼 义、

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猿狙 而 衣 以 周 公 之 服,彼 必 堉 啮 挽 裂,尽

去而后慊.观古今之 异, 犹 猿 狙 之 异 乎 周 公 也. 故 西 施 病 心 而 粀 其 里,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粀 其 里.其 里 之 富 人 见 之,坚 闭 门 而

不出;贫人见之,挈 妻 子 而 去 之 走. 彼 知 美 粀 而 不 知 粀 之 所 以 美. 惜

乎,而夫子其穷哉! «庄子􀅰天运»

古今水陆、周鲁舟车之说,盖讥孔子之托 古 以 改 制, «春 秋» 新 周、

王鲁之事.故曰: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

庄子曰:周闻之,儒者冠圜冠者, 知 天 时; 履 句 屦 者, 知 地 形; 缓

佩玦者,事至而断.君子有其道者, 未 必 为 其 服 也; 为 其 服 者, 未 必 知

其道也.«庄子􀅰田子方»

孔子游 乎 缁 帷 之 林, 休 坐 乎 杏 坛 之 上. 弟 子 读 书, 孔 子 弦 歌、 鼓

琴.奏曲未半, 有 渔 父 者, 下 船 而 来, 须 眉 交 白, 被 发 揄 袂, 行 原 以

上 ① ,距陆而止,左 手 据 膝, 右 手 持 颐 以 听. 曲 终 而 招 子 贡、 子 路, 二

人俱对. 客 指 孔 子 曰: 彼 何 为 者 也? 子 路 对 曰: 鲁 之 君 子 也. 客 问 其

族.子路对 曰: 族 孔 氏. 客 曰: 孔 氏 者, 何 治 也? 子 路 未 应. 子 贡 对

曰:孔氏者, 性 服 忠 信, 身 行 仁 义, 饰 礼 乐, 选 人 伦, 上 以 忠 于 世 主,

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 天 下. 此 孔 氏 之 所 治 也. 又 问 曰: 有 土 之 君 与?

① “上”,原作 “士”,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29
 7

子贡曰:非也.侯王之佐与? 子 贡 曰: 非 也. 客 乃 笑 而 还, 行 言 曰: 仁

则仁矣,恐不免其身,苦心劳形以 危 其 真. 呜 呼, 远 哉 其 分 于 道 也! 子

贡还,报孔子.孔子推琴而起曰: 其 圣 人 与! 乃 下 求 下, 至 于 泽 畔, 方

将杖拏而引其船,顾 见 孔 子, 还 乡 而 立. 孔 子 反 走, 再 拜 而 进. 客 曰:

子将何求? 孔子曰:曩者,先生有 绪 言 而 去, 丘 不 肖, 未 知 所 谓, 窃 待

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 客 曰: 嘻! 甚 矣 子 之 好 学 也. 孔 子 再

拜而起曰:丘少而修学,以至于今, 六 十 九 岁 矣, 无 所 得 闻 至 教, 敢 不

虚心? 客曰: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 天 之 理 也. 吾 请 释 吾 之 所 有 而 经

子之所以.子之所以者,人事 也. 天 子、 诸 侯、 大 夫、 庶 人, 此 四 者 自

正,治之美也;四者离位,而乱莫 大 焉. 官 治 其 职, 人 忧 其 事, 乃 无 所

陵.故田荒室露,衣食不足,征赋 不 属, 妻 妾 不 和, 长 少 无 序, 庶 人 之

忧也;能不胜任,官事不治,行不 清 白, 群 下 荒 怠, 功 美 不 有, 爵 禄 不

持,大夫之忧也;廷无忠臣,国家 昏 乱, 工 技 不 巧, 贡 职 不 美, 春 秋 后

伦,不顺天子,诸侯之忧也;阴阳 不 和, 寒 暑 不 时, 以 伤 庶 物, 诸 侯 暴

乱,擅相攘伐, 以 残 民 人, 礼 乐 不 节, 财 用 穷 匮, 人 伦 不 饬, 百 姓 淫

乱,天子有司 之 忧 也. 今 子 既 上 无 君 侯 有 司 之 势, 而 下 无 大 臣 职 事 之

官,而擅饰礼乐,选人伦,以化齐民,不泰多事乎? «庄子􀅰渔父»

鲁哀公问于颜阖曰:吾以仲尼 为 贞 干, 国 其 有 瘳 乎? 曰: 殆 哉 圾 乎

仲尼! 方且饰羽而画,从事 华 辞, 以 支 为 旨, 忍 性 以 视 民 而 不 知 不 信,

受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 彼 宜 汝 与? 予 颐 与? 误 而 可 矣. 今 使

民离实学伪,非所以视民也,为后 世 虑, 不 若 休 之. 难 治 也. 施 于 人 而

不忘,非天布也.«庄子􀅰列御寇»

«庄子􀅰渔父»、«列御寇»非 真 文,前 人 辨 之 已 详.以 其 流 传 甚 久,

亦庄子之后学也,故存之.

«语»曰:流丸止于 瓯、 臾, 流 言 止 于 智 者. 此 家 言 邪 学 之 所 以 恶
 
298􀅰 孔子改制考

儒者也.«荀子􀅰大略»

按:家言邪学,指战国诸子之攻儒者也.

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 色, 子 贡 不 敢 问, 出 告 颜 回. 颜 回 援

琴而歌.孔 子 闻 之, 果 召 回 入, 问 曰: 若 奚 独 乐? 回 曰: 夫 子 奚 独 忧?

孔子曰:先言尔志.曰:吾昔闻之夫 人 曰: 乐 天 知 命 故 不 忧. 回 所 以 乐

也.孔子愀然有间曰:有是言哉? 汝 之 意 失 矣. 此 吾 昔 日 之 言 尔, 请 以

今言为正也.汝徒知乐天知命之无忧,未 知 乐 天 知 命 有 忧 之 大 也.今 告

若其实:修一身,任穷达,知去来之 非 我, 亡 变 乱 于 心 虑, 尔 之 所 谓 乐

天知命之无忧也.曩吾修 «诗»、 «书», 正 «礼»、 «乐», 将 以 治 天 下,

遗来世.非但修一身,治鲁 国 而 已. 而 鲁 之 君 臣 日 失 其 序, 仁 义 益 衰,

性情益薄.此道 不 行 一 国 与 当 年, 其 如 天 下 与 来 世 矣? 吾 始 知 «诗 »、

«书»、«礼»、 «乐» 无 救 于 治 乱,而 未 知 所 以 革 之 之 方. 此 乐 天 知 命 者

之所忧.虽然,吾得之矣.夫乐而知 者, 非 古 人 之 所 谓 乐 知 也. 无 乐 无

知,是 真 乐 真 知. 故 无 所 不 乐, 无 所 不 知, 无 所 不 忧, 无 所 不 为.

«诗»、«书»、«礼»、«乐»何弃之有? 革之何为? «列子􀅰仲尼»

此是华严第八地境界.

周、秦诸子多创异说,其以为 孔 子、 颜 子 之 言, 本 不 足 据. 惟 引 用

“乐天知命”两语,出于 «系辞»,盖 列 子 远 在 孔 子 后, 亦 读 孔 子 书, 后

从老氏以叛教者也.其曰:修 «诗»、«书»,正 «礼»、 «乐».可知 “六

经”皆孔子手作,而分见于诸经之义理、制度为孔子者,无疑矣.

孔 子 明 帝 王 之 道, 应 时 君 之 聘, 伐 树 于 宋, 削 迹 于 卫, 穷 于 商、

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 于 阳 虎, 戚 戚 然 以 至 于 死. 此 天 民

之遑遽者也.«列子􀅰杨朱»

杨朱曰: 原 宪 窭 于 鲁, 子 贡 殖 于 卫. 原 宪 之 窭 损 生, 子 贡 之 殖 累

身.然则窭亦 不 可, 殖 亦 不 可. 其 可 者 焉 在? 曰: 可 在 乐 生, 可 在 逸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29
 9

身.故善乐声者不窭,善逸身者不殖.同上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又 请 杨 子 之 竖 追 之. 杨 子 曰: 嘻! 亡

一羊何 追 者 之 众? 邻 人 曰: 多 歧 路. 既 反, 问: 获 羊 乎? 曰: 亡 之 矣.

曰:奚亡之? 曰:歧路之中,又有 歧 焉. 吾 不 知 所 之, 所 以 反 也. 杨 子

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 者 竟 日. 门 人 怪 之, 请 曰: 羊, 贱 畜, 又

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 杨 子 不 答. 门 人 不 获 所 命. 弟 子 孟 孙

阳出以告心都子. 心 都 子 他 日 与 孟 孙 阳 偕 入, 而 问 曰: 昔 有 昆 弟 三 人,

游齐、鲁之间,同师而 学, 进 仁 义 之 道 而 归. 其 父 曰: 仁 义 之 道 若 何?

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 仁 义 使 我 杀 身 以 成 名. 叔 曰: 仁 义

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 出 于 儒. 孰 是 孰 非 邪? 杨 子 曰: 人 有

滨河而 居 者, 习 于 水, 勇 于 泅, 操 舟 鬻 渡, 利 供 百 口. 裹 粮 就 学 者 成

徒,而溺死者几半.本 学 泅, 不 学 溺, 而 利 害 如 此. 若 以 为 孰 是 孰 非?

心都子嘿然而出.孟孙阳让之曰:何 吾 子 问 之 迂,夫 子 答 之 僻? 吾 惑 愈

甚.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 者 以 多 方 丧 生. 学 非 本 不 同, 非 本

不一,而末异若是.唯归同反一,为 亡 得 丧. 子 长 先 生 之 门, 习 先 生 之

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列子􀅰说符»

«韩非子􀅰显学篇»:儒分为八, 墨 分 为 三. 后 师 各 分 门 户, 所 造 不

同,故多 歧 也. 且 孔 子 条 理 纷 繁, 无 所 不 有, 庄 生 以 为 明 本 数, 系 末

度,其义理之多可想矣.多而攻之 为 歧,盖 有 以 也.然 方 其 体 者 无 转 圜

之用,得一面者无肆应之功,道乌可以执一哉? 何歧之有也?

故曰:农战之 民 千 人,而 有 «诗»、 «书»、辩、慧 者 一 人 焉, 千 人

者,皆怠于农战矣.«商君书􀅰农战»

«诗»、«书»、 «礼»、 «乐»、善 、修、仁、廉、辩、慧,国 有 十 者,

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同上

攻儒者亦多端,然无有商、韩之无道者.«诗»、 «书»、 «礼»、 «乐»


 
300􀅰 孔子改制考

固勿论,仁、廉、善、修亦恶之,此真 异 闻. 战 国 时, 精 论、 谬 论 无 所

不有如此.

虽有 «诗»、 «书»,乡一束,家一员,独无益于治也,非所以反之术

也.«商君书􀅰农战»

国有 «礼»、有 «乐»、 有 «诗»、 有 «书»、 有 善、 有 修、 有 孝、 有

悌、有廉、有辩,国有十者,上无使战,必削,至亡;国无十者,上有使

战,必兴,至王.«商君书􀅰去强»

国用 «诗»、«书»、«礼»、 «乐»、孝、悌、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

不至必贫.同上

攻及孝、悌,尤为悖谬,岂秦固贵 不 孝、 不 悌 乎? 相 攻 至 此, 固 不

可以理论矣.

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 仁; 义 者, 能 爱 于 人, 而 不 能 使 人 相

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也.«商君书􀅰画策»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 征 也; 慈 仁, 过 之 母 也; 任 誉, 奸

之鼠也.«商君书􀅰说民» 

故事 «诗»、«书»谈说之士,则民游而轻其君.«商君书􀅰算地»

六虱:曰 «礼»、 «乐», 曰 «诗»、 «书», 曰 修 善, 曰 孝 悌, 曰 诚

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 羞 战. 国 有 十 二 者, 上 无 使 农 战, 必

贫至削.十二者成群,此谓君之治 不 胜 其 臣,官 之 治 不 胜 其 民,此 谓 六

虱胜其政 ① 也.十二者成朴必削.«商君书􀅰靳令»

«诗»、«书»、«礼»、 «乐»、仁义皆弃绝,亦不复责,诚信、贞廉亦

以为虱,则是以欺贪为能治乎? 横议之 无 理 至 此,孟 子 所 谓 于 禽 兽 奚 难

也.然敢发此论,其心思亦不可解矣.

① “政”,原作 “故”,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30
 1

«禹贡»亦著山川高下原隰,而不知大道之遥.«盐铁论􀅰论邹»

此邹衍攻儒而及 «禹贡»,谓 «禹贡»为孔子之笔也.

邹子疾晚世之儒、墨,不知天地 之 弘, 昭 旷 之 道, 将 一 曲 而 欲 道 九

折,守一隅而欲知 万 方, 犹 无 准 平 而 欲 知 高 下, 无 规 矩 而 欲 知 方 圆 也.

«盐铁论􀅰论邹»

邹子之学有君臣、上下、六亲, 亦 与 儒 同. 而 史 迁 多 微 辞, 以 其 疾

儒也.其道自小推至大,又谓治各有宜,陈义必甚多,惜于今不传.

田子读书,曰: 尧 时 太 平. 宋 子 曰: 圣 人 之 治 以 致 此 乎? 彭 蒙 在

侧,越次答曰:圣法之治以至此,非 圣 人 之 治 也. 宋 子 曰: 圣 人 与 圣 法

何以异? 彭蒙曰:子之乱名甚矣.«尹文子􀅰大道下»

老子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 之 宝, 不 善 人 之 所 宝. 是 道 治 者 谓

之善人,藉名、法、儒、墨者谓之不善人.«尹文子􀅰大道上»

右战国时诸子攻儒.

秦时诸子攻儒

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 退 中 度, 趋 翔 闲 雅, 辞 令 逊 敏. 田 骈

听之毕,而辞之.客出,田骈送 之 以 目. 弟 子 谓 田 骈 曰: 客, 士 欤? 田

骈曰:殆乎非士也.今者客所弇敛, 士 所 术 施 也, 士 所 弇 敛, 客 所 术 施

也,客殆乎非士也.故 火 烛 一 隅, 则 室 偏 无 光. 骨 节 蚤 成, 空 窍 哭 历,

身必不长.众无谋方,乞谨视见, 多 故 不 良, 志 必 不 公, 不 能 立 功, 好

得恶予, 国 虽 大, 不 为 王, 祸 灾 日 至. 故 君 子 之 容, 纯 乎 其 若 钟 山 之

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淳淳乎慎 谨 畏 化,而 不 肯 自 足;乾 乾 乎 取 舍 不

悦,而心甚素朴.«吕氏春秋􀅰士容»

田骈、慎到,庄子谓其无生人之 行, 至 于 死 人 之 理 者. 此 客 被 服 中

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是儒者也.田骈近黄、老学,故攻之.
 
302􀅰 孔子改制考

孔穿、公孙龙相与论于平原君 所, 深 而 辩, 至 于 藏 三 牙, 公 孙 龙 言

藏之三牙甚辩,孔穿不应.少选, 辞 而 出. 明 日, 孔 穿 朝. 平 原 君 谓 孔

穿曰:昔者, 公 孙 龙 之 言 甚 辩. 孔 穿 曰: 然, 几 能 令 藏 三 牙 矣. 虽 然,

难.愿得有问于君, 谓 藏 三 牙 甚 难 而 实 非 也, 谓 藏 两 牙 甚 易 而 实 是 也,

不知君将从易而是也者乎,将从 难 而 非 者 乎? 平 原 君 不 应.明 日,谓 公

孙龙曰:公无与孔穿辩.«吕氏春秋􀅰淫辞»

公孙龙子习于名家,为墨子余派.儒、墨不相能,故亦攻儒.

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 仁 义 之 术 教 导 于 天 下, 然 而 无 所

行.教者 术 犹 不 能 行, 又 况 乎 所 教? 是 何 也? 仁 义 之 术 外 也. «吕 氏 春

秋􀅰有度»

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曰:尼 欲 作 乱. 卫 君 欲 执 孔 子. 孔 子 走, 弟

子皆逃.«韩非子􀅰外储说左»

卫将军文子见曾子,曾子不起而 延 于 坐 席, 正 身 于 奥. 文 子 谓 其 御

曰:曾子, 愚 人 也 哉! 以 我 为 君 子 也, 君 子 安 可 毋 敬 也? 以 我 为 暴 人

也,暴人安可侮也? 曾子不屘命也.«韩非子􀅰说林下»

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 涂 为 羹, 以 木 为 胾, 然 至 日 晚 必 归

崁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 也. 夫 称 上 古 之 传, 颂 辩 而 不 悫, 道

先王仁义而不能正国者,此亦可以戏而不 可 以 为 治 也.夫 慕 仁 义 而 弱 乱

者,三晋也;不慕而治强者,秦也.然而 未 帝 者, 治 未 毕 也. «韩 非 子 􀅰

外储说左»

或曰:仲尼以文王为智也,不亦 过 乎? 夫 智 者, 知 祸 难 之 地 而 辟 之

者也,是以身不及于 患 也. 使 文 王 所 以 见 恶 于 槃 者, 以 其 不 得 人 心 耶?

则虽索人心以解恶 可 也. 槃 以 其 大 得 人 心 而 恶 之, 己 又 轻 地 以 收 人 心,

是重见疑也.固其所以桎梏囚于 羡 里 也. 郑 长 者 有 言: 体 道, 无 为、 无

见也.此最宜于 文 王 矣, 不 使 人 疑 之 也. 仲 尼 以 文 王 为 智, 未 及 此 论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30
 3

也.«韩非子􀅰难二»

攻仲尼,攻文王,亦犹攻尧、舜、汤、武也.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 王 之 道, 以 籍 仁 义, 盛 容 服, 而 饰 辩

说,以疑当世之法,而 贰 人 主 之 心. 其 言 古 者, 为 设 诈 称, 借 于 外 力,

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韩非子􀅰五蠹» 

今世儒者之说人主,不善今之所 以 为 治, 而 语 已 治 之 功; 不 审 官 法

之事,不察奸邪之情,而皆 道 上 古 之 传, 誉 先 王 之 成 功. 儒 者 饰 辞 曰:

听吾言,则可以霸王.«韩非子􀅰显学»

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 三, 取 舍 相 反、 不 同, 而 皆 自 谓

真孔、墨.孔墨不可复 生, 将 谁 使 定 后 世 之 学 乎? 孔 子、 墨 子 俱 道 尧、

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 舜. 尧、 舜 不 复 生, 将 谁 使 定 儒、 墨 之

诚乎? 殷、周七百余岁,虞、夏二 千 余 岁, 而 不 能 定 儒、 墨 之 真, 今 乃

欲审尧、舜之道于三千岁之前,意 者 其 不 可 必 乎! 无 参 验 而 必 之 者,愚

也;弗能必而 据 之 者, 诬 也. 故 明 据 先 王, 必 定 尧、 舜 者, 非 愚 则 诬

也.愚诬之学,杂反之行,明主弗 受 也. 墨 者 之 葬 也, 冬 日 冬 服, 夏 日

夏服,桐棺三寸,服丧三月,世以为 俭 而 礼 之. 儒 者 破 家 而 葬, 服 丧 三

年,大毁扶杖,世主以为孝 而 礼 之. 夫 是 墨 子 之 俭, 将 非 孔 子 之 侈 也;

是孔子 之 孝, 将 非 墨 子 之 戾 也. 今 孝 戾、 侈 俭 俱 在 儒、 墨, 而 上 兼 礼

之.同上

韩非子以 孔、 墨 为 显 学, 且 明 其 后 学 之 盛, 儒 分 为 八, 墨 离 为 三.

二教并行,其披倡于周、秦 之 际 者, 亦 盛 矣. «荀 子 􀅰 非 十 二 子» 有 子

张、子夏、子游之 儒, «庄 子􀅰 天 下 篇» 有 苦 获、邓 陵、南 北 墨、 别 墨

之号.盖儒、墨争教,势力均敌,互 相 颉 颃, 而 墨 子 以 苦 人 之 道, 卒 败

于孔子,固由后学之不及,亦其道有以致此也.

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 道 为 是 也,而 莫 知 察 孝 悌、忠 顺 之 道 而 审


 
304􀅰 孔子改制考

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 而 法 之,是 以 有 乱 君,有 曲

父.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 后 世 之 教 者 也.尧 为 人 君 而 君

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 君,汤、武 人 臣 而 弑 其 主、刑 其 尸,而天下誉

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夫 所 谓 明 君 者,能 畜 其 臣 者 也;所 谓 贤

臣者,能明法辟、治 官 职 以 戴 其 君 者 也. 今 尧 自 以 为 明 而 不 能 以 畜 舜,

舜自以为 贤 而 不 能 以 戴 尧, 汤、 武 自 以 为 义 而 弑 其 君 长, 此 明 君 且 常

与,而贤臣且常取也.故至今为人子者 有 取 其 父 之 家,为 人 臣 者 有 取 其

君之国矣.父而让子,君而让臣,此非所以定位一教 之 道 也. «韩 非 子 􀅰

忠孝»

商君攻 孝 悌、 诚 信, 韩 非 攻 尧、 舜、 汤、 武 孝 弟、 忠 顺, 亘 古 悖

论,未有甚于是者.然 其 端 实 老 子 开 之. 老 子 弃 仁 义、 孝 慈, 绝 圣 智,

故韩非承之.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

非子􀅰五蠹»

«孝经纬»托先 王 以 明 权, 则 先 王 之 语 亦 儒 者 之 语 也. 以 法 为 教,

以吏为师,孔子未改制之先,时君 之 治 国 者,大 率 如 此,韩 非 援 上 古 之

世以攻儒术,多见其不知量也,何明主之国之有?

今学者之言也,不务本 作 而 好 末 事, 道 虚 惠 以 说 民, 此 劝 饭 之 说.

劝饭之说,明主不受也.«韩非子􀅰八说»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 罚 者, 百 官 不 敢 侵 职, 群 臣 不 敢 失

礼,上设其法,而下 无 奸 诈 之 心, 如 此, 则 可 谓 善 赏 罚 矣. «韩 非 子 􀅰

难一»

赏罚严明,所以用法也.韩非尚 法, 故 赏 罚 为 专 家 之 学, 是 以 讥 孔

子不知善赏.

或曰:仲尼之对,亡国之言也.恐民有倍心,而说之悦近而来远,则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30
 5

是教民怀惠.惠之为政,无功者受赏,而有罪者免,此法之所以败也.法

败而政乱,以乱政治败民,未见其可也.且民有倍心者,君上之明有所不

及也.不绍叶公之明,而使之悦近而来远,是舍吾势之所能禁,而使与天

下行惠以争民,非能持势者也.夫尧之贤,六王之冠也,舜一从而咸包,

而尧无天下矣.有人无术以禁下,恃为舜而不失其民,不亦无术乎? «韩 非

子􀅰难三» 

不知让天下之盛德,而讥御下之无术,是笑伯夷之饿不解为盗也.

主上有令而民以文 学 非 之,官 府 有 法 民 以 私 行 矫 之,人 主 顾 渐 其 法

令,而尊学者之智行,此世之所以多文学也.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彀

者也.夫砥砺杀矢而以妄发,其端未尝不中秋毫也,然而不可谓善射者,

无常仪 的 也.设 五 寸 之 的,引 十 步 之 远,非 羿、逄 蒙 不 能 必 中 者,有 常

也.故有常,则羿、逄蒙以五寸的为功;无常,则以妄发之中秋毫为拙.

今听言观行,不以公用为之的彀,言虽至察,行虽至坚,则妄发之说也.

是以乱世之听言也,以难知为察,以博文为辩;其观行也,以离群为贤,

以犯上为抗.人主者,说辩察之言,尊贤抗之行,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

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是以儒服带剑者众,而耕战之士寡;

坚白无厚之词章,而 宪 令 之 法 息.故 曰:上 不 明,则 辩 生 焉. «韩 非 子􀅰

问辩»

韩非与李 斯 同 学 于 荀 子, 而 二 人 之 败, 其 事 同, 其 祸 同. 观 «史

记􀅰李斯传»斯辞荀子之言,从可 知 矣.盖 二 人 皆 以 急 功 名 之 故,遂 严

法酷令以投时君,时君说之,其祸 中 于 人, 亦 反 及 于 己. 辩 察 之 言, 贤

抗之行,非以为乱世,无怪其与李斯同也.

夫上之所贵与其所以为治相反 也.夫 立 名 号 所 以 为 尊 也,今 有 贱 名

轻实者,世谓之高.设爵位所以为 贱 贵 基 也,而 简 上 不 求 见 者,世 谓 之

贤.威利所以行令也,而无利轻威 者, 世 谓 之 重. 法 令 所 以 为 治 也, 而
 
306􀅰 孔子改制考

不从法令、为私善者,世谓之忠.官 爵 所 以 劝 民 也, 而 好 名 义、 不 进 仕

者,世谓之烈.士刑罚所以擅威也, 而 轻 法、 不 避 刑 戮 死 亡 之 罪 者, 世

谓之勇.夫民之急名也甚,其求利 也 如 此,则 士 之 饥 饿 乏 绝 者,焉 得 无

岩居苦身 以 争 名 于 天 下 哉? 故 世 之 所 以 不 治 者, 非 下 之 罪, 上 失 其 道

也.常贵其所以乱,而贱其所以治,是 故 下 之 所 欲,常 与 上 之 所 以 为 治

相诡也.今下而听其上,上之所急 也. 而 惇 悫 纯 信, 用 心 怯 言, 时 谓 之

窭.守法固,听令审,则谓之愚. 敬 上 畏 罪, 则 谓 之 怯. 言 时 节, 行 中

适,则谓 之 不 肖. 无 二 心 私 学 吏, 听 吏 从 教 者, 则 谓 之 陋. 难 致 谓 之

正.难予谓之廉.难禁谓之 齐. 有 令 不 听 从 谓 之 勇. 无 利 于 上 谓 之 愿.

少欲宽惠行德谓之仁.重厚自尊谓之 长 者.私 学 成 群 谓 之 师 徒.闲 静 安

居谓之有思.损仁 逐 利 谓 之 疾. 险 躁 佻 反 覆 谓 之 智. 先 为 人 而 后 自 为,

类名号,言泛爱天下, 谓 之 圣. 言 大 本, 称 而 不 可 用, 行 而 乖 于 世 者,

谓之大人.贱爵禄,不挠上者,谓 之 杰. 下 渐 行 如 此, 入 则 乱 民, 出 则

不便也.上宜禁其欲,灭其近而不 止 也,又 从 而 尊 之,是 教 下 乱 上 以 为

治也.«韩非子􀅰诡使»

韩非以险隘酷烈 之 术 求 售 于 天 下, 而 尚 名 节、 贱 爵 禄 者 皆 欲 禁 绝

之,甚至先为人而后自为,类名号, 言 泛 爱, 亦 攻 之 不 遗 余 力. 使 其 道

大行,孔子之教扫地矣.呜呼惨哉!

圣智成群,造言作辞,以非法 令 于 上, 上 不 禁 塞, 又 从 而 尊 之, 是

教下不听上,上不从法也.«韩非子􀅰诡使»

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 “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

博习辩 智 如 孔、 墨, 孔、 墨 不 耕 耨, 则 国 何 得 焉? 修 孝 寡 欲 如 曾、

史,曾、史不战攻,则国何利焉? 匹 夫 有 私 便, 人 主 有 公 利. 不 作 而 养

足,不仕而名显,此私便也.息文学 而 明 法 度, 塞 私 便 而 一 功 劳, 此 公

利也.错法以道民也而又贵文学,则民 之 所 师 法 也 疑.赏 功 以 劝 民 也 而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30
 7

又尊行修,则民之产利也惰.夫贵 文 学 以 疑 法,尊 行 修 以 贰 功,索 国 之

富强,不可得也.«韩非子􀅰八说»

故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 免 于 乱;行 身 者 竞 于 为 高 而 不 合 于

功,故智士退处岩穴,归禄不受,而 兵 不 免 于 弱, 政 不 免 于 乱, 此 其 故

何也? 民之所誉,上之所礼,乱国之术也.«韩非子􀅰五蠹»

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 非 所 用, 所 用 非 所 利. 是 故 服 事 者

简其业,而于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

而诸先王以文学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

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

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今修文学、习言谈,则无耕之 劳, 而 有 富 之 实, 无 战 之 危, 而 有 贵

之尊,则人孰不为也? 并同上

国平则养儒侠,难至则用介士, 所 养 者 非 所 用, 所 用 者 非 所 养, 此

所以乱也.且夫人主于听学也,若 是 其 言,宜 布 之 官 而 用 其 身;若 非 其

言,宜去其身而息其端.今以为是 也, 而 弗 布 于 官; 以 为 非 也, 而 不 息

其端.是而不用,非而不息,乱亡 之 道 也. 澹 台 子 羽, 君 子 之 容 也, 仲

尼几而取之,于处久而行不称其 貌.宰 予 之 辞,雅 而 文 也,仲 尼 几 而 取

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 以 容 取 人 乎, 失 之 子 羽; 以 言 取 人

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 失 实 之 声.今 之 新 辩 滥 乎 宰 予,而 世

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 «韩非子􀅰显学»

儒侠毋 军 劳, 显 而 荣 者 则 民 不 使, 与 象 人 同 事 也. 夫 祸 知 磐 石 象

人,而不知祸商官儒侠为不垦之地、不使之民,不知事类者也.同上

韩非祖尚老子,一变而为刑法 之 学, 故 所 言 多 急 功、 近 利、 愚 人 之

术.战国之世,儒、墨后学盛行于时,韩 非 目 击 其 所 传 之 道 与 己 之 法 大
 
308􀅰 孔子改制考

相剌谬,遂倡言剖击, 谓 无 耕 之 劳, 有 富 之 实, 无 战 之 危, 有 贵 之 尊,

一则曰乱人之法,再则 曰 乱 人 之 国. 呜 呼! 食 功 食 志, 彭 更 之 见 何 迂?

何韩非以 “学道立方”为离法之民也? 其比于彭更有间矣.

故其论儒也,谓之 “不 耕 而 食 ”, 比 之 于 一 蠹, 论 有 益 与 无 益 也.

比之于鹿马,马 之 似 鹿 者 千 金, 天 下 有 千 金 之 马, 无 千 金 之 鹿. 鹿 无

益,马有用也.儒者犹鹿,有用之吏犹马也.«论衡􀅰非韩»

鲁缪公问 于 子 思 曰: 吾 闻 庞 是 子 不 孝, 不 孝 其 行 奚 如? 子 思 对

曰:君子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 若 夫 过 行, 是 细 人 之 所 识 也. 臣 不

知也.子思出,子服厉伯见,君问 庞 是 子, 子 服 厉 伯 对 以 其 过, 皆 君

子所未曾闻.自 是 之 后, 君 贵 子 思 而 贱 子 服 厉 伯. 韩 子 闻 之, 以 非 缪

公,以为明君求奸而诛 之, 子 思 不 以 奸 闻, 而 厉 伯 以 奸 对, 厉 伯 宜 贵,

子思宜贱.

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 俗 儒 无 行 操, 举 措 不 重 礼, 以 儒 名

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并同上

韩非尚老及申、韩,与儒为反,即有儒行,不贪官荣,亦攻之.

由余,其先 晋 人 也, 亡 入 戎, 能 晋 言. 闻 缪 公 贤, 故 使 由 余 观 秦.

秦缪公示以宫室、积聚.由余曰: 使 鬼 为 之, 则 劳 神 矣. 使 人 为 之, 亦

苦民矣.缪公怪之,问曰:中国以 «诗»、 «书»、 «礼»、 «乐»、 法 度 为

政,然尚时乱,今戎夷无此,何以 为 治, 不 亦 难 乎? 由 余 笑 曰: 此 乃 中

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 礼 乐、 法 度, 身 以 先 之, 仅 以 小 治. 及

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 责 督 于 下,下 罢 极 则 以 仁 义 怨 望 于

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于灭 宗, 皆 以 此 类 也. 夫 戎 夷 不 然. 上 含

淳德以遇 其 下, 下 怀 忠 信 以 事 其 上, 一 国 之 政 犹 一 身 之 治, 不 知 所 以

治,此真圣人之治也.«史记􀅰秦本纪»

以礼乐为乱世,以夷狄为圣人,亦厌礼乐之烦,故为此言.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30
 9

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史记􀅰秦始皇本纪»

右秦时诸子攻儒.

两汉时诸子攻儒

于是博学以疑圣,华诬 以 胁 众, 弦 歌 鼓 舞、 缘 饰 «诗»、 «书», 以

买名誉于天下.繁登降之礼,饰绂 冕 之 服,聚 众 不 足 以 极 其 变,积 财 不

足以赡其费,于是, 万 民 乃 始 詨 跡 离 跂, 各 欲 行 其 知 伪, 以 求 凿 枘 于

世,而错择名利.是故百姓曼衍于 淫 荒 之 陂,而 失 其 大 宗 之 本.夫 世 之

所以丧性命,有衰渐以然,所由来者久矣.«淮南子􀅰洬真训»

老氏以无为为宗旨,墨子以尚 俭 为 宗 旨, 故 买 名 誉、 饰 礼 貌 者, 二

氏皆攻之也.

故鲁国服儒者之礼,行孔子之 术, 地 削 名 卑, 不 能 亲 近 来 远. 越 王

勾践 发文 身, 无 皮 弁 搢 笏 之 服, 拘 罢 拒 折 之 容, 然 而 胜 夫 差 于 五 湖,

南面而霸天下,泗上十二诸侯, 皆 率 九 夷 以 朝. 胡、 貉、 匈 奴 之 国, 纵

体拖发,箕倨反言而国不亡者,未 必 无 礼 也.楚 庄 王 裾 衣 博 袍,令 行 乎

天下,遂 霸 诸 侯, 晋 文 君 大 布 之 衣, 牂 羊 之 裘, 韦 以 带 剑, 威 立 于 海

内,岂必邹、鲁之礼之谓礼乎? «淮南子􀅰齐俗训»

此皆攻儒之衣服礼容者.儒不 尚 诈 谋, 不 言 兵, 故 国 弱. 然 鲁 人 从

儒,其君实未专用儒道也.

古者非不知繁升降槃还之礼也,蹀 «采 齐»、 «肆 夏» 之 容 也,以 为

旷日烦民而无所 用, 故 制 礼 足 以 佐 实 喻 意 而 已 矣. 古 者 非 不 能 陈 钟 鼓,

盛管箫,扬干戚,奋羽旄,以为费材 乱 政, 制 乐 足 以 合 欢 宣 意 而 已, 喜

不羡于音.非不 能 竭 国 糜 民, 虚 府 殚 财, 含 珠 鳞 施 ① , 纶 组 节 束, 追 送

① “施”,原作 “拖”,误,校改.
 
310􀅰 孔子改制考

死也,以为穷民绝业 而 无 益 于 槁 骨 腐 肉 也, 故 葬 薶 足 以 收 敛 盖 藏 而 已.

«淮南子􀅰齐俗训»

淮南是老学,其攻儒亦采墨学为之.

乱国则 不 然,言 与 行 相 悖,情 与 貌 相 反, 礼 饰 以 烦, 乐 优 以 淫,

崇 死 以 害 生 , 久 丧 以 招 行 , 是 以 风 俗 浊 于 世 而 诽 誉 萌 于 朝 . «淮 南 子 􀅰

齐 俗 训».

饰礼淫乐,崇死久丧,其攻与墨 子 同. 是 老 学 亦 大 不 以 为 然 者. 老

学为法净自然,不为饰外也.

夫三年之丧,是强人所不及也,而以伪辅情也.«淮南子􀅰齐俗训»

武王伐纣,载尸而行,海内未定, 故 不 为 三 年 之 丧. 始 禹 遭 洪 水 之

患,陂塘之事,故朝死而暮葬.此皆 圣 人 之 所 以 应 时 耦 变,见 形 而 施 宜

者也.今之修干戚 而 笑 鄗 插, 知 三 年 非 一 日, 是 从 牛 非 马, 以 徵 笑 羽

也.同上

汉时遗书尚有以禹、武不为三年之丧、三月之葬者,引古以攻儒.

跖之徒问跖曰:盗亦有道 乎? 跖 曰:奚 适 其 无 道 也? 夫 意 而 中 藏

者 ,圣 也 ; 入 先 者 , 勇 也 ; 出 后 者 , 义 也 ; 分 均 者 , 仁 也 ; 知 可 否 者 ,

智也.五者不备,而 能 成 大 盗 者, 天 下 无 之. 由 此 观 之, 盗 贼 之 心,

必托 圣 人 之 道 , 而 后 可 行 . 故 老 子 曰 : 绝 圣 弃 智 , 民 利 百 倍 . «淮 南

子􀅰道应训»

此文与 «庄子􀅰胠箧»同,可知 是 周、 秦 诸 子 异 说, 而 孔 学 以 大 名

而见讥可想矣.

«诗»、«春秋»,学之美者也,皆 衰 世 之 造 也,儒 者 循 之,以 教 导 于

世,岂若三代之盛哉? «淮南子􀅰氾论训»

«诗»是商、周诗, 而 «淮 南» 以 为 不 若 三 代 之 盛, 可 见 «诗» 为

孔子所作,故以为衰世之造,与三代无与矣.此以旧制攻孔子者.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31
 1

今夫儒者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 所 欲,不 原 其 所 以 乐 而 闭 其 所 乐,是

犹决江河之源而障之以手者也.«淮南子􀅰精神训»

孔氏不丧出母,此礼之失者.«淮南子􀅰说山训»

丧服无出母之服,时人讥之.

哀公好儒用削.«淮南子􀅰人间训»

战国人多以鲁好儒而削,为儒罪.其实哀公未尝听用孔子也.

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 «盐铁论􀅰力耕»

井田是孔子所立,有若 之 对 哀 公, 孟 子 之 对 滕 文, 使 为 大 周 定 制,

则鲁为秉礼,滕亦姬宗,煌煌大典, 谁 敢 不 从, 又 何 必 二 子 言 之? 汉 亦

未有行此制,故汉人犹攻之.

山泽无征则君臣同利,刀币无禁 则 奸 贞 并 行. 夫 臣 富 相 侈, 下 专 利

相倾也.«盐铁论􀅰错币» 

孔子之制,不征山泽,不言钱币.汉廷俗吏溺守旧法,岂肯用之?

故未遑扣扃之义,而录拘儒之论.«盐铁论􀅰复古»

汉人开口以儒为拘,则儒之守礼而遵师法可知.

自千乘兒宽以治 «尚书»位冠九 卿, 及 所 闻 睹 选 举 之 士, 擢 升 赞 宪

甚显,然未见绝伦比,而为县官兴滞立功也.«盐铁论􀅰刺复»

公孙丞相以 «春秋» 说 先 帝, 遽 即 三 公, 而 无 益 于 治. 博 士 褚 泰、

徐偃等,承明 诏, 建 节 驰 传, 巡 省 郡 国, 举 孝 廉, 劝 元 元, 而 流 俗 不

改.同上

武帝擢用儒者以不次,虽未尽得 其 人, 而 儒 术 之 行 实 赖 之, 桓 宽 何

足以知此?

孟轲守旧术,不知世务,故困 于 梁、 宋. 孔 子 能 方 不 能 圆, 故 饥 于

黎丘.今 晚 世 之 儒 勤 德, 时 有 乏 匮, 言 以 为 非, 因 此 不 行. 自 周 室 以

来,千有余岁,独有文、武、成、康, 如 言 必 参 一 焉, 取 所 不 能 及 而 称
 
312􀅰 孔子改制考

之,犹躄者能言远不能行也.«盐铁论􀅰论儒»

当战国时,异学竞出,故以孟子 为 守 旧. 至 孔 子 之 饥 于 黎 丘, 亦 常

事耳,訾诋及此,夫亦何所不至哉!

御史曰: «论 语» 云: 亲 于 其 身 为 不 善 者, 君 子 不 入 也. 有 是 言 而

行不 足 从 也. 季 氏 为 无 道, 逐 其 君, 夺 其 政, 而 冉 求、 仲 由 臣 焉.

«礼»:男女不授受,不交爵.孔子适 卫, 因 嬖 臣 弥 子 瑕 以 见 卫 夫 人, 子

路不悦.子 瑕, 佞 臣 也, 夫 子 因 之, 非 正 也. 男 女 不 交, 孔 子 见 南 子,

非礼也.礼义由孔氏出,且贬道以求容,恶在其释事 而 退 也. «盐 铁 论 􀅰

论儒»

礼义由孔氏出,盖御史亦知孔子改制也.

原宪、孔伋,当世被饥寒之患, 颜 回 窭 空 于 穷 巷, 当 此 之 时, 迫 于

窟穴,拘于缊袍,虽欲假财信奸佞,亦不能也.«盐铁论􀅰贫富»

饥寒亦常事耳,安足以 病 诸 贤? 观 其 言, 若 以 假 财 信 奸 佞 为 能 者,

何其谬也! 然可见时人忌而讥之甚至矣.

儒、墨内贪外矜,往来游说,栖栖然亦未为得也.«盐铁论􀅰毁学»

孔子为行道救时计,凡 有 所 以 行 吾 道 者 则 为 之, 故 曰 “内 贪”; 不

直则道不行,故曰 “外矜”.“往来游说” 虽 未 有 得,亦 “栖 栖 然” 而 不

止.亦可见传道之勤矣.

戍卒陈胜释挽辂,首为叛逆, 自 立 张 楚, 非 有 回、 由 处 士 之 行, 宰

相列臣之位也.奋于大泽,不过 旬 月, 而 齐、 鲁 儒、 墨 荐 绅 之 徒, 肆 其

长衣.长衣,官之也.负孔氏之礼器、 «诗»、 «书»,委质为臣.孔甲为

涉博士,卒俱死陈,为天下笑.«盐铁论􀅰褒贤»

孔子卒后,澹台灭明居楚,子贡 居 卫, 子 夏 居 西 河, 大 者 为 师 傅 卿

相,小者友教士大夫,七十弟子,六 万 徒 侣, 专 以 传 教 为 事. 故 以 涉 之

微浅而负礼器、 «诗»、 «书» 委 质 为 臣, 孔 甲 且 为 博 士, 虽 死 而 不 辞.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31
 3

传教为主,则不必择其人,但以行其教也.

赵绾、王臧之等,以儒术擢为上卿,而有奸利残忍之心.主父偃以口

舌取大官,窃权重,欺绐宗室,受诸侯之赂,卒皆诛死.«盐铁论􀅰褒贤»

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旷 日 弥 久 而 无 益 于 理, 往 来 浮 游, 不

耕而食,不蚕而衣,巧为良民,以夺农妨政.此亦当世之所患也. «盐 铁

论􀅰相刺»

攻儒者往来浮游,亦可见传道之 勤 矣. 攻 儒 术 为 不 验 之 语, 以 其 创

说,自古未尝行之也.

昔鲁缪公之时,公仪为相,子 思、 子 原 为 之 卿, 然 北 削 于 齐, 以 泗

为境,南 畏 楚 人, 西 宾 秦 国. 孟 轲 居 梁, 兵 折 于 齐, 上 将 军 死 而 太 子

虏,西败于 秦, 地 夺 壤 削, 亡 河 内、 河 外. 夫 仲 尼 之 门, 七 十 子 之 徒,

去父母,捐室家,负荷 而 随 孔 子, 不 耕 而 学, 乱 乃 愈 滋. 故 玉 屑 满 箧,

不为有宝;«诗»、 «书» 负 笈, 不 为 有 道. 要 在 安 国 家, 利 人 民, 不 苟

文繁众辞而已.«盐铁论􀅰相刺»

公仪、子思 原 固 无 负 于 鲁, 孟 氏、 子 舆 亦 何 害 于 梁? 鲁 削、 梁 亡,

实由积势.且二国究非用贤,其至 此 亦 宜 哉! 七 十 子 之 徒, 去 父 母, 捐

室家,负荷而随孔子,其为道亦至矣.乱之愈滋,安足为诸贤害哉?

据古人以应当世,犹辰参之错, 胶 柱 而 调 瑟, 固 而 难 合 矣. 孔 子 所

以不用于世,而孟轲见贱于诸侯也.«盐铁论􀅰相刺»

今文学言治则称尧、舜,道行 则 称 孔、 墨, 授 之 政 则 不 达. 怀 古 道

而不能行,言直而行之枉,道是而 情 非.衣 冠 有 以 殊 于 乡 曲,而 实 无 以

异于凡人.同上

衣冠殊于乡曲,当时一受儒教, 辄 变 冠 服, 如 今 一 为 僧 道, 即 变 冠

服然.

七十子躬受圣人之术,有名列于 孔 子 之 门, 皆 诸 侯 卿 相 之 才, 可 南
 
314􀅰 孔子改制考

面者数人.可政事者冉有、季路, 言 语 宰 我、 子 贡. 宰 我 秉 事, 有 宠 于

齐,田常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 简 公 杀 于 檀 台. 子 路 仕 卫, 孔 悝 作

乱,不能救君出亡,身菹于卫;子 贡、 子 皋 逃 遁, 不 能 死 其 难. 食 人 之

重禄不能更,处人尊官不能存,何 其 厚 于 己 而 薄 于 君 哉? 同 门 共 业,自

以为知 古 今 之 义, 明 君 臣 之 礼. 或 死 或 亡, 二、 三 子 殊 路, 何 道 之 悖

也? «盐铁论􀅰殊路»

诸贤既 传 道 于 孔 子, 而 或 死, 或 几 于 死, 其 为 道 亦 勤 矣! 俗 人 不

知,且不谅其苦,既死则笑其愚,不死则讥其悖,何口舌之酷至此哉!

孔子外变二三子之服而不能革其心.故子路解长剑,去危冠,屈节于

夫子之门,然摄齐师友,行行尔,鄙心犹存.宰予昼寝,欲损三年之丧.

孔子曰: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若由不得其死然.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

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盐铁论􀅰殊路»

儒者之服, 三 年 之 丧, 皆 孔 子 所 特 立 者 也. 孔 子 变 二、 三 子 之 服,

而子路长 剑 危 冠 之 服 去; 定 三 年 之 丧, 而 宰 予 之 礼 败 乐 崩 之 说 兴. 不

然,大周定制,愚者犹不敢疑之,况宰予哉!

