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我本身是人社系學生,主修哲學,副修性別研究,同時對於文學與藝術等創作性的領

域亦深感興趣,在先前修了藝術史課程後,開始觀察藝術做為媒介,能夠做到哪些事
情?以及,為何要透過藝術?以學期初的 The Guerrilla Girls 的訪談而言,藝術恰好是
他們較易、較擅長發聲的管道,那麼,我想在這個萬物皆文本,皆因文化意義賦予的
時空下,事實上任何事物與行為都可以用以發聲。例如我們的衣著、配件(例如
Pussyhat),我們的教育、對於教育的反思與批判(例如近期日本女高中生聽到健教
老師對避孕藥的誤解後,開始傳播低劑量避孕藥,對於生理期管理、緩解生理痛的正
確知識,同時消除汙名),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每天的言論與生活方式。

我覺得以上便可看到一個重點,也就是在大家在關注社會後,若對於社會有意見,甚
至期待改變,那麼便可以找到合適的管道,讓自己的聲音傳達出去,同時開啟對話,
這個過程可能有很多衝撞,但也同時很具價值。以我自己而言,因為本身有在做編織
(macrame),有一次在讀了陰道獨白(The Vagina Monologues)後,便決定做了
一對陰道耳環(如下圖),在完成後,我把照片傳給十幾個朋友,不帶說明,端看他
們的想法。結果許多朋友表示,自己其實  覺得像陰唇,卻又不好意思跟我說,或者怕
我生氣。我感到十分驚訝,為什麼因為像陰唇我就要生氣?陰唇就跟其他事物一樣自
然存在,不需要貶抑,而可以正視、可以暢談,甚至可以當做耳環戴在身上。這便是
一次我透過自己的創作來開啟性別、性器汙名的對話的珍貴經驗。

但除了傳達、表意、發聲以外,藝術本身的意涵似乎又更加豐沛,因為藝術具有上千
年歷史,以及各時期演進的的派別變化,一個文化符碼除了本身意涵之外,更還可以
再指到另外的時空脈絡下的特定事件或者藝術家的生命經驗與軌跡,型塑出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並呈現不同脈絡下的意義。例如曾經歷性侵的畫家 Artemisia
Gentileschi,在他的生命經驗底下,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他的《Susanna and the
Elders》,與其他同一主題的畫作有巨大的差異,在其他作品中,我們看到 Susanna
被描繪成驚訝,但仍舊嫵媚的形象,但是在 Artemisia Gentileschi 筆下,我們可以看
到女人明顯的厭惡、排拒,不願正視男人,並且甚至將手舉起想要推開,這呈現了一
個反抗的經驗。而在《Judith Slaying Holofernes》、《Jael and Sisera》中,對於男
性的反抗被以一種更具自主性、侵略性的方式呈現,他透過自己的敘事能力,以及生
命經驗,讓自己被看到,讓自己走上伸張自己的主體性的道路。

Artemisia Gentileschi 的經驗,在現代我們仍舊持續討論著,而布裏奇(Breach)劇


團更其強姦案的部分庭審記錄,創作了一部話劇,透過不同的呈現方式,達到陌生化
(Defamiliarization)的效果,並且使同樣的敘事、情感結構,更深刻並廣泛地被傳達。
即便過了四百年至今,隨著不同的思潮而逐漸在流行文化、社會運動中、藝術創作中,
產生了更大的聲浪與討論空間,以強暴文化而言,例如「#MeToo」便是一例,我們看
到了這跨越百年的生命經驗聯繫,並以彼此的生命軌跡來扶持彼此,在這整個過程中
共構了深刻的意義。

反思台灣,在太陽花學運後,對於許多議題的關注與反思確實方興未艾,我們可以很
明確地看到一個思想的浪潮方向,儘管我們未必要全然認同,但在這個時空下,確實
是更能夠將自己的話語透過不同的形式加以表達,我想,在政治局勢動盪的現在,或
許真的要把握機會,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並透過一再重複的敘事,看見自己、找到
自身的認同,與此同時,繼續在社會中走下去,而藝術無疑是一大良伴。

You might also like