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金刚经 俗论

第一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
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
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很多人认为佛教是迷信,如果读者跟随我每期的金刚经“俗解”看下去就
会有个想法“佛主的生活起息和我们一样!”在这里具体什么是金刚经就不介
绍了,百度有很多解释,作者有很多参考了《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这本书。
读完这个系列就会发现,金刚经不像其他经书一样那么有神话色彩。
文中的这段开头,就说了佛主的日常起居,细心的看官看到这段文字的就
会发现,原来…如来佛祖真的和我们凡人一样,一样都是肉体凡胎。
文中开始“如是我闻”这是佛典标志性的开章固定语句。佛典并不是释迦
摩尼佛写的,圣经-旧约也不是上帝写的;圣经-新约也不是耶稣写的;古兰经
也不是真主安拉写的;还有我国的文化瑰宝易经;孔子的论语等都不是他们自
己写的。他们只是那个时代的思想者,只是他们的学生或信众把他们的的言行
思想记录整理下来后得以流传于世。
“佛祖要入城乞食”这里的乞食,是化缘的意思。这种佛教习惯,在东南亚
等国和泰国还保留着这种习惯。一长队出家人排着队伍上街,手中捧着钵,接
受人们的食物,对于人们而言叫做“供养”,请注意:以前的佛祖什么都吃哦!
也就是给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肉类也吃!而且保证不浪费,佛祖那个时代
就养成了,一天只吃一餐的习惯,按现代说法是:“过午不食”。
从这里可以看出,释迦牟尼佛是多么的接地气,和我们凡人一样。
文中:这时候佛祖在舍卫国(近于尼泊尔之奥都)在孤独长者问祗陀太子
买的这个花园与出家学生一千二百五十多个人一起,这时,到了吃饭时间,佛
祖着衣拿着碗,去舍卫城“乞食”化缘,化缘来的食物,回到家中吃饭,吃完
了饭后,洗衣洗碗;洗脚(古印度出家人,不穿鞋的)不会让学生和他人帮他
洗并且洗完后打坐而坐。

这里可以看出,其实佛就是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但这种平凡的作为,
在当时社会实际上不简单,那个时期的社会结构,注定了读写文字与受到基本
教育是贵族的特权,而佛陀乃至同时期的孔子;苏格拉底等人的出现,让底层
的平民有了这种机会,对应而来的人们学会了思考,文字的普及而带来的人类
社会的进步。如:流传下来的“贝叶经”
他们也许自己都感觉不到他们对后世带来的进步与成就有多么伟大。这就
是平凡中的伟大吧。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
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
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里有关键词需要讲解下.

善护念,如来,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善护念:不管什么宗教,都有心念与善的说法,就是让自己的“一心一念想都是与善
的”,而我们的鸠摩罗翻译金刚经时候,认识到真要做到的很难!难得,如果做到就是佛
了,所以用“善护念”。例如:有人说我信佛我初一十五去礼佛,拜佛。这是善护念吗?
现在人拜佛,大多求发财求升官求健康,看见一尊菩萨就一跪来,念念叨叨的许愿!可曾
记得:佛陀要我们许愿发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发财求升官求健康,实际上
佛主不可能给你送或者变来,求财的要记得其实释迦佛比你还穷,他自己都要乞食接受供
养。就算能掉下来财富吧,这个物质的财富会不会砸到别人呢?如果给你财运,必定,会
剥夺其他人的财务,这就是佛的思维;这就是善护念!这就是慈悲心。“一心一念都是善,
一呼一吸也是善”。如果为打牌求财那就更不可能了,你求赢钱谁输钱?释迦摩尼佛年纪
太大了,别出难题给他老人家了。

第二种俗解:善于护住念头,既然“一心一念想都是善的”难以做到,我们凡人就
学会善于护住这个不垢不净的念头吧!学不来一吸一呼皆是善,那就护住念头不憎不恶吧。

如来:如来是一个头衔,是对成就者的称呼!现在人经常说“如来佛”实际“如
来”就是“佛”代名词。例如:释迦摩尼佛,也称释迦摩尼如来,阿弥陀佛也称阿弥陀如
来。佛经的梵文翻译真的很有魅力!如来——如同来了似乎没来,老一辈人常说:无所从
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现代的六祖禅师他们也是成就者,也是“如来”。

菩萨:梵文全称菩萨萨埵,菩萨—觉悟,萨埵-有情,如果直译就是觉悟有情,在广
州白云山能仁寺中有一副对联:“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其实释迦佛真的很多情。但
是佛经没有对这个词做翻译。如果翻译了,读起佛经就有点像言情小说了。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梵文直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但鸠摩罗没有给予翻译,因
为他的等级真是太高了,所有的词语都不能让很好的表达。所以不可说!不可说!干脆不
翻译了自己去悟吧。

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现在慢慢讲到金刚经的精髓了!“住”:住下;住房子,
就是留在这里,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要怎么才能把他始终留在心里?怎么来降伏杂念恶
念呢?