仲由、冉求无檀、柘之材,隋、和之璞,而强文之.«盐铁论􀅰殊路»

季由以 强 梁 死, 宰 我 以 柔 弱 杀. 使 二 子 不 学, 未 必 不 得 其 死. 何

者? 矜己而伐能,小知而巨收.«盐铁论􀅰讼贤»

不学,未必不得其死.其语诚 是. 然 为 道 而 死, 死 得 所 矣. 季 由 强

梁,宰我柔弱,不亦可以瞑目乎哉?

晏子有言:儒者华于言 而 寡 于 实, 繁 于 乐 而 舒 于 民, 久 丧 以 害 生,

厚葬以伤业,礼烦而难行,道近而 难 遵,称 往 古 而 言 訾 当 世,贱 所 见 而

贵所闻.此 ① 人本狂,以己为拭.此颜异所以诛黜,而狄山死于匈奴也.

① “此”,原作 “比”,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31
 5

«盐铁论􀅰论诽»

当时诸家贱儒,行不逮言,故来 当 世 之 讥. 然 荣 华 其 言, 亦 可 见 儒

者之移人亦在此.

往者陈馀背汉,斩于泜水,伍被 邪 逆, 而 夷 三 族. 近 世 主 父 偃 行 不

轨而诛灭,吕步舒弄口 而 见 戮, 行 身 不 谨, 诛 及 无 罪 之 亲. 由 此 观 之,

虚礼无益于己也.«盐铁论􀅰孝养»

弄口见戮,无益于己而广说法,则有益于人也.

文学褒衣 博 带, 窃 周 公 之 服; 鞠 躬 踧 踖, 窃 仲 尼 之 容; 议 论 称 诵,

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 晏 之 才. 心 卑 卿 相, 志 小 万 乘. 及 授

之政,昏乱不治.«盐铁论􀅰利议»

褒衣博带,儒服也;鞠躬踧踖,礼 容 也; 议 论 称 诵, 法 言 也. 于 诋

毁之家,可见儒教面目.

诸生鉋茸无行,多言而不用,情 貌 不 相 副. 若 穿 逾 之 盗, 自 古 而 患

之.是孔丘斥逐于鲁君,曾不用于 世 也. 何 者? 以 其 首 摄 多 端, 迂 时 而

不要也.故秦王燔去其术而不行,坑 之 渭 中 而 不 用.乃 安 得 鼓 口 舌,申

颜眉,预前论议是非国家之事也? «盐铁论􀅰利议 ①»

孔子陈义甚广,故以为首摄多端.

巫祝不可与并祀,诸生不可与 逐 语, 信 往 疑 今, 非 人 自 是. 夫 道 古

者稽之 今, 言 远 者 合 之 近. 日 月 在 天, 其 征 在 人. 菑 异 之 变, 夭 寿 之

期,阴阳之化, 四 时 之 叙, 水 火 金 木, 妖 祥 之 应, 鬼 神 之 灵, 祭 祀 之

福,日月之行, 星 辰 之 纪, 曲 言 之 敌, 何 所 本 始, 不 知 则 默, 无 苟 乱

耳.«盐铁论􀅰论菑»

读此可知阴阳灾异之说为孔子所 独 创.以 下 难 阴 阳 五 行 者 尚 有 数 条, 以 非 相

① “利议”,原作 “国病”,误,校改.
 
316􀅰 孔子改制考

攻,姑不录,俟录入 «孔子大义» 耳.

文学所称圣知者,孔子也,治 鲁 不 遂, 见 逐 于 齐, 不 用 于 卫, 遇 围

于匡,困于陈、蔡.夫知时不用 犹 说, 强 也; 知 困 而 不 能 已, 贪 也; 不

知见欺而往,愚也;困 辱 不 能 死, 耻 也. 若 此 四 者, 庸 民 之 所 不 为 也,

何况君子乎! «盐铁论􀅰大论»

至于汉世,犹攻孔诋儒若此,以其匹夫创说,未尝行之也.

儒者口能言治乱,无能以行之.«盐铁论􀅰能言»

故使言而近,则儒者何患于治乱? 同上

谈治术者多攻之,即迂远不切于事情之意也.

世人有言,鄙儒不如都士.«盐铁论􀅰国病»

儒皆贫羸 ① ,衣冠 不 完, 安 知 国 家 之 政, 县 官 之 事 乎? 何 什 辟 造 阳

也.«盐铁论􀅰地广»

惑于愚儒之文词,以疑贤士之谋.«盐铁论􀅰刑德»

徐偃王行义而灭,好儒而削.«盐铁论􀅰和亲»

儒者不知治世,而善訾议.«盐铁论􀅰诏圣»

庄子谓 «春秋»经世先王之志,然 则 儒 以 孔 子 之 学 治 世 亦 可 也, 不

治世者,不合于时人之见耳.

文学祖述仲尼,称诵其德,以为 自 古 及 今, 未 之 有 也. 然 孔 子 修 道

齐、鲁之间,教化洙、泗之上,弟子 不 为 变, 当 世 不 为 治, 鲁 国 之 削 滋

甚.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 之 徒 受 上 大 夫 之 禄,不 任 职 而 论 国

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 余 人. 当 此 之 时, 非 独 一 公 孙 弘 也. 弱 燕 攻 齐,

长驱至临淄,湣王遁逃,死于莒而 不 能 救;王 建 禽 于 秦,与 之 俱 虏 而 不

能存.若此,儒者之安国尊君,未始有效也.«盐铁论􀅰论儒»

① “羸”,原作 “嬴”,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十四   诸子攻儒考 􀅰31
 7

时相之攻儒若此,然孔门后学之 尊 孔 子, 以 为 生 民 未 有, 是 众 口 一

论也.

会窦太后治黄、老言,不好儒术, 使 人 微 伺 得 赵 绾 等 奸 利 事, 召 案

绾、臧,绾、臧自杀.«史记􀅰孝武本纪»

汉世儒之见绌尚如此.至董生以非 “六 艺” 之 科 者 绝 勿 进, 公 孙 弘

亦以儒学显,而儒术遂行于世.而黯常 毁 儒,面 触 弘 等 徒 怀 诈 饰 智 以 阿

人主取容.«史记􀅰汲郑列传»

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之徒亦自 相 少. 何 则? 并 好 仕 学 宦, 用 吏 为 绳

表也.儒生有阙,俗共短之.«论衡􀅰程材»

是故世俗常高文吏,贱下儒生.同上

高文吏,下儒生,世俗尊富贵,薄道义,故至此.

论者多谓儒生不及彼文吏,见文 吏 利 便 而 儒 生 堕 落,则 诋 訾 儒 生 以

为浅短.«论衡􀅰程材» 

后汉最崇儒术,百官尽用儒生,然诋訾堕落犹如此,况后世乎?

其高志妙操之人,耻降意损崇, 以 称 媚 取 进, 深 疾 才 能 之 儒, 洎 入

文吏之科,坚守高志,不肯下学.亦 时 或 精 暗 不 及, 意 疏 不 密, 临 事 不

识,对向谬误; 拜 起 不 便, 进 退 失 度, 奏 记 言 事, 蒙 士 解 过; 援 引 古

义,割切将欲, 直 言 一 指, 触 讳 犯 忌; 封 蒙 约 缚, 简 绳 检 署, 事 不 如

法,文辞卓诡,辟剌离实,曲不应 义. 故 世 俗 轻 之, 文 吏 薄 之, 将 相 贱

之.«论衡􀅰程材»

儒者说 “五经”,多 失 其 实. 前 儒 不 见 本 末, 空 生 虚 说. 后 儒 信 前

师之言, 随 旧 述 故, 滑 习 辞 语. 苟 名 一 师 之 学, 趋 为 师 教 授, 及 时 蚤

仕,汲汲竞进,不暇留精用心,考实 根 核. 故 虚 说 传 而 不 绝, 实 事 没 而

不见,“五经”并失其实.«论衡􀅰正说»

“五经” 之 后, 秦、 汉 之 事, 无 不 能 知 者, 短 也. 夫 知 古 不 知 今,
 
318􀅰 孔子改制考

谓之陆沉,然则儒 生, 所 谓 陆 沉 者 也. “五 经” 之 前, 至 于 天 地 始 开,

帝王初立 者, 主 名 为 谁, 儒 生 又 不 知 也. 夫 知 今 不 知 古, 谓 之 盲 瞽.

“五经”比于上古,犹 为 今 也. 徒 能 说 经, 不 晓 上 古, 然 则 儒 生, 所 谓

盲瞽者也.«论衡􀅰谢短»

然则儒生不能知汉事,世之愚蔽人也.

夫总问儒生以古今之义,儒生不 能 知, 别 名 以 其 经 事 问 之, 又 不 能

晓,斯则坐守何言师法、不颇博览之咎也.并同上

合上二条观之,汉儒生已如今日 从 事 八 股 者 之 陋, 不 通 古 今, 不 谙

经义,宜刘歆得出而夺之.

右两汉时诸子攻儒.
孔子改制考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墨学攻儒

儒者 曰: 亲 亲 有 术, 尊 贤 有 等. 言 亲 疏、 尊 卑 之 异 也. 其 «礼 »

曰:丧父、母三 年 其, 妻、 后 子 三 年, 伯 父、 叔 父、 弟、 兄、 庶 子 其,

戚族人五月.若以亲疏为岁月之 数,则 亲 者 多 而 疏 者 少 矣,是 妻、后 子

与父同 也. 若 以 尊 卑 为 岁 月 数, 则 是 尊 其 妻 子, 与 父、 母 同, 而 亲 伯

父、宗兄,而卑 子 也. 逆 孰 大 焉! 其 亲 死, 列 尸 弗 敛 ① , 登 屋 窥 井, 挑

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焉.以为 实 在, 则 戆 愚 甚 矣; 如 其 亡 也, 必 求

焉,伪亦大矣. 取 妻 身 迎, 祗 褍 为 仆, 秉 辔 授 绥, 如 仰 严 亲. 昏 礼 威

仪,如承祭祀.颠覆上下,悖逆父 母, 下 则 妻 子, 妻 子 上 侵 事 亲, 若 此

可谓孝乎? 儒者迎妻,妻之奉祭 祀, 子 将 守 宗 庙, 故 重 之. 应 之 曰: 此

诬言也.其宗兄守其先宗庙数十 年, 死, 丧 之 其. 兄 弟 之 妻, 奉 其 先 之

祭祀,弗散,则丧妻子三年, 必 非 以 守 奉 祭 祀 也. 夫 忧 妻 子 以 大 负 累.

有曰:所以重亲也.为欲厚所至私, 轻 所 至 重, 岂 非 大 奸 也 哉? 有 强 执

有命以说 议 曰: 寿 夭、 贫 富、 安 危、 治 乱, 固 有 天 命, 不 可 损 益; 穷

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知力不 能 为 焉. 群 吏 信 之, 则 怠 于 分 职; 庶

人信之,则怠于从事.不治则乱,农 事 缓 则 贫, 贫 且 乱 政 之 本, 而 儒 者

以为道教,是贱天 下 之 人 者 也. 且 夫 繁 饰 礼 以 淫 人, 久 丧 伪 哀 以 谩 亲,

① “敛”,原缺,校补.
 
320􀅰 孔子改制考

立命缓贫而高浩居,倍本弃事而 安 怠 傲,贪 于 饮 酒,惰 于 作 务,陷 于 饥

寒,危于冻馁,无以违之,是若 人 气, 鼸 鼠 藏, 而 羝 羊 视, 贲 彘 起. 君

子笑之,怒曰:散人焉知良儒! 夫 夏 乞 麦 禾, 五 谷 既 收, 大 丧 是 随, 子

姓皆从,得厌饮食,毕治数丧,足以 至 矣. 因 人 之 家 翠 以 为, 恃 人 之 野

以为尊,富人有丧,乃大说喜,曰: 此 衣 食 之 端 也. 儒 者 曰: 君 子 必 服

古言,然后仁.应之曰:所谓古之 者, 皆 尝 新 矣, 而 古 人 服 之, 则 君 子

也,然则必法非君子之服,言非君 子 之 言, 而 后 仁 乎? 又 曰: 君 子 循 而

不作.应之曰:古者羿作弓,伃作 甲, 奚 仲 作 车, 巧 垂 作 舟, 然 则 今 之

鲍函车匠,皆君子也,而羿、伃、 奚 仲、 巧 垂 皆 小 人 邪? 且 其 所 循, 人

必或作 之, 然 则 其 所 循, 皆 小 人 道 也? 又 曰: 君 子 胜 不 逐 奔, 掩 函 弗

射,施则助之胥车.应之曰:若皆仁 人 也, 则 无 说 而 相 与. 仁 人 以 其 取

舍是非之理相 告, 无 故 从 有 故 也. 弗 知 从 有 知 也, 无 辞 必 服, 见 善 必

迁.何故相? 若两暴交争,其胜者, 欲 不 逐 奔, 掩 函 弗 射, 施 则 助 之 胥

车,虽尽能,犹且不得为君子也.意 暴 残 之 国 也, 圣 将 为 世 除 害, 兴 师

诛罚,胜将因用传术令士卒曰:毋 逐 奔, 掩 函 勿 射, 施 则 助 之 胥 车. 暴

乱之人也得活, 天 下 害 不 除, 是 为 群 残 父 母, 而 深 贱 世 也, 不 义 莫 大

焉.又曰:君子 若 钟, 击 之 则 鸣, 弗 击 不 鸣. 应 之 曰: 夫 仁 人 事 上 竭

忠,事亲得孝,务善则 美, 有 过 则 谏, 此 为 人 臣 之 道 也. 今 击 之 则 鸣,

弗击不鸣,隐知豫力,恬漠待问而 后 对, 虽 君 亲 之 大 利, 弗 问 不 言. 若

将有大寇乱,盗贼将作,若机辟将 发 也, 他 人 不 知, 己 独 知 之, 虽 其 君

亲皆在,不问不言,是夫大乱之贼 也. 以 是 为 人 臣 不 忠, 为 子 不 孝, 事

兄不弟,交遇人不贞 良. 夫 执 后 不 言 之, 朝 物, 见 利 使 已, 虽 恐 后 言,

君若言而未有利焉,则高拱下视, 会 噎 为 深. 曰: 惟 其 未 之 学 也. 用 谁

急,遗行远矣.夫一道术学业仁义 也, 昔 大 以 治 人, 小 以 任 官, 远 施 用

遍,近以循身,不义不处,非理不 行, 务 兴 天 下 之 利, 曲 直 周 旋, 利 则
孔子改制考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32
 1

止,此君子之道也.以所闻孔某之 行,则 本 与 此 相 反 谬 也.齐 景 公 问 晏

子曰:孔子为人何如? 晏子不对. 公 又 复 问. 不 对. 景 公 曰: 以 孔 某 语

寡人众矣,俱以贤人也.今寡人 问 之, 而 子 不 对, 何 也? 晏 子 对 曰: 婴

不肖,不足以知贤人.虽然,婴闻所 谓 贤 人 者, 入 人 之 国, 必 务 合 其 君

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孔某之 荆,知 白 公 之 谋 而 奉 之 以 石 乞,君 身

几灭,而白公僇.婴闻贤人得上不 虚, 得 下 不 危, 言 听 于 君 必 利 人, 教

行下必于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 易 而 从 也,行 义 可 明 乎 民,谋 虑 可

通乎君臣.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 贼,劳 思 尽 知 以 行 邪,劝 下 乱 上,教 臣

杀君,非 贤 人 之 行 也; 入 人 之 国, 而 与 人 之 贼, 非 义 之 类 也; 知 人 不

忠,趣之为乱,非仁义之也;逃人而 后 谋, 避 人 而 后 言, 行 义 不 可 明 于

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 某 之 有 异 于 白 公 也,是 以 不 对.景 公

曰:呜乎! 贶寡人者众矣,非 夫 子, 则 吾 终 身 不 知 孔 某 之 与 白 公 同 也.

孔某之齐见景公,景公说,欲对 以 尼 谿, 以 告 晏 子. 晏 子 曰: 不 可. 夫

儒浩居而自顺者也,不可以教下;好 乐 而 淫 人,不 可 使 亲 治;立 命 而 怠

事,不可使守职;宗丧循哀,不可 使 慈 民; 机 服 勉 容, 不 可 使 导 众. 孔

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舞以聚徒,繁 登 降 之 礼 以 示 仪,务 趋 翔 之 节

以劝众.儒学不可使议世,劳思不 可 以 补 民,累 寿 不 能 尽 其 学,当 年 不

能行其礼,积财不 能 赡 其 乐, 繁 饰 邪 术 以 营 世 君, 盛 为 声 乐 以 淫 遇 民,

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今 君 封 之 以 利 齐 俗,非 所 以 导 国 先

众.公曰:善.于是,厚其礼,留其封, 敬 见 而 不 问 其 道. 孔 乃 恚, 怒

于景公与晏子.乃树鸱夷子皮于田常 之 门,告 南 郭 惠 子 以 所 欲 为,归 于

鲁.有顷,间齐将伐鲁,告子贡 曰: 赐 乎! 举 大 事, 于 今 之 时 矣. 乃 遣

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 田 常, 劝 之 伐 吴. 以 教 高、 国、 鲍、 晏, 使

毋得害田常之乱.劝越伐吴.三年 之 内, 齐、 吴 破 国 之 难, 伏 尸 以 言 术

数,孔某之诛也.孔某为鲁 司 寇, 舍 公 家 而 奉 季 孙. 季 孙 相 鲁 君 而 走.
 
322􀅰 孔子改制考

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孔某 穷 于 蔡、 陈 之 间, 藜 羹 不 糂, 十 日. 子

路为享豚,孔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褫 人 衣 以 酤 酒,孔 某 不 问 酒 之 所

由来而饮.哀公迎孔某,席不端弗 坐, 割 不 正 弗 食. 子 路 进 请 曰: 何 其

与陈、蔡反也? 孔某曰:来吾与女. 曩 与 女 为 苟 生, 今 与 汝 为 苟 义. 夫

饥约,则不辞 ① 妄取以活身,羸饱.伪行以自饰,污邪诈伪,孰大于此?

孔某与其门弟子闲坐,曰:夫舜见 瞽 瞍 就 然,此 时 天 下 圾 乎! 周 公 旦 非

其人也邪? 何为亦舍家室而托寓 也? 孔 某 所 行,心 术 所 至 也.其 徒 属 弟

子皆效 孔 某. 子 贡、 季 路 辅 孔 悝, 乱 乎 卫, 阳 虎 乱 乎 齐, 佛 肸 以 中 牟

叛,桼雕刑残,莫大焉.夫为弟子 后 生, 其 师 必 修 其 言, 法 其 行, 力 不

足知弗及而后已,今孔某之行如此,儒士则可以疑矣.«墨子􀅰非儒»

孔子大义 微 言, 条 理 万 千, 皆 口 授 弟 子. 若 传 之 于 外, 导 引 世 人,

大率以三年丧、亲迎、立命三者.其 士 大 夫 则 以 礼 乐 辅 之.故 墨 子 力 翻

孔案,有意攻难,必先此数义.而 «非乐»、 «非 命»,著 有 专 篇,短 丧、

薄葬,且有特制,此其义最相反者. 然 使 三 年 丧、 亲 迎 果 为 先 王 制, 则

墨子言必三代圣王,既不能谓之为儒 者 之 制,更 不 敢 肆 口 诋 排,谓 为 逆

伪、戆愚、大奸矣.以 为 其 礼 即 今 «礼 经 », 然 则 «礼 经 » 为 孔 子 作,

非周公之文,断断矣,正 可 藉 异 教 攻 词, 明 圣 人 制 作. «学 记» 言 官 先

事,士先志.王子垫问孟子:士何事? 孟 子 答 以 尚 志. 故 墨 翟 诮 为 倍 本

弃事而安怠傲.孔子不 言 利, 忧 道 不 忧 贫. 孟 子 发 明 之 曰: 何 必 曰 利!

董生亦云:不谋其利.故墨子攻为 惰 于 作 务, 陷 于 饥 寒, 危 于 冻 馁. 益

可想见颜子箪瓢陋巷,曾子声出金石,原 宪 肘 见 踵 决 之 高 节.盖 孔 教 行

义多如此者,故墨子诮 之. 至 谓 “富 人 有 丧, 则 大 说 喜”, 以 为 饮 食 之

道,几类近时僧道斋醮之所为,固为异 教 攻 诋 之 词.然 可 见 当 时 富 贵 之

① “辞” 下,原有 “忘”,衍,删.


孔子改制考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32
 3

家,多从孔子之教.以父子天性,动 以 至 仁. 故 莫 不 乐 行 三 年 之 丧, 既

从其丧服,即用其礼,其礼 极 繁, 非 孔 子 后 学 日 习 其 礼 者, 莫 能 通 之,

故丧家必延孔子后学,以为相礼护丧 而 供 养 焉.故 墨 者 以 是 为 谤.然 益

可考孔学传教以 三 年 丧 为 得 力. 泰 西 罗 马 丧 服 亦 用 再 期, 人 心 之 同 然,

故人易从也.今日 正 赖 墨 子 此 文, 得 以 考 见 孔 子 传 教 之 法. 高 拱 下 视,

会噎为深,孔学容貌如绘,皆可反而得之.

墨子在孔子之后,有意争教,故攻 孔 子 者 无 所 不 至, 乃 谓 孔 子 助 白

公之乱,则白公在晏子之后,既时 代 不 同.至 诬 孔 子 助 田 常 之 叛,则 请

讨之义,有 «论语» 可 证. 至 谓 子 路 褫 人 衣 以 酤 酒, 孔 子 为 苟 生 而 不

得,此则里巷詈骂之辞,可无庸辨. 子 贡 未 尝 辅 孔 悝, 阳 虎、 佛 肸 非 弟

子,墨教诋 诬罔,不可 听 闻,有 德 之 人 不 忍 出 口,而 墨 子 为 之, 其 人

乖僻褊谬,不待论其学术之是非 矣.墨 翟 倒 戈 如 此,孟、荀 安 得 不 攘 臂

而争之? 韩愈乃谓孔子必用墨子,墨 子 必 用 孔 子,两 家 弟 子 相 攻,非 二

师之道本然, 真 为 妄 言. 退 之 于 «非 儒 篇 », 殆 未 用 心 乎? 墨 家 之 谬,

桀犬吠尧,固无足怪.而当时争教之情状可见矣.

叶公子 高 问 政 于 仲 尼, 曰: 为 善 政 者 若 之 何? 仲 尼 对 曰: 善 为 政

者,远者近之,而旧者新之.子墨子 闻 之 曰: 叶 公 子 高 未 得 其 问 也, 仲

尼亦未得其所以对也.叶公子高岂不知善 为 政 者 之 远 者 近 也,而 旧 者 新

是哉? 问所以为之若之何也.不以 人 之 所 不 智 告 人,以 所 智 告 之,故 叶

公子高未得其问也,仲尼亦不得其所以对也.«墨子􀅰耕柱»

远者必忘,故当近;旧者必坏, 故 当 新. 史 佚 之 告 成 王, 愿 王 近 于

民.«康诰»之戒康叔,作新民. «大学» 且欲其日日新.伊尹曰:用其

新,去其陈.后世疏远 其 民, 泥 守 旧 法, 故 致 败 亡. 此 论 政 极 精 之 论,

墨子有意攻孔子,故无论何说皆生排击.

公孟子曰:善.吾闻之曰:宿善者 不 祥. 请 舍 忽, 易 章 甫, 复 见 夫
 
324􀅰 孔子改制考

子,可乎? 子墨子曰:请因以相见也.«墨子􀅰公孟»

易章甫而后见,弃儒服而故从墨 教 也. 公 孟 子 未 必 如 此, 墨 子 自 点

缀,以见能夺儒家后学归教.

子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今子

曰:孔子博于 «诗»、«书»,察于 «礼»、 «乐»,详于万物.而曰 “可以为

天子”,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墨子􀅰公孟»

墨子轻 «诗»、«书»、 «礼»、 «乐» 如 此, 则 «诗»、 «书»、 «礼»、

«乐»为孔子之文可知矣.

子墨子谓公孟 子 曰: 丧 礼: 君 与 父、 母、 妻、 后 子 死, 三 年 丧 服,

伯父、叔父、兄、弟期,族人五月, 姑、 姊、 舅、 甥 皆 有 数 月 之 丧. 或

以不丧之间,诵 «诗» 三 百, 弦 «诗 » 三 百, 歌 «诗 » 三 百, 舞 «诗 »

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 何 日 以 听 治, 庶 人 何 日 以 从 事? 公 孟 子 曰:

国乱则治之,治则为礼乐;国治则 从 事, 国 富 则 为 礼 乐. 子 墨 子 曰: 国

之治,卢云:此下 脱 “治 之, 故 治 也 ” 五 字. 治 之 废, 则 国 之 治 亦 废. 国 之 富

也,从事故富也;从是废,则国之 富 亦 废. 故 虽 治 国, 劝 之 无 餍, 然 后

可也.今子曰:国治则为礼乐,乱则 治 之. 是 譬 犹 噎 而 穿 井 也, 死 而 求

医也.古者三代暴 王 桀、纣、幽、厉, 为 声 乐,不 顾 其 民, 是 以 身 为

刑屘,国为戾虚者,皆从此道也.«墨子􀅰公孟»

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君子 必 学 祭 祀. 子 墨 子 曰: 执 无 鬼 而 学

祭祀,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孟子􀅰公孟»

儒者未尝言无鬼 神, 而 公 孟 子 言 之, 未 知 是 墨 子 借 以 自 张 其 说 否?

墨子主张明鬼,立意难儒,大义所在,故欲自专其义也.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 丧 为 非, 子 之 三 月 之 丧 亦 非 也. 子

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非三月之丧,是 犹 果 谓 撅 者 不 恭 也.公 孟 子 谓 子

墨子曰:知有贤于人,则可谓知乎? 子 墨 子 曰: 愚 之 知 有 以 贤 于 人, 而
孔子改制考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32
 5

愚岂可谓知矣哉? 公孟子曰:三年 之 丧, 学 吾 之 慕 父 母. 子 墨 子 曰: 夫

婴儿子之知,独 慕 父 母 而 已, 父 母 不 可 得 也, 然 号 而 不 止, 此 其 故 何

也? 即愚之至也.然则儒者之知,岂 有 以 贤 于 婴 儿 子 哉? 子 墨 子 曰: 问

于儒者,何故为乐? 曰:乐以为乐 也. 子 墨 子 曰: 子 未 我 应 也. 今 我 问

曰:何故为室? 曰:冬避寒焉,夏避 暑 焉, 室 以 为 男 女 之 别 也. 则 子 告

我为室之故矣.今我问曰:何故 为 乐? 曰: 乐 以 为 乐 也. 是 犹 曰: 何 故

为室? 曰:室以为室也.子墨子谓 程 子 曰: 儒 之 道, 足 以 丧 天 下 者, 四

政焉:儒 以 天 为 不 明, 以 鬼 为 不 神, 天 鬼 不 说, 此 足 以 丧 天 下; 又 厚

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 送 死 若 徙, 三 年 哭 泣, 扶 后 起, 杖 后

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 下; 又 弦 歌 鼓 舞, 习 为 声 乐, 此 足 以

丧天下;又 以 命 为 有, 贫 富、 寿 夭、 治 乱、 安 危 有 极 矣, 不 可 损 益 也,

为上者行之,不必听治矣,为下行 之, 必 不 从 事 矣, 此 足 以 丧 天 下. 程

子曰:甚 矣! 先 生 之 毁 儒 也. 子 墨 子 曰: 儒 固 无 此 各 四 政 者, 而 我 言

之,则是毁也;今儒固有此四政者,而我言之,则非毁也,告闻也. «墨

子􀅰公孟»

子之三月之丧,盖墨子改制.以三 年 之 制 与 三 月 比, 譬 于 裸 谓 撅 不

恭,则孔子所改至 明 矣. 攻 儒 者 之 知 等 于 婴 儿, 此 孟 子 所 为 攻 以 无 父,

岂为过哉?

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 以 修 礼, 厚 葬、 久 丧 以 送 死, 孔 子 之

所立也,而墨子非之.«淮南子􀅰氾论训»

«淮南»时尚能考出孔子学派及墨子攻儒之实.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或以命为 有,益 盖 尝 尚 观 于 先 王 之 书.先 王 之

书,所以出国家、布施 百 姓 者, 宪 也. 先 王 之 宪 亦 尝 有 曰: 福 不 可 请,

而祸不可讳.敬无益,暴无伤者乎? 所 以 听 狱 制 罪 者, 刑 也. 先 王 之 刑

亦尝有 曰: 福 不 可 请, 祸 不 可 讳. 敬 无 益, 暴 无 伤 者 乎? 所 以 整 设 师
 
326􀅰 孔子改制考

旅,进退师徒者,誓也.先王之誓 亦 尝 有 曰: 福 不 可 请, 祸 不 可 讳. 敬

无益,暴无伤者乎? 是故子 墨 子 言 曰: 吾 当 未 盐 此 尽 字 之 讹. 数, 天 下 之

良书不可尽计数,大方论数,而五 者 是 也.今 虽 毋 求 执 有 命 者 之 言,不

必得,不亦可错 乎? 今 用 执 有 命 者 之 言, 是 覆 天 下 之 义; 覆 天 下 之 义

者,是立命者也.«墨子􀅰非命»

今夫有命者言曰:我非作之后世 也, 自 昔 三 代 有 若 言 以 传 流 矣, 今

故先王对之? 曰:夫有命者,不志昔 也 三 代 之 圣 善 人 与,意 亡 昔 三 代 之

暴不肖人也? 何以知之.同上

命为孔子一大义.«论语»:死 生 有 命.赐 不 受 命.不 知 命,无 以 为

君子. “六 经” 称 “命” 尤 多. 故 墨 子 攻 之. 藉 异 教 之 攻 词, 证 孔 门 之

大义,益知罕言之非也. «论 语» “子 罕 言 利 与” 为 句, 若 “命 与 仁 达”

为句.“巷党”,则 «礼记􀅰曾子问»:孔子 与 老 聃 “助 葬 于 巷 党”,本 是

地名.“达” 字 属 上 读 至 明. 墨 子 之 «书 经», 盖 有 宪、 有 刑、 有 誓 矣.

孔子言命,何尝 不 言 祸 福? 永 言 配 命, 自 求 多 福. 何 尝 知 命 而 谓 敬 无

益,谓 “暴无伤”乎? 有意攻难,殆不足辨也.

今惟毋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君 死, 丧 之 三 年; 父、 母 死, 丧 之 三

年;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 三 年; 然 后 伯 父、 叔 父、 兄、 弟、 孽 子 其

同期 ,族 人 五 月, 姑、 姊、 甥、 舅 皆 有 月 数, 则 毁 瘠 必 有 制 矣. 使 面 目

陷 ,颜色黧黑,耳目不聪明,手 足 不 劲 强, 不 可 用 也. 又 曰: 上 士 操

丧也,必扶而能起,杖而能行,以 此 共 三 年. 若 法 若 言, 行 若 道, 苟 其

饥约又若此矣.是故百姓冬不仞 寒,夏 不 仞 暑,作 疾 病 死 者,不 可 胜 计

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以此 求 众,譬 犹 使 人 负 剑 而 求 其 寿 也,众

之说无可得焉.«墨子􀅰节葬»

孔子立义本父子,故制三年丧,教人敦厚,故久丧为传教第一义.墨

子爱无差 等,故 薄 父 子;重 生 贵 用,故 短 丧;至 以 “败 男 女 之 交” 攻 孔


孔子改制考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32
 7

子,尤为异谬.则以时当战国王公欲众其民,故墨子所首攻孔子者在此.

程繁问 于 子 墨 子 曰: 圣 王 不 为 乐. 昔 诸 侯 倦 于 听 治, 息 于 钟 鼓 之

乐;士大夫 倦 于 听 治, 息 于 竽 瑟 之 乐; 农 夫 春 耕、 夏 耘、 秋 敛、 冬 藏,

息于聆缶之乐.今夫子曰:圣 王 不 为 乐.此 譬 之 犹 马 驾 而 不 税,弓 张 而

不弛,无乃非有 血 气 者 之 所 不 能 至 邪? 子 墨 子 曰: 昔 者 尧、 舜 有 茅 茨

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汤放桀于 大 水, 环 天 下 自 立 以 为 王, 事 成 功

立,无大后患,因先王之乐,又自作 乐, 命 曰 «濩», 又 修 «九 招»; 武

王胜殷杀纣,环天下自 立 以 为 王, 事 成 功 立, 无 大 后 患, 因 先 王 之 乐,

又自作乐,命曰 «象»;周成王因先王 之 乐, 命 曰 «驺 虞». 周 成 王 之 治

天下也,不若武王;武王之治天下 也, 不 若 成 汤; 成 汤 之 治 天 下 也, 不

若尧、舜.故其乐逾繁 者, 其 治 逾 寡. 自 此 观 之, 乐 非 所 以 治 天 下 也.

程繁曰:子曰圣王无 乐. 此 亦 乐 已, 若之何其谓 “圣 王 无 乐” 也? 子 墨

子曰:圣王之命也,多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

智矣.今圣王有乐而少,此亦无也.«墨子􀅰三辨»

子墨子言曰:仁之事,必务求兴 天 下 之 利, 除 天 下 之 害, 将 以 为 法

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 止. 且 夫 仁 者 之 为 天 下, 度 也. 非 为

其目之所美,耳 之 所 乐, 口 之 所 甘, 身 体 之 所 安, 以 此 亏 夺 民 衣 食 之

财,仁者弗为也.是故 子 墨 子 之 所 以 非 乐 者, 非 以 大 钟、 鸣 鼓、 琴 瑟、

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文章之色 以 为 不 美 也,非 以 粁 豢 煎 炙 之

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 居 以 为 不 安 也.虽 身 知 其 安 也,口

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 也,然 上 考 之 不 中 圣 王 之 事,下 度 之

不中万民不利.是 故 子 墨 子 曰: 为 乐 非 也. 今 王 公 大 人 虽 无 造 为 乐 器,

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拆壤 垣 而 为 之 也,将 必 厚 措 敛 乎 万 民,以

为大钟、鸣鼓、琴瑟、笙竽之声.譬之 若 圣 王 之 为 舟 车 也, 即 我 弗 敢 非

也.古者圣王亦尝厚措敛乎万民, 以 为 舟 车, 既 以 成 矣, 曰: 吾 将 恶 许
 
328􀅰 孔子改制考

用之? 曰:舟用之水,车用之陆,君 子 息 其 足 焉, 小 人 休 其 肩 背 焉. 故

万民出财 而予之,不敢以为 戚 恨 者, 何 也? 以 其 反 中 民 之 利 也. 然 则

乐器反中民之利,亦若 此, 即 我 弗 敢 非 也. 然 则 当 用 乐 器, 民 有 三 患:

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 得 息. 三 者, 民 之 巨 患 也. 然 即 当 为

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 吹 竽 笙 而 扬 干 戚, 民 衣 食 之 财 将 安 得 乎?

即我以为未必然也? 意舍此.今有 大 国 即 攻 小 国,有 大 家 即 伐 小 家,强

劫弱,众暴寡,诈欺愚,贵傲贱,寇 乱 盗 贼 并 兴, 不 可 禁 止 也. 然 即 当

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 笙 而 扬 干 戚, 天 下 之 乱 也, 将 安 可

得而治与? 即我未必然也.是故子 墨 子 曰:姑 尝 厚 措 敛 乎 万 民,以 为 大

钟、鸣鼓、琴瑟、 竽 笙 之 声, 以 求 兴 天 下 之 利, 除 天 下 之 害, 而 无 补

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今王 公 大 人,惟 毋 处 高 台 厚 榭 之 上 而 视

之,钟犹是延鼎也,弗撞击,将何乐 得 焉 哉? 其 说 将 必 撞 击 之. 惟 勿 撞

击,将必不使老与迟者.老与迟者, 耳 目 不 聪 明, 股 肱 不 毕 强, 声 不 和

调,明不 转 朴. 将 必 使 当 年, 因 其 耳 目 之 聪 明, 股 肱 之 毕 强, 声 之 和

调,眉之转朴.使丈夫为之,废丈夫 耕 稼 树 艺 之 时; 使 妇 人 为 之, 废 妇

人妨绩织纴之事.今王公大人惟毋为 乐,亏 夺 民 衣 食 之 时,以 拊 乐 如 此

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今 大 钟、 鸣 鼓、 琴 瑟、 竽 笙 之 声 既 已

具矣,大人锈然奏而独听之,将何 乐 得 焉 哉? 其 说 将 必 与 贱 人,不 与 君

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 人 听 之, 废 贱 人 之 从 事. 今 王 公 大

人惟毋为乐,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 拊 乐 如 此 多 也,是 故 子 墨 子 曰:为

乐非也.昔者齐康 公 兴 乐 «万». «万», 人 不 可 衣 短 褐, 不 可 食 糠 糟.

曰:食饮不美,面目 颜 色 不 足 视 也; 衣 服 不 美, 身 体 从 容 丑 羸 不 足 观

也.是以食必粱肉,衣必文绣.此掌 不 从 事 乎 衣 食 之 财,而 掌 食 乎 人 者

也.是故子墨子曰:今王公大人惟 毋 为.亏 夺 民 衣 食 之 财,以 拊 乐 如 此

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今 人 固 与 禽 兽、 麋 鹿、 蜚 鸟、 贞 虫 异
孔子改制考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32
 9

者也.今之禽兽、麋鹿、蜚鸟、贞虫, 因 其 羽 毛 以 为 衣 裘, 因 其 蹄 蚤 以

为绔屦,因其水草 以 为 饮 食, 故 唯 使 雄 不 耕 稼 树 艺, 雌 亦 不 纺 绩 织 纴,

衣食之财固已具 矣. 今 人 与 此 异 者 也, 赖 其 力 者 生, 不 赖 其 力 者 不 生.

君子不强听治,即刑政乱;贱人不 强 从 事,即 财 用 不 足.今 天 下 之 士 君

子以吾言不然,然即 姑 尝 数 天 下 分 事 而 观 乐 之 害. 王 公 大 人 蚤 朝 晏 退,

听狱治政,此其 分 事 也; 士 君 子 竭 股 肱 之 力, 亶 其 思 虑 之 智, 内 治 官

府,外收敛关市 、山林、泽梁之利,以实仓廪府库,此其分事也;农夫

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升粟,此 其 分 事 也; 妇 人 夙 兴 夜 寐, 纺 绩 织

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 ,此其 分 事 也. 今 惟 毋 在 乎 王 公 大 人, 说 乐

而听之,即必不能蚤朝暮退,听狱 治 政,是 故 国 家 乱 而 社 稷 危 矣;今 惟

毋在乎士君子,说乐而听之,即必 不 能 竭 股 肱 之 力,亶 其 思 虑 之 智,内

治官府,外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 以 实 仓 廪 府 库, 是 故 仓 廪 府 库 不

实;今惟毋在乎农夫,说乐而听之, 即 必 不 能 蚤 出 暮 入, 耕 稼 树 艺, 多

聚升粟不足;今惟毋在乎妇人,说 乐 而 听 之,即 不 必 能 夙 兴 夜 寐,纺 绩

织纴,多治麻 丝 葛 绪, 捆 布 ,是故布 不 兴. 曰: 孰 为 大 人 之 听 治,

而废国 家 之 从 事? 曰: 乐 也. 是 故 子 墨 子 曰: 为 乐 非 也. 何 以 知 其 然

也? 曰:先王之书汤之 «官刑» 有 之, 曰: 其 恒 舞 于 宫, 是 谓 巫 风. 其

刑,君子出丝二卫,小人否.似 二 伯 黄 径. 乃 言 曰: 呜 乎! 舞 佯 佯, 嘉

言孔章,上帝弗常,九有以亡! 上 帝 不 顺, 降 之 百 殃, 其 家 必 坏 丧. 察

九有之所以亡者,徒从饰乐也.于 «武 观» 曰: 启 乃 淫 溢 康 乐, 野 于 饮

食,将将铭苋,磬以力,湛浊 于 酒, 渝 食 于 野, «万» 舞 翼 翼, 音 闻 于

天,天用弗式.故上者天鬼弗戒,下 者 万 民 弗 利. 是 故 子 墨 子 曰: 今 天

下士君子诚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 下 之 害,当 在 乐 之 为 物,将 不 可 不

禁而止也.«墨子􀅰非乐»

乐者,圣王之所非也,而儒者为之过也.«墨子􀅰佚文»
 
330􀅰 孔子改制考

右墨学攻儒.

老学攻儒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 已 朽 矣, 独 其 言 在 耳. 且 君 子 得 其

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 闻 之, 良 贾 深 藏 若 虚, 君 子 盛 德, 容

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 与 淫 志,是 皆 无 益 于 子 之 身.吾 所 以

告子,若是而已.«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托老子以攻儒耳.著书之老子与孔子不同时,无缘相攻辨.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

是.«庄子􀅰齐物论»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 凤 兮 凤 兮, 何 如 德 之 衰 也! 来 世 不

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 圣 人 成 焉; 天 下 无 道, 圣 人 生 焉. 方

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夫羽,莫 之 知 载; 祸 重 乎 地, 莫 之 知 避. 已 乎

已乎,临人以德! 殆乎殆乎,画地 而 趋! 迷 阳 迷 阳, 无 伤 吾 行! 吾 行 却

曲,无伤吾 足! 山 木 自 寇 也, 膏 火 自 煎 也. 桂 可 食, 故 伐 之; 漆 可 用,

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 其 未 邪? 彼 何 宾 宾 以 学 子 为? 彼 且

蕲以 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 之 以 是 为 己 桎 梏 邪? 老 聃 曰:胡 不 直 使

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 贯 者, 解 其 桎 梏, 其 可 乎? 无 趾 曰: 天

刑之,安可解! «庄子􀅰德充符»

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 天 下 簧 鼓 以 奉 不 及 之 法 非 乎? 而

曾、史是已.«庄子􀅰骈拇»

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 起. 于 是 乎 喜 怒 相 疑, 愚 知

相欺,善否相非,诞信相讥,而天下衰矣.«庄子􀅰在宥»

夫子问 于 老 聃 曰: 有 人 治 道 若 相 放, 可 不 可, 然 不 然. 辩 者 有 言
孔子改制考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33
 1

曰:离坚白若县寓.若是,则可谓圣 人 乎? 老 聃 曰: 是 胥 易 技 系 劳 形 怵

心者也.执狸之狗成思,猨狙之便 自 山 林 来. 丘, 予 告 若, 而 所 不 能 闻

与而所不能言.«庄子􀅰天地»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 见 一 丈 人 方 将 为 圃 畦, 凿 隧 而 入

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 而 见 功 寡. 子 贡 曰: 有 械 于 此, 一 日

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 功 多, 夫 子 不 欲 乎? 为 圃 者 卬 而 视 之 曰: 奈 何?

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 抽, 数 如 泆 汤, 其 名 为 槔. 为 圃 者 忿

然作色而笑曰:吾 闻 之 吾 师, 有 机 械 者 必 有 机 事, 有 机 事 者 必 有 机 心.

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 不 备, 则 神 生 不 定; 神 生 不 定 者, 道

之所不载也.吾非不 知, 羞 而 不 为 也. 子 贡 瞒 然 惭, 俯 而 不 对. 有 间,

为圃者曰:子奚为者邪? 曰:孔丘之 徒 也. 为 圃 者 曰: 子 非 夫 博 学 以 拟

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 声 于 天 下 者 乎? 汝 方 将 忘 汝 神 气,堕

汝形骸,而庶几乎! 而身之不能治,而何暇治天下乎! 同上

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子路谋曰:由 闻 周 之 征 藏 史 有 老 聃 者, 免 而 归

居,夫子欲 藏 书, 则 试 往 因 焉. 孔 子 曰: 善. 往 见 老 聃, 而 老 聃 不 许.

于是翻十二经以说.老聃中其 说, 曰: 大 谩, 愿 闻 其 要. 孔 子 曰: 要 在

仁义.老聃 曰: 请 问, 仁 义, 人 之 性 邪? 孔 子 曰: 然. 君 子 不 仁 则 不

成,不义则不生.仁义,真人之 性 也. 又 将 奚 为 矣? 老 聃 曰: 请 问, 何

谓仁义? 孔 子 曰: 中 心 物 恺, 兼 爱 无 私, 此 仁 义 之 情 也. 老 聃 曰: 意,

几乎后言! 夫兼爱,不亦迂乎! 无私 焉, 乃 私 也. 夫 子 若 欲 使 天 下 无 失

其牧乎? 则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 有 明 矣,星 辰 固 有 列 矣,禽 兽 固 有 群

矣,树木固有立矣.夫子亦放德而 行, 循 道 而 趋, 已 至 矣. 又 何 偈 偈 乎

揭仁义,若击鼓而求亡子焉? 意夫子乱人之性也.«庄子􀅰天道»

孔子西 游 于 卫. 颜 渊 问 师 金 曰: 以 夫 子 之 行 为 奚 如? 师 金 曰: 惜

乎,而夫子其穷哉! 颜渊曰:何也? 师 金 曰: 夫 刍 狗 之 未 陈 也, 盛 以 箧
 
332􀅰 孔子改制考

衍,巾以交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 其 已 陈 也, 行 者 践 其 首 脊, 苏 者 取

而靲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 之 以 文 绣,游 居 寝 卧 其 下,彼 不 得

梦,必且数眯焉.今 而 夫 子, 亦 取 先 王 已 陈 刍 狗, 取 弟 子 游 居 寝 卧 其

下.故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 于 商、 周, 是 非 其 梦 邪? 围 于 陈、 蔡 之

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 «庄子􀅰天运»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 而 不 闻 道, 乃 南 之 沛 见 老 聃. 老 聃 曰: 子 来 乎?