俗解:须菩提——孙悟空的师傅替大家问了!须菩提在众学生中站起来,衣服的一条
袖子搭在右肩,有点像西藏地区的的衣服,右膝单膝下跪,恭敬的合掌拍马屁的对佛祖说:
世间少有的世尊啊!佛祖世尊总嘱咐各位菩萨始终保持“善护念,” 佛祖世尊!众生中男
人女人如果发心发愿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候,怎么才能让此心在无上正等正觉之心的
善护念状态长留在心中呢?怎么样才能降伏恶念杂念呢?“

佛言:“善哉,善哉。

可以想象的到,佛陀此时正在打坐,被须菩提提问了,佛陀睁开了眼睛,说到:“问
得好,问得好”须菩提,如您所说,佛祖世尊嘱咐各位菩萨始终保持“善护念”的发愿!。
您听好了!善男信女,要发宏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应该这样把曾经发过的愿
留住心中,就这么降伏恶念杂念。须菩提说:哦!世尊我愿意听!因为须菩提比佛陀年长,
佛陀所以对须菩提用尊称“汝”。

此时佛陀已经说完方法,但须菩提好像没懂一样,说了句:“唯然,世尊!愿乐欲
闻。”还在那里等,也不能怪孙悟空的老师其实及其坐在底下的很多学生都听到这段对话,
大家都没懂!佛陀回答须菩提问题没有?回答了!关键字在于:“善护念”“发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心”

引用最近很火的一本书《遥远的救世主》一个桥段:
丁元英玩弄着打火机然后丢给芮小丹,芮小丹猝不及防急忙接住打火机,丁元英问芮小丹
你接打火机你思了吗?议了吗?芮小丹说没有,来不及思议,本能。丁元英说那你在接打
火机这一道上你已经涅槃了,不思不议了。
不可思议:是佛教用语,规律如来,就是本来如此,容不得你思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在数学上一加一就是等于二,不容你思议,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只能去发现它,
遵循它。
当须菩提提问说到这些话语当时的状态就在这种“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没有太多思意的思维中进行。所以佛陀回答了须菩提的问题,就是要我们保持
这种思想状态。

俗解: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
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
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
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 关键词句:“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
想。”
佛陀对世界生命的分类,卵生:鸟类和常见的鸡、鸭,企鹅、也存在特例:“鸭嘴兽”它是
卵生但有哺乳行为。胎生:一般有哺乳行为的都是胎生,如我们人类,马,牛,鲸鱼,在
自然状态已灭绝的白暨豚都是胎生;湿生:在佛经的的解释是在水中的动物,如:鱼,蚊
子等,其实鱼是卵生动物。化生:存在变化的生命;如蝴蝶的破茧成蝶,蝉的起初形态像
甲虫等
有色:现在我们的身体也就是常说的“色身”;无色:当然就是只不存在”色身“,但存
在的。例如:灵魂。
“若非有想。非无想”:存在思维和没有思维状态的生命。例如:没有思维的当属于植物了。
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慢慢发现植物与真菌也存在思维,树木依赖于芬芳的泥土,真菌无
法进行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和作用下分泌的糖份分享给真菌植物,森林中他们彼此共存,
在一片森林中如果一棵树木遭受到病虫害,这棵树会释放一种化学通过空气传递给其他树
木,树木根部的真菌也会感受到。他们组成一个网络共享一个免疫系统,这些静止的树木
真菌互相保护,当一个树木即将死去时,他们还会把自己的养分通过根部,通过真菌网络
把营养成分分享给其他树木。现代科学已证明了,人类与植物的亲缘关系,我们拥有共同
的祖先,某个细胞….在物种进化长河中让我们朝两个方向发展并且在一个共享的地方彼此
利用。
“无余涅盘”: 对应的是”有余涅盘”!在文中可以想象的到;人悟道后的逝去,离开了人
间就叫做涅盘,佛陀证悟到了“不住”的境界,达到了“无余涅槃”,称之为“活佛“。
但更多的还是因有”余情“超脱不了轮回生死。人的一生未来不得而知,是否能涅槃
后更不得而知,所以分为”无余涅盘,有余涅盘”.已经证悟但还有尾巴式的”余情“是罗
汉的境界,无余涅盘是佛的境界。”余“就是常说的”放下“,接触过很多有心理问题的
人,按人世间思维理解他们这些人真的智商特别高,就因为智商高才敏感,因为敏感才
会”有余“,有些人因为”放不下“而痛苦,而为此自弃,想要借脱离”色身“减轻内心痛
苦。
接触过一位大概只有 19-20 几岁为了一句“我爱你”而为情跳水自杀的小伙子,可以
想象的的到,如果世间真存在于灵魂,他的灵魂漂浮在“色身”外,而且在他溺水濒死状
态一直伴随着他的灵魂,试着捂住口鼻不能呼吸的感受。当看着父母的悲戚,想要回到身
体内,此时阴阳两隔又回不去了,人世间“又放不下”又不能轮回,只能带着人间遗憾虚
空飘零。所有的懊悔遗憾都只能自己孤单的承受,天上一天人间十年;人间一昼夜,阴司
十二年,不知等到何时才能轮回。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