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 道 乎? 孔 子 曰: 未 得 也. 老 子 曰: 子 恶

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度数,五年 而 未 得 也. 老 子 曰: 子 又 恶 乎 求 之

哉? 曰:吾求 之 于 阴 阳, 十 有 二 年 而 未 得. 老 子 曰: 然. 使 道 而 可 献,

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则 人 莫 不 进 之 于 其 亲;使 道 而 可 以

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 可 与 人,则 人 莫 不 与 其 子 孙.然 而 不

可者,无他也,中无主 而 不 止, 外 无 正 而 不 行. 由 中 出 者, 不 受 于 外,

圣人不 出; 由 外 入 者, 无 主 于 中, 圣 人 不 隐. 名, 公 器 也, 不 可 多 取.

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觏而多责.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 义. 老 聃 曰: 夫 播 糠 眯 目, 则 天 地 四 方 易 位 矣;

蚊虻 肤,则通昔不寐矣.夫仁 义 憯 然 乃 愤 吾 心, 乱 莫 大 焉. 吾 子 使 天

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 立 矣,又 奚 杰 然 若 负 建 鼓 而 求 亡

子者邪?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 «诗»、«书»、«易»、 «春秋» “六经”,自以为

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者七十二 君, 论 先 王 之 道 而 明 周、 召 之 迹, 一

君无所钩用.甚矣夫! 人之难说 也, 道 之 难 明 邪? 老 子 曰: 幸 矣, 子 之

不遇治世之君也! 夫 “六 经”, 先 王 之 陈 迹 也, 岂 其 所 以 迹 哉! 今 子 之

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并同上

孔子围于 陈、 蔡 之 间, 七 日 不 火 食. 太 公 任 往 吊 之 曰: 子 几 死 乎?

曰:然.子恶死乎? 曰:然.任曰:予尝言 不 死 之 道. 东 海 有 鸟 焉, 名
孔子改制考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33
 3

曰意怠.其为鸟也,翂翂翐翐,而 似 无 能; 引 援 而 飞, 迫 胁 而 栖; 进 不

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 必 取 其 绪. 是 故 其 行 列 不 斥, 而 外

人卒不得害,是 以 免 于 患. 直 木 先 伐, 甘 井 先 竭. 子 其 意 者 饰 知 以 惊

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庄子􀅰山木»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 儒 士, 少 为 先 生 方 者. 庄 子 曰: 鲁 少

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 少 乎? 庄 子 曰: 周 闻 之, 儒 者 冠 圜 冠

者,知天时;履 句 屦 者, 知 地 形; 缓 佩 玦 者, 事 至 而 断. 君 子 有 其 道

者,未必为其服也;为其服者,未必 知 其 道 也. 公 固 以 为 不 然, 何 不 号

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 罪 死! 于 是, 哀 公 号 之 五 日, 而 鲁 国

无敢儒服者.«庄子􀅰田子方»

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 也,而 况 今 之 人 乎? «庄 子 􀅰

知北游»

道之所 一 者, 德 不 能 同 也; 知 之 所 不 能 知 者, 辩 不 能 举 也. 名 若

儒、墨而凶矣.«庄子􀅰徐无鬼»

儒以 «诗»、 «礼 ① » 发 冢.大 儒 胪 传 曰:东 方 作 矣, 事 之 何 若? 小

儒曰:未 解 裙 襦, 口 中 有 珠. «诗» 固 有 之 曰: 青 青 之 麦, 生 于 陵 陂.

生不布 施, 死 何 含 珠 为! 接 其 鬓, 压 其 , 儒 以 金 椎 控 其 颐, 徐 别 其

颊,无伤口中珠.«庄子􀅰外物»

老莱子之 弟 子 出 薪, 遇 仲 尼, 反 以 告, 曰: 有 人 于 彼, 修 上 而 趋

下,未偻而后耳,视若 言 四 海, 不 知 其 谁 氏 之 子. 老 莱 子 曰: 是 丘 也.

召而来.仲尼至.曰:丘! 去汝躬矜与汝容知,斯为君子矣.同上

鲁人孔丘, 闻 将 军 高 义, 敬 再 拜 谒 者. 谒 者 入 通, 盗 跖 闻 之 大 怒,

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 之 巧 伪 人 孔 丘 非 邪? 为 我 告 之: 尔

① “礼”,原作 “书”,误,校改.
 
334􀅰 孔子改制考

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 冠, 带 死 牛 之 胁, 多 辞 缪 说, 不 耕 而

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以 迷 天 下 之 主, 使 天 下 学 士 不 反

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倖于封侯富贵者也.«庄子􀅰盗跖»

昔者桓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 常 成 子 常 杀 君 窃 国 而 孔 子 受

币.论则贱之,行则下之,则是言行之情悖战于胸中也,不亦拂乎!

儒者伪辞.并同上

鲁哀公问于颜阖曰:吾以仲尼 为 贞 干, 国 其 有 瘳 乎? 曰: 殆 哉 圾 乎

仲尼! 方且饰羽而尽,从事 华 辞, 以 支 为 旨, 忍 性 以 视 民 而 不 知 不 信,

受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 彼 宜 女 与? 予 颐 与? 误 而 可 矣. 今 使

民离实学伪,非所以视民也,为后 世 虑, 不 若 休 之. 难 治 也. 施 于 人 而

不忘,非天布也.商贾不齿.«庄子􀅰列御寇»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 夕 忘, 夕 与 而 朝 忘. 在 涂 则 忘 行, 在

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 阖 室 毒 之. 谒 史 而 卜 之, 弗 占; 谒 巫

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 有 儒 生 自 媒 能 治 之, 华 子 之 妻 子

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 非 封 兆 之 所 占,非 祈 请 之 所 祷,非 药

石之所攻.吾试化其 心, 变 其 虑, 庶 几 其 瘳 乎! 于 是 试 露 之, 而 求 衣;

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 欣 然 告 其 子 曰: 疾 可 已 也. 然 吾 之

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 与 居 室 七 日. 从 之. 莫 知 其 所 施 为

也,而积 年 之 疾 一 朝 都 除. 华 子 既 悟, 乃 大 怒, 黜 妻 罚 子, 操 戈 逐 儒

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子曰:曩吾 忘 也, 荡 荡 然 不 觉 天 地 之 有 无. 今

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 哀 乐、 好 恶, 扰 扰 万 绪 起 矣. 吾 恐 将

来之存亡、得失、哀乐、好 恶 之 乱 吾 心 如 此 也, 须 臾 之 忘, 可 复 得 乎?

«列子􀅰周穆王»

秦人逢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 有 迷 罔 之 疾. 闻 歌 以 为 哭, 视 白 以

为黑,飨香以 为 朽, 尝 甘 以 为 苦, 行 非 以 为 是. 意 之 所 之, 天 地、 四
孔子改制考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33
 5

方、水火、寒暑,无不倒错者焉.杨 氏 告 其 父 曰: 鲁 之 君 子 多 术 艺, 将

能已乎? 汝奚不访焉? 其父之鲁, 过 陈, 遇 老 聃, 因 告 其 子 之 证. 老 聃

曰:汝庸知汝子之迷乎? 今天下之人皆惑于是非,昏于利害.同疾者多,

固莫有觉者.且一身之迷不足倾一家,一家之迷不足倾一乡,一乡之迷不

足倾一国,一国之迷不足倾天下.天下尽迷,孰倾之哉? 向使天下之人其

心尽知汝子,汝则反迷矣.哀乐、声色、臭味、是非,孰能正之? 且吾之

言未必非迷,而况鲁之君子,迷之邮者,焉能解人之迷哉? 同上

曩吾修 «诗»、«书»,正 «礼»、 «乐»,将 以 治 天 下,遗 来 世.非 但

修一身,治鲁国而已.而鲁之君臣 日 失 其 序, 仁 义 益 衰, 性 情 益 薄. 此

道不行一国与当年,其 如 天 下 与 来 世 矣? 吾 始 知 «诗»、 «书»、 «礼»、

«乐»无救于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列子􀅰仲尼»

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 同 师 而 学, 进 仁 义 之 道 而 归. 其 父

曰:仁义之道若何? 伯曰:仁义使我 爱 身 而 后 名. 仲 曰: 仁 义 使 我 杀 身

以成名. 叔 曰: 使 我 身 名 并 全. 彼 三 术 相 反, 而 同 出 于 儒. 孰 是 孰 非

邪? «列子􀅰说符»

杨朱曰: 原 宪 窭 于 鲁, 子 贡 殖 于 卫. 原 宪 之 窭 损 生, 子 贡 之 殖 累

身.然则窭 亦 不 可, 殖 亦 不 可, 其 可 焉 在? 曰: 可 在 乐 生, 可 在 逸 身.

故善乐生者不窭,善逸身者不殖.«列子􀅰杨朱»

孔子明帝王之道,应时君之聘,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

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焉以至于死.此天民之遑遽

者也.凡彼四圣者,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名者,固非实之所取

也.虽称之弗知,虽赏之弗知,与株块无以异矣.同上

世之学术者说人主 ① ,不曰 “乘威严之势,以困奸衺之臣”,而皆曰

① “人主”,原作 “主人”,误,校改.
 
336􀅰 孔子改制考

“仁义惠爱而已 矣”. 世 主 美 仁 义 之 名 而 不 察 其 实, 是 以 大 者 国 亡 身 死,

小者地削主卑.«韩非子􀅰奸劫弑臣»

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 在? 其 人 曰: 尧 为 天 子. 然 则 仲 尼 之

圣尧奈何? 圣人 明 察 在 上 位, 将 使 天 下 无 奸 也. 今 耕 渔 不 争, 陶 器 不

窳,舜又何德而化? 舜之救 败 也, 则 是 尧 有 失 也. 贤 舜 则 去 尧 之 明 察,

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韩非子􀅰难一»

襄子围于 晋 阳 中, 出 围, 赏 有 功 者 五 人, 高 赫 为 赏 首. 张 孟 谈 曰:

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 何 也? 襄 子 曰: 晋 阳 之 事, 寡 人 危, 社

稷殆矣.吾群臣无 有 不 骄 侮 之 意 者, 惟 赫 子 不 失 君 臣 之 礼, 是 以 先 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 赏一人, 而 天 下 为 人 臣 者 莫 敢 失 礼 矣. 或

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 百 官 不 敢 侵 职, 群 臣 不 敢 失 礼. 上

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 心, 如 此, 则 可 谓 善 赏 罚 矣. 使 襄 子 于 晋 阳 也,

令不行,禁不止,是襄子无国,晋阳 无 君 也, 尚 谁 与 守 哉? 今 襄 子 于 晋

阳也,知氏灌之,日灶生蛙,而民无 反 心, 是 君 臣 亲 也; 襄 子 有 君 臣 亲

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 犹 有 骄 侮 之 臣, 是 襄 子 失 罚 也. 为 人 臣 者,

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 子 赏 之,是 失 赏 也.明 主 赏 不 加 于

无功,罚不加于无罪.今襄子不诛 骄 侮 之 臣,而 赏 无 功 之 赫,安 在 襄 子

之善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同上

人主者说辩察之言,尊 贤 抗 之 行, 故 夫 作 法 术 之 人, 立 取 舍 之 行,

别辞争之论,而莫 为 之 正. 是 以 儒 服 带 剑 者 众, 而 耕 战 之 士 寡. «韩 非

子􀅰问辩»

今学者皆道书 之 颂 语,不 察 当 世 之 实 事,曰:上 不 爱 民,赋 敛 常

重,则用不足而下恐上,故天下大 乱.此 以 为 足 其 财 用 以 加 爱 焉,虽 轻

刑罚,可以治也.此言不然矣.«韩非子􀅰六反»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 礼 之, 此 所 以 乱 也. «韩 非 子 􀅰
孔子改制考卷十五   墨老攻儒尤盛考 􀅰33
 7

五蠹»

是故乱 国 之 俗, 其 学 者 则 称 先 王 之 道, 以 藉 仁 义, 盛 容 服 而 饰 辩

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 其 言 古 者, 为 设 诈 称, 借 于 外 力, 以

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同上

今世儒者之说人主,不善今之所 以 为 治, 而 语 已 治 之 功; 不 审 官 法

之事,不察奸邪之情,而皆道上古 之 传, 誉 先 王 之 成 功. 儒 饰 辞 曰: 听

吾言则可以霸王.此说者之巫祝,有度之主不受也.«韩非子􀅰显学»

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韩非子􀅰忠孝»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 名 法 术 之 学, 而 其 归 本 于 黄、 老. 非

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 李 斯 俱 事 荀 卿, 自 以 为 不 如 非. 非

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 不 能 用.于 是,韩 非 疾 治 国 不 务 修 明

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 以 求 人 任 贤,反 举 浮 淫 之 蠹 而 加

之于功 实 之 上. 以 为 儒 者 用 文 乱 法, 而 侠 者 以 武 犯 禁 . 宽 则 宠 名 誉 之

人 ,急 则 用 介 胄 之 士 . 今 者 所 养 非 所 用 , 所 用 非 所 养 . «史 记 􀅰 老 子 韩 非

列 传»

韩非者,出儒学,兼墨学、法术,而实 同 于 老 学, 故 攻 儒 最 甚, 即

以 «诗»、«书»、«礼»、«乐»为虱.儒家之蠹,未有甚于韩非者.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 赡 足 万 物. 其 为 术 也, 固 阴 阳 之 大

顺,采儒、 墨 之 善, 撮 名、 法 之 要, 与 时 迁 移, 应 物 变 化, 立 俗 施 事,

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 多.儒 者 则 不 然,以 为 人 主 天 下 之 仪

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 臣 随. 如 此 则 主 劳 而 臣 逸, 至 于 大 道 之 要,

去健羡, 绌 聪 明, 释 此 而 任 术. 夫 神 大 用 则 竭, 形 大 劳 则 敝. 形 神 骚

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太史谈是黄、老学,故尊道而抑儒.

夫儒者以 “六艺”为法.“六艺” 经 传 以 千 万 数,累 世 不 能 通 其 学,


 
338􀅰 孔子改制考

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史记􀅰太史公自序»

太史谈虽受 «易»于杨何,然 本 为 黄、 老 学, 性 好 简 易, 畏 经 传 之

繁,故以为太博而过劳也.

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史记􀅰汲郑列传»

汲黯是黄、老学者,亦攻儒.

世之学老子者则黜儒学,儒学亦 黜 老 子. 道 不 同 不 相 为 谋, 岂 为 是

邪?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文、景之世尚黄、老,故老学大 盛. 于 时 墨 学 已 衰, 故 与 儒 争 教 者

惟有老学也.故在武帝博士弟子未立以前百年,为儒、老互争之世.

右老学攻儒.
孔子改制考卷十六   儒墨争教交攻考

昌黎谓 孔 子 必 用 墨 子, 墨 子 必 用 孔 子, 二 家 相 攻, 非 二 师 之 道 本

然. 言哉! 孔 子 开 教 在 先, 道 无 不 包. 墨 子 本 其 后 学, 乃 自 创 新 教,

锐夺孔席以自立,所以攻难者无不至.所 谓 蠹 生 于 木 而 自 喙 其 木 耶? 挟

坚苦之志,侠死之气,横厉无前,不 数 十 年, 遂 与 儒 分 领 天 下, 真 儒 之

劲敌也.攻儒者亦未有过墨者矣.王 肃 之 攻 康 成,阳 明 之 攻 朱 子,皆 后

起争胜之习,墨子真其类也.孟、 荀 之 力 辟, 岂 能 已 哉! 岂 能 已 哉! 昌

黎真 言也! 今别著交攻之言,亦犹汉史存楚、汉大案云耳.

儒墨互攻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子以三年之丧为非,子之三日之丧亦非也 三 日 当

为三月 .子墨子曰: 子 以 三 年 之 丧, 非 三 日 之 丧, 是 犹 果 当 为 祼 . 谓 撅 者

不恭也.«墨子􀅰公孟»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孟子固 善 于 攻, 而 墨 子 乃 不 特 善 攻, 而 且

善守也.

二三子 复 于 子 墨 子 曰: 告 子 曰: 言 义 而 行 甚 恶. 请 弃 之. 子 墨 子

曰:不可.称我言以毁我行,愈 于 亡. 有 人 于 此, 翟 甚 不 仁, 尊 天、 事

鬼、爱人,甚不仁犹愈于亡也.今告 子 言 谈 甚 辩, 言 仁 义 而 不 吾 毁, 告

子毁,犹愈亡也.二三子复于子墨 子 曰: 告 子 胜 为 仁. 子 墨 子 曰: 未 必

然也.告子为仁,譬犹跂以为长,隐 以 为 广, 不 可 久 也. 告 子 谓 子 墨 子

曰:我治国 为 政. 子 墨 子 曰: 政 者, 口 言 之, 身 必 行 之. 今 子 口 言 之,
 
340􀅰 孔子改制考

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 治 子 之 身, 恶 能 治 国 政? 子 姑 亡, 子

之身乱之矣.«墨子􀅰公孟»

告子言不类异教,当是孔门后 学, 虽 与 孟 子 殊, 而 与 墨 子 辩, 亦 如

荀子之类耳.惟告子与孟子同时,而又 反 与 墨 子 辩,则 墨 子 去 孟 子 时 不

远,必非与孔子同时者,然其教已大行如此,亦可谓非常巨力矣.

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君子 必 学 祭 祀. 子 墨 子 曰: 执 无 鬼 而 学

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墨子􀅰公孟»

公孟子 曰: 贫 富、 寿 夭, 儅 然 在 天, 不 可 损 益. 又 曰: 君 子 必 学.

子墨子曰: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葆,而去丌冠也.同上

墨子右鬼非命,杨子已攻之,岂 独 公 孟 子? 而 墨 氏 反 唇 相 稽, 强 辞

夺理.知儒、墨交攻不遗余力矣.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庄子􀅰齐物»

诸子中儒、墨最盛,故相攻之是非最多.

郑人缓也呻吟裘氏 之 地. 只 三 年 而 缓 为 儒, 河 润 九 里, 泽 及 三 族,

使其弟墨.儒、墨相与辩,其父助 翟. 十 年 而 缓 自 杀. 其 父 梦 之 曰: 使

而子为墨者,予也.阖胡尝视其良,既为秋柏之实矣.«庄子􀅰列御寇»

缓以为儒而得富贵,乃使其弟 为 墨, 信 道 不 笃, 乃 复 辩 之, 有 死 之

道焉.然当时两教大盛,听人择所 从,有 一 家 父 子 兄 弟 而 异 教 者,亦 可

见大道经几许辩争而后一统矣.

夫施及三王而天下大骇矣.下 有 桀、 跖, 上 有 曾、 史, 而 儒、 墨 毕

起.于是乎喜怒相疑, 愚 知 相 欺, 善 否 相 非, 诞 信 相 讥, 而 天 下 衰 矣.

«庄子􀅰在宥»

庄子在儒、墨之外,坐观 两 教 之 争, 如 墨 子 谓 子 路 褫 人 衣 而 酤 酒,

孔子苟生,不问所由,真所谓相疑相讥者矣.

君子之人若儒、墨者师,故以是非相 也,而 况 今 之 人 乎? «庄 子 􀅰
孔子改制考卷十六   儒墨争教交攻考 􀅰34
 1

知北游»

儒、墨辩争,是庄子时事,日日有此人,有此案,故频举之.

墨家之论,以为人死无命.儒家之议,以为人死有命.«论衡􀅰命义»

儒家之徒董无心,墨家 之 役 缠 子, 相 见 讲 道. 缠 子 称 墨 家 佑 鬼 神.

«论衡􀅰福虚»

相见两教人聚会争教之风.

儒家之宗,孔 子 也; 墨 家 之 祖, 墨 翟 也. 且 案: 儒 道 传 而 墨 法 废

者,儒之道义可为,而墨之法议难 从 也. 何 以 验 之? 墨 家 薄 葬 右 鬼, 道

乖相反违其实,宜以难从也.乖违 如 何? 使 鬼 非 死 人 之 精 也,右 之 未 可

知;今墨家谓鬼审人之精也,厚其精而 薄 其 尸,此 于 其 神 厚 而 于 其 体 薄

也.薄厚不相胜,华实不相副,则 怒 而 降 祸, 虽 有 其 鬼, 终 以 死 恨. 人

情欲厚恶薄,神心犹然.用 墨 子 之 法, 事 鬼 求 福, 福 罕 至 而 祸 常 来 也.

以一况百,而墨家为法,皆若此类也.«论衡􀅰案书»

仲任能知儒宗孔,墨宗墨,又知 孔 道 所 以 传, 墨 法 所 以 废, 于 诸 子

改制托先 王 之 事, 盖 犹 能 知 之 也. 想 东 汉 人 皆 能 明 之, 亦 视 为 固 然 之

义矣.

圣贤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 然 而 世 尚 厚 葬, 有 奢 泰 之 失 者, 儒

家论不明,墨 家 议 之 非 故 也. 墨 家 之 议 右 鬼, 以 为 人 死 辄 为 神 鬼 而 有

知,能形而害人,故引杜伯 之 类 以 为 效 验. 儒 家 不 从, 以 为 死 人 无 知,

不能为鬼,然而赙祭备物者,示不 负 死 以 观 生 也.陆 贾 依 儒 家 而 说,故

其立语不肯明处.刘子政举薄葬 之 奏,务 欲 省 用,不 能 极 论.是 以 世 俗

内持狐疑之议,外闻杜伯之类,又 见 病 且 终 者,墓 中 死 人 来 与 相 见,故

遂信是,谓死如生.闵死独葬,魂 孤 无 副, 丘 墓 闭 藏, 谷 物 之 匮, 故 作

偶人以侍尸柩, 多 藏 食 物, 以 歆 精 魂. 积 浸 流 至, 或 破 家 尽 业 以 充 死

棺,杀人以殉葬,以快生意.非知其 内 无 益, 而 奢 侈 之 心 外 相 慕 也; 以
 
342􀅰 孔子改制考

为死人有知,与 生 人 无 以 异. 孔 子 非 之, 而 亦 无 以 定 实. 然 而 陆 贾 之

论,两无所处.刘子政奏,亦不能明 儒 家 无 知 之 验, 墨 家 有 知 之 故. 事

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 虚 语, 虽 得 道 心, 人 犹 不 信. 是 以 世

俗轻愚信祸福 者, 畏 死 不 惧 义, 重 死 不 顾 生, 竭 财 以 事 神, 空 家 以 送

终.辩士文人有效验,若墨家之以 杜 伯 为 据,则 死 无 知 之 实 可 明.薄 葬

省财之教可立也.今墨家非儒,儒 家 非 墨, 各 有 所 持, 故 乖 不 合, 业 难

齐同,故二家争论.«论衡􀅰薄葬»

王充在东 汉 时, 犹 知 儒、 墨 各 自 创 说 改 制, 以 制 不 同, 各 相 攻 难.

然则诸子改制之义,至东汉时,人 人 犹 知 之.经 伪 古 文 家 变 乱 后,尽 以

“六经”归之先王周公,于是此说乃始不明耳.

右儒、墨互攻.

儒攻墨

墨者夷 之 因 徐 辟 而 求 见 孟 子. 孟 子 曰: 吾 固 愿 见, 今 吾 尚 病, 病

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 他日,又 求 见 孟 子. 孟 子 曰: 吾 今 则 可 以 见

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 闻 夷 子 墨 者, 墨 之 治 丧 也, 以 薄 为

其道也;夷子思以 易 天 下, 岂 以 为 非 是 而 不 贵 也; 然 而 夷 子 葬 其 亲 厚,

则是以所贱事亲也.徐子以告夷 子.夷 子 曰:儒 者 之 道,古 之 人 若 保 赤

子,此言何谓也? 之则以为爱无差 等, 施 由 亲 始. 徐 子 以 告 孟 子. 孟 子

曰:夫夷子信以为人 之 亲 其 兄 之 子 为 若 亲 其 邻 之 赤 子 乎? 彼 有 取 尔 也.

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 天 之 生 物 也,使 之 一 本,而 夷 子 二

本故也.盖上世 尝 有 不 葬 其 亲 者, 其 亲 死, 则 举 而 委 之 于 壑. 他 日 过

之,狐狸食之, 蝇 蚋 姑 嘬 之. 其 颡 有 泚, 睨 而 不 视. 夫 泚 也, 非 为 人

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蔂梩而 掩 之.掩 之 诚 是 也,则 孝 子 仁 人 之 掩

其亲,亦必有道矣.徐子以告夷子.夷子 怃 然 为 间 曰:命 之 矣. «孟 子 􀅰
孔子改制考卷十六   儒墨争教交攻考 􀅰34
 3

滕文»

夷子思易 天 下, 则 亦 墨 之 巨 子, 如 苦 获、 邓 陵 之 比 也. 孔 子 慎 终,

墨子薄葬,各 以 其 道 传 之 天 下. 然 夷 之 以 为 施 由 亲 始, 则 已 爱 有 差 等

矣.孟子传孔子之道,故攻其二本也.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

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 著, 是 邪 说 诬 民, 充 塞 仁 义 也. 仁 义

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 吾 为 此 惧, 闲 先 圣 之 道, 距 杨、 墨, 放

淫辞,邪说者不得作.«孟子􀅰滕文»

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使有功,撞钟击鼓而和. «诗»曰:钟

鼓喤喤,管磬玱玱,降福穰穰.降福简简,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

反.此之谓也.故墨术诚行,则天下尚俭而弥贫,非斗而日争,劳苦顿萃

而愈无功,愀然忧戚,非乐而日不和.«荀子􀅰富国»

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 将 使 人 两 丧 之 者 也, 是 儒、 墨 之 分

也.«荀子􀅰礼论»

刑余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 独 属 妻 子, 棺 椁 三 寸, 衣 衾 三 领, 不

得饰棺,不得画行,以昏殣,凡缘而 往 埋 之, 反 无 哭 泣 之 节, 无 衰 麻 之

服,无亲疏月数之等, 名 反 其 平, 各 复 其 始, 已 葬 埋, 若 无 丧 者 而 止,

夫是之谓至辱.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 谓 之 惑, 杀 生 而 送 死 谓 之 贼. 大 象

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 而 好 善,是 礼 义 之 法 式 也,儒 者 是

矣.并同上

儒、墨之殊绝而相反, 莫 如 丧 葬 一 事, 故 彼 此 攻 辨 最 多. «荀 子 􀅰

礼论»既发明儒者之丧服,而亦专以辟墨焉.

我以墨子之 “非乐”也,则使天 下 乱; 墨 子 之 “节 用” 也, 则 使 天

下贫.«荀子􀅰富国»
 
344􀅰 孔子改制考

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 者, 以 自 能 为 能 者 也. 人 主 得 使 人

为之,匹夫则无所移之.百亩一守, 事 业 穷, 无 所 移 之 也. 今 以 一 人 兼

听天下,日有余而治不足者,使人 为 之 也. 大 有 天 下, 小 有 一 国, 必 自

为之然后可,则劳 苦 秏 悴 莫 甚 焉. 如 是, 则 虽 臧 获 不 肯 与 天 子 易 势 业.

以是县天下,一四海,何故必自为 之? 为 之 者, 役 夫 之 道 也, 墨 子 之 说

也.论德使能而官施之者,圣王之道也,儒者之所谨守也.«荀子􀅰王霸»

荀子攻墨最多,过于孟子远甚, 孟 子 仅 三 条 耳. 然 则 攘 墨 之 功, 以

荀子为大也.

兼足天下之道在 明 分, 掩 地 表 亩, 剌 殖 谷, 多 粪 肥 田, 是 农 夫 众

庶之事 也. 守 时 力 民, 进 事 长 功, 和 齐 百 姓, 使 人 不 偷, 是 将 率 之 事

也.高者不旱,下者不 水, 寒 暑 和 节, 而 五 谷 以 时 熟, 是 天 下 之 事 也.

若夫兼而覆之,兼而爱之,兼而制 之,岁 虽 凶 败 水 旱,使 百 姓 无 冻 馁 之

患,则是圣君贤相之事 也. 墨 子 之 言, 昭 昭 然 为 天 下 忧 不 足. 夫 不 足,

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私忧过计也.«荀子􀅰富国»

故儒者 将 使 人 两 得 之 者 也, 墨 者 将 使 人 两 失 之 者 也. 是 儒、 墨 之

分.治辨之极也.«史记􀅰礼书»

此 «荀子􀅰礼论»文,史公述之.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史记􀅰太史公自序»

墨道不行,以其太苦.庄生固谓:离天下之心,天下不堪.

轵有儒 生 侍 使 者 坐. 客 誉 郭 解, 生 曰: 郭 解 专 以 奸 犯 公 法, 何 谓

贤! 解客闻,杀此生,断其舌.吏以 此 责 解, 解 实 不 知 杀 者. 杀 者 亦 竟

绝,莫知为谁.吏奏 解 无 罪. 御 史 大 夫 公 孙 弘 议 曰: 解 布 衣 为 任 侠 行

权,以睚眦杀人,解虽弗知,此罪甚 于 解 杀 之. 当 大 逆 无 道. 遂 族 郭 解

翁伯.«史记􀅰游侠列传»

史迁谓:儒 以 文 弄 法, 侠 以 武 犯 禁. 儒、 侠 对 举, 疑 侠 亦 出 于 墨.
孔子改制考卷十六   儒墨争教交攻考 􀅰34
 5

致一巨子而杀 百 四 十 人, 墨 道 固 以 死 为 义 者. 汉 武 时, 崇 儒, 抑 禁 侠

学,而后墨道废耳.盖兼爱之余,自流为侠也.

墨者亦尚 尧、 舜 道, 言 其 德 行 曰: 堂 高 三 尺, 土 阶 三 等, 茅 茨 不

翦,采椽不刮.食土簋,啜土刑, 粝 粱 之 食, 藜 藿 之 羹. 夏 日 葛 衣, 冬

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举音不 尽 其 哀. 教 丧 礼, 必 以 此 为 万 民 之

率.使天下法若此,则 尊 卑 无 别 也. 夫 世 异 时 移, 事 业 不 必 同, 故 曰:

俭而难遵.«史记􀅰太史公自序»

庄子以为其道太苦,使民忧悲,去王远矣,最确.

杨、墨之学不乱传义,则孟子之传不造.«论衡􀅰对作»

不读墨子之 «非儒»,亦不知孟子之辨杨、墨为不得已也.

王者之堂,墨子称尧、舜高三尺,儒家以为卑下.«论衡􀅰是应»

儒、墨同称尧、舜、禹、汤、文、武,而 一 堂 之 制 不 同.故 知 并 是

改制,非复先王之旧制也.

墨议不以心而原物,苟信闻见, 则 虽 效 验 章 明, 犹 为 失 实. 失 实 之

议难以教,虽得愚民之欲,不合知 者 之 心, 丧 物 索 用, 无 益 于 世. 此 盖

墨术所以不传也.«论衡􀅰薄葬»

王仲任实实推求墨学所以至败之由,汉人亦寡此高识.

墨家之议自违其术,其薄葬而又 右 鬼, 右 鬼 引 效 以 杜 伯 为 验. 杜 伯

死人,如谓杜伯 为 鬼, 则 夫 死 者 审 有 知; 如 有 知 而 薄 葬 之, 是 怒 死 人

也.情欲厚而恶薄,以薄受死者之 责, 虽 右 鬼, 其 何 益 哉? 如 以 鬼 非 死

人,则其信杜伯非也;如以鬼是死 人, 则 其 薄 葬 非 也. 术 用 乖 错, 首 尾

相违,故以为非.非与是不明,皆不可行.«论衡􀅰薄葬»

昔杨、墨塞群 儒 之 路, 车 不 得 前, 人 不 得 步, 孟 轲 辟 之, 乃 知 所

从.«牟子»

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 不 对, 又 问 三 皆 不 对. 公 曰: 以 孔 子
 
346􀅰 孔子改制考

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人.今问 子 而 不 对, 何 也? 晏 子 曰: 婴 闻 孔 子

之荆,知白公谋而奉之 以 石 乞, 劝 下 乱 上, 教 臣 弑 君, 非 圣 贤 之 行 也.

诘之曰:楚 昭 王 之 世, 夫 子 应 聘 如 荆, 不 用 而 反, 周 旋 乎 陈、 宋、 齐、

卫.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 西 仍 召 王 孙 胜 以 为 白 公. 是 时 鲁

哀公十五年也. 夫 子 自 卫 反 鲁, 居 五 年 矣. 白 公 立 一 年, 然 后 乃 谋 作

乱,乱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 卒 十 旬 矣.墨 子 虽 知 谤 毁 圣 人,虚 造

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 «孔丛子􀅰诘墨»

墨子曰:孔 子 至 齐 见 景 公. 公 悦 之, 封 之 于 尼 谿. 晏 子 曰: 不 可.

夫儒浩居而自 顺, 立 命 而 怠 事, 崇 丧 遂 哀, 盛 用 繁 礼, 其 道 不 可 以 治

国,其学不可 以 导 家. 公 曰: 善. 诘 之 曰: 即 如 此 言, 晏 子 为 非 儒 恶

礼,不欲崇丧遂哀也.察传记晏子 之 所 行,未 有 以 异 于 儒 焉.又 景 公 问

所以为政,晏子 答 以 «礼» 云. 景 公 曰: «礼» 其 可 以 治 乎? 晏 子 曰:

«礼»于政与天地并.此则未有以恶 于 礼 也.晏 桓 子 卒,晏 婴 斩 衰 枕 草,

苴绖带柱,菅菲食粥,居于倚庐,遂 哀 三 年, 此 又 未 有 以 异 于 儒 也. 若

能以口非之而躬行之,晏子所弗为.

墨子曰: 孔 子 怒 景 公 之 不 封 己, 乃 树 鸱 夷 子 皮 于 田 常 之 门. 诘 之

曰:夫树人,为信已也. «记» 曰: 孔 子 适 齐, 恶 陈 常 而 终 不 见 即 田 常 .

常病之,亦恶孔子.交相 恶 而 又 任 事, 其 然 矣. «记» 又 曰: 陈 常 弑 其

君,孔子斋戒沐浴而朝,请讨之.观其终不树子皮审矣.

墨子曰: 孔 子 为 鲁 司 寇, 舍 公 家 而 奉 季 孙. 诘 之 曰: 若 以 季 孙 为

相,司寇 统 焉, 奉 之 自 法 也. 若 附 意 季 孙, 季 孙 既 受 女 乐, 则 孔 子 去

之,季孙欲杀囚,则孔子赦之,非苟顺之谓也.

墨子曰:孔子厄于陈、蔡之间.子 路 烹 豚. 孔 子 不 问 肉 之 所 由 来 而

食之;剥人之衣以沽酒,孔子不问 酒 之 所 由 来 而 饮 之.诘 之 曰:所 谓 厄

者,沽酒无处,藜羹不粒之食七日. 若 烹 豚 饮 酒, 则 何 言 乎 厄? 斯 不 然
孔子改制考卷十六   儒墨争教交攻考 􀅰34
 7

矣.且子 路 为 人, 勇 于 见 义, 纵 有 豚 酒, 不 以 义 不 取 之 可 知 也, 又 何

问焉?

墨子曰:孔子诸弟子,子贡、季 路 辅 孔 悝 以 乱 卫, 阳 虎 乱 鲁, 佛 肸

以中牟畔,漆 雕 开 形 残. 诘 之 曰, 如 此 言, 卫 之 乱, 子 贡、 季 路 为 之

耶? 斯不待言而了矣.阳虎欲见孔 子, 孔 子 不 见, 何 弟 子 之 有? 佛 肸 以

中牟叛,召孔子,则有 之 矣, 为 孔 子 弟 子, 未 之 闻 也. 且 漆 雕 开 形 残,

非行己之致,何伤于德哉?

墨子曰:孔子 相 鲁. 齐 景 公 患 之, 谓 晏 子 曰: 邻 国 有 圣 人, 国 之

忧.今孔子 相 鲁, 为 之 若 何? 晏 子 对 曰: 君 其 勿 忧. 彼 鲁 君, 弱 主 也;

孔子,圣相也.不如阴 重 孔 子, 欲 以 相 齐, 则 必 强 谏 鲁 君. 鲁 君 不 听,

将适齐,君勿受,则孔子困矣.诘 之 曰: 按 如 此 辞, 则 景 公、 晏 子 畏 孔

子之圣也,上乃云 “非圣 贤 之 行”, 上 下 相 反, 若 晏 子 悖 可 也, 否 则 不

然矣.

墨子曰:孔子见景公.公曰:先 生 素 不 见 晏 子 乎? 对 曰: 晏 子 事 三

君而得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 也. 公 告 晏 子. 晏 子 曰: 三 君 皆 欲 其

国安,是以婴得顺也.闻君子独立 不 惭 于 影,今 孔 子 伐 树 削 迹,不 自 以

为辱,身穷 陈、 蔡, 不 自 以 为 约, 始 吾 望 儒 贵 之, 今 则 疑 之. 诘 之 曰:

若是乎孔子、晏子交相毁也,小人 有 之, 君 子 则 否. 孔 子 曰: 灵 公 污 而

晏子事之 以 洁, 庄 公 怯 而 晏 子 事 之 以 勇, 景 公 侈 而 晏 子 事 之 以 俭. 晏

子,君子也.梁丘据问晏子曰:事三 君 而 不 同 心, 而 俱 顺 焉, 仁 人 固 多

心乎? 晏子曰:一心可以事百君,百 心 不 可 以 事 一 君.故 三 君 之 心 非 一

也,而婴之心非三也. 孔 子 闻 之, 曰: 小 子 记 之, 晏 子 以 一 心 事 三 君,

君子也.如此,则孔子誉晏子,非所 谓 毁 而 不 见 也. 景 公 问 晏 子 曰: 若

人之众则有孔子乎? 对曰:孔子者, 君 子 行 有 节 者 也. 晏 子 又 曰: 盈 成

匡,父子孝子,兄之弟弟也.其父尚 为 孔 子 门 人, 门 人 且 以 为 贵, 则 其
 
348􀅰 孔子改制考

师亦不贱矣.是则晏子亦誉孔子 可 知 也.夫 德 之 不 修,己 之 罪 也,不 幸

而屈于人,己之命也.伐 树 削 迹,绝 粮 七 日,何 约 乎 哉? 若 晏 子 以 此 而

疑儒,则晏子亦不足贤矣.

墨子曰:景公祭路寝,闻哭声,问 梁 丘 据. 对 曰: 孔 子 之 徒 也. 其

母死,服丧三年,哭泣甚哀.公 曰: 岂 不 可 哉? 晏 子 曰: 古 者, 圣 人 非

不能也,而不为者,知其无补于死 者, 而 深 害 生 事 故 也. 诘 之 曰: 墨 子

欲以亲死不服,三日哭,而己于意 安 者,卒 自 行 之,空 用 晏 子 为 引 而 同

乎己,适证其非耳.且晏子服父礼,则无缘非行礼者也.并同上

«孔丛子»为王肃伪书,虽不足 据, 然 墨 子 之 毁 诬 孔 子, 无 所 不 至,

以鼓惑时流,相攻亦甚矣.«孔丛子»能辨正之,故亦节取焉.

右儒攻墨.

墨攻儒

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 以 修 礼, 厚 葬、 久 丧 以 送 死, 孔

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淮南子􀅰氾论训»

夫一道术学业仁义也,昔大以 治 人, 小 以 任 官, 远 施 用 遍, 近 以 循

身.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 下 之 利, 曲 直 周 旋, 利 则 止. 此 君 子

之道也.以所闻孔某之行,则本与此相反谬也.«墨子􀅰非儒»

儒者 曰: 亲 亲 有 术, 尊 贤 有 等. 言 亲 疏、 尊 卑 之 异 也. 其 «礼 »

曰:丧父母三年,其 其与期同 妻、 后 子 三 年, 伯 父、 叔 父、 弟、 兄、 庶 子

其 与期同 ,戚族人五月.若以亲疏岁月数,则是尊其妻子与父母同,而亲

伯父、宗兄而卑子也.逆孰大焉? 其亲死,列尸弗 与袚同 ,登屋窥井,挑

鼠穴,探涤器,而求其人焉.以为 实 在, 则 戆 愚 甚 矣. 如 其 亡 也, 必 求

焉,伪亦大矣. 取 妻 身 迎, 祗 褍 为 仆, 秉 辔 授 绥, 如 仰 严 亲. 昏 礼 威

仪,如承祭祀.颠覆上下,悖逆父 母, 下 则 妻 子, 妻 子 上 侵 事 亲, 若 此
孔子改制考卷十六   儒墨争教交攻考 􀅰34
 9

可谓孝 乎? 儒 者: 迎 妻, 妻 之 奉 祭 祀, 子 将 守 宗 庙, 故 重 之. 应 之 曰:

此诬言也.其宗兄 守 其 先 宗 庙 数 十 年, 死 丧 之 其 同 期 , 兄 弟 之 妻, 奉 其

先之祭祀弗散,则 丧 妻 子 三 年, 必 非 以 守 奉 祭 祀 也. 夫 妻 子 以 大 负 累,

有曰:所以重亲也.为欲厚所至私,轻所至重,岂非大奸也哉? 同上

昔者桀执有命 而 行, 汤 为 «仲 虺 之 告» 以 非 之. «太 誓» 之 言 也,

于去发 未详 曰:恶乎君子! 天有显 德,其 行 甚 章.为 鉴 不 远,在 彼 殷 王.

谓人有命,谓敬不可 行, 谓 祭 无 益, 谓 暴 无 伤. 上 帝 不 常, 九 有 以 亡;

上帝不顺,祝降其丧.惟我有周,受 之 大 帝. 昔 纣 执 有 命 而 行, 武 王 为

«太誓»,去发以非之,曰:子胡 不 尚 考 之 乎 商、 周、 虞、 夏 之 记? 从 十

简之篇以尚,皆无之,将何若者也? 是 故 子 墨 子 曰:今 天 下 之 君 子 之 为

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喉舌,而利 其 唇 呡 也,中 实 将 欲 其 国 家 邑 里

万民刑政者也.今也,王公大人之 所 以 早 朝 晏 退,听 狱 治 政,终 朝 均 分

而不敢息怠倦者,何也? 曰:彼以 为 强 必 治, 不 强 必 乱; 强 必 宁, 不 强

必危.故不敢怠倦.今也,卿 大 夫 之 所 以 竭 股 肱 之 力, 殚 其 思 虑 之 知,

内治官 府, 外 敛 关 市、 山 林、 泽 梁 之 利, 以 实 官 府 而 不 敢 怠 倦 者, 何

也? 曰:彼以 为 强 必 贵, 不 强 必 贱; 强 必 荣, 不 强 必 辱. 故 不 敢 怠 倦.

今也,农夫之所以 蚤 出 暮 入, 强 乎 耕 稼 树 艺, 多 聚 升 粟 而 不 敢 怠 倦 者,

何也? 曰:彼以 为 强 必 富, 不 强 必 贫; 强 必 饱, 不 强 必 饥. 故 不 敢 怠

倦.今也,妇人之所以夙兴夜寐,强 乎 纺 绩 织 纴, 多 治 麻 统 葛 绪, 捆 布

,而不敢怠倦者,何 也? 曰:彼 以 为 强 必 富,不 强 必 贫;强 必 暖, 不

强必寒.故不敢怠倦.今虽毋在乎 王 公 大 人,蒉 若 信 有 命 而 致 行 之,则

必怠乎听狱治政 矣, 卿 大 夫 必 怠 乎 治 官 府 矣, 农 夫 必 怠 乎 耕 稼 树 艺 矣,

妇人必怠乎纺绩 织 纴 矣. 王 公 大 人 怠 乎 听 狱 治 政, 卿 大 夫 怠 乎 治 官 府,

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 树 艺,妇 人 怠 乎 纺 绩 织 纴,则 我 以

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若以为 政 乎 天 下,上 以 事 天 鬼,天 鬼 不 使


 
350􀅰 孔子改制考

当为 “便” 字 ;下 以 待 养 百 姓, 百 姓 不 利, 必 离 散 不 可 得 用 也. 是 以 入 守

则不固,出诛则不胜.故虽昔者三 代 暴 王 桀、 纣、 幽、 厉 之 所 以 共 抎 其

国家,倾覆其社稷,此也.是故子墨 子 言 曰: 今 天 下 之 士 君 子, 中 实 将

欲求兴 天 下 之 利, 除 天 下 之 害, 当 若 有 命 者 言 也. 曰: 命 者, 暴 王 所

作,穷人所术,非人者之言 也. 今 之 为 仁 义 者, 将 不 可 不 察 而 强 非 者,

此也.«墨子􀅰非命»

今虽毋法执厚葬、久丧 者 言,以 为 事 乎 国 家,此 存 乎 王 公 大 人 有

丧者,曰:棺 椁 必 重,葬 埋 必 厚,衣 衾 必 多,文 绣 必 繁,丘 陇 必 巨.

存乎正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乎诸侯死者,虚 车 府.然 后 金 玉 珠 玑

比 乎 身 , 纶 组 节 约 , 车 马 藏 乎 圹 ; 又 必 多 为 屋 幕 , 鼎 鼓 几 潛 壶 滥, 戈

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满意. 若 送 从, 曰: 天 子 杀 殉, 众 者 数 百, 寡

者数十;将军、大夫杀 殉, 众 者 数 十, 寡 者 数 人. 处 丧 之 法 将 奈 何 哉?

曰:哭泣不秩声翁,缞绖垂涕,处倚 庐, 寝 苫 枕 块, 又 相 率 强 不 食 而 为

饥,薄衣而为寒,使面 目 陷 , 颜 色 黎 黑, 耳 目 不 聪 明, 手 足 不 劲 强,

不可用 也. 又 曰: 上 士 之 操 丧 也, 必 扶 而 能 起, 杖 而 能 行, 以 此 共 三

年.«墨子􀅰节葬»

子夏之徒问于子墨子曰:君子 有 斗 乎? 子 墨 曰: 君 子 无 斗. 子 夏 之

徒曰:狗 豨 犹 有 斗, 恶 有 士 而 无 斗 矣? 子 墨 子 曰: 伤 矣 哉! 言 则 称 于

汤、文,行则譬于狗豨,伤矣哉! «墨子􀅰耕柱»

子夏之徒未知果有此问否,即 有, 亦 子 夏 门 中 不 才. 按: 以 儒 家 微

言,不类,亦墨家有意攻儒而已.

子墨子谓公孟 子 曰: 丧 礼: 君 与 父、 母、 妻、 后 子 死, 三 年 丧 服;

伯父、叔父、 兄、 弟, 期; 族 人 五 月; 姑、 姊、 舅、甥 皆 有 数 月 之 丧.

或以 不 丧 之 间, 诵 «诗 » 三 百, 弦 «诗 » 三 百, 歌 «诗 » 三 百, 舞

«诗»三百.若用 子 之 言, 则 君 子 何 日 以 听 治, 庶 人 何 日 以 从 事? «墨
孔子改制考卷十六   儒墨争教交攻考 􀅰35
 1

子􀅰公孟»

公孟子曰: 三 年 之 丧, 学 吾 之 慕 父 母. 子 墨 子 曰: 夫 婴 儿 子 之 知,

独慕父母而已. 父 母 不 可 得 也, 然 号 而 不 止, 此 丌 故 何 也? 即 愚 之 至

也.然则儒者之知,岂有以贤于婴儿子哉?

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 程 子 曰: 非 儒, 何 故 称 于 孔 子 也? 子

墨子曰: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 热 旱 之 忧 则 高,鱼 闻 热 旱 之 忧 则

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 易 矣. 鸟、 鱼 可 谓 愚 矣, 禹、 汤 犹

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昔者,圣王 之 列 也, 上 圣 立 为 天 子, 其 次 立 为

卿、大夫.今孔子博于 «诗»、 «书», 察 于 礼、 乐, 详 于 万 物, 若 使 孔

子当圣王,则岂不以孔 子 为 天 子 哉? 子 墨 子 曰: 夫 知 者 必 尊 天、 事 鬼、

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今子曰孔子博 于 «诗»、 «书»,察 于 礼、乐,

详于万物,而曰可以为天子,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子墨之谓程子曰:儒之 道 足 以 丧 天 下 者, 四 政 焉: 儒 以 天 为 不 明,

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 丧 天 下. 又 厚 葬、 久 丧, 重 为 棺 椁, 多

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 扶 后 起, 杖 后 行, 耳 无 闻, 目 无 见, 此

足以丧天下.又弦歌、 鼓 舞, 习 为 声 乐, 此 足 以 丧 天 下. 又 以 命 为 有,

贫富、寿 夭、 治 乱、 安 危 有 极 矣, 不 可 损 益 也, 为 上 者 行 之 不 必 听 治

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 以 丧 天 下. 程 子 曰: 甚 矣, 先 生 之 毁

儒也! 子墨子曰:儒固无此各四政 者 而 我 言 之,则 是 毁 也.今 儒 固 有 此

四政者而我言之,则非毁也,告闻也.并同上

有强执有命以说议曰:寿夭、贫 富、 安 危、 治 乱, 固 有 天 命, 不 可

损益;穷达、赏罚、幸否有极,人之知 力 不 能 为 焉. 群 吏 信 之 则 怠 于 分

职,庶人信之则怠于从事,不治则 乱, 农 事 缓 则 贫, 贫 且 乱 政 之 本. 而

儒者以为道教,是贱天下之人者也.«墨子􀅰非儒»
 
352􀅰 孔子改制考

孔某穷于陈、蔡之间,藜羹不 犛, 十 日. 子 路 为 享 豚, 孔 某 不 问 肉

之所由来 而 食; 褫 人 衣 以 酤 酒, 孔 某 不 问 酒 之 所 由 来 而 饮. 哀 公 迎 孔

某,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子 路 进 请 曰: 何 其 与 陈、 蔡 反 也? 孔 某

曰:来! 吾与女.曩与女为苟 生, 今 与 女 为 苟 义. 夫 饥 约 则 不 辞 忘 此 衍

字 .妄取以活身,羸饱伪行以自饰,污邪诈伪,孰大于此? 同上

异教相攻不可听闻.

齐景公问晏子曰:孔子为人 何 如? 晏 子 不 对. 公 又 复 问. 不 对. 景

公曰:以孔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 为 贤 人 也.今 寡 人 问 之 而 子 不 对,何

也? 晏子对曰:婴不肖,不足以知 贤 人. 虽 然, 婴 闻 所 谓 贤 人 者, 入 人

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 之 怨.孔 某 之 荆,知 白 公 之 谋 而 奉

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屘.婴 闻 贤 人 得 上 不 虚, 得 下 不 危, 言 听

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于上,是以 言 明 而 易 知 也,行 易 而 从 也,行 义 可

明乎民,谋虑可通 乎 君 臣. 今 孔 某 深 虑 同 谋 以 奉 贼, 劳 思 尽 知 以 行 邪,

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 也.入 人 之 国 而 与 人 之 贼,非 义 之 类

也;知人不忠,趣之 为 乱, 非 仁 义 之 也.脱 字. 逃 人 而 后 谋, 避 人 而 后

言,行义不可 明 于 民, 谋 虑 不 可 通 于 君 臣. 婴 不 知 孔 子 之 有 异 于 白 公

也.«墨子􀅰非儒»

孔某之齐见景公.景公说,欲 封 之 以 尼 谿, 以 告 晏 子. 晏 子 曰: 不

可.夫儒浩居而自顺者也,不可以 教 下; 好 乐 而 淫 人, 不 可 使 亲 治; 立

命而怠事,不可使守职;宗丧循哀, 不 可 使 慈 民; 机 服 免 容, 不 可 使 导

众.孔某盛容修饰以蛊世,弦歌、鼓 舞 以 聚 徒, 繁 登 降 之 礼 以 示 仪, 务

趋翔之节 以 劝 众. 儒 学 不 可 使 议 世, 劳 思 不 可 以 补 民. 累 寿 不 能 尽 其

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 其 乐.繁 饰 邪 术 以 营 世 君,盛 为 声 乐

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 期 世, 其 学 不 可 以 导 众. 今 君 封 之, 以 利 齐 俗,

非所以导 国 先 众. 公 曰: 善. 于 是, 厚 其 礼, 留 其 封, 敬 见 而 不 问 其
孔子改制考卷十六   儒墨争教交攻考 􀅰35
 3

道.孔乃恚,怒于景公与晏子,乃树 鸱 夷 子 皮 于 田 常 之 门,告 南 郭 惠 子

以所欲为,归于鲁.同上

墨攻儒多诬言,此虽力攻孔子,而孔子好礼乐之真面目亦略见矣.

儒者曰:君子 必 服 古 言, 然 后 仁. 应 之 曰: 所 谓 古 之 者, 皆 尝 新

矣,而古人服之,则君子也.然则必 法 非 君 子 之 服, 言 非 君 子 之 言, 而

后仁乎? 又曰:君子循而不作.应 之 曰: 古 者 羿 作 弓, 伃 作 甲, 奚 仲 作

车,巧垂作舟,然则今之鲍函 车 匠, 皆 君 子 也, 而 羿、 伃、 奚 仲、 巧 垂

皆小人邪? 且其所循, 人 必 或 作 之, 然 则 其 所 循, 皆 小 人 道 也? 又 曰:

君子胜不逐奔,揜函弗射,施则助 之 胥 车. 应 之 曰: 若 皆 仁 人 也, 则 无

说而相与.仁 人 以 其 取 舍 是 非 之 理 相 告, 无 故 从 有 故 也, 弗 知 从 有 知

也,无辞必服,见善必迁,何故相? 若 两 暴 交 争, 其 胜 者 欲 不 逐 奔, 揜

函弗射,施则助之胥车,虽 尽 能, 犹 且 不 得 为 君 子 也. 意 暴 残 之 国 也,

圣将为世除害, 兴 师 诛 罚, 胜 将 因 用 传 术 令 士 卒 曰: 毋 逐 奔, 揜 函 勿

射,施则助之胥车.暴乱之人也得 活,天 下 害 不 除,是 为 群 残 父 母 而 深

贱世也,不义 莫 大 焉. 又 曰: 君 子 若 钟, 击 之 则 鸣, 弗 击 不 鸣. 应 之

曰:夫仁人事上竭忠,事亲得孝,务 善 则 美, 有 过 则 谏, 此 为 人 臣 之 道

也.今击之则鸣,弗击不鸣;隐知豫 力, 恬 漠 待 问 而 后 对; 虽 有 君 亲 之

大利,弗 问 不 言. 若 将 有 大 寇 乱, 盗 贼 将 作, 若 机 辟 将 发 也, 他 人 不

知,己独知之,虽其君亲皆在,不问 不 言, 是 夫 大 乱 之 贼 也. 以 是 为 人

臣不忠,为子不孝,事 兄 不 弟, 交 遇 人 不 贞 良. 夫 执 后 不 言 之, 朝 物,

见利使已, 虽 恐 后 言, 君 若 言 而 未 有 利 焉, 则 高 拱 下 视, 会 噎 为 深.

曰:惟其未之学也.用谁急,遗行远矣.«墨子􀅰非儒»

右墨攻儒.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儒攻诸子总义

儒攻管子、晏子

儒攻子桑伯子

儒攻原壤

儒攻棘子成

儒攻少正卯

儒攻老子

儒攻杨、墨

儒攻法家

儒攻名家

儒攻纵横家

儒攻兵家

儒攻宋

儒攻许子

儒攻陈仲子

儒攻驺子

儒攻淳于髡

儒攻子莫

儒攻白圭

不知名杂教荀子攻之与孟子同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35
 5

兴国者 必 平 僭 伪, 任 道 者 必 攘 异 端. 异 说 嵬 琐 怪 伟, 足 以 惑 世 诬

民,充塞大道.为儒之宗子,为儒之 将 帅, 张 皇 六 师, 无 害 寡 命 以 推 行

大道,固守圣法,岂得已哉! «传» 曰: 执 德 不 宏, 信 道 不 笃, 焉 能 为

有? 焉能为无? 当诸子 之 朋 兴, 天 下 之 充 塞, 而 摧 陷 廓 清, 道 日 光 大.

战国则 遍 行 天 下, 后 世 则 一 统 大 教. 孟、 荀 扬 其 镳, 董 子 定 其 业. 呜

呼! 儒家而编功臣传耶,其淮阴、中山哉!

儒攻诸子总义

假今之 世, 饰 邪 说, 文 奸 言, 以 枭 乱 天 下, 欺 惑 愚 众, 矞 宇 嵬 琐,

使天下混 然 不 知 是 非 治 乱 之 所 存 者 有 人 矣. 纵 情 性, 安 恣 睢, 禽 兽 之

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 其 持 之 有 故, 其 言 之 成 理, 足 以 欺 惑 愚 众,

是它嚣、 魏 牟 也. 忍 情 性, 綦 谿 利 跂, 苟 以 分 异 人 为 高, 不 足 以 合 大

众,明大分,然而其持 之 有 故, 其 言 之 成 理, 足 以 欺 惑 愚 众, 是 陈 仲、

史䲡也.不知一天下,建国家之权 称, 上 功 用、 大 俭 约 而 僈 差 等, 曾 不

足以容辨异,悬君臣,然而 其 持 之 有 故, 其 言 之 成 理, 足 以 欺 惑 愚 众,

是墨翟、宋瞇也.尚法而无法,下修 而 好 作, 上 则 取 听 于 上, 下 则 取 从

于俗,终日言成文 典, 及 察 之, 则 倜 然 无 所 归 宿, 不 可 以 经 国 定 分,

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 以 欺 惑 愚 众, 是 慎 到、 田 骈 也. 不 法

先王,不是礼义,而好治怪说,玩 琦 辞, 甚 察 而 不 惠, 辩 而 无 用, 多 事

而寡功,不可以为治纲纪,然而其 持 之 有 故,其 言 之 成 理,足 以 欺 惑 愚

众,是惠施、邓析也.«荀子􀅰非十二子»

夫当世之愚,饰邪说,文奸言, 以 乱 天 下, 欺 惑 愚 众, 使 混 然 不 知

是非治乱 之 所 存 者, 即 是 范 雎、 魏 牟、 田 文、 庄 周、 慎 到、 田 骈、 墨

翟、宋瞇、邓析、惠施之徒也.此 十 子 者, 皆 顺 非 而 泽, 闻 见 杂 博; 然

而不师 上 古, 不 法 先 王, 按 往 旧 造 说, 务 而 自 功, 道 无 所 遇, 二 人 相
 
356􀅰 孔子改制考

从.故曰:十子者之工说,说皆不 足 合 大 道, 美 风 俗, 治 纪 纲, 然 其 持

之各有故,言之皆有理,足 以 欺 惑 众 愚. 交 乱 扑 鄙, 则 是 十 子 之 罪 也.

«韩诗外传»

«韩诗»无思、孟, 但 攻 十 子, 宜 得 其 确. 则 攻 思、 孟 者, 或 荀 氏

后学傅益之欤? 它嚣作范雎,或是名字之异,庄周添出.

万物为 道 一 遍, 一 物 为 万 物 一 遍. 愚 者 为 一 物 一 遍, 而 自 以 为 知

道,无知也.慎子有见于后,无见 于 先; 老 子 有 见 于 诎, 无 见 于 信; 墨

子有见于齐,无见于畸;宋子有见 于 少, 无 见 于 多. 有 后 而 无 先, 则 群

众无门;有诎而无信,则贵贱不分; 有 齐 而 无 畸, 则 政 令 不 施; 有 少 而

无多,则群众不化.«荀子􀅰天论»

孔子之道,六通四辟,无夫不 在, 诸 子 之 学, 悉 受 范 围. 然 当 时 诸

子改制纷如,竞标宗旨,守执一偏 以 自 高 异,天 下 学 者 靡 然 从 风.荀 子

特揭其所短,指其所蔽,极力遍攻.儒教光大,荀子最有力焉.

礼之理,诚深矣, “坚 白”、 “同 异” 之 察 入 焉 而 溺; 其 理 诚 大 矣,

擅作典制僻 陋 之 说 入 焉 而 丧; 其 理 诚 高 矣, 暴 慢 恣 睢 轻 俗 之 属 入 焉 而

队.«荀子􀅰礼论»

擅作典制, 当 时 诸 子 纷 纷 改 作, 以 与 儒 教 为 难 者. “坚 白”、 “同

异”,则墨及公 孙 龙; 暴 慢 恣 睢, 则 杨、 列、 申、 韩. 荀 子 攻 之, 以 昌

儒学.

周、秦之际,诸子并作,皆论他事, 不 颂 主 上, 无 益 于 国, 无 补 于

化.«论衡􀅰佚文»

百家异说,各有所出,若夫墨、杨、 申、 商 之 于 治 道, 犹 盖 之 无 一

橑,而轮之无一辐,有之可以备数,无 之 未 有 害 于 用 也.己 自 以 为 独 擅

之,不通之于天地之情也.«淮南子􀅰洬真训» 

苏秦、吴起,以权势自杀;商鞅、李斯, 以 尊 重 自 灭; 皆 贪 禄 慕 荣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35
 7

以没其身.从车百乘,曾不足以载其祸也.«盐铁论􀅰毁学»

小人知浅而谋大,羸弱而任重,故中道而废,苏秦、商鞅是也. «盐

铁论􀅰遵道»

陶著书数十万言,又作 «七 曜 论», 匡 老 子, 反 韩 非, 复 孟 轲. «后

汉􀅰刘陶传»

陶亦杨雄、 昌 黎 之 比, 以 其 书 不 传, 故 后 贤 忘 之. 然 陶 生 后 汉 时,

孔学大明,攻诸子不足为功矣.惟 独 尊 孟 子, 最 为 先 河, 其 识 之 高, 亦

在昌黎、皮日休之前驱矣.

右儒攻诸子总义.

儒攻管子、 晏子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 俭 乎? 曰: 管 氏 有 三 归, 官 事 不

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邦 君 树 塞 门, 管 氏 亦 树 塞 门. 邦 君

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 氏 而 知 礼,孰 不 知 礼? «论 语 􀅰

八佾»

管仲相 齐, 曰: 臣 贵 矣, 然 而 臣 贫. 桓 公 曰: 使 子 有 三 归 之 家.

曰:臣富矣,然而臣卑.桓公使 立 于 高、 国 之 上. 曰: 臣 尊 矣, 然 而 臣

疏.乃立为仲父.孔子闻而非 之, 曰: 泰 侈 偪 上. 一 曰: 管 仲 父 出, 朱

盖青衣,置鼓而归,庭有陈鼎,家 有 三 归. 孔 子 曰: 良 大 夫 也, 其 侈 偪

上.«韩非子􀅰外储说左»

子路曰:桓公杀 公 子 纠, 召 忽 死 之, 管 仲 不 死. 曰: 未 仁 乎? «论

语􀅰宪问»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 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同上

仲尼游齐,见景公.景公曰:先 生 奚 不 见 寡 人 宰 乎? 仲 尼 对 曰: 臣

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是有三心所以不见也.«晏子春秋􀅰外篇»
 
358􀅰 孔子改制考

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细人也.同上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 晏 子 而 已 矣. 或 问 乎 曾 西 曰: 吾 子

与子路孰贤? 曾 西 蹴 然 曰: 吾 先 子 之 所 畏 也. 曰: 然 则 吾 子 与 管 仲 孰

贤? 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 于 管 仲? 管 仲 得 君 如 彼 其 专 也, 行

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 卑 也; 尔 何 曾 比 予 于 是? 曰: 管 仲、 曾

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孟子􀅰公孙丑»

右儒攻管子、晏子.

儒攻子桑伯子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 也 简.仲 弓 曰:居 敬 而 行 简,以 临 其

民 ,不 亦 可 乎 ? 居 简 而 行 简 , 无 乃 太 简 乎 ? 子 曰 : 雍 之 言 然 . «论 语 􀅰

雍 也»

庄子称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 三 人 相 与 为 友, 曰: 孰 能 相 与 于 无

相与,相 为 于 无 相 为? 孰 能 登 天 游 雾, 挠 排 无 极, 相 忘 以 生, 无 所

终穷?

«说苑»谓子桑户 “不衣冠而处”, 盖 开 杨 学 之 先 声 者, 故 仲 弓 不 以

为然.

孔子曰:可也简.简者,易野也;易野 者, 无 礼 文 也. 孔 子 见 子 桑

伯子.子桑伯子不衣冠而处.弟子 曰: 夫 子 何 为 见 此 人 乎? 曰: 其 质 美

而无文,吾欲说而文之.孔子去,子 桑 伯 子 门 人 不 说, 曰: 何 为 见 孔 子

乎? 曰:其质美 而 文 繁, 吾 欲 说 而 去 其 文. 故 曰: 文 质 修 者, 谓 之 君

子;有质而无文,谓之易野.子桑伯 子 易 野, 欲 同 人 道 于 牛 马. 故 仲 弓

曰:太简.«说苑􀅰修文»

右儒攻子桑伯子.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35
 9

儒攻原壤

原壤夷 俟. 子 曰: 幼 而 不 孙 弟, 长 而 无 术 焉, 老 而 不 死, 是 为 贼.

以杖叩其胫.«论语􀅰宪问»

右儒攻原壤.

儒攻棘子成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 以 文 为? 子 贡 曰: 惜 乎, 夫 子 之 说 君

子也! 驷不及舌. 文 犹 质 也, 质 犹 文 也. 虎 豹 之 鞟, 犹 犬 羊 之 鞟. «论

语􀅰颜渊»

棘子成欲弥文,子贡讥之.谓:文不 足 奇 者,子 成 之 徒 也. «论 衡 􀅰

书解»

右儒攻棘子成.

儒攻少正卯

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 诛 少 正 卯 于 东 观 之 下. 门 人 闻 之, 趋 而 进,

至者不言,其意皆一也.子贡后 至, 趋 而 进, 曰: 夫 少 正 卯 者, 鲁 国 之

闻人矣,夫子始为政,何以先诛 之? 孔 子 曰: 赐 也, 非 尔 所 及 也. 夫 王

者之诛有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 心 辨 而 险,二 曰 言 伪 而 辨,三 曰 行 辟

而坚,四曰志愚而博,五曰顺非而 泽.此 五 者 皆 有 辨 知 聪 达 之 名,而 非

其真也.苟行以伪,则其智足以移 众, 强 足 以 独 立. 此 奸 人 之 雄 也, 不

可不诛.夫有五者之一,则 不 免 于 诛, 今 少 正 卯 兼 之, 是 以 先 诛 之 也.

«说苑􀅰指武»

右儒攻少正卯.
 
360􀅰 孔子改制考

儒攻老子

窦太后好 «老子»书,召辕固生 问 «老 子» 书. 固 曰: 此 是 家 人 言

耳.«史记􀅰儒林传»

恬澹无欲,志不在于仕, 苟 欲 全 身 养 性 为 贤 乎? 是 则 老 聃 之 徒 也.

道人与贤殊科 者, 忧 世 济 民 于 难. 是 以 孔 子 栖 栖, 墨 子 遑 遑. 不 进 与

孔、墨合务,而远与黄、老同操,非贤也.«论衡􀅰定贤»

儒与杨、墨,其道为三,而老氏为 我, 儒、 墨 救 世, 则 虽 三 而 实 为

二焉.故在战 国, 儒、 墨 最 盛, 而 老 氏 逊 之, 以 其 俱 救 世 也. 至 于 汉

初,老氏 最 盛, 儒 学 骎 骎 其 间, 而 墨 亡 矣. 盖 救 世 之 道 同, 而 儒 顺 墨

逆,故墨归于儒,老氏与儒相反,故后世反有存也.

儒学亦黜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老聃死,秦失吊 之, 三 号 而 出. 弟 子 曰: 非 夫 子 之 友 邪? 曰: 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 以 为 其 人 也, 而 今 非 也. 向 吾 人 而

吊焉,有老者哭之,如 哭 其 子; 少 者 哭 之, 如 哭 其 母. 彼 其 所 以 会 之,

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 遁 天 倍 情,忘 其 所 受,古 者 谓 少 遁

天之刑.«庄子􀅰养生主»

右儒攻老子.

儒攻杨、 墨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 议, 杨 朱、 墨 翟 之 言 盈 天 下. 天 下 之

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 无 君 也; 墨 氏 兼 爱, 是 无 父 也. 无 父

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 肥 肉, 厩 有 肥 马; 民 有 饥 色, 野 有 饿

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杨、 墨 之 道 不 息, 孔 子 之 道 不 著, 是 邪 说 诬 民,

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 人, 人 将 相 食. 吾 为 此 惧, 闲 先 圣 之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36
 1

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 得 作. 作 于 其 心, 害 于 其 事; 作 于 其

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 言 矣. 昔 者, 禹 抑 洪 水 而 天 下 平, 周

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 姓 宁, 孔 子 成 «春 秋», 而 乱 臣 贼 子 惧. «诗»

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 敢 承. 无 父 无 君, 是 周 公 所 膺 也. 我

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讵頫行,放 淫 辞, 以 承 三 圣 者. 岂 好 辩 哉? 予 不

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

孟子终日以明孔道,辟杨、墨为 事, 至 引 三 圣 自 比, 攻 之 以 洪 水 猛

兽,厉其词如此.率子弟辟之,谓 能 距 杨、 墨 即 为 圣 徒, 其 树 之 标、 立

之党也如此.圣门有此坚劲之师,此杨、墨所以败绩矣.

孟子伤杨、墨之义大夺儒家之 论, 引 平 直 之 说, 褒 是 抑 非, 世 人 以

为好辩.孟子曰:予岂好辩哉? 予不得已! «论衡􀅰对作»

杨、墨之学不乱传义,则孟子之传不造.«论衡􀅰对作»

墨子、孟子俱与告子辨,则相去 不 远. 杨 朱 为 老 子 弟 子, 亦 相 去 不

远.而言盈天下,二氏之力劲甚.墨 子 短 丧, 尤 攻 儒 道, 故 孟 子 以 无 父

斥之,诚不得已.杨雄谓杨、墨当 道, 孟 子 辟 之, 廓 如 也. 此 真 功 不 在

禹下哉! 或以昌黎谓孔子必用墨 子,墨 子 必 用 孔 子,孔、墨 互 攻 乃 其 后

学,非二师之道本然.是 未 读 «墨 子 􀅰 非 儒»、 «公 孟». 墨 氏 实 挟 全 力

以倒戈孔门,实无两立之理.昌黎 生 在 唐 时,已 不 知 孔、墨 改 制 争 教 之

由,固不足辨也.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 而 利 天 下, 不 为 也. 墨 子 兼 爱, 摩 顶

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

全性保真,不以物 累 形,杨 子 之 所 立 也,而 孟 子 非 之. «淮 南 子 􀅰 氾

论训»

墨者夷 之 因 徐 辟 而 求 见 孟 子. 孟 子 曰: 吾 固 愿 见, 今 吾 尚 病, 病

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他日,又 求 见 孟 子. 孟 子 曰: 吾 今 则 可 以 见
 
362􀅰 孔子改制考

矣.不直,则道不见;我且直之.吾 闻 夷 子 墨 者, 墨 之 治 丧 也, 以 薄 为

其道也.夷子思以 易 天 下, 岂 以 为 非 是 而 不 贵 也? 然 而 夷 子 葬 其 亲 厚,

则是以所贱事其亲也.徐子以告 夷 子.夷 子 曰:儒 者 之 道,古 之 人 若 保

赤子,此言何谓也? 之则以为爱无 差 等, 施 由 亲 始. 徐 子 以 告 孟 子. 孟

子曰:夫夷子 信 以 为 人 之 亲 其 兄 之 子 为 若 亲 其 邻 之 赤 子 乎? 彼 有 取 尔

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 也. 且 天 之 生 物 也, 使 之 一 本, 而 夷

子二本故也.«孟子􀅰滕文»

墨子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墨子之

私忧过计也.«荀子􀅰富国»

夫有余 不 足, 非 天 下 之 公 患 也, 特 墨 子 之 私 忧 过 计 也. 天 下 之 公

患,乱伤之也.胡不尝试 相 与 求 乱 之 者 谁 也? 我 以 墨 子 之 “非 乐” 也,

则使天下乱;墨 子 之 “节 用 ” 也, 则 使 天 下 贫, 非 将 隳 之 也, 说 不 免

焉.墨子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将蹙 然 衣 粗 食 恶, 忧 戚 而 非 乐. 若 是 则

瘠,瘠则不足欲,不足欲则赏不行. 墨 子 大 有 天 下, 小 有 一 国, 将 少 人

徒,省官职,上功劳苦,与百姓均 事 业, 齐 功 劳. 若 是 则 不 威, 不 威 则

赏罚不行.赏不行,则贤者不可得 而 进 也;罚 不 行,则 不 肖 者 不 得 而 退

也.贤者不可 得 而 进 也, 不 肖 者 不 可 得 而 退 也, 则 能 不 能 不 可 得 而 官

也,若是,则 万 物 失 宜, 事 变 失 应, 上 失 天 时, 下 失 地 利, 中 失 人 和,

天下敖然,若烧若焦.墨子 虽 为 之 衣 褐 带 索, 啜 菽 饮 水, 恶 能 足 之 乎?

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同上

故墨术 诚 行, 则 天 下 尚 俭 而 弥 贫, 非 斗 而 日 争, 劳 苦 顿 萃 而 愈 无

功,愀然忧戚非乐而日不和.并同上

大有天下,小有一国,必自为之然后可,则劳苦耗悴莫甚焉.如是,

则虽臧获,不肯与天子易势业.以是县天下,一四海,何故必自为之? 为

之者,役夫之道也,墨子之说也.«荀子􀅰王霸»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36
 3

孟子 “无君子莫治野 人, 无 野 人 莫 养 君 子”, 上 下 有 等, 孔 子 之 义

也.墨子主张兼爱、尚同,无差等 之 义, 不 与 先 王 同. 然 其 道 大 觳, 耗

悴莫甚,役夫之道也.庄子谓墨子 虽 独 能 任, 奈 天 下 何? 是 也. 墨 子 之

道所以败绩也,其道高而难行,非孔子中庸之义,故荀子极力攻之.

世俗之为 说 者 曰: 太 古 薄 葬, 棺 厚 三 寸, 衣 衾 三 领, 葬 田 不 妨 田,

故不掘也.乱今厚葬,饰棺,故抇也.«荀子􀅰正论»

薄葬之 制, 为 墨 子 所 改 定. 盖 上 古 发 骸 之 风 甚 盛, 故 墨 子 定 为 此

制,所以防其患 也. 然 孔 子 已 为 之 防, 比 太 古 已 薄 矣, 墨 子 则 俭 不 中

礼矣.

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 一 之 于 情 性, 则 两 丧 之 矣. 故 儒 者

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 之 者 也.是 儒、墨 之 分 也. «荀 子 􀅰

礼论»

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 而 慢 其 无 知 也,是 奸 人 之 道 而 倍 叛

之心也.同上

墨子之学本出于孔子,乃倍叛而 反 攻, 故 荀 子 攻 其 倍 叛 也. 陈 相 弃

陈良之学,而从许行之学,孟子攻 其 倍 师. 坚 守 孔 教 而 攻 异 教, 荀、 孟

两大儒为最有力也.

刑余罪人之丧,不得合族党, 独 属 妻 子, 棺 椁 三 寸, 衣 衾 三 领, 不

得饰棺,不得昼行,以昏殣,凡缘 而 往 埋 之. 反, 无 哭 泣 之 节, 无 衰 麻

之服,无 亲 疏 月 数 之 等, 各 反 其 平, 各 复 其 始, 已 葬 埋, 若 无 丧 者 而

止.夫是之谓 “至辱”.«荀子􀅰礼论»

此为攻 墨 子 短 丧 之 制, 目 为 “刑 余 罪 人 之 丧 ”, 是 谓 至 辱, 攻 之

甚也.

一朝而丧其严亲,而所以送葬之 者 不 哀 不 敬, 则 嫌 于 禽 兽 矣, 君 子

耻之.«荀子􀅰礼论»
 
364􀅰 孔子改制考

故情貌之变,足以别吉 凶、明 贵 贱 亲 疏 之 节,斯 止 矣.外 是,奸

也 . 虽 难 , 君 子 贱 之 .同上

«公羊传»:而得 君 子 疑 焉. 何 休 «解 诂»: 君 子, 孔 子 也. 则 此 君

子即为创儒改制之孔子也.耻之为禽 兽,贱 之 为 奸 人,此 儒 者 援 孔 子 以

攻墨子短丧之制者也.

君 者, 国 之 隆 也; 公 者, 家 之 隆 也. 隆 一 而 治, 二 而 乱. 自 古 及

今,未有二隆争重而能长久者.«荀子􀅰致士»

此亦攻墨子者也.墨子兼爱、 尚 同, 视 至 亲 如 路 人, 无 尊 卑、 亲 疏

之别,与儒者 异. 故 荀 子 攻 其 二 而 乱, 与 孟 子 攻 墨 氏 “无 父、 无 君 ”、

夷子 “二本”之意同.

右儒攻杨、墨.

儒攻法家

法家严而少恩.«史记􀅰太史公自序»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 于 法, 则 亲 亲 尊 尊 之 恩 绝 矣. 可 以

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同上

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 之 三 岁,秦 俗 日 败. «新 书 􀅰

时变»

今商鞅、吴起反圣人之道.«盐铁论􀅰申韩»

商鞅、吴起以秦、楚之法为轻而累之,上危其 主,下 没 其 身. «盐 铁

论􀅰周秦»

今秦怨毒商鞅之法,甚于私仇, 故 孝 公 卒 之 日, 举 国 而 攻 之. 东 西

南北莫可奔走,仰天而叹曰:嗟乎! 为 政 之 弊, 至 于 斯 极 也! 卒 车 裂 族

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之也.«盐铁论􀅰非鞅»

商鞅法行而亡.«盐铁论􀅰遵道»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36
 5

今商鞅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 力, 峭 法 盛 刑, 以 虐 戾 为 俗, 欺 旧 友

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 姓, 无 信 于 诸 侯, 人 与 之 为 怨, 家 与

之为雠,虽以获功见封,犹食毒肉愉饱而罹其咎也.«盐铁论􀅰非鞅»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 世 而 夺. 刑 既 严 峻 矣, 又 作 为 相 坐

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 姓 斋 栗, 不 知 所 措 手 足 也. 赋 敛 既 烦 数 矣,

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 无 所 开 说 容 言.崇 利 而 简 义,高 力

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 之 病 水,益 水 而 疾 深.知 其 为 秦 开 帝

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同上

昔者商 鞅 相 秦, 后 礼 让, 先 贪 鄙, 尚 首 功, 务 进 取, 无 德 序 于 民,

而严刑罚于国,俗日坏而民滋怨,故惠王烹菹其身以谢天 下. «盐 铁 论 􀅰

国病»

商鞅以权数危秦.同上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 也. 迹 其 欲 干 孝 公 以 帝 王 术, 挟 持

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 及 得 用, 刑 公 子 虔, 欺 魏 将 卬, 不 师

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 尝 读 商 君 开 塞 耕 战 书,与 其 人 行

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君列传»

韩非非先王而不遵,舍正令而不从.«盐铁论􀅰刑德»

右儒攻法家.

儒攻名家

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史记􀅰太史公自序»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

而善失真.同上

子舆曰:公孙龙之为人也,行 无 师, 学 无 友, 佞 给 而 不 中, 漫 衍 而

无家,好 怪 而 妄 言, 欲 惑 人 之 心, 屈 人 之 口, 与 韩 檀 等 肄 之. «列 子 􀅰
 
366􀅰 孔子改制考

仲尼»

言非而博,巧而不理,此固无所不答也.«孔丛子􀅰公孙龙»

此孔子高攻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

夫 “坚白”、 “同 异”、 “有 厚 无 厚” 之 察, 非 不 察 也, 然 而 君 子 不

辨,止之也.«荀子􀅰修身»

孔穿、公孙龙相与论于平原君 所, 深 而 辩, 至 于 藏 三 牙. 公 孙 龙 言

藏之三牙甚辩,孔穿不应.少选, 辞 而 出. 明 日, 孔 穿 朝. 平 原 君 谓 孔

穿曰:昔者, 公 孙 龙 之 言 甚 辩. 孔 穿 曰: 然. 几 能 令 藏 三 牙 矣. 虽 然,

难.愿得有问于君, 谓 藏 三 牙 甚 难 而 实 非 也, 谓 藏 两 牙 甚 易 而 实 是 也.

不知君将从易而是也者乎,将从 难 而 非 者 乎? 平 原 君 不 应.明 日,谓 公

孙龙曰:公无与孔穿辩.«吕氏春秋􀅰淫辞»

或问:公孙 龙 诡 辞 数 万 以 为 法, 法 欤? 曰: 断 木 为 棋, 梡 革 为 鞠,

亦皆有法焉.不答乎先王之法者,君子不法也.«法言􀅰吾子»

右儒攻名家.

儒攻纵横家

文学曰:苏秦以从显于赵,张仪 以 衡 任 于 秦, 方 此 之 时, 非 不 尊 贵

也,然知士随而忧之,知夫不以道 进, 必 不 以 道 退, 不 以 义 得 者, 必 不

以义亡.«盐铁论􀅰褒贤»

苏秦合从连衡,统理六国,业非 不 大 也, 桀、 纣 与 尧、 舜 并 称, 至

今不亡,名非不长也.然非者不足贵.故事不苟多,名不苟传也. «盐 铁

论􀅰非鞅»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 丈 夫 哉! 一 怒 而 诸 侯 惧, 安 居 而 天

下息.孟 子 曰: 是 焉 得 为 大 丈 夫 乎! 子 未 学 礼 乎? 丈 夫 之 冠 也, 父 命

之;女子之 嫁 也, 母 命 之. 往 送 之 门, 戒 之 曰: 往 之 女 家, 必 敬 必 戒,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36
 7

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孟子􀅰滕文»

太史公曰:三晋多 权 变 之 士, 夫 言 从 衡 强 秦 者 大 抵 皆 三 晋 之 人 也.

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 者,以 其 先 死,而 仪 振 暴 其 短 以 扶

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史记􀅰张仪列传»

右儒攻纵横家.

儒攻兵家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 所 谓 良 臣, 古 之 所 谓 民 贼 也. 君 不

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孟子􀅰告子»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孟子􀅰尽心»

鲁欲使慎子为将军.孟子曰: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殃民者,不容

于尧、舜之世.«孟子􀅰告子»

故齐之田单,楚之庄 ,秦之卫鞅,燕之缪虮,是皆世俗之所谓善用

兵者也,是皆巧拙强弱则未有以相君也,若其道一也,未及和齐也.持契

司诈,权谋倾覆,未免盗兵也.«荀子􀅰议兵»

孟子 “殃民不容于尧、 舜 之 世”, “善 战 者 服 上 刑”, 盖 即 卫 鞅、 缪

虮之流,法尚权谋倾轧者,为 «春秋»所疾也.

右儒攻兵家.

儒攻宋

宋彊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 先 生 将 何 之? 曰: 吾 闻 秦、 楚 搆

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楚王不 悦,我 将 见 秦 王 说 而 罢 之.二 王 我 将

有所遇焉.曰:轲也请无问其详, 愿 闻 其 指. 说 之 将 何 如? 曰: 我 将 言

其不利也.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 生 之 号 则 不 可. 先 生 以 利 说 秦、 楚

之王,秦、楚之王悦 于 利, 以 罢 三 军 之 师, 是 三 军 之 士 乐 罢 而 悦 于 利
 
368􀅰 孔子改制考

也.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 怀 利 以 事 其 父,为 人 弟 者 怀 利 以

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 仁 义, 怀 利 以 相 接, 然 而 不 亡 者, 未

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 秦、 楚 之 王 悦 于 仁 义, 而 罢 三 军 之

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为 人 臣 者 怀 仁 义 以 事 其 君,为 人 子

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 仁 义 以 事 其 兄,是 君 臣、父 子、兄 弟 去

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 «孟子􀅰告子»

“宋 ”, «庄子 􀅰 天下篇» 作 “钘”,古音 通 也. 庄 子 称 其 “禁 攻 寝

兵,周行天下,上说下 教, 虽 天 下 不 取, 强 聒 不 舍”, 与 此 合. 近 世 欧

洲有禁兵会,亦其比也.于 «春秋» 之 义, 疾 灭 国、 善 向 戍 相 合, 故 孟

子称其志也.其道浅而不谬,故孟子许之而少正之.

子宋子曰: 明 见 侮 之 不 辱, 使 人 不 斗. 人 皆 以 见 侮 为 辱, 故 斗 也;

知见侮 之 为 不 辱, 则 不 斗 矣. 应 之 曰: 然 则 亦 以 人 之 情 为 不 恶 侮 乎?

曰:恶而不辱也.曰:若是,则必不 得 所 求 焉. 凡 人 之 斗 也, 必 以 其 恶

之为说,非以其辱之为故也.今俳 优、 侏 儒、 狎 徒 詈 侮 而 不 斗 者, 是 岂

巨知见侮之为不辱哉! 然而不斗 者,不 恶 故 也.今 人 或 入 其 央 渎,窃 其

猪彘,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是 岂 以 丧 猪 为 辱 也 哉? 然 而 不 惮 斗

者,恶之故也.虽以见侮为辱也,不 恶 则 不 斗; 虽 知 见 侮 为 不 辱, 恶 之

则必斗.然则斗与不斗邪,亡于辱 之 与 不 辱 也,乃 在 恶 之 与 不 恶 也.夫

今子宋子不能解人之恶侮,而务说人 以 勿 辱 也,岂 不 过 甚 矣 哉? 金 舌 弊

口,犹将无益也.不知其无益,则 不 知; 知 其 无 益 也, 直 以 欺 人, 则 不

仁.不仁不知,辱莫大焉.将以为有 益 于 人 邪, 则 与 无 益 于 人 也, 则 得

大辱而退耳! 说莫病是矣.子宋 子 曰: 见 侮 不 辱. 应 之 曰: 凡 议, 必 将

立隆正然后可也,无隆正,则是非 不 分, 而 辩 讼 不 决. 故 所 闻 曰: 天 下

之大隆,是非之封界,分职名象之 所 起, 王 制 是 也. 故 凡 言 议 期 命, 是

非以圣王为师.而圣王之分,荣辱是也.«荀子􀅰正论»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36
 9

“圣王”者,孔子也.“王制”者,孔子之法也.孔子之法有荣辱.

有义荣者,有势荣者;有义辱者, 有 势 辱 者. 志 意 修, 德 行 厚, 知

虑明,是荣之由中出 者 也, 夫 是 之 谓 义 荣. 爵 列 尊, 贡 禄 厚, 形 势 胜,

上为天子诸侯,下 为 卿 相 士 大 夫, 是 荣 之 从 外 至 者 也, 夫 是 之 谓 势 荣.

流淫污漫,犯分乱理,骄暴 贪 利, 是 辱 之 由 中 出 者 也, 夫 是 之 谓 义 辱.

詈侮捽搏,捶笞膑脚,斩断枯磔,藉 靡 舌 歜, 是 辱 之 由 外 至 者 也, 夫 是

之谓势辱.是荣辱之两端也.故君子可 以 有 势 辱 而 不 可 以 有 义 辱,小 人

可以有势荣而不可以有义荣.有势辱 无 害 为 尧,有 势 荣 无 害 为 桀.义 荣

势荣,唯君子而后兼有之;义辱势 辱,唯 小 人 而 后 兼 有 之.是 荣 辱 之 分

也,圣王以为法,士大夫以为道,官 人 以 为 守, 百 姓 以 为 成 俗, 万 世 不

能易也.今子宋子案不 然, 独 诎 容 为 己, 虑 一 朝 而 改 之, 说 必 不 行 矣.

譬之,是犹以 涂 而 塞 江 海 也, 以 焦 侥 而 戴 太 山 也, 毚 跌 碎 折 不 待 顷

矣.二三子之善 于 子 宋 子 者, 殆 不 若 止 之, 将 恐 得 伤 其 体 也. 子 宋 子

曰:人之情,欲寡,而皆以己之 情, 欲 为 多, 是 过 也. 故 率 其 群 徒, 辩

其谈说,明其譬称,将使人知情欲 之 寡 也.应 之 曰:然 则 亦 以 人 之 情 为

欲,目不 欲 綦 色, 耳 不 欲 綦 声, 口 不 欲 綦 味, 鼻 不 欲 綦 臭, 形 不 欲 綦

佚.此五綦者,亦以人情为不 欲 乎? 曰: 人 之 情 欲 是 矣. 曰: 若 是, 则

说必不行矣.以人之情为欲,此五綦者 而 不 欲 多,譬 之 是 犹 以 人 之 情 为

欲富贵而不欲贫也,好美而恶西施也.古 之 人 为 之 不 然.以 人 之 情 为 欲

多而不欲寡,故赏以富厚,而罚以 杀 损 也,是 百 王 之 所 同 也.故 上 贤 禄

天下,次贤禄一国,下贤禄田邑,愿 悫 之 民 完 衣 食.今 子 宋 子 以 是 之 情

为欲寡而不欲多.然 则 先 王 以 人 之 所 不 欲 者 赏, 而 以 人 之 所 欲 者 罚 邪?

乱莫大焉.今子宋子严然而好说, 聚 人 徒, 立 师 学, 成 文 曲, 然 而 说 不

免于以至治为至乱也,岂不过甚矣哉! «荀子􀅰正论»

宋钘以见侮为不辱,与佛法忍辱 略 同. 娄 师 德 唾 面 自 干, 未 尝 非 长
 
370􀅰 孔子改制考

者处世之行.然荣辱为治法所由,人 道 未 能 去 也.荀 子 负 荷 儒 学,以 其

过高而攻之.

右儒攻宋钘.

儒攻许子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踵 门 而 告 文 公 曰: 远 方 之 人 闻 君

行仁政,愿受一廛而 为 氓. 文 公 与 之 处. 其 徒 数 十 人, 皆 衣 褐, 捆 屦,

织席以为食.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 负 耒 耜 而 自 宋 之 滕,曰:闻 君 行 圣

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陈 相 见 许 行 而 大 悦,尽 弃 其 学 而 学

焉.陈相见孟子,道许 行 之 言 曰: 滕 君 则 诚 贤 君 也; 虽 然, 未 闻 道 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 有 仓 廪 府 库,则 是 厉 民 而 以 自 养

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 而 后 食 乎? 曰: 然. 许 子 必 织 布 而 后

衣乎? 曰:否,许 子 衣 褐. 许 子 冠 乎? 曰: 冠. 曰: 奚 冠? 曰: 冠 素.

曰:自 织 之 与? 曰: 否, 以 粟 易 之. 曰: 许 子 奚 为 不 自 织? 曰: 害 于

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 乎? 曰: 然. 自 为 之 与? 曰: 否, 以 粟

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 冶 亦 以 其 械 器 易 粟 者,岂 为 厉 农

夫哉?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 宫 中 而 用 之? 何 为 纷 纷 然 与 百 工

交易? 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 事, 固 不 可 耕 且 为 也. 然 则 治 天 下

独可耕且为与? 有大人之事,有小 人 之 事.且 一 人 之 身,而 百 工 之 所 为

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 下 而 路 也. 故 曰: 或 劳 心, 或 劳 力; 劳

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 者 食 人,治 人 者 食 于 人,天 下 之 通 义

也.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 横 流, 泛 滥 于 天 下, 草 木 畅 茂, 禽 兽

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 迹 之 道 交 于 中 国. 尧 独 忧 之, 举 舜

而敷治 焉. 舜 使 益 掌 火, 益 烈 山 泽 而 焚 之, 禽 兽 逃 匿. 禹 疏 九 河, 瀹

济、漯而注诸 海, 决 汝、 汉, 排 淮、 泗 而 注 之 江, 然 后 中 国 可 得 而 食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37
 1

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 其 门 而 不 入, 虽 欲 耕, 得 乎? 后 稷 教

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 人 育. 人 之 有 道 也, 饱 食、 暖 衣, 逸 居

而无教, 则 近 于 禽 兽. 圣 人 有 忧 之, 使 契 为 司 徒, 教 以 人 伦: 父 子 有

亲,君臣有 义, 夫 妇 有 别, 长 幼 有 序, 朋 友 有 信. 放 勋 曰: 劳 之 来 之,

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 从 而 振 德 之. 圣 人 之 忧 民 如 此, 而

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 不 得 禹、皋 陶 为 己 忧.夫 以 百 亩 之 不

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 之 惠,教 人 以 善 谓 之 忠,为 天 下 得 人

者谓之仁.是故 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 孔 子 曰: 大 哉 尧 之 为

君!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 无 能 名 焉! 君 哉 舜 也! 巍 巍 乎 有 天

下而不与焉!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 所 用 其 心 哉? 亦 不 用 于 耕 耳. 吾 闻

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陈 良, 楚 产 也, 悦 周 公、 仲 尼 之 道, 北

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 先 也.彼 所 谓 豪 杰 之 士 也.子 之 兄 弟

事之数 十 年, 师 死 而 遂 倍 之! 昔 者, 孔 子 没, 三 年 之 外, 门 人 治 任 将

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 失 声, 然 后 归. 子 贡 反, 筑 室 于 场, 独

居五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 子 游 以 有 若 似 圣 人, 欲 以 所 事 孔

子者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 江 汉 以 濯 之, 秋 阳 以 暴 之, 皓 皓 乎

不可尚已.今也南蛮濩舌之人,非 先 王 之 道,子 倍 子 之 师 而 学 之,亦 异

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 谷 迁 于 乔 木 者, 未 闻 下 乔 木 而 入 于 幽 谷 者. «鲁

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 方 且 膺 之, 子 是 之 学, 亦 为 不 善 变

矣.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 无 伪, 虽 使 五 尺 之 童 适 市, 莫 之 或

欺.布帛 长 短 同, 则 贾 相 若; 麻 缕 丝 絮 轻 重 同, 则 贾 相 若; 五 谷 多 寡

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 相 若. 曰: 夫 物 之 不 齐, 物 之 情 也; 或

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子 比 而 同 之, 是 乱 天 下 也. 巨 屦、 小 屦

同贾,人岂为之 哉? 从 许 子 之 道, 相 率 而 为 伪 者 也, 恶 能 治 国 家? «孟

子􀅰滕文»
 
372􀅰 孔子改制考

许行被褐织席,高谈并耕,其道 甚 苦, 盖 本 为 墨 学 而 稍 变 之, 欲 自

立门户者.当时 创 教 纷 纷, 少 自 立 者, 辄 思 创 宗 旨 以 自 名 一 教. 庄 子

谓:墨者以裘褐 为 衣, 以 跂 为 服, 日 夜 不 休, 以 自 苦 为 极, 其 道 大

觳.被褐织席,亦大觳矣.并耕同贾, 则 尚 同 之 余 义. 故 许 行 必 墨 氏 后

学,皆假托先王,力与孔子为难,故孟子极力攻之.

右儒攻许子.

儒攻陈仲子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 哉? 居 於 陵, 三 日 不 食, 耳 无 闻, 目 无

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 矣, 匍 匐 往, 将 食 之. 三 咽, 然 后 耳 有

闻,目有见.孟子曰:于齐国之士, 吾 必 以 仲 子 为 巨 擘 焉. 虽 然, 仲 子

恶能廉? 充仲子之操, 则 蚓 而 后 可 者 也. 夫 蚓, 上 食 槁 壤, 下 饮 黄 泉.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抑 亦 盗 跖 之 所 筑 与? 所 食 之 粟,伯 夷 之

所树与? 抑亦盗跖之 所 树 与? 是 未 可 知 也. 曰: 是 何 伤 哉? 彼 身 织 屦,

妻辟燬,以易之也.曰:仲子,齐 之 世 家 也. 兄 戴, 盖 禄 万 钟. 以 兄 之

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 不 义 之 室 而 不 居 也,辟 兄 离 母,处

于於陵.他日归,则有 馈 其 兄 生 鹅 者, 已 频 曰: 恶 用 是 篠 篠 者 为 哉?

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 兄 自 外 至, 曰: 是 篠 篠 之 肉 也. 出

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 则 食 之; 以 兄 之 室 则 弗 居, 以 於 陵 则 居 之;

是尚为能充其类也乎? 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孟子􀅰滕文»

陈仲子亦当时创教 之 人,其 学 虽 不 可 见,然 织 屦、 辟 、 节 用、 苦

行,避兄离母,薄于人伦,殆闻墨子 之 风 者. 荀 子 以 为 盗 名, 大 约 以 苦

行动人而不尚言论也.孔子之道,以 人 治 人,可 而 止.陈 仲 子 知 义 而 不

知仁,失其本矣.

忍情性,綦谿利跂,苟以分异 人 为 高, 不 足 以 合 大 众, 明 大 分. 然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37
 3

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 惑 愚 众.是 陈 仲、史 䲡 也. «荀 子 􀅰

非十二子»

孟子曰:仲子,不义与之齐国而 弗 受, 人 皆 信 之, 是 舍 箪 食 豆 羹 之

义也.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孟

子􀅰尽心»

仲子宗旨虽不可 考, 而 孟 子 攻 其 “亡 亲 戚、 君 臣、 上 下”, 则 其 说

与佛氏略同,但有妻耳.其苦行亦 与 佛 同,故 能 风 动 天 下.赵 威 后 至 欲

杀之,想以其无君也.显违孔子之道,故孟子不得不攻之.

右儒攻陈仲子.

儒攻驺子

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 德, 若 «大 雅» 整 之 于 身, 施 及 黎

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 «终始»、 «大圣» 之篇十余万言.

其语闳大不经, 必 先 验 小 物, 推 而 大 之, 至 于 无 垠. 先 序 今 以 上 至 黄

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因载 其 机 祥 度 制, 推 而 远 之, 至 天 地 未

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 名 山 大 川, 通 谷 禽 兽, 水 土 所 殖, 物

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 不 能 睹.称 引 天 地 剖 判 以 来,五 德 转

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 者 所 谓 中 国 者,于 天 下 乃 八 十 一 分

居其一分耳.中国 名 曰 “赤 县 神 州”. 赤 县 神 州 内 自 有 九 州, 禹 之 序 九

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 县 神 州 者 九,乃 所 谓 九 州 也.于 是 有

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 能 相 通 者, 如 一 区 中 者, 乃 为 一 州. 如 此 者 九,

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 术 皆 此 类 也.然 要 其 归,必 止 乎 仁

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史记􀅰孟荀列传»

邹衍非圣人,作怪误,惑六国之君以纳其说.此 «
春秋»所谓 “匹夫荧

惑诸侯”者也.«盐铁论􀅰论邹»
 
374􀅰 孔子改制考

右儒攻驺子.

儒攻淳于髡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 与? 孟 子 曰: 礼 也. 曰: 嫂 溺, 则 援

之以手乎? 曰:嫂溺不援,是豺 狼 也. 男 女 授 受 不 亲, 礼 也; 嫂 溺, 援

之以手 者, 权 也. 曰: 今 天 下 溺 矣, 夫 子 之 不 援, 何 也? 曰: 天 下 溺,

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孟子􀅰离娄»

淳于髡 盖 当 时 辨 者 之 囿, 稷 下 之 客, 或 惠 施 之 徒 欤? 能 引 男 女 之

礼,盖稍知儒旨,而攻子思、公明子,则亦异教攻儒者也.

右儒攻淳于髡.

儒攻子莫

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 无 权, 犹 执 一 也. 所 恶 执 一 者, 为 其

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孟子􀅰尽心»

子莫执中,盖与孔子近矣.然彼 究 别 创 一 教, 不 从 孔 子. 孟 子 为 孔

门御侮,故并攻之也.

右儒攻子莫.

儒攻白圭

白圭曰:丹之治 水 也 愈 于 禹.孟 子 曰:子 过 矣.禹 之 治 水,水 之 道

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

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孟子􀅰告子»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如何? 孟 子 曰: 子 之 道, 貉 道 也. 万 室

之国, 一 人 陶, 则 可 乎? 曰: 不 可, 器 不 足 用 也. 曰: 夫 貉, 五 谷 不

生,惟黍生之.无城郭、宫室、宗 庙、 祭 祀 之 礼, 无 诸 侯 币 帛 饔 飧, 无
孔子改制考卷十七   儒攻诸子考 􀅰37
 5

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今 居 中 国, 去 人 伦, 无 君 子, 如 之 何 其

可也? 陶以寡,且不可 以 为 国, 况 无 君 子 乎? 欲 轻 之 于 尧、 舜 之 道 者,

大貉、小貉也;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同上

以 «史记»考之,白圭亦当时有 道 术 者, 但 是 粗 才, 以 孟 子 辟 之 固

易易.

右儒攻白圭.

不知名杂教荀子攻之与孟子同

世俗之为说者 曰: 桀、 纣 有 天 下, 汤、 武 篡 而 夺 之. 是 不 然. «荀

子􀅰正论»

今世俗之为说者,以桀、纣为 君, 而 以 汤、 武 为 弑, 然 则 是 诛 民 之

父母,而师民之怨贼也,不祥莫大 焉.以 天 下 合 为 君,则 天 下 未 尝 合 于

桀、纣也,然则以汤、武为弑,则天下未尝有说也,直隳之耳! 同上

«书»称:抚我则后,虐我则 雠. «孟 子» 称: 残 贼 之 人 谓 之 一 夫.

«礼»称:刑人于市,与 众 共 之. 则 为 民 贼 者, 人 人 皆 得 而 僇 之 也. 夫

天生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勿失 其 性, 故 尧、 舜 兢 兢 于 天 禄 永 终, 四

海困穷,以见天命之不易假也.此 为 孔 子 非 常 异 义,学 者 疑 惑,每 为 世

俗之说所动,荀子力辟之,与孟子同. 又 按: 司 马 迁 «史 记» 立 项 羽 为

本纪,陈涉为世家,见秦王无道,人 人 皆 得 而 诛 之, 而 陈 涉、 项 羽 首 先

亡秦,可以代秦,是亦一汤、武也. 特 以 暴 易 暴, 故 不 终 耳. 史 公 为 之

立本纪、世家,即是意乎?

夫曰尧、舜擅让,是虚言也,是 浅 者 之 传, 陋 者 之 说 也, 不 知 逆 顺

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也.«荀子􀅰正论»

孟子: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 与 子. 王 者 奉 天 治 民, 视 民 心 之 向

背而验天命之所归,不得私相转授,擅 以 天 下 与 人 者.故 当 时 子 哙 授 燕
 
376􀅰 孔子改制考

于子之,卒启乱亡之祸,盖为浅陋者之说所惑焉.

今世俗之为说 者,不 怪 朱、象 而 非 尧、舜,其 过 甚 矣 哉? 夫 是

之 谓 嵬 说 . «荀 子 􀅰 正 ① 论 »

当时诸教之微言大义,全在口说, 故 荀 子 攻 之 为 世 俗 之 说, 陋 者 之

说,是之谓 “嵬说”,墨子之说,奸人之说,则非孔子之说明矣.

世俗 之 为 说 者 曰: 治 古 无 肉 刑, 而 有 象 刑, 墨 黥; 糢 婴; 共, 艾

毕;菲,鍊屦,杀,赭衣而不纯.治古如是.是不然.«荀子􀅰正论»

右皆不知名杂教,荀子攻之,与孟子同.

① “正 ”, 原 作 “主 ”, 误 , 校 改 .
孔子改制考卷十八   儒墨最盛并称考

孔子一统之后,如汉高、明太囊 括 四 海, 悉 主 悉 臣. 人 不 知 孔 子 为

创教诸子之一人,更不知与孔子同时 争 教 之 巨 子.然 在 战 国 时,国 既 诸

雄并立,而秦、楚为强,教亦诸子 并 争, 而 儒、 墨 最 盛. 其 时 传 教 各 视

其力,各竭其才, 而 “儒”、 “墨” 二 字 充 满 天 下, 实 中 分 天 下. 孟 子

谓:杨朱、墨 翟 之 言 盈 天 下. 又 谓: 天 下 之 言, 不 归 杨, 则 归 墨. 又

谓:逃墨必归杨,逃杨必归儒. 老、 杨 之 学, 似 若 为 吴、 蜀 之 鼎 立. 然

墨学濡首救人,又多才艺,人多归 之, 当 战 国 末, 遂 与 儒 并 对 立, 若 南

北朝,于 时 老、 杨 之 学, 仅 如 萧 詧 一 线 之 传, 不 足 比 于 大 国 矣. 夫 原

儒、墨所以最盛者,岂不以行仁、兼 爱 哉! 人 道 莫 不 赖 于 仁, 固 非 为 我

之私所可比矣.然墨道节用、非乐, 薄 父 子 之 恩, 失 生 人 之 性, 其 道 枯

槁 ① 太觳,离天下之心,天下弗堪,咸归孔子,岂非圣人之道得中和哉?

墨学微,而老学以为我之私阴行 汉 世,至 今 不 废,则 阴 道 隐 缘 之 故.然

汉人尚以墨翟与孔子并称.项羽 虽 败,汉 人 独 立 本 纪,岂 非 兼 爱、尚 同

之遗烈耶? 凡教之光大于世者,未 有 不 出 于 仁 爱, 谅 哉! 今 考 儒、 墨 大

盛之条,及秦、汉人以儒、墨对举者附焉.

儒墨最盛

孔、墨之 弟 子 徒 属 充 满 天 下, 皆 以 仁 义 之 术 教 导 于 天 下. «吕 氏 春

秋􀅰有度»

① “槁”,原作 “稿”,误,校改.
 
378􀅰 孔子改制考

孔、墨以仁立教,其 “弟 子 徒 属 充 满 天 下”, 殆 有 由 也. 故 诸 子 并

出,孔、墨独盛, 而 墨 卒 败. 大 道 之 行, 岂 苟 然 哉? 儒 于 战 国 虽 未 一

统,而半分天下矣.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 孔 丘 也. 墨 之 所 至, 墨 翟 也. 自

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 之 儒, 有 颜 氏 之 儒, 有 孟 氏 之 儒, 有

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 氏 之 儒,有 乐 正 氏 之 儒.自 墨 子 之 死

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 墨, 有 邓 陵 氏 之 墨. 故 孔、 墨 之 后, 儒

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 不 同, 而 皆 自 谓 真 孔、 墨, 孔、 墨 不 可

复生,将谁使定后世之学乎? 孔 子、 墨 子 俱 道 尧、 舜, 而 取 舍 不 同, 皆

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 谁 使 定 儒、 墨 之 诚 乎? 殷、 周 七 百 余

岁,虞、夏二千余岁,而不能定儒、 墨 之 真, 今 乃 欲 审 尧、 舜 之 道 于 三

千岁之前,意者 其 不 可 必 乎! 无 参 验 而 必 之 者, 愚 也; 弗 能 必 而 据 之

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 舜 者, 非 愚 则 诬 也. 愚 诬 之 学, 杂 反

之行,明主弗爱 也.墨 者 之 葬 也,冬 日 冬 服,夏日夏服,桐棺三寸,服

丧三月,世以为俭而礼之.儒者破家而葬,服丧三年,大毁扶杖,世主以

为孝而礼之.夫是墨子之俭,将非孔子之侈也;是孔子之孝,将非墨子之

戾也.今孝戾、侈俭俱在儒、墨,而上兼礼之.«韩非子􀅰显学»

韩非与李斯同事始皇,去汉不 远, 为 诸 子 之 殿. 于 时 犹 孔、 墨 并 称

显学,盖 宗 派 散 布, 徒 属 满 天 下. 然 孔 学 有 八 家, 墨 学 仅 三, 比 之 南

宋,朱子学徒胜于陆子,而 朱 学 遂 行, 至 于 延 祐 遂 立 科 举. 孔 子 入 汉,

“六经”立于学宫,甲科 射 策, 事 正 相 同. 鉴 后 可 以 推 前, 孔 子 大 道 之

行,亦可考其端绪矣.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韩非子􀅰五蠹»

儒、侠毋军 劳, 显 而 荣 者 则 民 不 使, 与 象 人 同 事 也. 夫 祸 知 磐 石、

象人,而不知祸商官儒侠为不垦之地、不使之民,不知事类者也. «韩 非
孔子改制考卷十八   儒墨最盛并称考 􀅰37
 9

子􀅰显学»

上称儒、墨,此称 儒、侠,侠 即 墨 也.孔、墨 则 举 姓,儒、侠 则 举

教名,其实一也.太史公云:儒以文 乱 法, 侠 以 武 犯 禁. 有 «儒 林 传»,

复有 «游侠传».时 墨 者 尚 盛, 故 二 传 并 录, 亦 对 举 儒、 墨 也. «淮 南

子»喜武,非侠也;喜文,非儒也, 亦 然. 太 史 公 虽 有 儒、 墨 摈 侠 不 载

之说,疑侠为墨之别派乎?

孔、墨,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 之 君, 不 能 与 之 争 士 也. 自

此观之,尊贵富大,不足以来士矣.«吕氏春秋􀅰不侵»

孔、墨徒属充满天下,不可数计, 故 万 乘 之 主 莫 能 与 之 争. 以 国 主

不能与争,其盛大流行可想.

孔子学于老聃、孟苏、夔 靖 叔. 鲁 惠 公 使 宰 让 请 郊 庙 之 礼 于 天 子,

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 于 鲁, 墨 子 学 焉. 此 二 士 者, 无 爵 位

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举 天 子 之 显 荣 者, 必 称 此 二 士 也. 皆 死 久 矣,

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王 公 大 人 从 而 显 之,有 爱 子 弟 者 随 而

学焉,无时乏绝.子贡、子夏、曾子 学 于 孔 子, 田 子 方 学 于 子 贡, 段 干

木学于子夏,吴起学于曾子;禽滑 釐 学 于 墨 子,许 犯 学 于 禽 滑 釐,田 系

学于许犯.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 下 者 众 矣, 不 可 胜 数, 皆 所 染 者 得

当也.«吕氏春秋􀅰当染»

当时,孔、墨二家徒属弥满天下, 故 韩 非 以 二 家 为 显 学, 王 公 大 人

爱子弟皆从之学. 盖 吕 氏 时, 两 教 之 人 中 分 天 下 矣. 时 孔 子 虽 未 一 统,

有墨梗之,亦已得半,传教亦极速 哉! 墨 子 后 孔 子 数 十 年,而 徒 属 半 天

下,则尤速矣! 真儒教之劲敌也.盖墨子悍甚,故传极速.

惠盎见 宋 康 王. 康 王 蹀 足 謦 檮, 疾 言 曰: 寡 人 之 所 说 者, 勇 有 力

也,不说为仁义者也.客将何以教 寡 人? 惠 盎 对 曰: 臣 有 道 于 此, 使 人

虽勇,刺之不入;虽有力,击之 弗 中. 大 王 独 无 意 耶? 宋 王 曰: 善, 此
 
380􀅰 孔子改制考

寡人之所欲闻也.惠盎曰:夫刺之 不 入, 击 之 不 中, 此 犹 辱 也. 臣 有 道

于此,使人 虽 有 勇, 弗 敢 刺; 虽 有 力, 弗 敢 击. 夫 弗 敢, 非 无 其 志 也.

臣有道于此,使人本无其志也.夫 无 其 志 者,未 有 爱 利 之 心 也.臣 有 道

于此,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 然 皆 欲 爱 利 之. 此 其 贤 于 勇 有 力 也, 四

累之上也. 大 王 独 无 意 邪? 宋 王 曰: 此 寡 人 之 所 欲 得 也. 惠 盎 对 曰:

孔、墨是已.孔丘、墨翟,无地而 为 君, 无 官 而 为 长, 天 下 丈 夫、 女 子

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今大 王,万 乘 之 主 也,诚 有 其 志,则 四 境 之

内皆得其利矣,其贤于孔、墨也远矣.«列子􀅰黄帝»

天下丈 夫、 女 子 皆 知 孔、 墨, 皆 “延 颈 举 踵 ”, 而 思 安 利 孔、 墨,

所谓天下归 往 谓 之 王, 故 曰 “无 地 而 为 君 ” 也. 孔、 墨 当 时 大 行 于 天

下,下逮于妇孺,殊方绝域,莫不景从,非其徒属盛传之故哉!

惠盎见宋康成公.而谓足声速疾 言 曰: 寡 人 之 所 说 者 勇 有 力, 而 无

为仁义者,客将何以教寡人? 惠盎 对 曰: 臣 有 道 于 此, 使 人 虽 勇, 刺 之

不入;虽有力, 击 之 弗 中; 大 王 独 无 意 耶? 王 曰: 善, 此 寡 人 所 欲 闻

也.惠盎曰:夫刺之不入,击之不 中, 此 犹 辱 也. 臣 有 道 于 此, 使 人 虽

有勇弗敢刺;虽有力不敢击,大王 独 无 意 耶? 王 曰: 善, 此 寡 人 之 所 欲

知也.惠盎曰:夫不刺不敢击,非无 其 志 也. 臣 有 道 于 此, 使 人 本 无 其

志也,大王独无意耶? 王曰:善,此 寡 人 之 所 愿 也. 惠 盎 曰: 夫 无 其 志

也,未有爱利之心也.臣有道 于 此, 使 天 下 丈 夫、 女 子 莫 不 然皆欲爱

利之,此其贤于勇有力也,居四累 之 上, 大 王 独 无 意 耶? 王 曰: 此 寡 人

之所欲得. 惠 盎 对 曰: 孔、 墨 是 也. 孔 丘、 墨 翟, 无 地 为 君, 无 官 为

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 颈 举 踵 而 愿 安 利 之. 今 大 王, 万 乘 之 主 也,

诚有其志,则四境之内 皆 得 其 利, 其 贤 于 孔、 墨 也 远 矣. 宋 王 无 以 应,

惠盎趋 而 出. 宋 王 谓 左 右 曰: 辨 矣, 客 之 以 说 服 寡 人 也. «吕 氏 春 秋 􀅰

顺说»
孔子改制考卷十八   儒墨最盛并称考 􀅰38
 1

丈夫、女子皆愿安利孔、墨,则当 时 服 教 者 无 所 不 遍 矣. 近 世 自 诸

生外不得入庙谒孔子,况女子乎? 甚非古义也.

惠盎对曰:孟、墨是 已. 孔 丘、 墨 翟, 无 地 而 为 君, 无 官 而 为 长,

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 愿 安 利 之 者.今 大 王,万 乘 之 主,诚 有

其志,则四境之内皆得其利矣,此贤于孔、墨也远矣.«淮南子􀅰道应训»

此与 «列子􀅰黄帝篇»、 «吕 氏 春 秋 􀅰 顺 说 篇» 引 惠 盎 之 说 同. 孔、

墨之教盛传,具见左证.

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 将 使 人 两 丧 之 者 也, 是 儒、 墨 之 分

也.«荀子􀅰礼论»

荀子为孔门后学,传经大儒,其书 攻 墨 子 之 教 直 过 于 孟 子, 而 犹 以

儒、墨对举,则当时墨学与儒分道扬镳可知矣.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 于 天 下 以 为 无 若 先 王 之 术 者, 故

日夜学之,有便于 学 者 无 不 为 也, 有 不 便 于 学 者 无 肯 为 也. 盖 闻 孔 丘、

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吕氏春秋􀅰博志»

战国以还,称博闻勤学者,必 以 孔、 墨 为 称 首, 而 诸 子 不 与 焉, 其

并名如 此. 盖 孔 子、 墨 子 皆 以 学 问、 制 度 胜 人, 诸 子 多 空 虚, 非 其 比

也.虽宜于 时 者, 墨 不 如 孔, 而 荀 胜 孟, 朱 胜 陆, 后 人 皆 荀、 孟 并 称,

朱、陆对举,正与此同.观后以知前,最足胜据者矣.

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韩非子􀅰五蠹»

儒、墨并称而谓之 “皆 称 先 王, 兼 爱 天 下”, 可 知 儒、 墨 所 以 大 行

者,惟称先王,则于古 有 征, 惟 兼 爱, 则 生 民 共 慕, 此 所 以 万 流 向 风,

而诸子不能比之也.

子张曰:昔者 桀、 纣 贵 为 天 子, 富 有 天 下, 今 谓 臧 聚 曰: 汝 行 如

桀、纣,则有怍色,有不服之心 者, 小 人 所 贱 也. 仲 尼、 墨 翟, 穷 为 匹

夫,今为 宰 相 曰: 子 行 如 仲 尼、 墨 翟, 则 变 容 易 色 称 不 足 者, 士 诚 贵
 
382􀅰 孔子改制考

也.故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 匹 夫, 未 必 贱 也; 贵 贱 之 分, 在 行 之

美恶.«庄子􀅰盗跖»

当时开 口 辄 称 孔、 墨, 人 人 敬 服, 自 谓 不 如, 其 所 以 入 人 心 者

至矣.

是以天 下 大 骇, 儒、 墨 皆 起. 其 作 始 有 伦, 而 今 乎 妇 女, 何 言 哉!

«庄子􀅰天运»

昔者,舜欲服海外而不成,既足以成帝矣;禹欲帝而不成,既足以王

海内矣;汤、武欲继禹而不成,既足以王通达矣;五伯欲继汤、武而不能

成,既足以为诸侯长矣;孔、墨欲行大道于世而不成,既足以成显荣矣.

夫大义之不成既有成已,故务事大.«吕氏春秋􀅰务大»

以孔、墨继舜、禹、汤、武,盖以孔、墨 皆 为 天 子 之 事, 所 谓 行 大

道于世也.

禹之裸国,裸入衣出,因也.墨子 见 荆 王, 锦 衣 吹 笙, 因 也. 孔 子

道弥子 瑕 见 釐 夫 人, 因 也. 汤、 武 遭 乱 世, 临 苦 民, 扬 其 义, 成 其 功,

因也.«吕氏春秋􀅰贵因»

孔子道 弥 子 瑕 事 虽 谬, 然 当 时 人 论 事 说 理, 或 单 举 孔、 墨, 或 以

孔、墨与三代圣王同举,其尊之如此.

孔丘、墨 翟 修 先 圣 之 术, 通 “六 艺” 之 论, 口 道 其 言, 身 行 其 志,

慕义从风,而为之 服 役 者 不 过 数 十 人. 使 居 天 子 之 位, 则 天 下 遍 为 儒、

墨矣.«淮南子􀅰主术训»

以此言之,不独 «诗»、 «书»、 «礼»、 «乐» 为 三 代 旧 名, «易»、

«春秋»亦然. «坤»、 «乾» 之 义,不 修 «春 秋», 固 墨 子 所 同 者 也, 惟

删定不同耳.

孔子弟子 七 十, 养 徒 三 千 人, 皆 入 孝 出 悌, 言 为 文 章, 行 为 仪 表,

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 人,皆 可 使 赴 火 蹈 刃,死 不 还 踵,化 之


孔子改制考卷十八   儒墨最盛并称考 􀅰38
 3

所致也.«淮南子􀅰泰族训»

孔、墨之弟子,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世.«淮南子􀅰洬真训»

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同上

右儒、墨最盛.

儒墨并称

下有桀、跖,上有曾、史,而儒、墨毕起.«庄子􀅰在宥»

君子之 人, 若 儒、 墨 者 师, 故 以 是 非 相 也, 而 况 今 之 人 乎? «庄

子􀅰知 ① 北游»

庄子曰: 然 则 儒、 墨、 杨、 秉 ② 四, 与 夫 子 为 五, 果 孰 是 邪? «庄

子􀅰徐无鬼»

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庄子􀅰齐物»

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 之 间. 意, 甚 矣 哉! 其 无 愧 而 不 知 耻

也.«庄子􀅰在宥»

儒者伪辞,墨者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 «庄子􀅰盗跖»

墨子贵兼,孔子贵公.«尸子􀅰广泽»

夫祸之始也,犹熛火蘖足也,易止也.及其措于大事,虽孔子、墨翟之

贤,弗能救也.«尸子􀅰贵言»

于时称圣智者,人人皆知有孔子、墨子,故论事辄举以喻理焉.

孔子贵仁,墨子贵兼.«吕氏春秋􀅰不二»

博习辩智如孔、墨,孔、墨不耕耨,则国何得焉? «韩非子􀅰八说»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新书􀅰过秦»

① “知”,原缺,校补.
② “秉”,原作 “朱”,误,校改.
 
384􀅰 孔子改制考

为儒而踞里闾,为墨而朝吹竽.«淮南子􀅰说山训»

喜武非侠也,喜文非儒也.同上

今取新 圣 人 书, 名 之 孔、 墨, 则 弟 子 句 指 而 受 者 必 众 矣. 故 美 人

者,非必西施之种;通士者,不必 孔、 墨 之 类. 晓 然 意 有 所 通 之 物, 故

作书以喻意,以为知者也.«淮南子􀅰修务训» 

当此之时,丰衣博带而道儒、 墨 者, 以 为 不 肖. 逮 至 暴 乱 已 胜, 海

内大定,继文之业,立 武 之 功, 履 天 子 之 图 籍, 造 刘 氏 之 貌 冠, 总 邹、

鲁之儒、墨,通先圣之遗教.«淮南子􀅰汜论训»

今儒、墨者,称三代文武而弗行,是言其所不行也.同上

孔、墨博通,而不能与山居者入榛薄险阻也.«淮南子􀅰主术训»

吴起、张仪 智 不 若 孔、 墨, 而 争 万 乘 之 君, 此 其 所 以 车 裂 支 解 也.

同上

夫三年之丧,是强人所不及也, 而 以 为 辅 情 也; 三 月 之 服, 是 绝 哀

而迫切之性也.夫 儒、 墨 不 原 人 情 之 终 始, 而 务 以 行 相 反 之 制. «淮 南

子􀅰齐俗论»

大夫 曰: 邹 子 疾 晚 世 之 儒、 墨, 不 知 天 地 之 弘, 昭 旷 之 道. «盐 铁

论􀅰论邹»

儒、墨内贪外矜,往来游说,栖栖然亦未为得也.«盐铁论􀅰毁学»

儒、墨大盛,故外人毁之.

山东儒、墨咸聚于江、淮之间,讲议集论.«盐铁论􀅰晁错»

江、淮大盛,则中原可想.虽淮 南 王 招 致 之, 故 亦 可 见 儒、 墨 之 推

行矣.

陈王赫然奋爪牙为天下首事, 道 虽 凶, 而 儒、 墨 或 干 之 者, 以 为 无

王久矣.道拥遏不得行,自孔子以 至 于 兹,而 秦 后 重 禁 之,故 发 愤 于 陈

王也.«盐铁论􀅰褒贤»
孔子改制考卷十八   儒墨最盛并称考 􀅰38
 5

昔鲁听季孙之说逐 孔 子, 宋 信 子 冉 之 计 逐 墨 翟. 夫 以 孔、 墨 之 辩,

而不能自免.«新序􀅰杂事»

儒家之宗,孔子也.墨家之祖,墨翟也.«论衡􀅰案书»

王仲任后汉时尚知儒、墨之宗派而对举之.

使当今说道深于孔、墨,名不得与之同立.«论衡􀅰齐世»

上自孔、墨之党,下至孟、荀之徒,教训必作垂文.何也? «论 衡 􀅰

对作»

孔、墨之籍,季孟不肯读.«论衡􀅰自纪»

孔、墨弟子固多寒士,当时贵人 自 少 从 之, 必 俟 学 者, 乃 能 相 以 成

学也.

夫未进也身被三累,已用也身 蒙 三 害, 虽 孔 子、 墨 翟 不 能 自 免, 颜

回、曾参不能全身也.«论衡􀅰累害»

王仲任能知墨翟之短谬,且生 在 东 汉, 宗 尚 孔 子, 可 谓 至 矣, 而 开

口犹孔、墨并引.盖风俗所 沿, 顺 口 辄 及, 犹 今 乡 曲 称 考 试 犹 言 七 篇,

论职官犹言五府,沿明之遗说故也.

今墨家非儒,儒家非墨.«论衡􀅰薄葬»

是以孔子栖栖,墨子遑遑.不进与孔、墨合务,而还与黄、老同操,非

贤也.«论衡􀅰定贤»

墨家之论,以为人死无命.儒家之议,以为人死有命.«论衡􀅰命义»

故盗泉、朝歌,孔、墨不由,恶其名也,顺其心也.«申鉴􀅰俗嫌»

右儒、墨并称.
孔子改制考卷十九   鲁国全从儒教考

鲁人从儒通论

孔子负圣人之誉,中外皆称之

孔子为吏行道于鲁

鲁人尽服孔子之教

鲁尊敬孔子子孙弟子后学

鲁儒生战国、秦、汉时尤盛

光之行 也 最 速, 必 自 近 而 至 远 者, 势 也. 将 使 日 月 所 照, 霜 露 所

坠,大小远 近 若 一, 声 教 遍 于 大 地, 必 先 行 于 诸 夏; 将 使 楚、 魏、 齐、

秦咸立博士, 汉 夷 四 表 咸 诵 “六 经 ”, 必 先 行 于 鲁 国. 康 成 经 学, 朱、

王理学,皆数 十 年 而 遍 天 下, 彼 瞿 昙 之 于 迦 维 卫, 摩 诃 末 之 于 麦 加 犹

然.天山万里,东走碣石,渡海 而 起 泰、 岱, 青 青 未 了, 圣 神 崛 兴, 云

滃雨浡, 其 居 不 远, 其 时 甚 近, 举 国 而 为 儒, 虽 戎 马 生 郊, 而 弦 歌 不

绝,岂非圣人之大化哉!

鲁人从儒通论

鲁人皆以儒教.«史记􀅰游侠列传»

鲁国服儒者之礼,行孔子之术.«淮南子􀅰齐俗训»

右鲁人从儒通论.

孔子负圣人之誉, 中外皆称之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 博学而无所成名.«论语􀅰子罕»
孔子改制考卷十九   鲁国全从儒教考 􀅰38
 7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 何 其 多 能 也? 子 贡 曰: 固 天 纵 之 将

圣,又多能也.同上

陈大夫 聘 鲁, 私 见 叔 孙 氏. 叔 孙 曰: 吾 国 有 圣 人. 曰: 非 孔 丘 邪?

曰:是也.«列子􀅰仲尼»

右孔子 负 圣 人 之 誉, 吴 太 宰、 鲁 叔 孙、 陈 大 夫 所 言, 中 外 皆 称 之

如此.

孔子为吏行道于鲁

仲尼将为司寇,沈犹氏不敢朝饮 其 羊, 公 慎 氏 出 其 妻, 慎 溃 氏 逾 境

而徙,鲁之粥牛马者不豫贾,必蚤 正 以 待 之 者 也.居 于 阙 党,阙 党 之 子

弟,罔不必分,有亲者取多,孝弟以化之也.«荀子􀅰儒效»

孔子始用于 鲁. 鲁 人 釐 诵 之 曰: 麛 裘 而 鎚, 投 之 无 戾. 鎚 而 麛 裘,

投之无邮.用三年,男子行乎涂右, 女 子 行 乎 涂 左, 财 物 之 遗 者, 民 莫

之举.«吕氏春秋􀅰乐成»

孔子为鲁司寇,道不拾遗,市贾 不 豫 贾, 田 渔 皆 让 长, 而 斑 白 不 负

戴,非法之所能致也.«淮南子􀅰泰族训»

郈,叔孙氏所食邑;费,季氏所食 邑. 二 大 夫 宰 吏 数 叛, 患 之, 以

问孔子.孔子曰:陪臣执国命,采长 数 叛 者, 坐 邑 有 城 池 之 固, 家 有 甲

兵之藏故也.季氏说其言而堕之.«公羊» 定公十二年 «解诂»

鲁有沈犹氏者,旦饮羊,饱之以 欺 市 人, 公 慎 氏 有 妻 而 淫, 慎 溃 氏

奢侈骄佚,鲁氏之鬻牛马者善豫贾.孔 子 将 为 鲁 司 寇,沈 犹 氏 不 敢 朝 饮

其羊,公慎氏出其妻,慎溃氏逾境 而 徙,鲁 之 鬻 马 牛 不 豫 贾,布 正 以 待

之者也.既为司寇,季、孟堕郈、费 之 城, 齐 人 归 所 侵 鲁 之 地, 由 积 正

之所致也.«新序􀅰杂事» 一

右孔子为吏自行其道.
 
388􀅰 孔子改制考

鲁人尽服孔子之教

秋八月,公及齐侯、邾子盟于 顾. 齐 人 责 稽 首, 因 歌 之 曰: 鲁 人 之

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唯其儒书,以为二国忧.«左传» 哀公二十一年

当时称孔子书为儒书,如今日 称 佛 书、 道 藏, 以 教 名 之. 鲁 人 皆 从

儒教,自尊,故齐人忧之.儒书之盛于当时,虽伪 «左»亦传其说也.

鲁人有朝祥而莫歌者,子路 笑 之. 夫 子 曰: 由, 尔 责 于 人, 终 无 已

夫! 三年之丧,亦已久矣夫.«礼记􀅰檀弓»

孔子生时创制,鲁人已从其教,行三年之丧.

景公祭 路 寝, 闻 哭 声. 问 梁 丘 据, 对 曰: 鲁 孔 子 之 徒 也, 其 母 死,

服丧三年,哭泣甚哀.«墨子􀅰佚文 ①»

宓子贱治亶父,恐 鲁 君 之 听 说 人 而 令 己 不 得 行 其 术 也, 将 辞 而 行,

请近吏二人于 鲁 君, 与 之 俱, 至 于 亶 父. 邑 吏 皆 朝. 宓 子 贱 令 吏 二 人

书,吏方将书,宓子 贱 从 旁 时 掣 摇 其 肘. 吏 书 之 不 善, 则 宓 子 贱 为 之

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 曰: 子 之 书 甚 不 善, 子 勉 归 矣. 二 吏

归报于君,曰:宓子不可为书. 君 曰: 何 故? 吏 对 曰: 宓 子 使 臣 书, 而

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 皆 笑 宓 子,此 臣 所 以 辞 而 去 也.鲁 君

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 人 之 乱 子 而 令 宓 子 不 得 行 其

术,必数有 之 矣. 微 二 人, 寡 人 几 过. 遂 发 所 爱 而 令 之 亶 父 告 宓 子,

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 子 之 有 也. 有 便 于 亶 父 者, 子 决 为

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 得 行 其 术 于 亶 父, 三 年. 巫 马 期 短

褐,衣弊裘, 而 往 观 化 于 亶 父. 见 夜 渔 者, 得 则 舍 之. 巫 马 期 问 焉,

曰:渔为得也,今子得 而 舍 之, 何 也? 对 曰: 宓 子 不 欲 人 之 取 小 鱼 也,

① “文”,原作 “子”,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十九   鲁国全从儒教考 􀅰38
 9

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期归告孔子, 曰: 宓 子 之 德 至 矣, 使 民 暗 行, 若 有

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 孔 子 曰:丘 尝 与 之 言 曰:诚 乎 此 者 刑

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吕氏春秋􀅰具备»

«王制»:禽兽鱼鳖 不 中 杀, 不 鬻 于 市. «淮 南 子 􀅰 主 术 训»: 言 先

王 ① 之法,鱼不长尺不得取.«王制»者,孔子之制也;先王之法者,孔

子之法也.宓子贱治亶父,渔者不取小鱼,其殆能行孔子之道也欤?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妾于诸侯,有能 赎 之 者, 取 金 于 府. «淮 南 子 􀅰
道应训»

孔子葬 鲁 城 北 泗 上, 弟 子 皆 服 三 年. 三 年 心 丧 毕, 相 诀 而 去, 则

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贡庐 于 冢 上, 凡 六 年, 然 后 去. 弟 子 及 鲁

人往从冢而 家 者 百 有 余 室, 因 命 曰 孔 里. 鲁 世 世 相 传 以 岁 时 奉 祠 孔 子

冢,而诸儒亦 讲 礼 乡 饮 大 射 于 孔 子 冢. 孔 子 冢 大 一 顷. 故 所 居 堂 弟 子

内,后世因庙藏 孔 子 衣、 冠、 琴、 车、 书, 至 于 汉 二 百 余 年 不 绝. «史
记􀅰孔子世家»

庄子见鲁哀公.哀公曰:鲁多 儒 士, 少 为 先 生 方 者. 庄 子 曰: 鲁 少

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何谓少乎? «庄子􀅰田子方»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 服、礼 器,诸 生 以 时 习 礼 其 家. «史 记 􀅰 孔 子


世家»

右鲁人尽服孔子之教,事效至 先, 尽 道 必 行 于 乡, 教 必 起 于 近. 佛

教先行于迦维释族,摩西先行于 迦 南、犹 太,摩 诃 末 先 行 于 麦 加,皆 自

然之理也.

鲁尊敬孔子子孙弟子后学

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孟子􀅰公孙丑»

① “王”,原作 “生”,误,校改.
 
390􀅰 孔子改制考

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孟子􀅰万章»

缪公亟 见 于 子 思, 曰: 古 千 乘 之 国 以 友 士, 何 如? 子 思 不 悦, 曰:

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 岂曰:友之云乎? 同上

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孟子􀅰告子»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史记􀅰循吏列传»

南宫敬子问颜涿聚曰:季孙养孔子之徒,所朝服与坐者以十数. «韩

非子􀅰外储说左»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告子»

右鲁能尊敬孔子之子孙弟子后学加崇异礼.

鲁儒生战国、 秦、 汉时尤盛

宋阳里华子中年病忘,朝取而 夕 忘, 夕 与 而 朝 忘; 在 涂 则 忘 行, 在

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 阖 室 毒 之. 谒 史 而 卜 之, 弗 占; 谒 巫

而祷之,弗禁;谒医而攻之,弗已.鲁 有 儒 生 自 媒 能 治 之, 华 子 之 妻 子

以居产之半请其方.儒生曰:此固 非 卦 兆 之 所 占,非 祈 请 之 所 祷,非 药

石之所攻.吾 试 化 其 心, 变 其 虑, 庶 几 其 瘳 乎! 于 是, 试 露 之, 而 求

衣;饥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 儒 生 欣 然 告 其 子 曰: 疾 可 已 也. 然

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 右, 独 与 居 室 七 日. 从 之. 莫 知 其 所

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华 子 既 悟, 乃 大 怒, 黜 妻 罚 子, 操 戈 逐

儒生.宋人执而问其以.华 子 曰: 曩 吾 忘 也, 荡 荡 然 不 觉 天 地 之 有 无.

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 失、 哀 乐、 好 恶, 扰 扰 万 绪 起 矣. 吾 恐

将来之 存 亡、 得 失、 哀 乐、 好 恶 之 乱 吾 心 如 此 也, 须 臾 之 忘, 可 复 得

乎? «列子􀅰周穆王»

此虽列子自述其学,而鲁多儒生, 儒 生 多 术, 天 下 求 学 术 者 必 于 鲁

儒,亦可见矣.
孔子改制考卷十九   鲁国全从儒教考 􀅰39
 1

昔有昆弟三人, 游 齐、 鲁 之 间, 同 师 而 学, 进 仁 义 之 道 而 归. «列

子􀅰说符»

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

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

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文际,孟子、荀卿之列,

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史记 ① 􀅰儒林列传» 

齐、鲁学者不废,则儒术 自 绌 于 上 而 自 行 于 下, 若 元 世 之 学 者 矣,

岂不盛乎!

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子之 礼 器 往 归 陈 王. 于 是, 孔 甲 为 陈 涉

博士.«史记􀅰儒林列传» 

归陈涉者有诸儒,则鲁儒甚盛矣, 此 皆 读 秦 焚 以 前 之 书 者, 足 见 先

秦儒术之盛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 诸 儒 尚 讲 诵 习 礼 乐, 弦 歌 之 音 不

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 «史记􀅰儒林列传»

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 来, 其 天 性 也. 故 汉 兴, 而 后 诸 儒 始

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 孙 通 作 汉 礼 仪,因 为 太 常,诸 生 弟

子共定者,咸为选首.同上

围城之 际, 犹 诵 习 弦 歌 不 辍, 况 干 戈 大 定 后 哉! 孔 子 之 教 入 人 深

矣.谓之诸儒,可见坑焚无恙,孔教大行.

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史记􀅰太史公自序»

齐、鲁先行孔子之教,至史公少年当益盛,乡射之礼尤盛行者.

而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史记􀅰货殖列传»

太史公称邹、鲁好儒、备礼,盖邹、鲁于时儒教极盛矣.

① “记”,原作 “论”,误,校改.
 
392􀅰 孔子改制考

汉五年, 已 并 天 下, 诸 侯 共 尊 汉 王 为 皇 帝 于 定 陶, 叔 孙 通 就 其 仪

号.高帝 悉 去 秦 苛 仪 法, 为 简 易. 群 臣 饮 酒 争 功, 醉 或 妄 呼, 拔 剑 击

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 也, 说 上 曰: 夫 儒 者 难 与 进 取, 可 与

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 起 朝 仪. 高 帝 曰: 得 无 难 乎? 叔 孙 通

曰:五帝异乐,三王不 同 礼. 礼 者, 因 时 世 人 情 为 之 节 文 者 也. 故 夏、

殷、周之礼所 因 损 益 可 知 者, 谓 不 相 复 也. 臣 愿 颇 采 古 礼 与 秦 仪 杂 就

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 所 能 行 为 之. 于 是, 叔 孙 通 使 征 鲁

诸生三十余人.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 所 事 者 且 十 主,皆 面 谀 以 得 亲

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 未 起, 又 欲 起 礼 乐. 礼 乐 所 由 起, 积

德百年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 所 为 不 合 古, 吾 不 行. 公 往 矣, 无 污

我! 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 时 变. 遂 与 所 征 三 十 人 西, 及 上 左

右为学者 与 其 弟 子 百 余 人 为 绵 蕞 野 外. 习 之 月 余, 叔 孙 通 曰: 上 可 试

观.上即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史记􀅰叔孙通传»

此三十余人为叔孙所请,征定礼 乐, 必 皆 耆 儒 英 博, 为 叔 孙 闻 名 敬

服者.若其未征之儒,多如牛毛,殆可不计,可知.

万石君家以孝谨闻 乎 郡 国, 虽 齐、 鲁 诸 儒 质 行, 皆 自 以 为 不 及 也.

«史记􀅰万石君列传»

以齐、鲁为名,齐、鲁之多儒高行可知.

贤良茂陵唐生,文学鲁 万 生 之 伦 六 十 余 人, 咸 聚 阙 廷, 舒 “六 艺”

之讽,论太平之原.知者赞其虑,仁 者 明 其 施, 勇 者 见 其 断, 辩 者 陈 其

词.«盐铁论􀅰杂论»

顾亭林谓 后 汉 风 俗 气 节 之 美, 由 光 武、 明、 章 表 章 之 功. 岂 知 昭、

宣之时,诸生能 与 御 史 大 夫 抗 辨, 百 折 不 挠, 守 死 善 道, 故 知 孔 子 之

泽,邹、鲁之风长矣.

右鲁之儒生战国、秦、汉时尤盛.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   儒教遍传天下战国
秦汉时尤盛考

孔子弟子后学遍传儒教于天下

天下皆尊慕孔子,服从儒教

儒教盛行于战国

儒教盛行于秦

儒教盛行于汉初

七雄争,刘、项战,如猘狗二蛇之 斗, 何 关 理 道 哉? 古 有 斗 马、 斗

鸡、斗人俗,大秦有斗牛,一鬨之 市 若 狂, 迷 于 旌 旗、 金 鼓, 津 津 乐 道

之,以为是时也,儒术绌焉.夷考其 时, 服 儒 衣 冠 传 教 者 充 塞 天 下, 弥

满天下,得游行教导于天下,不知 禄 爵, 不 择 人 主, 惟 以 行 教 为 事, 所

至强聒其君相,诱导其士民,立博 士, 开 黉 舍, 虽 经 焚 坑 不 悔, 此 儒 教

所由光被哉! 后生受其成,不知前 哲 传 教 之 苦,仅 以 闭 户 洁 身 为 事,其

嗤孔子为佞也固宜.其不肖者困于禄 位,知 有 国 而 不 知 有 教,欲 不 微 也

得乎! 窃用 恐 惧. 著 春 秋、 战 国、 秦、 汉 时 孔 子 弟 子、 后 学 传 教 之 故,

著于篇,俾后儒知所法焉.

孔子弟子后学遍传儒教于天下

孔、墨之 弟 子 徒 属 充 满 天 下, 皆 以 仁 义 之 术 教 导 于 天 下. «吕 氏 春

秋􀅰有度»

孔子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则多有 无 量 数 可 知,此 为 孔 子 身 后 教 大 行
 
394􀅰 孔子改制考

之铁证.惟墨子与分立,未能一统耳.

孔、墨之弟子,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世.«淮南子􀅰俶真训»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 侯, 大 者 为 师 傅 卿 相, 小 者 友 教 士

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 张 居 陈, 澹 台 子 羽 居 楚, 子 夏 居 西

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 木、 吴 起、 禽 滑 釐 之 属, 皆 受 业 于 子

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 好 学.后 陵 迟 以 至 于 始 皇,天 下 并 争

于战国,儒术 既 绌 焉, 然 齐、 鲁 之 间 ① , 学 者 独 不 废 也 . 于 威 、 宣 之

际 , 孟 子 、 荀 卿 之 列 , 咸 遵 夫 子 之 业 而 润 色 之 , 以 学 显 于 当 世 . «史

记 􀅰 儒 林 传»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 孔 子 三 十 九 岁. 状 貌 甚 恶. 欲 事 孔

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 修 行, 行 不 由 径, 非 公 事 不 见 卿 大

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 取 予 去 就, 名 施 乎 诸 侯. «史 记 􀅰 仲 尼

弟子列传»

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

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 子 思 之 儒, 有 颜 氏 之 儒, 有 孟 氏 之

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儒分为八.并同上

右孔子弟子后学遍传儒教于天下.

天下皆尊慕孔子, 服从儒教

孔子学于老餵、孟苏、夔 靖 叔. 鲁 惠 公 使 宰 让 请 郊 庙 之 礼 于 天 子,

桓王使史角往, 惠 公 止 之. 其 后 在 于 鲁, 墨 子 学 焉. 此 二 士 者,高 诱 注:

二士指孔子、墨翟. 无爵位以显人, 无 赏 禄 以 利 人, 举 天 下 之 显 荣 者, 必 称

① “间”,原作 “门”,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   儒教遍传天下战国秦汉时尤盛考 􀅰39
 5

此二人也,皆死久矣.从属弥众,弟 子 弥 丰, 充 满 天 下, 王 公 大 人 从 而

显之,有爱子弟者随而学焉,无时乏绝.«吕氏春秋􀅰当染»

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同上

子张,鲁之 鄙 家 也; 颜 涿 聚, 梁 父 之 大 盗 也; 学 于 孔 子. 段 干 木,

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高何县 子 石, 齐 国 之 暴 者 也, 指 于 乡 曲, 学

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 学 于 禽 滑 黎. 此 六 人 者, 刑 戮 死 辱

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 此 为 天 下 名 士,显 人 以 终 其 寿,王

公大人从而礼之.«吕氏春秋􀅰尊师»

«论语»称:有教无 类. 鄙 家 盗 驵 皆 为 大 贤, 亦 可 见 圣 门 甚 大, 无

所容心,至斯受耳.

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 长, 天 下 丈 夫、 女 子 莫 不 延 颈 举 踵

而愿安利之.«吕氏春秋􀅰顺说»

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

而愿安利之.«列子􀅰黄帝»

孔丘、墨翟,无地而为君,无官而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

而愿安利之.«淮南子􀅰道应训»

仲尼无置 锥 之 地, 诚 义 乎 志 意, 加 义 乎 身 行, 著 之 言 语, 济 之 日,

不隐乎天下,名垂乎后世.«荀子􀅰王霸»

孔丘、墨翟,修 先 圣 之 术, 通 “六 艺 ” 之 论, 口 道 其 言, 身 行 其

志,慕义从风,而为之服役者不过 数 十 人,使 居 天 子 之 位,则 天 下 遍 为

儒、墨矣.«淮南子􀅰主术训»

子思之母死于卫.柳若谓子思 曰: 子, 圣 人 之 后 也, 四 方 于 子 乎 观

礼,子盖慎诸! «礼记􀅰檀弓»

右天子皆尊慕孔子,服从儒教.
 
396􀅰 孔子改制考

儒教盛行于战国

王登为中牟令,上言于襄主曰: 中 牟 有 士 曰 中 章、 胥 已 者, 其 身 甚

修,其学甚博, 君 何 不 举 之? 主 曰: 子 见 之, 我 将 为 中 大 夫. 相 室 谏

曰:中大 夫, 晋 重 列 也, 今 无 功 而 受, 非 晋 臣 之 意, 君 其 耳 而 未 之 目

耶! 襄主曰: 我 取 登, 既 耳 而 目 之 矣. 登 之 所 取, 又 耳 而 目 之, 是 耳、

目人绝无 已 也. 王 登 一 日 而 见 二 中 大 夫, 予 之 田 宅. 中 牟 之 人 弃 其 田

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之半.«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身修学博,是儒者之学也.观此,知孔子之学当时已大行矣.

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史记􀅰仲尼弟子»

孟尝君请 学 于 闵 子, 使 车 往 迎 闵 子. 闵 子 曰: 礼 有 来 学, 无 往 教.

至师而学,不能礼,往教则不化君 也,君 所 谓 不 能 学 者 也,臣 所 谓 不 能

化者也. 于 是, 孟 尝 君 曰: 敬 闻 命 矣. 明 日, 袪 衣 请 受 业. «诗» 曰:

日就月将.«韩诗外传» 卷三

鲁缪公之时,公仪为相,子思、子原为之卿.«盐铁论􀅰相刺»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史记􀅰循吏»

观此,可见 鲁 有 博 士. «孟 子»: 鲁 缪 公 之 时, 公 仪 子 为 相. 即 是

其人.

公季成谓魏文侯曰:田子方虽贤 人, 然 而 非 有 土 之 君 也, 君 常 与 之

齐礼;假有贤于子方者,君又何以 加 之? 文 侯 曰: 如 子 方 者, 非 成 所 得

议也.子方,仁人也.仁人也者, 国 之 宾 也; 智 士 也 者, 国 之 器 也; 博

通士也者,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 则 君 臣 不 争; 国 有 智 士, 则 无 四 邻

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 尊.固 非 成 之 所 议 也.公 季 成 自 退 于

郊,三日请罪.«新序􀅰杂事第四»

孟尝君问于白圭曰:魏文侯名过 于 桓 公 而 功 不 及 五 伯, 何 也? 白 圭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   儒教遍传天下战国秦汉时尤盛考 􀅰39
 7

对曰:魏文侯师子夏,友田 子 方, 敬 段 干 木, 此 名 之 所 以 过 于 桓 公 也.

卜相则曰:成与黄孰可? 此功之所 以 不 及 五 伯 也.以 私 爱 妨 公 举,在 职

者不堪其事,故功废.然而名号显 荣 者, 三 士 翊 之 也. 如 相 三 士, 则 王

功成,岂特霸哉! 同上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其 仆 曰: 君 何 为 轼? 曰: 此 非 段 干 木 闾

乎? 段干木,盖贤者 也, 吾 安 敢 不 轼? 且 吾 闻 段 干 木 未 尝 以 己 易 寡 人

也,吾安敢高之? 段干木光乎德,寡 人 光 乎 地; 段 干 木 富 乎 义, 寡 人 富

乎财.地不如德,财 不 如 义, 寡 人 当 事 之 者 也. 遂 致 禄 百 万 而 时 往 问

之.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 君 好 正, 段 干 木 之 敬; 吾 君 好 忠, 段

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 魏. 司 马 唐 且 谏 秦 君 曰: 段 干 木, 贤

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 不 可 加 兵 乎? 秦 君 以 为 然, 乃 案 兵

而辍不攻.«新序􀅰杂事第五»

臣进李克,而魏国大治.«说苑􀅰臣术»

文侯于是乃发粟百钟,送之庄周之室.«说苑􀅰善说»

庄周为田子方弟子,则亦儒者 也. 子 夏、 田 子 方、 吴 子 皆 为 文 侯 所

师友,乃于庄周复发粟百钟送之,其尊儒亦至矣.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小 人 之 泽, 五 世 而 斩. 予 未 得 为 孔

子徒也,予私淑之人也.«孟子􀅰离娄»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化之德,是 以 所 如 者 不 合. 退 而 与 万 章 之 徒

序 «诗»、«书»,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子列传»

滕定公薨,世子谓然友 曰: 昔 者 孟 子 尝 与 我 言 于 宋, 于 心 终 不 忘.

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 于 孟 子,然 后 行 事.然 友 之 邹,问 于 孟

子.孟子 曰: 不 亦 善 乎! 亲 丧, 固 所 自 尽 也. 曾 子 曰: 生, 事 之 以 礼;

死,葬之以 礼, 祭 之 以 礼; 可 谓 孝 矣. 诸 侯 之 礼, 吾 未 之 学 也; 虽 然,

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以服, 鎗 粥 之 食, 自 天 子 达 于 庶 人, 三 代
 
398􀅰 孔子改制考

共之.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 兄 百 官 皆 不 欲, 曰: 吾 宗 国 鲁 先 君

莫之行,吾先君亦莫 之 行 也, 至 于 子 之 身 而 反 之, 不 可. 且 «志» 曰:

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谓 然 友 曰: 吾 他 日 未 尝 学 问, 好 驰 马

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 其 不 能 尽 于 大 事,子 为 我 问 孟 子! 然

友复至邹问孟子.孟子曰:然,不 可 以 他 求 者 也. 孔 子 曰: 君 薨, 听 于

冢宰,雞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 官 有 司 莫 敢 不 哀, 先 之 也. 上 有 好

者,下必有 甚 焉 者 矣. 君 子 之 德, 风 也; 小 人 之 德, 草 也. 草 上 之 风,

必偃.是在世子.然友反命.世 子 曰: 然, 是 诚 在 我. 五 月 居 庐, 未 有

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 葬, 四 方 来 观 之, 颜 色 之 戚, 哭 泣 之

哀,吊者大悦.«孟子􀅰滕文公 ①»

滕文公问为 国.孟 子 曰:民 事 不 可 缓 也. «诗» 云:昼 尔 于 茅, 宵

尔索霤;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 之 为 道 也, 有 恒 产 者 有 恒 心, 无 恒

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 无 不 为 矣. 及 陷 乎 罪, 然 后 从 而 刑

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 位, 罔 民 而 可 为 也? 是 故 贤 君 必 恭 俭 礼 下,

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 为 仁 不 富 矣. 夏 后 氏 五 十 而 贡, 殷

人七十而 助, 周 人 百 亩 而 彻, 其 实 皆 什 一 也. 彻 者, 彻 也; 助 者, 藉

也.龙子曰:治地莫善 于 助, 莫 不 善 于 贡. 贡 者, 校 数 岁 之 中 以 为 常.

乐岁,粒米狼戾,多取 之 而 不 为 虐, 则 寡 取 之; 凶 年, 粪 其 田 而 不 足,

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 民 盻 盻 然, 将 终 岁 勤 动, 不 得 以 养 其 父 母,

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 在 其 为 民 父 母 也! 夫 世 禄,滕 固 行

之矣.«诗» 云: 雨 我 公 田, 遂 及 我 私. 惟 助 为 有 公 田. 由 此 观 之, 虽

周亦助也.设为庠序学校以 教 之. 庠 者, 养 也; 校 者, 教 也; 序 者, 射

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 三 代 共 之, 皆 所 以 明 人 伦 也. 人 伦

① “滕文公”,原作 “大悦”,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   儒教遍传天下战国秦汉时尤盛考 􀅰39
 9

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 法,是 为 王 者 师 也. «诗» 云: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 子 力 行 之, 亦 以 新 子 之 国! 使 毕 战

问井地.孟子曰:子之 君 将 行 仁 政, 选 择 而 使 子 子, 必 勉 之! 夫 仁 政,

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 谷 禄 不 平, 是 故 暴 君、 污 吏 必 慢 其

经界.经 界 既 正, 分 田 制 禄 可 坐 而 定 也. 夫 滕, 壤 地 褊 小, 将 为 君 子

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 人; 无 野 人, 莫 养 君 子. 请 野 九 一 而

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 下 必 有 圭 田, 圭 田 五 十 亩; 余 夫 二 十 五 亩.

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 守 望 相 助, 疾 病 相 扶 持, 则 百 姓 亲

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 公 田. 八 家 皆 私 百 亩, 同 养 公 田; 公

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 别 野 人 也. 若 夫 润 泽 之, 则 在 君 子 与 子 矣.

«孟子􀅰滕文»

孔子之 道, 仁 而 已 矣. 仁 始 于 父 母, 故 孝 弟 为 仁 之 本; 仁 极 于 天

下,故井田为仁 之 极. 国 君 首 从 孔 子 之 道 者, 魏 文 侯 为 先, 滕 文 公 次

之,二君 诚 贤 主 哉! 后 世 得 行 孔 子 之 道, 二 君 有 功 焉, 宜 配 享 孔 庙

者也.

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 北 学 于 中 国. 北 方 之 学 者, 未

能或之先也.«孟子􀅰滕文»

孟子曰:逃墨必 归 于 杨, 逃 杨 必 归 于 儒. 归, 斯 受 之 而 已 矣. «孟

子􀅰尽心»

当时七十子后学传道甚盛,杨、墨之徒多有逃而来归者.

齐宣王褒儒尊学,孟轲、淳于髡之 徒 受 上 大 夫 之 禄, 不 任 职 而 论 国

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盐铁论􀅰论儒»

孟子、荀卿,儒术之士.«战国策􀅰刘向序»

牛缺居上地,大儒也.下之邯郸, 遇 盗 于 耦 沙 之 中. 盗 求 其 橐 中 之

载,则与之;求其车马,则与之; 求 其 衣 被, 则 与 之. 牛 缺 出 而 去. 盗
 
400􀅰 孔子改制考

相谓曰:此天下之显人也,今辱之 如 此,此 必 愬 我 于 万 乘 之 主.万 乘 之

主必以国诛我,我必不生.不若相 与 追 而 杀 之, 以 灭 其 迹. «吕 氏 春 秋 􀅰

必已»

当时学儒者超旷如此,虽盗亦畏其贤,宜其教之盛也.

牛缺为上地大儒,下之邯郸,则赵 人 从 儒 教 而 有 盛 名 者. 且 当 时 惟

荀卿得称大儒,然则牛缺之成就可想,否亦陈良之俦也.

齐宣王问匡倩 曰: 儒 者 博 乎? 曰: 不 也. 王 曰: 何 也? 匡 倩 对 曰:

博贵枭, 胜 者 必 杀 枭. 杀 枭 者, 是 杀 所 贵 也. 儒 者 以 为 害 义, 故 不 博

也.又问曰:儒者弋乎? 曰:不也. 弋 者, 从 下 害 于 上 者 也, 是 从 下 伤

君者也.儒者以为害,故不弋. 又 问: 儒 者 鼓 瑟 乎? 曰: 不 也. 夫 瑟 以

小弦为大声,以大弦为 小 声, 是 大 小 易 序, 贵 贱 易 位. 儒 者 以 为 害 义,

故不鼓也.宣王曰:善.仲尼曰:与其使民谄下也,宁 使 民 谄 上. «韩 非

子􀅰外储说»

当时战国之儒教盛行天下,以儒 者 为 一 异 教 异 人, 戒 律 甚 严, 故 有

此问.匡倩所答,或有为而 言, 或 是 时 儒 教 持 戒 更 严, 如 宋 儒 之 严 谨,

故能变动天下欤?

吴起事悼 王, 使 私 不 害 公, 谗 不 蔽 忠, 言 不 取 苟 合, 行 不 取 苟 容,

行义不顾毁誉.«战国策􀅰秦»

吴起为曾子弟子,虽有失行,而曾闻儒者之道,故其行可取如是.

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将 惧 诛, 遂 保 守 聊 城 不 敢 归. 田 单 攻

之岁余, 士 卒 多 死, 而 聊 城 不 下. 鲁 连 乃 书 约 之, 矢 以 射 城 中, 遗 燕

将.燕将曰:敬闻命矣.因罢兵,到 读 而 去. 故 解 齐 国 之 围, 救 百 姓 之

死,仲连之说也.«战国策􀅰齐»

鲁仲连谓孟尝君曰:君好士未也.同上

十三年,诸侯举兵以伐齐.齐王 闻 之, 惕 然 而 恐, 召 其 群 臣 大 夫 告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   儒教遍传天下战国秦汉时尤盛考 􀅰40
 1

曰:有智为寡人用之.于是,博士淳于髡仰天大笑而不应.«说苑􀅰尊贤»

«汉书»:贾山之祖,为魏 文 侯 博 士. «史 记 􀅰 循 吏 传»: 公 仪 休 者,

鲁之博士也.«汉书􀅰伏胜传»:伏 生,故 为 秦 博 士.则 孔 子 之 道,已 行

于魏、鲁、秦之国矣.此云 “博士淳于髡”,齐亦立博士而尊孔子矣.

故商君以王道说孝公,不用,即 以 强 国 之 道, 卒 以 就 功. 邹 子 以 儒

术干世主,不用,即以变化始终之论,卒以显名.«盐铁论􀅰论儒»

商君、邹衍,固儒家后学也,但稍曲学阿世耳.

魏惠王死, 葬 有 日 矣, 天 大 雨 雪, 至 于 牛 目. 群 臣 多 谏 于 太 子 者,

曰:雪甚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 官 费 又 恐 不 给, 请 弛 期 更 日. 太 子

曰:为人子者,以民劳与官费用之 故, 而 不 行 先 王 之 葬, 不 义 也, 子 勿

复言.«吕氏春秋􀅰开春论»

魏有老儒,而不善济阳君.客有与老儒私怨者,因攻老儒杀之,以德

于济阳君,曰:臣为其不善君也,故为君杀之.济阳君因不察而赏之.一

曰:济阳君有少庶子,有 不 见 知 欲 入 爱 于 君 者.齐 使 老 儒 掘 药 于 马 梨 之

山,济阳少庶子欲以为功,入见于君,曰:齐使老儒掘药于马梨之山,名

掘药也,实间君之国.君杀之,是将以济阳君抵罪于齐矣,臣请刺之.君

曰:可.于是,明日 得 之 城,阴 而 刺 之,济 阳 君 还,益 亲 之. «韩 非 子 􀅰

内储»

子鱼生于战国之世,长 于 兵 戍 之 间, 然 独 乐 先 王 之 道, 讲 习 不 倦.

«孔丛子􀅰独治»

贾山祖父袪,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汉书􀅰贾山传»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史记􀅰吕不韦传»

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 修 列 大 夫 之 缺, 而 荀 卿 三 为 祭 酒

焉.齐人或谗荀卿,乃适楚,而春申 君 以 为 兰 陵 令. 春 申 君 死, 而 荀 卿

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史记􀅰孟荀列传»
 
402􀅰 孔子改制考

客说春 申 君 曰: 汤 以 亳, 武 王 以 鄗, 皆 不 过 百 里 以 有 天 下. 今 孙

子,天下贤人也.君籍之以百里之 势, 臣 窃 以 为 不 便 于 君, 何 如? 春 申

君曰:善.于是使人谢孙子.孙子去 之 赵, 赵 以 为 上 卿. 客 又 说 春 申 君

曰: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 管 仲 去 鲁 入 齐, 鲁 弱 而 齐 强. 夫 贤

者之所在,其君未尝不尊,国未尝 不 荣 也. 今 孙 子, 天 下 贤 人 也, 君 何

辞之? 春申君又 曰: 善. 于 是, 使 人 请 孙 子 于 赵, 孙 子 为 书 谢. «战 国

策􀅰楚»

元王惕然而悟.乃召博士卫平而问之.«史记􀅰龟策列传»

由是言之,楚亦立博士矣.

右儒教盛行于战国.

儒教盛行于秦

藏书策,习 谈 论, 聚 徒 役, 服 文 学 而 议 说, 世 主 必 从 而 礼 之, 曰:

敬贤士,先王之道也.«韩非子􀅰显学»

儒服带剑者众,而耕战之士寡.«韩非子􀅰问辨»

观此,可知儒教大行于秦,故谓之 “众”.

李斯与包丘子俱事荀卿.«盐铁论􀅰毁学»

斯知 “六艺”之归.«史记􀅰李斯列传»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 召 群 臣 而 议 曰: 古 者 五 帝 禅 贤, 三 王 世 继,

孰是将为之? 博士七十人未对.«说苑􀅰至公»

案:秦以 武 力 得 天 下, 然 能 立 博 士, 以 尊 孔 子 之 经, 且 多 至 七 十

人,孔子之学亦盛矣.

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 皇, 有 地 皇, 有 泰 皇, 泰 皇 最 贵. 臣 等

昧死 上 尊 号, 王 为 “泰 皇 ”, 命 为 “制 ”, 令 为 “诏 ”, 天 子 自 称 曰

“朕”.«史记􀅰秦始皇本纪»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   儒教遍传天下战国秦汉时尤盛考 􀅰40
 3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 «史

记􀅰李斯列传»

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 周 之 王 千 余 岁, 封 子 弟 功 臣, 自 为

枝辅.今陛下有海内, 而 子 弟 为 匹 夫, 卒 有 田 常、 六 卿 之 臣, 无 辅 拂,

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上 邹 峄 山. 立 石, 与 鲁 诸 儒 议, 刻 石 颂

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同上

诸儒疾秦焚 «诗»、«书»,诛 屘 文学.«史记􀅰封禅书»

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 博 士 七 十 人, 至 乎 泰 山 下. 诸 儒 生 或 议 曰:

古者封禅为蒲车,恶伤山之土石 草 木.扫 地 而 祭,席 用 苴 秸,言 其 易 遵

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 此 黜 儒 生. 诸 儒 既 黜, 不 得 与 封 禅

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即讥之.同上

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 龙 为 候. 今 上 祷 祠 备 谨, 而 有 此 恶

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史记􀅰秦始皇本纪»

使博士为 «仙真人»诗.

非博士 官 所 职, 天 下 敢 有 藏 «诗»、 «书»、 百 家 语 者, 悉 诣 守 尉,

杂烧之.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 前 收 天 下 书, 不 中 用 者 尽 去 之, 悉

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

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 为 妖 言 以 乱 黔 首. 于 是, 使 御 史 悉

案问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

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 下 初 定, 远 方 黔 首 未 集, 诸 生 皆 诵 法 孔 子,

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并同上

或疑博士仅掌通古今,岂知其皆诵法孔子乎?

叔 孙 通 者 , 薛 人 也 . 秦 时 以 文 学 征 , 待 诏 博 士 . «史 记 􀅰 刘 敬 叔 孙

通 传»
 
404􀅰 孔子改制考

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 蕲 入 陈, 于 公 何 如? 博 士 诸 生 三 十

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即反,罪死无赦.

乃赐叔孙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并同上

张苍,阳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 御 史, 主 柱 下 方 书. «汉 书 􀅰 张

苍列传»

子鱼居卫,与张耳、陈馀相善. 耳、 馀, 魏 之 名 士 也. 秦 灭 魏, 求

耳、鱼.惧走.会陈胜、吴广起兵 于 陈, 欲 以 诛 秦. 馀 谓 陈 王 曰: 今 必

欲定天下,取王侯者,其道莫若师 贤 而 友 智.孔 子 之 孙 今 在 魏,居 乱 世

能正其行,修其祖业,不为时变.其 父 相 魏, 以 圣 道 辅 战 国, 见 利 不 易

操,名诸侯,世有家法.其人通材足 以 干 天 下, 博 知 足 以 虑 未 形, 必 宗

此人,天 下 无 敌 矣. 陈 王 大 悦, 遣 使 者 赍 千 金, 加 束 帛, 以 车 三 乘 聘

焉.耳又使谓子鱼曰:天下之事已 可 见 矣. 今 陈 王 兴 义 兵, 讨 不 义, 子

宜速来以集其事.王又闻子贤,欲 咨 良 谋, 虚 意 相 望 也. 子 鱼 遂 往. 陈

王郊迎而执其手,议世务.子鱼以 霸 王 之 业 劝 之.王 悦 其 言,遂 尊 以 博

士,为太师咨度焉.«孔丛子􀅰独治»

良尝学礼淮阳.«汉书􀅰张陈王周传»

陈馀,大梁人,好儒术.«汉书􀅰陈馀列传»

伏生,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汉书􀅰伏胜传»

右儒教盛于秦.

儒教盛行于汉初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史记􀅰孔子世家»

当时孔子未一统,高祖以其为一方教主,故尊祀之.

陆生时时前说,称 «诗»、«书».高 帝 骂 之 曰:乃 公 居 马 上 而 得 之,

安事 «诗»、 «书»! 陆 生 曰: 居 马 上 得 之, 宁 可 以 马 上 治 之 乎? 且 汤、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   儒教遍传天下战国秦汉时尤盛考 􀅰40
 5

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 久 之 术 也. 昔 者, 吴 王 夫 差、 智 伯 极

武而亡; 秦 任 刑 法 不 变, 卒 灭 赵 氏. 乡 使 秦 已 并 天 下, 行 仁 义, 法 先

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高帝不怿而 有 惭 色,乃 谓 陆 生 曰:试 为 我 著 秦 所

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 成 败 之 国.陆 生 乃 粗 述 存 亡 之 征,凡

著十二篇.每 奏 一 篇, 高 帝 未 尝 不 称 善, 左 右 呼 万 岁, 号 其 书 曰 «新

语».«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上析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 天 下 安 用 腐 儒. 随 何 跪 曰: 夫 陛 下

引兵攻彭城,楚王未去齐也,陛下 发 步 卒 五 万 人,骑 五 千,能 以 取 淮 南

乎? 上曰:不能. 随 何 曰: 陛 下 使 何 与 二 十 人 使 淮 南, 至. 如 陛 下 之

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 五 千 也.然 而 陛 下 谓 何 腐 儒,为 天 下

安用腐儒,何也? «史记􀅰黥 ① 布列传»

陆贾、随何、郦 生, 今 人 以 为 开 国 辨 士 者, 而 皆 儒 也. 盖 自 战 国

来,儒生以辩定天下,故四科以言 语 次 德 行.儒 生 无 操 干 戈 之 功 者,闻

俎豆而 未 习 军 旅, 盖 教 之 宗 旨, 疾 火 攻, 疾 灭 国, 疾 取 邑, 故 不 言 兵

学.后世儒生争言兵学,失教旨矣.

骑士曰: 沛 公 不 好 儒, 诸 客 冠 儒 冠 来 者, 沛 公 辄 解 其 冠, 泄 溺 其

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上 说 也. 郦 生 曰: 弟 言 之. 骑 士 从 容 言

如郦生所诫者.沛公至高阳传舍, 使 人 召 郦 生. 郦 生 至, 入 谒, 沛 公 方

倨床使两女洗足,而见郦生.郦生 入, 则 长 揖 不 拜, 曰: 足 下 欲 助 秦 攻

诸侯乎? 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沛公 骂 曰: 竖 儒! 夫 天 下 同 苦 秦 久 矣, 故

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沛公方 洗, 问 使 者 曰: 何 如 也? 使 者 对 曰: 状 貌 类 大 儒, 衣 儒 衣,

冠侧注.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 以 天 下 为 事, 未 暇 见 儒 人 也. 郦 生

① “黥”,原作 “鲸”,误,校改.
 
406􀅰 孔子改制考

醱目案剑叱使者曰:走! 复入言沛 公, 吾 高 阳 酒 徒 也, 非 儒 人 也. 使 者

惧而失 谒, 跪 拾 谒, 还 走, 复 入 报 曰: 客, 天 下 壮 士 也, 叱 臣, 臣 恐,

至失谒.曰:走! 复入言,而公高阳 酒 徒 也. 沛 公 据 雪 足 杖 矛 曰: 延 客

入! 郦生入,揖沛公曰:足下甚苦, 暴 衣 露 冠, 将 兵 助 楚 讨 不 义, 足 下

何不自喜也? 臣 愿 以 事 见, 而 曰 “吾 方 以 天 下 为 事, 未 暇 见 儒 人 也 ”?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汉高以儒不言兵,且迂腐,故 不 好. 犹 方 有 事 之 际, 有 僧 来 见, 自

未暇见之.当时见儒别一衣冠,别一道术,有类此.

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 服, 服 短 衣, 楚 制, 汉 王 喜. 叔 孙

通之降汉,从 儒 生 弟 子 百 余 人, 然 通 无 所 言 进, 专 言 诸 故 群 盗 壮 士 进

之.«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短衣,楚制”,可知自楚以来至 汉 高, 皆 用 短 衣. 如 今 泰 西 君 相 俱

短衣,惟神父、牧师皆衣长衣.故当时惟儒服乃长衣也.

汉王拜叔孙通为博士,号稷嗣 君. 汉 五 年, 已 并 天 下, 诸 侯 共 尊 汉

王为皇帝于定陶,叔孙通就其仪 号.高 皇 帝 悉 去 秦 苛 仪 法,为 简 易.群

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 剑 击 柱, 高 帝 患 之. 叔 孙 通 知 上 益 厌 之 也,

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 成.臣 顾 征 鲁 诸 生,与 臣 弟 子 共 起 朝

仪.«史记􀅰叔孙通传»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 孙 通 因 进 曰: 诸 弟 子 儒 生 随 臣

久矣,与臣共为仪,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郎.同上

高祖以 征 伐 定 天 下, 而 缙 绅 之 徒 骋 其 知 辩,师 古 曰: 缙 绅, 儒 者 之 服 也.

并成大业.«汉书􀅰郦陆朱刘叔孙传»

高帝崩,孝 惠 即 位, 乃 谓 叔 孙 生 曰: 先 帝 园 陵 寝 庙, 群 臣 莫 能 习.

徙为太常,定宗 庙 仪 法. 及 稍 定, 汉 诸 仪 法, 皆 叔 孙 生 为 太 常 所 论 著

也.«史记􀅰刘敬叔孙通传»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   儒教遍传天下战国秦汉时尤盛考 􀅰40
 7

楚元王 交 字 游, 高 祖 同 父 少 弟 也. 好 书, 多 材 艺. 少 时 尝 与 鲁 穆

生、白生、申公俱受 «诗»于浮 丘 伯. 伯 者, 孙 卿 门 人 也. «汉 书 􀅰 楚 元

王传»

元王既至楚,以穆生、白生、申 公 为 中 大 夫. 高 后 时, 浮 丘 伯 在 长

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公俱卒业.文 帝 时, 闻 申 公 为 «诗» 最 精, 以 为

博士.元王好 «诗»,诸子皆读 «诗», 申 公 始 为 «诗» 传, 号 «鲁 诗».

元王亦次之 «诗»传,号曰 «元王诗».

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不耆 酒, 元 王 每 置 酒, 常 为 穆 生 设 醴. 及

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 退 曰: 可 以 逝 矣! 醴 酒 不 设, 王 之 意

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 卧. 申 公、 白 生 强 起 之 曰: 独 不 念 先

王之德与? 今王一旦 失 小 礼, 何 足 至 此! 穆 生 曰: «易» 称: 知 几 其 神

乎! 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 君 子 见 几 而 作, 不 俟 终 日. 先 王 之

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 今 而 忽 之, 是 忘 道 也. 忘 道 之 人, 胡

可与久处! 岂为区区之礼哉? 遂谢病去.并同上

梁怀王揖,文帝少子也.好 «诗»、«书».«汉书􀅰文三王传»

而苍乃自秦时为柱下御史,明习 天 下 图 书 计 籍, 又 善 用 算 律 历, 故

令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者.«汉书􀅰张苍列传»

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老诸 先 生, 问 所 以 安 集 百 姓. 而 齐 故 诸

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汉书􀅰曹参传»

曹参相齐时,诸儒百数言治,则知秦、汉之际,儒生固多矣.

贾生名谊,洛阳 人 也. 年 十 八, 以 能 诵 «诗» 属 «书» 闻 于 郡 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至 门 下, 甚 幸 爱. 孝 文 皇 帝 初 立, 闻 河

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 同 邑 而 常 学 事 焉,乃 征 为 廷 尉.廷

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 书. 文 帝 召 以 为 博 士. «史 记 􀅰 屈 贾

列传»
 
408􀅰 孔子改制考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 文 二 十 余 年, 天 下 和 洽, 宜 当 改 正 朔, 易 服 色,

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 具 其 事 仪 法, 色 尚 黄, 数 用 五, 为 官

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 让 未 遑 也. 诸 律 令 所 更 定, 及 列 侯

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 至 郡 守, 而 贾 嘉 最 好 学, 世 其 家, 与

余通书.至孝昭,列为九卿.并同上

吴公为李斯弟子,即荀卿再传.贾谊实荀卿后学也.

宋忠为中大夫,贾 谊 为 博 士, 同 日 俱 出 洗 沐, 相 从 论 议, 诵 «易»

先王圣人之道术,究遍人情,相视而叹.«史记􀅰日者列传»

鲁人公孙臣上书陈终始传五德事,言方今土德时,土德应黄龙见,当

改正朔、服色、制度.天子下其事与丞相议.丞相推以为今水德,始明正

十月上黑事,以为其言非是,请罢之.十五年,黄龙见成纪,天子乃复召

鲁公孙臣,以为博士,申明土德事.«史记􀅰孝文本纪»

公孙臣请改正朔、服色、制度,盖用 «春 秋» 改 制. 五 德 终 始, 亦

是儒家三统义,不得以邹衍黜之.

光又属意于殷,曰:意 好 数,公 必 谨 遇 之,其 人 圣 儒. «史 记 􀅰 扁 鹊

仓公列传»

儒之极者为圣儒,荀子所称 “于 礼 旁 皇 周 洽 之 圣 人 也”,即 圣 儒 也.

盖儒教中之极品名号,创教者不能名之,只能谓之神人矣.

贾山,颍川人也.祖父袪,故魏 时 博 士 弟 子 也. 山 受 学 袪, 所 言 涉

猎书记,不能为醇儒.«汉书􀅰贾山列传»

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 «易»于杨何.«史记􀅰太史公自序»

天官名义与 «七纬»合,亦孔学也.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 «尚书» 者, 独 闻 济 南 伏 生 故 秦 博 士, 治 «尚

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 人 往 受 之. 太 常 遣 错 受 «尚 书»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   儒教遍传天下战国秦汉时尤盛考 􀅰40
 9

伏生所.«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帝前二年用 皇 子 为 河 间 王. 好 儒 学, 被 服 造 次

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之游.«史记􀅰五宗世家»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 得 与 诸 生 游 士 居 数 岁. «史 记 􀅰 司 马 相 如

列传»

婴、蚡俱好儒术.«汉书􀅰田眅传»

儒有邪辟者,而先 王 之 道 不 废,何 也? 其 行 之 者 多 也. «淮 南 子 􀅰 修

务训»

右儒教盛行于汉初.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汉武帝罢黜百家专崇儒教

汉武后特尊孔子加崇异礼

汉武后崇尚儒术盛行孔子学校之制

汉武后崇尚儒术盛行孔子选举之制

两汉帝者及诸侯王皆受经通儒术 皇后附

两汉帝者屡诏诸儒评定 “五经”,以一学术

两汉廷议多召儒生

两汉学人皆从儒教

两汉郡吏皆以儒术化民

孔子之道,配神明,醇天地,育万 物, 本 末 精 粗, 六 通 四 辟, 无 乎

不在.诸子奋其螳斧,自取灭亡.自 获 麟 至 元 狩 三 百 年, 削 莠 铲 乱, 芟

墨夷老,天下归往,大道统一.非特 郡 国 立 学, 乃 至 裔 夷 遣 子, 章 缝 遍

于外域,“六经”揭于日月.«春秋»继周,范围百世,盛矣哉!

汉武帝罢黜百家专崇儒教

春秋大一 统 者, 天 地 之 常 经, 古 今 之 通 谊 也. 今 师 异 道, 人 异 论,

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持 一 统. 法 制 数 变, 下 不 知 所 守. 臣

愚以为诸不在 “六艺”之科、孔子 之 术 者, 皆 绝 其 道, 勿 使 并 进. 邪 辟

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自武帝 初 立, 魏 其、 武 安 侯 为 相 而 隆 儒 矣. 及 仲 舒 对 册, 推 明 孔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1
 1

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同上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 “六 经”. 遂 畴 咨 海 内, 举 其 俊 茂,

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 正 朔, 定 历 数, 协 音 律, 作 诗 乐, 建 封

襢,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 焉 可 述. 后 嗣 得 遵 洪 业, 而 有 三 代

之风.«汉书􀅰武帝本纪»

汉武帝 材 质 高 妙, 有 崇 先 广 统 之 规, 故 即 位 而 开 发 大 志, 考 合 古

今,模范前 圣 故 事, 建 正 朔, 定 制 度, 招 选 俊 杰, 奋 扬 威 怒, 义 四 加,

所征者服,兴 起 “六 艺 ”, 广 进 儒 术. 自 开 辟 以 来, 惟 汉 家 为 最 盛 焉,

故显为世宗,可谓卓尔绝世之主矣! «新论􀅰识通»

孔子制度,至孝武乃谓大行,乃 谓 一 统, 佛 法 之 阿 育 大 天 王 也. 自

此至今,皆尊用孔子.

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 之 臣. 孝 文 时 颇 征 用, 然 孝 文 帝 本

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 而 窦 太 后 又 好 黄、 老 之 术, 故 诸 博

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今上即 位, 赵 绾、 王 臧 之 属 明 儒 学, 而 上 亦

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 是 之 后, 言 «诗», 于 鲁 则 申 培 公,

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 «尚 书», 自 济 南 伏 生. 言 «礼», 自

鲁高堂 生. 言 «易», 自 菑 川 田 生. 言 «春 秋 », 于 齐、 鲁 自 胡 母 ① 生,

于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 侯 田 蚡 为 丞 相,绌 黄 老、刑 名 百 家 之

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 «春 秋» 白 衣 为 天 子 三 公,封 以 平

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史记􀅰儒林列传»

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后汉􀅰党锢传»

自武帝立 “五经”博士,开弟 子 员, 设 科 射 策, 劝 以 官 禄, 讫 于 元

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寖盛,支叶蕃 滋, 一 经 说 至 百 余 万 言, 大 师 众 至

① “母”,«史记􀅰儒林列传» 作 “毋”.下同.
 
412􀅰 孔子改制考

千余人.«汉书􀅰儒林传»

古无学校、选举,三 桓 七 穆, 只 有 世 卿. 虽 颜、 冉 龙 翰 凤 雏, 曾、

闵兰薰雪白,不登孝廉,岂有甲乙? 自 孔 子 讥 世 卿, 立 科 举, 田 野 之 秀

乃有登进. «春 秋» 虽 改 制 而 未 行, 至 汉 武 乃 始 创 行 之, 迄 今 二 千 年,

虽少有更变,大端仍自汉武始.汉武之功亦大矣!

右汉武帝罢黜百家,专崇儒教.

汉武后特尊孔子加崇异礼

建武五年冬十月,还,幸鲁,使大司空祠孔子.«后汉􀅰光武帝纪»

建武十四年,四月辛巳,封孔子后志为褒成侯.同上

永平十五年,幸孔子宅,祠仲尼 及 七 十 二 弟 子. 亲 御 讲 堂, 命 皇 太

子、诸王说经.«后汉􀅰明帝纪»

明帝最尊孔子,为帝王诣阙里之始.

元和二年春,帝东巡狩,还过鲁, 幸 阙 里, 以 太 牢 祠 孔 子 及 七 十 二

弟子,作六代之乐,大会孔氏男子二十 以 上 者 六 十 三 人,命 儒 者 讲 «论

语 ①».«后汉􀅰儒林传»

后汉时,六代之乐犹存.大合孔子之乐,亲谒阙里,自此始.

延光三年戊 戌 ② , 祀 孔 子 及 七 十 二 弟 子 于 阙 里, 自 鲁 相、 令、 丞、

尉 ③ 属、妇女、诸生悉会,赐褒成侯以下帛各有差.«后汉􀅰安帝纪»

光和元年,遂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后汉􀅰蔡邕传»

备博士,广太学而祀孔子焉,礼也.«申鉴􀅰时事»

右汉武后特尊孔子,加崇异礼.

① “语”,原缺,校补.
② “戌”,原作 “辰”,误,校改.
③ “尉” 下,«后汉书» 有 “及孔氏亲”.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1
 3

汉武后崇尚儒术盛行孔子学校之制

绥和五年,又上宾磬十六.刘向 以 为 美 化 所 降, 用 立 辟 雍, 而 士 多

仁孝,女性贞.«华阳国志»

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 筑 舍 万 区, 作 市、 常 满 仓, 制 度

甚盛.立 «乐经»,益博士员, 经 各 五 人. 征 天 下 通 一 艺 教 授 十 一 人 以

上.«汉书􀅰王莽传»

昭帝时举贤良文学,增博士弟子 员 满 百 人, 宣 帝 末 增 倍 之. 元 帝 好

儒,能通一经者皆复.数年,以用度 不 足, 更 为 设 员 千 人, 郡 国 置 “五

经”百石卒史.成 帝 末, 或 言 孔 子 布 衣 养 徒 三 千 人, 今 天 子 太 学 弟 子

少,于是增弟子员三千人.岁余, 复 如 故. 平 帝 时, 王 莽 秉 政, 增 元 士

之子得受业如弟子,勿以为员,岁课甲 科 四 十 人 为 郎 中,乙 科 二 十 人 为

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汉书􀅰儒林传»

夏,安汉公奏车服制度,吏民 养 生、 送 终、 嫁 娶、 奴 婢、 田 宅、 器

械之品.立官稷及学官.郡国 曰 学, 县、 道、 邑、 侯 国 曰 校. 校 学 置 经

师一人.乡曰庠,聚曰序.庠序置 «孝经»师一人.«汉书􀅰孝平皇帝纪»

及王莽为宰衡,欲耀众庶,遂 兴 辟 雍, 因 以 篡 位, 海 内 畔 之. 世 祖

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改定京师于 土 中. 即 位 三 十 年, 四 夷 宾 服, 百 姓

家给,政教清明,乃营立明堂、辟 雍. 显 宗 即 位, 躬 行 其 礼, 宗 祀 光 武

皇帝于明堂,养三老五更于辟雍.«汉书􀅰礼乐志»

建武五年,初起太学.车驾还宫,幸太学,赐博士弟子各有差. «后

汉􀅰儒林列传»

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

帝临辟雍,于行礼中拜恭为司空.儒者以为荣.

论曰:自光 武 中 年 以 后, 干 戈 稍 戢, 专 事 经 学, 自 是 其 风 世 笃 焉.
 
414􀅰 孔子改制考

其服儒衣,称先王,游庠序,聚横塾 者, 盖 布 之 于 邦 域 矣. 若 乃 经 生 所

处,不远万里之路,精庐暂建,赢粮 动 有 千 百; 其 耆 名 高 义, 开 门 受 徒

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

中元元年,初建三雍.明 帝 即 位,亲 行 其 礼.天 子 始 冠 通 天,衣

日月 , 备 法 物 之 驾 , 盛 清 道 之 仪 , 坐 明 堂 而 朝 群 后 , 登 灵 台 以 望 云 物 ,

袒割辟雍 之 上, 尊 养 三 老 五 更. 飨 射 礼 毕, 帝 正 坐 自 讲, 诸 ①儒 执 经

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其 后 复 为 功 臣

子孙 , 四 姓 末 属 , 别 立 校 舍 , 搜 选 高 能 , 以 受 其 业 . 自 期 门 羽 林 之 士 ,

悉 令 通 «孝 经» 章 句 . 匈 奴 亦 遣 子 入 学 . 济 济 乎 , 洋 洋 乎 , 盛 于 永 平

矣! 并同上

“三雍”为 明 堂、 太 学、 灵 台, 王 莽 行 之 不 成. 光 武 三 十 年 营 之,

至明帝始行,为行孔 子 三 雍 之 制 之 始. 冠 通 天, 冕 也; 衣 日 月, 衮 也.

明帝从孔子衣服 之 制, 直 至 明 世 犹 用 之. 今 蟒 袍 朝 服, 尚 有 藻 火 粉 米,

亦衮之余也.养老亦孔 子 之 制. 明 帝 袒 割 养 老, 飨 射 遍 举, 执 经 自 讲,

圜桥亿万,孔学之行,古今为最盛矣.

孝明皇 帝 垂 情 古 典, 游 意 经 艺, 每 飨 射 礼 毕, 正 坐 自 讲, 诸 儒 并

听,四方欣欣.虽阙里之化,矍相 之 事, 诚 不 足 言. 又 多 征 名 儒, 以 充

礼官.«后汉􀅰樊宏传»

永平九年,为四姓小侯开立学校,置 “五经”师.«后汉􀅰明帝纪»

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 前. 荣 被 服 儒 衣, 温 恭 有 蕴 藉, 辩 明

经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 人, 儒 者 莫 之 及, 特 加 赏 赐. 又 诏 诸

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后荣入会 庭 中, 诏 赐 奇 果, 受 者 皆 怀 之, 荣 独

举手捧之以拜.帝笑指之曰:此真儒生也.«后汉􀅰桓荣传» 

① “诸”, 原 作 “说”, 误 , 校 改 .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1
 5

建初四 ① 年十一月壬戌,诏曰:盖三代导人,教 学 为 本.汉 承 暴 秦,

褒显儒术,建立 “五经”, 为 置 博 士. 其 后 学 者 精 进. 虽 曰 承 师, 亦 别

名家.孝宣皇帝以为去圣久远,学不 厌 博, 故 遂 立 大、 小 夏 侯 «尚 书»,

后又立 京 氏 «易 », 至 建 武 中, 复 置 颜 氏、 严 氏 «春 秋 », 大、 小 戴

«礼»博士.此皆所以 扶 进 微 学,尊 广 道 艺 也. 中 元 元 年 诏 书, “五 经”

章句烦多,议欲减省.至永平元年, 长 水 校 尉 儵 奏 言: 先 帝 大 业, 当 以

时施行.使诸儒共正经义,颇令学 者 得 以 自 助. 孔 子 曰: 学 之 不 讲, 是

吾忧也.又曰:博学而笃志,切问 而 近 思, 仁 在 其 中 矣. 於 戏, 其 勉 之

哉! 于是下 太 常, 将、 大 夫、 博 士、 议 郎、 郎 官 及 诸 生、 诸 儒 会 白 虎

观,讲议 “五经”同异,使五官中郎 将 魏 应 承 制 问, 侍 中 淳 于 恭 奏, 帝

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 «白虎议奏».«后汉􀅰章帝纪»

元和二 年, 赐 博 士 员 弟 子 见 在 太 学 者 布, 人 三 匹. 令 郡 国 上 明 经

者,口十万以上五人,不满十万三人.«后汉􀅰章帝纪»

初,酺之为大匠,上言:孝文皇帝 始 置 一 经 博 士, 武 帝 大 合 天 下 之

书,而孝宣论 “六经”于石渠,学 者 滋 盛, 弟 子 万 数. 光 武 初 兴, 愍 其

荒废,起太学博士舍、内外讲堂, 诸 生 横 卷, 为 海 内 所 集. 明 帝 时, 辟

雍始成,欲毁太学,大尉赵 熹 以 为 太 学、 辟 雍 皆 宜 兼 存, 故 并 传 至 今.

«后汉􀅰翟紃传»

时郡学 久 废, 德 乃 修 起 横 舍, 备 俎 豆 黻 冕, 行 礼 奏 乐. 又 尊 飨 国

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后汉􀅰鲍永传»

永元十二年壬子,赐博士员弟 子 在 太 学 者 布, 人 三 匹. «后 汉 􀅰 和 殇

帝纪»

永元十四年三月戊辰,临辟雍,飨射,大赦天下.同上

① “四”,原作 “三”,误,校改.
 
416􀅰 孔子改制考

延光三年壬戌,车驾还京师,幸太学.«后汉􀅰安帝纪»

永建六年秋九月辛巳,缮起大学.«后汉􀅰顺帝纪»

阳嘉元年庚寅,帝临辟雍飨射,大赦天下.同上

阳嘉元 年, 太 学 新 成, 诏 试 明 经 者 补 弟 子, 增 甲 乙 之 科, 员 各 十

人.除京师及 郡 国 耆 儒 年 六 十 以 上 为 郎、 舍 人、 诸 王 国 郎 者 百 三 十 八

人.«后汉􀅰左雄列传»

顺帝感翟酺之言,乃更修黉宇,凡 所 造 构 二 百 四 十 房, 千 八 百 五 十

室.«后汉书􀅰儒林列传» 

熹平四年, 灵 帝 乃 诏 诸 儒 正 定 “五 经 ”, 刊 于 石 碑, 为 古 文、 篆、

隶三体书法,以相参检,树之学门,使天下咸取则焉.«后汉􀅰儒林传»

邕以经籍 去 圣 久 远, 文 字 多 谬, 俗 儒 穿 凿, 疑 误 后 学. 熹 平 四 年,

乃与五官中郎将 堂 谿 典、 光 禄 大 夫 杨 赐、 谏 议 大 夫 马 日 孃、 议 郎 张 驯、

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 “六 经” 文 字. 灵 帝 许 之. 邕 乃 自 书 册

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 儒 晚 学,咸 取 正 焉. «后 汉 􀅰

蔡邕传»

今欲考孔子正字,当以邕 «石经»为定.邕 所 书 有 «公 羊»、 «欧 阳

尚书»,盖今学正宗也.

光和五年十二月,还,幸太学.«后汉􀅰灵帝纪»

夫 “五经”亦汉家之所立,儒生善 政 大 义 皆 出 其 中. 董 仲 舒 表 «春

秋»之义, 稽 合 于 律, 无 乖 异 者. 然 则 «春 秋 », 汉 之 经, 孔 子 制 作,

垂遗于汉.«论衡􀅰程材»

«春秋»,汉之经,汉家善政皆出 其 中, 盖 汉 人 政 事 皆 法 孔 经, 非 同

后世仅资考据也.

右汉武后崇尚儒术,盛行孔子学校之制.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1
 7

汉武后崇尚儒术盛行孔子选举之制

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 乃 请 曰: 丞 相 御 史 言: 制 曰: 盖 闻 导

民以礼,风之以乐.婚 姻 者, 居 室 之 大 伦 也. 今 礼 废 乐 崩, 朕 甚 愍 焉.

故详延天下方正 博 闻 之 士, 咸 登 诸 朝. 其 令 礼 官 劝 学, 讲 议 洽 闻 兴 礼,

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与博士弟子, 崇 乡 里 之 化, 以 广 贤 材 焉. 谨 与 太

常臧、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 道, 乡 里 有 教, 夏 曰 校, 殷 曰 序, 周 曰

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 也, 加 之 刑 罚. 故 教 化 之 行 也, 建 首

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今陛下 昭 至 德, 开 大 明, 配 天 地, 本 人 伦, 劝

学修礼, 崇 化 厉 贤, 以 风 四 方, 太 平 之 原 也. 古 者 政 教 未 洽, 不 备 其

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 弟 子 五 十 人,复 其 身.太 常 择 民 年 十

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 郡 国 县 道 邑 有 好 文 学, 敬 长 上, 肃

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 相 长 丞 上 属 所 二 千 石,二 千 石 谨 察

可者,当 与 计 偕, 诣 太 常, 得 受 业 如 弟 子. 一 岁 皆 辄 试, 能 通 一 艺 以

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弟 可 以 为 郎 中 者, 太 常 籍 奏. 即 有 秀 才 异 等,

辄以名闻.其不事 学 若 下 材 及 不 能 通 一 艺, 辄 罢 之, 而 请 诸 不 称 者 罚.

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 际, 通 古 今 之 义, 文 章 尔 雅, 训 辞 深

厚,恩施甚美.小吏浅 闻, 不 能 究 宣, 无 以 明 布 谕 下. 治 礼 次 治 掌 故,

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 比 二 百 石 以 上,及 吏 百 石 通 一 艺

以上,补 左 右 内 史、 大 行 卒 史; 比 百 石 以 下, 补 郡 太 守 卒 史. 皆 各 二

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若不 足, 乃 择 掌 故, 补 中 二 千 石 属, 文 学

掌故补郡属,备员.请著功令. 佗 如 律 令. 制 曰: 可. 自 此 以 来, 则 公

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史记􀅰儒林列传»

以孔子之学立学官选举,自此始,遂至于今.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贤良 文 学 之 士. 是 时 弘 年 六 十, 征 以 贤
 
418􀅰 孔子改制考

良为博士.«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百余人.

上方乡文学,招俊 ,以广儒、墨.并同上

武帝时,征北海太守诣行在所.有 文 学 卒 史 王 先 生 者, 自 请 与 太 守

俱.«史记􀅰滑稽传»

上召视诸儒.«汉书􀅰董仲舒传»

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同上

公孙 弘 年 四 十 余, 乃 学 «春 秋 » 杂 说, 武 帝 初 即 位, 招 贤 良 文 学

士,是时弘年六十,以贤良征为博士.«汉书􀅰公孙弘传»

喜举孝廉为郎,曲 台 署 长,病 免,为 丞 相 掾.博 士 缺. «前 汉 书 􀅰 儒

林传»

建元元年,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鲁申公. «汉

书􀅰武帝纪»

五年,置 “五经”博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夏六月,诏曰: 盖 闻 导 民 以 礼, 风 之 以 乐, 今 礼 坏 乐 崩, 朕 甚 闵

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 朝. 其 令 礼 官 劝 学, 讲 议 洽 闻, 举 遗

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 议 予 博 士 弟 子, 崇 乡 党 之 化, 以 厉 贤 材 焉.

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并同上

始元五年,诏曰:朕以眇身获 保 宗 庙, 战 战 栗 栗, 夙 兴 夜 寐, 修 古

帝王之事,通保傅,传 «孝经»、 «论 语»、 «尚 书», 未 云 有 明. 其 令 三

辅、太常举贤良各二人,郡国文学高第各一人.«汉书􀅰孝昭皇帝纪»

孝宣 承 统, 纂 修 洪 业, 亦 讲 论 “六 艺”, 招 选 茂 异, 而 萧 望 之、 梁

丘贺、夏侯胜、韦玄成、严彭祖、尹 更 始 以 儒 术 进, 刘 向、 王 褒 以 文 章

显.«史记􀅰平津侯列传»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1
 9

夏四月 庚 午, 地 震. 诏 内 郡 国 举 文 学 高 第 各 一 人. «汉 书 􀅰 孝 宣 皇

帝纪»

丞相、御史其与列侯、中二千石 博 问 经 学 之 士, 有 以 应 变, 辅 朕 之

不逮,毋有所讳.令三辅、太常、内郡国举贤良方正各一人.

元康元年秋八月,诏曰:朕不明 “六艺”,郁于大道,是以阴阳风雨

未时.其博举吏民,厥身修正,通文学,明于先王之术,宣究其意者,各

二人,中二千石各一人.并同上

是时,宣帝循武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汉书􀅰刘向传»

丞相、御史、中二千石举茂材异等直言极谏之士,朕将亲览焉. «汉

书􀅰孝元皇帝纪»

永光元年二月,诏丞相、御史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者.

其令内郡国举茂材异等贤良直言之士各一人.

建昭四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 十 一 人 循 行 天 下,存 问 耆 老 鳏 寡 孤

独乏困失职之人,举茂材特立之 士.相 将 九 卿,其 帅 意 无 怠,使 朕 获 观

教化之流焉.并同上

元帝少而好儒,及即位,征用 儒 生, 委 之 以 政, 贡、 薛、 韦、 匡 迭

为宰相.«汉书􀅰孝元帝纪赞»

建始二年二月,诏三辅内郡举贤良方正各一人.«汉书􀅰孝成皇帝纪»

丞相、御史与将军、列侯、中二千石 及 内 郡 国 举 贤 良 方 正 能 直 言 极

谏之士,诣公车,朕将览焉.

阳朔二年, 诏 曰: 古 之 立 太 学, 将 以 传 先 王 之 业, 流 化 于 天 下 也.

儒林之官,四海渊源,宜皆明于古 今, 温 故 知 新, 通 达 国 体, 故 谓 之 博

士.否则学者无述焉,为下所轻,非 所 以 尊 道 德. 工 欲 善 其 事, 必 先 利

其器.丞相、御史其 与 中 二 千 石、 二 千 石 杂 举 可 充 博 士 位 者, 使 卓 然

可观.
 
420􀅰 孔子改制考

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意乃招贤选 士 之 路 郁 滞 而 不 通 与,将 举 者 未 得

其人也.其举敦厚有行义能直言者,冀闻切言嘉谋,匡朕之不逮.

元延元年,诏曰:乃者,日蚀星陨, 谪 见 于 天, 大 异 重 仍, 在 位 默

然,罕有忠言.今孛星见于东井, 朕 甚 惧 焉. 公 卿 大 夫、 博 士、 议 郎 其

各悉心,惟思变意,明以经对,无有 所 讳.与 内 郡 国 举 方 正 能 直 言 极 谏

者各一人.并同上

贡禹字 少 翁, 琅 邪 人 也. 以 明 经 絜 行 著 闻, 征 为 博 士. «汉 书 􀅰 贡

禹传»

彭宣字子佩,淮阳阳夏人也.治 «易» 事 张 禹,举 为 博 士. «汉 书 􀅰

彭宣传»

王吉字子阳,琅邪臯虞人也.小时学明经,以郡吏举孝廉为郎. «汉

书􀅰王吉传»

贤为人质朴少欲,质志于学,兼通 «礼»、 «尚 书»,以 «诗» 教 授,

号称邹鲁大儒.征为博士.«汉书􀅰韦贤传»

玄成字少 翁, 以 父 任 为 郎, 常 侍 骑. 少 好 学, 修 父 业, 尤 谦 逊 下

士.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 载 送 之, 以 为 常. 其 接 人, 贫 贱 者 益

加敬,繇是名誉日广.以明经擢为谏大夫.同上

疏广 字 仲 翁, 东 海 兰 陵 人 也. 少 好 学, 明 «春 秋», 家 居 教 授, 学

者自远方至.征为博士太中大夫.«汉书􀅰疏广传»

愿与大 臣 延 及 儒 生, 述 旧 礼, 明 王 制, 驱 一 世 之 民, 济 之 仁 寿 之

域.«汉书􀅰礼乐志»

宣帝时,闻京房为 «易»明,求其门人,得贺.«汉书􀅰儒林传»

宣帝时,汝南桓宽次公治 «公羊 春 秋», 举 为 郎. «汉 书 􀅰 公 孙 刘 田 王

杨蔡陈郑传赞»

方进 读, 经 博 士 受 «春 秋». 积 十 余 年, 经 学 明 习, 徒 众 日 广, 诸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2
 1

儒称之. 以 射 策 甲 科 为 郎. 二 三 岁, 举 明 经, 选 议 郎. «前 汉 书 􀅰 翟 方

进传»

永少为长安小史,后博学经书. 建 昭 中, 御 史 大 夫 繁 延 寿, 闻 其 有

茂材,除补属,举为太常丞.«汉书􀅰谷永传»

师丹治 «诗»,事匡 衡. 举 孝 廉 为 郎. 元 帝 末, 为 博 士. «汉 书 􀅰 师

丹传»

袁安祖父良,习孟氏 «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后 汉 􀅰 袁

安传»

兒宽,千乘人 也. 治 «尚 书 », 事 欧 阳 生. 以 郡 国 选 诣 博 士. «汉

书􀅰兒宽传»

魏相 徙 平 陵. 少 学 «易», 为 郡 卒 史, 举 贤 良, 以 对 策 高 第, 为 茂

陵令.«汉书􀅰魏相传»

眭弘少时好侠,斗 鸡 走 马, 长 乃 变 节, 从 嬴 公 受 «春 秋». 以 明 经

为议郎.«前汉书􀅰眭弘传»

胜少孤,好学,从 始 昌 受 «尚 书» 及 «洪 范 五 行 传», 说 灾 异. 后

事简卿,又从欧阳氏问.为学精孰, 所 问 非 一 师 也. 善 说 礼 服. 征 为 博

士.«汉书􀅰夏侯胜传»

京房字君明,东郡顿丘人也.治 «易», 事 梁 人 焦 延 寿. 延 寿 字 赣.

赣贫贱,以好学得幸梁王.«前汉书􀅰京房传»

望之好学,治 «齐诗», 事 同 县 后 仓 且 十 年. 以 令 诣 太 常 受 业, 复

事同学博士白奇,又从 夏 侯 胜 问 «论 语»、 礼 服. 京 师 诸 儒 称 述 焉. 是

时大将军霍光秉政,长史丙吉荐儒生王仲翁与望之等数人,皆召见. «汉

书􀅰萧望之传»

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 尤 精 力 过 绝 人. 诸 儒 为 之 语 曰: 无

说 «诗»,匡鼎来;匡说 «诗»,解人 颐. 衡 射 策 甲 科, 以 不 应 令 除 为 太
 
422􀅰 孔子改制考

常掌故,调补平原文学.学者多上 书 荐 衡 经 明, 当 世 少 双. «前 汉 书 􀅰 匡

衡传»

子咸亦明经,历位九卿,家世多为博士者.同上

马宫字游卿,东海戚人也.治 «春秋»严氏,以射策甲科为郎. «前

汉书􀅰马宫传»

禹壮,至 长 安 学, 从 沛 郡 施 雠 受 «易 », 琅 邪 王 阳、 胶 东 庸 生 问

«论语».既皆明习,有徒众.举为郡文学.«前汉书􀅰张禹传»

臣请选郎通经术有 行 义 者 与 王 起 居, 坐 则 诵 «诗»、 «书», 立 则 习

礼容,宜有益.王许之.遂乃选郎中张安等十人.«汉书􀅰循吏传􀅰龚遂»

自孝武兴学,公孙弘以儒相,其后 蔡 义、韦 贤、玄 成、匡 衡、张 禹、

翟方进、孔光、平当、马宫及当子晏,咸以儒宗居宰相位,服儒衣冠,传

先王语.«汉书􀅰匡张孔马传赞»

建武六年,敕公卿举贤良、方正各一人.«后汉􀅰光武帝纪»

建武七年 夏 四 月 壬 午, 诏 曰: 此 阴 阳 错 谬, 日 月 薄 食. 百 姓 有 过,

在予一人,大赦天下.公、卿、司 隶、 州 牧 举 贤 良、 方 正 各 一 人, 遣 诣

公车,朕将览试焉.同上

光武即 位, 知 湛 名 儒 旧 臣, 欲 令 干 任 内 职, 征 拜 尚 书, 使 典 定 旧

制.«后汉􀅰伏湛传»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后汉􀅰卓茂传»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 以 儒 显, 征 试 博 士. «后 汉 􀅰 蔡

茂传»

永平十年,召校官 弟 子 作 雅 乐, 奏 «鹿 鸣», 帝 自 御 埙 篪 和 之, 以

娱嘉宾.还,幸南顿,劳飨三老、官禹.«后汉􀅰明帝纪»

校官奏乐,帝御埙篪,极行孔子 之 礼 乐 矣. 后 世 校 官 弟 子, 岂 能 望

清光乎?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2
 3

杨终年 十 三 为 郡 小 吏, 太 守 奇 其 才, 遣 诣 京 师 受 业, 习 «春 秋 ».

显宗时,征诣兰台,拜校书郎.«后汉􀅰杨终传»

荀爽、郑玄、申屠蟠俱以儒行为处士,累征.«后汉􀅰荀韩钟陈列传»

建初五年,公卿已下,其举直言 极 谏、 能 指 朕 过 失 者 各 一 人, 遣 诣

公车,将亲览问焉.其以岩穴为先,勿取浮华.«后汉􀅰章帝纪»

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 石、 郡 国 守 相 举 贤 良 方 正、 能 直 言

极谏之士各一人.夏五月辛酉 ① ,初举孝廉、郎中宽博有谋、任典城者,

以补长、相.秋七月辛亥,诏以上林池巉田赋与贫人.同上

永元六年, 其 令 三 公、 中 二 千 石、 二 千 石、 内 郡 守 相 举 贤 良 方 正、

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昭岩穴, 披 幽 隐, 遣 诣 公 车, 朕 将 悉 听 焉. 帝

乃亲临策问,选补郎吏.«后汉􀅰和殇帝纪» 

永元十三年正月丁丑,帝幸东 观, 览 书 林, 阅 篇 籍, 博 选 术 艺 之 士

以充其官.

永元十三年丙辰,诏曰:幽、并、凉州 户 口 率 少, 边 役 众 剧, 束 修

良吏,进仕路狭.抚接夷狄,以人为 本.其 令 缘 边 郡 口 十 万 以 上 岁 举 孝

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并同上

永初元 年 三 月 癸 酉, 日 有 食 之. 诏 公、 卿、 内 外 众 官、 郡 国 守 相,

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 «后
汉􀅰安帝纪»

永初二年,诏公卿举儒术笃学者,太将军邓骘举丕.«后汉􀅰鲁恭传»

永初五年,其令三公、特进、侯、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守、诸侯相

举贤良方正、有道术,达于政化、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及至孝与众卓

异者,并遣公车,朕将亲览焉.«后汉􀅰安帝纪»

① “酉”,原作 “卯”,误,校改.
 
424􀅰 孔子改制考

元 ① 初六年壬子,诏 三 府 选 掾 属 高 第,能 惠 利 牧 养 者 各 五 人, 光 禄

勋与中郎 将 选 孝 廉 郎, 宽 博 有 谋, 清 白 行 高 者 五 十 人, 出 补 令、 长、

丞、尉.同上

先是博士选举多 不 以 实, 震 举 荐 明 经 名 士 陈 留 杨 伦 等, 显 传 学 业,

诸儒称之.«后汉书􀅰杨震传»

建光元年己巳,令公、卿、特进、 侯、 中 二 千 石、 二 千 石、 郡 国 守

相,举有道 之 士 各 一 人. 赐 鳏、 寡、 孤、 独、 贫 不 能 自 存 者 谷, 人 三

斛.«后汉􀅰安帝纪»

延光二年八月庚 午, 初 令 三 署 郎 通 达 经 术 任 牧 民 者, 视 事 三 岁 以

上,皆得察举.同上

辛卯,初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

乃得应选.其有茂才异行,若颜渊、子奇,不拘年齿.«后汉􀅰顺帝纪»

闰月丁亥,令诸 以 诏 除 为 郎,四 ② 十 以 上 课 试 如 孝 廉 科 者, 得 参 廉

选,岁举一人.同上

太学新成,诏试明经者补弟子,增甲乙之科,员各十人.除京师及郡

国耆儒年六十以上为郡、舍人、诸王国郎者百三十八人.«后汉􀅰左雄传»

雄又奏征海内名儒为博士,使公 卿 子 弟 为 诸 生. 有 志 操 者, 加 其 俸

禄.乃汝南谢廉、河南 赵 建, 年 始 二 十, 各 能 通 经, 雄 并 奏 拜 童 子 郎.

于是,负书来学,云集京师.同上

二年辛酉,除京师 耆 儒 年 六 十 以 上 四 十 八 人 补 郎、 舍 人 及 诸 王 国

郎.«后汉􀅰顺帝纪»

辛亥,诏公卿、 郡 守、 国 相, 举 贤 良 方 正、 能 直 言 极 谏 之 士 各 一

① “元”,原作 “永”,误,校改.
② “四” 前,«后汉书» 有 “年”.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2
 5

人.同上

宋登少传 «欧阳尚书»,教授数千人.顺帝以登明识礼乐,使持节临

太学,奏定典律.«后汉􀅰儒林传􀅰宋登»

蔡玄学通 “五经”,门徒 常 千 人, 其 著 录 者 万 六 千 人. 顺 帝 特 诏 征

拜议郎,讲论 “五经”异同.«后汉􀅰儒林传􀅰蔡玄»

二月丙辰, 诏 大 将 军、 公、 卿 举 贤 良 方 正、 能 探 颐 索 隐 者 各 一 人.

«后汉􀅰顺冲质帝纪»

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后汉􀅰张皓传»

庚戌,诏三公、特进、侯、卿、校尉,举 贤 良 方 正、 幽 逸 修 道 之 士

各一人.«后汉􀅰冲帝纪» 

本初元年夏四月庚辰,令 郡 国 举 明 经,年 五 十 以 上、七 十 以 下 诣

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岁满课 试,以 高 第 五 人 补 郎

中,次五人太子舍人.又千石,六 百 石、四 府 掾 属、三 署 郎、四 姓 小

侯 先 能 通 经 者 , 各 令 随 家 法 , 其 高 第 者 上 名 牒 , 当 以 次 赏 进 . «后 汉 􀅰

质帝纪»

建和元年,诏大将军、公、卿、校 尉 举 贤 良 方 正、 能 直 言 极 谏 者 各

一人.«后汉􀅰桓帝纪» 

建和元 年, 又 诏 大 将 军、 公、 卿、 郡、 国, 举 至 孝、 笃 行 之 士 各

一人.

建和三年六月庚子,诏大将军、 三 公、 特 进、 侯, 其 与 卿、 校 尉 举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

永兴二年癸卯,京师地震,诏 公、 卿、 校 尉 举 贤 良 方 正、 能 直 言 极

谏者各一人.

延熹八年,诏公、卿、校尉举贤良方正.并同上

典少笃行隐约,博学经书,弟子自远方至.建和初,四府表荐,征拜议
 
426􀅰 孔子改制考

郎,侍讲禁内.«后汉􀅰赵典传»

长,好经学,博通书传,以 «尚书»教授.举孝廉.«后汉􀅰寒朗传»

建宁元年五月丁未朔,日有食 之. 诏 公、 卿 以 下 各 上 封 事, 及 郡 国

守相举有道之士 各 一 人. 又 故 刺 史、 二 千 石 清 高 有 遗 惠, 为 众 所 归 者,

皆诣公车.«后汉􀅰灵帝纪»

灵帝初,代周景为太尉.矩再为 上 公, 所 辟 召 皆 名 儒 宿 德. 不 与 州

郡交通.«后汉􀅰循吏列传􀅰刘矩»

熹平五年,试太学生年六十以上 百 余 人, 除 郎 中、 太 子 舍 人 至 王 家

郎、郡国文学吏.«后汉􀅰灵帝纪»

初平四年九月甲午,试儒生 四 十 余 人, 上 第, 赐 位 郎 中; 次, 太 子

舍人;下第者罢之.诏 曰: 孔 子 叹 “学 之 不 讲”, 不 讲 则 所 识 日 忘. 今

耆儒年 逾 六 十, 去 离 本 土, 营 求 粮 资, 不 得 专 业. 结 童 入 学, 白 首 空

归,长委农野,永绝荣望,朕甚愍焉.其依科罢者,听为太子舍人. «后

汉􀅰献帝纪»

右汉武后崇尚儒术盛行孔子选举之制.

两汉帝者及诸侯王皆受经通儒术 皇后附

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禖,使东方朔、枚臯作禖祝.

少壮,诏受 «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 «穀梁».«汉书􀅰武五子传»

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廷养视,至 今 年 十 八,师 受 «诗»、 «论

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汉书􀅰孝宣皇帝纪»

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入授于

前,平成圣德.«后汉􀅰桓荣传»

宪王壮大,好 经 书 法 律, 聪 达 有 材, 帝 甚 爱 之. 太 子 宽 仁, 喜 儒

术,上数嗟叹宪王,曰:真我子也.«汉书􀅰宣元六王传»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2
 7

宣帝即位.八岁,立为太子.壮大,柔仁好儒.«汉书􀅰孝元皇帝纪»

元帝即位,帝为太子.壮好经书.«汉书􀅰孝成皇帝纪»

光武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后汉􀅰光武帝纪»

睦少好学,博通书传.«后汉􀅰宗室四王三侯列传»

睦性谦恭好士,千里交结,自名儒宿德,莫不造门.

顺阳怀侯嘉与 ① 伯升俱学长安,习 «尚书»、«春秋».并同上

辅矜严有法度,好经书,善说 «京氏易»、«孝经»、«论语» 传.«后

汉􀅰光武十王列传»

苍少好经书,雅有智思.同上

明帝十岁能通 «春秋».«后汉􀅰明帝纪»

明帝师事桓荣,学通 «尚书».同上

章帝好儒术.«后汉􀅰章帝纪»

长安侯祐能通 «诗»、«论»,笃学乐古.«后汉􀅰安帝纪»

右汉世帝者及诸侯王皆受经,通儒术.

马皇后能诵 «易»,好读 «春秋».«后汉􀅰马皇后纪»

皇后通经,孔学于是大盛.

邓皇后十二通 «诗»、 «论 语». 诸 兄 每 读 经 传, 辄 下 意 难 问. 志 在

典籍,不问居家之事.«后汉􀅰邓皇后纪»

太后自入宫掖,从曹大家受 经 书, 兼 天 文、 算 数. 昼 省 王 政, 夜 则

诵读,而患其谬误,惧乖典章.乃博 选 诸 儒 刘 珍 等 及 博 士、 议 郎、 四 府

掾史五十余人,诣东观记雠校传记.同上

马、邓二后皆深于经学,俨如诸生.

梁皇后九岁能诵 «论语»,治 «韩诗».«后汉􀅰梁皇后纪»

① “与”,原作 “兴”,误,校改.
 
428􀅰 孔子改制考

右两汉帝者及诸侯王皆受经,通儒术.皇后附

两汉帝者屡诏诸儒评定 “五经” 以一学术

诏诸儒讲 “五经”同异.太子太傅 萧 望 之 等 平 奏 其 议, 上 亲 称 制 临

决焉.乃立梁丘 «易»、大小夏侯 «尚书»、«穀梁春秋»博士.«汉 书 􀅰 孝

宣皇帝纪»

秋八月乙卯晦,日有蚀之.光禄大 夫 刘 向 校 中 秘 书, 谒 者 陈 农 使 使

求遗书于天下.同上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 贵 幸, 为 «梁 丘 易». 自 宣 帝 时 善 梁 丘 氏 说, 元

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 «易» 家 论. 充 宗 乘 贵 辩 口, 诸 儒 莫

能与抗.«汉书􀅰杨胡朱梅云传»

玄成受诏,与太子 太 傅 萧 望 之 及 “五 经” 诸 儒 杂 论 同 异 于 石 渠 阁.

«汉书􀅰韦贤传»

征更生受 «穀梁»,讲论 “五经”于石渠.«汉书􀅰刘向传»

建初中, 大 会 诸 儒 于 白 虎 观, 考 详 同 异, 连 月 乃 罢. 肃 宗 亲 临 称

制,如石渠故事.«后汉􀅰儒林传»

«白虎通义»集今学之大成,传至于今,可为瑰宝.

终又言:宣帝博征群儒,论定 “五经”于石渠阁.方今天下少事,学

者得成 其 业,而 章 句 之 徒,破 坏 大 体.宜 如 石 渠 故 事,永 为 后 世 则.于

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后汉􀅰杨终列传»

肃宗集诸儒于白虎观,恭特以经明得 ① 召,与其议.«后汉􀅰鲁恭传»

羡博涉经书,有威严,与诸儒讲论白虎殿.«后汉􀅰孝明八王列传»

李育少习 «公羊春 秋». 诏 与 诸 儒 论 “五 经” 于 白 虎 观. 育 以 «公

① “得”,原作 “侍”,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2
 9

羊»义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证,最为通儒.«后汉􀅰儒林传»

国王及诸儒同论经义,当与石渠为儒宗二大会.

于 是 下 太 常, 将、 大 夫、 博 士、 议 郎、 郎 官 及 诸 生、 诸 儒 会 白 虎

观,讲议 “五 经” 同 异, 使 五 官 中 郎 将 魏 应 承 制 问 ① , 侍 中 淳 于 恭 奏,

帝亲称制临决,如孝宣甘露石渠故事.作 «白虎议奏».«后汉􀅰章帝纪»

永初 ② 四 年, 诏 谒 者 刘 珍 及 “五 经” 博 士, 校 定 东 观 “五 经 ”、 诸

子、传记、百家艺术,整齐脱误,是正文字.«后汉􀅰安帝纪»

右两汉帝者屡诏诸儒评定 “五经”,以一学术.

两汉廷议多召儒生

四月,还至奉高.上念诸儒及方 士 言 封 禅 人 殊 不 经, 难 施 行. 天 子

至梁父,礼祠地主.至乙卯,令侍中 儒 者 皮 弁 搢 绅, 射 牛 行 事. 封 泰 山

下东方,如郊祠泰一之礼.«汉书􀅰郊祀志» 

“侍中”是汉官,而 “皮弁缙绅”皆用孔制矣.

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等议天地牲角茧栗.«史记􀅰武帝本纪»

是孔子之制,诸人皆儒者故也.

建章宫后籐重栎中有物出焉, 其 状 似 麋. 以 闻, 武 帝 往 临 视 之. 问

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史记􀅰滑稽列传»

匈奴来请和亲, 群 臣 议 上 前. 博 士 狄 山 曰: 和 亲 便. «史 记 􀅰 酷 吏

列传»

昭帝即位,六年,诏群国举贤良 文 学 之 士, 问 以 民 所 疾 苦, 教 化 之

要.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 官, 毋 与 天 下 争 利, 视 以 俭 节, 然 后

① “问”,原作 “门”,误,校改.
② “初”,原作 “和”,误,校改.
 
430􀅰 孔子改制考

教化可兴.«汉书􀅰食货志»

贤良、文学臻者六十余人,怀 “六艺”之术.«盐铁论􀅰刺复»

贤良茂陵唐生、文学鲁 万 生 之 伦 六 十 余 人, 咸 聚 阙 廷, 舒 “六 艺”

之讽,论太平之原.知者赞其虑,仁 者 明 其 施, 勇 者 见 其 断, 辩 者 陈 其

辞.«盐铁论􀅰杂论»

中山刘子雍言王道,矫当世, 复 诸 正, 务 在 乎 反 本. 直 而 不 徼, 切

而不蘗,斌斌然斯可谓弘博之君子矣.九 江 祝 生 奋 由 路 之 勇,推 史 鱼 之

节,发愤懑,刺讥公卿,介然直而不挠,可谓不畏强御矣.同上

贤良文学皆七十子后学,皆能据 儒 术 以 折 时 宰, 直 节 謇 謇, 群 才 汸

汸,无败类者,人才之盛极矣! 今对 策, 欲 求 一 人 明 道 言 事 不 可 得, 何

古今相去之远哉!

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汉书􀅰食货志»

会八月饮酎,行祠孝昭庙,先驱 旄 头 剑 挺 堕 坠, 首 垂 泥 中, 刃 乡 乘

舆车,马惊.于是召贺筮之,有 兵 谋, 不 吉. 上 还, 使 有 司 侍 祠. 是 时

霍氏外孙代郡太守任宣坐谋反诛,宣 子 章 为 公 车 丞,亡 在 渭 城 界 中,夜

玄服入庙, 居 郎 间, 执 戟 立 庙 门, 待 上 至, 欲 为 逆. 发 觉, 伏 诛. 故

事,上常夜入庙,其后 待 明 而 入, 自 此 始 也. 贺 以 筮 有 应, 繇 是 近 幸,

为太中大夫,给事中, 至 少 府. 为 人 小 心 周 密, 上 信 重 之. 年 老 终 官.

传子临,亦入说,为黄 门 郎. 甘 露 中, 奉 使 问 诸 儒 于 石 渠. 临 学 精 孰,

专行京房法.琅邪王吉 通 “五 经”, 闻 临 说, 善 之. 时 宣 帝 选 高 材 郎 十

人从临讲,吉乃使 其 子 郎 中 骏 上 疏 从 临 受 «易». 临 代 五 鹿 充 宗 君 孟 为

少府.«汉书􀅰儒林传»

雋不疑定北阙之前,夏侯胜辩常阴之验,然后朝士益重儒术. «后 汉

书􀅰儒林传»

儒术能行之故由此,两 «汉书»尚可考其故.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3
 1

江博士 复 死,乃 征 周 庆、丁 姓 待 诏 保 宫,使 卒 授 十 人.自 元 康 中 始

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乃召 “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

等大议殿中,平 «公羊»、«穀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汉书􀅰儒林传»

戴凭 习 «京 氏 易», 年 十 六, 郡 举 明 经, 征 试 博 士, 拜 郎 中. 时 诏

公卿大会,群臣皆就席,凭独立.光 武 问 其 意. 凭 对 曰: 博 士 说 经 皆 不

如臣,而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 帝 即 召 上 殿, 令 与 诸 儒 难 说. 凭 多

所解释,帝善之.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后汉􀅰儒林传»

时侍中贾逵荐丕道艺深明,宜见 任 用. 和 帝 因 朝 会 召 见 诸 儒, 丕 与

侍中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后汉􀅰鲁恭传»

右两汉廷议多召儒生.

两汉学人皆从儒教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 天 子 王 侯, 中 国 言 “六 艺” 者

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 鲁, 申 公 以 弟 子 从 师 入 见 高 祖 于 鲁 南 宫.

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 同 师.已 而 郢 为 楚 王,令 申 公 傅 其 太

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 卒, 戊 立 为 楚 王, 胥 靡 申 公. 申 公 耻

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 复 谢 绝 宾 客, 独 王 命 召 之 乃 往. 弟

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 «诗» 经 为 训 以 教,无 传 疑,疑 者

则阙不传.兰陵王臧既 受 «诗», 以 事 孝 景 帝 为 太 子 少 傅, 免 去. 今 上

初即位,臧乃上 书 宿 卫 上, 累 迁, 一 岁 中 为 郎 中 令. 及 代 赵 绾 亦 尝 受

«诗»申公,绾为御史 大 夫. 绾、 臧 请 天 子, 欲 立 明 堂 以 朝 诸 侯, 不 能

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 使 束 帛 加 璧 安 车 驷 马 迎 申 公,弟 子

二人乘轺传从.至,见 天 子. 天 子 问 治 乱 之 事. 申 公 时 已 八 十 余, 老.

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 如 耳. 是 时, 天 子 方 好 文 词, 见 申 公
 
432􀅰 孔子改制考

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 太 夫, 舍 鲁 邸, 议 明 堂 事. 太 皇 窦 太

后好老子言,不 说 儒 术 , 得 赵 绾 、 王 臧 之 过 以 让 上 , 上 因 废 明 堂 事 ,

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 免 以 归,数 年 卒.弟 子 为 博

士者 十 余 人 , 孔 安 国 至 临 淮 太 守 , 周 霸 至 胶 西 内 史 , 夏 宽 至 城 阳 内 史 ,

砀鲁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 中 尉,邹 卜 阙 门

庆忌 为 胶 东 内 史 . 其 治 官 民 皆 有 廉 节 , 称 其 好 学 . 学 官 弟 子 行 虽 不 备 ,

而 至 于 大 夫 、 郎 中 、 掌 故 以 百 数 . 言 «诗 » 虽 殊 , 多 本 申 公 . «史 记 􀅰

儒林传»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 «诗»,孝景时为博士.

窦太后好 «老子»书,召辕固生 问 «老 子» 书. 固 曰: 此 是 家 人 言

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 乃 使 固 入 圈 刺 豕.景 帝 知 太 后 怒 而

固直言无罪,乃假固 利 兵, 下 圈 刺 豕, 正 中 其 心, 一 刺, 豕 应 手 而 倒.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 景 帝 以 固 为 廉 直, 拜 为 清 河 王 太

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 位, 复 以 贤 良 方 正 征 固. 诸 谀 儒 多 疾 毁 固,

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 矣. 固 之 征 也, 薛 人 公 孙 弘 亦 征, 侧

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 以 言, 无 曲 学 以 阿 世! 自 是 之 后, 齐

言 «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 «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韩生者,燕人也.孝文帝时为博 士, 景 帝 时 为 常 山 王 太 傅. 韩 生 推

«诗»之意而为 «内外传»数万言, 其 语 颇 与 齐、 鲁 间 殊, 然 其 归 一 也.

淮南贲生受之.自是之后,而燕、赵间 言 «诗» 者 由 韩 生. 韩 生 孙 为 今

上博士.

伏生者, 济 南 人 也. 故 为 秦 博 士. 孝 文 帝 时, 欲 求 能 治 «尚 书 »

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 召 之. 是 时 伏 生 年 九 十 余, 老, 不 能

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 受 之.伏 生 教 济 南 张 生 及 欧 阳 生,欧

阳生教千乘兒宽.兒宽 既 通 «尚 书», 以 文 学 应 郡 举, 诣 博 士 受 业, 受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3
 3

业孔安国.兒宽 贫 无 资 用, 常 为 弟 子 都 养, 及 时 时 间 行 佣 赁, 以 给 衣

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 试 第 次, 补 廷 尉 史. 是 时, 张 汤 方 乡

学,以为 奏 齧 掾, 以 古 法 议 决 疑 大 狱, 而 爱 幸 宽. 宽 为 人 温 良, 有 廉

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于 口, 不 能 发 明 也. 汤 以 为 长 者, 数 称

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兒宽 为 掾, 荐 之 天 子. 天 子 见 问, 说 之. 张

汤死后六年,兒宽位至御史大夫.九年而以官卒.张生亦为博士.

诸学者多言 «礼»,而鲁高堂生最本礼.

鲁徐生 善 为 容, 孝 文 帝 时, 徐 生 以 容 为 礼 官 大 夫. 传 子, 至 孙 徐

延、徐 襄. 襄, 其 天 姿 善 为 容, 不 能 通 «礼 经». 延 颇 能, 未 善 也. 襄

以容为汉礼官 大 夫, 至 广 陵 内 史. 延 及 徐 氏 弟 子 公 户 满 意、 桓 生、 单

次,皆常为汉礼官大夫.而瑕丘萧奋, 以 «礼» 为 淮 阳 太 守. 是 后 能 言

«礼»为容者,由徐氏焉.

自鲁商瞿受 «易»孔子,孔子卒, 商 瞿 传 «易», 六 世 至 齐 人 田 何,

字子庄,而汉 兴. 田 何 传 东 武 人 王 同 子 仲, 子 仲 传 菑 川 人 杨 何. 以 ①

«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齐人 即 墨 成 以 «易» 至 城 阳 相. 广 川

人孟但以 «易»为太子 门 大 夫. 鲁 人 周 霸, 莒 人 衡 胡, 临 菑 人 主 父 偃,

皆以 «易»至二千石.然要言 «易»者,本于杨何之家.

董仲 舒, 广 川 人 也. 以 治 «春 秋», 孝 景 时 为 博 士. 下 帷 讲 诵, 弟

子传以久 次 相 受 业, 或 莫 见 其 面, 盖 三 年 董 仲 舒 不 观 于 舍 园, 其 精 如

此.进退容 止. 非 礼 不 行, 学 士 皆 师 尊 之. 居 家, 至 卒, 终 不 治 产 业,

以修学著 书 为 事. 故 汉 兴 至 于 五 世 之 间, 唯 董 仲 舒 名 为 明 于 «春 秋 »,

其传公羊氏也.并同上

建元元年,丞相绾奏:所举贤 良, 或 治 申、 商、 韩 非、 苏 秦、 张 仪

① “以” 前,«史记» 有 “何”.


 
434􀅰 孔子改制考

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汉书􀅰孝武本纪»

诸教进用者罢斥,故无人再从异教者.

仲舒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 有 所 统 一,为 群 儒 首. «汉 书 􀅰

董仲舒»

大业一统于董子,故为群儒首. 此 汉 高 之 韩 信, 艺 祖 之 曹 彬, 明 祖

之徐达也.故论功作配,应以董子充四配之列.

胡母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 以 老 归 教 授. 齐 之 言 «春 秋» 者

多受胡母生,公孙 弘 亦 颇 受 焉. 瑕 丘 江 生 为 «穀 梁 春 秋», 自 公 孙 弘 得

用,尝集比其义,卒用 董 仲 舒. 仲 舒 弟 子 遂 者: 兰 陵 褚 大, 广 川 殷 忠,

温吕步舒.褚大 至 梁 相. 步 舒 至 长 史, 持 节 使 决 淮 南 狱, 于 诸 侯 擅 专

断,不报,以 «春秋»之义正之,天 子 皆 以 为 是. 弟 子 通 者, 至 于 命 大

夫.为郎、谒者、掌故 者 以 百 数. 而 董 仲 舒 子 及 孙 皆 以 学 至 大 官. «史

记􀅰儒林列传»

传经诸大儒,天下学术所自出,皆博士之学也.

是时上方乡文学,汤决大狱,欲传 古 义, 乃 请 博 士 弟 子 治 «尚 书»、

«春秋»补廷尉史.«史记􀅰酷吏列传»

主父偃者,齐临菑人也.学长短纵横之 术,晚 乃 学 «易»、 «春 秋»、

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 «史

记􀅰平津侯列传»

朱买臣,会稽人也.读 «春秋».«史记􀅰酷吏列传»

武帝时,齐人有 东 方 生 名 朔, 以 好 古 传 书, 爱 经 术. «史 记 􀅰 滑 稽

列传»

迁生龙门, 耕 牧 河 山 之 阳. 年 十 岁 则 诵 古 文. 二 十 而 南 游 江、 淮,

上会 稽, 探 禹 穴, 窥 九 疑, 浮 于 沅、 湘; 北 涉 汶、 泗, 讲 业 齐、 鲁 之

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3
 5

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 元 元 狩 之 间, 文 辞 粲 如 也. 作 «儒

林传».同上

丁宽字子襄,梁人 也. 初, 梁 项 生 从 田 何 受 «易», 时 宽 为 项 生 从

者,读 «易»精敏,才过项生,遂事 何. 学 成, 何 谢 宽. 宽 东 归, 何 谓

门人曰:«易»以东矣.«汉书􀅰儒林传»

宽授同郡 砀 田 王 孙. 王 孙 授 施 雠、 孟 喜、 梁 丘 贺. 繇 是 «易 » 有

施、孟、梁丘之学.

孟卿以 «礼经»多,«春秋» 烦 杂,乃 使 喜 从 田 王 孙 受 «易».喜 好

自称誉,得 «易»家候阴阳灾变书.

喜授同郡 白 光 少 子、 沛 翟 牧 子 兄, 皆 为 博 士. 繇 是 有 翟、 孟、 白

之学.

梁丘贺从大中大夫京房受 «易».

贺荐雠: 结 发 事 师 数 十 年, 贺 不 能 及. 诏 拜 雠 为 博 士. 甘 露 中 与

“五经”诸儒杂论同异于石渠阁.雠 授 张 禹、琅 邪 鲁 伯.伯 为 会 稽 太 守,

禹至丞相.禹授淮彭宣、沛戴崇 子 平. 崇 为 九 卿, 宣 大 司 空. 禹、 宣 皆

有传.鲁伯授太山毛莫如少路、琅 邪 邴 丹 曼 容,著 清 名.莫 如 至 常 山 太

守.此其知名者也.繇是施家有张、彭之学.

充宗授平陵士孙张仲方、沛邓彭祖子夏、齐衡咸长宾.张为博士,至

扬州牧,光禄大夫给事中,家世传业;彭祖,真定太傅;咸,王莽讲学大

夫.繇是梁丘有士孙、邓、衡之学.

京房受 «易»梁人焦延寿.延寿云尝从孟喜问 «易».

房授 东 海 殷 嘉、 河 东 姚 平、 河 南 乘 弘, 皆 为 郎、 博 士. 繇 是 «易»

有京氏之学.

欧阳生事 伏 生, 授 兒 宽. 宽 又 授 业 孔 安 国, 至 御 史 大 夫, 自 有 传.

宽有俊材,初见武 帝, 语 经 学. 上 曰: 吾 始 以 «尚 书» 为 朴 学, 弗 好,
 
436􀅰 孔子改制考

及闻宽说,可观.乃从宽问一篇. 欧 阳, 大、 小 夏 侯 氏 学 皆 出 于 宽. 宽

授欧阳生子,世世相传,至曾孙高 子 阳,为 博 士.高 孙 地 馀 长 宾 以 太 子

中庶子授太子,后为博士,论石 渠. 元 帝 即 位, 地 馀 侍 中, 贵 幸, 至 少

府.戒其子曰:我死,官属即送汝 财 物, 慎 毋 受. 汝 九 卿 儒 者 子 孙, 以

廉洁著,可以自成.及地馀死,少府 官 属 共 送 数 百 万, 其 子 不 受. 天 子

闻而嘉之,赐钱百万.地馀少子政为王 莽 讲 学 大 夫.由 是 «尚 书» 世 有

欧阳氏学.

林尊事欧阳高,为博士,论石 渠. 后 至 少 府、 太 子 太 傅, 授 平 陵 平

当、梁陈翁生.

翁生信都太傅,家世传业.由是 欧 阳 有 平、 陈 之 学. 翁 生 授 琅 邪 殷

崇、楚国 龚 胜. 崇 为 博 士, 胜 右 扶 风, 自 有 传. 而 平 当 授 九 江 朱 普 公

文、上党 鲍 宣. 普 为 博 士, 宣 司 隶 校 尉, 自 有 传. 徒 众 尤 盛, 知 名

者也.

夏侯胜, 其 先 夏 侯 都 尉, 从 济 南 张 生 受 «尚 书 », 以 传 族 子 始 昌.

始昌传胜,胜又事同郡简卿.简卿 者, 兒 宽 门 人. 胜 传 从 兄 子 建, 建 又

事欧阳高.胜至长信 少 府, 建 太 子 太 傅, 自 有 传. 由 是 «尚 书» 有 大、

小夏侯之学.

周堪与孔霸俱事大夏侯胜.霸 为 博 士. 堪 译 官 令, 论 于 石 渠, 经 为

最高.

堪授牟卿及长安 许 商 长 伯. 牟 卿 为 博 士. 霸 以 帝 师 赐 爵 号 褒 成 君,

传子光,亦事牟卿,至丞相,自有传.由是大夏侯有孔、许之学.

商善为算,著 «五行论 历», 四 至 九 卿, 号 其 门 人 沛 唐 林 子 高 为 德

行,平陵吴章伟君 为 言 语, 重 泉 王 吉 少 音 为 政 事, 齐 炔 钦 幼 卿 为 文 学.

王莽时,林、吉为九卿,自表上师冢, 大 夫 博 士 郎 吏 为 许 氏 学 者, 各 从

门人,会车数百两,儒者荣之.钦、章皆为博士,徒众尤盛.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3
 7

张山坿 ① 事小 夏 侯 建, 为 博 士, 论 石 渠、 至 少 府. 授 同 县 李 寻、 郑

宽中少君、山阳张无故子儒、信都 秦 恭 延 君、陈 留 假 仓 子 骄.无 故 善 修

章句,为广陵太傅,守小夏 侯 说 文. 恭 增 师 法 至 百 万 言, 为 城 阳 内 史.

仓以谒者论石渠,至胶东相.寻善 说 灾 异, 为 骑 都 尉, 自 有 传. 宽 中 有

俊材,以博士授太子.

申公卒以 «诗»、«春秋» 授,而 瑕 丘 江 公 尽 能 传 之,徒 众 最 盛.及

鲁许生、免中徐公,皆守学教授.韦贤 治 «诗», 事 博 士 大 江 公 及 许 生,

又治 «礼»,至丞相.传 子 玄 成, 以 淮 阳 中 尉 论 石 渠, 后 亦 至 丞 相. 玄

成及兄子 赏 以 «诗» 授 哀 帝, 至 大 司 马 车 骑 将 军, 自 有 传. 由 是 «鲁

诗»有韦氏学.

王式事免中徐公及许生.式为 昌 邑 王 师. 昭 帝 崩, 昌 邑 王 嗣 立, 以

行淫乱废,昌 邑 群 臣 皆 下 狱 诛, 唯 中 尉 王 吉、 郎 中 令 龚 遂 以 数 谏 减 死

论.式系 狱 当 死, 治 事 使 者 责 问 曰: 师 何 以 亡 谏 书? 式 对 曰: 臣 以

«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 之 篇,未 尝 不 为 王 反 复 诵 之 也;

至于危亡失道 之 君, 未 尝 不 流 涕 为 王 深 陈 之 也. 臣 以 «诗 » 三 百 五 篇

谏,是以亡谏书.

山阳张长安幼君先事式,后东平 唐 长 宾、 沛 褚 少 孙 亦 来 事 式, 问 经

数篇,式谢曰:闻之于师具是矣, 自 润 色 之. 不 肯 复 授. 唐 生、 褚 生 应

博士弟子选,诣博士,抠衣登堂, 颂 礼 甚 严, 试 诵 说, 有 法, 款 者 丘 盖

不言.诸博士惊问何师,对曰:事式.

张生、唐生、褚生皆为博士.张 生 论 石 渠, 至 淮 阳 中 尉. 唐 生 楚 太

傅.由是 «鲁 诗 » 有 张、 唐、 褚 氏 之 学. 张 生 兄 子 游 卿 为 谏 大 夫, 以

«诗»授元帝.其 门 人 琅 邪 王 扶 为 泗 水 中 尉, 陈 留 许 晏 为 博 士. 由 是 张

① “坿”,«汉书» 作 “拊”.
 
438􀅰 孔子改制考

家有许氏学.初,薛广德亦事王式,以博士论石渠,授龚舍.

后苍事夏侯始昌.始昌 通 “五 经”, 苍 亦 通 «诗»、 «礼», 为 博 士,

至少府,授翼奉、萧望之、匡衡.奉为谏大夫,望之前将军,衡丞相.

衡授琅邪师丹、伏理斿君、颍川 满 昌 君 都. 君 都 为 詹 事, 理 高 密 太

傅,家世传业.

由是 «齐诗» 有 翼、 匡、 师、 伏 之 学. 满 昌 授 九 江 张 邯、 琅 邪 皮

容,皆至大官,徒众尤盛.

赵子事燕韩生,授同郡蔡谊.

谊授同郡食子公与王吉.

食生为 博 士, 授 泰 山 栗 丰. 吉 授 淄 川 长 孙 顺. 顺 为 博 士, 丰 部 刺

史.由是 «韩 诗 » 有 王、 食、 长 孙 之 学. 丰 授 山 阳 张 就, 顺 授 东 海 发

福,皆至大官,徒众尤盛.

孟卿事萧奋,以授后仓、鲁闾丘 卿. 仓 说 «礼» 数 万 言, 号 曰 «后

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子方、梁 戴 德 延 君、戴 圣 次 君、沛 庆 普 孝 公.

孝公为东平太傅.德号 大 戴, 为 信 都 太 傅; 圣 号 小 戴, 以 博 士 论 石 渠,

至九江太守.由是 «礼»有大戴、小 戴、 庆 氏 之 学. 通 汉 以 太 子 舍 人 论

石渠,至中山中尉.普授鲁夏侯敬, 又 传 族 子 咸, 为 豫 章 太 守. 大 戴 授

琅邪徐 良 斿 卿, 为 博 士、 州 牧、 郡 守、 家 世 传 业. 小 戴 授 梁 人 桥 仁 季

卿、杨荣 子 孙. 仁 为 大 鸿 胪, 家 世 传 业, 荣 琅 邪 太 守. 由 是 大 戴 有 徐

氏,小戴有桥、杨氏之学.

严彭祖与颜安乐俱事眭孟.孟 弟 子 百 余 人, 唯 彭 祖、 安 乐 为 明, 质

问疑谊,各持 所 见.孟 曰: «春 秋» 之 意,在 二 子 矣! 孟 死,彭 祖、 安

乐各颛门教授.由是 «公羊春秋» 有 颜、 严 之 学. 彭 祖 为 宣 帝 博 士. 廉

直不事权贵.或说曰:天时不胜人 事,君 以 不 修 小 礼 曲 意,亡 贵 人 左 右

之助,经谊虽高,不至宰相.愿少 自 勉 强! 彭 祖 曰: 凡 通 经 术, 固 当 修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3
 9

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 富 贵 乎! 彭 祖 竟 以 太 傅 官 终.授 琅 邪

王中,为元帝少府,家世传业.中授 同 郡 公 孙 文、 东 门 云. 云 为 荆 州 刺

史,文东平太傅,徒众尤盛.

颜安乐家 贫, 为 学 精 力. 授 淮 阳 冷 丰 次 君、 淄 川 任 公. 公 为 少 府,

丰淄川太守.由是颜家有冷、任之 学. 始 贡 禹 事 嬴 公, 成 于 眭 孟, 至 御

史大夫,疏广事孟卿,至太子太傅.

广授琅邪筦路,路为御 史 中 丞. 禹 授 颍 川 堂 谿 惠, 惠 授 泰 山 冥 都,

都为丞相史.都与路又 事 颜 安 乐, 故 颜 氏 复 有 筦、 冥 之 学. 路 授 孙 宝,

为大司农.

丰授马宫、琅邪左咸.咸为郡守九卿,徒众尤盛.

武帝时, 诏 太 子 受 «公 羊 春 秋 », 由 是 «公 羊 » 大 兴. 太 子 既 通,

复私问 «穀梁»而善之.其 后 浸 微, 唯 鲁 荣 广 王 孙、 皓 星 公 二 人 受 焉.

广尽能传其 «诗»、 «春 秋»,高 材 捷 敏, 与 «公 羊» 大 师 眭 孟 等 论, 数

困之,故好学者颇复受 «穀 梁». 沛 蔡 千 秋 少 君、 梁 周 庆 幼 君、 丁 姓 子

孙皆从广受.千秋又事皓星公,为学 最 笃. 宣 帝 即 位, 闻 卫 太 子 好 «穀

梁春秋»,以问丞 相 韦 贤、 长 信 少 府 夏 侯 胜 及 侍 中 乐 陵 侯 史 高, 皆 鲁 人

也,言:穀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 «穀梁».

蔡千秋死 ① ,征江 公 孙 为 博 士. 刘 向 以 故 谏 大 夫 通 达 待 诏, 受 «穀

梁»,欲令助之.江博士复死,乃征 周 庆、 丁 姓 待 诏 保 宫, 使 卒 授 十 人.

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 岁, 皆 明 习. 乃 召 “五 经” 名 儒 太

子太傅萧望之等太 议 殿 中,平 «公 羊»、 «穀 梁» 同 异, 各 以 经 处 是 非.

时 «公羊»博士严彭祖,侍郎申 、伊 推、宋 显, «穀 梁» 议 郎 尹 更 始,

待诏刘向、周庆、丁 姓 并 论. «公 羊» 家 多 不 见 从, 愿 请 内 侍 郎 许 广,

① “蔡千秋死”,«汉书» 原作 “会千秋病死”.
 
440􀅰 孔子改制考

使者亦并内 «穀梁»家中郎王亥,各 五 人,议 三 十 余 事.望 之 等 十 一 人

各以经谊对,多从 «穀梁».之 ① 学大盛.庆、姓皆为博士.姓至中山太

傅,授楚申章昌曼君,为博士,至长沙太傅,徒众尤盛.并同上

凡 «儒林传»授经诸儒,皆孔教也.

钦,字子夏,少好经书.«汉书􀅰杜周传»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家贫,好读书.«汉书􀅰朱买臣传»

梅福,字 子 真, 九 江 寿 春 人 也. 少 学 长 安, 明 «尚 书»、 «穀 梁 春

秋».为郡文学,补南昌尉.«汉书􀅰杨胡朱梅云传»

吾丘寿王,字子赣,赵人也.年 少, 以 善 格 五 召 待 诏. 诏 使 从 中 大

夫董仲舒受 «春秋».«汉书􀅰吾丘寿王传»

云敞,字幼孺 ② ,平陵人也.师事同县吴章.章 治 «尚 书 经»,为 博

士.«汉书􀅰杨胡朱梅云传»

初,章为当世名儒,教授尤盛,弟子千余人.同上

陈汤,字子 公, 山 阳 瑕 丘 人 也. 少 好 书, 博 达 善 属 文. «汉 书 􀅰 陈

汤传»

雋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 «春 秋», 为 郡 文 学, 进 退 必 以 礼,

名闻州郡.«汉书􀅰雋不疑传»

两龚,皆 楚 人 也. 胜, 字 君 宾; 舍, 字 君 倩. 二 人 相 友, 并 著 名

节,故世谓之 “楚两龚”.少皆好学明经.«汉书􀅰两龚传»

薛广德,字长卿,沛郡相人也.以 «鲁 诗» 教 授 楚 国, 龚 胜、 舍 师

事焉.«汉书􀅰薛广德传»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好学明经,为县乡啬夫,守束州丞.

① “之” 前,«汉书» 有 “由是 «穀梁»”.


② “孺”,原作 “儒”,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4
 1

«汉书􀅰鲍宣传»

上以宣名儒,优容之.

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 不 敬, 不 道, 下 廷 尉 狱. 博 士 弟 子 济

南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 ① 千余人.

自成帝至王莽时,清名 之 士, 琅 邪 又 有 纪 逡 王 思, 齐 则 薛 方 子 容,

大原则郇越臣仲、郇相稚宾,沛郡 唐 林 子 高、唐 尊 伯 高,皆 以 明 经 饬 行

显名于世.

王莽居 摄, 郭 钦、 蒋 诩 皆 以 病 免 官, 归 乡 里, 卧 不 出 户, 卒 于 家,

齐栗融客卿、北海禽庆子夏、苏章 卿、山 阳 曹 子 期 皆 儒 生,去 官 不 仕 于

莽.并同上

是以揽仲舒,别向、歆,传载眭 孟、 夏 侯 胜、 京 房、 谷 永、 李 寻 之

徒所陈行事,讫 于 王 莽, 举 十 二 世 以 传 «春 秋 », 著 于 篇. «汉 书 􀅰 五

行传»

景、武之世, 董 仲 舒 治 «公 羊 春 秋 », 始 推 阴 阳, 为 儒 者 宗. 宣、

元之后,刘向治 «穀 梁 春 秋», 数 其 祸 福, 传 以 «洪 范» 与 仲 舒 错. 至

向子歆治 «左氏传»,其 «春秋»意亦已乖矣.同上

韦丞相贤者,鲁人也.以读书术为吏,至大鸿胪.«史记􀅰张丞相传»

邴丞相吉者,鲁国人也.以读书、好法令,至御史大夫.

韦丞相 玄 成 者, 即 前 韦 丞 相 子 也. 代 父, 后 失 列 侯. 其 人 少 好 读

书,明于 «诗»、«论语». 

黄丞相 霸 者, 淮 阳 人 也. 以 读 书 为 吏, 至 颍 川 太 守. 治 颍 川 以

礼义 ② .

① “者” 后,原有 “者”,衍,删.


② “治颍州以礼义”,«史记» 作 “以礼义条教喻告化之”.
 
442􀅰 孔子改制考

丞相匡衡者,东海人也.好读书,从博士受 «诗».并同上

野王,字君卿,受业博士,通 «诗».«汉书􀅰冯奉世传»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治 «齐 诗», 与 萧 望 之、 匡 衡 同 师.

三人经术皆明.«汉书􀅰翼奉传»

李寻,字子长,平陵人也.治 «尚书».«汉书􀅰李寻传»

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徙杜陵.少为郡文学.«汉书􀅰韩延寿传»

敞本治 «春秋»,以经术自辅,其政颇杂儒雅.«汉书􀅰张敞传»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 郡 文 学,以 孝 廉 为 郎. «汉 书 􀅰

盖宽饶传»

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上以其儒者,优容之.同上

夏侯始昌, 鲁 人 也. 通 “五 经”, 以 «齐 诗»、 «尚 书» 教 授. «汉

书􀅰夏侯始昌传»

族子胜亦以儒显名.

胜复为长信少府,迁 太 子 太 傅. 受 诏 撰 «尚 书»、 «论 语 说». 赐 黄

金百斤.年九十卒官,赐冢茔,葬平 陵. 太 后 赐 钱 二 百 万, 为 胜 素 服 五

日,报师傅之恩,儒者以为荣.

胜从父子 建, 字 长 卿, 自 师 事 胜 及 欧 阳 高, 左 右 采 获, 又 从 “五

经”诸儒问 与 «尚 书 » 相 出 入 者, 牵 引 以 次 章 句, 具 文 饰 说. 胜 非 之

曰: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建 亦 非 胜 为 学 疏 略, 难 以 应 敌. 建

卒目颛门名经,为议郎博士.并同上

司马相 如, 字 长 卿, 蜀 郡 成 都 人 也. 少 时 好 读 书. «汉 书 􀅰 司 马 相

如传»

息夫 躬, 字 子 微, 河 内 河 阳 人 也. 少 为 博 士 弟 子, 受 «春 秋», 通

览记书.«汉书􀅰蒯伍江息夫传»

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以明经为郡文学.«汉书􀅰诸葛丰传»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4
 3

孙宾,字子严,颍川鄢陵人也.以明经为郡吏.«汉书􀅰孙宝传»

门下掾赣遂耆老大儒,教授数百人.«汉书􀅰朱博传»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汉书􀅰循吏列传»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同上

褚先生曰:臣以通经术,受业 博 士, 治 «春 秋», 以 高 第 为 郎. «史

记􀅰龟策列传»

武诣博士受业,治 «易».以射策甲科为郎.«汉书􀅰何武传»

王嘉,字公仲,平陵人也.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汉书􀅰王嘉传»

汉兴,文学既缺,时亦草创,承秦之 制, 后 稍 改 定, 参 稽 “六 经”,

近于雅正.孔子曰:其或继周者, 行 濬 之 正, 乘 殷 之 辂, 服 周 之 冕, 乐

则 «韶»、«舞».故撰 «舆服»,著之于篇,以观古今损益之义云. «后 汉

书􀅰舆服志»

睦性谦恭好士, 千 里 交 结, 自 名 儒 宿 德, 莫 不 造 门. «后 汉 􀅰 齐 王

传»

邓禹年十三,能诵 «诗»,受业长安.«后汉􀅰邓禹传»

邓弘少治 «欧阳尚书»,授帝禁中,诸儒多归附之.同上

贾复少好学,习 «尚书».«后汉􀅰贾复传»

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 臣 拥 众 京 师, 乃 与 高 密 侯 邓 禹 并

剽甲兵,敦儒学.

贾宗兼通儒术.并同上

祭遵少好经书.«后汉􀅰祭遵传»

祭彤从帝东巡狩,过鲁,坐孔子 讲 堂, 顾 指 子 路 室 谓 左 右 曰: 此 太

仆之室.吾 ① 之御侮也.同上

① “吾” 前,«后汉书» 有 “太仆”.


 
444􀅰 孔子改制考

祜为人质直,尚儒学.«后汉􀅰朱祜传»

祜奏古者 人 臣 受 封, 不 加 王 爵, 可 改 诸 王 为 公. 帝 即 施 行. 又 奏:

宜令三公并去 “大”名,以法经典.同上

朱勃,字叔阳,年十二能诵 «诗»、«书».«后汉􀅰马援列传»

茂,元帝时学于长安,事博士江生,习 «诗»、 «礼»及历算,究极师

法,称为通儒.«后汉􀅰卓茂传»

鲁恭十 五 与 母 及 丕 俱 居 太 学, 习 «鲁 诗 », 闭 户 讲 诵, 绝 人 间 事,

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后汉􀅰鲁恭传»

丕,字叔陵,性 沉 深 好 学, 孳 孳 不 倦, 遂 杜 绝 交 游, 不 答 候 问 之

礼.士 友 常 以 此 短 之, 而 丕 欣 然 自 得. 遂 兼 通 “五 经 ”, 以 «鲁 诗 »、

«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同上

湛父 理, 为 当 世 名 儒, 以 «诗» 授 成 帝, 为 高 密 太 傅, 别 自 名 学.

«后汉􀅰伏湛传»

杜诗上疏荐湛曰:臣前为侍御 史, 上 封 事, 言 湛 公 廉 爱 下, 好 恶 分

明,累世儒学, 素 持 名 信, 经 明 行 修, 通 达 国 政, 尤 宜 近 侍, 纳 言 左

右.同上

霸笃志好学师,事九江太守房 元, 治 «穀 梁 春 秋», 为 元 都 讲. «后

汉􀅰侯霸传»

彪孝行纯 至, 父 母 卒, 哀 毁 三 年, 不 出 庐 寝. 服 竟, 羸 瘠 骨 立 异

形,医疗数 年 乃 起. 好 学 洽 闻, 雅 称 儒 宗. 建 武 末, 举 孝 廉, 除 郎 中,

以病免,复归教 授. 安 贫 乐 道, 恬 于 进 趣, 三 辅 诸 儒 莫 不 慕 仰 之. «后

汉􀅰韦彪传»

良少好学,习 «小夏 侯 尚 书». 王 莽 时, 寝 病 不 仕, 教 授 诸 生 千 余

人.«后汉􀅰王良传»

永少有志操,习 «欧阳尚书».«后汉􀅰鲍永传»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4
 5

竟以明 «易» 为 博 士 讲 «书» 祭 酒. 善 图 纬, 能 通 百 家 之 言. «后

汉􀅰苏竟传»

郎壖,字雅光,北 海 安 丘 人 也. 父 宗, 字 仲 绥, 学 «京 氏 易 », 善

风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气占 候 吉 凶, 常 卖 卜 自 奉. 安 帝 征 之, 对

策为诸儒表.«后汉􀅰郎沘传»

林从张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后汉􀅰杜林传»

北海周泽,琅邪承宫,并海内大儒.«后汉􀅰樊儵 ① 传»

初,儵删定 «公羊严 氏 春 秋» 章 句, 世 号 “樊 侯 学”, 教 授 门 徒 前

后三千余人.同上

准少励志行,修儒术.«后汉􀅰樊准传»

徐子盛者,以 «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后汉􀅰承宫传»

衍子豹,长好儒学,以 «诗»、«春秋»教丽山下.«后汉􀅰冯衍传»

统子松博通经书,明习故事, 与 诸 儒 修 明 堂、 辟 雍、 郊 祀、 封 禅 礼

仪,常与论议,宠幸莫比.«后汉􀅰梁统传»

松弟竦,字叔敬,少习 «孟氏易»,弱冠能教授.同上

曹褒,字叔通,鲁国薛人也.父充,持 «庆氏礼»,建武中为博士. «后

汉􀅰曹褒列传»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后汉􀅰郑玄传»

范升,字辩卿,代郡人也.少孤,依外 家 居.九 岁 通 «论 语»、 «孝

经»,及长,习 «梁丘易»、«老子»,教授后生.«后汉􀅰范升传»

郑、贾之学,行乎数百年中,遂为诸儒宗.«后汉􀅰郑范陈贾张列传»

霸子楷,字公超,通 «严氏 春 秋»、 «古 文 尚 书», 门 徒 常 百 人. 宾

① “儵”,«后汉书» 作 “ ”.下文 “儵” 同.


 
446􀅰 孔子改制考

客慕之,自父党夙儒,偕造门焉.«后汉􀅰张霸传»

伏氏自东、西京相袭为名儒.«后汉􀅰桓荣传»

鸿以才高,论难最明,诸儒称之.«后汉􀅰丁鸿传»

冯绲少学 «春秋».«后汉􀅰冯绲传»

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后汉􀅰班彪传»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 书. 及 长, 遂 博 贯 载 籍, 九 流 百

家之言, 无 不 穷 究. 所 学 无 常 师, 不 为 章 句, 举 大 义 而 已. 性 宽 和 容

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后汉􀅰班固传»

晖卒业于太学.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后汉􀅰朱晖传»

宋意,字伯志.父京,以 «大夏侯尚书»教授.«后汉书􀅰宋均传»

爰延,字季平.清苦好学,能通经教授.«后汉􀅰爰延传»

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 受 业 太 学, 师 事 扶 风 班 彪. 好 博 览

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 市 肆, 阅 所 卖 书, 一 见 辄 能 诵 忆, 遂

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后汉􀅰王充传»

肱博通 “五经”,兼 明 星 纬, 士 之 远 来 就 学 者 三 千 余 人. «后 汉 􀅰 姜

肱传»

震少好学,受 «欧阳尚书» 于 太 常 桓 郁, 明 经 博 览, 无 不 穷 究. 诸

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后汉􀅰杨震传»

震前后所上,转有切至,帝既不 平 之, 而 樊 丰 等 皆 侧 目 愤 怒, 俱 以

其名儒,未敢加害.

尚书令周景与尚书边韶议奏:秉儒学侍讲,常在谦虚.并同上

球少涉儒学.«后汉􀅰陈球传»

诩为朝歌 长. 始 到, 谒 太 守 马 棱. 棱 勉 之 曰: 君 儒 者, 当 谋 谟 庙

堂,反在朝歌耶? «后汉􀅰虞诩传»

衡少 善 属 文, 游 于 三 辅, 因 入 京 师, 观 太 学, 遂 通 “五 经 ”, 贯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4
 7

“六艺”.«后汉􀅰张衡传»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后汉􀅰马融传»

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 诸 生, 常 有 千 数. 涿 郡 卢 植, 北 海 郑

玄,皆其徒也.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同上

周举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后汉􀅰周举传»

荀淑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多为俗儒所非.«后汉􀅰荀淑列传»

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学,年十二,能通 «春秋»、«论语».

爽以著述为事,遂称为硕儒.并同上

笃论解经传,多所驳正,后儒服虔等为折中.«后汉􀅰延笃传»

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后汉􀅰卢植传»

时济北戴宏父为县丞,宏年十 六, 从 在 丞 舍. 祐 每 行 园, 常 闻 讽 诵

之音,奇而厚之,亦与为友.卒成儒宗.«后汉􀅰吴祐传»

李恂少习 «韩诗»,教授诸生常数百人.«后汉􀅰李恂传»

实宜增修谦节,辅以儒术.«后汉􀅰皇甫规传»

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后汉􀅰郭太传»

刘宠父丕,博学,号为通儒.«后汉􀅰循吏传»

王涣 少 好 侠, 尚 气 力, 数 通 剽 轻 少 年. 晚 而 改 节, 敦 儒 学, 习

«尚书».

任延,字 长 孙, 南 阳 宛 人 也. 年 十 二, 为 诸 生, 学 于 长 安, 明

«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 “任圣”.并同上

刘淑,少学明 “五经”,遂隐居, 立 精 舍 讲 授, 诸 生 常 数 百 人. «后

汉􀅰党锢传»

魏郎 ① 从博士郤仲信学 «春秋图纬»,又诣太学受 “五经”.同上

① “郎”,«后汉书􀅰党锢列传» 作 “朗”.
 
448􀅰 孔子改制考

李章习 «严氏春秋»,经明教授.«后汉􀅰酷吏传»

黄昌本出孤微.居近学宫.数见 诸 生 修 庠 序 之 礼, 因 好 之, 遂 就 经

学.同上

李郃父颉,以儒学称.«后汉􀅰方术传»

刘昆少习容礼.平帝时,受 «施氏易»于沛人戴宾.能弹雅琴,知清

角之操.王莽世,教授弟子恒五百余人.每春秋飨射,常备得典仪,以素

木瓠叶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 “菟首”.每有行礼,县宰辄率吏属而观

之.二十二年,征代杜林 为 光 禄 勋.乃 令 入 授 皇 太 子 及 诸 王 小 侯 五 十 余

人.中元二年卒.子轶,字君文,传昆业,门徒亦盛.«后汉书􀅰儒林传»

洼丹,字子玉.世传 «孟氏易».王莽 时, 常 避 世 教 授, 专 志 不 仕,

徒众数 百 人. 建 武 初, 为 博 士. 十 一 年, 为 大 鸿 胪. 作 «易 通 论 » 七

篇. «易» 家 宗 之, 称 为 大 儒. 时 中 山 觟 阳 鸿, 亦 以 «孟 氏 易» 教 授,

有名称.

任安,字 定 祖. 少 游 太 学, 受 «孟 氏 易», 兼 通 数 经. 又 从 同 郡 杨

厚学图谶,究极其术.时人称曰:欲 知 仲 桓 闻 任 安. 又 曰: 居 今 行 古 任

定祖.学终,还家教授,诸生自远而至.建安七年,卒于家.

杨政、字 子 行. 少 好 学, 从 代 郡 范 升 受 «梁 丘 易», 善 说 经 书. 京

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教授数百人.

张兴 习 «梁 丘 易», 以 教 授. 建 武 中, 举 孝 廉 为 郎, 谢 病 去, 复 归

聚徒.后辟司徒冯勤府.十年,拜太 子 少 傅. 显 宗 数 访 问 经 术. 既 而 声

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

孙期习 «京氏易». 事 母 至 孝, 牧 豕 于 大 泽 中, 以 奉 养 焉. 远 人 从

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里落 化 其 仁 让. 黄 巾 贼 起, 过 期 里 陌, 相

约不犯孙先生舍.

自欧阳生传 «伏生尚书»,至厹八世,皆为博士.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4
 9

曹曾,字伯山,从厹受 «尚书»,门徒三千人.

牟长少习 «欧阳尚书»,不仕 王 莽, 世 祖 建 武 二 年, 特 辟, 拜 博 士.

诸生讲学者常有千余人,著录前后万人.子纡,隐居教授,门生千人.

宋登少传 «欧阳尚书»,教授数千人.

尹敏,建武二年上疏陈 «洪范»消灾之术.

周防师事徐州刺史盖豫.

孔僖与崔篆孙劄相友善,同游太学,习 «春秋».校书东观.子季彦守

其家业,门徒数百人.

杨伦讲授于大泽中,弟子至千余人.

高诩 曾 祖 父 嘉, 以 «鲁 诗 » 授 元 帝. 诩 以 父 任 为 郎 ① , 世 传 «鲁

诗».光武即位,征为博士.

包咸 少 为 诸 生, 受 业 长 安, 师 事 博 士 右 师 细 君, 习 «鲁 诗 »、

«论语».

魏应经明行修,弟子自远方至,著录数千人.

任末少习 «齐诗»,游京师,教授十余年.

景鸾少 随 师 学 经, 涉 七 州 之 地. 能 理 «齐 诗 »、 «施 氏 易 », 兼 受

«河洛图纬».

薛汉世习 «韩诗».教授常数百人.当世言 «诗»者,推汉为长.

杜抚受业于薛汉,定 «韩诗»章句.后归乡教授.弟子千余人.

召驯少习 «韩诗»,博 通 书 传, 以 志 义 闻, 乡 里 号 之 曰 “德 行 恂 恂

召伯春”.

杨仁,建 武 中, 诣 师 学 习 «韩 诗». 拜 什 邡 令. 宽 惠 为 政, 劝 课 掾

史弟子,悉令就学.其有通明经术 者, 显 之 右 署, 或 贡 之 朝, 由 是 义 学

① “郎” 下,«后汉书» 有 “中”.


 
450􀅰 孔子改制考

大兴.垦田千余顷.

赵晔诣杜抚受 «韩 诗», 究 竟 其 术. 时 山 阳 张 匡, 亦 习 «韩 诗» 作

章句.董钧习 «庆氏礼».事大鸿胪王临.永平 初 ① ,为 博 士.时 草 创 五

郊祭祀,及宗庙礼乐,威仪章服,辄 令 钧 参 议, 多 见 从 用, 当 世 称 为 通

儒.常教授门生百余人.

丁恭习 «公羊»、 «严 氏 春 秋». 恭 学 义 精 明, 教 授 常 数 百 人, 州 郡

请召不 应. 建 武 初, 为 谏 议 大 夫、 博 士, 封 关 内 侯. 十 一 年, 迁 少 府.

诸生自远方至者,著录数千人,当世称为大儒.

周泽少习 «公羊»、 «严 氏 春 秋», 隐 居 教 授, 门 徒 常 数 百 人. 孙 堪

明经学,有志操.

钟兴从丁恭受 «严 氏 春 秋». 光 武 召 见, 问 以 经 义, 应 对 甚 明. 帝

善之,拜郎中,稍迁左中郎将.诏令 定 «春 秋» 章 句, 去 其 复 重, 以 授

皇太子.又使宗室诸侯从受章句.

甄宇习 «严氏春秋»,教授常数百人.传业子普,普传子承.承尤笃学,

讲授常数百人.

楼望少习 «严氏春秋».教授不倦,世称儒宗,诸生著录九千余人.

程曾受业长安,习 «严 氏 春 秋», 积 十 余 年, 还 家 讲 授. 会 稽 顾 奉

等数百人常居门下,著书百余篇,皆 “五经”通难.

张玄少习 «颜氏春秋»,兼通数 家 法. 诸 儒 皆 伏 其 多 通, 著 录 千 余.

时右扶风琅邪徐业,亦大儒也.

何休为人质朴讷 口, 而 雅 有 心 思, 精 研 “六 经”, 世 儒 无 及 者. 作

«春秋公羊解诂»,覃思不窥门,十有七年.并同上

右两汉学人皆从儒教.

① “初”,原作 “中”,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5
 1

两汉郡吏皆以儒术化民

唯江都相董仲舒、内史公孙 弘、 兒 宽, 居 官 可 纪. 三 人 皆 儒 者, 通

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汉书􀅰循吏传»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 «春 秋», 以 郡 县 吏 察 举. 景 帝 末,

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 陋 有 蛮 夷 风,文 翁 欲 诱 进 之,乃 选 郡

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

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

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

益从学官诸生明经 饬 行 者 与 俱,使 传 教 令,出 入 闺 阁.县 邑 吏 民 见 而 荣

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是大化,蜀地学于京

师者比齐、鲁 焉.至 武 帝 时,乃 令 天 下 郡 国 皆 立 学 校 官,自 文 翁 为 之 始

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

翁之化也.同上

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 翁 为 蜀 守, 穿 湔 江 口, 溉 灌 繁 田 千 七 百 顷.

是时世 平 道 治, 民 物 阜 康, 承 秦 之 后, 学 校 陵 夷, 俗 好 文 刻. 翁 乃 立

学,选吏子弟就学,遣雋 士 张 叔 等 十 八 人 东 诣 博 士, 受 “七 经”, 还 以

教授,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 鲁, 巴、 汉 亦 立 文 学. 孝 景 帝 嘉 之, 令

天下郡国皆立文学,因翁倡其教,蜀为之始也.«华阳国志» 卷三

德为南阳太守.岁多荒灾,唯 南 阳 丰 穰, 吏 人 爱 悦, 号 为 神 父. 时

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 黻 冕, 行 礼 奏 乐. 又 尊 飨 国 老, 宴 会

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后汉􀅰鲍永传»

均以父 任 为 郎, 时 年 十 五, 好 经 书, 每 休 沐 日, 辄 受 业 博 士, 通

«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

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后汉􀅰宋均列传»
 
452􀅰 孔子改制考

伏湛 弟 黯, 字 稚 文, 以 明 «齐 诗 », 改 定 章 句, 作 «解 说 » 九 篇.

无子,以恭为后.少传黯学,以任 为 郎. 建 武 四 年, 除 剧 令. 视 事 十 三

年,以惠政公廉闻.青州举为尤异, 太 常 试 经 第 一, 拜 博 士, 迁 常 山 太

守.敦修学校,教授不辍,由是北州为伏氏学.«后汉􀅰儒林传􀅰伏恭»

遵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 设 乐, 必 雅 歌 投 壶. 又 建 为 孔 子 立

后,奏置 “五经”大夫.虽在军旅,不忘俎豆.«后汉􀅰祭遵传»

忠以丹 阳 越 俗 不 好 学, 嫁 娶 礼 义, 衰 于 中 国, 乃 为 起 学 校, 习 礼

容,春秋乡饮,选用明经,郡中向慕之.«后汉􀅰李忠传»

四迁桂阳太守.以郡处 南 垂, 不 闲 典 训, 为 吏 人 定 婚 姻 丧 纪 之 礼,

兴立学校,以奖进之.«后汉􀅰栾巴传»

迁桂阳太守.郡与交州接境, 颇 染 其 俗, 不 知 礼 则. 飒 下 车, 修 庠

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后汉􀅰循吏传􀅰卫飒»

又,骆越之 民 无 嫁 娶 礼 法, 各 因 淫 好, 无 适 对 匹, 不 识 父 子 之 性,

夫妇之道.延乃移书属县,乃使男 年 二 十 至 五 十,女 年 十 五 至 四 十,皆

以年齿相配,其贫无礼聘,令长吏以下 各 省 奉 禄 以 赈 助 之.同 时 相 娶 者

二千余人.«后汉􀅰循吏􀅰任延传»

又造 ① 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复 其 徭 役.章 句 既 通,

悉显拔荣进之.郡遂有儒雅之士.同上

光武中兴, 锡 光 为 交 阯, 任 延 守 九 真, 于 是 教 其 耕 稼, 制 为 冠 履,

初设媒聘,始知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义.«后汉􀅰南蛮西南夷列传»

乡部亲民之吏皆用儒生.«后汉􀅰左雄传»

刘宽迁 南 阳 太 守. 典 历 三 郡, 温 仁 多 恕, 虽 在 仓 卒, 未 尝 疾 言 遽

色.常以为 “齐之以刑, 民 免 而 无 耻”. 吏 人 有 过, 但 用 蒲 鞭 罚 之, 示

① “造”,原作 “遣”,误,校改.
孔子改制考卷二十一   汉武帝后儒教一统考 􀅰45
 3

辱而已,终不加苦.事有功善,推 之 自 下. 灾 异 或 见, 引 躬 克 责. 每 行

县止息亭传,辄引学宫祭酒及处士诸 生 执 经 对 讲.见 父 老,慰 以 农 里 之

言;少年,勉以孝悌之训.人感德兴行,日有所化.«后汉􀅰刘宽传»

建初元年,迁山阳太守.以礼 训 人, 不 任 刑 罚. 崇 好 儒 雅, 敦 明 庠

序.每春秋飨射,辄修升降揖让之 仪.乃 为 人 设 四 诫,以 定 六 亲 长 幼 之

礼.有遵奉教化者,擢为乡三老,常以八月致酒肉以 劝 勉 之. «后 汉 􀅰 循

吏传􀅰秦彭»

和帝时,稍迁桂阳太守.郡滨 南 州, 风 俗 脆 薄, 不 识 学 义. 荆 为 设

丧纪婚姻制度,使知礼禁.«后汉􀅰循吏传􀅰许荆»

乃更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 人, 朝 夕 自 往 劝 诫, 身 执 经 卷, 试 策

殿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后犹称其教焉.«后汉􀅰文苑传􀅰刘梁»

犹今筑书院也.于时儒教大行于边远.

自建武以后,群儒修业,开按图 纬, 汉 之 宰 相 当 出 坤 乡, 于 是 司 徒

李公,屡登七政;太傅 子 坚, 奕 世 论 道. 其 珪 璋 瑚 琏 之 器, 则 陈 伯 台、

李季子、陈申伯之 徒, 文 秀 玮 圠. 其 州 牧 郡 守, 冠 盖 相 继, 于 ① 西 州 为

盛,盖济济焉.«华阳国志» 卷二

成都县,郡治,有十二乡,五部尉, 汉 户 七 万, 晋 三 万 七 千, 名 难

治.时广汉冯颢为令,而太守京兆 刘 宣 不 奉 法, 颢 奏 免 之. 立 文 学, 学

徒八百人,实户口万八千.«华阳国志» 卷三

章帝时,蜀郡王阜为益 州 太 守, 治 化 尤 异. 神 马 四 匹 出 滇 池 河 中,

甘露降,白乌 ② ,始兴文学,渐迁其俗.«华阳国志» 卷四

明、章之世,毋敛人尹珍字道 真, 以 生 遐 裔, 未 渐 庠 序, 乃 远 从 汝

① “于”,原作 “如”,误,校改.
② “乌” 下,«华阳国志» 有 “见”.
 
454􀅰 孔子改制考

南许叔重受 “五经”,又事应世 叔, 学 图 纬, 通 三 才, 还 以 教 授. 于 是,

南域始有学焉.珍以经术选用,历 尚 书 丞 郎、荆 州 刺 史,而 世 叔 为 司 隶

校尉,师主并显,平夷.同上

张霸字伯饶,谥曰文父,成都人也.年数岁,以知礼义,诸生孙林、

刘固、段著等宗之,移家其宇下,启母求就师学.母怜其稚曰:饶能,故

字伯饶也.为会稽太守,拨乱兴治,立文学,学徒以千数,风教大行,道

路但闻诵声,百姓歌咏之.致达名士顾奉、公孙松,毕海、胡母官、万虞

先、王演、李根皆至大位.在郡十年,以有道,征.«华阳国志»卷十

右两汉郡吏皆以儒术化民.
附:进呈本 «孔子改制考»序

天哀大地生人之多艰,乃降圣 人 而 救 民 患, 为 神 明、 为 圣 王、 为 万

世作师、为万民作保、为大 地 教 主. 生 于 乱 世, 乃 据 乱 而 立 三 世 之 法,

而垂精太平.乃立元以统天,以天 为 仁,以 神 气 流 形 而 教 庶 物,以 不 忍

心而为仁政.合鬼神山川、公侯庶 人、 昆 虫 草 木, 一 统 于 其 教. 而 先 爱

其圆颅方趾之同类,改除乱世武勇争战角 力 之 法,而 立 «春 秋» 新 王 行

仁之制.以君统天,以君统民,正五 伦, 立 三 纲, 而 人 人 知 君 臣 父 子 之

义.其道本神明、配天地、育万 物、 泽 万 世、 明 本 教、 系 末 度, 大 小 精

粗,六通四辟,无乎不在.师乎师 乎, 其 惟 孔 子 乎! 此 制 乎, 不 过 于 一

元中立诸天,于一天中立地,于一 地 中 立 世,于 一 世 中 随 时 立 法,务 在

行仁,忧民忧以除 民 患 而 已.«易» 之 言 曰: “书 不 尽 言, 言 不 尽 意”,

«诗»、«书»、 «礼»、 «乐»、 «易»、 «春秋» 为其书,口 传 七 十 子 后 学 为

其言.此制乎,不过其夏葛 冬 裘、 随 时 救 民 之 言 而 已, 若 夫 圣 人 之 意,

窈矣深矣,博矣大矣! 世 运 既 变, 治 道 斯 移, 则 始 于 粗 粝, 终 于 精 微.

教化盛行,家给人足,无怨 望 忿 怒 之 患、 强 弱 之 难, 无 残 贼 妒 嫉 之 人.

民修德而美好,被发衔哺而游,毒 蛇 不 螫, 猛 兽 不 搏, 抵 虫 不 触, 朱 草

生,醴泉出,凤凰麒麟游于郊掫,囹 圄 空 虚, 画 衣 裳 而 民 不 犯. 则 斯 制

也,利用发蒙,声色之以化民,末矣!

夫两汉君臣、儒生,尊从 «春秋» 拨 乱 之 制, 而 杂 以 霸 术, 犹 未 尽

行也.圣制萌芽,新歆遽出,伪 «左» 盛 行, 古 文 纂 乱. 于 是 削 移 孔 子

之六经而为周公, 降 孔 子 之 圣 王 而 为 先 师, 公 羊 之 学 废, 改 制 之 义 湮,
 
456􀅰 孔子改制考

三世之说微,太平之治暗而不明、郁 而 不 发,遂 两 千 年 矣.释 老 词 章 之

学行,至 使 天 下 不 知 尊 圣、 不 知 亲 圣, 异 教 横 流, 不 可 向 迩. 耗 矣

哀哉!

大昏也,博夜也,冥冥汶汶,雾雾 雰 雰, 重 重 锢 昏, 皎 日 坠 渊. 则

我君 臣、 父 子 之 道, 将 坠 将 湮, 岂 不 畏 哉! 幸 孟 子 犹 存 微 言, 明 «春

秋»为天子之事, 董 子 明 孔 子 制 作 为 后 王 法. 有 此 大 贤, 遗 说 得 以 寻

绎,七十子后学之论义,及周汉人 之 说,得 以 拨 云 雾 而 见 青 天,复 睹 宗

庙百官之美富.虽管窥蠡测,未知 有 当,其 诸 有 助 于 尊 圣 扶 教、防 遏 横

流者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